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报表审计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0: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税报表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税报表审计

篇1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 审计程序 重大错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审计师必须将审计工作的重心前移,在计划阶段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据此制定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师还应当对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重新评估,从而调整重要性水平和审计程序,以保证未查出的错报不超过重要性水平。在审计报告阶段,如果审计师认为财务报告存在影响理性的财务报告使用者正确判断和决策的错报和漏报,那么这种错报和漏报便是重要的,审计人员就要通过非无保留意见提请财务报告使用者予以关注。2010年11月1日,我国财政部的第1221号准则《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要求将重要性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突出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对重要性概念内涵的界定

重要性概念有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之分。对于会计重要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对于审计重要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指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信息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审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47号——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指出:“一项差错当它的性质和金额以及其所涉及的会计报表中其他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将影响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时,那么差错就是重要的。可见,不管是会计重要性还是审计重要性,都是基于财务报告使用人的立场,对财务报告错报和漏报影响程度所作的判断。因此,对财务报告使用人的界定就成为确定重要性的前提。在确定重要性水平之前,审计师必须识别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及其对于财务报表的共同信息需求。

第1221号新准则强调:“重要性水平”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第1221号新准则将审计师承担责任的对象进一步限定在成熟、理性的报表使用者范围内,例如机构投资者、大股东、债权人银行和财务分析师等,这就意味着审计师不负责识别只影响个别使用者决策的错报。

二、两个层次中的要性水平及其确定方法

第1221号准则将将重要性水平划分为财务报表层次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两个层次。对于财务报表这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第1221号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将“适当的基准乘以适当的百分比”作为确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基本方法。但是,根据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的解释,基准乘以百分比只是确定了一个计算整体层次重要性水平的起点,并不意味着整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计算而得出。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需要审计师运用专业判断,也就是说,重要性水平只是一个经验数据,并没有实证研究成果的支持。所以,即使审计师将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控制在重要性水平以下,也并不意味着审计师就可以完全避免审计风险,只是这种风险审计师可以接受而已。对于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或披露等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只有当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时,审计师才需要为其确定相应的重要性水平。换言之,审计师并不一定非要确定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可。是否需要确定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取决于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是否会高度关注财务报表中的特定项目及其披露。例如,应收账款抵借和存货抵贷。

三、计划重要性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计划重要性是审计师在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合理保证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发现重大错报;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是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采用的重要性水平,它要略低于计划重要性水平,其目的是为审计师提供一定的“安全边际”,以体现职业谨慎的要求。例如,如果审计师按照计划重要性水平安排审计程序,从理论上讲,未发现错报的累计数不会超过计划重要性水平。但是,由于计划重要性水平只是一个经验数据,而且还是一个平均数,所以,对于特定的财务报表审计而言,按照计划重要性安排审计程序,未发现错报的累计数有可能会超过实际重要性水平。这就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的时候,以低于计划重要性水平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安排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风险。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一般是将计划重要性水平乘以一个折扣比例来加以确定。IAASB审计指南给出的参考比例是60%至85%。之所以给出一个区间范围,是因为审计师的执业环境和客户组合的风险存在差异。例如,对于处于高诉讼风险的执业环境、客户组合以高风险客户为主的事务所,其折扣比例区间范围可以适当调低。

四、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各阶段的运用要点

篇2

为进一步规范本市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管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6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现就做好本市公益救济性捐赠机构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接受公益救济性捐赠机构认定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审核要求

1.本市经市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接受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前扣除资格认定。申请单位应报送下列材料:

(1)申请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书面报告;

(2)市民政部门批准登记(注册)文件及社会团体法人或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

(3)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4)年检合格证明(新设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基金会不需要提供);

(5)专门对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说明报告;

(6)组织章程;

(7)内部控制制度;

(8)近期财务会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9)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主管税务机关按财税[*]6号文件规定进行审核,对符合税前扣除资格的单位,在30工作日内以书面报市局审批。

(二)市局审批要求

市局在接到分局申请报告后,对接受公益救济性捐赠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是否符合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进行确认,并以文件形式批复。

二、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管理

(一)捐赠票据申请

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凭资格确认批复文件,到市财税三分局申请办理购买*市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的许可手续。

(二)捐赠票据购买

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凭市财税三分局审批同意的《*市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购买审核表》和《社会团体票据购买证》,到市票据管理中心购买*市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

