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审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用审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
1、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方法
1) 比较审计法。这种方法是用近期已审计完毕的类似工程与拟审计工程比照工程造价的审计办法。若要使用这种方法,则必须依照工程的不同特征以及条件加以区分处理和对待。首先,两个工程的设计趋于一致,建筑面积则互不相同,可依照两个工程分项、分部工程量与建筑面积的比值相类似的特征,把这两个单位面积( 每平方米) 内的建筑造价和每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分项工程量加以细致地比对。假若发现基本一致时,便可说明将审计的造价是合理的; 假若拟审计的造价有显著地漏洞和缺陷,则必须第一时间找到根源,并及时地校正过来; 其次,已经审计完毕的工程和将要审计的工程面积相等,但设计的图纸不尽相同时,可将相同的那部分,例如厂房的屋面、砖墙以及柱子等开展工程量的比对审计,如发现无法完成对比的分项工程要进行图纸计算; 第三,当两个工程均采用同一张施工图纸,但现场施工的条件以及基础部分均不一致时,则不同部分必须一一计算或可运用对应的审计策略方法进行完整地计算,将审计的工程基础之上的一部分能应用对比的审计方法。
2) 关键部分抽样审计方法。建筑工程的造价审计必须坚持“抓重点、抓关键”的哲学原则,把高造价、工程框架繁杂或者工程量相对大的工程作为审计的重点,明确隐藏性较强的工程,明确监理部门职员签证的重大工程,将其纳入关键环节中。除此之外,还要明确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审计的关键内容,并以此确认甲方和乙方自主协商增加项目的有效性。在造价实践中,一律从“由主到次”、有条不紊地完成审计任务。
3) 筛选审计法。近些年来,虽然个别建筑工程的高度与面积各不相同,但其每一个分项工程的造价、工程量和用工量在每一平方米的绝对数值相差无几。将过往审计的数据进行汇总、整合、优化成造价、工程量以及用工等列表,并编制出切实可行、实事求是的建筑指标。则这基本数值便能成为筛选的基本切入点,以便于完成筛选分项工程的阶段性任务,当然,在结束筛选之后,审计也算告一段落了,因为确实没有筛选的必要了。如若无法继续筛选,那么就预示着每一个分项的建筑工程面积的绝对数据均不合乎标准所规定,也就是说,不在要求范围内,这就要对分项工程进行详尽的审计。这种办法的优势之处便在于能轻而易举的把握审计的速度和进程,并且一目了然地发现造价审计中暴露的潜在问题。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不具全面审计资质的工程或住宅建筑工程当中。
4)标准图审计法。这种方法对于由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项目而言是大有裨益的,首先汇集各位职员的智慧加入到审计行列,编制、出台一系列技术规范标准或者决算指标,以便于更有效地开展对比审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按照通用图纸或者标准化的施工图纸加以设计地面之上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可仔细审计预决算的造价,以此充当标准设计图纸的规范造价。还可拿这类标准图纸的实际工程量作为规范标准,开展相互对比间的审计工作。对于那些边缘部分或者在设计时需做出改变的部分,则仅独立审计就可以了。这一方法的最大好处便是所需审计的周期较短暂、成效比较显著; 不足之处是适用范围比较狭隘,仅依标准的图纸参与设计。
2、完善工程造价审计的措施
1) 项目前期深入。在现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相关的审计作业人员一定要在工程进行招投标的环节中就介入,要依据一定标准和流程对招标文件进行相应的审查,以避免在造价过程中出现招标内容同招标范围不相符的情况,以实现招标文件自身的严密性以及完备性。例如在对某项目工程进行施工作业时,在对工程造价送审时才发现,施工作业过程中,在对工程设计变更当中所执行的一些收费标准,已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而使得整个项目工程的造价审计活动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不仅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审计的难度,同时无法对该项目工程的造价审计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所以我们才说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过程中,对相应的招投标文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审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好对标底的审查工作,以有效的确保现阶段标底价其自身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2) 做好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应该说,施工合同是承建双方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对自身权利以及义务进行具体约定的有效协议。由于施工合同对工程造价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起到了一个约定作用,所以双方在进行合同签订时,相关审计工作人员也应尽早介入。在签订合同时,相关审计人员主要审核合同的严密性,同时对合同当中影响工程造价的所有条款以及条例进行逐一审查。尤其要注意对施工作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施工材料的具体价格以及取费依据还有计价方式等,都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为日后的造价审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签订合同作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无论项目工程的大小,都需要依据国家规定标准来选择使用标准合同,从根本上来确保合同文本其自身的完备性以及统一性。
3) 确保送审资料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在对项目工程造价进行审计作业过程中,对于每一个需要送审的项目,其所需的结算资料都需要依据一定标准和流程来将其分类成册。并交由相关的主管部门在审核检查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报审工作。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得相关审计人员在工程作业过程中起到前期的监督作用,使得整个项目工程更加规范以及更加标准,同时也能够在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造价审计管理体系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工程造价审计工作。4) 确保造价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应该说,在当前的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其相应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当时参与审计作业的审计人员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现阶段的造价审计过程中,应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淘汰机制,并做好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争取打造出一支高水平以及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造价审计人员不但要在审计过程中熟悉相应的审计知识以及审计法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建筑工程知识的研究与学习工作。要多学习以及掌握一些索赔知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过程中,应努力的把握好工程量的计算关,同时也需要对各种施工项目的费用收取进行认真严格的审计,还有相关审计人员应依据当前的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技术等来做好对施工材料差价的审计关。
