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金融支农、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和有生力量,电子银行是在传统存贷汇业务上对支付方式、支付系统等的金融创新,有利于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
一、前言
在城乡一体化和国家粮食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推动下,传统“存、贷、汇”业务已经难以满足广大农户和农民工的金融需求,需要开拓更为多样化和更加便捷的结算渠道;在移动金融与电子商务融合、物联网与O2O交织爆发的背景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特殊的历史改制等多方面原因,农村商业银行的很多员工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服务业务流程的客户投诉方面比较多,老员工态度不好,老员工是在学习、理解和营销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难度较大,员工的分布也不合理(见图4.1)。因而,有必要通过增加新业务培训频率、鼓励在职教育、增加新员工的招聘人数等方式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员工整体素质。
(二)客户群体结构亟待改善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绝大部分活跃客户都是农村居民,主要客户群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新产品较慢,电子银行方面的知识和了解不够,各类客户群体差异较大,不少客户不知道、不了解该业务。这就决定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和功能既要满足新兴网络客户的需求,又要满足普通百姓和社区居民的基本金融需求。他们的学历、年龄等使得他们一方面对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相关金融知识了解不多,另一方面,他们主要还是需要传统存、贷、汇业务,即使开通电子银行也很少使用,难以带来中间业务收入。
(三)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绩效考核比较粗糙,细化不到位,主要是凸显几个主要指标,对电子银行的重视不够。部分指标完成进度缓慢,如个人电话银行的任务完成率很低,离任务的完成还存在有一定距离。总行考核支行,支行不敢扣哪个人的钱,执行不了,对支行个人数据收集不到位。
(四)营销力度不够
对于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全方位进行全员营销。前期宣传准备、中期推广和售后客户服务三个方面不可缺少。第一,农村商业银行目前还是主要还是借助文字广告、宣传海报、宣传单页和横幅等传统渠道进行推广,宣传方式比较落后。业务推广应用力度有待加强。农村商业银行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但遇到困难较多如开户数量虽多,但有些客户的网上交易量不大,对使用农村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还存在有顾虑。
三、完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人力资源发展
加快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重点,建立健全适应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要求的选人用人和考核考评机制。
(二)加强电子银行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和手机商务、网络商务等兴起。电子银行的普及率和使用率还有待提高,这块市场具有无限的潜能。为了更好的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农村商业银行要树立“以电子银行客户为中心、用心服务、用爱经营”的服务理念,彻底转变传统的“等客上门、坐堂放贷”经营观念,彻底改变“官商”作风,强化电子银行全员营销意识、竞争意识、风控意识,明确服务职能的定位,将服务角色从简单交易型向销售服务型转变。
(三)完善资金组织
牢固树立“存款立行”的经营思想,把资金组织当作“兴行立行”之本的战略举措来抓,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扎根农村、贴近城乡居民的优势,抓住农民工返乡、农产品销售季节、企业生产周期等重要时机适时营销电子银行,抓好资金组织回笼工作,优化存款结构,努力拓展活期存款、对公存款,提高低成本资金比重。
(四)严格新放贷款管理
一是从严把握核算质量,防范资金风险。电子银行业务从受理客户的申请资料开始,便存在有各个环节的风险点,便开始受操作流程与规范制度的约束,农村商业银行要求经办人员严格按照流程与制度办理业务,并建立检查、通报、奖励、处罚等考核机制。保持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经营。
二是严把入口,提高标准,强化新增贷款质量。紧紧把握“质量”这条生命线,坚持“小、优、特”的信贷投放总体原则,从源头上把关堵口。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协作配套型、优势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倾斜,重点支持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将市场地位和经营理念,充分体现在贷款结构上,将信贷风险降至最低。(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宜章农商银行)
参考文献:
[1]赵付玲, 安锋, 张晓锋.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思路[J]. 经济研究参考, 2013(71):21.
篇2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农村金融市场 社区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只有八年多,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已成立的各家农村商业银行都在不断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社区银行模式和跨区域经营模式。
■一、农村商业银行打造社区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农村的经济金融环境特征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
农村金融需求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需求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1)总量上,金融需求大幅度增加。(2)结构上,金融需求多样化。(3)单笔金融需求规模较小但频率较高。(4)需求不稳定,周期性强。(5)风险大。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具有上述特点的金融需求很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金融供给的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承担的是资金动员而不是资金配置的功能,农村金融机构把大量的资金输送到了城市,而对农村经济的资金供给很少。二是在结构、种类上,农村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的种类单一,很难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金融供求的不平衡是农村金融困境的关键所在,而金融供求不平衡又根源于农村经济“自生能力”不足。所以,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就要建立能提高农村经济自生能力、能适应需求特点的金融机构。这样的金融机构应是怎样一种模式呢?结合国内的研究和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认为社区银行是一种可行的模式。
2.社区银行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
社区银行的内涵在于它与所在“社区”融为一体,形成金融机构与农户、农村企业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而这恰恰是我国农村所缺少的。从这种意义上而言,建立社区银行的同时,也是重建农村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体系的过程。因此,社区银行是缓解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一种可行途径。首先,社区银行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现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缺口。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推进,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将全国范围内吸收的存款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使用,这就造成农村地区的资金外流现象;其次,社区银行的“内生性”使其能够适应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实现与农村地区经济的“良性互动”。世界银行(1989)的研究认为,在过去40多年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努力通过引进正规金融机构向民间(包括农村地区)提供信贷,但效果都不理想,正式的金融安排往往无法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而社区银行立足于当地,它的“内生性”意味着其与本地经济的适应关系是动态的、持久的,从而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持久而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农村商业银行打造社区银行的战略策略
1.明确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提高网点服务能力
社区银行的市场定位指的是社区银行根据自身和竞争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客户的特点,把市场按不同的子目进行明确细分,确立社区银行自己所要服务的特定市场。具体到农商行,应着重分析研究自身的市场所在、优势所在,在改造为社区银行后应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即坚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主要支持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做老百姓身边的银行。
之所以定位“三农”,一是农商行的属性所决定。农商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因而,服务“三农”是它的基本责任。二是农商行稳健经营所必需。农业虽然是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存在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但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受国家的保护,因而农业又是比较稳定的产业,建立在农业之上的金融业也相对稳定。三是农商行业务发展使然。随着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村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率会逐渐提高。因而,农村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扎根于此的农商行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之所以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主要因为农商行是金融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农业产业投入时间长、收益低,农业信贷资金的管理成本高,风险防范难,贷款投入周期长,到期还贷率低。而商业化经营的贷款周转快,效益产生明显,抵押率高,基本能够做到按期结息还贷。为了自身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农商行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改革其机构网点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农商行的网点要严格按照精简、效益的原则设置,努力提高网点的服务功能和经营效益。撤并低产低效的网点,集中财力、人力培植一批高产高效的骨干网点。而且,其在网点选择上应注意填补大银行空白,作为小银行,其机构设置、网点布局要更多注重拾遗补缺。要加快社区金融网点电子化建设和形象建设步伐,疏通结算渠道,改进服务手段、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
