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思路范文
时间:2023-06-28 17:4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化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将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由于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形成了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一,着眼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制,热衷于时尚、独特、新奇、酷式、魅力产品的开发,追求短周期、高频度、见效快的产品价值,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诚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机新产品的问世时的价格,与现在手机的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而通用产品,价值和利润却都有限。前几年曾在日本兴起的电子猫“热”,属奇特、新颖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德国的奔驰车,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美国的麦当劳,意大利的比萨饼,中国的茅台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应。西门子、摩托罗拉、菲利浦、索尼、海尔等均因为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而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第二,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如果具有—定规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货、批量生产、批量运输、批量销售的办法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加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竞争力,其中,规模经营是重要原因之一。跨国集团公司、大型生产企业是依靠规模经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业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重组巨型企业的目的是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功能整合。现代企业早已抛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封闭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结盟、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每个企业只有在自身专长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拿手”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永恒的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企业经营战略特点的重要方面。
第四,服务第一,用户至上。新时代的企业经营方针之一,是“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打一个电话,用计算机发一个指令或发一份传真,企业就立即上门,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途用户可以查寻、追踪;在时间方面极力提高速度,为用户争取时间。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都在打“时间差”,强调时间效益,要求快节奏,因此既保持质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务,也将是新世纪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五,信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事物的无缝对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如果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会使这个世界发生“质”的变化,在物流环节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零库存”,取消仓库,只用自动分类、分拣系统就能保证及时供货。那样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约仓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及时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选择商机,最先抢占市场,最快组织队伍,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将是新时代里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六,强化国民意识,注重环保责任。新时代的新型企业,不仅需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加强人才培养,严格成本控制,保持企业盈利,而且需要不断增强国民意识,履行环保责任。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保持无噪音、无公害,不给周围居民造成妨碍和影响。企业不仅要考虑赚钱,也要从为国民创造福利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出发,尽量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采取出资在本地区建公园绿地、街心广场、儿童乐园或向学校损款等方式,努力与周围居民融为一体,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好感。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和时代风尚。
第七,在现代物流上狠下功夫,挖掘“第三利润”。在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大都已接近极限、很难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力争在这里寻求出路,创造剩余价值。这种趋势在21世纪将愈发明朗化。
二、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经营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企业结构、产品方向。使小国人饮佩,令外国人惊叹。然而,有些企业仍然残存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意识,留恋政策倾斜、垄断地位、特殊照顾等,他们至今还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做法,显露出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协调。也有些企业,不把真功夫下在企业自身改造和管理上,总想找路子、钻空子,偷机取巧,一夜暴发、或搞虚假合资、“包装”上市,蒙蔽伙伴,哄骗股民。还有些企业造假、掺假、卖假,走私、贩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办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新时代、新经济社会里,邪的、歪的终归走不通,更不会长远,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降低成本等办法维持生存,求得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三、物流是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新天地
1.当今时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显露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特点愈发突出。2001年发生“9·11”事件后,美国经济衰退,不少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国家对美国依赖性过强。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关系、生产关系、金融关系、流通关系、资产关系逐步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彼此连动。贸易壁垒被打破,关税趋于一致,游戏规则相同,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逐渐自由进出,各国企业共同利用同一个平台,谁都不特殊,谁也没有保护,就看各家的真本事。二是世界性的买方市场愈发突出。由于科技进步,生产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越来越丰富,销售越来越困难,市场饱和或超饱和现象越来越普遍,使世界性的买方市场矛盾愈发突出。三是世界经济在新形势下大调整、大改组。在国际政局长期基本稳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尖锐的今天,欧美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的经济出现同时衰退现象,必将促使这些经济大国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环境,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也会随之重新调整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重组,瞄准国际市场,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也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大变化。四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物流”发展阶段。纵观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已从重视生产转为重视销售,又由重视销售转向重视物流。特别是电子商务兴起后,商品的交易活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完成。然而,科学再发达,电子商务再好,商品也不可能像电子信号那样,瞬间飞至身边。没有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物流过程,照样达不到目的。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投标报价 经营思路
bstract: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tendering system in China, mos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ave adopted the mode of BOQ tender.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tender offer business idea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the stag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ender offer; business ideas
