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的估算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动资金的估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动资金的估算

篇1

一、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分析营运能力的常用指标是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主要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固定资产周转率(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回收期)、存货周转率(持有天数)等。借款人营运资金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等。

在实际测算中,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可参考如下公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二、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如短期债券)。

上式中的借款人自有资金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

1、借款人自有资金=未分配利润+净利润+折旧-资本性支出-股利支出-到期银行借款和其他借款

2、借款人自有资金=折旧资金+所有者权益-各种资产净损失

3、借款人自有资金=货币资金

三、其他因素

(一)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如借款人所属行业、规模、发展阶段、谈判地位等。

(二)对集团关联客户,可采用合并报表估算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原则上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成员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总和不能超过估算值。

(三)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预付租金或者临时大额债项融资等情况,可在交易真实性的基础上,确保有效控制用途和回款情况下,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

(四)对季节性生产借款人,可按每年的连续生产时段作为计算周期估算流动资金需求,贷款期限应根据回款周期合理确定。

其实举个例子是最能说明如何测算流动资金需求量的:

某企业向某农村信用社申请流动资金贷款,需测算该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合理需求量。该企业部分财务报表数据如下:

单位:万元

科目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贷币资金 600 700

应收帐款 1600 1850

预付款项 400 500

存货 1090 2150

流动资产合计 3690 5200

短期借款 120 100

应付帐款 1650 1500

预收款项 550 600

应交税费 140 130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430 300

流动负债合计 2890 2630

其他资料:

1、贷款申请年度企业销售收入总额1亿元,销售成本7000万元,销售利润率为30%。

2、企业预计第二年的销售收入年增长率为10%。

3、企业拥有自有资金200万元。

4、企业近期内有一笔50万元的短期贷款需要归还。

5、企业目前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筹措营运资金。

其测算过程如下:

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次数测算表

科目 期初余额 期末余额 平均余额 周转次数 周转天数

应收帐款 1600 1850 1725 5.8 62.1

预付帐款 400 500 450 15.56 23.14

存货 1090 2150 1620 4.32 83.33

应付帐款 1650 1500 1575 4.44 81

预收帐款 550 600 575 17.39 20.7

测算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过程如下:

1、估算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以存货周转次数计算为例

存货平均余额=(1090+2150) /2=1620(万元)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7000/1620=4.32(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4.32=83.33(天)

依此类推,分别计算出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应付帐款周转天数、预付帐款周转天数、预收帐款周转天数(见上表)

则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应付帐款周转天数+预付帐款周转天数-预收帐款周转天数)=360/(83.33+62.1-81+23.14-20.7)=5.38(次)

2、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10000*(1-30%)*(1+10%)/5.38=1431(万元)

3、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1431-200-100=1131(万元)

篇2

[关键词]流动资金贷款 管理要求 需求测算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b)-0000-00

在商业银行的各类贷款业务中,流动资金贷款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一个基础贷款品种。作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融资工具,它具有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针对此类贷款,银监会专门出台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下称暂行办法)进行规制,本文结合该暂行办法的规定,拟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概念、管理要求、需求测算的意义、方法等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在实践中能够有所借鉴。

1 流动资金贷款的概念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流动资金贷款是指贷款人向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发放的用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本外币贷款。

正确理解上述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这里的借款人是指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组织,并不包括自然人。但在实践中,以自然人名义申请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所在企业经营的,也多参照适用该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第二,流动资金贷款系用于借款人的经营周转,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主要用于满足借款人的短期资金需求,当然也可以用于满足借款人的临时性、季节性等资金需求;第三,贷款的用途限于借款人的日常的生产经营,不能挪用于固定资产项目或股权投资等,并且贷款金额不应超过借款人的实际资金需求。

2 银监会对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要求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银监会对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提出了以下管理要求:

2.1 全流程管理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商业银行要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包括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从受理到收回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2.2 资金合理测算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的规模和周期特点,合理设定流动资金贷款的业务品种和期限,合理测算借款人的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的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该办法明确规定,超过借款人实际资金需求发放贷款的贷款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银监会可采取监管措施,并进行处罚。

为便于管理和实际应用,暂行办法在附件中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测算提供了参考方法。

2.3 统一授信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将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对借款人及其所在集团客户的统一授信管理,并按区域、行业、贷款品种等维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以防止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过度授信、多头授信。

2.4 用途合法要求

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流动资金贷款用途必须明确、合法,并作了一些禁止性的规定,如流动资金贷款不得用于固定资产、股权等投资,不得用于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等,流动资金贷款不得挪用等。

3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测算的意义

3.1 遏制借款人的盲目扩张,防止过度负债。

借款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经常会有盲目扩张的冲动。为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快速获得所需资金,极易导致过度负债的问题。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进行测算,客观上会促进企业了解、评价自身的营运资金周转、财务状况等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利息费用支出。

3.2抑制贷款人的放贷冲动,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充分发挥贷款业务的龙头作用,带动其它业务的全面发展是各家银行的普遍做法。为完成利润等指标,受各种利益的驱动,各银行争相向所谓优质客户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造成风险的不断累积,而在实践中,部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却经常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对流动资金贷款的需求进行测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通过量化的指标将借款人的资金需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合规的形式抑制贷款冲动,提高其授信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其形成健康的信贷文化和理念。

3.3控制贷款资金的流向,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实践业务中,企业挪用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领域等现象并不鲜见,商业银行对借款人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合理测算以及对贷款资金流向的控制,可以确保企业将贷款资金真正用于其实体经营,防止借款人任意予以挪用。为此,暂行办法要求贷款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检查、监督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情况,并对贷款支付方式、资金的回笼等作了明确规定,贷款人放任借款人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的,会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4现行测算方法及存在缺陷