2.积极培育优质客户,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
第一,要选准支持对象,不断提高优质客户占比。农商行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住机遇,大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对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第二,要建立客户管理系统,强化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客户关系管理是一种致力于改善农商行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是社区银行对客户联系的重要渠道。农商行为了保持已有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就必须建立社区银行对客户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客户需求,有利于农商行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客户资源,拓展优质客户。
第三,要围绕社区金融搞好金融创新,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农商行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为乡镇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所以农商行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市场细分结果,根据客户需求、生活环境的趋同性做好有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提供;要依托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先进的服务模式,让客户享受便利的服务;要适应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加强与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合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综合性的金融业务。在品种创新上,农商行也要不断推出与农相宜、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品牌,重点在创新农村实行规模化经营、土地承包经营的业主的贷款形式上下功夫;在创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需求上下功夫;在创新支持农村城镇化、城乡经济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上下功夫。
3.加强社区金融业务宣传,树立银行品牌形象
首先,要加大社区金融产品的营销。通过营销策略的实施,塑造出鲜明的个性和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客户,使目标市场的客户在心中确切感知本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更有特点、更具有符合需求的差异性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农商行内部要积极培育社区银行文化,使农商行员工拥有改造为社区银行的共同愿景,同时积极为农商行引进社区银行的经营理念,明晰发展定位,培育有社区银行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
其次,要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品牌的真正魅力在于它能渗入到社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社区居民不可或缺的帮手。所以,农商行自身要树立品牌理念,加强品牌宣传,提升美誉度,为将自身改造为社区银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由于社区居民情况不同,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居民的需求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中,银行要善于分析消费者心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品牌定位。创建一个优质的品牌必须重视以下几点:(1)必须打持久的高质量牌。(2)要以富有人情味的服务方式树立口碑。如农业银行广东顾德支行在碧桂园分理处发行的碧桂园业主卡独具特色,具有社区会员、物业管理、银行卡等多重功能,为社区银行融入社区做了有益的尝试。(3)实行科技创新。一方面应针对社区特点开发各种尽可能便捷的科技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应引入先进的客户管理系统,针对社区居民的心理特点定准产品品牌,不断创新品牌。
参考文献:
[1]周脉伏.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3]康旗.苏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篇3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运行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成立农商行337家,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贯彻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农村,既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品,又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排斥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我国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尤其近两年来,农商行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重大转变,在利润增长、资产质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多重压力,前途堪忧。
二、研究现状
考察发现,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系统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既有研究要么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么直接套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ZellerandMeyer将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定义为,收益在补偿成本和风险之后还有部分利润。国内学者主要从商业银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协调和商业银行资源可持续(白钦先,2000)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银行本质上属于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来源两个方面:企业外部(以波特为代表)和在要素市场上买不到的资源和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彭罗斯和帕拉哈拉德为代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体系构成以商业银行为主。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适指导意义。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金融效率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资产的金融化不能以牺牲现时和未来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为代价。国外主要从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等角度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从金融资源学说、金融效率和金融协调等方面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有一定拓展,这些均为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应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一套能被广泛接受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参照世界银行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已有研究,从兼顾内外因素的角度构建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结构为“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目标描述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用以对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一级指标由内部因素包括规模及制度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和外部因素包括稳定性维度与环境维度三部分组成,具体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及基本结论
由于层析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主观色彩,容易忽略实际的数据信息,而CRITIC法虽能反映客观的数据信息,却对指标的重要性区分不佳,因此,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CRITIC测度
原始数据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由CRITIC法,可以计算出三级指标对于二级指标的相应权重(见表2)。
将三级指标权重代入,可得到农商行的二级指标数据。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过程,可分别得到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对于目标的权重(见表3、4)。
2.AHP测度
根据表1模型,按照相对重要性,同层中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依次类推,最终综合判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本文仅就一、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做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可得农商行在两种方法上的排名(见表6)。比较发现,除广州揭阳农商行的排名变动较大,其他农商行排名变化较为一致,可较为真实可靠的反映各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来看,东中部地区农商行排名两级分化明显,西部地区两家农商行表现出较强成长潜力。
篇4
关键词: 微型金融小额信贷商业银行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70(2009)08-058-03
引言
微型金融是以低收入群体为目标客户,向他们提供贷款、储蓄、保险、转账服务等金融产品的金融业务。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低、有效的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农业产业贷款非常困难,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陆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后,农村金融市场所留下来的空白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来填补,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广大的农村地区, 特别是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现在作为农村金融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并不能完全满足广泛、持久的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金融需求。因此, 放宽市场准入,放松利率管制,形成多种机构、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可能是有效地提供金融服务和缓解农村金融抑制的途径。