(三)捐赠票据使用

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在接受捐赠或办理转赠时,应使用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票据,并加盖接受捐赠或转赠单位的财务专用印章;对个人索取捐赠票据,应注明捐赠人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纳税人捐赠时应向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索取捐赠票据,并凭该票据按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

三、日常管理

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上年度年检情况、接受捐赠资金使用情况、财务会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等。主管税务机关应对具有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接受公益救济性捐赠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对发现存在违反组织章程的活动,或者接受的捐赠款项用于组织章程规定用途之外支出的,应对其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各项收入依法征收所得税,并及时向市局提出取消其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书面申请,市局以文件形式批复。

*市财政局

篇3

论文关键词:纳税遵从观税收管理建

一、纳税遵从观的含义及特点

纳税遵从,来源于TaxCompliance的翻译,是指纳税义务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的行为。它是纳税人基于对国家税法价值的认同或自身利益的权衡而表现出的主动服从税法的程度。关于纳税遵从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始于美国,我国在《2002年一2006年中国税收征饭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首次正式提出了“纳税遵从”的概念,提出了“如何建立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这一重要命题,研究如何才能在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的同时,纳税人也能“诚信纳税”,建立起符合“和谐社会”要义的税收征纳关系和社会主义税收新秩序。

实现较高的纳税遵从必须基于三个条件:一是纳税人对国家税法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所得以及应承担的纳税义务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纳税人对税法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有正确的认识,纳税人的价值追求与税法的价值目标相一致;三是能够意识到采取违法、非法等手段偷逃税款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纳税风险。纳税遵从观下企业税收管理目标是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具体由发票管理、涉税会计处理、报表纳税评估、纳税申报等环节组成。

二、树立纳税遵从观,防范企业涉税风险

(一)建立稳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动态掌握税收政策及变化。纳税人只有在熟练掌握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才能强化纳税意识,实现纳税遵从。税收政策是基础,及时获得和掌握税收政策,可以防止政策信息不对称,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税收政策数量多,时间跨度长,税收政策之间在内容上有覆盖性,这种“补丁上打补丁’,的浩繁的税收政策需要企业专门安排专业税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梳理。了解税收政策的途径较多,可以上网查找,如上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查找,可以拨打税务服务电话12366查询,也可以通过订阅财税政策公报类期刊获取财税政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定期派员参加税务培训学习,听取立法者、专家和学者的辅导讲座,加深对政策的理解等。企业专业税务管理人员通过这些渠道,动态了解并掌握同一税种政策的变化趋势和关于同一涉税事项税收政策的变化内容,正确理解具体税收政策的精神和要义,以便依法处理涉税事项,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二)建立以发票、合同、资金和库存为链条的涉税管理制度。企业要根据经营活动特点,结合业务流程,建立和健全以发票、合同、资金和库存为链条的管理制度,系统地处理好相关业务,若只管一单一环节,割裂其他环节,则税务风险较大。如加强发票管理方面,必须取得合法和有效凭证,具体为国税部门监制的发票、地税部门监制的发票、发票管理办法授权的企业自制票据(如银行利息单、机票、下资表)、财政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如土地出让金)以及境外合法机构有效凭证(如外汇付款凭证、对方收汇凭证、相关协议、中介机构鉴询三报告)等。

篇4

(一)千方百计筹集收购资金,保收购,促农增收。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改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资金供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积极探索以农发行为主体,商业金融为补充的收购资金供应多渠道筹资方式,成效显著。

(二)想法设法争取财税支持政策,减负担,助企发展。

(三)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增活力,做大做强。一是着眼企业做大做强,确定改革目标措施;二是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各地稳步推进改革;三是指导企业做大做强,总结交流推进工作。

(四)加强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强基础,保障运行。如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粮食财务报表软件进行了改版升级,并举办了全国粮食财会报表软件培训班。财务司还根据粮食企业实际需要和业务特点,组织编写了《粮食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指南》和《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指南》。

(五)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积极争取粮食财政专项资金,认真开展内部审计和预算绩效考核。

2012年,全国纳入汇总范围的国有粮食企业同比营业收入明显提高,但当前仍面临粮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国有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行业投入严重不足等困难,启动实施“粮安工程”需要争取各方面政策和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二、2013年全国粮食财会工作安排