3、结语
工程造价主要指工程实际价格,换句话说,为促使一项工程的顺利竣工而在土地、技术、劳务和机械设备等一系列活动中所逐步产生的工程建设的总价格。现如今,建筑工程造价的真实性是做好审计的关键所在,审计部门必须在确保工程造价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力促造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实现造价审计的高效、快捷,以便于有效地提高审计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跨学科;基本问题;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92-02
一、什么是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主要从大脑的功能方方面面来研究语言和交际的关系,换言之,它探索大脑是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和交际的。因此,它试图将神经学、神经病理学理论(大脑的结构如何以及它是如何发生作用的)结合起来。除了神经学和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的另一个重要资料来源科目是心理学。神经语言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可能就是对脑损伤后语言与交际的研究。然而,试验,建模,计算机模拟和神经元成像研究等也是当今常用的方法。
为了廓清神经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模式与框架,应当首先来圈定本研究领域的范围。神经语言学主要感兴趣的话题在很早以前就曾首先提出。19世纪晚期尤为得到重视;从那以后,它们便成为许多学科研究者们的核心问题。20世纪60年代乔姆斯基学派大力宣扬语言学,在此影响下,以及随着心理语言学作为有关研究领域的发展,“神经语言学”成为有关正式术语。神经语言学的学科问题曾在20世纪70年代Whitaker和Whitaker编辑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杂志的多卷中得到描述:坦白的讲,尽管神经语言学这个领域属于跨学科研究,但它有一个共同点主题:语言与大脑的关系(Whitaker & Whitaker,1976,xi,Ahlsén,2006:4)。
尽管对功能方面有所侧重,我们仍能在《大脑与语言》(本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的介绍板块中发现如下相似的描述:
人类语言或交际(言语、听力、阅读、写作,或曰非口头形式)同大脑或脑功能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大脑与语言》:“描述”板块)
将语言或交际的各方面和大脑功能联系起来这个动态表达,是神经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由Luria(卢利亚)在《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中提出:言语交际形成与理解的真正过程如何,这一过程由哪些组成部分,以及该过程进行所需条件有哪些(Luria,1976:3,转引自同上)。
二、 该领域的跨学科性
和神经语言学有关的多个学科给该领域提供了启发与活力。它们向该领域研究带来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数据、理论和模式。
20世纪70年代,《神经语言学的研究》的编者在该刊多期杂志中将神经语言学描述为“无论是理论视角还是主题覆盖范围都是由不同种类组成的”,他们还称在那时候该学科“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也没有几个可以确定的研究领域”( Whitaker & Whitaker)。他们还提到该领域的研究者当中存有的众多不同意见。当然,他们的确曾提及这一混杂特性的积极一面:观点丰富多样,还有这样一个事实:“正是由于这种混杂性,它试图将各种观点综合起来以便能够解释不同类型的数据”( 同上)。
神经语言学应当考虑哪些学科呢?《大脑与语言》中指出,神经语言学的跨学科焦点应当包括语言学,神经解剖学,神经学,神经生理学,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言语病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这些学科在神经语言学中有较多的涉及,但其它几个学科也都与神经语言学紧密相关,对神经语言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发现做出了贡献。这些学科包括神经语生物学,人类学,化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因此,人文科学和医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技术等都有所体现。
三、 神经语言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常用研究方法
目前存在多个有关大脑与语言关系的不同观点,下文提出的其中几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观点。
“定位观”试图去发现不同语言功能在大脑中的作用位置或中心。著名的定位主义者包括加尔(Gall)和布洛卡(Broca)。“联结观”(或称连接主义)认为语言的功能在于大脑不同区域间的联结上,例如,这种观点认为不同的感觉官能的感知能力可以与语词和/或“概念”联结在一起。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韦尼克(Wernicke)和利希海姆(Lichtheim)。“功能动态定位观”宣称局部次功能的机能系统实施各项语言功能。这种系统是动态的,因此在语言发展阶段或脑损伤之后可以加以识别。卢利亚持这种观点。“整合观”理论认为多项语言功能是由大脑多块区域共同完成的。这种观点也称为“认知主义”,代表人物有黑德(Head),戈尔茨坦(Goldstein)。“进化观”理论强调大脑与语言的关系是如何在不同的物种之间随着时间发展而进化的,它们在儿童身上是如何发育的,以及成年人是如何实施语言功能的。这一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有杰克逊(Jackson),近期有布朗(Brown)。
神经语言学的几个核心议题包括:
(一)不同类型的脑损伤会对语言和交际造成什么影响?
(二)交际能力和使用语言能力是如何随着人类进化而发展的?如何将这种发展和大脑的进化联系起来?
(三)儿童是如何学会交际和使用语言的?如何将他们的语言习得和他们大脑的发育联系起来?
(四)如何检测大脑中语言和交际所涉及的过程并将之视觉化?
(五)如何制作较好的语言和交际过程的模型以便帮助解释我们所研究的语言学观点?
(六)如何制作出语言处理,语言发展和语言丧失的计算机模拟?
(下转第294页)
(上接第292页)
(七)如何设计能够检测这些有关语言处理模式和假设的试验?
