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资产的价值评估

篇1

【关键词】价值评估;市场法;参照企业;评估比率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044-01

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西方先进国家应用较广泛的是市场法,其次是收益法,资产基础法是较少用的,而在我国刚好相反。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市场法将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实践中得到推广。

一、市场法概述

(一) 市场法优点

与收益法相比,市场法有两个突出的优点:1.可以少用许多假设与限制条件;2.评估大部分基础数据都来源于市场,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二) 市场法应用的前提条件

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需要满足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1、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成交价格基本上反映市场买卖双方的行情,可以排除个别交易的偶然性。

2、在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企业及其交易活动,且交易活动应能较好反映企业价值的趋势。

二、 市场法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市场法,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作为参照。许多文献均认为我国证券、资本市场尚未成熟,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资产或企业的价值,便判断市场法不能够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广泛使用。这结论显得有些武断。因为交易信息能否真实地反映资产或企业的价值,并不构成运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前提。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中,与企业价值评估关系密切的是资产定价功能。由于市场预测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垃圾的存在和"噪音"的干扰,定价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这并不能否认定价功能的效率。只要变化的趋势是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反映证券的真实价格,就表示资本市场定价功能发挥正常。这一点在我国这一新兴的资本市场的某一时期也是基本有效的。因此,不能因为资本市场尚未成熟,或是弱式有效,甚至不能达到弱式有效,便片面地否定运用市场法进行价值评估的可能性。

三、市场法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一) 参考企业的选择

在市场法中,应选取代表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各种指标与所评估企业最为接近的企业。可以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1、适当扩展相关数据的来源。公开的股票市场数据是选择参考企业的基本数据来源,但可以进一步搜集整体企业交易的市场数据、证券公司的企业分析报告、国家有关部门对行业发展的分析报告。另外,被评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历史交易数据可能对评估更有意义。

2、以同行业的企业为基准,尽可能避免使用其他行业企业的数据。

3、全面分析参考企业的可比性,应注重在企业规模和性质等方面的相似性。

4、财务比率是企业可比性的重要内容。所选择的参考企业与所评估企业之间财务比率不能有显著的不同。国内同行业内企业资产负债比差距较大,在所有者权益的交易中,该比率对其交易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应特别注重国内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的对比。

(二)评估比率的选择

市场法中的可比财务指标有多种。国外企业价值评估中,主要采用的有市盈率、价格/账面价值比率、价格/收入比率等。

结合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现状,在确定评估比率时应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1、依据各个评估比率的特点,结合所评估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2、对评估比率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在分析中应了解收益增长率、资本成本、股票溢价等因素对这些比率的驱动作用,并将企业的相关数据与其历史上的数据以及各参考企业的数据相对比,以验证其合理性。

3、注意相关数据的调整。参考企业的有关财务数据与所评估企业的有关财务数据性质之间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提高可比性,需要在同一口径下对有关数据进行调整。

4、尽可能地多选用比率指标。根据各评估比率计算得出的企业价值求取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实践中,可利用综合加权估值倍数法来提高准确性。

(三)其他特殊因素的处理

运用市场法评估还要注意对特殊因素的处理,即对评估值进行合理必要的增减调整。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选取上市公司作为参照企业对非上市公司价值进行评估。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变现能力存在差异,其价值显然不同,表现为变现的快慢及变现值的高低。

二是控股权转让。如控股权加大价值的问题,投资者如控制50%以上的股权,控股者就有许多特权,如人事管理权、经营管理权、财产处置权、利润分配权等。

三是非流通股转让。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尚未完毕,只有一部分股票可以自由流通,占相当大比例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

对于上述特殊的情形,科学的做法是: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一个合适的折扣率或附加值,然后对未考虑特殊情形时的评估值进行一次调整,就可基本确定企业的价值。

四、总结

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依赖于评估人员对市场、行业和所评估企业资产属性的深入分析,是评估人员对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在我国运用市场法所需的相关信息还较匮乏的情况下,评估人员更需要具备这些知识,并对所评估企业所在行业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从而才能较为恰当地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运用好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采用市场法,这对于促进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企业价值评估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鼎祖.对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的思考[J].财会月刊(会计),2006:7.

[2]潘晶,深林涛.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08(07):8-10.

篇2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法律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088-0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开辟了新途径。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几年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难。质押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核心问题,然而很少有学者以质押评估为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问题的突破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本文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为出发点,探讨其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对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的意义

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是对依法取得的知识产权进行商业性使用或支配的价值进行评估。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保证质押贷款的安全,首先对设立质权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然后再根据评估的价值核定贷款额度,使在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时,能将该知识产权按照预期的评估价值处置变现。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必要环节之一,如果不能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准确评估,银行就无法核定贷款额度,从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就无法开展。

2.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银行发放贷款目的是为了取得盈利并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但贷款本身存在一定风险,再加上知识产权相较于其他有形资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如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难以准确定位其价值,增加了贷款的风险。在提供贷款前,经过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利用专业知识,对知识产权的价值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估结论,为银行的信贷活动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分析报告和更为科学的决策参考意见,使其以恰当比例向企业发放贷款,以减少贷款到期处置出质的知识产权无法收回贷款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

3.充分认识知识产权,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国有资产的流失日趋严重,知识产权才被作为 “应予评估”的资产全面重视,此前,并未引起足够重视[1]。对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进行评估,为银行提供贷款所需要的贷款企业的资产状况、质押物价值及还款能力等数据支持的同时,也使得企业充分认识到可能被忽略的知识产权及其价值几何,可以使企业真正了解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也进一步引导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使企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含金量高的知识产权的开发,也使得企业有更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用于质押融资,从而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二、影响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的法律因素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受到法律、技术、经济及其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约[2]。考虑到专业性限制和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下面主要从法律因素角度进行分析:

1.知识产权的法律权属状态对质押评估的影响。“对于一项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来说,它的价值及其价值的增值都是建立在知识产权权利稳定性的基础之上的。”[3] 若将一项可能因侵犯他人权利的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则可能导致银行面临巨大的贷款无法收回的金融风险。知识产权不像其他有形财产那样直观,很难确定其权属状态,这增加了质押评估的难度。知识产权法律权属风险主要有:是否存在法律权属纠纷;是否涉嫌侵犯他人权利;是否被宣告无效或者已经终止;是否超过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期限;是否存在其他权利共有人等。这些权属风险将是发生后续法律纠纷的因素,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果法律权属状态存在风险,那么进行价值评估将失去意义,甚至影响债权人处置知识产权变现的可能性,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2.知识产权的特殊性法律规定对质押评估的影响。新型知识产权的不断具体化,突破了传统知识产权分类,出现了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商业秘密权、商号权等其他知识产权。法律对各类知识产权的规定和要求也有显著不同,若以同一评估标准、方法去解决所有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问题是行不通的。不同类型知识产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质押评估:首先,法律保护期限不同。例如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为十年,注册商标为十年,著作权为五十年,而商业秘密权则没有有效期限限制。对保护期限短的则相对容易评估,期限长的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而影响评估;其次,能否续展。对于专利、著作权超过有效期之后则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而商标是可以无限次续展的,但是否续展取决于商标所有人,具有不确定性,增加了评估的难度;最后,是否被强制许可使用。例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可能被国务院专利部门强制许可使用,会对其价值大小造成一定影响。

3.法律、法规规范的不完善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质押评估的影响。中国知识产权评估业务相较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步较晚,法制建设也相对较晚,还未形成成熟的评估准则体系。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相关规定主要有:《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等,而且这些规范并不是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评估规范,只是将知识产权纳入无形资产进行规范,忽视了与其他无形资产的区别。对存在较大区别的不同知识产权类型,中国还没有制定单独的准则和规范,现有评估规范操作性不强,评估业务缺少法律规范具体指导,对于同一知识产权的评估,不同评估机构可能得出天壤之别的评估结论,评估结果受到严重质疑,严重制约价值评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也会对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准确性,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相关知识产权,其评估价值会相应增值,相反,受国家干预或严格限制发展的,其评估价值会大幅缩小。政策干预并不像法律那样稳定和可预测,增加价值评估的难度。

三、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的应对措施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要质押评估结论客观准确性的保证,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上述分析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具体完善路径:

