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经营管理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篇1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35 文献标识码: A

房地产经营是从事房地产业的人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的经济营建,主要表现了房地产企业与房地产市场的经济关系.而房地产管理是房地产从业者对房地产企业内部的资源,方案进行人性化,科学化,经济化的优化操作和整合.其实,房地产开发已经贯穿房地产的经营与管理中,或者说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涵盖在房地产的整个流程,通过合理,有效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以达到房地产企业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资源整合最优化,最终实现社会责任化。

1、成功经营房地产企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就是指可以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并且是在企业开发、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很难被竞争对手模仿的那种独特的资源、知识和能力。它是房地产企业在房屋的建设、销售、转让、出租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的经营实力,是企业的文化、技术、产品、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在市场上综合优势的反映。房地产企业非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三大资源、三大能力和四种意识。三大资源是指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和土地资源。三大能力是指营销策划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四种意识是指品牌意识、服务意识、文化意识和信用意识。房地产企业必须具有创新的品牌意识,重视自己的品牌,维护自己的品牌。培养品牌意识,树立自己的品牌,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品牌经营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经营的核心,它对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要求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强化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提高企业营销策划能力,建立企业文化和诚信机制,增强企业的团体凝聚力,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

2、房地产企业经营基本要素

2.1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

优秀的上进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素质是房地产企业的第一基

本素质。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大体上可以总结为一个根本、两个侧重点和三个建设。一个根本就是指在管理上,房地产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两个侧重点就是指房地产企业要做到标准化管理并且要实施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而三个建设是指房地产企业要不断地进行进步的制度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和有竞争能力的组织建设。

2.1.1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更要尊重人性,尽可能多地考虑企业员工和客户的利益,为社会做尽可能多的益事,并把以人为本的这一理念作为指导企业发展的最高行为准则,也可以说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房地产企业成功的根本所在。

2.1.2房地产企业实施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它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基础。而IS09000质量保证体系是全世界顶级专家经过对全球成千上万的成功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并且经过科学周密的研究论证而形成的企业管理质量体系。

2.1.3房地产企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需进行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先进的文化建设、有竞争能力的组织建设,这也可以说是房地产企业成功经营的前提条件。

2.2外包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要求越来越强。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必需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化经营,把更多的优势资源配置在自己专业化的领域,发挥自己更大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需把大多数的工作,如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监理、销售等,以外包的形式分包出去。房地产企业切忌“小而全、大而全”的思想,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外包充分合理地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进行经营管理,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资本流通效率和企业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这样企业就可以把自己的主要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在培养自己核心竞争能力的方面,从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优质的外包管理素质。

3、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3.1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建立房地产风险预警体系,便于房地产企业更自觉、更系统地管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自己的特点,风险不能完全用定量指标来衡量, 很多情况下仅凭管理者的主观分析来判断风险。因而,在预测企业经营风险时,应建立合理的风险指标体系,引入“A计分法”,即把影响企业风险的经营因素列出,再根据其影响大小赋予不同的值,然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各影响因素做标记,加总有标记的各项分值,最后与临界值比较来评价经营风险状况。依据建立的风险指标体系,并凭借以往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经验和历史数据,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加以整理分析,通过信息中心收集的最新信息和数据,对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风险预警,如果发现风险,立即启动风险预警,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3.2创新营销方法

3.2.1实行分期付款:灵活的付款方式是促进房地产销售的有效方式,也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房地产业销售的成功经验。分期付款是指在取得房屋居住权时已交纳了一部分房款,待居住后分期付清其余款的付款方式。

3.2.2实行贷款购房:也称为按揭方式,是指由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购买住房的贷款及其担保,购房者提供全部房屋价款的20%~30%作为购房的首期付款,其余由银行贷款垫付,并且由开发公司为购房者提供不可撤销的全部担保。购房者须按贷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方式与期限每月到银行归还贷款本息。

3.2.3预租预售: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减轻借贷压力,投资者可以通过预租预售的形式出售房地产。若在一个项目开发前就能采取这种措施,会减少风险,增加安全性,但是,预售价一般要比工程完工后的最终售价低,造成一些损失。投资者取得的收益会因其风险的降低而减少。因此,在投资决策时,应正确处理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3.3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

从企业的高管到普通的财务人员都要深刻地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对企业的深远影响。从而企业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突出财务工作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在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当中首先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制度,从企业财管管理工作的特点出发,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等特色,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要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和反应机能,以财务预算作为重要手段,及时反馈出企业的经营现状。实现财务信息的时时分析与管理,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而又科学的参考依据。

3.4竖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自身品牌

对自己的企业要有个正确的市场定位,有合理而又有前瞻性的市场定位。这就要求企业要对细分自己的市场,根据现有的资金实力,业务能力和资金募集能力寺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房地产与质量是息息相关,因为它的产品需要轻受长时间的考验。加强对质量的控制,从设计到施工直到最后的验收与售后工作,都要保证质量第一的理念贯彻到底。品牌不是固定的,它需要不断地创新。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有创新的意识与观念,掌握核心竞争力,改变产品单一,特色不突出的缺点。突出企业自己的优势,创造出既符合时代的潮流,又有底蕴的房地产产品。培养和创造出突出的企业文化,一个特点鲜明的企业文化,可以凝聚起员工的向心力,还可以感染到消费者,让消费者增加对些企业的认可程度,增加潜大消费者的规模。

3.5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行应进行静态控制、实时监控、动态管理、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实行资金按调度使用,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也可以做到深化成本管理。

篇2

一、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局限性

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的结果,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出的各种分析结果,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只有参考价值,并非完全有效。而可靠性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不受主观左右,力求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事实上,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采用的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报表分析不够可靠。可比性一般是指不同企业,应使用相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上,便于报表使用者比较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的强弱和优劣。

