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8 17:4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篇1

精致化指将科学化管理模式与人本化管理模式进行相互融合,将其有利因素合理保留,排除各自的不利因素限制。具体要求如下:需将科学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考虑,即注重管理过程的总体把控,也不能忽略管理细节,需要追求细致入微、周到全面。精致化的教育理念目前已得到教育机构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成为教研机构热门课题。精致化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过程尽量周到全面,将思想政治教育用细致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当今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管理问题

第一,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今的大学校园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日常事务繁重,有所束缚,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发和研究,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细致化管理也沦为形式。迄今为止,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仍在大部分高校广泛存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当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主要依靠思政理论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度追求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忽略了思维方式的开发和引导。造成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参与性低,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和领会能力,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第三,思政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从我国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等思政工作者多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思政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杂。因此,绝大部分思政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都被各类繁琐的一般性工作占据,无力进行管理模式的开拓和创新。专业人才偏少,多数思政工作者创新开拓意识不足,对于新型管理理念的接受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研究人员,细致化思想政治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管理的需求。第四,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以往传统报纸报刊等文化传播媒体,成为现今社会信息的重要来源与传播途径。互联网功能强大,信息量丰富,获取方式简便,是大学生之间或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当今多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对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运用仍不够了解,缺乏对大学生生活现状、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无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为高校内实施思政教育工作造成阻碍。

三、大学思想政治精致化教育实施方式分析及建议

(一)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

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是辅导员,其专业教育水平与工作态度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决定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成果。我们要合理依照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队伍的现状,建立适合大学生学习习惯的一整套高校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体制,完善精致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队伍水平。

(二)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

建立精致化思想政治多方联动教育工作体制需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起到促进思政工作效果的目的。

1.家庭的作用尤为重要。家庭在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巨大,是我国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理念、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传承与改进的重要桥梁。

2.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体系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课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和完善的计划性,传播我国普遍的政治思想理念,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三)加强精致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互联网的使用

篇2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立德树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概述

立德树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但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一些新要求[2]。基于立德树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状况进行审视时可以发现,立德树人的融入倒逼具体教育层面进行调整与优化,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也是一种不小的挑战。立德树人十分注重德育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提升,其同时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与成功道路上的关键性因素。整体上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提升,但立德树人依然无法较为轻松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对于高校内思想政治教师而言,如何借助新课改的契机,将立德树人较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立德树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难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陈旧

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其同时也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较为陈旧,且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影响性十分深远,这势必会进一步压缩立德树人的融入空间,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大环境也无法较好形成。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较为陈旧,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也往往被长时间沿用。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模式时,教师在课堂上机械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述并不可取,且机械性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述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知识学习兴趣不断降低,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也会受到很多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过于陈旧,且单一、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被长时间沿用时,教师在主观上也不会对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化融入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因此,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往往也会陷入较为迟缓的不良状态之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片面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片面也是立德树人融入上的难点性因素,且会导致立德树人在融入上缺乏一个有效的切入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是“主阵地”,往往也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责任。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平铺直叙地进行讲解使得书本内容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往往也是课业论文的创作。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内容占比较低,且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占比较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较为单一和片面,实际教育状况更是差强人意。从立德树人融入的视角来看,这一状态下,德育教育相关内容很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事宜,而教育中并未将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立德树人直接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占比自然相对较低。这一状态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会受到影响。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无法较好融入。

(三)专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失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形式单一与内容片面的特征较为显著,而专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较为缺失也是不争事实,这也影响到了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入[3]。立德树人这一理念中,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标,目标的达成则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科学的调整与优化,动态教学中最好有专项教育教学活动充当立德树人融入的载体。专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较为缺失时,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以及一些具体的德育教育知识很难形成完整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层面进行的努力也无法较好转化为立德树人成效的取得。立德树人融入的关键在于让大学生对“德”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将“德”“法”“礼”等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与规范。而在缺乏专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思想政治知识学习很容易成为一个机械性的过程,德育教育相关努力对大学生思想认知的积极影响更是无法充分显现出来,这也会大为削弱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价值。

三、立德树人融入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策略

(一)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立德树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更好融入需要以向政治教育理念转变为基础,高校以及思想政治教师也要对立德树人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入了解,并在充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迎合立德树人融入的趋势和一般要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转变。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立德树人相关知识的了解,并对其他高校立德树人融入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经验进行借鉴,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调整和转变。立德树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与教师都要对德育教育事宜给予足够关注,通过思想意识层面对德育教育,以及立德树人了解、认识、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为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创设更好环境,这也是立德树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的前提基础。

