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履职述责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5 10:4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履职述责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履职述责报告

篇1

我自年6月开始担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分管教育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9号)等文件的精神,我对照考核指标体系,认真开展自查自评。下面,我就、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认识

是省的省会城市,把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赋予的最新定位和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至年底,全市3岁及以上儿童入园率为108.88%,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7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1.26%,普通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82.06%,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教育以其底蕴深、理念新、规模大、质量高、辐射强的整体优势,始终保持着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在全省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排头兵作用。

我任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认识到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深感任重而道远,如何把“教育大市”建设成为“教育强市”?如何保持并实现“创强”效益的再提升?如何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转变?……这都是我经常关注、思考并加以重点推导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发挥其辐射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以提高人口素质和提供智力支撑为要务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协调、共发展、同提高,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贡献力;另一方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着力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多元需求。为此,我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把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推动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教育发展出实招、办实事、谋实效,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二、、年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主要措施、成效和不足

(一)履行政府职责,推动科学发展,切实把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我心系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议事日程上,并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重视建立和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市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为86.72亿元、101.89亿元、123.92亿元,分别占财政年度支出总额的20.02%、20.10%、21.04%;市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分别为31.08亿元、32.89亿元、38.12亿元,分别占财政年度一般预算支出的21.0%、19.4%、19.6%,确保教育经费做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成为“有特色、有聚合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现代化教育强市”的总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出台后,进一步拓展思路,努力打造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城市,强化广佛教育的同城化效应,建立多元优势互补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坚持协调发展。注重推进学前教育整体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社区教育深入发展,并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上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推动教育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四是坚持教育普惠性。我重视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困难学校和困难群体倾斜。近年来,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投入近50亿元用于加快农村教育“创强”,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我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特殊教育,先后到新穗学校、市盲人学校、市聋人学校和民办学校进行调研,为学校破解发展难题;、年,的农村地区和城区先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五是坚持安全第一。切实维护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加强学校在交通、饮食卫生、消防、房舍、防洪、防震、防雷等方面的安全防范能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此外,我连续两年参加市教育系统年度工作会议并提出工作思路;多次主持召开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的专题会议,如创建省教育强市、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来穗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代课教师问题等等,着力解决学校在发展资金、用地、规划以及队伍稳定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教育工作,确保教育决策科学、教育政策落实、教育监督有力。

(二)凝集合力,增创优势,全覆盖、高水平实现创建省教育强市目标。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教育强市作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德政工程和为市民谋福祉的民心工程。年是我市教育“创强”的攻坚年,我多次主持会议和深入调研,强调要抓机遇、抓投入、抓进度、抓实效,同步实施“硬件”改造与“软件”提升,突破教育“创强”的瓶颈问题,确保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规划优先研究、教育难题优先解决。“创强”期间,全市通过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共撤并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较低的中小学校602所,新增用地面积570.7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36.9万平方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待遇稳步提升,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年12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全部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区、县级市,市以优异成绩通过省教育强市的督导验收。年,越秀区、天河区、荔湾区、海珠区、黄埔区等5区先后通过省教育强区复评。年5月,增城市小楼镇、正果镇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为教育“创强”画上完美句号,实现了强市、强区、强镇的全覆盖,促进了教育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三)育人为本,质量为先,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上好学”是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成果的新需求。我重视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理念”。积极推动先进教育理念的研究和落实,形成了与新时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和管理观。如,荔湾区提出了“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灵魂”的理念,以打造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的“三品”工程为突破口,营造了体现传统文化、西关文化、校本文化的素质教育大环境,推动了学校的特色挖掘和创新发展。二是抓“均衡”。在大力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的同时,积极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越秀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积极统筹资源,创新发展机制,构建了“学区管理模式”,通过共享学区教学资源、教师人才资源等,推动合作发展,使学校在不同起点上均取得新的发展和提高;荔湾区实施“教育组团”模式,以名校为龙头,组成6个资源整合、特色共享、教学互补、研究互动的学校群体,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我市把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作为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务予以落实,南沙区、天河区、番禺区以高投入、高效率、高质量,倾力推动规范化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所占比例分别为88.2%、84.85%、82.81%,全市规范化学校覆盖率为70.05%。近日,我市以实施“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为契机,大力推进对口帮扶,努力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并着力加强解决“择校”问题的政策研究和机制建设。三是抓“示范”。通过创建示范性幼儿园,促进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型幼儿园之间的园际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促进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文化内涵、办学特色、教学和管理方式的传播和辐射,目前全市有示范性普通高中25所,连同已通过初期督导验收和正在创建的11所学校,其学位数占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的47.75%。四是抓“特色”。市和南沙区共投入3亿元、高标准共建的“市外国语学校”,将致力打造成为主动适应建设国际大都市需要、凸显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的学校。总的来说,通过推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特别是省、市一级普通高中学校提供的优质学位已占全市普通高中学位总数的89.12%,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的普通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省前列,年更攀20年来的新高峰,取得了上线率为86.88%、650分以上考生人数占全省25%的好成绩,这是教育改革发展、协调发展、优质发展的重要成果的展示。

(四)统筹规划,紧贴市场,推动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改革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产业素质、抓投资环境、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因此,我重视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两年来,我市以年召开的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新一轮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实施省部署的“双转移”战略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为契机,结合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战略,加快新一轮中职学校布局调整,加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建设;紧贴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骨干专业建设,打造区域性职教品牌,为建设南方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夯实基础。从年开始,我市设立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各区、县级市集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增城、从化市新建成的职教园区已投入使用。两年来,我市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比例保持在5.4:4.6,中职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特色谋发展,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其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含升学)率保持在96%以上。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年,各镇、村化技术学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14万人;同年,我市在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近2千所,共培训农民工20万人次。

(五)提升素质,保障待遇,以一流人才促进一流教育的发展。教师是让人敬慕的职业,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教育方略的实施者、优质人才的培养者。我注重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注重教师引进、培养、管理、发展的机制建设,推动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着力建设一支厚德崇教、敬业爱岗、业务精、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目前,全市有省级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33人,省特级教师17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172人,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2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近期,我重点抓好保障教师权益的两项工作:一是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市及各区、县级市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逐年提高。从年1月1日起,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在实现教师待遇“两相当”的同时,推行绩效工资;同时,我市按照国家规定,抓紧制定方案,确保从2010年1月起在所有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切实解决市属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问题,全面落实教师待遇“两相当”。各区、县级市也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粤府办〔〕58号”文的精神,相继制定了实施教师待遇“两相当”的工作方案并稳步推进此项工作,中小学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二是解决代课教师问题。自省下达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的督办任务后,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督办工作,并自我增压、连夜开会、提速办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尽最大努力解决代课教师问题。目前,我市已有1041名代课教师通过“代转公”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另有80名代课教师通过正常公开招聘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对于不符合入编条件的代课教师,实行多渠道妥善安置:一是通过专门培训,吸收为学校工勤人员;二是通过转岗培训,努力实现再就业;三是对于确实不能录用和安置的代课教师,实行辞退并给予经济补偿。至今年10月底,我市2246名代课教师的解决工作基本整体完成。下一步,我市将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临聘教师的规范管理,确保其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六)集聚优势,刷亮品牌,“教育e时代”工程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这是提高教学水平和管理效益、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大力推动“教育e时代”工程。一是加强建设。至年底,全市中小学校的电脑生机比为8.49:1,师机比为1.03:1,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课室比例为86%。今年上半年,我市建成了全国基础教育规模最大的光纤城域网,光纤总长度近15000公里,覆盖了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为城乡、校际之间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夯实了基础。二是强化应用。我市建立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体系,并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应用最好、管理最规范的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市招生考试应用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招生考试全方位、网络化管理,在国家教育统一考试中实行网上巡考,实时监控考场秩序和考风考纪情况,确保对考生的有效监督,同时,为确保考试安全,考场配备广播系统不间断电源,并加强防雷设施配备,年,该系统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年首次在考试过程中应用“考生身份验证系统”,为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我市还建设了在全国领先的教师继续教育网、教师教学资源库、网络教研系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和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三是促进服务。“教育e时代”工程的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建立了八一网络远程教育学院,成为全国首个面向部队官兵进行教育的八一网校;建立了“教育e时代”应用中心,成为公务员培训的“大学堂”,成为司法教育、妇女教育、职业人才培训、社区教育服务等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教育e时代”工程被信息产业部评为“全国首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两年来,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工资待遇有待进一步落实;三是教育投入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三、任期内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工作的思路、措施

(一)加强规划研究,从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教育新一轮的发展。要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要求,努力把建设成为区域教育中心、教育改革示范区、职业教育基地和教育合作中心,引领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教育发展,并成为辐射东南亚的重要文化教育中心城市。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县级市,积极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市)”,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

(二)加强统筹与指导,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通过经费调控、评价引导、教研推动、区域扶助、教师交流、待遇激励等方式,加强对相对落后地区和相对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百校扶百校”行动计划,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逐步消除择校现象,彰显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再提升。

篇2

调研中,一般党员干部给我们解密时说: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程,不仅靠恒心、细心、爱心去打牢干部职工扎实的思想基础,不仅要全体党务工作者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艰辛努力,而且更要靠一茬一茬的分局领导班子集体学得正、做得正、行得正良性循环的接力和崇高的党性修炼以及“十年磨一剑”坚韧不拔的个人魅力、高瞻远瞩的领导艺能。分局领导在总结时给我们介绍了打造一支清正廉洁工商干部队伍的三大法宝是:探索廉政教育新渠道,搭建制度建设新平台,拓宽监督工作新领域。

探索廉政教育新渠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行市场管办脱钩、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垂直管理、国家工商总局机构升格、企业信用个体工商户信用、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以及停征“两费”、新“三定”方案的施行和规范津补贴等等。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干部职工的价值取向、生活观念的改变、个人利益的分配、监管方式的转型、履职问责的力度加强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同时社会结构多元化、商品交易多样化、经济活动复杂化,都给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历史时代,唯有改革才有生机,唯有创新才有前途,唯有进取才有动力。*分局理直气壮地用马列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引导人,用管用、有效的科学手段教育人。以科学的唯物的辨证的思想,摒弃不适应不符合当代工商人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的形式主义。在继承和坚持两个经常性工作、正面教育典型引路、“”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和实践了一系列廉政教育新渠道,取得明显效果。

一是宣廉教育即单刀直入法。在午餐前下班后,分局各种会议进行普遍的宣廉教育。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使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弄清弄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是倡廉教育即扬长避短法。不分男同志、女同志,不论新同志、老同志,没有成见、没有偏见,只要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进步、思路有新意、点子有价值,都要多场合表扬鼓励,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使之扬长避短,自觉克服不足,不断进取。

三是警廉教育即一招奏效法。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直言不讳,一针见血,直指要害。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明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是思廉教育即红色路线法。结合专题教育、主题教育、传统教育、党性教育等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成果,党的一大会址,沙家浜等革命根据地进行“重走革命路,争做廉政人”的红色路线教育,从而使党员干部对“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讲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的名句而常思,鼓舞工作干劲,珍惜工作岗位的热情。

五是品廉教育即艺术欣赏法。通过组织观看锡剧《九品廉吏》和《李荣法》,唱廉政歌曲,读廉政书籍、写廉政笔记,谈廉政心得,看廉政戏剧活动,在艺术欣赏中,品位党风廉政建设真谛,修炼完美的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受到品廉教育。

六是省廉教育即社会实践法。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当前形势,不失时机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社区走家串户、访寒济贫;走进农村田头,不忘人民本色;走入工厂,倾听外来工的心声,牢记公仆责任。在活动中,明确主题,加入引导,反省言行,考量自己。思一思,想一想,党风廉政意识强不强?思一思,想一想人民公仆怎么做?思一思,想一想,存在不足怎么办?

