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2: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育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数字化 高校建设 探究
1.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教育领域处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时代,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必然会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之带来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思想、以及评价教学的标准等关系到教育基本问题的巨大的革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就是指:高等院校着眼于现代信息化手段技术的现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自身教育水平的发展的,全面变革高等教育执行过程中的理念,最终培养出掌握与新知识经济背景相适应的人才。构建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要跟踪先进的信息教学手段技术,引进高效率的科研、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校教学教育质量和全面服务范围和水平。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院校发展在当今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主要方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衡量标准。
1.2 教育信息化体系的相关问题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设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关系到整个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教育信息化体可以达到不同层面的理解。从硬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信息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系成功建立运行的起点; 从软件建设配制的角度来说,相关制度和机构是保证教学平台信息化和教学资源成体系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硬件与软件、设施和制度相互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相互促进,是信息化教育完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校园数字化的内涵
校园数字化是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的学校平台,该平台的使用者可以在该平台上进行便捷的教育、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拓展校园的领域,使其跳跃出传统教育的范畴。校园数字化的健设意味着传统校园在教学效率、校园功能等方面的提升,达到教全面信息化的新高度。
总而言之,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于校园,使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进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 集成和管理当今的信息资源,构键科学合理的用户管理、调度权限;数字化校园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统资源一管理、统权限一控制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统大学所不能发挥的功能。数字化校园也因此把学校的建设面向校外,面向社会,超越了时间空间的信息化虚拟大学。
1.4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
建设数字化校园,其目标与要求在某些方面是契合的。该目标的显著特点是建设能够自动化办公、应用计算机手段辅助教学、蕴含现代信息化核心文化的校园。数字化校园应该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建设覆盖全校的、技术成熟、扩展性强的主干校园网网络,连接起学校的所有PC机工作站、局域网覆盖和设备终端,是全校平台的参与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
2 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协调软硬件发展
目前,信息化建设上,各高校过于注重投入资源于硬件设备、忽视了软件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究其原因是:硬件建设投入的财力较为直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较少,而且成效快,大部分学校领导只看到短期的利益。其结果不言而知,科研、教学、管理等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三大环节不能协调。因此,必须保证在硬件灵魂――软件系统的投入,保证其协调统一性。
2.2 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
目前,建设校园网过程中,成立信息化工作指导监督小组是各高校的统一做法。领导小组是建设校园网最高责任机构,建设过程能否顺利推进,有赖于责任机构能否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引进高效的的管理机制,合理评估建设信息化的进度、预见相关问题和难度,充分利用并配置网络资源,实现数字化校园办公的自动化、教学的统一化和科研管理的公开化。对建设信息化校园有一个确定、成熟的计划,保证信息化建设攻坚克难,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推进工作一马平川、顺利进行。
2.3 建设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
随着校园网相关硬件建设搭建完成后,应用系统应陆续建立。这些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科研平台管理系统。该三大系统的建立能极大提高管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但随着数字化校园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信息交流的密切,深化这些应用系统之间的协调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选用的各系统由开不同发商、不同开发软件开发提供,导致数据库的连接共享也各异,这就在形成了“系统孤岛”,使全校内系统的孤立,导致了低水平重复的校内建设,严重浪费资金,使管理、科研和教学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节奏。此时建设访问接口使各应用系统统一管理、调度,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能够访问不同位置时需要使用相同的用户账号和登陆密码。使高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构想在初期就能以较高的效率展开,提现以人为本的系统建设理念,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繁琐性。
3 结语
目前,建设数字化校园都在各高校的紧锣密鼓的开展,这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绝不是一挥手、一投足,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我们应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把握时代契机,大力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莎莎.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33.
[2]黄锦煜.数字化校园建设和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探究[J].科技信息,2012(07):169-170.
[3]卢德江.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校园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0):214.
