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全体在编职工。依照或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的人员除外。
第三条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全市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统一管理市直事业单位和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以下简称市内四区)的区属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各县级市和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以下简称五市三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所属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市和五市三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和支付工作。
第四条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
第五条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如实申报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市直和市内四区属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按在职职工上月工资总额的30.5%缴纳。市直和市内四区属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当年收支差额部分,由市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测算后,由所属财政按期划入社会保险统筹基金。
本办法实施当年职工个人按本人上月工资的3%缴纳,以后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逐步提高到8%。离退休(职)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的调整,根据实际收支情况,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意见,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财政核拨正常经费的事业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收支统管的原则列入单位预算;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补助资金应当优先用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他事业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从社会保障费中列支。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在本办法实施后30日内,新建单位应当在取得事业单位登记证后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发给社会保险登记证。
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注销社会保险登记手续。
第九条基本养老保险费实行全额结算,按月缴纳制度。财政统发工资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统发工资中心代扣,财政部门直接划转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其他单位应当于每月20日前,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手续。
第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参保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制发基本养老保险手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暂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建立,其中个人缴费部分全部划入,不足部分从单位缴费中划入。
基本养老保险手册记载单位和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情况。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基本养老保险手册的缴费记载作为参保职工离退休(职)时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依据。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有权按照规定查询缴费纪录。
第十一条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参保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参保职工死亡的,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余额可以继承。个人帐户储存额参照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十二条本办法实施前,参保职工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本办法实施后按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时间计算缴费年限。本办法实施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和实施后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缴费年限。
第十三条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职)条件的,由用人单位填报有关材料,根据人事管理权限办理离退休审批手续,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申领手续。职工自办理离退休(职)手续次月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未按规定办理离退休(职)手续的人员,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职)的人员,仍按原规定发放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在国家出台新的养老保险办法前,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保持平衡的原则计发基本养老金:
(一)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退休时,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事业单位调节金三部分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全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80;事业单位调节金标准另行制订。
(二)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四个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退休时全市上年度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2.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80;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按本人的视同缴费年限(建立个人帐户前的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本人退休前最后一年月缴费工资的1.4%;
4.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之和与按原规定计发养老金的差额部分由过渡性调节金调节,具体办法另行制订。按本办法计发的基础养老金与过渡性养老金之和高于按原规定计发养老金的,不再计发过渡性调节金,高出的部分不予计发。
(三)按本办法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企业时,经批准办理提前退休的职工,其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过渡性调节金部分,按照提前退休的年限,每满一年减发2%,减发部分最高不得超过三项之和的14%,不满整年的按月份折算成相应年限计算。本人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后,养老待遇不再重新计发。
第十五条离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按国家规定进行调整。由所在单位填报有关材料,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增加离退休养老金审批手续,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待遇调整手续。
第十六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用于下列支出:
(一)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和按照《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及《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的退职生活费;
(二)离退休(职)人员按规定增发的基本养老金和发放的各种生活补贴、物价补贴、职务补贴、地方福利补贴、特需补助费、乘车费、护理费、冬季取暖补贴等;
(三)离退休(职)人员死亡后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
住房增量补贴、住房租金补贴、住宅电话补贴、劳模荣誉津贴、老荣誉津贴、特殊行业津贴、禁食猪肉补贴等其他费用不列入统筹项目,仍由原单位按有关规定支付。
第十七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实行社会化发放。
离退休(职)人员与原单位的管理关系暂保持不变。
第十八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暂实行两级统筹。市直和市内四区属事业单位实行市级统筹;五市三区属事业单位,由所在区市统筹,逐步实行全市统筹。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发生困难时,同级财政予以支持。
第十九条参保职工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按有关规定随同转移。
第二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严格基金管理。财政部门依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进行监督,审计部门依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保证基金的财务收支安全有序地进行。
养老保险基金按有关规定计息,所得利息并入基金。
第二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预算,由同级财政拨付。
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责令补缴欠缴数额,并依法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对逾期仍拒不缴纳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期间,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不能晋职晋级,不能增薪、获得奖金或兑现年薪工资,不能评选先进、获得荣誉称号,不能用公款配置车辆,不能公费出国考察。