七是树廉教育既现身说法法。召开典型报告会,事迹介绍会和“三八”、“五四”、“七一”、“八一”、“十一”以及历史传统节日座谈会,编组有序、轮流现身说法。介绍个人成长经历,反腐倡廉好的做法和经验,做到人人上讲台、人人受教育、人人是典型,起到三年轮一次,终身留印象的效应。

八是透廉教育即阳光透明法。主动接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深化“两网”建设,突出分局局务公开,保证干部职工对局务公开、党务公开、人事公开和重大活动公开的知情权、监督权,充分尊重民主,确保行政权力的运行阳光透明。做到决策全民主、过程全公开、结果全公布。做干部职工放得心、信得过、有依靠的掌舵人。

九是践廉教育即身先士卒法。党员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确保不做。以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行和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率先垂范的榜样行为,做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的模范;做学习实践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的模范;做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抗得住私欲的模范,用实践示范的行动教育人、引导人、感化人。

十是问廉教育即远程监督法。充分利用工商系统信息化工具的优势,发挥人人有电脑、有手机,家庭有亲人的作用,丰富基层信息网廉政之声内容,经常廉政警句、格言,有关反腐倡廉规章要求,交流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心得感想。节假日温情提醒,利用手机短讯、聆声,在交友等社会活动中适当提醒,给家属亲人发廉政信,提示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每逢佳节常问“廉”,使干部职工违风廉政之事,不想做,不敢做,不去做。通过远程监控,党风廉政建设的警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没有真空,没有死角,没有盲区,将廉政钟声时时刻刻入耳、入脑、入心。

搭建制度建设新平台

*工商分局打造清正廉洁干部队伍的第二个秘决是搭建制度建设新平台,在走访中我们注意到,从领导到一般干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中*分局始终把规范制度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实际工作中强调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规范人,认真解决在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中不切实、不扎实、不落实的问题,不断完善党风廉政责任制度。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已经形成的有《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责任分解》、《分局班子成员定点挂钩负责制度》分局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部门负责人和干部职工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承诺书》,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建有《党风廉政建设档案》。在具体工作中已经建立的制度有《干部职工上下班签到制度》、《基层工商所绩效挂钩实施办法》、《重大案件会审制度》,由总支、办公室、法制科和纪检监察部门参加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纪检监察、人教等部门负责人联席制度》、《工商所长离任审计制度》、《干部职工外出考察实施办法》、《工会慰问干部职工试行办法》、《财务报销实施办法》、《干部职工奖励规定》、《纪检监察定期通报制度》、《行风监督员聘请和会议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政务公开、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等等到二十多项规章制度,做到党风廉政建设网格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使党风廉政责任制,一岗双责、一岗多责,做到横向到人,纵向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

今年*工商分局又根据,新形势、新时期、新特点和工商监管方式的转型等新任务,坚持严格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以苏州局《干部文明礼仪》和《内部管理规范手册》两个基本制度为基础,在一个探索、两个改进、三个改革上下功夫。即:探索节假日期间、重要时段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廉洁自律规定的严肃性。改进教育方法,体现以人为本、人文关爱思想,注重特色、结合实际分层次、有重点地因人施教。改进考核、考勤工作。改革考核机制,建立适应新形势有效管理的新型机制。改革检查、督查办法,建立检查、督查通报机制。改革思想分析会议方法,建立局、所两级重大思想动态、通报制度,准确及时掌握每个干部职工思想动态。

拓宽监督工作新领域

监督方法方式很多,既有严肃性又有灵活性,*工商分局在拓宽监督工作新领域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开展履职问责监督,增强风险防御能力

开展“服务型工商”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工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日显重要,广大工商干部履职尽责的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在工商职能的转型时期,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履职要求更高,问责责任更严。必须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领域中,更加强调广大干部职工廉政风险防御的能力。去年*分局以履职问责监督为切入点,扎扎实实开展了“遵章守纪、履职尽责”为主题的学教活动,拓宽了新的监督领域。

在学教活动中,组织观看了预防职务犯罪的电教片,认真组织开展“三对照、三检查”,进行查找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做到了个人查和组织查、上级查和下级查、重点查和普遍查相结合,认真排查,深刻剖析。达到“深刻教育、清醒查风险、全面鼓干劲、奋力抓落实”的目的。在学教活动中,职干部职工参与率*%,在分局*个岗位上,排查风险*个,(其中行政审批风险点*个;行政执法风险*个;行政处罚风险*个;内部管理风险点*个)。高风险岗位即:监督管理、罚没物资和固定资产管理、执法办案、财务管理、行政审批、内部管理等*个。

通过履职问责、渎职失职、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履职风险大讨论,把防范廉政风险,提高问责能力,贯穿于干部教育、培养、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筑牢了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廉政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的法纪防线。

第二:开展述职述廉监督,增强自律他律能力

在拓宽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新领域的实践中,*工商分局探索践行了述职述廉机制。一是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坚持领导干部向中层干部述职述廉,并将“双述”内容在网上公示,接受全局干部职工的监督评廉。二是干部述职述廉。结合公务员考核、民主生活会和评先评优等重大活动,全体干部相互述职述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和努力方向,促进监督,增强自律和他律的能力。三是组织中层负责人向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去年分局在组织桃坞、娄门、观前三个工商所向社会和服务对象述职述廉的基础上,又分别组织机关、注册科、经检大队、监管科等部门负责人向社会和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达到了预期目的。分局机关参加“双述”活动代表*人,社会和服务对象代表*人,分别对履行职责、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廉洁自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取得好和较好满意率*%的高分。分局在*区纪委组织的*个行政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综合评议中列第三名。

第三:开展作风效能监督,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分局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执行双六条禁令入手,重点是主要领导亲自到*区纪委、各街道党工委征求意见,召开义务行风监督员会议,认真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定期召开干部思想动态分析会议等基础性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在全社会展示了工商部门的良好形象。在作风效能建设的监督上,从思想上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服务、促增长、促发展”做的怎么样?从工作上对照职能转型要求,思想怎么转、转什么、转到位没有?特别是在当前停征“两费”,实行“阳光津补贴”的大背景下,针对福利待遇、总收入有所降低的情况,部分人存在心态不平衡,工作干劲下降,工作标准降低,管理要求放松,廉洁自律不严;极个别中层和少数干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艰苦奋斗的思想不牢;在工作中凭个人感情办事,凭兴趣情绪办事,凭利益多少办事,上班迟到、下班早退,甚至不请假,无故矿工的现象时有发生;组织纪律涣散,工作矛盾积压,部门和个人形象差,学习力、执行力、约束力不到位;部门与部门之间,所与所之间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发展中不平衡,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和不足,开展高强度、密集型的不间断督查。以“三优化、三争当”活动为载体,重点围绕企业年检、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窗口单位、执行纪律五个方面,抽查、明查、互查,定期通报督查结果,提出整改建议。坚持管业务、管队伍,必先管行风的原则,督促干部职工进一步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树立法治工商、服务工商、效能工商的形象,全面推进作风效能建设。

篇3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法治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的能力,促进xx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更上新的台阶,xx市工商局按照四部委文件精神及局党组研究决定,确定xx市工商局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及领导干部(包括非领导职务)、各县(市、区)工商局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包括非领导职务)、各县(市、区)工商局基层工商所(分局)长为述法考评对象。

述法内容分为共性内容和重点内容,区别不同岗位职责和对象,突出重点,分类要求。重点内容包括:立足于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和依法履职的实际,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在服务发展、科学监管、消费维权、严格执法等方面,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共性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及学本文来源:文秘范文法、依法决策、依法办事、遵章守纪等方面的情况。为确保领导干部述法考评试点工作顺利扎实推进,市工商局采取五项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在传达市述法工作试点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专题召开一次党组会,贯彻推进会的精神和要求,研究本局年度述法工作的组织领导、计划安排、内容形式,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以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务实的态度,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完成好述法工作,并力求创新。

2、立足职能,提升内容周密性。在市里规定的六项述法内容的基础上,对行政决策、依法行政工作、学法情况等内容进一步细化,进一步突出科学监管、服务发展、维权执法等内容,努力使本部门的述法工作更具有工商职能特点,更符合时展的要求。并明确述法与述职述廉内容一并进行,要求述法工作必须客观、全面,纳入测评内容,接受机关干部和群众的评议,测评结果反馈本人。

3、主动延伸,扩大工作效应性。把述法活动向县(市、区)工商局以及基层工商所(分局)延伸,年终在县(市、区)工商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中增加述法的内容,纳入县(市、区)工商局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依法行政的考核内容,有条件的单位,还要扩大到主要执法办案部门的中层领导干部,要求在述职报告中重点就依法行政问题进行报告,供主管领导进行评价。基层工商所(分局)在组织“双述双评”的基础上,还要由基层工商所(分局)长对本单位一年来依法行政情况进行述法报告,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企业、消费者评议监督。

篇4

一、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效果评价

党风廉政责任制考评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近年来,人民银行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工作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考评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了明显效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督促基层行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各级行均能按照要求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量化考评工作。

二是监督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级行领导干部都能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按要求开展“三谈两述和函询”工作;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

三是建立和强化了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各级行都能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要求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制度,具有相应的惩防体系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工作规划。能够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能够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对民主生活会征求的合理意见能够认真落实整改。能够严格遵守各项财经纪律,认真执行国家的制度和规定,杜绝各类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纠风和行风建设。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各级行加强了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治乱工作的领导,调整完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和员工行为。行风建设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局面。

五是严肃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各级行都能够按照总行、分行有关规定、办法实施责任追究,认真落实审计部门或其他监督检查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对违纪和违反规定的行为和责任人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进一步杜绝了逃避责任、规避检查、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行为。

实行量化考核以来,在推动基层人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预防和惩治反腐败体系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腐败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和隐蔽性,而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评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致使考核的效果逐渐弱化,甚至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有所欠缺。从量化考核结果看,往往各单位都能达到较高分数甚至优秀,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此,从近年来基层人行暴露的多起案件来看,部分发案单位在问题没暴露前,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结果竟然多年优秀,党风廉政考核的预防和化解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考核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二是考核的全面性和灵活性明显不足。从量化考核内容看,无法涵盖考核单位党风廉政的全部情况,特别是考核内容和指标多年不变,不能突出考核年度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和新增事项,也为考核单位应付考核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是考核的权威性面临考验。由于当前基层央行部分干部人员对党风廉政考核的认识不足和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状况等原因,特别是考核结果的普遍优秀无差异性,导致考评结果运用不够充分,无法与个人评先、干部任用、绩效工资、责任追究挂钩,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二、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效果不理想,从考核评价机制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缺乏有效性。目前基层人民银行量化考核指标设计过于简单化,虽然可操作性强,但有效性差。在量化考核指标的设计上,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明确了相应的工作内容,但很宏观,不具体,而对应的考核办法也不明确。如在查责任制落实时,主要是检查年度工作报告和总结中是否有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内容,有就得分,没有就不得分,既然文件规定了,被查单位的年度工作报告中不可能没有党风廉政内容,将检查目标定位在有无上,而不是考核目标单位落实责任制的实际效果上,虽然便于量化考核,但也失去了考核的意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真正通过考核来指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

(二)考核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部分基层人行生搬硬套,照搬上级对本级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来考核下级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有的则稍加修改,如把相应的考核单位、考核年度更换一下,根本没有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没有结合当年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来制定标准,完善考核办法。有的连单位都不改,或改也改得不彻底,留有明显的痕迹,犹如天下标准一大统,既适合上级单位,也适合下级单位,既适合你,也适合我,没有真正体现本地、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工作重点。

(三)考核形式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目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是听汇报、查资料,民主评议,个别访谈,交换意见等。在实际考核工作中,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现场、轻平时,重资料、轻实际等现实不足。考核小组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考核,长则半天时间,短则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在考核时,听汇报都是头头是道,查资料也有相应资料支撑,民主测评也是形势一片大好,个别访谈多半是只谈优点、不谈缺点。这些因素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导致考核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甚至较大差异。

(四)考核参评面较窄,缺乏外部性。目前基层人行党风廉政考核归根到底还是内部考核,参评人员主要包括被考核单位的在职干部职工、退休干部职工代表、管理对象代表和群众代表。被邀请的管理对象、群众代表多半是由被考核单位确定。所以,在民主测评和个别访谈时,参评人员多半只报喜不报忧,有的即使想表达真实想法,但由于诚信缺失、担心保密等问题,不愿意反应真实情况,有的甚至还帮着被考核单位打掩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留点余地、留点空间,打点基础。由于社会各界及被服务部门参与不够,参与人员面窄,所以考核结果缺乏广泛的代表性。

(五)考核队伍不固定,缺乏专业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考核人员多是党口部门临时抽调的,掌握的标准和考评结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存在“尺度不一”的问题,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

三、完善基层人民银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议

(一)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不断提高考评的质量。科学严谨、规范有序的考评机制是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质量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考评机构。制定和完善考评制度,成立责任制考评小组,加强对考评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二是完善工作流程,通过建立严格的考评程序,统一考评标准、考评内容、考评要求,规范操作,保证考评工作规范、扎实、有序。三是改进考核评价方式。按照以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为基础,以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结合为重点,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在重要项目、干部选拔实施中以及涉及个人利益时,要及时跟踪考核;不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听取有关社会各界和被服务部门提供的评价意见,加强平时的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基础性资料。

(二)合理设置指标体系,确保考评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要坚持三项原则,并着重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全面性的原则。责任制考评指标设置即要全面反映整个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又要突出重点工作、重点问题, 科学量化考核指标,合理确定计分权重。二是动态调整的原则。考核指标既要有确定性,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又要每年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重点变化,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调整考核内容和指标。三是可操作性原则。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能量化的指标都要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提出明确的定性要求,尽可能的是考核项目具体化、直观化,增强可信度和可比性。

(三)适当扩大参评的受众面,增强考核评价的公认度。一是积极拓宽考评渠道,增加社会元素参与元素,从不同视角考核被评价主体。二是坚持组织考评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在考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组织群众测评、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谈话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使责任制考核更公平、更真实,确保评价结果的公信度。三是建立一支政治上可靠、业务精通、作风严谨的考评工作队伍,考评成员组成还要充分考虑专业性和代表性。制定落实考评人员工作规程及职责,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相关规定和要求,保证考评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四)正确运用考评结果,充分发挥考核的正向引导作用。考核结果的运用首先要体现公开性,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结果公开制度,将考核结果通过内联网、公开栏等方式进行公示,充分体现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态度和决心,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度。二是建立正向引导机制。及时将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结论等记入干部廉政档案和标准化管理个人台帐,并纳入到年终综合考核,作为评先推优、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严格的履职问责和责任追究,决不姑息。