作者简介
杨海艳(1980-),女,天津市蓟县人。现为天津天狮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信息化。
篇2
关键词:数字化背景;高校图书馆;教育服罩柿浚惶嵘;策略
高校图书馆对高校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知识载体。因此,高校十分重视图书馆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但是,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纸质资源利用为主的高校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和教职员用的知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十分重视图书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积极改进传统的教育服务方式。但是,由于高校在数字化背景下缺乏充足的教育服务经验,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在文献信息、数字资源格式以及阅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高校图书馆积极解决。研究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而且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阅读需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1.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服务现状
1.1教育服务理念的转变
数字化载体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载体,传统的纸质资源向虚拟数字资源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理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十分重视馆藏资源的收藏而忽视了馆藏资源的利用,而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取馆藏资源收藏和利用并重的教育服务理念,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知识载体作为,满足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阅读需求。另外,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更新管理理念,采用信息化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方式。
1.2馆藏资源多元化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资源逐渐丰富,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化的虚拟馆藏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积极重视数据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建设,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建立纸质资源与数据资源并重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并且,高校图书馆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中的数据资源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加快建设虚网络图书馆,以适应数字化的发展。
1.3服务模式实用性化
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十分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而且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对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责任,以培养学生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和网络使用能力。例如,各高校积极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向学生讲授文献检索的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学生的科研能力。
2.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面临的问题
2.1纸质文献利用率降低
首先,在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搜集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而且很多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能够在宿舍或家里利用电脑搜集信息,大学生到图书馆进行信息搜集的次数大量减少;其次,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主要运用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这是因为数字资源搜索、保存和携带都比较便利,而且,使用数字图书资源能够避免磨损或丢失图书,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纸质文献的利用率降低。
2.2文献信息开发不足
首先,高校图书馆对文献信息的开发较弱。虽然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积极改变教育服务方式,开展了信息化的图书检索,节省了学生查找图书的资源。但是,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缺乏对文献信息的开发,没有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入挖掘,信息资源不够系统;其次,高校图书馆缺乏对读者行为的了解,没有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和阅读规律,也没有根据读者的读书需求购置相关的图书资源,导致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与读者的阅读需求不相符。
2.3数字资源格式单一
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多为文档格式,而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图片、文档等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但以的数字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另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推送服务不够完善,学生在无法登陆学校图书馆平台的状况下无法进入学校的图书馆系统,严重影响图书馆教育服务的质量。
3.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质量的提升策略
3.1树立图书馆服务意识
首先,高校应积极树立泛在图书馆理念,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尽量使各种智能终端都能够接入高校图书馆网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为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促进基础设施泛在化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云服务,构建超大规模的云服务平台,促进图书馆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其次,高校应积极促进服务内容的泛在化发展,摒弃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结构化的图书馆数字馆藏资源,加强对数字化馆藏资源的推送服务,提高图书馆教育服务质量。
3.2积极开发文献资源
首先,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开展一站式检索方式,提高信息资源检索效率。为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分析和整理,对同一主题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并且要整理每类信息资源的下载量和浏览量,根据收集的信息和信息分析效果建立科学的信息检索方式;其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字资源的多元适配,充分考虑多元化的移动终端接入,增强高校图书馆的适配性,以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地进行知识浏览;最后,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行文献资源同步阅读,积极引进最新的图书资源,加强书籍作者的沟通与协商,同步更新电子图书馆。
3.3加快搭建移动开放平台
移动开放平台需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为学生提供导读和导学服务,创新图书馆教育服务模式。首先,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行导学服务,加强对大学生的科研指导和阅读指导。为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建设阅读与科研微信群,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加强运用图书馆信息资源,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导读服务,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另外,高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引导学生对文学经典进行讨论和思考,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加学生的阅读收获;最后,高校图书馆应开展嵌入式推动服务,根据师生的阅读需求,积极调整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结构。并且,高校应根据读者阅读需求的差异性开发数字资源嵌入推送软件,开展个性化信息推动服务。
参考文献:
[1]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关联研究――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图书馆的思考[J]. 李浩.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4(06)
篇3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更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目前我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技能教学,并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不能否认,数字化技能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将针对数字化技能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数字化技能 高校 英语教学 具体措施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在提高教育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我国以此为契机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尤其是将数字化技能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并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地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信息科技起步较晚,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改进。
1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研究的现状
数字化技能就是可以将图、像、声、文犹记得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技术形象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表达出来的技术,这其实就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形式。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取了数字化技能教学,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技能备受推崇。因为英语教学由于缺乏语言训练的环境,因此教学过程往往显得枯燥。但是数字化技能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客观来讲我国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化技能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的进一步结合,也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根据上文我们了解到我国数字化技能与高校英语教学的结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技能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下文就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2.1数字化技能的运用不够科学
据调查研究显示,很多高校的学生反应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字化技能使用过于频繁,使得教学趋于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知识很多,学生走马观花的看一遍,能吸收的知识甚少。可见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盲目的运用数字化技能不利于学生专心学习英语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2.2数字化教学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推广应用的数字化技能还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数字化技能会降低课堂教学的灵活度,使教学进度趋向形式化。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口头授课,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度的调整教学进度。但是数字化教学忽略了师生交流的重要性,这样不利于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2.3数字化技能与教学内容不符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英语教材与数字化技能并不是很相符,由于一些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师不方便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数字化技能。因为在英语教学中,视听说固然很重要,但是单纯的利用数字化技能很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不能与教材的内容相融合。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进一步促进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下文将针对上文列出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技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3.1提高师生的数字化技能
我国高校应该大力提高师生的数字化技能,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熟练的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运用数字化技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2科学的整合教学的课件