微型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它们以为穷人家庭和小企业提供资助的承诺取代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投放模式。因此,微型金融的目标客户是无法从正式金融机构得到金融服务的低收入群体,主要是贫困的人群和经济上脆弱的人口。阻碍这个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主要障碍是为此群体提供服务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很高的操作成本和信用风险。这些风险都会导致机构经营成本增加,因此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向穷人提供金融服务。
一、微型金融的历史与发展
微型金融机构(MFIs,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以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那些排除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小企业、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小额贷款、储蓄、保险、汇款等业务。微型金融早期发展的雏形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起源于1976年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敏乡村银行(Grameen Bank)项目。MFIs在国际上经过了大约30年的实践,其中不少MFIs ,如孟加拉乡村银行(GB)、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小额信贷(BRIUD)、玻利维亚阳光银行(Bancosol)、乌干达国际社会资助基金会的村银行(Village Banks)都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消灭贫困方面作出了一定成绩,引起了金融学界和各国政府机构的广泛关注。
最近, 投资了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和雅虎等众多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美国红杉基金, 也开始瞄上了小额信贷领域, 不久前已经完成了向印度最大小额信贷机构的投资。微型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投资领域,发展速度很快。小额信贷似乎就是寻求金字塔底端财富的金融行业。在墨西哥,以低收入客户为目标市场而创立的微型金融机构,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占领了存款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 成为全国最大的低收入消费者信贷服务商。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也摒弃了农村业务是非营利服务的旧有观念, 认为农村市场是具有极大经济潜力和商业可行性的蓝海市场, 从而将农村业务作为经营的重点领域。
根据“微型金融高峰会议运动”的数据,MFIs的行业规模从1997年开始,以40%的速度迅猛发展,到2004年年底,全球共有3000家机构为8000万名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世界各地的MFIs(主要包括N G O 形式、非银行金融机构形式(NBFI)、合作社、专业银行金融机构形式)在性质、目标、规模等方面各有不同。一部分NGO组织专注于向最贫穷的人们提供金融服务,这部分组织只能靠源源不断的外部资金注入来维持营运,对它们而言,纯粹是慈善事业。但是,MFIs 的主流已出现商业化趋势,不少NGO 组织已成功转型为正规金融机构,新设立的MFIs在成立初期接受补贴,经营一段时间后,不再接受补贴,收入主要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利息和费用,成为商业化盈利机构。商业化已成为国际MFIs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二、微型金融的目标客户及金融产品
目前,微型金融机构已经能够向客户提供小额信贷、存款、汇款、微型保险、商业培训及咨询、健康教育等各项服务。
1、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它是指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额度较小、以反贫困促发展为宗旨的信贷活动,主要有数额小(一般为5000元以下) 、期限短(一般为一年之内) 、利率较高、无担保、分期付款等特点。随着小额信贷业务的完善,现在业务主要有企业信贷、消费信贷及紧急事件贷款等。小额信贷一般采用的是分期还款的方式,这样就降低了贷款人在年末偿还大额本息的压力。由于穷人情况的多样性,对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客户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没有统一的模式。比如,印度SHG小组贷款的平均规模是50000卢比,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贷款一般被用于立刻能产生收入或在短期内能产生收入的生产性活动,如养奶牛,开小店铺。还款的频率也比较高,可以是每天、每周,保证产生的收入及时储蓄和还款。
2、存款。在微型金融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服务。金融机构认为穷人根本就无余钱用于存款。但是,虽然每个穷人的存款很少,但其客户规模很大。孟加拉BRAC非常重视成员的储蓄,为成员提供存款服务是BRAC微金融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的小额的储蓄积少成多,VO成员可以有资金用于消费、子女教育和其他投资活动,年纪大的时候生活有保障,以及在遭遇自然灾害和收入不稳定的时候有应急资金。VO成员有两种储蓄的方式。一是每周存款,成员被要求每周至少存5塔卡。二是强制性存款,成员获得贷款后,要把贷款额的5%存入她的存款帐户,存款的利率为6%,借款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存款取出来,但是当存款余额低于2000塔卡的时候,她就不能得到利息了。如果成员没有任何贷款,她就可以将所有的存款都取出来。因此,通过储蓄增加了微型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总额,有利于微型金融机构的扩大,是微型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托收和信用担保。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将大大增加农村对外贸易的规模,这样就产生了对票据托收业务的需要,即农村债权人委托微型金融机构向债务人收取货款,当有微型金融机构的保障时就降低了农村相关产业对外贸易的风险。同时,在农民购买高成本机械、向传统银行借款或是从事其他需要有机构的信用担保的活动时,在传统上存在担保困难的问题,微型金融机构可提供信用担保业务,这样就提高了农民的信用度,增加了活动成功的可能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农村微型金融的运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经营微型金融服务银行的盈利水平超过一般的商业银行,面对竞争压力,市场份额的要求及微型金融的稳定性和盈利性,商业银行开始参与这项业务。目前,一些外资和内资商业银行在国内开始陆续涉水微型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发展微型金融业务应遵循比较利益原则,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经营策略。针对商业银行开展微型金融的模式,建议采取如下方式:
(一)发挥成本优势,直接提供微型金融服务
对某些商业银行( 如农业银行)来说,具有强大的网络优势和人员优势,成为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有效保障。在金融服务基础好的农村和乡镇地区,采取直接进入模式,直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试点性地发起成立几家村镇银行。此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严控业务风险、集约化经营管理。
(二)发挥资金优势,提供资金批发服务
花旗银行在全球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采取了间接进入模式。这种模式由商业银行与当地小额贷款机构合作,也可以采取参股形式,小额贷款机构负责向零散客户提供贷款,商业银行投资和承担所有信贷风险,并向小额信贷机构支付预定的服务费用。
(三)发挥金融产品优势,推动业务创新,实现微型金融业务持续发展
推出产品组合方案,向借款者推出贷款+ 银行卡+ 保险的三种产品组合,为其提供贷款、银行卡、存款、保险、基金、理财、网上银行等多种产品组合方案。对商业银行来说,可采取试点性地发起成立几家村镇银行,获取银行类金融牌照,争取政策上的优惠待遇。同时还可以选取目前较有影响力、营利能力较强、风险控制能力强、没金融许可证但有意愿成为合法金融机构的小额信贷组织,将其适当改造,并参股其中,达到节省投入、运营、管理成本,盘活包括人力资源、科技网络资源、产品资源等在内的存量经营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其资源禀赋效应。
(四)商业银行发展微型金融的风险管理
由于一直以来没有相关的微型金融运作的经验,风险管理的能力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微型金融的一大制约因素。随着小额存单质押以外的其他信贷业务以及复杂中间业务的开办,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将会加大,加强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建立个人信贷征信系统,加强贷前调查工作。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做法,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设计、建立具有农民、农户特色的个人信贷征信系统。按辖区逐步建立起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个人信用档案,动态监测掌握农户的信用以及生产、生活状况。
2. 开发、建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商业银行应结合其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设计、开发独立完善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业务操作管理的网络化,增强会计核算的专门性、独立性。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防范操作风险。建议根据信贷业务管理、临柜、营销人员等不同岗位特点,有区别、有侧重地进行培训,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业务操作水平,促进微型金融各项业务合法合规、安全有效地发展壮大。
4.改善网点设施,增强网点安全性。县以下商业银行机构大多规模较小、设备落后,有些网点甚至没有按要求设立独立的金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有些网点人员配置不足,柜员集储蓄业务、业务于一身,一人多岗等问题非常严重,风险控制形同虚设,风险隐患巨大。商业银行应增加农村网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人员配备,切实提高网点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James,C.,Mainstreaming microfinance:soci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r mission drift?,World Development,2007,35(10):1721-1738.
2.Jonathan, M., The microfinance schism , World Development, 2000, 28 (4): 617-629.
3. Jonathan C., Outreach, sustainability and leverage in monitored and peer-monitored lending, 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 (60): 51-77.
4.文维虎,农村微型金融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西南金融.2009(4):41-44.
5.赵冬青,李子奈,刘玲玲, 印度微型金融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6):98-101.
