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实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类实习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类实习小结

篇1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32-02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顶岗实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均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顶岗实习实施与控制是指在实习全过程中建立校、企、学生三方有效沟通机制,以达到监控并保证实习质量这一目的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有其自身特点。机械类专业适用面广,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和节能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才需求遍布机电、数控、钢铁和汽车等制造行业,而这些制造业在京津冀地区都快速发展。通过对本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一次性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不多,且工作内容会随其经营或生产的需要而变化,所以这些企业不适于集中、大量地接受机械类学生顶岗实习。但这些少量、工作形式灵活的岗位反而对从业者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所以这样的岗位往往只邀请优等生去参加顶岗实习,并多数带有培养与挑选后备人才的目的性。被调研的企业中,也有许多资质良好的大、中型国企与合资企业,可以一次性提供数量较多的、岗位类型和技能要求相对稳定的实习岗位。这些企业资源配备完善、技术先进,指导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现场组织教学活动,便于实现实习教学目标。所以,这类企业可以充分体现集中实习的优势,多数具备与学校建立可持续顶岗实习合作的可能。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建立由学校、企业、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联络,处理具体事宜,使顶岗实习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应该是各系部、各专业的常设机构。学校参与人员建议系部领导牵头,涵盖专业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参与企业应是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合作关系的、能够包含机械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多家代表性企业。企业参与人员建议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高校招聘的人员牵头,包含企业指导实习人员;家长和学生代表应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中选取,并要求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2.制订顶岗实习管理文件。为加强顶岗实习的内涵与管理,学院应组织以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修订完善《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职责》、《顶岗实习考核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守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流程与成绩评定的管理方法,规范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并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组织管理制定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规范与要求。

3.构建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系部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名册,分各专业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专题会议,具体落实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业余时间和宿舍管理、实习现场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二、规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对于较难实现的,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论文质量。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

2.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填写自己信息,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

3.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1.完成顶岗实习手册。填写顶岗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实习主要任务等;按实际实习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周记;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内容。

2.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符合学院或者系部制定的要求。

三、依托就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需求

对机械类专业而言,就业企业是最大最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就业企业指导教师同学院指导教师实习期间共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践,共制订培养方案,并对学生进行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钳工、维修电工、制图员、液压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

参考文献:

[1]吴贵才.高职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2]何冰.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顶岗就业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3]邱丽芳,等.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4]靳建峰,等.浅谈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篇2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学 教学方法 学做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21—01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多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持和一定的实践加工经验。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同时,部分学校也存在教学经费紧张、实践教学设备匮乏的问题,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想要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寻紧密结合;同时要引进“课堂讨论”模式,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良性转变,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收获。

1、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要讲授的就是机械产品加工中的工艺过程及其相关的问题,内容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装备、切削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等等。本课程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课程综合性强,先修专业基础课程较多,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本课程综合性强,内容涉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等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已经有所遗忘,而教师受到课时限制又不能帮助学生一一复习,只能硬着头皮讲。这就导致教师讲课费劲,学生听课吃力,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课程实践性强,传统课堂教学多为“纸上谈兵”,学生难以理解

本课程实践性强,学生在开始学习前就应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但是一些职业学校由于资金有限,现有的实习条件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而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仅仅靠板书加挂图不仅无法讲清知识点,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2、多种教学方法的探讨

2.1 选择合适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人才的目标,所选教材应以“实用为主”,力求详简得当,浅显易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也应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学时,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减少过繁过深的理论讲解,适当补充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的介绍,达到精简内容、突出重点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特种加工方法”这一章时,可将教学重点放在与目前生产密切相关的电火花加工上;激光加工、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等不太常见的加工技术仅作了解即可;而作为补充内容,可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应用日渐增多的水射流切割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2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教学常常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而两部分教学往往又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所讲的一些零件加工方法学生往往没有接触过,仅靠听课无法形成直观的认识,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实践教学则是让学生在实训车间学习机床操作及产品零件的加工,但是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大多有限,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讲不出其所以然来,学生只能一知半解。

2.3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庞杂,而课时却非常有限,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具、挂图、录像、动画等等,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又降低了知识掌握的难度。