第二十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的缴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提供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的用人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检查,不得谎报、瞒报。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依法处以罚款:
(一)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变更登记的;
(二)末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的;
(三)未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讼。
第二十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致使基本养老保险费流失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流失的养老保险费,并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实施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按本办法执行。
篇2
为了提高我X养老保险数据管理和应用水平,加强明确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检查、数据库维护、数据安全工作的责任,制定本制度。
二、相关说明
本制度所称数据是指业务经办过程中采集到的,1、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出生年月等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档案数据。2、参保人员个人账户数据。3、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其相关业务数据;数据传输是指我X对批量信息数据或规定信息数据的发送、接收过程;数据检查是指对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逻辑性进行监督检查;数据库管理是指对XX对养老保险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安全是指对于数据传输和数据库的信息安全管理。
三、责任主体
各级XXX机关信息中心(含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信息中心)负责牵头实施数据管理,机关各工作部门应加强数据录入、数据更新工作,不断提高数据应用工作水平,配合做好相关数据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
四、数据采集和审核
(一)基本养老保险档案数据。
1、数据采集依据:
(1)属于“两个确认”对象的已参保人员,以经过“两个确认”手续审核过的《XX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为数据采集依据。
(2)新参保人员和非“两个确认”对象的已参保人员,以参保单位填报的《XXX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经业务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字送业务负责人审核后为数据采集依据。
2、数据输入:
业务人员依据审核后的《XX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进行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档案业务数据录入。在输入数据完成后,应仔细对照,保证输入无误后;点击确认健将数据入库。
3、数据审核:
(1)“两个确认”工作结束后,业务人员一次性打印《参保单位职工基本情况表》或生成电子文档,送业务负责人审核。
(2)对参保单位新增人员,业务人员按月打印《新增参保人员基本情况表》或生成电子文档,送业务负责人审核。
(3)数据输入及审核完成后,《XX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参保单位职工基本情况表》、《新增参保人员基本情况表》装订成册或刻录光盘归档保管。
(二)个人账户数据。
1、数据采集依据:
参保单位报送的《年度职工社会保险费缴费分解表》或电子文档,业务人员根据地税机关提供的征缴数据或参保单位提供的相应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完税证》复印件进行审核,对当年分解总额小于或等于当年已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作为个人帐户数据采集依据。
2、数据输入及反馈:
业务人员依据审核后的《年度职工社会保险费缴费分解表》或电子文档,输入电脑并打印《年度个人账户对账单明细表》或生成电子文档,提供参保单位核对。
3、数据审核:
(1)修保单位核对《年度个人账户对账单明细表》无误后,业务人员打印《年度职工社会保险费缴费分解表》或生成电子文档,签字造业务负责人审核。
(2)业务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业务人员打印《个人账户对账单》。
(3)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对账单》数据有异议的,可以在3个月内提出反馈意见,经办机构业务人员核实确实有误的,经业务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对个人帐户数据进行修改。
(4)《个人账户对账单》打印后,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打印的《年度职工社会保险费缴费分解表》装订成册或刻录光盘归档保管。
(三)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及相关业务数据。
1、数据采集依据:
(1)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数据。
社会劳动保险信息系统运行前已退休人员,以其《退休审批表》作为数据采集依据,无《退休审批表》的,以其他法定有效的退休档案作为数据采集依据。
社会劳动保险信息系统运行后办理审批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新增退休人员原则上必须经过社会劳动保险信息系统计算和审批入库,以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数据完整有效。
社会劳动保险信息系统运行后,新扩面参保单位已退休人员,未经信息系统审批直接输入数据库的9以经规定程序审核过的《退休审批表》作为数据采集依据。
(2)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审批、调整及发放等其他相关数据,由社会劳动保险信息系统按月自动生成。各级经办机构必须通过社会劳动保险信息系统进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审批、调整及发放等业务操作。
2、数据输入:
业务人员依据《退休审批表》或其他法定有效的退休档案,补充输入完善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主要数据空项。
3、数据审核:
(1)完成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主要数据空项补录工作后,业务人员打印《参保单位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表》或生成电子文档,送业务负责人审核。
(2)对新增退休人员,业务人员按月打印《新增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表》或生成电子文档,送业务负责人审核。
(3)数据输入及审核完成后,《参保单位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表》、《新增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表》装订成册或刻录光盘归档保管。
五、数据修改
(一)修改申请。
1、县(市、区)级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含设区市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业务部门)确实需要修改已封存的主要业务数据时,应向XXX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提交《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或《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申请数据修改。《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格式详见附件2。
2、主要业务数据修改书面申请时应附原输入数据的档案资料和新修改数据的档案资料。
(二)审批。
1、XXX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收到县(市、区)级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含设区市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业务部门)提交的《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或《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后,由业务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机构负责人审核。
2、XX市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信息系统负责人依据机构负责人审核签字后的《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或《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解封相关业务数据。
(三)数据修改输入和校核。
1、XX市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指定专人根据审核后的《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或《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进行业务数据修改输入,修改完成后在《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或《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上签字进业务负责人审核。
2、业务负责人根据信息系统提供的业务数据修改日志进行核对,确认数据修改无误后在《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或《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上签字。
3、XXX市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信息系统负责人按月打印所辖区《业务数据修改日志表》,送业务主管部门作为检查核对依据,并及时录入系统。
4、每月底将已完成修改操作的《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或《补建个人帐户申请表》、《业务数据修改日志表》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六、数据传输
(一)应落实各级XX机关网络维护人员,明确管理责任,每日对网络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如实记录网络运行日志,发现网络运行故障及时予以排除,确保XXX管理网络通畅运行。网络运行日志应包括运行日期、各个端口运行状况、服务器工作状况、通信设备工作状况、故障处理排除情况、责任人员签名等内容。
(二)网络维护人员对要发送信息、数据应进行最后检查,对有缺、错、漏项的应要求录入部门进行补正,对违反网络安全有关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应拒绝发送。信息数据发送完成后,应及时通知接收方查收。
