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费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保费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保费管理措施

篇1

当前,基层地税部门在征收实践过程中,深感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一是信息传递不够流畅。这是在当前社保费征收管理体制不做大的变革的前提下,对基层地税部门征收效率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主要体现在:从部门之间看,劳动部门与地税部门之间没有联网,地税部门不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当期缴费人应缴社保费的具体费额,在工作部署与安排方面不能取得完全主动;从部门内部看,市局与分局两级之间,仍需通过手工传递当期缴费人的核定费额,基层分局取得核定额时往往已经是每月上旬的中后期;再者,从整个地税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内网在我市已全部开通,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化办公,但有些功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比方说社保费的微机编码与正常税收的微机编码不相一致,社保费开票与税收开票不能采用同一程序;从全××市情况看,××市局、××市局、分局三级之间社保费征收网络尚未完全形成,资料管理、保费征缴等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当期社保费的申报、征收、入库情况市局并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分局对社保费的征缴同税收一样同征同缴流于形式,对于基层分局按期开展社保费各项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是责任界限不够明确。这是影响社保费征缴工作的根本因素。我省现行的社保费管理体制是劳动部门核定、地税部门征收。笔者认为,这一体制对社保费征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不利,甚至于已经干扰和影响了社保费的正收管理工作,成为一个亟待解脱的羁绊和亟待冲破的桎梏。在我们基层分局的实践过程中,经常遇到缴费人对于劳动部门的核定的险种及数额持有异议的情况。劳动部门由于人力、精力的限制,在核定当期应缴费额时存在与缴费单位沟通不足的问题,造成在实际核定时往往凭借手头历史资料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核定缴费人当期应缴数;同时,核定的应缴费额也只是劳动部门单方面认定的数字,缴费单位事前既不知晓,事后也未完全认可,但地税部门特别是基层地税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按照劳动部门的核定数上门催缴、征收,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从我们分局的情况看,不论是当期的核定数还是劳动部门认定的以往欠缴数,相当数量的缴费人不同程度地存有异议;再者与劳动经办部门、银行等相关部门没有形成联合办公的雏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缴费人的抵触情绪。

三是资金调度不够宽裕。从我分局社保费收入占全××市的近1/2,部分事业单位及企业缴费资金不宽裕,缴费人特别是困难企业在组织资金方面普遍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征缴费用为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保费征缴工作。据统计,目前该所85以上的欠费来自卫生系统、教育系统及湖北省风机厂等经营困难单位。这一部分困难企业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生产经营形势持续低迷,职工工资长期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可用资金十分匮乏,企业资金调度的确存在很大困难,这是影响社保费按期申报和征收入库以及形成欠费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

四是缴费态度不够主动。对于大多数缴费单位来说,缴纳社保费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主动。在缴费时间方面,相当数量的缴费人并不能够像对待正常税收一样在每月10号前到地税征收大厅履行缴费义务,往往经地税工作人员多次电话或上门催缴后才在中下旬缴费。在险种方面,也是区别对待,与职工当前利益密切相关的险种缴纳的积极一些,如医疗保险;与职工当前利益或大多数职工的共同利益关系不大的险种则能拖就拖、能磨就磨,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及女工生育保险等。我分局90的欠费就反映在这四个险种上面。相比之下,失业保险更为突出,该辖区的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对于缴纳失业保险的抵触情绪极大,认为事业单位不会存在失业问题,因而态度十分消极。凡引种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可以肯定,社保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不够理顺的局面将难以根本改观。

二、解决社保费征收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社保费征管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勿庸置疑的,而且必须尽快解决。笔者认为,从有利于社保费征收管理的大局出发,应加强对社保费征管工作的政策理论及操作实务多方面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进一步加强社保费的征收管理工作,提高社保费的征管效率与征管质量。

(一)尽快改变社保费征收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是做好社保费征管工作的根本之策。日前,有关媒体报道,广东省通过地方法规,对社保费推行“全责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变“劳动、地税两家共同对社保费负责”为“社保费的核定、管理、征收、稽查等方面工作均由地税部门负责”,变两方责任不明、相互掣肘为一方负完全责任,这一作法很值得我省借鉴。试想,20__年我省做出由地税部门负责征收社保费的决策,其主要出发点就是依靠地税部门的征管力量和征管手段,提高社保费的征管水平,但为何不把社保费征管工作全部职责都交给地税部门,由地税部门独家承担社保费征管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做到责任分明,工作便利。因此,呼吁各级人大、政府把这一问题列入议事日程,在加强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尽快通过地方法规,把社保费的全部工作职责移交给地税部门,以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缴费人。

篇2

一、社保核定制度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社保核定制度(以下简称核定)执行情况看,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后,主要表现为:

1.核定使申报缴费数不真实的法律责任难以界定。核定制度使申报主体(企业)、核定主体(社保经办机构)、征收主体(税务征收机关)三方的法律责任不明。如,近年来,税务机关在费源检查中发现,参保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少报、漏报社保费,有些劳务派遣机构代收用人单位社保费不及时解缴,把代收的社保费作为工资发放,有的甚至挪用于炒股,其情节严重。税务机关发现这些问题时,因法律责任难以界定而无法强行征收和处罚。因为,缴费人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前需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进行核定,核定确认的缴费数是征收机关依法征缴的依据。而对未申报的,但又确实是那些代办机构收集的社保费,面对这种情况,税务机关因法律依据不足而无法认定和处理,最后只能对查出的问题搁置起来,不了了之。原因是:不如实申报的法律责任难以界定,即是追究申报主体有费不报的法律责任,还是追究核定主体有费不核的法律责任,或是追究征收主体有费不征的法律责任呢?这是征收执法主体在强制征收和监督检查工作中常常面临的两难问题。

2.核定为企业逃费提供了合法性依据。核定制度提供的合法性依据具体表现为,一份加盖了社保经办机构印章的核定单,其缴费的合法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契约合同分析,这份社会保险费核定单是一份缴费的契约单,作为一份被社保经办机构核定的缴费契约合同,从盖章之日起,它被赋予了参保人申报缴费的合法性。第二,从行政许可分析,这份社会保险费核定单是一份缴费许可单,缴费单位申报的应缴数经社保经办机构加盖了社会保险费核定专用章,这说明是行政许可了的。所谓行政许可,作为一种行政管理制度,是行政机关在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一种事先控制手段,通常称它为“行政审批”。社保缴费核定单上加盖的印章相当于行政许可。这种行政许可就是缴费人缴费的法律规定性,或者说是缴费人尽缴费义务的法律边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稽查机关对缴费人不如实申报事实进行处罚,那么,其法律依据不足。因此,核定为缴费人申报数加固了事实上的合法性,为缴费人逃费提供了法律保护。

3.核定给征收机关加大了执法处罚难度和执法风险。从核定的结果上看,这种控制是法律上的失控。因为,社保部门的核定工作实行大厅式的柜台核定,这种柜台式的核定是通过申报核定完成的,而不是管理人员亲自到企业进行查账核定,因此,核定缴费数的真实性不高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核定程序对社保业务来说有其必要性,而对征收业务来说,只是一种形式,形同虚设。但由于通过核定,给企业的申报缴费数上了法律的发条,这样约束了征收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加大了执法处罚难度和执法风险。

4.核定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第一,从核定制度内延性看,核定制度增加了内部机构重叠,因核定,劳动部门专门成立了基金结算中心。这使得具体的社保经办机构的核定部门与基金管理部门沟通较差,也给缴费人办事加了一个繁琐的环节。从核定制度外延性看,核定多了一道管理环节,操作复杂,人财物耗费巨大,直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第二,核定相当于是对企业申报的审批,这一道程序加大了政府的管理成本。第三,核定既增加了社会保险费源隐性流失,也增加了社会保险费显性流失。因有了核定,征缴及稽查机关对未申报费源不能及时追缴,对违规事实亦不能进行行政处罚,致使社保费源隐性流失。对企业的欠费,社保部门实行单边结算,单边认定,尤其是对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的欠费(包括职工个人欠费)实行“挂账处理”,为企业逃费开政策口子,致使社保费源显性流失。第四,社会保险部门将核定、记账和结算集于一身,这本身不符合现代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缺乏监督和制约造成的损失是最大的不效率。第五,核定分割了征管职能,制约了申报效率的提高。由于有了核定,社保费申报、费源管理和征收人为地被分割,导致稽查职能错位,管理职能交叉,尤其是在费源检查方面,形成劳动和税务两个部门在稽查职能上的双重执法和双重处罚,这不仅增加政府部门的执法成本,而且,还加大参保企业的接待任务。还有,核定使基金征缴出现“四不清”,即:单位缴费、欠费与个人缴费、欠费分不清;当期缴费与补缴欠费分不清;欠费补缴的属期和比例分不清;社会保险各险种的缴费数额分不清。这是因为,社保部门经常出现重核、多核、补核等跨时核定问题,使得对账难,差错率高。由此,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低下。核定制约了申报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即制约了多种申报方式的推行,如:邮件、电子、划卡、电话申报等等。