根据暂行办法的规定,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应基于借款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营运资金与现有流动资金的差额(即流动资金缺口)确定。该办法认为影响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为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当期财务报告和业务发展预测,按以下方法测算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

4.1估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量

营运资金量=上年度销售收入×(1-上年度销售利润率)×(1+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营运资金周转次数

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次数=360/(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周转天数=360/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平均预收账款余额

存货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预付账款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应付账款余额

4.2估算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将估算出的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量扣除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其他融资,即可估算出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

新增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营运资金量-借款人自有资金-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

上述测算方法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所普遍采用的主要方法,在满足借款人生产经营的正常资金需求、提升贷款人的信贷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实践情况看,该方法还存在以下缺陷:

(一)适用前提的缺陷。该方法适用的前提是企业所编制财务报表须具有可用性,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国内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尤其是部分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不规范,提供财务报表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测算出来的资金需求量可能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从而失去其测算的意义。

(二)适用范围的缺陷。该方法以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作为流动资金需求的关键因素,对生产经营相对稳定的一般制造类企业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新成立的企业、特殊行业的企事业组织,如医院、学校、建筑业、娱乐业等可能难以直接适用。

(三)取值标准的缺陷。因缺乏统一标准以及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计算公式部分因素的取值标准和范围存在不同的理解,造成实践执行中的较大争议,调节空间过大,测算数据易纵。例如,预计销售收入年增长率如何取值?以前年度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是否可以不考虑?自有资金如何取值才算合理?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具体可以包括哪些?等等。

(四)选取因素的缺陷。计算营业资金周转次数时,测算公式选取了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五个与流动资金需求密切相关的因素,但是各行各业的企业面对的经济环境不同,经营模式、资金结算方式等也有较大差异,完全照搬上述因素未必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例如,有的企业的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在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中占比较大,是否应该考虑?在达到什么程度时考虑?又比如,很多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一些正常经营的应收、应付款项,甚至对外借款等都计入了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上述情况也有可能造成资金测算的偏差。

5几点建议

(一)建议修改暂行办法的附件,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贷款用途等提供多种测算方法(不局限于财务报表)进行参考和选择,增加灵活性,赋予商业银行更多的业务操作的自利。

(二)完善现行流动资金贷款的资金需求测算方法,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相关概念的含义和范围,或另行出台相关文件予以解释,缩小计算公式中取值可调整的空间,避免为达到目标数值而任意进行调节的现象。

(三)商业银行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运用上述公式过于机械和僵化的现象,建议充分利用附件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例如银行在预测周转天数时可考虑一定的保险系数,对小企业融资、订单融资等情况,可根据实际交易需求确定流动资金额度等。

(四)资金需求测算本身即含有内在的不确定性,并受企业对外投资、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估计数、预计数来完全准确预测借款人的流动资金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实务操作中,为避免受到监管处罚,资金需求测算在某些范围或程度上已经流于形式。笔者认为,手段与目的要进行区分,不能为了测算而测算,商业银行要树立正确的贷款管理理念,切实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过于纠缠数字的精确是得不偿失的。建议在暂行办法中也可以考虑删除关于具体测算方法的相关规定,适当减少行政介入,而由各商业银行自行制订测算方法并报送监管机构备案。

参考文献

篇3

在编制项目的投资估算时,一般考虑三个方面:固定项目投资、其他费用、利息与流动资金。固定项目投资又分为动态与静态两部分,对这一投资的预算通常有四种估算方法。第一种指标估算法,即根据各种具体的指标,对工程进行的估算。以同类的工程项目作为参考,制定工程项目资金的指标,并根据项目独有的特征进行适当调整,最后做出预算。第二种是根据资金的周转率来估算。总投资金额等于年销售总额与资金周转率之比。即总投资金额=年销售总额/资金周转率第三种是根据生产规模指数的进行估算。用公式表示为C2=C1(Q2/Q1)nCf,其中C1与Q1分别表示的是同类项目的投资金额与生产规模;C2与Q2则分别表示将要投入建设的项目的投资金额与生产规模;Cf指综合调整系数,显示着不同时间、地点各类费用的波动;n代表的是生产规模指数,在0到1的区间内变动,可以等于或1。第四种方法是根据比例进行估算。用公式表示为C=E(1+f1p1+f2p2+…fnpn)+I,其中C表示将要投入建设的项目的投资金额;E则表示根据当时当地的物价对设备、材料等费用的综合;f1到fn表示由于时间变化,各种费用产生波动的综合调整系数;p1到pn表示项目工程费用在设备费用中所占的比例;I表示将要投入建设的项目会涉及到的其他费用。项目建设中的其他费用要根据国家对税率、汇率等方面的规定,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估算编制。对利息与流动资金的估算一定要与专业的人员进行探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建设期与投资计对建设期利息的多少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资金的投入与流动资金的确定都需要要经过经济技术人员的多方面比较与评估才能完成,经济技术人员是完善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托。

二、注意事项

(一)费用预算是否合理

在对项目投资估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要正确安排各种费用所占的项目投资比例,要有侧重点。通常设备材料的比重最大,要超过总投资的百分之五十,如果其中的进口设备较多,那么资金所占比例将会在百分之六十以上;建筑工程费与安装工程费的比重较少。因此能否有效控制投资资金的金额,把握好设备投资预算是关键,要注意市场价格的浮动变化,选择合理的设备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项目投资的估算中还要包含一部分预备资金,打好提前量,避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涨价等突发状况带来的资金紧张。尤其是工程较为复杂的项目,预备资金要适当的增加。

