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安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毕业生安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毕业生安全教育

篇1

在社会实践中,当代大学生的不成熟特质主要通过就业体现出来。这些不成熟特质实质上就是大学生在就业中暴露的成长问题。他们在就业中出现的成长问题很多,大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四类:

(一)就业观念滞后,眼界狭小,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长期以来,大学学子们在大学象牙塔里学习和生活,与社会接触太少,严重欠缺社会经验,不能充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他们对理想化的东西很着迷,把眼界和认知领域主要投放在校园和书本上。大多数同学对现实很迷茫,不太愿意也疏于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认知,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就业中就业观念滞后,眼界狭小,不能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他们的就业认识要么滞后于社会发展形势,要么与社会现实不相符。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虽是满腹经纶,但却在就业中屡屡败下阵来。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也存在着一种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其理论分析内容往往占了较大的比例,对学生在求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及太少,也欠缺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设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较为严重。而且,其教材内容也显得陈旧过时,往往都滞后于就业市场形势,对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以及最新发展动态,缺乏详实的分析和及时的反应。就业指导课的这种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代大学生不能摆脱就业观念滞后,眼界狭小的就业误区。

(二)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就业期望值过高,不肯屈尊低就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认清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长处、不足等,因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合理定位就业目标。笔者曾受托在所带金融班为某传媒公司物色两名金融经营记者,就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来说我们都认为还不错。可找了将近20名符合条件的同学征询意见,竟无一名同学愿意去。这让我们深感诧异和不能理解,详询方知他们的理想求职是进银行,准备在考银行上面搏一把。我们在班级群发了很多就业信息,过问的同学寥寥无几,以致于我们甚至怀疑有无就业信息的必要。不过每当一银行招聘信息,马上就赚足了眼球。但他们从未自我评估过自己是否适合银行工作。通过走访了解还发现,不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会交往的金融学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竟是证券或期货分析师,求职目标竟然是从事证券或是期货营销;不喜欢参加班级和社团活动,管理经验严重匮乏的同学却醉心于考公务员。他们还停留在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社会精英的过时观念上。这使他们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意向狭窄,不肯屈尊低就。大学生们为何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同时也与他们过分自信有很大关系。

(三)不能胜任吃苦耐劳、高压力的工作,跳槽频繁,“啃老族”队伍越来越庞大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除部分硕士、极少数博士生为70后外,为就业而四处奔波的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他们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便非独生子女也是长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他们大多集父母和祖父母两代人的宠爱于一身。家人的溺爱使他们在家庭“温室”中长大,几乎没有经受过社会坎坷的磨炼,承受过失败风雨的打击。但当他们信心百倍地准备走上职场之际,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稚嫩却迫使他们不得不一再吞食就业失败的苦果。这些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稍稍苦累的活儿不愿干,即便硬撑着勉强上马一段时间也会“悄然而退”,“裸辞”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跳槽频繁已成为许多毕业生的通病。来自麦可思《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平均为2.3个雇主工作过,2007届大学毕业生毕业三年内有69%发生过离职。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受挫后,其心理创伤很难得到修复。他们极易沦为“啃老族”。这些“啃老族”宁愿“啃食”父母也不愿去工作,这样的“啃老族”队伍目前越来越庞大。在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0多万人选择了“啃老”。究当代大学生不能胜任其工作和逃避就业之因,主要源于他们的娇嫩和诸多能力的欠缺。

(四)学生在求职中屡屡上当受骗,急需社会安全教育的洗礼

目前,由于不少大学毕业生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和防骗意识,加之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和运作的不够规范,社会上少数不法分子借机兴风作浪。他们利用毕业生急切就业、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以入职手续等名义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虚假承诺高薪等方式欺骗学生。大学生们上当受骗的新闻也不时见诸报端和网络。据一项调查显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被骗的案件已成为高校大学生被诈骗的案件数量最多的一类案件之一,约占大学生被诈骗案件的40%以上[2]。这些诈骗案件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和家庭财产带来较大的损害,使他们的身心受到损害,也给高校和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面对就业欺诈,他们大多虽然暂时选择了忍气吞声,但部分学生在就业受挫后的怨恨情绪会越来越大,滋生出仇富情绪,走上犯罪道路,乃至做出与社会为敌,与党和国家为敌的举动。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开展社会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就业安全意识,提高就业应对能力已刻不容缓。如果学生连起码的安全知识都不懂,不能进行自我保护,毕业后很难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风风雨雨。

二、成长教育理念在就业指导课中的具体应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学是一门理论与经验相结合,偏重经验教学的学科。”这表明就业指导课既是一门就业理论指导课,又是一门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成长教育课。高校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质上就是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既然对大学生进行成长教育是就业指导课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它有责任扛起成长教育的大旗,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导。那么,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成长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结合最新就业动态,及时和诠释最新大学生就业政策,整合补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

当今世界发展突飞猛进,来自就业领域的变化也是瞬息多变。这主要通过就业新闻等形式映现出来。要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使之与时俱进,要拓宽他们的就业眼界,高校有必要加强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补充,使之进一步切合社会实际。在就业指导课上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认识最新就业政策,帮助他们纠正其在求职中的观念和行为上的问题和偏差,解决他们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尽量用实用理念指导就业指导课,以有效避免纯理论授课的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方法则应以课堂讲授为基础,多采用最新典型案例分析、面试场景模拟训练、分组讨论等方法,同时要把最新就业动态和就业趋势融入课堂。比如,今年绝大部分银行在校园招聘时,在资格审查时都将三本院校的学生排除在外,但大部分三本院校与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仍然把就业主攻方向放在进银行上面。这就需要就业指导老师在上就业指导课时指出这一就业形势,引导学生要么及早完成就业转向,要么通过飞驶特等人力资源派遣公司通过派遣员工的方式进入银行。

(二)引导学生认清当代大学生目前所处的就业现状,认识自我,理性定位就业意向

伴随着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社会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与此相应,当代大学生就业正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就业阶段迈进。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这要求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放下身段,从事大众化的工作。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毕业生们必须及时更新思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把自己定格为“大众化”的劳动群体,并使自己真正融入社会,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和中小企业中去,树立起城乡一体、务工务农都是就业的新观念。作为就业指导老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择业观,帮助其养成独立、自强、诚信的择业态度,不要死抱着专业对口的思路不放,也不要死守在城市中就业。就业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反映就业动态变化的社会就业新闻。与此同时,上就业指导课时还要帮助大学生纠正认识自我偏差,在课堂上搭建他们认识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接受来自别人善意的评价,或积极求教他人来认识“自我”;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以实践为镜,纠正“自我”认识的偏差。正确认识自我是当代大学生战胜自我、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环节。因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软肋”,做到有的放矢,找准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航向,扬长避短,在实践中顺利发展和完善自己。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忍耐力、生存和发展能力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暴露的稚嫩问题,就业指导老师应向学生指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积极引导学生参悟好社会这本大书。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专业实践和参与社会实践,在获取经验的同时,体会社会竞争压力,认清自身实力,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应对挑战。大学应把对大学生的忍耐教育、受挫后的自我调适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课堂,以培育学生们养成和谐而又坚韧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还要更多地帮助学生培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于在择业和就业方面出谋划策。培养学生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应主要包括学生的生活技巧和技能、社会知识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等多个方面。比如要求学生学会做饭、做家务等,养成合理的家庭消费习惯。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引导他们培育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还要对他们开展责任心教育和抗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勇于承担责任、积极面对成长中的困难。

