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管理策划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工程管理策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工程管理策划

篇1

[关键词]项目策划 工程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357-01

项目策划虽然其基本流程不变,但是因为各个工程细节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为每个项目策划方案都应该具有针对性,以电力企业工程管理为例,项目策划人员应该预先对电力市场进行了解,之后对其进行细分与选择,依据分析结果来撰写策划书等,只有如此,项目策划才能有实施的价值。

一、项目策划简介

项目策划是工程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所谓项目策划实际中就是一种思维过程,该过程融合了多种要素,不仅具有建设性,而且其逻辑思维也非常强。在工程管理中之所以要进行项目策划,主要是因为项目策划能够将所有可以影响工程进展的因素都能够集中起来进行思考,制定预案,对未来的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可能工程质量与进度等。这对电力工程管理来说,项目策划更显重要,因为电力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十分庞杂,如果没有项目策划将其有条理的总结起来,管理将毫无头绪,十分容易陷入混乱,更为重要的电力工程管理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如果没有预先做好策划,很有可能会出现专业性的错误,因此需要进行项目策划,以此为实现工程管理目标提供条件。

项目策划实际上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的策划对象是项目活动,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功利性,每个项目策划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都是应该工程能够以此为管理依据来提高工程效益;其次,操作性,这是项目策划必须要具备的一个的特点,因为毫无操作性可言的项目策划,将没有实质意义;再次,创造性,虽然项目策划的基本流程相同,但是依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其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也不同,因此需要适当的进行创造;最后,超前性,这是项目策划最为突出的特点,项目策划都是项目开始之前开展的活动,其主要的目的是指导工程实践,如何能够正确的指导,预先预测是其重要的方式,因为每个项目策划方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超前性。

二、项目策划在工程管理应用的原则

项目化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已经持续很多年,其作用也十分突出,但是如何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这就需要项目策划在工程管理中应用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具体原则如下:

首先,可行性原则,工程管理中项目策划这是最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每个可行性,项目策划方案只是一张白纸,毫无意义,项目策划中提及的创意,要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这样才能用来指导后续工程;最后,创新性原则,每个项目策划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新意,不断地发展,不断地融入工程管理中新的元素;再次,无定势原则,所以项目策划制定完成之后,轻易不要改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其一成不变,需要依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定;最后,价值性原则,项目策划主要依据的也是这一原则,只有充分的体现出工程的功能价值,才是成功的项目策划。

三、项目策划在工程管理的作用

项目管理模式可以表述为:项目管理=项目策划+项目控制。项目控制包括: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工期控制、安全控制,而控制的实现要靠现场管理、要素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协调组织来完成。可见,项目策划是控制和管理的前提。通过项目策划,对项目决策和实施中的问题进行风险、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环境、质量和进度方面科学分析和论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和目标,为项目盈利提供重要前提。在工程管理中,项目策划的基本流程是项目调研,即对项目工程的各项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其次是项目市场细分以及选择等,即所要进行工程具体属于什么项目,比如电力工程管理,即属于电力市场;再次,撰写策划书,这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完成;最后,方案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其所起的作用如下:

一是保证工程项目投标阶段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对于工程投标信息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论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经营越困难,越要谨慎,对认准有所为的项日要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测算,制定投标报价的策略,努力战胜对手获得中标,并要签订一个有利合同。

二是保证施工过程中各要素问的协调一致性。通过项目策划,落实施工各要素的协作配合,从而保证项目施工顺利有序进行。越是复杂的项目,其项目策划的重要性越强,项目策划的结果是施工制定各项工作的依据,是圆满完成施工任务的保证。

三是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通过项目策划,制定出项目施工中的质量、工期、安全目标,并进行成本分析,限定施工成本的损耗,将各项目标进行责任落实,保证工程建设获得必要的效益。在目前建筑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情况下,这是企业获得效益的重要途径。

四是降低企业施工风险。电力企业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协作单位多,风险因素很强,通过项目策划,事先能全面的对风险进行识别,进而制定风险对策,可以对施工过程中风险的躲避、转移、索赔补偿提供前提和基础,这对于复杂项目更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工程项目越来越复杂,除了高、大、精等特点外,人们对其使用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种新型材料、设备也越来越多,建筑的智能化,生态化也是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促使施工过程的复杂化。而建筑施工本身难于各科工艺的革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各专业队伍的协作,是施工生产本身的项目管理面临比较复杂的组织协调工作和不确定因素,这些工作都要求事先进行细致科学的项目策划,制定确实可行的项目策划方案。重视策划,必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项目策划在工程管理中的确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确保项目投资具有科学合理性,而且还能够确保工程中每个要素都能够保持协调一致,作为重要的是项目策划能够确保相关企业获得最佳的效应,并且因为其能够预测到工程中的风险,因此对有效预防风险也有一定的意义作用。因此需要相关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对项目策划引起重视,以便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 林佳瑞,张建平,何田丰,贾卫东,吴峥.基于BIM的住宅项目策划系统研究与开发[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1).

[2] 马珂.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7).

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策划与实施;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项目工程的范围比较广,除了我们常说的房屋建筑物之外,还有很多的道路、桥梁和地下水排放管道等也都属于建筑工程的范围。项目工程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新时期下做好对项目工程的施工管理对维护社会的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施工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性的工作,它需要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参与,同时还要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作为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强化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促进项目工程的快速发展。因为建筑物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管理,只有加强对项目工程施工中的监督管理才会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项目工程的水平与质量。施工管理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生命活力的体现,要想做好施工的管理,我们就一定要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合理规划。同时项目工程管理还要充分考虑到经济、节约、环保的基本要求,这是我国新时期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我国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项目工程管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发展不成熟,管理体系也不完善。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建筑行业出现了高速的发展,但是科学、规范的施工管理体系却没有正式形成,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我国目前采用的施工管理制度还是比较落后的管理制度,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企业内部监管制度不严厉,监管人员的素质不高,很多的建筑工程监管工作流于形式,企业也只是过分追求利润,导致执法不力,建筑工程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企业的施工管理的顺利进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项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管理人员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管理技能和素质,才会严格按照我国的建筑法标准来实行施工的管理。这不仅是对企业和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但实际上,我国的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素质普遍比较偏低,很多管理人员的任用随意性很强,还有一些是靠拉关系进来的,对工程施工管理知之甚少。还有很多的管理人员法律观念比较薄弱,安全意识比较低,对工程法的相关规定了解甚少。他们在工程的实际管理中,安全防护意识非常差,进出入工地很随意,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这不仅会对自己的人生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对施工人员造成一定威胁。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管理人员经常违规、违法操作,主观性比较强,他们常常不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施工图纸来进行设计,操作顺序也没有主次之分。有些管理人员在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成本开支,采购一些比较劣质的建筑材料,导致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三)管理工作没有深入进行

