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三化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三化学笔记

篇1

人生是一连串的努力和奋斗。只要你意志坚定努力不懈,一定会成功。祝福你一帆风顺!

用我诚挚的祝福做你前行的帆,用你执着的信念做你前进的桨。无论顺风而上还是逆水行舟,都有我默默的信任和陪伴。

一声真挚的问候,一片深切的思念,一份美好的祝福,送给关心我和我关心的你,祝你永远开心快乐。

你的问候是来致深山里的一股清泉,你的笑容让我今生迷醉,远方的朋友让我问候你一声还好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初三化学教学 “登门槛”效应 巧用

一、什么是“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费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进行了一项实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一些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求家庭主妇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美化加州或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他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很不美观,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而那些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该研究证明了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化学是初三学生的起始学科,江苏省每年九月一日开学,第二年的六月十六日中考,上下两册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十个月,如何让学生对化学充满兴趣,上课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可借用“登门槛”效应引导学生迈入化学学科的大门。

二、巧用“登门槛”效应

(一)巧记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

1.学记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心不及墨。化学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记好笔记,没有准备笔记本的直接用学校发放的练习本。笔记要记两部分内容,因为教师的板书内容往往有正板书与副板书两类。其中正板书是教师课上的讲授要点,其内容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并保留到上课结束。副板书是课堂上教师临时发挥的内容,可以即写即擦。一般学生都会习惯性地记正板书内容。成绩好的学生有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学习缺乏恒心的学生往往在学期开始时记笔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记越记越少,甚至不记,接着就游离于课堂,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最终沦落为学困生。现在的社会提倡节约资源,这在笔记中也能有所体现。学生记笔记一般都会顶左写,右边留有许多空白处,我们可让学生把它开拓成“副笔记”,记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化学符号、一个仪器名称或某个特殊现象,复习时“副笔记”能勾起学生对课堂的回忆,重现课堂情境。另外因学生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听、看、勤于笔记、思考等方面,所以课堂上学生易与教师产生共鸣。

2.查漏补缺。

新学期没多久,我就听到同组的老师抱怨,说许多学生听写过不了关,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全乱了,之前明确告之听写的内容,在他们的笔记本上居然找不到该记忆的内容。翻开学生的笔记本,还惊奇发现有少数学生将MgO记成了MgO, Cu(OH) CO记成Cu(OH)CO。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显然这些学生还没登入化学的“门槛”,就已经被吓得不敢登门,更别谈兴趣的培养及化学素养的提高了。

开始时课堂笔记最好每周一查,查标注是否清晰,是否有漏记、记错的地方。这个工作要非常仔细,细到错别字的更改。如果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第一手学习资料都有误差,以后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凡是课堂上开小差的学生几乎很难有笔记记得详细的,他们直接漏记甚至不记。每周一查,遇到问题用红笔标注,对于不会记笔记的学生老师要当面辅导,每周一清。任何一个调皮的孩子,只要他坚持在课堂上做正确的事,就能专心致志地跟着老师教学步骤走。鼓励孩子多记“副笔记”,字迹不求美观但求工整,不求详尽但求准确。对于笔记条理清晰的学生,老师以课堂投影的方式予以表扬,尤其表扬有问题能不断改进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得更好。

3.坚持笔记。

一节课45分钟,要求学生每分钟都全神关注、保持高度紧张是不现实的,适当给学生“无意注意”的空间,让学生适当放松是必要的,但是底线是必须记好笔记。教师在课堂上应将百分之九十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百分之十的注意力放在知识传授上。所以教师备课要十分充分,教学内容要熟烂于心,只有熟悉了教材和教法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学生,才能观察到学生的表情是思索的、微笑的、发呆的、痛苦的、瞌睡的还是专注于别处的,透过这些现象教师瞬间可以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跟着老师转,才能真正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化学的奥秘,化学课堂才能永葆生机。

