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变革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1: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管理变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相关问题
一、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常见问题分析
(一)战略规划方面常见问题分析。企业的战略规划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从企业战略规划的角度讲,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战略规划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五年规划”中甚至更短,且规划只注重企业的发展规模、产品研发、利润情况等,缺乏完整的战略蓝图和战略支撑体系。第二,战略规划没有与经营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财务计划、绩效管理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战略管理控制及执行体系。第三,战略规划仍停留在公司领导部门,没有与企业其他管理及执行部门、员工日常经营活动有效地联系起来。第四,企业没有按照战略规划合理的配置资源,某些关键战略目标的实现没有得到保障。
(二)业务流程方面常见问题分析。企业在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四个大方向体现:流程结构、流程环节、流程节点及流程管理。而流程结构问题主要为:流程的系统性较差,缺乏整体统筹,对于需要统一规划的相关流程未进行整体考虑;流程主体不明确,对某一流程的负责部门没有做明确规定及对不可分割的工作却由两个或多个部门负责,造成双重管理;流程过长,一个流程中设计多个步骤或子流程,各子流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依赖关系,造成流程运转不顺畅。流程环节问题主要为:存在多余的环节及环节跳跃;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流程环节顺序不合理及执行错位等。流程节点问题主要为:缺乏计划性,一些需要根据计划进行的工作而在实际执行时则变成根据相关部门提出需求进行。流程管理问题主要为:流程设计与公司战略不匹配;流程控制性较差,各部门“各扫门前雪”使得流程运行缺乏整体推动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很多企业随着规模的发展壮大,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表层,缺乏对人力资源更深的认识及开发能力。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常见的问题主要为:缺乏人才市场观、竞争观以及人力资源整体战略规划;缺乏对部门职责的科学界定及岗位职责的明确描述;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部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仍然存在重行政职务轻技术职务的现象;缺乏对培训及绩效考核更深层的研究与执行等。
二、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对策研究
(一)战略规划存在问题对策研究。企业的战略规划除了详细制定短期发展计划及“五年期”发展计划外,更应该结合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及国家政策倾向制定更长期的战略计划,并根据市场情况及国家政策的更新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保障企业能够持续良好地发展。同时,企业的战略计划中除了规划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模、产品研发、利润情况等外,也应该详细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资源配置计划、财务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工作、支撑体系的工作及调整措施。另外,企业在制定战略计划时,要鼓励其他部门及员工参与,群策群力并结合员工日常经营活动,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让员工与企业一起并肩作战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将企业的战略有效地执行起来。
(二)业务流程中存在问题对策研究。业务流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是业务流程再造,结合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情况,梳理出现有的业务流程图,根据现有的业务流程图,及实际的每个流程的工作情况,改造现有的工作流程,对流程中存在的多余的烦冗的流程予以精简,环节跳跃及相关的流程予以重新整体规划及整合,并为每一个流程明确主体,规定主要责任部门及主要责任人,对每一个关键流程及节点工作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及工作监督制度。对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层应注重管理策略、管理能力及激励约束措施,以保障每一个工作流程的顺利运转。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除了公司管理层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外,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管理及执行能力也很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表层及人力六大模块的事务性工作上,更应该深入研究人力资源市场的情况及企业所需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情况等。同时,对于企业里面存在的岗位职责界定不清、缺乏完善的激励及约束措施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制度及机制;而对于某些技术型公司中专业技术人员重行政岗轻技术岗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在公司里树立正确的思想及氛围,并根据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素丽.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8-59.
[2]欧方久.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3(32):52.
篇2
一、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内容的变革与扩展
(一)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形资产十知识资本”。知识资本是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总和,是企业运转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管、计算机软件、人才引进与开发等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在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已不容忽视。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必须调整旧的投资决策指标,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投入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二)风险管理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导致企业风险加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信息披露中的风险。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于来源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抉择风险。2、知识的快速更新,加大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3、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变化大,它不像传统投资那样,能清楚地划分出期限与阶段,从而使得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企业如何在追求不断创新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便是财务管理需要不断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将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者,是一种知识型的劳动者。因此,物资资本的增值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比物资资本更具有增值性。所以,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即使没有直接投入物资资本,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这说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成为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参与者,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
(四)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所反映的是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值。由于传统会计下知识指标反映的局限性,使得近40年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股票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其账面价值高3―8倍;而有些公司虽然其账面价值大,但市场价值却每况愈下,以致最后陷入破产的绝境。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应对新变革
(一)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必须全面更新。企业要以全新的理财观念和现代化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理财。要有以人为本的观念、信息观念、无形资产观念、风险理财观念、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资本观念、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观念。
(二)企业财务管理效果必须做到最优化。在具体的生产领域,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具体表现在注重“三效”的提高上,即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注重经济效果的好坏,注重经济效益的高低。
(三)企业财务管理对象要以有形生产要素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要素为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价值和作用超过资本的价值和作用,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任何企业都必须重视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企业在知识资源开发和利用上,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积极参加产学研成果洽谈,交易活动,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合,借力攻关,全面提高企业技术素质和产品的技术含量。
(四)企业财务管理要更加重视规避风险。企业财务管理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一是提高企业财务实力。二是培养具有经营风险意识的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三是建立科学有用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篇3
关键词:电力、变革、精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提供优质服务是供电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电力客户的期盼。精细化营销服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营销服务各环节的精确、细致、高效、规范上。突破传统电能营销发展思维,科学系统地解决营销服务管理过程中各关键环节以及技术控制要点间的联系。通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和业务流程进行高服务水平的细化和量化,从完善营销服务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入手,构筑服务理念新颖、服务文化精细、服务质量高效、服务措施全面、服务方式灵活的优质电能营销服务新格局。
