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诉讼案件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7 18:0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险公司诉讼案件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产保险;理赔;车险;问题研究
一、某财产保险公司理赔中心车险人伤理赔情况
(一)车险人伤案件赔付概况
2015年,某财产险公司投保汽车保险案件3976起;2016年,交通事故4025起;2017年,汽车事故数量为4418起(来自某财险数据,与保险公司理赔中心内部统计数据一致)。过去三年,汽车保险案件总数一直在上升。此外,从2015年到2017年,车险理赔金额从17046元增加到21057元,增长23.5%,增幅较大。三年来,人身伤害赔偿比例分别占汽车保险理赔总额的18.53%、19.46%和20.34%,总体增幅继续上升。
索赔案件是依照车险事故进行的相关操作,在这个过程往往会发生赔偿的差异造成的相关诉讼,或者在金额赔偿的标准中存在赔偿金额无法满足被保险人的要求所产生的索赔纠纷,2015-2017年,人身伤害诉讼案件数量分别为366件、389件和417件,人身伤害诉讼案件数量继续上升。
(三)人伤理赔投诉情况
在人身伤害的情况下,客户对索赔工作的要求较高,处理各种索赔的索赔人也容易受到客户的投诉。2017年,保险公司的索赔中心的投诉人身伤害索赔服务的三大:人类伤害的损失金额(135年,占23.19%)和文档的集合(117年,占20.09%)和索赔期限(88例,占15.08%)。
(四)人伤理赔时效情况
2015年至2017年之间,保险公司对于理赔时效的规定在一个月30日为基数的情况下,结算率依次为35.65%、37.32%和38.44%;90天为基准的情况下,结算率依次为72.36%、73.74%和74.65%。
二、车险人伤案件理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赔工作量大,人员配置不足
2017年,某财险公司理赔中心人身伤害理赔部有6名调查员,主要负责全县郊县人身伤害案件的现场调查和后续理赔;有2人在核事故中受伤情况。负责索赔中心对人身伤害案件的损害赔偿的确定。一方面,人员受伤人数继续增加,而受伤调查人员只有六人。每一名受伤者的调查员不仅对郊区住院患者的住院情况进行住院调查,而且了解伤者和估计的医疗费用;受伤调查人员还负责对案件进行详细的了解与判断,并调解其中的争议,因此在工作要求上范围较广,这会造成在工作中疲于全面的控制,对相关的索赔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导致在时间周期上花费的较多,在这个过程中索赔人会不断提提出各种要求,这无疑加大工作量的同时增加了投诉量。第二个层面,人身损害赔偿部门只有2人受伤。以2017年为例,2017年财产保险公司理赔中心的汽车保险理赔案例为4418起,可以计算出每人在案件审查中平均值差不多在2209起,依照过往三年的发展趋势,受伤总人数呈上升趋势,工作量不断增加,医务人员明显不足。
(二)人伤案件理赔流程复杂
根据公司规定,医疗费用索赔所需的文件包括医院诊断证明、出院证明、出院小结、用药清单、医药费发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证明、投保身份证原件、被保险单位所需单位、被保险车辆驾驶证复印件、驾驶证复印件。索赔要求需要更多的文件,客户往往需要多次往返才能在完整文件的情况下成功处理索赔,这很容易导致客户投诉索赔人。2017年,涉及索赔单证的投诉共117件,占投诉总数的20.09%,在人身伤害索赔服务投诉中位居第二(第一个是“人身伤害损害金额”)。大量的投诉也会降低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
(三)人伤理赔案件结案周期长
在车险案情的索赔情况上,整个流程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从住院治疗、再到后来的出院的伤情鉴定,以及后续的康复治疗。与其他类型的保险相比,收款周期较长,这可能会导致客户抱怨“索赔缓慢”。根据公司内部统计,2017年个人的相关投诉事件总共有88起,这个比例占据到了15.08%。另一方面,在人身伤害理赔率上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指标是保险公司对公司内部评估的重要参照标准,就依照2017年的数据分析,财产保险公司在15天、30天、45天、90天内的结算率依次为22.73%、38.44%、42.61%、74.65%。这可以看出,在理赔的时间上存在的时间过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客户对财产保险公司工作效率不满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建议
(一)提前介入协谈调解,与司法部门积极沟通
沟通是保险公司在处理相关的诉讼案情之前必备的,因此保险公司在处理相关的工作事宜上需要加强对诉讼案情的了解与分析,并积极沟通,保证在索赔阶段客户对于赔偿事宜的认可度,在这个层面上要求业务员对于公司的相关索赔政策能有清晰的了解,尽量减少客户提起诉讼来造成对公司形象的影响。在另一方面需要与相关的司法部门进行积极的交流,保证在沟通基础上解决相关存在的纠纷问题,进而建立好沟通机制。
(二)增加人伤理赔人员数量,提高理赔效率
人员的储备是保险公司需要注重的问题,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加大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增加理赔人员人数,解决人员和审核人员不足的问题,保险公司应加强对理赔人员的考核管理,加强技能考核,服务考核,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篇2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总体评价
201X年,XX市分公司合规工作情况总体良好,市分公司及各分支机构、员工和营销员的保险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规定、行业自律规则、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未发生违法违规事件,未出现由于不合规的保险经营管理行为而引发法律责任、监管处罚、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情况,有力保证了公司业务的较快发展和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合规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合规管理人员。明确市分公司分管总经理为合规负责人,本部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合规负责人,并将市分公司理赔部/法律部/合规部作为合规管理部门,在理赔部/法律部/合规部设合规岗,在本部各部门设合规联络人,在各支公司设合规岗,落实到具体人员,建立合规工作网络,进一步明确各自合规管理职责,保证全市系统合规工作组织有序、整体推进、有效开展。
二是打造作业流程标准化平台构建企业合规经营系统。
近年来,面对财产险市场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司始终高度重视合规经营工作,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练好内功,以作业流程标准化(流程再造项目)为突破口,通过搭建标准化流程管理平台,初步实现了公司全辖各个岗位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效防范了因不合规的经营管理行为引发法律责任、监管处罚、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三是深抓统一授权经营。人保财险公司统一法人授权经营制度是人保财险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纲领性制度。201X年4月中旬,我司根据省公司的授权,认真编制分公司转授权书下发各支公司并派发到本部各职能部门,以确保分公司的各项工作均在授权范围内开展,避免滥用授权或超越授权。今年来,分公司及所辖各支公司始终严格按照总、省公司的授权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和各项工作,没有发生任何超权限经营行为。
四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积极引导全市系统转变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险业规律办事,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着眼于长远和大局,努力做到转变经营理念求发展,强化内控制度防风险,严格执行授权经营制度,加强关键风险点管控,认真落实业务、承保、财务、理赔等工作的管控要求,研究制定市、县两级公司《权责规范手册》,确保公司各项经营活动依法合规进行。
五是加强执行力建设,强化合规评价和监督制度。根据保监会《指引》和集团公司《意见》的要求,保险公司应当提高制度执行意识,强化执行力建设,把合规工作落到实处。我司按照总、省公司的要求,提高制度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及时评估各项制度和流程,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同时加大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
六是以推行依法合规经营承诺制度为重点,在系统内形成依法合规、信守承诺的良好合规文化氛围,筑牢合规经营第一道防线。为推进合规经营“三道防线”建设,为加大合规文化宣传力度,规范公司经营管理行为,提升公司合规管控水平,我司于201X年3月,推行依法合规经营承诺制度,由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向市分公司作出承诺,承诺本人及所在机构及下属分支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监管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信守行业自律规则,恪守职业道德准则,在经营过程中做到依法合规经营。
七是加强法律诉讼工作。实行诉讼案件归口管理,制定了诉讼案件集中管理办法,由理赔部/法律部/合规部负责城区诉讼案件的登记、录入、聘请律师、赔案处理等,四个县(市)支公司的诉讼案件也实行了集中管理。诉讼中,严格把关,从严要求,对不实证据进行认真调查,对涉嫌保险诈骗的案件进行初查后及时移送理赔侦查中心由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八是加强反洗钱工作。落实反洗钱工作要求,并做好XX人民银行每季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的报送工作。201X年,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反洗钱工作实效和效率,分公司设立了反洗钱联络人制度,在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各支公司分别设立一名反洗钱联络人,责任到人,避免了工作相互推诿,无人落实。
九是加强学习教育。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合规经营教育,学会在经营发展中懂法、守法、用法。认真组织学习新《保险法》、《侵权责任法》等,并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组织的广场宣传活动。
(三)存在不足
一是合规工作职能有待进一步发挥,上下协调一致、共同防范合规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合规岗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培训工作亟待加强。
三是合规检查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督考核力度。
二、201X年工作思路
(一)把握重点环节,提高合规工作效率
合规工作要以合规风险防范为重点,加强对承保、理赔、财务、单证等重要环节的监控与督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合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查找不足。
(二)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合规要求落实
要强化制度执行力,推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合规工作落到实处。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定期通报公司在合规经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建立定期反馈制度,促进业务部门加以改进。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合规文化形成
篇3
关键词:责任保险;增长差异;滞后分析;影响因素;向后回归
一、 引言
在2010年新侵权责任法已经实行的宏观背景下,可以预期,我国责任保险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正确刻划出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笔者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配对分析、滞后分析、向后回归等多种方法,努力刻画出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特点,力求为我国责任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二、 责任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增长差异分析
