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化学化合价知识点

篇1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化学 化学用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46-01

初中化学教学自实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来,实施效果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同。但怎样处理好既要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待探讨。笔者就有关化学用语的教学谈一点体会。

1 本课题在化学用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关键。从多年化学教学经验来看,凡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时间较长的老师都知道,学生从学习书写化学式开始就渐渐拉开差距,较大一部分同学因为对化学式的书写深感困难而开始放弃化学。我认为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采用分散教学的原则,应该把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作为化学用语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但对于从教时间不长的教师来讲,如何把握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更是值得探讨,原因是他们从学生到当教师,这期间初中化学无论在教材编写、还是教学要求以及考试要求均作了多次调整。因此,笔者主要就如何处理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作一分析说明,供同行参考。

2 如何把握化学式与化合价的教学要求

(1)简介化合价的概念。对于化合价概念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新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合价的概念,因此教科书不下定义,而是以通过观察比较几种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让学生初步知道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指出在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为了能让学生对化合价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教学时也可以这样解释,简言之,“化合价就是元素的一种性质,其体现方式就是原子间在相互化合时原子的数目关系是一定的。只有满足这种数目关系,才能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稳定的物质,也才能使化合的各原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这样描述化合价,既可以使学生对化合价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也为后面学习化合价时,为什么对元素的化合价以“规定”的方式交给学生,使学生接受这个“规定”比较自然一些。

(2)把抽象的化合价概念转化为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由于教科书不给化合价直接定义,更不提及化合价的实质,而用“规定”二字直接给出H、O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即规定H为+1价,O为-2价。在我们“规定H为+1价,O为-2价”这句话提出后,应该想到学生对这样规定是有疑问的,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规定呢?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遇到阴、阳离子,如何确定阴、阳离子的化合价,因此,在这里要有一个恰当的教学过渡,应该让学生初步了解元素的化合价:①元素的原子结构;②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得失电子的数目;③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的性质;④原子在化学反应时得失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电荷数目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将这些问题给学生作-个初步交待,也为我们对元素的化合价作“规定”找到了依据。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笫三单元课题2在学习离子时,钠元素和氯元素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简单说明,使学生知道元素化合价的初步意义,这样不会增加学习难度。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方式,以氯原子和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实质,简要说明化合价的意义(见表1)。

教师在讲清以上变化关系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很容易得到以下初步结论:①元素的化合价有正价、负价之分;②阳离子显正价,阴离子显负价;③元素的化合价价数与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目相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学生对元素化合价的意义也就有所理解了,再往下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3 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化合价知识

学生对化合价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熟练程度,对以后的化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生初步知道元素化合价的意义后,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对一些典型实例的分析,掌握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并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正确理解“为零规则”。根据初中学生的现状以及今后学习的实际需要,也不必要求学生将教科书(表4-2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全部记住,特别是对于一些变价较多的元素,否则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要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化合价知识,关键注意两点:一是要求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二是对“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真正理解,可以这样说,对“为零规则”不能真正理解,就过不了化学式的书写关。

(2)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一般采用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针对这一知识点,一般应讲清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在这部分知识讲完之后,应及时训练、检测,但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希望在短时间内达成老师的愿望。随着以后学习逐渐深入,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运用也就会逐渐熟练,只有这样,才能把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落到实处,过好了化学式的书写关,要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也就有了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综合训练

在教授初中化学时,学生常常因为化学的抽象性觉得学习乏味、难以掌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采取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掌握动手技能。

一、利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化学是学生系统性掌握化学知识的入门课程,其理论与实践并重,如果实践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则可以起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往往就开了一个好头,让学生们能够长期对化学感到有兴趣,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化学学习。笔者认为,在这个背景下,教师要多开展一些实验活动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先产生对化学课的兴趣,比如:可以采用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课堂演示生活化学现象等形式,在教师的带领下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授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酒精、汽油等开展游戏,对它们燃烧的条件进行不同条件的设置,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燃烧的条件,自主地研究出燃烧的知识,这样就容易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利用竞赛游戏进行综合训练