对于同一个企业来讲,虽然一致性会计原则的运用使其有可能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基本交易的性质发生变动,则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大减弱。对于不同企业而言,它们之间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由于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存货的计价、折旧的摊提、收入的确认以及支出资本化与费用的处理等,为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各个企业的现金状况进行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现金流量表总体分析

对一般的报表使用者来讲,在获取报表后,要进行总体分析,在浏览现金收支明细项目之后,重点关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如果是正数,则比负数好;正数越大越好。由此便作出不与“现金净增额”为负数的企业打交道的错误结论,在有诸多商业客户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选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大的客户,忽视或排斥增加额较小的客户。在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总体分析时,要关注企业“现金”的期末置存额。应说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与“现金”不是同一概念。“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而“货币资金”对于不能随时支付的长期存款也包含其中。以某中型企业为例,1999年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为600万元,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为200万元。那么,该企业“现金”的期末置存额为800万元。如果随时能拿出如此数目的“现金”用于支付,其财务状况可谓不错。再利用“对比分析法”与同行业规模的其他企业或本企业的历史状况进行对比。如:与1998年对比,假如1998年末的货币资金为300万元,现金等价物为100万元,那么本年的“现金增加额”为400万元,增加了50%,说明企业的“现金”赚取能力较好,前景是乐观的。但是,即使该企业年末“现金”增加额不大,甚至出现负数,也不能认为该企业财务状况一定恶化,从而断绝与之业务往来。做总体分析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并非是最重要的指标,期末“现金”置存额应是关注的一个重要数字,将这个数字与企业规模大小相联系,即可评价企业的富有程度。这恰恰是报表使用者常常忽视的问题。假如,A企业1998年末“现金”置存额为810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为“10万元”;而另一个同等规模的B企业1998年末“现金”置存额为30万元,1999年末“现金”置存额为80万元,则1999年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净增加额”为“+50万元”,但绝对不能认为B企业财务状况比A企业好便放弃A企业,而和B企业打交道。因为,保证A企业年未有800万元“现金”,要比保证B企业年年增加50万元的难度要大得多。即使B企业“现金”年年递增50%,那么它所占有的“现金”也得若干年后能赶上A企业。

可见,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整体分析,在关注“现金”增加额的同时,更应关注“现金”置存额,再结合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加以考虑,并进行横向对比,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三、现金流量的经营活动分析

在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报表使用者往往首先分析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支付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人扣除用现金支付本期经营活动的支出外,用“现金”偿还负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此能力的评价用现金流量充足率来表示:

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负债偿付额+资本性支出额+股利(利润)支付额

一般认为,该指标应大于1,并且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小于1,说明企业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能满足必要的运用及支出。例如:某企业1999年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400万元,本年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为200万元,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本性支出为250万元,对外分配利润为50万元,该企业的现金流量充足率为400/(200+250+50)=0.8.如果就此得出企业经营收现能力较差,财务状况不好的结论,就有可能属于错误判断。原因如下:假如,该企业的“三项”支出数(200+250+50)不折不扣地完全是按计划支付的——债务全部偿还,内部投资项目全部到位,“红利”也全部分配给投资者,即使有20%的缺口,企业还能用其他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弥补这一不足,即使使用减少“现金”置存额的方法弥补,企业财务前景仍然乐观。但是如果债务的偿还,项目的投资以及“红利”的分配只完成了计划的50%,即(200+250+50)×50%=250万元,那么这个指标的数值将会提高到1.6(400/250),常规分析的结论将十分乐观。如果得出企业现金流量很充足,支付能力很强的结论,则又进入了财务分析的误区。因为该企业有许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许多应支付的现金尚未支付,以后年度的压力将会增加,负担将会更加沉重,财务状况实际是不佳的。

对于上述指标评价,应结合企业内部决策的计划来进行,并与企业历年水平比较,与同行业水平比较,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一般来讲,如果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充足率都大于1,则说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满足偿债、扩大生产、分配利润等必要支出后还有盈余,企业的财务状况应该是良好的。作为供应商来讲可考虑与之赊销货物;作为投资者来讲,将来可以收回投资成本,赚取“红利”,进而增强继续投资于该企业的信心。

四、企业实现利润质量分析

在评价企业实现利润的质量时,人们通常用“净利润收现率”这个指标,并将其定义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这个指标可评价利润的可信程度,指标越高,利润真实程度越大。如:某企业1999年经营活动净流量为400万元,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为500万元,则:净利润收现率=400/500×100%=80%该指标的数字应该说越高越好(在有预收货款的情况下有

可能大于100%),本企业的该项指标数值为80%,数字较高,如果就此认为该企业利润转换为现金的能力较强,作出该企业利润质量一定很好的判断,那么又可能出现失误。因为企业净利润的内涵不仅包括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还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等内容。即使净利润收现率达100%,并且没有预收货款,也不能说该企业没有赊销,将来不存在坏账损失,实现利润的质量很好。

又如: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仍为400万元,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仍为500万元,这500万元是由营业利润1000万元扣除营业外支出500万元计算得出,其净利润收