1.发挥多部门合作的协同作用。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状态的评估,主要由律师事务所来进行;一是经济价值的评估,主要由资产评估机构来完成。”[4]知识产权质押评估要从法律、经济、技术等多角度去评估,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特点,单一的资产评估机构的专业性不能覆盖知识产权质押评估中的所有领域。因此,应加强多部门的合作,发挥其协同作用。除了经济价值的评估应由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来完成外,法律状态的评估,则应由更专业的律师事务所等知识产权服务部门来完成,以消除法律权属状态不确定性对质押评估的影响。为解决跨专业性难题,知识产权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家数据库”,提供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律专家等资源,通过多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开展价值评估认定工作,形成标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评估报告,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提供专业支撑。

2.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数据库。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不同法律规定的客观存在,增加了评估的难度,而且,在中国,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实践时间较短,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交易的数量少,透明度不高,使得知识产权交易的相关数据在评估实践中很难找到,知识产权质押的评估方法的运用和评估参数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评估面临很大困难。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价值评估数据库的建立,来弥补相关理论和数据缺乏的不足。不少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的知识产权价格行情体系,由专门的机构及时在常设技术市场或有权威性的报刊上公布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的卖方价格、实际成交价格等,使之成为一个参考体系[5]。在中国却缺乏这样的行情体系,希望中国能够建立这样的行情机构体系,例如可以设立在办理质押登记时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报告备案制度,为知识产权评估进行数据积累,进而尽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数据库及共享机制,为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为处置变现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

3.尽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制度。虽然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到评估指南和各个地方有关资产评估的规范,形成不同级别、层次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但是,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具体,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有必要完善现有制度并建立新的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体系。目前,只有上海具有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规定:《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实施办法》、《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两个质押评估管理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体系,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应在现有评估规范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先进评估准则经验,完善相关评估管理制度,才能较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的推行。中国还应针对不同类型知识产权制定单独的准则规范,以更针对性地解决各类复杂的质押评估问题,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 郑成思.论知识产权的评估[J].法律科学,1998,(1):44.

[2] 郑成思.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33.

[3] 张伯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解与分步控制[J].知识产权,2009,(2):32.

篇3

【关键词】每股市价 市盈率 每股收益 企业价值评估

随着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正式上市,国内学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越来越为关注,因此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评估也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较多的通过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采用EVA、托宾Q、PEG等指标衡量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结合创业板某家上市公司的具体数据对其企业价值评估进行验证,本文利用山东省创业板上市公司2013年数据对企业价值评估体系进行研究。

我国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往往是对企业总体价值的评估,但是在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需要了解到底研究的是企业实体价值还是研究的是企业的股权价值,两者的差别在于对于负债的态度,企业实体价值中需要考虑企业的负债价值,而股权价值则不包括负债价值。但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和股权价值评估的方法都采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予以确定,实体价值评估下采用的是实体现金流量予以折现,而股权价值则采用的是股权现金流量予以折现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负债的市场价值基本相当,主要是由于负债的价值取决于未来利息和本金的支付,并对其进行折现所得结果,对于债权人和企业来说,未来偿付的本金和利息基本上是确定的,因此企业的债务价值与账面价值基本上是相同的,于是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体价值也等于债权价值与股权价值之和。但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稳定性,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尚不成熟,因此本文拟利用相对价值法的思想,建立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确定其影响因素的同时,对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形成简单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对该价值体系进行验证。

一、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的因素

相对价值法对企业价值进行研究中,我们已经能够确定的模型有市盈率模型、市净率模型以及市销率模型。

(一)每股收益

在市盈率模型中,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也就是说,每股市价可以用每股收益与市盈率相乘可以得到,每股收益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报表予以取得,对于相对成熟稳定的企业来说,其股权价值可以通过[股利1(本期所发放的股利)/(股权成本-增长率)]得到对于成熟企业来说其增长率大体等于宏观经济的名义增长率,股权资本成本通产采用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予以取得,即股权成本=无风险报酬率+该股票的风险溢价得到。采用市盈率模型,要求每股收益应为正值,并且需要所选择的企业应连续盈利,并且使β值趋于1,以正确反映未来的预期。

(二)每股净资产

在市净率模型中即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此模型要求每股净资产需要为正值,因此在运用中,市净率比市盈率模型可以应用更广些,主要是由于净利润可能为负值的可能性要大于净资产为负值的可能性,另外净资产值可以通过账面数据容易取得,净资产相对稳定,不易被人为操控。但该模型也存在着不足就是要求所研究对象的固定资产有相当的权重。

(三)每股收入

在市销率模型中即每股市价与每股收入的比。企业价值是销售收入的函数,销售收入越大则企业价值越大,即企业价值是销售收入的一定倍数。该模型同样要求企业的收入应为正值,由于收入比较稳定、可靠并不易操纵,但由于不能反映成本因此趋向于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业或是销售成本趋同的传统行业企业。

本文所选取的18家山东省创业板上市公司中,仅有一家为科技类上市公司其余17家均为制造业企业按照市净率模型中,由于该科技类上市公司其固定资产所占比率较少,因此与净资产的关系不显著,同时截止到2014年2月28日,18家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13年业绩快报,本文利用该数据进行分析。

二、模型建立及数据分析

(一)模型建立

根据上文所述,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入金额越大,企业价值应该越高(前提为三者均为正数)。通过利用SPSS19对1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可以的出,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在1%的水平下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787,每股净资产在1%的水平下也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675,每股收入在1%的水平下与每股市价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676。因此可以利用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入与企业价值建立回归模型为:Y=33.899X1-0.606X2+2.398X3-2.116。

利用回归分析后,所得出的R为0.859,R2为0.737,自变量所能解释的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百分比,其值越大说明模型的效果越好,本模型所得的R2为0.737,模型拟合度较好,调整后的R为0.681,说明回归模型对因变量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入指数的解释能力为68.1%,因此每股市价对三个变量的解释能力是可以接受的。

方差分析表中所示结果中F统计量等于13.083,概率值Sig为0.0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该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即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利用回归系数表可以得出回归模型的常数项(Constant)、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入的偏相关系数,它们分别为-2.116、33.899、-0.606和2.398,于是可以得到回归方程为企业价值=-2.116+33.899X1-0.606X2+2.398X3。

(二)模型验证

通过对1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建立,得出企业价值与每股收益成正相关关系,与每股净资产呈负相关关系,与每股收入成正相关关系。分别利用特锐德2013年12月31日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测,得出结果为,特锐德的每股市价为32.12元,其2013年12月31日的每股市价为37.752元。可以看出,利用该模型所得出的每股市价与利用市盈率模型所得结果相差5.6元,这是由于,利用市盈率模型确定的市价存在市场的评价,不能真实的反应企业价值,因此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通过此模型的建立以及验证,可以初步推测可以利用该种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三、模型的问题及改进

本文通过利用山东省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创建了企业价值模型体系,通过利用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入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企业价值与每股收益和每股收入成正相关关系,但与每股净资产成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由于本文利用市盈率的关系计算所得出的企业价值用以建立的模型体系。通过对数据收集中发现,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上市公司予以披露的为市盈率,该数据较易得到,但相对于市净率和市销率却只能通过市盈率所得每股市价来获得,但通过对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入对每股市价进行相关分析中,可以得出它们与每股市价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回归中所得结果可能是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因此对利用市净率模型所得结果存在差异。同时由于市场对企业价值评估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市盈率的准确性也导致了方法的准确性,当然由于市场对企业价值评估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更需要建立一个适用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评估体系。

对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中,主要是针对企业价值的确定,虽然理论上可以利用市盈率、市净率和市销率模型对每股市价进行评估,但对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不仅只是这三种方法,还应将现金流量方法,EVA等方法纳入进来,以使企业价值评估体系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2013年山东省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快报.