2013年全国粮食财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安排是:按照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和发展观念,抓资金促收购、抓改革促效益、抓协调促发展、抓管理促提高,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力为启动实施“粮安工程”服务,为提升粮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

(一)继续积极协调解决粮食收购资金,抓资金促收购。继续落实好国粮财[2012]205号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收购资金问题。建立与商业银行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农发行资金供应主渠道、商业银行为有益补充的多渠道融资方式。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促进粮食产业加快发展。

(二)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指导,抓改革促效益。

一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以控股、参股、合作、订单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合作,参与粮食基地建设,为粮食生产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拥有仓储、长期从事流通的优势,积极向现代物流业发展,将仓储、运输、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是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认真分析企业各项费用支出构成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稳步推进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通过关闭、注销和破产等法律程序,加快处置国有粮食企业呆坏账。积极争取农发行发放重组贷款,支持企业资产整合。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的支持。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跨产销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融合发展。

(三)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抓协调促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全力服务“粮安工程”。积极协调争取各级财政、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各级粮食财会部门要积极参与建设方案规划、资金筹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以及绩效评估工作,与军粮供应、仓储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规范资金管理。

二是继续协调财税部门,争取税收减免政策。统筹考虑地方粮食储备布局和企业税负情况,争取扩大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国有粮食企业范围。跟踪了解粮食行业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积极协调当地财税部门,改善粮食企业税收政策环境。

(四)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抓管理促提高。

篇5

目前一些地方乡村财务帐目及管理异常混乱,集中表现为“五不清”,即一是会计帐册混乱不清,财务收支既不公开,也无人监督;二是专项收支不清,村里卖地办厂,建公路补偿及水电费征缴款项不清;三是村与乡里上交定购、提留、农业税等帐不清;四是乡村集体收入算不清;五是村与队、户帐不清。

一“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乡村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乡村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乡村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二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

由于目前乡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乡村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乡村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乡村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乡村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乡村业务的重要证据,是乡村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乡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乡村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乡村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乡村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乡村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乡村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篇6

企业在境外遇到涉税纠纷、歧视待遇时,往往采用“息事宁人”的方式,大部分企业选择顺从当地税务机关。寻求我国税务机关帮助的企业不到三成,未能充分利用国与国之间税收协定维护企业权益,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

二、海外税务风险管理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意识,严格履行合规纳税义务

企业应对被投资国财税体制和税法充分了解,对于企业涉及的业务活动涉及的税种,适用税率及计税方法,纳税申报的要求等进行专业判断,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同时企业需按当地要求履行注册手续,定期进行年检,履行企业合规申报和税款缴纳义务,完整提交纳税申报表和相关财务支持文档。

(二)规范企业法人管理和财务核算

企业应严格按照公司治理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完备法律文档,做到内部交易和资金调拨有合同可依,或有法律文件支持。在此基础上,保持完整会计记录和报表,必要时经当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三)加强转让定价管理

公司应满足关联交易、资金流动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要求,减少不必要关联往来。注资、分红、借贷款,均有法律文件、董事会决议或会议纪要支持。对于重大关联交易,税务提前参与评估方案,需要时引用顾问支持。对于转让定价监管严格的国家,建议公司对于重大关联交易,定期出具转让定价报告,详细记录交易类型、交易金额,定价方法评估过程等,年度终了及时出具同期资料报告。

(四)做好和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协调

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税收政策盲点依然存在。有些欧洲国家,如荷兰,税局的处事方式相当灵活,并倾向于与企业协商处理涉税事宜,企业应多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取得主管税务机关的理解和支持。预约定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转让定价调整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务的不确定性。

(五)运用税收协定保护权益

企业应主动关注中国、投资平台公司以及投资国之间的税收协定,积极发挥税收协定在维护国家税收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的职能作用。企业在境外遇到涉税纠纷、歧视待遇时,应及时向我国税务部门反映,并按照相关规定申请启动相互协商程序,由税务总局与缔约对方税务当局展开双边磋商,通过政府间正式的磋商机制来解决税务争端和纠纷,维护企业合法经济利益。

(六)充分利用“内脑+外脑”两种资源

企业应结合公司业务特点、投资渠道和主要运营国家情况,加强税务人员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所在国家的财税制度以及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签定的税收协定情况,培养适应企业“走出去”的专业税务人员。同时也可以积极借助专业税务咨询机构的技术力量,合理使用、调配企业内外部的专业资源。“外脑+内脑”的模式可使企业扬长补短,更好的规避企业税务风险。