一、建筑市场现状分析
现阶段, 铁路、公路、水电、市政、房屋建筑等工程都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市场定价模式,施工单位根据业主公布的工程量清单,确定施工方案,依据本企业内部施工或分包定额、生产管理水平编制综合单价进行报价。这种招标方式,清单清晰,单价明确,量价分离,业主很容易分析和掌控投资。根据铁路、公路等项目以及国外相关数据,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可以为业主节省造价5%-15%。
工程量清单招标,确实能够保证业主找到综合实力强劲的施工单位,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工程项目建安费用组成包括工料机费用、现场经费和其它直接费、间接费和税金。除材料费随市场变化波动、相对难以掌握外,其他费用都能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技术力量、设备能力等综合实力。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铁路、公路、市政等工程建设领域,虽然执行了工程量清单报价,但与传统报价模式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只是形式上的参照,未能体现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优势。铁路、公路招标市场明显存在政府定价的影子,表现如下:
一是多采用初步设计招标。清单不全面,合同不完善,设计变更、新增工程多,双方对合同清单理解分歧较多,导致风险合理分担的原则的不到执行,加上建设领域普遍掀起业主单方面搞信用评价、“地区准入黑名单”,在僧多粥少的大环境下,往往是施工企业吃亏无法申诉。
二是投标报价继续执行国家统一定额。招标文件规定了统一的执行定额、编制办法,以及总承包风险费率、降造系数,报价总额=(第一至十一章各章总和)*(1+1.5%至2%的总承包风险费)*(1―7%至12%的降造系数),各单位之间的投标报价基本相差无几。
三是执行“复合标底”的综合评标法。在评标办法中, 招标人权重系数不超过 70%,业主商务标底一般在铁道部或交通厅批准概算或修正总概算的基础上下浮8%- 10%确定; 施工企业的报价一般控制在标底的 0%至 - 12%之间,才算有效报价,才能参与复合标底计算,否则直接按废标处理; 投标人报价比复合标底低 2%至5% 之间增设 0%至0. 3%的报价满分区段,在满分区段范围之外的有效报价按比例扣分。这样,施工企业只能脱离自身综合能力来搞数字智力猜谜游戏,盲目追求接近标底,甚至产生弄虚作假、陪标、围标现象。
四是概算清理人为因素多,补偿标准严重不足。由于概算编制文件往往落后于市场变化,施工企业为投标而编制的报价根本不能完成工程,铁道部为保证工程施工继续维持,只能陆续出台各类人工费、安全生产费、材料价差等调差文件,对施工企业进行打折式的经济补偿。据统计,截止2011年4月份,铁道部累计拖欠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工程款近千亿元。即便如此,由于业主单位主要管理人害怕承担责任,歪曲甚至拒不执行调差文件,加上现行定额难以涵盖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施工企业索赔无据,造成施工企业巨额亏损,衍生当前农民工频繁上访、以死索薪现象。
总之,我国的工程量清单招标实际还处在传统模式中,亟待一步与国际接轨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强化经营创效理念,夯实投标报价基础工作
目前铁路、公路市场投标报价的实质虽然是各施工企业攻关能力、信誉等级、策略选择的博弈,但在标后经营创效方面还是反映了企业综合实力。因此,要做好工程标前经营,首要的还是打基础、练内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种综合实力主要表现在建立企业内部定额、投标报价体系和提高决策能力三个方面。
建立企业内部定额:一是要根据企业当前实际生产管理水平、 技术能力、机械装备、 融资能力、物资合格供方和劳动力资源,测算分部分项工程人材机标准或分包单价,做到量价分离;二是确定措施费、间接费标准;三是不断推广“四新”技术应用,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经营管理。
投标报价体系包括:一是规范工程投标报价管理。企业要根据技术、装备、管理能力、工程经验,以及项目所在地区政治、经济、工程条件和市场变化、价格信息,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充分发挥本企业技术优势和地区优势, 寻找最佳的切入点,确定报价策略。例如动车段工程投标时,我公司在附近有收尾工程,人力、设备、临时工程尚未撤离,充分发挥了人脉、资源优势,最后与业主达到双赢。二是建立投标报价数据库。根据建设工程信息、市场调查、生产经营活动经验积累,收集产品信息,建立可靠的材料、设备询价和比价渠道;收集有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信息,建立技术支持数据库;收集历年投标报价资料、竣工资料和主要竞争对手资料,建立企业管理数据库。
除了企业定额和报价体系,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报价决策能力。影响报价决策的因素十分复杂,最重要的是主管人员业务经验的长期积累。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把握形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适合本企业施工能力和特点,可以发挥企业优势,适合当前企业经营需要,外部影响因素对本企业有利等,即可积极参加投标;反之,则可婉拒;二是随机应变。根据影响报价较大的利弊因素和市场信息变化,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投标手段,例如在某工程投标过程中,日本一著名企业会随着竞争对手参与竞标与否,及时修正报价策略。
三、投标报价决策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农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场上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见下表)。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
项目分类 导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销量 低 剧增 最大 降
成本 高 一般 低 一般
利润 亏损 提升 最大 减少
竞争者 很少 增多 稳中有降 减少
营销目标 建立知名度 最大限度地
占有市场 保护市场,
争取最大利润 压缩开支,
回收资金
铁路、公路、水电、市政等建筑产品也遵循同样的生命周期规律。2011年初,国家开始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压缩基建规模,竞争更加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更加重视建筑产品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竞争分析。
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后,施工任务量急剧下降,激烈的竞争迫使价格下降,企业只能通过抢占市场份额来获得增长,获得的利润很低甚至为零。应对这项挑战一是集中策略,退缩至最强势的领域来守住市场份额,把企业能力和资源集中在最有利的细分市场上,从中获取利润。二是用价格来稳固市场地位,挤走更弱的竞争者。投标营销策略因此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存发展型。这是一种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的策略。投标报价以克服生存危机为目标。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政府基建投资政策大幅波动,造成企业经济危机加剧,中标项目减少。这时应生存第一,采取不盈利甚至少赔本的态度,维持生存,东山再起。在新开发地区投标,为了开创局面,打开市场,也可以采取这种策略。
2、份额竞争型。企业没有生存危机,投标报价以开拓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为目标,以有竞争力的报价中标。例如,风险小、工艺简单、工程量大、社会效益好的项目;竞争对手实力雄厚;试图打入新的地区;开拓新的工程施工类型;拥有技术、设备或资源优势,还有希望以低价中标高额索赔占领市场份额等。
3、创新盈利型。这种策略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实现最佳盈利为目标。如已经打开地区局面、施工能力饱和、信誉度高、竞争对手少、具有技术优势和名牌效应,或者施工条件差、难度高、资金支付条件不好、工期质量等要求苛刻的项目等。
四、我集团投标报价几种常用方法
报价前,必须充分研究招标文件,重视现场考察和标前会。在采用复合标底的大环境下,还必须摸清业主的心理,掌握业主确定材料价格的习惯性做法、标底总金额控制方法、通常会采用的降造率等等;掌握潜在对手最终报价决策习惯,预测他们的报价范围。
投标策略选择后,还要选定报价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报价技巧运用直接决定工程能否中标和盈利。投标过程中需要结合多个报价技巧,遥相呼应。
常用方法如下:
1、针对特点合理报价。投标报价时,结合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项目特点,例如施工条件差、专业技术要求高、有技术优势、工期要求急、竞争对手少、计量支付条件不理想、议标的工程等,报价可适当提高。反之报价适当降低。
2、采用不平衡报价法。总价不变,业主认可,在海外被称为“头重脚轻”(Front Loading)配置法,其核心就是力争内部管理的资金负占用。技巧就是在报价时把先完成的工作单价调高,后完成的工作单价调低。按照资金折现原理,可以提前收回成本,缓解资金周转,提高财务应变能力。
常见的不平衡报价法有:1)能够早日收回资金的项目,如前期措施费、基础工程、土石方工程等可以报高价,后期工程项目如设备安装、装饰工程等的报价可适当降低;2)预计今后工程量会增加的项目,单价适当提高,而将工程量有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降低。3)设计图纸不明确,估计修改后工程量要增加的,可以提高单价, 4)对于没有工程量,只填单价的项目单价宜高,因为它不在投标总价之内。5)在其它项目费中要报工日单价和机械台班单价,可以高些。6)暂定金额发生的可能性大,价格提高,反之降低。
3、联合投标。相似专业企业联合,实力叠加,又可避免过分压价;不同专业企业“强强联合”,可以充分发挥领域优势,具有更大竞争力;不同专业企业总分包联合更具价格优势。
4、 多方案报价法。在对原招标方案报价的基础上,对原设计或施工方案仔细研究,提出更为合理的降低总造价或是缩短工期方案吸引业主,促成方案中标。
6、突然降价法。根据竞争对手投标情况,直到投标前数小时,再做出降价最终决定,奇招取胜。
7、无利润报价法。对于缺乏竞争优势或者分期建设的项目,先以低价获得首期工程,而后赢得机会创造第二期工程中的竞争优势,并在以后的实施中赚得利润。
总之,由于投标报价不确定性风险因素难以准确预测、评估,施工企业只有总结经验,降低工程成本,建立健全企业定额,通过提升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应对策略,才能创造较好效益,这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前保持适应生存与发展能力、确保中标、确保盈利的最根本策略,
参考文献
[1]《工程量清单计价及示例》张月明等主编2004.
[2]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 2003
[3]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2001.
[4]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尹贻林.2003.
