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安排方式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安排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安排方式

篇1

原告:东方影视文化制作中心(以下简称东方影视)。

被告:天津力田企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力田企业)。

1995年7月16日,东方影视与力田企业签订合作拍摄20集大型古典神话电视剧《观世音传奇》合同书。合同约定:东方影视负责该剧的制作,即组织剧本审定、策划、有关手续的办理,组织拍摄、音乐、美术、特技及整体艺术效果等全部制作过程;力田企业负责600万元制作费用投入及监督费用使用,审定制作费用的预决费;资金投入方式、到位时间和具体每批金额数目,根据实际需要双方协商后另附合同规定;分成方式,收入先返还力田企业全部资金(含实际贷款利息),余额按5比5比例分成;本片的版权为双方共有,双方共为制片人。合同签订的当日,力田企业以20万元稿酬从案外人处购得用于拍摄该剧的脚本。此后,东方影视申领了该剧的“临时许可证”。自1995年8月至1996年1月间,双方如约合作完成了20集的前期拍摄工作,并产生20集素材带,力田企业实际投入资金365万元用于聘请导演、演员,购置服装、道具、租用场地及支付剧务人员报酬。在将进行后期制作工作时,双方因特技制作费用和资金拨付问题发生争议,致后期工作停滞。为使已拍成的素材带早日制作为成品,力田企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剪接工作。东方影视认为,力田企业不及时拨款,擅自剪接磁带是侵权行为。遂于1996年4月8日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前保全申请,请求封存20集素材带,并主张由自己完成后期制作工作。经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力田企业又实际拨资4万元交由东方影视用于剪接工作。但双方在质量方面又发生争议,致使全剧工作全部停止。如完成全剧工作,尚欠特技制作、动作效果、配音、音乐制作和剪接成集等后期制作工作,完成此工作尚需资金投入。

东方影视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称:1995年7月16日,与力田企业签订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观世音传奇》合同书。我方负责全部制作过程,力田企业负责提供600万元制作费。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力田企业迟迟未投入应投资金,延误了电视剧的制作完成,错过了发行机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力田企业擅自安排人员进行剪接工作,侵犯了我方的制作权。要求判令力田企业履行拨款义务,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我方损失60万元人民币,并承担诉讼费用。

力田企业答辩称:与东方影视签订合同后已如期履行了拨款义务。依合同规定,我方有权审定制作费用预算,东方影视未提供后期制作费用预算,致我方无法审定和投入资金。剪接工作是在导演指挥下进行的,我方提供后勤服务,并无侵权过错。要求驳回东方影视之诉讼请求。力田企业同时提出反诉称:东方影视在前期拍摄中不尽职责,失误较多,干扰导演工作,挪用剧组资金;后期干扰制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要求修改合同第一条,取消东方影视负责电视剧制作的权利,赔偿我方的经济损失,修改显失公平的利润分成比例。全部诉讼费用由东方影视承担。

审 判

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东方影视与力田企业所签订的合作拍摄电视连续剧的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合法的协议。协议的基本内容是,东方影视享有电视剧制作的权利,对电视剧的艺术效果、质量负责;力田企业负责600万元资金投入,享有监督资金使用及审定制作费用预决算权利。力田企业提出东方影视未提供预算,致其后期制作不能拨款之说缺乏证据。力田企业未拨付后期制作资金,东方影视宣布资金到位前,暂停电视剧后期制作工作决定后,力田企业组织进行剪接工作,是对东方影视制作权利的侵权行为。现双方互不信任,难以继续合作,应解除合作合同为宜。双方又均要求独自享有电视剧后期制作及发行的权利,根据我国有关主管部门对音像制作的有关规定,《观世音传奇》的制作权只能由制作单位即东方影视享有,东方影视应返还力田企业投入的资金。东方影视向力田企业提出的赔偿请求,无证据证实,不予支持。力田企业反诉请求证据不足,予以驳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条、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该院判决如下:

一、解除东方影视与力田企业所签的“合作拍摄20集大型古典神话电视连续剧《观世音传奇》合同”。

二、《观世音传奇》电视剧后期制作、发行工作交东方影视负责完成;全部资料磁带、服装、帐目等物归东方影视所有;东方影视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9个月内,一次性给付力田企业人民币369万元,并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给付相应的商业贷款利息。

三、驳回东方影视与力田企业的其它诉讼请求。

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遂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力田企业上诉称:组织人员进行剪接工作不是侵权,资金不到位不是事实。20集素材带是作品,已经产生著作权,双方应共为制片人享有著作权。要求二审法院公正判决。

东方影视上诉称:力田企业资金不到位是违约。素材带不是作品,力田企业不享有著作权。力田企业应赔偿与投资额相等的600万元的无形资产损失和可期待利益。素材带已经报废,表示无法完成后期制作。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当事人双方所签订的合作拍摄20集大型古典神话电视连续剧《观世音传奇》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且已经实际履行。根据合同约定,东方影视组织剧组人员进行拍摄工作,力田企业实际投入资金369万,其合作期间产生的20集素材带应属于双方共同所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素材带应视为是作品,依法受著作权法保护,力田企业和东方影视共为制片人,对20集素材带均应享有著作权。一审法院未能从著作权角度考虑处理本案,有欠妥当,应予改判。该剧后期制作工作未能实施的原因,系双方在合作合同中对拨款方式约定不明,及对特技制作费商定不妥所致,其责任应由双方共同承担。该剧的制作权来源于编剧的授权,且在合作合同中有“可优先使用力田企业设备”之约定,故力田企业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剪接工作。双方在合作合同中对资金到位时间、方式约定不具体,仅有“根据实际需要”和另附合同之约定,而双方实际未另附合同,所持对己方有利的解释和抗辩理由难能成立。事实上,力田企业已经实际投资369万元用于拍摄工作,所以,一审法院认为其资金不到位欠妥。东方影视主张力田企业应赔偿其与投资额相等的600万元无形资产损失和期待利益,证据不足,不予支持。考虑到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一方有投资能力,一方有电视剧制作的资格,且已经实际履行并产生出素材带这一事实,为切实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和减少损失,以双方继续履行合作合同,最终将素材带加工制作成符合合同约定质量要求的电视剧为宜。此外,鉴于东方影视表示已无法使用素材带,也不能另找合作者,及力田企业作为本剧的投资人,亦有可供制作电视剧的设备和资金,可由力田企业继续投资,完成全剧制作工作,并负责电视剧的发行、广告销售、承接赞助等工作,由东方影视作为监督实施者,并提供相关资质证件。为便于双方继续履行合同,分配利益和风险属未来不可确定的事实,故不能作为本案调整范围,发生纠纷可以另行起诉。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该院判决如下:

