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创新方法

在建筑工程开发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的建筑企业为了能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就必须对其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在建筑工期按时完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1.1 降低施工风险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工程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中不确定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通过风险管理,加强项目计划、项目执行状况的检查、问题的处理,能够及时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解决,使建筑项目的决策可以得到更好的数据支持,防止项目决策出现随意性以及盲目性。

1.2 施工效率的提升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提供了一系列各部门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能力,提升项目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项目施工的综合力量。

1.3 降低工程成本

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资源平衡、资源的优化、工作分解等一系列工程管理的措施,这样可以更早的制定项目的施工方案,有效地安排资源的使用,特别是建筑工程项目中一些关键的资源和重点资源的使用,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降低施工中的成本。

2、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

2.1 创新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必须要审时度势的更新和改革企业的管理理念,对于建筑工程的各利益方的关系都能够合理的处理,同时还要确立成本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工期目标等项目管理目标,最大限度的确保工程项目中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从而保证能够很好的实现项目的管理目标。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还必须合理处理好质量、成本、安全和工期这四者的关系,并根据相关的项目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在确保能够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使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2.2 管理体制创新

在任何一个企业中的管理体制都是这个企业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所依赖的规范标准,当该企业中的规范标准制定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时,会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创新管理体制,使其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建筑市场调节机制的特点和社会市场经济的特点来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进一步的满足建筑市场要求,在取得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再根据具体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例如:对于某些大型的建筑工程,在体制改革上,建筑工程需要针对具体的项目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集中的监督和管理,而对于某些小型的建筑工程,可以安排建筑企业的分公司进行管理,主公司主要任务是提供技术支持和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2.3 组织结构的创新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可以得出,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并未得到有效的落实,其仍然和当前的市场不相符合,故应该加强工程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在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如下的问题。首先,在签完相应的项目施工合同后,项目经理应对相应的人员和材料做出科学的安排,加强材料与人员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将会增加项目经理的工作量,致使其管理能力的重点有所分散,项目管理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其次,在组织结构创新的过程中,应创建相应的部门,对项目管理中的人员做出相应的安排,例如项目经理的统筹计划、监督管理的系列工作等等。

2.4 创新技术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信息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从而尽可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和质量。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涵盖了很多领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很多可靠真实的信息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依据,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工程管理体系,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建筑企业构建现代化的信息工程管理系统就必须要有专业素质较强的管理人员,他们必须要掌握先进工程管理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充分的发挥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的作用。

2.5 企业的文化建设创新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核心内容,其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属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同时,领导者应亲身力行,和员工一起维护本企业的价值观。另外,应将企业文化用于企业的制度建设和流程化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进而巩固企业的文化。

结语:[本文转自WWW. dYLw.net ]

总之,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依然存在管理方式方法上的缺陷,建筑工程管理方式的创新还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转型期,因此,建筑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使得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使得企业能够获得长期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

1.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施工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

工程的技术资料,反映的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材料,客观反映了施工的具体过程,是施工单位取得的直接成果,它和工程主体的完成一样重要,对于工程的整体构建和完成及最后工程质量的评定有着重要作用,集中反映了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

2.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工程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

施工的技术资料包括了在施工过程中测量和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有文字、图纸、声音图像等,这些历史记录,真实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对于工程的基础、质量和验收等方面都有直接的作用,是工程实施的最原始、最基础的资料。

3.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工程后续管理的依据

工程在完工之后还有一系列的后续管理工作。由于环境变化或者人们使用的原因,工程可能会出现一些设计和施工的质量问题,由此就需要对工程进行管理和修缮等。而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就是进行这些后续工作的总的依据,根据技术资料才能弄清工程的整体构建和当初具体的施工方案,才能为后续的管理和修缮工作提供帮助,否则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

4. 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建筑企业的内部财富

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是一个建筑工程从开始设计到竣工交付及评定内容等全部的资料。可以集中反映出一个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水平,能为员工提供工程技术和经验上的交流和参考,对其他的建筑工程起到借鉴和指导的作用,是企业内部的宝贵财富。如果能形成系统全面的资料库,那将会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

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就是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 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 就毫无使用价值。相反, 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 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 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

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 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问题

1. 资料中原材料试验的结果并不确切

虽然我国现行的标准对原材料试验取样的步骤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取样方法、频率、代表数量等,但在试验中很难达到理想状态,一是因为参与试验的工作人员水平良莠不齐,二是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或是为了资料管理的方便,或者是为了获得好的经济利益,使得原材料试验的结果并不全面,造成取样缺乏代表性,频率不足,代表数量也不确等现象。这种不全面的试验结果不但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还有可能会因为漏检某些本不合格的原材料而造成建筑工程中出现较大的质量隐患。

