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把脉的基础知识

篇1

关键词:中医护理学 教学难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58-01

中医护理学是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中医类专业课,其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目前在中医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较为死板,授课内容落后,学习的目的也不明确等问题,导致学生厌学以及教学质量低下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学习有效性和适用性,对学生的护理培养也造成障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中医护理学的教学难点进行探讨。

1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学生基础与学习接受能力差

由于中高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办学能力和条件所限制,造成就读该类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主动自我学习习惯,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差,同时也对理论学习没有兴趣,特别是中医护理学相关基础理论,例如,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精气血津等抽象理论知识,所以造成中医护理学实际效果较差。

1.2 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中医护理学在国家或者省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属于重要考查课的范围,但并不属于考试课,因此,造成众多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该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不注重老师的讲述,对老师在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也不认真的完成。同时对于期末课程考核,往往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将考试过关寄托于作弊或者补考中,不求高分只求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授课老师的授课兴趣,导致教师不满和抱怨的现象发生,从而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教学态度,进一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

1.3 教学内容不优化

传统的中医护理学往往将医护联合在一起,并且更加偏重于医。不同版本的中医护理教材也大多是《中医学概要》的缩编和改写,实际与护理岗位相关的内容显得非常的少,有些教材甚至缺乏中医护理基础理论和护理评估等最基本的知识,对临床护理的工作指导性也较差,与现时代护理理念不相符[1]。同时由于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进一步导致了与实践脱节现象的发生。

1.4 教学方法粗略单调

尽管近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中职类院校仍然存在教学设施落后和教学经费不足的难题。虽然大多数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多媒体教室,但仍然不能满足每堂课都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要求,许多的教师仍在处于“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单调,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考核模式不明确

目前,中医护理学的考核方式仍然与其他课程一样,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方式,并不能实际考核学生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成绩判定的方法也比较单一,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以上几种教学中出现的难题既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一定程度了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授课热情,严重制约着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成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针对于上述难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应对策略。

2 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应对策略

2.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中医理论往往都是枯燥无味的,授课过程中也比较沉闷,无法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动力,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中医护理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互动可以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团队合作来体现,首先是提出问题的有用性和实效性,要使设计出的问题能够真正的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以免出现提出问题后学生沉默应对的尴尬场面。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问题设计,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是增强团队合作的力量,团队合作是创新的源泉,也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相应的学习小组,开展团队学习工作。

2.2 实训课程注重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所阐述的理论知识需要靠实训和技能操作来实现,因此,在确保实训课程开课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实训课程中实际技能的培养。在实训课演示时应该尽量做到简单而精炼,遵循“够用、可行”的基本原则,把更多的实训时间留给学生,让其充分的进行练习和体验。如在脉诊“寸口诊脉法”讲授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在简单讲述完相关基本要领后,可以进行模拟临床演示,安排学生之间相互把脉诊断,同时教师应该巡回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诊脉的技巧,实现与临床护理顺利对接。

2.3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生大多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性不强的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较为抽象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可以采取问题教学的方法,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药物外治法、药物内服法护理等内容,应当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借助相应的道具设置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激发起求知欲;对于外、内、儿、妇科等临床护理,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选择典型的案例贯彻中医防重于治的护理观念;对于针灸推拿疗法的护理讲述,可以以实际操作训练为契机,有效实现与临床实习的接轨。

2.4 创新考评模式

中医护理学考核仍采用传统的考察办法,不能够与中职院校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技能型的护理人才目标相符合,因此应该创新课程考核模式[2]。可以将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质量、操作与创新成果等平时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纳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同时加大实际操作技能的测量力度,增加其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使得考核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3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医护理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同时针对相关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中医护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操作能力,也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望闻问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12年来,广大语文教师将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在实践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语文新课改中也有很多不协调的音符,如重“形式”轻“实质”;重“新潮”轻“重点”;重“多媒体课件”轻“传统教育方法”;师生对话“过频”;评价语言“过甜”;“探究”过多;合作“形式化”等,这就象人的身心健康出现阴阳失调、气血虚弱等诸多问题。教学如中医诊治,一通则百通,气通则人顺。据此,笔者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实践了语文教学的“望闻问切”法。

一.“望”――察言观色,洞察学生表达欲望

所谓“望”,即是通过观察把握学生学习的动机。“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教师要通过察言观色,洞察学生的心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按照预设的或是新生成的问题情景,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和对象。教师要学会“望”,以有效组织教学,使各教学环节流畅自然。笔者就提问的时机总结了如下要点:①自信举手、目光炯炯、面向老师,启示回答问题学生己胸有成竹,可以提问。②自信微笑、装作走神、以求发言,启示问题答案学生完全掌握,应该提问。③举手又止、左顾右盼、无法专注,启示对回答学生没把握,不宜提问。④擦手翻眼、愁云满面、眼光迷离,启示仓促应战,找寻答案,不应提问。