篇5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零售业务;发展现状;策略
为了保障商业银行信贷长远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进行创新,开辟出一个新的金融市场道路。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少农村商业银行就开始尝试走零售业务市场,通过零售来提升信贷的利润。因此,笔者以某地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零售业务发展现状以及发展策略,希望为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带来帮助。
1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服务意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处于传统的发展时期,其自身内部的运作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零售业务方面,还没有一个系统性、完善性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制度,加上银行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与客户管理意识不够强烈,因此,银行在零售信贷业务发展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同时,除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外,还有一个显著的问题,便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体系设计不合理,导致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不够理想。很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没有真正让客户感受到服务的质量,因此很多客户由于业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原因渐渐流失。最后,再加上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管理不够完善,很多客户资源都在银行中流失,自身的客户维护与管理体系不够先进,这对于银行的服务与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1.2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营销能力薄弱
在银行的市场营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他们所采用的营销理念与营销模式仍然过于传统和陈旧,和现在的市场环境和市场背景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从银行的营销渠道来看,当前市场上,很多银行都已经将营销渠道转向各个营销网点,但是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相对落后,很多地区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意识到网点化营销的优势,他们在推广时,往往都是各点之间进行独立的营销活动,很少会将各个网点进行整合,实施综合化营销。这样的营销方案,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营销过于单点化和片面化,缺乏完整性、全面性和统一性,对于客户的营销后续服务体验带来不好的影响。
1.3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乏科技性
农村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和产品科技化开发方面,一直存在较大的缺陷,银行端自身对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投资不足,也缺乏独特的创意。虽然近几年来,关于新产品的开发开始逐渐推出,但是设计的产品都缺乏竞争力,无法抓住客户的痛点,其核心品牌特色也不足,难以给用户选择的原因与理由。例如,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其设计的零售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以车贷和房贷为主,这种信贷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化,缺乏一定的创新。
1.4人力资源不足,缺乏行业所需人才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不断增加,范围逐渐扩大,每个网点所涉及的业务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零售行业的开发到营销手段的设计到服务的落实等,这些都成为农村商业银行每日的必要工作。这也就间接提升了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人才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数都坐落在农村地区,当地自有的可就业人才本身不足,加上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现有的农村就业人员能够符合条件的少之又少。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高素质就业人才严重缺乏,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的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对策
2.1转变经营观念,重视零售业务的发展
随着农村金融的不断改革,各种新的金融模式和金融产业不断诞生,近几年来,零售业务逐渐成为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它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更加长远的发展,经营人员就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思维,提升对零售行业的信贷业务重视程度。首先,农村商业银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信贷发展模式的学习,深度了解与认识国外的相关信贷政策、零售业务发展模式、经营理念和思路,以此来提升本市农村商业银行领导以及员工的零售业务发展意识、信贷服务意识,为后续自身内部的发展带来帮助。其次,农村商业银行需要结合每个地区银行实际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情况,根据不同的特点与状况,制定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以此来让自身的银行发展更加符合社会环境。再次,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需要建设完善的零售行业信贷业务考核标准,加强对考核的重视,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奖励制度,来提升内部人员对零售行业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改变内部人员对零售业务的认识与观念。最后,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引进更多其他银行先进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对更多优秀的内容进行学习,并结合自身银行特色进行适当调整。总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从各个方面调整自己内部人员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重视对零售行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利润。
2.2强化银行客户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2.2.1对银行客户群体进行分类管理
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银行的相关客户进行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先对客户群体进行详细的分类,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进行分层,对每个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此来让银行的服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分类时,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划分。首先,可以从客户的金融资产进行划分。金融资产,是区分客户的关键因素,根据每个客户金融资产不同,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与产品,这样能够让客户更加具有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如对于高端客户,资产一般超过100万,或者是对于主要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100万。这两部分是银行的主体客户,他们每年为银行贡献较多,信贷资格与信贷偿还能力较大。对这两个类型的客户进行服务时,银行可以加入服务投入和产品投入,给这部分客户建设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的零售业务信贷渠道与信贷产品,并且可以让客户从信贷、理财两个方面发展零售业,给客户更多的选择。对于基础类的客户,他们的资产一般在5万以内。这部分客户自身的信贷欲望相对不强,自身的信贷偿还能力不足。对这部分设计零售业务信贷服务时,主要以提升客户的便利性为主,提供更加低成本的服务与产品,提升客户的购买能力。其次,对客户的年龄进行分类。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大多数坐落在农村地区,因此服务的客户年龄多数以中老年为主。为了让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信贷更长远的发展,银行就必须开发更多的青年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信贷的渠道和形式,让更多外地青年用户参与到业务中,以此来均衡业务的人数分层。
2.2.2做好已有客户的维护工作
除了要对客户尽心分类管理之外,还需要对现有的客户进行维护,只有将客户维护落实,才能够不让客户不断流失,以此来拓展客户群体,提升银行信贷流水。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客户维护。首先,根据银行内部客户的年龄以及存款的金额,将客户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客户建立不同制度的后续服务制度,通过后续服务制度进行客户维护。其次,是建立客户的详细个人档案,在档案中将客户的需求、客户的资金状况、客户的零售业务了解程度、客户的信贷资格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在后续的跟踪与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客户档案,通过客户详细档案为服务带来帮助。最后,农村商业银行为了提升零售业务的信贷质量,需要对客户进行零售信贷业务推广,可以逐一到农村的各个点进行地推,让更多客户认识与了解零售信贷业务,挖掘更多有潜力的客户,还可以给工作人员制定计划,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每星期必须挖掘3个潜力信贷客户。
2.3以客户为中心,强化零售业务营销推广
很多农村客户由于对零售业务信贷的认识不足,所以缺乏参与欲望,这对信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为了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就必须对该业务进行极大地宣传和推广。通过有力地宣传和推广,让农村更多用户认识到零售信贷业务的优势,结合自身的需求,积极投入到信贷业务中,为银行发展以及客户自身发展带来价值。
2.3.1建立交叉型的营销模式
在交叉型营销模式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发挥考核与监督体系的作用,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对银行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激励,引导内部人员积极推广和销售零售信贷业务,让全民参与到业务推广中。并且对内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推广技能进行不断地培训与教学,加强内部营销人员的信贷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这种多人员、多角度的交叉营销,来有效提升银行内部的营销推广效率与质量。
2.3.2加强零售业务的推广
首先,可以依据现有的一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进行推广,在介绍传统业务的同时,为客户介绍零售业务信贷模式,挖掘有潜力发展的客户,通过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客户指定信贷方案。其次,银行可以加强对农村小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完善的监督体系与激励政策,激发农村小型零售企业的信贷欲望。农村商业银行还可以借助中间商进行推广,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客户认识与了解到零售信贷业务,不断拓展零售业务信贷市场与规模。最后,银行可以加大POS机的普及和运用,设定更多小额支付的方案并进行适当推广,可以先对几个优良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推广,以此来检验营销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3.3建设社区银行,推广银行文化
社区银行,指的是包含了多种银行业务的固定小型银行,它们没有固定成专门的规模与形式,但是却在运作上有很多的共同点。通过建设社区银行,可以对零售业务发展带来以下帮助:首先,能够为周边的小型企业和公司提供更加细致的金融服务,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而非大型企业,这完全符合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客户类型。其次,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为当地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周边的人们无论是生活、金融、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咨询银行,这样优质的服务体系,为零售行业信贷业务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建设社区银行,能够与客户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提升客户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忠诚度,客户在信任的前提下,更容易接纳零售信贷业务,积极尝试和探索该业务,为业务推广带来有力帮助。推广银行文化,指的是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内部的企业文化、发展文化进行适当的推广和渲染。农村商业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国各大小城市、乡镇都有网点,每个农村商业银行都和当地居民的感情深厚。这些都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文化优势,银行方可以通过网络宣传、当地推广等形式对银行文化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信任银行,以为后续的信贷业务推广提供帮助。
3结语
综上所述,零售行业信贷,成为近几年来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因此,农村商业银行也需要加强对零售行业信贷的重视,通过强化零售业务营销推广、转变经营观念、提升银行服务质量等形式,不断完善零售业务信贷规模与体系,以此来帮助农村商业银行实现突破和进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长远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王雅雪.监管科技助推商业银行信贷监管模式转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1):39-42.
[2]黄潜.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商场现代化,2020(04):98-99.
[3]张春阁.如何明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责任认定[J].科技经济市场,2020(05):138-140.
[4]段军山.中小股份制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02):124-128.
