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27 17:5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银行发展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村镇银行 西部地区 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43-01
引言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自2006年12月以来,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村镇银行在服务西部地区“三农”的过程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如下的调研结果及建议。
一、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状况、问题及原因
(一)股权结构制约
2007年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村镇银行的发起金融机构必须是法人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由于农业贷款单位贷款成本高、回报率低、风险相对较高等原因,大型商业银行对西部地区参股成立村镇银行普遍缺乏动力;本土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加大扩张力度,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极少能达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也缺乏参股一家与自己竞争的村镇银行意愿。
(二)服务经营定位不明确
目前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相当一部分都设在经济比较发达、金融服务并不贫乏的县域和大城市郊区;相反,在最需要村镇银行的乡镇和农村,尤其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乡镇和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很少。市场定位上,绝大多数村镇银行都以所在县域的企业客户为主,很少主动下乡,那些真正急需贷款的农户实际上很难获得贷款。客户的选择上存在“放大放小、嫌贫爱富”的现象,逐利动机是导致“村镇银行不村镇”的最主要原因。
(三)公信力与吸储能力弱
村镇银行属于新生事物,品牌和声誉相对较弱,服务网点少业务办理不方便,再加上民众对村镇银行及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增长存款几乎为零,多数人仍然愿意将钱存在国有银行和农信社。
(四)支付结算网络不畅
目前人民银行还未允许村镇银行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只能采取方式,多通过手工票据传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的资金汇划速度。多数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也没有加入银联,不能发行银行卡,无法印制票据,不能实现银行间的直接汇兑,致使其不具备现代银行结算功能。
(五)经营缺乏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得到的政策扶持不及农信社。中西部信用社暂免征收所得税,其他地区减半征收,营业税3%;而多数村镇银行执行所得税25%,营业税5%的税率标准。与其他银行机构的存贷款业务结构相比,村镇银行往往笔数多、额度小、服务半径大,服务成本偏高,进一步陷入高成本的经营状况。
二、促进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采取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
一是财税政策支持,村镇银行可比照农信社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二是建立涉农贷款补贴制度,鼓励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满足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
(二)探索在西部地区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
允许村镇银行根据不同客户对象灵活浮动利率,保证为“三农”领域提供信贷服务的整体可持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村镇银行在场域内吸收的存款,比照农信社缴纳存款准备金;同时对村镇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增强其支农资金实力。
(三)放宽村镇银行发起人必须为银行的限制条件
允许资本雄厚、财务状况良好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中外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真正吸引各类资本。
(四)完善支付平台系统
核准村镇银行的行名、行号,批准村镇银行印刷支票,允许村镇银行参加同城票据清算和大、小额支付系统,允许村镇银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同意村镇银行其发起银行的借记卡,畅通支付网络,提高汇划速度。
综上所述,由于村镇银行处于初创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经营运行和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的环境问题,涉及政府及有关政策。地方政府和金融政策制定部门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资金支持并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村镇银行延伸和发展针对农户的金融服务,同时推动和支持担保机构介入,加强对涉农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担保,因地制宜创新担保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分散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趋势;建议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本文主要阐述了村镇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发展村镇银行的意见和建议。
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
2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2、1 注册资本规模逐步增加
根据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但在目前已成立的97家村镇银行中,注册资本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时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而去年年末成立的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为2.5亿元,规模居全国村镇银行之首。注册资本的逐步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吸储比较困难,缺乏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高额的注册资本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各项指标满足监管标准,有利于村镇银行拓展业务。
2、2 金融机构发起人范围逐步扩大
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多以当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同时,外资银行在这轮农村金融机构布点中表现活跃,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发起设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随后它马不停蹄地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和广东恩平设立了5家村镇银行。渣打、花旗等外资银行业巨头也在摩拳擦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农村的村镇银行,并且在积极布局,设立网点。相比之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场金融布局中的态度反而不是非常积极,2008年8月,由中国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北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和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在湖北、内蒙古同时成立,开创了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先河。建设银行紧随其次,同年12月在湖南省发起设立了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截至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未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说明了我国银行业整体实力上升,特别是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年的改革重组,资本总量、内控制度等已具备了跨区经营的实力,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正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助于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抢占农村金融市场,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从而实现跨区域经营。