(三)不经过网络维护人员处理的直报信息、数据,由发送部门和接收部门按照上述要求进行处理,网络维护人员应给予技术帮助。
(四)在启动应急预案时,网络维护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确保网络畅通并及时发送、接收信息数据。
七、数据库管理
(一)各级XXX机关信息中心应指定专人负责对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管理人员应明确管理职责,定时对数据库进行检查,检查情况应记入运行日志。
(二)数据库管理人员应视工作量情况,以不影响工作为原则,每1~5天进行一次数据备份。不得因数据备份不及时、不完整造成工作损失。
(三)数据库管理人员发现数据库不安全隐患或病毒威胁时,应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或制止,必要时可以切断用户接入并向有关领导报告,安全隐患或病毒威胁消除后,应及时将切断用户接入。
(四)计算机使用人员应自觉接受数据库管理人员的监督,不得在非计算机上录入、传输、查询、保存信息数据,不得在非计算机上安装、运行程序、软件,不得使用非计算机联接、访问信息网络。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下载、安装、使用与工作无关的程序、软件。
(五)数据库批量录入、查询必须做好书面记录,如实记载录入查询的时间、数量、录入查询人姓名等有关情况。
(六)数据库中的过期、冗余数据每半年进行一次清理,清理中发现需要删除的数据,应书面报省局信息中心,经核对批准后方能进行。未经正式批准,不得擅自删除数据。
(七)数据库上传和接收数据,按照本规定第六条办理。
八、责任追究
(一)因违反上述规定导致XX机关行政许可出现过错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XXX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因违反上述规定导致养老保险发放出现过错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3
关键词:产权;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产权理论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产权现状
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按照阿尔钦的定义,“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实施的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马克思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由物存在及关于它们自身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是一系列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因而,从产权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养老保险制度的产权能帮助我们界定个人在养老过程中的责任、成本和收益。
根据产权理论,产权可以分为:私有产权、国有产权和共(公)有产权。德姆塞茨曾指出:“共有产权是指共同体所有成员共同行使的权利。共有产权意味着共同体否认国家或私人去干涉共同体内的任何人行使其权利。私有产权则意味着社会承认所有者的权利,并拒绝其他人行使该权利。国有产权意味着国家可以在权利的使用中排除个人因素,而按政治程序来使用国有财产。”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从产权视角看,养老保险的统筹账户应该属于所有参保人的共有财产,属于共(公)有产权;养老保险中个人账户部分属于私有财产,是私有产权;养老保险中的国有产权指的是全国社保基金中用于养老的部分,这主要由中央财政或转让国有资产而来,是国家的重要储备和战略资源。
根据产权理论,不同类型的产权安排其经济效率是有差异的。一种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视它是否能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提供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在共有产权下,由于共同体内的每一成员都有权平均分享共同体所具有的权利,他在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时,一个共有权利的所有者由于成本过高而无法排斥其他人来分享他努力的果实,因而,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出现“搭便车”行为。
当前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严重的产权问题,首先是产权界定不清晰,没有明确界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和范围外边界,造成大量养老基金的流失和企业逃避缴费的行为。其次,一味注重产权界定,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并没有想到如何去保护产权,其实,事实上财政基金部分产权是明晰的,就是国家所有。但是,这种明晰的产权该有一个怎样的具体主体来体现国家对整体国有资产“所有”这个权力,这还不明晰,以及这种明晰的产权该有一个怎样的制度来对其进行保护,让其在该有效的制度保护下保值、增值也还不明确。再次,个人账户的产权归属也不明确,国家一直没有理清养老基金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因此人问题一直是一个致命问题。
二、不清晰的产权权利对中国养老保险的影响
当前中国采取的是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部分属于被保险人的共有产权,而个人账户部分是个人的私有产权。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私有产权承认和维护,但是在具体权利的界定上还不是很完善和精确,这对我国养老保险产生了不利影响。
1.制度设计中的产权模糊问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虽然明确了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相结合的模式,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的原则已经确立,但是各方的具体责任划分并不明晰,责任分担处于模糊状态;同时,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这两者之间的产权主次关系也没有明确。这就意味着管理层并不清楚要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到底是以社会统筹(现收现付)的共有产权为主,还是以个人账户(基金积累)私有产权为主。这种制度设计上的模糊,不利于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还会带来严重的“空账”问题。
2.个人账户产权不明问题。个人账户作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储蓄,其积累的资金本质上是缴费者的私人财产,对其享有完全产权。作为其权利的自然延伸,缴费者个人在缴费期内享有其个人账户资金的自由转移的权力,通过选择较高管理水平的经营者投资运营,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实现个人财产的收益权。一般来说,个人是其私有财产最好的看守者,在缴费者对其个人账户基金享有完整的产权时,个人有足够强的风险意识和强烈的动机去关心资金的使用情况。但在目前的制度基础上,由于政府的强制性使个人账户基金的产权受限,激励机制受到损害。特别是在政府承担起对养老金的运营时,个人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没有较强的动机去关心自己资金的使用情况,更由于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取资金经营状况的信息成本很大,导致缴费者个人基本上放弃了这一动机。而个人账户基金所有者权力的缺位,使得政府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来管理好这笔基金,往往把个人账户资金作为一种廉价的资本来源,用于平衡政府财政预算、补偿政府的债务和行政支出等。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已严重威胁到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基础,个人账户基金产权的不完整已使得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处于一种无效率运行的状态。
3.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不清晰的产权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存在基金大量被挪用、流失、浪费、贬值的现象。2006年底国家审计署公布了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三项社保金审计结果显示,71亿违规养老基金被审出。很多地方政府挪用、占用养老基金现象严重。如河南新密市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637万元存入两家城市信用社,由于2002年11月信用社撤销,资金面临损失。2006年初,广州市社保局称,广州曾有9亿元养老金被挪用,其中5.7亿已无法追回。有些行业主管部门存在截留社保费的问题。如建行贵州省分行与工行贵州省分行少申报缴费基数,在征得贵州省社保局的同意后,对已提取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6422.64万元予以截留。
三、中国现行产权制度的变迁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分析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是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国有产权为特征的。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政府和企业职能的重新定位,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立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个人积累制转变的改革模式。当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个人积累制转变时,“新人”不再负责“老人”和“中人”养老金的供应,政府此时承担起了兑现“老人”和“中人”领取养老金权利的责任,从而出现一种隐性债务,这种债务过去隐藏在现收现付制下,体制的转轨才使其显性化。《决定》虽然对“老人”和“中人”的退休待遇如何确定有了规定,但并没有落实资金来源的政策,也没有建立起与隐性债务相对应的基金积累。在养老保险改革实践中,政府采取向“新人”和“中人”的个人账户透支的办法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现象严重。从1995年社保制度改革开始至2004年底,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社会养老保险体制仍在现收现付制的老路上运行,并没有实现部分个人积累制的改革目标。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缺乏信任,部分积累制有名无实,养老问题得不到切实解决。其二,国家作为养老保险最后的支付者。如果空账问题解决不好,最终将转化为巨大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其三,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隐性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严重的支付危机,影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主要两个产权因素影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个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之间的共有产权和私人产权之间的产权界定问题,另一个是共有产权和个人账户私人产权的产权保护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制度建设和法律规范来协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产权不明晰主要原因是现行统账结合模式没有对政府、企业和个人责任予以清晰的界定,这就需要进行立法,通过法律明确规定政府企业责任,解决制度设计中的模糊问题。同时尽快将社保基金管理条例纳入立法日程,禁止基金被占用和挪用。清晰的产权是解决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的根本途径。