我国应该进一步整合高校用英语教学的课件,提高对教学过程中视听说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与数字化技能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技能将相关的教学素材形象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技能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数字化技能还不够完善,因此务必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技能,并结合自身教学特点不断地完善创新,形成自己特有的数字化教学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能在我国教学中也得到了推广与应用。但是不能否认,数字化技能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杨海妮 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秋.探析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
篇4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 教育 理论课程
一、国内数字化音乐教育理念
数字化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乐器编辑、处理制作出来的音乐,数字化音乐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的21世纪的标志性音乐形式,其体现在教育方面的最大标志是具有强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教育平台。1987年刘健与吴粤北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首创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培养能运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能型音乐人才。该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同类专业种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相继成立了电子音乐教育体系。
专业音乐学院中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CEMC)的学科系统化建设体现在各专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共性和各自专业发展的个性方面,包括“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制作”、“音乐录音”三个专业。它们都是音乐与高科技的交叉互补,但是各自专业的发展方向又各不相同。如“电子音乐作曲”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学术创作型专业人才;“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应用创作性专业人才;“音乐录音”专业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综合性大学中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01年开始设立“新媒体艺术”专业,目的是为了强化国家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从层次上看,电子音乐可以分为实验型、社会型、家庭型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电子音乐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普通高等师范大学中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数字化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专业选修课开设,以扩大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事电脑音乐的制作与录音教学、电脑制谱及其在音乐专业学术论文中的乐谱绘制技术的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综观国内电子音乐的发展势态,各大音乐学院对学术型和应用型电子音乐专业结构的建设已经形成共识,主要音乐学院在未来电子音乐学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地位,将依然引领全国普通高校电子音乐教学的方向和前进步伐。
二、理论课程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学方法的使用
视唱练耳、电脑音乐、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是高校音乐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音乐院校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为学生进行声乐与器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数字化音乐系统应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MIDI键盘等数字化教学系统,还必须安装了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CakeSonar音乐制作软件、Sibelius乐谱制作软件和红蜘蛛网络软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是高师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视唱练耳教学方面。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包括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按高师教学要求其中视唱部分包括构唱、视唱、背唱和弹唱,练耳部分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与旋律的听记。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利用MIDI键盘演奏旋律带学生进行视唱,也可在Sibelius软件中输入视唱曲的五线谱,然后点击播放,让学生跟着唱。先把视唱部分全部跟唱几遍,利用红蜘蛛软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实现学生的提问和个别学生的视唱抽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老师制作好的视唱曲目跟着视唱,至于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以及弹唱部分的教学,学生可以打开Sonar软件,结合MIDI键盘边弹边唱。还可以利用Sonar软件的录音功能学生录制自己视唱的声音,再进行对比,方便掌握在节奏与音高方面是否唱好,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其他理论课程方面,电脑音乐课程教学方面,主要使用MIDI音乐的制作与乐谱的绘制。利用Sonar软件与Midi键盘制作MIDI音乐,使用Sibelius软件绘制与打印乐谱。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主要使用Sibelius软件等软件完成作曲与配器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高校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红蜘蛛软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实现学生的提问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抽查。利用Sonar等软件软件结合MIDI键盘相结合进行辅助功能的教学,使用MIDI音乐的制作与乐谱的绘制。利用Sonar软件与Midi键盘制作MIDI音乐,使用Sibelius软件绘制与打印乐谱,完成作曲与配器等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从而避免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声乐等主专业和理论课程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功能,能实现基于音频、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该研究项目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服务,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旨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理论课程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功能,能实现基于音频、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能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ubase Sx与Nuendo电脑音乐制作》卢小旭,编著
[2]《Cakewalk Sonar从入门到精通》颜东成,编著
[3]《电脑音乐MIDI与音频应用技术》陶一陌,编著
篇5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教学;辅助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24-01
数字化技术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学领域亦是如此,对数字化进行合理运用,有助于达到在音乐教学上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前所未有的音乐教学资源开发提供了便捷,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一、数字化音乐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发展前景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延伸了传统听觉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实际作品,听觉材料有限和风格单一等存在于传统音乐教学上的弊端也得到了改变。
在以钢琴作为听音、视唱训练的教学工具时,教师通常会以反复弹奏的方式克服音色单一等问题,以致于无法过多地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借鉴计算机技术,事先将不同音色的音程、节奏等训练内容制作成视频或音频教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那么,教师便有了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让教师在制作音乐伴奏的过程中融入多种乐器的音色和伴奏风格,学生可以从中辨析出音色来源于何种乐器,为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打下基础。另外,将节奏和音色糅合在一起的音乐伴奏,能辅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音乐。
二、数字化音乐下高校视唱练耳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辅助教学软件。在数字化背景下,诞生了众多的音乐教育软件,其中最典型的要属澳大利亚RISING开发的《Auralia》,该软件囊括了音程、音阶、和弦、节奏等的教程和使用方法。由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特征,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在软件上的测验、练习效果。
1.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软件,可以训练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听觉能力,丰富学生的听觉训练,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在对音乐进行表达时,能融入自身的情感。
2.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提升。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音乐,合理利用多媒体系统辅助教学,并积极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音乐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具有特色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利用技术软件改编音乐的时候,对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数字软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3.教学中教师运用数字化音乐环境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从中获得新的音乐知识。视唱练耳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字化音乐的特点,针对学生的音色进行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协调配合。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我训练。
当然,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计算机收录一些经典的视唱曲目,并且通过音乐软件进行自动播放。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音乐教师的素质要符合标准。由于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对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具备专业音乐素养的同时,个人能力还要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有所加强。教师不仅要在针对学生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正式进行教学工作之前通过学校的相关考核,只有在符合考核标准之后才能够上岗。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产生直接视听体验感,要不停地为学生伴奏,在数字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其他的技术手段完成伴奏,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术、音乐制作合成技术等。例如,将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与古典音乐相结合,形成一首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作为学生视唱练耳之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令教师更加清楚整首音乐的制作细节,还可以引а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自我训练。
(三)在数字化背景下建立音乐实验室。数字化音乐教学要求高校投入资金建立音乐实验室,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场所。数字化背景下的实验室不仅可以达到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同时还会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因此各高校要积极筹建音乐实验室,可以通过社会集资、政府资助,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获得建设资金。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技术带来的变革也表现在音乐教学上。数字化技术与音乐的结合成为了音乐教学的发展潮流,在我国以及国外都有极大的应用。为了使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在未来还要通过各种技术,结合音乐的实际情况,开发出新的教学方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朦.数字化音乐环境中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J].现代教育,2015(12).