上述第一个问题在神经语言学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失语症”被定义为“由脑损伤组成的语言丧失。”例如,促因可能是一种梗塞(大脑中血管的阻塞),或是某种出血(血管崩裂),抑或是脑创伤。损伤的后果是改变了语言的理解和/或生成。通过研究这些变化,能够发现和语言有关的机能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其所涉及的大脑的结构有哪些。为了对大脑功能进行定位,人们研究各种能力的丧失。但是当遇到比如语言等更高级些的认知能力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然,通过对失语症研究得出的数据同经由其它神经语言学方法所获数据具有大体相当的可信度。失语症学(或称语言学失语症学)是神经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失语症属于后天性语言障碍,它通常被定义为病灶损伤(即一个或多个特定区域的损伤)。后天通常由渐进性神经系统疾病引起,例如,痴呆。语言和记忆紧密相联而且相互依赖,这在复杂的较为高级的认知功能中更为突出。
神经语言学的兴趣不仅在于后天性语言障碍,先天性语言障碍(即在没有如何特别损伤病例的儿童身上发现的障碍)也是其兴趣所在。先天性言语障碍,例如特殊言语障碍,和先天性读写问题(包括诵读困难)的神经语言学研究方法通常将它们同类似的先天做比较,当然要谨记语言习得的特殊条件和新生大脑的可塑性(可以塑造的能力)。神经语言学家还研究那些患有影响语言的普通先天的儿童的语言发育情况。
语言和言语的发育情况和人类进化中语言和言语的先决条件也是神经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通常同不同的物种的生产方式相比较。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研究研究动物(特别是灵长目动物)的交际系统,而且做实验观察教授灵长目动物学习人类的交际系统。
对于神经语言学家而言,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便是检测正常的和损伤的大脑中语言任务的活动情况。目前,医院里的标准信息主要是一些大脑的静态图片,例如CT扫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通过对许多大脑平面的X光照射形成三维图片,或如MRI(核磁共振成像)。检测语言活动时大脑中活动状态的方法主要有EEG(脑电图),PET(正电子放射层扫描),fMRI(功能核磁共振),一个重要的研究工具是MEG(脑磁图)。
心理语言学,通常还有大脑中不同区域脑活动的有关信息,为语言理解,语言记忆,语言生成,语言习得和语言丧失过程的神经语言学模型制作奠定基础。这些模型又可以作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包括所谓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或联结主义网络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中也有使用。
四、 总结
从全文可以看出,神经语言学主要研究大脑与语言关系,从而圈定该学科的范围。文中提到本领域主要研究者所给出的定义以及他们提出的核心问题,比如,焦点问题语言处理,它包括预测性和解释性模型,试验性研究,计算机模拟,以及语言任务中大脑活动的检测。脑损伤后的语言病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失语症及相关的语言障碍—和人类及个体的语言发展问题也得到强调。主要贡献学科—语言学,医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语言病理学—也得到确认。最后列出了几个常用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当然,正是由于其跨学科性,神经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需要更多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Ahlsén,E..Introduction to Neuro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6.
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方法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既是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搞好投资效益审计的一种具体方法。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的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对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动态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的各种要求都迫切的需要审计部门开展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通过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既可有效的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又能强化审计监督力度。
一、概念
传统的工程审计是一种事后监督,存在“时间滞后、信息不对称、问题隐蔽和隐含的审计风险”等问题。工程审计未能真正介入建设全过程,工作仍以事后监督为主,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尽管工程价款结算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在形式上能够核减部分费用,降低了工程造价,但事实上仍旧是事后的补救措施。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因其侧重项目前期项目设计论证阶段,兼顾项目中期实施建设环节,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即实施建设前期、建设期间、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跟踪审方式,成为做好新形势下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的必然选择。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在工程准备和实施阶段,审计部门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切合实际的审计依据,对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动态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跟踪审计的实质是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审计,包括经济性审计(如造价审计)、效率性审计(如工期和进度审计)、效果性审计(如管理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等)
二、实施阶段跟踪审计
(一)意义
项目实施阶段是工程实体的形成阶段,建设项目的投资主要发生在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采取跟踪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避免事后审计只能“揭示问题,无法挽回损失”问题的发生,真正实现项目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建设的一些关键环节中,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从而保证投资目标值的实现。
(二)重要关注点
在实施阶段,审计部门要着重关注和做好以下几件工作:
(1)严格管理工程量计量。审计人员必须以工程施工图及施工现场为依据,严格按照各专业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进行核对,审核工程量有无多算、重算、冒算和错算现象。通过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对比分析,挤出工程量中的“水份”。同时做好工程重要施工部位资料记录和现场资料的积累,为工程结束做好工程结算提供依据。(2)完善现场变更签证手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变更签证的发生较为普遍,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现场施工条件变化、合同文件的不完善、工期调整、图纸修改、业主原因、材料价格波动调整等。涉及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更签证,必须首先以招标文件、工程合同和相关协议为依据,严格执行合同条款,确定变更内容是否在合同约定的调整因素和程度范围内以及如何进行调整。为了更好地控制因工程变更签证所增加的费用,工程现场签证应经过技术分析、经济核算,此阶段审计人员可以会同相关单位商讨对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对变更签证进行分析论证和经济核算,提出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案。(3)加强投资动态控制。对项目资金及其运用的动态关注是保证项目资金有效使用和控制项目投资风险的重要方式,常以控制概预算建设内容,严格履行招标合同内容形式出现。在跟踪审计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概预算控制意识,在重大设计调整论证、工程变更审批、现场签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和把关上,明确工作原则,设定控制目标,严控超标行为。实施过程中应监督检查合同内容的具体履行,保证工程建设内容按合同要求完成,实现既定效益目标。
三、实施阶段跟踪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跟踪审计的方式和审计目的而采取的实际操作方法。跟踪审计的常用方法是顺序检查法、逆序检查法、分项详查法、项目抽查法等方法的结合使用,具体实施方法以询问、检查、复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为主。
(1)常用方法。顺序检查法是根据项目建设活动的业务程序而实施审计的一种方法,即根据项目的实施顺序按照工程建设流程开展的审计工作方法;逆序检查法则是根据项目实施活动的程序进行反向审查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根据项目实际特点判断从某分项工程结果开始逆向审查项目流程、投资控制等工作;分项详查法是对送审资料或现场工作按照工程结构分类逐一审查的方法;项目抽查法是从送审资料或现场工作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进行审查的方法。(2)方法介绍。询问法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的向项目建设参与各方提出有关问题的方法,它主要以固定格式化询问方式进行。固定格式化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一定审计目的向被访者询问相同的事先设定问题,例如对工程各参与方关于某项工程变更的问询;检查法是审计人员按照实际情况与送审资料的情况相核实的审查方法,也是跟踪审计现场工作的常用方法,主要方式有现场核查、重点追踪、现场抽查、实地清查等;复算法是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计算方式对送审资料进行复核性验证的审查方法,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例如按照工程定额或者工程量清单的规定核实工程量及工程造价;分析性复核法是审计人员对送审资料与行业标准、历史数据及其他数据进行分析核算审查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纵向或横向分析、趋势性分析、单一比率分析等方法,该法主要应用于投资资金的效益分析中。
四、结论
项目实施阶段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随着施工进度对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情况以及其他事项而实施的审计,科学合理地选择审计方法确定介入的时机和内容,是高质量完成实施阶段跟踪审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袁西耘.关于基建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D/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6.
