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制度考核范文

时间:2023-06-28 17:4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制度考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核心制度考核

篇1

【关键词】医院管理;质量保证,卫生保健;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5.23.0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19(2015)23-3682-02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特别是当前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仍是医疗质量管理的主线和重点,可以说医疗核心制度是医师进行诊疗活动的最基本的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基石[2],对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疗核心制度执行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的好与坏,也会间接影响医院的美誉度和品牌效应。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推进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环节控制的全过程监督,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作者认为以核心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树立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理念

1.1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

医院在制度管理过程中,常存在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不强,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部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和术前讨论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病历书写规范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问题,导致医院经常发生医疗纠纷,整体医疗质量堪忧的情况。为此,在医院层面应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培训,将核心制度印制成册下发,做到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与医疗密切相关的核心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定期邀请院外医疗质量管理专家、法律人士来院就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与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促进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素养的提高,增强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把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落实到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规程依法行医的良好习惯。

1.2加强“三基三严”培训考核

“三基三严”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夯实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院可采取医务人员个人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相结合、三基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全员集中培训考核与重点人员分层分批次考核相结合等方法,让医务人员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科室还可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科内业务学习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加强临床技能操作的现场演练。医疗核心制度可同步嵌入到“三基三严”训练中一并考核,在此基础上核心制度考核还可采用“时时提、天天学、周周问、月月讲”的方法,促进医务人员在掌握临床基础的同时熟练掌握核心制度。相关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与医务人员个人积分考核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实行奖优惩劣。

1.3加强纠纷案例分析,强化核心制度执行力

医疗纠纷的根源在于管理不善,制度落实不严,人员素质不高。医院在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的基础上,应强化制度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针对医疗纠纷,应强化案例分析,通过流程回溯、根本原因分析等方法,查找纠纷问题根源,发现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整改落实。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对医疗纠纷要持公开透明的态度,不掩、不捂、不盖,每例医疗纠纷涉及的科室都要参与根本原因分析,吸取经验教训,确保医疗过程各环节严格按核心制度规范来执行落实,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

2建立医疗核心制度执行量化考评体系

2.1科学制订核心制度考核标准

[3]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医院全面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考核机制,将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全面监控、加强沟通、整改到位等措施贯穿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是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4]。在医疗质量管理过程中,医院应根据医疗服务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及院内规章制度,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提炼,将每个节点按照实际工作中落实的难易程度及在整个核心制度中所占权重加以量化,并以百分制形式制定出每一项医疗核心制度不同的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还可根据医疗实际情况的不同,适时地进行调整。通过核心制度考核评分,实现对医疗质量进行全程、实时监管。

2.2将核心制度纳入医院综合考评体系

医疗核心制度是维系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制度,医院应把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与医院综合奖惩和科室质量考核挂钩,制定奖惩细则。实行月度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督查结果与月度医疗质量考核相结合,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有较大缺陷的进行扣罚;同时医疗核心制度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部分,核心制度督查结果同步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按绩效考核指标予以奖惩。核心制度的督查结果还可与个人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进一步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自觉性。依托考评体系中的奖惩杠杆,医院逐步引导临床科室加强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管理,真正做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

2.3健全核心制度落实监管体系

在医疗质量控制理论和实践中,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环节控制和过程监督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保证[5]。医院可从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医务部门和临床科室质控小组3个层面组建医疗核心制度监管小组,形成三级管理构架,同时把全院各临床科室按网格划分,形成若干个网格,监管团队的成员可根据网格进行责任分工,按层级对接,分片监管,以防止督查有偏差。监管小组应有计划的制定核心制度督查进度表,确定每个网格每月督查1~2项核心制度,网格之间督查内容相互交叉,做到每个网格督查全覆盖、核心制度内容无遗漏。

2.4注重核心制度抽查的重要性

要了解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的效果,在定期督查的基础上抽查更能反映出医务人员核心制度落实的实际情况。医院的医务部门、质量监管部门应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对重点科室(如ICU)、重点人员(如新进人员)等进行抽查,对科室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情况进行随机检查。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应不定期参加临床科室早会,了解医务人员对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和执行情况。通过抽查发现问题,加以整改,避免因医务人员思想懈怠发生医疗差错或事故。

3持续推进核心制度落实信息化建设

3.1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也是掌握和调控医院运行的网络中枢,医院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系统、临床管理系统、医技管理系统及其他辅助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完整、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医院管理、运行指标、临床应用等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准确的生成相关统计报表进行自动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加强核心制度监管,同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院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环境[6]。完善的信息系统既能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又能给监管带来更多便捷,有利于工作的快速跟进和推动。

3.2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质量监控

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医疗核心制度是否落实,在病历中能够得到体现。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可实现病历质量网络实时监控,根据医疗核心制度执行关键环节设定控制规则,如可实时对围术期各项制度、危急及时处理及规范记录、有创操作、高风险诊疗项目操作知情告知及规范记录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运用医院信息系统提供质控反馈渠道[7]。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可及时发现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存在问题并加以改进,有效降低了病历质控的人力要求,提高病历质控的普及率、效率和公平性。

4加强临床资格准入和医疗技术准入的监督把关

严格控制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没有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不能独立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技术准入,按照医疗机构相应级别开展适宜的项目,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加强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管理,及时制定相关制度,对科室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需进行严格的效果评价和临床实践,确保实际运用中切实体现出技术或项目价值,服务好患者安全。面对医院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繁重的医疗工作,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往往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从而忽略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8]。医疗核心制度是保障医疗质量,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防范医疗风险,避免或杜绝医疗差错与事故的重要制度,也是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应长期坚持,持续抓好。只有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每一个诊疗行为上,医疗质量才有根本保障,医院才能够屹立于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服务市场中。对于医院的发展,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二者应共同推进,互促发展。医疗质量无止境,核心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切实抓好医疗质量安全与核心制度落实两个要点,处理好二者关系,医院的质量发展之路才会走得更加通畅、长远。

参考文献

[1]曹德林,仇永贵,王丽.我院引入PDCA循环监管医师交接班制度的体会[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23(1):34-35.

[2]王凤玲,邢沫,,等.建立医疗核心制度督导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3):41-42.

[3]周宗庆,雷慧菁,洪小燕,等.核心制度量化考评体系对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综合指标的干预[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5):373-374.

[4]谭天林,欧兵玺,廖世川,等.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25--27.

[5]叶承莉,任家顺,张沁宏,等.实时质量考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J].重庆医学,2011,40(9):918-920.

[6]陈敏,武琼,张帧,等.智慧医疗卫生服务的挑战与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8):597-599.

[7]魏威,何革,邵征洋,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2013,17(6):42-44.

篇2

关键词:绩效考核;职能部门;考核制度

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难点。因为职能部门之间工作差异较大,考核的指标、权重设置很难把握,同时这些部门由于事务性工作多,工作量不易测量,临时性工作多,计划性较弱,工作的成果不容易衡量等特点,所以总是很难给职能部门制订出一个可以量化,令人信服的考核方案。特别是考核指标的量化、评估,由于缺少与经营部门或生产部门相类似的定量指标,往往依靠定性指标来进行考核,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经常受到质疑,考核方案得不到各相关单位的支持。由于考核指标片面,还有可能出现各部门绩效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而企业经营业绩平平的状况,考核结果不能度量各部门对企业的真实贡献大小,造成企业高层对考核不感兴趣。久而久之,职能部门的考核逐渐流于形式化。丹江铝业公司根据ISO9000认证的管理理论,科学地将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细化、分解,加以量化和标准化,完成了由定性到定量的测评过程,较好地实现了对职能部门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运行近三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考核指标的基本结构

1.1 通用指标

通用指标为月度绩效考核指标,由管理制度、月工作计划和部门建设三项构成。

(1)管理制度主要考核职能部门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2)部门团队建设。主要考核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凝聚力、培训及队伍建设。

(3)月工作计划包括:①月重点工作计划。按各部门与公司签定的《目标责任书》的目标分解的阶段性任务。②突发性工作。对月初难以预见的或根据市场及外部环境的突发性变化带来的当月突发性(包括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主要依据来源于上级部门的通知、文件;公司经理办公会;各项专题会;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1.2 专项指标

专项指标为月度绩效考核指标。职责履行情况考核,是部室考核的重点,分值占考核总分的70%,该责任目标体系对应的考核细则主要依据部门职责分别确定,每个部门各不相同,有硬指标的按量化目标进行考核,没有硬指标的按职责进行考核。

1.3 辅助指标

辅助指标为年度绩效考核时使用的指标。包括:年度提供公司决策频率(次数)、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为基层单位服务情况、改革创新情况、部门工作量及工作效率、与其他部门协作和提供支持情况和部门费用使用情况等六项。

2 考核运行程序

考核分为月度和年度考核

2.1 月度考核

(1)每月初,由各部门根据签定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制定本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具体的员工,由主管经理签字认可后生效。月度计划包括:工作事项、月进度目标、完成时间、责任人、考核标准、实际完成情况及时间、可供检查的材料、备注等项目。

(2)每月末,各部门主管填写月计划表中“实际完成情况”和“可供检查的材料”栏。如未完成应在备注栏中说明原因。

(3)公司考核小组召开考评会议,由各部门主管在会上陈述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再分别转交主管经理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确认后,由考核小组集体评定考核得分。

部门工作目标的实现情况间接地、综合地反映了部门主管的工作业绩,各部门主管的当月考核分数比照部门考核得分产生。

(4)员工月度考核。部门员工在部门内作月度工作小结,根据当月实际完成工作量,按照工作考核标准自评分打分,同时与部门主管共同商定下月工作计划和考核标准,作为下月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部门主管在员工自评的基础上,就员工的实际工作成绩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对照工作计划和考核表对员工当月的实际业绩进行打分,(事物性岗位的员工,当月没有工作计划的,则重点考核日常工作),并向员工提供反馈信息,告之考核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面谈的结果双方签字认可