篇6
关键词:云南;民间文化;高校;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6-0232-02
一、地方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现状
地方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为地方中小学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以传统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设置长期沿用固定的课程和教材,偏重于造型基础的训练;例如:素描、色彩等课程占据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缺乏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同时也忽视美术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作用。这种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技能的传授,缺乏地方特色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导致毕业生就业后在基础教学岗位上不能很快的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席、教育家托斯顿・胡森认为:“第三世界国家大学的课程通常都是依照欧洲人的模式依样画葫芦。这种‘欧洲中心式’的体制一直阻碍了上述国家的大学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阻碍了他们寻求自己的文化根源。”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环境、文化差异;一个模式的教学方式不能够适应各种实际情况。国家教育部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中指出“艺术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 地方院校作为美术师资的主要来源,在改革发展中必须引入地域文化的因素,打破单一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把握地方特色灵活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因地制宜的利用多渠道、采取多方式的加以开发和利用当地本土艺术资源,发挥地方特色的优势,来构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美术教育理论。民间美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相联系的切入点。
以云南省地方艺术资源为例,多民族杂居,受多民族文化影响,创造和发展了多种艺术形式,拥有大量宝贵的民间艺术资源;如石屏彝族剪纸、纳西族东巴、建水陶器等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和保护,一些资源已经濒临失传。将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引入云南省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将地域文化资源合理转化为课程资源,不仅仅优化课程结构,也对地方民间艺术起到了一定的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二、将地域民间文化引入高校美术教育的途径
(一)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开设民间美术课程
一直以来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接受了更多的西方造型体系和色彩观念,而对本民族土壤中的民间造型和色彩体系知之甚少,高校美术教育的大纲中也未能给民间美术以应有的重视。相当多的综合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大多设有美术专业,却没有开设相关的民间美术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说“运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中的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取向和研究课题”。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地地域文化状况来安排课堂教学,如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方式等等,理论、欣赏与实际练习相结合进行,必要时可聘请民间美术家或民间艺人担任指导。这些地域性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审美形式,加深了对民间文化魅力的认识,而且对将来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也大有裨益。同时充分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教师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教材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地方美术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美术教师必须自己开发,编写,实践,对教材内容的创造处理过程就是一种创新。
我国已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出编写美术教材既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对于民间美术教材的编写,在现代性和前沿性的基础上编写特色校本课程教材,申报优秀教材或规划教材立项项目,提高教材质量和水平。
(三)开展民间艺术实践考察活动
民间艺术考察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的大好机会。大多数高校比较重视写生实践和以创作为目的的艺术考察,以民间艺术为主的考察并不是很多。在地域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域,可以多次带领学生现场考察、欣赏、学习,或在校外建立民间美术实习基地,有些院校已经开展起来并取得良好效果。如浙江师范大学组织大学生奔赴省内个各个地区进行民间艺术考察寻访民间艺人,用DV记录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听老人讲述民间艺术的沧桑史,考察了多种特色民间艺术;这些活动为学生们在实践中体味民间艺术蕴涵的深厚地域文化底蕴提供了途径,学生欣赏美、了解美、发现美、评价美的角度更广,加强了对地域文化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清楚了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责任。
(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专业课中融入地域文化精神
高校美术教育采用的多是西方教育模式,学生接触更多的是西方的三大构成、色彩观念以及西方名作,无形中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超过了对生活其中的地域文化的认识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民间美术造型观念是具有自身独特的观察和思维方式的,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一种造型体系,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在专业教学改革中融入地域文化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使学生的写生和创作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概念在学生的思想中扎根。云南省民间文化独具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西方知识结构为主的单纯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把地域文化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毕业论文和美术创作中,而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技法研究,云南少数名族艺术多种艺术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美术创作、设计、摄影中等。民间艺术是中国最本原的文化,也是中国最具有生命力的艺术,鼓励学生向杰出的民间艺术学习,从中汲取养分,让过去不为人所知的民间艺术在主流文化中拥有自己的空间。
(五)合理建设民间美术专业
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在我国,民间美术进入高校课堂的时间不长,除一些专业美院和个别院校开设民间美术专业外,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立这个专业。高校美术教育在改革中合理开发“特色”性的民间美术专业,将会改变和更新传统的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发展和丰富传统的美术教育学科知识体系,使高校美术教育更有实用性和先进性。
由于受地域、信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高校应根据各地的地域文化和民间美术发展状况、社会需求、师资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开发民间美术专业的可行性。民间美术课程的开展也不能简单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而要立足于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对民间美术进行实践、发展、研究和创新。民间美术的窘迫境地一方面是因为后继乏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本身不能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而高校开设民间美术专业则使民间美术的家传和作坊式传承形式公开化、普及化,不仅解决了民间美术后继乏人的问题,还可以把先进的审美和设计理念带入传统美术,使民间美术得到创新、变革,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形成独特的魅力。同时,学院美术教育也能够融进更多的地域和民族因素,拓宽创作思路,从而带动高校美术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进一步改革,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将地域民间文化引入高校美术教育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服务.高校专业美术教育承担着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地方高校美术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最佳载体,将地方民间美术资源有效转化为地方院校课程资源,实现高等教育在原有课程设计上的横向跨越,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篇7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技术学生提高阅读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作,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和丰富的语言积累。
一.运用数字化教育技术 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
语言教学的过程不是脱离思想内容的单纯的语言文学教学过程,而是一个内容和形式的辩证运行、语言和思想统一、语言和情感交融的过程。读的训练实际是训练学生怎样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辨认的思想感情。人得终身学习离不开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有趣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阅读量,需要我们大力改革目前唯课本教学的陈旧模式。专家们曾预言:现代媒体革命在语文教学两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教学中发生一场强大的裂变,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刻不容缓。数字化教育技术手段能克服教材文字呆板、教师教学枯燥的弊端,使教学信息呈现出多样化、情趣化。因此我们将在课堂内外合理运用数字化教育技术,开拓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语文能力,并凭阅读教学为主体的观念,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审美情趣,健康的个性、智力水平、自学能力、可开拓能力都得到发展。