篇4
一、经济效益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分析,对照一定的标准评定经济效益的现状和潜力,提出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促使其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经济效益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以促使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对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和实现程度的审计;面向未来的建设性审计;进行全面系统综合评价的审计;从技术上、经济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途径的审计。
二、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总体经济效益评价
总体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考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取得了预期的经营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等。总体评价主要审查内容:(1)确定已实现的经营成果水平。主要是确定所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资产利润率等各项经济指标水平。(2)审查计划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数与计划数、目标数相比较,确定完成程度。(3)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其成绩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过与被审计单位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指标的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和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明确方向。
2.主要业务经营活动审计
业务经营活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业务经营活动的审计主要是将有关指标的实际水平与计划、定额、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做出评价。具体包括:常规经营活动的审计,即对采购、存储、生产和销售等业务的审查。(1)采购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采购计划制定的正确性,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方式的合理性,采购批量确定的科学性,采购成本水平的变化以及采购费用水平的高低等。(2)存储业务审计。主要审查储备定额制定的科学性,储备计划的完成情况,储备场地的利用情况,仓库管理制度的健全与有效性,材料物资的保证程度等。(3)生产业务审计。主要审查生产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状况,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生产成本水平等。(4)销售业务审计。主要审查销售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及其完成情况,销售方式的合理性,销售费用的高低,销售收入水平等。
3.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
专项经济活动的审计包括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建与改造、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活动的审查。
4.主要经济资源利用的审计,包括固定资产利用、原材料利用、能源利用以及资金利用的审查。
三、选择和确定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
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所以要在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效益审计项目,制定效益审计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实际工作中,应该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效益审计项目。这些因素包括:
1、预期的审计效果。这个因素主要考虑的是开展该经济效益审计项目的收益。审计效果包括:是否促进该被审计事项提高经济性、效率性或效果性;是否改进了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服务质量;是否促进了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更有效地计划、控制和管理;是否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绩效信息的透明性、准确性等等。预期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2、资金规模。这里的资金规模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的规模,比如资产数额,总收入或总支出,投资额等等。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3、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在管理方面缺乏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风险。下列现象表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存在的管理风险较大:(1)管理部门没有针对以往审计后提出的控制薄弱环节进行改进;(2)来自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内部的负面的信息反馈;(3)预计目标没有实现,包括未实现预计的收益,没有满足需求等等;(4)频繁的管理人员变动;(5)大量的资金不足或亏空;(6)项目的变更,比如更改投资规模,变更经营的目标等等;(7)单位或项目经管人员责任重叠或职责分工不清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8)单位或项目本身的高度复杂性或不稳定性,比如管理工作分散,多元化的利害关系方,经营环境竞争激烈;(9)单位或项目一段时间以来没有接受过审计。
管理风险越大,开展效益审计后能够给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带来的改进越大,审计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因此,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4、被审计事项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被审计事项对其所处的经济体具有重要影响。如果被审计事项对所在的经济体具有典型意义,波及面广,或者对经济体的整个经营具有重要影响,那么,该审计项目影响力很大,否则即缺乏影响力。如果有关该项目的错弊或违规行为会在所在经济体产生恶劣影响,管理层对审计结果比较关注,说明该事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否则,就说明影响力很弱。企业内审对于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容易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因此,影响力强的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
5、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审计的成本和可操作性主要是指对该项目或领域进行审计的复杂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确定效益审计项目的成本和可操作性,主要是通过对备选效益审计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行的。内审如果选择过于复杂或存在较高风险的领域或项目进行审计,如有关被审计事项的信息和数据不易获得、责任不清晰、没有统一明确的评价指标或评价标准的项目、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要求等,会导致审计成本增大,使审计项目缺乏成本有效性。审计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的效益审计项目,容易被选中作为效益审计项目。
四、经济效益审计切入点
经济效益审计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压缩投入,另一方面增加产出。
压缩投入的主要手段主要有:一是节约开支,以最低的成本、费用生产尽可能多的优质产品,以最少的投入达到预期收益。二是堵住企业资产流失的漏洞。我们把流失分为三类:即货币类,实物类和其它类。这些损失绝大多数都能通过经济效益审计暴露出来:应收账款长期收不回成为呆账和坏账;在其它应收款中,以暂借款的名义,长期占用企业资金;在对外投资、联营、合作中,对方投资单位的资产高估,侵蚀了企业的资产;将大量开支以开办费名义记入递延资产长期挂账,形成潜亏;乱用应收票据科目,将期票贴息挂在“应收票据”中,形成巨额潜亏;购置的生产设备,长期闲置不用;购进质量低劣的原材料、零部件,造成库存积压;为其他单位经济担保,不做信用分析,当债务方无力还债时,负连带(担保)责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一旦掌握该知识的人调离该单位以后,这部分产权亦随之转移到其他单位或个人手中;可行性论证不充分,举债投资,达不到预期效益而使单位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仓库管理混乱,账物不一致,使造次损失了多少也无法查明;不重视生产质量,产生大量废品和加工损耗,造成极大的浪费;不重视产品质量,带来大量售后服务支出。