(5)为鼓励各部门的团队精神,部门绩效分数决定了部门内员工的绩效评估分数的分布情况,要求符合正态分布比例。

2.1 年度考核

(1)每年年初,由公司总经理召开各部门主管会议,明确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全年工作目标,并对部门工作按职责进行分工,确定工作推进时间表。通过设置目标,统一各部门的思想和行动,保证公司各级形成一致的工作方向。

(2)各部门主管针对部门目标和薄弱环节,重点抓关键环节和重要步骤,对重点工作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同时部门主管要组织部门员工就部门目标的制定进行讨论,并要求员工制定个人工作计划。通过全员参与,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并使部门员工成为目标控制过程的一部分,减少今后工作阻力,为今后绩效考核结果反馈,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3)各部门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经主管经理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在每年元月底,公司总经理与各部门主管签定《目标责任书》。各部门参照该办法将计划分解落实到员工,同各岗位签定《岗位目标任务书》,使每个员工明确本年度工作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4)每年十二月底,首先由各部门主管结合全年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述职,公司考核小组在查阅各部门月度考核的基础上,对照《目标责任书》逐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作出目标责任书完成状况(数量、质量)整体评估,并结合辅助指标的考核,确定部门年度考核得分。

部门年度考核得分=月度考核平均分×60%+辅助指标考核×20%+工作质量考核×20%。

若《目标责任书》中有一项或若干项工作目标未开展或完成,则在该部门年度考核得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予以扣减。

(5)部门主管的年度考核。参照部门年度考核得分,由主管经理、相关部门主管、本部门下属根据其一年的工作表现,就其领导协调、指挥、授权、培养下属等方面填写评议表。

部门主管年度考核得分=部门年度考核得分×50%+主管领导评议×25%+下属评议×15%+相关部门主管评议×10%。(6)部门员工年终考核。由部门主管组织员工进行年度工作小结,部门所有人员对该员工的品行、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进行评议。

员工年度考核综合分=员工年度考核平均分×60%+主管评议×25%+部门其他人员评议×15%。

3 丹江铝业职能部门考核制度的特点

(1)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公司考核以“业绩为主,量化考核”的原则,既体现了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又体现了过程控制、管理和细节把握的重要性。将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分解为各部门的工作计划,结合月工作计划、个人计划及重要的临时任务,为考评提供了准确、可靠、科学的目标体系。计划什么,考核什么,避免了考核的盲目性,也解决了职能部门工作随意性大,计划性差的弊端。同时通过月度考核,对每项工作的过程进行控制,达到了目标与过程管理的结合,而相对应的从决策目标到推进过程,从下达任务到工作完成,实行分阶段定期的考核和总体结果的评价,使部门和员工既有目标,又有压力,既有评价,又有进步。

(2)业绩和素质考核相结合。公司以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把年度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进行分解落实。月度考核的重点是业绩,年度考核的重点是综合素质。业绩是短线考察项目,素质是长线考察项目,分工明确,先分后合。在考核制度中将业绩考核和素质考核严格分开,而且要求所有部门主管在具体评分时,将被考核者的“做事”与“为人“二者严格分开,避免了业绩突出的员工因非业绩方面实际存在或想象中的缺点而扣分,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月度考核与当月的业绩浮动工资挂钩,在同样的职位上,业绩是决定分配的唯一标准。而年终的考核,以业绩为主,同时兼顾素质考核,考核的结果与人员任用、提拔相联系。

(3)目标设置科学合理。职能部门目标考核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各部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和描述的清晰性。工作目标必须与更高的组织层次上所设定的目标一致,需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和管理目标,围绕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制定部门的工作目标计划,首先保证了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之后,再根据部门特色,加入为部门专业化和长远发展的一些必要工作,这样既避免了部门为了体现自己成绩,一厢情愿地作一些难度大,不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超前工作,又给部门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实现部门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同时该目标又是具体和富有挑战性的。

(4)加强了两个控制手段。一是月度工作事项的界定。月度工作分为月重点工作计划和突发性工作。月重点工作主要是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根据公司目标任务而分解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每个部门都能准确地预测到一年内的所有工作。当部门临时性工作较多时,在排除计划考虑不周的前提下,需要及时调整该部门的核心工作。突发性工作是动态的,它与重点工作(静态)相结合,大大强化了激励与制约的作用,对公司生产经营实现战略性突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是重点工作质量控制。由于职能部门围绕公司总体工作目标分解落实的工作要项,大部分是分阶段实施,月度考核仅是过程性考核,而非结果性考核。某项工作可能要持续半年,甚至一年才会有结果,并见成效。因此,为了避免部室为考核而考核,或是重视工作数量,忽视工作质量,年底将对年度重点目标(最多1-3项)完成质量进行总体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工作目标的定位高度、工作复杂性、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等。通过工作质量考核鼓励各职能部门在管理方面下功夫、积极创新、推陈出新。

(5)考核标准和依据透明。职能部门的工作大部分是一项具体的项目或者工作任务。主管将工作任务确定后,将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关键成果、完成该项工作任务的关键时间节点要求、质量要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各项任务在考核表中的权重等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双方需要就以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也就是说,工作作到何种程度,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考核标准是什么,均是主管与员工商量确定。员工的考核已不再是暗箱操作,也不需要暗箱操作。员工的考核不需要主管费心地自圆其说,将过去人与人相比的考核方式转变为人与标杆比,员工自己决定了自己的考核结果,部门领导只须保证其公平与公正即可。

该考核制度运行近三年,在加强职能部门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方面已初见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计划―落实―检查―总结的循环,提高了各部门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公司各项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均有较大地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亚和.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3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为迎接技术变革、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打破僵化的、等级制的政府官僚制组织形式,借鉴了成熟的私营企业管理理念、原则、方法,对政府进行绩效考核,试图运用市场机制重塑一个充满活力和弹性的“企业型”政府。到90年代中期,这场运动演化为一场世界性行政改革浪潮,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仿效。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实行体制改革的同时,也没有在这场行政改革浪潮中落伍。本文引出一个基层工商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绩效考核实践探索的案例,分析各阶段绩效考核所面临的困难,试图提出在信息化环境下绩效考核制度变迁的路径,希望以此能推进工商和其它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工作。

一、开展绩效考核的基本案例

90年代初,随着中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方向基本确立,工商部门也从辅向独立的主管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秩序的行政执法部门转变,其职能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在这个背景下,我局为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开展业务竞赛,开始了第一阶段的绩效考核。首先选取了市场管理费、个体私营企业管理费、集市贸易额(摊位)、查处投机倒把案件等一些显性指标作为考核对象。然后由各工商所、各科(股)室依据往年实绩预测下一年的工作指标。再自行申报由局务会议审定,作为下正式的考核指标,完成指标后可获适当的奖励。这种“自行申报”考核法实质上是把各科、所的“隐性”绩效转化为“显性”绩效,创设了一个自助式竞争机制。经实践后,列入考核工作的业绩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第二阶段是在1993年以后,为了发挥绩效考核这个工具的更大作用,我局组织干部赴上海等地考察,借鉴外地经验,将工商工作的各个方面,就连个人的“德、能、勤、绩、廉”都列入考核内容。后来在实施考核过程中,碰到了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考核过程繁杂等问题,最终选用了民意测验法,在季度末或年末对工作结果进行测评。虽然大家觉得对这种考核方式有点不公平,有鼓励投机的倾向,但就当时的环境条件,确实找不出比这种更好的绩效考核方法。考核总比没考核好,大家还是认可了这种方法。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针对前期绩效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准备设计与信息化环境相匹配的多层绩效考核体系。首先,依据国家对工商的职能定位,对传统的职能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变服务对象划分为工商行为划分:(1)调整组织结构。纵向调整为总口指挥分口,分口指挥上口,上口指挥下口三层;横向划分为市场主体资质准入口,市场主体行为常规监管口,市场主体行为非常规监管口,行政执法保障综合口,协会指导口五个业务口。(2)对三层五口的每个岗位进行疏理,编写职务说明书。(3)依据各个岗位职务说明书,制定岗位责任目标和绩效考核标准。为网上电子考核创造了组织条件。其次是整合网上电子办公系统,为电子考核创造物质基础。第三是依托网上办公系统建立总口考分口,分口考上口,上口考下口,最后由科室、工商所考核每一个具体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考核体系。

二、下一步深化绩效考核将要面临的困难

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外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国务院《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了必须每年对公务员个人的“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英国的考核内容包括:(1)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沟通与交流的能力;(3)崇尚客户的意识能力;(4)宏观决决策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6)领导和管理的能力;(7)组织意识的能力;(8)高效率工作的能力;(9)计划与组织能力;(10)全局意识能力十个方面。从这些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考核指标大部分比较抽象,定性指标多于定量指标,主观指标多于客观指标,难以进行实际操作。

严格来说,我局的前期是以科室、工商所为单位的考核实际上是将大“锅”分成小“锅”,仍是“大锅钣”方式考核,许多深层次的绩效考核矛盾还存在“锅”里,指标比较模糊,考核结果对个人的利益影响不大,大家只是享受绩效考核带来的“成果”,搭绩效考核的“便车”,而没有付“车费”。下一步将打破这种局面,对工作人员的个人绩效进行考核,也就是将这小“锅”也打碎,真正涉及个人利益的调整与分配。这种绩效考核模式与前期完全不同,这意味着我局又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它将面临:

一是考核经验的缺乏。由于在国内外没有现成的可实际操作的政府部门对个人绩效考核经验,特别是工商部门的考核经验可供借鉴,那么,我们只能到私营企业去寻找资源。虽然私营企业确实有比较成熟的个人绩效考核原则与方法,但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相比,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是对组织自身的控制程度。(1)政府部门直接受到政治的影响,其行动往往要服从政治的需要;(2)政府部门的目标与任务是多维的,而私营部门的目标与任务是主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3)政府部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而私营部门的权利来自于投资人。因此,对于来自于私营部门的个人绩效考核方法运用到政府部门,其功能的发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依据特定的环境加以改进。

二是深层次绩效考核矛盾将不断暴露。由于前期绩效考核是粗线条,现在的个人绩效考核体系要求对工商工作人员的考核工作做得“精而细”,那么,隐藏的粗线条绩效考核中的深层次矛盾将不断显现出来。(1)工作目标与任务的量化问题。在现实中,并非所有的工商工作目标与任务都是可以量化的,恰恰有些不能量化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2)考核导向错位。人们在绩效考核中,往往为考核而考核,在考核指标体系内的工作,尤其是权重大的大家争着做,没有在指标体系内或权重小的则相互推诿,有的甚至将绩效考核理解为分配奖金的工具,而不是将绩效考核仅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3)信息不对称。为应付考核,考核对象往往隐瞒或缩小对已不利信息,而放大对已有利的信息,要辨别真伪弄清真实情况,则需要极大的成本。(4)考核成本增加,阻力增大。随着这场绩效考核进一步推向深入,考核边际成本会不断增加,即实现同样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或取得较少的收益。更严重的是当渐渐推及个人的利益结构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有些“南郭先生”可能或动员一些人来反对绩效考核工作。(5)对考核制度本身的挑战。如考核指标体系、权重、程序是否合理、科学,考核执行者是否尽责、公正,考核结果是否与个人真正的工作实绩相称,等等。

三是工商职能发展与现实的人员素质之间的矛盾。由于工商部门在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担负着过多的非现代工商模式职能的工作,没有培养与现代工商核心职能相适应的专业人才结构,加上多年没有招募“新鲜血液”因此,现实的人才结构与国家对工商的职能要求不适应。

三、工商绩效考核制度变迁的路径

众所周知,对政府进行绩效考核也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在这个领域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不乏其人,之所以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功,是因为:一是绩效考核本身的难度。政府部门的工作千头万绪、包罗万象、目标众多,有人称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是世界性难题;二是绩效考核的动力不足。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不象私营企业,可以直接享受考核带来的边际收益,直接承担考核边际成本。此外,考核成本过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事实上,如果对政府的每一项工作进行考核,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显然不经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使原来一些不可想象的工作变得非常容易,也改变了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环境,因此,在这种由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环境下,研究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的变迁又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

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制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组织结构、组织行为方式、正式或非正式的约定、规范、规章等。制度变迁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无论诱致性制度变迁还是强制性制度变迁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在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原制度的不均衡的条件下,主动寻找与环境相适应的新的制度安排,从而构建新的制度均衡

由于近年来,我局为实现信息化工商目标,累计投入资金400万元,硬件上做到人手一台电脑,软件上已通过自行研制或与省、市工商局联合共同研制,基本完成与工商业务相匹配的网上办公系统。也就是说,我局的这个网上办公系统已具备了电子绩效考核的物质基础,为此,下一步我们的重点是研究工商电子化绩效考核的发展方向、路径,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工商绩效考核制度的变迁。

四、在信息化环境下绩效考核制度的安排

绩效考核,或称人事评估、绩效评估、员工考核等,它是指组织对员工的工作做系统的评价,揭示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及其未来工作的潜能,以此来实现组织使命或目标的正式制度。

一般说来,一个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1)设立绩效考核目标。(2)确定考核内容。(3)确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4)确定绩效考核的方法。(5)绩效考核前的沟通。(6)绩效考核的反馈六个方面。信息化环境下的绩效考核制度安排,就是在这个绩效考核体系基础上,接合电子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对工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与电子绩效考核相适应的指标体系、考核方法、考核程序、考核模型等,充分发挥计算所网络高效、方便、信息处理量大的特点,变被动考核为主动考核,以替代人工所不及的大量工作和克服人工测评缺点的制度安排。具体是:

一是进行目标分解,建立总口和个人目标(指标)数据库模块。依据工商职能和上级的要求确定年度工作目标,然后对年度目标进行分解成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250个,再将三级指标250个落实到五口形成机关各上口目标(指标)数据库。各科所依据工作要求向上口认领各科所年度目标(指标),建立各科所目标(指标)库。个人向所在科所认领个人年度目标(指标),建立个人目标(指标)库。对于个人目标(指标)按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进行目标(指标)划分。共性类工作指标为五口共享,即各口以统一指标、相同分值进行考核;专业类工作指标以各口专业划分,各口间不交*、重叠;贡献类指标为创新性工作;附加类指标为一些临时性、评估性工作。

二是确定考核层次。第一层为总口考核机关五个上口。以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指标以不同权重建立考核模型,其中附加类工作指标包括为各基层部门对机关上口的综合主观评价。第二层是机关上口考核(工商所)下口。机关上口依据总口对上口的工作要求,再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制定相应的下口考核指标。仍以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指标以不同权重建立考核模型,其中附加类工作指标包括下口服务对象对下口的综合评价。第三层是各工商所和机关科室为实现工作目标,各科所按总口、上口的要求,接合实际需要制定对个人的考核指标。也以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指标以不同权重建立考核模型,其中附加类工作指标包括同事、服务对象对个人的综合评价。

三是设计考核工具。针对不同类型的考核指标,设计不同的考核工具,主要有:(1)核评法。对于日常的监管工作,如各类行政许可行为、日常市场巡查、收取各种规费、查处各类案件等,先由各考核口的责任人依据考核标准自行申报,再由各科室、工商所负责人核实,然后报业务科室核评,最后报局数据库,局领导可以按采取随机抽查法随时抽查。(2)问责法。对于非常规工作,如突击性检查、公益活动等,各口可依据局领导的指示或文件精神,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将具体任务指标和完成时间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即下达任务单,责任人按程序填报任务进度表与任务完成表输入数据库,各口或局领导也可以随时问责。(3)贡献累积法。为鼓励创新,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开展一些在指标体系中没有安排或超越考核指标的工作,并在社会或系统内产生良好影响的工作,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可以按规定申报贡献得分,最后由绩效考核小组核定。(4)主观评估法。对于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采用评估法。也就是是将不同维度的考核层面确定等级,如下口对上口层面,分为优、好、一般、可以、差五等,然后给每等级赋值,最后是确定计算方法与模型。(5)电子考核法。对于日常学习、上下班考勤等,设置电子指纹考勤钟,自行签到,人事科核查。

四是构建考核模型。在总结近年来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下列绩效考核模型:(1)专业考核模型。该模型按层级和专业两个标准分类。纵向按层级分三层,每层横向按五口分专业。第一层次总口对上口,按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指标,以不同的权重组成考核模型;第二层次是上口对下口,依据上口的要求,对上口指标进行细分,然后以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指标以不同的权重组成考核模型。第三层是机关科室和工商所对个人,仍以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指标以不同权重建立考核模型。(2)综合考核模型。将上口、下口、个人的分值,以不同的权重转换成分全局、各科所、个人得分。为倡导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精神,我们在个人分值计算上借鉴了私营企业的“532”考核计分模型,也就是个人得分为综合分的十分之五,科室、工商所得分为十分之三,分局得分为十分之二。上述两模型的指标权数主要是依据多年的绩效考核经验和考核各层面的主观打分,且每一层指标体系的权数分配互不相同。

五是对个人绩效考核程序。(1)将个人绩效考核目标(指标)库的共性类、专业类、贡献类、附加类工作指标再按常规性、非常规性、贡献性、附加类标准进行细分。根据历史经验和领导要求,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生成四类考核指标,交由个人认领,成为考核的依据。(2)依据不同的个人考核指标,设计不同的电子表格。常规性工作设计《工作绩效核评表》,非常规工作设计《工作绩效问责表》,贡献性工作设计《工作绩效贡献表》。附加性工作设计《临时工作考核表》《工作绩效主观评估表》等。(3)申报。对于任何工作,包括机器指纹考核,都是采用自行网上申报。申请人(包括责任科室、工商所)依据考核任务要求,对照考核得分标准,将考核任务完成或进展情况进行自我评分,然后将评分结果直接输入电脑,不申报不得分。(4)核评。申请人将分值输入电脑后,电脑将数据传送至科室、工商所负责人或责任科室进行核评。(5)绩效审定。核评结束后进入审定程序,由先是进行个人得分排序,其次是按次序从高到低推荐先进名单,第三,是去掉推荐名单中有否决项的人员,最后,按审定结果排序。(6)随机抽查。将经核评、审定的考核结果输入数据库,领导或相关科室可以随时抽查,以检查其考核质量。

六是绩效考核结果的处理。绩效考核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个工具,绩效考核的目的是改进工作,提高绩效,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对考核结果的处理非常重要。我们的考核结果处理模块是,首先是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考核对象,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分析结果,指出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总结的经验。其次是在沟通的基础上作出考核总结,提出下阶段的措施。第三是向全体考核对象通报考核结果。第四是表彰奖励先进。第五是分类处理考核发现的问题,如果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则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如果是指标体系的问题,则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

五、结束语

我局提出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工商绩效考核的制度安排,她的最终成功远比提出设想复杂的多。她的成功取决于与绩效考核制度本身的合理、科学性,也取决于绩效考核的参与者对绩效考核工作及绩效考核体系的认同程度,因此,我们在研究绩效考核体系可行性的同时,也要研究考核参与者思想,即可欲性,努力培育绩效考核的组织文化,树立“变你要考核我为我要考核”的理念。

发挥消保职能与时俱进维权——我市消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主研单位:重庆市工商局消保处