篇3
[关键词] 私营企业;治理结构;演进;人力资本
[中图分类号] F27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8-0033-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职业经理的产生与成长机制研究”(批准号70272052)
[作者简介] 牛卫平,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公司治理;(广东 广州 510642)
罗头军,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广东 广州 510030)
企业治理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其核心命题是如何通过一个财产(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权利的契约安排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应安排以提高组织效率。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逻辑主张企业治理结构的单边性,并认为“资本雇佣劳动”是最优所有权安排。但“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导致企业内部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严重不对称,不利于充分调动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阻碍企业绩效的提高。
纵观企业制度的一般历史过程,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人力资本及其所有权在企业契约中具有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并在与非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的博弈过程中不断演化出多样化的企业制度安排。根据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所有权制度安排并不存在唯一或单一的不变定式,而是随不同的契约条件在企业成员(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互动博弈过程中不断变迁。在人力资本非常稀缺和重要的情况下,私营企业极有可能突破家族控制,向其他治理结构演进。
一、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之一 ――两权集中对称(业主制)
私营企业创立之初,企业规模很小,多为个人或家族所有。企业主既是创业者,又是实际经营者;企业管理人员也主要以家族成员为主,表现为家族企业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其产权结构基本属于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直接统一集中于业主或其家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企业治理结构――业主制。这种结构安排,在处于市场体制发育时期的企业小规模、单品种经营阶段,表现出私有产权显著的绩效,显示出了这种“原子型”的单一结构的高效率优势。首先,剩余索取权的独享使得所有权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动力,给企业主以充分的激励,并且这一时期物质资本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加上企业规模很小,企业主或其家族有充足的人力资本来实施对企业的控制和进行有效的决策;其次,单一的产权结构和单层次的治理结构保证了经营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自,这时让渡控制权和所有权反而会带来低效率,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再者,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统一,所以,在剩余索取权与经营控制权之间基本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和“成本”等。
在这一阶段,家族企业多采用“关系式治理”模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的关系主要靠血缘、亲情来维系,对自己人多以人治进行管理,正式的制度往往失去效力。这种治理模式在企业创立之初,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但家族内外部所面临的利益冲突一旦冲破家族成员的“心理契约”,这种缺乏正式的契约联结的治理结构将会使企业面临危机。一方面,家族内部的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企业内家族成员在传统的分家之后不满足于现有股份,自己想成为企业的老板,导致了家族企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外部的利益冲突则集中表现为私营企业的非家族成员,在企业发展中逐步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以离开企业相威胁,动摇着家族式的企业模式。如果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不足以阻止企业分裂的上述趋势,家族式企业便再难以维持下去。这也就意味着,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经营品种的多样化和市场范围的拓展,人力资本的作用随之日益突出,其谈判力日益加强,表现为两权集中对称的业主制单层治理结构将面临着或正接受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内部的管理分工、分权、层级化和制度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的演进趋势。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家族企业的寿命,一般为23年左右;家族企业能延续至第二代的,仅为39%;能延续至第三代的家族企业,更是只有15%。很多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陷入困境,难以继续发展下去,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企业在持续成长的过程中超过了企业主及其家族成员决策能力所能够控制的范围。由此看来,企业治理结构的转型将是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之二――两权分离(科层制)
在私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人力资本(尤其是经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现实状况却是企业主或其家族的人力资本供给极为有限,这种有限的人力资本供给状况会导致企业主或其家族管理和决策幅度受到限制。家族企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需要通过外部(社会)的人力资本供给来解决企业中人力资本的缺乏,并要求企业主及其家族让渡出部分控制权,让外部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体现了共同治理(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思想。这就导致了两权分离的治理结构形态――科层制的出现。
科层制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理的”制度权威为组织管理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并且科层制这种治理机制在私营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具有高效率。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在其名著《看得见的手》中,分析了从1840年到1940年一百年间美国家族企业的演变历程。他指出,由家族式管理向规范的科层制管理的转变是美国家族企业持续成长的最主要动力和源泉,也就是使企业超越了工作于其间的个人或家族集团的限制,而成为经理式企业、现代化的大企业,使之成为支配主要经济部门、甚至改变整个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从钱德勒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种转变过程将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起初的家族小企业在各种压力下,自身的财务资本不足,不得不通过兼并、合并的方式扩展企业规模;二是引入非家族的专业经理人员进入企业,逐步使他们掌握经营控制权,使企业成为支配美国主要经济活动的现代意义上的经理式企业。因此,这种转变的实质内容主要就是家族企业与社会财务资本和社会人力资本等因素融合的过程。家族企业与社会人力资本的结合反映出私营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结构安排的演变。
企业治理结构本质上是关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合约,其核心问题是,通过选择恰当的契约安排来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以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由于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本的专用性逐渐加强,其重要性日益突出。实践中,许多企业主也认识到这一点,慢慢让渡部分控制权,让权于比自己能力强的职业经理人协助经营企业。因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企业组织的复杂化,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日益分离,控制权逐步从企业所有者即创业者手中向经理人员集中。控制权转移具体体现在企业内各种管理岗位对非家族经理的顺序开放上,而这种开放也同时导致了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的改变。
在一定范围或在一定历史时期,所有权与控制权适当分离的治理结构比高度集权的家族式治理结构更有效率,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在历史上发挥了或者现阶段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两权的过度分离就会使得经理人员拥有很大的企业控制权,对企业具有很强的操控能力,而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却很不匹配,这就可能会导致经理人员的效用函数与企业的利益和股东的效用函数将存在很大分歧,甚至经理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和股东的利益。所以,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分离的产权结构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成长。两权分离严重不对称的所有权安排则会陷入困境,阻碍企业的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在所有权安排方面进行创新。
三、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之三――两权分散对称(分享制)
在科层制阶段,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专业经理人员的加入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对剩余有正的贡献,而剩余又被所有者独占,这种两权严重分离的产权制度安排一方面会妨碍他们积极性和协作主动性的进一步发挥,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得他们利用很强的企业控制权操作能力扩张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企业与股东的利益,导致组织的低效率。并且,随着人力资本重要性的递增,高组织效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经理人员的投入,还要靠企业全体成员的努力。显然,为实现组织运转的高效率,就要求在科层制的基础上进行体制的创新。对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分离阻碍私营企业成长这一问题,可以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企业主或其家族慢慢收回控制权;二是企业主或其家族让渡部分所有权,让员工分享企业剩余,参与企业管理。第一种方法将导致古典式企业的复归,显然行不通,由此看来,第二种解决办法分享制成为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选择,是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不断演进和优化的结果。
美国经济学家马丁・魏茨曼(Martin Weitzman)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分享经济》一书中就提出了让员工分享利润的意见。魏茨曼提出的“分享经济”并非真正让工人去分享利润,而是为缓解资本主义经济“滞胀”所开的药方,这种分享制是不彻底的。日本的分享制较为成功,“日本企业的特征是契约的不完全程度较高,并且,其剩余控制权也不尽归雇主一方专有,它具有在从业人员中广泛分散、分享的倾向。”我国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劳动者分享剩余的思想。
分享制的企业制度,是员工与资方共同享有企业剩余的制度安排,即劳动报酬与企业剩余相关联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包括利润分成、经理人员持股、全体员工持股、EVA分享、股票期权以及其他股权激励等类型。这一制度的核心是让员工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它改变了科层制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状态,使得所有权与控制权又慢慢趋向于对称,但这时的对称是分散对称,也就是企业主与员工分享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对称。
实行分享制的企业制度安排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员工)共同治理企业提供了制度保证,可以很好地缓解企业内部劳资矛盾,使资本和劳动由对立走向合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绩效。同时,这一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让员工分享企业剩余以形成员工的自我监督和约束,能够大大降低高昂的成本。通过分解剩余索取权,委托人将剩余索取权部分转让给人,使人的收益与企业的绩效相对应。委托人由于分享而造成的剩余损失可以从企业绩效的提高中得到补偿。因此,分享制可能为其所有者带来更多的剩余,是一种多方共赢的所有权安排。
我们可以用下图对上述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变路径作一简单的概括。
上图中,横坐标代表所有权维度,纵坐标代表控制权维度,45°线OA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完全对称线,曲线OB为不同治理结构形态下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曲线,OB越靠近OA表示所有权与控制权越对称。在业主制阶段,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企业主或其家族,图中表现为OB与OA几乎重叠;到科层制阶段,所有权与控制权趋于分离;到了分享制阶段,所有权与控制权又慢慢趋向对称,这时的对称是分散对称,也就是企业主与员工分享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对称。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私营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私营企业的所有权将进一步趋向分散,所有权分配制度也将逐渐由原先古典式集中对称的所有权安排向分散对称的所有权安排演进。以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对应程度为依据,私营企业治理结构形态可以概括为:集中对称―两权分离―分散对称。通常情况下,这三种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这一演进过程的形成主要归因于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重要性的不断增加,谈判地位的日益加强。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 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7,(1).