增加有效产出的主要手段有:提高现有产品或服务的盈利能力,提高开发有效新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对企业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哪些产品的产、销是同步上升或是下降或是持平,特别是对数量大而销量降的产品要作详细的分析,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大量的积压;对产量和销量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几个产品要作过细的分析,很可能这里会出新的亏损因素,而对于销量逐步上升的产品则要花大力气进行分析,这里很可能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同时,对研发业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能够评价企业创造新经济增长点的能力和效率。
五、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
除其他常用的审计方法外,分析在经济效益审计中运用非常广泛。审计人员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分析性证据。经济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类。
(一)定量分析法,也可以称作数据分析,是经济效益审计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指对从单位或其他来源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进而进行分析归纳。经济效益审计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果法、价值分析法。
1.比率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它是通过计算比率来分解、剖析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作为一种相对数,可以把一些不可比的数据转化为可比的量化指标,从而揭示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比率分析可以是将相关的变量相比,也可以是部分与整体相比,还可以将一定时期的变化与初始状态相比。
2.比较分析法是将被审计单位若干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时期同一性质的若干数量差异,从而总结实绩,发现问题,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活动运行状况。在分析中,我们可以将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的比较分析,也可以将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或者与其它单位、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进行比较。另外,将项目或措施实施前后的状况进行对照,以考察项目或措施实施后的结果和影响,进而评价其效果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时,一定要注意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即要保证指标在涵义、内容、时间、计算口径和计算基础等方面保持一致。数据的可比性是运用比较法的必要包括条件。
3.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分析计算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比较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效益是否超过了成本。审计人员在进行效益审计时,应在全面考虑项目的效益和成本的基础上,计算效益成本的比值。如果效益与成本的比值大于1,说明效益大于成本,比值越大,效益越大;如果比值小于1,说明效益低于成本,比值越小,资金使用的效益越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项目的效益、成本和贴现率。在界定项目的成本时,要注意包括与该项目有关的全部相关成本。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经常会部分地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例如,运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衡量成本、效益等;将未来一定时期的效益和成本的现金流按照净现值或回报率进行计算,加总比较成本和效益等等。
4.成本效果法是通过分析成本和效果之间的关系,以每单位效果所消耗的成本来评价项目效益。成本效果法分析的成果是用实物数量来计量的。其比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是成本效果比值(成本/效果);二是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的比值。如果效果相同,成本低的效果好。如果相反,则效果差。
5.价值分析法是用成果的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来衡量所得到的价值(价值=功能/成本),目的在于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或获取所要具备的必要功能。这是一种界于定性和定量之间一种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法用项目实现的功能来进行分析。不能用实物或货币来计量。分析时应注意:一是是否存在既提高功能,又降低成本的可能;二是当功能相同或固定时,可否降低成本;三是当成本固定或相同时,功能可否提高;四是当成本和功能均提高时,功能的提高是否更多;五是当成本和功能均降低时,成本的降低是否更大。
(二)定性分析法是一种直观的文字分析方法,广泛用于效益审计中。下面的几种分析方法是常见的定性分析法。
1.内容分析法。即对来源于多个渠道、源于多种目的、甚至是不连贯或者有交叉和重叠的信息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一个客观、明确的观点或者陈述,这种方法,被称作内容分析法,常用于确定审计的具体目标和了解被审计单位或事项,以及对被审计事项形成初步的结论。
2.程序分析法。通常,在经济效益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按照既定标准和合理的控制模式对管理程序进行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运用程序分析法,常常要结合运用其他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例如,审计人员通过运用审阅、观察、访谈等方法了解管理程序的状况,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有的时候,为使程序分析法得到的结果获得佐证,审计人员还可以选择某项业务进行“重做”,测试相关的控制环节是否存在,是否发挥作用,审计人员所了解的程序是否准确。
3.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审计人员选择一些或某一个特定案例进行研究,说明被审计事项的一般性问题,或者对审计事项中的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说明。案例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来证实已存在的问题,还可验证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结论,也可帮助审计人员深入地进行因果分析。案例分析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总之,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只要结合本企业审计资源的特点,深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找准审计切入点,运用合理有效的审计方法,就能有效的发挥审计的增值作用。
篇5
关键词:审计;经济责任;调查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的技术方法就是指在审计过程中,为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在审计过程中,除了账目检查、实物盘点、汇总分析等技术方法的运用外,单位内、外调查方法的使用对经济责任审计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调查方法的运用,可以围绕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评价及审计意见。
在审计过程中一般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民主测评法、个别座谈法、公示咨询法、走访调查法、重要关联业务及资金调查法。
1民主测评法
民主测评法是指由审计组长和干部、纪检人员组成的谈话测评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民主测验和考评的一种技术方法。测评的时机一般选择在向被审计单位说明审计意图、审计对象个人履行经济责任述职之后进行。测评一般由被审计单位负责召集,参加测评人员采用无记名分别填票的方式进行。参加测评的人员,一般包括:班子成员、机关干部等。根据参加测评的人员数量和类型,可采取一次性测评和分层次测评两种方式。测评前应向参加测评人员说明审计目的、测评内容和测评要求。测评内容以被审计对象定性评价指标为主,主要包括:能力素质、制度建设、廉洁自律、检查监督等方面。测评结果由审计组两人以上成员共同统计,作为审计组参考依据。测评反映被审计对象有严重问题的,应及时向审计组反馈。
2个别座谈法
个别座谈法,是指由审计组长和干部、纪检人员组成的谈话测评组,单独听取和了解有关人员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的意见和看法,获取和掌握被审计对象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线索的一种技术方法。个别座谈前应向参加座谈的人员讲明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目的和要求。个别座谈的对象主要包括: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班子成员;与管钱管物有直接关系的部门领导、人员;纪检、审计部门人员。对一些有疑点的问题,一时在谈话中又不能确切掌握的,可适当选择离退休等人员进行谈话。个别座谈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对象当家理财的能力素质情况;科学民主决策情况;贯彻财经方针政策情况;事业建设成效情况;监督管理财经工作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等。个别谈话时一般要以二对一的方式进行,不宜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方式,谈话时要注意策略,讲究方式,做好引导工作,最好以探讨、交流的形式进行,同时要快速、准确记录关键问题,对座谈情况和座谈提供的问题,要据实详细记载,不得漏记和改动反映的事实和座谈结论,最后要由谈话人在谈话记录上签字以免对关键问题翻供,为了切实规避风险,谈话时可使用录音。在电话询问、谈话时,要使用免提键或录音,要有二人以上收听,对电话内容进行记录后,由收听人核对后签字作为审计的原始依据。座谈结果或审计发现的线索,经审计查实后作为审计证据,根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形成审计结论。