一、电力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定位
1、面对当前的市场机制,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要结合市场导向的营销管理模式,其市场营销定位属于电力企业的核心工作,整个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都要服务并服从于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需要。
2、现代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要遵循“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和管理是保障”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当前“两网”的改造时机,迅速解决限制电力企业供配电网的“瓶颈”,以此来满足电力企业客户的基本需求,不断运用先进的网络、计算机技术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效的优质服务,同时以规范、严格的营销管理手段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各项业务进行监管,这样才能使电力企业实现其营销目标。
3、建立新型的电力营销理念。我国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将会是一个买方市场,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电力企业应该转变以往的建立在卖方市场体系上的电力营销方式,积极寻求建立一个能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充满市场活力的电力营销机制和体系。
4、实行商业化运营,推动法制化管理。在将政企分离以后,我国的电力企业仍需要接受政府的监管,所以,电力企业在实现商业化运作的时候,还必须遵守上级政府相关规定的营销政策进行市场营销工作。
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点
1、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确定量化的、明确的、科学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细的考核,通过奖励、处罚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
2、实现营销管理信息化
以信息化推动精细化管理,按照现代营销管理规律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优化营销管理流程,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建立客户数据管理系统,及时补充信息,分析客户的需求趋势,进行市场开发方案的制定等。
3、优化工作流程
一是要细化工作。对营销管理工作实行分类,由分类到分项,由分项到分步骤,由分步骤到分细节。
二是要细化职责。按照工作情况,先确定全面职责,其次确定分类职责,再次确定分项职责,最后确定细节职责。
三是要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严密的岗位职责体系,界定职能,划分责任,明确业务范围,减少交叉,防止工作缺位;要做到按要求集中,按环节设岗,按流程运作,按岗位定责,按岗位职责要求标准运行。
四是要修正偏差。建立监测修正体系,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确定控制原则,并研究确定一旦出现运行偏差如何进行修正,及修正的原则、程序和措施。
4、开展绩效管理,细化战略目标
营销工作的业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开展精细的绩效管理,有效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量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指标,引导员工关注公司目标、关注岗位要求,注重能力提升,注重绩效改进,促进员工工作的精细化和积极性,确保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逐步实现战略目标。
5、细化标杆管理
指标是衡量企业整体素质标尺,在绩效管理的实施中,进行同业对标的精细化管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各项指标的情况,找出差距,进行精确的定位,确定标杆,针对每个指标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作业的标准化,操作上精益求精,管理上精雕细刻,推进各项指标的提升,全面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三、精细化营销服务管理措施
1、建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营销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提供优质的市场服务为手段,以建立和改善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是被动根据市场需求来改变市场供给,需求增加就马上增加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现代营销策略是要求企业要有计划性,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寻求稳定的规律,保持企业效益的长期化。因此,现代电力企业营销要更以市场为风向标,以企业效率为中心,开拓和发展市场,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先机。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和营销模式,不断占领市场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2、实施有效的细分市场
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整个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其客观基础是消费者需求的异质性。进行市场细分的主要依据是异质市场中需求一致的顾客群,实质就是在异质市场中求同质。市场细分的目标是为了聚合,即在需求不同的市场中把需求相同的消费者聚合到一起。根据目前我国电力市场需求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低收入家庭用电群、中等收入家庭用电群、高收入家庭用电群、工业企业用电群和事业企业用电群等几类,以不同市场细分群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为营销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销售。
3、精细化管理要重点抓好班组管理。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首先减负增责,一是优化班组的工作流程,二是精简工作内容,突出主要责任。其次,供电企业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班组,详细了解班组的实际工作情况,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代替手工报表、台账、记录;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班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研究,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再次,供电企业还要制定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对班组长进行以提高沟通能力、班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同时,对生产岗位一线员工,按照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水平考试和岗位综合能力评价。
4、建立有弹性的电力市场营销机制
开展电力企业营销的目的就是扩大企业效益或者降低企业成本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发电企业应该合理协调上网方式,从源头上降低成本,从而提高电力能源的市场竞争力,稳定和发展市场份额。充分考虑到工业企业对电价敏感,边际收益的变化能使大型工业企业改变大额用电需求。因此电力企业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电力产品销售方案的介绍,建立灵活有弹性的营销机制,直接或间接通过定价策略来促进电能销售,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5、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了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低成本电力服务所进行的用电管理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对终端用户进行负荷管理,使用电负荷平均化,提高终端能源使用效率及实现综合资源规划等。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可以减少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对电网的压力,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在电力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大大缓解限电的压力,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和延缓电网建设的投资。大力推进用电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电能终端用能效率,把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纳入综合资源规划,延缓或减少发电装机投入,提高资本资源的收益和利用率。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完善,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是也存在巨大挑战。如果要营造一个有实力、有潜力的电力市场,那么电力企业就要确立市场定位,研讨营销措施对策,创新营销管理理念,积极发挥售后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刺激并带动电力市场的消费增长,以此形成独具特色的电力市场精细化营销管理体系,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下,使电力企业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健安等.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徐良军.电力营销三要点.中国供电企业管理,2006
[3] 邱贤辉.关于当前电力营销管理的几点思考[J].广西电业,2007
篇4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重要性 影响
一、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和公司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工具,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借助以上活动用来提高企业和公司的综合效益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日趋走向成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是被捆绑在一起的两个方面。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许多大型企业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要想与世界接轨,在全球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做到规范化的管理,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在企业不断扩张的同时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传播的范围使得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企业不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那么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很多的公司都在运用信息化中的互联网技术等工具进行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跨国公司的盛行更说明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与子公司的地理距离会越来越远,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各个子企业与子公司做到更紧密的联系,就必须要采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在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和公司的竞争过程中不落下风。