2. 资料收集速度与工程施工的进度不同步

原资料的质量决定着工程施工的好坏,也是其过程控制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区别传统的检验型质量管理体系和统计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因此,原资料的供给应该与工程施工的进度同步,甚至应该提前于工程施工的进度。而现实工程施工的真实情况却不尽然,某一材料早已在工程中大量使用,但是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的产品合格证、质保单和材料复试结果却还没有进入工地,以至于有些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整理和收集有关资料,只能在一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结束后,或者整体工程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或集中或分散、边回忆、边收集整理资料,造成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与现场施工进度脱节,与真实性脱节。

3.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不完整性

完整的技术资料有助于全面而又系统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不完整的技术资料则会片面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整体工程可能不会一起施工,因为某些原因可能会使局部无法及时施工,而有些单位为保持让工程快速施工,同时保持资料的整洁,就不及时编制资料,或将此部分资料抽出,这也会造成资料最后漏项,影响资料的完整性。

4.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资料纵、横向不交圈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一项管理与技术并重,执行与实践交叉的跨工种的综合性工作。编制和整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工作一个人很难完成,工程中的项目工程师、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试验人员、材料人员等都参与其中,每人只负责编制、整理其中的某一部分,一旦在工作中缺乏交流,或者没有严格与工程施工进度保持同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个人整理的部分资料(纵向),就很难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中各工种间的技术资料(横向)交圈吻合。

5.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不高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一定要保证真实,这不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有真实性,还是因为真实性是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如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没有了真实性,就失去了它本来本来的意义。但现如今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在一些建筑工程的技术资料中找不到任何缺点,一切都异常完美,丝毫不切实际。一些建筑工程中,所有的分项工程验收时,不但合格,还没有任何缺陷,甚至在一些对土方工程质量评定中,竟然可能出现基槽开挖后的长度、宽度误差实测值只有几毫米。

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的几点建议

1. 要解决闭门造车做资料这个问题, 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a. 工程项目必须设专职资料员, 质检员要配合资料员的工作, 每次质量检查时资料员应参加, 并由他记录原始数据, 填入验收记录表中, 工程技术资料要与施工进度同步。b. 监理单位、质量监督站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监督检查, 不仅要查质量、查安全, 同时也要检查技术资料。c. 工程检测单位要对试验负责, 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出具试验报告, 更要杜绝出具假试验报告的违法行为。d.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监督站的管理, 发现有做假资料、出具假试验报告、不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以至采取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停业整顿等处罚措施, 以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2. 要解决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这个问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a. 施工单位应重视竣工图的工作, 设专人管理或由资料员兼管竣工图的绘制。对于不了解竣工图具体要求的,应当先到档案馆学习后再上岗。b. 对于要重新绘制竣工图的工程, 建设单位要负责绘制费用, 委托施工单位或设计单位重新绘制竣工图。c. 档案馆在收集资料时要严格把关, 对不符合要求的竣工图不得验收, 更不得发放工程档案合格证 。

参考文献:

[1]彭慧军.对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8(, 11).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招标 项目投标 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51-1

1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问题

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合同签订是造价管理的问题集结点所在,结合相关工程的实际管理经验,笔者对这三方面的问题进行如下总结:

(1)工程量清单方面。工程量清单是按照《建设工程量清单》规范要求,以及结合工程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技术资料和工程现场情况等,所形成分项工程项目、措施项目和其他项目等明细工程量清单。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量清单问题,主要体现为项目的漏项错项、单项特征表述不清楚、数量错误等问题,使得招标丧失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造成工程量清单问题主要是因为招标机构的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太低,歪解了工程量清单的作用,使得造价争议不断,给工程招投标带来不必要的造价纠纷。

(2)投标报价方面。投标报价是按照《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在投标文件编制中体现出来,目前建筑工程在投标报价中有总包服务费率不足和综合单价组价失误两方面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总结为低价中标和操作失误,前者是工程估算造价的服务费率太低,使得投标报价缺乏竞争力,后者是组合投标报价的时候缺项和漏项,譬如某工程楼梯扶手报价仅体现出扶手的价格,没有考虑栏杆和挡板的价格,使得投标报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势必影响后期工程施工的成本有效管理。

(3)合同签订方面。建筑工程合同签订和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示范文本》的格式订立的,但在实际合同签订工作当中,常见合同文件不齐全的现象。合同文件当中包括施工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标准规范文件、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工程报价单、工程预算书等,这些合同文件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依据,因此合同的不规范问题,会影响工程合作各方洽商的有效性。

2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的建议措施

根据上文提到的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造价管理问题,从侧面要求我们从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合同签订等方面入手,为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创造有利的条件。

(1)工程量清单的合理编制

以工程量清单的方式招标,是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常见模式,而工程量清单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首先是在招投标过程当中,为避免工程量清单的缺项和漏项问题,成为投标索赔的借口,招标单位必须慎重考虑工程量清单的风险问题,应该结合招标文件、合同合作条款、相关技术规范等,共同解释工程的具体数量,并作为结算和投标的依据。其次是明确风险费用调整和结算的风险范围,避免由于工程量清单的缺项、漏项和错项问题,而让建设单位承担过多的索赔风险。再次是选择信誉良好的中介机构,以委托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量清单的质量与工程的经济效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更多专业性的建议,另外还需要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以尽量避免由于清单编制人员的能力或者责任心问题,而导致清单的漏项、缺项和错项问题的出现。最后是投标人员需要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可以通过招标答疑的方式,统一修正存在漏项、缺项和错项问题的清单,并经过认真复核,对工程相关的招投标报价进行适当调整。