二、对策建议

核定问题是社会保险费筹资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涉及到如何有效地配置社会保险管理权力、理顺征缴体制、规范征缴程序、提高征管效率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应站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有利于规范执法、提高政府的整体行政效率、降低其管理成本的高度,而不是站在部门利益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统一征缴体制,实行社保费税式管理。

第一,社会保险以“费”的形式征收,但要统一社保费征收体制,尽快结束“双轨制”征收局面,将税务部门作为中国唯一征缴主体;第二,改变部分省份税务机关“代征”社保费局面,将与征收相关的其他部分职能和职权回归于征收主体,还权于税务机关(尤其是费源稽查与处罚权职能),并在全国范围内一步过渡到税务全责征缴;第三,在申报缴费方式上,建立“缴费人自行申报缴费,税务征缴机关征收,税务稽查机关重点稽查、以查促收”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新模式,将申报缴费权还于参保缴费人自己,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申报、自主缴费的主体。

(二)取消核定制度,体现“征、纳、管”三方权利与责任的回归。

取消核定制度,强化自报自缴,让申报主体自负申报责任,建立据实申报缴费的遵从度。这有利于“征、纳、管”三方权利与责任的回归:一是有利于征收机关权利与责任回归,以强化征缴秩序的法制化。即征收机关根据企业申报进行征收,使征收机关的权责匹配,征收与执法两个职能高度统一,以保障征缴秩序的法制化。二是有利于劳动部门权利与责任回归,以约束记账的规范化。即劳动部门依据征收机关入库税款单记个人账户,而不是核定后再对账、记账。这样,社保费记账可以月清月结,劳动部门可以从过去核定、对账、费源稽查以及对破产、改制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的清算等事务中解脱出来,大大减轻其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其一心一意做好记账和养老金的发放等各项事务性工作。同时,可以避免虚记个人账户现象发生。三是有利于缴费主体权利与义务责任的回归,以提高企业缴费守法的遵从度。即企业应按有关缴费政策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律责任。如果参保缴费单位不如实申报缴费,那么,一旦发现,就可以追究申报缴费主体的法律责任。总之,取消核定制度,征、纳、管主体之间的法律责任更加清晰,真正做到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缴运行机制良性发展,使社保费征缴秩序走上法制化管理运行的新秩序和新起点。今后,核定的运用和实施应成为设定和解决特殊矛盾的必要措施。

(三)实行“统账”分申、分征、分统、分报、分记。

为使征、纳、管的权利和责任更加清晰,征缴程序进一步规范,每项收入更加明细,征缴效率进一步提高,以及为做真、做实个人账户,社保费实行单位和个人分申;地税机关分征、分统和分报;社保经办机构分记(只需记个人账户),这才是社会保险费征缴与记账规范管理的正确出路和理性选择。其中,单位代扣个人缴费,如同个人所得税,单位交统筹,如同缴纳税收。这样保障力度才会更加厚实。参保人才能公平地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1.关于分申。分申,是指缴费主体将统筹社保费和个人账户社保费进行分别申报,尤其是实施医疗保险的地方,可将“两险”中个人缴费部分按参保本人申报工资基数的10%申报缴费数(其中,8%记入养老个人账户,2%记入医疗个人账户)。目前,《社会保险缴费申报单》设计的缴费项目中,已经将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进行了分开设计,这为参保企业分项申报创造了有利条件。

2.关于分征、分统和分报。是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争论焦点,有的地方已经实行个人账户的社保费由劳动部门征收,记入统筹的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这样,既形成了两套征收班子,又分离了缴费信息。笔者不赞成这种做法。笔者提出“统账分征”是指在一个征收主体的前提下,按“五险一票”的申报模式,对养老和医疗基金实行 “统账分征”。对其中个人账户部分,按有关政策及个人的缴费能力进行申报,申报多少缴费多少,记录多少,不缴费不记账。以此彻底改变目前单位缴费、欠费和个人缴费、欠费分不清等“四不清”的局面。为避免出现在“统账分征”中企业只注重缴纳个人账户基金,不重视缴纳社会统筹基金,必须坚持一个征收主体,分征不分家,坚持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同步征缴,以全面提高征缴率。我们认为,实行“统账分征”的好处是:(1)它是符合“科学规范、简明方便、低成本、高效率”原则的最佳模式,尤其是能为做个人账户提供真实可靠的缴费信息。(2)实行统账分征,能充分界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税机关的职能和责任,发挥两个部门各自的优势,尤其是社保部门可以从过去繁重的核定和结算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其集中精力管理好个人账户。

要根据分征、分统和分报的要求,完善《湖北省地方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分类管理实施办法》,研究和改进《社会保险费征收情况申报表》和一式六联的《税收通用缴款书》,并将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分栏设计。

3.关于分记,是指将收取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分别统计,即按“五险合一、一票征收”,分类记账,即对缴入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险费(医疗基金,失业基金,养老保险的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基金以及补缴和各类处罚款)按险种和基金的权属关系进行分类统计、分类上报、分类记账、分类核对。在记账的职责划分上,除个人账户由劳动部门记账外,其他的各类社保费收入都应由征收机关分类统计和上报。另外,要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收信息软件。借鉴厦门地税局经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新上线的地税信息系统中,开发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系统,并将其与现有的社保费管理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个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通过企业报税时申报的工资总额、职工人数与企业申报社保时的工资总额与参保人数进行比对,从而达到个人所得税征管和社保费征缴两者相互促进、互为牵制、互为补充的目的。

篇3

(一)着力提高组织收入质效,确保税费收入平稳持续增长

1、坚决落实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组织收入和依法治税的关系,坚决制止有税不收和人为调节收入进度,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转引税款和虚收空转。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理减免税和缓缴税款审批,严禁违规减免税和缓缴税款。严格控制新欠,大力清缴陈欠。(吴志坚副局长牵头,计财科主办,税政科等有关部门配合)

2、严格落实收入考核责任制。要进一步健全考核制度,明确收入任务,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要严格考核制度执行,把收入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班子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工作不力、有税不收、乱收税的,要坚决追究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吴志坚副局长牵头,计财科主办,监察室等有关部门配合)

3、加强税源分析预测。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税源变化情况的分析力度,及时掌握收入异动,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要依托“大集中”信息化平台,对全市税源实施动态监控,建立健全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常规分析制度,利用税负警戒线指标进行税收评估,为加强征管提供依据,努力实现每个月份、每个季度达到收入目标,确保全年计划任务圆满完成。(吴志坚副局长牵头,计财科主办,征管科、信息科等有关部门配合)

4、推进社保费扩面增收。要继续围绕“管理的精细化、宣传的经常化、考核的制度化”的目标,深入开展社保费宣传工作,以宣传促扩面,以扩面带宣传,积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社保费扩面征缴工作。要建立健全税收和社保费“同征、同管、同查”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大集中社保费征管模块的应用,严格规范社保费征管程序,确保社保基金安全,促进社保费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贯彻落实省级养老保险金直接划解新办法,促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陈德元副局长牵头,规费科主办,市局有关部门配合)

5、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强化政策落实不到位就是收“过头税”的观念,积极贯彻执行好扶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同时要关注国家政策调整的动态,加强经济税源调查研究,尽量减轻对组织收入带来的震荡,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吴志坚副局长牵头,税政科主办,计财科等有关部门配合)

(二)着力提高税收征管质效,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6、加大经济户口清理力度。要按照机构改革后的新格局,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户口的巡查制度,落实“定范围、定时间、定检查”的管理责任制,配套相应的量化考核办法,完善与工商、国税等部门定期信息交换机制,强化静态管理和实地调查,注重对比分析,切实解决跑、冒、滴、漏问题。(吴志坚副局长、蔡傥生副调研员牵头,征管科主办,市局有关部门配合)