例如在讲解“切削加工方法”这一章时,车削、铣削和钻削加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车间的车床、铣床和钻床,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认识;而刨削、磨削、镗削、特种加工、齿轮加工等方法,由于缺乏配套设备,可以播放录制好的视频,将教师难以表述的教学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引入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是“老师讲,学生记”,学生听课时不是无精打采就是机械抄写。要想转变这一局面,就要改变教学模式,提倡采用以实例为引导,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教师提示、讲解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课堂讨论的具体做法是:由教师事先选取合适的零件作为讨论内容,所选零件应与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相适应,当课堂任务下达给学生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尝试填写工艺卡片,当所有小组都完成任务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讲解自己的工艺编制思路,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案互评,找出每组方案的不足之处并给出解决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进一步安排学生在实训车间将零件加工出来,让学生通过自我检验切实体会到所学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讲解轴类零件加工时,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减速器输出轴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内容:此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毛坯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加工阶段的划分及内容等等。学生围绕这些问题积极思考,很快就进入参与状态,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篇3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mechanical drawing reform, and discusses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工作岗位;机械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Key words: job;mechanical drawing;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ean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80-02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文件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把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作为课程教学模式。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而不对课程进行改革,那么只能是镜花水月,因此,课程改革始终是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高职学院的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目前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在很多高职学院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注重传授理论知识,优点是学生对机械制图的理论知识了解较多,缺点是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的培养,学生不了解机械制图在实际工作的应用,缺乏对零部件的检测能力,同时缺少企业文化熏陶。因此,为了提高机械制图的教学效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模具技能人才,有必要对机械制图的教学进行改革,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宗旨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学改革探讨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探索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根据多家企业的调查和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做了以下几点探讨。

1.1 教学内容改革 最近3年,我院机械类的学生主要在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宝钢集团、润星泰电器有限公司和铭基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公司工作,工作岗位主要是模具加工、数控编程、设备维修、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等,其中模具加工为主要工作岗位。通过走访企业和对毕业生的回访得知,从事这些工作岗位,主要需要阅图能力、测绘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而目前的机械制图的教材都是采用按章节按堆砌形式来撰写的,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不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也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淡化知识分界,强化整体功能,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过程相符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序化。《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相关的课程体系来确定,而机械类专业要以培养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和社会拓展能力为主线,减少相关内容重叠,侧重实用,适当减少理论教学。工科各行业职业能力最基本体现为绘图能力、读图能力和测绘能力,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和计算机绘图这些课程内容和工科机械类专业密切相关,但在教学上往往各教各的,没有针对性,致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课程与课程相互脱节,同时有些内容产生重叠,因此,需要改革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将原来的《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技术测量技术》和《计算机绘图》整合为《机械制图与公差》。

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根据岗位职业技能划分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能力、机械制图应用能力、公差测量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4个教学项目,细分13个教学任务,具体划分见表1。

1.2 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 教学组织设计是实现教

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应改变传统采用按章节、按堆砌形式来撰写的,不利综合知识的全貌,也不利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而应在教学组织设计中淡化知识分界,强化整体功能,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来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序化。

1.2.1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将传统的按章节次序的教学内容安排修改为以专业工作过程为依据的教学内容次序,这有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如数控编程员岗位,就是按设备拆装——零件测绘——绘制零件图——3D建模——数控编程——操作加工等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1.2.2 由易到难 在以生产为主线、工作过程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序化基础上,还应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次序,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计算机绘图员,就是按平面二维图形绘制———组合体三视图绘制——零件图绘制——装配图绘制——三维实体造型等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1.2.3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为一体 计算机绘图知识穿插在机械制图内容的教学各环节,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思想。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岗位能力为本位。计算机绘图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正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将CAD的绘图环境设置和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放在一起介绍;将CAD的基本命令与正投影法、点、线、面放在一起介绍;标准件与常用件融入块的知识;零件图的徒手绘图与计算机绘图融为一体;这样做,既可以减少高职教育理论课学时少的矛盾,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建立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要体现四结合,即教、学、做相结合;制图、测绘、加工相结合;二维作图、三维造型、实体模型相结合;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有:

1.3.1 五段法 所谓五段法就是对一个知识点,采用五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是直观演示、引入新课阶段;第二阶段确定教学目标阶段;第三阶段是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自学阶段;第四阶段是重点讲授阶段;第五阶段是练习和小结阶段。五段法主要适用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其特点是:教学目标明确、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1.3.2 项目导入的任务驱动法 项目导入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目的,教师设置并提出可以考核的、体现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务,结合学生易感知的实例或实物,讲解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演示完成该任务的操作步骤与要点,学生在理解所讲内容的基础之上,顺利完成该任务,掌握所要求的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该方法主要包含:提出任务阶段、信息收集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控制阶段和评定反馈意见阶段,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如项目三(机械制图应用),其特点是:教学任务明确,学习气氛浓厚,有利于提高团队协助精神和沟通能力,但教学进度不易保证。