施工管理工作一定要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不是这样,很多的管理人员,往往只对项目工程的某一环节进行管理,对很多的关键环节管理却不到位。很多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够深入造成的。一些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没有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的标准要求来进行,很多不熟悉设计图纸的管理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只是盲目催促加快施工建设的进度,很多环节管理都不到位。

三、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策划与实施手段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监督与管理

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保证施工管理体系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要做好监督与管理工作。为此,各个施工管理部门之间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与目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同时每个部门之间还应该做好责任划分工作。并建立完整的采购、检测与验收体系,重重把关,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落实到位。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的整个过程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充分保证项目工程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安全也有很大帮助。管理人员可以将安全这一要素贯穿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并落实到每一位施工人员的身上,使项目工程施工管理随时处于可控状态。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员的素质高低对工程的施工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施工企业一定要把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放在第一位,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首先,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理论学习,丰富他们的管理知识,并提高他们的管理技能。我们可以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管理队伍,使他们时刻对员工灌输“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为员工创造一种安全的施工环境。同时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断鼓励员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三)加大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再完整的施工管理制度如果缺乏执行力,都将会变成一纸空文,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对项目工程施工管理的执行力度,使每一项工作都能够认真落实到位。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把每一项任务要求带给员工,并催促他们能够及时执行起来。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防止有些人对工作不负责,出现松懈的情况。

(四)加快建立和完善沟通互动机制 项目工程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势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正常运转,作为项目的不同管理层次和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项目工程的成败。项目工程的沟通主要是要保证项目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生产活动、材料的运输与处理、人力物力的合理搭配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每一个项目工程都应该建立完整的沟通互动机制,包括施工人员、项目负责人、财会预算人员等,都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并要实时对沟通效果进行考核。比如一些常见的月报制度、专题会、信息共享平台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做好项目工程沟通的极为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沟通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因为项目工程的计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的建设成败,也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只有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才可以为后来项目工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指导,解决了大部分无从下手的工程问题,有利于实现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管理。如果说工程项目管理策划与实施是宏观意义上的管理框架,那么工程各阶段的沟通管理实施则是微观意义上的管理方法实践,它可以有效检验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是不是很卓著。同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还可以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项目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也有很大的帮助。

结束语

工程施工管理对于项目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认真做好对项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管理,保证人民能够正常生活。随着工程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施工管理人员还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引进新的管理技术,适应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江南.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J].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9)

篇3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训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34-07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社会经济结构性转变和城镇化改革进程之中,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这为工程管理学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既要求从事工程建设的人员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有解决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更要有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社会发展需要高水平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同时,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往往难以达到行业企业的工作能力要求,毕业生无法直接将学校所学同工程所用及社会所需有效、无缝接轨,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实践经验存在较大差距[3]。

高校中的专业教育同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与脱节,已严重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专业人才自身的提升。对此,住建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近期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对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作了详细说明[4],“能力结构”中要求:学生应具备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四个主要能力。这就要求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在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体系改革指导下,教学单位和专任教师都必须及时做出角色和理念的转变,从传统的强调知识和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向能培养和促进大学生达到预期能力的教学方法转变,从现有对知识转化效果的评估向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估转变,从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固有模式向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实践育人体系转变。

基于以上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现实不足及转型需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设计、策划及引入校内实训实操活动的实践积累,重点探讨初步构建工程管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及具体内容。

一、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求

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存在着以下几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尽管近年来反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事实上部分学校或教师仍惯性地将指导课程设计或实习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工作”、“小报告、大作业”。

二是当前大多数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传统、表现单一,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学情绪,难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主导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所学理论知识无法同工程实际应用有效对接。

三是缺乏贯穿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内实训顶层设计,特别是尚未基于BIM平台对课程资源及校内实践环节进行有效整合,校内实践育人体系亟待完善。

此外,还存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并未获得足够重视、缺乏专业教学资源和案例库及实践教学效果评测困难等诸多问题。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实训和实践的积极性较低,动手能力普遍不足,校内实践实训的成效与初衷背道而驰。

二、策划管理全过程校内实训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近年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致力于突破以往理论教学和设计指导环节中“教师主导、学生接受”这一传统模式,以专业教学的预期成果为导向,以实现工程全过程策划管理为目标,以全员协同、情境模拟、角色体验为手段,创新构建学生主导,基于工程策划管理全过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紧密围绕工程管理专业各核心课程的教学进程和成果目标,在常规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升实训教学的比重和成效,同时在组织方式和考核评价方法上大胆创新。

该校内实训教学体系主要由工程项目投融资策划全过程实训、工程项目可行性评估全过程实训、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实训及工程建设合同案例全情境模拟等初步构建而成,涉及知识体系和内容涵盖了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方案设计、招投标及评标组织、造价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法规及合同管理等工程管理全过程的核心课程。各类实训活动承上启下,相辅相成,运用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团队竞争、会议模拟等各类丰富形式,使学生在自主策划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自我提升,在工程管理意识、专业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道德和个人品质等方面均对学生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感受和体验项目策划、评估、招投标、工程概预算、施工管理等未来可能从事的工程领域,积累经验、摸索技巧、形成能力,有效弥补了校外工程实习过程中实践内容同工程进度和岗位性质关联性小,实践训练单一,学生求知热情不足等弊端,为最终顺利完成综合性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校内实训教学方案设计与实践

(一)工程项目投融资策划全过程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五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

课程基础:工程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管理概论等。

学期之初,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进度及学生已有专业知识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组建政府规划团队1支、项目策划团队4~5支、风险投资团队3支,在政府规划团队的全程组织推进下先后开展不同地块的拍卖出让、开发策划及融资比选等工作,通过学期中及学期末两轮评选最终选出优秀的投融资策划方案,给予表彰。该活动贯穿整个学期,与投融资课程教学进度同步(图2)。

各学生团队的主要职责任务有以下3项。

1.政府规划团队

(1)在某划定的地区范围内,依据电子地图、规划图等手段,调查选取适合开发的地块4~5块,规划土地使用用途。

(2)编制土地拍卖公告,以文字及图片等形式说明地块面积、地理位置、规划用途、起拍价格等。

(3)拍卖会现场公告,组织拍卖活动,确定各地块开发单位。

(4)组织及主持后续的方案评选活动。

2.项目策划团队

(1)根据团队人数多少,获得金额不等的法人资本金(5人团队为2 000万,每多一人增加500万)。

(2)各团队参加土地拍卖活动,通过竞拍获得某块土地的开发权。

(3)在土地规划用途范围内,设计土地开发计划,编制项目策划书(上),内容需包括但不限于公司介绍、项目分析、市场分析、管理团队、财务计划等。

(4)第九周前后,现场展示并介绍策划方案,由政府规划团队及风投团队代表共同投票选出优秀策划方案前三名进入下一轮融资方案比选。

3.风投及融资团队

(1)每个风险投资团队拥有2 500万资金。

(2)风投团队在前三名策划项目中选择投资对象,抽签确定优先选择的顺序,先选先得。

(3)根据投资的对象项目及策划书(上),编制融资计划方案,并与策划书(上)合并为完整的项目投融资策划文件,在学期末进行综合评比。

(4)融资计划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融资方式、资金结构、来源及可靠性分析、融资成本分析及融资风险分析等。