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化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的辅助,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工具可以对企业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ERP的管理思想是当今时代一个较为新颖的思想,我们可以拿来借鉴,为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管理变革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综合运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技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形式,以使得调整后的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们在整合之后的作用,利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努力达到“少投入、高收益”的终极目标,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
2、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公司的运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上行下效,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之中传统的组织架构是“层级式”的,这就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方式是从下向上,然后领导的决策又从上向下逐级传递。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进行传递,由原来的“逐层传递”方式转变为“水平传递”,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就从所谓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向“扁平化”的结构方向逐步发展,自然而然,管理效率就会相应的提高,企业的命令执行力也会变得更加有序,执行力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3、促进管理过程的公平化和透明化
有了信息化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创建更多的类似于信息化平台的工具,这个平台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企业的决策与企业的重大行动,从而可以让员工和其他人为企业的决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和公司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当今社会,很多的企业和公司为了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都尽可能的创建更多的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公开本公司的部分决策与重大实践活动,比如:企业日常的开支,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信息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利用好了信息化的工具,才可以完善这个项目,使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遍布于企业的每个角落,优化企业的管理,使管理过程更加的透明与公正。
4、革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理念与思想会逐步被社会所遗弃,残酷的企业竞争就如同大自然食物链中弱肉强食的规律一样,没有“利刃”就无法存活,这种“利刃”就是新的经营管理思想,信息化的发展能从本质上变革企业的管理思想。信息化能广泛聚集大众意见,“集聚效应”有很大概率能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短时期内进行频繁的更新换代,过滤掉陈旧的观点,筛选出符合时展的思想,信息化的交流能进一步开阔企业的视野,使企业能更快的走向国际化,与整个世界接轨,获取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
5、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使企业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比较传统的理念中,大多数企业和公司在信息获取,工作交流等方面更多的是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去完成,这样企业将会相应的增加更多的开支,进而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而现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企业可以选择用信息化的工具来代替原来需要花费劳动力才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和公司的成本,又可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运行,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的提高,比如“微信”等现代化信息工具的应用。由此可见,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5
关键词:知识经济;经营管理;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价值观念,还是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和工业经济时代中的组织运行模式大大的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必须更新观念,紧抓机会,尤其是经营管理方面,必须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1.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逐渐由实体转变为虚拟。具体来讲,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销售都是实体之间的转换,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重要的特征就是在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对知识的创造以及应用,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且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信息网络即时使得全世界的空间、时间和模拟形态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发达的网络技术,使得传统的工业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从实体模式转变为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经营管理模式。
2.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由竞争转向为联盟。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前是对掌握自然资源的竞争,而现在却是对掌握信息资源和知识技术的竞争,这对于单个生产企业来讲,很难独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信息资源和知识技术,所以,必须要很大的相关企业组成联盟,共同分享资源,再结合网络技术,传统的企业就成为虚拟企业,不同的企业联盟在虚拟企业中负责比较有优势的部分,通过企业联盟中的内部网络,从而完成企业的成果。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
1.以人为本,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以满足大工业生产的需求为前提,管理的中心是物而不是人,将人当作是机器生产过程的元件,这种经营管理理念从根本上压制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物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收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和挑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竞争,人的创造性、工作积极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促使了企业对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向人,使得管理逐渐人性化、柔性化,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将人的知识转变为企业资产,对于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无疑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工业生产管理转变为知识经营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用于投资的都是有形资产,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投资远远大于有形资产的投资,如知识、技术、智力等都可以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知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中重要的经营管理活动逐渐成为了知识的创造性活动,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传统的工业生产管理是不可能满足这些变化的,必须要有一种新的管理来取代传统的生产管理,那就是知识管理,这是必然产生的。
3.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变化
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战略性管理。企业的战略性管理是基于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基础上,企业决策者进行企业的经营宗旨和目标的确定,同时,结合企业能力、企业环境,选择一组较好的战略组合,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为。企业战略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对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最重要的措施,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从生产型逐渐转变为经营型,企业的重点从生产、销售再到市场,都做出了质的跳跃,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发展迅速,使得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从战略高度谋划企业的发展之路,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渐进入了战略管理时代。
4.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发生了变革
经济时代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变革,原有的组织结构被打破,新的组织结构、组织内容逐渐的形成,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带给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影响。首先,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经营组织目标发生了变化,组织内各个成员的权、责等都重新分配,从而产生新的组织结构和全新的人际网络关系,使得组织的功能能够得到大力的发展。其次,企业经营组织的结构其存在方式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形式必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相适应。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的创新使得知识更加趋向于专门化的方向发展,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组织则必须是由经过专业培训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所组成的,这种需要使得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必须以此为前提,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由传统的刚性组织转变为柔性的管理,传统的刚性经营管理组织机构远远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导致了刚性组织机构的不适应,必须具备柔性,通过提高学习能力、改变组织机构模式,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锦良.浅议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调整和转变[J].管理科学文摘,2011(09).