7、加大对主体税种征管力度。对营业税,要落实新修订的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加强对建筑安装、房地产销售、土地转让以及饮食娱乐业的控管,对货运车辆落实“定期定额,集中征收”的方式,在缴纳车船税环节进行把关一并征收,进一步堵塞征管漏洞;对企业所得税,要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配套办法,通过加强企业实际收入和成本的测算,有针对性实施以查促收,确保企业税负与经营实际相符合;对个人所得税,要重点抓好“三个强化”:强化全员全额扣缴,强化高收入者特别是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的申报管理工作,强化对自然人股东“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的征管。(吴志坚副局长牵头,税政科主办,征管科、计财科等有关部门配合)

8、创新税源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建立“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服务,强化评估”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要求,对重点税源,实行分行业与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监控;对一般税源,实行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对零星税源实行源泉控管综合治理。(吴志坚副局长、蔡傥生副调研员牵头,征管科主办,计财科、税政科、信息科等有关部门配合)

9、完善税管员制度和纳税评估制度。按照税源专业管理新模式的要求,改变现有税收管理员岗位设置,把税管员的工作职责转变到税源监控、政策辅导和纳税服务上来,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员管理制度,完善纳税评估业务规程,健全纳税评估业务配套制度,全面规范纳税评估业务操作,统筹协调评估系统试用工作,探索具有汕头地税特色的评估方法,在推进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税源控管系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和餐饮、旅店等服务业的纳税评估。(吴志坚副局长、蔡傥生副调研员牵头,征管科主办,税政科等有关部门配合)

篇4

前言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之上。因此,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保障要求的稳定、可靠、有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不但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弊端

(一)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应实现多样化,而目前我国的筹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当前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较低比例的收缴制度,医疗保险只在个别城市实行试点个人收缴制度,生育保险尚在酝酿之中。各项保障费用基本来源于职工就职的单位,而个人对于基金的支出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受阻,资金缺口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支付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二)刚性不足、缺乏立法保护

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办法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靠行政手段推向社会,缺乏严格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有力的硬性约束,对于未能按照规定上缴的企业或者个人缺乏法律惩治措施,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进一步增大。此外以“费”的形式征缴资金不像以“税”的形式那样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等特性。

(三)参保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仅限于城镇、工矿区的企事业单位,即使在这些已参保的企业中,实际缴费人数与应缴费人数也存有巨大的差距。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才刚刚展开,农民还未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加上农民负担过重,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改变势在必行。

(四)部门职能不清、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目前参与到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部门众多,这些部门囊括了地税、人事、劳动、民政、保险、卫生等单位,它们都在经办和社会保障基金。然而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造成了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下的恶劣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保基金的征缴和统筹。

二、各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比较分析

(一)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

目前,全世界已有172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征收社会保障税,即政府通过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金,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并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第二,征缴社会保险费,即通过雇主和雇员缴费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不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政府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运营。第三,强制储蓄制,即将雇主为雇员缴纳的保障基金及雇员按规定缴纳的保障基金,都统一存入个人专门的社会保障账户,其本金及相应利息收入均归个人所有,政府通常只保留少部门的税收调节权。

(二)各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三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曾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征收社会保障税这一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保障税的实施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有了严密的法律依据,并且,“以纳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无疑更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力度和统筹层级,有利于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对于社会保障统筹缴款方式而言,它所依据的是部门性、地方性的法规,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管理分散,不便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而采取储蓄制形式,虽然考虑了收入与支出的对应关系,但是这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对于账户管理要求较高,只适用于人口少,且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不大的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景气或企业经营亏损时难以保证社保基金的筹措时期。

通过以上三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的现状,建议我国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充分利用税收三性的特征,依法征收社保基金,利用人们不断增强的纳税意识,提高我国社保基金征缴的到位率。

三、我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必然选择——费改税

(一)社保费改税的优越性

1.广开税源,保障基金充沛。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广开税源,彻底改变现存由于自愿参保或者动员参保带来的导致社保基金征收不足的弊端。依据税法强制全部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团体、个人等依法上缴社保税,保证社保基金筹集渠道的畅通,保障社保基金的充足率、到位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转贴于中国论中国-2.加强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保障基金安全。社保税的实施,显示了税收的“刚性”原则,能够减少征管过程中的不缴、少缴、欠缴现象的发生,充分实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社会保险费改税后,形成了“税务机关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保部门发放,审计部门监督”的管理新模式。将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发放分别由相应部门负责,协调了部门的职能分工,社保基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有效遏制了现存社保基金筹资和发放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

3.利于社会统筹安排与调度。社会保障税是国家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以工资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特定的税目,其既有一般税收的强制性,但又缺乏税收的无偿性。在全社会范围为以“税”的形式征收社保基金,克服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避免因缴费率不同造成的企业负担不均,有利于社保基金在整个社会范围为统筹安排。社保税的开展在宏观和微观上保证了基金的征缴,推进了社会的公平进程;社会保障税的开征解决了原来劳动力因流动造成社保基金不能进行相应转移的问题,社保基金不会因为人员工作地变更而中断。

(二)社保费改税的可行性

我国目前基本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基本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切实可行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当前对于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征收模式已基本达成了社会共识,近些年社会各界对于要求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呼声不断高涨,学术界对于开征社会保障税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甚至提出了具体方案,这些研究和探索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

2.从国际比较结果看,缴税制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首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3.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组织基础与经济基础。从组织基础看:税务机关经过多年的税收征管实践,拥有一只强大且素质较高的征收队伍、积累了大量和丰富的税收征管经验,作风过硬、业务精熟;具备功能齐全的征收设施和健全的报税网络,可以为缴费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有较严密的税源监控制度,熟悉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工资水平、人员变化、财务收支等情况。从经济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我国已经具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济基础,我国的企业单位与职工个人也具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三)实施社会保障税的政策建议

1.加快《社会保障税》立法进程。原有的社会保障费主要是以行政政策为主要管理手段,给社保基金的筹集带来了大量问题,随着社保费改税的实施,配套的法律必需加快制定,为社会保障税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依据法律条款明确社会保障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合法、有序运行。

2.加强农村社保筹集渠道建设。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筹集中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社保基金覆盖面窄,特别是广大农民还主要依靠自我保障,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村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必须借助于社会保障税的特性,开拓农村社保基金的筹资渠道,扩大农村参保面。

3.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与低水平的原则。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表明,社会保障范围与程度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具体国情密切相关的。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是逐步扩大的,层次是逐步提高的。由于我国尚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较低层次,而人员基数过大,因此,我国应特别注意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低水平保障应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原则。

4.明确社会保障功能的定位是保障而不是公平。社会保障一直强调社会公平的原则,一百余年来,税和税收规则作为福利国家的工具,被大多数福利国家用来影响收入分配,试图通过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调节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贫富悬殊,但实际的情况是,几乎每一个政策评价都表明再分配的效果不好,即使在福利国家也不例外。对于中国而言,在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初,强调并明确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保障而非公平,是一个真正需要引起我们普遍关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5.实现社会保障税收收入统筹调剂。由于各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收入能力和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保基金余缺统一调剂机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协调地区平衡。

6.新旧筹资模式的衔接与转换。社保费改税是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重大变革,因此,以税务部门为主导的征收管理体系与现行征收办法存在着诸多矛盾,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实行必须做好两种新旧筹资模式的平稳过渡。这可以通过部门间职能的再分工来实现,对于原有社会统筹基金的处理,在社会保障税开征后要逐步由原来劳动部门统筹与管理的社保基金交由财政部门管理,列入国家预算,由现社会机构代为保管,按照国家财政保障预算项目规定予以使用,审计部门监督社保基金的使用和发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社会保障税;筹资模式;费改税

Abstract:ThecurrentSocialSecurityfinancingchannelsforfund-raisingmodethereisasingle,rigid,lackoflegislativeprotection,lowdegreeofsocialproblems,inordertofundamentallysolvetheaboveproblem,wemustvigorouslypromotesocialinsurancebechangedtotheprocessofsocialsecuritytax.Forthisreason,a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articlesofChina''''ssocialsecurityfund-raisingmodelofthesocialsecurityreform,taxreformandtheneedandfeasibilityoftheintroductionofChina''''ssocialsecuritytaxpolicyrecommendations.