一、撤销一审法院民事判决。

二、力田企业与东方影视继续履行1995年7月16日签订的合作拍摄20集大型古典神话电视连续剧《观世音传奇》合同。

三、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和发行、广告销售、承接赞助工作由力田企业负责完成;东方影视负责监督上述工作的实施,并负有提供拍摄、发行该剧时所必需的有关证件等协助责任。

四、合作期间产生的全部与拍摄电视剧有关的资料、素材带、服装和帐目等物归力田企业所有。

五、双方其他请求不予支持。

判决生效后,经合议庭对双方当事人的回访了解,双方当事人经过再次合作,《观世音传奇》一剧的音乐、美工、特技等工作及后期制作工作均已完成,该剧已送审。

评 析

这是一起企业作为投资者,另一方为有资质的影视制作部门,双方合作拍摄电视剧的合同纠纷案件。该案涉及民事、经济和知识产权等法律关系,及相关的影视制作行政规章。在审理过程中,一、二审法院在对本案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案件判决的结果上,均有不同和差异,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本案双方当事人在合作期间所产生的20集素材带应视为是电视作品。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第(九)项规定的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电视作品是摄制在一定物质上的,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播放的作品。《观世音传奇》已经通过双方当事人的合作拍摄活动形成了20集的素材带,虽然素材带尚不全面具备在电视台播放的要求,尚缺乏有关特技、动作效果、配音等后期制作工作,但是该素材带已经能够比较完整地体现和表现出《观世音传奇》剧本的基本故事内容和情节,并且已较为系统地固定下来,所以,应认为素材带是电视作品,全国知识产权界的学者和国家版权局的专家均认为尚未完成后期制作的素材带是作品,应当享有著作权,受著作权法的保护。明确素材带是作品的目的,亦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双方当事人是否享有著作权的基础。《著作权法》第十五条规定,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导演、编剧、作词、作曲、摄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制作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制片者享有。根据上述规定,谁是《观世音传奇》的制片人,谁就可以享有该剧的著作权。根据双方当事人合作合同约定双方共为制片人,据此,双方对该素材带作品共同享有著作权。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本案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记录着音像信息的磁带一类的载体,即素材带本身只是影视成果的载体,不是作品本身。一、二审法院在判决中所涉及到的磁带或素材带,仅是指作品的载体。本案一审法院似乎忽视了素材带是智力成果的记录,智力成果是作品这一事实。二审法院依著作权法认定素材带表现的是双方共同付出所得智力成果——作品,是妥当的。

二、素材带作为一部完整的电视作品的载体能否进行分割?如果案件审理结果须对素材带进行等价分割,即将属于双方共有的20集素材带分作等半,由当事人各持一半,就将造成本来完整内容的作品成为不完整的作品,此种分割方法有悖著作权法规定的保护作品完整性的立法本意。假如将20集素材带作价后再转让给对方,此种作法又涉及到对20集素材带怎样估价的问题。这里不妨进行一下推定,即从实际投入拍摄电视剧的资金和劳动来计算,若采取此种方法估价,实际投入的资金可从会计记帐和各种凭证中计算出资金的投入数额。但另一方当事人没有资金的实际投入,只有一种除了导演、演员等表演人员以外的制片人和剧务人员的劳动和智力投入,又如何计算呢?是与投入资金者的数额等价,还是大于或小于资金投入数额?这无疑涉及到如何区分在一项智力成果中既有资金投入,又融有智力劳动,而二者的价值孰大孰小,如何计算的问题。目前,尚找不到相关的依据。如果我们再假设先将素材带投入市场,在交易中商榷价格,而后依价分割。素材带虽表现作品,但不经过后期制作就不能在电视台播放,由于缺少从观众角度的观赏性,其实现在市场的价值是非常不容易的。从以上的推定,我们不难想象,对素材带是难以分割的。只有将素材带经过后期制作,使它成为可供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片,并得到片酬,才能计算其可得的商业价值。二审法院的判决是双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合作合同,共同完成素材带的后期制作工作和资金的投入、发行等工作。我们认为,二审法院判决双方继续履行合同,有利于促进该文艺作品的完成,社会效果更好。

三、关于东方影视主张力田企业组织人员剪接素材带的行为是对其制作权的侵犯问题。此主张的依据是双方合作拍摄合同书中“合作方式”第一条的规定,“甲方(东方)负责电视剧的制作,包括剧本创作审定、策划、申请版号及有关手续办理……等全部制作过程。”这里涉及的“制作”一词,从合作合同本意分析是一种拍摄电视剧的运作活动或是一种制造产生的行为,是由合同约定由一方当事人去完成的,显而易见,是一方当事人应履行的合同义务,并不为制作权。广播电影电视部令第17号中的第11条规定:“持长期许可证单位与未持许可证单位合作摄制电视剧,应以持证一方为主。”第13条规定:“合作制作的电视剧,该剧的制作权和著作权不得由未持有许可证一方独家享有”。从该令可以看出,制作权仅是行政性规定中的用语,并非著作权法法律用语。我国知识产权界著名学者也曾解释道,制作权不是著作权法规定的法律用语。国家版权局的专家则解释为,“制作权”做为行政行业规定是不能代替和超越法律规定的,即不能超越著作权法的规定,而作为制定第17号令的国家广播电视部解释为,“制作权”仅是当事人双方进行合作拍摄活动时对各自分工方式的一种约定,只要这种约定不违背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依意思自治原则约定。由此可以看出,“制作权”在本案情况下,仅是一种行业用语,并非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其正确的理解应是合作拍摄电视剧中双方分工的一种约定。一方未依约定完成自己负责的事务,已构成违约;他方为了早日将合作拍摄活动进行完毕,做了一些本应由违约方完成的事务,对合同双方都是有益的。因此,东方影视的该主张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是对合同关系的一种误解。