(二)参考数据是否有价值

估算的过程中常会找同类的工程项目估算进行参考,这时就要注意这些数据是否有参考价值。要考虑到参考数据的实效性与准确性,相差时间较长的工程项目预算,其参考价值就会小很多。另外,有些项目具有特殊性,如:拆迁改造,还建等,这其中的支出费用要超出普通的工程,因此计算时要避免重复与漏项。(三)地方法规、行情是否熟识近年来,建筑市场的壁垒逐渐被打破,很多企业对项目进行跨地区的承包建设。而地区间的法规、收费标准等不尽相同,企业对项目所在地的行情不了解,在项目编制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因此,承建单位一定要对项目所在地提前进行考察,根据当地的经济指标对工程展开投资估算,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

三、结语

篇4

一、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一)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立项的最基本要求。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不同建设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和选择,作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并从客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客观分析主要是从宏观上评价社会政治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微观分析是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和项目开发的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评价等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作出投资决策。运用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如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回收期法、销售无差别点等测算不同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期望收益率等,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案,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二)投资估算控制

投资估算对立项具有决定意义。项目立项前。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并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投资估算是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

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在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允许大于±30%;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20%以内;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10%以内。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招标过程控制

在招标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招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市场价的掌握程度。在建筑市场上。各施工单位在管理水平、施工工艺、组织方案及工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离散性很大。项目管理者在招标中可采取的办法:一是设定标底但不唯标底,评标时,对商务标上下封顶,低于底线的。

必须有可行的降价措施;二是推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洁单报价,可使真实的价格更加明朗化;三是用奖励的办法鼓励承包商使用新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引导承包商在费率上进行竞争,对有些主材料占比例大的项目,大幅度进行总价降点对承包商显失公平,可采用综合费率降点招标。

在目前不很规范的市场机制下,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降低施工质量,或者盲目超概,造成投资损失。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评标。

篇5

关键词:围垦 经济评价 分析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791(2014)02(a)-0205-0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要求更多的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交通资源等,同时由于水利、交通、城建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征用土地数量较大,基于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的供给已越来越成为嘉兴港区域发展的瓶颈。本围垦工程的实施,将为港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腹地和开发用地,缓解了港区建设发展用地紧张及港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港区用地紧张之急,适应目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该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多。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标准堤建设。该区段内堤塘,已具备百年一遇的抗洪标准。但其中有一段约5 km的围堤防洪标准偏低。工程实施后,与相关围堤形成整体,共同抵御台风暴潮,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的综合防潮抗台能力。因而实施工程是提高防潮抗台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该围垦工程主要建筑物一线海堤为3级建筑物,防洪(潮)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位加同频率风浪爬高、允许部分越浪组合设计,堤顶路面高程8.2~8.4 m,挡浪墙顶高程9.3~9.5 m,堤轴线总长10576 m。

1 评价依据

本围垦工程的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编制有关参数说明如下。

1.1 社会折现率Is与财务基准收益率Ic

由于本项目属以治江目的为主的水利基础建设项目,很多效益目前难以定量估算,因此,在国民经济评价同时采用社会折现率12%、7%进行分析,并以7%分析为主;财务评价时财务基准收益率取10%。

1.2 影子价格、影子工资

(1)影子价格:由于资料条件的限制,影子价格采用2004年市场平均贸易价计算。

(2)影子换算系数:由于本工程主要以土石方为主,施工工艺不很复杂,但受潮汐、台风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又较大,为简化计算,建筑工程影子换算系数取1;设备购置不多,且均为国内设备,故设备影子换算系数也取1。

(3)影子工资: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1。

1.3 经济评价计算期

本工程工期为4年,经济评价计算期取29年。时间基准点统一定在工程建设的第一年。

1.4 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指取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三项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取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二项指标。

1.5 利率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取5.85%。

2 经济评价

2.1 国民经济评价

2.1.1 费用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

①以围涂基建投资为主:根据围涂部分估算,静态投资为70082.96万元。根据国民经济评价影子投资的简化调整方法、剔除国民经济内部转移资金和相应影子价格换算后,估算得到本工程的影子投资是69097万元。

工程分4年实施,根据施工总进度测算,工程部分投资各年的比例分别为21%、25%、22%、32%;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

②生产性基建投资:为使围区产生效益,除了需投入围涂基建投资外,尚需根据围区综合开发规划进行相应生产性基建配套建设,如围区场地回填(场地高程按3.2m计)、五通一平等,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配套工程费用为26000万元。

(2)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年运行费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每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工资、行政管理费、维修养护费、观测和试验研究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围堤部分取综合年运行费率为第一部分工程投资(扣除征地投资)的0.5%、围区生产配套部分取综合年运行费率为工程投资的0.5%,计算得年运行费为341万元。

流动资金包括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购买燃料、材料、备品、备件和支付职工工资等的周转资金。按年运行费的1.5个月计列,则流动资金为42.6万元。

2.1.2 效益计算

本工程经济效益包括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包括土地综合开发效益、流动资金回收与固定资产回收;间接效益主要包括治江效益、防台潮效益、增加国土增加就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等社会效益,由于这些间接效益较难用货币形式统计,根据当地河口段经济研究可将防台潮效益量化计算,故间接效益只计入防台潮效益。

(1)治江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可削减图山以上潮势,有利于该地段海塘的安全,并可相应减少维护费用。但因该项效益难以定量计算,故评价暂不计入。