3 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的村镇银行已经开办了97家,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但是在村镇银行设立以来,吸储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也随之产生,困扰着正在发展的村镇银行。现对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的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在经济发达地区,可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采取市场化方式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参股,促进规模型村镇银行的发育在经济欠发达区域,可设立小型化的村镇银行。
篇3
关键词: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村镇银行
一、导论
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的建立健全和长远发展不仅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也肩负着推动我国宏观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进步的重要任务。第一,为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添加新鲜元素,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第二,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良性竞争,将农村金融体系往多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第三,有利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四,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江苏省村镇银行发展状况分析
(一)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1.村镇银行概述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现有银行相关法律规范批示,由国内外具体到地方内外金融机构为当地居民或单位企业设立的,为迎合当地居民金融需求和财务现状创办的银行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属于银行分支的范畴,是一级法人金融机构,但是与普通商业银行又存在显著差异。
2.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含义是指注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多方面相互协调发展,创造整个社会共同和谐发展的状态。
本文所研究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需求的基础上,注重规划城镇银行长远发展的可实行计划。因此,一方面村镇银行的建立健全和长远发展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整体宏观行政决策、经济生活、社会和谐密切相关。
3.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金融深化理论是指紧密联系当下经济形势,制定出改革银行机构的相关对策建议,涵盖适当提高储蓄率,适度放权银行制度管制,统一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法律法规,抵制恶性通货膨胀,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金融共生模式认为银行机构与客户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了两者相互作用和结合的方式和强度。金融共生体系的因素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领域,是共生单元之间信息的流通渠道,也是其能量传递介质。
(二)江苏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1.设立情况
从设立时间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设立准备比较充分,遵循“先试点再开设”的传统建立观念。在试点营业一年多后,观察发展情况实效后,在积累运营经验和理念的基础上,2010年后江苏省村镇银行建立逐渐扩大。从设立地点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设立比较集中。从设立主体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设立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中包括一般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从产权结构来看,江苏省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呈现多元化。
2.盈利情况
江苏省村镇银行盈利情况总体比较乐观。截至2012年末,江苏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达约400000万元,比年初增加约80000万元,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29.54%。其中江苏张家港华信村镇银行的表现十分不错,仅营业不到一年就实现突破负资产实现盈利。这种良好前景表明小规模的农村金融机构只要严格规范经营,也能取得可观的盈利。另外。江苏省村镇银行盈利情况还包括风险控制好于预期,资产质量较高。
3.人员配备
村镇银行一般是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现有银行相关法律规范批示,由国内外具体到地方内外金融机构为当地城镇居民或单位企业设立的,为迎合当地居民金融需求和财务现状创办的银行金融机构。其设立性质决定了其职工选拔渠道复杂,人员冗杂难于层层筛选,易导致真正优秀的金融人才反而无法成功竞聘。
(三)江苏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
江苏省村镇银行存在股份结构不合理的缺陷,而规范和建立健全股份结构制度在农村金融中存在重大意义。规范控股便于集中管理银行各类优秀金融人才,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使村镇银行整体向良好的发展前景前进。但是在江苏省村镇银行的现阶段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保障主发起银行便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管理实行掌握权,主发起银行由以前的相对控股制度转变为程度加大的绝对控股。绝对控股具有方便可操作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下诸多缺点。第一,制约了民间资本的融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间资本投身农村机构的热情。第二,绝对控股使村镇银行在管理人员、经营体制和业务处理等多方面无法自主决策。第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充足率等相关银行指数,随之而来的资产质量也会下降。第四,绝对控股不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法人治理体系。
2.盈利水平较低
虽然江苏省村镇银行整体发展状况良好,绝大部分村镇银行都进入都运营至盈利,但现阶段仍局限于低盈利水平。截至2012年末,江苏省各村镇银行实现利润3500万元,平均净利润200余万元。试点成立的七家村镇银行经营已趋成熟,盈利较为稳定,净利润总额3200万元,平均净利润额为650万元。从盈利水平的分布来看,净利润在100万元以下的占绝大多数,占比50%,万元以下的占比80%,而净利润超过500万元的只有两家,占比20%。造成江苏省村镇银行低盈利水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包括经营成本较高,营业覆盖面小,业务范围狭窄,吸收存款困难。
3.经营风险较大
经营风险大是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出现另一个问题。存贷比是衡量金融风险并进行管控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管理,存贷比应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这意味着银行需要一定金额的库存现金进行日常管理和运作周转,若库存现金不够,就会形成恶性支付危机。截至2012年末,江苏省村镇银行平均存贷比例44%,没有超过60%监管标准,但各村镇银行存贷比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与农业是弱质产业,具有低利性、信用贷款可控性差,信息严重不对称等因素都有关,因此存贷比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
三、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ST战略:明晰市场银行定位
ST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进攻型战略,是优势和威胁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组织利用明晰市场中的银行定位去应对和化解外部环境中的威胁和不利变化,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对策建议是明晰市场银行定位,这是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空间。对村镇银行进行准备的市场定位具体是指,明确自身在竞争激励的金融市场上所处的位置,根据客户的金融需求,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金融服务。同时把市场宏观需求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划分,明确自身所要加强服务的特定领域。着重打造符合自身定位的金融业务,并做大做强,创造属于自身金融机构定位的企业品牌效应,营造企业内部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财务收益,在变化迅速的金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精准的市场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目标定位为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客户定位为广大金融需求迫切的城镇群众;产权定位为适度集中,在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之间把握好平衡,建立健全股份制度,抵制股份垄断现象。