篇2

电网公司规模庞大,经济效益良好,由于行业特点和特殊的政策规定,其在资金管理上存在“高存高贷”的现象,即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余额和长期借款余额巨大,有人戏称为“为银行打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电网公司采用了新的资金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强化了资金管理,将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资金管理中心是作为电网公司总部的一个职能部门独立存在的。它不是单纯的金融机构,有权对各网省公司实施行政手段,同时能够享受总部赋予的特殊优惠政策,避免了与各网省公司和下属单位之间出现利益牵涉,以实现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一、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基本原则

电网公司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的根本目的是把分散的资金归集起来,形成规模优势,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基本原则包括:

(一)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

坚持网省公司、中电财和公司总部三者资金管理效益最大化。

(二)安全性原则

资金归集和使用仅限于公司系统,防止资金损失。

(三)所有权不变原则

资金资源的整合不改变各单位资金的所有权,整合的只是各单位余存的闲置资金。

(四)有偿使用原则

资金使用方应支付相应的利息费用,资金提供方要取得相应的收益。

二、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具体职责

资金管理中心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主要是合理地划分工作范围,明确职责,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具体职责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负责制定资金、融资(借款、债券、基金等)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建立健全公司资金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监控公司资金运动和资金状况;

(三)负责公司银行账户管理;

(四)负责公司内部资金融通和资金调剂,制定公司内部资金调剂方案,监督和检查资金调剂方案的执行情况;

(五)负责统一组织公司对外融资工作,制定公司融资方案(融资计划),组织融资活动及后续管理工作;

(六)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存量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收益;

(七)负责资金管理中心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

(八)负责争取和落实融资政策,组织开展公司债务置换,优化公司债务结构;

(九)负责银企合作、银行综合授信和信用资信等管理工作;

(十)负责管理和指导公司各单位资金结算中心的业务工作。三、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具体内容

针对电网公司规模大、行业性强的特点,资金管理中心要有一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其中包括资金归集、内部调剂资金、融资统一管理和资金安全监控。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金归集

组织资金归集是资金管理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是简单的资金结算,而是统一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中心将各网省公司作为资金归集的子单位,充分发挥其结算中心的作用,加强管理与指导,使资金层层归集,直至总部。同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将其作为开展资金归集工作的第二平台。特别是选择资金较集中的合作金融机构,利用他们的新型金融服务产品(如集团账户、实时汇划等)和网络技术条件,提高资金归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内部调剂资金

资金管理中心在电网公司内部进行资金调剂,是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其具体方式大概有以下四种:1.各网省公司集中的资金优先用于内部调剂和安排,往往资金调剂范围越小,使用效率越高;2.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中心的核心作用,及时掌握各网省公司资金余缺信息,使资金能够在网省公司之间相互调剂;3.对于特殊项目的资金需求可以采用有偿方式调剂资金;4.在不同法人之间采取委托贷款的方式调剂资金。

(三)融资统一管理

资金管理中心集中审批电网公司各下属单位的预算安排和融资方案,统一制定融资计划,按照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先回报率高的项目后回报率低的项目的原则统筹安排融资。例如,2006年各单位编制了融资方案,报资金管理中心统筹平衡,中心相应地做了内部融资、中电财贷款和融资租赁等融资方案,确保通过的融资方案都能予以落实。另外,资金管理中心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组织网省公司提前还贷,或者延迟贷款,减少对外借款,利用循环贷款,将公司资金存量压到最低限度。

(四)资金安全监控

资金管理中心通过与金融机构联网,动态地、实时地采集公司各单位的资金信息,对资金进行集中监控。利用信息系统分层监控、分级负责资金安全,做到自动分解采集到的资金信息、自动筛选可能有问题的信息和自动分发处理。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开发银行账户集中管理系统,使公司各层级单位的所有银行账户变化都必须在系统中登记,定期填报银行账户余额,对公司各单位存量资金进行跟踪分析,清理和压缩银行账户,防范资金风险。

四、电网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管理资金的积极作用

电网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在资金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公司的管理和经营起了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电网公司通过建立资金管理中心,对各网省公司分散的资金适时、适度地实行集中管理(如资金归集),统一筹措、调剂(如内部调剂资金),及时掌握资金流向,有效控制各网省公司的资金流量,在确保公司发展和生产经营有资金保障的基础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资金安全。同时,严密的融资管理制度和资金监控措施,可以防范由于无序的、盲目的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等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

(二)资金管理中心集中分散的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通过利用资金的整体规模,调节各网省公司的资金余缺,统一融资管理,降低财务费用,增加投资收益,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公司利润。资金由分散运作改为电网公司统借统还、统一调度,减少银行账户,降低货币资金和长期借款余额,避免决策上的漏洞和使用的浪费。同时,利用各公司资金使用上的时间差,减少资金贷款规模,降低贷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篇3

一、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人员管理

会计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国库现金会计、稽核人员及会计核算人员等管理。国库现金会计工作岗位,分设资金拨付、会计核算、稽核等岗位,资金拨付岗位行使出纳职能,初审资金拨付申请,并提交稽核人员复核,审核通过后,拨付资金。资金拨付人员不得兼管所负责拨付资金的稽核、会计核算工作。稽核人员负责复核资金拨付申请,审核资金收付手续,完备收付依据,将原始凭证转会计核算人员记账;负责审核会计凭证和复核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人员负责财政资金会计核算、会计档案保管工作。会计核算人员不得兼管所分管账套的稽核工作。