3公示咨询法
公示咨询法就是审计组进入被对象所在单位后,组织召开会议,听取被审对象述职后,采取审计相关信息,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提出审计重点内容,明确举报要求等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来收集被审计对象的负有经济责任期间履行职责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对署名举报的信件或电话必须认真对待,对提出的总是要详细核实,认真检查,彻底落实后给予举报人明确答复;对于匿名举报的信件或电话也要查清事实,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性质进行相关处理,对于举报事实不清或有误解的要在适当的公众场合予以澄清,以变通的方式答复匿名举报人。
4走访调查法
走访调查法是根据被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以咨询的身份对相关单位进行座谈咨询,相关单位主要包括开户银行、有经济往来的银行、长期合作的单位、上级部门、下属单位。走访调查前首先要在被审对象所在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对资料中涉及的单位进行走访了解,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核对。对一些外地单位可采用函调的形式收集审计资料。对于要走访座谈的单位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谨慎确定,既要查清事实,又不能给被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5重要关联业务及资金调查法
篇6
一、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方法
(一)传统审计方法
一般将传统审计方法归纳为七大类: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随着审计技术的发展,一些新方法得到使用,新审计准则对审计方法进行了新的归纳,列举了类方法: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较之以前的方法内涵更加丰富,描述更加准确。其中几类审计方法对资源审计来说仍是必须和有效的。
检查记录和文件。这是最传统的审计方法,在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治理保护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特别是资金的流向审计,以及资源环境保护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审计,还是有关资源环境开发、保护的决策情况审计,必须采用这种方法对有关账册、法规、文件、纪录进行查阅。
检查有形资产。它与原来的“监盘”有着不同的内涵,它不仅要检查实物资产的数量,更要检查其存在状态。资源环境审计中,检查有形资产主要是检查用于开发、保护资源环境的各种设施、设备数量上是否满足要求、运转是否良好。
观察。就是现场观察资源环境状况是否良好,采取的有关措施、手段是否产生了效果,以及被审计单位从事资源环境工作的人员的业务活动或执行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询问。资源环境审计中应特别重视这一方法,主要采取调查问卷和座谈询问的方式。比如对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向长期生活在该区域内的有关人员进行问卷或座谈了解,结果可能更真实、真切。
重新执行。资源环境审计中,这一方法有重要作用,就是将有关资源环境保护的方法、措施,由审计人员(专业人员)再执行,对结果进行再检验。比如在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审计中,不能只依赖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应由审计人员现场取样后,在第三方重新执行检测程序,以查证水体质量。
分析程序。信息技术已在资源环境领域普遍使用,有关部门的业务数据库都能提供资金结算、能源消费、环保统计、在线监测等数据,审计人员可以研究各种数据之间,特别是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对资源环境开发和保护情况作出评价。这一方法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二)新的审计方法
传统审计方法在资源环境审计取证方面是适用的,但由于资源环境审计的特殊性,其在审计分析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资源环境审计必须探索一些新的审计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应推广以下方法:
机会成本法。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当于对多种互斥的方案的选择,资源有限性决定了选择一种形式就要放弃其他形式,放弃方案中的最大经济效益为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适用于因水资源短缺、废弃物占地等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计量。
资产价值法。环境条件的差别可以通过地价或宅价反映,据此推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常用回归分析法计算、测定环境条件对地价的贡献度,该贡献度可视为环境资源价值。该法适用于宅地周边的森林、草坪等绿色效益的计量。
人力资本法。专门用于评估计量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该法将环境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失分为医疗费、丧葬费等直接经济损失和护理费等间接经济损失。适用于对人身危害重大的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的计量。
恢复费用法。环境资源被破坏,改善的效益较难评价。可以估计恢复或防护一种资源不受污染所需的最低费用。就是恢复费用法。适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治理费用的计量。
防护费用法。消除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害影响所愿意承担的费用来衡量环境污染的损失。适用于出现了噪音污染。需要安装消音或隔音装置。
调查评价法。咨询专家或环境利用者,当环境物品的供给数量或质量发生变化时。人们愿意支付或接受补偿的金额,按调查结果,评价环境资源损失价值或保护措施效益。可运用于评价如洪水对农田、水利设施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决策和风险分析法。一般来说资源环境开发和保护的措施或方案是多选择性的。并且部分资源环境项目难以用年度去体现,有的项目可当年完成,而有的却要跨年度甚至多年度才能完成;有的当时对资源环境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而有的在几年后产生影响或有着长期影响。如何正确评价、预测项目的成本和效果是个难题。使用决策和风险分析法可以较科学的解决这个问题。新晨
在线监测法。资源环境领域的监测网络目前正在完善之中,如卫星遥感数据接收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空气监测系统、排污监测系统、GJS地理信息系统等。资源环境审计应大胆利用这些在线监测设备和系统,审计期间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在线监测。目前在部分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中已使用这一方法,如耕地保护情况、防护林保护工程审计中,审计人员尝试利用GPS系统进行了查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资源环境审计的方法没有一定之规,任何学科的技术方法都有可能使用。以上只是探讨了一些较常用的方法,只有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使资源环境审计方法趋于完善。
篇7
监督活动
绩效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或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独立性的监督活动。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审计准则中将绩效审计定义为“对被审单位在履行职责时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的审计”。
经济性是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经济性主要关注的是投入产出比,只有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同等质量的资源时才能够实现经济性。
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在使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时,当一定量的投入取得产出最大化,或者取得一定量的产出时实现投入最小化都可以称之为效率性。一个单位投入的产出越高,效率就越高。
有效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与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是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的结果,它是实际实现的目标与计划目标之间的比较。有效性主要关注的是一个项目是否实现了目标。要区分短期产出(或产品)与最终产出(或成果)的不同。最终成果对于衡量项目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成果可能比投入值和产出值更难以衡量和评价。项目成果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同时应当从长期效果而不是短期效果来评价它。