篇6
两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渗透的基础之上,信息化各要素与工业领域各要素经过相互之间的全面渗透与融合,通过对工业领域要素的全面改造、变革与创新,进而促进工业领域整体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行业经济效能的充分发挥,形成新型工业体系、锤炼工业素质、大幅提升工业能力的过程。工业领域“两化融合”的本质就是工业能力的提升和工业体系的建立过程。
两化融合对工业体系、工业要素的全面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生先进工业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融合,改造和变革了传统工业技术,产生了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先进工业技术,比如,虚拟设计技术、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精益管理技术、先进工艺技术、虚拟仿真与验证技术、质量与可靠性保障等。
第二,打造了新型工业装备。工业装备是一直处于工业体系的中心。工业装备的技术水平体现了工业化的进程和高度,使得机械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等工业化的特征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业体系所具有的工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两化融合促使支撑现代工业体系的新型工业装备初现。
第三,变革工业活动业务模式。信息技术对工业活动的处理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创新,形成了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数字化制造、基于知识的管理决策等方式,由传统的方式向虚拟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第四,创新了企业协作模式。信息化拓展了工业活动的范围和半径,基于网络企业间协作范围和空间不断扩大,企业间协作、产业链协同等跨企业业务协作模式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工业活动范围,使得业务协同从企业内向跨企业甚至跨国界协同发展成为可能。
第五,提升了工业产品性能。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产品的融合,改造、变革、创新和提升了工业产品,使得工业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显著增加,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工业产品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和附加值。
信息化要素在工业领域经历了简单应用、逐步结合渗透、最终融合发展的历程,这也正是信息化逐步改造、变革、创新和提升工业要素,再造和重构工业体系的过程,是提升工业能力和工业素质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全面融合发展,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两化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两化融合已从以单项离散化为特征的独立应用阶段,发展到了以综合一体化为特征的集成应用阶段,目前正逐步向以全面协同化为特征的融合应用阶段过度;国产软件和工具不断成熟,信息化的装备和产品不断涌现;信息化支撑下的新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模式已现雏形;信息化的基础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两化融合已经全面展开。
各行业企业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流程行业生产过程信息化、生产设备信息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高于离散行业。从环节情况来看,离散行业研发设计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信息化相对较差,流程行业虽然生产过程、生产设备和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但管控一体化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CAD/CAM/CAE/PDM等软件工具应用普及,增强了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离散行业大量应用了CAPP、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质量管理以及MES等软件;流程行业底层信息化程度高,MES应用广泛,部分企业实现了管控一体化和产销一体化。人财物产供销等管理业务系统应用广泛,ERP应用实施较广,SCM、CRM等系统在汽车、家电等部分行业应用普遍。
在复杂产品行业产品全三维建模、数字样机、虚拟仿真、协同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得到了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模块化设计、量身订做、按需研发等个性化定制模式,已开始在服装、家具、家电等行业中应用。部分行业企业在广泛应用工具软件的基础上,需要业务流程的变革与优化,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思想与软件的融合,建立企业管理业务能力平台,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汽车、家电、纺织等行业,围绕龙头企业重构与优化供应链结构,在信息化支撑下建立新型供应链整体运行模式,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在我国离散工业行业,通过先进设备引进和传统设备改造,生产设备信息化程度有了显著提高,逐步由单机应用向网络化和集成化的系统应用发展。在我国流程工业行业,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初步建成,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日益显现。
生产装备、工程机械等产品中信息技术应用普遍,提高了这些产品的功能、性能和质量。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在交通运输设备的应用日益广泛。微处理器、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网络家电。
离散行业大部分企业仍处在部门内业务集成阶段,利用PDM和ERP实现了数据共享和软件功能集成。离散行业少数企业实现了内部业务过程的企业集成,极少数做到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企业间集成。流程行业MES软件应用广泛,不少企业实现了管控一体化,部分钢铁、石化企业实现了MES与ERP的综合集成,建立了产销一体化系统。
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我国两化融合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之间缺乏深度集成和融合,没有促进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信息化整体效能发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薄弱,标准规范体系不够完善,生产设备信息化应用层次低,产品信息化核心系统自主研发能力弱等诸多问题,两化融合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着力点
针对当前两化融合的现状和问题,明确工业领域两化融合的抓手和切入点,聚焦我国工业领域两化融合发展的八项重点任务,包括推进研发设计环节信息化、生产过程环节信息化、经营管理环节信息化、综合集成信息化、工业产品信息化和生产设备信息化,促进工业软装备开发与推广,夯实信息化基础。
强力推进研发设计环节信息化,促进工业企业向产业链前端跃升。推进企业研发流程优化变革,加强设计软件、流程、知识、标准等要素的集成与融合,加快构建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平台,提升研发设计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产品升级换代。
加快推进生产过程环节信息化,提高工业企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在离散行业和流程行业,围绕制造执行系统的应用、数字化生产线建设以及先进生产模式应用。开展生产设备的信息化改造和联网运行,加强重要资源的编码、标识和状态采集;开展生产过程、车间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的变革,增强与底层控制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能力。
稳步推进经营管理环节信息化,提高工业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企业以ERP为主的管理软件的实施与应用,再造和优化管理流程,变革和重组组织机构,加快财务、生产、质量、采购及销售、人力资源、设备等管理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构建支撑企业业务运作的一体化经营管理平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努力推进综合集成信息化,提升工业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和实现产业链良性协调发展。推动企业内部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综合集成,建立企业业务处理综合集成能力平台,实现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数据共享,过程协同和功能集成。
大力推进工业产品信息化,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组织与安排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和处理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分布式故障预报和诊断技术、网络化远程故障监测技术等产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点发展高档智能型开放式数控系统、汽车电子系统、高档自动控制系统、高速机车计算机控制系统、飞机航电系统、远程智能化控制系统等高端产品关键软装备系统,彻底改变产品信息化核心系统受制于人的局面。
持续推进生产设备信息化,保障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推进设备的信息化改造,利用数字控制器、交互终端、嵌入式软件、信息交换接口(PLC、SCDA、PCS)等技术手段,提高设备的通讯和信息反馈功能,实现底层设备状态的实施采集,为生产过程信息化提供支撑。
加强两化融合软装备的开发与推广,打造自主工业软装备产业。引导扶持国产软件企业,针对不同的研发设计、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需求,开发扩展性、灵活性和定制性强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集成软件平台。