三、结束语

篇7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财政部最新制定的《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要将以政府为主体的所有财政性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之中,如财政收入不但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还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支出方面则按政府职能活动和开支具体用途设置了政府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可见,国家已对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本资产运营分配管理和整个政府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常规的预算执行审计也亟待相应的转为对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财务收支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即更高层次、更高要求的大财政审计和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任务也已然摆在了审计机关面前。

(二)一个完整的财政资金收支循环是从年初预算的编制下达开始,然后是年初预算的执行实施,最终止于年终决算。现行法律却将财政资金收支循环这一有机体人为的割裂为几个环节,并规定审计机关不得对本级财政资金收支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预决算环节进行审计。随着财政预决算编制的不断细化、规范和国库集中支付等的深化改革,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大都可归绺于财政预决算的不规范、不公平、约束力低和暗箱操作,财政等各部门单位原在预算执行中的资金分配权已基本在编制财政预决算时就已确定或已埋下“伏笔”,而常规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少,常规预算执行审计也难以发现预决算编制中存在的更为隐蔽的问题。如在年初预算中人为打包切块项目资金、少列当年收入、隐藏可用财力,任由大量滚存结余资金财政体外循环等,以及在年终决算中人为坐收坐支超收财力、虚列结转下年支出项目、隐瞒决算应缴上级收入等。

(三)预算执行审计应逐步实现由收支审计并重向以财政收支预决算全过程审计的转移,实现由常规预算执行审计向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财务收支全过程审计的转移,以切实强化大财政审计,逐步实施政府预算执行审计。

二、预算执行审计思路目标和重点要求有待创新深化

在现行法律法规未作相应修订之前,可实施逐步推进、不断创新和有效突破的预算执行审计思路目标。一是可先将常规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向预算执行的两头延伸,即向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两头延伸突破,以间接对整个财政预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向预算内外收、支和预决算管理三个方面深化,进一步满足大财政审计的需要。二是以部门预算审计为龙头,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预决算级次管理审计为主线,对财政预算、执行、决算全过程进行监督,真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焦点,把握难点,以进一步拓宽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逐步过渡到对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财务收支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三是最终实现对整个政府预算执行进行全面审计监督。大财政审计或政府预算执行审计要求对以政府为主体的各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审计监督,而不是仅对其中的一部分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大财政审计或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尤其是要强化对各种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和虚拟资产等的审计监管,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审计监管,并立足于从整个政府资产管理运营和财政财务收支管理运行机制、体制上来分析揭示问题。

三、审计对象监督空白问题有待突破创新,审计长期不作为的职责风险有待防范和化解

(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由于受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严重不匹配等影响,省级财政决算、国税、海关和银行、保险、国企等基本长期处于政府审计监督的空白之中。这些部门行业所拥有和管理分配的资源和财政财务收支总量往往比一级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总量要大得多,这些部门企业一旦“有事”往往都是“大事”。如违法融资理财、监守自盗、偷逃漏交税收、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行业垄断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无不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这些部门企业审计监督的长期不作为,将给审计机关带来很大的审计不作为风险;还使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完整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

(二)审计长期不作为的职责风险和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完整有效性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有效加大全国审计资源、审计力量的统筹调配力度,加大全国一盘棋的行业审计力度,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有效化解审计长期不作为的职责风险,解决好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完整有效性问题。

四、高层次预算执行审计监管工作有待创新强化

(一)各种经济管理财会业务往往要经过本单位、主管部门、财税部门直至各级政府等多层次的内外部监管审核,但各种违纪违规问题仍能在经过各层次监管部门“严格”审核把关后轻易地“脱颖而出”,其主要原因就是有关监管部门未能很好履行自己的监管权或履行不到位,以致出现颇具中国特色的“多龙治水,旱涝无责”的怪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审计机关未能有效追究各专职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由此,审计机关不能再对有关政府部门“监管权”缺失、缺位或形同虚设的情况见惯不怪,审计机关要力求走出这种治标不治本、“荒自家田去种人家地”来包打天下又事倍功半的怪圈,要注重搞好对各层级监管权运行的再制约和再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三)要努力改变目前审计机关在前方疲于奔命且事倍功半式的“单兵救火”,而负有直接监管职责并握有直接监管职权的有关部门单位却在后方悠闲自得乐无其事的现状。审计机关要在真正解决好人人争监管权却又无人负监管失职之责等普遍性问题方面发挥好高层次预算执行审计监管的应有作用,运用好四两拨千斤法则,有效强化整个国家经济内外部监管体系和各种监管资源,以切实化解现有审计资源与应担负审计任务严重不相适应的矛盾。