篇5

新的一年面临新的挑战,我们面临的形势依旧复杂多变。工商行政管理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更加繁重。我们要着眼大局、谋划长远,正视现实、破解难题,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统一”、建设“三型工商”、实现“三创三优”的总体要求,牢牢抓住“创新·规范”主题和“强责·重效”主线,全面建设尽责有为的责任工商、求实重效的效能工商和自强争先的文化工商,更加自觉地服务经济发展、更加高效地加强市场监管和依法行政、更加严格地锻炼干部队伍,为我市“一个跨越、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一、紧贴“两个率先”,更加自觉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建设责任工商

1.继续服务好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要创优准入服务,促进在谈项目落户,让创业者在发展得舒心;要创优监管方式,促进在建项目投产,让外来投资者在发展得安心;要创优转型指导,促进投产项目做强,让本土企业家在发展得定心。围绕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积极支持游艇产业、核电产业、健康产业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电子通信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五大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建设各类专业物流中心及专业物流基地,推动物流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支持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优化提升现代商贸业,培育新型商贸业态,改造提升专业市场。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深化工商数据分析与研究,及时产业集聚状况、行业发展趋势变化情况、市场主体运行分析报告。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运用名称登记、分立合并、股权投资、企业改制等手段,鼓励、引导企业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行业整合;积极开展股权质押、股权出资登记,扶持信用担保企业、融资担保企业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拟股改上市企业,从方案论证、登记准入、合规性审核、年检等各个方面给予辅导支持。

2、继续服务好商标战略的实施。商标工作是直接体现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之一。全系统要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抓手,支持企业高端化的发展导向和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做好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培育、推荐、认定工作。力争2013年新增驰名商标至少1件,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11件,建成孤山空调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实现零的突破。对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等三类企业的创牌予以重点扶持;支持和推动企业加强商标管理,通过广告策划、品牌收购、特许经营、资本运作等方式提升品牌营运能力。

3、继续服务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从降低门槛、放宽条件、强化服务着手,从培育创业主体、加大政策引导、强化创业服务着力,进一步帮助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创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引导多渠道自主就业和多形式灵活就业。认真贯彻《个体工商户条例》,开展“个转企升级服务”活动,从政府层面,为个转企畅通绿色通道,共同培育更多小而精的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大市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力度,确保圆满完成市场的升级改造和新建任务。通过支持鼓励大型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等形式,不断搞活农副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依托民营经济协会,动员组织个私企业参与就业洽谈、经贸交流活动,为会员免费提供法律援助,让会员切实感受协会作用。

4、继续服务好维权促稳定工作。深化12315处置投诉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分析通报、联席会议、企业约谈等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能。深化“诉调对接”、“消调对接”建设,并把消费调解、合同调解延伸向网络市场,更好地发挥消调对接工作机制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合理安排调解室选址,推动城乡消费维权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承诺企业联盟活动,吸引更多经营者加强自律。加强与消协理事单位的配合和联系,发挥理事单位的作用,使消费纠纷的解决更加方便快捷。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继续开展市场消费问卷调查活动,规范经营者行为,指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定期组织突发消费纠纷处置演练,提高一线人员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

4.继续服务好“三城同创”工作。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继续发挥好责任路段牵头单位的作用,集中市局、分局、巡查组三级的优势力量,突出抓好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可通过互联网公开查询的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创建“芳心消费示范店”活动等重点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三城同创”做出积极贡献。

二、深入推进队伍的各项建设,更加高效地加强市场监管和依法行政,全面塑造效能工商

1、以有力监管实现“保安全、维稳定”。进一步加大食品日常监管力度,重点抓好总经销总、商场超市、农村食杂店的治理,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工作,全面完成2013年各类专项整治任务。深化监管责任区达标评级活动,确保覆盖面达到2/3。认真落实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和基层监管人员不少于40小时的集中专业培训。严格规范食品质量管控措施,推行基层采样、集中检验、分级监管的快检模式。继续推进“一票通”工作,扩大“两项制度”的覆盖率。要发挥工作主动性,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反对限制竞争、打击合同欺诈、商业秘密保护、打击“傍名牌”、“扫黄打非”等工作,狠抓大要案件查处。总结专业化执法试点经验,全面实行案源集中管理、案件集中查办、人员集中调配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监管领域,加强新特案件查办工作,2013年查办的新特案件不低于10件。加大对公共服务行业强制消费行为的监管,强化格式条款的备案审查,从个案查处向行业规范整体推进。加强广告监管工作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积极组织广告管理干部进行法律法规和广告业务培训,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探索监管工作新途径、新办法。

2、以队伍建设和基层建设实现“工作扎实、根基坚实”。借助经济户口管理平台,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网格化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巡查监管人员的职责,确保责任边界、职能职责、履职目标“三个清楚”。抓紧抓实“五率考核”,通过考核,有效解决基层监管“盲区”。突出重热点行业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工作,强化数据留痕,实行书式档案与电子档案双轨制。建立基层量化绩效考核机制,注重提升科室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科学分配、工作事务的相互转承与监管事权的合理划分,减少基层“空转”。推行“派单式”执法,建立上下联动、区域互动的办案机制,完善业务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体系,提升执法实效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层干部轮岗交流,为基层输送新鲜血液。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实施基层办公用房三年规划,力争两年内实现“基础建设标准化、执法办案现代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监管服务规范化、队伍素质优良化”,为基层的同志们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把基层建设进一步推向新阶段、迈上新台阶、达到新水平。

三、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商精神”,全面建设文化工商,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凝聚力量

以“讲忠诚、讲团结、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工商精神”,是全系统220名工商干部精神风貌的浓缩和升华,是激励我们迎接挑战、发愤图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工商精神”,有利于我们更新监管理念,有利于我们加快转变作风,有利于我们大力推进工作。我们要把它作为指导、谋划和检验我们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此为引领力、推动力、创新力和战斗力,不断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团队文化。团队带头人和班子成员,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力求成为团队成员信赖和支持的领头雁。要进一步提高对组织负责、对单位负责、对群众负责的思想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新形势下把握正确方向、切实履职尽责的能力。要顾大局、明大理、识大体,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人与集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好工作上。要利当前、谋长远,不仅要对任期内眼前工作负责,还要对单位长远建设负责,要在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上下功夫、克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多干一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惠及干部职工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增强合力。团队成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团结、维护团结、促进团结。团队成员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挚友,和谐共处,团结共事,坚持、不搞非原则争执;坚持服从大局、不搞自由主义;坚持是非分明、不搞八面玲珑,切实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篇6

我国反保险欺诈工作,是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监管体系的完善逐步加强的。各保险公司对假保单和假赔案的打击一直没有放松过。尤其是近年来,保监会对反保险欺诈工作高度重视,2009年,保监会稽查局牵头开展了以打击“假保险机构、假保单、假赔案”为重点的反保险欺诈专项行动。此后,反保险欺诈工作由专项工作转变为常态化的监管工作,这也成为保监会稽查局的基本职责之一。

本文刊发的IAIS反欺诈指引,主要是根据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内容予以梳理。根据这一思路,中国保监会稽查局也在今年起草了《反保险欺诈工作方案》和《反保险欺诈指引》,目前正在征求各保险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欺诈的基本定义

保险欺诈(以下简称“欺诈”)的定义为:为欺诈实施者(以下简称“欺诈者”)或其他当事人获取不诚信或不合法的利益的一项作为或不作为。

欺诈以不同规模的各种形式存在。它可能涉及一个人的简单行为,也可能是涉及的保险公司内部和外部多人的复杂活动。本指引主要涵盖以下类型的欺诈:

(1)内部欺诈。由保险公司的董事会董事、经理或工作人员个人或与保险公司内部或外部的人员勾结,针对保险人实施的欺诈。

(2)保单持有人欺诈和理赔欺诈。在签订或履行保险合同过程中,由个人或与他人串通获取不正当保障或赔款,针对保险人实施的欺诈。

(3)中介欺诈。中介机构进行的针对保险人、保单持有人的欺诈。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对保险人有影响的保险欺诈,但不在本文所讨论。例如:保险理赔环节中,外包商或销售商事实的针对保险人的欺诈;通过利用对保险的失实陈述,来吸引投资者、获取优惠贷款、授权书及其他来自公共当局优惠政策的欺诈。

欺诈发生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动机/诱因;机会;合理化。通常,这些基本要素组成欺诈三要素。

现实中,一般有两种类型的欺诈者:

一是机会欺诈者。机会欺诈者平时通常是遵纪守法者,但他们发现了实施保险欺诈活动的机会。这类的欺诈者可能会认为保险公司有无限的资金,并突然意识到可以通过编造某种类型的事故(或)索赔从而收回前几年支付的保费。

二是职业欺诈者。以保险欺诈活动为生或收入来源的欺诈者。他(她)可能会在被发现前持续作案,并针对多个保险人。

保险公司的欺诈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应在明确企业责任、制定战略和业务目标时,重视欺诈风险,总体制度应该在部门目标中持续贯彻执行,应当反映在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控制机制中。为实现前述目标,保险人必须:建立和落实制度、强化对流程和控制机制的管控。保险公司应当把对董事会董事、高管层及员工诚信的高标准作为其经营中的一种理念和企业文化。通过董事会和管理层面(“来自高层的声音”),在全公司系统内进行全面的宣导这一价值来进行推动。制定实际的业务目标和指标,并为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配备足够的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组织搜集、整理保险欺诈管理的信息,把它作为董事会和管理层动态监测和正确执行的依据。建立和维持尽职、独立的审计部门,以检验风险管理,流程和控制机制。应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来确立预防、发现保险欺诈所必需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的深度和具体内容。

欺诈风险可能会受保险人销售方式的影响,例如,直接销售签单或使用人或独立经纪人销售。客户接触量、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参与度和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度会因销售渠道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而这些将影响欺诈风险的大小和性质。当采用新的技术时,需要制定特殊的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如互联网用于分销保险产品时。

当保险公司的风险状况、业务规模以及业务的复杂性到达一定程度时,保险公司应当考虑设立独立的反欺诈管理部门。该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保险公司反欺诈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并进行反欺诈调查。该部门具有维护保险公司的反欺诈统计数据和相关的管理信息的职能。此外,该部门负责协调与其他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第三方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欺诈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保险公司应该有一系列措施和流程,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对欺诈(疑似)案例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这些措施和流程应包括对潜在欺诈的调查。

欺诈调查所需的专业知识可能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法律、法医、信息技术、审计和医疗专业知识等)。保险公司应确保欺诈调查配备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这些人员或是公司内部员工,或来自通过外包方式聘请的反欺诈调查第三方(前提是确保反欺诈调查质量和保密性)。

因为董事会及管理层对制定和执行必要的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负责,所以应当确保报告制度的性质、频率以及研究欺诈事务所需的时间都是充分适当的。欺诈信息应当在保险业内广泛共享,如欺诈者的特征和欺诈趋势等。通过汇集不同的信息,能够在早期通过指标(或警示)及时发现潜在的欺诈。

保险公司应定期对公司反欺诈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进行梳理,并考虑到保险欺诈的动态特征。当保险公司遇到欺诈案件时,应该将其作为“警示教育”的案例,对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进行调整,从而减少再次发生的类似欺诈的风险。

内部欺诈风险

保险公司应该将员工道德风险带来的影响和内部欺诈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作为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部欺诈也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声誉风险。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保险公司陷入经济困境。

一般而言,内部欺诈发生在各个层面,包括在董事会和管理层。人员所在层级越高,欺诈活动造成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就越大。雇员侵占现金或保险公司的资源(如设备、存货或信息)是最传统的欺诈行为。然而,一些新的欺诈行为更加复杂和隐蔽,这些行为包括商业贿赂和收取回扣。贿赂往往用以“收买”的方式实现。例如,收买对商业决策有影响力的人。这类欺诈不同于常见的欺诈,商业贿赂通常代价很大,涉及雇员和第三方之间的勾结,通常涉及从供应商处接受回扣或佣金,以此作为签订合同的回报。这种类型的欺诈,尤其难以发现,因为回扣是从供应商直接支付给雇员,不在保险人的账簿中体现。这种行为往往不易被察觉,除非其他雇员,供应商或其他第三方对此进行曝光。