篇7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 传统企业 经营管理 应用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思维的不断传播,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只有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并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企业管理中,才能扭转企业经营管理局面,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目的。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掌握互联网思维内涵,学会应用互联网思维,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管理手段,使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获得有力的帮助,推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提档升级,提高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
一、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掌握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影响较大。传统企业虽然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使传统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互联网时展,并融入社会发展趋势,成为了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对互联网思维的了解,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想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首先就要掌握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传统企业应认识到互联网发展的快速性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发展的快速性有目共睹。互联网企业也似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一形势面前,传统企业应加强对互联网的了解,并正确认识互联网发展的快速性,努力借鉴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经验,做到吸收经验为我所用,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
(二)传统企业应认识到互联网的高覆盖性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的覆盖率不断提高,这对于传统企业有着重要的启示。传统企业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中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要想实现快速的扩张和做大做强,依据互联网的高覆盖性和互联网思维成为了主要思路。因此,传统企业应对互联网的高覆盖性有正确认识。
(三)传统企业应掌握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性和高覆盖性,传统企业在发展中要想有效借鉴互联网思维,就要掌握互联网的这些发展特点和优势,认识到互联网的快速传播特点以及覆盖面广等特点,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传统业务的倍增以及快速增长,满足企业发展实际。因此,掌握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对传统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学会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管理方式
在传统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正确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管理方式,不但有助于提高传统企业的发展质量,同时也能够提高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将会对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基于对传统企业的了解,互联网思维应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传统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革现有的管理流程
在经营管理中,传统企业应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先进性,并根据互联网思维的要求,积极改革现有的管理流程,剔除掉低效率的管理模块,积极应用互联网管理手段,优化现有管理流程,增加网络管理职能,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因此,传统企业应加强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具体从优化管理流程入手。
(二)传统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营销方式
在互联网思维下,营销方式的转变对传统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企业的发展需要,传统企业应加强对互联网思维的了解,并利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营销方式,努力转变现有的产品营销方式,提高网络营销效果,满足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因此,传统企业在营销过程中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对企业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三)传统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企业宣传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了企业自我宣传的新手段,使企业能够花费较低成本实现品牌宣传的目的。特别是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对于企业品牌的宣传以及产品的宣传,传统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手段来实现,提高传统企业的宣传效果,为传统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并学会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企业宣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管理手段
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中,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应用,还可以具体到对管理手段的优化上。基于对互联网思维的了解,以及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现实需求,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管理手段是提升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关键,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找准管理着力点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原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互联网时代已经不适用于形势发展需要,只有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找准管理着力点,运用正确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进而满足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提升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找准管理着力点是十分必要的。
(二)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根据互联网思维的要求优化管理手段
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手段对管理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求,以及互联网思维的要求对管理手段进行进一步优化,可以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企业应善于转变经营管理思路并选准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手段的针对性。
(三)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把握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提高管理实效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在于低成本高效率,基于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在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中,只有掌握互联网思维的内容及特点,并根据互联网思维的指导精神构建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进而更好地为传统企业服务。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互联网思维的不断传播,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只有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并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中,才能扭转企业经营管理局面,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目的。受到这一观念的影响,传统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认识到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掌握互联网思维内涵,学会应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管理方式,并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实效,使传统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获得有力帮助,推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提档升级。
(作者单位为湖北省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郑明身.发展名牌和改造传统企业管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4(04).
[2] 陆中静,丁勇.知识经济对传统企业管理的新变革[J].现代企业,2015(07).
[3] 莫少颖.知识管理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变革[J].商业研究,2015(04).