2.明确个人账户产权归属和提高其运营效率。作者认为,应该同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个人账户一样,政府应明确个人账户产权归属个人,任何部门不得挪用挤占。另一方面,对于个人账户基金必须从社会统筹账户中分离出来,个人除了在缴费期内不得提前支取外,对其享有完全的产权以及拥有广泛的个人账户基金投资选择权,亦即有权选择竞争性的基金管理公司为其投资经营,以获取高投资回报。
3.在清晰界定产权的同时,注重产权的保护。中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克服了单一的现收现付制以及完全基金积累制度的缺点和不足,是一种创新。但是从历史角度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连贯的问题,一味注重产权界定,在明晰产权的同时并没有想到如何去保护产权,忽略了其他相应的制度建设,没有达到设想的目标。所以,国家在政策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对产权的保护和维护,妥善解决转轨过程中的隐性债务,做实个人账户,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制度的长处,避免其缺点和不足,从而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
总之,从产权角度上讲,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形式和内容上完美结合根本上需要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对社会统筹的共有产权与个人账户私人产权的清晰界定和保护来解决,而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1]罗纳德·哈里·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2]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谢尼亚,舍尔—阿德龙.建立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挑战[M].王发运,等,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关系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8/09-0172-03[HK]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已成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从我国现实国情来看,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存在、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原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暴露出覆盖面小、发展缓慢、筹集资金困难、保障水平低等弊端,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尽快建立起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势在必行。近年来,连云港市在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长期的深入调研和思考,我们认为,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围绕“建设什么样新农保”的问题,正确处理好谋划与规划的关系
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当前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要求。2006年我市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按低标准、广覆盖、能转移、可持续的原则,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方式为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的三方机制,在全市有条件的32个乡镇进行试点,出现了“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局面。但我们也感到,在县区这个层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仅有思路和暂行办法是不行的,必须把思路和办法变为规划和制度,且层面越高越好,最终实现国家立法,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当然,在新农保的建立过程中也应避免“马太效应”,要允许体现政策的“差异性”。当前,不一定要在全市范围内采取“齐步走”和“一刀切”的办法,市政府目前应建立统一的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允许不同县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筹资方式和待遇水平,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雏形。
二、围绕“谁来建设新农保”的问题,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市出台的《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各级政府要按照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领导。可以这样认为:各级政府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主导部门,而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审计、统计、监察、农经等部门应积极参与,是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部门。作为制度的提供者和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在政治力量和资源配置权力上处于优势的地位,其制度供给能力和意愿是决定制度变迁方向、深度、广度和形式的主导因素,因此,政府应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发挥其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运营中的主导作用。[1]劳动保障部门要始终把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财政部门的“手”始终是把握新农保的“命门”,有没有财政投入,投入多少,直接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共同做好工作。
三、围绕“如何推进新农保建设”的问题,正确处理好试点与推广的关系
在2006年,我们重点抓了“一县二十乡五十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试点工程,重点培育不同类型的新农保建设典型。2008年,我们又全面启动了“千村示范、千村补助”行动,从点的发展到面的发展,加大了连片建设力度。我们说,目前农民的养老问题还存在制度缺陷,相当多的人没有制度覆盖。要使各类人群都有制度上的安排,实现“广覆盖、基本保障、多个层次”。通过政府投入、城乡互济、地区互济和代际互济的大保障模式,创造性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就要把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加以完善和推广,最终达到同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四、围绕“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目标与模式的关系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脱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将无法顺利进行。[2]针对连云港市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的市情,我们提出了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是:2008年市政府出台《连云港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依此全面推动在全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县区政府根据市政府的指导意见,在当年内因地制宜,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照顾各种人群需求,缴费档次可选择,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县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争取全市农村在三年内展现出“储蓄积累式”、“土地保障式”、“家庭养老式”、“社会互济式”、“商业保险式”等多种形式的保障举措,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达到有效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幸福的目标。
五、围绕“如何协调推进”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标志是:个人账户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财政补贴,坚持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个人账户为主符合现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民的心态;个人账户积累筹资模式是应对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对策;个人账户的所有权属于参保人,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当前60岁以上无社会保障的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达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有必要建立基础养老金制度,把集体补助、财政补贴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准备金纳入其中。这方面的主要目的:一是对60岁以上无社会保障人口实行养老补助;二是组织60岁以下人口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建立长效机制。达到社会与经济、发展与成果、公平与享受、和谐与共生的协调推进。