篇3

企业的经营战略管理是其发展的主要依据。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实现其发展目标,会在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发展的环境之后,对其发展的目标以及公司的产品策略、服务策略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从企业发展的时间方面来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规划。而从企业的内部层次角度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则是企业的经营者对自身产品以及服务的一种明确的定位。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为了保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企业一定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经营发展战略企业针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概括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也就是在一个具体的时期内,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其发展目标所指定的一系列的发展计划。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并非凭空产生,它具有非常严谨的科学性,通常来说,一个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确定通常都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员工一定要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在此基础上,企业应该明确其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具体对象和服务质量。接下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对企业的发展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剖析。SWOT分析法是目前企业常用的环境分析方法,其中,S代表企业发展的长处和优势,这项内容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特点;W代表企业发展的短处,即与其他企业相比,企业在哪一方面或者哪几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O代表企业发展的机遇,也就是在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之下,企业利用何种途径可以促进自身的发展;T代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威胁,这种威胁既可能是内部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有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市场竞争。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对自身发展的处境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趋利避害,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在对自身的发展环境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一定要全面地看待问题,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理念、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环境分析工作之后,也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也就是对之前制定的企业发展宗旨和发展目标进行重新的考量和重新的制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具体实行,经营管理战略的具体实行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执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网络环境对于当代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网络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地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网络经济与传统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但是,网络的发展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从一方面来说,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空间,但是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企业不断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良和创新,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举例来说,淘宝网是网络经济发展中的翘楚,它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购物、美食、电影、车票,淘宝的功能类目全面到让人无法想象,与实体的百货公司相比,淘宝中所出售的商品种类更多而且价格更加便宜,最为重要的一点,淘宝以网络的形式出现,对购物流程进行了全面的简单化,很多人在休息过程中就可以轻松完成购物行为,也正因如此淘宝的发展使实体店铺的发展变得更加困难。在此情境下,许多公司企业都不得不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战略进行全面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得到了改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战略选择

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式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别,因此,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对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的调整与创新。笔者认为,企业经济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主要关系不应该是竞争对手,而应该是合作伙伴。网络经济的发展虽然势如破竹,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说网络商品的质量问题。许多购物网站中所售卖的产品缺乏质量保障,消费者在购买一次之后就几乎不会进行第二次购买。而且目前,大量不法分子以网络经济的名义实行诈骗等活动,让很多消费者对网络消费产生了抵触心理。所以说,企业与网络经济体进行合作势在必行。以美团网与各商家企业的合作为例。美团网是依托网络发展的一家网络平台公司,里面显示的内容为全国各个省市地区的美食、酒店、电影等娱乐类目的信息。美团网具有超高的人气,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实际上,美团网只是一个推广平台,它本身并不具备娱乐、消费等功能,它只是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将实体企业商家的消费信息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利用这种信息平台,企业可以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更好的推广和宣传,不仅节省了宣传成本,也加大了宣传的力度,这种O2O的新型经济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从另一方面来说,加强实体企业与网络经济体的合作也可以被理解为企业的网络化战略。在这种发展战略之下,人们对企业的认识并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空间范围。然而,这只是新形势下,企业调整自身经营管理战略的一个方面。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空间距离变得更近,优秀的企业往往会得到不同区域人们的高度认可。因此,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实行跨区域联合的发展策略。以万达广场为例,近年来万达广场发展态势都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应对网络经济带来的冲击,万达对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做出了全新的调整。万达最突出的战略调整表现为其品牌的定位。提到万达,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质量与品质。万达广场所代表的不仅是一种产品服务,也可以体现出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网络经济的冲击下,万达在强化自身品牌文化的同时也拓宽了其发展的地域范围。万达广场的建设已经从一线城市逐步深入到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这种发展策略对城市本身的发展以及万达的整体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万达广场也与网络平台开展了积极的合作,万达影院与万达美食广场都与各信息平台进行了积极的合作。此外,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为了保持企业发展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企业应该通过对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产品的服务,以及产品的品牌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心理满足感。举例来说,像一些比较出名的奢侈品品牌,他们的价格非常昂贵,但是人们对这些产品仍然趋之若鹜,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奢侈品可以为他们带来身心的双重愉悦。因此,企业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就一定要将自身的品牌定位不断的提高。目前,国内企业对于品牌文化的内涵建设还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许多产品的质量水平都非常高,但由于缺少合理的品牌定位,导致这些商品的受众群体并不明确,产品也得不到良好的推广,在市场中占据的份额相对较小。

4结语

篇4

关键词: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相关问题

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就是煤矿企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上不断调整能源的发展战略,从而对我国煤矿市场和煤矿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要想改善这种情况,煤矿企业就要对经营管理理念进行转变,因此具体研究新时期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问题

1.淡薄的经营管理意识

煤矿产业是一个特殊性的行业,因此粗放型是我国煤炭企业一直使用的管理方式,因此企业管理者对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就无法充分的意识到,从而使其具有淡薄的经营管理意识,进而无法科学的设置企业的组织结构。另外,企业在核算成本的过程中,有些管理人员只对销售成本的核算重视,但是却将成本带来的市场价值进行了忽视,从而无法全面和系统的核算成本。

2.不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

目前大部分煤炭企业并没有对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因此科学性是经营管理工作中所缺少的,也就是说企业只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重视,但是对回收利用和售后管理等精细化的管理没有重视;过度管理销售成本,对选用的产品库房和工作人员不够重视;对产品售后回馈过于重视,对事前管理不够重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其无法合理分析和统一管理整个生产过程,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3.不合理的会计财务核算方式

煤矿企业会计财务核算过程中的唯一的会计核算标准就是企业最终销售产品的情况,只是通过成本核算企业最终销售产品的状况,这就造成经营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大大降低,这样容易对资源进行大量的浪费,同时也无法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反映出来,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水平降低。

4.不合理的产品营销

传统产品营销模式是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采用的方式,这种营销模式具有落后的管理理念。同时会浪费能源资源,对我国煤矿的价格和煤矿市场的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产品的营销也受到单一产品结构的影响。

5.较低的经营决策水平

当前大多数煤矿企业在经营决策管理中的问题就是较低的经营决策水平。一般煤矿企业都对产品的生产环节过于重视,但是对产品的建设和运营风险的管理并没有重视,因此企业就无法对预防产品风险以及经营产品的审核制度进行建立,使产品的风险评估机制缺乏,这样容易导致煤矿企业的决策管理与企业的经营现状不相符,其无法对市场需求进行满足。