(二)及时归纳整理,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

1.布置作业要定量,忌笼统。

初三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大多数学生仍习惯于手写作业,加之学科多,有些学科作业量又偏多,笼统的复习作业往往流于形式。若学生没有及时复习,会使前面所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每次检测成绩都不理想会直接导致他们丧失学化学的信心。所以复习也要定量,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检查的方式一般是默写。比如让学生复习初中常见的化学仪器,自己要能说出所有仪器的名称,并能正确书写,课堂上以默写的方式来检查。这样学生就不敢偷懒,而且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业负担,学生也易于操作。

2.化学实验要回忆,忌死记。

化学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验既要让学生感到惊奇,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一节课安排的演示试验不宜过多,用保存下来的实验现象尽量延长学生观察的时间,把完整的装置放在教室的某个安全角落半天至一天。由于空间的限制,课堂上许多学生并不能完全观察到实验现象,这样能起到弥补的作用。只要条件允许,教材中的实验都要演示,让学生感到所有的实验内容都是真实的,实验现象可以借助于笔记能清晰地回忆出来,千万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否则只会消减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致。

3.所学知识要整理,忌懒惰。

初中化学教材的每一节每一章的内容,教师都要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帮助学生整理。如沪教版上册书第一章,学完后许多学生觉得乱,原因是他们没有及时归纳整理。这章一共三节内容,每一节标题都以具体问题形式给出的,其实学生只要把三个问题弄明白就行了。另外所涉及到的化学物质尽量以实物的不同形式展现给学生,让他们从学化学开始就构建实实在在的化学世界。再如学完氧气化学性质时,避免学生懒惰,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笔整理“剧烈氧化”的文字表达式和“缓慢氧化”的实例,这对氧气性质及其用途的巩固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学习能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总之,在初三化学教学开始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力所能为的小要求,并帮助学生努力实践并实现,这样做定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篇3

一、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脱节让一部分学生很难适应,从心理上产生了对化学的畏惧

在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初三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本应在初三学习的知识,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就造成了初、高中知识的断层。还有,初三化学教材中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教材在内容的引入上则表现为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注重抽象思维,知识难度加大。这就使学生感觉很难及时接受,从而从心理上加大了对化学的畏惧。

二、初、高中教师的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对学生不一样的要求让学生不能及时接受,导致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对化学的畏惧

一方面,初中教师的年龄结构一般较高中教师偏大,两者在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上有较大的差距,学生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第二,在教学上,初中教师只需要面对的是中考,让学生把一些该记得的知识点记住就行,不需要在能力上有太多的要求。但到了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上有了较高的要求,梯度的突然加大让学生很不适应。第三,对于高中教师,他们绝大多数是从高三循环下来的,他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初中教材的几次改版,也不了解初中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也不了解初中教师是怎么教学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把握和没有把握的,从而造成由于教师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衔接不好。

三、学生的自我放松,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从自我意识上造成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好

在高一,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很多学生已经基本忘记了书本上的内容,再加上很多学生的一种心理,我辛苦了一个初三,到高一了,离高考还很远,可以先休息一年,在这种双重不利的条件下,很多学生边学边玩迎来第一次考试,猛然发现高中化学是多么的难学,已经半学期过去了,再想努力学习并赶上,难度自然增大。

四、高一的综合特点造就衔接上的困难

高一学科多,课时紧,很多老师拼命赶进度,再加上为了应付考试,对教材进行加深和拓展,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加大,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更多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化学的学习。

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呢?