六、围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问题,正确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始终解决有弹性和包容性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在缴费方面,参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缴费标准,既可选择输出地或输入地缴费,也可以选择年、季、月缴费。这样的制度设计,适应了农民就业的流动性、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地区经济的差异性。二是允许其在发生危及生命的疾病难以支付医疗费时,可以借支个人账户内部分或全部保险费积累余额。允许参保人以保险证质押借款的方式,解决其生产、生活面临的资金困难。三是保基本、可转移、可衔接、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这里就涉及一个概念问题,社保对象无非是雇员、自雇人、居民三类,要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要明确定义,实现小三位一体和大三位一体。小三位一体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大三位一体就是雇员、自雇人、居民,自雇人包括城市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居民包括城乡居民。这样的概念要渗透到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中,如果现在概念还有裂痕的话,制度的缝隙会非常大,转移、接续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四是提高包容性,对于政策限制或门槛过高参加不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农民工,自由职业者都可以选择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凡是因缴费而不够领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都可以转到农村养老保险。还譬如,对于已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可采取原个人账户保持不变,到达领取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参加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的领取额合并统一发放的灵活方式等。[3]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鼓励计划生育对象、村干部、乡村医生等其他各类人员参保,并提高其待遇。
七、围绕“让群众切实受益”的问题,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的关系
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从农民最基本的保障问题入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真正体现了对农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因此,我们在确定长远目标的同时,要注重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入手,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过去二元经济结构分割的时候,把农保当成了负担,大家都认为要把城市发展好了再发展农村,现在这种观念有所更新,从理论上看,农保不是一个支出问题,而是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的投入问题。它的投入不仅会减少贫困群体,提升整体劳动力的健康水平,而且还会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位,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明确各级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要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社会保险基金性质。要规定土地被征用的农村居民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从征地补偿安置费中支付,不足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支出,以各种办法增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可持续性,确保农民受益的可持久性。
参考文献:
[1]何建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求主体与政府作用研究[J].学术交流,2007(12).
[2]李乐平.对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6(20).
篇5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无法脱离科学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养老保险作为企业保障的重要组成,与企业内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也是我国企业退休员工的一种基本保障制度。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某种程度上已经获得了完善,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无科学依据。按照我国的法律,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5岁,而男性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岁,同时法律还规定,对于一些特殊岗位以及对人身体损害比较大的岗位,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下降到55周岁以及45周岁。针对这样的退休制度,社会上存在很多争议,这种对于不同工种以及不同性别的退休养老待遇差别大的问题,尤其是女性的退休年龄要远远早于男性,这就引起了社会针对养老不公平待遇的质疑。而且,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希望通过提早退休的方式来享受生活,因而企业内部员工的提前退休率也在呈现增长的趋势,而且一些单位也将提前退休作为一种企业减员的方式。这就使得企业工作的员工减少,需要缴纳的养老保险年限也就会相应的减少,但是领取保险金的人数却是每年都在增加,同时由于企业退休员工领取保险金的年限增加,导致企业在保险金的支出上每年都在增长,这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二)企业养老保险管理不够健全。按照我国的法律,当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15年以后,满足法定退休年龄的员工就具有每月进行一定养老金领取的权利。然而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参保较晚的员工常常会采取一次性缴纳15年的保险金办法,甚至一些员工利用企业内部的人事关系进行养老档案的造假,针对管理制度中的盲点进行骗保。所以我应该针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针对性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纰漏进行完善,进而更好的应用于企业之中。
(三)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缺失。一些私企由于过分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员工的利益,一味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不进行养老保险金的缴纳,有时在将保险人数上报国家时,出现少报人数或隐瞒缴纳金额的情况,以此来降低政府的税收。这样的问题在我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私有企业中非常常见。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究其原因还是政府缺乏必要的保险金征收的监督制度。基于此,我国应该依据实际构建起对应的监督体系,并对相应的监督制度进行完善,防止社会保障费用无谓流失的情况发生。
三、解决当前企业养老保险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当前所存在的企业养老保险管理问题,大大限制了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下面的解决措施。
(一)调整企业员工的退休年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关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的规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满足于当前企业的发展与经营需求,因为这种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差别大的情况将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因而最有效的措施应该依据实际延长职工的退休年龄,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年限,为企业创造出更多价值,同时老员工由于工作熟练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由于养老保险金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普遍偏早,这也与当前我国老龄化的现状不符合,而且也无法满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现状。依据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由于劳动者可以自主择业,因而特殊职业也不应该提早退休。对我国的企业员工退休年龄进行统一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这样的改革也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公平。
(二)鼓励养老金的专业化经营。企业的养老基金作为一种特别的金融产品,和其他的金融产品相比,优点是周期长、稳定性高。由于养老基金和一般的金融产品相比,其所具有的经营管理方式以及风险都不同,因而这就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经营。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地针对养老保险基金金融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同时借助于专业的机构的帮助,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更为必要。因而就应该不断的对各种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保证养老保险金的专业化经营,同时扩大其服务领域,使其在更大的空间内发挥作用。
(三)构建养老保险监督制度。对于我国企业当前关于养老保险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企业内部在养老金缴纳过程或者结算过程中造假的问题,应该构建起完善的监督制度,确保养老金的规范上缴并对养老金管理程序不断的进行优化。同时应该将养老保险金加入到对应的财政管理之中,减少由于缺少监督而造成的税收损失的状况。同时企业应该加强与审计、社会保障以及财政等部门的合作与交流,确保监督的有效实施,切实解决养老保险管理缺失的现象,进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企业在进行养老保险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的核心应该是员工,员工的利益得到保障了,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构建起完善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是诠释以人文本理念的重要形式,从而为企业职工提供法律与制度上的保障,切实保障其利益。针对企业不尊重职工利益的行为应该依法给予惩罚,最终使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协同发展,这将有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篇6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我国的众多企业员工在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最低生活保障领域也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但是受到我国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方面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如:制度不够完善、信息管理陈旧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完善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