篇4

[关键词] 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4-0048-03

农产品品牌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无形资产,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管理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确评估农产品品牌的价值也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中,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发展。

一、从国际评估机构看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

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起步比较晚,实践相对较少,发展比较缓慢。据世界品牌实验室(WBL)《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近5年的排名情况显示(见图1):2006年我国入围的食品、饮料行业品牌有48个,到2010年仅增长到70个,五年内的平均增长率为10.5%,2008年甚至出现了6%的负增长。目前入围的食品、饮料行业品牌数量只占评估总数的14%,和其他类别品牌相比,比例明显偏小,可见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总体发展趋势呈上升状态,但发展速度仍很缓慢。

目前,国际优秀农产品品牌创造的企业价值仍远高于中国农产品品牌。2010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前100名中入围的食品、饮料行业全部被国外品牌所占据,中国农产品品牌无一入围。再从2010年全球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入围的食品、饮料行业前五名品牌价值对比情况来看(见表1):世界位居第一的“Coca-Cola”品牌价值为704亿美元,按2010年美元兑人民币的年平均中间价6.7695换算,其品牌价值为4769.2亿元人民币,比我国位居第一的“茅台”品牌价值高出4554.9亿元。由此可见,国外品牌价值明显高于国内品牌价值,我国品牌的发展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从2007—2010年《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入围的部分食品、饮料行业品牌价值增长情况来看(见表2):2007—2010年,茅台品牌价值提升了84.3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五粮液品牌价值提升了53.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6%;张裕品牌价值提升了29.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2%;蒙牛品牌价值提升了22.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2%。(通常复合增长率是指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很明显我国入围的农产品品牌价值在近三年内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能帮助农业企业更好地顺应国际趋势,创建出更多的中国农业知名品牌,可见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对农业企业品牌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一)评估主体不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农业企业没有聘用专业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对农产品品牌价值进行评估,而是在企业内部创建了评估部门,对企业进行内部评估,但其专业性和规范性都远远落后于社会上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因为农业企业内部评估部门很难做到学科门类齐全、人员素质过硬和评估技术先进,加之农业企业内部难以协调,这就给评估部门资料的获取制造了一定的难度,造成评估结果不准确。如果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主体不能明确,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将影响农业企业品牌的健康发展。

(二)评估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农业企业对农产品品牌价值不评估、不做价、不入账,甚至在农产品品牌转让、投资等经济活动中也是如此,致使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其中有的农业公司认为评估对公司没有利益可言,没有必要花费大量资金用来评估,没有意识到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为企业并购、品牌定价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增强购买者的忠诚度。还有的企业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值越来越高,对评估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大。这种不适当地高估农产品品牌价值、扩大农产品品牌价值的评估范围的结果是与无形资产评估的科学性、权威性相违背的,对农业企业非常不利。

(三)没有统一的评估方法

目前国际上著名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有很多,如Interbrand品牌价值评估法、世界品牌实验室法和美国Financial World(金融世界)评价法等,但对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相关方法却很少,因为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仍处于借鉴、研究阶段,加之国情不同,因此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适用于我国的农产品品牌价值的评估方法。我国2009年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第二十五条规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无形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适当选择一种或多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该法规中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不统一性,造成很多评估机构采用的评估方法都不同,有的是采用社会上通用的企业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有些则是在此基础上采用新创建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从而造成评估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容易使人在理解上产生差异,这样就容易使评估产生纠纷,也给司法调解裁决增加了难度。

(四)评估信息资料缺乏且严重滞后

由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发育成熟,致使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资料市场交易很不规范,市场信息严重缺乏,而且失真。同行业之间信息闭塞、互不沟通,而且也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这就给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工作带来难度。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信息资料如果残缺不全或不真实,会造成评估结果不准确、不公正,这样不仅不能给农业企业提供有效的经济依据和决策依据,甚至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五)评估管理不规范

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涉及到经济、法律、政策、市场、信息、评估方法等各个方面,而我国尚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和政策。首先,评估机构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如果没有明确的政策来予以调整和引导,工作将难以进行沟通和协调,进而将影响评估工作的展开。其次,由于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相关的法规和条例还很少,对评估目的、评估时间和评估对象等评估前提、具体条件、限制了解得比较少,致使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在评估范围、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等方面出现不规范的现象,这将不利于评估事业的发展。

(六)评估人员的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

在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队伍的专业结构上,需要农业、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管理等多学科多门类的高素质人才。而很多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不熟练,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窄,科学态度不严谨,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也不足,这种不合理的评估队伍结构将会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不公正。

王欣洋 韦 恒: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三、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评估主体,建立专业评估机构

为促使我国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走上专业化道路,我国应建立专业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采用专业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队伍、高素质的评估人员、先进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等,对我国的农产品品牌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以使评估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能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以利于我国农业企业更好发展。

(二)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评估的宣传力度

为增强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扭转对农产品品牌价值不重视、不评估、不做价等认识偏差,应向农业企业大力宣传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相关知识。第一,政府应引导媒体大力支持评估工作的进行,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对积极参与宣传工作的组织机构给予奖励。第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典型成功案例和相关知识进行报道宣传。第三,通过开办现场讲座和咨询活动,使更多的农业企业能正确认识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

(三)加强对评估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基础理论方面理解仍然不一致,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方法很多,可是仍然没有统一的适用于我国的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加之农业品牌无形资产的地域性、风险性和独占性也给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带来一定困难。为了加强对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一是国家应鼓励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等对农产品品牌价值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经济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二是明确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对象和范围;三是明确农产品品牌价值各项评估指标,并作详细描述;四是要在深入研究各种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综合我国评估工作的具体实践和农业品牌的特点,统一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方法,从而促进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四)建立评估信息数据库及信息交换平台

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信息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将有利于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和高效化。因此,要加强收集整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总结提炼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信息资料,通过农产品市场、企业内部、网络等各种渠道收集各种农产品科技成果、专利、商标的价格信息,同行业的利润率、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资产负债率等信息,建立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信息数据库。评估机构将执业过程中收集的各种有关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成交案例等信息及时反馈到信息网络资源库和常用数据库,逐步形成全国性的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信息交换平台。

(五)建立健全评估法规体系

首先,政府应针对我国农产品品牌制定《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准则》,明确农产品牌价值评估细则,确立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统一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对我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要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政府应针对评估机构制定《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管理条例》,确立评估机构中涉及的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防止各自为政,并对评估机构的设置与取缔、评估机构的权利和义务、评估机构的责任、评估收费标准及评估的监督体系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最后,政府还应针对评估人员出台《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人员管理规范》,对无形资产评估人员的管理也要规范化,评估人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评估人员的聘用与解聘,评估专业的界定,评估收费标准,评估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评估责任等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六)合理规范评估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

评估队伍结构的规范和员工素质的提升,在评估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是要合理规范评估机构,吸纳多学科多门类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一支专业有素的评估队伍。二是要对评估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和考核,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评估的技术和水平,多积累工作经验。三是要使评估人员明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依法评估。四是要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评估人员自律性,防止出现评估结果不准确、不真实的状况,以保证评估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罗燕.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11-12.

[2]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S].2009.

篇5

摘要: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该区域所拥有的区域公用品牌。目前针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还非常少,且大都从微观视角出发。因此本文另辟蹊径,以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为例,通过研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进了基于GDP 净增速的区域品牌评估方法,并对指标和数据选取方法作了相应的改进,从宏观视角出发,逆向推算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以期为实务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紫阳富硒茶;区域GDP

引言

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主要标志就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阶段已由生产成本竞争、产品质量竞争进入了品牌竞争。除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企业重视自身产品品牌管理外,各地区为带动本区域经济发展,也开始用心经营彰显区域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无论对区域自身还是对品牌消费者,科学、合理地评估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都将意义非凡。

一、区域公用品牌

区域公用品牌是指一定行政或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以区域内某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为核心价值的、区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聚集、族群共享的公共品牌。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行政上的划分,区域品牌的发展都代表了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对区域公用品牌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发展。不同的机构和学者基于各类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但整个实务界尚未提供专门针对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方法。一些学者虽对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做了相关研究,但并未从区域经济角度反过来考量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

因此,本文采用逆向思维,从区域经济净增加的价值出发,反过来推算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为此引进了基于区域GDP 净增速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方法,以陕南的“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为实例进行论证。

二、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

本文选取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基于本人对该区域公用品牌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是考虑紫阳富硒茶作为历史悠久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正处于新一轮快速上升的发展机遇期,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为一定可比性以及相同发展阶段的茶产业乃至其它农产品区域品牌化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一)评估理论基础