(二)持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得到较好丰富,特别是立德树人融入视角下,教育内容的丰富对立德树人融入程度的加深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贵阳师范学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立德树人理念进行了较好融合,德育教育内容的占比也得到了明显提升。一直以来,贵阳师范学院对时事性较强的理论都进行了德育教育层面的转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德育教育层面的内容也成了大学生思想在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内容。其他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可以将实施政治理论和知识,作为基本的德育教育内容选择。一旦时事性较强,且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德育内容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内容时,立德树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环境便会越发良好,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能够显得更为“平滑”。

(三)定期开展专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一些专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别是德育教育相关活动可以促进立德树人的更好融入,德育教育韵味浓重的专项活动更加可以为立德树人的融入提供一个具体支撑。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着一些热门的社会事件,进行德育层面的引导,通过与学生进行热门社会事件分析、互动,将德育教育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此外,立德树人融入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开展上也可以突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例如,思想政治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的社会实践性教育活动。诸如同学生一道深入到福利院、烈士陵园参加专项德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对德育知识,一般性的思想政治知识等有更好认识。在这些专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特别是德育层面的引导也能够促进立德树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深度的不断增加。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博客;大学教育;思想政治

网络时代,博客用户大幅增长。对于大学生用户来说,博客畅通了多元化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能够在心理健康疏导、拓宽眼界、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提供便利。快捷的沟通交流和海量的各类信息中也隐藏着一些隐患,这一新载体体现着革新教育方式、融合教育资源上的独特优势,高校应当采用多种方法消减负面影响,合理利用博客。

1博客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1.1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从课堂拓展向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意在培养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使青年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公德意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社会,实践于社会,课堂上宣讲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领大学生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在社会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用所学理论和精神指导实际的人生。博客具有随时随地快捷浏览和交流的特点,能够在一定成度上顺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博客可以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在教育大环境中达到教育目的。

1.2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师生平等高效的互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这两大主体之间及时交流沟通,能够优化教育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课堂上受到课堂时间短、高校扩招班额过大等条件局限,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滞后。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政治教育通过博客突破“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不为时间、地点、场合所制约,能够实现平等、高效、便捷的交流互动,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博客中,学生能够以虚拟身份相对自由的发表观点、记录心情、选择博客版式。教育者能够从这些细节深入把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变化、各自的性格特点,在进形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据此因材施教。

1.3架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阶梯

博客能够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广度,使专业学科领域内最新的信息传递、资源获得、学术成果讨论更加及时,提升了专业发展的时效性。博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渠道,即大众传播媒体,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新媒体产生碰撞与融合,引发了诸多新思想、新创意的“火花”,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提供了新的思考、研讨方向。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突破,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新议题。

1.4提升大学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学习自主性

博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这个渠道突显了民主精神,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具体阐释。不仅改良了以往只有教育者作为信息来源的单一渠道,使每个受教育者也能够随时分享自己获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和学习心得,而且受教育者个体间互相影响,教育影响更加多元化、广覆盖。这不仅能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延续,而且符合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特点,容易获得大学生的兴趣和好感,从而主动的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

2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2.1博客上信息杂乱,冲击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博客作为综合复杂的网络系统,其网站上展示着各类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官方观点与民间声音、有效信息与垃圾信息混杂,共同构成良莠不齐、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青年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正处于从在校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阶段。部分大学生对是非的判断力还没有完全定型,自控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原本在课堂上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言存在冲击。

2.2传媒大众化,挑战教育者权威性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知识传播、道德教化上处于权威。以博客为代表的传媒大众化,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知识量,展现了不同立场的观点,大学生作为受众的一部分,具有接受新信息、新知识较快的特点,在传媒大众化的风潮中首当其冲。大学生可能掌握更多的各类信息,关注到教育者忽略的知识和内容。在接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撼动,大学生容易对教师观点的权威性产生质疑。

3扬长避短用博客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宏观上完善制度管理,加强政策引导

建立博客使用制度是妥善利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大学要对思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博客开展教学工作,给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应当组织教师参加关于博客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交流会。建立校内博客工作小组,有针对性的负责博客平台的日常管理与运行,优化博客体系、充实博客内容、保证博客质量。建立教育对象的学习记录电子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使用博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之间,也应当适时交流博客的使用经验、教育心得体会、学术成果等,分期定时向学校提交教学报告,汇报在思想政教育领域使用博客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3.2微观上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促进有效交流

除了统一的校园博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各自的博客中,应当以专业知识和校园动态作为吸引,精选正能量的资料与学生共享,辅以相关教育实例有效引导学生思想。教育者利用博客发表自己的论点、分享有教育意义的新闻和资料、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所想所思,以身作则,以自身形象作为教育影响的正面典型教育学生。由此,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氛围。博客是双向反馈的渠道,学生在此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4结论

在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众媒体应给予充分重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当代大学生特点,积极利用博客等新渠道开展教育工作,并充分认识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博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玉霞.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几点认识[J].前沿,2013(6):46-47.