(2)防台潮效益。

本工程新围堤总长为10.6 km,按50年一遇防台潮标准设计,将与原有钱塘江标准海塘(其中部分围堤设计标准50年一遇、省管海塘段100年一遇)形成二道防台潮屏障,使以后位于二线的标准海塘的防台潮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该围堤工程防台潮效益是按工程实施以后保护区内全行业比现状工况下可以减少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停工停产等各项损失计算。工程前后的多年平均台潮灾害损失值采用频率法计算。台潮灾害损失按不同频率下的潮位、围堤工程条件和保护区内的地形条件,结合保护区内的经济数据以及不同淹没水深下的各类资产损失率计算。

根据本工程的堤线长度所占防台潮封闭线总长度的比例以及在保护内的权重,初步测算得到本工程的多年平均防台潮减灾效益为1650万元。

(3)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根据港区总体布置规划,本工程围区主要作为港区一部分,规划为千吨级泊位发展区,自东向西顺次为散货作业区,拆船修造区,预留发展区和城镇生活区。

本工程实施后,将净增国有土地1.3万余亩。扣除围区道路、排水等公建用地,实际可得综合开发用地约10400亩。通过分析,扣除建设码头等基建工程投资后摊销得到的收益为每亩每年12500元。根据围区开发进度,初步按工程运行后第一年开发面积1040亩、以年每年新增开发面积1040亩计算效益,10年后全部发挥效益。

(4)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回收。

固定资产原值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围堤工程折旧率取2%,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则计算期末固定资产回收值为36965万元;流动资金回收值为42.6万元。

2.2 财务评价

2.2.1 费用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与投资分摊。

①围涂基建投资:根据围涂部分估算,工程总投资为76014.46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工程分4年实施,根据施工总进度测算,工程部分投资各年的比例分别为21%、25%、22%、32%;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

②投资分摊。

围涂部分投资按可量化的那部分社会效益(1650万元/年)与土地综合开发效益(13000万元/年)的比例进行投资分摊,得到参予财务评价的投资比例为89%。

(2)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年总运行费用同国民经济评价,按前述分摊比例89%得到的参予财务评价的年运行费为303万元,流动资金为38万元。

(3)折旧费。

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围堤工程按年折旧率为2%计,则按前述分摊比例89%得到的参予财务评价的年折旧费为2242万元。

(4)税金及附加费。

按规定交纳营业税5%、城市建设维护费1%及教育费附加3%;在有销售利润的年份还应按利润总额的33%交纳所得税。

(5)银行还贷利息。

银行贷款总额59668万元,年利率5.85%,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投资,(按全部投资评价时不再计入,按自有资金评价需计入)。以上贷款拟在生产期由土地开发所得利润还清本息。

2.2.2 财务收入估算

本工程财务收入主要为土地开发效益、流动资金回收与固定资产回收。

(1)土地开发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将净增国有土地1.3万余亩。扣除围区道路、排水等公建用地,实际可得综合开发用地约10400亩。新增土地主要作为临港工业区和城镇生活区。

通过对该区域年土地需求分析,拟将新增土地在十年内出让,年均出让1040亩,每亩净收益按20万元计,则每年获得土地净收益20800万元。

(2)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回收。

固定资产原值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围堤工程折旧率取2%,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则计算期末固定资产回收值为32898万元;流动资金回收值为38万元。

3 结语

国民经济评价的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本工程是以治江、防台潮、增加国土为主要目的水利公益性项目,间接效益非常显著,因此,若计及治江、增加国土资源、增加就业等间接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各项指标将更好。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要求围垦开发经营单位要做好土地综合开发文章,努力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可行。

财务评价是从海涂围垦开发经营与堤闸维护管理的经营者角度进行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项目财务评价可行。由于本工程属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很多社会效益如投资环境改善、增加国土增加就业、治江效益等因无法量化而未进行分摊投资,若考虑上述因素,则财务指标将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玉明.工程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方莉.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210.

[3] 王天芝,章军海.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5):163.

篇6

【关键词】建设项目 投资估算 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而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经济评价的依据,也是确定投资规模和进行资金筹措的依据,并对项目能否取得经济效益进行测预,直接影响后续的设计。同时,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宗旨就是合理确定造价、有效控制造价。其中造价的有效控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以效益为导向的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对目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与办法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中的投资估算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的基础是批复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建设单位上报国家管理部门的建议文件,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整体规划,它包含了项目的必要性、产品方案、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条件、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进度安排、经济效益等内容,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编制时,应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内容确定投资规模。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对投资估算的投资规模误差要求控制在±30%以内,保证投资估算的投资规模在允许的范围内。其次确定建设项目所在的行业,准确选择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同时依据项目建议书提出的建设地点,收集、了解当地项目投资造价情况,以及当地政府对项目费用的特殊要求。

1、 投资估算中工程费用的计算

投资估算中工程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及安装费、工器具费。

投资估算一般采用经验投资估算指标、类似工程造价资料。采用这些数据时一定要注意它的时效性,因为指标的收集、编制、发行都有时限要求。要使用最新的数据,同时使用数据的来源应尽量可靠。

建筑工程费的计算应注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的选取,尽量选用当地近期的类似工程作参考,结合项目的特征,对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后计算建筑工程费。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的计算很重要,这部分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50%以上,所以要充分重视设备价格的确定,应经过多方面的比较分析,确定出合理的设备价格。设备运杂费及安装费费率的选取要依据行业的规定,结合项目中的设备类型确定费率的大小。

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费的计算应依据设备的性质选取相应的费率进行计算,按经验数据计算的同时,也要参考当地现行工程的造价情况。