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即考察责任保险是否与财产保险的增长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正如我们前面所言,我国的责任保险发展水平远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因此,研究中国责任保险的发展是否与财产保险的发展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图形间接进行观察,但我们可以采用更为科学的判别方式,即通过统计中的方差配对T检验方法实现,原假设为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这里考察的数据是最近十年的财产保险保险费收入增长率与责任保险保险费收入增长率(2000~2009)。将历年数据输入,通过计算,我们得到如下结果。其中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的t值为0.102,相伴概率则为0.921,远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因此我们无法排除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零假设。这与我们的初始直觉,即责任保险的增长落后于财产保险总体增长,是相悖的。但仔细思考我们也不难发现,我们可以说责任保险的增长并没有在总体上落后于财产保险的发展速度,但因为初始责任保险的市场份额就十分低,所以如果两者的增长相差不大的话,那么责任保险发展不足的困境是无法摆脱的。因此若要我国责任保险发展达到国外的市场份额标准,则责任保险需要一段突破性的发展时期。
三、 责任保险赔款对责任保险保险费收入的滞后分析
我们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考察上年度责任保险赔款对责任保险保险费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保险领域,上年支出的保险赔款往往有很强的示范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保险业务购买责任保险,因此直观的认识是上年度的责任保险赔款总额应与本年度责任保险保险费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但问题是:第一年的赔款总额是否会影响到第三年的责任保险?或者更早年度的赔款的滞后效应是否一直存在?如果这种影响持续,我们只考虑上年赔款的做法就是不妥的,为此我们可以做相应的统计检验,考察责任保险赔款的滞后效应,这里采用的软件是EVIEWS,使用的方法是eviews自带的PDL分布滞后指令。我们将历年责任保险赔款与历年责任保险费收入的数据(数据取自2000-2009)输入EVIEWS,其中x代表上年度责任保险赔款额,y代表本年度责任保险费收入。
通过EVIEWS的计算我们得到y与xt、xt-1和xt-2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构造y的滞后三期模型,利用Eviews计算出来的模型结果为:
Yt=-14.703 88+0.404 359xt-0.593 131xt-1+0.616 052xt-2
(-1.466)(-1.217)(2.118)
从上式可知,责任保险上年赔款额对以后年度的影响,实际上是滞后到第三年度最为显著,也就是指2000年的上年度赔款支出,对2002年的保险费收入影响是最为显著的。而上年度赔款对本年度保险费收入的影响,则要比对第二年度和第三年度的影响要低一个水平。这也与我们的直觉有不小的出入,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民众对责任保险的认识与了解程度不深,因此责任保险保额的示范效应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四、 我国责任保险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研究的第三个问题,是探究影响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因素。我们将选择可观察的一些重要变量。首先,在因变量选择上,我们采用较为常用的指标,即用责任保险的保险费收入来代表责任保险发展水平。难点在于自变量的选取,我们知道由于责任保险所涵盖的领域涉及到法律、保险、医疗、环境等诸多行业,因此从直观上就可以判断出影响责任保险需求的因素是较多的,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责任保险需求:
1. 上年赔款总额:正如前面所述,我们有一般性的结论——以前的赔款情况会影响到未来的投保需求,因为保险的赔付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但也正如我们前面的分析所述,我们不能只简单选择上一年的赔款的影响,应将前三年的赔款都考虑到模型中去。
2. 收入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会促使消费支出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保险保障安全的潜在需求成为有效的现实需求。由于责任保险并不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民众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才会有选择保险的需求,因此责任保险需求也应和收入水平之间呈现一种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此选择用我国人均GDP作为收入水平的替代变量。
3. 非农人口比率:基本上可以认定责任保险是一种城市性的保险,因为大多数的责任保险如公共责任、职业责任、产品责任等险种的保障内容都是与城市生活、城市环境有关,因此,我们选用非农人口比率来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指标。当然,具体的影响程度大小,要在模型的推定当中加以考察。理论上而言,非农人口比率越高,责任保险的发展应该越快。
4. 事故发生数:责任保险保障的是一种赔偿责任。而这种责任往往是由于两种情况所造成的:一是侵权,二是违约。其中侵权责任是责任保险保障的最多的赔偿责任。而侵权事故往往都是由于事故所造成的,因此考虑每年事故的发生数对于责任保险的影响是十分合理的。限于数据的可得性,这里我们选择每年火灾事故发生数作为每年事故发生数的替代变量。理论上,事故发生的越多,保险公司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就越重,责任保险赔款的支出就越多,相应的责任保险费收入就越少,两者应呈一种负相关关系。
5. 律师的民事诉讼案件:责任保险与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它所负的赔偿责任是由法律所规定的。由于责任保险赔偿的赔案基本限于民事责任领域,因此民事诉讼案件的发生数可以考虑用来衡量其对责任保险保险发展的影响。理论上而言,一国的律师的民事诉讼案件越多,对责任保险的需求就越大,责任保险的发展就越快。
6. 责任保险费率:责任保险费率往往与责任保险的投保呈反方向变化,即责任保险费率越高,对责任保险的需求就越少,责任保险费的收入就越少;责任保险费率越低,对责任保险的需求就越多,责任保险费的收入就越多。因此我们选择历年的责任保险费率作为我们的一个影响因素指标。
经过收集整理的数据如下图所示,图中非农人口比率、年度火灾事故发生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律师的民事诉讼案件、责任保险费收入、上年责任保险赔款额的数据都是从1998年~2009年。而责任保险费率数据从1999年~2009年。
根据前面的介绍,本文模型的变量含义和预期效用如表2。
表中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保险年鉴,我们采用的软件是EVIEWS和SPSS进行分析。模型设定如下:
lnY=C+?琢1lnUR+?琢2lnGDP+?琢3lnTC+?琢4lnLLt+?琢5lnLLt-1+?琢6lnLLt-2+?琢7lnLR+?琢8lnTC
其中,C为截距项,?琢1,?琢2等为各变量系数,也是我们主要关心的数据。LLt-1和LLt-2分别为前年的责任保险赔款额和大前年的责任保险赔款额。同时,为了消除宏观经济数据中所存在的趋势特征,我们将各宏观经济变量都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它们的长期趋势和异方差对估计结果的影响,这样做法的结果是变量之间的绝对值差距将变的很小,利用对数化的结果我们就可以进行后续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责任保险费用率在多数年份均小于1,对数化处理后可能会出现负值的情况,因此我们将每年的数据都加上1再进行对数化,当然这样的分析不会影响统计的结论。
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强弱,这决定了我们所选择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重要程度。于是我们通过SPSS对被解释变量责任保险保费收入与六个解释变量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在八个影响因素中LL、LLt-1、GDP、UR、LC与保费收入Y的相关性较强,都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下的检验,LR、LLt-2与Y的关系稍弱一些,但也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值得关注的TC这个变量,它与Y的相关系数仅为-0.411,这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对其给予特别的关注。
现在我们要考虑多重共线性问题,如果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那么用最小二乘法(OLS)就可能得出无效的参数估计量。因此,我们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遗憾的是,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我们的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多重共线性,而且数值较大,绝不可视而不见。因此我们不能直接对模型进行OLS回归,针对这个问题,有的学者曾经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或者岭回归等方法来解决。但笔者认为,为了保证估计的无偏性,采用逐步回归法里的向后法也许比较合适。
下一步,为了排除模型中不合适的解释变量,我们采用回归分析中的BACKWARD(后退法)进行筛选。这可以直接通过SPSS里的回归方法实现,将模型的数据输入SPSS,在回归方法中选用向后分析法,模型在第一步排除了对数化火灾事故,第二步又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排除了对数化GDP,经过五步的计算,排除了五个变量。最终模型修正为,
lnY=-1.141+2.275lnLC-7.692lnUR+0.934lnLLt-2
(-0.215) (5.188)(-2.580) (3.339)
通过向后法我们获得三个影响责任保险费收入变化的重要变量:lnUR(非农人口比率)、lnLLt-2(大前年责任保险赔款)、lnLC(律师的民事诉讼案件)。结果较好的解释了lnY的变化,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解释变量全部通过检验。
五、 结论
从上面的模型可知,显著影响我国责任保险市场的因素共有三个:非农人口比率、大前年责任保险赔款与律师的民事诉讼案件。非农人口比率对责任保险费收入的影响最大,表明城镇人口数量是决定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且这种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二个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第二大的是律师的民事诉讼案件,表明社会所处理的民事诉讼对于责任保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符合我们直观的认识,因为责任保险究其本质就是来源于法律责任。另外一个影响责任保险市场的因素一是大前年的责任保险赔款,这其实也在我们的滞后分析中有所体现,而通过向后法也可看出,它在对当年保险费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
但应注意,与我们的预设相反,非农人口比率与责任保险费收入的增长呈现负的影响关系,这是模型当前无法解释的现象。看来城市人口的增多一定会带来责任保险的增长至少在本文模型中得不到模型的支持。而尽管从理论上其他因素都应该对责任保险发展有影响,但在本模型中并不能获得统计显著性的支持。据笔者估计应该是两方面因素决定了其他因素不显著的结果。一是由于我国责任保险发展时间短,经济水平低,尽管从理论上讲这些因素应有显著性影响,但在我国还没有条件充分发挥其影响。比如人均GDP,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居民都有意识用剩下的收入购买大量的责任保险;而由于收入水平的不匹配,这种情况在我国却往往不一定成立。另外一个导致其他因素不显著的原因是我们的样本量有限,短短十几年的数据能说明的情况也是有限的。而且我们也缺乏责任保险的月度数据来做进一步检验。当然随着我国责任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样本数据将肯定会获得进一步的充实。我们也可进一步对责任保险的情况进行剖析。
参考文献:
1. Sarath,B.,Uncertain Litigation and Liability Insurance,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22(2).
2. Shavell,S., On Liability and Insurance,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2,(13).
3. Tom,B., Liability Insurance as Tort Regulation: Six Ways that Liability Insurance Shapes Tort Law in Acti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chool of Law Articles and Working Papers,2006.