篇4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51-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以及思想意识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课题,若要成为实现人思想升华的转化器,除加强学生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外,还要更加注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软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而起到长久的教育作用。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隐藏到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的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之外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以实现思想政治的终极目的。

(二)特点

1.教育目的潜隐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受教育者在无形中受到教育从而更好地参加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目的的潜隐性。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的目的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将教育意图隐藏到人们生活的环境中,以较为潜隐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自然而然地融于教育者创设的情境中,使其在非目的性,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实践活动的熏陶,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

2.教育方式超时空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采用一种超时空的方式进行教育。它突破了传统的在固定时空进行集中育的封闭式教育模式的限制,利用潜在的资源,比如宿舍、校园生活或是娱乐休闲时刻,使大学生在所在的时空范围内时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教育主体自主性

美国学者德里本曾指出:“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中,来自他们学校环境中的经验的东西,与教给他们的东西一样多。”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使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自愿、自主的主体,受教育者自行决定参与哪种活动,如何参与活动。诚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完全是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的结果。

4.教育评价形成性

一般说来,教育评价是对参与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的价值评价。由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实践过程中渗透的,因此评价也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虽然过程纷繁复杂,但是消除了终极评价一卷定终身的局面。

二、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我们要不断探索研究,高度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升华受教育者思想方面的长久的作用。

(一)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客观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应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加之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形态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对自身进行调整才可以存在下去并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二)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创新挑战的现实需要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大学生。大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思想观念接收方式呈现出独有的特点。他们已不再满足于机械的接受传统的观点和理论,试图通过批判传统观点和亲身体验找到属于自己对世界、人生、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他们不再习惯于在抽象的理性王国里漫游,喜欢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常常带着批判和审视的思维进行逆向思考。他们面对鱼目混杂的信息可以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加以选择和吸收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通过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激发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先进经验的科学借鉴

当前高校引导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西方国家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体系。比如美国,高校虽没有设置思想政治的课程,但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不隐含在社会科和公民科中,并且大学里的所有课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美国的这种潜隐方式把教育的目的渗透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参加了实践活动,而且身心也得到愉悦,当再次进行实践活动时人们就不会生疏躲闪而是积极主动,达到的教育目的可想而知。

三、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我们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思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首先,领导重视不够,大部分人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课堂教育和讲座这些单一的形式等教育完成的。其次,教师认识不到位,只是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把理论和实践分离。再者,学生认识不够,如果是参加了实践活动,他们只是单纯地进行活动,思想意识进行升华,没有和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和手段不妥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环节。当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这些特点使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我们很多学校很多课堂都还采用老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老师讲课落入俗套,学生无精打采。

(三)高校隐性思想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到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直观,对于如何去评价一次活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还无计可施或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就拿高校现有考评机制来说,教师授课过程中,往往利用课堂点名的形式促使学生被牵着鼻子上课而非学生积极主动,上课点名的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

四、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其实效性。

(一)加强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我们在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研究。此外,还要完善隐性思想政治课程的结构。例如,自然科学中就隐含着深厚的道德和伦理方面的思想,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和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感等,这些隐蔽的教育因素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将发挥出难以估量的作用。这一情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充分地利用。而我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探究方兴未艾,因此,我国高校必须拓宽“非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隐性思想政治课程”的利用范围,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发挥这些隐性课程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限功效。

(二)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硬实力环境和校园文化软实力环境。校园文化硬实力环境是指校园建筑构成、文化设施、花草树木等物质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是,校园文化硬实力环境的构建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物化,传递出的是学校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软实力环境涵盖大学里制定的规章制度、宣扬的思想观念、秉持的价值体系、遵守的道德准则。不管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环境,无不蕴藏着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我们可以从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领域出发,开展众多喜闻乐见、积极向上、意义非凡的校园活动从而加强隐性教育。

(三)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可见,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一个高素质的教育者,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具有深远的影响,要想达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教育者提高自身素养责无旁贷。

(四)充分发挥大学生教育主体的作用

大学生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拥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采取自我教育的方式。比如,在课堂上采取自由讨论的形式,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科学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所谓见多识广,就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觉悟,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自我教育中淋漓尽致地发挥。

综上所述,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制约,也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我们不能只偏其一,应当将两者相结合,并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寻求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凝练自身的科学教育方法体系,努力提高我国隐性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白同平.高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6]刘晓芳.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6,(4).

[7]王浩.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隐性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8]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封信[J].教育研究,1983,(8).