2、 投资估算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计算

投资估算中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土地使用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工程监理费、研究实验费、国内专有技术及专利使用费、勘察设计费、工程保险费、样品样机购置费、供电贴费、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费、生产准备费、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其他费用、联合试运转费、地方规定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费用。以上费用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费用基数及费率应按照国家及行业的相关规定选择,还要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如果企业已经签订和同意向的则按照合同价计算,没签定合同的则需要现场勘察项目的具体情况再确定。

3、项目估算人员与经济专业人员的沟通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按规定还包含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建设期利息最好由经济评价人员来提供,因为建设期利息与建设期的长短、投资计划有关,资金的投入计划直接影响建设期利息的大小,而资金的投入计划是要由经济评价人员经过多方案的比较然后确定的。同样铺底流动资金也是由经济评价人员在计算出全额流动资金后,按比例确定出铺底流动资金,所以项目估算人员应加强与经济专业人员的沟通,取得准确的数据。

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现阶段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具体解决措施: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建设各个主要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加强造价控制与管理能为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的保证。长期以来,由于工程项目的匆匆上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投资失控,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区建筑市场的壁垒已被打破,异地承揽或跨行业承揽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企业逐年增多。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和预算编制的规定因地区和行业的差别而有所不同,致使一些跨地区跨行业承担工程设计与施工的企业不甚了解工程所在地或相关行业的有关规定,在实际编制工程造价过程中出现差错;

工程建设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编制工程造价时,需要经常进行定额换算。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多为静态、滞后的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现在以及将来的真实情况。而新增补的定额往往是由典型工程测算出来的,缺少代表性,必然与实际存在差异,这就造成了工程造价确定上的差错;

造价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背景和素养的局限,不能适应造价控制工作的需要。具体表现为专业技术素质欠缺,不能独立果断地处理复杂的工程技术经济问题;对项目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能较好地组织、协调工程项目各主体间的关系;缺乏经济和法律知识,对相应合同条件的理解也不够到位。

所以,应当通过对工程经济指标的测算,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和设计概算依据,采取综合举措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首先,应针对目前工程预结算环节较混乱的情况,切实加强对工程预算工作的指导,搞好预算及定额、取费标准、设备及材料价格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完善相关的经济法规,对报批的预算应认真审查,对已批复的工程投资及工程实施中的经济活动实行跟踪监控。

篇7

关键词:营运资金;流动资金贷款;测算

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可以采用因素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资金习性预测法等方法对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进行估计和预测。在此基础上,依据流动资金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银监会在2010年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给出了一套测算参考公式,通过对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的合理测算,不仅帮助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所需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和控制,也便于大型企业集团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对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进行放贷管理。本文总结了国内某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下属50余家成员单位内部信贷过程中具体应用测算公式的实际经验,发现在利用测算公式过程中还存在几方面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一)测算公式分析

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公式整体思路是:首先,根据借款企业的近期财务数据估计其营运资金总量;然后扣除掉通过其他方式筹集到的资金、已经取得的流动资金贷款、借款企业自有资金等,估算出所需新增的流动资金额度。最后,综合考虑企业生产类型、订单类型等对整体信用额度和期限进行调整。

(二)测算公式的应用情况

第一步,利用EXCEL设置公式来计算营运资金量,也是整个测算的核心。公式测算项目均取自年度报表,通常年度报表更能够全面、动态地反映企业资金情况。上年度销售利润选取营业利润,因为这个指标反映了直接由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预计销售收入增加率根据某集团公司年初制定的生产经营计划,因为这是一个硬性指标,虽然比较保守但也比较可靠。不加任何调整的情况下直接结果是参加计算的73家单位中:营运资金量为正数的有25家;营运资金量为负数的有24家;结果报错的24家。结果报错的单位部分是由于规模小或者应收账款管理较好,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项目为零,不能直接计算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也有部分单位由于新建项目单位,有些数据不全。通过调整公式计算项目剔除报错因素,最终34家为正,32家为负,其余5家都是项目基建单位无结果。

第二步,以上计算结果减去现有流资贷款额。由于该集团对自有资金的安排有严格的要求,通常是安全储备、固定资产投资、归还项目贷款、收益分配,用于生产经营的自有资金通常很少或者没有,另外也没有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因此不考虑这两项扣除内容。按照这一计算过程,最终比较后发现,几乎没有单位有新增流动资金的需求。结合各个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逐个分析后,可以发现有些企业是有特殊情况需要考虑的,个别单位的实际资金需求要远超出计算结果。公式是以理想财务报表为基础进行测算的,实际计算中每个企业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

1、测试项目不够全面

目前以及以后的很长时间大部分生产型企业包括作者所在的某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都大量依靠票据周转,应收票据、应付票据占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重相当大。此外,对经营时间已久且从业人员众多的老企业,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等重要性也不容忽视。而这些项目在公式当中并未得到体现。

在调整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的相关科目时,应以是否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直接有关且是否影响资金需求为标准,将与正常经营活动直接有关且影响资金需求的项目纳入测算公式,符合条件的科目主要是应收票据、应付票据,这两个科目作为企业在销货和购货中的基本债权债务,不仅符合条件,而且易于合理估算,因此应纳入测算公式,在测算中可以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合并形成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进行统一计算。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由于通常因企业之间的资金占用而形成,与正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性较弱,因而应排除在测算公式之外。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由于数额偏低,不适合纳入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公式,其影响作用建议在最后步骤“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中体现。

2、个别项目中包含与生产无关的因素需要剔除

对于项目投产初期的企业,工程设备款等并未完全支付,也在应付账款中反应,而且占相当比例时就会影响营运资金周转率计算的准确性。而有的企业在建项目采购设备等固定资产需要大量的预付款,同样影响营运资金周转率的计算。