4. Danzon,P.M., Liability and Liability Insurance for Medical Malpractice. Journal of Hea- lth Economics,1991,(4).
5. P'ng,I.P.L., strategic Behavior in Suit Settlement and Trial The Bell Jounal of Economics,1983,(14).
6. P'ng,I.P.L., Litigation, Liability, and Incentives for Care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87,(34).
7. J. David Cummins and David W. Sommer.Capital and risk in property liability insurance marke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6,(20).
重点项目: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侵权责任法实行背景下的中国责任保险风险管理研究”基金赞助(项目号:CXJJ-2010-334)。
篇4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法院判决的一则真实案例,该案的判决结果将对保险公司第三者责任保险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
杨某因交通事故受到严重伤害,肇事机动车驾驶员为何某(也是该机动车辆所有人),该车由某客运有限公司组织运营。客运公司就该机动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金额为50万元。
案后,受害人杨某以驾驶员何某为第一被告、客运公司为第二被告、保险公司为第三被告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判决如下:保险公司在第二被告客运公司投保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人民币50万元范围内支付原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对超过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限额人民币50万元范围以外的部分,由被告何某、被告客运公司按照事故责任承担。
[焦点问题]
1、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否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2、受害人是否可以在起诉致害人的同时,在同一案件中起诉保险公司?
3、最高人民法院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
[法律评论]
一、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否实质上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机动车辆都必须购买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国务院《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尚未出台。那么,目前各保险公司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是否可以认为实质上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之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呢?
有人认为,“此第三者责任险非彼第三者责任险”,现行的“第三者责任险”是商业第三者责任险,而非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在目前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中,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签订的是“有责赔付”合同,即机动车经交管部门认定有责任过错的,保险公司才予赔偿。
实际上,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早在1984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给国务院关于加快我国保险事业发展的报告中指出,实行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利益,国务院[1984]151号文件批准了该报告,并要求各地遵照执行。之后,许多省政府批准在相应地区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并在机动车上牌、审验中将其作为限制条件,以保证这一制度的落实。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04]39号)也明确指出:“目前,我国近24个省市已经通过地方性行政法规形式对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实行了强制,自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起,统一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予以推行”。5月1日中国保监会已经因保险公司风险增加而对机动车辆保险费率作了调整,其中必须购买的第三者责任险上调了10%.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本质上就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之“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国务院《强制保险条例》未出台,只能说明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而不能说明原有的24个省市规定的第三者责任保险是非强制的。
二、受害人是否可以在起诉致害人的同时,在同一案件中起诉保险公司?
过去,保险理赔的一般做法是,让受害人先起诉致害人,保险公司根据判决结果结合交管部门的《责任认定书》决定赔偿。学界也多不赞成法院在诉讼程序上将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合并审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此条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保险公司有义务直接向受害人赔偿,受害人也有权利直接向保险公司主张赔偿的权利。再看《保险法》第50条的规定:“保险人对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的损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直接向该第三者赔偿保险金。”两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相互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相统一的。受害人可以在起诉致害人的同时,在同一案件中起诉保险公司。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保险公司在道路交通事故诉讼案件中充当第二被告或者第三被告的角色的现象将会非常普遍。本案就是其中一例。
三、最高人民法院新的人身损害赔偿审理标准是否适用于未到期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国务院过去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条例》立即废止。巧合的是,与《道理交通安全法》同时实施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将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提高了一倍多。而未到期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均约定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范围、项目、标准赔偿。那么,5月1日后发生的未到期的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索赔理赔案件,保险公司应当按照什么标准赔偿呢?
篇5
本人于20xx年3月来到北京宅急送山东分公司客服部投诉理赔科从事保险理赔专员一职。本职位主要负责山东分公司保险、保价推广;保险、保价理赔;为投保货物出险后进行理赔提供所需的各项单据;对分公司工作人员及各营业所(厅、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保险、保价业务培训。要做一个称职的保险理赔专员需要熟练掌握本公司的保险、保价业务知识以及保险、保价理赔的业务程序,深刻认识合作保险公司的各项条款,并认真搜集所需各项单据,作事有条理,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应变能力,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能针对保险公司和分公司保险、保价业务现状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本岗位主要考核在途案件的处理情况和本单位的投保率情况并对各营业所客服主管做绩效考核。
目前本人从事此岗位刚有月余,对岗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目前以学习保险理赔流程和理赔知识为主,以了解前期和当下保险案件为辅。我的报告主要从岗位认识,工作思路、工作规划、工作建设展开。
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与实践,对公司的保险、保价业务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对保险理赔岗位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明确了公司设立保险、保价业务及保险理赔专员的目的。其目的是以经济手段及时补偿在运输过程中的货物因灾害事故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把不定的灾害事故损失变为固定的运输保险费支出,并将此项费用计入生产或营业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经营的财务稳定性,完善经济核算制,.通过开展保险、保价业、承保和理赔,宣传防灾防损的意义,检查事故隐患,积累有关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对各单位有受理业务时对货物的包装等提出合理建议,从而促进货物运输的安全,减少灾害事故损失。
其次,明确了保险理赔专员的职责定位。
1、保险、保价推广职责。负责对山东分公司全体客服人员和各受理单位取件人员、受理人员进行保险、保价业务推广培训、宣传。每月对各营业所(厅、点)保险、保价业务推广情况进行通报并兑现奖励。
2、保险、保价理赔职责。负责对每起案件的真实怕进行严格把关审核;负责对分公司出港货物出险案件在案后48小时内以邮件等书面形式向保险公司专业团队报险,并与对方确认;按照公司规定自报险之日起50天内,处理完成本单位在途理赔案件;负责理赔资料的收集,提交保险公司审核并跟进理赔进度;跟进各类理赔案件赔款下拨公司情况。
3、单据提供职责。在规定时间内收集工作单原件、理赔所需的客户方所有资料;必要时可请总公司协调中转公司、基地、运转中心提供所需第三方责任证明及铁路、零但、航空运单。
4、保险、保价培训职责。负责对分司客服、各营业所(厅、点)取件人员和受理人员进行保险保价业务的培训工作,以便于更好地了解总公司和保险公司对保险、保价业务的新规定,加大保险、保价业务的推广。
最后,明确了保险理赔岗位的考核指标及相关奖励机制。考核原则是:每月将涉及应收账款的理赔案件100%及时清理完毕;将规定期限内在途理赔案件100%清理完毕(除破损案件和法律诉讼案件)。考核指标是:投保率=(委托投保票数+保价票数)/发货总票数。
以上是我从事保险理赔岗位近一个月的认识和理解,当然有些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认识,加大实践,作好与前任保险理赔专员的衔接工作,认真学习前任保险理赔专员总结的流程与经验,以及处理的案例,加大分公司的保险、保价业务的推广力度,提高保险业务收入。
因为目前处在学习阶段,没有具体的实际操作保险、保价理赔业务,所以未来一段时间仍以学习保险理赔工作为主,逐步从见习到实习再到独立操作。
首先,要对保险公司各项保险条款有更深的理解,并做好传达工作。对保险公司的赔偿限额,免赔额和不承保范围要记忆清楚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报险时间,案件受理时限等问题要心中清楚,杜绝因为不清楚保险公司规定导致保险公司拒赔的情况发生;对保险、保价管理规定和总公司下发的关于保险、保价业务的通知文件要及时传达给一线取件人员和受理员,避免因文件传达不及时造成受理业务时操作不规范及后期理赔困难甚至无法理赔的情况发生。
其次,要进一步熟悉理赔程序,对每一步都了然于胸。目前已基本掌握保险、保价理赔流程,但缺少实际操作经验。接下来的学习将以实际操作为主,从向报险审核开始,在前辈同事的指导下一步步熟悉保险理赔专员的工作流程和内容,对理赔流程有更加深刻的学习,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可以独立操作。
第三,要积极改进与客户交流方式。在做保险理赔专员前做过一段时间受理员工作,有了一定与客户交流的能力,但现岗位对与客户交流沟通能力要求更高,因为面对的都是财产受到损失的客户,考虑客户当时的心情因素,有时候交流会出现困难,这时就要以巧妙的方式与客户要流,既能让客户配合自己的工作,准备理赔所需的相关单据,又能让客户安心。所以工作之余会看相关培训书籍和视频提高自身能力。
第四,在学习处理保险、保价理赔案件前通过做基础工作加深对工作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是对各营所(厅、点)的保险、保价投保率进行统计,并下发相应奖罚通报;针对前期分公司所下文件加大到付业务投保的推广和统计工作;按公司规定为每个取货人员统计保险、保价奖励提成;每半月做一次保险申报表;每日进行报险和声价值超十万元的货物进行报备;为各所客服主管做绩效考核;逐步掌握公文的写作和文件的审批原则与流程。
最后,要做事细心、有条理。对每一步工作都要作到细致入微,避免因前期粗心导致后期工作产生困难。
以上是对保险理赔专员岗位的近期工作思路。
关于本岗位的工作规划,由于从事保险理赔岗位不久,对保险理赔专员这一岗位的工作职责还不能够全面把握,无法对工作做出较长期的规划,但我有信心做好这一工作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制定与完善中长期规划。
首先,对前期案件进行清理。对时间较长的案件通过调查了解,对缺少的资料尽快准备齐全提交保险公司;已提交案件,但客户对结果不满意的与客户进行协商,已期尽快理赔。
其次,对已报险但未提交资料的案件与客户联系,以便尽快准备好理赔资料,尽早为客户挽回损失。
第三,增加对一线取货人员和受理员的培训,避免因操作不规范造成出险后无法理赔的情况,同时也可为后期理赔提高效率。
第四,加大对各营业所(厅、点)保险、保价业务的推广,提高分公司整体投保率,增加保险收入,减少因不投保造成通融赔付等情况的发生。
篇6