[4] 陈广宇.信息技术应用对传统企业管理的影响[J].经济经纬,2014(06).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背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策略展
1大数据的概念
此处的大数据是在多元化背景下,来源于各个庞大数据组并且具备相当真实性的数据,企业在经营以及管理中,会不断产生数据信息,通常是在社交网络以及电商网站中产生的,也有些是顾客的访问数据,涉及诸多的数据来源。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涉及顾客关系的常态化数据。[1]从技术的层面上看,大数据与先进的云计算是有关系的,大数据不能使用单独的计算机来实现充分的数据处理,而是需要借助加固分布的计算框架,要进行的是海量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在大数据的挖掘中,分布式云计算会产生基础的内容,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是非常流行的词汇。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
(1)结合多样化数据。经营管理涉及诸多的数据信息。如今经济在快速发展,导致大数据成为诸多企业要面临的问题。[2]企业需要借助现代化以及传统两种技术方式,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以及处理,需要在广泛的网络中完成数据的收集,并且电商在迅速发展中出现大量的数据,也是需要进行收集的。同步对各类信息开展广泛的收集,需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做出突破。多数的企业在数据库处理方面,仅仅是对结构信息有所要求,但是内部的一些非结构信息则无法在经营管理中实现充分的利用,没有将数据整理到位。另外是一些半结构数据,也是在经营管理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也缺乏有效的处理。(2)对数据实时分析。经济在迅猛发展,从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不断转变,自身经营管理的数据处理任务迅速增加,对经营管理的状况进行判断,要借助及时采集到的各类信息。在这种局面下经营管理需要做到各类信息的及时处理。任务量是非常大的,对数据处理的质量以及效率都提出新的要求。[3]企业需要依据及时性原则,对数据展开及时的处理,这对经营管理的影响是直接的。(3)根据数据进行决策。企业各类的经营管理决策受到各类数据的严重影响,这对数据处理的速度以及质量都是有非常高的要求。数据分析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可以让决策准确性有所提升,防止数据模糊造成的决策错误。同时一些企业在业务拓展中对数据的处理有所不足,对数据仅仅是盲目汇总,忽视了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只有对数据展开充分深入的分析和处理,才能让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对数据进行准确把握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决策,让企业实现健康发展。[4](4)关注数据安全问题。大数据使经营管理变得更加科学化,但是也带来诸多的数据安全的隐患,因为数据是要经过网络进行传递的,在数据的存储以及传输过程中,很多的数据风险是存在的,一旦企业的经营管理数据被窃取或者是篡改,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就会是非常严重的。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
(1)运营和决策以数据为基础.面对如今的时代背景,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需要加强信息的整合以及体系的建设,要形成企业业务往来以及数据分析,都是在真实数据的情况下才能完成。在大数据时代下,经营管理不仅仅是在内部数据的基础上,也是要借助系统性平台,让数据管理更加具备质量和效率。企业需要尽量提升社会网络以及企业之间的连接,在不同的平台上实现对数据的整合,从而对企业管理的各类数据内容进行深层次地挖掘,完成后续的信息数据分析。企业要加强数据搜索力度以及强度,并在企业声誉上对多种营销的对策进行制定,然后在数据分析的前提下,为企业经营奠定基础。(2)培养数据管理人才。知识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大数据下,企业需要在激烈市场中提升竞争力,要从内部人才的角度入手,对内部人才的素质以及知识提出要求。为了让数据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实现全面的提升,完善数据处理人员的数据敏感性以及反应能力,要在数据业务方面具备极强的分析能力,企业要对人才加强储备,并定期对相关人员展开能力的培训,然后建立数据考核的制度,促进人才分析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3)企业网络需要合理科学建设。为了实现数据分析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需要建立全面化的网络,为数据建立系统化的存储平台,将内部数据链条化,并加强供应商以及相关下属工作的资料的分析。企业网络需要建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并重视企业的网络建设以及网络服务。
4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展策略
(1)大数据推动企业变革。大数据下企业发展是在不断产生变化的,企业改变本身资本的结构,原本是资本计量以及转移需求比较大,需要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有了新的转机。数据成为另外的一种产业以及资本,以往的经营管理仅仅是将数据作为参考信息,但是现代化的发展中,数据信息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甚至是一种资本,是企业的新资产,为经营管理的进步以及客户需求提供更多的价值以及信息。(2)大数据企业决策变革。以往经营管理需要诸多的人力物力,整合各类资源的情况下,对事件的因果进行合理地推算,为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提出意见。如今经营管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以及平台,可以对广泛的数据进行整合,充分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在原本的管理基础上,对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发展。现代化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掌握数据先进性,对数据展开合理的管理以及利用,让企业上升到更高的层面。(3)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大数据的信息管理以及运作模式,都是管理资源的一部分,在大数据下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改变管理的模式,对内部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对企业资源展开更加充分的利用,避免各类资源的浪费以及损耗。网络上有诸多的负面信息以及无效信息,真正对经营管理有着利用价值的,是少部分的数据,这需要的是技术上的提升,也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更强的素质和能力。
5结论
总之,大数据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要迎合时代的趋势以及技术的优势,促进经营管理模式的改进,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渊,林慧龙.基于“互联网+”的草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草都易牧连锁超市为例[J].草业科学,2018,35(4):933-939.