例如:某焦化企业A,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初陆续开工投产,根据2011年度报表计算,营运资金周转率为-4.8,运资金需求量为-1.97亿元。由于该公司应付账款中平均有60%均为应付项目工程款,扣除后计算营运资金周转率为5.05,为同行业偏低水平,营运资金需求量为1.9亿元。

从表面上看,某家企业应付项目与应收项目差异过大,明显不匹配,即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工程项目等与生产经营并不直接相关的部分。在调整时,直接从相应科目中扣除即可。

3、资金储备考虑不足

发展势头良好,财务状况稳定的企业往往会有相对充足的账面营运资金规模,这对于企业应对突发危机至关重要,同时也能够保障企业及时利用商机进行规模发展。而银监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计算公式显然未对企业保持部分相对闲置营运储备资金的需求做过多考虑。而对于煤炭生产企业来说,属于高危行业,按照《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必须提取一定比例的安全生产费用,在资金存量上也需要保证相应的安全生产资金,以应付突发事件。对于特殊行业的储备资金应该根据该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测算结果之后作为其他因素予以考虑。

4、对于流动资金贷款的扣除不能一概而论

受银行信贷政策和项目本身手续报备的影响,该集团内部煤焦化工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项目占用部分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是受银行信贷政策和项目本身手续报备的影响。该部分企业流资贷款余额均较大,按照公式测算结果,原有流动资金贷款到期无法续贷,若在短期内归还流动资金贷款,则资金筹措存在问题,就有可能威胁到资金链条安全。

因此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偏离正常经营需求的企业应分析其具w情况,是否存在上述特殊因素。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处于集团整体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保证其下属成员企业必要的营运资金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5、不适用于该公式的情况

对于某些新建项目面临投产的单位,没有历史数据,或者数据不全的,大多不适用该公式。可以根据项目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预测的销售收入以及同类企业平均资金周转率来测算。也可以根据项目投产时所达到的产能规模按照同行业的材料投入比例就主要材料、动力等需投入资金的项目进行具体测算。

(四)应用启示

综合以上几点,不难发现,无论怎样调整,我们都是根据所测算单位的具体情况行分析,剔除与生产经营活动不相关的因素,将与公式以外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因素考虑进来。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公式能得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测算结果,既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资金支持又要避免超额放贷防范信贷风险。

实践中,需要结合考虑企业特征对流动资金需求的影响,应当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根据行业、企业具体特点选择适合该企业的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关于对大型煤炭集团流资贷款影响的分析》 平少林 《会计之友》, 2010(11).

[2]《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测算方法及其改进》 马春爱《财会月刊》, 2010(26).

篇8

关键词: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 审查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55-01

1 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依据和要求

1.1.投资估算编制的原则

(1)求实原则。进行投资估算时,应加强责任感,要认真负责地、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进行投资估算。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决不能弄虚作假。(2)效益原则。投资估算是计算、分析项目投资经济效益,做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投资估算的编制一定要体现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从而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建设资源,促进拟建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3)准确性原则。投资估算计算出的投资额,既是投资决策必需的重要依据,又是该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值,同时还关系着国家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力求准确。准确性原则要求各个不同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规定允许的范围以内,不得有任何突破。

1.2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

(1)拟建工程的项目特征。主要包括拟建工程的项目类型、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建设期限、建设标准、产品方案、主要单项工程、主要设备类型和总体建筑结构等。(2)类似工程的价格资料。经济、合理的同类工程竣工决算资料及其他相关的价格资料,为拟建项目投资估算提供了较为真实、客观的可比基础,是正确进行拟建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必需的重要参考资料。(3)项目所在地区状况。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民俗、民风、基础设施、技术及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和物价波动幅度等,都将对投资估算产生重大的直接影响。(4)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产业政策等有关政策规定,都会影响项目建设的投资额,是进行投资估算的必要依据。

1.3.投资估算的编制要求

(1)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制度。投资估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制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估算文件的质量应达到符合规定、结合实际、提交及时、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齐全、计算合理、不重复计算,不提高或者降低估算标准,不漏项、不少算。(2)必须选用真实可靠的估算资料。要认真收集各种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实际造价资料,资料的真实可靠性越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就越高。选择可靠的估价资料,是提高投资估算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3)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工作。选择使用投资估算的各种数据时,不论是自己积累的数据,还是来源于其他方面的数据,都要求估算人员在使用前要结合时间、物价、现场条件和装备水平等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对工程所在地的交通、能源、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进行细致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绝不能生搬硬套。确保选用造价指标的工程特征与拟建工程的尽量相符。(4)必须留有足够的预备费。投资的估算必须考虑建设期物价、工资等方面的动态因素变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估算人员所掌握的情况加以分析、判断和预测,选定适合的系数。一般来说,对于建设工期长、工程复杂的项目或新工艺流程,预备费所占比例可高一些;对于建设工期短、工程结构简单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非开发并在国内已有建成的工艺生产项目和已定型的项目,预备费所占的比例可相对降低。(5)注意项目投资总额的综合平衡。投资估算中应处理好局部与总体的关系。进行项目投资估算时,常有从各单位工程投资估算的局部上看似合理的,但从建设项目所需投资额估算的总体来看并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必须从总体上衡量工程的性质、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和建筑标准等,是否与当前同类工程的投资额相称。还需检查各单位工程的经济指标是否合适,进行必要的调整,使整个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估算额更为合理。

2 投资估算的程序

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可选用不同的投资估算方法,不同的投资估算方法也有不同的投资估算编制程序。

(1)建筑工程投资估算;(2)设备及其安装工程投资估算;(3)其他费用投资估算;(4)预备费估算;(5)建设用贷款利息估算;(6)铺底流动资金估算;(7)项目总投资估算。