[2]许峻,郭峰.家族企业要过坎[J].投资与证券,2001,(6).
[3]王利平.管理过程中制度权威的确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3).
[4]小阿尔弗雷德・钱德勒.重武,译.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5]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
[6]杨瑞龙,周业安.交易费用与企业所有权分配合约的选择[J].经济研究,1998,(6).
[7]王宣喻.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
[8] 马丁・魏茨曼.分享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
[9]青木昌彦.日本经济中的信息、激励与谈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10]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5,(8).
篇4
1 品牌文化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所谓品牌是指具有一定知名度、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以特定的商标作为其标志的定型产品。它是生产、销售同质商品的不同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的产物,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企业的产品形象和综合素质,是企业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竞争形式。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一个好的成功品牌,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而稳定的市场、忠诚的消费者群体和超额利润,而且品牌本身也是一种不断升值的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品牌都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文化是价值观和信念的体现,对组织的决策形成、行动方式和个人行为都有深刻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中,由企业领导者倡导,并为广大员工逐渐接受认同而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和信念的根本体现,是企业最显著的特点,能够引领企业发展方向、激励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由于文化的持久性,统一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一笔重要财富。特别是当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时,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会成为巨大的优势力量。但是,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落后于时代潮流的企业文化也会成为企业最大的劣势,最终会把企业引向失败。因此,对于规模化、集团化的大企业而言,是否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决定着它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而对于规模小、实力弱的民营中小企业而言,能否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则更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品牌意识都很淡薄,现已形成品牌文化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一些企业还仍然在冒用别人的品牌去占领市场。这在我国曾经处于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发育不成熟的条件下还能够维持,而在进入相对过剩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如果不争创品牌进而形成优秀的品牌文化就难以为继了。
从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民营企业都已受到没有自己品牌的困扰。如,辽宁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产品质量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有的企业产品在全国性的展览会上还荣获了金奖,超过了其他一些地区企业生产的同质产品的质量,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同样难以占领市场。
事实表明,当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填满了消费者的需求空间之后,产品的品牌便成为赢得消费者偏好的唯一法宝了。目前,品牌营销虽然在我国还不十分成熟,但消费者大都已开始具备了品牌意识。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经把品牌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这说明,在当今市场环境中,品牌营销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市场发展和消费者消费层次提高的客观需求,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先天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但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如果掌握了市场规则和发展规律,面向市场,面向消费需求,把开发品牌作为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富有特色和内涵的品牌文化,并贯穿于企业内部运转的各个环节,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民营中小企业就不一定是容易被风浪摧垮的“小舢板”,而是畅游四海、灵活自如的鱼。
2 推动民营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若干路径
与国有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要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质品牌,构建起别人难以复制的卓越品牌文化,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2.1 民营企业要大力增强品牌意识。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要首先树立起较强的品牌理念,充分认识到争创品牌对于拓展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树立企业乃至国家的良好形象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地设计和实施品牌战略。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企业员工认识和理解品牌的内涵,增强品牌观念,形成人人崇尚和追求品牌的企业环境。
2.2 民营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质量是品牌的根基,只有不断强化质量管理,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才能创造出深受消费者信任和喜爱的优质品牌。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必须尽快改变粗制滥造的生产习惯,自觉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标准化、计量等基础管理工作,始终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服务质量的提高能使其产品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更胜一筹,更有利于品牌的形成。为此,民营企业不但要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还要强化售后服务的质量管理,在服务竞争中不断创新,创造真正一流的服务。
2.3 民营企业要注重增加投入,强化企业及其产品形象的塑造与宣传。品牌虽然不是单靠广告等宣传手段就能吹打出来的,但是,品牌也不会因为产品质量的提高而自然形成。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摒弃“产品质量好,自然会好卖”和“酒好不怕巷子深”等传统观念,在改进产品质量的同时,一定要有超前的市场意识,善于抓住市场缝隙和空间,在宣传上舍得投入,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广告宣传、社会活动等手段,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同时,还要通过一些创造性的市场营销活动和手段,沟通企业及其产品与消费者的联系,从而引起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的关注、兴趣、认同和渴望。
2.4 民营企业要善于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很大变化,消费者不但注重产品的质量好坏,还越来越追求产品的文化品位。企业产品的文化承载量越大,越与人的思想情感相关联,就越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也就越能吸引消费者,其品牌就越有可能形成。因此,民营企业要善于挖掘消费者的新的消费需求,通过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含量,来达到物质文化化或精神物质化,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以求得广大消费者恒久而广泛的认同。
篇5
探索团建工作新思路
如何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时期做好团员青年工作,是三资企业的共青团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广深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东莞管理处团总支在公司及管理处党支部的带领下,坚持以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以创建“青年文明号”工程为龙头,通过开展岗位技能竞赛、优质文明服务、形象大使评比等活动,使团建工作在现代企业要求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走出一条培养团员青年成长,促进企业双文明建设发展的新路子。
一、选好班子,健全组织
东莞管理处团支部成立于1997年,20__年换届改选建立团总支,支下辖八个团支部,共有团员196人,占管理处总人数40。针对收费站人员流动性大,调动较为频繁且各支部团干均以兼职为主的特点,处团总支把选好领头人,保持组织结构动态平衡作为工作的硬件环节认真落实。团员干部是共青团的中坚力量。管理处在选拔团干部的时候,严格按照年轻化、知识化来挑选人才,把那些觉悟高、能力强,能为青年办事,热爱共青团工作,深受广大团员青年信赖的年轻党员或优秀团员及时选择和增补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保证较高素质的班子队伍。优秀团干部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纵向上建立起“有人管”的组织体系,同时,七个收费站团支部全部由副站长担任支部书记,使团建工作在横向上做到“管得了”,纵横交叉的网络型组织是东莞管理处团总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青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团组织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先进模范和桥梁的作用,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思想。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市场经济效益第一的条件下,团建工作必须统一在企业的效益原则上来,服从并为企业的效益改善做出应有的努力。企业团建工作若是脱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东莞管理处团总支选择围绕管理处目标任务,确定团建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目的上看,青年团员既是团组织的成员,同时也是企业的职员,做好本职工作与履行团员职责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是我们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团建工作最优化的根本目的。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团建工作,使广大团员青年干有方向、学有目标,有效促进团建工作渗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有的放矢,激发和调动了青年们的积极性。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的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压力增大,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年人追求个人奋斗目标的愿望愈发强烈,主动要求实现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致使部份青年团员存在思想信念和组织观念淡薄,对团组织的依附性减弱的倾向。针对这一问题东莞管理处团总支抓住青年人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一切入点,准确把握青年思想脉搏,采取专题讲座、讨论、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加强广大青年团员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在员工“三会”(员工大会、管理人员例会、班组会议)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年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青年树立正确理想和信念的自觉性,教育引导他们以干事业的精神做好团的工作尽好团员义务,增强对团建工作的热忱和信心,使团组织的凝聚力得以提高。
四、创建“青年文明号”,促进团建工作迈上新阶
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和创建“青年文明号”工程是管理处团建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战略性举措和主要突破口。各团支部在创建活动中,通过建立“共青团文明岗”、“巾帼文明示范岗”以点带面,造就了一批“品德优良、技能精湛”的团员青年,并以“手”促“号”,开展了百万元、百日收费无差错劳动竞,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业务素质,涌现出一批以肖永权千日收费无差错和谭佩霞千万元收费无差错为代表的收费能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东莞管理处太平站团支部被评为交通系统“五好团支部”,长安站团支部被评为建设公司“先进基层团组织”。今年3月25日,太平收费站被东莞市团委授于“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标志着东莞管理处共青团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文秘站版权所有