Keywords:SocialSecuritytaxes;patternoffinancing;taxreform

前言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之上。因此,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保障要求的稳定、可靠、有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不但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弊端

(一)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应实现多样化,而目前我国的筹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当前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较低比例的收缴制度,医疗保险只在个别城市实行试点个人收缴制度,生育保险尚在酝酿之中。各项保障费用基本来源于职工就职的单位,而个人对于基金的支出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受阻,资金缺口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支付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二)刚性不足、缺乏立法保护

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办法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靠行政手段推向社会,缺乏严格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有力的硬性约束,对于未能按照规定上缴的企业或者个人缺乏法律惩治措施,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进一步增大。此外以“费”的形式征缴资金不像以“税”的形式那样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等特性。

(三)参保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仅限于城镇、工矿区的企事业单位,即使在这些已参保的企业中,实际缴费人数与应缴费人数也存有巨大的差距。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才刚刚展开,农民还未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加上农民负担过重,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改变势在必行。

(四)部门职能不清、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目前参与到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部门众多,这些部门囊括了地税、人事、劳动、民政、保险、卫生等单位,它们都在经办和社会保障基金。然而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造成了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下的恶劣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保基金的征缴和统筹。

二、各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比较分析

(一)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

目前,全世界已有172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征收社会保障税,即政府通过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金,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并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第二,征缴社会保险费,即通过雇主和雇员缴费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不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政府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运营。第三,强制储蓄制,即将雇主为雇员缴纳的保障基金及雇员按规定缴纳的保障基金,都统一存入个人专门的社会保障账户,其本金及相应利息收入均归个人所有,政府通常只保留少部门的税收调节权。

(二)各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三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曾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征收社会保障税这一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保障税的实施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有了严密的法律依据,并且,“以纳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无疑更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力度和统筹层级,有利于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对于社会保障统筹缴款方式而言,它所依据的是部门性、地方性的法规,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管理分散,不便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而采取储蓄制形式,虽然考虑了收入与支出的对应关系,但是这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对于账户管理要求较高,只适用于人口少,且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不大的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景气或企业经营亏损时难以保证社保基金的筹措时期。

通过以上三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的现状,建议我国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充分利用税收三性的特征,依法征收社保基金,利用人们不断增强的纳税意识,提高我国社保基金征缴的到位率。

三、我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必然选择——费改税

(一)社保费改税的优越性

1.广开税源,保障基金充沛。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广开税源,彻底改变现存由于自愿参保或者动员参保带来的导致社保基金征收不足的弊端。依据税法强制全部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团体、个人等依法上缴社保税,保证社保基金筹集渠道的畅通,保障社保基金的充足率、到位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2.加强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保障基金安全。社保税的实施,显示了税收的“刚性”原则,能够减少征管过程中的不缴、少缴、欠缴现象的发生,充分实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社会保险费改税后,形成了“税务机关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保部门发放,审计部门监督”的管理新模式。将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发放分别由相应部门负责,协调了部门的职能分工,社保基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有效遏制了现存社保基金筹资和发放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

3.利于社会统筹安排与调度。社会保障税是国家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以工资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特定的税目,其既有一般税收的强制性,但又缺乏税收的无偿性。在全社会范围为以“税”的形式征收社保基金,克服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避免因缴费率不同造成的企业负担不均,有利于社保基金在整个社会范围为统筹安排。社保税的开展在宏观和微观上保证了基金的征缴,推进了社会的公平进程;社会保障税的开征解决了原来劳动力因流动造成社保基金不能进行相应转移的问题,社保基金不会因为人员工作地变更而中断。

(二)社保费改税的可行性

我国目前基本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基本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切实可行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当前对于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征收模式已基本达成了社会共识,近些年社会各界对于要求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呼声不断高涨,学术界对于开征社会保障税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甚至提出了具体方案,这些研究和探索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

2.从国际比较结果看,缴税制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首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3.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组织基础与经济基础。从组织基础看:税务机关经过多年的税收征管实践,拥有一只强大且素质较高的征收队伍、积累了大量和丰富的税收征管经验,作风过硬、业务精熟;具备功能齐全的征收设施和健全的报税网络,可以为缴费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有较严密的税源监控制度,熟悉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工资水平、人员变化、财务收支等情况。从经济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我国已经具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济基础,我国的企业单位与职工个人也具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三)实施社会保障税的政策建议

1.加快《社会保障税》立法进程。原有的社会保障费主要是以行政政策为主要管理手段,给社保基金的筹集带来了大量问题,随着社保费改税的实施,配套的法律必需加快制定,为社会保障税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依据法律条款明确社会保障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合法、有序运行。

2.加强农村社保筹集渠道建设。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筹集中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社保基金覆盖面窄,特别是广大农民还主要依靠自我保障,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村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必须借助于社会保障税的特性,开拓农村社保基金的筹资渠道,扩大农村参保面。

3.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与低水平的原则。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表明,社会保障范围与程度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具体国情密切相关的。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是逐步扩大的,层次是逐步提高的。由于我国尚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较低层次,而人员基数过大,因此,我国应特别注意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低水平保障应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原则。

4.明确社会保障功能的定位是保障而不是公平。社会保障一直强调社会公平的原则,一百余年来,税和税收规则作为福利国家的工具,被大多数福利国家用来影响收入分配,试图通过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调节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贫富悬殊,但实际的情况是,几乎每一个政策评价都表明再分配的效果不好,即使在福利国家也不例外。对于中国而言,在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初,强调并明确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保障而非公平,是一个真正需要引起我们普遍关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5.实现社会保障税收收入统筹调剂。由于各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收入能力和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保基金余缺统一调剂机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协调地区平衡。

6.新旧筹资模式的衔接与转换。社保费改税是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重大变革,因此,以税务部门为主导的征收管理体系与现行征收办法存在着诸多矛盾,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实行必须做好两种新旧筹资模式的平稳过渡。这可以通过部门间职能的再分工来实现,对于原有社会统筹基金的处理,在社会保障税开征后要逐步由原来劳动部门统筹与管理的社保基金交由财政部门管理,列入国家预算,由现社会机构代为保管,按照国家财政保障预算项目规定予以使用,审计部门监督社保基金的使用和发放。

【参考文献】

[1]郑猛.空帐不断增加,如何“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N].中国税务报,2005-11-16.

[2]刘永禄,刘永新.社会保障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理想方式[J].中国财政,2005,(6).

[3]于秀丽.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理论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6).

篇6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养儿防老”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形成了“一子养四老”,使得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不实际;医疗成本的上升又造成人们“小病不上医院,大病上不起医院”的局面。1990~2006年,我国从业人员从6.5亿人增加到8亿左右人。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人们同时又面临着就业与失业的困境……越来越多的社会保障问题困扰着老百姓。

一、我国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老百姓遇到的上述各种困境都可以而且应该通过社会保障来解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着“减震器”和“安全网”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从国情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框架。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是比较短暂的,在运行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不完善,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

目前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仍由企业来承担,社会保险金的发放和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的日常管理工作仍主要由企业来承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本来要靠企业、社会、财政三方面共同筹措,但由于企业(特别是一些困难企业)和社会分担的部分没有很好落实,一些下岗职工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的现象仍然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还很窄,基本上集中在城市的公有制单位中实施。就是在城市中,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也有待扩大。比如,在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一些没有进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类企业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他们中的一部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却还没有进入这条“最低保障线”。

(二)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缺口还比较大

近几年来,参加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每年新增200多万人,养老金支出数额越来越大。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没有资金积累。同时,由于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因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好而导致养老保险费收缴率低,没有实行全国统筹,地方之间的基金不能调剂使用,因此部分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有了支付缺口。尽管两年来中央政府下了很大决心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帮助地方解决拖欠养老金的问题,但一些地方旧的拖欠未了,新的拖欠又来,极大地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

一方面,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极其分散,职能相互交叉,这样容易发生筹资过程中的矛盾和造成各部门之间对权利的相互攀比、责任的相互推诿。另一方面,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规范性不强,资金管理分散,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挤占、挪用甚至挥霍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按照中央政府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实行全额征缴。但是目前部件地区仍实行差额缴拨的办法,造成企业挤占、减发或拖欠基本养老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对会保险基金没有纳入财政统一管理,省级地区间基金调剂受到了很大限制。在企业和政府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对于社会保障的责任划分也不够明确。上海等各地出现的社保基金案正说明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规范性亟待加强。

