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日常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公司日常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险公司日常管理制度

篇1

Li Ping

(Shaa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100,China)

摘要: 保险为保险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保险所存在的保险企业管理制度不严格、人员素质偏低以及认识不足等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供决策者参考。

Abstract: Insurance agents create hug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for insurance companies, however, there are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In this paper,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nalysis of China's insurance agents' problems, such as loose Insuranc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system, low personnel quality and inadequate understanding,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ers.

关键词: 保险 人

Key words: insurance agents;agent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13-01

1我国保险发展现状

保险是一种经济行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的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人的保险业务。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保险营销员数量已达256万人。近几年来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中,据粗略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保险人已超过了270万。根据中国平安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其人员已经达到了约46万人,其中中国平安陕西分公司的人员就有七千多人。另外全国各大城市及农村都有各个保险公司的代办机构,代办着保险公司的众多保险险种。保险为保险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2我国保险存在的问题

2.1 保险企业管理制度不严格保险企业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仅仅强调对人员的佣金费用和推销技巧,对道德教育和业务规范普遍不予重视,缺乏对人员的科学管理和行政约束。很多保险公司都存在着重、轻管理的问题,缺乏对其下的人员的必要的监督和检查,人员超越权限现象比较普遍。另外,许多保险企业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职能部门对机构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致使很多地方聘用人员不严格按照规定,降低了人员的整体素质。

2.2 保险人素质普遍偏低目前有很多保险人员不具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资格条件,个人从事保险业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且要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保险人资格证书》和保险公司核发的《展业证书》。然而有些基层保险公司在招聘保险人员时,普遍存在短期行为,为了眼前利益,擅自降低人的资格条件。致使一些不具备保险人条件的人员进入了保险人的队伍,只要其社会关系广,营销水平高,就能取得较多的保费收人,即使没有取得《保险人资格证书》和《展业证书》,保险公司同样会聘用,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挪用或贪污保险费和赔款、截留保费、不按保险条款宣传,利用职务或职业便利,强迫或引诱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不按实务手续操作,甚至给客户做高于保单标准的承诺以吸引客户参保等等问题。

2.3 对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有些基层公司领导没有把制度的建设当作整个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是把保险当成增收保费的临时措施和权宜之计,缺乏发展保险事业的长远眼光。另外由于对保险的性质、待遇以及将来的归属等问题没有确定,加之目前维系人员与保险企业之间关系的为保险合同,致使人员存在后顾之忧,在外部力量的吸引下,相当一部分人员也存在有临时思想,把工作当作临时栖身的跳板,一有机会就跳槽去别的工作,致使许多保险企业人员离职率高,人员总是处于流动之中,使得保险企业队伍不够稳定,最终伤害保险企业和客户的利益。

3促进我国保险发展的对策

3.1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险企业应该改变以前那种重、轻管理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与委托聘用的人之间不要仅限于单一的业务往来的关系,即与支付佣金的关系,而应重视对业务员的科学管理和行政约束。加强对他们的资格审查和业务考核,对保险人的资格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认定。凡不具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资格条件,没有取得保险人资格证书和展业证的,不得与其签订保险合同;对签订保险合同的人员,保险企业还应加强对人员的日常考核,要设立人考核登记档案,详细记录人员的身份背景以及业务开展情况与客户投诉情况,除了关注他们每月的业务量,还应重视对它们的日常考核,认真对待客户投诉情况,严肃处理在人员在展业过程中的欺骗客户、诱导客户以及截留保险金等现象,一旦出现上述问题的应立即停止其资格,终止与保险企业之间的关系。

3.2 加强对保险人员的道德教育一个优秀的保险人员应该具有的态度是对保险满腔热情、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真诚热情、实事求是,还应该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另外还应具有丰富的保险知识和必要的法律知识以及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国外许多人员的成功经验表明,他们首先把保险作为一种信念,其次才是职业。他们在社会上推销保险的同时,也在展示着自己不屈不挠的信念。日本推销大王原一平,为了争取一个公司老总的的投保,费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走访了七十一次,终于使其家族以及公司全体成员集体投保。保险公司良好的形象也正是从这些人员的身上得到了传播。因此,加强对人员的职业教育和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3.3 加强对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保险公司应加强企业内部对保险的认识,把保险纳入公司日常管理的轨道之中,使内部职工和保险人员两支队伍各自均可以发挥不能替代的互补作用,使得人员也具有主人翁精神,为保险企业和客户真诚服务。教育人员应该对保险有一个正确认识,热爱保险工作,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认识保险工作本身就是当前社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而且随着我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险正日益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黄金职业,未来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因此,加强对保险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降低保险企业的离职率,以稳固保险队伍,增强保险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龙卫洋,唐志刚,米双红.保险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9).

篇2

关键词:商业保险;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介

2003年我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数达到2729个,参合农民达8.14亿人 ,参合率为91.5%。仅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筹集新农合基金达710.02亿元,人均筹资水平达87.2元,支出总额为429.10亿元,全国累计受益3.69亿人次。新农合在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与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农合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新农合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确立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2009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补助不少于人均40元;其次,保障以大病统筹为主,将重点放在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的补助上;第三,统筹层次和能力也得以提高,新农合以县代替了过去的乡、村为单位来开展统筹,增强了抗风险管理能力;最后,规定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

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对新农合加强了领导、管理和监督。另外,还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并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以维护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附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扶贫等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方式

在前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推广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办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一是由卫生部门所属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经办。这种做法比较普遍,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但暴露出专业治理能力不足。二是由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保中心经办。这一方式在东部农业人口较少地区采用较多,能够利用现有社保中心力量, 节省管理成本,但由于是第三方付费, 社保中心对医疗行为没有直接的约束控制,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配合。三是保险公司经办方式。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技能较强,费用理赔经验丰富, 用人机制灵活,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减轻政府设立机构、聘用人员等前期投入和压力,但保险公司亦属于第三方付费, 需要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约束控制。一些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采取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和审核报销,卫生、财政部门进行监管的做法,探索形成了“政府组织引导,职能部门监管,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征、管、监’分离”的模式。

3.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是否承担基金营运风险分类,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基金型、契约型和混合型三种。

(1)基金型。由政府负责基金盈亏、保险公司提供管理服务。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新农合方案制定、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资金筹集等工作;保险公司以第三方管理者的身份,受托承办新农合运行管理中的工作量比较大的审核支付业务;政府单独向保险公司支付管理费用,不从基金列支,基金亏损由政府弥补,基金结余转入下一年度合作医疗基金。

(2)契约型。采取政府作为投保人、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参加新农合农民作为受益人的保险契约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就保险责任、赔付比例、赔偿限额、收费标准等方面协商一致后,按照保险合同方式运作新农合基金,履行保险责任,承担基金运作盈亏。

(3)混合型。介于基金型和契约型之间,是指保险公司代政府管理新农合基金,收取管理费,基金节余转入下一保险年度,基金亏损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摊。

4.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在原因

如果由地方政府直接运作新农合,首先需要设立具体经办机构来负责资金筹集及日常管理监督和报销支付业务。由此需要安置大量人员,从而带来很大管理成本和财政压力。其次,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队伍,合作医疗方案设计及医疗费用管控技术性也非常强,如果不熟悉审核支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报销支付中极易出现漏洞。而保险公司拥有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工作,是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双向选择的结果,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保险公司则可以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理赔技术、服务网络等优势 ,同时可实现参合农民、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三方的共赢。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成效

商业保险积极参与新农合,按照“征、管、监”协调运作的机制,接受政府委托,提供专业化管理和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实现了新农合的“征、管、监”分离

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承办新农合的业务管理,这样既可有效利用保险公司现有的专业技术、服务网络和人力资源,也将政府从办医保转为管医保,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向筹资管理、组织管理和监督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降低了新农合的运行成本

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利用已有健全的机构网络、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等资源优势,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业务管理机构,减轻了政府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的压力。同时,保险公司利用灵活的人事制度,强化了聘用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了运作效率。

3.提高了新农合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利用管理经验和精算技术,配合政府制定新农合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合理性;运用风险管控技术,规范审核、补偿支付流程,提高了方案执行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精简的、独立于医疗服务机构的专管员队伍,搭建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提升了新农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满意度。

4.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保险公司利用自身农村资源优势参与新农合,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平台,增强了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促进了较富裕农民投保商业医疗保险,为构建新农合和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现行保险法规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业务没有明确定性,造成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定位不明。保险公司能否持续参与新农合受制于当地政府的决策,政府换届、领导更换等因素增加了保险公司参与的不确定性。缺乏法律保障也造成了部分地区新农合资金不到位或不足额到位,这样从短期来看,保险公司可能因考虑社会效益等因素,积极参与,但从长远而言,由于保险公司权益难以保证,其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影响。

2. 医疗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政策规定不报销自费药品费用,农民、保险公司和有关监督机构要求医疗机构更多地使用公费药品,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盈利性,部分医疗机构对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存在较大抵触情绪。此外,医疗体制中的不规范现象也导致赔付率人为上升,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经营管理风险。

3.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较大

一是目前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地方政府控制风险措施力度不到位,逐级转院制度不严,道德风险难以控制,小病大治等问题都会造成保险公司经营上的风险。二是由于农村地区疾病发生率和疾病平均医疗费用数据不完善,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由保险公司完全承担基金亏损,责任风险较大,在契约型模式中尤为突出。这样由谁来承担基金的最终风险,成为是地方政府与经办公司博弈的焦点。