1.尽快完成对高中化学的再认识

本来,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教材也是这么安排的,可是,刚接触化学就要面临中考,于是,学生没有时间去享受化学,只是机械地学习。于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固定的规律和性质、固定的化学模型、固定的以质量为基础的计算,固定的常考题型。在机械的记忆中失去了学习化学、建立化学思维的最佳机会,反而让学生形成了化学就是记记背背的学科的错误认识。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不管是教材、教学要求还是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这时,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转变对化学的认识,不要再停留在初中的浅显的认识上。充分认识到高中化学是理科思维和理科知识的完美结合,并以此为契机,实现对高中化学的强烈兴趣。

2.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初高中化学学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化学的学习是记忆式的,内容也很简单,而高中化学具有概念抽象,内容内涵深、联系广,教师上课快等特点。学生就要尽快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采用比较学习,发现相似,寻找规律,逐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在做和练中,不断找出好的学习方法。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由于科目多、作业多、时间紧,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在上课时的效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下立于不败之地。三要充分利用兴趣促进学习这一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化学,最好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做不到,那就对化学教师产生兴趣,让你乐于去上化学课。

3.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的学习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高中习惯的养成很多都是在高一完成的,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有以下几步: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做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第二步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处理好听讲与做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第四步是正确对待作业。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4.积极与化学老师交流沟通,尽快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93-01

摘要: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化学课程复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复习效率低下,无有效复习策略。本文针对初三化学复习策略单一,复习效果不佳的状况,探索了几种在教学中教学中较为有效的复习策略模式。

关键词:化学教学;复习模式;有效互动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在学生进行最后冲刺中考的阶段进行的一项重要备考工作,在此阶段,学生将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科学习素养、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以期能获得最佳的应考状态并为自己的初中化学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因此,肩负这个重要使命的教师课堂教学相较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同样,也承载着更大的压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三阶段的复习教学状况往往令人担忧。纵观初三化学复习教学,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面对中考的指挥棒,犹如猴子下山,无重点可言,无系统可讲,无方法可论,自己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挺累,家长意见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在教学中,教师无视学生主体的存在,强调同一目标,规定同样的模式,指导学生用同一种学习方式,最后得出同一的结论,不容许有任何的偏差和背离,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导致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厌倦。

(2)教师忽略了学生个性化复习的指导。随着《考试说明》的与时俱进,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的观念也已逐步放开,注意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复习并强调合作学习。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授课制的影响,教师往往不能客观、深入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一旦放手,学生便不知如何有效地进行中考复习。

在知识迅速膨胀的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与时俱进,融入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复习,学会考试。因此,在初三复习阶段,好的复习方法,好的复习策略直接影响着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善于运用复习策略、善于教学正是一名成功的化学教师重要品质。

本文针对初三复习策略单一,复习效果不佳的状况,探索了以下几种模式的复习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复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师生交流互动模式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也就是双主体。“交流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交流沟通的教学方法。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和行动起来。师生交流互动模式,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复习燃料的课上,教师可以准备几只充满氢气的氢气球,让学生那在手机,然后使它们炸裂,这时提问拿氢气球的学生,手上的感觉是不是很烫?

这一问题是教师把自己作为主体指导者精心创设的,它既检查了学生的复习题,又十分自然和谐的将学生带入到燃料的问题中,而后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对氢气作为理想高能燃料的原因的寻找,知道我们在实验室如何检验、收集氢气,如果方法不当会造成什么后果等。由于是同学自己通过分析整理得出的知识,所以他们掌握起来轻松、自如、灵活无须背诵,无须反复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自身素质都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而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理解的不透彻、不全面甚至还会起到相反作用。

二、任务驱动模式

“任务驱动”模式以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境中,通过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该模式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任务引发的动机驱动下,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应用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最终完成任务,实现意义建构。简言之,“任务驱动”模式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定任务是核心,如何驱动是关键。

例如,在实验室气体制备复习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复习氧气的两种制备方法――高锰酸钾法和双氧水分解法,提出“实验室其他气制备气体的方法”的任务。学生明确任务后分析比较两种制备方法所采用的反应装置的差异,通过分组交流讨论“两套装置适用的范围分别是什么?”并总结出结论。然后教师提出氢气、二氧化碳、氨气、甲烷等气体的制备应该采用何种反应装置的问题,接着,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仪器与实验用品以2人为合作小组进行方案设计、实验论证。然后,各组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实验过程、实验记录与实验结论向大家进行汇报,教师与其他学生对其方案、过程与结论进行讨论、分析与质疑,帮助其发现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尚须跨越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观点与建议。最后学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与实验过程,以获得最合理的结论。该模式适合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的复习。