五、审计在制度创新和与时俱进等方面的帮促作用有待强化

如对政府无偿投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或混合制经济的财政资金的定性和监管问题,企业集团等的行业垄断问题,以政府为主体的大财政资金的运用、投向、监管和效益问题,历年滚存结余结转项目、资金的多次再分配使用监管问题,现行财税分配体制的“劫贫济富”问题等,就亟待在体制机制上给予解决。

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新要求,这对我们进一步探索搞好效益审计,尤其是在探索搞好生产要素综合利用开发方面的效益评估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由此,审计在建立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预算机制、公共财政机制和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机制方面,在制度创新、改革发展和与时俱进等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且可以发挥更大的审计帮促作用。

六、预算执行审计职权和成果运用有待创新深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养分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审计机关仅对被审单位违纪违规事项进行“就事论事式”的审计查处,而对其今后继续争取财政资金和项目等缺少实质性影响,这也是不少问题之所以屡查屡犯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审计机关在预算执行审计职权和成果运用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和创新深化。如审计机关可力求广泛推行年初部门预算听审制和年终部门决算审签制,争取本级政府和人大根据部门预决算审计结果来审定调整各部门的本年预决算拨款数或下年预算拨款数,根据下级财政预决算审计结果审定调整下级政府当年预决算拨款数或下年补助标准、转移支付数等。在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查处时,审计机关能对违纪违规被审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预决算分配审核说“不”,不但大大提高审计威慑力,还将有效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屡查屡犯。

七、常规预算执行审计难以深入和关注的若干重点方面

(一)财政部门只将合计线以上的税收超收部分作为当年的预算超收收入报同级人大批准,其合计线以下的超收部分和年初预留财力等往往被财政部门自行调整安排或坐收坐支。

(二)在年初预算中人为少列下级上解收入、上级转移支付和补助收入等线上或线下收入,为自行调整安排或坐收坐支这一部分超收财力留下余地。

(三)在预算执行中随意搞支出预算科目调剂,随意串换年初支出预算科目和项目,人为弱化、逃避年初预算约束。

(四)财政年度决算报表中支出变动表中的“其他”栏,成为随意安排调整串换支出项目、坐收坐支线下超收收入、随意搞年终结算补助等的常用工具。

篇8

年报审计关注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日《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予以充分关注,并对八个高风险领域保持职业谨慎:(1)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等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动;(2)涉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预计负债的估计、资产减值准备等项目的重要会计估计变化;(3)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4)关联方认定及重大的关联交易;(5)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易;(6)债务重组、资产处置及置换;(7)异常的股权转让;(8)股权激励措施。

注会承办企业破产案件业务指南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日前了《注册会计师承办企业破产案件相关业务指南(试行)》,今年1月1日起试行。指南重点对三个方面进行了规范:一是对注册会计师作为管理人应承担的职责进行了梳理;二是对注册会计师承办企业破产案件业务中应遵循的主要操作程序进行了规范;三是对注册会计师承办管理人业务需要重点关注的事项进行了具体化。

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政策出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07年工作总结透露,由商务部牵头,联合外交部、证监会、国资委等十部委将《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扩大服务出口若干意见》,支持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出去”。目前,中注协已起草完成征求意见稿,并逐一征求了有关部委意见,商务部正在组织相关部委的会签工作。该意见将协调解决事务所“走出去”中的财税、金融、外汇、市场准入、出入境签证等方面的政策问题。

会计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建立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近日正式《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披露制度》,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建立起会计行业信息披露制度。据介绍,《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披露制度》共15条,主要包括信息披露的原则、种类、具体内容、渠道,以及信息披露各方责任等。