数字文化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读书阅读是落后的事了,而飞速发展的社会竞争中始终不败的力量是来自于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与阅读密切相关,没有成功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提高。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数字化教育技术,激发、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技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我们在实验研究中,着重研究探索以下几点:
自读课、习作课。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进生活大课堂,有目的的指导阅读学习。如网上阅讯,参加所在地的广播、电视节目,到图书馆,书店等地搜集资料提高阅读量,开拓视野等。
二、有效引导网络阅读
(一)、网络阅读的特征和理论意义
对网络阅读一般都认为:是指借助数字化教育技术,网络技术来获取信息一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阅读行为,与传统文体阅读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创造特征:1、阅读过程的互动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阅读的革命,由于网络阅读是一种超文本阅读的对象,是由一个个连接点连起来的信息集合,每一连接点就是一个浓缩的信息,网络的交互功能和这种发散的,非线性的超文本呈现方式使学生思路大开,阅读的内容丰富性与多元化,大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2、阅读环境的开放性。互联网是一本向着世界打开的书。网络信息的全球交流和共享,使人们可以不再受时空限制自由交往,随着阅读具有事实性,交互性和广域性的网络阅读时空,使学生阅读的范围,不在局限课本、课堂,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的限制进行阅读。
(二)网络阅读对阅读教学的创新启示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阅读教学创新改革的目的所在,处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阅读教学不可避免地网络时代人们了解世界、关注生活、提高文化水平和认识自我的的重要认识方式----网络阅读的影响和启示。
1、师生观:在网络阅读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阅读、对话。而传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以“知识拥有者把学生视为无知无能者”,剥夺了学生的“自”和“话语权”,使得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很多。在阅读教学中应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网络教学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只是传递着、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题精神、相互协作作用。
2、能力观: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中学会高度控制和合理分配注意力,快捷正确的处理信息,未来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产生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人。信息社会教育便可称为信息能力的教育。因此,网络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8
[关键词]:数字化 高中英语
教学模式一、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很多高中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中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软硬件条件,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提升。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虽然已经应用到英语教学中,但在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却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其中的优势。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高中英语课程在数字化建设的校园条件下将实现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提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二、作用
由于现在数字化建设在学校中不断提升改造,高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更新,例如多媒体课件,微课程,电子书包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数字化条件下的学校建设,因为高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比较喜欢这些网络、电子产品,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引入这些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无味的英语语法、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具有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教学意识不断提高。
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主要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英语知识,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填鸭式”教学,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教师讲解语法等知识时,教师滔滔不绝地向学生灌输,整堂课学生都开不了口也是常见的事情;教听力课程时,教师一遍遍地播放录音,却不给学生半点提示,这也并非不存在。学生在如此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和单调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不但会影响学生对于英语的使用能力,还会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厌恶心理。
在新型教育模式中,教师改变了原来灌输者的身份,走下了那三尺的神坛,以一个平易近人的方式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变为了教学中的策划者、学生能力的启发者、学习方式的指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将数字化教学融入到英语课堂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性格,提升创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措施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自己网络化、信息化技能的培养。教授一碗水,需要自己具备一桶水的能力。教师作为学生最为信任的一类人群,需要保证自己所教授知识的正确性,同时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教具有着充分的了解,数字校园概念的引入需要进一步拓展教师的学习空间,对信息化、网络化技能进行及时充电。只有充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对基于网络化、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熟识,才能实现更好地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新方式。
2.及时更新云端的教育资源。现在数字化的校园建设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对教育资源进行学习,例如高中英语课程的电子书包云端资料库中就有相关课程的电子课件,预习作业,拓展内容等等,这些都是基于网络技术对英语资源的共享,由于社会在发展,教学内容在变化,云端的高中英语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就必须对云端的资源进行日常的维护,即及时更新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等,这需要该系统的管理部门定期组织高中英语教师对自己负责的上载内容进行更新,只有不断更新,才能实现教学资源时效性,针对性。这样才能保证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3.加强对高中生移动终端的管理。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很多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配了电脑和手机,这些电子产品运用在高中生身上具有两面性,玩是这时候学生的天性,他们对学电子产品不具备天生的免疫性。因此,在给学生配备这种可以上网的电子产品的时候,需要加强对这些设备的有效管理,杜绝学生沉迷在这些电子产品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正面作用,翻到成为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根源,只有价钱对于这些电子产品的有效管理,才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利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到正面的作用。
4.加强对家长的正确引导。一些家长对于给高中生配备这种类似手机的移动上网电子产品存在一定的疑虑,很多学生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在这种电子产品之中,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这种担心也是笔者提出加强对学生移动终端管理的原因,一种新教学手段的实施需要对其有效性,负面影响等进行有效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在英语的学习之中。由于这种移动终端运用的时间有一部分是在家中,家长在一旁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学生的约束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加强家长对学生使用移动终端的管理具有必要性。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环境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多媒体技术的合理科学的使用,打开了英语课堂的另一片新天地。但如果要使数字化教学环境得以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为了充分地发挥数字化教学环境的优势,我们要共同探索,更好地将网络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创建出全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还是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素质教育开展了很多年,出现了一定的发展瓶颈,这种数字化建设使其迸发出新的发展动力,高中英语教学在这种数字化建设的条件下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了新的提升,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秋红.探索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76.