五、丰富组织生活,激发团员热情
高速公路是实行半封闭管理的企业,管理严格、纪律严明,而青年人思想活跃、活泼好动的特性,既是开展团组织生活的优势,也是团建工作发展的难点。为此,管理处团总支采取上松下紧、突出特点、层层负责、全面发展的措施建立起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形式,受到广大团员的欢迎。所谓上松下紧、突出特点是管理处团总支制定出年度、季度团建工作计划,各团支部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求突出各自特点和优势。据统计,各支部共成立篮球队3支,足球队3支,
篇6
关键词:高速套路 内部审计 问题探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陕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的迅速扩大。截 至2003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07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 7万公里。另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业务性质的多元化趋势包括:①处于建设期的建设项目企业 ②处于经营期的营运管理企业;③高速公路养护、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生产安装,收费、监控及通信系统的设计维护,服务区经营、物业管理等副营企业。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日益形成的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多元化的业务范围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2004年 l1月19日,交通部以第12号令的形式 了经修订的 《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 下简称 《规定》,并于2005年 1月 1臼起施行。《规 定 的实施,是规范交通行业内部审计行为,促进 和加强交通行业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和动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既包括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电包括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 问题,有效地贯彻落实 《规定》的精神,是摆在当 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前一个非常迫 切的问题。
一 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建立寓服务于监督 之中的内审体制。
1.把握职 能,明确 目标。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速公路投资主 体多元化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 变化。然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目前内审职能仍 然受我国内审起步阶段 “作为国家的代言人”的
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 内审职能与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界定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 ;一方面使内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规定对内审职能的最新定义是:交通经济监督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评价和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为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现经济目标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行为。通过新定义,可深刻了解到内部审计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向企业领导提供真实的控制信息,使企业在管理中目标到位、措施得力、管理有效。因此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是内审的主要目标 。
2.拓展范围,准确定位。
高速 公路作为现代基础设施,其建设需要大量 的资金 ,但仅靠政府有限的投入和交通规费的补充已远远 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增长,必须广开融 资渠道 引入银团、民间乃至海外资本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股权多元化、国际化应是势所必然。另外,由于高速公路 自身发展的程度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风险来自多方面,传统的财务审计 已远远 不能适应经营者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影响 内部审计的方方面面,迫切要求内部审计 向管理审计 、效益审计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等领域深入 。
管理审计在加强企业 内控基础管理 、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形势,内部审计必须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
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内审要找准定位,充分利用内审人员对企业相对熟悉的有利条件,以服务为目的,以监督为手段,扎实服务,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 ,内审工作才有生命力。
二、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具有高度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内审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
我国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多数来自财会队伍,专业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②审计手段落后,远程审计、计算机审计涉足甚少。③缺乏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审机构设置种类多样 :有的设立了专职的内审机构 ,有的将其并入财务或纪检监察部门。许多内审机构势单力薄内审的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
面对新的形势,首先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领域的拓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及it审计人才。二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三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发挥作用的关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目前 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有的受总会计师领导,有的受总经理领导,有的受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双重领导 ,有的受监事会领导 ,有的受董事会领导等。从表面上看这是形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内审机构在企业 中的地位。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结合我国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1.善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随着高速 公路里程 的不断延伸 ,高速 公路经营企业经济业务量也不断扩大,每年一次的现场审计监督手段已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如今,计算机己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资财会和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加之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物资供应商、金融机构、税务部门等外部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伸入“网络”空间。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内审工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 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企业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 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内部审计 的科技投资力度,使内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 et进入信息 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从 而尽可能减少 、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积累经验,积极攻关,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新方法、新技术。
远程审计是利用审计数据接口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得被审 单位的原始数据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 ,运用审计软件分析判断,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或在 网上公布审计报告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edp)进行审计,即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②计算机辅助审计 ,即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
目前,能够适用高速公路企业的审计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大多数企业均不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据接 口。如何对那些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推动交通 内审信息化建设,笔者建议,吸收全行业既有计算机基础理论水平、应用能力又有内审实践经验的人 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计算机审计 的实践与理论研讨活动,对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攻关,总结和推广计算机审计的专家经验等,势在必行。
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内审部门多种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1.建立内审部 门绩效评价模型的不利因素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为了提高运作效率,需要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内审部门也不例外。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问题在我国提出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简单,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①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深受其独立性、权威性特征的影响,而这些特征的强弱多由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和内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②内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③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绩效评价一般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④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计量,用定性方法 又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⑤内审部门提供的咨询服务依赖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作业单位的具体行动,很难评价咨询服务的质量。
2.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型的设想原则:保证指标的有用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把握考核重点,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多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实现多种构建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作业范畴为对象,将内审作业细化,针对具体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另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时间长度设置短、中、长期考核指标。再一种方法是利用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首先界定内审部门可以影响的企业绩效 目标,接下来分析内审部门要作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目标,把这些成果作为内审部门的考核标准。
总之,就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现状而言,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迅速扩张的要求。因此,面对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迈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扎实服务才能破冰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步存.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2]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m]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4.