中注协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今年初,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开展会计领域的首度合作。根据约定,两会将在会计知识的研究和发展、会计教育、会员职业发展、会计员工及技术、会计考试及资格认定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中注协会长刘仲藜表示,这将有利于加快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会长伊泽贝尔・夏浦表示,这份协议能够让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分享英国会计行业及会计教育领域内的经验和做法。

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1月16日,国内最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它是由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而成的,双方各持股50%,根据中瑞岳华提供的材料,合并后的新会所员工2800人,注册会计师逾千人,分支机构18家,年业务收入7亿元。

2008年度审计关注宏观调控落实

日前,审计署编制完成并正式印发了2008年度统一组织审计项目计划,明确统一组织实施的审计项目共25项。据介绍,2008年审计项目计划突出特点之一是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科学发展,安排的项目主要涉及预算制度改革、加强和规范投资管理、支农惠农、节能减排、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方面;另一大特点是把维护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促进社会和谐,安排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社会保障、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点资金和项目进行审计监督,确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政策

559件财政规章文件废止

1月31日的财政部第48号令,公布了第十批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确定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共559件,其中,废止298件,失效261件。财政部自1986年起已连续十次对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清理,发文公布了总计5838件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财政规章文件清理工作实现了经常化、规范化。

财政部明确限售股的会计处理

针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编制和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限售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问题,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日前明确,在重大影响以下的限售股权应当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就是说,限售股能不能与公允价值“牵手”,不用看限售期是否已满。

领购普通发票不再需要审批

国税总局下发的《关于普通发票行政审批取消和调整后有关税收管理问题的通知》规定,纳税人办理了税务登记后,即具有领购普通发票的资格,不需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纳税人可根据经营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领购普通发票申请。主管税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等情况,确认纳税人使用发票的种类、联次、版面金额,以及购票数量。确认期限为5个工作日,确认完毕,通知纳税人办理领购发票事宜。

总工会捐赠所得税政策明确

财政部、国税总局日前决定自2007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全国县级以上总工会(不含各级行业性工会和各类企业工会)用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前全额扣除。全国县级以上总工会(不含各级行业性工会和各类企业工会)对所接受捐赠款物应实行封闭式管理,专项用于全国县以上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事业,不得挪作他用。

分化肥出口关税提高  经国务院批准,2008年2月15日起,对部分化肥产品出口关税税率进行调整,即调整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及磷酸二氢铵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的出口暂定税率,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税率提高至35%;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仍实行20%的税率。另外,对部分含磷复合肥开征出口暂定关税,2008年2月15日至9月30日实行35%的税率;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20%的税率。

大型挖掘机相关部件进口税先征后退

据《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型露天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调整大型煤炭采掘设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以企业进口申报时间为准,2007年1月1日起,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大型露天矿用机械正铲式挖掘机和大型煤炭采掘设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同时停止相应整机及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

大马力农业装备部件进口税先征后退

财政部于2月中旬通知,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而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自2008年3月1日起,将停止相应整机及成套设备的进口免税政策。

自用旧设备实行出口免税不退税

国税总局日前印发的《旧设备出口退(免)税暂行办法》规定,增fast一般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出口的自用旧设备,凡购进时未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其他单证齐全的,实行出口环节免税不退税的办法。

财政将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补贴将重点支持的高效照明产品主要包括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三基色双端直管荧光灯(T8、T5型)和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电光源产品,半导体(LED)照明产品,以及必要的配套镇流器。

交强险下调

保监会于1月11日公布新《交强险基础费率表》,本次基础费率调整遵循的原则是调低不调高,最大限度减轻车主负担。据测算,约64%的被保险人将享受到基础费率的下调,下调的平均幅度为10%左右。调整幅度较大的车型有:6座以下家庭自用汽车基础费率下调9.5%,下调后的保费为950元;中小排量摩托车下调33%;36座以上公交车下调26%;20~36座出租租赁车下调31%;20座以上企业非营业客车下调20%;特种车三个车型分别下调39%、18%、30%。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1月13日公布的第515号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明确,行业协会如果有组织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以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行为的,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税总等三部门加强土地税收管理

国税总局、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地税部门、负责征收契税等的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开展对纳税人土地占用情况及土地税收缴纳情况的清查工作。各级财税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清查范围,将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大和用地情况不清楚的单位列为重点;对新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占地情况要进行全面清查。

财经

财政社保工作将推进三大试点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于1月中旬表示,2008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将努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三大试点。