6.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正常开展造成影响的原因之一就是员工,员工会参与到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企业首先要遵循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的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度进行加强。但是当前许多煤矿企业仍然对单一落后的员工考核方式进行应用,并没有对员工的表现考核实现量化管理,如主要由领导进行考核,对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群众考核的方式并没有重视,从而无法将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真实的反映出来,这就无法将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无法进行充分的调动。

二、新时期煤矿企业解决经营管理相关措施的问题

1.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进行强化

煤矿企业要想使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就要对适应企业发展现状的发展战略进行制定,对经营目标进行明确,将科学的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任一环节进行设置。在对企业总体的管理目标进行明确以后,要在每个职能部门细化目标,将目标作为指导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标准,同时要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不定期的分析和调控各个部门的工作状况。另外,煤矿企业要对经营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对合理的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同时在企业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对其经营管理经营进行借鉴,从而为煤矿企业科学性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健全

煤矿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对健全的分析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因此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自身以后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制定,对自身的内在优势和发展机会进行积极的寻找,利用合理的措施有效的控制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成本经营管理的关键点进行正确把握,对成本管理体系进行合理的制定。如煤矿企业要对自身的优势、成本决策和市场价值进行综合的分析,按照分析的数据有效的控制成本,从而使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目标可以实现。

3.对煤矿产品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加强

煤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安全生产产品管理,其对企业财产安全和员工的生命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煤矿企业要对我国煤矿产品安全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对煤矿产品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力度进行加强,从而可以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避免。同时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要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进行,对生产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从而可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4.对产品营销管理进行加强

煤矿企业要对先进的产品营销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应用,企业可以对“销定产”的营销模式进行应用,这样就可对生产浪费现象进行避免,将煤矿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高,从而使企业科学的产销结构得以建立。另一方面,煤矿企业要深入调查研究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按照市场的发展逐渐对煤矿产品的营销形式和生产结构进行转变。而且企业要对具有高水平的营销人员进行培养,对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进行强化,对企业新的销售点进行开发,从而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不断加强。

5.对企业科学的经营决策水平进行强化

煤矿企业的盈利状况和未来发展战略都是由煤矿企业的经营决策决定的,因此煤矿企业对科学性的经营决策水平要进行加强,将全局思想传递给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同时要将决策人员的素质水平进行加强,从而为企业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保障。

6.对有效的激励约束管理机制进行建立

煤矿企业要想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充分的调动,就要对有效的激励约束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建立。企业内部要对考察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重视,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要实行奖惩制度,奖励和表彰优秀的员工、批评和教育表现较差的员工,从而可以将职工队伍的工作素质进行提高,进而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行充分的调动。

三、结语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煤矿市场的发展,煤矿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煤矿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就要对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转变。但是当前煤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淡薄的经营管理意识、较低的经营决策水平和不合理的产品营销等,因此企业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进行强化、对企业科学的经营决策水平进行强化和对产品营销管理进行加强等通过这些方式对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改善,使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不断提高,从而可以对我国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亮.新时期煤矿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2),08:1-2.

[2]郑方新.新时期煤矿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5),20:64.

篇5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影响了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的改革,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电力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在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措施以及经营管理模式上都急需革新。本文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进行解析,提出几点关于加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措施以及对管理措施解决对策的几点建议,力求能够对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解决对策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电力企业内部也在不断进行革新。经营管理优化工作是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中必须重视的改革内容。这是由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会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措施、经营管理模式进行革新之后与当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能促进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能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利于电力企业降低成本,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于优势地位。

2对我国电力企业当前经营状况的解析

总体来说,我国电力企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较之十几年前明显提升。不少电力企业在实行财务、物资、人力资源等三个方面的集约化管理之后,电力企业的运营状况都有所好转,也能够逐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然而由于传统体制的长期存在,导致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发达国家的管理理念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对缓慢的。尤其在降低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方面,我国电力企业仍是久攻不下。当然,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也是制约电力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此外,电力企业呈现出的财务管理水平低的问题也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形成限制。具体说来,我国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有:①电力企业是我国行政机关的附属单位的这种附属性质致使电力企业的自力不够,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会受到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的影响,因此在信息管理方面往往不能担负起创收业务。②我国电力企业经营管理集权化比较严重。很多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多权力集中在某位高层领导手上,民主决策不能发挥其作用,这些会导致电力企业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③由于我国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一味沿袭电力生产、电力输送的项目,在经营项目方面没有创新,经营项目过于单一,导致电力企业出现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弊端。

3加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3.1引进和培养管理型人才

电力企业要想获得发展,人才是关键。引进和培养管理型人才必须作为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电力企业管理人才的引进并不是高等教育院校所能提供的,因为高等教育院校对于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从大范围上进行培养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不能够满足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无论是否从高等院校毕业,首先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因为只有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型人才,在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当中才能在面对各种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突发的各种问题保持镇定,沉着应对,灵活地解决各种突发状况。同时电力企业的管理型人才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在解决电力企业对内对外的经营活动中才能体现出电力企业高水准的管理水平,保证电力企业向前发展。

3.2建立电力企业的品牌文化

品牌效应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不陌生的,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品牌效应的作用。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中,电力企业将品牌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之上,有利于电力企业建立属于本企业的品牌文化,形成本企业发展的新战略,从而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电力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安全对于电力企业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因此将安全作为电力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电力工程施工方面,必须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方针,时刻着眼于电力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这对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另外,任何品牌都离不开质量,质量必须作为电力企业品牌的重要载体,才能使电力企业在市场中赢得良好的口碑,获得更多的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认可,真真正正将电力企业的品牌打响。

3.3构建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市场优势越来越明显。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及模式改革也深受信息化的影响,构建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是电力企业必须进行革新的一项重要内容。电力企业为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必须投入大量的信息化设备。通过信息化设备加强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够听取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措施、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意见和建议,对于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措施具有改进作用,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提高作用。