三、“错题管理”模式

在平时化学作业中和各级各类考试中都有各种各样的错题,面对每一道错题,学生要认真寻找原因,提取引起错误的知识。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如果时间充裕就不能只是把错题的答案改正过来,最好把错题都收集到一个固定的本子上面(以下称错题集),便于自己以后查阅。如果时间不多,就需要保存好试卷,直接在试卷上做好记号,同时做好相应的笔记。当有空时,再集中把这些试卷中的有价值的错题转移到错题集上。这样,学生的错题都集中在一起,经常翻阅,学生不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化学学习状况,同时复习时也抓住了重点,有针对性,起到查漏补缺,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5

1.缺少学习兴趣。化学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等,实验现象千变万化,丰富多样。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学生对学习化学似乎应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爱好,而事实并非如此。我校在上学期组织的一些测试中,和其它学科相比较,化学的成绩并不突出。我观察和询问了一些学生,并做了一些问卷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对化学这一门课并不很感兴趣,或者只对实验感兴趣而不喜欢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只是被动地、机械地随着老师一步一趋的学,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动力,自然就学不牢,成绩就提不高了。

2.化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在同一班内的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的反应相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听课聚精会神,积极思考和做笔记。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似听非听,左顾右盼,或埋头做自己的事,而且这样的学生在学生中占有的比重有增大的趋势。我于去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些测试阅卷工作,在阅卷中发现学生的化学成绩悬殊很大,同一考场内有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而有的才二十几分、十几分甚至还有几分的(满分60 分),整体情况也是如此。从阅卷后返回的我校学生的化学成绩来看,大体上也是如此,不及格的约占1/6左右。

3.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初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去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我参加考核评分工作。在考试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一开始做实验便手足无措,连胶头滴管也不知怎么拿或拿不稳,在实验中丢三落四,实验结束后不知道倾倒废液,整理仪器,更不用说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了。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有一次县教育局组织的初三毕业考试化学试卷中有一道这样的题目:食盐和面碱,酱油和黑醋都是家庭中常见的烹调用品,请你利用家庭中现有的条件,将它们区别开来,要求每组物质简要叙述两种物理或化学鉴别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这是一道将教材中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题目,旨在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不完整。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所以,我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方面进行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等素质教育观才是最关键的。

一、激发兴趣,注重实验,体现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化学实验大都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等特征,通过实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将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地认真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特别是初中化学,它是化学的启蒙阶段。实验教学,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关于用什么药品制二氧化碳最理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如下信息:碳酸钠粉末,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究竟哪种药品最理想,请同学们自己做分组实验。我话音未落,同学们就积极主动地实验,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实验中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此时,教师指导学生从碳酸钠,石灰石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快与慢,反应持续的长短,原料的来源,经济价值等方面考虑,并加以讨论。同学们争先恐后,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二、以疑激思,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入门课理解与记忆

1 根据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完成元素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化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几乎没有学习障碍。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每天给学生10/1、元素符号,要求第二天就完成记忆。当然在给出元素符号时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每种元素符号后面都会有它的相关的有趣的信息帮助记忆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附笔。例如:在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铜,铁,铝时这样讲到:我国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然后是铁,最后是铝。但是你知道吗?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哦,那它为什么最后被利用呢?那是因为它的冶炼技术的问题,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多有名气,你猜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给他的最高奖赏是什么吗?一只铝制的杯子!(学生哗然)但是目前铝及其铝合金普遍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其轻便和不生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人体过多的摄入铝会影响身体健康,把铝列入了食品污染源,铝制品不能直接与食品接触,所以我国的铁锅从那时候起远销国外了,铁锅不但无污染,还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一两分钟讲演式的语言教学,学生听了,记了,增长知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三天后元素符号记完了,然后我又给了元素符号的两个顺序,一个是1-20号元素符号顺序,一个是金属活动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后默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通过这样强化记忆,达到减轻课题《元素》和《金属及金属材料》教学中的记忆难度。