[2]赵惠钦.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优化高中英语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98.
篇9
关键词:数字化;高职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3-649-02
An Integrated Model Research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udy about Digital Campus
YE Qing-hua
(Zhounan School in Changsha, Changsha 41000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igital campus vocational colleges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whether the conditions have been unprecedented to improve and enhance it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actice, the level of a good development platform.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digital campus voca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 planning and Strategies.
Key words: digital; vocational teaching; research; integrated model
教育部在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高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为适应这一文件精神,以现有校园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构建一个纯数字空间,扩展传统校园网的功能,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信息化。在这种环境下,高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就处在数字化环境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当中。如何有效地、实时同步地发挥数字化校园优势,切实促进教学和科研改革,即积极进行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以及师生科研互动的教研设计和实践应用的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与研的模式,使网络教学与教学研究应用从目前分散、无序、随意、低效的自由状态向整体优化组合、科学合理设计、创新实用高效的方向努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构建网络教学和研究的软硬件系统和新体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高职教育的未来,是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1 高职教师教与研现状分析
1.1 高职教学现状分析
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中,不少功课的教学,还是处在原始的教学方法中。教学硬件,还是原来的讲台和书本,甚至一本教材还在翻来覆去地使用,内容和方法不发生任何更改。即使拥有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网络,利用的机会也相当少。这种教学方法,有许多不利因素:首先,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很多需要现场演示或需要试验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教师没有办法让学生看到或听到他所需要的东西,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教师与学生缺乏双向信息交流,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形式单一。传统教学以知识传递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教师对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实施严格的控制,教学过于程序化和模式化;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传统教学的手段单一,很少涉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教师的素质相对要求较低,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不利的。
1.2 高职科研现状分析
很多高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职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场所,重实践,轻理论;重效益,轻质量;重教学,轻科研。还有人认为在高职的教与研活动当中,教研即科研。在我国,由于不少高职院校是经过合并、重组、升格而来,新院校历史短、文化积淀少、思想观念旧、科研基础薄、学术氛围差,大多数院校教师没有科研任务和压力,没有研究专长和方向,他们认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动就是科研工作,撰写文章也多局限于教学心得等。另外,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失偏颇。在高职院校,把科研工作看做是为评定职称而发表几篇文章、为提升职务而积累一点资本而采取的一种途径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此导致高职院校科研气氛不浓、风气不正、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急功近利现象严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思想认识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学院缺少科研氛围,缺少相应的、及时的、高质的信息量。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海量的信息既为为高职教师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更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应的平台。
2 高职数字化教学与科研工作一体化模式
我们认为,随着高职数字化校园的普及和发展,高职院校中,教与研应相互促进,相互成长。教学工作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很多现实的素材,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后盾;而科研工作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综合实力,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等。两者的综合,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氛围,更重要的,能为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这种教、研相长的方式,我们称为数字化教学与科研规划一体化模式,如图1。
这种模式中,我们看出,数字化校园建设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促进了高职教育向信息化方向的变革,即直接导致高职教育模式向网络化、智能化、简单化方面发展。表现在教学方面,直接促进了高职学生逐步摆脱传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变,既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表现在科研方面,由于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我们都要合理定位思想,接受新的观念,重新培养科研团队,整合有益资源,在普及与夯实科研基础的同时,鼓励多样化手段应用。依托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种种便利,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科研水平;构筑数字化科研创新平台,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建立科研督导机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让科研从教学中来,又到教学中去。同时,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科研方面的独特虚拟社区,使科研工作者能利用校园网络传播的特性,通过网上的互动满足自身的需要,构筑新型的科研生活空间,让大家共同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
篇10
【关键词】 东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比较分析;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5—0064—0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全球数字化学习的浪潮随之到来,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现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较瞩目的成就,但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凸显出来,尤其体现在东西部教育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扩大了区域间教育的差异。[1]因此,教育信息化需要改革,而改革离不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
基于这一原因,笔者对我国东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旨在挖掘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大投入没有大产出”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解决方案,合理配置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缩小东西部教育“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一、调查概述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东部的徐州、西部的兰州高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情况,挖掘影响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旨在探究出优化东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策略和方法,缩小区域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2. 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1月16日至2011年12月30日,随机抽取了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其中兰州高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19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徐州高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3份,回收率为91.5%,有效问卷18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抽样过程中,研究者尽量考虑了被抽样学生的年级、性别和专业分布的平衡。调查的专业有:生物工程、电子通信工程、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能化矿加、药学等,如表1所示。