4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解决对策的分析

4.1如何引进及培养管理型人才

首先电力企业要树立管理型人才重要性的意识,明确专业的高水准的管理型人才对电力企业发展的帮助是重大的。因此电力企业在针对管理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将电力市场的各方面专业知识作为重点培训的内容,让管理型人才熟悉电力市场动态,了解电力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要将管理型人才输送到其它优秀的电力企业或相关单位进行考察与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比分析掌握更好的电力企业管理模式,将所学应用到本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

4.2如何建立及打响企业品牌文化

电力企业员工是电力企业的主要成员,企业的员工对于本企业的熟悉程度不容忽视,因此电力企业要建立企业品牌文化,首先要听取各个员工的意见,找到企业品牌文化的突破口。听取员工建议,不但有利于企业有效消除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能帮助电力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另外电力企业品牌文化中的安全因素也是离不开电力企业员工的,因此要将企业员工与企业品牌绑定起来,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强调安全的重要性,避免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企业无安全事故发生,这对于企业品牌文化的打响是一个最为有力的打响口号。当然,电力企业在进行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的时候,要号召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品牌文化的宣传活动中,扩大企业品牌宣传队伍的规模。

4.3如何构建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

电力企业可以参考其它行业的基本模式,先树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长期目标,依据这项长期目标再划分为各个部门各个阶段的短期小目标,然后企业管理层按照这个目标来制定企业各个部门的总体工作宗旨,通过信息化设备跟踪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发展动态。这是从上层管理者到下层执行者的信息化工作模式,而下层执行者到上层管理者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也是通过信息化设备,将执行者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及效果的反馈层层向上级汇报。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强了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既能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又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备良好的核心竞争力。

5结束语

总之,为求企业的长远发展,电力企业必须针对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模式及经营管理措施进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革新。在加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方面,可通过引进和培养管理型人才、建立电力企业的品牌文化、构建经营管理信息化体系等具体措施来实现。当然,在经营管理措施的解决对策上,电力企业也不能含糊,要真真正正落实到位,才能使电力企业具备良好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地位,希望越来越多的电力企业能够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讨论中。

参考文献

[1]赵建勋.试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和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4).

篇6

关键词:经营管理;企业资产;平台构建

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良好的企业资产管理,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要求,根据企业资产的运行管理情况,构建良好的资产管理平台。

1.企业资产管理的内容

企业资产的划分,包括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进行资产经营管理的时候,这是主要的管理内容。投入生产领域的资产,需要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资产管理。这种资产管理是“生产型”资产管理,相对来说,在实际的资产经营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管理思想的角度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更加重视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中,投入资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管理内容的角度看,需对传统的资产管理内容进行改变和创新,不仅是单纯进行资产和维修管理,需要对企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资产使用有效率。为了实现新时期中,企业经营发展新的管理要求,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才能有效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还应根据资产利用实际情况,结合资产技术管理状态,逐渐实现企业资产管理重心向资产完好和充分利用方面的转移。同时,企业为了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应该对企业资产设备和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企业资产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企业在进行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非生产领域中的资产经营投资管理,在进行企业经营的时候,可运用不同的形式。例如,企业可以对外转让或者出租闲置资产;利用设备资产实现贷款抵押;利用资产进行投资和入股等。实现两方面资产经营的相互补充,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获得最大的资产投资效益。

2.企业资产管理平台的构建

在企业的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了做好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企业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构建良好的企业资产管理平台。企业资产管理平台的构建措施,包括:

2.1 建立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企业构建资产管理平台的时候,建立资产经营责任体系是一项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企业对不同专业部门的经济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合理划分企业资产管理权,完成对不同单位部门的授权和分权,明确划分其权利等,也是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关键环节。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资产经营管理体系,主要是建立三层资产经营责任体系。

2.2 实现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

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的资产。而且,企业资产的数量比较大,使用的地点比较分散。所以,需要做好企业资产的归口管理和分级管理。例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可交由设备管理部门和各个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这种按照资产类别进行的管理,是归口管理,主要是按照不同的资产种类,分别交由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进行分级管理,是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对企业资产进行分级,然后进行经营管理。具体的措施为,将不同种类的企业资产交由相对应的管理单位、部门进行管理。不同的管理部门,可建立一定资产管理体制。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单位落实不同资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可对不同单位、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行充分调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

2.3 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

为了更好发挥企业闲置资产或者不用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例如,企业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企业资产的优化配置。资产调剂是企业资产优化配置中的一项有效措施,包括不同的内容。其中,有偿和无偿调拨是企业进行资产调剂的一项重要手段。而租借和出售等,也是企业资产调剂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在进行内部资产调剂时,需要通过一些归口单位,包括生产、设备和财务管理部门等,需要统计和汇总所有的企业闲置资产,填制资产闲置明细表,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上级部门通过进行资产调剂,协调解决相关的问题。在盘活闲置资产的时候,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对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者考虑对外租赁;制定并且完善闲置资产的奖励办法;对淘汰部分的废置资产进行报废。

例如,企业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盘活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的时候,需要对企业各级资产进行调剂,一项有效的途径就统一对这些资产进行集中调剂。在实际的资产管理中,企业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交流沟通,运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企业闲置资产的使用范围进行有效拓宽,以充分发挥企业闲置资产的有效利用率。在进行企业低效资产和无效资产盘活的时候,改造企业闲置资产设备,提高技术水平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在对企业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时候,可先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经济技术论证之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对闲置设备的技术改造,尽量用最少的资金,最大的提高新功能,以实现应用少量的增量激活大量存量的目的。企业闲置资金的处理过程中,应以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允许下,招租信息,选择具有承租条件的经营者,签订合同,企业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报废企业资产中被淘汰的部分,按照一定的企业闲置资产报废规定进行,在得到审批之后,可对技术落后或者损坏的部分闲置资产设备进行报废。

3.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在企业的资产管理过程中,全面了解资产管理的内容,采取一定的措施,构建良好的资产管理平台,才能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迅速发展。(作者单位:天津地铁资源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霍江林.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效能提升对策分析 [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6):121-123.

