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篇1

关键词:房地产 工程管理 模式

一、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

1 建筑产品的标准化管理

1.1建筑产品的定位

要使一个建筑产品或是品牌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认同和生命力,首先必须准确锲人市场需求和房地产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占领市场制高点。例如某房地产公司,其建筑产品主打科技、环保、节能理念,利用先进的保温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自然通风、水循环制冷制热提高居住的舒适度;通过居住空间的同比例模型设计提高空间使用的效率和合理利用等。

1.2设计的选择和优化

成立隶属于本公司的设计中心,负责自身产品的建筑外观、功能、空间布局等的设计以及机电水暖等的专业设计。并对突出和完善自身产品特点的重点环节和细部构造进行深入和细化的研究。外部设计单位则主要负责结构设计和各项建筑功能指标的完善和规范。

1.3建筑室内装饰设计的标准化

通过实体模型对室内户型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据首期客户的反馈和模拟生活空间活动,完善室内空间的合理利用。根据室内使用功能不断完善的需求,制定详尽的室内开关、插座、通风口、弱电接驳口等的合理布置。

2 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化

2.1公司总部设立工程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工程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并对公司下属各个项目实施全面管理。并为每一个房地产项目为单独注册为一个分公司,分公司内设置的工程管理、合约预算、设计协调等工程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工程管理。

2.2采取的是矩阵式的管理方式,项目的各个工程管理部门接受公司工程管理部门和分公司领导的双重领导。

2.3项目的设计人员基本为公司设计管理中心下派或者直接选定的人员。在得到公司设计部门修改设计指令和确定某项设计做法后,由其发出具体的设计文件供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门下发执行。

2.4施工总承包、分包和监理单位的选择基本由公司工程管理部门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库中选定,项目工程管理部门在选择过程中参与其选定程序。

3 招标投标和物资采购管理的标准化

3.1为保证产品品质和均质性,采取建立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库,即根据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积累,将其中具有一定实力、商誉、产品符合公司建筑产品特点和需要的合作单位纳入公司战略合作伙伴库。

3.2战略合作伙伴库需要根据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扩大。尤其是项目分布于不同地域时,从物资采购成本的角度,亦应不断将不同区域的合格供应商加入到这一战略合作伙伴库中。

3.3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建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逐步扩大时,同部分优良供应商开展进一步的合作,要求其贴牌生产定制产品以更好的贴合自身建筑产品特点和使用要求。

3.4招标投标和物资采购的标准化管理由项目合约预算及工程管理人员根据项目进展的需要提出招标或采购申请,由公司招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选定合格供应伙伴。

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标准化管理的模式框架基于矩阵式管理。矩阵式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公司及分公司管理体系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各项指令、管理程序必须清晰准确、有条不紊,才能保证项目现场管理执行层面顺利开展工作。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公司工程管理层与分公司项目决策层政令不通、考虑问题出发点不同,易造成管理的混乱。

2 流程设置的过于复杂,以选定为某个产品为例,流程表格中需要项目工程部、合约预算部、设计部等多达八个部门领导分别签批。其目的原本是使各个管理部门均对项目的各项工作和决策均参与其中,权力、责任共担。以期以集体决策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但是到具体实施的之时,往往又以某个最终具有决定权的领导的意见为最终决策依据。

3 流程管理环节颇多的另一弊端是耗时过长,对于工程建设的紧张节奏而言,就产生了一件事情在没有完成流程审批程序时,由于时间紧迫,工程进度不允许而先请示某主管领导,先办事同时走程序的情况,使审批流于形式。

4 房地产行业是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的行业之一。人员流动带来的最大危害是管理的不延续,尤其对于程序繁复的流程管理而言,往往是某一管理人员刚刚领会和熟悉应用管理流程,就发生了离职或职位变化,新补充的人员则又必须从头做起,给标准化管理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三、标准化管理实施的改进建议

1 培养和建立稳定、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房地产公司从人员的选择上首先应持严谨的态度。在人才加盟后,则必须以一种宽容、豁达的心态来对待,对高管的选择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包容的胸怀。允许有不同的个性张扬,只要同心为一个明确目标努力就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2 房地产企业要根据企业扩张的需要提前做人才的储备,在准备一个新项目之前,应对项目人员的组成和架构做出明确的安排。拟上新项目的主要人员应该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确定并与公司决策管理部门一同进行项目的可研、获取项目、设计勘察等前期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培训、磨合、调整以及协调配合可以在这一阶段同步进行,这样在项目正式开始后,就能立即进入正常运转的状态。