(四)及时最新就业欺诈案例,指引学生安全就业,适应社会就业竞争

篇2

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社会化日益明显,各种商业性质的商店、饭店、网吧等遍布校园及周边地区,校园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园区。大学生的安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应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但安全教育又有其自身特色和特定内容。从安全防范角度讲,大学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人身安全

人身安全是指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尊严依法不受侵害、不临危险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法侵害、自然灾害、自伤自残等事件都会伤害身体甚至剥夺生命。在任何情况下,大学生都要把人身安全作为安全的最高原则。

(二)财产安全

近年来,侵财案件的发生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带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减少侵财案的发生。要求学习反盗窃、反诈骗、反敲诈勒索等方面的内容。

(三)消防安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要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增强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的本领。

(四)食品安全

在大学的周边以及校园内,由于许多大学生缺乏食品安全的知识,一旦食用了一些有问题的食品,便可能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大学生必须学习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五)交通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大量增加,大学生遭遇的交通安全事故呈增长趋势。要防范大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从而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交通意识。

(六)心理安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以90后为主,在这个阶段,个体的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遇到小小的挫折就可能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离校出走、自杀等行为。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七)社交安全

大学生人际交往是指大学生之间及大学生与其他人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心理发展阶段,有迫切的社交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同学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思想比较单纯,轻易地相信别人;所以,大学生要学习交友聚会、社团活动和公共活动等有关社交安全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八)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由于网络有强大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之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很多大学生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薄,容易被不良信息侵蚀思想精神或遭受人身财产的损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也是当今高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九)求职安全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给大学毕业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许多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设置陷阱诱使大学生求职上当,导致求职受骗现象屡屡发生,严重的还危及生命安全。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求职安全教育,增强求职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十)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十一)预防犯罪

随着近年来学校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校园开放,大学生违法违规现象呈上升态势,大学校园的安全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地遏制犯罪,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和主要类型,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道德观念和自觉性。

篇3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52)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讨了加强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系。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构建和谐的产学研结合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作用,以期为促进普通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 :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242-02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1,2]。面向21世纪快速发展的国内国际形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对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形成了强烈冲击。特别是对于非重点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如何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研究课题。在此,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探讨普通高校实践教学与毕业生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所裨益。

一、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众所周知,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而人才培养则是最为基本、最为重要的功能,其他功能都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才可发挥的功能。而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了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实际上,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早已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只有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把课堂所学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真实、深刻的认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二、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

每一所普通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4]。比如,我们河南工业大学的粮油储藏专业,前身为郑州粮食学院的粮油储藏系,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培养粮油储藏专业高级人才的教育及科研的重要基地,拥有国内最为完整的粮油储藏专业学科群,在我国粮油储藏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和特色。粮油储藏专业重点依托河南省重点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科技部批准在我校建立的“国家粮油储藏工程中心”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粮食作物储藏加工技术创新分中心(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粮食储藏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及“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重点为粮食储藏加工与安全战略)”,已建立较为完善服务课堂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体系,拥有专门的教室、实验室、各种型号的模拟储藏设施和国内最大最完整的储藏物昆虫标本室,能够满足所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实践及科研活动需求,并有从事多年教学科研经验的教师专门辅导,使在校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专业训练,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年粮油储藏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并以此带动学校其他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三、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保证

根据不同高校的专业特色,积极拓展校外实习空间,密切加强同相关行业的科研、技术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保证[4]。比如,我们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郑州粮食学院素有“亚洲粮院”的美称,又有粮食行业“黄埔军校”的雅号,在我国粮食行业乃至亚洲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往届很多毕业生在粮食行业崭露头角。我校积极充分利用在粮油行业的巨大优势,不断加强与粮油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在国家和地方大型储备库建立长期规范的实践教学基地,签订正式的生产实习协议或合同,专门聘请企业工程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工作为我校学生的企业导师,在学校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学校学习和生产实际切实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现代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工程实践经验,对所学专业及将来所从事的行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增强了未来毕业求职的信心。事实上,很多学生通过在校外生产实践基地的锻炼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工作。

四、构建和谐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

构建和谐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是国家未来科技创新和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是高校的四大基本功能对普通高校未来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构建和谐的产学研结合体系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键。目前,我们学校与我国粮油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央储备粮总公司、中粮集团等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对我校的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学生就业起到强大促进作用。我们学校也在一直不懈努力强化粮油学科特色,加强粮油学科建设,密切与国内外粮油行业的科研、教学、生产合作。通过与国内国外粮油行业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粮油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把产学研结合体系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五、小结

实践教学基地是承担高校实践教学、实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场所,更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根本保证[4,5]。切实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二者有机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遵循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发展思路,在构建和谐的产学研结合体系的基础上,保证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稳定性、高质量、合作双赢、双向促进,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当前提高进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作诗,杨克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教育研究,2007,4:45-48.

[2] 赖三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4:89-90.

[3] 齐昕.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建设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1):234-235

[4] 赵英杰,吕建华,张来林.如何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7,31:214.

篇4

关键词:廊坊市;大学生;安全现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4303

近年来新闻频频曝出河北保定大学生返校途中失联、廊坊市高校毕业生找工作被骗入传销组织、大学生因情跳楼等恶性事件,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揪心与紧张。我们很想知道今天的大学生怎么了?是什么在默默的威胁着他们的安全甚至是生命?我们决定一探究竟。

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廊坊市共有十多所大学,学生人数近30万,人数众多,因此课题组决定以廊坊市做为起点,将大学生定为研究对象进行调研。以大学生的身份通过全面深入的对廊坊市的大学生安全意识进行现状调研,考量大学生的安全问题,找出其存在的众多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安全防范对策。以此对廊坊市乃至全国各高校的师生提供一些预防措施和借鉴意义,减少大学生事故的发生率,更好地保护到我们正值青葱岁月的花样少男少女。

1廊坊市大学生安全现状与问题

廊坊市拥有十多所高校,大学生数量庞大,我们走访调查了解到廊坊市校园里手机、笔记本电脑被盗、现金被骗事件屡屡发生,宿舍火灾事故也偶有发生。除此之外我们从廊坊市公安局民警处了解到,大学毕业生被骗入传销组织的现象最为严重。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到廊坊市大学生整体的安全状况,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得出以下数据。

1.1廊坊市大学生安全问题发生频率的现状

廊坊各校大学生对于当前发生的安全问题现状的描述如图1,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87%的大学生涉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廊坊市大学生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图1安全问题现状

关于男女大学生针对该问题是否有差异我们做了进一步的统计加以观察,发现所有选项女生所占比率皆比男生所占比率大。因此,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安全意识或者安全应对能力相对薄弱,遇到安全问题的概率比男生大,各高校应该更注重加强女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而男生也同样遇到安全问题,对于他们的安全教育也不容忽视。全体大学生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图2男女生遇到安全问题比较