(二)SO战略: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SO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增长型战略,是优势与机会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组织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去赢得外部环境中的多种发展机会,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对策建议是提高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村镇银行要想取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理念,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创新研发,提高机构核心竞争力。首先,机构必须大力发展创新经营理念,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经营模式有利于快捷高效地处理银行日常业务和善后服务,摆脱僵化老化的传统经营模式带来的低效率的工作状态。其次,村镇银行必须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品牌效益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村镇银行应该借助多种宣传平台,强化日常宣传。再者,提高人员素质,现阶段专业金融人才稀缺,因此提高村镇银行的专业技能迫在眉睫。提高人员素质有利于快捷高效地处理日常业务,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机构良性循环。
(三)WO战略:加大政策扶持体系建设
WO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扭转型战略,是机会和劣势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创造条件,加大政策扶持体系建设,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第三个对策建议是加大政策扶持体系的建设,良好高效的政策扶持体系有利于加快村镇银行更好更快地进步和发展。政策扶持体系是多元化的,来源于多个领域,包括中央政府的政策符合、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民间财政集团的友善扶持。从内容方面又划分为财政扶持和货币扶持。首先,中央政府必须加大行政决策方面对村镇银行的帮扶力度,包括免收无关税费,或给予财政方面的补贴。适当给予村镇银行相关补贴,财务问题上采取一定倾斜政策,普通政策上对村镇银行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其次,地方政府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遵循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原则,出台颁布更多具体措施,如税收减免,提高利率,吸引更多投资者在江苏省村镇银行进行融资等各项业务。
(四)WT战略:加大监管体系建设
WT战略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防御型战略,是劣势和威胁组合战略,该战略旨在减少县域村镇银行的劣势条件,回避外部威胁,具体建议如下文所述。
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还应包括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一个科学合理运行良好的监管体系对于维护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从长远发展眼光看,为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入,促进村镇银行良性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十分有必要。首先,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我国现阶段村镇银行的监管体系存在诸多缺陷,银行监管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引入市场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和加强监管的效果,加强审慎监管,严格督查相关银行指标的落实到位,合理配置监管人员,坚决杜绝人员冗杂和人员工作过度劳累的两类极端现象。
四、结束语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体系的核心,设立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和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建立健可持续发展全村镇银行体系很好地迎合了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扩大了城镇现有不规范的经济机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农村金融的倾斜,符合我国极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的建立健全和长远发展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生活利益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村镇银行肩负着推动我国宏观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进步的重要任务,因此也与我国整体宏观行政决策、经济生活、社会和谐密切相关。江苏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村镇银行、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约束与深化:我国村镇银行建设研究[J].中州学刊,2012,(3):36.
[2]唐晓旺.我国村镇银行组织创新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金融,2011(1).
篇4
【关键词】上市银行 资本结构 经营绩效 面板模型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同时伴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我国金融行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历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城市商业银行迅速崛起等一系列的变革,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题,结合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银行取得的优异成绩足以震惊国内外。伴随银行的飞速发展,在巴塞尔协议III的全新背景下,银行的资本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目的有以下三方面:第一,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上市银行的实际情况,归纳我国银行自身的发展特点。第二,通过建立面板模型分析银行的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现状以及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是否有利。第三,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为上市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利借鉴。
(三)研究意义
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银行的资本结构存在种种弊端,有待改善,本文提出一些合理的改善方法,以优化资本结构,并以此促进银行的全面发展,对满足多元化需求、提高跨国银行间的竞争能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金融创新能力等都有重大意义,其次对政府监管政策的制定、金融改革等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对目前国内外对资本结构方面的研究存在的明显不足给予弥补,因而提出通过改善资本结构来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显得意义重大。
二、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回顾:早在1932年就有研究美国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了,Franco Modigliani&Merton Miller在1958年发表相关论文,即MM定理。Michael A. Klein首次将资本结构理论引入银行行为之中,认为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期望值与资本结构密切相关。1976年Jensen& Meckling系统阐述了成本理论。
国内文献回顾:李三杰认为资产负债率和银行绩效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许菲建议通过分散化投资、控制风险资产来优化资本充足率。周文君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家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呈现负相关。李喜梅认为股权集中度、银行成长性对银行绩效影响并不显著。
三、实证过程
(一)样本及指标变量的选取