篇5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现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56-03

本文从大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辩证关系出发,论证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支持和发展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看待社团组织的运行中的状况问题。笔者通过具体分析社团文化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特点和功能,从而提出相关针对性的建议,充分发挥社团文化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辩证关系

1.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的加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社团,无疑是各个不同主体――大学生,基于相同的爱好兴趣而自发组织建立的不同组织,其中所倡导的竞争、合作、开拓等优秀精神,给予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注入新鲜的活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发展。大学生社团组织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基础之上,大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该活动,其目的在于扩大自身交际范围,认识更多朋友,提升自身某些能力和水平,以达到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大学社团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丰富自身阅历,开拓自身视野,积累更多经验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凝聚学生,从而更有利地引导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健康发展。其通过其有效凝聚大学生的优势来传播健康积极的思想政治理念,从而使得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红色社团”为例,“红色社团”是高校中以研究相关理论知识为主题的社团组织,该组织相对于平时同学们上的理论知识课更具灵活性,更具有趣味性,不仅能在其中得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能够通过社团的各种活动中收获更多,从实践中学习到更多。这点便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为其工作进展起到推动作用,最终为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大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得高校文化得以丰富和提升,活跃了校园文化。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及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加以传承,大学生社团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爱好、陶冶自身身心、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由于学生并非同一专业,当他们一起加入该组织,参加各种活动便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点子,由于他们所学知识不同,即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各样的想法相互交叉,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会使得每个成员从中受益匪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团组织,引导社团开展各种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提升大学生成员间自身修养和内涵的活动,培养他们高雅的人文情趣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社团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不拘泥于单纯地对大学生进行类似政治观、道德观、唯物观的教育,其最重要的是为大学生展现了情感体验、人际关系、健康理念、人生追求、社会认知等各个不同的领域的知识,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更加丰富了其精神生活,使得大学生得到了精神层面的享受。社团对于每个成员来说,即是一个整体。它如同一个小社会,各成员间不断地进行交流、探讨,渐渐使每个人的交往能力便有所提高,其社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最终对其以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从而使我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2.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组织中有利于社团组织更好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有利于加强党团组织对大学生的管理和引导,规范学生社团管理,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其相关管理制度,政治上引领正确的方向,干部上管理把关,从而提升大学生社团的生命力、吸引力、凝聚力,使得大学生社团组织更加紧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为根本,以大学生为作用对象,通过改造他们的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相对比较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能够充分地发挥内在教育导向作用来影响大学生社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深入社团组织中,也是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当今教育理念,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与时俱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更成为一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人才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人才资源。把这项工作做好了,高校工作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我们党就会得民心、顺民意,才会使得高校各社团更具活力,从而使得各高校教育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最终得以实现党的教育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社团工作,可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地贴近大学生,使其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大学生之间不是课堂上的那种陌生的关系,它更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和主张的理念会让同学们的个人观念有所改变,个人价值取向有所转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所转变。它可以增强社团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互动,增加成员之间的平等意识和交流机会,这明显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大学生社团活动中,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品行,更为健全的人格,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繁荣富强,就要积极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对于如今经济发展迅速的知识竞争的时代来说,党和国家要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教育方针,要想拥有更多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就必须得把高校思想教育贯彻落实到各个方面去。如今,国家应高度重视以大学生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追溯过去,我们因忽略和放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导致党和国家事业受到严重影响,从中我们应谨记教训,积累经验,分析原因,为更好地发展自身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应从各个方面抓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而思想政治教育引进大学生社团活动也是其中主要的表现形式。

二、大学生社团活动形成、发展及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建立,由于其自身是大学生群体自发组织建立起来的,所以有一定的自发性、滞后性。其自身没有得到相关校方的经济支持,所以会导致其产生经费不足的状况,社团活动资金缺乏,便会影响其相关活动的如期举行。大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其成员由各个大学生组成,环境比较宽松自由,成员的自由性比较大,有的大学生一年去参加相关社团活动只有一两次,甚至连会长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无法发挥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优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由于其中有些许成员因个人利益关系而使得该组织成为为其提供自身费用的组织,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质性意义。许多大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社团数量多,但发展不平衡,社团组织体系不够成熟,缺乏相关专业的管理经验、健全的工作机制及严谨的组织形式,导致社团内部管理松散,最终使得部分成员丧失积极性,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实施。