3. 研究的代表性分析
研究选取兰州和徐州为个案分析,主要原因是:兰州位于黄土、青藏、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是西北地区及新亚欧大陆桥的交通要塞,也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在西部省会城市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济北”的辐射带动作用。兰州独特的地域、政治、经济、教育各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在西部省会城市中综合排名第7,在西部12省中处于中等水平,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西部各地区的平均状况。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为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上海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所列的大陆15个城市群中,排名第8的徐州城市群是唯一无省会城市组成的城市群。因此,地处江苏北部的徐州,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能够代表东部11省的平均状况。故将西部的兰州和东部的徐州为个案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研究的信效度
为保证调查的客观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笔者根据研究问题及目标设计初稿,印制20份,对学生进行试调查,根据发现的问题,对问卷修改得出定稿,从而消除了研究者只依靠一次数据收集来源做研究可能形成的偏见,保证了研究的效度[2]。此外,经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的验证,问卷a信度系数为0.9163,问卷信度系数达到0.9以上,说明本问卷各题间的一致性或同质性很好,本次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
5. 研究内容及数据处理方法
问卷共包含23个问题,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①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大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认识及态度;②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情况;③ 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评价及大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7.0统计软件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
二、数据统计及分析
(一)大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认识的比较
1. 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否促进学习
调查显示,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西部高校学生选择为37.9%,东部为52.8%;认为效果一般,西部高校学生选择为55.2%,东部为45.6%;西部高校有7%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没有效果,东部仅为1.7%。调查还显示,西部高校有46.6%的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兴趣较大,东部为59.4%;西部高校有48.5%的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兴趣一般,东部为39.4%;西部高校有4.9%的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没有兴趣,东部仅为1.1%。由此可知,东西部高校大部分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较感兴趣,但东部高校学生的兴趣指数明显高于西部高校。
2. 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优势
由图1可知,西部高校有27.2%的学生认为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习的方式,随时随地学习,26.3%的学生认为可以拓宽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15.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21.1%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4.7%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东部高校相应为26.8%、30%、14.4%、22.2%和6.1%。图1显示的两条曲线走向基本趋同,这说明东西部高校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认同感基本一致。
(二) 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的比较
1.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途径
调查显示,在数字化学习资源来源上,东部高校有32.8%的学生选择了网络下载,选择校园网占33.3%,选择网络课程占20%,选择教师研发的占6.7%,选择学校购买的占6.7%。西部高校则相应为44.7%、23.2%、12.8%、7.4%和8.9%(如图2所示)。这说明,东西部高校学生资源获取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在校园网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东部好于西部,但东西部高校教师自己研发和学校购买的资源数量都严重不足。因此,应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2.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使用频率
(1)学生每周网上学习时间统计及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东西部高校学生每周主要花费2-6小时进行网上学习,其次是6-10小时,超过15小时的学生都不超过10%。这说明,目前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意识普遍不强,需要积极引导。为此,笔者进一步挖掘了其影响因素,主要归结为:可利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太少(西部高校学生选择为26.8%,东部为6.1%),缺少数字化学习经验、没有接受数字化学习资源相关培训(西部高校选择为37.8%,东部为11.1%),缺少学习动机和兴趣(西部选择为13.2%,东部为38.3%)。调查亦显示出东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较西部高校健全,资源较丰富,但东部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不大,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深层次原因。
(2)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次序
调查可知,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选择,西部高校学生依次排列为: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等;东部高校为:网络课程、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教学专题网站、在线论坛、虚拟软件库等。这说明,东西部高校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认识和功能定位基本一致,普遍关注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和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西部高校仅7.4%的学生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很好,认为效果不大的占31.1%,认为效果一般的占56.3%;东部高校则相应为:10.6%、19.4%和67.8%(如图3所示)。这说明,东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但东部略好于西部)。
为此,笔者从资源建设、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个层面挖掘出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如图4所示)。其中涉及软件资源(西部高校占25.3%、东部占17.2%)、硬件资源(西部高校占16.3%,东部占7.2%)、技术支撑平台(西部高校占33.7%、东部占16.1%)、政策体系(西部高校占4.2%、东部占11.1%)和评价体系(西部高校占3.2%、东部占7.8%)。这些数据说明东部的资源建设较西部完善,这和教育投入有关。
三、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东西部高校在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都存在着重实施轻规划、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资金投入轻效果评估等现象。追根溯源,主要体现为:资源规划不协调、师生认识不足、培训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政策体系不到位。
1.资源规划不协调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历经多年发展,“硬件”建设已有良好基础,“校校通”工程从2000年启动,各地域内数字化资源建设已具相当规模。调研显示了西部高校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数量不足的学生占35.8%,设备老化的占32.6%,设备基本不用的占15.3%;东部高校相应为29.4%、31.3%和6.1%。认为本校软件资源建设需完善的东西部高校学生分别为17.2%和25.3%,硬件资源方面分别为7.2%和16.3%,技术支撑平台方面分别为16.1%和33.7%。此外,调查还得知,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西部为97.9%、东部为91.2%),不能有效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这些都说明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应用中普遍存在着“重拥有轻应用”、“重硬轻软”、“车无精品”等现象,但在资源建设方面东部略好于西部。