4. 理赔时效较长

由于县支公司人力有限,保险公司提供的医保服务有时还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在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个别地区由于结报点铺设不足、网络系统不健全,导致结报效率不高,从而导致理赔时效较长。

四、对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1. 进一步完善机制,促进保险业持续参与

尽快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征、管、监”相分离的运作机制的核心――政府、卫生部门及保险公司三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同时对新农合基金的提取、保管、使用和监管做出相应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基金征缴到位,制定补偿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和监督基金使用并承担基金运作亏损风险,委托保险公司进行新农合业务中的审核支付工作并支付管理费;卫生部门负责规范定点医院的诊疗行为和合理用药,支持保险公司管控医疗环节的风险。三方定期沟通共同促进“征、管、监”机制的健康运行。

2. 合理界定保险公司在参与新农合中可承担的职责

一是有限参与,主要承担新农合结报补偿的审核支付业务等服务性工作,收取管理费,也可参与新农合补偿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的拟订,但必须体现政府的主导和决策地位。二是应自觉遵守新农合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基金使用,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三是监管部门应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参与的性质,将保险管理服务列入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

3. 改善服务,不断提高参合的能力和水平

对保险公司而言,参与新农合是一把“双刃剑”,如运作良好,将借此扩大在广大农村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村业务发展,如服务不好,将可能导致农民抵触,给保险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应以农民满意为宗旨,优化内部流程,简化理陪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对内加强培训对外重视宣传,使广大农民和有关部门充分了解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的目的和意义,提高社会认同度。

4.不断提高管控能力,积极防范经营风险

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制定准入条件,规范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同时加强对新农合医疗保险业务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堵住管理上的漏洞;二是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不断提高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政府和参合农民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李 杨,陈文辉.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 刘 菲.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和方式[J].中国金融,2005(23).

[3] 邹姗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及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

篇3

[关键词]保险中介市场;监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7)05-0037-04

在保险业发达国家,保险中介市场历史悠久,保险中介人在保险市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各国均已建立了完善的保险中介市场管理制度,对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保险中介市场模式及其监管比较

(一)美国

美国保险中介市场是以保险人与保险经纪人相结合,并以人为主的模式。保险人、经纪人、公估人分别在不同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美国拥有庞大的保险人队伍,并形成了巨大的保险业务销售网络,成为寿险市场开展业务的主力军;保险经纪人可以分为销售财产和责任保险的经纪人及销售人寿保险的经纪人,以销售财产和责任保险的经纪人占绝对优势;由保险公估人参与风险查勘、定损理赔已成为美国保险业的习惯做法。

美国对保险中介市场采取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双重监管模式。州政府通过各州保险管理局对保险中介人实行直接的监督和管理,并制定法律法规对保险中介人的组织形式、从业资格、业务范围、经营行为和佣金标准等进行规范。如大多数州都规定:保险人、经纪人和公估人若想从业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获得专业资格,并申请执照;人和经纪人若违反保险法或其他法律、准则时,各州法律均规定要处以经济处罚或吊销执照。每个州还由一名保险监督官负责监督保险法的执行情况。联邦政府则通过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来对全国保险中介业的情况进行协调。美国有众多涉及保险中介的行业协会,如美国人协会、全国注册人和经纪人协会、美国寿险业务员协会、特许金融顾问协会、独立理赔人协会及百万美元圆桌会等。各协会都制定行业自律守则,从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对保险中介人进行管理。

(二)英国

英国是保险经纪人制度最发达的国家,其保险中介市场是以保险经纪人为中心的模式。保险经纪人的业务涉及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和再保险领域。英国财产保险业务的60%以上是通过保险经纪人实现的,再保险和“劳合社”的所有业务则必须由保险经纪人来安排。而寿险业的80%以上是保险人完成的。

在英国,对保险中介人的监管倾向于行业管理而不是政府管理。(1)1977年国会通过了《保险经纪人(注册)法》,规定了保险经纪人的申请资格、注册、保证金、业务范围、基本原则、保险经纪人和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对保险经纪人的监管措施等;随后依法成立了保险经纪人注册理事会,成为保险经纪人的注册监管机关,在1987年被授权成为法定保险经纪人职业认证机构。保险经纪人注册理事会后来颁布了《经营法》,对保险经纪人的信誉、宣传及服务进行监管,对违法经纪人进行除名,除名后的公司或个人不得再以保险经纪人名义从事经纪活动。(2)英国保险经纪人协会(BIB)配合国家立法机关对保险经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代表保险经纪人参与同政府、其他保险组织以及商业机构进行谈判。

但2000年英国通过了《2000年金融服务及市场法案》,创立了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对金融业(包括保险中介)实行统一监管,从而改变了原有的以行业自律为主的宽松的管理模式。金融服务管理局通过制定规则、组织培训、资格认定、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任职资格考核、监控市场、许可制度、处罚等方法和手段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监管,并由专门的执法部门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处理。

(三)日本

日本保险中介市场以保险人为主,并逐步引进保险经纪人。保险人对日本保险业发展有巨大作用,在寿险领域主要采用外勤职员制度;在财产保险营销方面,主要采用店制度,其业务量约占产险业务量的90%。1996年4月,日本新的《保险业法》实施后,逐步引进了保险经纪人。日本保险经纪人采取登记制度而不颁发执照,其业务仅限于非寿险业务中大企业或大项目,对中小企业保险业务涉足较少。

日本对保险中介市场实现行政立法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大藏省保险部是政府监管保险中介人的传统实施机构,负责保险人和经纪人的注册登记。1997年日本通过《金融监督厅设立法》,设立了金融监督厅,大藏省保险部的保险监管、检查职能转移给金融监督厅监管部和检查部,由其共同实施对保险中介的全面监管,通过登记注册、定期检查、业务改善命令和吊销登记等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规范。日本也通过行业组织对中介人进行管理。日本人寿保险协会和日本财产保险协会分别负责对寿险展业的外勤人员和产险店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和登记认定。保险经纪人协会也对保险经纪人实行自我约束。

(四)新加坡

新加坡的保险中介市场主要由89家保险经纪公司和24787个保险人组成。人是寿险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2001年其业务收入占总保费的80%以上。

新加坡对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市场行为监管,到90年代的偿付能力监管,再到最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监管体制。目前主要采取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审慎监管模式,其措施主要有:一是修改保险法并颁布《财务顾问法》,取代原有的保险中介法律法规,将普通保险经纪、寿险经纪和所有中介人纳入监管范畴,从资格审查、注册要求、机构发展、构架、佣金标准、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二是改革保险人管理办法,包括规范机构的组织结构、严格人的从业标准、改革人佣金标准和支付办法并从2002年起取消了对佣金标准的限制等。同时,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的作用,将保险中介机构的一些日常性监管如人市场准入、市场行为自律、投诉处理等交由相关的保险行业协会负责。

二、国外保险中介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把握国际国内保险业及保险中介发展趋势,及时完善保险中介监管法律和模式

纵观各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保险中介监管,无一不是依据市场变化和发展的客观需要适时适度地调整监管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模式。近几年,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经营主体(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则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保险中介市场经历了许多变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

动向,并面临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保险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特别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制定相应的保险中介市场监管法律和制度,适时调整监管框架,使之始终与中介市场发育程度和发展需要相适应,提高监管质量与效率,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应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香港以及其他保险业发达国家通常对保险中介市场实行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双重监管模式,许多国家更多地依赖于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值得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学习和借鉴。我国目前由保监会对保险中介市场进行直接监管,这使保监会面临力不从心的压力,不利于监管效率的提高。因此,随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中介机构的增多,应该组建保险人协会和经纪人协会,由其负责保险中介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重视保险中介人员素质的提高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提高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除了规定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外,还重视对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从业人员每年都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课程或学分。我国保险中介人员资格考试过于单一和简单,导致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已经影响了保险中介业务的发展,应通过从业人员考试的细化和定期考核等提高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素质。

三、借鉴国外经验强化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监管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保险中介法律体系

1.加快对《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2000年颁布的《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与《保险法》及其他现行法律法规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如《暂行办法》仍要求兼业实行独家,与《保险法》不一致;《暂行办法》要求对建立兼业关系和终止关系均实行备案制,与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不一致。因此,应尽快对《保险兼业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以便于在实际监管工作中有法可依。

2.制定相应的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保险营销员在我国保险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至今没有相应的营销员管理制度,现行《保险法》和其他保险中介法律法规也没有关于保险营销员的规定,不利于对营销员的管理。因此应加快制定保险营销员管理制度。首先,对营销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如要求保险营销员要持证上岗、不得兼职,并对由营销员的险种加以明确。其次,对保险营销员进行明确的法律定位,依据《保险法》和《劳动法》明确营销员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健全保险公司的劳动用工手续,增强营销员的归属感和队伍的稳定性。

(二)强化市场准入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制度

1.利用市场准入机制,推动保险中介市场的协调发展。鉴于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规模有待于扩大的现状,应降低保险中介市场准入的门槛,鼓励那些有能力、且符合法律规定设立条件、有切实可行计划的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中介领域,增加中介公司数量,并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经营环境;在保险中介市场总量发展的同时,向中介市场发展落后、中介公司数量少的地区倾斜;在组织形式上向保险经纪公司和公估公司倾斜,因为保险经纪公司是保险中介机构的最高组织形式,并以其高素质、高技术、高智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从国际上看,保险经纪人可以为客户设计条款和费率。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实行了保险费率的市场化,这为保险经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而保险市场全面对外开放趋势也要求保险经纪公司有一个较快的发展。而公估公司的发展则是保险公司经营理念由重保费规模向重经营效益转变、提高竞争能力的需要。