[2]赵兴富.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J]. 现代商业,2012,(09):67-68.

[3]何跃.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J]. 财经界(学术版) ,2010(08).

篇7

1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在充分的掌握市场需求和状况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下,并在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相比其它工作,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化的工作,而且是一项需要不断变化和完善的动态化工作。 生产经营管理具有以下的特点:(1)技术人员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要求高。(2)业务复杂,技术水平要求高,涉及到施工生产等各个方面,属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企业。(3)在施工企业中,有着激烈的竞争环境。(4)一般存在着施工工序多、工艺复杂、要求多、工作量大、条件十分艰苦的困难,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特殊性。

2 生产经营管理的主要问题

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现阶段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依旧以“生产工厂式”组织形式为主,缺乏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和体系,没有完善的企业规范和监管机制,使得企业生产工序发展混乱,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和主观性比较大,生产管理中存在一人多职的现象,而这会使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而一旦出现此类现象,不仅会影响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绩效,而且还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3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途径

3.1 突出“精细管理”

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每名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员工以更强的责任心与更积极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管理过程中,把精细管理、优质服务与挖潜增效结合起来,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做到真正把“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理念落到实处,将经营压力和成本责任传递到每个岗位,全面落实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形成“事事有标准、件件有人做、项项有考核”的精细管理体系,本着突出重点和关键点的原则,对具体工作中施工工序进行细致的梳理,进一步将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到个人,实现各节点工作目标与岗位职责的有机结合。

3.2 明确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目标。在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做好企业规划发展的战略目标,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企业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好市场的?{研工作,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能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绩效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全面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一名合格员工的职业素养包含很多方面,比如与学历相关的学习与接受能力,与客户体验极度相关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业务能力相关的职业技能等。对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说,虽然目前已经成为一个较大的生产单位,但是从业人员的素质却是良莠不齐的。因此,企业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以提升员工的职业技术能力。(1)提升员工技术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计划、实施、总结和评价工程中各种技术工作、技术活动和一些与技术相关的种种生产要素的经营管理活动。企业需要做好招收员工、岗前培训、进修学习等几个环节的工作,通过培训进修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工艺要求。培训要从服务意识、工作形象、工位环境、仪器设备的专业化使用、技术手段、施工流程等全面展开。(2)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服务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客户体验的直接影响因素。而这需要管理者有意识的去培养员工,抓好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经营者自身也需要不断的提升,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与合理诉求。

3.4 综合利用资源

企业生产经营单一是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的一种成长行为,也是企业通常所说的多种经营。就企业来说,是资金、技术、工艺、人力集中的企业,本行业有诸多自身优势,发展相关的多元化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运用组合策略,扬长避短,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流动,并通过开拓市场,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篇8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影响;深远

1总述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的发展也走上了快速路,它对我们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是越来越重要了。尽管如此,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同时带来了一些造成环境污染的不利因素,比如,废气、废水、噪音等等。因此,减少工业发展而带来的污染,成了我们每个企业及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及责任。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监测,是指运用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一些因素,以此来确定所处环境的质量好坏,或者说是污染的程度。这些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根据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措施及手段,来对我们的环境进行监管,让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因为环境污染涉及的方面比较繁多,而变得非常复杂,当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的发展也走上了快速路,它对我们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是越来越重要了。与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日趋严重起来了。各个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3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1)环境管理依赖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是两个密不可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首先,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它要给环境管理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而后,环境管理则根据环境监测提供的这些数据,来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在进行缜密的环境监测下,每个地区的环境情况,会被我们非常详细地掌握,包括一些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它的分布情况等。另外,环境监测还可以通过数据的变化而预测到这个地区日后的环境变化,或者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对地,环境监测也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环境管理能否顺利开展,就是依据环境监测所得出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提供,给了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了依据,也带来了准确性与针对性,对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测,是指运用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来测定对环境质量造成影响的一些因素,以此来确定所处环境的质量好坏,或者说是污染的程度。这些常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根据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措施及手段,来对我们的环境进行监管,让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4环境监测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环境监测,是通过记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音等,集结成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特别是一些建筑企业,在完成一些项目时,就需要环境监测提供一些资料,尤其是环境污染方面。在某个建设项目完成后,环境监测的数据也给建筑企业对项目的验收起了一定的作用,可以制定一些措施来治理环境问题;企业在申报排放污染物时,环境监测的数据也是一种重要的凭据;当企业因为环境污染而产生纠纷时,环境监测的数据能作为最权威的依据。我国没有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我们的环境监测都是由所管辖的一些监测站来完成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原有的比较单一内容的环境监测,已经满足不了大环境发展的要求。之前的环境监测,只是简单地针对工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而现在不只是针对这一方面了,而是要兼顾到各个方面,甚至包括一些生态的变化等等。也就是说,当今的环境监测是一个要求相对非常高的工作,如果只是对污染物的成分、含量的监测,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现在更多的是要求对环境动态的监测,对生物分布规律的掌握。

5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途径

(1)建立标准化的监测队伍。环境监测,想要有一定的标准化,就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这样对提高我们的环境监测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首先要保证我们所得到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这样才能对我们的环境管理提供一个比较科学的数值依据。在环境管理方面,要形成统一性,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又准确又精密的标准。另一方面,环境监测也要向互联网发展,实现网络化的管理,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达到自动监测的功能,可以自动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可以自动根据需要进行完整的数据分析,可以根据分析的结果完成数据统计。这样一来,我们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的能力也会迅速增强。因此,建立一支标准化的监测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2)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环境监测的主体,是我们的环境监测人员,他们在整个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员,对我们提升专业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对环境监测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面对这些新要求、新技术、新设备,我们的监测人员必须认真地学习,了解新技术的技术要领,了解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由此说来,我们就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监测人才,提高我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适应更高要求的环境监测。