(四)社会保障执行成本高,征缴手段滞后,拖欠偷逃现象严重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执行成本高,主要是指社会保障资金中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成本高。用于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补助等社会保险项目的社会保障资金仍以“费”的形式征收,其强制力就不够,再加上群众基础薄,就很难取得被征收单位和个人的有力配台和支持。此外,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从整体上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保工作在许多方面只能靠行政手段予以推行,国家的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严格、适用范围宽广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致使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和管理很不规范,执法的刚性不强,强制性较差,缴费人逃避规费行为时有发生,企业拖欠偷逃现象日趋严重。

二、对策

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参照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起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扩大社会保障基金征收范围,尽快建立广覆盖、多层面的社会保障征收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客观要求,它对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流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当前情况来看,国有企业职工人数正呈递减之势,而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如雨后春笋呈蓬勃发展趋势,从业人数在快速增长。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诸多方面已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覆盖面过窄,征缴率较低,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总体支撑能力不足,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离现实要求相差甚远,同时也造成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费税负担不一,不利于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尽快把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缴费主体,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广覆盖”。

(二)加快社保费改税步伐,建立规范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及时足额到位,必须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征收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措施作为保障。当前,社保费征收中存在刚性不强、措施不力等突出矛盾,协商缴费、拖欠拒缴社保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措施是积极实施费改税,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以法律形式在全国范围内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这样,既有利于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力度,又有利于降低社会保障制度运行成本。就开征社会保障税而言,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现实基础,可以说,时机较为成熟,条件基本具备,建议加快社保费改税进程,将社会保障费纳入统一的税收管理体系。

(三)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齐抓共管的社会保障管理新机制

实践证明,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是搞好社会保障基金征管的一条可行捷径。各级征收机关要牢固树立协作配合意识,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要与公安、法院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加大对偷税漏税、拒不缴费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新闻媒体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作用,对欠费不缴、公开抗费等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在社会保障税尚未开征以前,在业已由地税机关接管社会保障费的地区,可以建立税务、劳动、财政合署办公机构,建立工作协商制度,形成联动工作机制,开展一站式服务。通过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保障征收新格局,既能及时协调和化解社保费征收分配过程中的矛盾,确保社会保障费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又能保障广大缴费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确保社会基金的发放及时足额到位。

(四)要加强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工作

以立法方式谋求长期解决社会保障困难,应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首要基础工作。结合我国具体实际,首先应当根据宪法尽快制定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体系。这个社会保障立法体系,应当包含公民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法案和各项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案。其次,应当尽快制定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体系。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农民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传统宗法式、家庭自我保障和集体经济内部社团性互助保障相结合。

(五)应贯彻城乡有别的政策

篇7

关键词:社会保险费;双重征缴体制;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113-03

一、社会保险费的概念界定

社会保险费是指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中,雇员和雇主按照规定的基数和费率,在一定期限内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的费用,它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最主要来源。也可以认为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的保险人(国家)为了承担法定的社会保险责任,而向被保险人(雇员和雇主)收缴的费用。

二、我国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现状

1.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机构

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即登记、审核、征缴、追收欠款、划拨财政账户和记账等。

根据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机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由税务机关征缴,也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2010年10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仍没有明确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机构,只是笼统地提到“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缴,实施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立法上的欠缺,也就导致了我国的社会保险费“双重征缴”体制的持续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征缴主体的混乱。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模式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类[1]:社保部门独立征收体制,社保部门核定、地税部门征收体制以及税务机关独立征收体制。其中,后面两种实质上都是由税务机关负责保费的征缴工作,区别在于是代征还是独立征收。

(1)社保部门独立征收体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缴的体制主要采取的就是这种全权负责征收模式。这种模式下,社会保险费的核定、征收、管理、检查和处罚等全部事务完全由劳动部门负责。在我国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初期,普遍实行的是这种征收体制,目前仍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模式。

(2)社保部门核定、地税部门征收的征收体制。这种模式是指由社保部门负责社会保险费的核定,由地税机关进行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即社会保险费的审核和征收相分离的体制。换句话说就是社保部门委托地方税务机关代征社会保险费,两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保费的征缴,而要相互合作。从采取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省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采取的都是这种征缴体制。

(3)税务机关独立征收体制。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独立负责制相对应的,税务机关全责征收是指社会保险费从核定到监督检查的全部职责都由其完成并承担责任,而社保部门只负责社会保险费用的登记、记账以及基金的发放等环节。

从统计情况来看,社会保险费完全由社保经办机构独立征缴的有15个省份,以及大连、深圳和青岛3个计划单列市,由税务机关征缴的有20个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2]。可见由税务机关征缴的模式占到2/3的比例。

另外,由社会保险险种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险共有五大险种,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的社会保险费也分为五个类别,分别征收,即我国征收的是分类的社会保险费,而不是综合保险费。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税务机关一体征收,现实操作中,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也是由社保经办机构征收的[3]。

2.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方式

我国的社会保险经费的征收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其中规定的“劳动保险金”即今天所谓的社会保险经费。虽然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对于社会保险经费的征收的各个方面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与探索,但在本质上我国仍然以“费”的形式进行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而没有开征社会保险税。

具体来说,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比例保险费制和均等保险费制。

(1)比例保险费制

比例保险费制是以被保险人的工资收入为标准,按照一定的比率计收保险费。鉴于社会保险的最基本目的是当被保险人发生风险事故时给予其一定补偿,以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所以其缴纳的保费及给付的标准都必须以其平时的收入为标准,按照相应的比例计算。与工资挂钩的保费计算方式,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是社会保险公共性的体现。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与工资直接相关联的保费计算方式本质上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而可能引起资本驱逐劳动力的现象,导致失业的增加。

(2)均等保险费制

不同于比例保险费制,根据工资征收不同的保险费,均等保险费制则与被保险人的工资无关,对于保险人征收等额的保险费。显而易见,这种制度计算简便,易于实施,管理和运行成本都较低,对管理技术要求也不高。但其在公平方面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不分人群地征收统一数额的社会保险费,必然会在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产生不同的效应,而削弱了通过社会保险对社会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功能,扭曲了社会保险的公共性本质。

3.社会保险费征收的激励与惩处

首先,社会保险费征收的激励机制。纵观我国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规定和各地方的征收办法,激励机制普遍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规定中最明显地体现激励倾向政策的,是国务院在2009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中规定:“地方政府……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的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除此以外,较难找到关于保费征收方面的激励政策。

不仅对于保费的征缴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我国的社会保险费率也相对较高。国际劳工组织经研究将25%列为社会保险费缴费率的警戒线,即社会保险费率不能超过工资的25%,我国单单一项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费率就达到了20%,部分省份甚至高于这一比率,综合费率将达到3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在解决社保基金短缺压力时,我国的保费缴费率不仅没有提高的空间,在维持现状的前提下,对企业和个人来说,负担也是十分沉重。过高的缴费率必然会导致缴费主体缴费积极性的降低,甚至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而影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及时足额征收。

其次,社会保险费的惩处机制。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劳动部门对企业登记、申报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具有处罚权。限于条例颁布时政策环境的限制,其中并没有赋予地方税务机关以相应的权力,而仅规定了在负有缴费义务的企业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和滞纳金的,在经催缴后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劳动或地税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征缴。

虽然2001年新出台了《税收征管法》,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经费仍以“费”的形式征收,同时由税务机关征收的体制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起来,新法也没有对社保费征收过程中的拒缴、少缴或拖欠等违规行为,作出具体有效的规定。

三、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存在的问题

1.立法滞后,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所依之法必须是良法,且是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法规。然而,时至今日,在社会保险费征收方面依据最多的仍是1999年出台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2010年新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在保费的征收方面仍属于提纲挈领式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除此以外,各地在具体经办过程中,依据的就是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和文件。立法上的欠缺,尤其是高层次的法律文件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征缴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法律层面上关于惩处规定的欠缺,也会导致处罚的威慑力和力度不足,而不能达到约束违规行为的效果。

2.保费征缴体制不统一,不利于统筹管理

“双重征缴体制”是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的最大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社保费用征缴的混乱和效率的低下。两种征缴体制并存,不仅引发了“费税之争”,也造成了征收过程中的权责不明。尤其是在由社保部门审核、地方税务机关代为征收的征收模式中,权责不明的现象尤为明显。在这种模式下,社保部门和税务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保费的征缴工作,在整个征缴环节最多涉及三方主体——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地方税务机关,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势必造成责任不清、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推诿,问责困难。