篇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74 -03
一、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收益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量和服务费都处于相对低水平,机会成本较高,成本-收益率低下。各商业银行之间为了抢占市场,纷纷打响价格战,采取少收费或者免费服务策略,以提高客户回头率。此外,传统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储蓄观在客户心里根深蒂固,客户习惯于免费服务,对银行收取手续费还处于抗拒阶段。基于以上两点,中间业务这一新型创收服务只能退化成为商业银行的免费副业务,体现不出其为农村商业银行应有的贡献与价值。
(二)中间业务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结构来看,中间业务主要发生在支付结算类、类和信用卡类业务,这些业务都属于赢利性很低的业务,银行主要靠客户的覆盖广度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则更加狭窄,基本集中在业务上。此类业务不仅盈利性较低,而且主要客户人群大多分布在县城,在村镇区域的推广则显得较为艰难。
(三)专业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人才层面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都没有什么优势。一方面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很多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难以推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复合型人才,严重制约了新产品的研发。
(四)中间业务市场定位失误
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业经营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农村商业银行更是没有把中间业务当做主要业务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农村商业银行在面向广大县域村镇客户时,仅仅将中间业务当做可有可无的搭售工具,导致中间业务考核不仅不受重视,还过于片面。
(五)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内控制度低效
在风险管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金融产品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后续管控,容易造成潜在风险,影响农村商业银行资金链运转。一是治理层结构单一。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法定的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由董事会担当,具有决策权和控制权。但目前很多农村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并没有真正行使相关权利,并且还存在一些挂名的荣誉董事与监事会成员,影响银行内部管理机构的合理发展;二是缺乏深入员工心理的银行内部控制文化,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文化的重视程度低下,没有大力推广建设形成优良的文化氛围;三是风险管理水平低。我国现有的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是刚刚从当地原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而来,商业化经营时间短暂,缺乏相关发展经验,尚未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四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局限现,发展格局较小,战略性眼光稍显不足,目前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六)面对互联网金融渗透威胁,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有效对策
随着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的发展壮大,年轻的顾客群体更加偏向于方便的互联网新型支付。而农村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客户覆盖率和互联网技术积累方面和互联网企业、股份制银行均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它们的直接竞争,显得后劲不足。
二、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商业银行起步晚,中间业务规模小,与竞争形势和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年限短,业务品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满足当前客户需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中间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汇兑结算,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才逐步拓展了一些新业务,而中间业务在国际银行业中发展相对较快,农村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投入显然跟不上中间业务在市场需求上的发展速度。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不足
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的管理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中,对中间业务没有设置相对完整的中间业务部门,甚至一些银行员工对中间业务的具体内容还不够了解,总体缺乏一个能够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和有效协调的部门。而且国内金融业对银行新型业务的研究程度不高,创新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农村商业银行都是跟随国有银行的脚步进行发展,自身创新能力有限,普遍只重视在区域范围里开拓发展传统存贷款业务。
(三)银行跨区域经营,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大
农村商业银行在抢占当地市场时往往是靠其自身的垄断优势,在中间业务营销方面并没有掌握主动权,产品销售往往是靠对存贷款户“搭售”、甚至免费提供服务来实现的。随着县域内银行主体的不断增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甚至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蚕食农村市场,农村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垄断优势不再明显,中间业务产品销售模式亟需进一步提高。
(四)中间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立法相对落后,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业法律体系,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将会面对很多不必要的营业风险。从国内金融法律环境来看,我国关于中间业务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相关法律互相矛盾,禁止性法律限制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阻碍重重。从监管层面来看,受国内分业经营指导原则的限制,我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分工不明确,导致那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尚处于初级阶段,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基本上处于试点阶段。从银行内部规章制度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改革推动。
(五)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中间业务的运作依托于相关的电子化设备,大多需要人力与技术相互配合进行。近年来,随着中间业务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发展推进,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也相继加大了中间业务的科技投入,但不管是从产品的功能还是体验度,都不能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弱,在此情况下,相关中间业务的推行与运用存在问题。
三、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法律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间业务市场
积极推动和完善银行中间业务有关的法规条例,加强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引导发展。细化中间业务相关实施规定,如在规定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问题上,应遵循回报与风险相对等,收入与支出相匹配的原则,以此规定中间业务的最高收费与最低收费,以保证各银行间的公平竞争与银行客户的利益,防止有些银行做出为抢占市场而制定不合理低价的不正当行为,最终造成一家垄断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有关部门对银行的监督管理提供合理合法的准则依据。
2.加强监督与管理
有关部门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明确自身职责,对银行进行统一监督,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某些不正当的行为应大力打击,当有关部门察觉银行存在低价出售中间业务的行为,则需进行罚款警示,不可纵容不正当市场竞争。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国家银行,对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不正当竞争应积极协调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市场上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银行方面
1.注重中间业务研发,丰富产品种类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客户对银行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储蓄结算,而是更加趋向于中间业务。要想占领市场高地,就要不断推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新型业务,并对已有业务进行创新与升级。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队伍,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新业务,并研究针对的客户人群,细化区别服务,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投入,开发出针对个人或企业的或私或公不同的新型业务。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银行内部应做到职权分离,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中间业务由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制定统一规章,对中间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做到风险最小化。各部门之间明确职能分工,权责统一,互相协调配合。建立完善信息交流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减少交流阻碍,降低交流成本,以达到降低信息交流失真的风险,信息得到快捷有效处理的目标,保障上下层级,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盈利,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规避市场信用风险。在内部建立一套匹配的中间业务监控系统,确定各个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系数,有针对性的作出防范措施。
3.制定合理人力资源政策,注重人才培养
银行业人才稀缺,已然成为了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所以农村商业银行不但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增加银行活力,同时也要留住熟悉岗位的精英员工,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使客户满意。对于中间业务,应最大程度地开发人才资源,在内部进行选拔,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并重的培训,组成开发中间业务的精英骨干队伍。同时注重外部中间业务人才的吸收,以此开拓眼界,获得新视角新观点。
4.主动创新产品营销方式
农村商业银行要利用好本土优势,做好本地营销资源配套,积极创新营销方式,丰富推广形式。一要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将微信银行整合进营销服务体系,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积极开展线上营销宣传,提升活动影响力与覆盖面。二要在做好客户信息档案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客户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行为特征与交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并且定期做好回访,提高客户使用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产品的积极性与满意度。
5.结合线下网点,构建O2O模式
目前,在县域环境中,除了邮储银行外,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其他各类商业银行受到物理网点数量的限制,线下服务能力遭受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整合线下资源,构建O2O模式。一方面,推出以社区为单位的便捷网点,以满足特定金融消费圈的特殊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在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传统电子银行之外,新增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结合的微信银行等,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通过线上获取客户,突破地域限制,利用好第三平台拥有的大数据优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控。
6.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构建信息化银行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支付脱媒、融资脱媒、信息脱媒等多种挑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发挥自身资金雄厚、网点众多、信誉度高等优势,以点覆面推进信息化银行的建设,推动中间业务不断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步伐不断踏进,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需要政府、银行、群众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是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中间业务的诞生,中间业务也会反过来刺激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上述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终会进入一个繁荣的时代。
参考文献:
[1]蔡则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戴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胡良琼、李远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刘社建.农村商业银行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5]苏娜.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6]谢志忠.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李娟、金麟根.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探析[C].经济纵横,2007.