2 学会课堂笔记,注重知识的理解

在初三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补充一些课外的内容,或对学习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如果我们不作好课堂笔记,仅靠上课听听,是很难学好化学的。课堂笔记要详略得当,应把老师讲课的重点,自己的难点,以及不明白的、未听懂的知识点及时的整理出来,要简单、清楚、快速、高效的把老师讲解题的思路、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记下来,这样有利于课后的复习和问题的解决。课上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任何一个知识点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容易掌握,才能学以致用,才算学会了,学习起来也就容易了。因此在初学化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一些内容,不要死记硬背,若学习中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成堆。

3 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精就是要突破重点,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的条件,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篇7

一、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的必要性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只有在初三才开始学化学,学习时间不到一学年,初三化学知识属于基础性和常识性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比较低,借助形象思维、通过死记硬背,学生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但是高中化学则不同,知识容量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初中的,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需要通过抽象思维、理想化教学模型来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对于初中化学的知识,很多同学都是死记硬背的,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也不会归纳已学过的知识点,已经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在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的记忆更加深刻,会会逐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并将化学知识加以应用。所以我们在复习初中知识的时候对学生渗透一些高中化学学习的思维与方法,让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增加了解学习化学的方式与方法。此外,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放在首要位置,比如: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的性质、化学计算等,让学生利用新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师教法的改变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展开课堂教学:(1)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教室的课堂上演示完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2)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尽力多的开展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3)自新课改以来,本校开展学案教学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在高一新生的学案使用中,更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4)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知识,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笔记,以便课后翻阅,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多有帮助;(5)利用教学模具、教材图表、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材料,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的重要联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初高中化学衔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8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课;课堂教学实施

学生在初中只接触了一年化学,而高一化学教学又是初三化学的知识深化和能力提升,为保证高一学生对高中知识平稳过渡,我带领全组老师首先对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做深入研究。

1 全组教师研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1.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性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要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鼓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多元化、选择性的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选择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1.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注重课程的多元化,课堂的时效性

从初中化学单一性的一维课程变为高中化学多样性的二维课程,模块多,弹性大,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这也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1.3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知道,初中学习更多体现了直观感性经验,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这是由于初中化学知识迁移太少,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学习更多要求抽象思维、思维的创新和拓展,也就是要具有创新思维意识,不再是根据经验来解决问题。正视初高中学习思维品质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矫正我们的高中学习,选择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顺利完成初高中的学习衔接,更好地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高中学习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化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思维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的高一学生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下降。

2 初高中课堂教学方法对比及指导

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迈向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感到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一半以上学生感到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一半以上学生认为高一教学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找不到重点。其实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初高中知识没有衔接好。现将初高中学习内容、方法及对策简单介绍一下:

2.1 由初中知识“是什么”转向高中知识“为什么”

初三阶段的化学学习内容,记忆性的知识占一定的比重。如:化学符号、化学式、反应现象、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实验仪器的名称、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等。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对教师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了记住是什么之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2.2 由“死记硬背”转向寻找规律性记忆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较少,很多学生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在中考时考高分;而高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或记忆后必须理解,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如果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高中化学,因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而导致事半功倍。

2.3 处理好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三个衔接

(1)知识衔接

考虑到初高中的过渡,刚进入高一学习化学时,课本通常会回顾初中知识,并将原来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新知识的框架中,将已学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2)心理衔接

进入高中后,学习的外部环境和课本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刚开始容易产生一些畏惧情绪,这很正常,但要及时调整好心态,稳定好情绪,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3)方法衔接

初高中化学学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都重视双基、重视实验等,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加深,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也逐渐增强,同学们必须把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转化为记忆和逻辑思维并重的学习方法。