绩效审计是提高经营效益的
有效手段
绩效审计是真实性审计、合法性审计、效益性审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审计,也是提高审计质量、扩大审计效应,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手段。由于科学论证、集体决策、管理创新等都是绩效审计的规范目标,这样也就从审计监督的角度,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通过绩效审计,可以促进改善财务收支、资金运用的管理、经营支出或成本的控制,进而改进经营管理,加强控制机制,提高决策和计划水平,乃至促进宏观经济的治理和调控,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它具有建设性作用;但从防止资源配置使用不当、控制系统失效等而言,也有具积极的防护性作用。
审计目标:一般来说,绩效审计的整体目标应当是围绕审核、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是否经济、合理、有效来确定的。一是通过对主要收支项目和资源管理(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揭示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向经营管理者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二是确定提高效益的途径,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善管理和改进控制系统的必要措施,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持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和区分,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绩效审计的绩效检查评价,必须将这几方面综合一起进行检查、考虑。
审计范围:绩效审计除涉及财务收支及其会计资料外,主要涉及有关的经营计划、决策、管理、技术、组织结构、控制系统等方面。
审计依据:绩效审计除依据财政、财务、会计等法令、制度、规章、规范外,还需依据有关的政策、决策、计划、方案、法规,以及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等。
绩效审计的内容及重点应以提高效益为目的
绩效审计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和配置公共资源绩效的好坏,而是通过效益审计找出效果差、效率低的原因,向利益相关者披露相应的信息或提出整改的建议,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因此,效益审计亦以真实性为基础,除财务会计资料外,还应包括管理会计,并涉及有关政策、决策、计划、财务预算、金融产品、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
效益审计的内容应从资产的完整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以及利润情况等方面入手,维护国家财经纪律、评价企业管理水平,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具体包括:一是审查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审查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三是审查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保证财务信息完整可靠;四是审查盈利完成情况,全面评价经营业绩;五是各种资源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六是内部控制制度及状况,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
绩效审计强调的是被审机构是否经济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资源(诸如人力、资产等);由权力机关确立的项目或资金使用的预期结果或效益是否达到;是否考虑了可能以较低成本达到预期效果的其他可供选择的办法。因此,绩效审计的中心在于评价和提高被审单位资源利用或管理上的有效。
调查和统计分析是绩效审计中最常用的方法
调查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调查事实,也可以用来调查对特定问题的看法。调查方法易于操作,但准确性差,需要审计人员较多的判断。所以,审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时,一般要保证一定的样本量。
统计分析也是绩效审计中用来了解状况、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在评价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时,通常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中各因素的影响、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或者找出存在的差距及原因。统计分析方法相对于调查来说,不易操作,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其特点是准确性强,结论相对可靠。
在实施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无论采用哪一种审计技术和方法,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不论决定采用什么技术和方法,都必须以保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原则。
在实施绩效审计时,要注意处理和把握好绩效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关系:
一是效益审计必须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效益审计和合规性审计都产生于对受托责任的评价与鉴定,合规性审计主要关注受托财务责任,效益审计侧重于受托管理责任。
二是把握好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在审计理念上存在的差异。效益审计与合规性审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绩效,但二者的审计理念并不相同,合规性审计是问题和过程导向性审计,它通过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和纠正,促进对既定制度的维护,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效益审计则是绩效和结果导向的审计,通过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找出制度上或管理上的缺陷,通过完善制度和管理,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绩效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在当前开展绩效审计,审计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公认的绩效审计标准。由于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致使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确定。即使同一项目,也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有时可能还比较悬殊。这使得每开展一项绩效审计,审计人员都必须在现场审计开始前,就衡量绩效的标准问题进行多方协商,寻求一种公认的、不存在异议的评价标准。因此,衡量标准的不确定,给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造成了困难。
二是没有统一的审计方法和技术。由于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在实施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灵活地选择自认为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致使审计的风险加大。
三是较难获取准确充分的审计证据。由于方法的灵活性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同时又缺少可供遵循的准则和程序,使得绩效审计证据的收集渠道多种多样,致使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导致结论的有失客观、公正。
四是审计人员的素质未能适应绩效审计发展的需要。绩效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素质,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以及多学科的知识。传统审计的视野相对较窄,审计人员缺乏绩效评价的意识、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和开展绩效审计时所需具备的相应独立性和胜任能力。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应多方采取措施,为推行绩效审计、迎接绩效审计的挑战作好准备:
一是广泛开展绩效审计研究,建立和制订绩效审计准则和审计操作指南,从理论上探索绩效审计标准、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和绩效审计方法、技术的路子、方法。
篇8
图片新闻
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体制创新的思考
对审计资源特性与内容的认识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丰富内涵
信息时代的军队审计模式创新
湖北省内部审计工作暨全省内部审计“双先”表彰大会在武汉召开
“三位一体”部门预算跟踪审计
推进地方财政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企业审计的转型
审计项目课题化的实践探索