(二)工程项目可行性评估全过程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六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建设项目评估。

课程基础:工程经济学、财务原理、管理学原理等。

基于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编排顺序,在课程教学初期即设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基本背景,然后伴随着理论章节的讲解,逐步推进该项目各项评估内容的设计、编制、完善。每周由学生个人或2~3人的团队在上一周团队编制的评估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下一阶段评估工作,并在下一周课堂予以展示讨论,教师则负责引导整个实训活动进程以及每次展示成果的点评。

该全过程项目评估的实训活动共分为12期,每周依序分别进行投资者资信评估、产业背景及发展思路分析、市场调查分析、生成规模分析、场地及环保条件评估、技术条件可行性评估、建设投资费用估算、流动资金及总投资费用估算、资金筹措计划编制、营业收入及费用估算、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编制、财务分析及风险评价等评估工作,每一阶段工作既是对上一阶段的承接,又将成为下一阶段评估的论点及数据基础。整个评估实训工作完成后,该工程项目完整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也即编制完成,并得出最终评估结论。

该实训活动贯穿学期始终,既是对理论课程学习的同步实践体验,也为学期末既有的项目评估课程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七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工程招投标实务。

课程基础:工程造价与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法规概论等。

在已学习工程造价、施工组织管理、建筑法规等课程知识基础上,随着工程招投标课程的教学进度,由教师引导学生在学期初组建5~7人的学生团队,并自愿划分成“招标团队”和“投标团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际工程项目信息资料,在招标团队的全程组织及进度控制下,按照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评标、中标等规范程序开展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实训模拟,最终在学期末召开评标大会,会议全程由学生组织和主持,教师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全程录像。

该实训活动全过程框架如图4所示。

1.分组准备

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组成5~7人的小组,每组设组长1名。各组认真做好如下准备:了解实训活动的具体程序及要求,熟悉工程项目背景及施工图,收集招标、投标相关资料及工具书,落实工作任务分工。

2.招标团队编制招标文件

通过自荐或教师优选,由其中一个小组首先根据工程项目资料设计编制规范完整的招标文件,包含招标公告、投标须知、合同条款、投标文件格式、评标组织及评分细则、图纸资料、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等材料。

3.投标团队开展竞争性投标

招标文件经指导教师审阅修改通过后按时,作为工程投标的基本依据,标底文件交由教师密封保存。各投标小组获取招标文件后,分工协作完成投标文件的设计编制及投标报价计算,并按时定点向招标小组提交密封的投标材料。在投标编制过程中,招标小组需向各投标小组提供服务。

4.组织开标评标会

在投标小组编制投标文件的同时,招标小组着手筹备评标会议,做好开标、评标及定标等各环节组织工作,根据招标文件规则组建评标委员会,明确评审及计分流程等。

各小组按照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评标会议,由招标小组代表主持会议,各投标小组派代表介绍该组投标材料并答辩。

评标会议基本流程包括:

(1)招标人、投标人、评标委员及其他会务人员按时到场签到,并按投标小组汇报顺序抽签。

(2)评委现场检查标底文件及各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

(3)招标小组代表介绍项目情况及招标要求等,并现场开启公布标底。

(4)各投标小组依抽签顺序汇报各自的投标设计思路、内容及投标报价等,并回答评委问题,每组时间不超过10分钟。

(5)评标委员会依据评分规则对各投标组的经济标、技术标、材料完整性及汇报情况等进行现场评审并打分。

(6)招标组会务人员现场依据评委即时打分情况统计各组综合得分,并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顺序依次确定中标候选人(评分细则以招标文件为准),由评标委员会组长现场宣布评标结果。

5.成果提交及评价评标会结束后,各投标小组需在24小时内修改完善投标文件,并向指导教师提交最终成果的纸质版及电子版,注明各组成员信息及任务分工情况。

各小组成绩=成果材料评分(60%)+实训活动评分(40%)。

个人成绩=所在小组成绩(60%)+个人分工部分成绩(40%)。

评标综合得分前三名的小组,成绩可分别乘以权重系数1.3,1.2,1.1。

6.“一票否决”情形

对出现以下情况的小组或个人,直接评定成绩为“不合格”:有确切证据证明在招投标过程中有泄密、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小组或个人,逾期未提交相关成果或未参加模拟活动的小组,经组长及其他成员确认未参与任何工作的个人。

(四)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实训方案

实训学期:第七学期。

主导学生:工管、土木专业学生。

课程依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课程基础:建设法规概论、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理概论等。

结合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及建筑法规等课程的学习,首先由教师展示已有的合同纠纷情境模拟案例,然后引导学生自主组建多人的情境模拟团队,每周由1~2个小组自行搜集选择招投标、合同管理及纠纷、工程索赔等方面的真实案例,结合PPT、音效、视频、场景等模拟手段,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展示并再现案例的真实情境,并对相关法律、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剖析,引发全体师生讨论。

该实训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合理分工,大胆创新,体现出综合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避免案例类型的重复,鼓励案例展现手段多样化、生动化。案例模拟的参考主题包括: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招投标程序方法问题、工程合同总承包及发包、建设工程BOT承包模式,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要约和承诺、合同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效力,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合同违约责任、合同担保责任、工程合同争议解决、合同的解除或变更、合同谈判技巧等。

四、校内实训教学体系评价

(一)理论创新评价

教学研究及创新实践成果在理论上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教学理念创新。结合工程管理教育需求,提出以工程管理全过程理念为基础驱动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是教学模式创新。积极构建“4∶4∶2”新教学模式,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训活动与学生自学之间的时间比例,突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整合。

三是教学方法创新。以实训教学为基础框架,采用引导式自主交互教学方法,创新构建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的各类实训模拟活动。

(二)实践创新评价

在校内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实施过程中,坚持在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检讨、调整、完善,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训教学的形式、方法等。