[5]邱胜利 .网上 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 出版社 ,2005
篇7
1.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的原因
转移价格,又称划拨价格,管理价格等等,是从事跨国生产经营的企业系统内部在进行交易时所执行的价格。根据转移价格确定方法的主观性的不同,运用转移价格的目的的差异,可以将转移价格划分为两种。第一种转移价格,是指它成为一种既脱离中间产品的成本,又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成为为跨国企业全球战略服务和谋求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的工具,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转移价格。
第二种转移价格,是指以中间产品的成本为基础的价格,但同时可以满足母公司合资公司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的价格。转移价格既不反映成本、也不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是由跨国公司为达到其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的。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避税。跨国公司最主要的经营目标是全球税后利润最大化,尽可能减少缴税是跨国公司的方略。
(2)逃避外汇管制。我国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一定程度外汇管制,为了能及时从中国子公司取得股息、红利,母公司从货物价格、劳务费、特许权使用费等的支付中变相取得股利,从而绕开我国对汇出利润的外汇管制。
(3)独占或多得合资企业的利润。跨国公司在中国主要以合资与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为了独占或多得税后利润,境外母公司利用自己与子公司进行交易的机会,通过转移定价,把子公司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自己的账上,使子公司的账面利润减少或出现亏损,这样跨国母公司就可以把理应属于中方投资者的一部分利润也据为己有。
(4)增强子公司的竞争能力。为了资助新成立或遇到激烈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跨国公司就采用低的转移价格向其提供原材料和零部件,或收取较低的技术使用费,降低其成本,提高其竞争能力。
2.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的形式
(1)货物价格。在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中,货物价格的使用占了很大比重。公司通过使用货物转移价格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原则下的市场价格,实现利润的转移,资金的流动。
(2)劳务费用。在跨国公司体系中,各公司之间可以通过提供服务,收取高额或低额服务费用来实现转移价格。劳务费用有技术性劳务费和管理性劳务费两种。
(3)特许权使用费。对特许权使用费的支付,可以用单纯的形式或隐藏在其他价格中(如隐藏在设备价格中)。特别是专利、专有技术和商标,由于具有不可比性,很难掌握其真实价格,所以跨国公司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灵活性较大。
(4)提供内部贷款。在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贷款较之参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获得避税好处。因为子公司用股息形式偿还母公司的投资,在纳税时不能作为费用扣除,但支付的贷款利息则可以作为费用扣除。而且母公司还可以根据整个公司情况制定利息率的大小。
(5)租赁费。利用租赁而不是购置设备可以免去筹资的负担,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而且租赁费可以作为转移价格的一种形式,如利用很低的租赁费在跨国公司内部将一个公司的资产堂而皇之地转移给另一个公司,实现其经营目的。
二、转移价格的几种方式及危害
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人为的影响或控制子公司成本和利润,其主要方式和方法有以下几种方面。
1.控制商品进出口价格
在跨国公司转移价格运用中,货物购销占有重要地位。在涉及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内部交易活动中,跨国公司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的手段,将利润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转出利润的一方面高价支付货款,低价售出商品;采用这种方法,可将利润从高税地区转入低税地区。
2.控制固定资产出售价格和使用年限
有些跨国公司的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是由内部相互提供的。跨国公司认为变换固定资产价格及其使用年限,既可以影响企业的股权份额,也可以影响子公司折旧费的分摊,进而改变当期产品成本,从而影响关联企业的利润分配。
3.控制内部资金融通的利率
跨国公司关联企业之间经常进行各种方式的资金融通,借贷是最常见的方式。关联企业的资金借贷,其利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跨国公司往往利用转移价格认为控制借贷利率,从而影响关联企业的经营成本,达到转移价格的目的。
4.控制无形资产使用费标准
跨国公司经常向子公司提供专有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而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却很难准确估算。跨国公司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无形资产转让时,任意规定价格,从而实现其控制关联企业成本,转移利润的目的。
三、跨国公司操纵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通过转移价格,跨国公司控制着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使这些子公司服从于其全球战略目标,并保证跨国公司本体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达到自身目的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1.中方合资、合作者的利润被侵吞
对于合资企业来说,中方合资者根据股权比例分享利润,而对合作企业来说,中方利润由合同规定,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利润。外方运用转移价格的方法,使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出现“零利润”、“负利润”,这导致中方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而外方公司的总体利润变大。在外方运用转移价格的过程中,中方的利润被侵吞。
2.减少我国的税收收入
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收入的多少是影响我国利用外资效果的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对“三资企业”的税收构成了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的一个部分。我国正常的所得税税率为33%,为了吸引外资,规定了“三资企业”在税收上可以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也就是说“三资企业”运营后第三年起所得税税率为16.5%,第六年起所得税税率为33%,许多外资企业通过“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在华子公司的利润转出,从而逃避了我国较高的所得税。
3.使我国的国际收支恶化
外商投资企业“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严重恶化了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一方面,转移价格的使用可使外商整体利润增加,从而驱动外商大量进口国内可以生产的投入品,这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商品进口增加,经常项目流出。另一方面,在外商投资企业向国外的关联企业购入相同数量的产品、劳务、技术等或出售相同数量的产品的情况下,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导致我国商品进口和无形支出的增加,商品出口的减少,从而进一步恶化我国国际收支。