1.2廊坊市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安全满意度

廊坊大学生鉴于校园环境的安全满意程度调查中,将近于89%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安全现状觉得一般甚至不满意,可见廊坊市大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安全状况是抱有怀疑和些许不满的态度的,因此各大高校应重视学生这些方面的感受,加强校园安保措施,提升学生校园安全感。

图3廊坊市大学生对校园环境安全满意度

为了解独身子女对于该问题的态度是否有偏颇,我们再次统计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大学生安全状况所持态度却有明显差异。非独生子女对于学校的满意度要高于独生子女,他们可能从小交往的人比较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于是能够更好的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并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而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较强,辨别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对于校园环境的要求较高。此调研反映出廊坊市各高校的校园安全保障应加强,对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安全意识应该加强教育,形成更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

图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校园环境安全满意度

1.3廊坊市大学生安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经走访调查,廊坊市大学生发生过的安全问题复杂多样。为了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总结归纳了几个典型问题。

(1)问题一:大学生外出兼职安全保障底。

在校大学生兼职日益增多,然而,在校大学生兼职中受到的伤害也在日趋增多,大学生外出兼职的安全保障问题日渐突出。我们从廊坊市公安局民警处了解到,现今廊坊市从事传销的有一万人左右,而其中60%以上都是大学毕业生,大多以北京高薪工作或网上恋爱为由被骗,形势严峻。

(2)问题二:宿舍电路火灾隐患。

在进行校内安全问题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大学宿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插线板插位不够,因此插线板成为了大学宿舍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2014年某高校宿舍因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插线板引发火灾,而这样因为使用劣质插线板或用电不当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不在少数。

(3)问题三:回家及返校途中安全隐患众多。

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弱,社会经验少,虽然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心智还不成熟。火车站周边的黑出租车,学校周围的闲杂人员都有可能对女大学生造成伤害。

(4)问题四:校内偷盗事件频发。

据了解,廊坊某高校附近经常有同学在去吃饭的途中手机被盗;学校宿舍中现金、电脑等贵重物品被盗;图书馆中手机被盗;上厕所的功夫教室里的手提包被盗;甚至是学校里自行车都时常被盗……多年来这样类似的事件屡屡发生,趋势不减反增。

(5)问题五:高校安全教育匮乏。

对廊坊市五所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的调查,可知,大部分高校一个学期只开设1次或2次,有的甚至不开设,很明显廊坊有的大多数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图5安全教育开设

2廊坊市大学生安全的应对对策

2.1对策一:以院系为单位建立学生兼职服务中心

基于廊坊地区在校大学生安全情况调查,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暴露出安全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保护措施不力等安全性问题。我们提出了以增强在校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为核心,同时,建立并完善在校大学生兼职安全保障体系,设立在校大学生兼职咨询中心。

2.1.1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1)大学生要加强相关的法律知识;要了解劳动法和合同法,学会辨别合法正规的合同。

(2)界定中介机构的合法性;在兼职前先确定中介机构是否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办公地点是否固定。

(3)明确兼职步骤,尽量确保在环节上保护自己。

2.1.2以院系为单位设立兼职咨询中心,发挥其引导、支持、管理的职能

(1)增强勤工俭学部的职能。针对兼职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第三方中介不完全被双方所信任的问题,建议由学校做出改变,扩大勤工部的职能代替中介。

(2)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一系列针对兼职安全的讲座。介绍兼职过程注意的安全事项和列举诈骗分子惯用的诈骗手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特别需要提高女大学生和大四学生的防范意识。

(3)加强校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大学生兼职提供良好的保障。学校作为沟通的桥梁,可以根据专业特色,积极主动地与广大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他们联合举办兼职招聘会,为在校大学生创造广阔的锻炼平台。

2.2对策二:学校统一购进符合国家标准的插线板,市场价出售给学生

2014年某高校宿舍因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插线板引发火灾,而这样因为使用劣质插线板或用电不当导致事故发生的情况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课题组展开很多讨论,最后我们发现既然大学宿舍插线板的出现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何不将他规范化,调查后总结出一种解决办法发,既利于学校对宿舍进行管理也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宿舍用电安全的问题。解决办法如下:

(1)通过学校购进学生所必须的复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插线板,避免学生购买劣质产品。

(2)以市场价格出售给学生,进行标准的统一的宿舍管理,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达到安全目的。学校只作为中间媒介,不在中间赚取利润,反而会使学生买到最合适的产品。

(3)制定规定,对使用非校内安全插线板进行没收处罚,同样价钱的插线板更安全,大学生们应该会进行合理的选择。

2.3对策三:老乡会组织结伴回家、返校

女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弱,社会经验少,缺乏社会经验,心智还不成熟,思想较单纯,一旦发生突况,学生容易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社会管理中存在漏洞,学校以及许多公共场所周边存在隐患。比如火车站周边的黑出租车,学校周围的闲杂人员都有可能对女大学生造成伤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想到每个学校都有同学自发组织的老乡会,老乡会的一般都留有全校各院系老乡的联系方式,大家联系比较容易,彼此也比较熟悉,老乡会组织结伴回家很好达成,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老乡之间的感情还能保障大多数同学的安全,一举两得。在这种形式上再加上学校家长的相互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

2.4对策四:组建学生“反扒小分队”

据了解,廊坊某高校附近经常有同学在去吃饭的途中手机被盗;学校宿舍中现金、电脑等贵重物品被盗;图书馆中手机被盗;上厕所的功夫教室里的手提包被盗;甚至是学校里自行车都时常被盗……多年来这样类似的事件屡屡发生,趋势不减反增,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提出建立学生“反扒小分队”。

现在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国旗护卫队,具有一定的自我防卫能力,学生“反扒小分队”以学生的视角观察学校里异常的校外人员,发现不正常的情况及时对即将受到伤害的同学进行提醒,并及时联系学校安保,及时处理不安全隐患。学生自行报名组建义务的“反扒小分队”,采用学校安保为主,小分队为辅的作业方式,更好的督查校内环境,对校内不法分子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2.5对策五:加强校园宣传教育

(1)单向宣传。

学校可以利用单向宣传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第一,可以在学校校报上创办安全知识宣传专栏,利用学校官方媒体这一平台的影响力,达到宣传安全知识的目的;第二,在学校的宣传栏橱窗中和学生公寓中的宣传告示的黑板上普及安全知识,让树立安全意识的氛围覆盖校园。

(2)双向宣传。

此外,学校可以利用双向宣传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针对全校学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与老师互动,利用讲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安全理论知识的掌握。另外,学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校园论坛等新媒体安全信息,让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到最新的安全信息,并且学生通过线上新媒体向学校反应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反馈针对提升校园安全水平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陈新宇.大学生安全素养的培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9).

[2]熊英,潘思伊.大学生安全知识技能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观察(上旬),2014,(7).