机动车辆保险作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重要支柱险种,2006年以来,车险保费收入占产险保费收入比例一直维持在70%左右,且车险赔付率直线上升,且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见表1),经营效益却持续下滑,其经营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非寿险业做大做强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重心。如何防范和控制车险经营风险,提升车险盈利能力是目前各财产保险公司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承保风险、理赔风险、财务风险、新《保险法》对车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机动车辆保险经营中的风险防范。
2006年-2009年5月江苏省扬州市车险业务发展情况表1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1-5
财险总保费(亿元)
5.54
7.11
8.18
4.52
车险保费(亿元)
3.83
4.98
5.64
3.11
车险保费占比(%)
69.2
70.07
68.99
68.86
车险简单赔付率(%)
82
50
60
54
一、车险承保风险的防范
承保管理是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总关口,承保质量如何,关系到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经营效益的好坏,同时也是反映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致。目前市场上的绝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以追求规模、追求保费为目标,在保源有限增长、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公司迫于业务压力,展开非理性价格竞争,导致车险“高返还、高手续费、低费率”现象愈演愈烈。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一味地追求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向保户开出诸多优惠条件,甚至不惜牺牲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对承保质量的高低漠然视之,不仅增大了承保标的风险系数,降低了车均保费,同时也为以后的理赔工作带来诸多隐患,致使承保效益进一步降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个问题:
一是业务基层只要数量不问质量。长期的思维定势,致使业务基层单位思想仍然停留非理性价格竞争上,承保管理环节相对薄弱。面对业务发展和市场竞争压力,“拾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思想普遍存在于各经营单位特别是基层一线。不符合承保条件的车辆仍可按正常标准承保,部分车辆“套用条款”现象屡禁不止,保户为了“节省”保险费,往往采取“套用条款”投保的行为,变相改变车辆使用性质,从而改变车辆条款适用类别。如:人为将营业用车作为非营业用车性质承保、家庭用车作为非营业用车承保,由此虽然实现了保费收入的增长,但业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是承保政策执行力不够。目前核保工作基本上局限于要素核保,不验车承保。基层展业单位对验车承保重视不够,对投保车辆根本不进行检查验车,片面轻信投保人的表述,而核保人员又无力顾及,造成诸多风险漏洞。
因此,车险迫切需要在经营上实现由大到强、由量到质的转变。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合规经营,防范风险,实行有效益的承保政策,提升风险选择能力,提高保费充足性,推动业务质量的持续改善。
一是合规经营,严控违规风险。开展合规经营教育,树立效益第一的意识。随着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保险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手段单一、经营数据不真实、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影响了保险业的科学发展,为止,保监会以保监发[2008]7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险市场秩序工作方案》,要求合规经营,规范市场秩序。江苏保监局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推出五项监管新举措,重拳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实施了“四高”(业务非正常增速高、展业成本高、综合赔付率高和市场不良反映呼声高)指标为核心的产险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办法,建立了保险公司月度监测指标制度。根据月度监测获取的数据将各产险分公司分为低成本扩张型公司、低成本收缩型公司、高成本扩张型公司、高成本收缩型四类,并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通过检查式调研、约见谈话等方式,进一步分析其成本偏高的根本原因,对存在违法违规和恶性竞争行为的公司,坚持从严从速查处,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江苏省保险行业协会也从6月20日起降低手续费用,商业车险10%-12%。保险公司要自觉遵守行业自律,特别是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公司要引领市场,降低违规经营成本,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提升承保定价能力,是要通过业务风险识别能力的加强,提升定价体系的精确度,不断优化业务结构,主动甄别风险,进行选择性承保。解决业务结构问题,首先要进行动态盈利性分析,通过分析,甄别客户的盈利水平,配合承保政策、销售费用和服务资源,形成对风险的主动选择能力,推动业务结构改善。首先是制定科学的承保政策,目前人保财险公司按业务盈利能力高低,将业务分为A、B、C、D、E、F六个风险分类,结合对各客户群具体险别业务的盈利分析,明确各客户群的效益险种,根据客户类别有针对性地加大效益险种的营销力度,限保亏损险种,提升业务整单盈利能力。全力巩固A类业务,积极发展B类业务,有效提升C类业务,控制D类业务,重点管控E、F类业务,提高优质业务续保率。通过精细化分析对险别进行细分制定差异化的承保策略。江苏省目前商业车险理赔赔信息共享平台已建立,各公司承保转入业务(F类)时通过平台逐单查询商业险上年出险次数,并严格根据费率规章使用系数。出险一至二次不得使用无赔款优惠系数,出险三次上浮10%,四次上浮20%,五次及五次以上上浮30%。二是要严格执行统一核保制度,加强核保力量,树立核保工作的权威性,防止病从口入。三是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真实可靠,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加强考核,落实责任制,为业务数据的积累和业务分析奠定基础。四是做好数据分析,对公司的车险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做好业务风险的预测,以提高承保政策制定的前瞻性,并通过费用差异化配置,有效进行风险选择,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车险理赔风险及防范
车险赔款支出作为保险公司最大的经营成本,赔付率过高,车险经营效益压力很大。赔款未能及时兑现保险公司规定时间内结案赔付的承诺,造成理赔难的局面,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声誉。车险理赔工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近几年汽车走进了普通家庭成了代步工具,随着车辆的巨增和新驾驶人的不断涌现,交通事故也随之而增,当前有效报案数增速和已决赔案数量增速已达历史最高水平。2008年人保财险公司处理已决案件呈高速增长态势,每月平均处理赔案超过100万件,出险率不断增高。
二是三责险赔付率持续上扬,其中人伤案件赔款占比逐年增大,案均赔款居高不下。涉及人伤案件的诉讼也呈上升趋势。
三是理赔关键环节管控不严,现场查勘过程的粗放管理,加上部分理赔人员素质不高、原则性不强,把关不紧,增加了理赔水分。
四是保险欺诈行为不断扩散,道德风险有蔓延的趋势。
上述问题的出现有悖于现代保险公司注重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最终目标。加强理赔管控,提升理赔工作水平,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强化理赔关键环节管控,挤压理赔水分,提升车险盈利能力,使业务发展及服务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匹配。
1、加强理赔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一是把好队伍的入口关,强化培训。选择高素质人员充实理赔队伍。强化理赔专业技能建设,提高理赔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行专业岗位任职资格制,初中高定损员的权限管理和初中高核赔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二是完善理赔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理赔业绩量化考核体系,提高理赔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三是持续开展理赔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和警示教育。
2、加大车损险查勘定损力度,把好理赔第一关。车险的经营好坏与现场查勘力度有直接关联,提高现场查勘率,加强查勘定损环节时限管理,强化第一现场查勘要求:一是对单方事故采取快捷服务程序处理的案件,第一现场查勘率包括复勘事故第一现场查勘率必须达到100%。二是出险后未及时报案和有疑问的案件必须查勘第一现场,对于汽车修理厂代办的案件必须和被保险人或事故当事人联系,核实出险情况和复勘事故第一现场。三是对关键时间和关键车型出险的车损案件,当场报案的必须查勘第一现场,如未当场报案的,要复勘第一现场。关键时间如:下午一点半左右,晚上七点半左右;关键车型如使用年限8年以上的老旧车型等。四是建立健全理赔后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定损复查。查勘案件复查率不低于10%,核损案件复查率不低于3%。五是加强对异地代查勘案件的授权,车损超出一定数额的案件要派出高级别定损员前往出险地查勘定损。六是规范定损标准,强化报价和核损管理,坚持能修不换,不能修则换的原则,区分合作与不合作4S店,严格理赔定价标准,努力提高定损的准确性。
3、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疑似虚假案件的调查,严控通融案件,建立支公司赔案反制性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安驻保险公司警务室的建设,加大打假防骗的工作力度,提高打击效果。对有疑问的人伤赔案中的户口性质、被抚养人的情况及有明显伤残评定不合理的认真调查,申请重新进行伤残评定。对重大欺诈骗赔案件的查获给予特殊奖励。
4、加强人伤案件的管理,挤压不合理赔付。近年来人伤案件赔款逐年增大,其中医药费、死亡伤残赔款也是逐年增大,人伤案件的案均赔款居高不下,1-5月江苏人保财险人伤案均赔款22411元,同比增加4261元,增长率为23.48%。如何挤压人伤案件的水分是今后理赔工作的重点。一是要成立由理赔部负责人、医疗专家、医疗跟踪人员组成的医疗跟踪、审核小组。对涉及人伤的案件进行跟踪服务,提前介入,对医疗及用药方案、费用标准等与医院进行沟通,并及时告知保户。并要示跟踪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医院,询问伤势和伤者的职业及工资收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对涉及人身伤残和死亡案件的被抚养人、伤者收入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加关注10级伤残的。三是严格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临床诊疗指南》和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进行医疗费审核,严格剔除赔案中不合理费用,对医疗专家进行相关考核,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5、增强车险未决赔款管理能力,提高数据准确性。未决赔款的准确于否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综合赔付率、利润率等指标,直接影响车险经营成果。建立未决赔案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专人负责车险未决赔款管理,定期与保户联系,了解案件进展及时对车险未决赔款进行修正,使其与赔款相近,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防止车险未决赔款估损过高或过低而影响车险经营效益。
三、车险财务风险防范
车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应收保费的风险、成本归集不合理的风险。防范财务费用风险要从源头抓起,降低车险经营中的各项成本,将综合成本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1、强化分险核算工作,确保车险经营成本的准确归集。目前直接费用间接化、间接费用平均化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各险种间费用分摊不均衡现象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要从源头提高费用归集的准确性、合理性,真实反应经营情况。一是实行销售费用的差异化配置,以增强风险选择能力,将费用向优质业务、优质客户群倾斜,切实提高销售效率。二是推进车险理赔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提高理赔效率,降低理赔成本,提高理赔资源利用效率。要重点解决在车险赔案中不合理列支各种行政管理费用问题。
2、全面推广车险“见费出单”,加强应收保费管控,集中清理存量应收。严格管理和考核机制,全面规范应收保费管理。
四、新《保险法》对车险的风险防范
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保险法》,关于被保险人利益保护的条文有了明显的增加,这既是法律对当前保险业主体关系地位的调整,也是当前保险业务经营中尤其是理赔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体现。因而如何顺应《保险法》的要求,规范财产保险公司的内部理赔流程,提升理赔服务能力和速度,降低理赔过程中发生的诉讼风险,是车险理赔所面临的新课题。
篇7
2002年第一次修改《保险法》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张洪涛教授:2002年《保险法》第一次修改主要是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针对保险业法部分以及法律责任部分进行的。当时修改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保险业与国际接轨、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强化保险监管。具体涉及到的保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财产保险公司的义务范围、保险资金运用以及加强保险监管等内容,都是与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保险业界一般把保险法分为2个部分:保险合同法和保险业法。第一次修改主要针对保险业法的内容,而对与保险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保险合同法并未作实质性的修改,事实情况是如此吗?