文中选取了14家上市银行2007至2013年的数据,以最新的数据来研究上市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问题。被解释变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ROE,解释变量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附属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SUBC、资产负债率DAR资本充足率CAR、不良贷款率NPR、存贷比LDR,控制变量用资产规模。
(二)研究假设
假设1:我国上市银行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负相关。假设2:我国上市银行附属资本比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假设3:我国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假设4: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假设5:我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与经营绩效负相关。假设6:我国上市银行存贷比与经营绩效正相关。
(三)模型建立
ROE =αi+β1CR1+β2CR5+β3SUBC+β4DAR+β5CAR+β6NPR+
β7LDR+β8LOGZC+ε
(四)回归结果分析
针对假设1,回归结果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负相关,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我国上市银行中第一大股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大,容易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针对假设2,附属资本比例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结论与假设一致。针对假设3,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结论与假设一致。说明我国的财务杠杆还未达到最优。针对假设4,资本充足率与经营绩效负相关,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结论与假设相反。资本的数量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盈利性越小。针对假设5,不良贷款率与经营绩效负相关,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结论与假设一致。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会影响的银行的资金周转及资金筹集,高额不良贷款的存在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使得筹资成本、风险成本等加大,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针对假设6,存贷比与经营绩效正相关,但是显著性并不强,回归结果显示与假设相同,提高银行的存贷比确实可以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
四、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银行要想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提高经营绩效,则需要自身的积极努力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结合以上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核心资本结构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股权过于集中,会形成少数股东决策机制,少数股东可能会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众多小股东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防止股权过于集中,应使得股权分散化;但是股权过于分散也会加大银行的成本,可能会对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应保持股权的适度规模,各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来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引入外资持股等方式来优化股权结构,进而优化资本结构,最终实现银行经营绩效的整体提高。
(二)关于附属资本结构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由以上实证结果可以发现附属资本占比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经营绩效,而我国上市银行的附属资本占核心资本的比重较低,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最高限额,不能充分发挥附属资本的税收减免效应以及财务杠杆作用,银行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积极寻求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合理发行长期次级债券、混合债券等来增加附属资本的比例,加强合理定价管理,提高业务创新能力,从而提高银行的盈利性。
(三)关于资本充足率管理方面的政策建议
资本充足率过高会形成较高的资金成本,不利于资金的充分利用,过低又会影响银行的经营安全,会受到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反对,政府也对资本充足率规定了基本准要求,银行应在达到监管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通过分散化投资、理性筛选高质量的资产等来降低资产风险,以追求较高的收益。
(四)政府监管方面的政策建议
银行要想取得长远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也会受政府的监管。而政府应意识到金融发展对经济的贡献,积极完善金融市场,出台适宜政策,为银行的发展服好务。那就要求监管当局应根据《巴塞尔协议III》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各家上市银行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符合中国自己的资本监管标准,严格监控相关杠杆率水平,加强股权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为银行的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五)其他方面的建议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应加强风险预警,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率,合理处置不良贷款,以此来降低经营风险;关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率方面,应在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负债比例,充分享受杠杆经营的好处;银行的融资结构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银行应强化内源融资能力,转变主要依靠外源融资的状况,转化“重股轻债”的融资结构,应致力于长期债务的扩大,合理调节长期以及短期债务比例,以达到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鼓励民间资本可以快速顺利的进入金融领域;银行应严格注意有关逆周期资本监管问题,应积极调整资本结构,最终在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盈利性。
参考文献:
[1]Michael A. Klein. A Theory Of The Banking Firm [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 3, No. 2, Part 1 ,1971.
[2]Jean J. Chen.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ese-Listed Compani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 ,2004.
[3]李三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证[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许菲.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政策[J].经营管理者,2014.
篇5
摘 要 农村信用社经历了50多年的沧桑历程,逐渐发展壮大。在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试验省市的大好历史机遇中,重庆农村信用社也迎来了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性机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城乡统筹发展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农村金融部门的支持。因此笔者认为今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是重庆统筹发展的核心。从谋种意议上说,农村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重庆城乡统筹改革的成败,影响着重庆城乡统筹改革发展历程的快慢。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思考 建议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思考
(一)发挥农村资金流转的核心作用
因农村商业银行仍以服务三农为综旨,其网点主要布置在乡镇。较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全面,占主导地位。目前在重庆农村的乡镇,不管是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还是农户储蓄存款,主要还是在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其资金主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流转。