同时,这种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模式,也易造成操作层面上的低效率。不仅不利于参保人员的缴费,也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和操作失误的概率。

3.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根据《社会保险费暂行条例》的规定,全国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由于社会保险费征缴包含从核定到欠费追缴,甚至划拨发放多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多个部门,也就意味着同管理过程相关的社保部门、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具有监管责任,同时,专门的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管责任自然也不能免除。但事实上,这种共同监管模式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信息不畅通,不仅会影响效率,还会造成监管的职责交叉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而弱化了监察的效果。

4.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不完善

激励机制对政策的执行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行政人员的重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所产生的正外部效应是不容忽视的。而针对违规行为所作出的处罚规定,也是一项完整的政策体制所不能缺少的部分。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费用的征缴体制中,激励机制和惩处机制都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仅有的规定也过于陈旧,而未能与制度的改革与时俱进,从而丧失了作为配套措施本应发挥的正效应。

四、完善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的构想和建议

1.完善立法,实现有法可依

以《社会保险法》为依据,在中央层面修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或出台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并统一社会保险费征缴方面的各项规定,并尽快制定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条例和文件,保证社会保险费征缴的法治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必然要求。

2.尽可能地理顺和规范现行征缴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保部门完全负责的征收体制

对于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的争论,从根源上离不开社会保险经费的“税费之争”。二者各有利弊,但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发展的现状来看,笔者认为我国开征社会保险税的时机尚未成熟。体现在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上也就意味着不能将征缴模式完全过渡到由税务机关负责的模式。社会保障部门征缴社会保险费是有着显然的优势的,简单而言,征缴社保费是其主要职能职业,工作人员热情较高,同时对于专业法规较为熟悉等,都有利于征收的效率。相比之下,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代征社会保险费意味着为其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如果没有一定的可实现的利益的存在,他们是不会“心甘情愿”地完成工作任务的。除此,将社保部门的本职工作转移到税务机关,不利于政府工作人员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会增加额外的行政成本,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倾向于在一定时期内维持现状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由社保部门完全征收的征缴模式。

3.建立完善的监管稽查机制

坚持经常性监督、全过程监督和体制内外监督并存的综合监督机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机制。

首先,坚持经常性监督。社保行政部门、经办机构以及各监督部门要各司其职,将对保费征缴的监督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其次,要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将监管贯穿于整个征缴活动中,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第三,不仅要发挥体制内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还要充分发挥体制外主体(如社会舆论监督、被保险人监督等)的监督作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4.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和惩处机制

基于“理性经纪人”的假设,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自利性,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其行为选择的根本目的。因此合理适当的激励机制将会有助于企业和个人作出对政策有正向效应的选择行为。因此,对企业或个人的缴费给予一定限度内的激励,不仅会减少征收工作的阻力,同时还会增加企业和个人对社会政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其缴费的自觉性。

除此以外,鉴于我国目前缴费率过高的情况,适当调整缴费水平,通过严格的测算,确定科学合理的缴费比率也是势在必行的。

除了给予正面的鼓励以外,当违规行为发生时,也要有相应的惩处机制予以惩罚,同时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威慑的作用。这也是维持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必要保证。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双重征缴体制”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前提下,要赋予地方税务机关与其担负的征缴权力相适应的惩处权力,从而保证其权力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在《刑法》中加以规定,使其上升到犯罪的层面,增强约束的威慑性。

总之,在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的设计中,要坚持事前的激励和事后的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影响主体制度效用发挥的各项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燕超,郑宏.制度变迁视角下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0,(4).

[2]张晓蒙.中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8).

[3]袁圣韵乐.论我国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模式[J].理论界,2010,(9).

[4]刘军强.资源、激励与部门利益:中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的纵贯研究(1999—2008)[J].中国社会科学,2011,(3).

篇8

一、社保基金会计电算化包含的积极意义

(一)加快社保基金信息的传递速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保基金会计信息的及时传递对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稳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发展能够将社保基金的相关信息按要求精确地分类汇总和迅速地传播。社保信息是许多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处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社保基金的利用效率。各部门间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实现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的信息共享。在过去手工操作的条件下,大量的会计信息全部靠手工记录、整理和汇总,相关部门间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参保缴费信息,影响了待遇的享受;不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待遇享受的信息,无法及时进行基金预测和监控。实现社保基金会计电算化后,互联网下的会计系统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大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得到迅速的录入、汇总、分析,并通过网络得到及时准确的传递和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社保基金的管理水平。

例如,某区社保中心对政策不允许移交地税征收的公务员医疗补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过去在前台由各家单位自行缴纳,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手工征收,不但劳动强度大、差错风险高,而且还给各家单位增加负担,每个月的固定时间都要排队来前台缴纳。手工核算的低效率也会影响参保群众及时享受养老、医疗待遇。自从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集中代收付系统和开发了相关配套软件后,社保中心可以实时地从签订缴纳协议的单位账户扣缴社保费,系统及时入账后,各家定点医院药店能实时看到参保群众的缴费信息,保证医疗待遇的及时享受。诸如此类的还有地税征收单位社保费实时联网系统、银行网银和微信缴纳自由职业者社保费系统等不胜枚举。

(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在手工条件下,一笔业务通常要经过社保经办机构的很多人重复核算,加之社保基金本身数据量大,劳动强度也大,得到的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计算错误。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只要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开发软件,确保操作系统本身的可靠性,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输出的财务信息的正确性。财务人员所要做的仅仅只是正确输入数据,甚至可以实现从业务端口直接传导数据。财务人员只要按时间序列选择好发生的数据,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

(三)促进基金核算的规范化,提升工作质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正,并提出一系列规范化要求成为可能。在输入时可以采用多种检验手段,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使得基金核算规范、统一,并降低差错率,解决了手工处理条件下的错行、串行、随意涂改、会计资料不清晰的问题,保证了工作质量。特别是在社保这种大数据处理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其天然的优势,系统对会计数据的计算、分类、汇总、传递瞬间完成。会计电算化系统运用电算化程序就可以避免手工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在社保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政策要求和单位工作的实际,设置每一名经办人员的操作权限,并设置登录密码,遵循相互牵制的制度,并把每一条操作数据记录在系统中。不但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更要确保每一条数据有人负责。

二、社保基金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问题

社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是指社保经办机构为切实有效地防范经办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保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规章的贯彻执行、经办业务程序的规范、社保基金的安全等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程序和办法。

要完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就要坚持分工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系统的人工控制和机器控制相配合的机制,使社保会计工作的每一个过程都处于严密的内部控制之中。

在工作的实践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薄弱点:

(一)数据的安全性差

(1)操作人员口令管理。社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每个经办人员都被授予不同的工作权限,都要设置自己的口令。每个经办人员都应保守自己的口令秘密。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经办人员不重视自己的口令,或者对口令设置简单。系统的安全性也过于依赖经办人员的素质,对于安全观念较差的经办人员,口令很容易被盗取。

(2)社保基金会计电算化系统要求合理分配操作权限,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权限分配不合理,甚至身兼数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3)现代电算化系统的发展,特别是网银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其具有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也会造成新的风险――技术风险。

(二)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在传统的手工处理条件下,会计数据的处理往往是由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每一项数据都需要进行重复的计算,都需要多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个环节出现差错,下一个环节就能发现。这就造成一定条件下,不会发生较重大的错误。而在电算化条件下,只要程序的预先设定出现疏漏,由于计算机系统处理数据的集中性和高速性,就会造成差错在数据中的大规模爆发,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簿出现失真,导致差错反复出现。

(三)风险控制的难度变大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纸质介质下的数据大幅度减少,电子介质的数据大幅度增加。加之电子介质下的数据非常集中,而且容易被泄露、伪造和篡改,造成社保基金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变得更加困难。这对会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都造成了威胁,也威胁着参保群众的隐私,严重影响了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容易造成计算机犯罪。

三、加强社保基金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系统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

要深刻认识社保基金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强化系统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应把风险教育的工作重心和着力点放在增强基金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风险研判和风险控制上,推动内部控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坚持风险意识教育,立足本职岗位,切实履行职责,自觉执行系统操作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加强风险意识教育,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二)加强社保基金系统开发控制和日常维护控制

系统开发控制和日常维护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控制,目的是确保社保基金系统开发过程及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满足内部控制的需要。在系统开发之初,要进行逐层审批,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要参与系统开发及权限分配的研究和设计,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并实施;在系统维护过程中,系统维护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设置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维护的原因和性质必须要有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所有与开发维护有关的记录都应打印存档。