关键词: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的众多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企业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出台了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法律对于企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人性化的一种体现。
一、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常见问题
1.社会保险制度不够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会对企业的社会保险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我国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险等已经逐步启动,为企业的员工带来了完善的福利制度,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有数据表明:企业为员工缴纳保险的总额占据工资总额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保险制度尚且不够完善。而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当中,也有部分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员工的社会保险等基本保险费用。要想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落实,企业应该从内部的机制以及外部的发展上综合考量。
2.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较为落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我国的许多企事业单位受到社会体制的影响,在社会保险的管理上并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在为企业员工缴纳保险费用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前设计好保险管理的信息化系统,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写的方式进行,工作效率较低,而且经常需要对资料进行核实,容易出现差错,从而阻碍了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上的完善。
3.社会保险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许多50后、60后的老一辈人们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甚至会有人直接将子女安排进入事业单位,如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管理局等。许多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关系招聘”的形式,这些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背景的毕业生,以方便以后单位或企业工作的开展。这种招聘方式损害了招聘公平,同时也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企业或者单位无法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如那些兼具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人才。
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对策
1.健全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完善应从以下方式入手:首先,加强企业员工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调配力度,从而解决企业如今面临的国家经济转型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其次,企业可以采取细化管理制度、稳步推进改革步伐的形式对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同时健全企业的管理体系,明确企业的职责,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企业员工的医疗保险的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最后,企业还可以从工伤保险方面入手,建立工伤保险和工伤发生情况的挂钩机制,减少员工出现的工伤情况,保护员工的个人身体和生命安全,消除潜在的影响企业稳定的隐患。
2.强化社保管理信息化建设如今,我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带动了其他产业如制造业、传媒产业的转型。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重要工作,高效率是人们对管理工作的基本诉求,因此,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从业人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使其成为企业在市场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企业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在社会保险体制改革方面的要求,将自身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和国家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结合起来。
3.提升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加快,对社会保险办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人员只是帮助企业办理社会保险,而并没有其他方面如计算机、会计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这些人员有的只是通过“走后门”的形式进入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工作,而并非通过正规的招聘渠道,整体素质较低。因此,国家应该对社保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他们不仅应该懂得计算机知识,还应该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在本世纪初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逐年增长,我国在养老、医疗、工伤等方面的保险事业发展也愈加快速,社会保险的资金规模也在逐年扩张,直到最近两年才有所放缓。企业社会保障体制能够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于员工的未来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政府相关社保管理部门应切实做好相关工作,互相协调,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社保工作是一项有利于民生的重要工作,也是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落实的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只有紧跟时代潮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队伍,从而促进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瑜.企业社保管理的实践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76-77.
[2]姜清宇.企业劳资与社保管理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01:223+265.
篇7
关键词:养老保险;管理;策略
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解决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的基本生活问题,以保障其有可靠而稳定的经济来源,并借助社会保障形式来实现对老年人生活实现有效保障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企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不仅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员工流动性,而且还可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利益来看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积极作用。因此,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养老保险管理工作,促进养老保险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一、当前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私企参保率低下。在现实中很多私企经营者都没有为员工办理保险的意识,在他们看来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完全忽略了将购买保险作为激励措施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的作用。②退休年龄的差异性,导致了退休待遇的过大差异。依据我国当前的退休政策:男职工60周岁退休;女干部55周岁退休;女工人50周岁退休。而从事有毒工种、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退休年龄可提前:男职工55周岁退休;女职工45周岁退休。由于退休年龄上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性别、不同工种职工在养老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异。③收入差异,导致了养老保险缴纳金的差异,进而造成了退休后所享受待遇上存在过大差异。依据当前我国执行的养老保险政策,参保缴费标准是有上年度的收入平均值来决定的。但是,大多数企业采用的都是效益工资,这就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状况,收入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养老保险缴纳金的不同,进而造成了退休后所享受的保障金也有很大差异。
二、强化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策略
针对上文总结的我国企业养老保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优化养老保险管理工作,进而使得养老保险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