作者简介:
鲍妍妍,女,江苏人,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信用管理;
夏雪,女,江苏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与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审计;
吴少滨,男,河南人,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
篇7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广州农商行;发展战略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091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经济化的蓬勃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模式渗透到各个领域,传统金融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企业利用积累的海量用户资源,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金融理财需求与偏好,从最初简单的第三方支付业务不断开拓到基金理财、小额信贷、供应链金融等传统金融机构核心业务领域。不断创新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凭此优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给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广州农商行作为刚改制不久的地方中小商业银行,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转变,但其思维模式仍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外加本身与科技接轨的速度和力度缓慢,受到的冲击更加强烈,如何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掘客户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1 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现状
本文选取了广州不同地区的农商行作为调查问卷发放点,对客户满意度进行调研。总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50份,回收率90%。问卷内容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特征、对银行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展开调查,以分析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竞争力水平。
1 1 客户特征
从客户年龄与职业设计问卷调查内容,统计发现被调查客户年龄年轻化趋势加强,30~40岁(46 60%)、20~30岁(14 60%)以及40~50岁(23 00%)50岁以上(15 8%);职业以企业职工为主,其中企业员工占比(45%)、个体户(21 1%)、村民(27 00%)。总之,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农商行客户群体年轻化、多样化趋势加强。
1 2 客户需求
调查显示,图1显示客户在业务需求方面,对理财产品(24%)、网上银行(23%)、消费贷款(20%)三项业务的需求最高,而对基金股票投资业务需求比例只有4%的水平。说明从客户的角度,对网上银行、银行信用卡等中间业务的需求逐渐增加,投资方面,受个人时间、文化程度、能力等的限制,风险偏好较低,更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投资目的。
图1 客户业务需求情况
1 3 客户满意度
调查显示,客户对该银行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见图2。在被调查者中2/3以上认同广州农商行的服务,其中,一方面,在产品种类上,321人满意广州农商行的产品项目,占比72%,但在个性化金融产品与服务上仅有173人不到一半的人数,占比39%;另一方面,在服务质量上,70%以上的认为服务质量周到、服务好,其中认为服务态度热情友好占比达到了最高的85%的水平。
图2 客户满意度调查情况
2 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2 1 缺乏客户细分,流失问题严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化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资源,逐渐进驻到金融领域,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广州农商行一直以来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农村金融,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客户群体已不再是单一的农村客户,客户群在年龄段、职业、文化程度、收入、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开始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客户对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由于技术的不足,广州农商行在快速有效掌握第一手客户资料处于劣势,不能有效根据客户信息进行私人定制服务,而互联网企业恰好相反,使得在激烈竞争中广州农商行客户流失问题不断加深。
2 2 技术基础薄弱,客户体验满意度不高
由于广州农商银行由农信社改制不久,在电子渠道建设方面,虽已依靠大数据集中系统开发了企业网上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等功能,但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其企业网银功能相对单一,未能得到充分开发,缺乏综合服务性业务、投资业务和增值业务,特别是银行卡业务这块,受电子还款技术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客户体验度大大降低。此外,结算渠道仍未单独开发,沿用农信社渠道,与同业相比还有很多不畅通地方,在市场竞争中,客户在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后不得不转移结算业务,将其存放在服务技术好体验度高的其他商业银行。
2 3 产品创新不足,客户开发难
通过采取多样化、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各大金融机构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在调研过程中,60%以上的客户反映不能满足需求,见图2。据了解,就柜台方面的服务产品而言,广州农商银行受人员、科技等限制,相对于竞争对手在除传统存款拥有一定竞争优势外,其他的几乎处于被动追随状态,追赶同业产品,缺乏特色产品,一直停留在难以与辖区内同业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产品链相竞争。
2 4 客户维护管理效率低,关系不稳定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低效客户较多,分散了其营销资源和柜台服务能力。第二,客户差异化管理不足。目前广州农商银行对VIP客户的综合服务水平仅仅停留在排队优先等初级阶段,而其他商业银行则提供了专属服务、亲情服务甚至延伸到VIP客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方面。第三,客户信息管理缺乏系统的支持及顺畅的流通渠道。目前广州农商行综合业务系统所能提供的客户信息查询、归集、分类能力有限,对客户群体的信息分析功能难以实现,而该行客户经理管理压力又较大,直接导致了广州农商行与客户之间关系不稳定,市场开拓成本不断上升。
3 以提高广州农商行客户满意度为目的的发展战略措施
3 1 细分客户群,推动联动营销机制,拓展新客户
根据帕累托定律,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因此,细分客户群可帮助广州农商行了解最有效益的客户资源,进而提高整体客户的贡献能力。细分后,按照客户结构和业务特点,对现有业务进行分项管理,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深拓客户资源,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吸引并留住他们,将其发展为优质长期客户。另外,整合全行资源、发挥从全行到下属各个业务条线与部门的联动营销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共享客户资源,开拓市场,夯实客户资源基础。
3 2 创新业务品种,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继续发展,广州农商行务必加快技术改造与升级,借用电子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客户信息,与客户建立基础关系,培养客户在平台上消费和交易的习惯,为产品创新业务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建立产品开发日常管理制度,加强产品开发激励措施,形成对产品开发创新的长效机制,创新金融服务。
3 3 加强差异化客户管理,完善客户管理系统
开展服务营销必须以客户信息、数据库系统为支撑。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均有覆盖面广、数据分析功能齐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进行科学的客户管理,广州农商行优化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迫在眉睫,以实现客户基本信息管理的便利、业务信息动态的全面反馈、业务分析统计的多样应用,最终稳定客户关系,降低开拓成本。
3 4 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客户满意度
尽管广州农商行近几年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但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仍比较低,与转制前农信社结构差不多。处于网络信息知识快速更新时代,广州农商行急缺科技创新人才、高素质高层次管理人才等。因此,加强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任务艰巨。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包括人员的全面、培训内容的全面和培训方式的全面培训机制;二是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储备力量,以保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4 结 论
随着网络经济化的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同业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广州农商行在面对个人客户特殊性、需求复杂性,由于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客户资料与信息的能力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但可从加强渠道建设、创新产品业务与品种、优化完善客户管理系统、加速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解决,明确自身发展战略,提升盈利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推动广东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爱民 地方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基于江苏省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农村商业银行运行现状的研究[J].武汉金融,2007(8):46-47
[2]孙慧玲,李传胜, 新时期提升农商行竞争力研究[J].学术交流,2014(10):145-151
[3]李珊,江伟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发展途径探讨[J].商,2015(20):190-191
[4]苏鸿龙 探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时代金融,2013(2):84,88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7-0029-02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的必要性
随着网上银行业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客户群体不断拓展,并拥有强大的潜在市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日前在京《2009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网上银行依然保持着向上发展的态势,全国城镇人口中,个人网银用户的比例为20.9%,企业网银用户的比例为40.5%。根据易观国际Enfodesk产业数据库的《2009年第4季度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总额超过400万亿,达404,88万亿。虽然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网上银行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电脑网络的普及推广,农村信用社依靠传统服务方式和经营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必须尽快实现自身的金融电子化,建立网上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业务面临的问越
农村信用社近年来投入巨资发展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建设,但多是注重于内部金融网络的建设。其在互联网上开展的银行业务明显不足。从我国农村信用社现状看,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将面临诸多问题。
(一)对网上银行业务思想认识不足
农村信用社仍较注重对传统业务的发展,发展创新意识不强,在人力、物力和资产投入与技术开发上,明显欠缺或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网络时代抢占电子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农村信用社对如何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理解比较片面,如认为电子银行业务就是上网,或简单地建一个网站,将传统业务搬到网上。而相关的管理维护和后续开发却跟不上,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网上银行的发展取决于网络基础设施的规摸和水平,取决于电脑及网络知识的普及程度。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限制、成本费用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电脑使用和普及程度较低,据(CNNIC)2010年4月15日在京《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尤其在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这两种典型的商务应用中,城镇使用率分别为31.7%、27.7%,而农村使用率仅为17.6%、15.1%。对于植根农村的农村信用社来讲,这无疑制约了其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及复合型人才
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员工众多,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尤其缺乏既熟悉金融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和高精专技术人才不能满足网上银行发展的需要。仅有的部分人才大部分集中在省市级联社,而拓展网上银行业务主要依托于县级及基层营业网点,这种人才的断层严重影响了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发与开展。
(四)业务产品创新不够
农村信用社面向的是农村地区,与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经济总量、企业规模、数量、市场交易量以及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同时农村地区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农户的信用意识较弱,支付方式仍偏重以现金为主,使得网上银行的推广和使用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缺乏面向农户并有自身特色的网上产品,必然难以被农村客户认可和接受,如何确立网上银行发展的方向,怎样开发创新适合农村地区并为农户所接受的业务品种,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将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最大的障碍。
(五)缺乏系统的营销宣传手段
在农村地区网上银行作为一种新事物,大多数人对其了解不多,受传统观念和支付手段影响,农户对网上银行的安全性持怀疑态度。因此如何通过营销宣传,转变农户的传统认识,也成为信用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农村信用社发展网上银行的对策