正因如此,预防措施对控制内部欺诈风险至关重要。预防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包括:在董事、高管层及员工中营造重视诚信的氛围和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对保险公司的认同感并向员工宣导应当重视欺诈行为;向管理层和员工编发道德行为手册和内部指引;对管理层和员工的适度监督;对无论固定还是临时岗位的管理层和员工都要进行入职前的遴选和在岗履职检查;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岗位责任;对处于可能会涉及到欺诈的敏感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轮岗管理和强制休假制度;消除保险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分割可能会发生利益冲突的职能部门;采用双人监控原则(four eyes principle,即由第二人进行复核);在资金管理、其他资产及交易和信息系统中,配备使用高效的物理隔离和程序屏障;现金流和资金管理要安排多名人员进行处理;建立明晰的报告路线和沟通程序;建立管理层和员工进行内部举报的投诉程序;制定一套公开透明并且具有延续性的反欺诈政策或制度,包括向相关执法机关报告的制度;建立明确的内部欺诈案件问责制度,以警示其他潜在的犯罪者。

保险公司应该在公司内部提高对潜在内部欺诈的警惕。例如,向董事会董事、管理层及员工编发潜在内部欺诈指标的指引和预防、发现及纠正内部欺诈的培训。

应当设立适宜的、权责明晰的董事会董事、管理层及员工的用人标准。同时,也应对保险公司聘用的从事高风险领域的业务活动的第三方设立同样的标准。

对管理层及员工的适当性进行初任审查及后续评估,包括对其身份验证、个人信息和背景的核查。

人事档案应当完整,包括所有董事会董事,经理及员工的招聘材料。应当在员工离开该保险公司后的一旦时期内,仍然保留纪录。

招聘时,保险公司应该了解,申请人可能会提供虚假信息,如虚假工作经历、虚假证明或推荐信以及身份。

内部审计也是一种能够成功发现内部欺诈的工具。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在适当的时间间隔期对公司进行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内部审计。为了进行有效的审计,审计稽核人员需要及时获取数据并利用审计信息系统等技术工具。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日常经营活动中独立出来,并对董事会或等同于董事会的机构进行监督。同时,保险公司应当鼓励管理层和员工检举揭发违规行为,可以通过建立机要报告机制来提高发现保险欺诈的几率。报告机制不断鞭策告诫员工,保险公司是不能允许公司内部发生欺诈活动的。

保单理赔欺诈及风险

投保人可能在保险合同成立在开始时、保险合同履行期间或索赔、理赔给付的任一环节进行欺诈,也可能在索赔过程中通过与第三方串通合谋进行理赔欺诈。

理赔欺诈可能有以下特点:虚构损失或编造赔案;扩大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歪曲事实,变造保单责任项下的事故表象;有欺诈者作为受损方谎报事故;有预谋的故意制造保单责任内的财产损失和意外事故。

理赔欺诈可能与其他类型的欺诈相结合,例如身份造假。例如,曾经发生过有人利用他人身份进行治疗,而被借用身份的人才是在真正的被保险人。

保险公司应当将保单持有人欺诈和理赔欺诈风险作为日常经营过程中操作风险的一部分来处理。通过制定最合适的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保险公司在评估了预防和发现保险欺诈带来的利益和所需花费的成本后,应当认识到:尽管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快速便捷的承保(接收要约)和理赔是经营不断开拓的要旨,但它可能会产生较高的欺诈风险。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正确的反欺诈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来化解。深思他们对防止欺诈行为和促进保险业的诚信建设的道德和社会责任。认识到欺诈活动对公司声誉的影响――消费者会认为是保险欺诈与其他犯罪活动有关,并产生这种预期,即,高频率的欺诈会导致更高的保费或可能发生“理赔难”的情况;特别关注识别、调查和防止欺诈工作,因为他们威胁到投保人或其他第三方的利益。例如,通过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进行复杂而广泛的欺诈,而欺诈活动可能会成为进行其他犯罪行动的一种要件,如编造上演的车祸事故。

中介欺诈风险

保险中介,无论独立或不独立,对于销售、承保与理赔都十分重要。保险中介可能保存有保险公司客户的记录,因此中介人将涉及保险公司某些最重要的流程与交易过程,并在保险公司的运营过程与反欺诈风险管理中十分重要。

中介人处于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中间点。信任是任何保险交易的基础,同时也存在信任被滥用的危险。

中介涉足保险欺诈的案例包括;扣留保费直至出险(撕单埋单);虚构业务,虚构客户支付第一笔保费,收取佣金后中止保费支付,取消保单;与保险客户共谋,进行索赔欺诈或其他保险欺诈。例如倒填保险交易发生时间(倒签单),并向保险公司提供虚假信息。

典型的中介欺诈信号包括:中介要求立即支付佣金或提前支付佣金;投保人生活于中介方业务经营区域以外的地区;中介业务组合少,但保额很高;保费收入与支付佣金高于行业正常值;投保人被要求通过该中介付款;被保险人与中介方系同一个人;投保人与中介之间存在私人关系或其他关联关系;存在出乎常规的发展趋势或结果,如:高赔付率出乎意料且无原因的业绩增长高比率的保单退保(或提前退保);大量的未决赔案;中介人的业务组合中有大量下列特征的业务:佣金高于首期保费收入;拖欠保费;在业务初始即有支付款项(特别在寿险中);

保险人应采取一切合理的手段来保证他们使用的中介机构符合标准并对中介机构的业务行为拥有充分可控的管控。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保险公司应该只授予相关中介部分权限并应考虑:有制度和流程规定对新的中介进行委托;有中介机构必须填妥及签署的申请表及业务协议;确保申请表格的填写内容涵盖需要申请人进行披露的与其本身相关的所有事实;核查申请人的财务稳健性,对其进行背景调查;在中介机构不遵守协议情况下,有有效的制裁制度。

业务协议的条款也应该要求中介申请方保证:根据协议,中介对保险公司业务的介绍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或任何监管机关司法管辖区内的任何规则;在协议期内,中介持有所有许可、授权或注册,并符合法律和监管规定;遵守保险人的反欺诈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

为了减少骗佣欺诈,保险公司应该考虑的以下问题:先收取首期保费,再支付佣金;不支付超过已收取保费比例的佣金;与新的、不了解的中介合作时,将佣金的一部分保存在临时存款账户中;明确区分中介机构的资金和佣金支付。

保险公司应制定成文的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用以监督中介的展业行为和业务。这些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应当为中介所知悉。应当考虑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业务质量,包括中介机构业务的稳健和道德操守水平、董事及高管和员工的诚信;预期和实际业务水平和模式。

保险公司要考虑通过额外流程和控制机制,以防止中介欺诈行为:直接向保单持有人送达保单和办理保单批改,而非通过中介机构,可向中介机构提供复印件;禁止中介机构接受现金保费;确保所有保费以支票形式直接支付给保险公司;确保有足够的保障措施来管理中介机构展业的客户账户,保证对授权银行的管控,并有清晰适当的报告路线;有保险机构的员工或审计人员定期对与其发生业务往来的中介方进行审计。

反欺诈的措施和流程

首先,公司董事、管理层及员工的培训需要加强。保险公司应当对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就欺诈问题组织初任培训和后续培训。培训的类型应该与业务过程中受训者从事的工作流程相关,并反映受训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员工至少应接受一般的保险公司的反欺诈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的解析,包括内部规则。

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一些董事会董事及经理、员工需要更具体的培训。例如,相关法律、反欺诈制度、流程和控制机制、欺诈方法,趋势和指标、检测方法,以及内部报告程序等内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反欺诈培训应提供给处理以下业务的人群:无论是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对新的投保人进行新业务展业和承保的;收取保费的;处理核赔环节和支付赔款的;负责中介渠道业务的;招聘员工的;处理法律事务的;内部审计的;欺诈风险管理的。

保险公司的董事、经理和员工发现疑似欺诈后,应按内部程序规定向指定人员报告。个人的善意报告应该得到合理的保护。尤其要保护他们不要因泄露机密信息而被追究责任。

其次,保险公司应当对保持疑似欺诈的案件进行记录。这项制度应该提供:作为保存记录的标准;应该被记录信息的类型;不同类型应保存的期限;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安全保障。

第三,报告内部、投保人的欺诈和理赔,以及中介欺诈产生违法所得。如果保险公司怀疑或有合理理由怀疑欺诈所得的被洗钱或涉及恐怖融资,其合规总监应当及时向金融情报部门(金融情报室)报告。

第四,保险公司应该有明确的向执法机构报告疑似欺诈行为的报告制度。保险公司如何选择制度,将取决于法律体制和其司法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其他特点,包括报告犯罪行为的任何刑事法律责任。应该指出,保险公司严格的报告制度将有助于打击欺诈行为。

此外,保险公司应当向监管者报告任何有关涉嫌欺诈的事项,包括根据监管规定需具体报告的或已明确向监管者具体请示的。保险公司至少应当报告存在(潜在的)其财务、业务及声誉产生重大影响的欺诈活动,公司应该总结有关欺诈和欺诈制度变化的信息提供给监管者。

加强有效信息交流

首先是保险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欺诈行为实施者可能针对不同的保险人同时或连续进行欺诈活动。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共享彼此关于欺诈的信息。在遵循隐私法的前提下,通过保险人建立共享数据库,并及时沟通信息来实现的。

共享数据库能包含内部欺诈和保单持有人、理赔申请人、受益人、中介机构和其他第三方的欺诈信息。

欺诈者也可能针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诈骗。因此,建议保险公司在隐私法、数据保护法的司法管辖区内,在金融机构间进行信息共享。这可以通过链接到与其他金融机构连接或共同设立的共享数据库实现。

除了具体的欺诈信息交流,建议保险公司分享关于欺诈风险、趋势、制度方面、预防和识别等方面的认识和经验。鼓励反保险欺诈部门间合作(如英国特许会计师、审计取证、索赔调解员组织、执法机构、监管者和有关消费者组织)。合作内容包含提高保险消费者/保单持有人的防欺诈意识和加强教育和媒体宣传。行业协会可以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是保险公司之间、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欺诈行为实施者可能针对不同的保险人同时或连续进行欺诈活动。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共享彼此关于欺诈的信息。在遵循隐私法的前提下,通过保险人建立共享数据库,并及时沟通信息来实现的。

共享数据库能包含内部欺诈和保单持有人、理赔申请人、受益人、中介机构和其他第三方的欺诈信息。

篇7

关键词:新常态;新要求;基层审计机关;矛盾;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的科学论断。随后,具体论述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内涵,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审计作为经济监督服务部门无疑也应进行变革,向着新常态努力转型。随后,审计署提出了《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从宏观到微观、从机关到个人,指明了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一、新常态下,审计署提出新要求

为了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署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各级审计机关提出了三点新要求:

一是认识新常态。要求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学习十以来历次全会报告、书记系列讲话、总理的重要指示,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统一思想和行动。

二是适应新常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转变思想观念,转换思维方式,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总结经验,推动有关方面建立容错机制。

三是引领新常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突出“稳增长”跟踪审计、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审计、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环境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及重点部门、岗位、环节审计;改进审计方式,提升审计能力。

二、新常态下,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问题

为顺应新常态审计署提出的新要求,是目前基层审计局机关要切实努力实现的目标任务,只有实现新目标才能在经济新常态下更好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此基层审计机关受人财物、权限、资源等方面的制约,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主要存在以下三点突出性矛盾:

(一)审计新要求与人力资源的矛盾

目前,基层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不足,与审计署的新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人数与审计项目量的矛盾。基层审计机关任务较重,要同时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下达的审计项目和当地政府委托的审计项目及其他事项。大部分基层审计机关人员较少,在审计一线的人员就更少;另一方面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技术与审计项目要求的矛盾。新要求中提出要进行环保审计、计算机审计等,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来说困难很大,基层缺乏这些方面的专业审计人员。

(二)审计新要求与审计人员思想观念的矛盾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变思想观念,转换思维方式的新要求与基层审计人员思想观念存在很大差距。基层审计机关人员“老龄化”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审计人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的变革。

(三) 审计新要求与审计质量的矛盾

提升审计质量是新要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基层审计机关受人力、权限等因素影响,审计项目多而不精,质量不高,优秀的审计项目少。

三、新常态下,基层审计机关工作建议

在新常态下,基层审计机关应抓住此次难得的机遇,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监督职责。

(一)整合资源,推动审计高度融合

为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应整合审计资源,打破狭隘的“地盘”意识,实现上下联动搞审计,纵向横向全方位推进审计高度融合,全面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实施审计大项目时,打破地域限制,从各审计机关抽调最为合适和专业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或者是上级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全盘统筹,为基层审计机关做好技术业务指导,例如2016年实施的城镇安居工程保障专项资金审计和地方税收管理征收情况审计项目,上级审计机关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为基层审计机关提供了审计疑点数据,不仅解决了基层审计机关缺乏计算机分析技术人才的问题,且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效率。

(二)实现审计全覆盖的同时,突出审计重点

“实现审计全覆盖”是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审计机关要实行审计全覆盖。基层审计机关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极探索审计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并且要突出新要求中的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以及重点资金、重点政策的审计内容。审计全覆盖并不是要所有领域所有行业,方方面面都要涉及,而是要围绕政府中心工作,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审计。这就要求基层审计机关要制定合理的制定年初审计计划、合理的统筹审计项目、合理安排审计人员,深入研究探索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经责审计与环保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与绩效审计、常规审计与稳增长政策审计有机结合,做到有重点的审计全覆盖。

(三)建立新的审计思维模式

1.正确把握“三区分”原则这把审计尺度

审计人员要转变思维模式,做到依法审计,但是也要建立容错意识,把改革性失误与明知故犯区分开来;把探索试验性失误与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区分开来;把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区分开来,审慎作出结论和处理。

2.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审计人员要转变思维模式,审深审透,严肃查处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纪违法、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和、权钱交易、骗取财政资金、贪污受贿等违法犯罪问题。

3.坚决鼓励创新

审计人员要转变思维模式,用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有利于调结构、补短板、化解产能过剩,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质增效,有利于化解房地产库存,有利于扩大有效供给,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提高资金绩效的创新举措等“五个有利”的标准来衡量鼓励创新。例如在专项资金审计中,只要资金没有流入个人腰包、没有利益输送、没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没有造成损失浪费等严重后果,只要有利于国家社会人民,在审计中可以不处理处罚,打酱油的钱不一定不可以用来打醋了。

(四)改进审计模式,提高审计质量

1.认真编写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实施方案在整个审计项目中起到统领作用,是审计质量的“龙头”。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适当增加调查时间,避免走过场,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明确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重点,合理分工,编写出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2.改变审计方式

不要在埋头搞审计,可以利用外延资料,跳出账本搞审计。

3.利用计算机实现数字化审计。手工审计不再适应新的审计环境,要学习探索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4.加强审计成果的提炼

一是审计人员要从体制上和制度上提出审计建议;二是对投资建设项目要进行绩效评价,关注项目绩效问题。

(五)着力打造审计铁军

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审计人员思想意识和业务素质能力培训,着力打造审计铁军。一方面按照审计署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新常态思想教育学习,正确认识新常态,统一思想;另一方面根据新常态下审计要求,加大计算机、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审计业务培训,根据审计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业务特长等情况,分门别类的组织专项培训。努力创建一支思想觉悟高并且具有审计所需的各类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审政研发〔2016〕20号).