三、大学生社团组织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社团活动的各种优越性为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一种新的载体形式,为其提供了更为新颖的传播途径,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型组织,其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社团以学生的共同兴趣和需求为纽带,以其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成为吸引和凝聚学生的主要阵地,并不断凸显其作为学生基础性组织的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社团组织缺乏相关目标的正确引导,即使有的社团相关指导性理论比较正确,可它有时会脱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脱离实际,游离于社会主义价值观之外,有的社团甚至会与社会主义所追求的方向背道而驰,肆意放纵其内部各成员,使其成员随意认同非主流的思想价值观,这一不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大学生社团组织日益发展壮大起来,这其中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其发展速度之快使其类型、成员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得部分人会因牟取私利而使得大学生社团宗旨意识薄弱,其日益出现功利化的倾向和追求,这导致许多功利性的社团产生,迷惑了大学生新生的双眼。这些功利性社团以向成员收取各种活动费用为名,从而骗取成员缴纳的活动经费,甚至有的社团采用各种欺骗手段来骗取新成员的钱财,以各种活动的名义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使其出现混乱的状况,甚至会使社团陷入瘫痪状态。

四、怎样更好地利用社团活动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来促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社团活动的发展壮大,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就会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校党团组织要加大社团管理的力度,使其社团管理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加严谨,不断提高社团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相关理论水平,从而避免社团中存在着因社团干部贪图小利而危害整个社团的行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团,保证社团活动在严格的组织管理下顺利进行,保证每一位成员利益不受侵犯,使其从中收获更多。因为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自发组织、集聚、领导的组织,它具有自身局限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各个高校应加强和完善社团指导教师的配备,应将部分德高望重的教师配与社团,给以提供更为合理的指导,这也有利于对社团成员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为学生提出社团活动相关策划,也可以帮学生完成相关理论学习。高校也可以支持社团通过建立属于自己社团的相关网站,积极利用网站进行宣传,展示社团精神风貌。对于如今高校来说,应该大力支持各种社团活动,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高校要将学生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管理之中。高校团委要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以团校为中心的社团干部培训网,各院系团委也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分期分批地使社团干部都有机会受到集中的培训,使其在共青团的正确引导下健康发展。学校应该举行各个社团之间的联谊会,促进社团之间的学习与交流,高校也应该举办相关社团间的评选比赛,大力支持社团中的各项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为大学生社团活动接触社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保障,使得其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

总之,高校对于大学生社团成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辩证对待,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越性来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党的领导,给予正确的指导,加以科学管理,克服其具有的自身局限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邢光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社团与思想政治教育[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罗贤申.从中国梦实现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团的发展与管理[J].青年探索,2014,(1).

[3]熊莹.浅谈学生社团现状与出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J].学术论丛,2009,(4).

[4]刘志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分析[J].苏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篇6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课题项目:该文系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20世纪末,在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潮———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它主张从“积极”入手,与传统的主流心理学的“消极“相对,注重个体的内在力量和美德等积极的力量和潜能的激发,从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人类实际、美德和基能等出发,提倡用一种全新的、积极的方式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答,并且在这个解读过程中去寻找可以帮助所有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获得属于自己幸福的种种因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等方面。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1.整合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我们应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什么。是“人”,是引导、增进、提升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从“善”的角度出发去实现情理的交融与整合。然而,目前的思想教育模式并没有按着理论所说的方向发展,而是在某些方面偏离了原本的结果。导致这些现状出现的因素有很多,既与现在社会发展局限造成的时代境遇有密切的关系,也与现在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分割。或许外部的时代境遇我们不能避免,但是,如果我们想要走出这种发展的困境,只能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范式去突破,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若想要突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理解方面的困境以及现代人精神方面的困境,就必须由个体中心范式向相互理解范式转化。

2.改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我们往往只是单方面去灌输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观念和观点,大学生不是完成社会规范这一任务的产物,也并不是只能被动地去接受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不是完成任务的必要工具。把自己置身于教育者的角色,将学生片面地看成“问题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通病,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信任自己,降低学生在面对自己时的心理防御,从而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帮助其解决思想政治问题,提高其思想政治素养。然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和大学生一样都是需要发展和成长的个体,教师不再是“教书匠”,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自己的职责,学生是发展的,应该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自我成长中的积极体验。

3.优化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是由工作思路来决定的,不仅如此,工作思路更是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积极心理学在对待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习中采取了更加全面的方法,它将重心转移到对自身诸多品质的激发和研究上,提出了积极预防的理念,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因为“只有人本身的诸如对美的追求、乐观、爱心、胜任、勇气、工作热情、对未来满怀期望等积极品质才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武器”。因此,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摒弃“修补—纠正—再修补”的循环往复的传统思路,提倡更加科学客观的预防观念和心理,即通过激发、培育学生的积极品德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和思想政治素养,既可以减少问题出现的频率,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遇事的解决能力,这才是预防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有的思路。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1.尊重艺术类大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作,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何种手段去教与教育主体密不可分,而最终教育结果的好坏则是与对受教育者的定位密切相关的。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与被教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平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成长和发展的个体,都是学习的个体。教师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自我成长的积极体验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摈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较粗放、简单的,以批评提醒、反复惩戒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应采用既有利于培育受教育者良好道德品质,又可以帮助受教育者矫正不良品行的教育方式,如沟通、说理、理解、接纳、交流、赞美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大学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促使大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并积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激发自己发展和前进的动力,寻找和创造发展的渠道、方法以及发展成效,逐步培育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且具备积极人格的个体。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采用批评教育、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尽管这些方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否定某些东西和肯定某些东西来使一定道德规范和政治准则内化,具有很强的规定性、灌输性和强制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把大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并且重点发掘和培育,重视大学生思想形成过程的积极研究,给大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开辟更大的舞台。