竞赛教学法是长期以来广为使用的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容易激发他们不服输的心理,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表现自己,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是采用学生非常喜欢的比赛形式来进行,无论对书面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是一种好的促进。笔者在实践中,一般将竞赛类游戏放在对应、有需要的知识点学习之后,以巩固知识点和技能的学习掌握,二是将竞赛集中放在期中或者期末时间点上,以便强化长时期的知识技能。比如在对化合价、化学式这一个知识点的竞赛游戏设计上,笔者就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后,将全班分成10个小组,分成三个环节比赛,哪个组最有效?将事先准备好的中文成语写出来,利用成语的谐音提示学生填空,如:“雪中送______”“黄____万两”(分别对应“碳”“金”等元素);以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来解释化学式的意义和写法,并让每组派个代表写出尽可能多的化学式;以连连看、快速抢答等游戏方式,让学生解释一价氧氯钾钠银等化合价口诀。

笔者大量的实践证明,只要设计合理、形式多样,这些游戏就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他们的综合训练也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学效果非常好,值得向大家推广。

参考文献:

篇3

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加强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下面我把它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并真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趣味教学,强化无意记忆

众所周知,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许多学生在学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时,经常记错。我在刚从事教学的头几年里,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费时费力,而且非常不理想。有的学生明明记住了,过几天再写时又错了。这说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记忆不牢,还可能使学生逐渐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后来我采用了如下游戏的方法:先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与它们对应的汉字名称写在红黄两色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牌上。比如红色纸牌上写上:FeSO4、Fe2(SO4)3、Na2CO3、CaCO3等,黄色纸牌上就对应写上:硫酸亚铁、硫酸铁、碳酸钠、碳酸钙等。教学时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的班级可采用课前或课堂分发,每人一张,课堂上教师指定一名拿红牌的学生上台,让与之对应的黄牌学生自动上台。若这名学生不会,可让全体学生举起手中的牌,让这名红牌的学生到下面请上对应的黄牌学生。这样不仅增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当然也可将两色牌子分放在讲台的两个盒子内,让学生单人或两人一组上台表演,下面学生集体评判。这种方法,教具易制、操作简单、灵活方便、效果很好。这样做不仅事半功倍,加强了学生的无意识记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口诀记忆,强化重点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多,前后联系并不紧密,有些知识一段时间不接触的话,可能下次用到就想不起来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许多小时候记的古文或诗词,多年以后仍能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由于除了大脑记忆之外,小脑对口腔肌肉的一连串的动作保持了牢固记忆的缘故,这叫运动记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口诀,采用这种运动记忆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下面摘录几条供大家参考。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较多,我便编了如下口诀:尾高口,管伸短,夹管一比三。酒精灯,用外焰,管出水面,灯还原。又如在讲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介绍了如下口诀: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在讲述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酸碱盐的溶解性的记忆是学生一大难点,而且容易混淆。我就编了下列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放入水中溶解完。硫酸盐,去钡铅,氯化银不溶盐酸盐。其他的如前20号元素的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稀释浓硫酸、实验基本操作等均可采用这种形式教学。当然,有时候可发动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编的口诀既全面又好记,并让他自己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三、联系生活加强有意记忆

在生活中,往往我们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或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就会记忆犹新。那么,教学中我们就可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生活中的热点、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有意记忆,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

记得有一次吃午饭的时候,我们班的几个学生在一起议论他们村前几天煤气中毒的事件。我就凑了过去,在他们谈的比较投机时,就趁机给他们讲解了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产生一氧化碳的原因。他们竟听得津津有味,有的甚至忘了吃饭。时隔一段时间,当上到一氧化碳这一节时,我就有意识地提问这几位同学,出乎意料,他们竟答得非常准确。

化学的许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契机,加以利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4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衔接

初中化学是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强调定性分析,更多时候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高中化学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既要做到“知其然”,又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而且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做到理解后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提升,学会“举一反三”。如果学生还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则会事半功倍。此外,高中教学课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

可见,高中化学不论是在学习方向,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初中化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对刚跨入高中校门的新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做好了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大显身手。为了顺利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摸准学生实际,进行“因地制宜”的教学。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应该在了解了学生学习化学和掌握化学知识的真实水平后,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