2.建立有效的市场退出制度。鼓励保险中介公司依法进行合理竞争,优胜劣汰,让长期经营不善的公司退出市场。同时,完善保险中介公司的营业保证金缴纳制度,用于解散、破产清算时清偿债务。

(三)实行“混合”监管模式

1.国家保监会对中介市场的监管。保监会作为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国家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保险中介法律法规和保险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各监管主体的管理职责并监督检查其履行职责情况,协调各监管主体的工作;对保险中介机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保险中介机构及人员信息资料库,实现保险中介监管的信息化、系统化。各地保监局作为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对各地保险中介市场进行直接监管,并依据《保险法》、《保险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并结合当地保险中介市场的需要,制定地方性保险中介法律的实施规则和条例。

2.保险公司对人的管理。在保险中介监管体系中,保险公司的管理职责主要是对保险人进行管理。保险公司主要对人进行保险合同管理、保险业务管理和人的财务管理。其管理职责主要体现在: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按照有关保险法律规定,通过保险合同对人进行业务授权,包括的业务范围和经营区域的规定;要求接受业务的机构按规定向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对保险人的业务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依据保费收入、承保质量和赔付率等指标对其业务进行考核等;通过建立账册、规定划缴保费方式、时间等对人进行财务管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及保险制度的健全,保险公司对保险人的管理功能将逐渐削弱,并由全面管理趋向于合同管理。

3.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责。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保险中介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考试,负责落实保险中介人员资格认证,建立保险中介人员登记制度,对持证人进行年审;制定从业人员道德和行为自律准则,协助保监会(或保监局)监督检查保险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依法进行经营活动情况,并依据保监会(局)的授权对违法违规的中介人进行处理;建立保险中介人员档案,掌握中介人员的资格情况;受理有关保险中介投诉,监督处理结果,解决会员之间的纠纷;作为监管部门和中介公司的桥梁,行业协会可将监管部门的政策及规定传达给会员公司,同时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会员公司的意见和建议。目前,我国仅有一家保险中介行业自律组织――深圳市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保险中介监管中的作用还无从谈起。随着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中介机构的增多,在适当的时候应在各省、市组建保险中介人协会,并将保险中介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给协会负责。

4.社会对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督。社会监督一方面是指社会各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和媒体及公众)与国家监管部门、行业监管组织及保险公司紧密配合,通过各种方式,对现实中存在的保险中介业务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揭发举报,通过社会力量有效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舆论、宣传等形式在保险中介公司及从业人员中树立诚实、守信、热情服务的工作作风,并对于中介业务中规范操作、遵纪守法、服务质量高的中介公司或个人进行表扬,对不道德行为进行批评,从而提高中介公司和从业人员依法经营、合法经营的自觉性。

(四)细化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国家有关保险中介人员资格考试的基础上,应对人再进行产险和寿险的分类考试,对从事寿险的人进行初级和高级的分级考核,销售一般寿险产品的只需通过初级考试,销售投资类产品的人则需取得高级资格;对保险经纪人也进行分级考核,即通过国家现行经纪人资格考试并取得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即为初级经纪人,在此基础上可举办更高层次的考试,通过者可聘为高级经纪人。高级保险经纪人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计划和服务。

(五)建立保险中介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保险中介监管工作的透明度

篇4

1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建设的背景

商业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方面有着专业的人员、技术以及相关经验,由其来经办新农保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宜兴市首开先河,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和中国人寿合作推行新农保的宜兴模式,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2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建设的宜兴模式介绍

2.1商业保险公司的角色商业保险公司在宜兴模式中是方的角色,由政府作为委托方支付手续费向其购买新农保服务,从而由政府过渡到商业保险公司向农民提供新农保服务。在分工上,“征、监、管”相分离。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根据市政府委托设立宜兴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中心,承担全市新农保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待遇结算和发放等经办服务;市社保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督检查;市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管理,对基金实行独立建账、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新农保宣传工作和新农保基金征缴工作,各村积极协助。

2.2商业保险公司的经办方式中国人寿宜兴支公司启动了服务公共事业程序,成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中心,在全市设立1个结算中心、20个镇(园、街道)业务服务网点,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经办网络;同时抽调组建一支由25名员工和优秀营销员组成的信息管理员队伍,派驻各业务服务网点实行挂牌上岗。此外,宜兴支公司还自主研发出“宜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联网、实时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账户信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建立了一整套业务操作和单证管理制度,经办人员严格遵照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展参保手续办理、个人账户管理、养老保险待遇结算和发放等日常管理工作。

2.3商业保险公司的经办效果在新农保覆盖上,参保率、领取率均居处全国前列首位,基本养老金水平稳定上升,而且业务开办近5年来,当地农民对新农保业务的有效投诉为0。在新农保的政府开支上,如果按传统的做法由社保机构统包统揽,需要增设200余人的管理队伍,加上设施设备、教育培训、运营开支等直接和间接开支,至少需要1000万元的投入,而选择服务外包,则只需要100万元的成本。

3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建设的SWOT分析

3.1优势

3.1.1商业保险公司专业运作,提高新农保管理水平商业保险公司有着规范化的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数据管理和专业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其办理保险业务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新农保”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数据的搜集分析、账户管理、养老金给付等过程都需要专业的保险知识和精算技术,这些专业技术资源是政府机构所不具备的。而且,商业保险公司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高素质的服务团队,通过在当地组建服务队,对队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可以在短时间内使他们掌握新农保经办业务的各项专业技能。

3.1.2保险公司资源优势,降低新农保经办成本如果由政府来提供服务,社保机构就要招聘大量人员,政府需要支付人员培训的费用,巨额的人力成本和经费,还有大量的时间成本。而商业保险公司作为专业机构,拥有众多营销网点、管理体系成熟、经办经验丰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这些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行政成本,同时缩短建立完善的新农保体系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模式有助于改善政府部门粗放分散的管理模式,削减预算,减少财政支出。

3.2劣势

3.2.1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商业保险公司成本高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而且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大部分保险公司在县域及以下市场没有网点,如果经办新农保需要在乡镇县市场重新铺设机构、发展队伍,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前期投入较大,实现利润的周期较长。而商业保险公司是以经济利润为导向的,在城市市场依然有利可图,在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的情况下,除中国人寿等少数在农村具有网点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公司之外,大部分保险公司对农村市场持观望态度。

3.2.2农民保险意识缺乏,商业保险公司形象差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风险意识和保障意识比较淡薄,相当一部分农民“谈保险色变”,不熟悉保险的功能作用,更不善于运用保险来转移和分散生活中的风险,加大保险公司经办新农保的难度。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公司在我国发展时间短,基层营销人员素质不高,很多时候为了赚取利润造成了错误的营销,导致了一系列的负面报道,这也使得农民对于保险公司来经办新农保产生不信任。

3.3机遇

3.3.1《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表明了政府支持《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在第六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明确提出要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这一点不仅表明了政府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决心,更是对商业保险机构代办社保的认可和支持。

3.3.2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建设打开了农村市场虽然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加速,但仍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政府对农村政策的扶持和倾斜,中国农村经济状况将有一个质的好转。保险公司为新农保提供第三方服务是一个增强农民保险意识、改善企业形象、打开农村市场的好机会。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借此机会开展补充养老保险、附加保险和涉农财产保险等业务,形成新农保与其他涉农保险多元保障相统筹的模式,增强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整体保障水平。

3.4挑战

3.4.1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建设缺乏政策支持不仅商业保险公司对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开发力度不足,我国相关政策对于促进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的支持力度也不够。政府政策包括政府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发展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倾斜,还包括政府对当地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推动作用。保险公司经办新农保业务在全国目前只有几例,尚未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不完善的相关政策产生的不确定性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对参与新农保的建设望而止步。

3.4.2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建设缺乏法规指引我国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商业保险公司从事商业保险行为的规范,很少涉及对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代办社会保险的指引,虽然之前有过新农合江阴模式,重庆失地农险模式,保险公司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仍旧没有清楚的法律定位。地方政府对保险公司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认识不深,导致保险公司与政府合作关系较为松散,不能建立起长效运行机制,影响到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稳定性。

4建议

4.1政府层面

4.1.1出台优惠政策,减轻保险公司负担考虑到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新农保的巨大成本,政府应该出台优惠政策,以提高其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一方面,政府可以对保险公司经办新农保业务的所得税实行单独核算,在税率上给予适当优惠,对相关重难点地区的新农保进行财政补助,以鼓励更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新农保制度建设中来。另一方面,由于商业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要受到保监会,工商部门等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为减轻其负担,政府政策应该对其代办的新农保业务有所帮助。

4.1.2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各主体关系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来明确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制度建设的法律地位和市场地位,建立监管机构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并联合制订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制度建设的管理措施,降低保险公司的政策性风险,为制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建立第三方(指代商业保险公司)服务的评价体系,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其次,界定清楚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最后,商业保险公司应与政府各部门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发展,同时防范政企合作的风险。