2.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积极体验,塑造积极人格。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积极体验和领悟。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行动能力,培育他们对社会的奉献意识,激发他们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斗志,强调和重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认识,让他们在为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体验自我的存在,收获帮助他人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自身对他人的责任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积极体验。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就要解决其需要。解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矛盾,将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体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党的十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因此,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心理、就业、人际交往等问题想要得到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之放到日常教育和服务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解决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3.优化艺术类大学生培育环境,健全支持系统。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高校也属于社会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小型环境,将高校这个小区域的环境建设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极大的好处。想要达到此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立志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品味的高雅和学术性的思想为最终目标,组织以文化、科技、学术、娱乐、思想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活动,促使学生全方面、多样化的健康发展;采取网络手段,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将网上虚拟与现实实际相沟通、结合;完善管理体制,营造一个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高校制度环境。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高校组织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资源优势,可以为先进文化提供了交流和发展的平台,并且还可以影响到周围的社区。高校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向社会靠拢,与社会加强联系与合作,取长补短,将高校人才、技术、知识能力等潜在优势发掘并转化成可以引导和发展社会的现实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永廷,张彦.德育发展研究———面向21世纪中国高校德育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0.

[3]AlanCam.积极心理学[M].郑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2+189.

篇7

把思想建设作为核心

同志在党的十中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思想教育工作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行动的指导。用正确的、科学的观念来武装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学校要重视对思想建设方面的三观教育、理论教育以及人生理想与人生信念科学树立方面的教育。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认识和建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心存大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巨大的帮,对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和谐社会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的思想建设要注意用正确的观念引领学生,对于提倡、允许、坚持的东西,有明确的认识与正确的理解;对于反面的、有碍国家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观念,要坚决予以抛弃。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党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时代精神等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给大学生,把具体的内涵注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用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引领教育新方向。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在党的十报告中,同志强调了结合健康目标开展“成长教育”。伴随着健康内涵的多元化,大学生的健康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人际健康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政治辅导教育人员的重要职责。大学生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既是现代化教育的具体特点,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课题,更是来自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真情呼唤。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要在教育的全过程进行渗透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在大学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中,必须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的途径与方式上,要改变一贯的说教式教育,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利用各种活动课和班团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拓宽教育空间等。

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大学生可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对于这些学生,学校要予以重视,教育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对这些学生进行细致、耐心的心理辅导,协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建立起一种心理健康的沟通渠道,从而使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得到科学合理的优化,使家长能够正确地认识到教育观的具体内容,并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得以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见于形,而要达到发挥效用的目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把“形”所体现的组织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内容结合起来,从根本上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

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有所教”“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词汇。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状况差异化明显以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等原因,在学校里还存在着一些学业困难生、家庭经济困难生和择业困难生等。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要予以重视,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然后通过相关部门的举措,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树立信心,正视人生,健康成长。

与时俱进,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网络无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有着重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拓宽教育渠道,占领网络阵地。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落实高校网络管理的精神,加强网上舆论的引导,深化网络的道德教育,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广泛地开展网络文明计划;要切实利用网络手段开展相关理论的工作,从新的教育渠道解决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红色网站,积极运用网络手段推广和贯彻理论工作;还要加强对网络秩序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密切联系,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利用这种载体,把红色文化推广好,让它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从而在红色文化的氛围内,能以较快的速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同时,还要利用学校这种载体,挖掘和加强学校的典型示范教育,用发生在同学身边的实例,发扬榜样的力量,以理论育人,以感情力量带动更多学生走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中来。教师或辅导员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利用有效的宣传工具把这些精神食粮进行推广与示范,对思政教育有效渗透作用巨大。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教育 公寓