[2]许宜弟.后“营改增”时代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模式探索———基于A建筑公司的财税管理角度[J].纳税,2018(10):10,12.
篇9
一、天山南北全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
(一)从渠道防渗节水到膜下滴灌节水
新疆农业节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90年代的渠道防渗节水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建设渠道防渗工程实现节水。二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喷灌节水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推行固定式或移动式喷灌设施实现田间节水。三是始于本世纪初的以膜下滴灌为主体的高效节水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抓手,按作物生长需水规律进行有效供水的方式节水。
(二)制定规划,落实政策,推进节水工作
制定了《新疆农业节水建设发展规划》、《新疆高效节水建设方案》,确定2011—2020年每年新增农业高效节水面积300万亩以上,到2020年全区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4300万亩以上的目标。出台了新疆实施高效节水财政直补和贴息补助政策,自治区财政对实施高效节水的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100元/亩,提高到了2012年的300元/亩;2008年以来,全区共投入高效节水建设资金90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25.3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农业高效节水工作。
(三)加大研发力度,促进科学节水
通过科研部门和节水企业的研发攻关,目前,节能型低压小流量膜下滴灌技术、利用地表水自压滴灌“大首部”技术(即利用河水的重力过滤泥沙,并向下游灌区供水)、自吸式自动清洗过滤网技术、无线传输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基于滴灌条件下的水、肥、盐综合调控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新疆田间高效节水中。利用地表水自压滴灌“大首部”技术和自吸式自动清洗过滤网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地表水用于滴灌的问题。节能型低压小流量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滴管用量,又通过对作物生长期的需水管理,实现了科学供水、科学节水。
(四)加大建设力度,提高节水效益
截止到2011年底,新疆农业高效节水面积已达1770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1%。灌溉作物也由初期单一的棉花作物,逐步覆盖了棉花、番茄、辣椒、哈密瓜等经济作物,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核桃、红枣、葡萄、香梨等特色林果。据统计,实施高效节水后,农业用水亩均减少100立方米以上,粮食作物平均亩产增加50公斤;经济作物平均每亩增收700元;设施农业平均每亩增收1500元。目前,新疆农业高效节水实施较好的玛纳斯县农业用水价格约0.1元/方,工业和城镇供水价格分别为2.6元/方和1元/方(不含污水处理费)。若计入水权有偿转让收益,则高效节水的效益更大,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推进标准化,提升节水水平
在规划设计环节,委托有资质的勘测设计单位开展高效节水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市场准入环节,严格执行节水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严把过滤器、管材、滴灌毛管等节水设备质量关。在工程建设管理环节,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严把工程招投标、施工质量监督关。在工程运行管理环节,落实节水工程系统运行管理规程、制度,确保工程运行安全、科学灌溉;落实合作社等集约化的经营管理体制,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在配套工程建设环节,坚持灌区内的田、渠、林、路配套工程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二、高效节水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一)推动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新疆在实施农业高效节水过程中,特别是在对田间作物实行膜下滴灌技术后,逐步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作物、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收获。“五统一”模式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土地分散承包与农业高效节水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管理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推动了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如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乐源专业合作社,以长期管理人员16人,经营管理了1.02万亩耕地。
(二)提升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高效节水农业组装了水利、农机、农技、良种、施肥等现代设施与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用水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放生产力的一次变革。如在玛纳斯县和呼图壁县的高效节水示范区内,实现了从平整土地、铺埋薄膜和滴管、播种、灌溉、施肥施药、到收获全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三)推进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农业高效节水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三减、两增”(即减少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减少灌溉用水,增加劳动生产率、增加土地产出率),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一批规模化经营管理的模式。如在玛纳斯县30万亩高效节水示范区内,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联户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农民用水协会经营管理模式等多种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将以家庭为单元分散式的经营管理,转变为以规模化为主的经营管理,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四)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
以高效节水为切入点,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管理,进而促进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以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为例,全镇共有农民2846户,随着高效节水和规模化经营土地的推广,目前,该镇的土地流转率已达到了42%,全镇60%的劳动力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2008年的10002元,上升到2011年的12380元。
(五)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篇10
[关键词]融媒时代 人才 培养 模式 路径
约翰・帕夫利克在《新媒介技术》中说道:“当技术使用了象征性符号或者在一个特殊的社会架构下找到位置,它就成为了一个媒介。”数字传播时代。传媒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数字化,技术逻辑的推进引发了媒介内涵的拓展。我们所称谓的媒介不再是狭义的大众媒介,而是指广义的电子通讯科技,于是各种借助于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介如网络媒介、手机媒介、移动视频媒介等充实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媒介经营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传媒市场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形态的变迁必然导致我们为之进行人才贮备的媒介经营管理学教育经历从内涵演进到市场定位到融合式人才培育等各个层面的全面颠覆。
一、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现实景观
有数据显示,国内共有5000多家新闻机构,各类人才达到55万人,但是其中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不到1%,能走上管理岗位的精英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全国主要新闻院系多数开设有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如“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事业管理”、“传媒经济”等。名称各异,但也昭示着这个学科的勃兴。同时一些著名院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人民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中心、复旦大学媒体管理中心、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虽然媒介经营管理专业现在在中国大陆已经开设了博士点,并成为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其学科设置的大部分是基于新闻传播。我们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几个有代表性院校的学科建设情况,以考证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现实景况。