1.3.3 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同时深入企业、实训基地等现场,通过对现场事实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新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方法。现场教学法主要包括:第一阶段准备阶阶段,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如任务8(测量技术)其特点是:直观性强,学习兴趣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1.4 改革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就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选择教学手段要遵循三原则,即适时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适用性原则;机械制图教学手段主要有演示、视频等多种方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用精品课网络资源的教学手段;行业工程师带领的真实工作教学手段;实训基地零距离的岗位工作的教学手段等。

1.5 改革考核方法 科学的教学质量督体系是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保证,每一门课程学习之后,都必须有一个考核标准来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衡量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否达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也不例外。但是一改过去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老办法,把机械制图与公差的考核分为四大部分,每一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第一部分考核,专门考核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当学生在完成第一项目时,进行第二部分考核,其目的是考核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第三部分是综合技能能力的考核,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部件的拆装、零件的测绘(计算机绘图)、装配图绘制(计算机绘图)的职业综合能力,这里所说的部件要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部件,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选择具有侧抽芯的注射模作为拆装实践;第四部分是考核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各占份额见图1。

2 结束语

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基于工作岗位的机械制图与公差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但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在有限的实践教学周期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很好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在教学中的实践效果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就业受到企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杨军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数所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张映晖.基于人文性的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06).

[4]胡建生.机械制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志泉.机械制图与公差[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改革;面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13-03

机械原理课程一直是我国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从机械类课程的体系来看,机械原理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力学、机械制图和金工实习等课程使学生有了机械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初步工程背景,从机械原理课程开始步入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阶段。因此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中,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一直处于前沿和热点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系统设计和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基础,与现代机械设计密切相关。显然长期以来以机构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目前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对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效果不够明显。

因此,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及机械类课程的分析和研究,根据机械原理课程地位、内容和特点,我们提出面向设计的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即以机构设计为主,具有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能力为目标。

一、以机构设计为中心,重构教学体系,组织教学内容

由于我国过去传统机械行业主要是以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机械设计是以经验加经典理论分析计算的模式,因此机械原理课程一直是以机构分析为主的教学体系,它的优点是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机构学理论基础,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问题是学生到了机械系统设计课程及毕业设计时还不具备应有的机构设计能力,21世纪已进入技术创新的时代,现代机械设计需要的是设计和创新能力。过去机械原理课程体系的弊端在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日显突出。为此,机械原理课程以机构分析为基础,机构设计为主来构建教学体系和组织教学内容。

围绕机构设计展开教学。机械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各种常用机构的设计及应用,以机构设计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对于典型机构,加强机构特性、应用特点讲解,重点讲解机构的组成、演化变异,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减少和理论力学重合的分析部分内容,系统讲解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避免过去机构设计建模时,单一强调数学方法,善于考虑实际要求和条件,学会运用工程化的建模方法,解决设计问题。机构设计有图解法和解析法,图解法在过去的工程设计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工程设计已进入建模加计算机辅助设计时期,解析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但图解法简便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机构设计以解析法为主,图解法主要用来进行机构分析,为设计服务。现代机械设计发展较快,机械原理课程应能反应机械设计的新成果、新技术,而课程有些内容已显陈旧、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针对机械原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删去课程中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如对连杆机构设计的图解法,删去实验法和图谱法,保留实用的、对机构分析有用的内容。对新成果和新技术的讲解,采用介绍性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现代设计的技术和方法,使教学改革跟上发展的步伐。现代工程技术中已有多种对机械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解析法是建模加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般课堂教学中,解析法一般讲到建模,学生对解析法的学习处于方法原理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典型机构例子演示编程及工程软件的应用。如在曲柄连杆机构教学中,用解析法建模后,演示用matlab编程,输出构件的运动和动力学分析曲线,向学生讲解机构设计过程。引入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采用交互式的图形环境,创建参数化的机构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机构设计通过教师快速建模、生动的动画及分析图形的输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机构动态参数化设计过程,认识工程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设计能力。

二、培养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

机械原理课程使学生开始接触专业及机械设计类问题,对培养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至关重要。