一是革新实训教学同课程教学的关联机制。以往理论教学在前,课程设计实践任务在学期中后期才下达,造成知识体系同实践环节脱节严重,学生在理论学习时不明知识的应用价值,在后期课程设计时又常无法将前期的理论学习融会贯通。本课题构建的全过程实训教学体系,均在学期初期同理论教学同步启动,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开展实践学习,将知识点同实际应用有效关联,效果显著。

二是革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及作用。在构建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始终以学生为主导,赋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裁量权,由学生自主组织、推进整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而教师大多时间退居幕后,做好督促和指导作用。

三是革新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建立形成性考核机制,通过实训模拟活动、团队现场答辩等方式,综合考察学生从事实际案例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能力,综合考察学生动手、表达、答辩及组织活动的能力,摒弃以往仅通过期末考试或设计成果考核的局限性。

五、实践效果跟踪调查

课题组近年来积极实践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构建成果,并进行了同步跟踪评价调查。调查分析可见,近九成受调查学生认为该实训教学体系的融入在不同程度上激发了其学习兴趣。80%以上的学生保持听课注意力的时间有所增长,每堂课消化吸收知识的效率也有所提高,对其专业能力有较大促进。跟踪调查结果摘要如图6所示。

六、结语

文章重点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学生实训及教学实践工作中的积累及成效,提出并初步构建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同校外实践环节有效衔接,并能同社会、企业工程实务合理无缝接轨。一方面,在探索设计、实践检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基于工程管理全过程的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推广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满足地区服务要求和社会企业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师生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杨秋波, 王雪青.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56-561.

[2]李志义,朱泓,,等.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29-34.

篇4

关键词:项目管理;承包商;合同策划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113-01

1 承包投标方向的选择

在众多的招标信息中,就投标方向做出战略决策。其战略依据包括:①承包市场情况、竞争形势;②该工程竞

争者的数量及竞争对手状况,确定自己投标的竞争力私的可能性;③工程招投标及业主状况,如工程技术难度、时间紧迫程度,业主要求、业主资信等;④承包商自身情况,包括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技术水平、施工力同类工程经验等。

2 承包商合同执行战略

承包商按照企业和工程具体情况确定执行合同的基本方针,例如:①企业必须考虑该工程在企业同期许多工程中的地位、重要性,确定优先等级;②对于明显亏损的工程或业主资信不好,难以继续合作,有时不惜以撕毁合同来解决问题等等。

3 承包商重要问题的界定

投标报价和合同谈判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确定,包括承包商所属各分包合同间的协调,分包合同的策划,承包合同投标报价策略的制定,合同谈判策略的制定等。

4 合同风险的总评价

对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做出一个总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规避措施。通常若工程存在下述问题,则工程风险大:①工程规模大,工期长,而业主要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②业主仅给出初步设计文件让承包商做标,图纸不详细、不完备,工程量不准确、范围不清楚,但业主要求采用固定总价合同;③业主将做标期压缩得很短,承包商没有时间详细分析招标文件,而且招标文件为外文,采用承包商不熟悉的合同条件;④工程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多,且业主要求采用固定价格合同。

5 合作方式的选择

任何一个承包商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全部工程,不仅是能力所限,还由于这样做也不经济。在总承包投标前,他就必须考虑与其他承包商的合作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管理和财力上的优势,并共担风险。

5.1 工程承包联营体

联营体就其本身而言是非常复杂的,可同时表现为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和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行为。

(1)联营体优缺点分析。

联营体优点分析:①联营体作为一个整体参加竞争,实力大大加强,提高了中标机率;②联营体形式可以提供给每个成员更多的收益。表现在:减少各成员承担的财务份额、有利于分散风险、有利于技术的强化和经验的增加等方面;③有利于拓展市场。

(2)联营体缺点分析:①管理层次增多,各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复杂,影响高效率地决策;②不同的成员承包商各自的实力不尽相同,因而可能在联营体内部或业主与联营体之间存在歧视现象,不能一视同仁影响联营体作用的发挥;③投标时若各承包商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提高自己承担的工程标价以期将来有较高的利润回报,会导致总体投标价格过高,失去中标机会。

(2)联营体各类型分析。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划分,联营体可分为:合资公司联营体、单项工程合资联营体、松散型联营体和紧密型联营体四种形式。不同联营体类型选择依据:①合资公司联营体的风险很大,组建这种类型的联营体应当十分谨慎,目前在工程承包中很少出现;②对于单项工程联营体,是采用法人型还是合同型,要根据政策法规、业主项目和承包商对市场的发展战略的要求视具体情况决定,法人型要求登记注册,组建时间较长,恐难达到项目资格预审的时限要求,且费用较高,只有当项目周期很长时可能采用。③在合同型联营体中,一般而言项目规模较大,工程结构较散、较易切块实施工程而对合作方又不是非常了解的情况下,多采用松散型联营体形式;反之多采用紧密型联营体。

5.2 工程分包

(1)工程分包概述。

工程分包按分包范围分为劳务分包和专业项目分包,按分包方式分为指定分包与招标分包等形式。

(2)工程分包的应用分析。

由于专业工程公司或劳务公司的分包人更有专长,在某些专业方面经验更丰富、能力更强,比承包人能更好地胜任某一工程部分的施工或劳务或更能使工程师、业主满意。不仅承包人愿意,业主和工程师有时也十分希望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指定分包或建议承包人分包。

事实上,工程与分包、建筑市场与分包队伍是并存的,分包常常出于如下原因:①技术上的需要。总承包商不可能,也不具备总承包合同工程范围内的所有专业工程的施工能力。通过分包形式可以弥补总承包商技术、人力、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不足;②经济上的目的。对有些分项工程,总承包商自己承担会亏本。如果它分包出去,让报价低同时又有能力的分包商承担,总承包商不仅可以避免损失,而且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③转嫁或减少风险;④业主的要求。

6 结束语

合同是实施工程项目的手段,通过策划确定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对于承包商,完善的合同策划可以保证合同圆满地履行,克服关系的不协调,减少矛盾和争议,顺利地实现工程项目总目标。

篇5

(一)财务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监管缺失。主要表现在监管薄弱、预算管理脱离实际和监管人员水平不高三个方面。由于电力工程配置的审计人员较少,一旦遇到复杂性强、项目数量多的实际操作状况,审计的成效就受到了制约。另一方面,很多单位的审计在项目跟进时随意性大、缺乏阶段性跟进监督,致使审计环节表现异常薄弱。在预算管理方面,为了使资金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工程资金被纳入了预算管理体制当中,企业能够有效率控制开支,实现资金配置最优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为了完成考核,在建设施工项目还未建设完成的情况下,企业让财务对建设工程的支出提前做出确认,财务的监管失去效力。财务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严格执行支出的审批,根据合同规定,严格控制并规范资金的使用,避免由于领导为完成业绩而损害企业长远利益风险的发生。监管人员的素质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大多不是很高,多表现为相关知识或经验的缺乏,核实工程清单明细不到位等方面。在实际工作中,现场与财务办公是分离的,对现场数目监管人员稽核不力,材料大多没有经过仓库,物资的流失现象频发。由于监管人员普遍对这个环节的监管意识不高,经常造成错误损耗统计,电力工程项目监管缺失表现尤为严重。