1.认真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进行摸底测验,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对高一新生的中考情况要进行认真分析,对中考中与高中进一步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掌握情况要心中有数,以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灵活选择方法,“集中”“穿插”并举。对初中部分化学基础知识和部分缺失内容进行“集中”复习,如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金属活动顺序、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相关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等进行系统复习。其他内容“穿插”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补充,使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知识框架之中,将旧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和内容。

为使教有所依、学有所循,教师应对初中知识体系作全面的了解,明确哪些知识内容在初中已基本解决,哪些知识在初中出现而实际上并未完全解决或被忽略了,哪些知识点与高中化学有着紧密相关的,或应在高中阶段拓宽和加深的,等等,应做到心中有数。认真找出初高中知识的结合点,完善知识的衔接,这项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高一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质量。因此,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对抓好高中化学教学十分重要。现将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罗列如下。

1.初中教材中出现但不作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作要求的内容:(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同素异形体;(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2.需在高一时继续加深和完善的知识:(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化学只从得、失氧观点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及应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①初中化学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化学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②初中化学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化学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于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

由上可知,高一化学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化学更为完善、更为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化学计算部分:(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2)“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则不要求学生掌握,在高一化学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通过连续逐步掌握。

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化学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三、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初中教材现以实验直观教学为基础,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多而原理少,高中教材则注重从微观定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本质,注重化学概念和原理的推导过程、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灵活应用,由于知识面的拓宽,有了更多知识迁移机会,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灵活运用,以及知识的总结归纳。

四、根据初、高中化学课程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有效的指导。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与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的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学生课外学会更多知识所做的铺垫。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教材中的不同内容对学生各种知识的学习给予具体指导。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能有效、正确地进行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授人以渔之举,也才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五、关注学生心理衔接,使其进行健康平稳过渡。

高一新生在生理上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特殊阶段,教师要抓住其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稳定好情绪。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经常地对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尽快进角色。

总之,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教学方法的衔接,而且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与能力培养的衔接,它们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其内在联系,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并不断提高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5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用语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一、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

多元化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改变学生乏味枯燥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方法灵活多变,实施多元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初中“化学用语”规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所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更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素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从生活出发延伸到具体化学物质元素及符号,寻找一些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化学元素提供给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一)引课。

在引课中要尽量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化学元素,如氧气、过氧化氢、氯化钾等实物,以小组比赛制的形式通过不同化学符号分别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式简单明了的特点,也真正突出了本案例研究的策略之一:化学元素与“化学用语”名、实结合,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二)新课。

通过活动一,对化学元素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化学式的概念进行独立界定。具体活动是: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是否任何物质都存在化学式?是否同一种物质化学式也一定相同?化学式是否可以随意书写?”通过三个连续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化学式书写与使用的具体规范及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可以将这两个活动结合构建另外一个教学框架――如何通过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配平化学方程式;活动三: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面认识化学式的含义和化学用语。活动四:最后让学生写出不同化学元素组合的化学方程式及规范其读音。此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可以适当追加课堂练习对教学成果加以巩固。

三、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启示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用语如同一个人的名字,在众多化学元素中起着区分每一项化学物质的作用,在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看似复杂,体系庞大,但是容易从具体教学内容抽离出简单的化学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寓教于乐,通过小组实验、比赛及制作卡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避免学生因为过多的化学元素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在为每个学生分配任务时,也需要对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分配合理任务,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分配也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模式不仅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任务的明确性,不再“满堂灌”知识点,而是通过多元化手段剖析问题。

(三)建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前沪教版教学规划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体系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及时评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堂小测、提问、周考、期中、期末的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自己成果的重要时刻,老师评价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老师可以设立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参与,提高自信。老师在评价中要以鼓励为主,用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步给予肯定。初中生思想和价值观尚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老师的评价和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初中化学又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所以针对初中化学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通过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四)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针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化学用语的规范和掌握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而不要把化学成绩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要加强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总结对比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的进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封闭式教育模式[2],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下,不仅对教科书有了新的兴趣,而且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鲜感。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生活。