(一)确立正确的网上银行发展思路
开办网上银行是发展高效、低成本新型服务的重要渠道,是克服农村地区网点不足、人员较少等相对劣势的有效途径,对扩大农村市场、延伸服务范围、减少柜面人员工作量、节省运营成本、创新业务品种、为农户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有重大作用。农村信用社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发展网上银行,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以网上银行带动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为“三农”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二)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系统的建设
各地区农村信用社应当重点建设网络银行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大力建设网上银行应用平台,建设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的综合业务数字网。为网络银行发展提供最强基础支撑。有条件的联社。可在信用社基层网点营业场作配备可上网的电脑,对农户进行网上银行操作的业务指导,提高农村地区网上银行知识普及程度。同时针对农村地区手机网民逐年增加的趋势,可开发适合手机浏览的网上银行,弥补农村地区网络普及较低的弊端。增加网上银行使用率。
(三)加快网上银行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拥有高水平的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网上银行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培养和储备。可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员工,如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座,传播网络技术和网上银行管理理论:将部分优秀人才选送到高校或其他商业银行,学习先进的网上银行知识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采取“离岗培训”、“岗位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另外要注意引进人才,以优厚待遇吸引他行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充实现有人才队伍。同时要建立健全竞争形势下新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形成留住人才、用活人才的良好人文环境,不断选拔优秀人才,以适应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四)创新业务增加利润增长点
应充分认识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巨大契机,以满足农村客户业务需求。打造符合农村市场发展实际和自身特色网上银行产品为出发点,本着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的原则,对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进行细致全面的长远发展规划,构筑一个高度集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网上银行增值服务,以此实现农村信用社利润的增长。如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网上代缴费、支付、转帐、帐单查询等业务;为工矿企业提供网上现金管理、企业理财、网上授信及资金扣划、手机支付等。
塑造农村信用社的网上银行品牌形象,以此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并吸引潜在顾客,不断开拓市场。农村信用社可从擅长的小额信贷业务人手。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发展到网上,针对其笔数多、范围广、风险相对分散、贷款手续简单等特点,将其信用评级及贷款的审批转移到网上,同时在网站宣传栏公布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户的评比结果,让农户有积极性经常浏览网站。关注评比结果,在做到评比透明的同时,加深了农户对网上银行的了解:也可将现行的网页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与网上银行相结合,通过助学贷款的网上申请、审批,使农村学生在办理业务的同时,也加深对网上银行的认知;还可以通过采用论坛、留言板、讨论组、E-MAIL等方式以增强网站的互动性,加强同农户的沟通,及时了解其需求;此外也可开辟专栏。适时农业科技、农产品价格、产品供求,商品展示等信息。将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办成一个具有农民特色的、独有的、让农户喜爱的网上银行。
参考文献:
[1]玛J.克罗宁.《互联网上的银行与金融》.经济科学出版设.2002。
篇9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改革;财务风险
一、农村商业银行概述
1.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义
农村商业银行(Rural commercial bank)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地方性股份制金融机构。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也出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农村对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传统的农村金融系统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占主要地位,但农村信用社多以提供存取款业务为主,贷款供给极少,这也严重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金融背景下,通过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改革,建立农村商业银行系统,从而极大地完善农村金融环境。农村商业银行主要有支持“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的特色发展、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抵御金融危机等重要作用。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不断推进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将面临着更复杂的形势,风险和机遇共存。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3年我国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至今,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农村商业银行在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农村信用治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据统计,我国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约303家,并有农村合作银行约210家,另外,还有约1400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基本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条件。由此可见,在短短的十年间,农村商业银行得到了飞速发展。通过研究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地域分布可以发现,我国南方省份的农村商业银行数量远超过北方省份;其次,由于东南沿海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也相对较多,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的数量就要少很多;另外,农业大省山东、河南、江西、安徽、湖南等省份也是农村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省份。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1.内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过程中,原有的农村合作农村商业银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股份制改革,体制上完成了转变,但管理层人员在思想上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性质及职能认识不足,农商行不能发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的作用。
(2)经营管理制度欠缺
首先,农村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银行的组织架构,股权主要为法人股及自然人股,法人股则主要是以地方的民营企业为主,相比其它商业银行,缺少优质股东,独立董事及监事等管理层人员主要为科研学者,对于银行缺乏相应的掌控及管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商行的发展;其次,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员的选拔、聘用、考核、监督及激励制度不完善,影响了工作人员日常的办事效率。
(3)缺乏优秀的管理创新人才
农村商业银行尚处于发展初期,各项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金融产品创新人才,极大制约了农商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缺少资金支持
农村商业缺少足够的公信力,缺少像国有银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那样的资金支持,在吸收存款时也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地域限制,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撑。
2.外部危机
(1)外部竞争压力较大
农村商业银行的外部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的金融系统制约农商行的发展,二是只从事存款业务的邮政储蓄对农商行造成的挤出效应,另外,现存的其它金融机构也增加了农商行的外部竞争压力。
(2)消费者的选择增加
伴随着某些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商业银行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特别是在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村镇,随着金融机构的增多,消费者更愿意选择拥有较高认知度的国有银行,且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偏好发生变化,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这些都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3)银行业务发展滞后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服务方式、管理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个人金融业务不断增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都新型服务方式逐渐完善,而农村商业银行受限于自身资源的缺乏,现代化建设步伐明显滞后,这也是农商行的外部危机之一。
三、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及产生原因
1.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各个经济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因各种因素的不确定变动而受到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货币的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资本风险等。一般情况下,不确定的经济行为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银行往往会因经营策略不恰当而引发财务风险。当前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财务风险的增加。农商行为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在金融活动中往往会选择淡化财务风险,这也使得本就处于高风险银行业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更为危险的境地。只有认真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才能真正保证农商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2.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1)银行自身的粗放式管理
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粗放式管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作为农商行经营策略的制定者,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及管理理念对于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若经营策略不当,则很容易产生财务风险。一方面,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过改革组建而成的,农商行的管理层大多是原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这也造成了农商行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粗放式管理理念增大了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作为一个服务“三农”的银行企业,如果不能实时得了解关于“三农”的市场信息,那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势必给农商行的财务状况带来极大的风险。
(2)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
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由于组建时间较短,对于金融风险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也没有良好的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这种控制能力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放贷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放贷流程缺乏规范;在放贷过程中,只注重放贷速度,忽略放贷质量,潜在风险逐年加大,也弱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其次,多数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失衡,筹资负债规模较大,资本周转困难等。另外,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农民及农村中小企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降水情况、旱涝灾害以及其它自然灾害都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造成了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对于本来就缺乏控制与管理能力银行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新形势下面临更多挑战
当前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不断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与严峻的挑战。首先,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政府放开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限制,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新的利率风险;虽然在国家法定准备金政策的支持下,农商行的存贷利差相比其他银行有优势,备付金率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商业银行,但农商行存在资产质量不高、“钱荒”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面对新的利率风险也增大了出现财务风险的几率。另外,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缺失,服务方式单一,现代化建设滞后,而当前各大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不断增加,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建设明显落后,这些新的挑战也给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