“新闻事业管理”已经作为新闻学本科必修课纳入教育部大纲,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主要开设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传媒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媒体研究学科的名称没有统一。而且从培养方案来看主要偏重于四大传统媒体,这样的学科设置肯定无法满足在融媒时代传媒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
二、“伞式”媒介形态对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传统的媒介市场形态是一种媒介生产出一种媒介内容,如报纸售卖的是文字信息,电视售卖的是声音、图象,媒介内容之间并没有什么交融性。融媒时代。数字技术的标准化打破了各类媒介内容生产之间的壁垒,内容生产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产业链上的上游集群。通过各类渠道分配到各类终端,打破了“竖条式”的媒介结构,弥合出一个统一、集成的数字内容平台,形成新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这种新的“伞式”结构链对内容生产带来的直接变革是团队作业取代了单一媒介新闻记者所进行的信息生产与加工传输,团队成果不为某一个载体所独有。载体的使用完全以新闻传播的整体效果最优为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套最复杂的网状组织结构的管理。每一套新闻产品都对应所有的媒介,每一个媒介都能在成套的新闻产品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因此,媒介的组织结构发生如此变化,为传媒组织培养、输送人才。进行人才储备和教育的媒介经营管理学,必定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地从教学理念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列化调整。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所说:“融媒时代,媒介需要两种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第一类管理人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是精通各类媒介的专家,知道技术发展为新闻传播所提供的可能性,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使新闻内容得到更好的表现”。因此,懂新闻传播流程、懂技术、懂管理而且擅长策划是这种人才的必备素质。这种“整合式”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来源于实践工作,在实际中磨练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媒介经营管理学科教育转化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为学生适应实际传媒市场作好必备的知识储备。
三、整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
整合式人才不同于以往媒介经营管理教育重在培养复合式人才的教育理念,后者是要求多项技能的叠加,而前者要求是能力的整合。它要求从事“伞式”媒介形态运作与管理的各类人才,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多媒体数字传媒平台上的信息生产、储存、传输、知识共享的流程与经营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媒介经营管理教育必须在新的市场需求下,顺应时代要求,重新规划自己的教育模式。
1、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课程设置
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主要是研究传媒市场结构、传媒产品的特点、传媒消费者需求与关系维护,旨在揭示传媒产业与其他产业在市场、在规制、在资本运营上的特殊属性,力图实现以最小的成本为传媒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经济学和传播学的相关原理依然是媒介经营管理学教育中课程设置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大一大二学年开设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制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媒介经营管理专业的知识塔基。
而融媒时代。直线式的、单向的媒介形态已经为伞式结构所取代,在多媒体平台上对信息内容的生产与管理的整合能力成为传媒产业链的核心,而这一切需要知识管理学科的相关理论做支持。因此,为适应融媒时代媒介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我们必定要增设知识管理课程为新时代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核心课程。知识管理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在大三、大四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开设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结构、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智能、知识挖掘等技术性课程。
而建立在知识管理基础上的媒介经营管理最终是为传媒企业管理服务的,所以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中还必须开设管理学概论、组织战略与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必修课程。
而中国传媒的特殊属性。必须要求未来的管理人员熟悉国情与政策理论,所以必须开设哲学、政治经济学、统计学、知识产权法、英语、大学语文等科目作为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边缘课程,这样以传播学、经济学为基础的、以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为核心的、以政治、文学知识为边缘的知识结构应运而生。
2、多层级的办学模式
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人才培养大致有两种:一类是具有市场开拓意识,懂传媒运作流程,知晓多媒体实务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可能从事网络策
划、网络营销、现代传媒集团的发行、广告经营以及媒体战略规划等。这类人才可以由本科生或研究生来承担。传媒需要的另一种人才是有一定媒介运营经验的,懂多媒体战略决策的高层次管理人员,也就是在传媒细分市场有专长、或者懂得整体运营设计的高级管理者。或是擅长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对于他们的培养应该是理论加实践的综合成果。一方面我们开设媒介经济学、媒体管理这样的深层次、专业化的博士、乃至博士后教育,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与科研能力,如文广传媒已经开设博士后方向。为自己进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走向社会,与媒介实体联合开办传媒职业经理人培训教育,培养CKO(知识管理总监)。因此,只有建立多层级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媒介多元化时代的市场需求。具体的实现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学科交叉培养:即鼓励第二学位教育,让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媒介领域,让新闻学专业的学者选修经济学与管理学实现学科融合。在本科阶段创办“2+2”模式,既在本科教育前两年进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通识化教育。让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学子互相选课,后两年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进入各自的学科领域。
――在职培养模式:媒介经营管理教育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单一的课堂式教育无法满足数字传播时代,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所以,应该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增加在职培养,通过在职教育,为媒介机构的各类人员提供再培育,再提升的机会平台。
――MBA培养模式:数字传播时代,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不断融合。制播分离的实施,传媒集团化的推进。媒介产业急需各种资本营运人才和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媒介职业经理人越来越多的走进媒介市场,采取MBA式培养模式,就是为满足新时代媒介职业经理人的需求。
- 上一篇:水电站承包经营合同书
- 下一篇:资金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