通过多元化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师生情发生了变化,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求知欲也被激发出来。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会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准备课件,生活之余也会观察身边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为课堂增添色彩。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效率、减压的学习环境,多元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多元化教学手段对于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的意义深远,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需要调节化学实验任务。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更需要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和创造性。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指引下,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立足于面向生活、面向学生的主题,注重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使学生全面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其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构建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激发兴趣

高效的初中化学教学课堂就是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探究与小组合作,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化学世界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养成一定的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无进步或者发展。为达到这样的高效效果,我们必须要充分钻研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种种要求,结合自己学生的具体学情与个性特征,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为开创初中化学教学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应具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知道本节课学生已学过了哪些知识,哪些是新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有哪些联系,还要预知本节知识的难点,特别要知晓此知识为何难,难在何处,针对某些学生还未掌握的知识缺陷而进行创新性的题目设计。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 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结合巧妙涉及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的诸要素中,教师和教材,教学方法,教学仪器一样,都是为了让主体(学生)更好地认识客体(客观世界)而起媒介作用的媒体,只是教师是诸多媒体中的主导。

二、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势必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牢牢抓住这一点,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让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有趣,让学生愿意学习。在新课的学习时,我认为一个有趣而适宜的引入可以消除学生学习新课的紧张情绪,可以一开始便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节内容时,我先用一个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植物、动物离不了”来引入新课。学生猜出谜底时的兴奋与喜悦,使他们带着强烈的兴趣与求知欲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有时知识点本身没有什么趣味性但却又要记忆的情况下,我便采取让学生进行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巩固,比如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这一学习内容时,对于知识本身来讲易于接受,然而学生一直学不好的原因在于化合价的记忆模糊混淆。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表记化学式书写的方法,让学生来角逐“化学式记忆王”。比赛规则是:比赛前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化学式书写得最多、最规范的学生便获胜。我发现,在准备期间,每个学生都比以往更加认真、更加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记忆显然更深刻。于是随着我的指挥,比赛开始。只见学生个个争先恐后,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这样的比赛,学生再也不觉得记忆化合价与化学式是件枯燥的事情,反而觉得有趣、有激情,甚至还有学生课后仍在下功夫,就为了下次能当上“化学式记忆王”。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间接兴趣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干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我想,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学习就是一件美差,有了学习的兴趣,时刻会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让学习变得轻松,学生乐学,兴趣无疑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大法宝。

三、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

众所周知,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和基本特征的学科,离开了实验,也就无所谓化学;也可以反过来说,完成了化学实验教学,我们也就完成了化学教学。化学即是实验,这句话虽夸张了一点,但也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所以,我们要想取得一个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就必须通过种种策略与措施来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主动拿起实验仪器来给自己的化学教学增添一个重重的砝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化学知识与魅力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时,一定要精心备课,这个备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如何将化学实验做成功,另一方面是如何设置实验情境,给学生以一个明晰得展示,激发他们走进实验室的兴趣。

四、精心选择课堂作业并认真指导解题

在课堂知识学习之后,布置一定数量的课下作业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高度巩固与有效延伸的很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使用的化学教材,尽管每节内容后都配备一定的习题,但从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情况看总不尽人意。为了克服这一弊端,笔者总是结合自己对于教材重点与难点的把握,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具体表现,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来编写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极具针对性。当然了,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把这些题目的设置目的与解决方案提出具体的阐释与要求,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指导;二是规范化解题的指导。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解化学题目时,思路不清,过程紊乱,缺乏条理性,一般只停留在题目的表面,没有真正“深”下去,一旦题型一变,就束手无策。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归纳出各类题的解题规律、解题格式,养成一题多解、解后深思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兰 浅谈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教学[期刊论文]-剑南文学 2011(1)