(二)继续发挥支农的主力军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作用
因农村商业银行是广大农户资金短缺融资最直接的正规合法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以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定位,支持县域经济和“三农”,确立农村商业银行将发挥城乡筹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三)继续发挥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作用,成为政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传输带
城乡统筹发展,政府引导和注资是关键。但政府的注资要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汇兑结算渠道进行传送和监控。“三农”资金短缺又主要靠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还要继续发挥联系“三农”的金融纽带作用。
(四)成为城乡统筹发展改革成败的“反光镜”
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快慢和资金增长速度及资金需求状况,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地经济活跃程度,通过农村商业银行的系列数据可反映出城乡统筹发展的效果。具体表现在:1.资金流转速度的快慢反映农村资金的活跃程度。2.资金需求量的大小即贷款的多少和用途,反映是否提高了农民参与创收的积极性。3.沉淀资金的多少,反映农村改革效益,农民实际收益的多少和是否得到了实惠。
二、建议
农村商业银行在改革初期,在市场定位确立的基础上,应处理好传承、摒弃和创新三者的关系。因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在继承农村信用社业务、机构和人员的基础上更名而来,农村信用社更名为商业银行后,其市场定位仍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做最大的零售银行。这就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传承、摒弃和创新三者的关系。“传承”就是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将原信用社的品牌业务加以继承,也可叫“老字号”业务,如存款,三农贷款等。这是信用社在农村中几十年来形成的,不能放弃,这是立行之本。摒弃就是农村信用社改成商业银行后,部分业务要按商业银行的要求,体现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对一些成本高,效益差、风险大的业务品种和经营模式进行整合和放弃,如对网点的布局上应考虑效益性等。“创新”就是要对农村信用社低效益业务和模式整合后,应根据农村商业银行的特点创新业务品种,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发挥农村商业银行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笔者认为可借农村商业银行改革之机,做好传承、摒弃和创新的改革,就发展好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具本建议如下:
(一)合理设置网点,提高经营效益
农村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既要符合商业银行的效益性,又要考虑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即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来确定网点的设置。县城以建精品网点为主,乡镇以每个行政镇(乡)设立一个网点,均实行综合柜员制办公,撤消非政府所在地的机构网点,基本做到一个乡政一个农村商业银行机构,改变以原集镇设网点的模式。这样设立机构,既能保持每个政府所在地有金融机构,又便于农村商业银行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保持政府相关资金划转、结算,确保县级支行与县级财政的资金往来,求得各级政府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撤消非政府所在地的机构网点,能减少经营成本,又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效益性。
(二)人员择优上岗,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农村商业银行的前生农村信用社职工队伍,因历史的原因,其职工整体素质不高,一些员工身体素质不好,文化程度低,特别是思想观念陈旧,无紧迫感,不思进取,只等混到退休。这些员工已严重阻碍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改革成农村商业银行后,员工素质更是不适应现代化的商业银行的要求。即使加大培训力度,也是成本高,收效低。建议在收宿网点的基础上,以此为契机进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然后再面向社会招收一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然后进行规范化商业银行管理,提升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整体形象。否则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是一句空话,哪就是农村信用社“换汤不换药”的改革,是换名不换实际服务质量的改革。
(三)做好传统品牌业务,创新业务品种,增强服功能
新生的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传统品牌业务和创新业务产品的关系。原信用社的传统业务主要是存款,贷款,汇兑结算。所谓传统品牌业务主要是指信用社不管怎样改革,其传统业务中必须坚持,不能放弃的经营理念、业务品种,服务对象等。具体存款上坚持存款立社思想、坚持多组织低成本资金;贷款上坚持做零售银行,贷款用途对农户建房,学费,治病、种植、养殖业等贷款。服务“三农”的宗旨不能变。创新业务品种或启动商业银行可经营的业务品种。如偿试自营保险业,办理外汇业务,开办保管箱业务,办理贷记卡业务等中间业务、在乡镇设立ATM机,跨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网点,加快与其他省市的柜面通联网速度。
(四)转变贷款对象和贷款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贷款对象向自然人个体工商户、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农村产业大户转变,向市场发展前景好,风险可控的企业和新型农业转变。贷款方式除抵押担保外,多发放保证担保、最高额循环抵押担保贷款。改变个体工商户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一评级的办法,进行一年一审,减少每次评级的繁琐程序。
积极参与政府新型农业项目及引资项目的前期考查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投放储备项目和为政府引资决策提供参考。
篇6
一、银行业务存在的不足
从事银行业务工作以来我们总感到客户不够,原因是我们吸收的新客户太少,还是因为我们流失的老客户太多?我们的客户出现流失,吸收新客户却变得越来越难,到底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感觉成本太高,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客户的几倍,我们追求的是市场份额还是客户份额?
1.结识了新朋友,忘记了老朋友;
2.奖励了新客户,冷落了老客户;
3.新客户在流入,老客户在流失。
二、银行业务调查分析
银行就像一个“漏斗”,为了保持漏斗的一定盛水量(客户量),要弥补不断流失的老客户就要不断地注入新客户但是仅仅堵住“漏斗”是不够的,必须更换经营的思维模式:由以提供金融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一方面应对客户现时的需求,尽可能的推出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从另一个角度促进银行的发展。
(一)客户对我行服务的期许与展望
在我行前期职工内部进行的调查中,我行职工在客户看重银行哪方面服务中,***﹪选择结帐准确及时,**﹪选择上门服务,**﹪选择礼貌待人,选择理财帮助和专业知识的各占**﹪,**﹪选择上门服务。这与客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既有重合也有不同之处,其中**﹪客户看重专业的银行知识,**﹪选择礼貌待人,**﹪选择结帐准确及时,**﹪选择上门服务,**﹪选择理财帮助,这一方面说明我行职工对于客户需求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另一方面,在认识上与客户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二)我行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和业务流程
关于我行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业务流程便捷性上我行客户的看法趋于一致,分别为**﹪,**﹪,说明我行在这方面一贯保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成绩。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服务环境,保密及安全措施和对客户投诉反馈上,我行客户认为有待提高和一般的有所增加,说明我行还存在尚需改善的地方,由于这些问题有可能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对我行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希望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引起我行全体职工的重视,扬长避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使客户对我行感到更加满意。
(三)客户建议部分
当期望与效果出现一定偏差的情况下,往往会带来不满、抱怨、投诉。而大部分客户遭受不满意的情况下并不提出建议和进行投诉。普遍认识是什么?