主研人员:陈懿、邬继贫、孟云)

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能。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基本职能:一是研究拟订消费者权益保护规章制度及具体措施办法并组织实施;二是组织查处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案件;三是组织监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四是组织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我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大步,面对不断涌来的外国商品、服务和外国商家,消费者应当享有更高水准的权利。这就需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立法体系,加大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力度,强化商家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作为承担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肩负着更加繁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任务。

一、消保机构的设立及12315网络的建设

为了切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2000年机构调整中,市工商局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处,随后成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中心,各区县(自治县、市)工商(分)局相继也设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和“12315”申诉举报中心,截止2002年底,全市已有36个区县“12315”申诉举报中心与市局连网,全市绝大部分基层工商所都建立了消费者申诉举报站,三级消保网络初步形成。

我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从营造放心满意消费环境入手,开展了打假治劣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对涉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进行了质量抽检(先后对食盐、插座、奶制品、室内装饰材料等商品进行了抽检);开展了“百家企业打假维权”活动;“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与重庆维权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协作,设立了红盾打假维权信息网,建立了打假信息库;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各区县消保科长业务骨干进行了打假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对假冒劣质商品的识别水平;加强了“12315”申诉举报制度建设,规范了消费者申诉处理文书档案。

据统计,全市今年共受理消费者申诉9171件,为消费者挽回直接损失1200万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6182件,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3849件,罚没款金额1940万元。

二、制约消保工作的几大因素

在近两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监管中的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机构编制不健全。据对全国其他省(市)工商局的了解,许多省(市)工商局都成立了消保处(局),北京市工商局消保处有工作人员11人,“12315”中心有人员19人;上海市工商局消保处有工作人员10人;天津市工商局消保处有工作人员11人。与重庆相邻的四川省工商系统从省局到各地(市)、州、县局都专设了消保机构,省局消保处有人员9人。而从我市各区县局的情况看,目前虽然有的已经挂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牌子,但除万州区局外,其余均挂靠在其他科室,部分区县一个专职消保人员都没有,有的甚至连“12315”申诉举报电话都无专人值守。据统计,全市各级工商部门专职从事消保工作的人员不足50人。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组建“12315”申诉举报网络,就是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政执法职能,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及时有效地解决消费争议。而要做到这些,有专设的机构和人员是最基本的条件。

二是经费十分紧缺。这也是制约消保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区县局由于消保机构和人员没有落实,消保工作经费落实不了,处理消费纠纷的基层工作人员,连交通、通讯、甚至加班等费用都无法解决,还有的区县局“12315”执法车经费不能落实,处理消费者申诉及执法工作用车无法保证。

三是角色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众所周知,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工商部门就开始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那时是以消费者协会(现改名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名义出现的。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发展,国家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也非常重视,2000年我市工商部门机构改革时设立了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通过行政手段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消委会与工商部门在处理消费争议上的区别认识模糊,在适用法律、法规以及处理程序和方法上出现了偏差,角色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某县一消费者向该县消委会投诉,该县消委工作人员调解后,责令被投诉人赔偿投诉人损失,并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申诉程序出具行政调解书。以社团代替工商行政执法,一但发生诉讼,将严重影响工商形象。

四是消保人员业务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消保工作机构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窗口,消保执法人员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直接执行者,一言一行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涉及到人民群众和管理相对人的切身利益。从目前我市消保队伍现状看,许多工作人员对消保业务知之甚少,少数科(所)长连消保职能都不清楚,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业务培训,情况非常令人担忧。我国入世后进一步促进了消费领域的扩张,国家把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管划归工商部门,因此,消保人员不仅要掌握消保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商品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知识的更新是非常迅速的。

五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职责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8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实际上,消费者除享有《消法》赋予的九项权利之外,还有其他法律规定的权利以及和商家约定的权利。所以哪些权益受损应该由工商部门受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判断和准确定位,如在消费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权问题等。稍有偏差,就可能“越位”。

六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解决消费纠纷的力度不够。有些消费争议在解决过程中,由于生产、经营者拒不履行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工商部门虽然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其行为进行处罚,但消费者的损失却无法在申诉过程中得到解决。只好又开始向法院或仲裁部门提讼或请求仲裁,费力费时。一些小额纠纷,消费者在调解不成或经营者拒不履行调解协议时,就只好忍气吞声了。

上述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消费者权益行政监管工作的正常运转,如不及时加以解决,消费者将丧失对工商部门的信赖,影响工商部门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

三、提高认识,强化监管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保工作将更加重要和繁重。因此,必须进一步改进我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消保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高度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消保工作不仅仅是处理几个消费者申诉,查处几个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而是和社会经济发展、法制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作。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广大的消费者就不可能放心和大胆的消费,其结果将是消费需求下降,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影响市场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经济综合执法部门,义不容辞地负有维护社会正常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

篇4

关键词:自学考试制度;定位;湖南省;错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013-04

自学考试制度(以下简称自学考试)是一种由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特色考试制度。自学考试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内涵,极大地拓展高等教育外延,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已成为人们提升知识能力水平和增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现代社会技术和经济发展迅速,对从业者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形成且深入人心,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学考试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恰逢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自学考试也面临生源的严重萎缩、受其他成人教育形式冲击等新问题。在新形势下,认真剖析自学考试的错位和面临困境,转变自学考试的教育理念,建立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自学考试实施重新定位,对引导和促进自学考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自学考试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的增加,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终身学习的理念正在形成。自学考试受普通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和高等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类民办学校、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社会职业资格培训教育机构大量涌现的影响,一方面自学考试生源严重萎缩,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另一方面学习型社会构建对自学考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自学考试生源严重萎缩,自学考试办学形势日趋严峻

以湖南省为例,近年来,普通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2006年至2013年湖南省的高考录取率直线上升,从2006年的53%上升至2013年的85%。以2012年为例,湖南省36.3万人参加高考,录取新生31.35万人,总录取率高达86.4%,创历史新高。高考的连年扩招使得高考“线下生”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大大减少,再加上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和一些省内老牌本科高校以及专科学校升本后都加入自学考试办学的行列,成为自学考试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同时,由于成人高校入学及毕业条件较低,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也在快速发展,自学考试不再是一枝独秀,多元竞争的局面已形成,致使自学考试的生源大大地萎缩。2008年湖南省自学考试总共招生97335人,2009年总共招生83172人,招生总人数同比减少了14.6%。湖南省自考参考人数由高峰期的80万人次/年下降为40万人次/年,下降幅度达50%。而且近几年来,受周边省市自学考试改革先行的政策优势的吸引,有部分生源有向周边发达省份外流的趋势。

(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自学考试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自学考试是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担负起终身教育发展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责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时,湖南省实施“人才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在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为自学考试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并产生强劲需求。湖南省对教育投资比重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教学的基础条件逐步得到改善。2010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投入644.51亿元,比2005年增加341.01亿元,增长112.36%,“十二五”期间将有更大增长。这对于湖南的教育事业,尤其对湖南自学考试来说,是个难得的发展好机会。

二、新形势下自学考试的错位和面临的困境

新形势下自学考试缺陷及弊端日趋明显,表现为办学方式僵化、教材内容的陈旧及质量低劣、学业成绩评价的单一、实践教育环节的欠缺等,这些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对自学考试质量的质疑。究其根源,则与自学考试的教育理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和专业课程设置的保守等不无关系。自学考试与社会对教育发展需求产生严重偏离,出现了明显的错位,导致自学考试面临发展困境。

(一)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错位

目前,自学考试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参照开设同样专业的一般普通高校或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显得模糊不清。在实际中,由于自学考试教育管理方面和普通高校的不同,对于注册的自学考试学生,自学考试管理部门采取的是学籍成绩管理,普遍存在着“重考试,轻育人”的现象,忽视在对学生管理中的德育培养,而德育素养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加强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等德育建设,并且实施于自学考试的过程中,这对于培养自学考试“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应试教育体制背景下,自学考试课程考试标准也是参照同层次同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相同课程的要求,在实际中则过于注重考核,学业评价方式僵化单一。自学考试是以课程单科结业的方式进行,注重通过率,评价标准偏低,自学考试平时无任何考核成绩,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能力型和实用型人才,而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方式显然与社会发展极不相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尚存在难度,更谈不上自学考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如此偏重应试教育和学业评价方式影响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难于实现,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也是在预料当中。因此,急需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评价标准角度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特别要关注德育目标的培养,改变以单一的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建立全面、多元的教育评价制度。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公众有多元化需求学习,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应当是多元化的。

(二)自学考试的“补充式”应试教育理念与继续教育的为终身教育服务的教育理念的错位

自学考试经历了三十余年发展历程,先后扮演着补偿教育和补充教育的角色,有效弥补了“”时期延误的教育培养,实现了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的补充教育培养目标。由于长期承担着“学历补偿”教育角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显露出来,自学考试教育范围比较狭窄,考核的内容则注重知识性的考查,缺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评,考生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自学考试文凭没有优势可言。“补充式”应试教育理念早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终身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继续教育已成为公众重要的学习途径,应充分认识这种发展态势,调整“补充式”应试教育理念,改变单一的学历教育方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为全社会培养多样性和多层次的人才。

(三)专业和课程设置落伍、教材内容陈旧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错位

目前,自学考试的专业设置得不合理,开设的自学考试专业多数是普通高校的热门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参照了普通高校的全日制的课程,并没有突出自学考试的特点,而很难符合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落后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使自考学生既缺乏扎实的理论根底,又不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自考学生所处的位置颇显尴尬。而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急需,使得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增补社会所需的专业和课程已刻不容缓。