篇7

关键词:化学用语; 兴趣; 分散记忆; 规范; 有效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20-001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化学语言,主要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多方面的理论学习,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共创化学用语教学的良好开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化学用语被称为是“第二外语”,由于其知识点多而散、记忆量大、比较抽象、易出现分化点[1],同时也会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应该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最好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乐学。在教学中我时常会将生活实际(如电视广告、流行歌曲、生活场景等等)以视频形式渗透到化学用语的学习中。例如学习1-20号元素符号时,我事先会给学生播放几年前KFC的电视广告,里面的小男孩用黑POP的音乐形式背元素名称,播放后学生都哈哈大笑,立即对背诵1-20号元素名称及符号产生了浓厚兴趣。

二、分散记忆,教学循序渐进

初中化学用语的知识分布过于集中,对于沪教版来说,第一学期的化学用语主要集中在三、四两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涉及到化学用语:常见元素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化学式等等;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中主要涉及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含义。然而学生在短短的十几个课时中既要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又要学会利用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书写物质化学式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为了突破这个分化点,就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我通常将这些难点分散,采用分散教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教学中就慢慢渗透常见元素符号和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识记;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中要求学生会书写常见化学反应的表达式,对元素符号、化学式加以巩固以及为书写方程式奠定基础;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就系统学习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化学式书写的规律等;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重点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散知识教学的效果非常显著,大部分学生能较快较好掌握知识,不再害怕化学用语的学习。

三、规范书写,学习之根本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化学用语不能规范书写,是导致每年高考中化学用语严重失分的原因之一。常见的错误有:①拉丁字母不分大小写、未一高二低,如:氯―CL 钠―Na 二氧化碳―Co 氧化铝―Al2O3 ②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符号中数字与正负号错位。③方程式书写错误,如不符合客观事实、未配平、遗漏反应条件、气体沉淀符号使用不当等等。

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开始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书写规范、讲解到位;其次要求学生在作业练习中严格规范书写,对易错的要反复练习来进行纠正。

四、有效记忆,及时巩固知识

抽象、枯燥乏味、繁琐等等字眼是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感受,也是学好化学用语的障碍。如何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障碍,进行有效记忆呢?我在平时教学中采取的记忆方法主要有以下方法:

①趣味记忆。主要针对一些没有规律、难记忆的化学用语,则采用趣味记忆法,让知识尽量趣味化,让学生易读、易记、不易忘。例如记忆“金”的元素符号时,我会利用情景记忆:“假如我在大马路上看到一条金链子,我心里会想:哎哟,今儿个走运了,所以金你们就记住Au。”“溴”学生往往会读成“臭”,那就将错就错,我会利用方言记忆:“一般爸爸的皮鞋最容易臭了,而皮鞋在苏州方言就为B R,所以溴你就记住爸爸的臭皮鞋Br。”

②反复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需要经常复习,记忆信息才会越来越强[2]。例如刚学1-20号元素符号时,每节前都会让学生齐声背诵;学化学式时经常会做成小卡片(一面是物质名称,另一面是化学式)让学生反复练习;学习方程式通过记住书写规则和课堂反复练习加以巩固。

③纠错记忆。教师在教学中不一定每次都要向学生强调正确的,适当的时候可以把学生平时所犯的错误收集起来,让学生进行错题订正。例如:学习化学用语的书写时,会将学生平时书写的不规范、错误的形式写成课堂小练习,让学生就在原题上进行纠错练习。学生可以在错误中成长。

④理解记忆。在学习方程式书写时,学生往往会对反应死记硬背,后果是生成物会张冠李戴、遗漏条件等等。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和抽象的化学用语建立起桥梁。

例如:加热铜绿反应,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关系式:

绿色粉末 黑色粉末+小液滴+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然后写出相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Cu2(OH)2CO3) (CuO)+(H2O)+(CO2)

最后对反应进行配平和添加气体符号。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记忆化学反应,学生不再觉得化学用语只是死记硬背,而是生动的。

总之,师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化学用语学习开端,是学生树立自信、学好化学的前提保障,也是教师有效进行化学用语教学的关键。良好开端的创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帮助学习跨越学习道路上的第一道坎,防止学生出现学习心理障碍,这样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衔接

由于初、高中化学在很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学生很难快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就化学教学方法衔接,我有以下看法和做法。