4.1.3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保险意识针对农民保险意识比较薄弱,政府应深入广泛地开展好宣传工作,帮助农民树立风险保障意识,使农民真正认识新农保、积极主动地参加新农保。由于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不易被农民理解和接受,可以运用典型案例宣传,采取农户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如电视、广播、村委会的公告栏等进行宣传,使农户对新农保产生感性认识。

4.2商业保险公司层面

4.2.1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完善新农保制度商业保险公司可结合新农保工作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出较为完善的新农保服务方案和操作实务,建立新农保业务管理办法与流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基金稽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披露新农保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建立健全有关各方定期、不定期沟通与反馈机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监督,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加速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新农保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制度基础。此外,针对新农保涉及保险周期较长、参保人数众多、缴费或领取标准不一等情况,利用商业保险公司拥有的专业精算人才和长期经验数据积累以及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新农保制度方案设计、基金运营管理等提供评估与咨询服务。

篇5

摘 要 近年来,很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逐渐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在这些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其操作技术规范以及经营管理制度等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消除这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中潜藏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 体育项目管理 风险防范 风险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但是,由于潜水、滑雪、攀岩以及蹦极等体育项目的运动过程风险性高,极易出现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等风险。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当前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促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来看,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相关的风险致害责任体例明显缺乏。虽然在《全民健身条例》等有体育活动有关的内容,但是却没有针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引发风险的法律条文或条款。由于法律法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给高危险体育项目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无法可依,很多政府部门在处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中面临困境,一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在发生风险事故之后,会由于参照标准不同而产生出不同的判决结果。

(二)体育项目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很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主要是通过野外素质拓展俱乐部、项目协会等组织开展的。总体来看,很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运行管理模式是,行业协会引导,俱乐部进行决策,经营者负责体育项目的日常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普遍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完善、运行机制不通畅、管理制度不明晰等问题,极易出现安全风险或者事故,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正常开展造成不利后果。

(三)体育项目监督体系比较缺乏

由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具有趣味性、刺激性以及娱乐性等特征,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喜爱与欢迎。但是,由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特殊性,其市场开发、项目运行等应当进行严格的监管。而当前很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主要是俱乐部经营为主,甚至还有些爱好者个人借助论坛发帖、网站等方式自发组织。由于大部分俱乐部、协会等并没有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甚至备案,不具备合法有效的经营资质,政府部门对于这些体育项目的监督管理存在较大漏洞甚至面临失控等局面。

(四)参与者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

许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参与者对于这些体育项目的认识不足,安全意识以及救护技能更是缺乏,这容易造成严重的风险或者不利后果。例如,潜水这一项目就是当前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中风险系数较高的项目之一。在潜水过程中,由于潜水者的身体在水中所受到的压力比正常环境下要大得多,容易带来人体内部物理以及生理条件的明显变化,如果潜水者的安全意识不足,无法及时适应这些变化,将会出现各种病症,或者体温丧失、氧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致命性危害。

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风险控制

首先,扎实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摸底调查,加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行政许可属地管理。其次,持续进行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场所安全检查,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安全监管,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健全安全操作规程。最后,做好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工作。要推广普及体育项目安全知识及技能活动,增强人们的自防自救能力。

(二)强化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保障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风险防范建立在科学完善的安全保障基础上。因此,要建立起从项目审批、场地验收、资质验证、技术培训、抢险救护等建立起完善的保障体系,政府体育部门、工商部门、卫生系统、武警公安单位以及社会组织,要相互协调,建立完善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保全保障体系,民间的协会组织以及社团以及政府机构能够在危险事件发生后,根据工作预案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与优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重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市场监管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一些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事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市场监管体系。要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管,对体育项目要依法监督,严格执法。对体育项目的资质、安全保障能力、卫生管理状况等进行严格审查。由于场地检查、器材维护是减少伤害事故的关键措施,因此,必须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降低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风险。

(四)完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保险制度

意外发生保险机制是完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保障体系的重要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体育项目意外事故发生之后家属的经济损失,有助于减缓和安抚受伤者的情绪。《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鼓励体育项目参与者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当前,只有少数保险公司出台针对攀岩、潜水等体育项目的责任保险。因此,要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投保业务,完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保障体系。

三、结语

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健康持续发展。

篇6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体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现就学校现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为根本目的,切实加大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让居民能就近方便地健身、娱乐,实现学校与社会“共赢”,推进我市省体育强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开放范围

学校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应遵循安全有序的指导原则,坚持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逐步开放。首批开放学校为:实验中学、城北实验中学、百官中学、春晖外国语学校、城东小学、阳光学校、华维文澜小学、实验小学、百官小学、鹤琴小学、师范附小、滨江中学、滨江小学。待条件逐步成熟后,再分批公布其他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原则上到2009年底前,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其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市聋哑学校、少体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实行预约开放)。

三、开放安排

1、开放时间。为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工作,在学校正课时间(一般是周一至周五),采用定时开放形式,原则上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在节假日期间(含寒暑假),除学校有大型活动安排以外,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4小时。具体时间由各学校确定,并报经市教体局同意后张榜公布。

2、开放场所。开放学校的室内外场地(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内乒乓桌、室内羽毛球场等)原则上应向社会开放。具体开放范围由学校确定。

3、开放管理。有关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并协同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相关管理工作小组,具体协调处理开放活动中的有关问题。各开放点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协调小组工作制度、例会制度、会员卡办理方法、活动登记制度、开放日志等。

4、有关费用。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不以营利为目的,开放活动中涉及水、电及其他消耗的,由市财政定额补助,原则上城区学校1万元/年,有室内场馆的城区学校补助4万元/年,乡镇中小学校0.5万元/年,有室内场馆的乡镇中小学校补助2万元/年。乡镇(街道)和社区根据实际情况也应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在活动期间,属人为损坏活动设施和器械的,应照价赔偿。

5、宣传引导。有关乡镇(街道)要积极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宣传引导工作,教育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各项规定,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组织辖区群众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职责要求:

(一)市教体局

1、掌握全市学校设施对社会开放的基本情况;

2、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提出指导性意见,协助乡镇(街道)协调处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中的有关问题,制订考评办法;

3、积极鼓励志愿者参与开放场地的管理工作;

4、汇集各单位资源开放实施细则、管理制度、开放项目、管理小组成员名单等资料;

5、定期组织召开开放学校信息交流会和总结交流会;

6、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进行考评。

(二)市财政局

做好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经费补助预算,并及时下拨有关经费。

(三)市公安局

协助做好辖区体育设施开放学校开放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

(四)乡镇(街道)

1、成立乡镇(街道)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处理本乡镇(街道)开放活动中的有关问题;

2、全面落实所辖区域内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有关要求和具体事项,提高辖区内体育资源的利用率;

3、协调开放学校与周边社区(行政村)的关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社区(行政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育居民自觉遵守活动规则,文明活动,在保证不影响学校教学、环境卫生和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参加体育活动,使开放工作有序、有效、和谐、安全。

(五)开放学校

1、落实专人管理开放工作,学校门卫和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工作,将活动情况记入开放日志册;

2、在学校门口明显位置悬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告示牌”;

3、落实专人加强对学校体育设施的日常检查和保养,及时维修被损坏的设备、设施。

(六)社区(行政村)

1、教育锻炼群众注意运动安全,不搞危险性高难度动作,遵守开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活动场所的设备设施,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带有果壳的食物进入活动场所,不在活动场地大声喧哗,保持活动场所的文明、整洁和有序;

2、加强与开放单位的日常联系,及时妥善处理锻炼人员与开放单位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发生重大问题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反映,并采取措施,以防事态扩大;

3、建立健全会员准入制度,负责做好居民(村民)活动登记和准入证发放工作,要求参加活动人员在开放时间内凭证进入场地开展活动;

4、落实保险公司,引导居民(村民)参加“意外人身伤害险”的保险工作。

五、考核奖励

市级将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学校的开放工作进行检查,并于每年12月下旬依照工作要求进行考评(考评办法另订),并根据考评结果,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是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有效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群众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为市民提供就近方便优质的体育健身设施。

2、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向社会开放是一项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宣传开放工作,努力形成社会关心、群众了解、领导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健康、持续开展。

篇7

关键词:车辆调度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化

一、传统车辆调度管理存在的弊端

过去市级机关的车辆不多,每个单位的车辆也很少,就我们管理局车队只有几十辆车,总体来说车辆的信息化程度也不高,当时的车辆调度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端:一是人员素质差,管理人员、驾驶员文化层次低,管理混乱,管理人员和驾驶员经过正规招聘考试很少,都是靠某些领导的关系走后门进来的;二是缺乏必要的制度,车辆技术档案和人员信息档案,正式的派车制度和车辆保养维修制度;三是事故多,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少,每年一次的驾驶证年审时才感到交通的必要性,国家没有交通法,出了问题事故双方均没有强有力的依据;存在诸多无法回避事实;四是管理不统一,安全防盗、防火、油料和材料管理不严,贪污浪费情况十分严重,公车私用、维修人员贪污材料费,驾驶员贪污油料和出差费时有发生;五是调度不及时,工作效率不高,车辆调度管理全部的登记表都是个人手工填写完成的,手续十分繁琐,也很容易出现差错,导致调度不及时、不准确,车辆闲忙不均,给领导用车带来很多不便,经常耽误工作和开会。