(2)投标价格的规范化

投标报价是建筑市场有序竞争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关系到招投标双方的基本利益,为了提高投标报价的科学合理水平,在投标的时候需要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其中包括招标文件的商务条款、技术要求、图纸资料等,了解文件的各种要求,并做好重点标记,如有疑问之处需要以书面的形式及时向招标人提出疑问,譬如施工的特殊要求。而关于企业的定额,需要由企业进行自行编制,根据工程相关的造价管理资料和施工技术管理要求,参照工程量计价的模式和当地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定额,以及结合工程施工在人力资源、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按照社会的平均水平编制投标方案,在投标方案中体现出企业本身的实力水平,为顺利中标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保投标文件的完整性,在制定投标文件的时候,商务标人员和技术标人员要加强沟通,根据投标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变化情况,对施工措施费进行适当调整。

(3)合同签订的科学化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而且投资量大,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是规范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其中包括施工的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和合同附件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提高合同签订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强化合同的意识,在签订合同之前,仔细研究合同文本、合同法律法规等,尤其是专用条款,必须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特点,综合考虑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提前做好预控准备工作,另外还要求严格审查合同,确保合同没有存在漏洞或者不足之处,避免施工过程中合法权益受损。其次是合同重点的明确,其中包括工期、质量、造价等方面的内容,工期方面包括施工总天数、开工日期、竣工日期等,以免竣工日期推后而增加工程造价,质量方面综合监理、设计、勘察、施工验收等方面的工作,以免工程质量问题返工而增加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在合同当中明确工程价款的范围和程序等,以及体现出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样才能够可能减少合同纠纷。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主要因素;对策

我国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和重要环节,加强城市建筑建设的管理对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施工设备和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不断出现,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材料基础,同时能够会各种现代化技术和高新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建筑发展的要求。但是,我国建筑行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建筑工程管理不到位密不可分,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改善建筑工程管理,促进建筑工程性能的提高。

一、 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 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

建筑工程建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企业的诚信问题,甚至决定企业的存亡。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 思想上不够重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建筑业迎来了发展高峰期,各建筑工程企业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建筑工程企业的首要工作是承揽工程,但是往往容易忽视工程管理问题。建筑工程管理混乱则导致成本增加但是工程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因此,建筑单位领导和负责人要重视工程管理问题,从思想上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

2. 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深入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普遍存在管理制度得不到具体落实的问题。当上级部门将管理制度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后,各单位没有从行动上落实这些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也就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管理制度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发挥管理作用,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混乱、不规范。

3. 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建筑工程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节省开支,在工程管理人员上数量不足,大量削减工程的管理资金,导致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不完善和管理人员残缺,许多管理人员都一人身兼数职。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说,健全的管理体制是管理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管理人员,管理工作更加无从谈起。

(二) 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国外建筑行业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扔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地区的管理发展处理"停滞"的状态。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

1.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思想问题

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却始终发展缓慢或者止步不前,深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问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先进的主观意识,他们往往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上,难以接受甚至排斥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各管理方法。

许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意识不到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早已无法满足目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始终坚持遵守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不肯从思想和行动上积极主动的改变管理理念、改善管理方法。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主观意识的不支持,必然影响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和落实,也导致管理责任无法明晰和管理任务的具体化难以落到实处,最终导致我国始终处于较低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2.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

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忽视对建筑工程的监督与管理,也会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长远发展,因此,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3. 监理的职能发挥不到位

与国外建筑行业相比,我国建立体制出现较晚,一直以来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速度的提高。监理是工程管理的第三方参与者,在一项建筑工程中,监理单位能够独立审核与管理整个建筑工程的全部项目。但是,目前我国施工单位不重视监理,大部分监理单位被"束之高阁",导致监理单位难以发挥其监理作用,监理也随之失去了意义。

4. 管理技术、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和手段都还较为落后,许多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还没有投入使用,建筑工程管理仍处于经验型和粗放型的低水平管理阶段。建筑工程企业也不重视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建筑工程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导致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困难。

二、 改善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采取对策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已成为建筑工程企业的当务之急、也就是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与时俱进,立足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这就要求建筑工程企业充分认识建筑工程管理中现存的问题,了解制约其进步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这些问题的制约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对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作为建筑企业长久生存和稳步发展的基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对整个企业的作业至关重要、为了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建筑企业必须优化项目管理部门,合理配置机构,完善管理设备,保证功能齐全,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分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满足各项工作对工程管理的需要,促进整个工程管理有序进行。

(二) 遵守国家法律,贯彻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许多不良问题显露出来,进一步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在实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国家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法律,遵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此的规定,将项目管理责任制度彻底落实。建筑工程管理责任制度关系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也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同时,在建筑企业内部要充分完善市场机制,合理制定管理人员分配机制和管理用人机制,并且要注重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得到落实,将项目管理责任制度贯彻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促进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总的来说,虽然我国建筑工程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建筑工程企业领导思想上对建筑工程管理不够重视,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监理的职能发挥不到位和管理技术、手段较为落后,需要改善建筑工程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贯彻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世凯. 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258.