机械原理课程机构内容部分,各章是一种不同的、独立的机构。在课程中,机构是由线段和符号构成的平面图形、机构分析和设计多为数理计算,内容是孤立的、静止的。由于学生又缺乏实践知识和工程背景,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机械原理课程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难学的课程。机构来源于机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从机械系统入手,提取和分析常用机构,进而设计机构的教学思路。在每种机构的讲解前,先搜集并放映一些典型机构系统的动画实例,使学生先了解该种机构在机械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行机构分析时,单一、静止和孤立的机构变为机械系统中动态的机构,通过机械系统学习机构,了解机构的工作原理、作用,不但有助于分析理解机构,重要的是认识了系统中的机构。再进入机构设计环节时,学生容易用动态开放的思维、系统的观念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机构运动方案设计能力。另外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引进相关的工程实例,介绍机构的应用,开阔视野。同时启发学生到生活中找机构应用实例和需要设计或改进的小课题,通过讨论课、小作业等形式,从多环节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三、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机械原理课程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部分构成。应注意机械原理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还有助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前实验课时间由实验老师安排,没有注意实验的时效性,实验应该与理论课同步进行,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例如: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是难点内容,“机构的测绘和分析实验”应尽量安排在课后尽快进行,学生是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及时配合实验,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内容主要有机构运动方案的选择和设计计算,要求用解析法完成。机构运动方案设计最能体现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关键所在。过去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安排在课程之后,时间较紧,学生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建模、编程等内容,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编程不熟,更是草草了之。课程设计达不到培养设计和创新能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将课程设计的题目从开课就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的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提出较多机构方案进行比较和选优。改革后的课程设计教学,从教和学的层面都从系统机构设计问题展开,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保证了设计质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观察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机构,根据教学节奏自拟课程设计题目,培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出设计冲动和创新意识。

四、将培养创新能力贯穿教学始终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在教改中将创新能力培养确定为我校机械原理课程教改的主要目标之一,着重研究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教育学因素,在机械原理的教学中,将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整个教学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方面改革,全方位营造创新环境,通过改变传统继承式教育模式,避免满堂灌的套路式教学,多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将创造性思维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等。运用多媒体立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给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兴趣。鼓励学生参加机械设计竞赛,提高、彰显和检验创新能力。我校自浙江省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开始参赛,且连年在大赛中获奖。近两年来,在我校学生“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一等、二等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图1为2010年全国一等奖作品风火队—“大力水手”号挖掘机的虚拟样机,图2为2011年全国一等奖作品“开拓者探险车”的总体设计图。

五、小结

面向设计的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在我校已进行多年了,几年来,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越来越能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考试成绩,以及连年机械设计大赛中逐年取得的好成绩,证明我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是有效和成功的。

参考文献:

[1]申永胜.机械原理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黄昌华,郭庚田,白彩勤.采用三层次培养方案进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1995,(01):47-49.

[3]郭卫东.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6-59.

篇5

关键词:中职院校;电工一体化实习;教学探讨

电工科目的创设是为了培育一批基本功扎实的技能方面的栋梁之才,其成功与否要看学员的操控能力。而操控技能来自于有理论作为引导的非盲动性的实际操控。对职业教育来讲,第一步应明确理论教育与实操教学间的联系和两者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是说理论知识是实操的前提和基础,实操能够映射出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二者互为依托,最终形成专业技术。所以,不管是模块化教学,抑或其他教学形式,电工一体化实习教学都能够完全符合理论教育与实操教学相融合的培育需求。

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教科书中的重难点,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

从近年来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来说,学生大部分基础不佳。所以,电工理论与实际操纵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设立相异层级的学习目标。应遵照课文特征以及实操的要求,精炼教授内容,构成有的放矢的教学模块。备课以及授课应主次分明,凸显重难点,将最为基础的知识讲透;要把握理论是为实操服务的理念,让实操中能够用到的理论能够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比如,电工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有关电路的版块,对简易电路应重点解析;而在讲解复杂电路的时候,要提炼精髓,并注意其是不是具备可操作性。另外,应让老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基本功、学习态度、知识水准、接受能力,避免盲目教学;而且,老师应有扎实的电工方面的基本功,也要对设施的操控、拆卸、装设、检修等技术部精通,并能引导学生实习。如在电力拖动一章中,老师应了解并掌握各类电器的构造、运转原理及运行维护办法等等。

二、搞好实习课堂教学

实习课堂教学法,是弥补老师带学生传统模式缺陷的最为有效的新式模式。中职院校因为使用了该类教学模式,才让电工理论以及技能的授课有了标准的范本。实习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被过往经验证实是最有实际价值的一类教学模式。实习课教学与实验课讲授不能混为一谈,两者在实质上大相径庭。实习课培育学生的实操能力、思路,实验课则是偏重于证实某个定理、定律、生产流程、工艺等等。所以,中职院校的老师应将两者区别对待,依照实习教学的需要将实习课办得与实验课泾渭分明,使其卓有成效。笔者以为,尤其是课堂导入环节必须要创新。课堂开头能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课堂导入部分质量优劣的评判标准。