虽然有些专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教材内容陈旧,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的问题突出。一些自学考试专业教材存在种类有限、内容陈旧、缺乏配套的高质量的教辅书等问题。同时,教材内容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善,一些教材过分注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知识,没有突出自学考试同普通高职院校存在的差异。自学考试是以教材为核心,主要由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学生结合社会助学,来完成课程的考核,因此,自学考试教材的质量优劣的作用可见一斑。由于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更新和系统把握,直接影响到自考学生的就业和在职场的竞争力,自学考试教材内容应适应新形势需求,及时进行更新、扩充。

三、新形势下自学考试重新定位的思考

针对上述对自学考试出现的多个方面的错位,必须积极调整思路,对自学考试实行重新定位,这是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自学考试改革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也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今后发展方向和出路,

(一)自学考试教育理念新定位:实施角色转变,树立为终身教育服务的理念

保罗・朗格朗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后来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主持的国际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是实施终身教育,尤其要发展非正规教育。自学考试正是这一理念的最确切体现。自学考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终身教育理念。

为终身教育服务是自学考试的教育理念的新定位,终身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个体的教育不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正规学校教育仅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而是以自学为主,因此,自学考试在终身学习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是我国实施终身教育的新形式。自学考试的发展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自学考试中,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考试形式。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自学考试要树立服务意识,推进改变生源结构单一化、促进办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的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树立服务意识,将自考学生由管理对象转变为服务对象。自学考试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在学习的需求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对于这个群体,因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使学生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从而吸引更多的想学习的个人参与到自学考试中来。从2006年9月起,湖南省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自学考试生实现报名报考、信息咨询、考籍管理及毕业办证网络化,并且不限制自学考试毕业年限,得到自学考试学生的首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 积极挖掘自学考试生源新途径,虽然目前普通高校持续扩招,参加自学考试的应届生下降,但社会的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各行各业都增加对提高学历、增强技能的需求,对第二学历、专科升本科、各类资格证书的需求日益增强,自学考试应满足各类群体的学习需求,自学考试的生源组成也发生很大变化,其学习群体由原来的以高考落榜生为主,逐步向各类高中职院校学生、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各类在岗和待岗人员等发生转变。特别是近年来在校专科生参加自学考试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专科生通过在校套读自学考试本科的方式,来增加就业竞争力。目前,湖南省共有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713所,在校学生137.3万人,其中,普通中职643所,在校学生达90.5万人,自学考试有较大的潜在生源。

3 促进办学方式多样化。发达国家继续教育的一个突出优点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等继续教育机构相互合作,采用委托、联合、进修、聘请讲授等多种途径,朝着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和一定程度的资源共享,这已成为当前继续教育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对自学考试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自学考试的“补充教育”功能逐渐消失,为本地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将日益突出。因此,合作办学的多元化途径,包括自学考试与企业、行业协会、中高职院校、其他各类成人教育等多种联合办学方式将得以广泛发展。

(二)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遵循继续教育发展特点,确定“职业型、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教育家舒尔曼提出继续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六个特点:一是受教育者具备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二是受教育者对学术与理论知识有充分的把握;三是受教育者能在一定专业范围内进行熟练的操作和实践;四是受教育者运用理论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五是受教育者从经验中学习;六是形成坚强的专业组织。比照上述标准,自学考试应定位于“职业型、应用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主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 实现主考学校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按照国务院颁布的《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主考校由省(市)考试委员会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担任,主考校在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市)考试委员会领导,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办理省(市)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目前,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仅以精英型高等学校为主,还没有较大范围地拓宽到应用型、职业技能型的高等学校,而社会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若有更多的已升本的高等职院加入到主考学校当中,将为自学考试发展注入新活力。主考学校的多样化、大众化既满足了学习者学习的不同需求,又满足了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体系。近几年来,北京地区探索出“学分银行”的自学考试学业评价模式值得推广。“学分银行”模拟或借鉴银行的特点,将以多种形式获得相应专业学分放入个人自学考试的学分“账户”中,当累计的学分达到规定要求,就可获得自学考试文凭或者学历证书,完成学业。这种模式将学习者参与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如拥有的各类职业、资格、培训等证书,甚至将经认定的学习经历和专业工作经验等,按照一定标准折合为相应的学分,允许学生将自学考试的学分在不同的教育机构和项目之间进行转换。“学分银行”的构建有助于学习者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将各种学习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从2011年起,湖南省开展推动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衔接与沟通、扩大课程学业综合评价试点范围、研究制定“学分互认”改革试点方案和启动“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等多项自学考试改革试点,有的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如“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湖南农业大学作为首批准参与试点的唯一公办高校,成功地实施了自学考试网络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完善了自学考试的学业评价体制,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心。

(三)自学考试课程和专业定位:融合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课程特点,拓宽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的覆盖面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加大本科专业的开考力度,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专升本”及“第二专业”等需求提供尽可能的丰富专业选择,增加设置更丰富和更高层次的专业;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传统的学科型专业,增加应用性、职业型教育的专业开考,特别考虑引入各类高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证书,既能满足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育需求,又能满足市场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综合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课程特点,合理确定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设置的适当比例,需注重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篇5

一、基本原则

本着“多劳多得、按劳取酬”、推行工效挂钩、实行效益工资百分制的考核办法,逐月兑现,采取下保底、上封顶。下保底就是当月所得工资不足200元,由信用社补够200元,作为当月的生活费,上封顶即最高得分为136分。

二、效益工资的确定

由于全县固定工、合同制职工档案工资额不等,取最低工资整数600元,作为每人每月效益工资进行考核;储蓄代办员整数400元,作为每人每月效益工资进行考核。

三、考核内容

1.组织资金20分;

2.资金运用10分;

3.逾期贷款收回10分;

4.双呆贷款收回10分;

5.正常贷款利息收回15分;

6.逾期贷款利息收回15分;

7.双呆贷款利息收回10分;

8.执行制度10分。

四、目标设置

1.组织资金(20分)

完成本社下达的当月存款任务得满分,每超10%奖1分,最高奖分为10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分,本项分扣完为止。欠当月任务的带入下月考核。

2.资金运用(10分)

完成本社下达的当月计划得满分,每超10%奖1分,最高奖分为5分;完不成当月任务按比例扣分,本项分扣完为止。欠计划的带入下月考核。

3.逾期贷款收回(10分)

按个人逾期贷款余额的60%分配全年任务,全年任务分解到每月,完成当月收贷任务得满分,每超10%奖1分,最高奖分为5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分,本项分扣完为止。欠当月任务的带入下月考核。

4.双呆贷款收回(10分)

按个人双呆贷款余额30%分配全年任务,全年任务分解到每月,完成当月任务得满分,每超10%奖1分,最高奖分为5分;完不成任务按比例扣分,本项分扣完为止。欠当月任务的带入下月考核。

5.正常贷款利息收回(15分)

每人每月按个人所发放正常贷款利息95%分配当月任务,完成当月任务得满分,超5%奖1分,最高奖分为1分,完不成当月任务按比例扣分,本项分扣完为止。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利息收回要一月一计算,任务一月一下达。

6.逾期贷款利息收回(15分)

按个人逾期贷款利息的60%分配当月任务,完成当月任务得满分,每超5%奖1分,最高奖分为5分;完不成当月任务按比例扣分。本项分扣完为止。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利息收回要一月一计算,任务一月一下达。

7.双呆贷款利息收回(10分)

按个人双呆贷款利息的30%分配当月任务,完成当月任务得满分,每超5%奖1分,最高奖分为5分;完不成当月任务按比例扣分,本项分扣完为止。为了计算的准确性,利息收回要一月一计算,任务一月一下达。

8.执行制度(10分)

此项考核联社不具体拿出意见,由信用社根据本单位实际,可视出勤、执行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值班制度等情况逐项设分考核。

五、工资的计算

把信用社参加外勤考核人员的工资总额除以参加考核人员当月得分总和,得出分值。再拿分值乘以个人当月得分,等于个人当月实得工资。

六、要求

1.各信用社(部)接此文件后,要组织员工学习讨论,及时组织实施。各项设分信用社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工作重点进行调整,但考核的内容不能随意改变,有好的意见,也需报联社同意后方可。

2.对于外勤人员收贷考核,必须按照形态逐人建立台帐,以便于统计计算,此项工作要作为监测考核的经常性工作来抓。

篇6

一、单选题。

1、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D

)负责查对。

A

当班医生

B

夜班护士

C

晚班护士

D

下一班护士

E

护士长

2、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在其未完全清醒时,患者(A

A

不要下床活动

B可以在协助下下床活动

C可以自行活动

D必须约束肢体,防止坠床

E可以坐起

3、交接班必须认真负责,接班者应(

B

)着装整齐上班进行交接。

A

按时到达

B

提前15分钟

C

提前10分钟

D

提前5分钟

E

提前20分钟

4、特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床上洗头(

E

A

2次/周

B

需要时

C

1次/日

D

1次/2周

E

1次/周

5、抢救车未用,每(

A

)也需进行清理,必须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A

一周

B

半个月

C

一个月

D

1次/三周

E

必要时

6、凡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护理员、卫生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均由(E

)承担责任。

A

实习生

B

进修人员

C

护士长

D卫生员

E

带教者及安排者

7、下列符合环境安全管理的是(

C

A

病区(部门)物品放置过多,影响行走,走道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B

拖地时、拖地后无需放置防滑标志

C

使用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患者拿取

D

病房光线昏暗

E

洗手间、浴室光线充足,地面光滑。

8、床刷消毒(

B

),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A

1次/周

B1次/日

C

每班

D

2次/周

E

必要时

9、首问负责是指第一位接受询问的(

E

)对所提出问题,应负责详细耐心解答,或介绍到相关部门或指点到相关地点。

A

护士

B

药剂师

C

医生

D

检验医师

E

医务人员

10、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认真查对腕带,不包括(

C

A

科室

B住院号

C护理级别

D

姓名、年龄

E

性别、诊断

11、护士长应于一般不良事件发生(

A

)日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及防范措施,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A