张洪涛教授:从2002年《保险法》修改的结果分析,确实如此。第一次修改涉及保险合同法的内容只有4条,此外大部分是针对保险业法部分进行的,尽管这部分内容的完善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确保其偿付能力,最终体现了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目的,但实质上和普通保险消费者联系更加紧密的是保险合同。业界普遍认为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保险法》在保险合同法部分修改的内容并不多,没能完善我国保险法存在的明显法律漏洞,而这恰恰又是目前保险法律关系中产生纠纷最多的领域。
您认为保险合同法部分存在的缺陷容易引起哪些纠纷?
张洪涛教授:保险合同法部分存在的缺陷较多,在此只能说明其中的几点。
表征保险合同特殊性的几个重要原则没有体现。现行保险法只规定了保险利益原则和损失补偿原则,没有明确规定最大诚信原则和近因原则,未能充分体现出保险的行业特点和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比如保险法中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只是合同法的一般原则,是从事各项经营性活动所必须遵守的,而保险合同要求当事人具有的诚信程度要比一般民事活动更为严格,要求双方当事人具有“最大诚信”,并贯穿至保险合同自订立到履行的整个过程中。
因法律关于保险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以及承担保险责任等规定的不明确而引发的合同索赔和诉讼案件非常多。比如根据现行《保险法》第12条的规定,保险合同是不要式合同,订立合同的形式可以是口头,也可以是书面,但实践有对保险合同的订立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的理解。另外《保险法》对保险责任的开始时间与保险合同成立时间的关系以及收取保险费和保险合同成立的关系都没有明确说明,也导致了理解上的分歧。这些都在实践中损害了广大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在法律上给了保险人极大的解除权,引起很多保险纠纷。《保险法》第16条第2款是关于保险人解除保险合同的具体时间和方式的规定,但是对被保险人没有被如实告知的情况下,保险公司何时可以履行、何时必须履行赔付责任没有进行规定。该条规定本意是遵循“最大诚信原则”,防范保险欺诈,但这却使保险人拥有极大的解除权。尤其是在寿险合同的理赔实践中,常常会对“如实告知”的认定产生争执。
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不够完善。现行《保险法》仅规定了有关年龄告知义务的不可抗辩条款,而对其它方面的告知义务是不适用的,这不仅不利于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受益人,也不符合国际惯例。该条款国外一般被规定为,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从保单签发之日起满两年后,除欺诈或欠交保费外,保险人不得以投保人投保时的误告、漏告、隐瞒等为由,否定保单的有效性。
当时没有对保险合同法部分进行修改是因为现实存在什么阻力吗?
张洪涛教授:2002年的修改结果与国家立法机关的指导思想有关。保险法的第一次修改主要是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承诺,当时修改的一条原则是,通过司法解释等其它方法能够澄清的条文,或可改可不改的条文,暂时不作修改。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也确实从2000年开始起草关于保险法的司法解释,该解释的内容正是集中于保险合同法,但由于其内容不能得到保险业各方主体的认可,因此至今未能颁布实施。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尽管保险合同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但要根本解决,还需要立法来完成。
《保险法》中保险合同法部分的不完善给司法实践带来什么障碍?
张洪涛教授:我国的《保险法》既是保险业的基本管理法,又是处理保险合同纠纷的根本准据法,因此应当既能具体指导保险行业的规范经营和管理,又能作为协调保险合同纠纷、处理保险事故的依据。但现行的《保险法》在规范保险合同方面的条文规定比较原则化,一旦保险合同双方出现纠纷,法院在某些保险合同诉讼案件中无法引用《保险法》条文解决分歧,而只能引用民法的一些原则来作出判决,这容易导致忽视保险合同自身的特殊性,与《保险法》协调保险法律关系的立法宗旨是不相符的,最终足以使消费者对保险丧失信心。
所以,我们看到,在此次保监会公布的13项修改重点中,涉及保险合同的成立与效力问题、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与保险人的说明义务、保险金额与重复保险、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条款的规范等内容都与保险合同相关,也反映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法》新的修改工作已经提上日程,您对与被保险人最息息相关的合同法部分如何修改有何具体建议?
张洪涛教授:按照保监会公布的修改重点,我认为对保险合同法部分的修改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保险合同的成立与效力问题。保险法修改中应当明确保险合同成立的时间界限,尤其是明确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起始时间。目前争议较多的是在寿险合同中,一般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在核保前先交纳首期保费,如果在投保人填单交费之后、保险人承诺之前发生保险事故,此时保险合同尚未成立,保险人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国外保险法中的一种特殊处理规则是,保险人对于在承诺考虑期间发生的保险事故也应承担责任。这一立法值得借鉴。
关于保险合同的效力问题。《保险法》应当对同被保险人无保险利益的合同的效力作出明确规定。我国保险法第12条第1款仅规定投保人投保时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而没有规定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应当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在保险合同成立后,由于被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享有权益,因此应当在保险合同的效力期间内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
第二,关于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从我国《保险法》的规定看,应
在告知义务的违反及其法律后果方面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其它国家的立法里一般是将未告知事项与保险事故的发生有关联作为保险人免除保险责任的一个条件,如果没有联系,保险人仍须承担赔偿责任。建议参考其它国家的立法对我国《保险法》第17条第3款作出明确规定。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保险人解除权的存续期间问题,各国保险法一般都规定了保险人行使解除权的期限,超过这个期限保险人不得再提出解除合同。我国仅在《保险法》第54条第1款规定了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对年龄不如实告知的情况下,保险人解除权的除斥期间,这无法解决保险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应参照其它国家的立法作出修改,例如给保险人的解除权规定两年的除斥期间。
第三,保险价值与重复保险问题。《保险法》第39条规定:“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可以由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并在合同中载明。”实践中,当保险标的的价值容易确定时,不宜由双方约定,而应按照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确定保险价值。在修改保险法时应对保险价值的确定、保险合同双方约定保险价值时的限定条件等加以明确规定。
在重复保险的问题上,各国保险法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求投保人应将重复保险的有关情况通知各保险人。投保人如果故意不履行通知义务,则构成恶意复保险,各保险合同无效。我国保险法中仅规定了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对重复保险合同的效力规定得比较模糊。应当与国际上保险合同立法接轨,根据投保人签定复保险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来确定复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四,人身保险合同中有关受益人的规定存在较多问题。例如《保险法》第64条中规定了在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而又没有其他受益人的情况下,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同时死亡而没有任何指名的其他受益人的情况,此时保险金应该是受益人的遗产还是被保险人的遗产?现在,美国多数州规定这种情况下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被保险人死亡在后,保险金为被保险人的遗产。一般来说,这种规定更贴近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道德风险因素也较小,建议在修改时加入本条以减少实践中的纷争。
篇8
据海外媒体报道,16家中国企业在美国遭遇IPO集体诉讼,中国正在成为在美发行IPO遭遇诉讼最多的国家。之前,一度喧嚣尘上的江西赛维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一事终于以1600万美元的和解金落幕,创中国企业和解金之最。显然,江西赛维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遭遇集体诉讼的起点,也不会是终点。近几年,美国集体诉讼,尤其是针对注册地在美国以外国家的发行人的数量和和解金额都在不断上升,根据NERA Economic Consulting于今年7月所公布的数字,2009年美国集体诉讼平均和解金额为1300万美元。根据2005年~2009年案件信息显示,大约20%~25%的案件与财务会计问题相关。
中国赴美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作为上市条件之一,中国发行人必须接受美国法律的管辖,包括证券索赔。赴美上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标志,然而无限风光背后,证券集体诉讼却使企业如芒在背。为此,《首席财务官》特别采访了众多海外上市公司CFO、律师、保险机构以及审计师、专家等相关的业内人士,通过对集体诉讼风险的全面梳理,探寻其破解之道。
信息披露是死穴
截至2009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有52家,纳斯达克交易所有124家,美国证交所8家。另据摩根大通美国存托证券(ADR)数据库显示,中国在美国OTCBB进行柜台交易的企业有100家,总共为284家。在这些企业中,有30家遭遇了集体诉讼,其中不乏中国人寿、网易、新浪以及前程无忧等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企业。资本市场经验颇为丰富的中国亚麻CFO祁邵峰认为实际比这个数字更高,“目前粗略统计,基本上在美国上市挂牌的企业中将近1/5有这样的难题。”
事实上,在美国严格的规定下,企业上市首次公开发行,就存在招股说明书包含不当陈述、遗漏、误导,IPO定价不当,重要信息泄露等可能引讼的风险。上市后,公司还可能因为股价下跌、未达盈利预期、财务报表失真、重大事件披露不当等被告上法庭。这些危险因素中,信息披露问题往往是中国企业的死穴。
美国资本市场拥有全世界最严格、最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中虚假陈述的责任认定上,均采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即信息提供者如不能证明自己的行为没有过错,则推定其有过错。而美国证券监管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全面性、重大性”的要求,更使得上市公司如履薄冰。