(二)资金运行管理

财政资金运行管理包括支付管理、对账管理及债务管理等。支付管理主要指日常资金拨付和票据印鉴管理,资金收付相关票据、凭证安排专人负责保管,及时清点入库、安全存放,建立票据领用登记核销制度;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资金拨付岗位保管预留个人印鉴,稽核岗位保管预留单位印鉴;保管人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对印章妥善管理,遇休假、出差等事项须主动向处(科)室负责人请示印章代管事项,指定临时代管人员,不得在空白纸张和未填列具体内容的材料上使用印鉴。对账管理主要涉及与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的对账事项,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及账表相符。债务管理是指对财政对外借款的审批登记、日常维护和核算回收。

(三)资金信息管理

自2002年“金财工程”实施以来,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地已基本形成了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为龙头,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非税收缴管理系统、部门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财政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但随着财政业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信息存储安全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非法用户截取导致信息泄露,非法篡改造成的数据混乱,非法用户假冒合法身份发送虚假信息,都会威胁信息安全。

二、影响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因素

(一)基层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

按照财政部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需实现“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就我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而言,各市级部门预算单位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基本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各区和各县(市)改革程度不一,特别是乡镇区域,还存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执行不到位

财政内控管理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对账制度、岗位轮换制度等。某些基层单位由于人手配备不足,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权限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少数单位未对支付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定期对账制度流于形式,财政资金运行的各项内控机制无法完整落实,给财政资金安全留下很大隐患。

(三)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

财政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之间还存在脱节的地方,财政监督检查基本是事后监督,检查后反馈的结果对于单位日常管理的整改作用有限;财政监督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际需要,财政监督力量薄弱,没有营造良好的财政监督执法环境。

(四)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未到位

对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财政部及各级政府一直有明确要求,要求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不得再将资金实拨到会计核算中心沉淀。但至今仍有一些基层单位没有退出会计核算中心,说明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时,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紧迫感不足、有畏难思想等问题。此外,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提倡减少现金备付、使用公务卡结算,在这一方面工作还不够细致深化,区级单位公务卡改革尚未完全覆盖,进行公务消费时未形成公务卡支付的习惯。

(五)财政资金运行管理受外部影响

在国内经济形势仍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不少地方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比重达到60%。加之当今形势下,楼市低迷,房产销售数量减缓,危及地方政府财源,近年2.82万亿刺激地方经济计划的影响,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争取投资项目,从而导致地方负债比重不断提高,将直接影响到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三、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思考

笔者认为,要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必须整体联动,协同共进,构建从上到下、从点到面,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监督运营机制。

(一)增强财政资金安全责任意识

财政资金管理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从事资金使用运行的活动。各级财政部门要重视学法用法工作,全面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理财的水平。当前财政资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及时消除资金安全隐患,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如江苏省南京市财政局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组织培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资金安全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

(二)强化执行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一要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督促各县(市)、区将一、二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并创造条件向基层预算单位延伸,逐步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如江苏省苏州市适时提出对条件成熟的乡镇,借助会计核算中心平台和组织机构,通过转变职能、明确职责、转换岗位、理顺关系,逐步将会计核算中心(结算中心)转为财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全市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同时紧抓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快了制度改革进程,截至2012年底,苏州全市已有近70个乡镇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本实现乡镇集中支付全覆盖。二要积极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公务卡结算的直接作用是将传统现金支付改为公务卡支付结算。公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然后通过单位财务报销还款,财政部门可以对公务消费实行动态监控。这对于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实行公务卡管理后,截至2014年6月,南通市市级部门预算单位共办理个人公务卡6000多张,取现比例大幅度下降。

(三)完善财政资金内控制度建设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门的规章制度较多侧重原则性和政策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导致很多制度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各级财政机关应在内部制度中明确和细化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及权责分配,对预算编制指标管理、资金拨付财务管理及票证管理等财政常规业务建立明确的流程和标准,加强风险控制。同时,建立完善包含财政供养人员预算单位资产、预算单位基本职能和专项工作等在内的基础业务信息数据库,与人事、统计、民政、社保等相关数据联网共享,并实行动态管理更新,以准确了解国民经济和各基层预算单位的真实情况,为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保障。如江苏省扬州市制定了《扬州市财政局国库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涵盖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控制、集体决策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为确保财政国库资金、非税收入资金、各财政专项资金安全、快捷、高效运转提供了制度保证。此后又将扬州市财政局国库处各项工作职能进行细化,按内控制度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A、B岗位工作制,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的机制。

(四)深化财政资金安全制度改革

要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管理,必须深化资金安全制度改革,采用相关科学技术手段,保障资金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笔者认为,可采取的手段主要有:在财政数据传输或者存储过程中进行信息数据的加、解密处理;使用VPN技术,对财政内部网络进行扩展,在内部网络之间建立可信安全连接;建立防火墙,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防止外界对内部资金的非法访问,以及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使用安全审计技术,系统管理员对使用人员的系统使用行为审计,确认行为的规范性,确保管理安全性。

(五)丰富财政资金管理评价方式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行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办法,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又一有效手段。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按各自职能、职责开展预算项目绩效管理,建立分层次预算项目绩效管理机制。原则上,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项目,其目标的编制、审核、下达与财政预算编审工作同步开展;项目实施单位开展绩效跟踪日常管理,定期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告绩效项目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实行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应在预算执行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项目决算,开展绩效评价;政府专项资金项目按预算年度或政策实施周期进行绩效评价。如我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于2014年5月份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购买服务实施办法》,从预算绩效管理购买服务的内容、服务受托资格认定、服务委托费用确定等方面对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绩效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办法》实施后即在2014年度预算绩效再评价项目招标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吸引了上海、省级等优质服务机构参与评价工作,经受了实践检验。