一、注重快慢节奏

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先教学适应学习,然后学习适应教学。如高一必修1的第一章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慢节奏,因为本章中涉及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知识,它们既是初中化学的延伸,又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更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以宜慢不宜快。当学生学好这一章后,他们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复习化学反应的四大反应类型和初中学习过的化合价及化合价计算方法,再利用初中所学的得氧和失氧的知识分析引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然后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分析相应的化学反应,进而推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了教材中的几幅拟人化图片,用flas描述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电子的得失情况,形象直观,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

二、注重方式和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等的限制,较多地采用填鸭式的讲解方法。而进入高中后,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和合作交流式,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此外,在教法上,教师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巧妙过渡。所谓“继承传统”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教师的教法。

三、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教学模型、演示实验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经济有重要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讲授《氯气》时,先读一则报道:“广州一家庭主妇在家庭中打扫卫生时突然昏倒,经医生的诊断为氯气中毒。原来她为了获得更强的去污能力,把家用消毒剂、洁厕精等混合使用。”氯气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说:“洁厕灵”是家庭除垢的好帮手,其成分中含有盐酸,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是Ca(ClO)从而制出氯气。学生会带着好奇的心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完氯气的性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化学实验,创造学生动手的机会。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该做的实验一定要做,教师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有时还可进行一些补充实验和实验改进。

(2)紧密联系实际,使化学教学生活化[1]。

①教学情境生活化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走进教室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②教学内容生活化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为知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化学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③作业布置生活化

学生学习化学就是为了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他们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等等。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化学。

总之,我们应尽快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高效、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从而真正体现化学的精髓“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人文精神;中庸;共存

从教近十年,特别是近两年,开展了《化学课堂中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的探究》后,更多的思考如何改变学生思维的惯性及他们思维的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但我们能影响到的是他们的思维宽度与深度。

一、创建良好课堂情景,将知识化繁为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但单纯以知识的兴趣点来激发学生的认识显然是偏颇而不长久的。萨科奇在给教师的一封信中谈到,老师要使学生欣常“伟大和深刻”的事物,厌恶“渺小和平庸”的事物。这也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能投射到心灵深处的内容与学生探计。而能与人拟灵相伴的就是相关的哲学与人文精神。结合到平时的教学中,例如:沪教版中第三章《物质的构成》这一部分内容,一向是初中学生最怕也最难理解的内容,本身的知识点也比较抽象,是初中化学的的难点,在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不在从科学的角度入手,而是尝试着从哲学的层次解释;课堂中引入《易经》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一句话。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物质世界是班谰万象,远至宇宙,无穷无尽;而物质又是由各种粒子构成的,粒子之无限可分性,也已经得到科学的证实,通过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在哲学层面的解说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更好的理解了物质的微观世界。

二、文理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庸精髓

在讲解化合物中化合价的时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各为零。特意引入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为中庸,得失守恒为中庸”。所以在教学中不在深究化合价是生质还是状态,而是要求学生理解“平衡”,还有相应的采用“中庸之道”教学来理解的内容有:化学式的书写、质理守恒定律、方式程式的配平、酸碱中和反应,初中化学的大部分难点都可以和“中庸”相应证,通过化学的学习进一步推广到人生处世及世间的道理,最终根本就是平衡,如果能明白并应用“中庸”思想那么学生的思维深度就能大增加,人也能更有内涵,能自觉的在思想观指导认识事物之间的存在,促进形成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中我曾经采用过教学方式———表演。在学习初中化学的难点:微粒的内部结构,给学生一个命题“假如我是一个分子……”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分子的特点、性质,给予了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中参司其中的道理,对于宇宙来说,人是那么的渺小的,同样对于人类来说,分子也是如此的渺小。尽管渺小,但它们始终在运动,它们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因为外在条件(温度)的改变,会发生运动和间隔的变化。而后体会分子的这一变化带来的效果,以水分子为例,外在条件的改变,让水分子有三态变化,水分子通过三态为化实现了自身的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通过化学,理解共存的意义