三、直观演示法

学员第一次进入电工实训场地,对全部事物都充满了好奇,都想一试身手。这时,老师要把握学生这种心态,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演示法,这样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功效。例如:在讲解触电急救办法以及使用安全用具、仪表等环节的时候,老师应在讲授的同时进行演示,力图对每一类急救措施以及每一类用具、仪表的应用办法熟练地做好标准、完整的直观示范,让学生形成标准的使用动作。在演示的流程中,对简易作业,老师仅仅示范一回即可;而对复杂操控,应演示两三回。此时,老师应留神学生的表情,适当调整演示速度。在老师示范完成后,应邀请学生效仿演练,鼓励学生亲力亲为。当学生在演练的流程中有错漏的时候,老师应纠正并提醒注意事项。此外,为了强化演练的效果,老师还应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实操的演练。

四、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又被叫做暗示教学法。在实习教学中,老师要先设置疑问让学生开动脑筋,之后让学生在实训现场验证其答案。例如:“荧光灯线路连接”这一环节,老师应设置疑问:“试想荧光灯亮起时,假如将启辉器拿掉,荧光灯还会亮起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每一组都有答案后,老师重新提起这个疑问,并实时地为学生讲授荧光灯的作业原理。

五、小结

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中职院校的电工一体化实习教学也要与时俱进。怎样提升实习教学的教学效率,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职院校电工一体化教学领域的一大课题。老师以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寻这方面的教学模式,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程美.“三层次一体化”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

[2]管旭.多层次、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3(11).

篇6

【关键词】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学方法;实验;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31-02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我院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全新的知识体系,术语概念多,内容涉及面广,难理解,且又缺乏严格的逻辑性。学生感到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内容繁杂零散抓不住要点,再加上技校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及基础较差,本课程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探讨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认为主要原因有几方面因素:1、课程自身性质;2、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以上原因,我在任教中积极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搞好新课导入,培养学习兴趣

老师讲的第一堂课给学生的印象最为深刻。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该课程的入门教育。也就是说一定要上好绪论课。在绪论课上除了向学生阐明该课程的内容、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之外,还要讲述相关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有新奇、好奇、求知之感,多讲些新型金属材料的实际应用。如金属的超塑性成功应用于宇航员的座椅等。在讲授一些抽象的概念时,最好先能举出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例子,然后设疑,让学生思考,最后记住这个例子来理解和记忆概念。

此外,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多思、勤思、善思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生疑-质疑-释疑”的良性循环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 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师解释后取得的效果就很明显。如在学习金属的力学性能时,可提出疑问“为什么弹簧秤在称量超出其量程范围就会损坏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解释金属的力学性能,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多动脑,多尝试。

2 注意课程脉络设置,善于归纳总结

抓住本课程“工艺-组织-性能”这一主线,从而建立起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其内在规律,使其条理化,逻辑化。例如,“钢的热处理”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这四把“火”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他们相互之间特别容易混淆。每一把“火”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和组织的变化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干扰,加热温度范围、保温时间长短、冷却速度快慢直接决定着热处理材料的组织变化,而组织变化又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因此,在讲授每把“火”时,始终抓住“工艺-目的-组织-性能”这条线。在这章学完后,再将这几方面进行全面横向比较和总结。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在上课前,留出几分钟时间学生共同回忆一下上节课的要点,加强反复强化记忆。针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比较差的现象,在每章讲授结束后,应留出课时上好小结课。帮助学生理出思路,把书读薄。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3 增加直观教学,增强感性认识

利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的直观教学,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物化便于理解。在讲授金属晶体结构时,展示各种晶格、晶胞模型,用视觉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大脑处于活跃状态,从而轻松掌握了抽象的晶格、晶胞的概念。另外,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电化教学图声并茂、形象直观,既能对视觉产生冲击,又能唤起听觉,从而成为了当今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这样把教师枯燥无味的讲授变成生动有趣的主动获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典型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时,让学生单凭想象来理解发生在微观世界三维空间中的例子运动变化是十分困难的。如利用多媒体做出3Dmax三维动画,将难以讲清楚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立体地表现出来,达到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难以取得的教学效果。