1.提建议没有用,不可能解决问题;提建议很麻烦,不知道找谁,怕遭人白眼;提建议使人觉得不好意思或嗤咄逼人;与其提建议与投诉,不如换个对象。
2.认为客户不进行建议与投诉是因为我们服务好是不正确的观念。因为大部分客户吃了亏也不会吭声,没有消息不一定就是好消息,因为客户可能已作出了其他选择。研究客户的建议与投诉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建议与投诉往往是潜在的需求的得不到满足,也包含对我行的期待,对这些,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客户的建议与投诉根本原因所在,也许新的商业机会就在解决抱怨的过程中萌芽了。因此,客户投诉管理,核心工作就是如何处理好客户投诉,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客户流失率。
三、策略与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中回收的有关客户的客户反馈我部建议
(一)是改善客户资料的管理
目前我行对客户资料的管理还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对贵宾客户的管理上。首先是要为理财经理掌握客户动态提供一些有利条件,如专门配备计算机辅助理财经理的工作,要保证理财经理能适时客户资金动态信息。其次是建议对现有的大客户进行一次整理,详细划分客户等级,并且要组织专人适时对下一级别的客户拓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把关。
(二)应在我行职工中树立这样的观念,发现问题是成功地解决问题的一半
挑剔的客户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客户的建议与投诉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他帮助我们找到问题,他帮助我们完善了服务,他帮助我们提升了管理,使我们得到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三)我部建议设立客户投诉管理机制
1.设立一个平台,建立客户服务中心;
2.要有顺畅渠道,如柜台面诉、投诉电话、客户回访等;三是要有规范处理流程,从记录、受理、分析、处理、反馈都流程化;
3.及时处理问题、挽回客户、恢复客户关系;
4.是惩处责任人、总结教训、内部整改、完善管理。
(四)加强我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要真正将“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从同质化服务向人性化服务转变
作为面向广大客户的个人理财服务,在金融产品易被模仿的市场背景下,一家银行要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其与客户间的亲和力无疑是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它可以让客户对银行业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成为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和情感偏好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的理念和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有选择的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并通过实行客户经理制全面、主动的为各类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打造专业的客户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全行的整体服务能力并使之成为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服务手段。
(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高客户对我行的忠诚度,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篇7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 学术论坛成果总结
中图分类号:F830.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12-006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经过一天来大家的共同努力,“首届交银经济学家论坛”完成了预定的议程。上午交通银行李军行长出席论坛并致辞,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助理作了深邃透彻的学术演讲。一天来共有十八位嘉宾作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大家就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流动性、物价和资产价格、国际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以及宏观调控下的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等四个专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各位专家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分析了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货币政策取向、研判了经济增长、流动性、物价、汇率、利率等一系列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探讨了宏观调控下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思路与建议。
各位专家学者充分发挥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运用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开展精辟的分析,将复杂的经济金融问题言简意赅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专家学者们提出的政策思路与建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与此同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专家们的分析和建议对商业银行特别是我行改革与发展、战略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论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议程。由于时间有限,我们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后,我们还将努力创造机会进一步聆听各位专家们的思想和建议。会后我们会组织安排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在有关媒体上发表,尤其是我们的《新金融》期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会进一步领会和消化今天的重要学术成果。
篇8
关键词:银行卡;助农取款;影响;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是人民银行为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服务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金融业务创新。这一业务的开通,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显示出其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影响“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开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度依据不充分。POS小额取现业务最初是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特殊时期,人民银行为尽快恢复灾区金融服务、及时解决了灾区取现难而开展的一项金融服务创新。但与试点不同,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银行卡POS小额取现业务,存在一定的制度障碍,比如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规定POS机不能提取现金;《商业银行法》禁止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银行业务;特约商户将收取的现金货款支付给客户违反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不得坐支现金的规定。此外,特约商户从事POS取现业务超出其经营范围,也违反了有关工商行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二)取款成本偏高。对商户而言,每刷卡一次,电信部门就要按照0.22元(限3分钟之内)的网话收费标准收取刷卡交易通讯费,超过3分钟每分钟0.11元。在多笔少量取款和余额频繁查询时,商户要承担较高的通讯费用。对于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地区农民来说,取现金额的0.8%、最低1元、最高8元封顶(以单卡每日取现限额1000元计算)的手续费标准仍显偏高。
(三)取款额度有限。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农民对现金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日前的《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每卡每日最高取款限额1000元的额度过低,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尤其在春节期间更加明显。
(四)服务功能有限。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仅能方便老百姓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简单需求,而存、贷款和转账以及电费缴存等常见业务仍需要到金融网点办理,因此,该服务在促进城乡公共金融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上作用有限。此外,目前允许取现的卡种仅限于已加入银联网络的借记卡,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不能取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助农取款服务的效果。
(五)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不完善。一是在市场准入上,只要银联商务、收单银行和特约商户协商同意,仅需向属地人民银行报备即可开通助农取款服务,程序简便,但助农取款服务点安全措施、日常经营规范程度、信用状况等情况未纳入准备条件,过于宽松。此外,开展该业务是否需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营许可也值得商榷。二是在市场退出上,相应的制约、惩罚和退出机制匮乏。三是在运行监管上,客户争议的处理、职责的划分、监管的主体及标准确定以及如何防止助农取款服务点非法吸储、放高利贷和假币欺诈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几点建议
(一)出台相关制度。人民银行要会同银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制定出台支持该业务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农村地区开办借记卡POS小额取现业务涉及到的业务准入、现金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管理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让该业务自开办伊始就合法合规、有章可循。