[2]陈洁.浅析“新常态”下地方审计机关工作思路.现代经济信息[J].2016,(3).

[3]田艳华.新常态下如何搞好基层审计工作.财经纵横. [J].2016,(7).

篇8

[关键词] 违法身份;(构成的)责任身份;犯罪论体系;实质客观论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1.A为某国家机关核心部门领导,掌握大量国家秘密,在一次去某国公务访问期间,未经访问团领导批准擅自离开,逃到该国某公务机关寻求政治避难。

案例2.B家失窃怀疑其邻居C所为,遂报告居委会并报110,C曾因盗窃被处理过且与B关系交恶,居委会工作人员甲乙在仅听取B言辞后,未经C同意强行进入C家搜查,刑警丙丁与B关系好,为帮助B在未出示工作证和搜查证前提下进入C家搜查。

分析上述案例,其共性在于A作为掌握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叛逃犯罪行为与司法工作人员丙丁实施非法搜查的犯罪行为属于身份犯,有别于一般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是刑法理论中较为特殊的犯罪类型。身份犯的身份影响犯罪成立与刑罚轻重,对身份的认定亦即关系到刑法是否介入,是否有必要动用刑罚手段,从而影响国民合法权益。

案例1中A在履行公职期间擅离岗位在境外叛逃,构成叛逃罪。A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主体身份直接影响叛逃罪成立,该身份直接影响犯罪成立,系构成身份。由于A属于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从重处罚,该身份直接影响刑罚轻重,属于责任身份,但实质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不仅直接影响犯罪成立而且直接影响刑罚轻重,系构成身份与责任身份竞合。案例2中甲乙未经C同意擅自进入其房屋内进行非法搜查构成非法搜查罪;刑警丙丁未出示工作证和搜查证非法进入C住宅非法搜查,亦构成非法搜查罪,但依法应从重处罚。显然非法搜查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而司法工作人员身份不影响犯罪成立,只影响刑罚轻重。

不难看出,不同身份在刑法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即使形式上同一身份,在犯罪论和刑罚论中性质也可能不同,那么刑法身份为何能影响犯罪成立及刑罚轻重,同一身份为何作用不同,犯罪论身份与刑罚论身份有无区别等,上述问题关键是刑法身份在犯罪论和刑罚论中的性质和地位。虽然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明文规定身份犯不同,法律条文未直接规定身份犯,但客观上存在大量影响犯罪成立和刑罚轻重的身份(犯),因此探明刑法身份在犯罪论及刑罚论的地位和属性,是正确认识刑法身份关键,是准确适用相关身份犯法律规定的前提,关乎我国犯罪论体系构建。

刑法理论由犯罪论与刑罚论组成,故刑法身份由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论身份和影响刑罚轻重的刑罚论身份组成。影响犯罪成立的身份是构成身份,即真正身份或纯正身份,如案例1叛逃罪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A,此类主体身份缺失直接影响犯罪成立。影响刑罚轻重的身份为加减身份,即不真正身份或不纯正身份,亦称责任身份,如案例2非法搜查罪主体司法工作人员丙丁,此类主体仅为刑罚轻重变化提供依据,不影响犯罪成立。首先,什么是刑法身份,其本质内涵是什么,刑法中哪些要素属于身份要素,是否认可主观身份要素,以何种理论或视角界定刑法身份。其次,刑法身份为何能影响犯罪成立及刑罚轻重,即构成身份、责任身份成立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三,刑法身份如何影响犯罪成立或刑罚轻重。换言之,构成身份、责任身份如何作用于犯罪成立、刑罚变化。犯罪是违法且有责的行为①,理论上构成身份可分为构成的违法身份、责任身份,故进一步探究,构成的违法身份之违属性及构成的责任身份之有责性来源是什么,换言之,构成的违法身份、责任身份之违法性、有责性判断依据是什么。第四,构成身份与犯罪论体系的关系,何种犯罪论体系符合构成身份之本质属性,构成身份在该犯罪体系的地位或性质;责任身份在刑罚论中的地位和性质是什么,是否存在构成的责任身份或者责任的构成身份。第五,构成要件功能与构成身份关系,构成要件不同功能是否直接影响构成身份作用及性质。第六,构成的违法身份之违法本质与构成的责任身份之有责性本质分别是什么,刑罚论的责任身份本质及其成立根据是什么,构成的责任身份与刑罚论的责任身份之间的区别,是否真正存在构成的责任身份。最后,以结果无价值论,犯罪本质在于法益侵害及危险,构成身份与法益侵害及危险是什么关系,即构成身份是否影响法益侵害、危险及其程度,区分标准是什么。刑罚目的是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责任身份与上述刑法目的有何关联。总之,上述问题核心为:一是刑法身份内涵与范畴。二是刑法身份的性质,即构成身份的犯罪论性质、责任身份的刑罚论性质。构成身份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及作用;构成身份与构成要件关系;构成的违法身份的违法本质与构成的责任身份的有责本质,二者如何影响行为违法性及有责性;责任身份如何影响刑罚责任,构成的责任身份与责任身份关系。三是构成身份与法益侵害及危险的犯罪本质、责任身份与刑罚目的之间关系。总之,身份作为刑法的特殊要素,对之准确认识是正确解决有关身份犯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二、刑法中身份犯“身份”的性质确定

刑法身份通常依附于行为主体,具有行为人属性,行为人是主客观要素统一,而刑法身份必须以行为时存在为必要,与实行行为存在直接联系,具有行为客观属性,故身份也是主客观属性的统一。①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91页。简言之,刑法身份连接着行为与行为人,犯罪论中行为人不具有某构成身份是无法实施相应犯罪实行行为,刑罚论中行为人不具有某责任身份则与普通主体犯罪的刑罚无异。虽然刑法身份与实行行为具有直接联系,这主要表明身份影响行为法益侵害性或者刑罚责任,即身份本身具有的法益侵害性及有责性;但刑法身份无法独立存在,属于行为主体要素,故应从行为主体属性界定刑法身份。国内大多数学者或简单定义身份,或分析身份的事实、法律特征,这种粗放界定未把握刑法身份客观实质,是对身份表象分析,看似能把握刑法身份,实为形式界定。正如对违法理解,若认为违法是违反法规范,该观点本无错,但不具实质意义,任何违法都一样,无法把握违法本质,应实质把握违法本质,违法本质在于法益侵害或危险,正是各种犯罪行为造成法益侵害或危险结果,方能说明行为的形式违法性。界定和把握刑法身份亦如此,在形式认定基础上作实质界定;形式界定着眼于身份之行为主体要素,反之哪些行为主体要素属于身份要素?身份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对定罪量刑产生影响的主体资格、地位、关系等要素①。对此,大陆法系一般采用较为宽泛的理解,如日本判例对身份理解“不限于男女性别、本国人外国人之别,亲属关系,作为公务员的资格等关系,而是指所有与一定犯罪行为的作为犯人的人的关系的特殊地位或状态。②德国刑法第28条规定“特定个人要素”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典第3l条“身份或者其他特定关系”为广义解释身份奠定基础。由于行为主体由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组成,笔者认为,原则上坚持以行为人具有的客观要素为身份要素,包括行为人具有的年龄、身体特征及某种资格、地位、状态等客观要素,如行为人具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资格、地位,行为人未满14周岁或患有精神病等客观特征等。同时,行为人具有的目的、动机等主观要素是否可视为身份要素,这主要体现于构成身份。是否全盘否定、部分承认或全面肯定作为主观要素的身份要素,这与采取何种犯罪论体系和主观要素在该犯罪论体系的地位有关,也是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结果无价值二元论及彻底的结果无价值论之争议所在。笔者以结果无价值二元论,主张肯定部分主观要素为身份要素,进而部分肯定主观要素之违法份,理由下文详述。

不可否认,主张行为人的客观要素及部分主观要素为身份要素,但这些身份要素是否有必要称为(实质)刑法身份,即形式身份是否有必要给予刑法规制、有无刑罚惩罚必要,主要取决于具有该身份的身份犯造成法益侵害及危险的结果之行为是否有刑罚惩罚必要,反之若该身份犯之实行行为造成法益侵害后果轻微不具有可罚性或者没有造成法益侵害后果,即使该形式身份进入刑法规制视野,也无必要使用刑罚手段,不是实质身份,故实质身份亦为可罚性身份,这样有利于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实现法的公正、合理价值。如A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刑法规范论A具有形式身份,若A未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贪污行为或贪污数额不足五千元,刑罚无必要介入A的行为。不可忽视,实务中客观存在非身份者实质从事身份者的事务造成严重法益侵害或危险后果,有必要给予刑罚惩罚,若拘于形式法规范理解,无明文规定不应处罚,则不利于保护法益,有放纵犯罪之嫌。故应从法益保护的实质角度界定刑法身份,须以明确的法律依据为前提。必须提倡刑罚法规的解释特别是构成要件的解释应从当罚性的角度进行。如派出所合同制聘任的辅警,在其实质从事执行公务时侵害与该公务有关联的法益且有惩罚的必要,不能以辅警非法定的主体身份,不符合构成要件的主体身份要素,不予刑法规制,而应看其在履职期间的活动是否具有公务性质,看其行为是否侵害与该职务有关联法益。我国对身份作实质界定有明确法律依据,如全国人人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对二款的解释》规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人员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应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是自治组织,非国家机关,其工作①周光权:《论身份犯的竞合》,《政法论坛》2012年第5期。②[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刘明祥、王绍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第335页。人员不是法定主体身份,而该解释以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有关行政管理工作时,从实质角度解释为从事公务,视为国家工作人员,具有主体身份资格。若上述人员在从事某法定公务,其行为侵害与该公务有关联的法益且达到处罚程度时,须以刑罚规则,否则不利于保护法益。因此,对构成要件的解释必须以法条的保护法益为指导,不能停留在法条的含义上。①总之,界定身份犯中“身份”,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应从处罚必要性及法益保护实质角度界定。