西方国家主要从消费者角度和公司或财务角度量化品牌,皆为微观视角。本文试图从宏观角度对国内的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价值评估。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区域内是否存在影响力品牌有极大关联。存在知名品牌的区域其经济增长自然比同类别但无品牌影响的区域要高效,这就是区域公用品牌带来的超额价值。因此我们可从宏观视角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行评估。为此本文将引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顾海兵和他的博士生学生张安军构建的基于区域GDP 净增速的区域品牌评估方法,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正,用以对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进行实证评估。

(二)基于GDP净增速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该方法是从区域经济出发来考量一个地区是否存在品牌的影响力。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没有品牌或与品牌无关时的自然增长;一个是与品牌有关的超额增长。地区经济总增加量由两部分组成,包括区域经济自然增长以及基于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价值协同效应所带来的地区经济超额增长量。即:

地区经济增加总量= 地区经济自然增加量+ 地区特色品牌产品价值效应等所创造的超额增加量。其中地区经济增加总量用地区GDP表示,与此对应的经济增长速度为地区GDP增长速度。我们可将某区域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由自然增长所引致的部分与由特色品牌价值效应等所引致的超额增长部分,同时将由特色品牌因素等引起的超额增长部分进行分离并最终转化为相应的资产价值,即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因此,基于GDP 净增速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的评估思路是:由总增加值到超额增加值,由超额增加值到区域公用品牌资产价值。

(三)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实施

根据上文对基于区域GDP 净增速的区域品牌评估方法的介绍,我们需要选择一个评估现年和评估基年。出于可搜集资料丰富度考虑,本文选取2013 年1 月1日为评估基准日。下文2013年所对应的数据为2012 年12 月31 日时点的数据。评估基年应为品牌创立年份,基于紫阳富硒茶历史悠久,中间又几经兴衰,选择品牌初创年份为基年不太现实。且紫阳地处陕南,交通及整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紫阳富硒茶的品牌效应在2007年前并不明显,因此本文在对基年的选取方法上适当调整,以2007年为准。下文2007 年所使用的数据为2007年12 月31 日时点的数据。

1.紫阳县经济实际发展速度测算

某地区在基年到现年间的GDP 发展速度为:GDP现年÷GDP 基年。紫阳县2007年全年经济情况如表2。

基于上述所选择基年的特殊性,2007 年紫阳县的经济增长中,茶叶对该地区GDP做了相当一部分贡献,因此对计算GDP发展速度的数据进行调整:

紫阳县2007 年不含茶叶GDP=GDP 总额- 茶叶总产值

=15.97-1.56=14.41(亿元)

紫阳县2012 年实现GDP总额43.2 亿元。

紫阳县2007—2013 经济实际发展速度=2013 年

GDP÷2007 年不含茶叶GDP

=43.2÷14.41=2.998(倍)

2.紫阳县GDP 增速分解及区域超额增加值基于GDP 净增速的区域品牌评估方法的运用是有假设前提的,顾海兵和张安军两位学者假设该地区隶属某省,且该地区在某省经济中的份额相当小,是个零头,则我们可把某省或全国的实际发展速度当做该地区的自然发展速度。此时:

某地区的自然发展速度= 某省或全国实际发展速度

= 某省或全国的GDP 现年÷某省或全国的GDP基年

紫阳县是陕南的贫困县,其经济在整个陕西省GDP中所占比例很低。而陕西省地处西北,其经济发展速度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笔者认为选择全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作为紫阳县自然发展速度与实际不是很相符,在此将其调整为陕西省和安康市的平均发展速度。

陕西省2007—2013经济自然发展速度

=14451.18÷5369.85=2.691(倍)

安康市2007—2013经济自然发展速度

=513.02÷189.9=2.702(倍)

紫阳县2007—2013经济自然发展速度

=(2.691+2.702)÷2=2.6965(倍)

由此:

紫阳县2007—2013 年的超额经济增长速度= 实际发展速度-自然发展速度

=2.998-2.6965=0.3015(倍)

由此可得紫阳县在2007—2013 由于“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额外净增加值为:

紫阳经富硒茶超额增加值= (紫阳县实际增长速度—陕西省与安康市的平均增长速度) ×紫阳县2007年不含茶叶GDP

=0.3015×14.41=4.345(亿元)

3.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资产总价值品牌属于无形资产,它带来超额增加值。但基于区域产品的品牌经济效益产生的超额净增加值并非此区域公用品牌最终的资产总价值,其与资产总价值还有一个比例关系。超额经济增加值的出现归结于无形资产,在此我们需借助有形资产来测算,且该有形资产不能是区域自身有形资产。顾海兵和张安军两位学者选取了区域所属的省或全国的有形资产。即:

由于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状况参差不齐,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认为以全国工业资产价值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来反映区域公用品牌资产价值与品牌超额增加值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为了使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选择安徽省、内蒙古、江西省、广西和黑龙江五个与陕西省经济发展状况类似的省份作为参考省份,并以这五个参考省份和陕西省的综合平均工业总资产与工业产值增加值的比例作为核算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资产价值的依据。

2013 年陕西省与五个参考省份的综合平均工业总资产与工业产值增加值之比例

= (陕西省工业总资产÷陕西省产值增加值+五个参考省份工业总资产÷ 五个参考省份工业产值增加值)÷2

=(20591.16 ÷ 5885.45+ 81502.24÷23772.94)÷2=(3.5+3.4)÷2

=3.45

由此:

4.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分析

本文引进基于GDP 净增速的区域品牌评估方法,最终评估结果为14.99亿元。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中心的评估报告,2013 年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资产评估值为12.36 亿元。专家比较,若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同一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相差在30%内即认为该模型或方法是可行的。本文两种评估结果相差21.28%<30%,因此改进后的基于区域GDP净增速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方法是现实可行的。

三、结束语

本文引进基于GDP 净增速的区域品牌评估方法并作了相应的改进,从一个地区宏观的经济角度出发,逆向推算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并以紫阳富硒茶为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该方法相对来说更具可操作性。百家争鸣胜过一家独奏,本文意在为学术界及实务界对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梅紫青,海春旭,李录志.紫阳茶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紫阳富硒茶综述[J].中国会议,2006.

[2]张挺.区域品牌的价值评估.[D].上海.复旦大学,2006 .

[3]顾海兵,张安军.区域品牌价值估计:方法与实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0.

[4]杨卉.安化黑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胡晓云,程定军,李闯,詹美燕.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评估研究[J].中国广告,2010.

[6]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2009-2013)[J].中国茶叶,2013.

篇6

【关键词】企业价值;层次分析法(AHP法);评估指标体系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载体,具有盈利性、整体性、持续经营性、合法性等特征。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系,也具有独特的价值形态,即企业价值。政治经济学将企业价值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计角度的企业价值是指建造或取得企业的全部支出或费用;财务管理学则将其定义为企业的内在价值;而从市场角度出发,企业价值是企业在市场上的货币表现[1]。不同领域根据其自身的应用范围,对企业价值有不同的定义。在资产评估中,根据《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中的定义,企业价值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的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2]。可见企业价值的评估客体主要为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不断完善,目前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有收益法、资产加和法和市场法。本文将在市场法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层次分析模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比较指标,分析调整与参照企业的差异性,从而更加全面的对企业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比较

(一)资产加和法

资产加和法,又称成本法,是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资产加和法是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企业账面价值的调整,从而确定企业价值的方法。资产加和法以企业的财务数据为依托,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但是,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企业的财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很难体现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这也是资产加和法的缺陷所在。目前,资产加和法更适合于企业非持续经营时的价值评估。

(二)收益法

收益法是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将其资本化或折现处理,从而估算企业价值的方法。因此,确定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和确定适当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是进行评估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评估模型有现金流量法、EVA法、内部收益率法[3]等;而折现率和资本化率通常利用CAPM模型、WACC模型等方法确定[4]。由于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采用收益法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收益法比较适合处在成长或成熟期的企业价值评估。

(三)市场法

市场法是通过大量市场调查,选取在规模、经营业绩等方面相类似的企业,通过比较差异性,对参照企业相关指标进行调整,从而确定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市场法具有简便性、快捷性的特点,并且评估结果更接近企业的现实价值。但市场法需要有一个活跃的市场,比较指标有时难以收集,因此,确定可比指标是市场法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比较指标有市盈率、账面价值、销售收入以及息税折旧前收益[5]等。