[2]蔡姗.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 科学之友,2010,08:84-85.

[3]赵哲磊.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138.

篇5

1.1工程管理组织的变革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仅使得工程管理的手段发生了变革,同时也使得工程管理的组织出现了变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沟通和共享,这就使得工程管理中的各个组织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能够在新工作中实现协调配合,保障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传统的工程管理组织在结构配置上趋于偏向化,其在工作中强调分工合作,工作上实现分割处理,各个组织之间的信息联系性不强,这样的工作方式使得工程的管理常常出现问题,在目前社会发展中,这样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已经不适宜工程管理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工程管理组织进行有效的变革,才能够保障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而虚拟工作团队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组织结构的有形界限,按照共同的目标来建立柔性、灵活、动态的工程管理组织,使工程管理组织具有较强的目标一致性和更合理的资源配置。随着工程管理组织中信息沟通能力的提高,传统工程管理组织中强调监督与控制的组织文化将向着强调沟通与协作的组织文化转变。基于共同项目目标组建的工作团队在高效信息网络的支持下,通过积极的沟通、协调和知识的共享来解决工程管理中的问题,这将成为未来工程建设的主要组织模式。工程管理的领导者也将由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控制者向着统一组织目标的设计者、组织的协调者和组织文化的营造教育者转变。

1.2工程管理思想方法的变革

传统工程管理的方法基于动态控制原理,是一种被动控制的方法,它是在问题发生后才采取控制措施。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这一切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工程管理者借助先进的信息处理和沟通工具,可以提高项目实施前的决策科学性。工程管理正经历着由以被动控制为主到以风险管理为主的方法转变,风险管理的理论和辅助工具将在工程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思想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发达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平台、集成化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使项目参与各方能方便地沟通,而且将实现项目信息的共享,使项目参与各方在信息透明的环境中协同工作,那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片面压价、高估冒算、弄虚作假甚至是欺骗等项目道德败坏的现象将在根本上得到好转。

2对我国工程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借鉴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发展我国的工程管理信息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信息技术应用的技术基础

在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解决一些十分重要的基础问题,如面向集成的信息系统建模问题及建筑业信息分类体系的问题。这是各国研究机构都十分关注的基础问题。

2.2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基础

信息技术所引起的变革效应,必将对传统工程管理的组织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虚拟组织所带来的合同和法律问题等。整个建筑业的工作流程和建筑产品的采购模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工程管理理论界应对此予以必要的关注。

2.3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相关研究必须放在中国工程管理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考虑。行业主管部门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和推广应有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

3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工程管理:会计与财务;重要作用;问题与策略;探讨

一、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一直是以培养工程项目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逐渐进入“深水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面前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为了适应这种精细化的社会分工形式,要求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大量“复合型”人才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这个标准套用到工程管理专业上,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强调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重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主要就业领域就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进行相关工程项目的决策和管理。根据职业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工程管理专业的具体授课时,注意加大会计与财务课程的比重,为培养一批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和会计与财务人才创造优厚条件,以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具体而言,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时进行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教学,同时与社会各界一起为学生创造进行工程管理实践的平台,最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基本技能和业务素质,已达到提高毕业学生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一)认识会计与财务课程

在现代科学管理的历史进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与其他学科之间产生了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会计与财务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管理学和会计理论方法等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在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已经逐渐发展出来自己的规模与优势,其综合性内容涵盖多个金融学和专业学分制,例如,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财政法律法规等。综上所述,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是一门对理论要求和实践体验要求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引起相当的重视程度要,不仅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同时要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才能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达到活学活用、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

(二)认识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将纯工程课程与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进行科学编排和融合。该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主要是培养兼具工程理论和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多重人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具备进行国外工程项目规划和决策的能力。

工程管理系的核心专业是工程管理课程,同时进行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通过将现代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和创新中。具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这样的设置对于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性的“十字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课程特点

首先,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较高。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涵盖资金运作的各个方面,例如筹集、运用、回收以及分配等内容。这些环节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资金运作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培养自己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进行投资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学习只停留在课本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层面,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同时欠缺一定的实操演练。针对这种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如果想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既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其次,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分支比较庞杂,如果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不注重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以及创新授课方式,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将会无法达到理想的授课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讲课效果,教师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体察学生的所想和所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变化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授效果,帮助学生培养起高效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再次,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众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替代性,主要是因为,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掌握经济理论和财经知识。