随着高校学生公寓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普及,大学生每天在公寓内的活动时间不断延长,接受到的信息内容和形式日趋复杂多样,公寓的教育功能越来越突出,高校学生公寓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之一。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深入学生公寓,了解公寓思政工作状况和特点,把握思政教育规律,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是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首先,学生公寓是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场所,对学生而言,学生公寓的环境及服务质量如何,将对他们学业、意志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是学校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寓内的思想教育有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更为全面地实施。其次,大学生在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独立意识与自立意识之间具有相对的不平衡性,而学生的这些思想问题更易在学生宿舍中显露出来,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深入学生公寓才能了解学生的问题,才能及时抓住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会起到事到功倍的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保证。

大学生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多样、快捷的大众传媒,增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他们可以在公寓里随时听到国内外的各种声音,足不出户便可获得大量信息。尤其是计算机走进学生公寓,大学生通过网络便可快捷地查询和利用国内外资料,头脑中容纳了多来源、多层面、多途径的社会信息。但往往由于学生思想单纯、情绪不稳定、缺乏社会阅历、对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知之甚少等,很容易被一些假、丑、恶现象所蒙蔽。因此,加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高校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教育青年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二、加强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实行自我管理。

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须多方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学生是公寓的主人,学生人数较多,不便于管理,为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建立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在每个学生寝室设寝室长的基础上,每层楼设层长,每幢楼设楼长。楼、层长要及时向学校和公寓管理部门反映学生的要求、意见,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宿管员排解矛盾,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同时要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可实施激励措施,对公寓管理工作比较好的,实行正面的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得力的实行批评教育,使激励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

2.实行“以人为本”的方针,改变以“物”为中心的公寓管理模式。

目前有不少高校学生公寓基本上都是按照“以物为中心”的模式来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往往只是尽职尽责地做好“物”的管理就可以了,恰恰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主观上认为只要管理好“物”,其他问题都可以解决。这种公寓管理模式的直接后果导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很难到位,忽视了公寓对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作用。为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最基层――公寓,还需力戒形式主义,完善公寓管理员制度,设置专职管理员,这是搞好公寓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管理员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公寓教育管理的成效,应做好管理人员的招聘、培训、组织等工作,保证管理人员的高素质。公寓管理员要树立“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以育人为本”,在公寓的管理中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以服务学生为准则,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新时期的公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服务学生为准则,要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事实为依据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要把交流、对话、感染作为教育管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与人格形象,以“润物无声”的奇特效果去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在大家庭中的温暖。

4.以活动为纽带,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

思政工作者可通过对公寓文化的观察来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选择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班级观念弱化,班级集体活动减少,以公寓为单位的生活群体和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连接起来的群体逐渐成为学生集体活动的主要形式。要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习娱乐、文化生活、情感交流、心理指导、文明公寓评比、公寓文化观摩等,做到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安全意识、自律能力、内务整理、学习情况等方面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氛围。

总之,大学生公寓管理是高校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是高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历史重任,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地深入到与学生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学生公寓,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不断增强,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田道敏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思考[J].许昌学院报,2009,28,(4),155。

[2]张智昱 张志刚 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9),65。

篇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总结中西方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成果。在当前全面抓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针对大学毕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究其原因,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1、指导思想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就业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就业率成了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教育者往往满足于把学生送出去,对送出什么样的高校毕业生却缺乏思考。仅仅满足于把毕业生派出去,致使毕业生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现在,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开设,到了大三大四根本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也没有准确的定位。

2、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管理学生”,强调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毕业时有对老师、母校的怀念、他们工作的压力很容易情绪失去控制,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教育者却缺乏对毕业生的关心,将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方面

1、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生们往往自我定位过高,不能准确定位,他们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找工作时不尽人意。很可能导致自信心不足,思想扭曲。

2、毕业生诚信缺失。在当前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诚信。如在自荐材料中,有一些毕业生并没有真实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有的同学在同一班级中出现四五个班长,还在自荐材料中大部分介绍自己的长处,对不足一字不提。还有的学生与几家用人单位签约,而同时从中进行选择,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等。这都是毕业生的诚信度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二、究其原因

1、从学校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出于高校自身。对于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各校的办学定位快速模糊,培养模式的僵化,部分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

2、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就业期望值比较高,抱有“精英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象牙塔尖,该做“白领”,对普通就业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总是想一岗定终身。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的面前,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高等学校的责任意识、办学特色、就业指导,对于毕业生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挑战,高等学校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所有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注重实效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学校方面

1、高校要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衡量学校办学的重要指标,要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全员做就业的观念。学校从上到下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把就业工作分配到个人,形成全员参与。而且高校要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加强就业工作的队伍建设,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强化服务意识。