(三)强化会计信息系统人员的职能控制

会计电算化所要强化会计信息系统人员的职能控制,要适当分工,并明确岗位职责,实行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计算机系统下的岗位信息责任制。从而避免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或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影响参保人员或社保基金的信息安全。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不能一人兼任的岗位。不相容岗位职务的分离就是这些岗位职务由两人以上担任,以便于相互监督。一般有授权审批岗位与业务执行岗位,业务执行岗位与监督审核岗位,业务执行岗位与出纳记账岗位,空白票据保管岗位与出纳岗位。在社保基金核算中,重点是:第一,专用收据的分离控制。第二,待遇审核、发放的分离控制。第三,基金银行印鉴和网银权限的分离控制。

(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操作控制

加强用于社保会计系统的电脑控制,应尽可能做到专用,保证每一个人和每一台电脑都只做应该做的事情。重视用户登录口令管理,改变登陆口令单一的状况,引入U盘登陆、指纹登陆等多种登陆方式。在会计软件系统中设置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的控制程序,违反规程和时间的操作应及时予以提示和制止,建立操作日志制度。系统程序中应对所有操作留有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

(五)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技术风险控制

社保会计系统中的电子数据很多属于保密的范畴。应加强落实国家有关计算机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定并实施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安全办法,进一步完善系统软件管理、机房硬件管理、会计电算化人员管理以及进入计算机系统的电脑操作管理,制定机房防火、防水、防盗、防鼠的措施,以及突况的应急对策。

建立健全对病毒、木马、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将社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互联网分割开来,成为局域网。采用诸如防火墙技术、网络防毒技术、信息加密存储通讯、身份认证、授权技术等。建立社保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实行异地多重备份,保障数据安全。

篇9

关键词:社保基金;覆盖率;决算;基金结余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在上海一个论坛上坦承养老金确有缺口,建议完善养老制度,可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养老金的缴纳年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还提出可能将60岁的退休年龄,在未来延长到63岁。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网上就出现了关于延迟退休、“制”、“养老基金缺口”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相关问题的热议。其实,热议的这些内容都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内涵,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一个侧面、一项内容。下面就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并阐述对基金运行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社保基金方面,一是要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基金管理内容。它是为确保基金的稳定运行,达成建立基金的目标,而围绕基金监督、投资运营和管理模式等,采取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是社会保障制度安全运行的核心环节。尤其是在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待遇支付及筹集方面,体现着具体而重要的管理行为、作用。我国社会保险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各种社会保险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平稳运行,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对基金的管理,予以了法律制度层面的规范之后,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运行成效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社保开展目的为本,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险功能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所有的参保公民,在生育、失业或是工伤、疾病和年老等情况下,都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获得经济补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保障,在保基本,体现在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环节上,因此,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依法支付就尤为重要。社保基金依法、钢性支出,是保证参保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是社保开展的根本目的。

(二)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功能,不断提高了基金运行效益

《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这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规范,都就基金在预算方面的编制,提出了规范和要求,当前,编制社保基金预算和决算已经成为必然,这为社保基金运行状况及运行效益分析提供了依据。对社保基金进行预算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政府方面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得基金得到更加有效的监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基金的运行效益,促进其增值,使社保制度发挥出更加长远和显著的作用。再者,社会保险基金进行预算管理,可以提前反映社保基金收支状况,及时分析影响因素,从风险防控的角度竹筏,强化管理的预警能力。决算,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总与反馈,通过对决算情况的编制,能够对基金全年的收支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反映,帮助评价预算的执行、落实,如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现实问题的再次出现,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成效,提高社保基金运行效益。

(三)以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为本,合法运营基金,最大限度保值增值

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确保基金的安全性,并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同时这也是基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特别是省本级及以下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都以保证安全为主,结余基金全都存入国有银行或购买国债。在基金运营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保证基金的流动性,除保证正常开支外,结余基金都购买国债,但受物价指数上涨、利率下调和通胀影响,出现了结余基金安全有余,保值增值不足的状况。但无论如何,都能保证在法律法规框架内有效运营。

(四)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随着《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各经办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制订规章制度并加以落实,特别是涉及基金收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更是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

二、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分散,管理部门多

目前我国在保险费征收于管理的主体上,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保险费征收由税务部门完成,其他管理工作由社保经办机构完成;二是社保基金征收和管理全由社保经办机构完成。在多个不同的基金管理部门之下,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通畅,到账时间也较为迟滞,并不及时。基金的收入、支出等环节流程不顺,数据及票据传递不够及时,这些都导致基金在每个环节上不安全。就社保经办机构设置上来看,根据参保人员身份按险种设置社保经办机构现象普遍,造成机构重置,人员臃肿,效率低,浪费严重;更者,按险种分设经办机构,人为地形成了身份分割、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的局面。

(二)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单一,结余基金难以实现保值增值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来源最主要由征收社保费和财政补助两项构成,其他还有:银行存款(或国债)利息、转移收入、其他收入(一般是滞纳金),但后三项收入额度较小,所占社保基金比例非常低。无论是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缴费构成的社保费,还是来源于税收的财政补助,都来源于特定单位或个人,而缺乏向全社会募集社保资金的渠道。但有的地方财政困难,依赖中央财政现象较严重,地方财政支付能力不够。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受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原则的限制,一般采用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两种方式投资,方式单一,收益性差。实际工作中,除保证正常开支外,社保基金结余部分仅限于存入国有银行或购买国债,虽然实行优惠利率,但近几年,银行存款率的不断下调使基金收益率也不断下降,国债的利率受银行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调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越来越差,基金保值都成问题,增值就更无从谈起。

(三)征缴扩面,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

征缴对象不断扩大,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从如今的基金收入情况来看,其中有不小的一部分,是为了扩面征缴,让一些年龄偏大的人,将保费一次性的缴纳完成。虽然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可以暂时扩充基金,不过这些人即将面临退休,因此这一举措也明显的提高了未来的基金支付压力。人口老龄化将使社保基金运行风险不断增大。征缴方面单位拖欠社保费现象严重;发放方面,社会化发放管理要求高,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企业连续13年调整退休金,每人每月都有100元以上的增资,这样就形成了如果越早退休的话,就会享受到越多次数的退休金调整,这显然比更迟一些退休更加的划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必然会有不少的人会想法设法提前退休,从而减少了基金的收入,同时增加了基金的支出及未来的运行风险。

(四)社保基金监管机制不健全

就现目前所实行的相关规定来看,负责社保基金监管的单位,主要有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及社保部门,同时也包括社会监督。不过就三个单独的职能部门来看,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难以形成联合性、集中性的监督力量,弱化了其监督的有效性。如果缺少了外部监督,就难免会发生一些内部风险,如地方领导占用、挪用基金等。再者,社保部门自身的内部稽查力度也较为弱化,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职务犯罪监管、控制制度措施,侵占、挪用和截留基金的情况屡屡发生。社会上一部分人法制意识淡薄,有的单位少缴漏缴,退休人员也有冒领养老金现象。

三、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运行现状的对策研究

对于以上存在的这些基金运行中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督与管理。

(一)为提高基金运行效益,降低运行成本,最好自上而下地设立统一的社保经办机构

1.统一管理部门、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征收机构。实现各项社保工作全部由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管理,各社保经办名称一致,社会保险费全部由经办机构征收,确保个人权益记录准确完整。2.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减少基金运转环节,最好是由一个部门一条龙负责到底,五险合一,有效缓解机构重置,降低运行成本和管理风险,降低身份、部门、城乡差异,促进社会和谐。3.提高经办机构行政级别和执法权力,逐步减少或降低同级政府对其影响,加强上级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和社会对社保基金监管。综上所述,只有社会保险登记申报、待遇支付、信息管理等集中于一个部门,成立一个综合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这样基金运行管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全局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管理体制,基金收支才能统一记账、统一核算,才能形成社保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机制,才能有明确的主体去关心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建立正常的基金风险预警机制。

(二)实行养老金改革,解决财政可持续问题

主要是延迟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领取者的人数,提高私营企业的就业,扩大税基。另外还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如积极鼓励劳动者就业等。增加社保基金筹集渠道。可以借鉴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方式,发行社保彩票,以增加社会保险募集方式,扩大社保基金来源渠道,最大限度地募集社会闲散资金,来充实社保基金,缓解社保基金支付压力。