3 投资估算的审查

3.1投资估算审查的意义

(1)投资估算审查是保障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之一。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建设地点、资源利用等都影响项目是否可行,由于投资估算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项目财务评价和经济分析是否正确,从而影响到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因此必须对投资估算编制的正确性(误差范围)进行审查。(2)投资估算审查为工程造价的控制奠定了基础。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通过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相应形成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结算价及竣工决算。这些造价形成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只有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保证投资估算的正确性,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

3.2投资估算审查的内容

(1)审查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投资估算所采用的依据必须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

(2)审查投资估算的构成内容。根据工程造价的构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铺底流动资金在内的流动资金估算,具体的构成内容已在本书前面进行了介绍。审查投资估算的构成内容,主要是审查项目投资估算内容的完整性和构成的合理性。

(3)审查投资估算的估算方法和计算的正确性。根据投资项目的特点和行业类别,计算投资估算可选用的具体方法很多。一般说来,供决策用的投资估算,不宜使用单一的投资估算方法,而是综合使用几种投资估算方法,互相补充,相互校核;对于投资额不大、一般规模的工程项目,适宜使用类似比较或系数估算法。此外,还应对建设前期阶段不同的工程项目,选用不同的投资估算方法。

篇9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9.3.2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1)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

(2)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

(3)计划还款时间。国外借款(包括国内外币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按借款双方事先商定的还款条件,如借款期、宽限期、还款期、利率、还款方式确定,与国内按借款能力偿还借款不同的是借款期一般是约定的。还本付息的方式有两种:

①等额偿还本金和利息,即每年偿还的本利之和相等,而本金和利息各年不等。偿还的本金部分逐年增多,支付的利息部分逐年减少。

②等额还本,利息照付。即各年偿还的本利之和不等,每年偿还的本金相等。

利息将随本金逐年偿还而减少。

国外借款除支付银行利息外,还要另计管理费和承诺费用等财务费用。为简化计算,也可将利率适当提高进行计算,对此,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第十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节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10.1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在成本估算时,其精确度要与投资估算的精确度相当。

§10.1.1生产总成本估算

生产总成本是指项目建成后在一定时期内(财务、经济评价中按年计算)为生产和销售所有产品而花费的全部费用。

(1)生产总成本的构成有:

①外购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根据前面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②外购燃料动力。根据第四节中外购燃料动力的数量和单价计算。

③工资及福利基金。工资根据第七节中的工资总额计算,福利基金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④折旧及推销费。

⑤大修理基金。

⑥其它费用,包括成本中列支的税金以及不属于以上项目的支出等。

⑦流动资金利息,按流动资金贷款额和贷款利率计算。

⑧销售及其它费用,包括教育费附加,计入成本的技术转让费等。

以上各项费用总额构成项目生产总成本。总成本扣除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和流动资金利息为经营成本。

(2)列表表示生产总成本。

§10.1.2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是将总成本按不同消耗水平摊给单位产品的费用,它反映同类产品的费用水平。

生产单一产品的项目以总成本除以设计生产能力即是单位产品成本,生产多种产品的项目,也可按项目成本计算单位成本。

列表表示单位成本。

§10.1.3销售收入估算

根据第三节中预测的产品价格及设计生产能力,逐年计算产品销售收入,当有多种产品时,可分别计算多种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并汇总计算年总销售收入。

§10.2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国内投资、自有资金)、利润表、财务平衡表、财务外汇平衡表。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财务评价详细做法见本书另章。

§10.3国民经济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10.4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风险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不确定性分析的具体做法,见本书第九章。

§10.5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

(1)项目对国家(或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

(2)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3)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4)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5)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6)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7)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1.1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1.2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重要的市场调查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利用外资的各类协议文件

(11)其它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它

§11.3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没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没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篇10

[关键词]项目概念阶段;管理理论;实践应用;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70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1 企业工程项目概念阶段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企业工程项目概念阶段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需要。企业工程项目概念阶段管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改善对投资机会的把握、有效降低项目的风险等级、提升项目的投资收益能力。第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尊重和遵循科学规律来管理、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第三,企业应对外部竞争的需要。企业为改善自身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对自身的流程再造、方法改进、设备更新等都须依靠技改项目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手术”,而项目概念阶段的科学管理对项目整个周期的全面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第四,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加强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概念阶段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提升企业科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1.2 企业工程项目概念阶段管理的可行性

第一,企业技改工程建设项目的大型、复杂、一次性活动、周期长、容量大、环节多等特点,特别适用也更能显示出项目管理技术应用的优越性。第二,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对企业工程项目概念阶段进行管理更能有效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等关键因素,是非常可行的。

2 企业工程建设项目概念阶段科学管理的基本步骤

2.1 需求识别

需求识别具体包括以下4方面的内容。

2.1.1 需求收集

2.1.2 需求识别

需求识别是对分类需求进行识别,最后形成与项目有关的确定需求。对项目的需求识别方法有许多,本文采用需求分析表(如表2)的方法对所有收集来的需求打分。

通过填写需求分析表,按项目需求识别逻辑关系,依据需求分析表打出的分值来判定每一项需求是否为项目有关的确定需求,并在需求收集与识别表中填写“需求列表”项(列)。

2.1.3 关键需求

关键需求在确定需求明确后,采用集体讨论或广发问卷的方法认定。认定后,将其序号填入项目需求收集与识别表的“关键需求”项。次要关键需求和关联需求通过同类方法确定。

2.1.4 需求建议书

项目的需求建议书通过描述需求收集与识别过程来编制,最终提出项目关键需求和建议书结论,同时提出需求分析建议。单一性项目也可不提供需求建议书。

2.2 项目构思

项目构思即按项目关键需求编制项目总体方案,可委托专业咨询单位完成。构思步骤如下:根据年产量确定流量规模―关注土地、总投资等约束―拟制流程和布局,适当考虑新技术和设备―关注建筑的安全距离―就近布置动力、能源等辅助设施―确定建筑主体参数―考虑建筑的协调感、美化需求等因素―考虑消防、环保等要求―补充、完善未明确的外延和内涵―多构思方案的讨论、筛选―方案总体定型、确认―提出成本组成、资金筹措和调配方案―资源约束条件和风险识别及其化解预案―运营预期的经济效益―运营预期的社会效益―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基本关注要素。