二.“闻”――组织引导,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所谓“闻”,即是通过耳闻目睹营造和谐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指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而形成的占优势的心理状态。教育家洛克曾说:“教导儿童的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成一种游戏。”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学习技能的指导,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会相互帮助和配合。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指导激励学生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细心倾听、尽心欣赏学生发言,遇到学生难以解答时,要耐心引导、分层启发;当学生的回答与预设不一致时,要尽量吸取其合理内容,及时修正教学程序。教师发表见解时,不以权压人,而要以理服人。要给胆子小、缺乏自信的学生以锻炼机会,作为激励者,教师要点燃学生能动的火花,让学生敢说、能说;面对好胜强势的学生,应正确引导、晓之以理,并以合作取胜的典型案例教育之,力求在交流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学习《黔之驴》时,开始学生都很拘谨,在新课导入时,笔者适时将原来预设的图片导入改成让学生回忆柳宗元的《江雪》,通过朗诵,感悟作者的语言功底,并为新课作好情感铺垫。这样既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又活跃了气氛,使教学顺利展开。

2.组织管理学生

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织好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紧扣学习内容进行探究。教师要参与学生讨论,了解交流情况,及时点拨调控,防止流于形式。此外,教师还要做好管理工作,绝不能放手不管。如适时调整组员角色;根据学习进程,灵活调整教学环节,做到既按预设组织教学,又按生成灵活机动,既保持课堂气氛活跃,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笔者积极实践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动物世界”单元时,组织讨论人与动物间的关系;在学习“人物精粹”单元时,以学生的不同习作来探讨刻画人物的方法,从而开拓学生思路;笔者也参与讨论,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并对讨论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努力营造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

三.“问”――精心构思,提高课堂提问艺术

所谓“问”,即是通过设计问题情景,运用提问艺术来实现有效教学。传统课堂倡导“以教促学”,把提问视为激发兴趣、启发引导思维、调动积极性的手段,关注通过课堂提问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节进程,使教学沿着预设进行。而新课改倡导“以学促教”,教师不仅要达成教学目标,更要关心学生的学,关注课堂的生成,让每个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都有所得。教学并不只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建构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学会学习才是让学生终身享受的本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调控提问难度

维果茨基关于认知水平三层次说告诉我们,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笔者在设计《古代寓言二则》的提问时,考虑让学生采用已有带动未知的学习方法,在总结部分设计了三个问题:①两则寓言讲了什么道理?②以前学过什么寓言?谈谈读后收获。③通过这些寓言,说说这种文体的特点。这既让学生总结了本课内容,又对不熟悉的寓言文体有了深刻认识。

2.调控提问频度

频繁提问曾被理解为是讨论式课堂,貌似加强了师生互动。其实不然,提问过多不仅费时,增加回答的盲目性,而且弱化重点,固化难点,教学目标难实现。笔者认为,提问的次数要适量,提问要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兼具质量和效率的问题,避免繁琐直白,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

3.调控提问时间

提问无效或低效,或是因问题太难缺少梯度,学生无法回答,或是因思考时间不足,学生仓促回答。因而,有效提问应分层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提问后应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以提高回答的准确性。笔者认为,提问后至少应等待5秒。如所提问题是开放性的,则应等待10秒以上。

四.“切”――及时反馈,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切”,即是通过把脉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评价是改进教师教、促进学生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反馈,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1.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可视评价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如基础知识的评价,可采用实作评价方式,即课前预习完成学案,小组检查作业等方式;听说能力评价,可采用过程性评价,课上进行范读、分角色朗读,就学生表现及时评价;提问的评价可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针对课堂新生成问题的解决又可采取生成性评价。

2.评价标准的分层性

不同层次的学生因其基础、个性不同,问题解决的质量也不同,只要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尽了努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给予肯定。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层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应分层制订评价细目,力求客观、公正。

3.评价时机的灵活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较强的时效性,所以评价应根据教学进程灵活掌握,及时反馈,及时调控,改进教学,使教学活动始终指向教学目标。

4.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小组和教师评价等。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评定获得答案、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对不同回答做适当点评,既可调动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培养质疑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在组员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互评,曾听过一堂小说《窗》的公开课。学生对不靠窗病人的表现有不同评价,有人说他虽有善的一面,但心中没有悔悟,病友之死正是他心中所盼,太可恶了!有人说他只是该出手时没行动,未触犯法律,完全没有私心的人是没有的。教师此时没有急于评点,而是让其他学生对两种见解说说看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对本文的主题有了多角度、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老师的评价鞭辟入里,学生印象深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望闻问切”法是语文新课程个性化教学理念的体现,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促进。虽然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方向明确,目标清晰,不断反思总结,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