7

B

8

C

9

D10

E14

12、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处理不对的是(

B

A

应及时报告当班医生

B

隐瞒,自行处理

C安抚病人

D马上报告护士长

E及时处理并填写不良反应报告表上报

1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的,一律不得发出(

A

A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B

血袋无破损

C

血液中无凝块

D

血浆中无絮状物

E

血袋无漏血

14、什么时候可以执行口头医嘱(

B

A

平时

B

抢救病人时

C

病人多时

D

医生要求时

E

夜班

15、输血前,需经几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B

A

三人

B

两人

C

四人

D

一人

E

随便几人

16、一级护理患者的护理要点不包括(

B

A

每小时巡视患者

B

实施床旁交接班

C

正确实施治疗

D正确实施给药措施

E

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

17、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不包括(B

A

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B

下一班护士查对上一班医嘱

C

注射前也应查对

D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E

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18、关于交接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接班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

B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C因交班不清接班后发现问题,由接班者负责。

D接班者未到岗,交班人无事可提前离岗。

E对所有患者进行床旁交接。

19、下列哪些病人不需要重点床旁交接班:(

D

A

手术后第一天患者

B

分娩20分钟后的产妇

C

危重患者

D

一般的三级护理患者

E

病情特殊患者

20、新入院病人护士长要在(

A

)内与病人见面交流

A

24h

B

48h

C

36h

D60h

E72h

21、下列哪项不属输血时查对内容:(

E

A

床号

B

交叉配血单

C

血型

D

血袋号

E

护理级别

22、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谁核对:(

A

A

洗手护士与手术医生

B

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

C

手术医生与巡回护士

D

洗手护士与麻醉医师

E

手术医生与麻醉医师

23、下列哪项不是备药前要检查药品的质量内容:(

B

A

检查瓶口有无松动

B

检查患者过敏史

C

检查药液有无浑浊

D

检查输液袋有无漏水

E

检查生产日期、有效日期、批号是否清晰

24、

输血前后、连续输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冲管液体是:(

B

A

10%氯化钠

B

0.9%氯化钠

C

复方氯化钠

D

5%盐水

E

5%葡萄糖

25、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不是“五定”的是:(

A

A

定期更换

B

定人保管

C

定位放置

D

定量存放

E

定期检查维修

26、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及时报告护士长,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程度。护士长(

D

)内报告护理部。

A

24小时

B

36小时

C

48小时

D

72小时

E

96小时

27、患者伤情认定中二级是指(

)

A跌倒导致患者死亡。

B跌倒时意识障碍或各种脏器出血有生命体征变化,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等后果。

C各种骨折,、肌肉、韧带损伤,有严重功能障碍,造成轻度残疾等严重后果。

D各种骨折、肌肉、韧带损伤,有轻微功能障碍,但未造成致残等严重后果。

E皮肤擦伤、裂伤、软组织损伤,无功能障碍。

28、抢救患者时处理正确的是(

B)

A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方可执行。

B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两遍复核无误后可执行

C抢救完毕,医师无需开医嘱。

D安瓿用后马上丢弃

E抢救完毕,医师补开医嘱可不签名。

29、为患者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一名护士值班时,由(

E

)协助

A

白班护士

B陪人

C

实习同学

D卫生员

E

值班医师

30、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B

A

与实习同学重新核对

B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C立即执行

D

如发现错误,不需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

E

在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31、输血后处置不对的是(E

A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

B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C确认无误后签名

D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

E将血袋置于医用垃圾桶内

32、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实施前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

E

)共同核查。

A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

B、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

C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D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

E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33、值班护士下列哪项不对(B

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B夜班患者诉睡不着,护士马上予以安定口服

C密切观察、记录危重病人病情变化

D

做好抢救准备和抢救配合

E如实记录抢救过程

34、不属于晚间护理的内容是(

C

A

整理床单位

B

口腔护理

C为患者梳头

D

会阴护理

E

足部清洁

35、实习、进修人员发生的护理缺陷或安排卫生员、护理员、陪人进行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而发生的缺陷,由(

E

)承担责任。

A

实习、进修人员

B

卫生员、护理员、陪人

C

实习、进修人员和带教者

D卫生员、护理员、陪人及安排者

E

带教者及安排者

36、查血型、合血的病人必须执行的(

C

)原则。

A一人一采

B

多人一采

C

一人一采一管

D

多人多采

E

一人多管

37、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后,报告时限不超过(

C

A

5分钟

B

10分钟

C

15分钟

D

30分钟

E

1个小时

38、护士长于一般不良事件发生__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__内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讨论(

A

A

7日

1-3日

B

10

3-5日

C

15日

5-7日

D

20日

7-10日

E

30日

15日

39、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

C

A

不予处罚

B

从轻处罚

C

从重处罚

D

奖励

E

保护

40、防盗安全管理要求晚(

B

)清点、劝导探视人员离开,锁好大门。

A

8点

B

9点

C

9点半

D

10点

E

不要清点,多项选择题

41、手术当日,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患者交接时,应查对(

C

A

只要患者腕带标识的各项内容。

B

只要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

C

不但应查对患者腕带标识的各项内容,还应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的标识情况。

D

不要交接以上内容。

E

患者护理级别

二、多项选择题

1、医嘱查对制度查对内容包括(ABCDE

A

医嘱单

B

执行卡

C

隔离标识

D

护理级别

E

电脑医嘱

2、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需再次核对(

ABCDE

A

医嘱

B

患者床号、姓名、血型

C

配血报告单

D

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

E

采血日期

3、下列符合值班制度“十不”内容的是(

AE

A不擅自离岗外出、不违反护士仪表规范

B

在工作区吃东西

C

接待私人会客和打私人电话

D

与患者及探陪人员争吵

E

不接受患者礼物、不利用工作之便谋私利

4、下列属于特级护理的是(

ABDE

A

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B

重症监护患者

C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D

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

E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患者

5、当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医师未赶到现场前,护士应根据病情实施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

ABCE

A

吸氧吸痰

B

测量血压

C

建立静脉通道D

静脉推注肾上腺素

E

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事件,如(ABCDE

A

护理缺陷

B

药物不良反应

C

仪器设施所致不良事件

D

患者走失

E

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

7、患者安全管理包括(ABCDE

A防坠床

B防烫伤

C防跌倒

D

防误吸

E

防导管脱出

8、为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应做好(ABCD

)的卫生管理及宣教工作。

A

卫生员

B

配餐员

C陪人

D

探视人员

E

医生

9、首问负责制度形式包括(

ABDE

A

面对面回答询问

B

回答电话咨询

C

受理来信来访

D

以上都不对

E以上都对

10、下列符合首问负责制度的是(

ABDE

A

属于本人职责范围内的问题,立即给予答复。

B

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而当事人不能答复的,按领导指示答复。

C不属于本部门、本人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告诉病人这件事不归我管,我不知道。

D

对于不能马上回答的问题,记录首次接待时间,并按医院有关规定按时答复。

E

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问题、积极将提问者指引到相关部门,直到有人接待。

11、对(ABCDE

)

实施腕带标识。

A

意识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的患者

B

120接诊的急诊患者

C

输血患者

D进入ICU抢救的危重患者

E

7岁以下儿童、无自主活动能力的重症患者

12、护士交接班时,交班者应向接班护士介绍病房内使用重点药物情况,以利于接班护士继续执行用药后的观察。重点药物包括(ACDE

A细胞毒性药物

B

维生素类药物

C

心血管药物

D

中枢性肌松药

E

抗精神失常药、中枢镇静催眠药等

13、输血前查对应包括(

ABCDE

A

采血日期

B

血液有无凝血块

C

血袋有无破裂

D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E

血型

14、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ABCDE

)内容,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A

标签

B

失效期

C包装是否完整

D

生产批号

E

药品是否变质

15、三查是指(

ABCDE

A备药时与

B

备药后查

C发药前查

D注射、处置前查

E发药、注射、处置后查

16、八对是指对(

ABCE

A床号、姓名

B药名、剂量

C浓度、时间、用法

D性别

E药品有效期

17、备药时要检查(ABCDE

)

A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B水剂、片剂有无变质

C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

D输液瓶(袋)有无漏水

E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18、以下处理正确的是(

ABCE

A

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B

麻醉药用后保留空安瓿备查,同时在毒、麻药品管理记录本登记

C

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D

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继续使用。

E

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需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19、为患者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应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和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ACDE

A床号

B诊断

C姓名

D年龄

E

住院号

20、抽血(交叉配血)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贴好写有(ABCD

)等的条形码,条形码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A病区(科室)

B床号

C住院号

D患者姓名

E

患者性别

21、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执行有误的是(

BE

A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

B血液少许外渗立即用胶布粘贴好

C血液外观清亮、无溶血可使用

D血液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E

输血器及针头不需检查

22、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正确的是(

ACE

A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

B灭菌效果指示标识不符合要求继续使用

C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停止使用

D包装不洁冲洗干净后再使用

E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23、符合无菌物品管理的是(

ABCDE

A

科室指定专人负责无菌物品的领取

B专人保管

C定期清点

D分类保管

E

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无菌物品无潮湿

24、患者术前准备正确的是(

ABCD

A患者接入手术室前,手术室接患者人员与病区当班护士共同核查患者信息

B核查患者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C手术患者佩戴腕带

D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

E

患者可戴假牙等进入手术室

25、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必须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