(六)健全财政资金安全监管制度

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作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财政性资金活动监控为重点,以动态监控信息系统为平台,实时接收银行、预算单位信息,全程监控财政性资金支付活动,充分发挥动态监控的威慑、警示、纠偏、规范作用,确保财政性资金安全、有效、规范地收缴和使用。2013年4月,江苏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的通知》,制定《江苏省省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规程(试行)》,完善动态监控软件,正式上线运行省级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了单位违规支付行为,促进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强化了预算执行效果。

(七)保证财政资金可持续性发展

篇4

一、工作目标及措施

(一)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

工作目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7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5个;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10人;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工作措施:

1.充分发挥职业介绍所的职能作用,全面掌握我县企业空缺岗位,积极主动收集县外、州外好的企业用工信息,并以各种方式进行,推荐各类求职人员到企业就业。

2.按照省、州就业援助政策文件规定,扎实推进就业援助政策落实。

3.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尽量按照其求职意愿进行推荐就业。

4.继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主动与财政、农行联系。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工作目标:全年建立4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促进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2013级藏区“9+3”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6%。

工作措施:

1.准确掌握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及专业,并针对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建立4个见习基地,通过见习让他们学习工作经验,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各种形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

(三)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工作目标:全年完成品牌培训100人;职业技能培训540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40人;创业培训50人;扶持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400人。

工作措施:

1.与县内各大企业、宾馆饭店联合起来开展在岗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就业技能。

2.结合我县旅游业、开展乡村旅游,厨师,挖掘机,手绣制作,汽车驾驶员,酒店服务,客房服务等技能培训和农劳品牌培训,让广大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3.通过各乡镇调查掌握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对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

二、项目资金

(一)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安排州就业专项资金40万元)

1.农民工在岗培训资金,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解决,不足部分在争取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解决。

2.利用就业专项资金印发各类政策的宣传手册,让各类求职人员、城镇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3.小额担保贷款资金80万元由农行、信用社承担。

4.残疾人培训18万元由省、州、县级资金安排解决。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安排6万元州就业专项资金)

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6万元由州就业专项资金安排解决。

(三)加强技能培训

1.技能培训所需资金,在州局下拔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解决。

篇5

一、做好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资金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公司生产经营的血液,是公司正常运转的纽带,它的安全性、效益性直接影响着公司的整体效益。一个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资金管理工作,并多管齐下做好公司的资金管理。

(1)根据公司的产品、业务特点,合理、科学地筹措资金,为公司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保障,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资金产生的回报大于资金的取得成本是公司生存的前提,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用是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

(3)根据公司需要合理筹措资金,降低资金的的融资成本和闲置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

二、资金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资金是一项流动性很强的资产,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风险,因此,在日常资金管理过程中,我们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公司的资金风险一般可分为三大类:资金安全风险、资金短缺风险和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一)资金安全风险

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资金被盗窃、挪用、欺诈和贪污等引起的风险。产生资金安全风险主要原因有: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安全防范设施缺位;内部牵制原则执行不到位;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

(二)资金短缺风险

资金短缺风险,是指公司不能及时、足额地筹集到正常经营所需的资金,从而影响公司运转及项目的进展,使公司遭受损失。引发公司资金短缺风险的因素:激进的筹资政策;投资项目过多且周期较长;银根紧缩;经济衰退等。

(三)资金使用效率风险

资金使用效率风险是指资金获得的收益低于其筹措的资金成本而带来的风险。形成公司资金使用效率风险的主要原因有:资金预算编制不准确;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调度不畅;应收账款回笼时间过长等。

三、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对策

资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我们要从各方面着手抓好资金管理工作,严控资金的各种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一)建立内部控制,防范资金风险

为了安全、有效地进行资金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资金关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同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执行,并将执行结果与考核指标紧密挂钩,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企业资金的内部管理能力。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应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资金的收付业务是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企业应特别重视授权审批制度,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制度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对于超预算资金或重大事项资金支付应实行集体审批。

(2)资金管理要贯彻内部牵制原则,确保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合理设置会计、出纳等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比如,空白支票、印章应分别由不同的人保管,出纳不得兼任稽核等。

(3)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真监督制度和流程执行的有效性,经常进行风险点排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并逐步完善公司的内控管理。

(二)利用多种渠道,合理筹措资金

优化资本结构,合理配置权益性资金和债权性资金比例。企业的资金可分为权益性资金和债权性资金。权益性资金包括资本投入、股票发行、留存收益等取得的资金。债权性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企业间拆借等。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必须合理安排权益性资金和债权性资金的比例,使公司的资金成本最低,从而达到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债权性资金越多,公司运用财务杠杆的能力越强,但公司的财务风险也会增大;反之,权益性资金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降低,但公司的资金成本将增加。因此,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保持资金成本和资金风险的平衡。

合理安排筹资期限,将短期、中期、长期借款有序结合。一般来说,资金使用期限较短的,利息较低,但公司还款的风险较大;资金使用期限长的,利息较高,但由于还款的时间延后使还款风险降低。因此,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情况合理安排贷款期限,避免出现集中还贷的现象。如果企业借入资金的还款期限都比较短,且还款期相对集中,则会使还款高峰期过早并过高,而公司的投资效益尚未体现,将造成还款困难,加大公司财务风险。如果还款期限都比较长,利息负担必然加重,使筹资成本过高。因此,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应合理安排借款期限,做到短期、中期、长期借款有序结合。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地进行项目包装,开拓多元化融资渠道。一般来说,银行贷款是企业最普遍采用的一种融资手段,通过银行贷款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用款情况,进行有效地长短期配置,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若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券等方式进行筹措资金。除此之外,企业也可通过应收帐款保理、发行信托等方式融资。总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融资组合,尽最大努力降低筹融资成本,不断提高筹融资能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机制。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预算是资金管理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对有效进行资金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资金预算是企业在整个预算期内对资金收支的预测和估计,也为企业日常资金收支控制提供了依据。企业可以根据资金预算,进行合理、有序地安排和筹措资金。资金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资金成本。因此,编制科学、准确的资金预算是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资金集中管理,发挥“资金池”优势