篇5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 生态安全 教育

[作者简介]石贵舟(1974- ),男,安徽安庆人,南京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知识流与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运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230)、2014年度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立项课题“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SZ201415)和2012年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重点课题“知识管理视野下高校生态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GY201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040-02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确实,高校是知识生产者和管理者,是知识的生产源和集散地。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体,在知识的构建、整合、创新和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就是对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的过程。而高校生态安全教育方式与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因此,现代高校的生态安全教育要与时俱进。

一、对知识管理及高校生态安全的界定

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完全相同。通常认为,知识管理指个人、组织或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知识和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组织机构、知识资产、知识人员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以期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从而促进知识的价值增值。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知识管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高校管理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合理利用高校内、外部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潜能,建立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知识产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功效管理过程。

对于生态安全来说,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映。结合狭义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安全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安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权、生存权、健康享乐权、必要资源权、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或人文)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工程,它是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结合以上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高校的生态安全包括高校的自然生态安全、人文生态安全、社会生态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即能为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工作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高校自身运行良好,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能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科研服务的一种良好的状态。

二、高校生态安全的知识性分析

1.系统性。高校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跟知识有关。高校自然生态安全包括高校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树木花草的种植,自然环境的绿化,校园整体的美化亮化都需要有生态学相关的知识作为积累。而高校人文生态安全更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和探访神奇的科学研究,这一切都是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魅力。高校的社会生态安全是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社会声誉的综合反映和系统的写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其知识的传递、升值过程,也正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2.动态性。高校的生态安全正如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一样,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事情,它会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所高校受其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动态性,这跟知识的学习一样,常用常新。

3.艰巨性。高校生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进行整治和治理,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超出了前期的投入,所以高校生态安全又具有艰巨性。知识也如是,一旦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就会产生惊人的后果。例如,携带核弹头的原子弹用在战争上,会对人类产生毁灭性后果。当然,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更需要经过专业的熏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具有一定的艰巨性。

三、影响高校生态安全的要素分析

高校生态安全包括自然、文化、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直接影响因素,因为自然因素出现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就会直接表现出来。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它们主要是通过自然因素这一中介变量对生态安全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自然因素作为文化、社会这两个变量的中介变量来研究生态安全,生态安全影响因素模型如41页图所示。从该模型可知:要想解决高校生态安全问题,可以从自然、文化和社会这三个因素入手进行研究。把这三个方面作为影响生态安全的3个一级指标,而自然因素又分为高校环境绿化、高校空气状况、高校植被情况、高校物种多样性、高校土地资源、师生居住情况6个二级指标来进行分析;文化经济因素可分为高校教育教学、高校的科学研究、高校的人才培养、高校的文化传承4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社会因素分为高校的生态安全意识、高校的生态宣传力度、高校师生数量、国家对高校的政策、高校规模扩张程度、高校拥有生态技术、高校科技教育经费、高校汽车数量8个二级指标来分析。这样我们可以从18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生态安全的破坏程度,每一个指标有一个合格或良好的经验值(标准值),用管理学上的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邀请专家对这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这个指标最终得分,再根据指标的相应权重,得出总的得分与相应的经验值比较,判断高校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

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1.生态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没有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等专业的高校,其生态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师资配备都不完善,要真正开展非生态专业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教育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即使开设了相关专业的一些大学,主要是进行专业课教学,非本专业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能得到相关的教育熏陶。从全国高校来看,每年招收的环境类专业学生不到普通学校招生总人数的0.5%,非生态专业学生占绝大多数,而在非生态专业开设与生态相关选修课的院校仅占全国高校总数的 10% 左右。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选修或必修过生态安全教育相关课程,没有接受过生态安全教育,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对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尊重之情,更不能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

2.生态安全教学设置不够合理。在教学体系方面,许多高校只重视生态专业或是环境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但是在非生态专业或环境专业的学生中,把生态安全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非常少。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高校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具有生态意识、懂得生态文明、有专业技术的现代人,因此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培养方案中,就应该含有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内容;在专业设置方面,对非生态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不是其专业课,但是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生态意识、生态的重要性、生态安全危害性及生态安全的基本技能技术等内容,并且有相应的学分。

3.缺乏长远通识生态安全意识。生态意识是开展生态安全教育深入开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态安全的危害性有深刻的认识。以下三种情况都是因为生态安全意识的缺乏导致的生态安全:一是过度开采带来的生态安全;二是盲目引进外资带来的生态安全;三是忽视森林资源保护带来的生态安全。我国的高校生态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虽有几百所大学开设了环境专业,但在专业学生中的生态环境专业教育不能代替在非专业学生中的生态普识教育,更不能替代生态文明教育。生态安全意识,事关21世纪我国能否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远景目标。

五、实施高校生态教育的对策

1.加强高校生态环境建设。要推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就必须把高校生态安全教育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而加强高校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高校自然生态环境建设。高校要加强绿化,植树种花,注重校园美化,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高校生态平衡,让人在一个芳香宜人、绿树成荫的环境里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二是加强高校人文生态环境构建。如先贤感悟、节能降耗、低碳出行等的生态文明行为,这些均能激发师生践行生态文明的意识,也能自觉地内化自身素质,提升师生员工内在人文素养,表现为自觉的生态文明行动。三是强化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的构建。即让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生态观,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高校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反过来,参与又提升了其主体意识,强化了责任。因此,要提升师生的生态环境意识,让其主动关心生态安全建设,从而慢慢地固化为其行为,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2.深化高校生态教育改革。生态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理念。课堂教育是高等生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高校生态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一是改革高校的生态课程设置。高校可以在非生态专业、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中开设生态安全教育选修课,课题内容涉及生态观、生态建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论述、生态建设的不可逆性等生态安全的特性介绍,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态安全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注重生态环境师资的培育。一方面,可以在重点大学或研究生院培养生态教育师资力量,为生态环境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师资对生态安全教育定期培训,提高高校现有师资对生态安全的教学能力和生态意识。三是寓教于乐,把生态理论教育融于社会实践中。例如,可以将生态理论融于大学生毕业实践的调查和学习中,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对高校所在的地区的山川河流、厂矿企业、生态环境、物种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既让学生了解社会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又得到相应的科学锻炼,也为地方政府正确有效地规划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案和依据。

3.加强高校生态实践教育。高校应视生态文明素养与人格素质、学术品质和职业素养一样重要。高校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是推进生态实践教育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团组织生活会、院校活动中将引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议题,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能给广大学生带来普遍而深刻的教育作用。高校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开设生态教育专栏,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并且邀请专家作环保讲座,交流生态环保的经验和体会。

4.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库。高校的活动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均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高校应该建立一个核心的生态安全知识库,集中高校的生态安全的理论知识、教学讲义、科学研究、生态历史资料、环境保护、毕业生生态论文、学术交流等知识组成的知识库。其核心知识库由校学术委员会作为最高的领导层,任命由校长和学术带头人为主的知识主管(CKO)决定其知识共享机制和范围,下设知识管理办公室,办公室由学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校长办公室、信息中心组成,统一知识库的日常管理,保证生态安全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同时,可以建立校园生态安全知识库的知识共享机制和知识激励机制。