(二)财务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管理手段缺乏。首先,审批过程传递性差,大多走走形式,工程变更申请流程不正规、变更编制不合理。由于财务人员欠缺专业基建知识,现场管理经验缺乏,实地盘点难度大,决算资料真实性无法及时核实。其次,决算资料整编不完整、不规范。由于电力工程报表间缺乏数据共享且报表繁多,建设单位往往不重视对这些文档的整编,完整资料财务人员难以按时取得,加之人员变动频繁,被人为弄丢合同现象极为常见,后来的审计查实困难。

(三)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工程管理经验,项目管理松懈。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对工程量清单审核不够重视,有些项目费用出现更改,工程项目费用提高。虽然,现在部分企业已交由外部审计进行电力工程决算,但是内外串通给企业资产造成损失的现象仍有发生。对于物资报销发票,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工程明细进行详细审核,保障企业资产不受到损失。另外,由于基建员工对废旧物资的意思不高,损耗统计环节的误差也很难发现,因此,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降低工程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于电力工程项目如何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需提高电力工程队伍中财务人员的素质。随着电力企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发展,所呈现的问题也更加复杂话,如果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应对问题的能力,不能面对时展的挑战,那么多好的财务管理方法对企业来说都是无用的。所以,电力企业针对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大后期培训,定期邀请专业的财务管理精细化人员指导培训。增加财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本企业人员财务管理水平。

(二)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需对电力工程项目资料质量管理进行提升。建立健全电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分析系统,包括设计造价、资金单据管理、资金编制、项目财务事后分析、概结算管理等模块,可自动引用填报并稽核数据,与现有ERP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模块形成互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作为法律证明,电子文档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数据遭黑客攻击或是不能及时保存都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因此,纸质文档的整理与保存不能摒弃,这其中与工程相关的会议纪要也都包括在内,及时交与档案部门,与工程决算资料一起永久保存。

(三)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需提升财务考核机制质量,正确认识考核目的,完善电力工程项目财务考核指标体系。竣工决算完成率、资产、预算、资金管理同业目标是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经营责任指标考核的主要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期末虚列工程支出的做法,在财务考核体系中应予以杜绝,这种做法不仅使考核偏离正轨,更加大了电力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

(四)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需电力工程企业重视项目监管和项目审计力度。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管理,其重要环节是加强工程审计、工程监督工作。强化电力工程项目的审核工作,对电力工程财务开支审计部门进行不定期稽查,对问题账单予以公开处理。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尤其是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要及时沟通,提高电力工程决算的编制效率,时刻掌握电力工程进展程度。

三、结束语

篇6

一、签订人员范围。

具体包括:办公室、人事政工科、财务装备科和监察室工作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之前,全县工商系统在工作中已经或可能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县局将对其进行保密教育。

二、脱密管理。

已过脱密期的可不再签订。离岗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时,3年内离岗且未过脱密期的要补签保密承诺书。应确定脱密期限。脱密期限由县局根据其接触、知悉国家秘密的密级、数量、时间等情况确定,一般为6个月至3年(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脱密期内,县局将依照有关规定对人员择业采取限制措施。人员调入党政军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脱密期保密监管由调入单位负责;其他情况均由县局负责。

三、承诺内容。

结合工商系统实际确定,保密承诺内容原则上依据国家保密局制定的保密承诺书样本。按照同等密级文件管理。承诺书必须由本人亲笔签名,特殊情况确需代签的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后果一律由代签人员承担。

四、考核管理。

办公室、人事政工科和承诺人各一份,保密承诺书一式三份。要认真保管,长期保存。从今年起,县局将把保密承诺执行情况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作为保密人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违反保密承诺的县局将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五、组织实施。

局长任组长,县局成立保密承诺书签订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人事政工科、监察室和财装科负责同志为成员,由办公室具体负责签订工作,制定实施方案,重点抓好保密教育、确定人员、明确承诺内容、签订承诺书、制定承诺执行考核制度和总结上报等环节。签订承诺书时间为月3日至月5日。

篇7

关键词: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

前言

在近几年国家经济迅猛发展进程中,建筑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装修工程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但是由于以往装修工程施工管理较为粗放,无法满足现阶段装修行业对施工质量、进度的要求。基于此,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支撑,构建一套完善的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就变得至关重要。

1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项目概述

宿州市埇桥区伟才幼儿园室内室外装修工程包括建筑室内装修、建筑外立面装修,工程要求与室外幼儿活动场地、景观、绿化、教学道具相符合,且满足幼儿教育要求。整个工程工期较为紧张,且施工内容环节较多,管理难度较大。

2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原则

2.1工程管理动作标准化

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应结合宿州市埇桥区伟才幼儿园室内室外装修工程特殊情况,树立删繁就简的原则,将管理动作、技术标准固定为工具手册,图文并茂的呈现宿州市埇桥区伟才幼儿园室内室外装修工程从装修开始到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促使一线施工者可以按图索骥的实施技术[1]。

2.2工程管理评估数据化

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应对“项目自检-区域抽检-集团抽检-第三方飞检”检查评估制度进行进一步细化。同时借助实时信息化技术,对进场、安装、工序交接、验收等管控动作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追溯。除此之外,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可以根据交付前验收数据、交付后维护数据,以客户敏感点清单、产品缺陷手册的形式,对后续设计施工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2.3工程管理过程闭环化

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者应充分借助前期施工数据,将工程管理前置到材料人员进场及土建施工配合阶段,全面分析潜在施工风险。随后贯彻精益求精的思想,从细节化视角入手,充分参与施工技术目标定位。以项目施工流程为主线协调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及造价控制,实现工程管理过程闭环化[2]。

3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策略

3.1技术优化及人员培训

人员、技术是建筑装修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宿州市埇桥区伟才幼儿园室内室外装修工程施工管理者应从两个层面入手,快速开展技术优化及人员培训工作,并在后续室内室外装修作业中持续宣贯。一方面,施工管理者应立足装修工程实践,以项目部人员及精装修专业技术负责人为重点,依据精细化管理相关内容,找准技术干预定位,督促技术负责人与一线施工人员,共同对现有施工技术应用手段进行更新完善。并将更新完善后技术应用手段通过技术交底的方式分享给其他施工人员。另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应依据精细化管理要求,通过现场协调会,或者利用线上信息交互工具,对精细化实施情况进行持续宣贯,以便精细化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反映在精装修施工的各个环节[3]。此外,为了切实实现宿州市埇桥区伟才幼儿园室内室外装修工程现场“零事故”,施工管理者可以在专门安全管理部门成立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安全监督小组,要求安全监督小组人员全面检查作业中安全章程实施情况。同时在每一个班组内设立一个安全员,每一个星期组织各班组安全员召开一次安全例会,进行安全事故及处理方案总结,保证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位一线作业人员身上。