四、控制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改革对策
1.提高管理水平
不断提升银行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控制首先应从人事改革入手,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学习活动,加强金融服务理念的转变;工作人员应学习最新的财务风险控制理论,从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其次,应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尽可能引进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指导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制定,提高管理水平,从管理层控制财务风险。另外,应逐步重视控制逆选择,对于不合格的被担保人和标的,应该一律排除,不断提高贷款质量。
2.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不断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将财务风险的危害降至最低。首先,应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清算回收,将任务分配给个人,并将个人利益与责任挂钩,规范信贷操作流程,完善担保制度,将信贷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其次,应加快银行资产结构调整,在保证盈利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风险抵御能力,在融资手段上多向外部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融资。另外,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应不断提高利率风险控制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利率波动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
3.加强信息交流
信息是金融行业的命脉,要有效控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就应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完善的农业信息分享平台,方便农村商业银行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紧密结合“三农”工作,坚持立足于农村市场。根据实时的农业信息推出特色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展银行业务;另外,针对可预见的财务风险,组织专业金融分析人员研究应对策略,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4.积极扩展银行业务
积极扩展农村商业银行业务,提高银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首先,应扩宽贷款支持范围,对农民的生产、建房以及其它合理消费活动予以支持;其次,应拓展业务类型,针对农民个人理财的具体要求,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形成更多的理财产品;另外,还应加强现代化银行建设,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联合其他商业银行建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平台,并改进银行经营模式,以适应国家金融改革的要求。
五、总结
随着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至今,全国已陆续有303家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完成,这些农商行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农业比较发达的省份;农商行的高速发展也暴露出了管理制度不完善、外部竞争压力大、存在财务风险等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银行自身的粗放式管理、农村信息流通不畅、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预等几个方面;要想控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就应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加强信息交流,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并积极扩展银行业务,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改革,真正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的竞争力,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金娴.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J].财税金融,2011(7)
[2]张灵艳.浅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6)
[3]张书杰.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J].南方金融,2012(5)
篇10
一、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总体特征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在新的时期已经担负着农村金融市场中进步与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羊地位。可是纵观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所有经营风险,因为它可能受到国内国外相关政策以及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在具体的经营实务中,它不可避免地具备了许多金融市场经营风险的诸多特征: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存在人才严重短缺现象。由于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长期受到地理位置与经营环境的影响,另外,从目前状况看,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时间都非常短,加上政府不够重视,在资金等方面投资力度不够,这就直接造成了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数量绝对数严重不足,管理质量也十分低下,特别是相关的风险管理专业精通工作人员方面,更是非常缺乏,这些直接影响了风险管理的效率。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普遍存在运行质量低下和管理效率不高现象。具体表现在仅仅注重形式建设,而没有在实质上加以运用。农村商业银行一般采取的是“三会一层”的管理模式,可是参照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经营运作标准,这种管理模式在具体运行的时候,在效率上总是差强人意。另外,银行高层的风险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风险管理和监测方法与认识标准等普遍不够深刻,致使管理不能适应银行风险管理需要。
3.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目前由于基础较差,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在基本设施建设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甚至有很多还处在初期的规划阶段,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严重地影响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管理效率。难以达到风险管理的高效和准确的要求。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内部风险
1.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业务素质有限,风险防控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控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如果不能达标,就必然会对银行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的分布结构还很不合理,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点均人数绝对数还明显比城市要少得多,而实质上来说,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在某种程度上很容易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各种内部风险。
2.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不高,资本不够充裕,也相应增加了银行的内部风险。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资金相比,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资金显然不足,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率比城市商业银行要高得多,贷款的集中度增高,投入多、产出少,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风险;此外,因为农村商业银行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它更容易比城市商业银行受到区域经营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其在化解内部的经营风险和自身的资金资产的问题而受到影响,直接增大银行的金融系统风险。
3.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机制和产权制度所造成的内部风险。从目前所有权角度来看,政府的确已经相应地承担了保护银行产权的职责;可是,仅仅从银行经营和管理的机制来看,由于银行的法人代表肩负着经营管理银行的职责,只是商业银行产权存在特殊性,政府肩负着对银行产权管理的职责直接导致了银行的法人代表职权在某种程度上大大虚化;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从机制上说,并没有独立的支配财产的权利,仅仅是拥有一定的执行权,所以从事实上说,这些商业银行的产权往往是形同虚设的,这就造成了银行金融资产其实没有人能够真正负责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
4.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风险的经营决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管理框架上已经基本建立和得到了较为长足的发展,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管理模式也已经深入人心,可是许多农村商业银行其实并没有依照完全现代化商业银行制度来要求管理结构建立与发展,这就造成了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层与监督层分工不明,职责混乱,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决策中,出现决策质量不是很高,决策效率也非常低下现象,从而使银行的经营管理效率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这在无形中也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风险。
三、防范和控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的对策
防范和控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和稳定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无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内部风险,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内部风险的防控:
1.努力加强对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竭尽全力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依据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分布资源情况,相比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人力资源现象非常严重。所以,银行内部风险的防范一定要依赖于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因此我们应当足够重视引进企业的新进人员,并且非常重视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再教育,以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在选聘人员的时候,还必须重视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力争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有战斗力的现代化人力资源队伍,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全面发展。
2.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切实实现风险管理观念的根本转变,并建立健全科学和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千方百计地对资金的集中保管,从而建立了资金比较统一的操作管理平台,以满足信用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合理发展,进而又提升了银行对内部风险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建设,切实完善银行的风险防控预警系统,重视风险预测分析和结果分析,以努力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各种抵御内部经营风险能力。
3.要加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体制改革,尽量实现多元化产权的股份制改造和优化银行治理结构。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产权方面的问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加快改革和努力完成股份制改革,努力实现商业银行的有效管理与经营,真正降低商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风险;另外,我们还应当切实完善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确立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的监控组织,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法人治理紧密结合,真正实现统一和协调。
4.努力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资本。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的内部风险问题之一就是资产和资金严重不足。所以,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多种形式例如发行股票和发放债款(如长期次级债)等不同的方式,努力拓展银行的资金渠道,从多方面来获取资金储备,有效提高银行的资金储备率;另外还可以通过提留银行的税前利润的储备金方式,来积极实现增加银行资金的补充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保明.组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制的终极模式[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1(02).
[2]叶艳.浅谈改制后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控制[J].中国外资,2011(10).
[3]骆政,储茂广.农村商业银行内控系统缺陷分析[J].中国农村金融,2011(02).
[4]赵益.探索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新思路[J].中国货币市场,2002(Z1).
[5]李秀仑.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需构建“四道防线”[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