5.建立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链。高等教育是联系社会的纽带,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与开放性。生态意识的形成,生态习惯的培养既可以在高校也可以在社会组织中获得。因此,高校生态安全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不能拘泥于某一组织或者范围内,应该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开展合作,把生态安全知识的节点(高校、政府、居民社区、社会民间组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开放的生态安全知识链,让生态安全知识在整个知识链中流动起来,从而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享、传播与创新。在实践上,高校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居民社区以及敬老院、中小学等机构的合作。开放的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链,可以有效地运用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让高校生态安全知识高效运行。

总之,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形式多样,要重视第一课堂的正面引导以及高校的内外结合,使高校生态安全知识得到普及和提升,真正持续有效地推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学生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学生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契机,经过学习、交流和研讨,学生工作处进一步确立了“稳定奠基、学风领先、文化铸魂、整体统筹”的学生工作理念,明确了工作目标:以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以全面实施辅导员制为重点,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心,积极创新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推进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为构建和谐校园,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此外,学生处还组织实施了几个在校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习实践活动:

1、举办学生骨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班。学生处在3月份举办了学生骨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培训班。培训班以提高学生骨干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对学生骨干成长成才的指导性作用,把大学生骨干培养成为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学习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实践者为目的,组织学员开展了“我为师大献一策”活动、学习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同时,开展了“三个三”活动,受到省教育厅的好评。

2、举办“校长有约”学生座谈会。“校长有约”是我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中所开展的一项与学生零距离交流活动,是在第一阶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倾听学生心声,彰显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具体举措,也是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实施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切实解决了学生们所关心的涉及到切身利益的问题。

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强化校风学风建设,切实抓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

本学期,学生工作处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建国60周年等重大事件,在学生中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其政治辨别能力。

1、深入开展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活动。本学期,学生处结合实际情况在广大学生中继续开展以“躬行小善、和谐发展”为主题的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为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学生处面向各学院开展教育方案立项申报工作,16项方案获准立项资助。各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面向全校或学院开展的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开展了相关教育活动。

2、开展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确保毕业生安全离校、文明离校。为进一步加深毕业生与学校、毕业生与师长以及毕业生之间的情谊,教育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在全体届毕业生中开展了“文明留给母校,感激留给老师,关爱留给同学,信心留给自己”主题教育活动,学生处向全体毕业生赠送了纪念册,顺利举办了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3、坚持学生工作队伍值班制度。在学校申博失利、“”敏感期、毕业生离校期间,学生处明确要求各学院值班人员坚守岗位,文明执勤。同时要求值班人员深入到学生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和意见,便于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尤其在学校申博失利和毕业生离校期间,学工处及学生辅导员实行双重值班制度,值班人员深入学生生活区及教学区巡视,检查学风及安全稳定情况,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正常作息,并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4.加强假期安全教育。清明、“五一”、暑假前,及春游季节到来时,学生处都召开学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假期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假后对学生返校情况进行及时统计,强调学生的安全管理,加强检查和督促力度,确保学生安全离校,安全返校。制定了“学生节假日去向表”,对不在校的学生进行登记;对于暑假申请住校的学生也要填写“学生暑假住宿申请表”,有力地加强了学生的安全管理。

5、切实关心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处在网上开设了“处长信箱”和学生留言板,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学期都召开学生思想状况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倾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将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千方百计予以解决。本学期,学生处又实行了处领导接待日制度,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

6、充分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网络、报刊主阵地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本学期,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在学生工作处的指导下,秉承“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教育为目的,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形式,充分发挥了其作为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本学期,《学生工作》共出版四期,与全国60余所高校展开交流并受到好评。《同学之友》共出版四期,发行量大(每期印发5000份),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已经成为校园内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报刊之一。

三、积极完善激励机制,扎实做好评奖评优工作。

本学期,学生工作处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重新修订或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明确要求,规范管理,认真做好学生违纪处理与教育工作。顺利完成学生各类评奖评优工作,通过树立、宣传学生典型,更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榜样的示范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根据省教育厅和团省委有关要求,认真做好省先进班集体、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推荐工作。06化学师范班等13个班级被评为省先进班集体,储东巍等17名同学被评为省三好学生,陈遥等13名同学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

2、开展和谐班级、和谐宿舍评选工作。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班级建设和宿舍建设,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开展了和谐班级、和谐宿舍评选工作,102个班级被评为和谐班级,1052个学生宿舍被评为和谐宿舍。

3、组织开展了优秀女大学生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召开了年度优秀女大学生表彰大会,隆重表彰了体育学院女子跆拳道队等3个优秀女大学生先进集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何颖等85名优秀女大学生。

4、开展各种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学年度共评出朱敬文奖学金371名,朱敬文助学金6名;安康奖学金135名;中国移动奖学金49名。

5、开展届优秀毕业生的审核与评定工作,共有897名同学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6、开展—学年度的学生个人成就奖的评定工作,有303名同学获得个人成就奖。

7、做好违纪学生的处理工作。组织开展届毕业生中受处分学生的处分评议工作,共有51名同学在毕业前解除处分,同时做好日常学生违纪的材料梳理、文件起草、正式文件印发等工作。

8、组织开展本科学生第八届延期课题结题工作、第九届科研课题中期检查、毕业班课题结题工作,顺利完成第二届学生工作科研课题结题工作。

四、继续完善立体式资助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本学期,学生处积极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继续完善立体式资助体系,关心和解决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进一步调研学院勤工助学基金使用情况,调整学院勤工助学基金分配标准,划拨本学年资金。

2、配合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开展贷款毕业生还款情况跟踪统计,整理相关材料并归档。

3、整理补充2000级以来3886名学生贷款信息,并上报国家教育部,将相关信息输入学生贷款系统。

4、年我校生源地贷款办理人数和办理金额居全省高校前列,生在全省贷款总金额缩减一半的情况下,我校贷款金额反而比去年超出20%,保质保量完成了年源地贷款的组织培训、报名统计、证明打印工作。

5、完成05级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确认工作,并与贷款学生签订了还款承诺书。

6、圆满完成年春季困难补助和伙食补贴工作。向1376名困难学生发放了32万元的春季困难补助,解决了困难学生冬春季交替之际的生活困难。向3165名学生发放了63.3万元伙食补贴,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缓解了因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

7、做好学生的医疗保险理赔工作。本学期为63名学生办理了医疗理赔。

8、做好敬爱助学金、助学金、福彩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召开了助学金获得者座谈会,总结了助学金获得者上一学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认真完成了签订-2010学年陶欣伯助学金捐助协议的相关准备工作。

五、加强就业指导,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本学期,学生处积极落实有关就业的具体政策,组织筹办了就业工作推进会,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和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选派工作,加强就业指导,优化就业服务。

1、认真完成师范大学年就业工作推进会的筹备工作。在学生处的积极推动下,本学期学校召开了就业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了就业工作的生命线意识,并且明确了各学院就业工作责任人,出台了一揽子就业工作相关文件。

2、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力度。本学期,在学生处的积极推动下,我校在全省较早地开设了“两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并将“两课”列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服务咨询、模拟求职和职业测评等方式,对毕业生进行形势教育、国情教育、政策教育、思想教育、诚信教育、创业创新职业意识和求职技能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已经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全面提高了就业工作水平。