很多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主要经营场所是在中国,其公司治理中依旧保留着浓重的中国文化,例如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重大决策、重大人动等都属于高度保密信息。这种中国式信息披露思维同样被带到美国。然而,在美国投资者看来,规范的财务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信息披露表现出的是上市公司面对股民起码的社会承诺和职业精神,因此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及时性攸关企业生死,因为信息披露问题引发的诉讼往往可以使企业陷入艰难的境地,甚至于破产。国内实际也有诸多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但因违法成本很低,对企业约束有限。
此外,祁邵峰补充道,虽然中国的会计、报表及财务核算体系上的诸多欠缺,是很多海外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很感兴趣,但却是缺乏投资热情的原因之一,这种状况也造成了中国公司普遍缺失来自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
此外,Kroll执行董事何越指出,不按规矩出牌和一言堂是中国民企的显著特点,也可能曾是公司成功的关键,而这种特点恰恰是公司可能遭遇诉讼雷区的根源。
根据对遭遇集体诉讼的中国企业的调查,大部分企业都是由于信息披露失实、不当、遗漏、披露误导信息和财务重述等原因被:2004年,中国人寿则因未披露不利消息被诉;2005年,新浪被以“没有披露正确信息、虚假信息误导了投资人”为由被诉;同年,前程无忧因未能及时向投资者通报因中国劳务市场发生变化而出现了广告营收下滑的消息遭到;2007年,巨人网络在上市申请书和招股说明书中,因未披露其主打游戏《征途Online》在2007年第三季度的两个重要运营数据均出现下滑的事实而被控诉;2007年,分众传媒由于没有披露分众传媒属下的互联网广告业务分公司进行的若干项收购交易,这些交易导致该分公司毛利率下降而被诉;晶澳太阳能、第九城市……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但是后来者似乎并没有从这些先行者的挫折中汲取教训。
据知情人士透漏, 8月22日又有一家中国公司同样因重述前两年财报被美国一家律所调查。对此美亚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金融险部经理毛亮认为,美国投资人购买中国公司股票一般是看好中国市场和公司经营状况,但一旦上市公司重述之前已公布给投资人的财报,往往就会很容易导致集体诉讼。
此外,还有一些诸如履历造假之类的信息披露问题以及公司关键高管辞职、不作为、收入标准确定等公司治理、内控方面的问题也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
背后的利益规则
事实上,任何资本市场都存在招股文件包含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问题,中国企业之所以如此备受关注,除自身问题外,大环境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毛亮认为,金融危机中,美国很多律所忙于控告一些大的企业或财团,危机过后,律所开始关注一些常规的集体诉讼,他们当中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目前在美国IPO主力的中国企业。其中一家叫ROSEN的律所参与了一今年以来六起针对中国公司的集体诉讼中的四起。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储贺军也认为“树大招风”是中国企业受关注的原因所在。
除企业自身的问题以外,中国企业之所以在美国频遭诉讼,还与美国的法律大环境不无关系。与此同时,美国是一个诉讼文化极强的国家。出于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美国在司法程序和实体法上均表现为鼓励受害投资者提起集体诉讼。但遗憾的是,现在美国很多集体诉讼并非完全出于维护投资人利益,而是带有功利目的。
集体诉讼在名义上必须是由受害人个人提出,但在实际中,律师往往会主动寻找合适的集体诉讼代表,然后由律师出资召集,以一名或者若干名当事人的名义,向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或者有些律所本身即为某家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只要公司股票暴涨或暴跌,其就可以集合其他股东进行。储贺军强调,美国一些律所之所以如此热衷于集体诉讼,最根本的是因为其高额的律师费。“一般是胜诉赔付金额的30%,甚至更高。”确实,律所在提起集体诉讼时,所选择的目标往往是资金雄厚、赔付实力强的企业。
易凯资本CEO王冉表示,这种手段在华尔街的律师界已经是常态。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合伙人吕立山律师对此表示认同,“国外有一批紧盯着上市公司一举一动、专门以提起集体诉讼为生的律师,被称为‘股市秃鹫’,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而中国人寿的Milberg Weiss律师事务所和巨人网络及分众传媒的CSGRR律师事务所就是美国律师界同行公认的“股市秃鹫”式律师事务所,是专门以集体诉讼谋生的高手。
现实中,这种手段虽然常见,但并不是惟一手段。一位曾经在美国经历过集体诉讼的高管指出,集体诉讼的另外一种情况是,对冲基金联合律师及一些小股东对上市公司发讼,进行做空,从而在公司股价短期内剧烈下跌的情况下获取暴利。中国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CFO表示,这种旨在做空的集体诉讼已经形成一种利益链条,企业要谨防做空对冲基金。
积极应对
虽然集体诉讼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尤强认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诉讼多发的国家,其实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企业无需过于害怕。何越非常认同这种观点,她认为,投资人购买股票是因为对企业经营模式等各方面的认可,如果企业没有问题,从长远来看,这并不会对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正保远程CFO魏萍认为,作为企业,无法预测在上市后是否会遭遇集体诉讼,只能尽力规避这一状况的发生。所以企业在上市前,准备工作一定要到位;上市后,努力做到合法合规。何越对此表示赞同,上市前的尽职调查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诸如履历造假之类的看似细小却会在将来产生实质影响的问题。
何越告诫公司决策者,在上市之前务必想清楚为什么要到海外上市,“现在很多企业将上市过程当成了跑步赛,将上市作为冲刺的终点。事实上,上市只是一个起点,上市之后企业该如何发展是一个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公司决策者一定要思考招股说明书中所阐述的发展愿景以及规划是公司真实想法的体现,而不只是吸引投资者的包装。”如果只是为了更好的吸引投资者,那么招股说明书中的承诺将会很难兑现,这无疑为集体诉讼提供了理由。
对于如何防范集体诉讼风险,专家建议,一要如实的公开企业的财务状况;二要加大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对法务的投入,祁邵峰强调,很多企业老总对律师团队的经济实惠的要求很不可取;三要选择实力雄厚的财务顾问,从前期降低集体诉讼发生的可能性;四要善于利用公关,保持与律师事务所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避免公司在美国上市时被找出纰漏;五要购买董事高管责任险。此外,中国企业在决定跨入国际资本市场之前,还要做好前瞻性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内部建立一套自我检查系统,以及时发现公司年报、财务报告以及其他公开信息中可能存在的误导、虚假或恶意欺诈的行为。美国翰宇国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Daniel Roules则给中国企业提出一个值得考虑的实用规避手段:不要把太多不必要的资产放在美国,因为一旦中国企业在集体诉讼中败诉,这些资产都可能被查封。
无论多么充分的准备也不能做到完全杜绝集体诉讼的发生,仅今年就有东北石油、东方纸业、福麒珠宝,Canadian Solar和西蓝天然气等五家中国企业遭到集体诉讼。Daniel提醒中国企业,一旦发生了诉讼,就要马上联系美国执业律师,这样就不会浪费任何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魏萍则建议,及时对遭遇集体诉讼进行信息披露,与各方进行坦诚的沟通。“如果是暂时的问题,重新调整,并告知投资者公司正在调整;如果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更要公布外部因素是什么。”魏萍坦称,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沟通渠道和平台确实比在美国本土的上市公司差一些。“公司业绩有好有坏很正常,因此股票下跌资本市场也可理解,但若因为公司治理的问题,一旦造成投资者对公司不可靠的印象,股价再回涨就很难。”储贺军建议,有条件的公司,应当在国内聘任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和中国国情、具有涉外法律经验的律师,同时在美国聘请熟悉当地资本市场法律及文化的律师作为法律顾问,由国内外律师协同配合,时刻防范来自各方面的法律风险。
毛亮介绍,通常的集体诉讼要耗时2~3年才能庭外和解或被撤销,如真通过法院的话则可能需更长的时间。 以Vivendi Universal S. A.为例,该案件从2002年初次被到整个案件结束花了八年的时间。在美国,一位资深抗辩律师的费用每小时可能高达上千美元。目前中国公司付出的最高的律师费用高达1400万美元,整个诉讼过程持续了两年多。因此在集体诉讼中,被撤销案件的比例占20~30%,和解的比例占70~80%,将诉讼进行到底的企业只有1%~2%。
保险解忧
在过去三年中,针对证券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及其管理团队的索赔,无论是频率还是严重程度均逐步增加。根据PWC的调查,2005~2009年间,CEO、CFO、董事长、总裁、董事被的几率分别为81%、62%、47%、62%、43%。针对董事高管的诉讼不仅可能给公司带来严重财产损失,而且对其个人职业生涯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即使诉讼主张毫无事实依据,也会造成沉重压力,如果进行抗辩,还将耗费昂贵的时间和成本。CFO们认为,董事高管责任险是转移集体诉讼风险的最有效的手段。2009年,有80%的美国证券集体诉讼和解的案件最终是由保险公司赔付的,其中有60%的案件是由保险公司赔付其100%的赔偿金。
统计数据显示,已有超过90%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为公司自身及其董事高管投保了董事责任险。毛亮介绍,美亚保险的董事及高管责任险(D&O)承保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承保“不当行为”所导致的抗辩费用、损害赔偿金、以及和解金;承保为出席涉及公司事务的调查和质询而聘请法律顾问所产生的相关合理费用(包括应对监管危机事件所发生的调查准备费用),最高可达保险合同的责任限额;承保公关、引渡、资产及人身自由费用等多项内容。
当然,这一保险在承保前需要对企业进行核保,包括审核其股票表现、财务状况、营收状况、内控、市场反响、过往不良记录等多个方面。保险公司主要根据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如年报和财报、第三方分析、企业自我评价及审计师意见等确定是否予以承保。
篇9
刚一进公司首先就是面临着和同事相处的问题。在公司刚开始的那几天,由于没有分给我什么具体的工作,我只能看着那些同事忙忙碌碌的,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和说些什么,当时在办公室坐着觉得特别的不自在。后来,我自己想了想,自己现在已经是快要进入社会的人了,应该融入这样的一个大环境,而不能仅仅像以前那样老是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是公司给我一个实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很不容易,我应该要好好地利用起来锻炼自己的口才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想到这些,和同事们见了面就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在不知不觉中和他们熟悉起来,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开始吩咐我做了。就这样慢慢的我就溶入了他们的圈子,溶入了公司,对于不懂得问题我会及时的请教,他们也悉心的给我指导。他们成了我的师傅和朋友。现在我是深知交流对理陪工作的重要性,因为我们外勤是保护出事故后,第一个和保护接触的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我们每天要面对的是那些刚出了事故的保户或他的亲人朋友,这些人往往还沉溺在痛苦中,情绪都很激动。所以我们要选择正确的交流方式方法,坚决避免过激的词语,对于前来的保护不但要指导他们完成相关操作流程,更要好言安慰,让他们满意放心而归。