二、层次分析模型在市场法中的应用

利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通常采取构造评估乘数的方法,即通过确定模型中的比较系数来估算企业价值。目前的市盈率、收入、息税前利润等模型都为单指标因子,仅强调了企业价值的某一方面。针对这种单一性的缺陷,本文将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选取多指标因子对企业价值进行全面评估。

(一)评估指标的确定

根据企业价值的评估目的和价值类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评估指标,确定评估体系。本文将从企业的盈利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三大方面对企业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实践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进行调整),见表1。

(二)层次分析法原理及步骤

1.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多决策的分析方法,由英国学者T.L Saaty首次提出。AHP法通过分层评价,比较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复杂决策提供依据[6]。由于本文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是通过选取多指标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层次分析法主要步骤

(1)构造比较矩阵

分层构造指标的比较矩阵。假设某层有个指标,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从而得出指标的比较矩阵。

其中表示第个指标较第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且满足:

(2)计算指标权重

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中,指标的相应权重计算步骤[8]大致如下:

①对比较矩阵的列向量进行求和;

②对比较矩阵的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③将处理结果按行求和得;

④进行第二次归一化处理,得到权数矩阵:

⑤计算权数矩阵的特征根:。

(3)一致性检验

通过构建比较矩阵一致性指标CI,对评估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

考察其合理性。一致性指标。之后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

指标IR进行比较,构造一致性比率时通过

检验,特征向量即为指标权重;否则,要对比较矩阵进行调整,直到通过一致性检验。其中的经验数值[9]如下表所示: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指标的权重,即为原有模型中的比较系数。之后按照传统市场法的原理,搜集对比资料,对企业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

三、结束语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市场法为基础,根据模型,研究比较系数的测度方法。通过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使得对企业价值的评估由单指标比较转变为多指标比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此更加科学,评估结果更接近企业的真实价值。此外,层次分析模型并不局限于定量指标的选取,例如股东满意度、员工积极性等定性指标也可引入企业价值评价体系,使评估更加全面。因此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楠,王景升.资产评估[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钟凭.规范企业价值评估的新举措[J].中国资产评估,2005(2):21—22.

[3]胡爱荣,尹玥.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及应用[J].经济研究,2011(5):86—87.

[4]刘玉平.资产评估教程(第三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潘晶,沈林涛.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研究[J].企业价值评估,2008(7):9—10.

[6]程焱.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的供应链风险评估[J].经济管理者,2011(22):7—8.

[7]韩正民.模糊层次分析法在企业价值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高职论丛,2011(2):5—8.

[8]相龙慧.层次分析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1(6):67—68.

篇7

关键词:市盈率 市净率 现金流量 企业价值

一、引言

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应当根据评估对象、价值类型、资料收集情况等相关条件,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择一种或多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对这三种评估方法的估值效果,国内文献多以理论性的对比分析方法进行规范性研究,但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的实证结果并不多见。张建中等(2004)进行了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估价模型评估值与各企业市场价值的比较,验证了现金流量折现(DCF)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适用性。顾银宽等(2004)分析了公司价值评估的一种方法――EVA贴现估价法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其在我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都没有提供常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优劣比较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以我国资本市场为对象检验常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评估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价值评估方法的选取 由于成本法不能单独作为对持续经营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所以,本文仅对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了比较。收益法中收益形式选定为理论上公认并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提倡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和现金股利;市场法中的价值比率选定为最常用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利用股利现值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需要对未来变量进行预测。由于缺乏我国股票市场中对未来股利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权威预测数据,类似于Pnman和Sougiarmis(1998)所使用的方法,本文采用的替代方法是以未来三年的实际数据作为预测数据的替代值,以未来三年的年金化数值作为三年以后的估计值(假设三年后为常数)。

(二)样本数据选取 研究样本选自1996年至2005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交易的A股股票(非金融企业),样本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系统。包括计算资本成本的B系数也是来自于该系统的“中国股票市场股票收益预测研究数据库”。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历史较短,初期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少,而β系数的估计以及以实际数据替代预测数据,都需要多年的历史数据,必然造成用于检验的样本太少,所以本文采用弥补方法是:如果上市不足四年,当年没有B系数,则令B系数为1。本文使用的统计工具为SAS软件。在截止到2005年的数据库中,利用四种评估方法评估出1999年至2002年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2003年至2005年的实际数据作为预测数据的替代值用于计算股利现值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在2002年估计值,其余年份的评估值依次向前推算。2000年至2003年的股票回报率依次用于检验1999年至2002年按评估价值进行投资的投资效果。

(三)变量的估算和检验方法 本文采用的变量估算和检验方法如下:(1)资本成本。本文对普通股的资本成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简化形式来估算,即r=βrm,其中,rm为市场报酬率。这相当于将CAPM模型:r=(1-β)r1+Brm中的无风险项(1-β)r1省略掉。这是由于对于如何确定无风险利率没有定论,而且我国的国库券利率及银行存款利率变动幅度太大(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同时由于β接近于1,取消该项影响不大。在市场报酬率的计算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历史较短且大起大落,无法利用历史数据正确估计市场报酬,因此也采用一个简单的替代变量――市场普通股股权收益率(ROE)中位值。之所以采用中位值代替均值,其理由是在样本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异常值的影响。从理论上看,这种资本成本的简单方法并非没有道理:在自由竞争、资本自由转移的条件下,超常收益将逐渐消失,企业的股权收益率具有向资本成本逼近的趋势,而另一方面全体企业的股权收益率具有平均回归的总体趋势,所以,资本成本与平均股权收益率具有一定的近似性,再考虑到企业固有的风险,则r=βrm大致代表了投资者对企业收益的必然要求。(2)利用市盈率的估值方法。t年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市盈率的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v1=eps1×e1其中eps1为每股收益,e1为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平均的市盈率。(3)利用市净率的估值方法。t年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市净率的平均值的计算公式为V1=naps1×h1,其中napst为每股净资产,h1为同行业其他上市公司平均的市净率。(4)股权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方法。其计算公式为: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和摊销一资本性支出一非现金营运资本的增加。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时同期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 如果资本市场是有效的,一般认为股票价格接近于企业的内在价值,所以,通常以评估价值与股价的误差率来评价评估模型的精确性。许多研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还不是准强式有效市场,仅达到了弱式有效市场(如陈小悦,1997),因此,股票价格不一定代表企业价值。尽管如此,本文认为,股票价格代表的是企业在当前资本市场的可行交易价值。如果评估价值接近股票价格,说明这样的评估值是目前资本市场上最可能接受的交易价值。

(1)误差率分析。(表1)提供了各种企业价值评估值与股价的相对误差率。其计算公式为:相对误差率=1(股价一评估值)口股价1。可以看出:第一,不论是均值还是中位值,市净率法评估值都具有最小的误差率。这个结果出人意料,因为在资本市场上一般更看重的价值比率是市盈率。市净率的优异表现也许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已对利润的虚假感到失望,转而依据相对可靠的净资产信息来评估股票价值。换句话说,资产负债表信息的重要性超过了利润表。第二,从中位值来看,市场法的两种评估值都优于收益法。本文认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并非强式有效市场,股价经常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因此,基于市价的评估值一般会比基于理论模型(收益模型)的评估值更接近于股票价格。但无法因此断言市场法评估值比理论模型的评估值更接近于股票的内在价值。第三,股利现值模型评估值的误差率比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更差,这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不发或少发现金股利而代之以股票股利的行为所造成的。而且我国股票投资者也已经习惯上市公司的这种做法。并不重视现金股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2)相关性分析。为了进一步验证各种评估值对股价的解释能力,本文对各种方法的评估值关于股价进行了回归分析。其中股票价格关于每股企业价值评估值的回归方程为:Pi=a+bvi+εio。其中Pi

为股票价格,vi为每股企业价值评估值。εi为误差项,a为常数项,b为系数。从(表2)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两个市场法评估值的解释能力(调整的R2分别为5.8%和12%)都优于所有收益法评估值(调整的R2都不足4%),从这一点来看,回归分析的结果与(表1)中误差率比较的结果基本是一致的,进一步说明了市场法。特别是市净率法,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可以给出更接近市场交易价格的评估值。同时还注意到,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评估值在各年度都没有意义,t值普遍小于2。其他值都基本有意义。在收益法中,股利现值模型对股价解释能力优于股权现金流量模型,这个顺序恰与(表1)的误差率相反。从统计学上看误差率与相关性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现金流量与股价较差的相关性也许正说明了我国股市的非有效性,即股票价格已严重偏离了价值。