篇6

一、指导思想

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着力点,以加大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清理力度、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安全为重点,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开展专项清查,力争实现部门管理职责更加明晰、资金监管体系更加完备、统计口径更加规范、涉农数据更加准确、资金统筹安排更加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显著、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清查范围和重点

(一)清查范围。分重点涉农部门和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以及具体使用涉农资金的单位。重点涉农部门为财政、发展改革、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商务、农办、气象、移民等部门。有涉农支出的其他部门范围是除重点涉农部门以外的各级部门预算中安排有用于开展“三农”工作的项目资金和涉农对下专项资金的部门。涉农资金使用单位泛指具体使用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的单位。

(二)清点。一是对农民的补贴资金。重点是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资金。二是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是农村“水、路、电、气、房”等资金。三是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重点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财政扶贫资金等资金。四是其他专项资金。重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被征地农民补偿费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等资金。

三、方法步骤

此次专项清查工作采取自查自纠和全面核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自年7月中旬开始至年11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7月中旬)

为切实加强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保康县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县政府办、财政局、监察局(纠风办)、审计局、发展改革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水务局、农业局、文体局、卫生局、人行、林业局、扶贫办、交通局、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大根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王晓春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从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扶贫办、国土资源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各抽1人组建清查工作专班,在县财政局集中办公,具体工作由财政局统筹协调安排。各乡镇要相应成立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理和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具体方案,确保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自查自纠阶段(7月中下旬)。

主要对年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各项资金(包括基建投资用于“三农”的支出、基金、政府借款等),按照不重复、不遗漏、内容全面、数据准确的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一是对本级预算安排用于本级部门涉农支出的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情况进行清理和统计,二是对本级预算安排的涉农专项资金从资金安排、分配、拨付、使用、项目实施等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和统计,开展自查自纠。

(三)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阶段(8月上旬至9月底)。

制定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工作方案,组织检查专班,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由县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片组织开展全面核查与重点检查。一是对填报的各项数据进行逐一核实、确认,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本级使用的涉农项目资金以及本级使用上级专项资金和对下涉农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彻底摸清强农惠农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二是配合省、市领导小组开展重点检查。三是对近三年来纠风、审计、财政监督等重点审计、检查的项目进行梳理,充分运用审计、检查成果。四是根据审计、检查情况,对部分项目开展重点检查,确保县级核查面达到100%、重点检查面达到50%的要求。

篇7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统筹安排区政府建设财力,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区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区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公益性社会事业项目产生的投资、融资、还贷、贴息行为。

政府建设财力资金主要来源包括:区财政预算内拨款、预算外土地出让收益、区属投资公司代表政府进行的债务融资。

第三条统筹建设财力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分结合,以统为主。围绕全区建设项目统筹建设财力,统一安排政府投资项目、统一协调筹资、统一调度还债,构建区政府主导的财力循环体系。

(二)适度集中,确保重点。适度集中区级建设财力,确保对重点基础设施和公益性社会事业的投资。

(三)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加强对政府投资、融资、还贷、贴息的全程监管,规范投资项目运作,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第四条区计委履行综合平衡和统筹管理全区政府建设财力的工作职责,主要职能是:统筹、安排、使用建设财力资金;编制年度投资项目计划、融资计划、还贷计划、贴息计划;全程监管投资项目;融资协调与创新;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区属投资公司涉及建设财力统筹的领域。

第二章建设财力资金管理

第五条区计委统筹、安排、使用区建设财力专户资金和区属投资公司政府性融资资金。

区建设财力专户设在区财政局,预算内拨款、预算外土地出让收益纳入建设财力部分要按时足额划入。区属投资公司要根据建设财力资金安排计划,及时融通建设资金。

第六条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区计委制订年度建设财力资金安排计划,列明用于项目直接投资、贴息、投资公司还本付息、补充完善投资公司资本金的份额,报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实施。

第七条区计委按照下达的建设财力资金安排计划,适时开具资金拨付通知单,区财政局、区属投资公司见单足额拨付。

第八条区计委会同区财政局定期向区政府汇报建设财力资金的执行情况。

第三章投资管理

第九条政府投资项目应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有利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十条各部门根据规划,按轻重缓急上报年度建设项目和储备项目,区计委编制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含储备项目),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下达;可根据实际每半年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年度政府投资总规模;续建、新开工和拟安排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项目总投资额、累计安排资金额、本年度区投资额、区级投资主体。

第十一条区统筹建设财力原则上负责本级的基础设施、公益社会事业项目投资建设。为加快重点地区的发展,区建设财力将优先实施相关的道路、环保、医院等项目设施。区计委将会同具体职能部门另行制订相关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审批、管理和监督按照《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试行办法》(南府办[]95号)执行。

第四章融资管理

第十三条区土地储备中心和城乡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以下简称城司)作为区政府主要融资平台,负责建设财力的对外筹集。必要时区计委可统筹协调其他区直属公司进行项目融资;可安排区属公司和专业公司实施“代建制”。

第十四条根据资金需求决定融资规模,降低资金闲置成本。区计委综合平衡项目和资金后,编制年度建设财力项目融资计划,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必要时可根据资金供求状况,报区政府批准后进行提前融资,然后进行项目综合平衡。

第十五条以向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借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积极与有关银行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探索创新融资品种,降低融资成本。

第五章还贷管理

第十六条为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政府负债规模。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将政府负债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十七条区计委每年编制政府债务偿还计划和补充完善投资公司资本金计划,有序开展债务偿还。

第十八条对各投资主体出现的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区计委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短期周转资金,或协调各公司进行内部调剂。

第六章贴息管理

第十九条原则上对投资总额1000万元以上、列入区重点工程的非经营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贴息。年初由区计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贴息计划,报区政府审定后实施。

第二十条贴息资金由区计委在建设财力中统筹安排使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具体操作,结余可滚存下年使用。