因此,针对以上结合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当中的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充分考虑到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特点、工程管理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中不适合工程管理发展的部分作出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以便提高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理论和实践作用。

三、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探讨

(一)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主要设置了工程建设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三个专业方向。因此,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时不仅要注重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要求校方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于实操能力的锻炼,以便打造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就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毕业后可能会遇到的职业机遇和风险而言,虽然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为了应对日后错综复杂的工作和市场发展环境,首先需要学生通过理论性的学习获得一定的职业认证资格力度,同时也要学会用所学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方法,优化整个仙姑工程的运营状况,解决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和已经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整个项目的实行能力,帮助所在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在工程管理专业中进行会计与财务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在实际的理论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方向,在授课时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侧重点与会计专业的重点有所调整,进行科学的课程编排。虽然只要求学生对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和熟悉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这样的要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减轻一定的课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实现更加长远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来说,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性,需要引起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以便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教程编排方面做出更加喝了、科学的部署。

考虑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发展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层面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种涵盖,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后,融入的社会实践当中来对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严格的检验,以帮助j实现对于本专业工程管理课程内容的升华和反思。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动手能力的提升,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记忆课堂上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便于教师与学生实现进一步的沟通,才能够确保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来结合教学目标与要求,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以达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和提高学习兴趣等目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进一步需求,有必要再次明确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作用。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授课特点,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会计与财务知识与工程管理的具体案例相结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在现阶段,虽然我国高校在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结合实践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来共同完善。除此之外,高校也需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个方面,结合社会企业支持来共同推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在工程管理专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国高校教育在下一阶段进行工程管理专业创新的重点工作。

参考文献:

[1]任力.基于执业能力分析的工程管理专业会计类课程教学研究[J].财会教育,2013,04(08):119-121.

[2]张淑萍.用“情景教学法”突破会计入门之难[J].安康师专学报,2005,10(03),17 (05):122-123.

[3]陈琳.工程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12(04):51-54.

[4]潘龙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法研究及应用[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12(01):85-87.

[5]贾华芳.关于《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6,27(09) :96-98.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项目工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单位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各种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和控制。在不同的阶段,项目工程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不同,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以适应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

一. 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筑项目工程管理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更新管理方法,实现对建筑企业全方位的协调和控制,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1.2有利于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可靠性。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明确了建筑企业的责任,缩短了产品开发的时间,降低了项目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1.3有利于深化建筑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项目工程管理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质量保证,它能够实现建筑企业各要素的最佳组合,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完善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深化建筑企业体制的改革。

二. 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取得了发展与进步,建筑单位日益重视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管理方式日益多样化、管理技术不断的丰富、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仍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上的重视不够。一些建设单位对项目工程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没有将项目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些地方的管理工作不规范,难以取得相应的管理效果,有些建设单位甚至完全忽视项目工程管理,认为项目工程管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2.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对项目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建设单位的职责、权限不明确,难以调动他们参与项目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即使有些建筑单位愿意参与管理工作,但是缺乏相应的规范与指导,很多的管理凭借经验进行,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这样无疑制约了项目工程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2.3管理机构发展不完善。管理机构属于服务性机构,项目工程管理涉及到策划、可行性分析、手续的办理、招投标、设计、施工、运行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对于项目工程的整体管理,管理机构的水平对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现阶段,管理机构不完善,现有的管理机构管理水平较低、专业知识较少、管理经验缺乏、组织协调能力较弱,不能满足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阻碍了项目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2.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项目工程管理机构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组织协调能力较差,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缺乏相应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对管理规则的运用不熟练。此外,一些管理机构的人员设置不合理,管理机构缺乏,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够,难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2.5 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目前,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够,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效果不佳。主要体现在: 信息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的运用不够; 信息化管理网络没有形成,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 信息化应用程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没有发挥信息化在管理工作中的优势和效应。

三. 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发挥项目工程管理的作用,根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建筑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进一步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

3.1 提高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认识

建筑单位要全面深入的了解项目工程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积极采取措施将项目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项目工程管理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培养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3.2 完善与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关于项目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工程项目管理单位的准入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其法律地位、职责和权限。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进行规范的管理,保证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与完善的建筑市场管理法律法规,为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政府部门也要积极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都纳入规范化、正规化道路。

3.3 建立与发展项目工程管理机构

项目工程管理机构缺乏是导致项目工程管理落后的重要原因。要建立和发展一批项目工程管理机构,这些机构需要有经验、有实力,能够胜任项目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技术、方法、程序去实现对项目工程的有效管理。有必要培育一批专门从事项目工程管理的公司,可以将有实力的设计院改造成为项目工程管理公司,面向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发挥自己的技术、经验、工程、管理优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

3.4 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的素质对加强建筑项目工程管理水平的影响是直接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培养起步比较晚,培养方式落后。所以,为了提高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重视与国外进行交流与研讨,加强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学习,在高校设置相应的人才培养点,开设相关的课程,提高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出色的完成任务。此外,还要规范资质认定工作,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3.5 提高建筑项目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能够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必须发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作用,切实提高项目工程管理的水平。第一、利用网络作为项目工程管理信息交流的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水平。第二、积极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管理协调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3.6加强对项目的安全控制