(二)对下期股票回报率预测能力的比较 本文采用股价向价值回归规律,通过分析价格偏离误差率来研究对下期股票回报率预测能力的比较。

(1)股价向价值回归规律。尽管市场法可以给出更接近于市场交易价格的评估值,但其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企业内在价值。本文认为,不管股票价格如何动荡不安,其始终是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的,换句话说,以较长远的观点来看,股票价格应该是向股票内在价值回归的。股票价格偏离股票价值越远,向价值回归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能够较准确地估计股票的价值,可以根据股价向价值回归的规律制定下列投资策略进行投资以获得理想的投资效果:当股票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股票;当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股票;当二者相同时,继续持有股票或将资金进行其他投资。由于股票价格具有向股票价值回归的趋势,所以,内在价值越是高于其价格,该股票就应在下一年获得更高的股票回报率;同样,内在价值越是低于其价格,卖出该股票越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或以卖空的形式越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显然,如果价值估计不正确,上述投资策略可能无法获利。价值估计越是精确,利用上述策略获得的投资回报越高。

(2)具体分析过程和方法。根据上述原理,可以考察依据各种方法评估值进行投资在下一年的获利情况,以此作为判断价值估计精确度的间接依据。为了比较各种投资策略的投资效果,首先计算股票价格偏离评估值的程度,称为价格偏离误差率,其计算公式为:价格偏离误差率=1(股价一评估值)/股价1。将每年的样本按价格偏离误差率大小顺序分为10样本组合,对每0个组合计算下一年的股票投资平均回报率(考虑现金股利再投资的年个股回报率)。由于价格偏离误差率越高,该组合股价越是高于价值,则下年的股票收益率应越小;反之,如果价格偏离误差率越低,则该组合股价越是低于价值,从而下年的股票收益率应越大。对于每种投资策略.计算对冲组合回报率(最高组合平均回报率一最低组合平均回报率)和超额组合回报率(最高组合平均回报率一所有样本平均回报率)。前者表示在允许买空卖空的情况下利用该价值估计进行组合投资所能获得的回报,后者表示利用该价值估计按最大回报率组合进行投资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回报率的回报。这两个指标越大,说明价值估计越准确。

(3)结果分析。(表3)报告了各年度样本各组合的对冲组合回报率和超额组合回报率以及二者各年度的平均值。其中1999年至2002为企业价值评估年度,回报率的年度为价值评估年度的下一年,即2000年至2003年。从市场平均回报率来看,2000年股价剧烈增加,2001年至2003年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回落。检验期间股票价格经过了由上升到下降的波动过程。分析这些检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收益法的投资效果优于市场法。这个结果明显与前面的结果矛盾。本文认为根据市价信息评估企业价值自然接近于市价,但如果市价偏离了价值(特别是在非有效市场),用市场法评估的企业价值就不是真正的内在价值了,以此为投资依据自然也无法获得好的效益。相反,利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由于引入了更多的关于未来的信息,使价值评估更精确,以这样的评估值进行投资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投资效果。这一检验结果也说明利用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等理论模型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应成为我国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主要手段。另外,本文的检验结果也为我国股票市场的非有效性提供了间接证据。第二,依据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评估值进行股票投资可以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特别是在允许买空卖空的情况下,对冲组合回报率达14%,是其他评估值投资效益的近2倍。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优异表现再次说明了现金流量才是投资决策不可动摇的基础,投资者最相信的还是现金。相比之下,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并没有足够的信心,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每年都有近半数不发现金股利,其余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也不稳定,造成投资者逐渐不再关心现金股利的发放。第三,依据市盈率法评估值与依据市净率法评估值进行投资的效果没有多大差异,即使在允许买空卖空的情况下,二者的投资效果几乎接近于市场平均股票收益率(约5%)。这一结果也说明无论是依据利润还是净资产,市场法都无法揭示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

四、结论与展望

篇8

关键词: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价值评估方法

一、引言

并购(M&A)是指兼并与收购的统称,其实质就是一种发生在企业控制权运动过程中的权力让渡行为,这种行为往往是企业这个主体依据企业产权所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纵观国内外各大公司并购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并购已经成为大多数公司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成功的并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优良的条件和新的机遇。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往往会涉及到企业资产的转移,这就需要对企业的价值做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企业价值评估的定义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其具有目的性、整体性、综合性、专业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企业价值评估往往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如何科学、公正地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1.成本法

利用成本法就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首先要按照企业的资产构成,分别对各部分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将各部分资产价值评估的结果相加,最后得出企业价值的评估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是使用资本法和现金流折现法对目标企业的成本进行估价。这种评估方法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操作简单、易于理解,并且其评估的结果往往是用资产负债表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就非常利于企业财务人员使用和把握。然而成本法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构成企业价值的所有资产均被考虑在内的基础上,二是没有考虑企业的运行效率和资产的实际效能。也就是说成本法评估重点是企业实际资产的投入价值,那么如果两个企业的原始投资额相同,即使在企业效益存在一定差距的情况下,成本法对二者的评估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这样的评估结果显然很难准确而又真实地反映出资产的经营效果,所以成本法仅仅用于对那些不能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的单项资产的价值评估过程,也就是说成本法不应该用来唯一地对持续经营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2.市场法

也叫做现行市价法。这是一种通过比较完成对目标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包括将待评估的对象企业与市场上那些已经发生过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的比较。按照用来比较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市场法进一步划分为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其中参考企业比较法是与资本市场上的同类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来得出待评估对象的价值;并购案例比较法指的是与同类行业相关企业的买卖、收购和合并案例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计算价值比率或者是经济指标等参数,最终得出带评估企业的价值。可以看出,市场法在评估过程中总是参考了过去或者是当前的资料数据,因而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准确性。但是同时也不难发现,实施市场法评估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可能无法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或者是在比较过程中难以确定存在可比性的指标。基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市场法往往只能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且企业并购案例较多的国家被采用,并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显然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市场运行条件不相适应,所以这种方法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3.未来收益折现法

从理论上来看,现金流量贴现法是最完备、逻辑最为严密的。在西方国家的价值评估历史实践过程中,该方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在现金流量贴现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还是有超过一半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倾向于采用现金贴现法来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毕竟现金流量才是真正能够衡量企业价值最有效的因素。该方法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过程如式(1)所示:

式中,V表示目标企业价值;CFt表示目标企业第t年的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值;r表示第t年的贴现率;TV表示第n年末目标企业的终值(连续价值);n表示预测期间。

未来收益折现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盈利能力,并且考虑了时间和风险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而且以现金流量作为评价指标,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的价值,不太容易受到人为的操纵和影响。其缺点主要是对企业未来财务情况的预测比较困难,并且贴现率r的值也难以确定。

三、我国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2.评估机构或人员因私利而违规操作

在并购过程中,相关资产的转让价格是并购双方在资产价值评估的前提下,通过协商来决定的。这一协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人的决定为主的,因而存在很大的主观意志操作的空间。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很多漏洞和违规的隐患。比如被并购的企业利用其本身具有的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优势,故意隐瞒某些重要的信息,或者是夸大一些脱离实际的根本不存在的优点,以达到某种经济目的;更有甚者利用金钱诱使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让他们在价值评估的过程中有意虚增或虚减。以上这些违规、违法的手段不仅有损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并购企业的实际利益,而且势必会影响企业将来并购事业的发展。

避免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因为各种原因违规操作最有效的手段还是要加强行业自律检查。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该行业的监督管理水平,净化风气和氛围,加大力度规范评估秩序,严厉惩戒各种违规操作的行为;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评估行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职业操守,从评估人员的思想层面入手,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的发生。

3.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不够重视

无形资产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的,它是指那些不具有独立实体,但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服务发挥一定的作用,并带来相应的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比如商标权、专利权等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就出台了相关规定,指出无形资产评估是企业价值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企业在实施并购活动时,往往只注重有形资产的评估,忽视甚至是忽略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过程。这当中既有相关的行政法规不完善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企业本身并购价值评估行为的不规范,思想认识不到位。另外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现象是,外资企业在通过收购、控股和兼并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时,它们并购的对象大多为无形资产比较丰富的企业,通过很低的成本获取中国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成为了外资企业并购我国企业的最具吸引力的原因。

由于无形资产属于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生产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和虚幻性,价值量也不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所以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过程中,应该针对无形资产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既要看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和重要性,又要客观、公正地对其本身的价值进行评估。

四、结论

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的中心环节,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只有真正做好企业的价值评估工作,才能确保并购活动的成功,并切实防止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虽然我国在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积累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庆华: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 吉林大学,2005.