构思完成后,以文字描述结合图形的方式提交构思总体方案,包含设备表、投资表、经济预期、总体进度等。

2.3 可行性论证

主要论证项目的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经济合理性与赢利性、实施的可能性与风险。基本步骤有以下几点。

2.3.1 能力测算及选型

确定生产规模,依据工作制度、分班制度、保养制度计算设备综合利用系数等,形成设备或装置的初步选型。

2.3.2 建设场地论证

项目布局应结合项目用地、内外部现有设施、人流和物流等情况,考虑资源流动最短、盘活现有资源、协调周边环境、足够的安全距离等因素。

2.3.3 财务评价

第一,评价依据。财务评价的依据为最新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建设方实际财务数据等。

第二,基础数据的确定。(1)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产品纲领包括所有产品的类型与名称,评价时长包含建设期和达产期。(2)项目计算期及生产计划安排:明确项目计算期年限,包括建设期年限、建设与生产的关系、何时达到设计能力、运营期为多少年等。(3)资金使用计划:根据设定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提出项目建设投资拟安排在几年内全部完成建设和调试、逐年的资金投入比例,并形成资金使用计划与筹措表。(4)流动资金:依据行业及地方对流动资金的估算要求,按实估算项目流动资金,可采用分项详细估算法等,并明确流动资金的来源。(5)利用原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情况,对利用情况和数量进行说明。(6)盈余公积金:明确提取方法与提取比例。(7)评价参数:产品生产融资前的税前财务基准收益率。

第三,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1)总成本测算:提出外购原材料、主要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折旧、修理费及其他费用等的数据,说明数据来源的方法及参照依据、预期等,形成项目的总成本费用估算。(2)营业收入、税金、利润测算:对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税金、利润测算,结合产品纲领形成总利润额,并提出各项数据的测算原则和依据。

第四,财务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计算指标包括增量投资、全部投资。提出财务评价指标表现出的具体意见,增量投资及全部投资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与基准收益率的对比情况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情况;财务净现值对比情况表明项目盈利能力情况;项目投资回收期与基准投资回收期对比情况表明投资回收能力情况。需附项目投资财务现金流量表(增量投资、全部投资)等。(2)偿债能力-资产负债分析:编制资产负债表,明确新项目投产时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提出项目投产后各年上述指标变化情况,明确表明项目的偿债能力及快速偿债能力情况。(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编制项目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得出计算期内的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计算净现金流量和累计盈余,提出计算期内各年资金平衡和盈余情况,表明项目净现金流量是否可维持正常运营和实现财务可持续性的情况。

第五,不确定性分析,包括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的(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BEP(%)公式为:年固定成本/(年营业收入-年可变成本-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00%=A%。即当生产负荷超过A%时,本项目可以盈利。(2)敏感性分析分别就产品价格、经营成本、建设投资和产品产量等因素,对项目全部投资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单敏感性分析,形成敏感性分析表和敏感度系数分析表。分析提出各因素变化对项目投资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并将变化因素按敏感程度排序;提出这些因素在一定变化范围内,所有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指标与基准收益率对比情况,明确表明项目总体风险情况。

第六,财务评价结论。通过对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的结果,从财务角度明确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财务效益情况。最终说明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

2.3.4 社会影响分析与评价

实施项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的影响,实施项目对社会效益的影响、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情况,特别是资源、环境、安全等方面。

2.4 提出项目建议书

内容包括:建设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市场分析、选址、建设条件、建设方案、节能、环保、消防、安全、卫生、实施方案、投资估算、经济分析与评价、社会影响分析与评价等。

3 企业工程项目概念阶段管理的实施保障

3.1 制度保障

规范的程序、严格的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保证。项目的管理制度必须在概念阶段或之前完成建立。

3.2 建立流程化的信息化平台

建立包括客户、项目、报价、合同、回款、售后、费用、日程、公告、知识库、备忘录、个性网址、邮件、图表统计、自动提醒、团队管理等功能模块的信息平台,对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3.3 组织全面、正确的项目需求识别

项目需求识别的过程按逻辑关系的先后分为3个步骤(过程),即项目需求的收集、项目需求的识别、拟制项目需求建议书。把握好项目的需求,以项目的关键需求为重点展开,考虑如投资、环境、约束、成本、技术和基本风险等相关因素形成总体方案的构思。

3.4 确实抓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

技术分析论证是否确实落实并满足项目需求;投资分析论证是否赢利;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和化解方法。

3.5 提高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一是要尽可能识别项目的需求,二是要尽可能细化项目方案,三是要提高项目方案的论证水平,四是适当考虑市场因素对投资的影响。

3.6 加强企业的项目管理培训工作

项目管理培训应纳入到企业正常的管理培训中,注重项目的全过程培训,必须在概念阶段或之前完成。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侯继涛.ITSM项目需求分析的四个关键步骤[J].通讯世界,2006(6):10.

[3]耿永常,王光远.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