(三)健全基金预决算系统,增强基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保障基金收缴两条线,规范基金收支管理,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认真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各项制度和法律,积极配合,确保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基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度。

(四)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

实行纪检、财政、审计部门联合监督,建立对社保基金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在监督过程中,要重点监管社保经办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实施;监督社保经办机构在社保基金征收、支付环节是否合法合规;监督社保基金是否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对参保单位严格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基金的征收、支付管理、保值增值等问题要加以规范,防止基金挤占挪用,保证基金安全运行。

(五)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

加强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让参保单位和个人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多缴多得,自觉履行社会保险义务,营造良好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管理氛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每年至少一次将参保人员个人权益记录单通过邮寄方式寄送本人。同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者电子邮寄等方式向参保人员发送个人权益记录。通过积极政策宣传,增强所以参保企业和个人的法制意识,提高对社会保险的认识,重视对基金管理的监督,形成严格执行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积极履行社会保险义务,抵制违法违纪的良好氛围。

篇10

一、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1-5月城镇新增就业3329人,完成市下达任务4600人的72.4%,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认定就业困难援助对象20人次,受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217份3245万元;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60个,完成市下达任务300个的120%,开发公益岗位安排4391名贫困劳动者就业;安置25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接收2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网上招聘,利用公共招聘网招聘信息,共为81家企业招聘岗位6153个;帮助企业复工,优先重点企业用工信息,有针对性送岗上门,满足重点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131家企业返岗员工12232名,开展点对点服务,联系江苏、浙江等省籍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组织包车送务工人员返岗,发车154辆,返岗复工2423人,对接服务的返乡务工人员自行返岗13.72万人次。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审核拨付105家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225.92万元,兑现8家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34.59万元;发放失业金1318人次171.2万元,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5.87万元。

二、扎实推进技能提升行动

积极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1-5月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1877人次,完成年度任务1200人的156.4%,开展贫困劳动者技能脱贫培训988人次,完成市下达任务500人的199.6%,完成新技工系统培养60人(市下达任务219人,因招生节点未到,招生进度较慢)。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社保惠民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1-5月完成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32188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17449人,参加医疗保险36069人,参加失业保险28006人,参加工伤保险40227人。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29455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10490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10630万元,医疗保险费7396万元,失业保险费614万元,工伤保险费325万元),另征收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3309万元。执行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截止5月底,为企业养老保险减负2500万元,工伤保险减负130万元、失业保险减负77万元;对疫情期间企业全额缴纳社保费用的按政策予以退还,共对240家缴费单位退还养老保险费283万元,失业保险费9.6万元,工伤保险费9.7万元。

扩大工伤保险参保面,从四月起对2019年工伤保险支缴率大于150%的六家机关事业单位执行率费上浮二档至基准费率的150%,深入153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扶贫车间宣传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已有34家小微企业171人和20个扶贫车间362人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受理工伤认定29例,其中死亡2例,不予认定1例。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任务提前完成。出台2020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任务分解及管理考核办法,部署城乡居保缴费,适时进行督查,截止五月底,参保缴费人数达50.33万人,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的101.6%。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个机制”政策,制定我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施方案,缴费补贴标准按省定标准同步提高,从2020年1月起,基础养老金标准由110元提高到115元,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每超一年每人每月增发2元,对年满65周岁以上高龄人员每月加发5元至25元高龄基础养老金。

有序推进部分退役士兵养老、医疗保险补缴费工作,配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完成1535名退役军人养老保险数据核查和录入工作,已进入补缴费程序。

积极推进社保卡制发和拓展社保卡应用,截止5月底完成制发卡15561张,新采集制卡人员信息17356人,补换卡5091张;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使用社保卡领待的有8451人,持卡领待率80%;企业退休人员使用社保卡领待的有4795人,持卡领待率23%;使用社保卡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有5920人,持卡缴费2039人。

开展社保基金专项督查检查,严格防控社保基金风险。对各社保经办机构开展基金风险防控督查检查,发现的风险点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完善基金内控管理制度和经办业务规程及操作流程,明确经办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监督。积极开展疑点信息数据比对,通过公安、民政部门提供相关数据详细比对养老保险领待人员数据,筛查出冒领养老保险待遇人员26人(机关事业3人,企业23人),已全部停发待遇并采取不同方式通知当事人亲属办理退缴手续。

四、大力促进城镇居民增收

从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就业创业、落实托底保障、扶持企业发展等方面,推进城镇居民增收。受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52元,同比增长0.8%,环比下降8.0个百分点。建机制方面,建立了城镇居民增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增收工作中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制定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和相关措施,定期对首席统计员、辅调员及记账户开展培训,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城镇居民增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预发机关事业工作人员一次性工作奖励2.28亿元,发放失业金1318人次171.2万元,发放临时价格补贴776.7万元(其中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5.87万元);落实社保费减免政策,对因疫情影响的企业减免社保费2707万元。

五、积极育才引才用才聚才

1-5月,评审确定656名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初级任职资格,办理1163名事业人员岗位聘任,办理526名事业人员岗位续聘,办理762名事业人员岗位内晋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求学习达到90学时。推荐2人参加2020年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选拔,推荐3家企业申报第11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审核审批8200人次调整乡镇补贴,协助县卫健委审核医疗卫生防疫人员一次性慰问补助33人次及防疫临时性补助133人次。为应急局直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人员7人。审核139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9年年度考核备案9030人次。疫情防控期间上报市委、市政府及时性表彰先进个人1名,由县委县政府及时性表彰2个集体,8名个人。受理6个事业单位股级干部任免备案7人次,开展企业新录用员工培训1877人次,完成新技工系统培训60人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免费培训三期113人次。

六、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5月受理欠薪投诉226起,涉及6800名劳动者欠薪8300万元,归集170家施工单位农民工工资保证金4727.88万元(其中保函三家2532.12万元),退还220家单位保证金2932.21万元,对15家用人单位违法行为立案调查,移送公安部门涉嫌犯罪案件3起,劳动用工备案3630人次,顺利通过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督查组对我县2019年度保证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地考核,联合住建、水利部门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活动,并督促在建项目落实“一项目一册”规范化管理,发放《条例》及规范化管理手册300余份。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4件,处理结案19件,按期结案率100%(其中裁决结案7件、调解结案12件),调解率63%。受理各类案件191件(省网转办21件,市长热线165件,百姓畅言3件,网上咨询2件)。密切关注群体动态,特别针对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和退役军人群体做好政策解答和安抚维稳,开发53个公益性岗位安置部分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其诉求基本解决。

七、巩固强化人社扶贫成果

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劳动者就业技能,开展稻虾共养、农作物种植等工种技能脱贫培训,共培训988名贫困劳动者,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99.6%;加强扶贫公益岗位整改,分别建立就业扶贫公益岗位4398人台帐,生态护林员扶贫公益岗位460人台帐,光伏扶贫公益岗位1932人台帐,共安置贫困劳动者6790人次;梳理涉及311名贫困劳动者六种类型问题清单,通过分片包保督查现场交办乡镇,限期整改,已完成211名贫困劳动者的信息修改,清退100名超龄、多岗位就业等不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者,公益岗位整改任务已经完成;加强扶贫车间动态管理,疫情防控期间落实各项政策,扶持扶贫车间复工复产,至3月底有21家扶贫车间157名贫困劳动者返岗复工,拨付复工复产补助7.75万元。22家扶贫车间带动就业964人,其中贫困劳动者217人,带贫比22.5%;落实就业帮扶各类补助政策,拨付第一季度4391名贫困劳务者公益性岗位补贴372.96万元、1998名贫困劳动者居家就业补贴158.67万元、就业扶贫车间贫困劳动者就业补贴16.77万元,3980人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贴199万元,扶贫车间及合作社等101家经济实体吸纳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一次性奖补30.12万元,1家企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48人9.6万元。

及时为符合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代缴保费和发放待遇,截止5月底,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994人、低保对象5095人、重度残疾人3673人、计生特扶对象285人、特困人员24人,代缴资金1641.8万元,领取居保待遇贫困人口70709人,实现应代缴尽代缴、应发尽发、应保尽保。切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推进结对“双包”工作机制,扶贫工作队员驻朱郢村帮扶,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谋划发展产业、参加就业技能脱贫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巩固朱郢村“出列”脱贫成果,防止脱贫户因病、因疫返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