3 具体做法

3.1 抓好课前预习。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对所学知识做好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目的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就是读、划、写、记。读就是通读课本,归纳课本含义;划就是要划出重点、要点和关键词句;写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疑点写下来,带着疑问去听课;记就是把重要的概念及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等记住。正如古人所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3.2 掌握听讲方法。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其次要专心听讲,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积极思考;再次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注重理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此外,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课堂笔记应记纲要、思路、要点和问题,并及时做好笔记整理,处理好听、看、想、记的关系。

3.3 做好课后复习、课下作业。课后复习、作业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和作业可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并且通过归纳、整理将知识系统化,使知识真正被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4 学会归纳小结。在一个章节或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要进行小结。小结时应做到:揭示和突出已学知识的重点内容和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内在网络;力求用简明、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可编写提纲或摘记要点,其中图表法尤其值得提倡。

5.掌握解题策略。 化学学科的解题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清题目给出了什么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回忆知识点,确定解题方案,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回忆有关的化学概念基本理论、计算公式等化学知识,设计一条解题途径,制订出解题的方案。正确解题,把解题的思路一步步表达出来,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解题结束时,要注意检查,以提高正确率。展开思路寻找规律。这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大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但又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一道题目做完以后,通过回想和总结解题思路,从中悟出规律性。

篇9

关键字:化学复习;问题驱动;合作学习;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9-0068-02

化学复习的“老套路”通常是先复习知识后做习题,在这种套路下,学生不能暴露自己的问题和思维偏差,教师也不能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更不能对症下药。教师课堂上所讲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所需要的,当然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复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那么,初三化学如何复习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问题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复习进程和真实水平,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教学实践证明,效果最好的就是“问题驱动”的复习方式。教师尽量将复习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投身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和整个课堂进程的调控者。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河北省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理化综合》,掌握什么时候该“放”,让学生畅所欲言;什么时候该“收”,以保证不偏离复习的轨道。

例如,复习《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时,抓住本单元的核心物质――氧气,可提出如下两个问题: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有哪些?2.有氧气生成的反应有哪些?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能总结出如下反应:

(1)2Mg+O2 2MgO (2)2Cu+O2 2CuO

(3)4Al+3O2 2Al2O3 (4)2H2+O2 2H2O

(5)4P+5O2 2P2O5 (6)S+O2 SO2

(7)C+O2 CO2 (8)2C+O2 2CO

(9)2CO+O2 2CO2

(10)CH4+2O2 CO2+2H2O

(11)C2H5OH+3O2 2CO2+3H2O

通过以上化学方程式及相关实验等知识的复习,学生对氧气的性质便会有更宏观系统的认识。那么,有氧气生成的反应有哪些?学生思考、交流后能总结出:

(1)2H2O 2H2+O2

(2)2KClO3 2KCl+3O2

(3)2KMnO4 K2MnO4+MnO2+O2

(4)2H2O2 2H2O+O2

(5)光合作用生成氧气

这样,用两个问题带出本单元以及与本单元有关的主要知识,以知识引考点。在学生对基础知识、考点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即可针对学生情况进行能力训练,用考点促能力。

【练习1】右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 。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 (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

参考答案:(1)H2O;(2)SO2(或P2O5等);(3)Fe2O3+3CO2 2Fe+3CO2;(4)供给呼吸(或支持燃烧等)。

【练习2】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实验室制取”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理分析:实验室用图①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图②制取O2的原因是 。比较绿色环保的是 。

(2)发生装置:图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在加热的情况下制CH4,应选图 (填序号)发生装置。

(3)收集装置:实验室收集NH3(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应采用的方法是 。收集有毒气体SO2(密度比空气大)时,常采用③收集装置,气体应从

(填字母)端通入。

(4)实验操作:用KMnO4制取O2的操作过程可概括为“组装仪器 加热试管收集气体停止加热”。

(5)实验反思:在加热KClO3制O2的过程中,发现产生O2的速率很慢,经检查不是KClO3变质,也不是装置气密性不好,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1)2H2O2 2H2O+O2;反应物是固体,且需要加热;①;(2)锥形瓶;②;(3)向下排空气法;c;(4)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连好装置;(5)可能是没有加入二氧化锰。