今年将继续研究调整消费税

国税总局于2月19日的《2008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称,根据国家今年的产业政策,将研究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税率。并提出,要落实房地产调控措施,研究支持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

首批年报出现“无法表示意见”

首批登场的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中,S*ST鑫安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并因连续3年亏损,将成为今年第一家暂停上市的公司。

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属正常

财政部会计司负责人日前表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已经执行了1年,为确保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执行好新会计准则,财政部采用了“逐日盯市、逐户分析”的方式,跟踪分析每一家上市公司的2007年年报,全面、准确地掌握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已公布年报公司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营业毛利的增长,属正常经济增长的态势。

中央储备糖管理办法将于3月施行

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日前公布的《中央储备糖管理办法》将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央储备糖是指国家为实施市场调控、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发的市场异常波动而储备的食糖,包括储备原糖和储备成品糖。

央企国有产权转让实行信息联合

国务院国资委决定,3月1日起,在国务院国资委选择的中央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试点机构,建立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联合制度。各试点机构应共同选择一家以上全国性经济或金融类报刊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

地方

山东:审计查出违规金额252亿元

2007年山东审计机关共审计8668个单位,查出违规金额252.67亿元,已上交财政38亿多元,归还原资金渠道近10亿元;同时,向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04件,涉及人员144人。

上海:基层政府聘请财务顾问

1月下旬,上海市徐汇区政府与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聘请申银万国担任区政府的财务顾问。据了解,上海已有多个区级基层政府聘请有实力的金融服务机构担任政府的财务顾问,这表明上海基层政府正在加强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区域经济引导水平。

福建:开展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

日前,福建注协《福建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做好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检查工作的通知》称,将开展对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的检查。据悉本此检查的对象为2007年12月31日在册的注册会计师。

数字

2005亿元  2007年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为200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0.2倍,增加1825亿元。

3185亿元

2007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人3185亿元,增长29.9%,增加733亿元。

声音

杨遂周: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

国税总局地方税司副司长杨遂周表示,目前,全国所有的省市已经开始启动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2008年将进一步加大土地增值税清算力度。

丛明:金融保险业是新税法最大受益者

国税总局政策法规司正司级巡视员丛明日前表示,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后,由于减负效应明显、工资抵扣力度大,金融保险行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国际

IASB企业合并报表项目阶段完成

近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修订后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IFRS3)《企业合并》和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IAS27)《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这表明IASB已经完成企业合并项目的第二阶段,两项新修订后的准则将于2009年7月1日起生效,但也允许企业提早采用。

美国审计市场更趋集中

最近,一份由美国政府责任署(GAO)完成的政府调查报告表明,大型公众公司的审计市场已更加集中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根据GAO的研究分析,最大的几家会计师事务所承揽了1500多家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公众公司中约98%的审计业务。

萨班斯法案遵循成本低于预期

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发现,小型公众公司遵循萨班斯一克斯利法案第404号条款(SOX 40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要求的成本,实际上要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先前的预期低14%。SEC最初估计所有公众公司的遵循成本为91000美元。然而,Lord&Benoit研究公司的一份报告估计,小型公众公司的平均遵循成本大约为78474美元。

篇9

根据国家审计的经济监督性特征,一方面,围绕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实施审计监督。一是对国家“宏观性部门”的审计。通过对有宏观调控职能的国家财经管理监督部门和市场主体主管部门(如财税、金融、发改、建设、国土、物价、工商、国资等)调控监管市场经济包括本部门经济活动的审计,以及对领导干部任期履行宏观经济调控职责情况的审计,监督这些部门及领导干部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履行职责,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合理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确保宏观调控规范有序,提高宏观调控政策效益,为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创造优良环境。二是对国家“宏观性资金”的审计。通过对影响宏观经济调控的国家公共财政、信贷等资金(基金)特别是各类专项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支持重点领域的资金的审计,监督这些资金来源(收入归集)和运用(支出分配)的合法有效情况,为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对国家“宏观性项目”的审计。通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新农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节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教育发展、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投资决策及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这些项目合理控制投资规模,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改善投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为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奠定坚实基础。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挖掘增产节约潜力