第七章其它管理

第二十一条加大对区属投资公司的培育扶持力度,完善股本结构,增强其自身融资能力。明晰土地储备中心和城司代表政府的重点融资平台职能,明确国资公司代表政府对开发区和政府控股国有企业进行股权管理。

第二十二条建设财力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监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投资项目和资金进行监管。

第八章附则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 财务管理 资金管理 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也促使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近几年,在对高速公路建设审计中,总是会发现各种违规违纪现象,高速公路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国家及社会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来管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建设。如何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财务管理及资金管理问题与高速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推动我国高速公路企业今后的发展,就需要加大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力度,探寻出适合高速公路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模式,同时也要保证整个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及资金安全,双管齐下从而推动高速公路企业的稳定、高效发展。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对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高速公路建设财务管理及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强调关注资金管理?因为现金流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资金运作是公司的聚宝盆,资金监管是国企的高压线。这也就决定了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地位的重要性。高速公路建设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其中包括规划、设计、招标、施工,而财务管理始终贯穿在这四个环节之中。规划即在项目前期,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测评等多因素上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是后期公司运营的重要依据;设计就是建设的有力保证,直接影响后期项目的预算;招标就是为整个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条件基础;施工就是完善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所谓的财务管理主要是指,从建立投资项目至交付资金结束这一期间内的一系列资金运行的科学化管理,也就是项目分析、资金融资、信息管理、财户管理、结算管理、监督管理的有效运行过程。

二、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融资结构不合理

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来源从传统的结构来看比较单一,主要是银行贷款和资本金,这就会导致银行贷款比例过高,还款压力大,也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和银行风险;资本金主要是中央车购税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对交通需求的日益加强,高速公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单一的资金来源已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设所需。

(二)传统的财务管理缺乏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及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传统的财务管理就是算账、做账、付款,财务人员不直接参于到高速公路项目的评估、概预算审查、招标、评标、经济合同的拟定等全过程的管理和公司经营决策中,这也就无法撑控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成为被动付款、做账,而不是主动管理、监督;由于从合同、账户到资金上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账户的开设、资金调度随意性大,从而导致挪用和变相挪用项目建设资金,随意扩大工程规模,造成资金未能专款专用;由于资金来源未能落实、对施工单位资金监管不严,从而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供应商材料款不能及时结算的现象,最终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三、完善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做好计划管理

做好资金管理,首先要做好计划管理――月度资金请示、季度资金计划、年度资金运作将是融资的先行条件,同时利用多元化融资方式,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把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以此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资本金除中央车购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外,可以采取注册资本金+额外投资,也就是BOT+EPC管理模式。在项目贷款方面,根据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具有稳定现金流的特点可采取项目收益票据/债,以及私募债、中期票据等多元化融资方式进行实现,而不是只依赖于传统的项目期贷款及固定资产贷款。在国家资金紧张的情况的下,为满足项目建设所需可以通过借款方式,如股东借款、委托贷款、财务公司自营贷款、施工单位现金保证金等多形式来解决特殊时期的资金问题。在选好融资方式的同时,也要根据资金安排做好资金节点的选择,避开资金成本高的时点,如季末、年初、年末。

(二)实行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模式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也就是将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做到统一归集、统一使用、统一调配,在保证资金有效流动性的基础上,提升资金效益。即使出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进行修改和协调,进而保证资金安全。除此之外,应用集中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公路建设项目的资金成本,杜绝出现资金滥用、浪费的情况,进而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及财务监督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应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信息管理:主要是从资金来源、资料归档、数据统计、信息核对四方面对资金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资金信息与账户的准确性;

计划管理:主要是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同时要清楚项目建设情况,做好资金月度、季度及年度的资金计划,以保证资金安排的合理性;

财户管理:主要是项目合作性选择、项目开销户流程、施工单位账户选择与管理,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与银行、施工单位签订《三方资金监管协议》使资金在项目建设中运行并得到有效监督;

结算管理:主要是付前审批、付中稽核、付后追踪的过程,按制度流程办理结算,以确保资金结算的安全。

监督管理:主要是对以上几点落实的监督工作,以确保制度到位、程序到位,手续到位。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阐述,使得我们对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有了全新的了解。高速公路建设企业应当加大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力度,并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提高高速公路项目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龙松.关于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

篇9

一、绩效预算的定义

关于绩效预算的定义众说纷纭,根据2005年出版的OECD官方研究报告,绩效预算定义为将资金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相挂钩的预算管理制度。根据绩效信息在预算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程度,OECD国家出现了三种类型的绩效预算,具体为报告式绩效预算、知晓式绩效预算与直接式绩效预算,其主要特点见下表。

由此表可看出,OECD国家的绩效预算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种报告式的绩效预算,仅是把绩效信息作为预算文件或其他相关政府文件的一部分加以报告,这类信息可以是绩效目标或绩效评价结果。在实施报告式绩效预算的国家里,绩效信息仅用作对政府部门问责,或者决策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将其作为背景材料,它并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决定预算资金安排。第二种知晓式的绩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就可能影响到预算资金安排,但并不直接决定预算分配的具体金额。即,绩效信息在预算过程中十分重要,但并未起到决定性作用,预算安排最终还要在特定政策环境下作权衡。第三种也就是最高层次的绩效预算,即直接式的绩效预算,绩效信息与预算资金安排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结果相挂钩。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理论上的直接式绩效预算,在实践中,仅在OECD少数国家一些特定的部门推广实施。例如,高校大学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的总人数与学校次年项目投入资金紧密相关。

二、推进绩效预算改革的途径

根据实践经验,OECD国家在实施绩效预算的起步阶段,都遇到了下列类似的问题,如:绩效预算改革是否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推进,如何使绩效预算改革的措施快速得以实施,绩效预算改革的覆盖面等问题。具体分析,OECD国家在将绩效信息引入预算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推进路径。