二、新世纪车辆调度信息管理的现实需求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传统的车辆调度管理已经难以适应要求,车辆调度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选择,许多单位的车管也意识到了可以带来的多方面益处。一是提高效率。可以将大量原始资料快速地导入电脑,免去了手工录入这种耗时耗力的原始劳动,通过电脑软件的开发,局域网使用,轻松实现日常管理;二是降低误差。通过软件界面的设计优化和差错控制提示功能,有效地避免人为差错。如果输入多了则无法输进,输入少了则提交时弹出 提示对话框;三是节省成本。效率的提高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换言之就是节省了车辆使用的成本;四是便于考核。信息化将管理流程 转化为了软件操作的一个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链接紧密,上一个步骤的操作人员要对下一个步骤的操作人员负责,从人员、时间、质量三方面对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监控作用,每一次的操作都留下记录,为责任倒查追究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便于对车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将会诞生出更多更好的应 用,车辆归并车队管理后,车队要做的就是如何积极应用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成果,将车队管理水平不断推向更高的层次,适应机关工作的现实需求。

三、建立车辆调度信息管理的具体实践

车队建立车辆调度信息化管理系统共分成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前期准备工作,分成三个阶段。先是对此项工作进行多方了解和论证。先后多开几次座谈会,一方面是找来了过去在车队工作过的老人员、老领导座谈,让他们谈谈以前车辆调度工作的 漏洞或不足,出出主意;另一方面是召开车队人员动员会、座谈会,谈谈想法,让他们各自写出改革方案,积极参与改革。通过内部发动,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了车辆调度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合力,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接着是到车辆调度信息化开展较早的周边省市县学习取经。听他们的经验介绍,看他们新开发的车辆调度管理信息软件,学习他们从车辆调度管理制度的建立到车辆管理的信息化的先进经验,收获颇丰后,使车队对车辆调度信息管理有了直观的认识,也对自身的 车辆调度信息管理有了信心。然后是建立健全车队各项管理制度,并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去,具体做法如下:

1. 车队长制度:主要是调度管理的日常事务、领导和监督车队的安全、财务、人事、维修,制定车队的规划和车队的总体工作计划,对车队实行人性化管理等;

2.安全员调度员制度:要求熟练掌握车队的车辆、驾驶员情况,与用车部门协调安排事宜,调控车辆、人员,做好记录,了解 车辆运行状况,负责全队的驾驶员安全教育与安全知识培训,做好 人员的思想工作,确保全队稳定,检查车辆安全技术状况,检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杜绝酒后开车,负责车辆的事故处理、保险、理赔,与交警大队关系的协调等;

3.驾驶人管理制度:主要是如何招聘、解聘。招聘驾驶员以考试和考察结合的原则,凡进必考,择优录取,公开、公平、公正, 出勤制度、驾驶员的培训、和惩罚措施;

4.财务、材料、配件管理制度:车辆消耗核算、费用报销、现金的领用、配件材料的采购领用等;

篇8

关键词:应收账款;信用政策;风险防控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赢得主动,抢占商机,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竞争力。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对于资金来讲,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的中枢神经。它不仅决定了流动资金的周转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销售业绩和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常会因商业信用而发生不能收回的款项,由此给企业带来资金损失。强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风险防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进行控制。

1.加强应收账款事前控制

1.1 笔者认为,事前控制尤其重要。对什么样的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信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体系,才能有效的防范风险。具体从以下方面实施:

①建立信用标准。建立适应企业生产发展的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标准合理与否,对企业的收益与风险有很大影响。企业确定信用标准时,应着重考虑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根据需要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如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就可以以采用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发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②采用正确的信用条件。在充分分析信用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后根据不同企业制定适当的信用期限和信用折扣,加大资金回收力度。

③建立恰当的信用额度。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使企业蒙受损失。企业应根据市场情况及客户信用情况的变化,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能够保持在自身所控风险范围之内。

1.2 建立资信评级和客户档案。对重要的应收账款应建立资信评级机制和客户档案。利用成本最小化的原理最大地获取企业客户的信息。对客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将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及时调整。

1.3 签订赊销合同时,多增加法律保障

除了对企业做出详细的资信调查外,在赊销合同上还应加注应收账款逾期的处罚条款或者是对于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时,对于企业资产拍卖产权的优先权,从而使得企业可以减少逾期时间段的利益损失,并保证企业能够从企业客户的破产清算中获取优先偿还的权利,同时增加了相应的法律条款,可以增强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

2.加强应收账款事中控制

2.1 发货查询,货款跟踪(发货到收款)

每次发货前客服部必须与销售合同保持核对;公司在销售货物后,就应该启动监控程序,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收账策略,在货款形成的早期进行适度催收,同时注意维持跟客户良好的合作关系,实行动态管理。

2.2 回款记录,账龄分析

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每隔一个月或一季度必须同顾客核对一次账目,形成定期的对账制度,不能使管理脱节,以免造成账目混乱互相推诿、责任不清;要详细记录每笔货款的回收情况,经常进行账龄分析。 对重要重大的款项应随时跟踪管理。

2.3 其他应注意的情况

由于①产品结构为多品种、多规格;②产品的回款期限不同,或同种产品回款期限不同;③产品出现平调、退货、换货时;④客户不能够按单对单回款等的情况下会造成单据、金额等方面的误差,企业应定期清理,避免双方财务上的差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造成呆、死帐现象,同时对帐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

3.加强应收账款事后控制

3.1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

对拖欠帐款的追收,要采用多种方法清讨,催收帐款责任到位。原则上采取大区经理负责制,再由大区经理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员身上。如果是单一的大区经销商或商,则由客服中心定期对其进行沟通、催付。 对已发生的应收帐款,可按其帐龄和收取难易程度,逐一分类排序,找出拖欠原因,明确落实催讨责任。对于确实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应采取订立还款计划,限期清欠,采取债务重整策略。应收帐款的最后期限,不能超过回款期限的1/3;如超过,即马上采取行动追讨。

要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风险预警指标,在总量指标上可以设置最高信用额和最长信用期;在比重指标上,应考察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及应收账款账龄分布比重;在系数指标上,应仔细分析应收账款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量系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回收率。根据相应预警指标的设置,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对账工作,及时发现将要到期的应收款项,并进行及时的催收,即实施应收账款的追踪分析。同时还要建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制度,不管企业客户的资信状况如何良好,为避免企业在客户逾期未归还款项的情况下, 保障企业充足的现金流量,就要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

3.2 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收账程序

总量控制,分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应收帐款的计划、控制和考核。销售人员是应收帐款的直接责任人,公司对销售人员考核的最终焦点是收现指标。货款回收期限前一周,电话通知或拜访负责人,预知其结款日期,并在结款日按时前往拜访。

当企业发现其客户存在流动资产周转困难,或者当应收账款即将到期时,应采取合理的催收账款的程序,一般是通过信函、电话或电报等比较礼貌的方式提醒对方付款期已到,如果未收到回复,则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流动性等进行调查,若发现其有不利消息传出,则应登门拜访,并对应收账款是否逾期及能否收回做出诊断,同时做好风险准备。企业客户虽具有盈利能力,但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拒绝付款时,企业应相应机构进行调解、仲裁,诉诸法律是收取款项最后应采取的方式,因为诉诸法律要考虑成本效益,法院诉讼费用可能超过债务求偿额,仍有可能即使胜诉,收回账款也极为困难。

3.3 采取信用保险措施

针对企业已经做好的客户资信档案进行应收账款的管理要相对容易一些,可以提前就可能存在风险的关注类和次级类应收账款,损失部分利益到票据贴现公司进行贴现,或者对这些应收账款购买信用保险,针对信用状况比较良好的客户,若发现重大的管理层变动等前兆,也可以采取信用保险的措施,从而将风险转嫁给银行和保险公司,这些机构在追缴账款方面执行效力较强。

3.4 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的其他措施

企业为防范债务人无限期地拖欠货款,规避坏账风险,可采用以下措施:

①以应收票据代替应收账款。由于应收票据具有更强的追索权,且到期前可以背书转让可贴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所以当客户资金周转出现暂时困难,到期不能偿还货款,企业可要求客户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以偿还应收账款。

②应收账款抵押与出售。企业可尝试通过抵押与出售方式将应收账款变现。应收账款抵押是企业以应收账款为担保品,从金融机构预先取得货款,收到客户支付欠款时再如数转交给金融机构作为部分借款的归还。但一旦客户拒绝付款,金融机构有权向企业追索,企业必须清偿全部借款。应收账款让售是企业将应收账款出售给从事此项业务的机构以取得资金,售出的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客户还款时直接支付给机构,一旦发生坏账企业不需承担任何责任,这项业务可以使企业将风险转移。

3.5 预警

每一客户会计年度终结,必须取得欠款人对所欠款的书面确认。任何应收款应在发货之日起,逾期一年零六个月,一律报告公司总经理,并通知公司法律顾问启动催讨程序。

4.争对加大应收帐款的回收力度制定其他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4.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完善的组织结构,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根据职能机构的特点确定需要的岗位,明确责任。加强对企业业务授权和审批控制的管理,确立业绩的衡量指标应是真正收回的销售款项,而不是单纯的销售额指标,从而在源头上制止销售人员造成的风险敞口,明确责权力。对于应收账款逾期或者不能收回形成坏账的销售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如果存在与企业客户串谋的情况,还要诉诸法律,实施制裁,从而在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的质量。