诚然,东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不均衡,有历史、区域文化观念差异等原因,但更多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教育投入不同引发的。东部高校投入的教育经费较多,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也高;西部高校则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各种办学条件。因此,国家应对西部高校投入更多资金,缩小地区之间资源建设的差距。
2.师生认识不足
数字化学习资源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应用效果,这和人的因素大有关系——教师和学生。调查得知,西部高校认为教师水平有限、需要提高信息素养的学生占15.8%,教师没有积极利用或指导使用网络资源占14.2%;东部高校13.4%的学生认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有限。调查还显示出在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时,教师的指导情况不同:东部高校的教师积极使用的占12.8%,建议学生使用的占45.6%,没有指导、建议使用的仅占3.3%,西部高校则对应为15.8%、38.9%和14.2%。这说明,东西部高校教师对待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态度不同,东部明显好于西部。这源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的西部教师收入不高,影响了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得优秀教师从西部流到东部和发达地区。[3]此外,西部地区思想观念较保守,开放意识差,信息闭塞。因此,只有转变师生的态度,激发他们的热情,才能真正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
3.培训机制不健全
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校是否开展了数字化学习的相关培训。调查显示,西部高校28.9%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数字化学习相关培训,36.8%的学生认为培训很有必要、迫切希望能够接受培训,8.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不需要培训的学生占11.6%;东部高校则相应为21.1%、52.2%、1.1%和3.9%。由此可见,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导致了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经验不足,进而影响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调查还显示,东部高校学生希望接受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培训意识较西部高校学生强烈些,这源于东部学校地处发达地区,对各方面的要求较高造成。
4.评价体系不完善
调查显示,认为本校的数字化资源应用评价体系基本完善的西部高校学生仅有29.5%,选较差的占14.2%;东部高校为41.1%和7.8%。调查还显示了应从软硬件结合的角度评价数字化学习资源(西部高校学生选择为62.6%),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应依据软件资源和硬件设备来评价(西部高校学生选择分别为23.7%和11.1%),认为与评价人员的信息素养有关的西部高校学生占2.6%;东部高校则为53.3%、41.1%、5.6%和2.3%。这些数据说明,东部高校的数字化资源评价体系较西部高校好些。但东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总体评价系数都不高,评价标准不一。
5. 政策体系不到位
自从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对西部地区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应在政策和经费方面对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予以支持。国家加大支持不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力度,完全能够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严重失衡的状况,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4]调查显示,目前东西部高校学生(西部为4.2%、东部为11.1%)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需完善政策体系,但东部高校学生的呼声明显高于西部。这说明,国家在加大对西部高等教育政策扶持的同时,不应忽略东部,应保持东部的领先位置,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1.对西部高校进行适度的政策倾斜
调查显示,西部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面逊色于东部高校,这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有关。国家应加大对西部高校的投资力度,在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经费中设立“西部教育发展专项”。国家对西部高校的投资,不能是扶贫式的,在观念与实际做法上必须有根本性转变。调查还显示,西部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不高(东部略好于西部),不能有效指导学生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近十年来,西部高校人才流失严重,主要是西部高校教师的收入水平与东部差距太大,导致“孔雀”纷纷东南飞。因此,国家必须制定适应的优惠和倾斜性政策,用差别化政策给西部教育“开小灶”,切实提高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稳定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西部工作。[5]只有提高师生的整体素养,才能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率,推进西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当然,在加大西部教育投资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东部教育的投入和发展。只有数字化学习资源真正发挥作用,东西部“数字鸿沟”才能消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
2.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保障体系
(1)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否使用、如何使用、使用的效果如何,缺少评估体系和标准规范,各单位各自为政。[6]为了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率,国家宏观层面上应该统一制定测评体系,指标体系要体现规范化和灵活性的兼顾、动态与静态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7]中观上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质量指标体系除了在办学指导思想等基本指标上保持一致性外,还应该建立不同的子指标体系(尤其应针对东西部高校的不同特色和学生特点适度调整),增强指标体系对不同评估对象的适应性。[8]微观层面上,高校要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过程性评价,即数字化学习资源使用某一阶段(如时间、单元等)后进行的评价。
(2)健全培训机制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数字学习资源有效应用的重要环节,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亦是影响数字化学习资源有效应用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师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数字化学习资源培训除了事先设置的内容外,还应该能够方便灵活地添置新的教材、课件、课堂教学、现场指导、模拟演练、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结合培训对象、培训条件等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一种或综合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训教师应具备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模型等手段,用可视化和动画界面为培训提供沟通方式的能力,能够直观、具体、无误的向受训人员表达培训内容中难以理解的场景和知识点。[9] 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做各种各样的实训实验和演练。因此,东西部高校的师生必须转变观念,参与培训,唯如此,才能满足数字化生存的需要。
3.完善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调查显示出东西部高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效果较差,这归结于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因此,要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必须优化配置资源。应从两个层面着手:从政府层面来讲,要形成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统筹的战略,全面考虑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现状和需求,合理、均衡配置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此,教育部门应建设统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库,为下一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服务。[10] 从高校层面来讲,要注重科学规划,上一级教育部门要整合下一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所建的资源,形成一个资源汇聚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注重从外部争取资源又注重内部资源优化和利用率的提高,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突破应用瓶颈,整合多方资源,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实现东西部地区不同学校间、学校内部间的优质资源配置均衡,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教育信息一体化促进东西部教育的均衡发展。
4.加强合作交流和对西部高校的支持
东部高校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东西部高校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对西部高校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帮助作用。如东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对口人员技术培训、免费特色数据库赠送、人员交流等形式加强对西部高校的支援。此外,东部高校可以开发资源共享系统,直接将电子期刊、专题网站等优质资源输送到西部高校,这对于资金技术实力不足的西部高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校国防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