3.2项目实施及管理修正

在宿州市埇桥区伟才幼儿园室内室外装修工程实施期间,施工管理人员可以代表施工模块为样板,从实施启动、阶段实施过程研讨、总结评价三个阶段,通过项目参观及专题会议、现场巡查及专题会议、现场评审及专题会议的形式,逐步推进。在这个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重点施工环节实施过程及结果,收集管理手册修订意见进行管理手册修订。在新的管理手册指导下,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施工进度管理为入手点,持续开展管理修正作业。首先,在施工进度精细化管理阶段,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线性计划设置的方式,根据宿州市埇桥区伟才幼儿园室内室外装修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包含施工准备及临时设施搭建、现场清理放线、墙地面基层处理、吊杆及轻钢龙骨安装、吊件拉拔测试及隐蔽报检验收、墙面木作工程、门窗套制造安装、室内抹灰刷环保乳胶漆、清场自检等内容的施工进度图绘制。同时从工序终点位置反向推算关键线路,确定各关键工序时间参数。其次,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除严格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以外,施工管理人员还需要将半成品及成品保护作业作为重点,以先检查后保护作为作业首要条件,并设立专门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岗位,严格落实责任对人机制,保证建筑装修施工质量。同时施工管理人员可以要求施工方在现场放线结束后向设计单位提交深化送审意见,并督促设计方、监理方对全部隐蔽材料进行审核并提交备案。在这个基础上,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议,要求机电专业与装饰专业、场外加工与室内安装、家具摆放与后期配饰紧密配合,强化开展质量检查及验收作业,保证装修施工质量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最后,在成本精细化管理阶段,施工管理人员可以从人员成本、材料设备成本两个方面入手,制定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其中人员成本主要是通过严格的奖励惩处制度制定及组织计划的全面落实,控制人工成本在计划投入限度内;而材料设备成本需要从材料设备进场前、使用过程等方面入手,严格要求相关人员对材料设备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进行挂牌标记,并根据材料数量、种类,顺序堆放,严格管理材料设备物资计划,督促班组对材料设备进行科学使用、定期维护,记录材料设备使用情况,全面贯彻“管用”+“严供”方针,避免因材料设备浪费导致的施工成本上升。

3.3组织保障及制度支持

在组织保障方面,施工管理人员可以从统筹督导、落实执行两个方面入手,由专业技术负责人、班组长、监管人员组成精细化管理专项工作委员会,负责项目装修施工精细化统筹管理。同时由班组长及一线施工者组成精装修精细化管理专项工作执行小组,负责项目精细化方案的具体实施、问题反馈、解决方案落实。在精细化管理组织构建完毕后,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汇总工作笔记制度、阶段总结制度、考核评比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制度实施效果。其中工作笔记制度主要包括优秀笔记评选、批阅、记录等,其是精细化管理主要考核内容;而阶段总结制度则是根据《精装修精细化管理手册》内容,对管理阶段划分要求进行细化汇总,并以专项报告的形式对前一阶段工作成就、失误及后一阶段改进方向进行分析;考核评比制度主要是根据各班组阶段施工情况,制定专项奖励及惩处规定,达到正向有效激励的目的。

篇8

【关键词】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化策略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必须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客户以更多的选择。随着全球建筑市场竞争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建筑行业的经营范围、业务领域不断拓宽,顾客群也和其他产业形成交叉,一些原来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关联方式现在也开始发生变化,以往相对独立的材料采购、施工生产和装饰设计服务等单个环节正逐步发展成为能够提供完整建筑产品的一整条供应链。现代市场竞争中的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已经不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优异绩效,还取决于整个供应链与竞争对手相比是否更有优势。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2.1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2.1.1工程项目的基本内涵。

(1)工程项目是以具体建筑产品为生产对象的基本建设单位的总称。传统的工程项目建造流程是业主先委托设计院进行工程设计,再向建造承包商进行招标,经过技术和经济的评审挑选出最具竞争力的建造承包商,并与之签订建造合同,最后由建造承包商实施建造过程并在权威监管部门验收后将合格的建筑产品交付业主使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业主还必须聘请监理公司对项目施工的整个建造过程实施实时的监督和反馈。在工程开工之前,承包商还要同物料、设备等上游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或租赁合同。

(2)传统的工程项目建造模式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如业主在交易过程中占据了绝对强势的地位,将建造风险完全转移给了承包商;承包商利用信息不对称,又将项目的运营风险转移给了业主;由于都是基于项目的短期行为,导致单个项目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

2.1.2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模式。

工程项目供应链是通过对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承包商、监理以及业主等相关方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实现系统性、协调性、集成性和同步性,以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和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做支持,通过对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设计、规划、协调和流程优化来满足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服务、效益等多方面的要求。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着眼点主要在于:

(1)相互信任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竞争的加剧,项目组织更应该努力在供应链的各个参与者之间建立面向特定项目的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避免短期行为带来的冲突。

(2)信息开放与共享。通过例会沟通制度、信息技术应用等方法,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生产进度和相关状况了如指掌,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3)风险与利益共担。强调项目供应链整体的成功,通过供应链平衡、识别并实现项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期望,将项目各个利益相关者看成整体,共同抵御风险,减少不确定性,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或者“多赢”。

2.2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2.2.1建筑企业经营理念与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的价值观相统一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是以合同为主导,满足业主对建筑产品的需求,同时实现自身的效益和长远发展。这里面既有企业层面的长远合作关系,也有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长远合作关系的关注点在于企业层面合作的目标和双方的绩效;面向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则关注的是合作与互惠的连续性在特定项目上的实现。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那么无论是长期合作关系还是特定项目的合作关系,都需要形成战略联盟和合作伙伴关系,在价值观上应该统一于实现供应链的共赢。

2.2.2工程项目生产需求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相衔接。

工程项目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预制构件、组件、材料、设备,依据运送、生产、组装等供应链类型进行细分,然后寻找各自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一般来说,下游企业的需求是生产导向型的,可以进行稳定的精细化生产;上游企业的需求是变动和柔性的。通过关注这些细分供应链与施工现场以及生产计划的衔接,对施工过程的供应链进行重组,可以解决待料、生产计划变更、与各类利益人的纠纷等导致的窝工、停工等问题。