4.2 建立有效的业务人员薪酬激励制度

对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提高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加强公司对高素质销售人员的吸引力,并促进企业的内部晋升政策提高企业员工凝聚力。

企业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应收帐款的回收工作,应收账款若不能及时收回, 轻则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重则可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持续经营。本文具体分析了应收账款的成因主要是扩大销售及某些产品特殊的性质所决定的,并据此提出企业主动赊销导致对客户资信调查能力的下降、相应制度上的不健全导致的管理缺陷等问题。针对这些严重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加强事前控制,建立资信评级和客户档案制度、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多增加对自己有利的法律条款;在做好事前控制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并确立合理的收账程序。制定即要按照既定的手续和程序办理,防止资产流失。同时,又要重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作用。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生产发展情况的管理体系,不要把摊子铺的太大,把战线搞的太长,使自己陷入困境。

参考文献

[1]陈显兰.企业走出应收账款困境的思考[J].四川会计,2003(06)

[2]张津京\邱素琴.加入WTO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J].河北财会,2002(06)

[3]王强.如何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J].财会通讯,2004(02)

[4]魏萍.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5]张丽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于完善[J].科技咨询导报,2006

[4]彭展.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9.(12)

[5]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

[6]孙义荣.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学信息(学术研究)2007

篇9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务开支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逐步减轻财政债务包袱打开财政工作局面推进我乡廉政建设进程,促进我乡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制定乡的财务管理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预算管理制度。

年初,由各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各种影响单位收支的因素制定本单位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送乡财政审核调整,经乡人代会通过后,给各单位下达综合财政收支预算,各单位按预算组织实施,支出由财政所按收入进度和开支计划核拨资金,年度执行中,如有超收,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财政追加指标并拨款。如有短收,则自动减少支出指标。年终决算,如有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

(一)、收入减免的审批

各有收费权限的单位和部门为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一些特殊的事项作出处理而需要降低收费标准和直接减少或免收费的必须报乡财政审核乡主要领导审批以便于财政的综合平衡,否则财政不予核减收入指标,不追加财力,短收的款项由执收经办人负责补足。

(二)、支出的审批

⒈项目支出预算经费的开支由财政所审核,乡党政办公会通过,由乡长审批。

⒉基本支出预算经费的开支,元以下的开支,由财政所长审核,审核属实后报乡长审批。元以上的开支由财政所长列席的党政办公会集体决定。

⒊每月底财政所应以报表的形式向乡长报告部门资金收支情况。

三、现金管理制度。

(一)、支付限额

各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确定一个适用于本单位的现金定额,但各单位一次性开支在元以上的原则上用转帐结算。

(二)、现金的管理

⒈出纳人员应按现金开支计划提取现金,现金未开支前应放置于很难搬动的保险柜内(定期调整保险密码),每日下班前应将未开支的现金存入银行,注意存取途中的安全。

⒉禁用未入账的“白条”顶库,机关班干部确因工作需要借款的,由乡长审批后才能借用,并且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偿还,借用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保证实际数与账面数一致。

⒊对现金的长款应按会计制度作为单位收入、短款应由出纳人员负责赔偿,严禁将二者相抵。

⒋提高业务技能,增强防伪能力,特别是认识假币的能力,对收到的假币由出纳人员负责赔偿。

四、票据管理制度

(一)、票据的领购

⒈对各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专用收费票据,乡属部门领回后到乡财政票据管理员处对所领票据作备查登记,加盖财政所印章后才能使用。

⒉乡属各部门应凭收费许可证(或收费文件)到乡财政所交清旧票,然后才能领用新的合法票据,并交纳票据工本费。

⒊各单位应对所领的各类票据的时间、本数、套数、定额票据的金额等作详细的记载。

(二)、票据的使用

⒈各单位应对收费的票据加盖收费单位公章,认真填写收款人和缴款人姓名、收款日期,对一式几联的收据,应用复写纸同时填写一式几联。

⒉对有编号的票据应按编号的次序序时填写,不得跳号开出票据。

⒊收费票据应有收费的项目名称、收费详细内容、大小写金额填写准确无误。

⒋一式几联的票据不能用铅笔填写,其它票据只能用蓝黑或碳素墨水填写。

⒌收款人和填票人原则上应用私章代替手工填写。

(三)、票据的保管。

⒈各单位应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平时放入保险柜内,严禁随意摆放。

⒉对遗失的票据,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票据管理部门报告遗失票据的种类、本数、套数、收费的金额等。并在公共性报刊上申明作废。对遗失的定额票据,按所遗失票据的金额由责任人全额赔偿。

⒊票据管理员应随时盘点票据库存、交旧领新,保证各部门票据的供应。

(四)、票据的缴销

⒈各单位应将已使用票据的存根交回票据管理员处、并且交已开除票据所收费的金额总计填写在票据封面的右上角。定额收据按已开除数核定金额。

⒉票据管理员应对票据的领、存、销情况建立台帐,随时反映出票据的结存情况,登记已收费票据的收费金额,并与收费会计和主办会计核对一致。

⒊单位变更、或取消收费权时、应交收费票据存根和未使用的票据全部交回票据管理员处,并登记已开除票据的收费金额、未使用票据的份数和序号。

五、实物财产管理制度

(一)、新增财产的管理

⒈机关财产单项价值在元以下的,由乡财政所负责购置,元以上元以下的由乡主要领导研究决定,元以上的由乡党政办公会研究决定(基本支出预算除外),元以上的进入基本支出预算管理。

⒉乡机关的所有财产由财政所购置并作备查登记后领用。对日常维修用及批量金额大(或累计金额大)的灯管,小车费油费、修缮费等,由财政所指定购买地点进行定点供应,由财政所定期与业主结算。

⒊接受捐赠的实物财产按购置财产的办法处理。版权所有

⒋盘盈的财产应补充登记,补办领用手续。

(二)财产的使用调配

⒈机关的房屋、小车、办公桌椅由党政办调配;其它财产由财政所调配。

⒉接受捐赠的财产要转赠的由乡领导研究决定,具体工作由乡党政办和财政所负责办理。

⒊各单位和个人需要使用已有集体财产的,应先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管理部门调剂使用。

⒋对需要新购置的,必须先向财政部门申请,由财政购回后统一调配。

(三)、财产的处置

财产的变卖:单项购置价值在以下的由各单位处置,购置价在元以上以下的由财政所审核后报乡主要领导决定,单项购置价在元以上万元以下的由乡党委会(党政办公会)研究决定,所有的报批工作由乡财政所负责。

(四)、财产的日常管理

⒈各单位和个人应尽力保管和维护集体财产,防止遗失和意外损坏,凡因个人的原因造成财产遗失和损坏的由个人负责照价赔偿。

⒉集体财产严禁随意调换、随意改变用途、改变造型、改变结构,凡出现前述情况的财政收回财产的使用权,或收取相当金额的资金用以恢复原状。

⒊所有财产的修缮由乡各单位集体统一进行,私自修缮和装修的单位收回后单位和新使用人不补偿任何费用。

⒋所有的实物财产财政应建立相关的账目和备查簿,每年应进行一次财产清理,掌握财产的变动情况。各单位、各办、每人使用的财产财政登记造册,制定领用登记表一式二份(使用人和财政各一份),双方签字确认。

⒌对工作人员调离本单位的,应办理完财产遗交手续后,组织人事部门才能办理相关的调动手续,否则,造成财产损失的由组织人事经办人负责赔偿。

⒍非工作原因使集体财产受到损失的,由保管人负责一切责任。

六、小车费管理制度

(一)、小车的使用管理

⒈乡政府的小车统一由乡党政办安排,乡长分管。

⒉有资格用车人员:现任党委、政府、人大领导,党委成员,特岗人员(党政办主任、财政所长)可用车;财政所、农经站运送重要票款可用车;机关干部重病就医可用车。其余一律不派车。

⒊每次用车要由用车人申请,党政办签派车通知,驾驶员凭派车通知方可出车。

(二)、小车的修缮和补给管理

⒈对每次修理费在元以下的由驾驶员决定,元以上的由乡长决定。

⒉对一次性修理费在元以上的,必须要有财政人员的参与确定。

⒊确因特殊原因需要在外修理和加油的,必须经乡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同时告知财政所。

(三)、小车规费的管理

⒈小车的保险按县的规定实行定点保险,保险费和合同由乡财政与保险公司进行结算和签定。

⒉小车的养路费由驾驶员与征收所结算后在财政所报账。逾期不缴的罚款由驾驶员负担。

⒊过路、过桥费由驾驶员与收费处结算定期凭派车单和有效收费发票在财政报销。

(四)、小车费用的报销

⒈小车的费用的报销必须附有派车单,并且是凭财政审核的合法票据。

⒉派车单所附的票据必须与派车单上的时间、地点、里程、经由地一致。

⒊驾驶员的工资及福利由乡财政根据适时工资水平提出方案,经乡党委、政府同意后执行。

⒋如因驾驶员的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损失由驾驶员负担全部费用及责任。

七、电话费管理制度

⒈凡安装有电话的办公室,必须保证电话的畅通。

⒉电话费按现凭职务级别包干使用,党委、人大、政府的正职领导每月包干元、副职领导及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财政所长每月包干元、其余各办主任每月包干元、副主任每月包干元、其余人员每月包干元。财政所长及总预算会计另加网费每月包干元,党政办秘书办公室另加电话费每月包干元。