4 注重实验教学环节

金属材料学课程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时较紧张的情况下,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情况,实验由原来的6个学时3个实验,增加到10个学时5个实验。同时,又对实验的内容进行了重新设置。过去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实验方法单一、验证实验多、学生自主性实验少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改革,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比如,教师给出实际的工程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选材,到工艺制定,到最后性能测试。此外,学生也可以在实习工厂参与实习教师的科研生产活动,做基础性分析性实验(热处理、表面处理、拉伸试验等等)。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综合练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学结合)。

5 注重平时训练,改进教学评价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以往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是单纯地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训练和知识积累,考前拼命死记,考试只求及格,考后知识全忘。这种考试方法既不能够真正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不能够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应当把平时训练、课堂答疑、实际操作等加入到考核范围之中。为促使学生高度重视本课各章节重点内容的掌握,在考评学生成绩时,采用了平时测验、期末考试、实验技能综合评定的方法来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将期末考试分为三个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三次实验成绩共占总成绩的10%,在讲完钢的热处理后安排一次热处理工艺选择大作业、讲完金属材料内容后安排一次材料选择大作业,两次大作业各占总成绩的10%共20分,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其余10%根据平时作业情况、上课出勤情况、课堂提问情况酌情确定。通过这种考评方式,真正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了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 问题引导 实物教学 项目教学

一、课程分析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有定义多、符号多、代号多、标准多、记忆内容多等特点,且有些内容较抽象,初学者不好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在讲解时应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的讲解原则,使其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再从理性认识过渡到实践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机械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掌握更多的实操技能。此外,这门课程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时更容易理解,完成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而且这门课程从零件产品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出发,让学生了解企业既要求产品合格又要求节约成本,因此学习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根据笔者学校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在学生刚入校的第一学期来讲授。对只有文化课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客观因素。学生识图能力比较弱,书本上给出的机械图对刚开始接触机械制图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第二,主观因素。学生在初中阶段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有限,而且随着电子技术产品的日益更新,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特别强,曾经有学生说过:宁愿不吃饭也不能没有手机。所以在课上和课下学生都拿着手机看,这样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习存在较大的惰性,因此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很难。第三,家庭因素。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蜜罐”里,要什么就给什么,体会不到世间的冷暖、生活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他们想着:“要什么父母都会无条件地给我,毕业后靠关系也能找到工作,那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因此针对以上三点,这门课程的教学就应该想办法把抽象的内容变具体、把图像变实物、把学生的被动变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

1.做中学、学中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指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只有手到心到,才能真正地做。”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采取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

学习零件尺寸公差配合的相关术语时,学生熟记给出的定义和公式,教师给出孔和轴的相关尺寸及测量卡尺,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软纸箱或塑料棒等道具做成孔和轴,模拟实际生产过程。每个人做出各种各样的结果,在测量出实际(组成)要素后,相互讨论是否合格,能否满足装配的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再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产中零件应该怎样加工合适,若不合适就意味着是废品,成本又会增加多少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教学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给学生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通过教材中的内容找到相应的答案,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解表面结构要求时,教师讲解完定义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教师发给一个不同的零件,让学生观察零件表面的情况,提出问题:“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你们是怎样判断的呢?”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能看见或摸到啊!”然后教师再问:“那你们如何知道粗糙程度是多少吗?”学生就会你看我,我看你。教师就拿出标准粗糙度样块,让学生自己对比分析,估出值为多少,最终得出结论:这就是表面结构要求在检测时用到的比较法,有视觉法和触觉法两种。最后对提出的问题及答案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以加深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理解。

又如在讲解标准公差数值表时,教师给学生这些问题:同一公差等级中,公称尺寸越大,数值越大,精度如何?同一尺寸段内,公差等级越低,数值越大,精度如何?同尺寸段内,同公差等级的公差数值怎样?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比赛,从表中去得出答案,并派出代表说明答案。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团结合作,认清目标,切忌盲目,让学生形成带着问题进教室和带着问题出教室的习惯,始终保持探索的精神和对学习的亢奋崆椤

3.实物教学法

实物是最形象的直观教具。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可以利用实物开展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演示书中的图或内容,让学生从感官上去认识物体的外在与内在的联系。如在讲解第二章《测量仪器――水平仪》时,教师根据书中的图和内容讲解后,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让学生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种仪器,有的学生就能说出盖房子时用来找平的(这是平常不学习的学生说的),可有的学生仍然一头雾水。这时教师拿出实物,学生一看:“哦!原来是这个啊!”说明他们见过,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又如在讲解跳动误差的检测时,对于圆跳动和全跳动的检测,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车间去,在普通卧式车床上装夹一个工件,用百分表来检测轴向圆跳动和全跳动。通过演示,学生就很直观地知道:工件转动一周,百分表在端面上不移动的跳动是圆跳动;工件转动的同时百分表在端面上移动的是全跳动。这样学生就把圆跳动和全跳动的知识掌握了。