2.2.3资金保障体系与诚信履约体系齐驾并驱。

在各种伙伴关系的建立中,信誉和支付尤其受到关注。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和诚信的支付体系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在我国,由于监管体系不健全,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挪用建设资金的事情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2.4加强基于信息流的供应链管理。

建筑企业供应链中的信息类别繁多,信息所发挥的作用在不同的建设阶段也有所不同,供应链上的各方对信息关注的焦点、程度、处理和转移的态度也各异。工程项目的管理通常围绕质量、工期、成本来展开,信息的有效流动和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这三个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

2.2.5构建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控。

建筑项目周期长,材料、资金和劳动力使用密集,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风险防范的难度也更大,影响了其供应链的改进和绩效的提高。建筑企业应当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适时构建面向项目管理全流程的风险辨识、风险转移、风险防范和风险应对体系。

3.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职能划分的缺陷。

尽管对项目经理部通过签订内部承包合同的方式进行了授权,明确了相关职责,但是项目经理作为主要责任人并没有参与前期与业主的接洽,对建造合同的条款内容还不如市场投标人员熟悉,在后期的工程合同履约过程中就很容易与业主期望之间发生偏差;项目经理层承担了生产过程的管理责任和风险,但是由于项目机构和一般管理人员由公司设置和配备,作业劳务层由公司通过招标方式选定,项目经理层没有人事决策权却必须使用相关人员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大宗材料招标的过程由公司完成,项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因原材料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却要项目自己承担;因此,机构设置是否适应项目生产需要、人员配备是否能够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履约、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理等方面的风险就转嫁到了项目经理层的身上了,造成了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

3.2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的缺陷。

业主是工程项目的发起人和最终受益者,也是资金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工程项目耗资庞大,需要业主分期投入资金才能使整个供应链顺畅运作。尽管从公司到项目经理部都很重视与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这种建立关系的目的更偏重于经济效益方面,而不是从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角度出发。项目经理部尽量赶工期以获得业主按照工程进度支付的工程款,但是却从不关心业主的资金来源;公司在签定承包合同后只关注通过竣工结算实现项目效益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但是却从不过问业主的资金支付计划。这种客户关系管理一直没有真正融入供应链管理的思维,还是属于一种短期行为。

3.3信息共享的缺陷。

从项目经理部成立到项目竣工交付,公司仅在与项目经理层签定项目内部承包合同和大宗材料、劳务队伍招标时,与项目经理层有信息交换与沟通。但在真正需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的项目实施过程,却缺少信息共享。尽管公司也会有一些针对生产过程的综合检查,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支付、采购供应、施工组织等信息却没有实施有效的监控;对于项目的资源使用状况、成本管理情况等,更是一直等到项目竣工结算时通过项目审计结果是否亏损来进行判断,缺少管理过程中信息收集和风险防控的措施。

3.4业务流程的缺陷。

整个工程项目建造过程中涉及到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采购管理、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成本测算与控制、资金划拨与使用管理、后勤服务等多个业务流程。但是这些业务流程都是建立在公司现行管理制度下的、由多个业务主管部门实行纵向管理的基础上的,一旦遇上流程的交叉地带,即成为部门之间的扯皮地带和“几不管”地带。而且这些业务流程也没有考虑把业主、监理、供应商等相关方纳入到整个流程中来。这与供应链管理中强调的消除部门障碍、摈弃本位主义、实现协调一体化运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宗旨,显然是违背的。

4. 优化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4.1从长远出发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指定专人负责全过程的与业主沟通。

由于业主是项目资金来源的主要投资方,一般按照施工进度给付工程款,因此项目应明确前期参与过投标的商务人员专门负责全过程的与业主沟通,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期望,遇到业主对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方面的问题时及时协调,才能在项目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获得业主的认可和支持,加快资金支付和结算的速度。取得业主的信任后,还可以适时参与业主针对项目的融资计划,与业主协商制定资金支付方案,确保项目资金链条的稳定。

(2)从供应链出发建立虚拟企业。

项目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分包商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建立虚拟企业的方式,打破组织界限,将松散的产品买卖关系转化为可操作的企业合作机制,形成真正的一体化运作,实现“合作无界限”和“零交易费用”,建立资源性的战略联盟,达到整体成本最低的合作目标。比如,在虚拟企业内实行内部结算制,对材料款支付、劳务工资结算等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和交易费用,加快资金流动的速度,以确保项目施工进度。

(3)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分析与整合。

项目应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资源的分析,找出其核心优势和非核心优势,并加以整合,形成类型不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某个材料供应商A主要生产建筑材料,也有辅助的物流运输业务,但辅助业务质量较差、成本较高,此时项目就可以将自己手中的优质物流运输企业B的资源与A共享,使用A的材料和B的物流构成自己的供应网络,并促成A和B的长期合作,建议A缩减辅助业务,在帮助A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合作网络更加稳固和效益最优。

4.2构建项目信息共享平台。

(1)完善项目信息整体规划。

对项目的信息进行整体规划是要改变过去信息收集滞后于生产过程的状况,在施工项目开工前期就做好对设计方案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对施工过程精准的组织策划、对物资供应和资源调配的信息及时沟通,使全体人员从中标开始就对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的整个过程了解得清楚明白。建筑企业在做好项目采购供应计划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将供应商的生产与供应计划纳入整个施工组织计划中来,尽量使供应商的生产与本企业的生产互相衔接,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主动与供应商协调生产。

(2)建立内部和外部信息传递系统。

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传递系统,能够实现对各种变化造成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进行及时的跟踪并适时进行调整,做好各种生产例会的记录和信息传递。内外部信息系统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使施工过程各工序之间信息快速、准确、可靠的传递、交流和反馈,实现建筑企业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项目与项目之间避免信息失真造成不确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建筑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物流运输公司、原材料供应商、、客户方、施工企业及相关业务合作伙伴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信息化的协同工作。

(3)充分利用实施项目管理。

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运用到现在建筑施工企业正在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工程并不断创新软件的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资金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辅助企业各层次实施信息化管理,加速实现报表自动化和图文资料编码索引,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如采用物资管理模块对物资采购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反馈、监督和控制,通过扩宽供应链上游建筑材料采购的多渠道竞争和信息的公开化将供应链库存管理最优化和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周转快、供应好、消耗低、浪费小、库存少、费用省,保证建筑施工项目顺利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目标。

4.3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重组。

(1)安排充足的项目准备期。

在工程项目的准备期安排足够的沟通和交底环节,它包括商务人员与项目经理层关于建造合同内容的沟通;业主与监理关于工程项目目标任务的交底;项目经理层与业主关于履约要求和付款方式的沟通;设计单位与项目技术负责人关于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沟通;技术负责人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关于施工组织方案的技术交底等。这些准备工作是相关业务流程按计划正常开展的基础,只有确保前期各种沟通和交底的到位,才能减少正式施工阶段协调的难度。