3、推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设立常态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咨询和日常咨询辅导活动,继续发挥好网上职业规划测评平台的作用,为毕业生提供职业发展测评及辅导服务。为届6000余名毕业生办理了派遣方案及档案邮寄工作。发放了职业技能培训助学卷,此举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光明日报》等媒体做了重点报道。

4、继续探索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经常性联系的新机制,开展就业市场拓展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赴等地拓展就业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协助地方人事部门做好我校未就业籍毕业生进入省级见习基地就业见习相关工作。继续强化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确保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提供条件。承办了省年高考招生咨询会(会场)。

5、做好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相关工作,全校共计1499人申报,顺利为学生办理了相关手续,并在全校范围内及时宣传省教师资格认定有关政策。

6、顺利完成省选调生和各市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报名、面试、政审工作,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7、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25名同学获奖,并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第四届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六、充分发挥中心辐射作用,继续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本学期,学生工作处以构建和实施心理健康安全监护体系工作为主线,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在全员覆盖上下功夫,在完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宣传舆论环境和工作机制支持,增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1、继续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加强与心理咨询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开展好门诊咨询服务,在成功疏导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本学期,三个校区共有800余人次接受了专业教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2、举办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会议总结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工作,传达了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坛”、“地区高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巡讲”、“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征文”等四项活动为第八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内容。

3、举办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论坛。论坛邀请了谭顶良等知名专家学者授课,通过讲授、交流等方式,指导高校教师、学生工作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等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与基本技能。

4、开展第八届“5.25”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月系列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学生处在全校开展第八届“5·25”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月活动。各学院也根据活动主题,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

5、举办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周活动,通过展板、报纸、传单等向学生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教育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6、认真指导大学生心理发展协会以及各班级信息员开展工作。

七、扎实做好士官征召和大学生预征入伍工作,国防教育工作有声有色。

本学期,在认真分析新时期高校武装工作任务与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学校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学校的全局工作制订阶段性工作计划,使军事理论教学、学生征兵等与全校的教学和新生入学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合理调配时间、使用资源。

2、广泛联系驻徐部队和军事院校,搞好军民共建,争取一切可以为我校军事训练和军事教学服务的资源。

3、坚决贯彻落实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和国家教育部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改革我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并按学校要求完成了标准化课程建设。

篇7

【关键词】安全;教育培训;种类;重要性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国家《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也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实施和有效运行的关键,2011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4.4.2“能力、培训和意识”中明确规定:“组织应确保任何在其控制下完成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务的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应依据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来确定。组织应当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使在本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

2005年以来,本院通过建立并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加深切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规及要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员工掌握安全法规的要求、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的必备手段。只有员工具有强烈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才能使所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只有员工具有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具有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避免或降低安全风险。特别是随着本院各项工作业务的不断拓展,海外、总承包、监理业务安全管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复杂,管控方面越来越多,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形势下越发凸显出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本院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努力改进,除全面修订《人力资源及培训程序》、《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外,还不断完善《安全教育管理规定》,细化安全教育培训的主管领导、相关部门和各级人员职责,明确具体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内容、考核与检查内容等。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引导和强化员工学习安全管理的新知识、掌握安全生产的新技能、解决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对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

1.总要求

对本院员工、聘用人员都应接受有关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主要培训内容:(1)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技能。(2)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劳动保护、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文件。(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4)安全质量管理要求及以往存在问题。(5)应急准备与响应;紧急救护法、应急预案,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等。

2.院主要领导干部安全培训

院主要领导干部上岗前应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规、上级和本院有关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等,并经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

(1)安监部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工作。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每三年接受国家有关机构的继续教育培训及考试,每年参加外部培训及现场安全学习。

(2)二级安全网络部门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包括工程部、监理部、勘测工程部、海外事业部、项目经理部、技术质管部、院长工作部、工会等),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安监部还应组织对其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再培训。

(3)每年安监部会同工程部、监理部、勘测工程部对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多次安全考试,考试内容必须包括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等。

(4)二级安全网络部门专职/兼职安全员要经常性地指导本部门三级安全网络人员,并组织开展日常安全教育。

4.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培训与复训

(1)对本院正式职工和聘用人员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以后应按规定时间进行复训。

(2)安监部要做好本院特种作业人员状况的统计工作,督促有关岗位人员的初训或复训,保证做到持证上岗。

(3)对院总承包工程,现场项目部要检查分包施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和安全员培训合格证,督促施工分包单位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5.新入院大学生、研究生岗前安全教育

培训主管部门和安监部每年组织新分配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岗前培训时,必须设定专门的安全培训课程,包括适用的安全法规及行业安全管理规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6.上岗、转岗、离岗适应性培训

(1)各部门对新聘用人员、借用人员、临时工等,都应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其岗位工作安全责任较大时,安全教育培训更不能降低要求。可外聘专家或本院/本部门称职人员进行培训。

(2)当人员调换岗位,所操作设备、技术条件、安全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必须进行适应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使其掌握有关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培训形式可多样化,但必须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对违反操作规程、院安全生产制度造成事故或严重违章的责任者,除按院《安全事故和违规行为处罚办法》和《安全生产考核管理办法》处理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离岗培训、在岗学习等形式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掌握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院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方法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

针对不断拓展海外业务,本着“海外项目安全管理不低于国内安全管理标准”的要求,做到每批人员出国前进行安全培训,完善《出国前安全教育手册》,强化境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相关现场处置方案的培训,确保掌握安全风险防范措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7.全院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每年年初安监部会同培训主管部门,组织提出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增补;对培训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根据上级和院安全管理要求、各部门需求,随时补充调整计划,以适应院及各类项目现场安全管理及发展需求。坚持不懈地开展日常的安全宣传教育,如:网上开办“安全监察”专栏、每月编印安全简报、制作安全宣传展版和安全培训课件、开展“安全在我身别”主题摄影比赛、开展安全知识答卷或竞赛、应急演练、播放事故案例教育片。

8.检查与考核

篇8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和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焦点,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最贴近的良师益友,在就业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辅导员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了辅导员在就业工作的角色定位问题及在就业工作中如何发挥角色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是高校教师队伍中和学生联系最密切、关系最亲近的良师益友,他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中最基层的环节和骨干力量,在高校毕业生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1]因此,辅导员要勤于学习,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就业工作,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高校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1.保持谦虚务实的精神,成为一名学习型的专业人员 

在新形势下,随着就业政策不断调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而辅学员是学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这就需要辅导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熟知新的就业政策和相关知识,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能力,因此,只有抱着谦虚、务实的态度全方面学习与就业工作相关的各类知识,才能成为一名业务全面的辅导员,为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把握时事动态,成为一名合格的就业宣传员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为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顺利进入就业状态,必须要改变其就业观念。而就业前宣传,是帮助大学生进入就业状态的重要保障。辅导员是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直接宣传者。在熟知国家、省、校各项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要将最新的就业政策,如: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特点;西部计划、应征入伍、基层、参加选调生、选聘生、教师特岗计划报考、自主创业、提升学历、困难学生帮扶政策等方面有哪些条件和优惠政策等等,准确、及时地传达到每位毕业生。[2] 