建筑项目的安全控制操作原则为“生产必须有安全、安全促进生产”。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在生产的各个方面。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措施。在初期的招标投标环节,工程建设企业就需要将安全资金列入项目概算,并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确保安全资金不挪作他用,做到专款专用。(2)管理措施。在工程的实施中,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用来规范施工现场的生产行为和管理行为,以规范和制约施工企业。(3)技术措施。为了从技术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必须是经过安全论证的,要采用安全系数高的工艺手段和施工方法。

结术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对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视,不断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和素质,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加强管理创新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固有的管理模式,为建设出更加优秀完善的工程项目而努力,为祖国的城市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颖文.论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重点及有效方法[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11~13.

篇8

关键词: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利工程管理;探讨与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085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若想不断的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只有不断的将精细化的管理融入到水利工程管理中才能得以实现。毕竟,水利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即是对水利施工企业发展的保证和基础,也是常见的施工工程中对工程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不容忽视的地方。

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概述

1.1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现代化的含义不仅要符合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其含义也是随着水利工程管理技术的不断完善而不断发展的。在理解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的理解中,需要的注意的是,现代化不仅仅指硬件或软件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管理理论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简而言之,其主要的目的主要包括,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施,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理论和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方法。

1.2 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精细化的要求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被提出的,其目标主要是想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进行深入的应用,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中资源的占用比和降低管理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管理理念,已然成为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中,细,精,严,准是其主要的特点,具体而言,细主要指工作中的细致,精主要指工作中各个环节力求最好,严主要指管理制度的严格,准主要指准时准确的工作完成。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注重的是一种有效的执行力。需要的注意的是,只有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换言之,没有精细化管理作为基础,那么也就不能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1.3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的思路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的思路,是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提高民生生活水平作为理念,并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的基础上建立的,而该思路也应该是对完善现有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的一种体现。就具体而言,若想实现我国的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必须通过对工程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来进行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制度标准化同时实现精细化,另外,在信息化的同时实现现代化建设,简单的说,是将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方法转变成现代化的水利工程。

2 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在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

在管理体制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在严格和大力度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还应该注重体制方面的改革,另外,尤为重要的是,在人才的管理应该着重的进行。其中,不仅应该涉及到人才的引进,人事的奖励,还应该涉及到人才的分配。在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中,需要注意的是,还应该加入加强设备维修体制和检测体制等相关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建设。

2.2 在管理设施方面的改革

在管理设施方面的改革中,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检测监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二,维修养护体系的完善。就检测监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方面而言,监督系统是一项极具意义和影响的系统,在监督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对于水利工程的运行来说,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险情的因素,而且,也可以对河流以及大把等设施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及时的且准备的掌控,换句话说,监督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其监督监控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O督系统应该均匀的布置控制点,另外,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将监控点的布置密度进行缩小,从而实现监督的实时性,有效性和全面性。

就维修养护体系的完善方面而言,因为水利工程长期与河水直接接触的原因,其中腐蚀更是对水利工程造成了损害,支持可见,对水利工程的维修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在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维修养护的工作重点应该着重放在典型地方地段,或容易出现问题地段。另外,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建立针对性的设施。

3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3.1 严抓日常的工程管理和调度工作

严抓日常的工程管理和调度工作,这需要在规章管理制度的要求下进行,并且要切实抓好工程的日常检查和调度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要针对性的,要针对水利工程的主要设施进行加大力度的日常检查和工作力度,另外,在事故多发的季节,比如雨季,要着重的针对性的对隐患进行严格排查,进而保证水利设置的正常运行。此外,在水利调度的审批和落实方面,也应该保证其应有的科学性。

3.2 建立检测维修和安全评估系统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对水工程的检测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其中,结合地理编号,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PS技术的运用,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准确探测指定了地理位置的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准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程管理中的数据信息过于庞大,应该建立健全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进而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起熟悉的模型,进而为安评估和综合处理提供方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管理中,精细化和现代化,对其具有重大的实质作用,也由此可见,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外,还需要结合其他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协调,进而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从本文看出,在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针对问题,我们应该从严抓日常的工程管理和调度工作,建立检测维修和安全评估系统入手,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展开提供一个可以依靠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 工程 管理 因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而言却不容乐观,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制约着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工作举步维艰。因此,只有从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出发,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影响管理工作的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有的放矢,找到解决对策,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1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核心问题。一个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应该要设有一定数量的职能管理部门或者机构以便形式其有效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管,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得以实现。但在实践中往往是工程项目为了节约开支把人员削减和克扣管理经费的歪脑筋动在了工程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工程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配比上都有所不足,有些管理工作人员不得不一人身兼数职,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工作的质量。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是摆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面前的一大难题,亟待解决。