篇9

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推进,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机制与业务工作开展越发成熟,其价值评估方法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意义重大,并探讨了目前国内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秦璟[1]将资产评估方法定义为评估执业人员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并认为其对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有着重要影响。李跃[2]认为国内金融不良资产评估存在评估理论严重滞后、债权性资产债权人不清晰、制度环境与评估方法存在缺陷等问题。谭小蓓[3]认为国内评估理论滞后于评估实践,部分债权性资产权属不清,产权依据不足,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进度与评估咨询报告质量的矛盾突出。

另外,部分学者则对目前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进行了重点研究:宋雨舟、于倩[4]将评估方法定义为评定估算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并重点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运用三种基本的评估方法,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张成文、王福和[5]具体分析了假设清算法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的适用范围、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优化政策。李晓炎[6]探讨了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中使用交易案例比较法时,如何采取优化的措施来提高可操作性及评估精度,并从交易案例的选择、交易案例的修正、比较调整因素的补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汪柏林[7]对德尔菲法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的应用前景、收敛性检验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并对所选用的检验方法进行了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同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意义,但目前尚未在学术界形成权威且统一的价值评估方法,因此对金融不良资产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的一种新思路

由于传统的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本文尝试从测算单户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角度对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经验方程对具体案例进行验证。

(一)基本理论假设

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评估首先需确定影响价值实现的因素。本文假设: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与其回收率正相关,回收率越高,其相应的价值也越高。影响资产价值的因素主要有:(1)债务人财务及经营状况。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主要指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比率等财务指标,债务人财务状况越好,其还款的几率越大;而债务人经营状况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其财务指标,从而间接影响其还款。(2)债权方式。按债权担保方式划分,债权资产可分为信用债权、抵(质)押债权、保证债权等三类:信用方式债权其追偿范围为债务人的资产,因此价值相对要低;保证方式债权,债权追索扩大,因此价值相应要高;抵押方式债权,由于较其他债权人有特定的资产保障,且拥有一定的财产支配权和优先受偿的权利,其价值最高。(3)不良资产处置环境。影响不良资产处置的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与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越完善,法律约束越严格,债务人逃废债务的可能性越小;市场环境越优越,金融不良资产变现渠道越多,资产回收比率越大。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拟以单户金融不良资产的回收率为因变量,债务人目前拖欠债权本息、所属行业、所处区域、贷款用途、还款记录、经营状况、有无抵押/担保措施、贷款五级分类、有无法律诉讼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假设其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β3X3+…βpXp+μ,其中β0,β1,β2,β3,…,βp为p+1个未知参数,即需要求取的回归系数,Y为回归方程的因变量,代表单户资产的回收率,X1,X2,X3,…,Xp是p个解释变量,代表影响该资产变现的各种因素。当确定多元回归线性方程后,我们即可求取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的回归系数,继而对单户资产的回收率进行预测,并以此为根据确定该不良资产的价值。

(二)历史数据搜集与处理

本文所搜集的不良资产信息均来自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分公司2013年商业银行资产包收购案例中真实数据,收购债权真实,收购过程公开透明,不存在虚拟数据。同时,根据本文确定的回归方程解释变量,在选取数据时充分考虑了数据的相关性,避免相关性不明显的数据作为回归分析变量。所选取的案例数据如表1所示(由于篇幅限制,详表略):

表1案例数据单位:万元案例序号本息合计所属行业所处区域贷款用途还款记录经营状况有无抵押有无担保是否诉讼五级分类实际回收率1.武钢维尔卡钢绳制品有限公司20021.4工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半关停无无否次级20.7%2.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股份有限公司8811.86服务业省会城市基建有正常有无是可疑32.1%3.美家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2464.07工业地级市其他无正常无有是损失15.3%4.湖南骏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530工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正常有有是次级4.3%5.株洲新通铁路装备有限公司1852工业地级市资金周转无半关停无无是损失7.9%6.长沙有有实业有限公司1816工业省会城市其他有正常有有是损失9.2%7.科雷诺机械有限公司621.2工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正常有有是次级12.3%8.同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74.24工业省会城市基建无正常有无是损失13.1%续表19.紫东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504.7服务业省会城市资金周转有正常无有是次级30.6%10.合力热电有限公司2420.25工业地级市其他有关停有有是损失23.7%

以上搜集的历史数据未经过加工处理,大部分信息并非数值型信息,因而难以直接使用,因此在进行数据处理前需进行转换。转换思路如下:(1)贷款本息为非线性相关因素,在处理时取其自然对数;(2)企业所属行业与所属区域等变量接近正态分布,转换方式为:转换后数据=(原始数据-原始数据平均值)/原始数据标准差;(3)本文拟使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的回归分析,故所处行业、所处区域、贷款用途、有无还款记录、经营状况、是否有抵押/担保、是否诉讼以及五级分类的数据必须转换为数值分类指标,具体处理方式及结果分别如表2、表3所示:

三、结论

本文从传统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出发,采用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提出了估计单户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及整体资产包的综合回收率,从而对资产包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即资产 包价值为∑niYiMi=MY,其中Yi为单户不良资产回收率,Mi为单户不良资产的金额。尽管不同类型的金融不良资产具有不同的种类和价值表现形式,但由于对不同的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估值时,其资产价值回收率都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故从资产回收率的视角来研究一般性的金融不良资产价值评估问题具有可行性。

采用该方法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优势在于:第一,采用此方法对于金融不良债权资产包,特别是信用债权资产包进行,比传统的成本法或交易案例比较法更为科学、严谨,特别是在该资产评估对象为大宗对象且涉及大量复杂产权纠纷的情况下,与针对逐个评估对象进行传统评估的方法相比,可以极大地节约时间与成本;第二,对于非债券类金融不良资产,采用此方法进行价值评估,利用计量软件来进行定量分析,也可以避免交易案例比较法或专家打分法所固有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同时,此方法也存在相应的弊端:首先,历史经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与案例数量对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对于评估机构与人员来说,运用此方法通常要求其找到足够多的、公开市场交易的且满足计量要求的样本,而这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其次,回归模型的构建、经验方程的建立以及计量过程中的变量与方程显著性检验,都涉及相关复杂的数理统计与运算,通常需要借助相关计算机程序与计量软件,单纯依靠手工计算难度较大;最后,采用此方法对金融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得到的不良资产回收率回归分析结果为区间结果而非绝对确定结果,不能将其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唯一依据,而应同时配合成本法、交易案例比较法等传统评估方法确定金融不良资产的最终价值,否则容易加大处置风险。

参考文献:

[1]秦璟. 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J].东岳论丛,2013(3):181-185.

[2]李跃.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问题及对策研究[J]. 国际商务财会,2009(9):34-35.

[3]谭小蓓.关于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若干问题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2):46-47.

[4]宋雨舟,于倩. 浅析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方法[J].才智,2009(25):170.