三、影响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的构成身份

(一)构成要件论体系:区分违法与有责,是构成身份成立的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犯罪是由一系列主客观要素组成,犯罪构成的客观要素通常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方法、结果等客观体现与法益侵害及危险相关内容,主观要素则由故意、过失等表示行为主体主观方面内容。身份由体现身份自身属性的客观要素和部分主观要素组成,成为构成身份要素系犯罪构成主客观要素。如何看待这些要素尤其是主观要素,关系到采用何种犯罪论体系,更直接影响构成身份要素功能、性质及其在犯罪论体系的地位。不同构成身份要素的不同性质,一定程度影响着所采用的犯罪论体系,而不同犯罪论体系则决定着构成身份在犯罪论体系的不同性质,故采用哪种犯罪论体系对于决定构成身份性质至关重要。关于犯罪论体系,当前大陆法系国家主要采用:一是犯罪的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的体系;二是行为、违法、责任和构成要件的体系;三是行为、构成要件、违法性、责任的体系;四是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的体系;五是行为、不法、责任体系;六是行为与行为人的二元体系。②将行为作为犯罪成立的第一要件的犯罪论体系叫行为论,将构要件该当性作为犯罪成立的第一要件的犯罪论体系则叫构成要件论。③犯罪构成要素一般可分为主客观要素,但以此作为犯罪论体系,即客观要素和主观要素体系,客观要素中可能存在主观要素,反之亦然,本质是平面化的体系,无法明确区分违法、有责性,易致定罪整体思维,也否定构成要件行为类型化及限定功能,致定罪随意,有悖罪刑法定原则,易侵犯合法权益,不妥。我国“四构成要件说”本质是一种平面化犯罪论体系,并不是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也不是区分了违法与责任建立起来的。④行为与行为人体系,行为体现客观要素、行为人体系主观要素,故该体系与犯罪的主观、客观要素体系本质相同,虽有学者在行为中论及构成要件符合性及违法性,在行为人中论述归责可能性及归责能力,看似区分违法与有责,但此处行为非单纯犯罪实行行为,而是一种体系范畴,完全可能包含主观要素,行为人所体现的要素不仅含有归责可能性,实质包含一定客观要素,易致定罪整体思维欠妥。其他行为人体系,虽坚持构成要件纯客观性,但将行为从构成要件分离出来,导致构成要件的形式化和无价值性⑤,形同虚设,使犯罪成立与否的判断对象之一的行为变成判断标准,亦不妥。有的行为论者更是直接将构成要件消解于行为中⑥,彻底否定构成要件作为犯罪行为类型化的标志,易致犯罪行为认定随意,进而致定罪随意,不应提倡。因此,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保障合法权益,应倡导构成要件论体系,其本质是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核心在于明确区分违法与责任,阶层化犯罪论体系之精髓就在于区分违法与责任⑦。构成要件作为违法(有责)行为类型,原则上具有违法推定机①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80页。②参见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③[日]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何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84页。④张明楷:《犯罪构成体系与构成要件要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笫27页。⑤参见刘艳红:《实质刑法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51-152页。⑥参见[日]野村稔:《刑法总论》,第88-89页。⑦刘艳红:《主观要素在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法学》2014年第2期。能,违法本质在于法益侵害或危险,以结果无价值论,行为造成法益侵害或危险的结果,原则为违法行为,当该法益侵害行为保护与其侵害利益相较而言更大利益时,违法性被阻却,即使该行为违法,但缺乏有责性,仍不构成犯罪,以逐层递进方式判断犯罪成立与否,有利于防止擅断,保护合法权益,故阶层化的构成要件论体系对于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至关重要。以构成身份而言,若采用第一种犯罪论体系,成为构成身份要素可能是客观要素或主观要素,无法区分构成身份之违法、责任身份,无法解释构成身份何以影响犯罪成立,不可取。若采用行为与行为人体系,由于构成身份天然依附于行为人,构成身份只属于行为人体系,属于可归责性范畴,亦即仅存构成的责任身份,欠妥。若采用行为论体系,行为从构成要件该当性中排除,使构成要件内容形式与客观化,构成身份虽客观存在,但行为人身份是主客观要素统…,造成身份内容不在构成要件范畴及身份无法连接行为与行为人,形式上只存在违法、责任(阻却)身份,未真正区分违法身份与责任身份,不合逻辑。采用构成要件论,能区分违法与有责,而构成身份影响犯罪成立,是因为构成身份的法益侵害性及可谴责性,即构成的违法身份、责任身份存在,构成要件论与构成身份成立理论基础相符。总之,构成要件论体系是构成的违法身份、责任身份存在理论根基。

(二)构成要件机能:决定构成身份的法律属性

身份附属于行为主体,行为主体系构成要件要素,属于构成要件该当性内容范畴,在三阶层构成要件论体系中,即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形式上身份可能位于三阶层任何一层,即存在构成要件身份、违法身份、有责身份,此违法身份指违法阻却身份,非表明行为违法性身份,有责身份则包含有责性及责任阻却身份,而构成要件身份属于违法身份还是责任身份,取决于构成要件机能及其与违法性、有责性关系。构成要件是刑法规定的,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符合的违法类型。①违法类型说主张构成要件是违法行为类型;违法有责类型说主张构成要件是违法有责行为类型;也有主张构成要件与违法性、有责性没有关系的行为构成要件说,本文采用构成要件论体系,故对该说不赘述。首先,一般而言,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构成要件要素是违法性存在基础,作为违法性基础的主客观要素,包含在构成要件内,这是违法类型说观点。该说内部存在主观要素是否属于构成要件要素之争。承认主观构成要件要素,该主观要素系表明违法性要素,作为身份要素的主观要素系违法身份;全面否定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主张主观要素为责任要素,作为身份要素的主观要素原则系有责身份。其次,主张构成要件是违法有责行为类型,构成要件要素是违法、有责性存在基础,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身份要素则是违法有责身份,主观的身份要素系违法有责身份。笔者认为,违法有责行为类型将违法性与有责性均在构成要件内讨论,形式使构成要件论体系成为违法有责性、违法性、有责性体系,以致不能区分违法与有责,模糊构成要件论体系之阶层性,易致犯罪论体系的平面化,与构成要件论之法益保护特性不符,故该说欠妥。第三,笔者赞同违法类型说。该说使构成要件论体系层次分明,维护了体系完整、层级性,有利于区分违法与有责,与司法实务中犯罪认定方法相符,即由犯罪行为是否符合法定构成要件,若符合原则为违法行为,以此为基础实质判断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行为不违法无需有责性判断,行为违法则需有责性判断,有责性成立则构成犯罪,反之不构罪。这种按照由客观到主观、由事实到评价、由形式到实质的判断顺序,就赋予了原本困难的犯罪成立与否的判断以安定性,②如此既维护了罪刑法定原则和人权保障机能,也利于法律正确实施。总之,符合构成要件的身份要素原则上违法身份,违法身份实质是违法阻却身份非真正违法身份,故构成身份是由构成的违法身份、责任身份构成。①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第117页。②[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付立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5页。

四、作为违法性有无判断要素的违法身份

(一)违法身份本质属性:法益侵害危险,非规范义务违反

违法的本质是法益侵害及危险,故违法身份本质在于身份与法益侵害及危险的关联(身份具有的法益侵害危险),不在于身份的规范违反性,那是行为无价值论观点,它主张违法本质是社会(伦理)秩序或者法规范违反,即使是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虽认为侵害、威胁法益系犯罪本质之一,但更强调使用刑罚保护法益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①,行为虽客观造成法益侵害的结果且符合社会相当性,该行为不违法,其本质仍是行为无价值论。行为无价值论虽主张行为违法在于行为自身违法性,但其判断根据最终由社会的一般人判断是否符合社会伦理规范或社会相当性,易致判断随意,不利于保护法益;尤其是行为致法益侵害有惩罚必要,却以符合社会伦理规范或社会相当性否定行为违法及成立犯罪;或行为致法益侵害无惩罚必要或未造成法益侵害后果却以不符合社会伦理规范或社会相当性而认定行为违法进而成立犯罪,这是行为无价值论根本缺陷之所在。犯罪是侵害或威胁法益行为,刑法目的是保护法益,结果无价值论是合理的。故应从身份与法益侵害或危险的关联说明违法身份存在根据,即身份具有的法益侵害的危险系违法身份本质,如主体身份是国家工作人员,由于该罪侵害法益是公务的不可收买性,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具有的侵害公务不可收买性的危险是该身份成立违法身份基础,即具有该身份的行为人才可能侵害公务不可收买性法益。

身份犯的身份,这一要素明显属于客观不法要素,但难以划入结果无价值论的讨论套要素。②每一个身份对应一项义务,违反义务的行为会对法益造成直接损害;义务具有一身专属性,在义务犯原理下,义务违反是唯一的违法要素。行为主体因违反其身份产生的特定义务而具有违法性,这种将违法身份与义务违反联系起来,意图以义务来说明身份违法性存在基础的观点欠妥,其本质是行为无价值一元论。首先,该主张未以身份本身属性为基础阐述身份违法性来源,而以身份具有的义务进行说明,理论基础不实。身份是行为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资格、状态等,而义务则是要求行为人需要一定行为(作为与不作为),虽具有一定地位或资格的主体一般具有一定义务,但两者不可等同。即使认可身份与义务等同,但是由于义务内容及来源需通解释才可确定,义务的不确定导致身份认定随意性,有悖罪刑法定主义。其次,以义务内容表示身份内容,以身份界定义务,存疑。义务内容不确定致身份内容不确定进而导致身份认定的混乱,且义务内容不能很好说明构成身份要素,尤其主观身份要素。同时,在未对身份作实质界定前提下,企图以身份为标准认定、限定义务,亦不足,易致义务犯认定混乱。故在二者认定都不确定前提下,以义务确定身份或以身份界定义务不合理。第三,主张义务违反是违法的唯一要素,是行为无价值一元论,欠妥。违反义务意味着不履行某身份对应的义务,具体表现为义务犯的实行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亦即行为无价值,换言之,行为无价值是唯一违法要素,不妥。即使认为义务违反是违法要素,但身份犯通常是实害犯,不以结果为违法判断要素,存在根本不足。最后,以结果无价值为核心同时考虑义务违反的行为无价值,能更好阐明身份违法性来源。特定身份主体具有侵害某法益的危险,源于该主体应附有防止危险发生义务,违反该义务并造成侵害法益的结果,身份违法性较为全面体现,但该义务本质来源于身份具有的法益侵害危险,结果无价值为其核心。就违法身份而言,身份的意义不在说明行为的规范违反性,更不在于说明行为的反伦理性和缺乏社会相当性,而在说明法益①参见[日]大谷实:《刑法总论》(第2版),黎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3 -84页。②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的法益观》,《中外法学》2011年第5期。侵害。①从有身份的人更容易接近法益的角度来看,仅将有身份的人的侵害法益行为规定为犯罪,以利于更好地保护法益,这也是完全可能的。②

(二)主观违法身份要素:部分目的犯的目的为违法身份要素

主观要素能否成为违法身份要素,首先取决于主观要素能否为违法要素,即是否认可主观违法要素,学界存在较大争议。“是否认可主观的违法要素,应当在什么范围内加以认可”③,直接关系到是否认可主观的违法身份要素及在多大范围内承认。在是否承认主观要素违法要素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立场,即全面肯定说,全面否定说和部分肯定说。④这实质涉及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及结果无价值内部的争论。三阶层构成要件论体系中,行为无价值论均认可主观要素作为主观的违法要素,即主观要素既是违法要素,也是责任要素,这是全面肯定说主张;彻底的结果无价值论认为所有主观要素均为责任要素,视主观要素为违法要素的观点混淆了违法与有责区别,应予反对,这是全面否定说主张;结果无价值二元论通常将主观要素视为责任要素,但也例外承认目的犯中的目的,未遂犯中的既遂故意是主观的违法要素⑤,还可能包括倾向犯中的意图、表现犯中的内心状态,这是部分肯定说观点。笔者认为,为坚特罪刑法定原则,维护和保障犯罪人和国民合法权益,维持构成要件犯罪论体系的违法与有责的正确区分,基本维持违法是客观、责任是主观的这一古典纲领⑥,首先应肯定主观要素一般是责任要素,但当行为人欲进行法益侵害的行为意志,在增加法益侵害的危险性的意义上,应该成为影响违法性的因素,⑦即部分认可主观违法要素。只有在侵害或者危险法益的后果没有显示的情况下,根据结果难以断定行为是否违法时,必须要借助行为人的主观要素评判其行为客观上是否具有违法时,才能承认主观违法要素的存在。⑧那么,目的犯中的目的、倾向犯的意图,表现犯中的内心状态等哪些主观要素能成为违法要素,进而成为违法身份要素?违法本质是法益侵害及危险,主观要素能够成为违法要素,须从主观要素具有的法益侵害危险来确定,即主观要素对行为法益侵害性存在直接影响的,是主观违法要素。就目的犯而言,目的犯的目的中,由于为法益侵害的危险奠定基础而能够理解违法要素的⑨,学者经常以伪造货币罪“行使目的”作说明,该罪法益是货币的公共信用,若单纯伪造货币不使用,而是为了赏玩或存储而伪造则不具侵害该法益的危险,以行使目的伪造货币影响此法益,本质增加行为法益侵害的危险,故该目的是主观违法要素。我国刑法第152条走私物品罪的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该罪法益是国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人为了自己收藏走私物品不会对相关法益产生影响,而以牟利或者传播的目的走私物品则为行为法益侵害之危险奠定基础。我国刑法第175条高利转贷罪的转贷牟利目的,该罪法益是正常金融秩序,而此罪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的实行行为本身包含上述目的,该实行行为具有侵害正常金融秩序的危险,目的本身不具有增加行为法益侵害的危险,故该目的不是违法要素。倾向犯的意图,如强制猥亵罪的“为了刺激、兴奋或者满足犯人的之意图”,与表现犯的内心状态,如伪证罪中行为人违反其记忆的心里过程进行虚伪陈述;作为强制猥亵罪之保护法益的性的自由所受到的侵害与行为人的“性的意图”没有关系⑩,表现犯的内心也不影响该罪(伪证罪)的认定,不应承认其为主观违法要素。11伪证罪的行为人心理表现不影响伪证行为的违法性,换言之,当行为人自认为虚假陈述但实际该陈述内容与客观事实一致时,不成立犯罪。故表现犯的①⑤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9、141页。②黎宏:《日本刑法精义》(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00 -101页。③[日]大谷实:《刑法总论》(第2版),第217页。④⑥⑧⑩刘艳红:《主观要素在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位阶》,《法学》2014年第2期。⑦[日]山口厚:《日本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⑨⑩[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第95、98页。内心状态与倾向犯的意图与行为法益侵害的危险无直接关系,不是主观违法要素;目的犯中具有奠定行为法益侵害的危险的目的才是违法要素。由于目的犯中目的,客观表现为行为人行为时状态,符合身份本身含义,属于身份要素是可能的,那么,影响行为法益侵害的危险之目的可成为违法身份,反之不能成为违法身份要素。总之,认可部分目的犯的目的为违法身份要素是合理的。