⒊按上述标准,超支自负、节约归公。

八、打字复印费的管理

⒈打字复印应本着为乡机关服务的原则,保证乡机关的各资料的及时高质量打印。

⒉乡党政办、财政所的资料在打印时登记,按月与财政所结算。经费实行归口管理的各办及站所、外单位和个人所需打印的资料必须先登记,然后由打字员按财政制定的标准收费,实行先收费后打印并按月与财政所结算。

⒊打印的标准:腊纸元张,复印纸元张,文件头子元张白纸元张。

⒋每月打字员应将打印登记表和打印收费一并交乡财政所结算。

⒌打字复印所需的各种设备和材料由乡财政所负责采购。设备的维修由乡财政负责联系和结算。

⒍打字员应做好打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设备。保管好各种打印材料,不准将设备及材料带出打印室。不准私人自带材料用集体设备进行免费打印。一经发现有前述行为,按应收费金额的两倍扣除工资。

⒎乡机关需打字复印的资料只能在乡打字室打印,特殊情况确需在外打印的,必须经乡财政同意,否则按弄虚作假处理。

九、水电费管理制度

⒈乡政府办公楼的水电费和初装费由财政负担;其它各处的水电费和初装费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划归经费归口管理的部门和私人负担。

⒉未经乡财政所和党政主要领导的批准,严禁在办公室使用取暖设备及和降温设备。否则由该办和个人承担当月政府办公楼的所有电费。如造成其它责任的,由使用人负全部责任。

⒊严禁用集体的水电洗衣做饭,每发现一次罚款元。

⒋未经乡财政同意不对电路、水路进行私拉乱接。否则按前述⒊条处理。

十、差旅费及办公业务费的管理

⒈下村费按机关业务干部每人每月元、随工资发放,不在报销其它费用。

⒉职工在县内出差每一次最多只能报销车船费元。用政府集体车辆的出差的(包括搭乘领导用车),不能报销车船费。

⒊县内出差原则上不报销住宿费,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请示乡主要领导同意且在县内的住宿一般干部不能超过元晚,副职领导、各办主任及站所长不能超过元晚,党政主要领导不得超过元晚。

⒋因公到县外出差的,车船费按规定据实报销,住宿费和伙食费补助等包干一般干部元天,副职领导、各办主任及站所长元天,党政主要领导元天,如报销伙食费的,一般干部扣除元天,副职领导、各办主任及站所长扣除元天,党政正职领导扣除元天,职工凭正式发票到财政所报账,节约归公,超支不补。

⒌经县委、县府研究并以县委、县府的名义通知的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培训的,按组织机构开具的发票据实入账;县级部门承办的,经请示县分管领导同意的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培训的,经乡党政正职领导同意后方可报销组织机构出具的发票总金额的;其余情况,一律不得公费报账。

⒍经党政主要领导同意的脱产学习人员,一年以上的,每天补助伙食费元一年以内及各种短训班每天补助伙食费元,但下村费和伙食补助费只能享受一项。

⒎经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参加的以提高学历为主的各种学习,学习时间视同上班对待,但不得报销任何费用,获得毕业证书的,给予一次性奖励:大专元、本科元、硕士元。

⒏严禁各单位报销出租车费和摩托车费。特殊情况需要的,必须报乡主要领导同意。

十一、招待费、会议费管理制度

(一)、招待费管理制度

⒈乡机关的所有来人来客,因工作需要确需用餐的,原则上在机关食堂就餐,特殊情况需在外就餐的必须报乡主要领导同意。

⒉所有的接待用餐必须到乡党政办开具派餐单,伙食团凭派餐单承办伙食。

⒊伙食费接待标准(以现任最高职务为准):县级领导元桌,乡主要领导元桌,一般工作人员元桌,村干部来乡联系工作的,每人每餐元。

⒋所有的接待用酒、水原则上掌握在元以内。不准发工作烟,特殊情况须报乡主要领导同意,并由财政统一采购后,各经办人在乡财政领取;经费归口管理部门由各部门承担。

⒌县部、委、办、局的以上的领导来乡由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领导指定的人员作陪;其余人员来乡由各办及站所对口接待,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业务人员作陪。

⒍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检查工作,年终目标检查、干部考评、乡党委、政府重大的突击性、临时工作接待开支由乡领导酌情决定。

⒎机关干部下村的伙食费,按每餐元计算,机关干部先行到乡财政所自行负担元购买餐券,并按实际开支的数额由村干部(凭干部工作日记实、村部签字、办伙食户签字)到相应的部门报销元。

(二)、会议费的管理

⒈机关内部的会议(包括各办及站所之间的交流)不得发生会议伙食费。

⒉要求机关以外的人员参加,要发生会议伙食的会议,必须请示乡主要领导同意,并由乡党政办提前负责通知开会人员、各办、各站所和筹办会务,以减少会议次数和降低会议费用。

⒊党代会、人代会,中、晚餐每桌(含酒、水)元。

⒋县委、县府及各部、委、办、局在我乡召开的现场办公会等各种会议,若由主办单位承担费用的,按主办单位的要求办理,若由本乡承担的,按党代会和人代会的标准执行。

⒌会议伙食一律在乡机关办理。

十二、罚则

⒈不按财政的要求设置和处理账务的由乡财政责令改正,若限期内仍不能改正的,财政所有权剥夺其财务单独核算的资格,收归财政统一集中管理。

⒉拒不纳入财政统管的单位和部门,停发部门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工资,并根据情节轻重,酌情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⒊私自在银行开设账户和公款私存的,按私设“小金库”处理,并按发生额处理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其罚款由个人承担。

⒋不使用统一收费票据,而乱用白条收据的,以及使用统一票据而截留收入的,按发生额处罚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罚款由个人承担。

⒌凡不按上述规定执行的,按违反财经纪律追究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的责任,并停止供应票据。

⒍不按时交财务资料到财政所做账的,财政所有权缓拔部门经费(缓发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的工资),直到停止拔款(停发工资),并酌情给予经济处罚。

⒎不按规定将发票交由规定的审核人审核的,视为弄虚作假,出纳不能报销。若查出报销的,对经办人按贪污公款处理,对出纳按弄虚作假处理。

⒏对不能按时完成收入计划,无法完成财政集中资金的,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不能领取当年的综合考核奖,且不能参与任何评优。

⒐若各办及各部门超出财政核定的开支定额(或支出计划)的由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各承担的超支费用。

⒑未经财政审核私自举债的,由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各承担举债利息的,财政按举债额的作为财政平衡资金。

⒈对无票收费、白条收费、收费不按时交入财政专户的,按贪污和挪用公款处理。

⒉违反规定,涉及金额大,情节严重的,由财政部门提请司法机关处理。

十三、本制度适应用于乡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其它单位参照执行)、过去与本制度相抵触的,除上级政府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以本规定为准,本制度从发出之日起施行。

篇10

每进一家新公司,我们都要参加公司培训。积极参加培训,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公司文化,更快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保险培训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培训是一种实现自身技能提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有序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保险培训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保险培训心得15.12大地震时,董事长亲赴险境为灾区每个生命送去泰康人与生俱来的温暖与关怀;

SARS肆虐时,苗总等人如同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般冒着生命危险为客户送去救命保单;MH370失联时,理赔团队如同等待游子归家的慈母般守候在理赔一线为每个逝者家属送去尊重;直至观看了感动泰康十大人物,这一幕幕虽不是我亲身经历,但却历历在目,湿润我了许久未见泪水的眼睛,永恒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去除。此时此刻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的感受---震撼,此次培训对我的心灵冲击很大,我的思想和心态从此发生改变,泰康重塑我的价值观,我被泰康所征服!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青年才俊十几年来陪伴泰康征战南北,奉献青春却心甘情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名校骄子一批批的投入泰康母亲的怀抱,受苦受累却无惧无悔;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底层员工为了泰康这艘航母的前行燃烧自己,默默无闻却无怨无悔;我浅显的得出了一点点自己的感悟,是泰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感染着我们,是保险这个行业伟大的爱支撑着我们,使我们在保险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经历了培训的点点滴滴,了解了感动泰康十大人物的方方面面,我发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保险的伟大与不易。作为__的一员,我没有感觉到一点点的骄傲,而是内心深深的担忧与恐惧。这并不是我缺乏自信,而是冥冥中有种感觉: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没有经过三四级机构的磨练与洗礼就在分公司做内控;没有尝过我们的衣食父母---保险人所经历过的酸甜苦辣就在分公司。

保险培训心得2在泰康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孔老师先是叫我们和坐位附近的同学握手,再走出坐位和更多的同学握手,循序渐进的教同学们慢慢的突破自己。随后更多的专业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们从事保险事业的经历,向同学们传授了在保险行业成功的经验。

在整个培训的过程中,班主任张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们的生活体贴入微。严老师的亲和力,带同学们跳舞,使同学们能有轻松快乐的心情学习。谭老师讲话的抑扬顿挫及幽默及妙趣横生的授课,令同学们学习轻松易懂。张老师每次上课脸上都挂着和蔼的笑容,让大家感到非常容易亲近。每位老师都给同学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各位老师:您们辛苦了!