通过“问题带知识 知识引考点 考点促能力”进行单元复习,学生很喜欢这种复习方式,一个学生的感言代表了大部分同学的心声:“每一节课都是用几个问题来组织,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很有学习和研究的气氛,而且不容易犯困。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都可以挖掘出很多神奇的东西”。

二、合作学习:试卷讲评的有效方式

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给出明确的任务,或能提出一些能讨论得起来的有深度、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初三的每次大考都是学生比较重视的,大考中反映出的问题,会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为了使有问题的学生能及时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之间广泛交流,笔者在每次大考(月考、期中、期末)的试卷讲评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同学四人一组分成合作小组,尽可能保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每个小组选出化学成绩最好、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最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进行试卷分析。为了便于学生操作,笔者提出具体要求:针对每道选择题,如果是选正确选项,就要对错误选项逐条找出错误原因;针对每道填空题,分析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比较如何组织语言更加准确。对于小组成员出错的题目,首先要由本人讲出做题思路,组长带领其他成员帮助指出其存在的思维障碍,然后共同讨论出正确答案。这些工作完成后,组长带领组员对每道题所考查知识点进行梳理、拓展,想想能否进行一题多变(发散)?多题一解(归纳)?领了任务的组长热情高涨,很快就把组员组织起来,讨论的氛围很快形成。为了保证每个小组的讲评质量以及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笔者提出下节课要精选一些典型试题,在每个小组内随机点将在全班范围进行二次讲评,教师将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评、迁移。引入竞争机制后,每个小组都不敢怠慢,对每个问题都讨论得非常充分,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和其他小组或老师讨论。下面是相应的流程图:

三、思维导图:发散迁移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它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在化学总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它,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识不到思维导图的价值,不舍得花时间去建构思维导图。

篇10

对初中化学老师来说,因中途担任学生任课教师,而初三化学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要想一下子让学生接受、认同显然不大可能。开始上课时,有些学生眼光中流露出对你教学能力的怀疑,有些学生可能还想认识你管理学生的能力而故意制造出一些声音影响你的上课。对于学生的这些表现,若教师采取专制或放任的态度就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使今后的教育过程很难以展开,产生不良的教育效果。专制的教师看不到学生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看不见只有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才有成效,认为自己完全可以转化学生的意识,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以为只要对学生“灌”“管”就能取得效果,结果却适得其反。胆小的学生上课可能会认真听讲,大部分学生上课时姿势坐得端正,笔记记得认真,但真正能积极思考的学生却不多,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专制有时还回导致极少数学生与教师产生对立,长此下去,学生表面守秩序,实际上因循守旧,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成绩平平。而采取放任态度的老师,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将自己置于从属位置,任凭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弄到最后,教师无法控制课堂纪律,课堂乱糟糟。

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增强课的趣味性,多演示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如在讲“绪言”时,可先不打开书本,做几个有趣的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然后才引出新课内容。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与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反应,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比较现象,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什么要用大理石(或者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这样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在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测定土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知道学生去鉴别羊毛衫的真假等等。通过介绍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还开展“化学游戏晚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园地”、“化学展览会”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自然就会接受你这个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对课堂纪律提出要求,学生也容易接受,和谐的课堂秩序也随之建立。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一视同仁”看似平淡的四个字,但是他的含义是很深厚的,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平等对待,特别是后进生和边缘生,更要细心照顾。要在课堂上多提问,下课后多辅导,生活上多关心,学习上多帮助,实验中多动手,这就是我们的“六多”;犯错误少批评,同学们少歧视,即“三少”,并且倡导班内的同学结成互助组,来真诚的帮助他们。化学是初三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好化学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但不完全。作为化学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向班主任打听学生成绩好或差,避免对学生产生偏见,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事实证明,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后,如果得到教师的信任和欣赏,化学可以学得相当好。如果老师对他有偏见,这些学生往往会很快丧失信心,无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