篇9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街道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称项目或工程)的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预防贪污腐-败,根据有关法律和规章,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资金的所有基本建设项目适用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财政资金,包括街道自筹的资金、上级政府部门的拨款和资本性经营项目的借款。

本制度所称基本建设项目,包括本街道所属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项目法人所兴建的建筑及安装工程、市政工程、室内外装修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电子智能化工程以及同富裕工程和固本强基工程等。

第三条 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尊重基本建设规律,遵守基本建设程序,坚持深化前期工作,规范管理过程,加强事后监督,在注重程序规范的同时不影响效率的提高。

二、努力建立分工科学、主体明确、职责具体、权责统一、环节简化、程序规范、效率保证、监督到位、制约有力的管理机制和方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用、经济、牢固、美观为项目设计定位的指导思想,兼顾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注意降低项目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成本和管理维护费用。

四、推行投资预算硬约束制度,实行限额设计。坚持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算。未经规定程序批准,不得擅自突破投资预算。

五、基本建设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安全、保证质量、控制工期、节约投资、保持廉洁,即质量、安全、工期、投资和廉洁五控制目标。

第四条基本建设程序主要为:

一、有关部门提出项目建议,必要时进行可行性研究;

二、申请立项;

三、办理规划、用地、环评、消防和人防等行政审批手续;

四、初步设计及概算审批;

五、征地、拆迁;

六、进行施工招标,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七、开工建设;

八、竣工验收、项目移交及造价结算。

需到上级政府部门审批或招标的项目,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 管理工作分工

第五条 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依照其性质及内在联系,分为前期工作、招标工作和施工阶段工作三大部分。根据分工科学、主体明确、职责具体、权责统一、环节简化、程序规范、效率保证、监督到位、制约有力的原则,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各个环节的工作采用一个制度管理、一个机构招标、一个领导主管、一个部门主办的模式,有关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依据本制度规定的分工和程序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共同推进。

第六条前期工作阶段从项目建议起至取得施工许可时止,包括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征地拆迁、以及委托编制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承包等业务的对外发包工作。

施工阶段从工程发包之日起至竣工验收日止,包括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文明施工监督,以及合同管理、造价管理、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管理、施工过程问题协调、工程款拨付管理、工程验收与移交保修管理等。

第七条各类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阶段工作的主管领导和主办部门按如下办法确定:

房屋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和市政管线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室内外装修维修工程、园林建筑工程、信息化智能工程以及土石方工程等,主管领导为分管建设工作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主办部门为工务中心。

水务工程、单独立项的排污治污工程、造林和国土绿化工程,主管领导为分管农林水工作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主办部门为农林水办及水务所。

道路绿化工程、环卫设施工程、市政设施维修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信号工程,主管领导为分管城-管工作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主办部门为城-管办及市政中心。

造价未达到20万元的学校维修工程和教学设备设施工程,主管领导为分管教育工作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主办部门为教育办及项目所在学校;造价达到20万元以上的,主办部门为工务中心,主管领导为分管建设工作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

街道办事处可根据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的需要,打破上述分工界限,成立临时的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专门承办若干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该临时机构的分工范围及权责在决定其成立的文件中另行规定。

同富裕工程和固本强基工程,其现有的临时工作机构和分工范围保持不变。

第八条 成立街道建设工程招标领导小组,负责建设项目有关业务的对外招标发包工作。招标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或者委托其他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建设工作领导和人大工委副主任担任,成员由有关项目主管领导和监察、城建、财政、审计、工务以及项目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招标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责是审查批准项目的招标文件、监督招标投标过程、监督零星项目的发包情况和受理有关招投标工作的投诉。

招标领导小组应当建立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应当通过会议集体议决。招标领导小组组长不能出席会议时,应委托副组长主持会议。

城建部门应根据深宝府[2007]35号文件的要求内设招标办公室,负责街道招标工程三个环节的备案工作和对开标现场的程序和开标结果进行监督。

第九条 成立街道建设工程招标服务中心,在招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承办项目外包业务招标的具体工作。招标服务中心主任和工作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另行任命。

招标服务中心的具体职责是负责办理到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招标的项目和街道自行招标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负责起草招标文件和合同文稿、招标信息、审查投标人资格、接受投标报名、组织开标会议、公示中标结果、记录有关会议情况并起草会议纪要和公告、统计招投标资料和保管招投标档案等。

第十条符合街道自行招标条件的所有建设项目的外包业务,其招标工作全部由街道建设工程招标领导小组及其招标服务中心负责。招标服务中心应参照宝安区《建设工程招标工作指南》规范招标操作过程。

第十一条 项目主管领导对项目建设管理负组织领导责任,其权责如下:

一、负责制订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负责征地和拆迁补偿谈判;

三、主持项目有关会议;

四、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五、协调有关部门关系,争取上级拨款;

六、受街道办事处主任委托签订项目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施工等业务的发包合同,审查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会签项目拨款手续;

七、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范高效率地开展工作;

八、主持工程验收和移交工作;

九、向街道主要领导和班子会议报告项目工作情况。

第十二条 项目主办部门是项目推进和施工现场安全、质量监督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根据本街道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或本行业工作需要,提出项目建议;

二、协助办理项目有关的行政审批手续;

三、组织征地、拆迁;

四、筹备组织项目有关业务会议,负责会议记录,起草项目有关文件资料;

五、协助项目分管领导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六、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文明施工进行监督;

七、参与设计评审、工程招标和工程验收。

第十三条街道工务中心是项目建设管理的技术服务部门和属于其主办的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承办如下事务:

一、负责办理项目有关的行政审批手续;

二、协助项目主管领导进行技术管理工作,组织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勘察报告、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等技术成果的评审;

三、负责或协助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

四、协助工程招标事务;

五、负责其主办的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监督施工安全、质量、工期和文明施工,并为其他部门主办的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六、负责或协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七、负责审核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制发工程联系通知书;

八、负责预编项目拨款计划,负责工程统计工作,保管项目建设档案;

九、协助工程验收,负责工程移交和保修期内的维修事务;

十、协助市、区重大建设项目工作。

第十四条街道城建部门参照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对项目的有关工作实施行业管理或监督,具体负责如下工作:

一、在招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属于街道招标范围的项目有关业务的招标工作;依法监督进入区招标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

二、监督承接项目各项业务的承包商是否具备国家规定的从业资质;

三、审核项目有关业务的发包合同;

四、复核工程预算和工程结算;

五、指导、监督项目主办部门负责的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

六、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街道分管建设工作的领导除了负责属于其主管的项目外,必要时应对由其他领导主管的项目进行协调。

第十六条 街道纪检、监察部门对项目有关业务的发包程序和工程管理过程的廉政情况进行法纪监督。

第十七条 街道审计部门负责对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审计监督。

第十八条街道财政部门负责根据财政预算及时筹集项目资金,依照合同约定核定项目拨款计划,收取投标人的投标费和保证金,并对项目的资金活动进行财务监督。

第三章 前期工作管理

第十九条 基本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立项程序方可确定。

第二十条 各部门可根据本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或本职工作的需要,经街道分管领导同意后,提出项目建议,申请立项。

立项申请一般应于每年年初提出,街道根据各个项目的轻重缓急程度和资金情况制定每年的基本建设计划。

第二十一条 需要到上级发改部门立项的项目,依照有关程序和要求办理。

第二十二条 不需要到上级发改部门立项的项目,由提出建议的部门填制《街道立项申请表》后,依照如下程序和要求向街道办申请立项:

一、估算造价未达到50万元的项目,加附现场照片后,报本部门分管领导、分管建设工作领导以及分管财政工作领导会签后,再报街道主要领导审批;

二、估算造价达到5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本部门分管领导加签意见后,报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审议。如获通过,由党政办制发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应当明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建设工期、资金筹措办法、项目主管领导和主办部门等要点。

第二十三条 未经立项的项目,不得对外委托勘察、设计或签订任何合同,城建部门不得审核预算或结算,党政办不得为其合同盖章,财政部门不得支付资金。

第二十四条 对于未获立项但有必要列入中长期建设计划的项目建议,可转入基本建设项目库进行项目储备。入库项目的成果资料由工务部门负责妥善保存。

第二十五条 项目委托设计时应向设计单位下达设计任务书,明确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或意向。

第二十六条 工务部门应当组织对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报告、勘察报告和规划设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评审时应有项目使用管理单位的代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代表参加;重要的公共建筑方案应当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并报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审议和向社会公示。本街道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时,可对外有偿委托审图。

评审会议应当制发会议纪要。

第二十七条 未开展工程勘察的项目一般不得进行施工图设计;未有施工图纸和根据图纸编制预算的项目一般不得进行招标或发包;未签订合同的项目,一般不得开工。

除抢险救灾工程或特殊的零星工程外,禁止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项目。

第四章 招标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合同价款达2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外包业务,应当进入宝安区建设工程交易分中心进行招标。

第二十九条 下列合同价款达20万元以上未达200万元的项目外包业务,由街道以适当的招标方式自行发包:

一、编制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项目专项规划、施工图设计、造价咨询、工程技术咨询、招标、工程监理等前期工作业务,以邀请招标方式发包,且接受邀请的承办商不得少于三家。

二、合同价款达20万元以上未达100万元的施工业务,由街道招标领导小组会议决定招标方式。

三、合同价款达100万元及以上的施工业务,原则上应公开招标;拟采用其它招标方式的,应报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决定。

第三十条 街道招标服务中心应就每个拟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起草招标文件,并于招标公告之前报招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

街道招标领导小组应于招标服务中心提交招标文件草稿后一周内召开会议,就招标文件建议的发包范围、招标方式、定标方法、定价办法及价款下浮幅度、邀请投标的承包商人数及具体邀请对象、合同的主要条款等问题作出决定,并制发会议纪要。

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已有决议的项目,按照决议的原则制定招标文件。

以低价中标方式进行招标的项目,应当制定标底以确定投标人有效报价的上限和下限。制定标底的方法由招标领导小组在审议招标文件时一并确定。

第三十一条街道招标服务中心根据招标领导小组会议的决定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并填制《招标文件审核表》报招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确认后,分送街道主要领导和招标领导小组成员。修改招标文件和办理签字的过程应在会后三天内完成。

第三十二条 招标文件确定之后应当即日招标公告,公告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五个日历天。

第三十三条 招标文件公告之后,街道招标服务中心方可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报名条件接受投标人报名。

第三十四条 招标项目的开标会议应当依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和程序举行。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间和地点时,应经招标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并在合理的时间内提前通知投标人。迟到的投标人应取消其投标资格。

第三十五条 开标会议由街道招标服务中心组织,招标服务中心主任负责主持,街道纪检监察部门和项目主办部门各派出一名观察员出席开标会议。

第三十六条 开标会议应当参照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做法规范化操作,并做好详细的会议记录。参加开标会议的投标人和街道工作人员均应签到并在定标记录表上签字确认招标结果。招标文件和会议记录等资料应按项目独立归档,交工务中心妥善保管。

第三十七条 招标项目的报名人数或者出席投标会议的投标人数不足三家时,应当停止该项招标活动,报告街道招标领导小组另行组织招标。

第三十八条 项目完成招标后,街道招标服务中心应公告公示招标结果。

第五章 零星项目和抢险救灾工程

第三十九条 合同价款未达20万元的项目外包业务,视为零星项目,可按如下程序和要求直接议标发包:

一、项目主办部门填制《零星业务发包审批表》,报街道分管领导、分管建设工作领导、分管财政工作领导和招标领导小组组长会签后,再报街道主要领导审批。

二、编制项目建议书、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项目专项规划、施工图设计、造价咨询、工程技术咨询、招标、工程监理等前期工作业务,其合同酬金应按国家收费指导标准下浮20%以上。

三、施工业务的定价方法:原则上结算价未达10万元的下浮5%,10万元以上的下浮7%;结算价小于3万元的,由街道主要领导视情况决定是否下福

第四十条 禁止将本应纳入招标范围的项目肢解为零星项目规避招标。以零星项目名义直接发包的业务,凡结算价达到30万元以上的,必须报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审议。