经理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案件的流程:
事故发生----是否需向交警报案案----向太平洋保险报案----调度----是否需要现场查勘----现场查勘----定损----审核赔案、理算赔款-----事故车辆修复-----办理索赔手续----结案----回访----归档
归档
在整理案件做归档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从事任何工作都不能浮躁,努力做到一丝不苟。”深刻含义。 我刚进公司的时候,康经理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整理已结案件的材料,(粘贴票据,给材料排序,写归档号,装订,给每页打号,装归档盒,进库房。)为了让我们熟悉案件,知道什么样的案子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刚开始合同因为觉得新鲜,一天下来感觉还挺好,但两三天之后我就有点心浮气躁了,整理速度明显减慢了,而且容易走神。尤其是装订,打通穿线,简直就是女人该做的活嘛!确让我一个小伙子来做,当时很是不厌烦。但我知道这是个磨合阶段,于是尽力集中注意力,自我开导,慢慢地就挺过来了,后来整理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总之,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斗在这一关我顺利走过来了,以后即使再让我这样的工作,我也能做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在这一个星期中,我看了上千个案子,对于什么样的案子要什么材料,怎么处理心中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接报案
接下来康经理给我的实习岗位是在大厅的接报安窗口学习。康经理告诉我在这个窗口主要做接听保护的事故报案,系统内的录入案件 打印出险信息表,做案皮 接收发传真,并负责寄收发的材料,分拣材料归入案件中 给客户的答疑。说实话这个窗口的工作特别的琐碎,也特别的多,只要稍一疏忽,就容易做错事情。
我到接报案窗口刘姐首先告诉我,接报案时要注意用文明用语。如:电话接入后用语为“您(你)好,太平洋保险财产保险公司为您服务”。业务咨询、查询结束时统一用语为“非常感谢,欢迎您再次咨询(查询)”等。然后亲自为我了示范。然后告诉我接报案的相关知识。
1首先了解到保护报案的方式有:直接到保险公司,或有理赔权的保险代办点报案。本地车辆在外地出险,可以向该公司在当地的保险分公司或支公司报案
2 接报案时,要问清保护的保险单证号码、被保险人名称、车牌号码,报案人,出险驾驶员及联系方式,有无人伤,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造成的损失情。
3出险后,保护应在同时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超过48小时的要等到保护材料齐全后向领导申报延迟立案。如果保险车辆被盗窃、被抢劫或被抢夺后,应在24小时内(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并登报声明。并要提醒保户应立即向事故发生地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如果是单方事故无三者损失(如道路,树木等损失)要告诉保护可以不经交警处理,但要保留好现场等外勤老师出去查看现象。对于没有现场的要告知保护要增加30%的免陪额。
交代完后,刘姐让我试着接报案,记得我当时特别的紧张,再加上有时对放的地方口音特别的重,一个问题要问好几遍才能听清,有时保护又特别的急,弄的我有时问保护的项目颠倒了顺序,有时甚至忘记了问。后来刘姐慢慢的开导我,对待保护要有耐心,尽量的满足保护的要求,对于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问清了在和保护说。为了不让自己忘记项目,我把要问的项目,列入表格内,来提醒自己。
一开始我以为接报案只是机械的记录保护的出险情况,觉得挺容易的,可能是刘姐看出了我的心态,就和我说起了接报案的要求和重要性。她说“接报案时详细记录出险情况。从查出来的骗赔案看,保险公司内部接报案程序不规范,很多案件都是出险后未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专线报案。(一般来说,报案当时大部
分信息都是真实的,车主或修理厂还来不及想要骗赔),并将该报案登记表带人赔案卷宗,对未及时报案的可以不予理赔。
同时,报案登记信息应更全面、仔细。接报案时发现存有疑点的,我们应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必要时予以电话录音。
同时提醒查勘人员应注意的情况,查勘人员在进行查勘定损时,必须高度重视,不轻易放过任何疑点。”
再接完了保护的报案后,就要准确及时的将保护出险的信息录入系统内,以便下已调度环节的顺利进行 ,并要要估计保护的损失数值。然后打印出出险信息表,一式三联,一份给调度环节; 一份给外勤老师,以方便查勘;留一份放入档案袋内方便以后查看及保护领赔款时,给财务环节。然后按顺序将档袋归入案架上。
再有就是接收代查勘传真,要的问清代查勘案件的基本情况,及时的给对方新号,接到传真后要及时将相关内容载入台帐,以便日后查询。最后把委托函给调度环节。
如果有我们保护在异地出险,我们也同样要给再出险地保险公司发委托。省内的代查勘费为300元,省外的为500元。
然后将保护送来得材料及外勤查勘定损老师送来的材料,要分拣出来放入档案袋内。要随时接听回答客户疑问业务咨询、查询、,如果是报案保护并要详细告知案件处理方法。
查勘定损
两个星期的接报案窗口实习终于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查勘定损了。
到这个环节的第一天马哥就给我介绍了查勘的一些情况。他说现场查勘任务繁重,专业技术性也很强。对事故车辆痕迹的准确勘验,则是现场查勘的关键和难点。因为事故车辆的痕迹,既是分析事故成因、确定事故种类及责任归属的依据,也是解决车险理赔诉讼案的有力证据。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认真做好事故痕迹勘验,不仅有利于明辨责任、公正理赔,也有利于识破假案,更好地维护保险双方的经济利益。他和我说这个环节有很多东西要学,要多看多听,多总结,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经验。
再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我就跟马哥去出现场。我逐渐学会了,怎么去询问保护的出险情况,怎么去照事故的照片, 什么样的事故应该照多少张。如我们因客观原因无法按照约定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的,我司将以被保险人提供的现场照片、损失清单、事故说明、修理发票及其他证明材料作为赔付理算依据。并且我还积累了一些查勘分析现场的经验。首先,要看事故损失的痕迹,我们要根据这些痕迹,分析事故成因、划分事故责任、公证处理赔案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车辆事故是痕迹的成因,而现场痕迹又是处理事故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现场用不同的方法查看痕迹,方法主要有(1)沿车辆行驶路线查勘法。(2)从事故中心点向外查勘法。(3)由向中心查勘法。(4)分片分段查勘法。在现场痕迹勘验中,还要注意及时赶到并认真记录及拍摄现场,采集并保管好有关的痕迹物证,积极开展现场调查取证工作。另外,还应主动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准确判断及划分事故责任,公正合理地处理好车险赔案。同样定损也许要我们必须要精通汽车专业方面的构造原理、汽车修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事故车辆的损坏部件以修复为主,用最小的成本完成损坏部件的修复,是事故车辆定损的原则。定损人员如对汽车构造、原理、配件的识别、配件的称谓、配件的用途、配件的作用、损坏部件修与换的标准掌握都不清楚是不会做好定损工作的。在实际定损工作中,由于有些如果不掌握上述这些专业知识,就经常会被修理厂和客户愚弄和欺骗,造成定损超出实际损坏更换标准,造成超赔、骗赔现象的发生,直接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另外,我们还要熟悉各种配件的价格,为了防止修理厂,服务站虚报价格。
审核赔案、理算赔款
单证收集窗口实个星期。
这个窗口的任务就是负责收集各个案件所须的单证票据,然后根据这些单证票据计算出赔付金额。单证收集工作主要就是查看案件的材料是否齐全,齐全的就可以计算赔付金额,告诉保护支取赔款,对于,材料不齐全的要及时通知保护或查勘或定损员交回材料。
由于有前面整理案件的经验,再加上几天的练习,很快就掌握了什么样的案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如,出险通知书个人的只须签字,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需要加盖公章。1000元以下的案件可以不用发票。盗抢的除了一般手续还需要车钥匙两把,购车发票;登报寻车启事、公安报案受理单、公安刑侦部门3个月未破案证明; 停车场证明、停车费收据正本; 权益转让书;保单复印件; 失窃车辆牌证注销登记表;要是有人伤的还需要医院的相关手续。对于缺少材料的要增加绝对免赔额,或拒培。
回访服务
篇10
[关键词] 审计风险 民事赔偿 保障制度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决定了它是一个容易遭受法律诉讼的行业,那些蒙受损失的受害人总想通过注册会计师尽可能使损失得以补偿。因此,法律诉讼一直是困扰着西方国家会计职业界的一大难题,会计师行业每年不得不为此付出大量的精力、支付巨额的赔偿金、购买高昂的保险费。在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呈日益上升的趋势,要使民事赔偿机制达到预定的目标,还必须要有相应的现实机制作保证,其中最基本的保证是虚假行为陈述人必须有相应的财产用于赔偿。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大多采用有限责任制,许多已经发生的给投资者造成巨额损失的虚假陈述案件,尽管经法院审判应予以赔偿,但可能会发生无财产可赔或获得的赔偿还抵不上诉讼费用的尴尬境地。要避免这种局面,相关责任主体必须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保障制度,这不但能使会计师事务所避免因巨额的民事赔偿可能给正常业务经营带来负面影响甚至破产威胁,还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质量建设,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尽最大可能避免审计报告虚假陈述的发生。
一、提高审计收费标准
当前的审计收费标准大致有三种:一是估计审计公费=估计审计时间×会计公司的每日费用率或每小时费用率;二是以客户的销售额的一定百分比确定,如万达・A・华莱士总结出审计公费的定量变动区间是:销售额的0.033%~0.0995%;三是按商议的固定数额。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费按照《价格法》和《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这些标准都未考虑现今注册会计师职业的高风险因素,注册会计师以较低的收费水平承担高额的民事责任赔偿显然不符合收益与风险均衡的原则,因此,应该改变目前的审计收费标准,制定与承担审计风险相适应的审计收费标准。参照国际“四大”会计公司的做法,我们可以在审计费用公式中加入一个“风险因子”,它由客户所处行业的平均风险水平、客户近三年的财务与经营状况评估值、客户管理层的信用水平决定,以建立与审计风险相适应的审计收费标准,从而适当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公费收入。
二、职业风险基金的建立与完善