篇10

(一)我国并购市场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也面临着能源消耗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放缓经济增速,提高经济质量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总基调。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向产业高端升级和新兴产业转型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考验,而技术改革、渠道拓展、树立品牌和管理的国际化战略又将是中国企业必须抓注的战略机遇。基于这样的发展压力,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也日趋活跃,并购市场规模显著增长。据报道,201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发生交易3546宗,与2013年相比增长44.28%;交易金额达到9874亿元人民币,与2013年相比增长48.44%。[1]

总体来看,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健康发展态势;北上广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并购规模上占有强势地位;与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相似,并购市场以制造业并购为重;信息产业,能源及矿业,房地产等在并购市场上也占有主要地位;民营企业并购数量赶超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据预测,2015年科技(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服务、零售、消费相关以及房地产行业将是并购热点;医疗健康行业也是重点行业,但并购交易活动较今年将有所减缓;总体上中国并购市场将在2015年继续健康发展。[2]

(二)我国并购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国际上简称为M&A。并购活动的实质是一家企业通过获取另一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产权从而取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并购会导致产权变动。在各相关因素和市场的综合作用下,不同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状况,发生并购行为有多种不同的原因。企业发生并购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提高公司价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然而,在实际并购活动中,存在着大量并购失败的案例。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的并购有40%被证明远没有达到预期。主要失败原因可以从并购目的、并购企业的并购能力、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和并购整合四个方面来探讨:首先,并购失败的企业的并购动机往往是非理性的,从理论出发,管理者为了讨好投资方或者处于自身业绩的考虑,盲目开展并购活动,而不考虑是否对企业有效;第二,要想达到理想的并购效果,并购方应该具备实施并购的能力,并购作为一项复杂的投资活动,要求并购方不仅要拥有雄厚的财务基础,更应该拥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将目标企业的资源有效地整合到并购后的企业中,实现预期的协调效果;基于不同的并购战略和目的,不同的并购方对相同的目标企业可能有不同的估值。因此,在实施并购行为时,并购方要对目标企业有完整和细致的价值评估,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优劣势,考虑双方的资源互补性,对并购后企业运行作出预测计划等;最后,并购整合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并购成功与否,而并购整合的效果取决于双方的文化融合和管理的有效性。特别是要增强双方企业员工对并购的认同感,对组织的承诺。企业自上而下地配合并购整合,以实现协同效应。

企业并购的失败原因也正是并购成功的关键要素。由此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就是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估,可见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并购活动与企业价值评估

(一)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

并购作为一项产权交易活动,交易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就是对目标企业的定价。然而由于并购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局限,很难形成对企业价值的一致认识,这就需要具有专业能力的评估师对企业价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双方在评估价值的基础上议价博弈,最终达成协议。由此可见,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过程中承担着媒介的角色,沟通了并购双方的意见,提高了并购效率。

再者,企业价值评估也是保证并购双方利益的主要手段。并购方借此充分了解目标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购方案和整合计划,管理并购风险,实现预期并购目标;而目标企业从第三方角度上客观了解自身企业价值,确定可接受的价格底线,有利于保护所有者的利益。

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并购中,价值评估就更为重要,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对占有国有资产的单位发生资产转让、企业并购、企业出售、企业联营等经济行为时必须进行评估。国有资产的评估重在防止资产流失,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以上从并购过程,并购各方利益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说明了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中的关键作用。

(二)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

资产评估准则中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的定义,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者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等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针对并购活动中的企业价值评估,需要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根据西方效用价值理论的观点,企业价值来源于企业为评估委托方带来的效用。效用越高,企业价值越高。所谓效用,从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来说,可以用未来盈利能力表示。由此看来,企业价值评估的核心即量度企业未来盈利能力。

第二,企业价值有不同的类型,它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盈利水平的改变而改变。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前期,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生产经营勉强维持,此时的企业价值体现在有形资产重置成本价值;在成长期的后期和成熟期,企业获得丰厚的利润,企业价值体现在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以及两者互相作用的价值;在衰退期,企业濒临破产,不能补偿消耗的资产价值,此时企业价值体现在破产清算价值上。因此,明确企业价值类型是了解企业价值的必要路径。

第三,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基于不同的角度,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也会不同。对于目标企业,需要考虑的是继续“独立”经营下去的企业价值;对于并购方来说,有各自不同的并购目的,如有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有的是为了多样化经营降低风险等,不同的管理整合能力,多种因素导致最终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不同。因此,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信息使用者的情况和评估目的。

另外,在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时,应确定以下基本事项:评估报告使用者;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评估基准日;评估假设等。

总的来说,并购活动中的企业价值评估是在特点的评估基准日,基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估目的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预期。

三、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

《国际评估准则》在谈到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时指出: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是资产评估中最常用的的三种方法。进行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时,应该考虑到并购活动的特点进行选用。

并购作为一项投资活动,本质上是在购买目标企业的未来,更强调企业未来发展情况。而成本法是基于历史成本,调整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得到评估值;市场法是基于市场价值,比较当前市场上类似企业或者类似并购案例,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而收益法是考虑资产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对预期收益资本化或者折现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从价值类型上来看,收益法更符合并购活动的特点。另外,成本法评估的企业价值是分散的资产的加和,忽略了资源间相互作用的价值增值,而不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盈利能力;市场法依赖于成熟和有效的资本市场,但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市场机制不完善,数据公允性低,这为市场法的广泛使用造成了障碍。企业发生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收益法正是立足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突出了企业在未来利用各种内外部资源,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综上,收益法更契合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的特点,本文主要围绕收益法展开阐述。

(一)收益法概述

收益法是立足于企业未来获利能力,以合理的货币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以其现值之和作为企业当前时点价值。收益法包含三个要素:收益,折现率和收益年限。利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以持续经营为假设,着眼于未来。该条件限制了目标企业的状态和并购企业的目的,目标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出现现金流量持续为负数或者破产的状况;并购企业的并购目的是为了获得长期收益,而不是为了获得短期投资收益。

再者,收益,风险的可预测性。这要求在可预见的持续经营的未来,经济环境不会有大的不可预料的变革,企业可以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实现原有的战略计划和目标;再者,目标企业当前应该有真实完整的历史资料和会计信息以支撑预测内容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收益法的使用依赖于对三个要素的预测,这三个要素的确定直接影响着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质量。

另外,收益法一般适用于实物资产较少,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较大,成长性高和发展潜力好的新兴企业或是高新技术企业。这种情况,一般不适于使用成本法,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有较大的差距,会造成评估极大的误差。另外,在市场上缺少可比企业或案例,同类企业评估价值不稳定时,我们也常选用收益法。

收益法常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股利折现法,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和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股利折现法和股权自由现流量模型主要是对股权价值的评价;而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模型是基于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和企业资本成本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因此,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最适用于并购中的企业价值评估。

(二)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将企业预期自由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得到企业的价值。

其中,表示企业第t期期末的预期自由现金流量;

V表示评估基准日目标企业的价值;r表示折现率。

一般地,未来预期的自由现金流可以通过对企业自由现金流的界定,分析历史绩效水平得到;折现率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模型或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求得,折现率与企业自由现金流要在口径上保持一致;预测期t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明确预测期和其后阶段,要根据宏观经济发展,行业整体稳定情况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确定。本文将重点介绍自由现金流量的确定。

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为保持公司持续发展所需的再投资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是企业资本供应者应享有的利益,是可供分配给供应者的最大现金额。[3]下面将具体说明如何在明确自由现金流量定义的前提下,提高自由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性。

(三)利用聚类分析确定收益相关联指标

在自由现金流量预测过程中,评估人员需要分析大量内外部信息,庞杂的信息导致评估人员难以迅速找到与收益相关的主要经济指标,降低了评估的效率和可靠度。我们可以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来进行迅速的财务分析,找到与企业收益联系最紧密的经济指标。

在现实情况中,各个企业由于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拥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客户群体,所以各企业的收益创造的驱动因素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一个成熟的国有企业,拥有成熟的经营模式,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此时现金比率指标对企业收益不会有太大影响,但该企业存在着大量存量资产,占用资金,还需要相应的费用支出。企业如果采取措施盘活这些存量资产,一方面可以降低资金占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资产周转,创造收益。此时存货周转率等资产管理比率与收益有较大的相关性。

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衡量企业收益和各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数据,计算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序列中,企业的各个经济计量指标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距离。[4]通过观测各个时期距离的变化,就可以确定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为密切的经济指标,即企业收益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现金流量预测,针对性更强,可靠性更高。

四、结论

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面临着向产业高端升级和新兴产业转型的挑战,在这样的发展压力下,中国企业并购市场蓬勃兴起。然而,约40%的企业并购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并购动机,企业并购能力和并购整合三个方面揭示了并购失败的原因,指出客观的企业价值评估是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再者,本文又从提高并购效率,保障各方利益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了企业价值评估在并购活动中的重要性。提出并购活动中的企业价值评估是在特点的评估基准日,基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估目的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