1、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监管制度
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企业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应充分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有关调查表明,很多企业都只注重短期利益,认为为员工办理保险会降低企业净收益,这就加剧了养老保险管理难度。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以实现对企业经营者思想的有效引导,使其正确认识与社会保险、劳动保障有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不尊重养老保险法规制度及劳动者权益的不良企业,就需要借助有力的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与监督,逐渐引导其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只有企业规范经营,才能确保员工的各种合法权益得以有效维护,才能激发员工以更加积极性投入到日常工作中。由此可见,企业积极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员工的出色工作又可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而这一切都要以完善的养老保险监管制度为前提,只有在有力的监管措施中,大多数企业才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积极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进而促进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合理调整职工离退休年龄
由于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和离退休年龄有很大关系,这就使得有些企业因为职工年龄方面不够合理而面临过大压力。因此,合理调整员工的离退休年龄,可有效延长企业员工的工作年限,通过缴纳足够养老金的途径以获得更丰厚的退休金。实践表明,合理调整企业职工的离退休年龄,可大幅减少企业负担,提升经济效益。当前,我国企业员工的离退休年龄和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偏低状态,这与我国实际国情有很大关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情况已不能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遭遇了破产,这就使得这些企业的员工应该领取一定的救济金或者最低保障金,但是根据离退休年龄来讲,这些失业员工中有些人符合特殊工种退休条件,而应该领取相应数额的退休金,这就使得破产企业的员工所享受的保障金额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对企业职工离退休年龄的统一规定有很大的不公平性。依据当前的生活水平及医疗卫生条件,人们的身体状态比以往的同龄人要好很多,并且寿命也比以往要延长不少,因此适当延长企业员工的离退休年龄,也属于正常现象。
3、加大监督与执法力度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大范围顺利推广,国家必须采取一定的法律措施以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实用性。国家将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到法律层面进行规范,表明国家高度关注居民的利益,将居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要地位,这就使得人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政府的关怀,进而对政府机构更加信任,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颁发《保险法》可帮助社会及企业清楚了解自己在社会保障方面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以减少各种冲突的出现,并减少各个部门遇事推诿状况的出现。当前,已有部分与养老保险制度相关的法令条文在发挥作用,这就加速了《保险法》出台的进程。把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到法律层面,有利于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使得企业在管理养老保险工作方面有了更明确方向。《保险法》的适用范围是全国性的,其不仅可有效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快速、高效地落实,而且还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与企业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在全面了解当前养老保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优化对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实效。
参考文献:
[1]王红梅.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31:47-48.
[2]刘利军.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历史沿革及现行政策解读[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11:54+57.
[3]闫琳琳,陈曦,郭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194-195.
篇8
作者:徐宏 单位:焦作煤业集团社保中心
我国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从不同的层面采取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制度问题,发挥养老保险作用。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加快养老保险法建设是完善我国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央颁布实施的社会养老保险法作为一种基本法,对城镇职工养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基本法,各个地市都是以此法为依据,最终规范各种养老保险管理行为。对于煤炭企业需要按照社会养老保险法的要求,规范养老保险实施行为,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模式推进,防止职工养老保险过程中出现抵触、重复的问题,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对于具体工作需要相互平衡、相互补充,逐步完善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健全管理机构。根据国内外养老保险机构的成功经验,通常情况下需要设立四个层次的管理机构。一是决策协调机构。这个机构通常情况下需要政府充任,通过这个机构向立法机构提出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最终形成立法依据,对制定养老保险法律体系产生重要的作用,主要协助立法部门完成养老保险立法工作,这个部门还负责制定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同时对养老保险的发展规划进行安排,通过对这些综合分析的问题,可以对重大问题进行预算审议和决策,把各个管理部门的工作协调起来,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要建立业务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主要任务对国家有关单位制定的方针政策进行实施,它是一种综合性职能部门,主要是对各个部门的政策进行有效的落实,具体工作过程中需要对社会保险各种费用进行征集,通过项目开发和项目核算工作的实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建立资金运作机构。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运作机构,养老保险基金需要按照基金相关模式独立运行,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公司,从根本上使养老基金能够按时到位,提高养老基金的综合管理水平,保证养老基金能够顺利实施。四是监察监督机构。
通过对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提高基金的运营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行驶煤炭企业养老保险监督权,从根本上保证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安全运行,实现保值增值的效果。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具体职能进行明确,当前煤炭企业的社会养老保险征收需要有专门的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资金征收由国有银行进行托管经营。养老保险的组织机构比较混乱,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要杜绝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容易产生的问题,比如说会出现资金挪用、投资效率低下、征收不利等问题。从现在的情况看,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养老保险机构的具体职责,通过对其职能进行分析研究,建立起符合煤炭企业发展要求的养老基金投资、分配、征收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保障广大退休员工的根本利益。煤炭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建立协作与分工相结合的社会化管理网络,能够对养老保险各项事务进行合理分工、相互协调,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创新。煤炭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煤炭企业养老金的投资效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借鉴资本市场机制,提高整个养老保险资金的运行效率,发挥资本市场机制的作用,可以促进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委托多家信托投资机构进行处理,可以更好地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养老基金需要进行合理的投资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托机构的经营业绩进行合理的评价,最终形成综合投资管理机构的信用等级,同时还需要从自身经济利益等角度出发,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信托机构的优胜劣汰机制,保证煤炭企业的养老基金能够合理投资,形成一个完整投资决策体系,对分散投资风险,实现养老金的增值保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煤炭企业养老基金投资过程中需要把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投资模式,对完善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炭养老金投资过程中需要保持资金有一定的流动性,这种模式不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而是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行投资,主要表现为证券领域。通常情况我国政府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都会设置一个回报率底线,煤炭企业养老金投资过程中可以以这个回报率底线进行绩效评估,从而能够按照这个标准编制出市场投资基准指数,从而能够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对完善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煤炭企业养老保险金制度完善过程中需要建立企业年金制,企业年金主要是指煤炭企业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之上,按照需求自愿原则建立养老金补充机制,促进煤炭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篇9