1、法律框架

在OECD国家中,有一些国家如美国是通过立法形式来实施其绩效预算改革的,而有些国家如英国则是通过中央政府部门制定正式的指导方针和要求来进行的,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则介于立法和政策指导方针之间。通过立法来实施绩效预算改革,即使存在着政府更迭,也可以确保绩效改革继续进行,而且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统一的绩效评价标准。当然,绩效预算改革对立法的要求更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国的法律传统和公共管理体制而不是改革者的主观愿望。换言之,有些国家必须先有法律制度保障才能启动公共部门改革,而有的国家则不需要。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路径选择

自上而下是一种相对集中的改革推进方式,采取这种改革路径的国家,中央政府的主要部门(财政部、总理办公室或国会办公室)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如实施、监督、完善绩效预算改革的各项措施。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比较强调系统化,改革主导部门把各项标准、规定公布给各职能部门,并要求其严格执行。与此相反,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式,则更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对各部门来说,参与实施绩效预算是一个自愿的行为,他们有权利去建立各自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根据实践经验,这两种路径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具体情况见下表。

3、全面推开与部分实施两种路径选择

在通过自上而下进行绩效预算改革的国家,或是用立法的形式推行绩效预算的,通常会在全部政府部门实施绩效预算。许多国家都采用了全面推开的方式,要求所有的部门必须建立绩效信息收集、运用制度。而那些采取自下而上策略的国家则大多是分部门、分区域推行绩效预算改革。

4、逐步推进与“大爆炸”式两种路径选择

OECD国家在实施绩效预算时,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时间表,有些国家是逐步推进的,有些国家则如同“大爆炸”式,即同时实施一揽子改革措施而没有任何过渡期。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可通过下表具体反映。

三、绩效预算改革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大多数OECD国家在推进实施绩效预算过程中,取得成效明显,如降低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但均遇到一些问题与挑战,其中以下三个问题更具代表性。

1、如何评价的问题

实施绩效预算的国家面临的第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绩效评价,且不说如何评价资金投入产生的长远经济、社会效益,即使是短期结果在评价具体项目时也经常遇到困难。政府的职能种类繁多、各有特点,针对一类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价标准、方法套用在另一类公共服务上就未必可行。尤其是对政府提供的非物质性工作,如政策咨询等,评价其绩效就很难。实践中,OECD国家绩效评价方法建立较完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医疗领域。

2、工作人员的抵制:要求其改变行为方式与文化

从OECD国家实践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绩效预算改革在操作层面均遭到了抵制,让一线工作人员改变他们传统的、早已习惯的预算行为通常都遇到很大阻力。需要强调的是,对绩效预算改革的抵制来自各个层级。各预算单位的管理层抵制绩效预算,特别是他们不清楚财政部和行政首长将如何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职能部门的领导担心财政部门会用绩效信息来批评本部门实施的项目或以此作为削减部门预算的依据。如前所述,有些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情况非职能部门所能控制。还有一种情况是,各预算单位认为实施绩效预算增加了部门的工作量而抵制改革,如需收集大量数据,每年需提交更多的报告等。更加需要关注的是,财政部门也可能抵制绩效预算,主要原因是他们必须放弃原先熟悉的安排预算支出为重心的工作方式,转为关注绩效情况。财政部门担心这样做会导致对部门预算支出总量失去控制。

3、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的业务能力问题

实施绩效预算的国家遇到的另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财政部门及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力有待提高。绩效信息不同于其他财务信息,要想准确评价、判断一个部门的绩效情况,必须培养大量能够分析、评价绩效状况的专家,但这正是大多数部门所缺失的。各预算单位需要其所属部门提供绩效信息,但他们也同时必须具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多数国家缺少足够的专家来进行绩效评价或监督绩效预算实施情况。

四、经验与启示

篇10

(一)开展财政投资评审是当前深化财政改革的需要

全国自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以来,立足于财政改革和财政中心工作,为财政部门核定项目支出预算、审批项目决算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实现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将财政投资引入绩效量化管理的轨道,通过专业技术服务,为财政支出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和量化的投资评审参考,是新形势下改革财政管理方式和强化财政预算分配管理的需要。

(二)开展财政投资评审是强化财政监督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是将政府投资节约在决策之前,节约在部门预算之前,节约在国库支付前和采购之前,最终达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目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开展财政投资评审是我县财政投资工作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县迎来了新的建设。县本级财政投入项目资金不断增加,利用国家、省、市专项资金额度不断增多,尤其是县投融资平台运行后,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建设资金。年财政资金投入项目支出1.2亿元,年财政资金投入项目支出4亿多元(不含融资部分),年财政资金投资额度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部分单位项目预算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项目资金超预算现象较多,造成了财政资金浪费。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为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财政投资评审工作。

二、明确范围,严格执行财政投资评审办法

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具体包含以下几类:

(一)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维修、改造项目;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安排的基本建设、维修、改造项目;

(三)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

(四)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

(五)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六)需进行专项核查及追踪问效的其他项目或专项资金。

财政投资具体评审办法如下:

(一)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投资计划,制定年度评审工作计划,对项目主管单位及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下达评审通知文件;

(二)项目主管部门通知项目建设单位配合评审工作;

(三)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按委托评审文件及有关规定实施评审,形成初步评审意见,在与项目建设单位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评审意见;

(四)项目建设单位对评审意见签署书面反馈意见;

(五)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向委托评审任务的财政部门报送评审报告;

(六)财政部门审核批复(批转)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报送的评审报告,并会同有关部门对评审意见提出处理决定并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县财政局根据政府审定结果调整项目支出预算;项目主管部门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预算文件及处理决定执行;

(七)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出具的评审报告,报审计部门备案后,可作为审计结果;评审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移交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三、规范管理,建立财政投资评审运行机制

为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确保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质量,县财政局应尽快制定财政投资评审办法等规章制度,切实搞好内部控制与评审风险管理,要通过对建设项目资金用途是否正常使用以及成本控制的监督,切实遏制资金流失。凡列入评审计划的项目,未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评审的,县财政局不予办理拨款;对已开工项目不予报账;对已竣工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和财务决算。县监察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投资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