(3)加强现场环境监测全过程管理。在进行环境监测时,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因此,对环境监测的现场管理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所说的管理是有一定的规范的,包括对环境监测采样的容器选择、环境监测地点的选择等,都是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来执行的。如果在监测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应该及时地指出,并及时地进行更改,这样我们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才能有保证。

(4)增设先进仪器和技术创新。我们之前也说到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我们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配置一些具有高精密度的设备,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数据,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6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是两个密不可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首先,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它要给环境管理提供大量的有效数据;而后,环境管理则根据环境监测提供的这些数据,来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环境监测,是通过记录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音等,集结成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因为这些数据的背后,实际透露了企业在运作中一些信息,包括它的生产线运行得是否正常,废气排放是否达标等等。只有经常留意这些数据,才能逐步改善我们周边的环境,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南奎.环境监测管理作用及加强管理的几点建议[J].河南科技,2013(02).

[2]朱雅丽.环境监测在企业环境管理中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篇9

1、供热俄企业经营范围具有地域限制性

通常供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主要是来自于供热网络的地域限制性,主要表现出的是不同地区的供热企业在为用户提供热力资源的时候在数量、质量以及供热范围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 在我国一半以上的地区其实都有着对热力资源的消费需求,但是受制于欠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地区性消费习惯等,目前仅仅在我国的北方部分城市有较大范围的供热企业为居民提供热力资源的消费。经过分析, 我们认为供热企业经营管理的地域限制性, 主要是受制于供热需求和热力传送网络的区域性限制。 与供电、供气、供水等行业不同,供热行业在提品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热力资源损失,这大大增加了供热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引起供热行业经营管理地域限制性问题的产生。 加上区域性供热中,用户数量的多少、供热需求范围的大小等等都在一开始就决定了供热网管的布置区域,以及其能够达到的输送范围,会使供热企业的供热量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关注所在供热区域内的变化。

2、供热企业经营具有规模经济性

通常情况下,供热企业在运营中会呈现出一定的规模效应,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规模经济性。 供热行业其实是国家公用民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所以具备普通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但是作为盈利企业,供热企业又具有营业性。 我们认为由于供热企业具有巨大的进入壁垒,这种壁垒主要体现在供热网络的建立及生产设备的专用性上,这决定了该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地位。 属于自然垄断型行业的供热企业,会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或者提品数量的增加而达到一个单位成本下降的规模经济效应,也就是说随着产量越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上分担的平均成本就会越低, 即消耗同一单位的成本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体现在整个行业中,就出现了“ 成本的次可加性”,即说令一家企业来生产产品比令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来生成同一种产品,其总成本要更加低,所以当市场需求一定时,一个企业就可以提供全部的顾客所需产品,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结果。 比如我们都知道,我们不可能在同一住户或者同一片住户的住房内安装来自数个自来水公司的管道,这样不仅会造成重复建设的浪费,也会使得产量分摊单位成本的规模效应不能得到发挥,导致整个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可见供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不仅为其设立了一定的进入壁垒,同时还提高了其对资源的使用效率。

3、供热企业投资具有明显的成本沉淀效应供热

企业在进行前期的投资中,主要进行的是固定资产投资, 基本可以占到整个企业投资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且供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投入基本无法再回收,也就是我们说到的具有沉淀效应。 供热行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之一,依赖供热网络来为需求客户提供热力商品,所以供热企业在经营前期就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构建热力网络。 除了要将投资源极大地运用到供热管网的建设中以外, 供热企业还需要投资于热媒锅炉等生产设备的建设,投资金额一样比较巨大。 不管是供热网络还是生产设备的投入,都具有消耗资金量大、资产专用性强、使用期限长、变相能力弱等特点,也正是由于资产专用性较长,所以很难转化为别的用途,具有巨大的成本沉淀效应。

二、供热企业常用的经营管理策略针

对上文提高的供热企业特有的经营特点,我们针对性地介绍了目前较为常用的集中经营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种。

1、积极开发市场,更大范围地使用规模

经济效应供热企业应当积极关注城镇建设动态,关注其城市建设新趋势,特别是主业务范围之外的周边城市,要及时地抓住扩张市场份额的机会,快速开发业务,建立与城镇规划相符合的热力供应系统。 在项目争取过程中,应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人员应做好全面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对于城市供热网络资源、客户需求的特殊性、目前存在的可替代能源等都要做出最为全面的调查与了解,再来有针对性地制定进入市场的策略。 同时要积极地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与规划,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来取得周边城市的业务资源。随着供热企业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从上文提高的供热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特征来看,市场份额的增加,从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分摊了成本,增加了盈利。

2、建立品牌,提高企业声誉

避免巨额成本的无效沉淀供热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能够给自身带来巨大的隐形附带利益。 品牌往往能够在顾客的心目中起到区别竞争对手的作用,能够代表企业独有的文化、客户服务理念、精工细琢的生产态度,同时也能起到凝聚顾客忠诚度的作用,在产品得到认可后,企业的品牌价值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断产生增值,是供热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供热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 但是其也具有盈利目的,具有营业性,所以品牌的建设能够帮助供热在相应地域范围内更好地取得竞争优势。 因为品牌的建立,主要客户、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公众都更容易对企业产生较大的认同感,企业也就更容易获得支持,取得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另外,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品牌是一种低成本保证市场份额的很好的方式,同时也能够让企业内部的员工产生加大的企业自我认同感,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与荣誉感,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企业内部良好的工作氛围与文化, 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一举三得的经营策略,可以极大地避免觉成本沉淀之后没有获得相应的效益,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该策略目前也在较多的供热企业中得到了应用。