4.降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
很多外商利用其进口控制权,高价从国外关联企业进口原材料及半成品,而这些原材料和半成品国内企业是可以生产的,而且符合质量要求,价格也低于进口的同类产品,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
四、控制跨国公司滥用转移价格对策
对于跨国公司使用转移价格我们应该成两方面看:跨国公司正当使用转移价格,可以使其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同时在不损害我国利益的情况下,作为东道国的我国也可以扩大贸易量,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当跨国公司滥用转移价格时,就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及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对跨国公司滥用转移价格必须进行监控和管制。主要有以下一些对策:
1.改变控制转移价格会影响利用外资的思想
对转移价格进行适度管制后(适度管制的最低标准为使我国利用外资的净收益大于零),外商理性的反应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如果此时外商的收益仍然大于零,则保留和继续在华投资;第二种,如果此时外商的收益小于零,则停止或撤出在华投资。显然,无论发生哪种情况,我国利用外资的净收益都会增大。因此,对转移价格进行适度管制并不是损害而恰恰是促进了利用外资的工作。
2.切实制定和执行反转移价格避税法,完善税收制度,有效进行避税防范
从国际惯例看,可将外资企业减免税的期限由“盈利开始年度起”改为“企业投资经营后的某某年起”,其年度可根据外商投资的行业、年限、资本额来综合考核确定。对税法所说的调整方法在使用范围和计算公式方面作详细的补充和完善,对不提供必要交易情况资料的纳税人采取惩罚手段等;
3.增强合资企业中中方的管理权
外商能任意使用转移价格的先决条件是外商实际控制企业的主导经营权,而这些是通过股权安排或非股权安排来实现的。因此,为了控制外商利用转移价格来损害中方的利益,中方一方面要力争多数股权;另一方面要尽快消化吸收并发展引进的先进技术,熟悉国际销售渠道,并切实增强中方经理的责任心与业务水平。
篇8
关键词:ERP 沙盘模拟 教学模式
如何提高会计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一直是我们不断坚持研究的课题。我们教育学生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们引进用友公司的ERP沙盘模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难题。以下为本人在ERP教学中的总结与体会。
1 什么是ERP模拟沙盘
企业沙盘模拟培训源自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推演,国外一些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通过对军事沙盘模拟推演进行深入的借鉴与研究,最终开发出了企业沙盘模拟培训这一新型现代教学模式。在模拟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几组企业运行来对抗经营,这样就可以深入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战术方案,也能够体验企业的经营决策全过程,从而掌握制定决策的方法。目前我国常见的ERP模拟沙盘有用友公司、金蝶公司等软件公司设计的模拟企业沙盘。
2 ERP沙盘模拟教学与传统教学有什么不同
ERP沙盘模拟教学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该课程在我校推出后,就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常常见到学生加班加点做方案,有的甚至到深夜还在做方案。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如此痴迷?我想这主要是ERP沙盘模拟教学和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ERP沙盘模拟教学具有独特的博弈性,需要模拟几组企业进行对抗,这是其他课程所没有的。
2.2 ERP沙盘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每个学生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形成了不同的团队,而要想把自己的企业经营好,就必须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2.3 ERP沙盘模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观。以往学生都是学习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很少有课程涉及到整体的企业观。而我们这门课程却能够让学生及时得到整体观的培养,使学生不再眼高手低。
2.4 ERP沙盘模拟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并且这个过程都是在自己的设计下进行的,这就是所谓的体验式教学,因此教学效果极佳。
3 如何做好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
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课程设置。我们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进度,设置了两次实训。在一年级新生刚入学时,就通过一周的企业认知沙盘实训,让学生对企业实际的经营流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升入大二后,就已经学习了各种财务及会计的知识,这时就可以再次进行沙盘实训,综合应用前期所学的专业知识。
3.2 课前条件准备。我们配备了专业的ERP模拟实训室,一个手工沙盘实训室供大一使用,一个实训机房,作为大二的学生实习之所用。在课时的安排上,采取了一周集中实训的教学方法。从这几年的教学课时安排来看,一周过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创业者的操作及应用。
3.3 教学实施。在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分组后,我们应注重各个阶段的要点:
①规则讲解阶段。
老师要注意讲解规则,并特别注重在每步动作中让学生了解、熟悉并运用规则。
②盘面摆放和初始年。
初始年大家的盘面都是一样的,所以老师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找出其对规则的不理解之处。
③前三年的经营。
前三年是学生最容易出错,也是最容易破产的阶段。老师应在关键环节做适当的提醒,尽量减少学生因不熟悉规则而走错的现象,使其经营思路能够完全体现出来。比如第三年企业最容易破产,其关键在于现金流,当然也是企业经营的分水岭。所以在第二年就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提前做好现金预算。
④后三年的经营。
后三年,企业经营条件大幅度改善,这时的主要问题是,要学生改变经营思路,大胆扩充产能,提醒他们最终的胜利属于产销两旺的企业。学生最后还要总结,反省自身,找到不足。
⑤撰写实训报告。
通过写实训报告,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得失,通过反思使学生综合素质和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我们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
ERP沙盘模拟课程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个仿真的企业经营竞争平台,使学生在模拟的经营实战中,极大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经营技能,因此,这是一门值得推广的实训课程。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不断进行,ERP沙盘模拟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走向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王新玲,柯明,耿锡润.ERP沙盘模拟学习指导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6.
[2]孙冰,张铁鹏.高校经管类专业开展ERI''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60-161.
[3]谷再秋,乔梅.基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上):138-140.
[4]智瑾.创新课程“企业经营模拟对抗”实践教学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0(1):43-45.