(2)围绕成本中心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

从供应链整体出发进行项目管理全过程策划,梳理每一个环节上的业务活动和配套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健全管理体系,填补业务流程交叉衔接部分的空白,确保业务流程的通畅。在梳理的基础上,围绕成本中心尽量简化业务流程,减少责任推卸,对重复流程和关联性较大的职责进行归并,突出关键流程,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比如劳务分包的招标流程,其上一环节就是项目各工种的劳务成本测算,招标流程必须基于劳务成本的准确测算才能进行合理定价,因此必须首先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在综合各种信息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进行劳务成本测算。又比如项目主体施工的安全检查流程,它必须是在安全检查整改的结果向监理、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建筑承包公司的对应业务归口管理部门都进行了备案以后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一旦越过这个环节,项目的安全监管体系就成为摆设,无法发挥风险防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97~216.

[2]李玉平.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改进与对策.山西建筑,35(34):232~234.

[3]何阳,陆惠民.基于精益建造的建筑供应链管理.建筑,2009,18:30~36.

篇9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的基础上,从系统中建立“项目”及在系统中实现“管理”角度,以工程建设企业为例,提出了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方法,并对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程建设行业;项目管理;信息化

我国工程建设行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还处于以数据收集、查询、报告为主的阶段。项目的成功,有赖于项目管理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的落地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的效果取决于项目管理技术、IT技术、客户需求及应用实施四者的完美结合。而目前我国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一些企业需求与系统开发公司之间目标不清晰、操作标准不规范以及相互不关联的问题,所以很多已经完成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尚未感受到预期的效果。

1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体系

优秀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方案,应该是用项目管理技术做指导,按照项目“动态”运行的规律,将项目内容按照不同的目的划分成不同的管理区域(财务管理区域、施工管理区域、经营管理区域、咨询管理区域),并建立起每个区域相应的业务模型(集)作为管理的载体,参照系统所采用的管理理念,将相应的企业管理规则施加在业务模型的相关节点上,再将不同管理区域的业务模型按照企业运营的业务模式有机的关联在一起,从而实现在系统中对项目进行动态的过程管理。

1.1在系统中建立“项目”

项目的形象是用业务设计的方法,对项目内容进行抽提和设计并最终通过业务模型的形式来体现。如施工项目中成本的最上层模型可分为三层:利润控制点、成本线、成本控制点三层。其中利润控制点包括毛利润、最低利润、计划利润、最高利润、变动利润、实际利润。成本线包括利润保证区(估算成本、概算成本、合同预算、目标成本)、成本保证区(预算成本、合同成本、计量成本)、盈亏保证区(实际成本、决策成本)。成本控制点包括控制最大成本、最低成本、超预算、超合同控制。

这个模型表达了以下内容:第一,成本的安全期:估算成本-决算成本;第二,成本的不同形态:9种成本的转换方向:成本由左向右变化形态;第三,成本的管理区域:按照不同的目的将成本的全周期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成本管理重点,比如“成本保证区”成本动态控制的关键区域;第四,利润的控制点:给出了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利润控制关键点;第五,成本的控制点:给出了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关键点。

9个成本形态中的每一个还可以向下再分解,作出它的下一层级的业务模型,比如计划成本(来源于施工预算)向下分解可以得出人、材、机等的业务模型,从材料计划模型向下分,还可以得到采购合同执行的模型等(如图1)。

由此可以看出,采用这个方法来建立一个可视的“项目”形象,使得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所有相关人都可以理解、推敲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做出来的管理系统就会极大的减少相关方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理解误差,业务需求失真现象也会大为减少,这个业务模型将为下一步的“管理”打下重要的基础。

1.2在系统中实现“管理”

系统中的具体管理不是建立在图1这种高层的业务模型上。高层业务模型是用来进行企业顶层设计和战略管控的规划时采用的,实际的管控是加载在最下层的业务模型上的(比如采购合同)。管理就是在业务模型的相关节点上,施以企业管理规则从而实现对项目的“管理”。体现信息化方式的管理有两个途径:一是用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模型来约束;二是在系统中融入企业的管理规则。完整的建立起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方法体系,就为项目管理信息化从“数据填报”、“过程管理”可视化管理,最终达到“自动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为了是项目管理系统运行后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做,这些基础工作是管理系统运行所不可缺少的。这些工作在咨询期间就要同时进行,否则会影响信息化的效果。

2.1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影响到了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围绕着信息化的特点,企业要做大量的新规划和调整,比如与设计相关的业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c运行相关的企业的业务模式调整、与运行相关的管理方式与规则的调整及组织机构的调整、建立信息中心等。

只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效的开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2建议

项目管理信息化与项目管理技术和IT技术已经不可分离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把“项目管理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进行全面的、由上而下的设计、有下而上的实现的体系化工作。

项目管理技术可以指导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反之,信息化的方法可以促进项目管理技术研究的深化和提升,项目管理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管理咨询与软件开发双方的相互靠近,互补长短,这样构建起来的系统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效果。

3结论

总的来说,工程建设行业在推进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道路上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未来企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深化应用方才开始。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工作只有强调事前规划,通过规划,完善安全管理组织、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规划,实现安全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甚至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资金利用价值,降低了工程成本。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的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综合性、完整、全面的总体计划。分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就是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计划、规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

项目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施工、消防保卫等诸多方面,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工程系统和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考量,制定并积极落实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规划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考虑安全工作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预防性和技术经济性的特点,重点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协调安全与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目标关系,它是为适应现阶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标为主线,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安全保障的实施性规划。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危险源辨识及评估

目前安全规划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造价偏低、安全投入不足与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之间的矛盾。为低造价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必须破解的难题。

在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

(1)危险源分类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病症、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安全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为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等。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能量载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显而易见第一类危险源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发生并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其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3.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对策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 转贴于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基于系统的理念,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综合防范,考量项目安全工作所面对的各种不同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1)关注过程控制

过程安全监控的对象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目标、指标、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相关文件控制等诸多方面。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项目管理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和持续改进。

(2)协调各方关系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在关注安全工作的同时,注重协调安全工作与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与安全工作的关系相当密切。项目安全工作耗费的工时多在非关键线路上,一般情况下对于进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工期紧、多单位同时开工、多工种穿插作业时,因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进度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冲突,将会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

(3)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当编制详细的名录,应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处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志。

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分别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4)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在施工人员进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前,应当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以及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施工单位设在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应当在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活动前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当明确工程作业特点和重大危险源,针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相应的安全标准,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