3.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成为学生就业的引路人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辅导员从学生刚入大学开始分年级、分阶段地进行科学规划,系统指导。 

(1)引导学生明确目标,认识自我。辅学员必须调动自己所有的经验并根据行业形势发展的特点,上好一年级学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学习目标,认识自我。 

(2)引导学生科学定位,做好充足准备。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辅学员要充分利用“就业指导课”、主题班会、座谈会、专职报告会等各种机会,进一步加强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的设计,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就业目标明确的学生,要树立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在求职及工作中,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态度端正,谦虚好学,诚实守信;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加强考研和考编的辅导和指导;对于认识尚不够清楚的学生做好个别指导,协助他们科学定位,明确目标。 

(3)提高学生就业技能,促使充分就业。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首先要了解就业程序,即使毕业生了解择业的基本流程、择业的程序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在整个就业准备过程中,首要工作就是做好简历。随着求职竞争压力的增加,如何在简历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并能够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毕业生求职的关键。因此,辅导员必须对学生的求职材料进行严格把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特点对简历进行分类指导。 

其次,要帮助学生搞好面试。面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面试中,有的学生由于社会历练较少,在大学期间锻炼不足,往往会容易怯场,不能发挥出实际水平和能力;有的学生面试时夸夸其谈,不着边际,往往会无功而返。在学生应聘前,辅导员应在班级或者年级举行几场“模拟招聘会”,进行模拟面试;或者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学生顺利通过面试创造条件。在学生具体的应聘过程中,辅导员应针对不同用人单位和不同岗位的特点帮助学生做好面试准备。[3] 

第三,要及时收集、处理就业信息。辅导员收集就业信息应本着真实准确、针对实用、计划系统的原则,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人才招聘会、网上招聘、社会关系招聘等就业信息进行处理,要认真鉴别真伪,筛选重点,挖掘内涵,在科学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求职决策,及时传达给毕业生。 

在应聘阶段,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辅导员要及时地解答。特别是学生在应聘过程中出现的突况,辅导员要及时干预和处理,严防学生被诈骗或误入传销等非法组织。 

4.畅通就业渠道,搭建信息平台,甘当学生就业的服务者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的畅通,它既是学生就业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外出时和辅导员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在信息发达的时代,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媒体等网络技术,建立信息网络平台,[4]如:建立班级qq群;建立与各位同学直接沟通联系的飞信系统。网络平台的利用,使与学生的动态交流和信息的收集、的力度大大增强,提高了就业信息的服务质量和实效。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每天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改善师生关系,增强情感交流。 

此外,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热情。由于就业工作的特点和特殊性,必然会给辅导员带来许多具体又繁琐的事情。辅导员要甘为学生服务,要主动了解学生在外工作进展、疏导心理困惑、解决各种难题等等,努力成为学生就业、实习的后勤保障者。 

5.高度关注就业过程,成为学生就业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学生求职、实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角色冲突、角色学习和角色协调等一系列环节,由此带来的心理适应、环境适应、生活状态问题也日益凸现。[5]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过程和就业状态,及时和学生沟通联系。当学生面临困惑的时候,要主动帮其分析、解答;当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时,辅导员要不断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当学生外出求职出现安全隐患时,辅导员要及时干预,妥善处理。辅导员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真正成为学生就业指导的主心骨,感情交流的贴心人。 

二、高校辅导员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关系到毕业生能否成功踏入社会,也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和体现,也是提升学校良好社会声誉的重要窗口。[6]因此各高校高度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在高校就业工作体系中,政策的支持、经费的保障等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而辅导员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 

1.充分发挥学生就业培训师的作用 

(1)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就业观念。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就业工作应与教学教务过程紧密结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在大学三至五年的学习期间,辅导员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帮助学生改变高中阶段的学习观念和方法,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低年级阶段,通过素质拓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和创业意识的培养。[7] 

   (2)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实用技能和求职技能。大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辅导员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不断夯实专业基础,通过各种实践训练、专业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辅导员要对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和岗位适应力进行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对毕业生抗挫折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2.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和指导过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一,辅导员要做好毕业生求职前的就业意向调查,了解每位就业同学的就业意向,由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在意向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库,包括学生就业领域、地点、薪酬标准,以及对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为以后做好个性化、针对性指导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如何针对个人特点、知识能力、求职意向等制作个性化简历,并对求职面试技能进行培训。 

第三,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校友、教师资源等,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广泛收集有价值、安全的就业信息。如:辅导员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关系、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关系、校友关系、教师社会资源关系等,开拓和稳定就业市场,以提高学生就业信息的质量和实效。 

第四,辅导员要在广泛宣传就业程序和就业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户口、人事档案管理等指导。 

第五,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缓解就业压力。在求职应聘的就业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社会环境和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他们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不适应。面对新形势下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感也越来越强烈。[8]这时候辅导员就要发挥重要的辅导作用,帮助学生消除就业焦虑。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克服懒惰依赖心理,建立良好积极的心态,走出宿舍多跑招聘会,提高就业机率。此外,要对后进生、贫困生及其他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第六,在学生外出求职过程中,辅导员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加强就业和择业的诚信和安全教育。 

3.及时完成毕业生就业管理和就业发展跟踪调查工作 

辅导员不仅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而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完成学生就业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学生在外是否就业,就业状态如何,学生所递交的就业证明等材料是否真实、有效,辅导员必须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确保每份就业材料真实、有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及时统计,上报上一级组织。 

为了及时了解已就业学生在工作单位的就业状态、现实表现等情况,辅导员要对毕业生就业发展状况开展跟踪调查,以便了解毕业生工资待遇、发展空间、专业技能等情况,收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对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建议;专业发展特点和趋势。通过开展跟踪调查,有利于增强毕业生对学校发展的关注,激发毕业生爱校、为母校建设和发展作贡献的热情;有利于建立就业市场;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既是高校的职责和使命,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系统的民生工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的直接责任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指导水平,为促进大学生就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嫱,张宇.试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信息,2009,(18):34. 

[2]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z].2009. 

[3]宋珂慧.论辅导员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角色扮演[j].经营管理者,2009,(16):251. 

[4]张凤成.试析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52-53. 

[5]黄秋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角色转换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6]周利亮,胡承波.做好高校就业工作[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6):41-42. 