3、加大研发力度,创新追求效益供热

企业作为能源型相关的企业,其必然会涉及到节能技术的使用。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就要重视技术研发这一方面。 比如取得节能技术的研发成果,就能够成倍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减小前文说到的热力资源在传送过程中产生的严重浪费,这是提高经营效率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角度。 除了节能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发新能源或者可替代能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等,这些都具有可再生性,可以引导供热企业向低排放、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 供热企业的研发创新及新能源的开发,可以获取国家的财政支持,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十分可行的经营管理政策。 供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设立专门的研发小组,雇佣拥有较高科技水平的专业人员来进行研发创新工作,并且这种创新的意识传达到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来获得最大力度的贯彻和支持。

三、总结

篇10

关键词: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特色

不同日企经营历史文献中所描述的构成日本经营要素不尽相同,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论,而大多数日本企业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形成特色。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以纤维产业等为中心的劳动力不足”,关于终身雇佣和年功性的企业内部组织由此诞生。二战后,日本出现了关于职工出身的经营者和银行为中心的企业治理特征。另外,关于第三企业间交易的特征表现为大企业在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企业统治中发挥的作用被指出的同时,其完成品厂商与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协调关系也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力颇为重要。

一、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概念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也称作“日式经营管理”,主要有三大特征,分别是以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制为代表的企业内部组织,以企业内部提高的经营者和以银行为中心的企业治理与统治,第三企业之间的交易。其中,以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制为代表的企业内部组织能够保障长期的雇佣,限制从外部的中途录用,会通过年龄、工作年限和业绩的提高状况对内部员工进行奖励,而且重视提高企业固有的技巧和技术,发挥组织内的合作效果。与此同时,在这种内部组织中,有各种各样的部门,可以共享阶层信息,组织的阶层水平决定着相应的调整。这也是根据从自下而上的意见来决定日本企业结构特,日企可以通过在职员工的广泛决定权限来灵活应对各种问题。以企业内部提高的经营者和以银行为中心的企业治理与统治诞生于二战后,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指出了企业的主要利害关系。日企董事会往往会根据内部出身人数所占比例来决定股票持有权。通常,公司外的董事比例较低。而根据日本股票的持有惯例,主要银行必须有主要债权人,股东关系应明确,因此主要银行也具备一定的监视功能。从内部构成的董事会及其结果发生的经营执行和监督并未分开,这一点对员工来说可能会产生利益的投资项目,但是由于债务造成的压力,或者由于主要银行的存在,不能不考虑控制道德方面的危害。关于第三企业间交易的特征表现为大企业在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企业统治中发挥的作用被指出的同时,其完成品厂商与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协调关系也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力颇为重要。

二、日本企业经营管理发展史

日企经营管理模式的发展颇为悠久。关于终身雇佣和年功性的企业内部组织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初,因为“以纤维产业等为中心的劳动能力不足”,企业为了谋求员工的固定而采用了这种模式。那时候,在欧美各国的产业化以开始转入日本,有必要提高企业的向新技术。日本企业培养了大批有能力的劳动者,这些企业员工均有在终身制和年功制固定的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于职工出身的经营者和银行为中心的日本企业治理的特征诞生了。日企为了消除过度的经济集中的负面影响,根据集中排除在旧经营阵势的同时,原财团等的持股公司拥有的股份被剔除,企业的从业人员可以优先购买股票,个人所有的比例提高了。因此,旧财阀企业的经营和所有一体化的关系出现了分离,经营者在内部的晋升人数增加了。在那之后的股票价格暴跌等,资本市场的资金筹措出现了困难,企业转向在银行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并购的观点对银行表示作为稳定股东的股份。

三、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

随着主要银行持有股份比例的变化,日企在资金筹措、负债和主要银行的纪律等方面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据调查了解,日本企业的负债比率在90年代后期开始大幅下降,与国际贸易相比,几乎美国和欧盟的企业没有明显的变化指数,但是,70年代后期作为高峰的负债比率会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日企为了缓和适债标准,资本交易的自由化等限制也出现了应有的变化。根据先行文献研究,在80年代的限制缓和阶段,以收益性较高为中心的企业依存度呈现出上升趋势,继续向银行借款的企业依存度则较低。并且,泡沫期的贷款债权的多数情况也表示银行的监控功能已被弱化。企业股份所有权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原本与银行的交易关系并不是特别紧密的企业来说,其机构投资者也面临着资本市场的压力。日企经营的效率性上诉和股价的显著下跌促进了银行股的出售,积极处理不良债权的资金等接触的事件相继被指出。另一方面,日企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型工资制等的雇佣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年功型工资制原本是为了维持终身雇佣制度的奖励系统,在员工年轻时因为生产性比例较低会降低工资,而随着员工工龄数的增加工资也有所提高。这样的年功型工资制有效促进了作为新毕业生的员工人数的增加。自90年代以来,经济进入低迷阶段,企业的新毕业生人数也在减少,因此,企业员工的年龄构成向高年龄层移动,企业人事费负担也显著增加。对此问题,日本企业正在实行定期加薪的废止和成果主义工资的引进等,对雇佣系统产生了变化。综上所述,日企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大特征,分别是以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制为代表的企业内部组织,以企业内部提高的经营者和以银行为中心的企业治理的企业统治,第三企业之间的交易。其中,以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制为代表的企业内部组织能够保障长期的雇佣,限制从外部的中途录用,会通过年龄、工作年限和业绩的提高状况对内部员工进行奖励,而且重视提高企业固有的技巧和技术,发挥组织内的合作效果。以企业内部提高的经营者和以银行为中心的企业治理与统治指出了企业的主要利害关系。关于第三企业间交易的特征表现为大企业在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企业统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完成品厂商与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协调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锦文.中国古典文化对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05)

[2]金艳红,高万东.探析日本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理念[J].中国商贸,2010(10)

[3]张锦文.略谈中国古典文化对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J].湖北省社会主义科学学院学报,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