实物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不再总是盯着手机看,还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

4.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老师给学生一个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小组或者独立来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制订、项目的实施以及成果的展示和评价。整个过程均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任务的进行,了解并掌握整个过程每个环节和要达到的要求。其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讲解测量长度尺寸的常用量具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提供一些已经加工过的零件和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检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测量方法的信息收集、零件测量、误差分析、评价结果整个过程,教师把学生融入到检测工作的氛围中,模拟实际生产,体会和理解生产零件必须要达到的各种技术要求。

篇8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管理;技术能力

0 引言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类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技能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我们中职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车工工艺学》为机电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工艺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主要内括车削的基础知识、车削内外圆柱面、车内外圆锥面和特形面的加工和表面修饰、螺纹加工、较复杂零件的车削、偏心件的车削等内容。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级车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车工工艺学的实践性教学,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安全生产是学生接受实践教学的第一课,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就必须树立牢固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否则将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车工实训课有很大的危险性,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必须把安全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听从指挥,遵守车间实训操作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增强安全意识,在保证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训练技能,提高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2 合理教学

教无定法,实训课也不例外,只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训课才会有成效。

2.1 精讲内容

依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精心选择课题,突出重点,强调难点,特别针对一些新知识,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增补,有些知识该简的就从简,同时强调知识点如何应用,从而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且能跟实际接轨。通过对每次实训的理论要求、依据的回顾,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强调实训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实训步骤、安全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核对每个工位的材料、器械等是否准备充足,让学生明确理论与实践一定要结合,侧重技能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操作。

2.2 示范操作

示范操作是学生模仿的前提,讲完相关的专业知识后,示范操作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重点内容边做边给学生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要领。同时教师的每一个举止是否规范、正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动作,因此教师的示范应规范、正确。在演示过程中,教师不宜讲得过深、过细,主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大致的情况,同时设置一定的悬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积极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习的趣味性。例如,在外圆车刀的刃磨课题中,学生对车刀的几何角度一时难以理解,教师可先演示如何车削外圆,向学生讲解何谓主切削刃、如何切削工作,其它知识可在以后的示范讲解中详细展开讲述。对于每个新的实习课题,如能做到学前先演示一遍,让学生去观察、认识,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自发去思索,定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动手训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操作,训练技能。可采取先合后分法、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评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训练中,教师要多巡回观察,积极指导,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对学生刚开始的技能训练,教师不能过分强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同,所反映出来的实习效果的好坏程度也不一样,应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慢到快,逐渐掌握操作技能。

在巡回指导中,如果发现是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集中讲解,不能让其延伸和扩展,应向学生道明原因、说清道理,使学生及时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要注重学生个性,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因势利导,多加鼓励,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产生浓厚兴趣,敢于多问,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4 课题小结

主要内容:(1)对学生的训练情况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2)总结出本课题实训的要点和关键内容;(3)部署课外训练内容。

通过对学生实训“工艺品”的评分,针对学生实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实习成功的经验和体会,讨论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造成工件差或报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不合理的工艺和车削方法所造成的后果,懂得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和正确的操作技能,必须养成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从而不断提高操作水平。

3 规范管理

实践性教学具有生产性的特点,完全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实践性教学过程管理主要对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实践性教学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实践性教学管理包括对实训场地的管理,对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工具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等,其中对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实践性教学不是将学生安排到实训车间交待一下实训课题、示范一下操作过程就可以了,要严格按照讲解内容、入门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等实训教学程序的要求实施全过程管理。特别是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规范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对于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3.1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要想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紧跟时代的步伐,尽快适应社会、市场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灌输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应该狠抓思想教育,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世界观,要鼓励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训中去。同时教育学生在学习中应善于钻研、不断创新,用自己的能力在时展的大潮中考验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当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3.2 培养团队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由于学校的实训条件等原因,教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师傅”,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经过实践,这种方式很适用,是实践教学过程中较好的管理方法。

4 完善考核方法

实训结束后,学生要认真填写实习日志、实训手册,总结实训经验。实践教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的考试相比有其特殊性,实践教学的考核重在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上,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上的灵活运用。一般在考核中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占70%,劳动纪律、安全文明生产应占20%,设计创新应占10%。同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工作,指导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展开实习交流。