篇9
创新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商务部的《美国竞争力和创新能力(2012)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美国过去经济增长的关键,也将是美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的引擎。同时该报告还剖析了美国保持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领先地位所面临的挑战。这份报告在总结已取得的辉煌成就基础上,对未来促进创新的路线展开全面深入的剖析,形成了美国未来发展的“创新路线图”,在此基础上颁布了《美国竞争力重授权法案》《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等法规和文件。
欧洲确立精明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三大重点,着力打造“数字欧洲”和“资源效率型欧洲”。日本则力图打破“产业链内循h、技术中心主义”思维,促进产业结构从“器物制造型”向“价值创造型”转换。
中国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依据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中国正处于从要素、投资阶段转向创新驱动阶段。主要依靠知识创造和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驱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IT、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主席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政府机构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在产业结构、人才激励、融资渠道、资源分配、工商注册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为企业创新经营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小企业引领中国创新经营方向。中国拥有7000多万家各类中小企业,注册中小企业也有1100多万家,是中国创新经营的主要动力和主要阵地。
他们转变经营观念,迎难而上。一些企业动力不足,克服不愿创新的懒惰情绪;一些企业能力相对较弱,克服不会创新的先天不足;一些企业担心风险过大,克服不敢创新的保守思想。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在创新经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各类传统行业、传统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平台。扩大视野、拓展渠道、迭代产品,挖掘企业内生动力。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社交网络、大数据应用等新兴领域也方兴未艾。
以《经济》杂志社中国创新经营研究院为龙头的创新经营研究机构,布局创新方位,探索创新方向,实践创新方法。致力于用创新思维解决中小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仅2016年就发表各类学术理论文章将近40篇,引领着中国创新经营理论研究方向。在互联网价值观认识、创新城市建设、企业创新经营、商业价值变现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经营价值观逐渐成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四大经营假象。一是大数据、大收益的假象,大数据不能带来大收益,一些创新企业在先有流量再变现的理论指导下,一败涂地。二是粉丝经济的假象,其和大数据带来大收益的理论如出一辙。三是互联网思维的假象,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不是一种模式,不能改变所有行业,也不能改变所有企业,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四是鱼塘理论、社群经济的假象,单纯的无机的聚合,没有任何意义。
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的价值观已经成型。中国的互联网为何领先美国?在于西方国家政界和经济界对互联网价值的判断,即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不是产出。互联网的作用是基于连接的物联,而不是生产出新的产品和价值。
而互联网的连接能产生价值。一切互联网的性质、活动和功能都是基于两点之间连接形成的关系属性。关系属性以节点为载体,是一种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即点对点的连接关系。
没有传统行业,只有传统行业思维。以网络电影对所谓传统电影的影响为例,曾几何时,网络视频呼风唤雨,一夕之间,似乎电影业的末日到了,赔钱的比比皆是。可是,电影业运用互联网工具,改变传统运营思路,短短几年时间里便又迎来了新的辉煌。这表明,合理地运用互联网工具,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转型与自救的道路上探索
现代商业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最后一公里”不是简单的物理长度,而是蕴含着消费者情感、情绪、体验等人文需求的社区生态。
创新经营开启中小微企业自救引擎。目前中小微企业经营存在三个误区:想法太多,方法太少;重资产、资本,轻创意、文化产业;错误的人才架构匹配观。中国中小微企业最大的发展壁垒是如何解决创新经营的难题,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经营思路老化、陈旧、保守,归其根本是没有认识到创新经营的重要性,没有把创新经营提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上来,没有看清商业的本质规律。
中国企业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创新经营难题。而“味精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中小微企业在无法立即改变企业资源、转行经营的情况下,为企业注入新鲜活力,改变企业的自救之路。
中大型企业转型有三部曲。其核心是战略而非战术,中大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是应该进行战略调整,以达到资本裂变、品牌价值叠加、经济效益倍增的效果。战术是纵向布“点”,战略则是横向铺“面”。
转型重点不是投资而是投“智”。商业智慧的影响力、生命力不容小觑。引申到企业经营领域,中大型企业转型升级要将重点转移到企业经营智慧上,要将企业经营智慧放在战略层面,从而转换成经济价值。
转型关键不是造船出海,而是借船出海。借船出海经营的重点在于改变过去产业链一条龙的企业经营业态,改变以往商业生态圈断层的局面,实现智慧的多方输出和资金的多方引入,在增加企业经营的灵活性、降低企业投资的风险性的同时,规避行业的恶性竞争,化竞争为合作,集众人之力、聚众人之智,打造新型的利益共赢商业体。
与此相应的是,咨询培训行业尝试拓展新路径。我国咨询培训公司主要咨询对象是数以千万计、遇到企业经营难题的中小企业。这数以百万计的咨询培训企业如何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无论是在知识、思维体系,还是在帮扶模式与合作方式上,长期有效并有益地对接数以千万的中小企业,是咨询培训行业集体所要面临的时代问题。可以说,新一轮的行业大洗牌已然来临。
无论是咨询培训机构、公司或团体,还是个人,与其被革新、被迫升级,倒不如主动出击,谁领先创新,打破固有模式,谁就能率先掌握时代话语权,跻身咨询培训界之巅,或在原有的知识领域有所创新与突破。
跨界混搭或为解决方案。“跨界融合,混搭发展”是指咨询业与培训业的跨界融合、优化升级,咨询业与培训业的知识混搭发展,以一种全国性、时效性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启中国咨询培训业创新发展的新的商业动力引擎。
篇10
关键词:财务风险 财务业务一体化 资本结构
近年来,因财务风险而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进而引发企业破产的案件激增。比如,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华盛顿互助银行、通用汽车、大农、真露、飞龙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破产,这也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的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预期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即因介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投资风险是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可度量性、双重性等特点。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控制风险意识淡薄的状况。通过剖析发生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企业,可以发现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问题。当企业资金短缺时,管理层首先想到的是借款投资,而不是去充分的考虑资金成本与投资收益的关系,以及借款期限与投资回收期的匹配度问题。财务部门负责筹款,业务部门只管不计成本不计代价的投资,盲目决策给企业日后的经营埋下了定时炸弹。等贷款到期时才发现投资尚未收回或投资收益不足以偿债,陷入了更深一层的财务危机,再想办法借款,进入了恶性循环,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作法屡见不鲜。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一)增强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企业经营就会存在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强化风险管理,树立为企业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财务风险的信息管理
时刻关注国家的宏观政策,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例如2008年人民币升值时,出口对于外贸企业来说盈利明显的低于人民币升值前,企业可以转变经营思路,通过进口内销或来料加工赚取加工费的方式规避原材料部分的汇率差额来增加企业的盈利点。同时广泛收集同行业的经营资料,调研企业的市场环境,明确客户的需求,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发新业务。并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价,建立客户档案,将客户按资信分为ABC三挡,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营销政策,既扩大营业额又能避免坏账的发生。对比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并进行优势劣势分析,取长补短,立足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杜绝只看眼前不着眼于未来的短期经营行为。
四、加强内部控制,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建立风险控制委员会
建立以总经理为首,财务、业务、法律等各专业骨干人士为成员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形成风险责任机制。促使经营者与出资者目标的协同。企业投资决策前应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测算投资收益率。只有预期投资收益率大于资金成本时,该项目才值得投资,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风险控制委成员都要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出意见,并形成会议纪要。投资决策的成败与表决人员的个人收入相挂钩。在重大款项的支付方面实行财务联签制度。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业务的洽谈以及合同的拟定过程,提出税负率最低的业务处理方式。对业务人员实行经济效益考核,将企业对其投入资金的成本费用、获得的收益、资金的回收与业务人员的薪酬相挂钩,形成人人关注投入产出,积极回收资金,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局面。避免业务人员只管花钱不管赚钱,财务人员只管记账不管业务运作流程,企业只管盲目负债扩张规模不重投资回收的局面。当资金相对紧张,又存在多个投资项目时,选择投资收益率最高,资金回收最快的项目实施。
五、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投资者的权益资本与负债资本的比例。通常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企业承受的财务风险比较适中。当存在多个筹资方案时,可利用收入无差别点法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法来确定最佳的资金结构。适度的负债经营对企业是有利的,当资产收益率大于债务资金成本率时,企业会因利用负债而产生杠杆效应,从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外部资金的筹集方面,应当根据流动项目的需求确定短期贷款额度,根据固定资产等长期项目的需求确定长期借款的额度。做到项目投资的回收与借款资金的偿还期限相匹配,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六、全面发挥预算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职能
将投资预测的现金流量、经济效益纳入预算管理。采用滚动预算的方式适时监控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每期期末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发现偏差时及时查找原因,纠正偏差,使投资业务按既定的目标顺畅运行。项目终结时,将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偏差因素,总结经验教训,为后期同类业务的开展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企业应将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作为经营中不断探索、常抓不懈的工作来实施,不断的改变、创新经营思路,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