清权明责排查风险规范审计权力运行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统筹发展开创审计新局面
林业生态免疫战——湖北省审计厅查处某林业生态有限责任公司套取林业专项资金案件纪实
AutoCAD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的灵活运用
信息系统审计常用方法
运用计算机审计巧查“冒名贷款”
从招投标管理中心财务账查出围标的方法
投资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科学发展:从“十一五”到“十二五”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审计的重要使命
审计促进民生保障、改善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图片新闻
绩效审计指南建设工作的思考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跟踪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政府性债务风险分析及其管理
深化财政审计重点要把握好“九个字”
创新用人机制促进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
树立大财政审计理念提升审计工作整体效能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着力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三位一体”预警监控构建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实施分类指导全面防控五类审计风险
探索“创新+质量”审计模式破解基层审计发展难题
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政府投资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审计约谈”的思考与实践
科技经费管理与审计监督的思考
联网审计状态下的审计管理
政府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审计监督
建设项目风险控制审计方法初探
祖国颂——锦绣中国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审计评价
国家审计目标的新发展——安全性目标
风险基础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探讨
我国政府审计质量管理现状与对策
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宣传工作
当前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村级债务的审计及化解对策
基层审计机关跟踪审计有关问题探析
全省公办高校资产财务审计工作全面展开
基层审计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深化农业专项资金审计
突发事件行动审计思考
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工作之思考
村级债务形成的原因及化解对策
利用sqlserver查询分析器查找医疗保险业务问题
浅析“小金库”的特点及审查方法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9
今年8月份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离开了工作三年的原公司,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接触了之前毫不了解的审计专业。入职的第一天,周局对我的要求是“不光要计算机信息化知识过硬,还要学习审计专业知识,更要将审计和信息化相结合”,这几个月来,我也以此作为工作学习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
在学习审计知识方面,参与了交通局的审计项目,在审计一线,实践与学习相结合。通过向同事和领导请教,学习专业的审计知识,对审计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在审计能力上有了长足的提高,做到了从一窍不通到初窥门径的转变。
在巩固和提高计算机信息化专业技能方面,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上,不断拓宽计算机信息化知识储备,加强Python语言、R语言、SQL语言、GIS等审计中常用的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准备全国计算机中级软件工程师技术资格考试。
篇10
摘要: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选择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每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更快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Keywords: statistical sampling to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yAbstract: the idea of statistical sampl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est the premise, set the sampling parameters to determine the sample size, no biased random samples audit, based on the need to expand the sample,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the overall features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according to the sample characteristics derivation, draw overall conclusions. Choice of statistical sampling methods to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conditions of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use of a statistical sampling method, to determine what kind of statistical sampling method is most appropriate is not easy to master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nd fully underst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rich experience in the audit practice, the better and fast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中图分类号:E2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一、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一)属性抽样: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二)变量抽样: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三)货币单位抽样: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统计抽样的调查方法。
(一)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是指使用某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当某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很复杂,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它的审计成本相对来说就高。不过,一种统计抽样方法的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计算机运用于审计工作后,审计成本会有所下降,而且各种统计抽样方法的审计成本下降幅度也不相同。
三、新经济形势下统计工作的创新和改革。
(一)统计信息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信息设备的创新。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广泛应用,更体现在信息设备的技术性能上。高科技现代化的信息设备的引进和普及是我国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必须将高科技的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统计作业系统。
(三)统计信息人才的创新。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重新认识人的作用的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统计信息能否适应新经济的要求.关键是统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原有的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技能的培训及培养。培训可采取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多途径井经常化制度化。
(四)统计信息交流的创新
在新经济时代,网络将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互联网和数字通信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极小的时空范围内知悉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非常广泛的信息一发展现代化的统计信包网络,并与国外信息机构进行联网,通过网络关现吮计信息在社会各个层次部门的交流和共享。
- 上一篇: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 下一篇:德育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