当学生认识到分子的性质后,就会自然地想到,与分子同样属于构成物质粒子的原子、离子,也应该有这样的特征,如此便促使学生主动的进入探究其他亮点的状态。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生,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引伸出新的人文意义“共存”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有很多已经开始对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经过化学中一些内容将更理解“共存”的意义:谁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人一生下来就必然与周围相持连。就像粒子与物质的性质一样,单个粒子是不能体现出物质本身性质及特点,只有大量的粒子聚集在一起后才能体现出来,联系到人类,也是一样,只有你单一的一个人时,我们人类的社会性是不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推及其他,学生就会知道物质也是如此,它与它之间是相生呢还是相斥,是什么方式发生联系呢?学习方法也是如此呀,有这样的认识,他就会自觉地去迁移、去比较、去反思,如此,他就会构建起一个共存网络,知识的内容就在其中了,像分子孙原子、宏现和微观、酸和碱、化学变化与物与变化等等,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应证这一道理时,他就知道自已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应该以“共存”的思想来对待周围的一切,如此才能拥有和谐的生存环境。

四、充分利用化学发展史,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结合化学课程,有意识地介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化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以及一些我国化学家的动人故事,增强学生自豪感,可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如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就是我国对化学科学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又如侯德榜制碱,极具爱国教育意义的素材,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纯碱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是8O多年前,全世界的碱生产都被英国垄断了,随意抬高价格。中国留学生侯德榜当时在美国学习化学经过3年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制碱的方法,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使工厂生产出了洁白的纯碱,打破了英美对新式制碱法的技术封锁,从此把原来一盎司黄金一磅的纯碱做成了白菜价。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在《科学人文和而不同》一文中精辟的指出“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的精髓;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倡导科学知识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和谐融合的化学课堂,培养全面发展,塑造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才,是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余前利.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下的中学化学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聂晓慧.浅谈怎样加强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1)

篇10

【关键词】化学 教学 习惯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138-01

一 严格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实质上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果长期坚持,自学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为此,课前布置适量的预习内容或适当的预习作业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环节有:(1)读书,通读学习内容。了解其中的概念、定律、重点和难点等。对于疑点、难点部分,要求学生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讲;对于实验部分,要求学生知道所用仪器、药品等,记住基本操作和主要步骤。(2)检查,有布置就应有检查。利用课前时间检查或诊断预习情况,及时表扬那些认真预习的学生,指正预习不好的学生,以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培养良好的课堂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前5分钟,我通常采用提问或默写重点知识的方式,来巩固所学内容,督促学生及时“消化”;在新课进行时,我通常让学生概述基本内容(通过预习),列出疑点和难点,了解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授课过程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听课也会有针对性和方向性。课堂中我还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在笔记中要求学生标注重难点,必要时检查课堂笔记,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3.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只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还不够,还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温故”方可“知新”,所以应要求学生在课后及时复习,熟记概念和化学用语,掌握其相关的知识点,整理好章节内容,使知识点网络化、系统化,能灵活应用,方便解题。

4.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而化学药品又多有毒性和腐蚀性,学生喜欢实验,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前没有老师的允许,任何人不能轻易动用实验仪器。实验前要检查实验用品与药品是否齐全、是否完好,对于实验所需仪器、药品要做到心中有数。实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学会描述或概括实验现象。

5.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

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正,对于频繁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重点批注,认真改正(用不同颜色的笔)。同时可要求学生将错题进行整理,为复习积累资料。

二 注重各种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关系很大,很多学生课堂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为此,要采取各种方法来不断调整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学生保持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为课堂实效做好保障。

1.重思想,抓症结

教师如果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配合,各种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开展。但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叛逆,教师只要批评,学生就会口服心不服。“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此教师要学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真正心服口服,批评教育时要注意语言的轻重,尊重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用爱心、温情的方式处理,构建师生和谐的学习氛围。

2.重联系,抓能力

备课时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连贯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不要急于赶进度,不要急于攻克难点。初中化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描述能力等方面,对于实验操作要让学生学会准确叙述。为此,可将叙述者看作一个导演,让其他人根据“导演”的叙述去操作,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让学生明白了语言精确描述的重要性。

3.重方法,抓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