2、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应有所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需要由传统型向适应型转变的大学生,所以高校的培养模式应有所变化。如天津大学实行的“弹性学制①”,对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修满所学专业规定的学分允许提前毕业。黑龙江大学实行每年三个学期制度,可以在一年内学到更多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修学分,修满学分后即可毕业。由此可见,学校不管其采取哪种模式,模式的变化,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同学们培养成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学生找工作并不像以前那样,用人单位来学校招人,学生只是在学校就可以被动地去选择工作岗位。现在应转变为学生自己走出去,去找用人单位。自己主动找用人单位协商。最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不好找,学生应转变观念,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找什么样的工作上,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你所适合的工作。

2、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组织保障,以及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师资建设和教学研究,如何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提出指导意见。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并不是大学白上了,你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找对了好的项目会比工作赚的钱多。要在心理上消除没有工作的想法,行行出状元,从长远来看,创业教育将是大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大学毕业生,也应从创业着手,自己干出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赵晨光,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技信息

[2]李忠英,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教育与职业,第三期

篇10

关键词:军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2007年3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印发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007)7号]指出:“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磨砺意志品质,激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

军训,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和实践课,其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赋予了该课程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军训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品质训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发挥着特殊的综合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军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军训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是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加强党团教育,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增强历史责任感

军训期间,通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讲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等,用英雄的人格去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学习、献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同时,通过人民优良传统的学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党的领导,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军营被称为铁打的营盘,纪律被称为“铁”的纪律,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军训期间,我们的大学生成为一名准军人,一切行动都是有组织的进行,不允许我行我素、自由散漫。每一位军训学员被融入到一个大集体中,这个集体的荣誉与每位成员息息相关。

军训期间,通过行为规范、条令条例的学习,一切行动听指挥,从出操训练到熄灯就寝,从穿衣着装到整理内务,都需整齐划一、遵守纪律、令行禁止。

3.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军训的过程就是一个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

(1)利用军训提高新生适应能力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大学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适应困难,这些困难体现在环境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心理适应等。由于适应困难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和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军训这一在特殊时间而进行的特殊教育,就决定着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军训本身就是一个适应过程,而这个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对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官的现身说法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精神鼓舞着大学生的士气、军事化的内务管理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军训这一教育方式和其包含的教育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特别对于新生的适应性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军训过程中培养成熟的人际交往能力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他们由单一的学习型人际关系向大学多元的人际关系转变,传统的交往空间和模式已被打破。他们有强烈的人际交往愿望,但是由于长期以学习为主而忽视了这方面能力的锻炼。他们变得有些孤独和自闭,甚至害怕社交或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军训期间,在同一个集体中,队列训练、内务卫生,各类统一的活动使同学们有更多交流的机会。在艰难的训练中建立一种战友式的友谊,“战友情”,第一时间相互了解。能够消除原有羞涩、自卑、依赖的不良心理,培养真诚、热情、自信的心理品质,能够较快的建立良好、协调的人际关系,加强交往能力。

二、军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施教的时机性

根据笔者多年参与军训工作的经验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若要使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成效,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加以实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个阶段,是新奇兴奋阶段,约3~5天。一般军训都安排在大学入学初期,这个时期本身对大学生活充满着向往,再加上很多学生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军人,当他们身着军装开始过军人生活时感到非常新鲜,也十分兴奋。在这一时期思想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军训动员、军训内容介绍、组织纪律教育等。第二阶段,是挫折迷茫阶段,约5~7天。训练几天后身体疲劳,新鲜兴奋阶段过去,各种不良思想都会表现出来,在心理上或多或少表现出疲倦厌烦的特征。这一时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艰难的时期,主要内容包括我军优良传统教育、部队典型先进事例分析、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针对个别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第三阶段,是激昂阶段,约5~7天。经过一段时间苦练,训练初现成效,各类比赛和考核蜂拥而至,大家都希望取得优异成绩。这个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紧紧围绕增强集体主义荣誉感,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争先创优的活动,把军训推向一个新的。第四个阶段,是结束巩固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军训,绝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军人的基本素质,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如何将这些好作风、好传统延续下去,为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

2.手段的艺术性

大学生求知欲望高、民主意识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因此,军训期间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一是要正面引导、沟通交流。可以通过国防辩论赛、研讨会等方式让青年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对学生表达出来的思想、看法、观点、观念,我们要对其中正确的予以肯定、支持,对不正确的东西也要说明道理,以理服人,使学生分清是非,明白道理。二是自我教育和内化。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有内化成一种自我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认识到军训的实际作用,对自己今后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所在。把严格管理与启发自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军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克服自己的弱点和偏见,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实行有效的自我教育,使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到最佳效果。三是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军训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广泛结合,要与当前他们所关心的历史事件、时事政治广泛结合。教学的形式也不局限于队列训练和内务卫生,对于教学活动,应不拘一格,力求丰富多彩,要把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李霞.大学生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1):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