BCD

)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对并签名。

A关闭体腔后

B麻醉实施前

C手术开始前

D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E关闭体腔前

26、值班护士下列哪项不对(

BE

A危重患者抢救时暂不交接班

B中午班交待白班十分钟后看皮试结果

C医嘱未处理不交接班

D物品数目不清楚不交接班

E交班志未完成先交接班,交班后再写。

27、抢救车内必备药物有(

ABCDE

A

肾上腺素

B

西地兰

C

尼可刹米

D

洛贝林

E

阿托品

28、护理不良事件包括(ABCD

A

护理缺陷

B药物不良反应

C

患者走失

D

安全防护情况下的跌倒

E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

29、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科室和个人(

DE

A

不予处罚

B

从轻处罚

C

从重处罚

D

奖励

E

保护

30、防火安全管理要求(

ABCD

A

病区内一律不准吸烟,禁止使用电炉、酒精灯及点燃明火,以防失火。

B

保持消防通道通畅,有明显的标志,不堆堵杂物。

C

保持消防设施完好。

D

医护人员能熟练应用消防设施和熟悉安全通道。

E

实施人性化管理,病陪人可予以吸烟。

31、患儿安全管理中要求(

ABCDE

A

玩具选用较大、不易误吞的物品。

B

禁止玩弄刀、剪及易破损的物品。

C

工作人员工作服上不使用大头针、别针等

D

针头、刀剪、玻璃等锐器不能遗留在病房内

E

耐心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防坠床、烫伤、跌倒、误吸、导管脱出等意外事件发生。

32、护士用药前应询问病人用药情况,并告知病人或其家属(

ABCD

A

将要使用的药物的名称

B将要使用的药物的用法用量

C将要使用的药物的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D将要使用的药物的注意事项等

E

以上都不是

33、使用过敏药物前应详细询问(

ABC

A

有无用药过敏史

B有无家族药物过敏

C有无食物过敏史

D不要询问,直接做皮试

E

是否进食

篇7

第二条对各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信息管理工作的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基础工作、报表报送情况、报表质量、分析报告质量和上报信息情况等。

第四条考核按年度进行,采取计分制的方法,根据考核内容和计分标准遥项计算,

第五条考核按下列计分标准进行量化打分:

(一)统计基础工作情况,标准分25分(占总分25,i)

1.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制度的,记5分;未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健全的,不记分。

2.设置专人负责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记3分;无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的,不记分。

3.定期对所属县{市、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的,记3分;未开展考核工作的,不记分。

4.定期对本地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记2分:未进行业务培训的,不记分。

5.统计台账登记及时、准确、完整,记10分;记账中出现延误或错误,每发生一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6.统计台账档案管理规范有序、资料完整、归档及时,记2分;统计台账档案管理未控制度规定进行的,不记分。

(二)报表报送情况,标准分15分(占总分15%)

全年度按照规定时限报送月报、季报、年报,记15分;每迟报一次扣1分,扣完15分为止.

(三)报表质量情况,标准分25分(占总分25%)

政府采购信息统计报表按照规定要求填报且内容完整、数字准确,记25分;每出现一次技术性差错扣1分,扣完25分为止。

(四)分析报告质量情况,标准分20分(占总分20%)

按照规定要求撰写报表分析报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观点准确,说明清楚并对今后实际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记20分;

未达到要求标准的,酌情扣5—10分:木按照规定要求撰写报表分析报告的,不记分。

(五)上报馆息情况,标准分15分(占总分15%)

全年向省财政厅报送信息15次以上月.被采用5次以上的,记15分;未达到要求数量的,每少报进一次扣1分;全午报送信息未超过8次(包括8次)的,不记分。

第六条考核按照各市自评和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组织统一考评相结合的程序进行。

每年度2月底前,各市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对上一年度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工作进行自评,井形成文字材料于3月15日前报送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组成考核小组,根据各市的自评情况,结合平时对各市政府采购信息统汁和报送等工作的考核记录,核准和认定各市的得分情况并排序。

篇8

关键词:完善;医院;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一年半以来在许多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新财会制度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过程,因此各医院在实施过程中都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新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1.固定资产、存货、投资未计提减值准备

新制度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原值、折旧、净值分别列示固定资产,真实地反映了资产账面价值,但是新制度并未设立“固定资产减值”科目,由于电子医疗设备等高科技固定资产存在减值风险,不计提减值准备,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医院由于临床急救和日常经营的需要,通常存在较大的库存物质,一旦市场价格发生波动,存货就得承担减值的风险,同时医院的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也存在减值的风险,但新制度中并没有规定相关计提减值准备,资产的现实价值无法得到真实反映。

2.新制度没有解决医院以药养医的收入补偿结构问题

新制度虽然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将药品收入并入医疗收入进行核算,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三级会计科目,以弥补医院收入结余的减少,逐步取消以药补医现象。然而目前多数医院的药品进销差价收入不能取消,造成“药品收入”科目的取消,只是在账务处理上掩盖了以药养医的现象,但未改变了医院以药品结余弥补医疗亏损的状况,这不利真实反映医院收入结构和补偿资金来源。

3.对应收款项核销坏账准备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病人欠费和呆账损失核销不及时,影响了财务信息质量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账面时间超过三年的,确实没有办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医疗款,在经过审批确认后可以视为坏账损失处理,但目前各地均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使医院欠费和呆账现象长期挂账现象比较严重。

4.医院会计报表的设计考虑实用性较少,收入费用总表过于简单

新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费用总表”表中“医疗成本”项目栏,按性质分为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费用,按功能分为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共编报了七个费用项目,使项目过于笼统和简单,不能完整体现成本费用整体分布,势必影响对医疗费用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5.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另一问题是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的医院未建立成本分析评价体系,成本核算仅仅作为一个数据结果,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使成本核算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目前,绝多数医院仅开展了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开展的较少。

6.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明确的细则说明

因无形资产其涉及的范围很广,缺乏明确的细则说明,单位过于重视有形资产的增长而忽略无形资产,造成无形资产确认入账核算管理存在难度,如著作权、商誉及医学科研成果等等。但长此以往将会导致部分实际已经形成无形资产的没有核算,没有达到设置此科目核算的目的,影响了医院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7.目前新医院财务软件功能开发尚不完善,存在不足

医院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有赖于信息系统的配合,如财务系统的升级、医院信息系统的调整等。然而,许多医院使用的管理软件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医院按部门分别由不同的软件公司开发,独立承担“某块”信息化管理功能,无法较好满足新制度对核算管理的要求,且各程序之间多数通过人工数据核对实现数据对接,造成收集整理信息的工作量大、耗时长、相互约束性差的现象。

二、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医计制度》的思考

为适应新医改要求,进一步规范医院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新医院财会制度,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具体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1.健全医院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将收入和支出费用都纳入成本预算的范围中,明确了成本预算的调整、编制、执行等工作程序。因此,医院应该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之上,建立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元,满足科室成本、项目成本、病种成本、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的需要。

2.加强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加速推进预算管理基础工作,卫生行政和财政部门应尽快推出适合医院的预算管理细则,方便各医院参照执行, 要进一步强化医院成本控制意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各环节上杜绝浪费现象,实现医院整体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

3.增设减值准备科目,真实反映资产价值

在资产核算方面,医院可以增设减值准备科目,来记录固定资产、存货、投资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造成的价值降低,避免资产发生虚增。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另外,还可以根据各类资产的使用寿命和特点,来进行其预计净残值的估计。

4.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新制度对医院财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要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财务制度的要求为核心,建立或优化医院财务信息化平台,同时促使软件开发公司进一步完善核算软件,进而全面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5.改进坏账准备审批的具体操作办法,定期审批核销医院坏账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账面时间超过三年的,确定没有办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和应收医疗款,在经过审批确认后可以视为坏账损失处理,建议尽快制定审批的坏账准备具体操作办法,有效控制坏账变化对医院经营管理的影响,有关部门要定期审批核销医院医疗坏账。

6.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健全财务报告分析体系

新制度增加了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和报表附注,全面改进了各报表的结构、项目及其排列方式,但医疗收支情况表仍然过于笼统和简单,建议借鉴企业的报表模式进行细化,进一步扩大收支项目分析指标的宽度和深度。

7.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对其核算范围、摊销制定明确的细则说明

总之,经过一年半来的实施,新会计制度弥补了原会计制度的一些不足之处,真实的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资产管理、成本核算情况,对推动医院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因此,我们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医院会计制度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做出有关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医院财务和会计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医院会计制度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程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中国医院,2011,15(6):5-7.

篇9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派遣;完善

中图分类号:D9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36-02

1 劳动派遣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劳务派遣,最早产生于美国,之后在西欧和日本出现,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又称为“劳动派遣”、“临时劳动”、“租赁劳动”、“劳动”。称谓不同,概念的界定也没有统一。国际劳工组织《1997年私营职业介绍所公约》第1条第1款b项对劳务派遣规定为:提供雇佣工人的服务,目的是使这些工人可供第三方使用,而该第三方可能是自然人、法人,他们给工人分配任务并监督这些任务的实行。这种用工形式存在着派遣机构、要派企业和派遣劳工的三方关系。因此所谓劳动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派遣其劳动者至用工单位劳动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派遣制度包含了三方面的法律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之间的劳务输出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管理关系。

劳动派遣的法律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1)用人单位两个层次化。在劳动派遣中,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同行使用人单位的职能。(2)内部劳动管理与社会化劳动管理相结合。在劳动派遣中,要派企业的内部机构负责受派员工的工作岗位安置、劳动任务安排、劳动纪律制定和实施等生产性劳动管理事务。(3)劳动者权益受到双层责任保障。在劳动关系的双层运行中,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都对劳动者权益负有保护职责。

2 实践中劳动派遣出现的问题

一直以来,劳动派遣作为一种新颖的用工形式,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些积极的作用,如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利于满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时性用工需求;有利于满足临时性就业需求等。但是在实践中,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