1.2 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

随着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中央及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逐渐加大了对于建筑行业监督与管理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建筑工程管理的规定与文件,希望通过行业内部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但是,这些管理的制度的落实却不尽如人意,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上级检查时工程管理工作一定正常开展,一旦检查结束,下发到各个建筑工程单位的文件就变成了“一纸空文”,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监管制约无从谈起。

1.3 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施工单位大多以承揽为主,效益成为了他们关注的主要目标,多数施工单位从思想上就不重视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也从未认真贯彻落实,以致管理混乱,工程质量无法保证,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稳定前进。

2 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

从表面上看,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从深层次进行分析后就会发现,我国建筑行业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速度是相当缓慢的,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影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意识落后

任何一项事物的前进和发展与人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是分不开的,如果人在主观上就排斥新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那么新事物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和壮大。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者恰恰就没有这样的主观能动意识,他们认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全能够满足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愿意费时间、费精力去对管理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主观上排斥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始终坚持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方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者的主观不努力,导致管理体制无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无法贯彻、落实,管理任务无法具体、细化,管理责任无法明确,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保持在一个很低的层次,进而导致工程管理工作发展缓慢。

2.2 政府建筑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到位

政府相应的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协助和管理的义务,主管部门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秉承认真的工作态度,协助建筑单位对工程进行管理,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然而实践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政府相应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能根本无法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成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之一。

2.3 建筑工程监理体制的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体制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缓慢。工程监理单位作为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相独立的第三方,应当具有独立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能,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实践中,多数监理单位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根本没有话语权,也无法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职能不被认可,权利被架空,使得多数监理单位失去了监理的意义和效果。

3 改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分析影响因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的判断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总的来说,想要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就要不断坚持创新,要与时俱进,完善相关体制的建立,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策略,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全面的提升和飞跃。

3.1 转变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核心,它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多流于表面形式,忽略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际效果不明显,同时也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当前,我们要根据实践当中的需求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与完善,加入新的思想和管理内容,以满足现代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创新的过程中不能犯教条主义和激进主义的错误,不能盲目求变不考虑实际,也不能一味求变全盘否定,要注意改革的速度,并且把握好前进的方向。要结合中国国情,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求创新、求发展、不跑偏。

3.2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可以说,体制建立和健全是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以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充分借鉴国外建筑行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对先进的管理思路和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并加以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我国国情,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管理思路体系。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要优化管理部门的设置,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需求科学、合理的分配人员,保证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建筑企业内部要落实好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监督制度的相关内容和措施,政府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做好协助工作,确保相关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3.3 注重施工后期的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的管理不能忽略施工后期的管理内容,做好后期施工管理工作,确保整个工程项目按期交工、保质保量,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管理者要统一思想,并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等内容设置具体的管理目标,严格把关,层层落实,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来促进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到管理机构科学合理、办事高效,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收尾工作,通过有效的后期管理为建筑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从主观到客观,从企业自身到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任重而道远。值得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确实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较大的难度,想要改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就需要深入分析影响管理工作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改变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的现状,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必定会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萍.浅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1).

[2]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0(4).

[3]李世凯.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

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构建;工程管理体系

伴随着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的工程管理实践,相关的工程管理理论在研究工作中也渐渐深入,体现并提升了工程管理的价值,在同时与自身独立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以,必须要将工程管理的内涵进行解析并建立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来作为当前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一、工程和工程管理

(一)界定与分类

从科学的角度能够将“工程”定义成:人类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将特定的目的实现,运用有关技术和科学,有效地利用起资源,来对事物性状的改变或者将其进行集成的活动。

同时产业相关性和技术的集成性是工程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我们分析“工程”是从其行业领域和工程的性质上来进行的。土木建筑、化工、运输、石油、矿业、通信等等都是属于行业领域的分类。建筑类工程、制造类工程、采掘类工程、探索类工程等则都是根据工程的性质分类而产生的。

(二)工程管理虽具有的内涵

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将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对于工程进行中的决策、组织、指挥、计划等起到了控制作用,并且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这便是工程管理所指。

工程的产业和发展中的产品科学管理技术,科学管理基础综合性,科学管理等体系就将工程管理体系进行了囊括。工程管理科学定义便是工程、管理两大科学所融合后的产物,这种科学主要面向工程。简而言之,工程管理科学便是将工程、管理两大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因为工程、技术、产业三大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工程意义具体表现就应该联系特定情况下的产业活动与技术开发,从而工程管理必然具有和技术以及产业有关联的特殊内涵。工程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是大不相同的,工程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技术人员对特定形式定集成体进行管理,面向的是特定目标和特定形式中的决策和控制工作。也可以说,工程管理科学是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群体,是工程、管理两大科学融合之后所形成的具有明显综合性的学科。

(三)工程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进入了21世纪以后,工程管理便被广泛地认同了,现实时代也要求工程管理质量更加坚实。