一、 企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退休年龄不同造成退休待遇差距
现如今,退休年龄的规定中,男性职工退休年龄是60岁,女性职工年满55周岁的劳动者。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工作特别是那些重体力、工作环境状况复杂的工作,考虑到实际的情况以及劳动力身体状况的原因,退休年龄按照男性55周岁,女性45周岁。工种的不同造成退休年龄的不同,进一步也就影响到退休后的养老待遇问题。当今,在关于退休年龄的相关规定上存在不一致的意见,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和方面的考察和权衡。
(二)社会保险法制存在的问题
截止日前,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经历了较强的时间,其中社会保险实施主要依靠的是政府机关,另外在没有得到相应地法规时可保障社会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行。此外,社会保障法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拖欠社会保险费及拒交保险费,可以说,该情况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带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还给保险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三)私营企业参保意识淡薄
当前,私营企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的收益,可以说,大部分私营业主主要看中自己的经济收益,而忽视为员工谋福利。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国内的出现并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另外,现如今虽然政府在养老保险管理给予政策倾斜,但是养老保险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私营业主容易钻空子。另外,瞒报、漏报职工人数及工资基数,导致现阶段养老保险存在一系列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及完善。
二、 强化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思考
(一)提高劳动者自身的保险意识
当今,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运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于政府而言,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并且一定程度上还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效率,并受到人们的重视。此外,还有效地促进了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同时,企业对于内部员工的保险职责承担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这一方面有助于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人才支持,保证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二)合理地调整退休年龄
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的不公平,主要是因为退休年龄的不合理, 首先提高离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提高了离退休人员的实际工作年限,对于企业生产效率和养老保险的压力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这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国情是相违背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发展,相关规定难以适应基本国情,并且特殊工种提前推行不再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为此,统一劳动者的离退休年龄,根据经济发展及社会压力的不同,延长人体寿命的增长,并且适当延长员工的退休年纪,进而有助于社会的公平及稳定。
(三)完善养老保险的监管力度
企业发展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发展理念,充分意识到员工的重要地位。对于不少企业而言,他们重视短期利益,认为员工在办理保险时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净收益,事实上这也加剧了养老保险的管理难度、此外,积极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有效实现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引导,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保险的认识程度,还对相应地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进行加强,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不重视养老保险的企业可借助相应地制度进行监督和管理,积极引导规范化合理化。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只有在确保员工的各种合法权益情况下,才得以维护,进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四)促进离退休养老保险的社会化
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是指在企业之外对离退休人员进行一定的社会保障措施,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和维持社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当前,关于社会化养老保险的成功发展一定程度上对养老保险在的推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在经济建设的加强上,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效地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进而更好地将养老保险社会化积极推行到底。
篇10
一、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一)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原则和目标
1.先进性和成熟性
体现出数据集中化的处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三种业务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改进社会养老管理的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是先进与成熟并进,完善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全面性和专注性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该将覆盖面广泛化,充分涉及到每个地区和管理的每个业务流程环节。
3.实用性
应该根据系统建立的目的进行探讨,充分了解办案人员的操作习惯性以及客户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立。
4.安全性
系统的建立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对于客户的信息保存以及资金的流向动态要实时进行追踪,建立安全体系和数据安全系统,将各种安全系统进行完善。
5.扩展性
充分的考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业务的动向,根据其发展制定系统改善的动向设计,保障业务的精准度。
(二)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构架设计
1.系统构架
该系统是以J2EE架构为导向,通过采集面向服务的思路和数据的多方面分析,形成BSS多层次的构架。系统采用MVC的设计模式技术构架,进行分层的设计和页面布局,在各个界面中,规范数据的格式,采用标准的形式进行交互。
2.网络构架
将市、县、乡镇的网络串联起来,确保三网网络运行,目前已经完成了部分的网络构建和运行,为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保障。系统是以市网络为中心,通过VPN向乡镇等下级地区延伸,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流程架构,提升各个阶层的办事效率和业务能力。
3.部署构架
在系统的研发之前,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整体的部署,系统集中部署任务的市级部署中心,利用金保工程,实现与各级网络关联的部门之间的业务办理。
(三)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构架
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参保管理、缴费管理、账户管理、待遇发放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等主要的业务功能模块,将市、县、乡镇各个网络经办点整合起来,虽然每一级的业务处理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系统都会优化整合。
二、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详细设计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建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UML进行建模,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搜集数据,并且通过系统的可视化功能将模型展示出来。
1.建立包图
根据对象需求以及业务办理需求将系统模块进行总体的划分。包ruralpension表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将其划分为如下几个子包:参保管理person、个人账户管理account、乡镇集体管理village、待遇发放管理benefit、申报缴费管理fundcollect、查询统计query、公共管理pub、系统管理parameter。
2.建立类图
类图是UML静图中的一种,可以显示系统中模型的静态结构,特别是其中每类之间的结构关系。
3.建立时序图
时序图是指通过各个环节之间信息的接送时间关系来展现动态协作关系。(1)参保登记涉及的对象有:业务经办人员、系统的参保登记界面、数据库。(2)养老审批涉及对象有:业务经办人员、退休待遇登记界面、业务审核人员、待遇审核界面、数据库。(3)养老待遇发放涉及的对象为:业务经办人员、月度应付待遇核定界面、产生拨付清单界面、实付确认界面、数据库。
三、结语
- 上一篇:食品经营主体业态
- 下一篇:水利工程监理质量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