经过上述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车工工艺学》实践教学有了很大改进。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了一定的层次性;同时为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提高了它的先进性,注重了创新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又锻炼了教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控技术 专业必修 教学探讨

作为河源市普遍设立的专业,并并通过结合我市数控专业中职生的就业渠道,同时参考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来谈谈数控专业教育教学的认识。

一、我市数控专业水平的基本状况

从世界范围来看,制造业始终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脊梁,制造业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的地位,也决定了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近几年来,国家正在努力深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技术,而数控专业技术既是机械制造业的基础,也是影响着我国的工作化水平。

随着广东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我市的工业化水平也紧随其后,数控专业也开始风声水起,然而,由于我市中职学校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起步较晚,师资力量相应的匮乏,特别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控专业的课程认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差异,从而阻碍了我市数控专业技术课的发展。

二、我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

在课余时间与部分学生探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无法提起对本专业的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数控专业技术课程没有什么作用,学的好坏出到社会后还是一名“打工仔”,因此并没有过多的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数控专业是干什么的,或者说选择这个专业是由于家长的“兴趣”,而不是自己的自己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一种厌学心态,并没有很好的学好数控专业的基础知识。

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有一种混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到了中职学校后也是如此,反正认为自己在学校呆够三年拿过毕业证就行了,能不能学到什么并没有多加考虑。

三、我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

数控专业课程内容不够深入和前沿。数控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具有技术更新快,实践强的特点,但我市许多中职教师在传教授课的过程中,许多实质性技术和最新技术讲授的并不够具体深入,许多内容往往停留在概念上,许多新功能、新技术也跟不上当今天社会技术的发展。

学生的实验教学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多数学校数控专业技术课程操作训练还是停在基本的操作上,往往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也难于应对,当学生毕业后,进行高新技术的企业,工作任务还是需要从学徒开始、、、、、、

四、如何提高我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课程的质量

1、端正学习态度

无论中职生选择数控专业的动力如何,都应该让同学们认识到数控专业技术课的重要性,都应该让他们觉的只有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才能在将来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2、精选教材、钻研教材、精讲教材

教师要通读全套教材,了解教材的体系及特点,并熟练掌握自己在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明确其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中挑选出对自己学生最适合的内容来讲解。对教材中的内容,最基础的内容单列出来扎实的讲解,实用性强的内容精讲细讲,不常用的知识要要求学生有简单的印象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数控专业的教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内容进行讲解,而不是完全围绕课本进行教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一种“学生是未来的技术工人”这种教育理念。

3、提高数控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

在数控专业的技术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还是采取比较陈旧的教学方式,甚至采取灌溉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背理论,背概念,背公式,但对于这课程是否能够适应社会的工业发展,老师讲解的内容是否符合时展,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因此,有计划的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为学校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构成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增强学校专业教师的“软实力”。

4、加强数控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比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然说在校学生还没有走出社会,但当为一名中职教师都应该明白,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数控专业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他们而然更加需要实际教学,通过他们自己亲自体验理论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有什么区别,并从中发现什么问题,从而更好地让他们早点适应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五、小结

作为一名数控专业的中职教师,只有对数控专业这个行业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捕捉教学的重点,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也不同于大学教育,只有联系整个社会实际情况才能让教与学的教程变得更加生动。

(1)要让学生认真对待数控专业课程

“数控”对刚入中职学校的中职生而言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课程,很多同学选择这门专业多数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很少有同学对着这个专业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以我学校为例,记得去年2011级的学生刚入这个专业时,对我问到:“老师,数控专业是不是学习如何控制数学的啊?”我当时听了有点愕然,原来,还是有同学不认识数控专业啊?因此认识数控专业课程就成了我们必须要教导学生懂得的基本常识,否则就难谈的上如何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了。

那么什么是数控专业呢?主要学习什么呢?

数控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数控原理、插补原理、伺服系统、检测原理等基本知识,掌握典型的数控系统的应用与操作,掌握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知识,熟悉相关的仿真软件和自动编程软件,并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教育,从而最终适应社会企业的生产力发展。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举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如我们日常中生活使用的自动车、拖拉机、收割机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多数同学都会回答是从工厂加工出来的,但是靠谁加工呢,又是带着这个问题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控就在我们身边。怎样加工的呢?

(2)我校数控专业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同一学科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过长,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感到疲劳,效率低下,长期以往,部分中职生就对这门课程产生恐惧和厌烦,同时,

2、教师方面。

(3)提高数控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1、实之有效的备课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