篇9

新职人员培训完成后,严格按照《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定组织定职考试,严肃考试纪律,防止替考、、雷同试卷等问题。新职人员所有培训项目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具备上岗资质。

2.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的实践

2013年至今北京铁路局共有16871名新职人员参加岗前资格性培训,涉及运输站段75个,各单位针对新职人员多、来源广的新形势,培训进度快、培训质量高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培训管理和实施的责任主体,扎实开展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工作。

2.1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实施方案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计划,新职人员资格性培训也不例外。制定工作计划能够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在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开始前,各单位依据《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规定的科目、学时、内容、方式及考试考核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包括实施性教学计划、大纲在内的具体培训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按照入路教育、专业理论培训、实作技能训练、跟班学习四个阶段实施培训,确保实施有计划、过程有控制,考核有依据,为保证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质量打下了基础。

2.2抓好安全培训,把好培训第一关

加强安全培训工作,是企业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降低企业伤亡事故总量,遏制死亡事故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而新职人员培训中安全培训是重中之重,是培训的第一关。新职人员安全责任素质与人身安全风险自防能力是否合格,不仅直接关系着其自身生命安全,也关乎着全局生产安全持续稳定发展。各单位依据《铁路劳动安全培训规范》,同时结合自身岗位作业特点,对新职人员进行站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脱产培训,总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考试成绩以满分为合格,对不合格人员应进行补培补考,直至全部合格。通过安全培训,新职人员提高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牢固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

2.3创新培训方法,确保培训效果

在新职人员资格性培训过程中,各单位采取案例教学、网络培训、现场示范、现身说法、视频课件、动漫演示等多种形式深层次开展培训。如利用电子站场示意图,现场模拟冬季作业安全关键项点,强化新职人员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确保作业安全;选聘有丰富现场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授课,结合现场实际,采取课件与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新职人员易于理解和接受,切实了提高新职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实作技能。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和多种多样的培训方法使新职人员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保证了培训效果。

2.4加强师带徒管理,确保《师徒合同》落到实处

师带徒工作是新职人员培训中的重点工作,此阶段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培训工作的质量。为激发师傅带徒的积极性,调动徒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了新职人员的快速成长,对在履行合同期间对师傅进行考核,徒弟在师徒合同期限内定职考试合格,按每带一名徒弟100元/每月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师傅师带徒专项奖励,徒弟不能按期定职不予奖励。各单位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师带徒奖励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真正落实“师带徒”管理。例如有的单位制定了《师徒教学写实手册》,由师傅每班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写实,师徒相互评价并签任,班组长对当班师徒情况签写意见,强化“师带徒”的有效管理。师带徒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新职人员岗位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5加强培训过程控制,实施动态管理

为实现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的动态管理,路局开发了《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数据上报系统》,对全局各单位新职人员培训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分析,及时掌握各单位新职人员培训的具体情况并进行指导。为强化过程控制路局组织检查督导组,对重点单位进行督导,深入培训班、班组一线队对新职人员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整改。通过过程控制、动态管理,使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3.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取得的成果

经过岗前资格性培训,绝大多数新职人员都受益匪浅,能够掌握所从事工种(岗位)安全知识、专业知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操作技能,具备独立顶岗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实施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2013年至今北京铁路局共有13660名新职人员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定职上岗。

4.心得与思考

新职人员是铁路的新鲜血液,是铁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新生力量。岗前资格性培训是让他们尽快了解铁路企业文化,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爱岗敬业精

神的最好途径。通过将近两年的实践,在今后的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思考。

4.1做好培训前的人员分析

铁路新职人员主要来源分为四类,即大学毕业生、高职生毕业生、复退军人和劳务工。在培训前要针对不同的人员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依照他们的学历背景、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状况,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使不同层次、水平、等级的人员按不同的进度去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大化。

4.2节约培训支出及人力成本

由于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成本,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组织方式、授课模式。比如同一区域、相同工种的不同单位在理论培训中可以采取联合教学,统筹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同时可以逐步探索利用路内局域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全局共享,组织新职人员利用网络接受培训,从而达到节约培训支出及人力成本的目的。

4.3加强培训后的评估工作

篇10

“我们一些职业学校费尽千辛万苦招来的学生,一学期过后,因各种原因辍学的学生数量接近五分之一。其中,有些班级的辍学率竟高达二分之一。”山东省某职教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教育与职业》记者透露。

如此高的辍学率背后,到底原因何在?“流失学生中除部分是因交不起学费而中途辍学外,学校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该人士表示,学校的一些不当做法成为学生纷纷离校的重要原因。

辍学背后

“为什么有些普高学生的家长宁愿砸锅卖铁也要供子女上大学生,而我们职校的学生家长就鲜有这样的事例?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使职校生群体深受伤害。”一位职业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职校的学生有强大的就业压力,“就连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工作,更何况我们。”为此,他们的思想压力较大,学习动力不强。“绝大多数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许多职业学校在安置学生时,仍实行批量就业,学生得到的绝大多数是简单重复的劳动密集型工作,与所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对此现象,很多专家表现出了忧虑,“学校前期安置不力,对在校就读的学生势必产生极大的冲击,致使这些学生心理失衡。他们自觉前途暗淡,就业渠道狭窄,最后选择辍学。”这势必会给职业学校下一年度的招生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专业设置不符市场需求也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对于社会的需求专业和各企业的用人要求,不进行追踪和高度关注,一些学校不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培养的学生未出校门,其所学专业知识已被社会和企业所淘汰。此外,有许多职业学校是从普通高中脱胎而来,在办学思路上,深陷文化课的泥沼,专业课、实训课处于次要地位,导致学生的技能操作和动手能力几乎为零。

记者还了解到,有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不认真,缺乏责任心,从心底里瞧不起职业学校的学生,连基本的尊重也谈不到,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这也是导致学生辍学或转学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部分辍学的学生属于“问题”学生,对极个别学生的教育,确实存在难度。如果他们自己不想读书而选择辍学,我们也无可奈何。”一位职业学校的校长道出了学校的苦衷。

除了“问题”学生难以管理外,许多地方政府也存在“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只体现在口头上,投入不足,使本就薄弱的职业学校,其办学条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极少的投入难以加快职业学校基础建设的步伐,而落后的教学设施根本就满足不了职校教学的需要。许多实验、实习开展不了,更谈不上满足新专业需求。这就致使本地一些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欠缺,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不少学生宁可多花钱去外地读书,也不愿少花钱就读本地的职业学校。

走出困局

职校学生辍学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此,专家给出几点建议:

分层安置,优生优置学生可按学业、操行、技能分出层次,将优生优先安置,打造职业学校的拳头“产品”,变粗放安置为分层安置。尽管在一定时期内会加大各职业学校的安置成本,但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和影响在校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认识有所改观。万事开头难,“精品”安置在精不在多,既然职校推出的“精品”历经了千锤百炼,又怎会害怕企业的千挑万选。

实施教改,重在实用教师授课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其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多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式。要降低文化课比重,突出实训课和技能操作内容。切实做到技能培养为主,文化理论为辅,提高学生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对社会专业需求和各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行追踪和高度关注,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一技在手,学而有用。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和措施,真正做到多劳多得,优质厚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双管齐下,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集体的归属感,让其从工作中获得愉悦和快乐。加大教师责任心教育并制定保证措施,开展依法施教的活动,让教师真正树立法治意识,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于职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进行教学,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与亮点,让他们的个性和特长都能得到培养与发展。

严格招生,狠抓管理在职校招生逐步走向市场化的改革道路上,教育主管部门加强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与加强招生秩序的严格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普高招生要严格执行“三限”规定,尤其是民办普高不能随意突破“分数”、“人数”关,以保证普高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考生能报读职校,让职校招生有一个较大的生源选择空间,争取生源文化素质有所提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业教育法》出台措施,鼓励初中学校的学生报考职业学校,直接按照国家政策对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放教育券,减免学费,这不仅减轻了学生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对减低学生辍学率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