国际“四大”会计公司每年提取的风险基金占当年收入的30%之多,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八条也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财政部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第十五条第十五款规定:职业风险基金按业务收入的10%计提,作为因不可避免的工作失误而依法进行赔偿的准备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职业风险基金的提取及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一些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以合伙人已经以其个人全部资产对事务所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拒绝再提职业风险基金。第二,职业风险基金的提取比例及提取额度。事务所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的比例为其业务收入的10%,改制前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可以在税前列支,改制后必须进行纳税调整,交纳的33%的所得税如果冲减职业风险基金,实际提取比例为6.7%,,如果以利润交纳,则提取比例高达13.3%,现有制度对此没有规定,这就存在着职业风险基金因纳税调整而引发的提取比例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实务中对职业风险基金是否设立一个最高限额也存在争议。第三,对职业风险基金的日常管理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各地和各事务所自行其事,有的纳入当地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有的上交地方注协代为管理;有的用于购买职业保险;有的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有的甚至用于日常办公费用。第四,对发生合并或改制终止清算的会计师事务所所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是即期清算还是继续保留几年,待诉讼有效期过后再处置,也存在着分歧。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职业风险基金进行修正与完善。第一,明确职业风险基金的计提范围,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无论采用合伙制还是有限责任制,均应提取并设立职业风险基金,第二,其提取比例的确定,可考虑与现行税法保持一致,将职业风险基金的计提改为在税后利润中提取;职业风险基金的总体规模可根据事务所的规模、人数、业务收入、经营风险和我国证券民事诉讼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考虑,最终确定一个规模,这个限额应主要与业务收入挂钩,即达到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后可以停止计提。第三,关于职业风险基金的管理,由于职业风险基金由税后利润提取,其性质属于所有者权益,原则上应由事务所自行管理,或上交地方注协代为管理,专款专用,账实相符,各级地方注协和证监会应加强对该项基金的监管,定期检查、监督。第四,对发生合并或改制清算的会计师事务所所提取的职业风险基金,应继续保留几年,待诉讼有效期过后再处置。
三、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完善
办理职业责任保险相对于巨额的赔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办理责任保险才是提高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责任的有效途径。由于企业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尤其是现代审计的特点是以抽样审计为主的制度基础审计,如果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故意隐瞒,注册会计师是很难发现所有错弊的,审计风险永远存在,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错报、漏报,将面临投资者的民事诉讼。在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一般都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购买职业责任保险,而且保险支出占业务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国际“五大”(现为四大)每年购买保险的金额占到其营业收入的8%,约有几亿美元。 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已成为提高事务所防范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是在1999年后推出的,根据《注册会计师法》二十八条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虽然我国法律对对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采纳的是强制性投保方式,但由于存在以下问题,多数地方推行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并不理想。第一,我国缺乏有效的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制度。多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实报告一般只会受到行政处罚,少数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有限,所以对投保要求的执行一直不力,除深圳外,(目前深圳会计师事务所投保覆盖率已达到80%),多数地方参保的事务所仅占少数。这一情况随着2001年8月份银广厦等一系列案件的发生才有所改变。第二,注册会计师承保对象的特殊性阻碍了该险种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责任险的承保对象为被保险人“过失行为”造成的经济赔偿,对于被保险人故意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负责赔偿,但如果出险,也会在“非故意的过失”还是“故意的欺诈”的界定问题上出现分歧,最终难免还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就为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险的实际操作造成了很大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险种的发展。第三,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选择有限责任制,抑制了投保责任险的热情。我国目前440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中,选择有限责任制这一组织形式的比例超过了80%,事务所往往以极小的资本额承接着百万、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审计、验资业务,从而也承担了极大的潜在赔偿风险。但由于有限责任的规定,赔偿的最高限额以事务所的净资产为限,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事务所投保责任险的热情。
随着蓝田股份案中会计师事务所连带责任的判决,真正意义上的虚假陈述民事诉讼将会不断出现,会计师事务所投保职业责任险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因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第一,根据国情,建立完善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机构组织体系。目前大部分事务所采用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而西方国家大多采用合伙制或有限责任合伙制,为了使收益与责任相匹配,可在对执行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准入条件上进行适当干预,增加必须采取合伙制的组织形式这一条;对采用有限责任制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真正做到自我防范风险。第二,保险公司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责任保险费率。对于保费的确定,应当兼顾事务所的规模(包括从业人员和客户数、营业收入)、质量控制、不良记录(如曾经因为出具虚假报告被处罚)、客户所处的行业等因素,实行差别费率。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而且可以促进会计师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降低诉讼风险。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对注册会计师保险费率的确定仅考虑事务所的规模(业务收入)。第三,保险公司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尤其是做好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调查和对客户质量控制的评价,做好客户资料管理,以控制风险,,并根据保险对象的风险状况相应调整费率,在发生诉讼时,积极参与到诉讼程序中。第四,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具有丰富的责任保险经验且有良好信誉的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开展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业务,从而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保险制度的发展。
四、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共同赔偿基金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扩大及成熟,投资者理性程度的提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民事赔偿风险日益加大,事务所可能因涉及巨额民事赔偿而随时面临破产的危险,以银广厦为例,银广厦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直接损失约60亿元左右,任何一家事务所哪怕是承担比例责任也很难独自承担如此巨大的赔偿,职业风险基金和职业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事务所的赔偿压力,但一旦面临巨额赔偿,就显得势单力薄。因此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民事诉讼浪潮,注册会计师行业应未雨绸缪,整合全行业力量,组建共同赔偿基金,实施联合赔偿计划,具体设想如下:第一,组织模式。共同赔偿基金的组织模式可以有两种:一是独立模式,即成立独立的投资者赔偿(或保护)公司,由其负责共同赔偿基金的日常运作;二是附属模式,即由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共同赔偿基金,并负责基金的日常运作。由于我国一直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履行行业自律管理,因此采用行业自律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第二,共同赔偿基金的筹集。共同赔偿基金由各事务所自行负担,由管理委员会根据事务所的实际情况确定交纳标准,各事务所交纳的赔偿基金可从职业风险基金中支付。第三,赔偿范围和赔偿限额。该项基金的设立实际上是为事务所未来可能面临的民事赔偿购买了另一笔保险,只是这种保险是管理机构规定的强制性保险。共同赔偿基金涉及的赔偿范围包括:一是赔偿对象仅指属于赔偿基金的会员单位;二是只对国家设立的证券市场上发生的投资损失提供赔偿;三是必须经法院判定、仲裁机构裁定或当事人和解协议规定应由事务所承担的赔偿损失;四是必须是事务所非故意行为给投资者造成的证券损失。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高智能、高风险的行业,为了防范执业风险,并给社会公众以信赖感,事务所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保护注册会计师因过失引起的民事纠纷而陷入债务陷阱,既加强了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生存能力,又能使受害者获得民事赔偿有了保障,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2]刘燕:《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公众利益与职业利益的平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3]郭晓梅荣耀武:《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4]蒋尧明:《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审计研究》,2005(3)
[5]李明辉:《论注册会计师责任保险制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6]姚欢:《论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赔偿》[J].《特区经济》,2006(1)
- 上一篇:保险公司员工规章制度
- 下一篇:持续经营价值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保险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