首先是转移风险,规避责任。如某些大公司利用不断为公司员工更换“婆家”的做法,选择一些实力一般的公司,以“劳动派遣”的合法形式将公司的社保风险、工伤保险等转嫁给这些小公司。一旦发生事故需要赔偿,小公司可以随时破产,而丝毫不会影响到这些大公司,从而规避了他们本应当承担的风险。

其次是降低应纳税额。自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公司异常火爆,意味着有更多按照新法可以和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将不再是所服务企业的员工,而只是由劳务公司派到企业工作的人员,即他们将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所以,如果是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并不能纳入公司的成本,税收缴纳很高。但是只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这些劳务公司,就可以纳入成本,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就能降了下来。

再次是执行力度不够。新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单位签署的两年以上固定期限合同期内如果没有工作,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但是,这项规定执行起来极难,因为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劳务挣的就是每个人每月几十元的管理费,这笔费用远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是分级管理标准不统一。由于目前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严重欠缺,不同地区劳动部门及企业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很不一致,有关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做法不同。比如,浙江省绍兴市的劳务派遣单位有着强烈的政府色彩,全市有八家劳务派遣单位,其中市区两家,分别是绍兴市劳动保障事务中心,为市就业局下属集体企业。另一家是人事局下属的人才中心管理的中心;六个区县各一家,均为劳动保障部门对口管理。

除此之外,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很多企业和公司认为,劳动关系在劳务公司,工资应该由劳务公司支付,但当工资被劳务公司待发后,又会出现其他情况,如: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的劳务公司携款潜逃怎么办?工资被劳务公司克扣怎么办?法律不直接规定由用工单位直接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加班费及其他福利,因此问题应运而生。针对以上的这些现状,对于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3 对于劳动派遣的法律思考

如前所述,目前在实践中却并不能根除劳动派遣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因此,要使新劳动合同法健康有效的实施,还需要靠法律解释和制定其他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和限制才能实现法律所想要达成的目标。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3.1 对特定范围的选择问题

国外的立法都将劳动派遣限定于特定的范围中,也呈现出了一定了扩大趋势。例如日本的劳动派遣法将劳动派遣的工作限定为需要专门知识、能力或经历以便更为快速、准确操作的工作和由于从事或从业形式的特点,对工人需要特殊管理的工作,并授权政府内阁具体决定可派遣的工种。

因为劳动派遣存在负面的影响,比如受派员工在劳动待遇和用人成本上往往低于正式员工,因此有些企业大量使用受派员工,会对正规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受派员工的流动量大,对其过多的使用也会影响到劳动的安定性。我国目前是雇佣方市场,就业者数量较大,劳动者权益很难维护,虽然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派遣适用于临时性、辅或替代性的安排,但是具体到什么类型的工作属于这个范围并不明确,很容易使用工单位钻了空子。

我国应借鉴外国的做法,对劳动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应当采取从严限制,对于一些属于非常设性的岗位、的工种、应当缩短其期限。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对于不用区域也可作出一些不同的限制和规定。

3.2 对于派遣机构的资格管理

派遣机构的实力和信誉对于劳动派遣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注册资本不少于五十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从资金和形式两方面加以约束,但是在实践中,各地设立的方式不同等原因使得劳务派遣单位仍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因此对其加强管理很有必要。

(1)对其必备的条件要求进一步明确。不但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符合企业法人设立所要达到的条件,还需要具有一定数量和专业的从业人员,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数额,风险担保金的数额标准和财务管理符合规定。(2)设立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对于派遣机构的设立要从严规定,实行特许制度。要经过相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特许,获得劳动派遣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方可经营,并且还应当对其营利性作出一定的限制。(3)明确其地位。我国目前现有的派遣机构大多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公共机构,有的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转化而来,这是一种界于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混合性主体。而且,我国劳动派遣公共性弱于职业介绍,但成本又高于职业介绍,因此可将其定

位为企业法人,这样由有利于形成劳动派遣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3.3 对正规员工和受派员工的地位比较

由于正规员工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并且一般在常设性岗位或核心岗位使用,其劳动待遇往往高于受派员工。因此在劳动派遣中较容易产生劳动歧视问题。虽然新劳动合同法赋予受派员工享有与正规员工同工同酬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未必能落实到实处,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歧视,不但要切实保证受派员工和正规员工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在同一岗位使用的受派员工和正规员工应当同工同酬,享有同等待遇。还要无论派遣机构是否与相应的工会在组织上对应,受派员工都要与正规员工一样享有加入工会的权利,让工会的监督发挥作用。这不仅需要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的支持,还需要有关的行政机关把好关,相应的工会切实保障受派员工的权益。

3.4 对于双层用人单位的义务划分和责任关系

新劳动合同法中对于派遣机构和要求企业所要履行的业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二者的义务划分却显得并不强硬,这样在实践中就会产生双方都逃避承担义务的问题。

对于双层用人单位向受派员工承担法律责任应当分下述几种情形来处理:①在存在担保责任的场合下,可以按照义务的主、从来区分责任的承担顺序。主义务人未能承担责任时,应当由从义务人承担责任。对于劳动派遣来说,要派企业已经履行工资的承担义务,而派遣机构未向受派员工支付时,派遣机构为第一责任人,要派企业为第二责任人,如果派遣机构由于要派企业未履行工资负担义务时,要派企业为第一责任人,派遣机构为第二责任人。②在存在双层用人单位合谋侵害派遣员工权益时,双层用人单位都作为共同侵权的第一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③在不存在担保责任和共同侵权的场合,假如责任在派遣机构,则应当只有派遣机构单独承担责任。

3.5 对于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管辖和法律适用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由于劳动派遣引发的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管辖和法律适用并未做详尽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加以明确。

劳动派遣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只限于受派员工与派遣机构或要派企业之间,要派员工与双层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如果派遣机构与要派企业之间发生争议,虽然涉及受派员工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在存在双层用人单位共同侵权或者负担担保责任的争议中,双层用人单位都应当作为被申诉人。在由某一层次用人单位单独承担法律责任的争议中,如果争议处理结果与另一层次用人单位有利害关系,前者应当作为被申诉人,后者应当作为第三人。

异地劳动派遣中的劳动争议,由于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不在同一地方,就当然的涉及到了案件的管辖问题,当两地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一致时,还涉及到法律适用的选择问题。就管辖问题而言,受派员工与派遣机构的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受派员工与要派企业的争议由要派企业所在地管辖,受派员工与双层用人单位的争议,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或者由要派企业所在地管辖。至于涉及到的法律的适用,劳动合同的签订以何地的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就适用何地的法规和规章,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也可以从其约定。这样做,将更加便于对劳务派遣争议的解决。

篇10

一、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民的参合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范围

1、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宣媒体,加强对农民健康权益的维护,开展合作医疗的宣传教育。要教会农民如何正确分析评价合作医疗制度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引导农民不断增强自我保障和互助共济意识,并最终形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2、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保持其连续性和稳定性消除农民顾虑。3、将农民工纳入他们打工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对象的范围,方便他们就医。目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群体的规模是十分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参合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他们这一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同时对积累合作医疗基金,提高补偿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4、构建多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模式。从目前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以“大病”统筹为主,但对一些病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慢性病)。因此,有条件地区可以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的范围。

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标准,多元化的筹资渠道,适宜的筹资层次和筹资模式

1、建立科学的筹资标准。必须考虑到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要继续坚持农民个人交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在筹资机制的原则指导下,综合考虑合作医疗资金需求及各筹资渠道的资金供给潜力,据此确定不同筹资主体间,尤其是农民与政府间不同行政级别政府间的筹资比例标准,确保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水平。2、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第一,要建立多样化的个人筹资渠道。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些试点地区的筹资直接成本占农民个人缴费合作医疗资金的很大比重。第二,加大政府的投入。根据地区现状不同,酌情实施政府投入,从而解决不发达地区困难。第三,集体扶持资金。国家可以通过实行投资倾斜政策,建立集体扶持机制的激励措施,使集体资金得到保证并积极寻找社会筹资的切入点。3、顺应农民心理,改变筹资顺序,创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模式。不能单靠一些恩惠措施,增强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必须尝试一种新的筹资模式来顺应农民心理,引导其加入合作医疗。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力度

首先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利用信息化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手段,有效的对资金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其次健全监督机构,实行组织监督。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机构,明确规定三级监督机构的职责。使监督工作逐步达到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运行要求。三是坚持“阳光操作”,实行民主监督。坚持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四是加强基金管理,实行审计监督。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的管理是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重要保证。为加强和规范基金管理,审计部门定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报销机制,提高报销环节的效率,调动参合农民的积极性

强化报销制度改革,科学制定报销标准,采取创新补偿机制。第一,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简化报销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第二,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的原则,及时调整补偿起付线和封顶线的设置,依据民情科学合理的作好测算,在有些常见病的报销上,适当降低补偿标准,提高补偿比例,扩大救助范围,整合社会资源。第三,试行部分病种门诊费用按住院标准补偿。一些特殊病种和长年治疗用药的慢性病,其门诊医药费用也应入住院报销范围,以逐步增大受益程度,吸引更多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第四,深入民情、科学分析,逐步完善补偿方案,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当年基金当年基本用完,让农民真正得实惠。

五、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

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医疗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就医环境不容乐观。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队伍的素质普遍较低,层次结构都不尽合理。解决方法:第一,大力筹措资金,加大对基层卫生建设的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医卫人员工作及患者就医的硬环境。国家、省、地方政府应逐步的加大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的投入。第二,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选拔录用人才,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发展注入活力之源。加大财政的力度,把卫生经费的扶持重点调整到支持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上来。多渠道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收入水平,改善其生存发展的软环境。

作者单位:黄冈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吴健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与对策[J].民政导刊,2002(3):65-67.

[2]蔡仁华.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8.

[3]世界银行.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4]龚敏,张志杰,龚剑.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济科技,2007,(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