当前国家财政比较困难,建设资金不足,财力又过于分散,损失浪费比较严重。同时,部分企业不仅利润下降,亏损上升,而且严重地存在着潜亏挂账、虚盈实亏问题,这是财政的一大隐患。为此,要围绕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积极加强大中型企业的审计监督。要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当前烟草行业潜亏挂账、虚盈实亏的问题比较严重。经济效益审计,主要是检查企业盈亏问题,除研究外部原因外,重点是检查内部问题,如产品质量品种、企业生产流通、影响亏损挂账的因素和“三角债”、资金周转等问题。并要进行一些审计调查,针对存在的重要问题,查找产生原因,提出挖掘内部潜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改善外部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既审计监督,又帮助解决问题,为宏观经济调控积极工作。

三、社会审计

有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行为及活力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加强社会审计有利于规范企业行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企业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由于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所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政府和社会公众都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的质量更为重要。为了维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法律规定必须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管理者编制的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中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社会审计行业拥有一批会计、税务、资产评估、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能根据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提供包括股份制改造、记账和设计会计制度、税务、资产评估以及管理咨询在内的各类专业服务。

四、内部审计

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策

引言

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是非常重要的,其全面而系统的反映和记录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的过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管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保持公正和效率,这既可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只能,又是对党目前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运动的响应。然而,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的问题层出不穷、矛盾重重。这就使得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监管尤为迫切。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会计基础工作对整个财务活动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这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顺利。目前来说,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始凭证问题这主要表位为原始凭证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来认真填写,存在不少不填、少填、漏填现象。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缺少对资金支出的审核和控制,这大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水准。此外,原始凭证的造假问题也非常的严重。有些发票的填写的项目不是实际中的活动,或者就是经济活动的范围完全不是发票本该使用的范围。另者,有工作者把收据和发票混在一起使用,使用过期的发票。更为严重的做假,私自制作虚假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问题这主要包括填写的记账凭证过于简单,对于业务的处理拖延或者写的名称不规范;有些单位在开设银行账户时会形成无法监管到的账目;年终记账没有正确反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或者是使用了内容不完整的凭证。(3)账簿和财务报告问题一般企事业单位使用的账簿是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而有些单位使用自己随便弄来的账簿,或者记账不清楚明确而致使无法核对。财务报告主要是内容不完整,对于财务报表没有做足够详细的备注和说明。

1.2会计核算制度问题 这主要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规模不大而致使一人将财务会计工作全权负责,这样非常容易产生一些腐败分子。有些部门无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而隐瞒贪污国家的资金和单位上缴的收入。

1.3采购支出问题一般来说,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出于管理科学化和节约规范化的考虑,在采购的时候都是实行统一采购的。然而一些单位却才有化整为零、移花接木、先购后采等歪门邪道来劈开政府部门的统一采购标准,从而使相关人员可以从中获取私利。

1.4预算管理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信息透明度的增加,传统粗放型的财政管理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合行政事业单位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做好预算管理,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超额支出、无目的的支出,这些都严重浪费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财力、物力。由此造成的年终核算账目的时候无法向整个单位部门交账而伪造原始凭证。

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监管的措施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主要是《会计法》。但这远远是不够的,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样就可以使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律可罚。对于违法行为要加大审查力度,严惩不贷。

2.2实行审计第四关系人制度 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权可以从其手中转移出来,交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行使,这样可以确保本单位核算工作的质量,其审计关系图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知,审计委托人将审计的权力托付给审计第四关系人,然后审计第四关系人找审计人,由审计人来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第四关系人必须是完全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第三者。这样就可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3加大检查监督力度这既可以选择社会上的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监督,也可就选择行政事业单位内的兄弟单位之间相互监督。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一旦发现有相关违法行为,依据有关规定要从严处罚。另外,上一级的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部门的监管,防止其。

2.4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工作归根结底是要通过财务工作者来实现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其工作的质量。一个优秀的会计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还要有非常高的道德素质,能够做到自律和慎独,能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可以通过加强地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逐步实现。

3.结语

虽然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只要加强监督,最终必然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越来越好,这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充分行使。

参考文献:

[1] Delfina Gomes.Accounting change in central government:The adoption of double entry bookkeeping at the Portuguese Royal Treasury . Accounting,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8,(8):1144–1184

[2]象山县财税局.象山财税学会课题组,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转型的研究,浙江财税与会计,2010.(11):121-123

[3]黄长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其对策[M].现代企业教育,2006(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