工程管理对经济在发展中的主要影响有:能够快速促进经济的增长速度,提高在投资中的收益;为科技的进步搭建起了新的平台;工程项目的理性也在增长的同时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大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工程管理理论应用能够有效促地进经济的增长,从而提高了投资的收益。工程质量的保障来源于工程中的规范、细致和相应的标准,来对民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工期的合理控制能力能够有效增加也是基于工程管理在技术上进行不断地创新,也使得工程投资的收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降低工程的成本就源于工程是否拥有科学的决策、科学的价值工程和科学的目标来进行管理,使得资源利用的效率能够大大地高并促进经济快速地增长。

(2)为推动科技的进步,应该搭建好创新平台。能够推动行业在科技上有明显的进步也是基于重大工程的实施和建设上都拥有自主创新的平台;让不同类型人才能够拥有更大的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要建立起各阶段的合作关系,才能够为培养具有创新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在工程领域中的创新实践能力。

(3)实现社会能更加和谐地发展前提要首保持工程能够理性开展。倡导将科学的发展观来作为指导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工程目标新统领的工程理念,来保证人与社会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与互动;转变工程的发展方式,在工程理念中灌输好循环、绿色的思想,来使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平衡;利用外部效应,尽可能使得社会公平,将工程外部环境造成的负效应尽可能地减少,使外部效应能够内部化,从而将外部效应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少,能让社会、工程、自然实现和谐共存。

二、工程管理理论

(一)工程管理学特点

工程管理学具有一般管理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其具体表现为:

(1)工程管理学中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管理技术中的管理法则。研究的对象是在工程活动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需要对工程技术活动设计的管理法则进行有效解决。因研究对象行业的差异,导致研究对象也就不同。工程管理的共性知识和所处的行业的特征结合,体现出了工程管理的技术背景,也作为了工程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2)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具体过程便是工程管理的发展。人们为了能够对工程进度优化,工程质量保障,和对成本能够降低,便开始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项目管理方法来实现。通过总结建设和运营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形成工程管理方法和理论,从而在具体的运用中推动管理理论高效发展。同时,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完善,对工程管理实践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更切实地说明对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互动工程的研究就是工程管理学的发展。

(3)工程管理所涉猎的领域很广泛。工程管理领域包括如,工程规划了论证、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等重大工程建设在实施中的管理,也包括复杂和比较重要的新型产品的研发,还包括了技术创新或者技术改造一类的管理等都属于工程管理的领域。

(4)工程和项目的管理除了在本质上有区别的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工程管理实践,项目管理便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衍生。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管理的对象不相同。工程管理是在特定环境里对特定技术下的技术集成体管理,项目管理便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对具有临时性质活动的管理。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会有特定的环境来限制,也不是非得关系到工程技术,例如可以将银行里的一次贷款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组织一次活动也可以当做项目来管理,而他们全都不属于工程管理的领域之内。

三、工程管理理论的框架体系

工程管理理论的框架其功能在于能够将理论覆盖的内容进行界定,将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结构逻辑和层次关系进行揭示,让工程管理理论的基本研究脉络得到梳理,从而能够对工程管理在实践上的发展起到推动和指导作用。

工程管理活动与工程哲学理论模块和应用模块构成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体系。

(1)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起点便是工程管理活动,要产生工程管理理论就必须要先具备工程管理实践,而后才能谈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系。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工程管理活动包括决策、规划、生产、施工管理和设计管理等。为工程管理理论而创新是这些工作最基本的价值,其中还包括为工程资源与产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以及将工程在经济上的效率进行提高。

(2)工程哲学便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工程本质进行认识的,从而引导人们去探讨工程管理理念,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工程管理发展观、系统观、和价值观,进而去指导工程管理进行实践活动。

(3)在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应用到工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便是工程管理。因此,其余学科的管理理论为工程管理理论在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理论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工程管理学的发展,工程管理学科在发展中也体现出了其余科目基础理论的重要价值。

(4)工程技术理论和一般理论的交叉地带便是是工程管理活动的结果产生的地方,产生了工程管理上全新的方法与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其中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这些理论为工程管理在实践中的总结与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应用到新工程实践活动中。

四、我国项目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

(1)将各专业和工种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抓好重点工作的源头,其中包括设计图纸、会审图纸和技术交底;(2)控制好工程的投资,合同管理的力度也应该加强;(3)对项目决策的把握度要加强,同时还要加强项目各个阶段中的前期工程管理计划工作。工程变更涉及到了建筑功能性的时候就必须要经过相关的决策才能够做出变更;(4)把握好施工的工期,避免不能够按时完工而引起管理上混乱的现象出现。

(二)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

(1)往往出现各个工种和各个专业不能够协调配合的局面,给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而这也是项目工程管理中的最难点之一(2)施工单位经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在施工过程中找出各种借口,来获得另外的收入,从而造成难以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3)由于不完善的监理制度和监理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原因,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我国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后,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实践才能翻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何继善,王孟钧,王青娥. 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1-4.

[2]刘慧哲.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