(二)降低取款费用。建议承办银行对特约商户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收单业务结算手续费实行减免政策。电信部门为特约商户在刷卡交易费用方面提供优惠,采取减免或包干的方式减轻特约商户的负担。各服务点应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助农取款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严禁服务点向持卡人收取任何额外费用。
(三)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建议逐步完善服务功能,如开通各种代缴费业务,适时解决农村居民“缴费难”问题。随着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和风险监控体系的健全,适时开放信用卡助农取款服务功能。合理调整取款额度,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实行助农取款额度浮动制度,以单卡单笔2000元、单日5000元为取款上限,具体取款额度由银联商务、承办银行和特约商户在上限范围内协商确定。
(四)健全配套支持机制。推广助农取款服务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责无旁贷。建议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财力倾斜,安排专门的“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专项资金,用于对特约商户和承办银行布放POS机具、购买保险箱、验钞机的补贴和奖励。承办银行应根据农村居民小额提现业务量、当地交通状况等实际情况,在提供技术指导、保证现金供应的基础上,为支持特约商户发展提供一定额度的信贷支持,并给予利率优惠,从而调动商户参与积极性。
篇9
关键词:银行 企业文化建设 问题 建议对策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意识以及员工的心理状态,另外形成一种与之相应的企业制度和行为组织模式等,企业文化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以及企业的道德行为准则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等于是丰富和建设企业文化精神。大家可以看到,任何一个企业得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为此,银行同业也是如此。在新的社会形式理念下,银行为了更好地发展并落实科学世界发展观,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建设,形成并打造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理念,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会在市场劲烈的竞争中站稳脚步。伴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为此,很多银行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当今工作的重点,在日常的经营理念管理中,不断地打造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更活跃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增强了银行员工主人翁的工作意识,可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银行确保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银行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另一方面来看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银行作为我们国家金融企业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本身就具有着讲诚信、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精神。因此,为了更好的弘扬并传承这些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在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对员工施以一种责任意识文化建设,让他们真正地从内心发出一种对客户负责、对国家负责的一种思想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觉得自己身上都肩负着一种历史使命,这样才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客户,全心全意的为国家做事。总之,银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至关重大,同时也是我们国家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首选之道。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一支重要的主力军,一定要重视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样才会在社会的发展长河中,永远利于不败之地。但是,从当下的社会局势发展来看,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在发展的道路中仍有一些弊端有一些薄弱的环节,如果对这些薄弱的环节未能及时的处理好,势必对银行得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危害隐患。因此,为了铲除这些存在问题的根源,文章首先对目前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以下思考,另外也结合实际,给出了几点建设对策。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目前,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很多银行当下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由于缺少这种意识,导致员工工作不积极
主要表现在:第一,从银行的日常工作整体的效果来看,很多银行企业为了达到工作目的,有些领导只是重视上级领导下发的工作任务,在实行了各级领导管理决策层的互相调度的工作中,由于不够重视加强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导致很多员工在工作中思想意识有些薄弱,甚至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另外,例如一些“团结”、“求实”、“奋斗”、“开拓”、“创新”等字样的标语重负率太高,根本就不能深入员工的心里,这也是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银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不够深入
我们国家的企业文化是从西方国家传入而来的,随着企业文化改革浪潮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很多银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理解仍然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解的不够深入,只是觉得员工着装统一;口中所喊的口号一直并微笑服务;再树立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牌子就可以了,这样的理解不够全面,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特色,每个企业的文化也是不可复制的,因此,我们说企业文化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独特。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改善建议对策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业务经营和行业特点
银行的企业文化不仅要得到全体员工的信奉,还要得到社会各界以及每位客户的认可与赞同。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和人的因素,将企业文化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融入到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这样才会保证银行的企业文化能够反映业务经营管理目标的要求,始终以经营行为为依据,并有助于经营成果的实现,从而体现银行的经营特点。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与业务发展齐头并进
在发展各项业务的同时,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员工的潜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帮助员工认清企业的前景和发展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提炼银行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行以激励机制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员工薪酬市场化制度,让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进步,让员工对银行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和“家园感”。
三、结束语
总之,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一大支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工作。这就需要在工作中,要重视和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还要善于发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弊端,只有这样才会找出合理、完善的解决对策建议。最后,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和建设银行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罗一鸣.浅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6期
篇10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融资;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4-0060-03
一、供需失衡:朔州市融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刚性需求旺盛
近年来,朔州市经济总量逐年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迅速,资金需求旺盛。2005年到2010年全市GDP分别完成181.6亿元、234.1亿元、332.2亿元,420.4亿元、561.3亿元、670.1亿元,平均增速达到13.6%。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扩张,2010年达到373.95亿元,6年平均增速达到38.29%。
(二)投资规模总量小、增速慢
从全省分析,2005年朔州市投资规模占全省的3.9%,排在全省第十位,2010年投资规模上升到全省的5.98%,但总量仍居第十位。虽然2005年到2010年期间,固定资产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仍没有改变投资规模偏小的现状。与周边能源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如大同市在200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朔州市的2.09倍,2010年仍达1.58倍。
(三)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水平低
一是融资主体少,范围狭窄。目前,朔州全市为支持经济发展提供融资的主体较少,在现有融资体系下,间接融资方式采用较多,缺乏直接融资手段,全市无一家上市企业,经济的证券化率为零。二是融资过程中对金融工具的运用不充分。如票据贴现运用范围有限,增速较慢,2005年全市企业贴现融资额已达到4.41亿元,到2010年达到6.6亿元,增量和增幅都较小。三是传统融资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创新型融资方式发展滞后,金融对投资的贡献较小。