第四十一条 当灾害仍在延续或因灾害、事故而出现险情,需要立即采取工程措施排除的,属于抢险工程。

抢险工程由在现场指挥的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作出抢险方案,确定抢险单位或临时召集抢险队伍和机械设备。抢险费用当场不能确定的,可待任务完成后按预算确定。不能作出准确预算的,可参照市场情况与承办商协商确定。

估计抢险费用达20万元以上的,在情况许可的前提下应先向街道主要领导报告。

第四十二条 灾害过后,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尽快清理现场或恢复设施,如果按正常程序招标发包会延误时机影响生产生活或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的,属于救灾工程,按如下办法管理:

一、项目主办部门提出施工方案,报街道分管领导同意;

二、项目主办部门填写《救灾工程发包审批表》,预估工程费用未达到50万元的,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报街道主要领导批准;达到50万元以上的,送分管建设工作领导、分管财政工作领导和招标领导小组组长会签后报街道主要领导批准。

三、救灾工程可先开工后编制预算。预算价未达到50万元的,下浮5%之后作为发包价;达到50万元以上的,下浮7%之后作为发包价。工程完工后,参照下款规定进行结算。

四、救灾工程必须于约定的期限内完成。未能如期完成的,其结算价在上款规定的下浮比例基础上加倍下福

第四十三条 需要进行施工图设计且造价达到100万元以上但未达到200万元的灾后重建工程,可用邀请招标方式从快发包。

第四十四条 抢险工程和救灾工程完成后,主办部门应于一个月内完善补签合同手续。

第六章 承包商资格管理

第四十五条 承接项目各类外包业务的承包商必须依照《公司法》登记取得企业法人地位,且具备国家资质主管部门规定的行业从业资质,无不良记录。

第四十六条 宝安区政府小型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以后,凡名录中有相应类别承包商的,项目的各类外包业务应在该名录中预选承包商参加投标。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或个人,不得承接项目的外包业务或参加投标:

一、不具备相应从业资质的;

二、近两年在宝安区范围内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的;

三、被区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处罚或列入不良记录的;

四、施工质量低劣,近两年内有竣工验收不合格工程的;

五、缺乏信用,近三年内承接过的街道财政投资工程拖延工期超过合同工期三分之二以上的;

六、目前仍在本街道辖区内承接违法建筑相关业务的;

七、近两年内因拖欠工资导致工人集体上访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不服从行业主管部门的合法管理,或者威胁恐吓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街道主管部门或街道领导认为不适合承接相关业务的;

九、涉嫌串通投标或围标且有证据的;非法转包且有证据的;非法挂靠对完成项目业务构成风险的;

十、经纪检监察部门查实,有贿赂项目管理人员行为的。

第四十八条街道城建部门和招标中心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查投标人的资质和信用。资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分管建设工作的领导报告。

第四十九条 将项目有关业务发包给不具备资格的企业或个人的,发包合同无效;因此造成安全事故或质量事故的,由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负主要责任。

第五十条 投标人报名时必须交纳招标费用。在街道招标的工程,每项向每个投标人收取200元;在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招标的工程,招标费用按有关规定收龋项目前期业务和零星工程以及抢险救灾工程免收招标费用。

第五十一条 公开招标的项目,投标人必须交纳投标保证金,中标人必须交纳履约保证金。邀请招标的项目,中标人必须交纳履约保证金,是否交纳投标保证金由招标领导小组决定。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按上级有关规定收取和管理。项目前期业务和零星工程以及抢险救灾工程免收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

第五十二条 参加投标的承包商,其办理报名、出席开标会议和中标后签订合同的经办人必须是同一个自然人。否则,可取消其投标资格或中标资格。

第七章 合同管理

第五十三条 项目的所有外包业务必须依法签订合同。

第五十四条 街道城建部门是基本建设项目业务合同的主管部门,统一负责以街道办名义签订的项目各类业务合同的审核、签订和分送工作。

第五十五条 合同一般由街道招标中心或项目主办部门负责起草填制,送城建部门审核并加盖合同审核专用章和骑缝章后,由承包商先行签署,再由城建部门指定专人向街道办主任申请开具授权委托书、送项目主管领导签字和送街道党政办盖章。合同签署后,城建部门应及时分送到财政部门、项目主办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

第五十六条 项目主管领导在签署合同前应当仔细审核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手续。没有授权委托书或者未加盖城建办合同审核专用章的,项目主管领导不应签字,党政办不得盖章,财政部门不得接收合同。

第八章 施工管理

第五十七条项目的施工过程必须委托监理公司对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进行监理。

招标领导小组可通过邀请招标或者议标的方式,选择数家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监理公司签订一揽子协议,分别承办一定时期内200万元以下的小型水务工程、市政工程和其它零星工程的监理工作。

城建部门应当对监理公司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将信誉不良者清理出本街道监理市常

第五十八条安全生产是施工管理的首要任务。监理公司、城建部门、工务部门、项目主办部门和项目主管领导应各司其职,利用多种手段监督施工方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施工安全措施费用应当按照规定足额列入预算。

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发生施工安全事故,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分工范围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项目主办部门应当依照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采取有效方法严格监督工程质量。

工程实物的检验检测业务一般应委托宝安区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委托其它社会机构检测的,主办部门应当对检测过程进行现场监督。

工程质量检测不合格的,应当责令返工或者依照合同的约定处罚。

第六十条已发包工程在给予合理工期的前提下必须保证按期完工。项目主办部门应强势督促工程进度,各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应顾全大局,互相支持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协调解决拆迁障碍、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影响工期的各种问题。

第六十一条 施工承包合同应当于中标后七天内签订完毕,同时由施工单位提出开工报告明确开工日期。实际工期从开工报告批准之日开始计算至竣工验收合格之日止。

第六十二条 施工现场一般应预先通电通水,现场接口以外部分的费用由我方负责。

第六十三条 因施工承包方原因而拖延工期的,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向承包方索赔。

第九章 造价和现场签证管理

第六十四条 一般工程项目应预先编制施工图预算,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办理竣工结算。

第六十五条 街道城建部门是工程造价的主管部门,统一审核本制度管辖范围内的工程预算和结算。

第六十六条 预算和结算的编制应委托具备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的中介机构承办。城建部门可通过邀请招标或者议标的方式,选择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签订一揽子协议,承办一定时期内全部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业务。

第六十七条 各主办部门应将所管项目的施工图纸附上《街道立项申请表》或有关会议纪要后送城建部门统一对外委托编制预结算。

第六十八条 城建部门应认真履行审核职能。委托咨询机构编制的预结算,其成果初稿应经本部门的造价工程师复核以后方可同意出具正式的成果报告。

城建部门每季度应将预结算的复核情况按项目列表向有关领导和街道主要领导报告。

第六十九条 下列没有合格施工图纸的工程项目,其预结算可由城建部门自行编制和审核:

一、小额维修或装修工程;

二、抢险救灾工程;

三、其它难于出具施工图纸的零星工程。

第七十条 工程项目的实际造价按如下原则进行管理:

一、除抢险救灾工程外,一般项目不得以按实结算的方式确定工程造价。

二、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需迁移的市政管线和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拆迁设计;编制预算时,应据此算足所需的迁移恢复费用。

三、编制预算时应合理考虑施工措施费用并实行包干,除非发生重大特殊情况或重大漏项,否则不予调整。

四、编制预算时应足额提取预留金。

五、对事先难于准确计算的市政、水利等工程的软基处理费用,应在预算书和发包合同中预先说明,施工时再根据现场实测结果确定工程量,并按规定程序办理签证。

六、以工程勘察报告和施工场地状况为依据,尽量将零星土石方、现场残留建筑物清理、青苗清理及场地平整等费用纳入施工预算,在发包时一并包干,不另行签证。

七、对于少数未列入深圳市建材价格信息的建材或设备,可采用市场询价的方式,根据不少于三家供货商的报价情况研究确定进货价后,再按规范计算发包价。

八、建筑材料、劳务费用的市场价格变动的机遇和风险全部属于承包商。

九、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的工程量,原则上按编制本项目预算时的同期信息价计价,并按发包时主合同的下浮比例同等下福

十、 现场工程量变更签证必须有符合本办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的审批手续方予承认。

十一、工程发包价中均应包含税收、报建及验收环节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临时设施费和文明施工费等费用。

第七十一条招标工程的造价按下列原则由招标领导小组确定具体项目的下浮比例:

一、市政工程、给排水和一般水务工程、强电弱电和暖通工程、室内外装修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一般的安装工程:

预算价20万元以上未达到200万元的,下浮率的下限不低于8%,上限由招标领导小组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殊情况在审议招标文件时确定。

预算价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按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的指导下浮率下福

二、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河堤和水坝工程、危险边坡治理工程、其它特殊工程:

预算价20万元以上未达到200万元的,下浮率的下限不低于6%,上限由招标领导小组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殊情况在审议招标文件时确定。

预算价达到200万元以上的,按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的指导下浮率下福

第七十二条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经济签证按下述办法进行管理:

一、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或施工单位提交工程联系报告。

二、主办部门和工务中心(或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后,由工务部门填制工程联系通知书按下述程序报批:

预计增加造价未达到5万元的送项目主管领导和分管建设领导会签(不超过3个工作日)。5万元以上未达到10万元的加报分管建设工作领导和招标领导小组组长会签后报街道主要领导批准(不超过5个工作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报街道领导班子会议审议(不超过两周)。经批准后由工务部门盖章发出工程联系通知书。

三、施工单位按工程联系通知书完成施工后,按实际增加的工程量填报现场签证单并于一个月内报项目主管部门办理签证确认手续。

四、监理单位、项目主办部门、工务部门根据掌握的情况在现场签证单上加具意见后,由项目主管领导签署作为结算时增加造价的合法依据。

五、工程联系通知书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签收。

第七十三条 拟变更部分的工程造价达到原发包价的10%以上且造价达到20万元以上、具备独立发包条件的,应另行招标发包。

第七十四条 工程造价结算按如下办法进行管理:

一、申请结算的前提条件:

1、工程按本办法规定的验收办法验收合格;

2、 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竣工结算资料真实、齐全、规范;

3、 报送的现场签证资料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手续。

二、符合结算条件的项目,城建部门对施工单位报送的结算资料进行初审后,转送承办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结算。

三、城建部门按本制度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对结算书进行审核并加盖复核专用章,再由项目主管领导签字后送财政部门作为付款的最终依据。

第十章 工程拨款、验收、移交与保修管理

第七十五条 项目资金的拨付按如下办法进行管理:

1、工务部门依据合同编制各项目的拨款建议,报分管建设工作领导审阅后,于每月25日前送财政部门;

2、财政部门根据当月的资金情况审核平衡后,按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报批;

3、批准的拨款计划必须保证兑现;

4、财政部门与工务部门每季度就项目的拨款情况进行一次核对校正。

第七十六条工程验收按如下办法进行管理:

一、申请工程验收的基本条件:

1、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施工方自检合格;

2、竣工图纸及质量保证资料等准备齐全、规范;

二、验收组织办法:

1、工程验收由城建部门负责组织,项目主管领导负责主持,参加单位包括项目主办部门、工务部门、勘探、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项目启用后的使用管理单位等,其中城建部门为主验部门。

2、工程验收内容主要包括外观验收、质量保证资料验收、工程量计量和工程系统试运行四部分。有关参验单位应当各司其职,根据设计图纸和国家验收规范认真进行验收。

3、验收完毕应当召开总结会议,并制发会议纪要。

4、到区里报建的工程,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验收。

5、未经验收的项目,一般不得投入使用。

第七十七条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即向使用单位或管理单位移交。街道财政应根据每年公用设施增加的规模,在年度预算中相应增加公用设施的运行管理维护经费。有关部门不得以经费问题为理由拒绝接收。

第七十八条工程保修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属于施工承包方责任的,使用或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通知项目主办部门,由主办部门督促施工方维修。施工方不履行保修责任时,依照合同保修条款严格处罚。

第十一章 监督措施

第七十九条 城建、工务部门应将下列事项在街道办公楼大堂电子屏幕进行公示:

一、招标公告;

二、投标报名情况;

三、招标结果:投标企业数量、中标单位、预计竣工日期、项目主办部门、项目主管领导等;

四、项目实施结果:项目名称、施工单位、项目主办部门、项目主管领导、工期情况、验收情况、结算情况等。

机关后勤部门应当保证公示时间不少于三个工作日。

第八十条街道纪检监察部门每年应当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如果发现有暗箱操作或渎职受贿等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八十一条街道审计部门应当对结算价100万元以上的工程全部进行审计,对低于100万元的但结算价高于发包价20%以上的工程按不少于30%的比例进行抽查审计。

第八十二条 街道城建部门每年应对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将已发包项目的数量、名称、发包方式、承包商名称、发包合同价、实际结算价、合同工期和实际工期等情况汇总向街道领导班子会议和纪检监察部门作出书面汇报。

第八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项目主管领导应当向街道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作出书面说明:

1、出现不合格工程的;

2、拖延工期超过合同工期的三分之二以上的;

3、项目造价超出计划投资额的20%或增加额100万元以上的。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八十四条 本制度自修改公布之日起生效,原松岗街道办事处颁发的深宝松办[2006]34号《松岗街道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