命运在于自己把握

上帝是公平的:本身来到人世,什么东西都没带来,我们便去学习学着拥有。但是多数人学到了穷人的心态,成了穷人。有少数人学到了富人的心态,他们便成为了富人。所以世上没有穷人,只有穷人的心态。改变生活和命运从改变心态开始。

保险培训心得3保险业内率先申请信用评级,泰康人寿从1996年的aa级跃居aaa——信用等级,没有一笔呆坏账,在国内成功首发保险业次级债券[3]

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重视防范金融风险,没有一笔呆坏账

泰康人寿作为一家新型的股份制寿险公司,非常重视防范金融风险,逐步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即以经济资本与价值风险管理为基础,以合规体系建设与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以独立内控评价和稽核检查为重要手段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实施全面的风险、内控与合规管理;同时健全核保核赔体系,完善财务监控制度,加强稽核审计力度,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泰康人寿坚持以“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为原则,努力管好、用活资金,力争获得最大回报,自开业没有一笔呆坏账。泰康人寿按规定足额提取准备金,各项监控指标合理,经过上级监管部门的审核,具备充足的偿付能力。

管理

全面通过iso9001:20--国际标准(ukas)质量体系认证的寿险公司

泰康人寿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管理

泰康人寿一贯强调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见效益,通过国际标准的规范管理求得健康发展。

建立专业委员会管理制度,成立预算委员会、投资委员会、两核委员会和风险委员会等,在日常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成立个险事业部、员工福利计划事业部和银行保险事业部,建立并完善了以《基本法》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制度和以“世纪圣典”为核心的激励制度。

成立运营中心,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服务前置,集中控制风险。通过建立强大的后援服务体系,形成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公司打造核心服务竞争能力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有效加强了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了对重点业务开发的“风险监控数据库模型”。

信息系统

20--年,泰康人寿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大型先进寿险软件包,启用新型计算机软件系统:life/asia系统,并且成功将该软件进行中文化和本地化开发,投入实际应用。

个险、团险、银行保险新系统以及sap财务系统在全国各个分公司和上百家支公司全面上线,大集中的业务处理模式得以全面确立和加强,为业务快速发展、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业内领先的行销支持系统mss,为外勤人员提供了全天24小时的个人营销工作室,提升了个人寿险营销的服务水平。

面向全系统的“领先e步——oa办公自动化系统”顺利搭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内部沟通

业务

以个人保险为核心,团体保险、银行保险和续期业务齐头发展产品涵盖少儿、女性、医疗、养老、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分红、投连、万能保险等各方面

投资业务名列行业前茅

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 三大事业部相继成立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之后,泰康人寿对公司愿景进行重新定位——致力于把公司建设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的大型保险金融服务集团”。

20--年3月23日,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营业,它是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在公司资产管理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国内债券市场、存款市场、基金和股票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20--年4月—7月,泰康人寿个险事业部、银行保险事业部、员工福利计划事业部相继成立,泰康人寿的管理架构转变为矩阵式管理,条块结合。这一组织管理体系的变革,为泰康人寿的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业务体系

泰康人寿非常注重构建全面清晰的业务结构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个人保险为核心,团险、银行保险和续期业务齐头发展的业务态势,为公司寿险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泰康人寿已形成定期及终身寿险、重大疾病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少儿保险、意外保险、女性疾病保险、高额保障保险、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产品系列。截至20--年底,泰康人寿已累计为1300万客户提供保险服务,充分满足了大众对寿险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

承诺

服务是寿险的生命

以诚信、规范、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

泰康人寿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开业以来,泰康人寿坚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使客户和公司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截至20--年底,泰康人寿成立20--年累计赔付支出达160亿元。理赔处于保险服务的核心环节,是保险公司兑现承诺,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的重要体现。从每年交几百元保费的客户,到一次趸交上百万元的客户,从第一个理赔案,到20--年的820万元个人寿险理赔案,泰康人寿专业的服务品质、热诚的服务精神从未改变。泰康人寿以及时、合理、高效的理赔服务,赢得了公司广大客户的信任。

保险业内率先推出100%电话回访制度,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自1999年率先在业界推出新契约“100%电话回访制度”以来,泰康人寿不断完善回访内容,改进回访方式。20--年开始实施超百电话回访,对已经回访成功的新契约客户进行再次回访,以此加强对营销员展业品质的管理,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使“诚信服务”始终成为公司品牌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业内率先推出保单“通存通兑”业务

泰康人寿应用国际先进的life/asia系统,在全国率先推出保单“通存通兑”业务,泰康人寿的客户在全国任意一家分公司或中心支公司均可办理保险合同变更、理赔等事宜,真正体现了泰康人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文化

以人为本亲和诚信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是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的浓缩和精华。泰康人寿倡导“以人为本、亲和诚信”的独特企业文化,树立“创新、奉献、分享、公平”的企业风尚。

构建“公开、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营造“开放、学习、专业”的主流学习文化,提倡“教育是最大的福利,管理是严肃的爱”,致力于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化水平。

推行“制度文化、风险文化、诚信文化、执行文化和绩效文化”五大文化建设。

泰康人寿注重在公司各项活动中提升企业精神,使以人为本、亲和诚信的优秀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使员工自我价值与公司价值的实现联为一体,共同提升。

保险培训心得4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

从月23日到现在,不知不觉在太平人寿学习了17天。17天当中,学习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从入司当天的一个对保险一无所知的应届毕业生到现在已经开始展业的业务实习生,时间虽短但是转变却大。下面我从但各方面谈谈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

一、选择比机遇重要

在太平人寿的招聘专场报告会上,杨雪莲经理与我们分享了她人生的三次成功选择。来太平之前,我在福建天宇职业培训学校做校长助理--一份在很多同学看来还可以的一份工作。但是经过反复的思索,最后还是选择来太平人寿。在天宇工作期间,我很受重用,半个月时间之内独立完成了两个培训项目。校长当听说我要走的时候反复挽留我,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离开。因为我觉得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一个可以学习环境而不是一个可以发挥的舞台。刚走出校门的我们对社会还知之甚少,需要学习的还有好多,所以要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积累更多的能量,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走的更远、更辉煌。太平人寿虽然在保险行业与三大巨头相比还存在一段差距,但是其发展速度是这三大巨头的好几倍。在这样一个创业成长型的公司当中,你想不成长都困难。

二、态度比能力重要

在培训的第一天,培训老师就告诫我们要端正态度、认真工作。保险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是寿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其实并不长。保险业也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保险公司的各个部门岗位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从头开始。所以不管是学什么专业,到保险公司都是新人,对大多数岗位都是很陌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空杯归零的心态,从头开始学,从为人处事、工作态度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们在授课中的工作态度都是我们以后工作过程中效法的标杆。投入多少,收获多少,参与多深,领悟多深--我们阳光二期培训班的班训。这个也是我们每一个阳光二期员工以后的工作格言。当一份工作加上我们的心,那么这份工作就变成了事业。

三、信心比黄金重要

“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最棒的”--这是我们阳光二期员工集体手势。这个手势动作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远。每个人在做这个手势过程当中如果把自己的心融进去,用心去做这个手势就可以感受到这个手势的神奇力量。保险业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一个还没有被中国人完全接受的行业,也是一个容易被拒绝的行业。在这接下来一个月的市场实践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人拒绝,我们也可能遭人冷眼。唯一能支撑我们继续坚持下去的只能是我们的信心--对行业的信心、对公司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通过这几天的尝试展业,我也体会到了公司的用心良苦。市场实践一方面可以让我们加深对业务的了解、对市场的了解、对保险业务员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践,磨练意见,增强抗压能力,让我们学会如何在逆境当中保持信心、保持自己高昂的斗志。真诚希望我们的伙伴们都可以正确的对待这个让人恐惧的市场实践,端正自己心态,在自己勤奋下实现目标,达到公司要求,最终留在太平人寿铸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保险培训心得5养儿防老不再是广大农民养老的唯一途径,越来越多的庄户人家感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同样可以养老送终。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从1992年开始至今,我市农村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仅市区范围内的农村非城镇户口人员中,已有2.2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资金累积3000万元。

市社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开展农村养老保险,是让农民在自己有劳动能力的最佳年龄段,把自己取得的一部分收入留到将来使用,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是整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此项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东郊乡斜桥村4个村民小组所有18至60周岁的120多人全部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高达100%,他们一次性投入近300万元,这样,在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月可领取260元的养老金,而且,每人至少可领取10年的养老金。

西郊乡个私企业唐仁集团,单位600多名职工集体参保,投保率亦达100%。

“做保险就是做事业,我为成功而来,我为理想而来”。从培训班一开始我就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时刻牢记在心,把首先端正态度作为成功与收获的起步。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从心里认同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行动变自发为自觉,才能产生良好和积极的效果。课程的第一天我就认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培训班过程中如何学习,想学到什么,学习后对自己有哪些期望?现在我终于找到了想要的答案。我觉得,首先要明确目标,树立信心,理论联系实际,严格遵守纪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踏踏实实朝大目标走去。不仅要以饱满的热情,专注的精神来听好每一堂课,同时也要学习讲师的授课技巧,互动的丰采,也要与各个区的伙伴多沟通,多交流,从他们身上吸取更多的营养和灵感,每位伙伴都是老师,每位伙伴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有着非常优秀的品格值得我去欣赏和学习。这样的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和努力呢?积极向上的态度是进步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总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总比别人多努力一些,总比别人多学习一分,离成功总会近些再近些。这也是培训班给我的体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