(四)信贷融资规模小,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弱
一是新增信贷规模偏小。2005年全市新增存贷比为负增长,2010年达到15.05%,期间2009年新增存贷比最高达到31.01%,信贷投资规模偏小,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强。二是信贷投放主体单一。2005年全市银行业机构只有四大国有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2010年这种银行机构布局仍未有大的改变,信贷投放主体的单一性严重影响了信贷投放力度。三是政策性银行融资发展迟缓。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唯一的一家政策性银行,2005年当年新增贷款3.06亿元,2010年仅为0.48亿元。
二、朔州市融资问题分析
融资是经济主体、经济行为、资金在经济活动中融合、配置的过程,经济发展环境、制度安排、金融生态环境、企业信用状况、经济参与主体行为对融资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有提高认识,探根寻源,总结改变现状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一)思想认识滞后
虽然,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企业和个人对金融的了解程度有所加强,但对金融的了解层次不高,对金融知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了解深度不够,构建经济金融发展“共荣圈”没有达成共识,金融促进融资、再融资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金融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二)融资环境、机制建设滞后
作为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延伸产业链发展,培育多元化支柱替代产业都需要融入大量资金,但目前朔州全市只对大力招商引资政策制定较多,其他方面如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奖励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措施的制度安排较少,对融资机制的建立缺少统一规划、宏观管理,融资的软环境建设滞后,不利于融资环境的快速形成,不利于融资机制的快速建立。
(三)融资中介功能没有充分挖掘
2010年末,朔州市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7家,占全省总数的4.76%,已累计为113家企业提供了4.19亿元信用担保,办理担保业务企业数占全市企业总数的0.29%。全部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无民营担保机构。而且受社会信用环境、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担保机构应有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四)信息不对称现象仍然突出
近年来,朔州全市通过多种方式举办了各类融资洽谈会,对缓解企业融资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会议规模、频度、参与主体范围有限,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金融机构普遍反映难以及时获知融资项目信息,难以了解融资需求企业的基本情况,以致不能主动跟进项目、及时对企业进行信贷投放;而企业则反映不了解金融机构具体的金融产品和贷款条件,以致难以寻求适合自身条件的金融服务。
(五)企业自身建设不足是影响其融资的根本原因
朔州全市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其生产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前景难料,贷款风险相对较大;而且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很难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同时80%以上的企业未参与过信用评级,错过很多增进信用等级的机会,难以提高信用等级,影响企业融资。
三、提高朔州市融资体系能力的建议
(一)全方位构建合理的融资机制
一是建立融资管理机构,由融资管理机构统一制定融资规划,制定融资政策,年度预算,调度和运用资金,并根据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年度融资方案,明确规定融资来源、资金管理、投放范围和偿还条件等。
二是逐步放开经营性投资领域。对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允许民间资本介入的行业,要打破界限,逐步开放,大胆引进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渠道商业化。尽快制定《朔州市地方政府融资管理办法》等适合朔州当地的融资制度,以规范融资主体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融资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是建立促进融资规模快速扩张的辅政策。要制定银行机构信贷投放的奖励政策,加强对银行机构吸收存款大量投放当地的奖励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异地银行机构加大朔州信贷投放;增加、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融资面;制定引资奖励政策,加强对政府部门组织、促进融资发展的奖惩力度;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提高中小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二)多途径实现融资主体、融资方式多元化
一是继续利用信贷资金,扩大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作为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发展多元化产业集群需要大量的银行资金支持,必须提高现有资源性产业的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并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信用等级,力争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
二是改善经济环境,改变现有金融机构布局。大力吸引股份制银行机构来朔设立分支机构,适时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增强小额贷款公司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形成与现有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和业务竞争的态势,促进金融机构积极作为。
三是加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目前,朔州市银企互信和对接有了很大进展,建议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定期通报经济运行情况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媒介重点项目,帮助金融机构作好项目储备、开发和筛选,促进政银企互动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四是积极稳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建议精心筛选项目,重点挑选辖区优势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优秀企业上市融资,并积极培育企业上市优质后备资源,扩大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同时适应债券市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完善管理体制,培育、发展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筹集企业发展资金,满足生产需求。
五是引导规范民间借贷。据调查,朔州的民间借贷规模逐年扩大,2010年已达80.1亿元,而辖区约有70%以上的企业都参与民间融资。建议建立规范民间借贷、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民间借贷备案、监测、预警、风险处置机制,规范民间金融活动,加强民间非正式金融自律,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
(三)积极培养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融资中介服务
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问题,加快建立由财政参股、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出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担保机构的直接投入,辅助制定灵活稳定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保共担风险,推进担保公司与银行业机构的深度合作。
二是建立债券评级制度,促进朔州债券市场发展。建议加快建立公正权威的债券资信评级中介机构,实行政企分开,促使企业信用评估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市场行为。要建立中介机构服务竞争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点,并适当引进国内优秀中介机构,共同促进债券市场发展。
(四)深化企业诚信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要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设“诚信朔州”。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征信知识,培养信用意识,推广信用文化,政府要带头讲信用,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提高自身公信力,把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建设融为一体,共同推进,使讲信用、守信用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信用主体建设,培育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市场机制。建议建立一种制衡信用主体行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失信行为的披露与惩戒力度,把失信方与交易方的矛盾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失信者对个体的失信,就等于对全社会失信,扩大失信的机会成本,从而正确引导社会信用观念,逐步培育起良好的社会信用道德和信用环境。
三是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明确监管职责,由于公安、保险、税务、工商等部门也掌握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因此,就必须整合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由同业征信向联合征信发展,并以制度的形式,对这些部门履行信用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以形成合力,完善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五)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增强融资能力
- 上一篇:工程项目应急管理
- 下一篇:保险公司机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