3 开工之初设计图纸不到位,开工后设计图纸变更繁多,是标准化管理和工程建设有效实施的另一重要障碍。改善这一现象,一是上面提到的人员稳定和管理的延续外,还需对设计问题的变化进行良好总结并进行深入研究,将设计细化并固化,应用于同类型项目是非常重要的。

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农田水利标准化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有在农业中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对我国农田水利标准化进行分析,才能够使建设工程施工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加强农田水利缔造是增强防灾减灾才干的迫切需要。农田水利设备是抵御天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才干的硬件基础。中国地舆气候条件凌乱,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艰巨的国家之一。这些年,跟着工业化、城镇化展开,中国农田水利展开面临严厉的应战,洪涝灾害一再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城乡人民出产日子的严峻隐忧,农田水利缔造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安稳展开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备单薄仍然是国家基础设备的明显短板。农田水利缔造与经济社会展开的需要对比,投入强度明显不可,缔造发展明显滞后,确保水平明显偏低。从西南五省的特大旱灾来看,农田水利设备较好的当地,抗灾才干就强;农田水利设备单薄的当地,抗灾才干就弱。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缔造、前进农业抗御天然灾害的才干,是增强村庄农业防灾减灾才干的迫切需要。

三、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前期规划不够深入,部门配合意识不强

工程建造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致使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相互统筹。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修理,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处理漏水疑问,致使枯水时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工程重复建造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胶葛多。形成了计划无序、施工无质、办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许多工程危险,如某乡(镇)田间灌溉途径工程,归于农业开发项目,农综办担任办理,但没有装备专职办理人员,形成工程工期伸长,完工后无人过问,该途径内堆积许多淤泥。

2、小型农田水利设备缺少,工程老化失修严峻,时节性、工程性缺水疑问突出

因为受客观条件的束缚,时节性、工程性缺水在我县一些当地体现的适当杰出。如朱村乡的石水缸等村,地处高山,水源等水利设备建造缺少,一到干旱,当地乡民连吃水都成疑问,更别谈农田灌溉了。因为水利工程数量缺少,拦蓄才能较弱,全县有用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30%左右。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适当有些是边计划、边规划、边建造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转四、五十年,先天缺少加之后天修理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峻,效益衰减。

3、大众投工投劳缺少,严峻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造与办理

乡村撤销“两工”今后,大众上班投劳没有了强制性束缚,再加上农业对比效益逐渐降低,乡村劳力外出经商务工的较为遍及,留守在家的少量青壮劳力也大都有自个的运营项目,真实务农的微乎其微。因为乡村劳动力的许多外出,搞农田水利基本建造在我县一些当地尤其是经济落后的高山偏僻山区成了一句废话。许多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造处于阻滞状况,原有工程也因而得不到及时修理,损毁严峻。

4、因产权制度变革不标准带来的疑问开端闪现,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办理形成不一样程度影响。查询中发现,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租借、承揽、拍卖后,因为合同规定事项不周全、缺少对运营业主必要的束缚性办法,操作程序不标准,有的一卖了之,收了钱就不管工程的好坏;有的业主只注重运营办理,不注重工程办理;有的业主不履行合同责任乃至违约,弃置不管;有的工程运用不合理,形成了水质污染,导致了许多新的对立和疑问;乃至还有的把水库当成私有财产,越是干旱需水越不放水,背离了变革的目的,对此大众意见很大,乃至导致上访。

5、底层水利办理单位本身才能建造单薄,急需加强

因为城镇机构变革等缘由,我县现有的三个水利站均存在人员编制少、年龄结构不合理、文明层次偏低一级表象。因为财政困难,当前三个水利站都无车辆制造,影响了正常的事务作业。大都曩昔由城镇水利站办理的小型水库灌区,如今很难办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本来招聘的暂时办理人员因薪酬无着落而回家,有适当有些小型水利工程处于无人办理的状况。

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施工管理

1、活跃推行节水灌溉技能

施行节水灌溉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确保.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削减灌溉用水丢失,有利于处理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进步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方法,有必要摆在乡村水利建造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备与节水技能的推行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开展喷、滴灌工程,要点开展浅湿灌溉技能,有条件的当地对骨干途径逐渐完成衬砌化。

2、努力进步农田灌排标

准跟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能规范的研讨。往后农田水利基本建造要习惯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实在进步供水确保率和农田排涝才能的规范,非常好地为农业生产供给高规范的灌排效劳。一起,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计划研讨,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备发扬非常好的效果。

3、加大乡村水环境办理力度

这些年,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损坏疑问日益严重,给水产饲养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表象时有发作;一起,水土流失影响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加强乡村水环境办理,维护乡村水资源,改进乡村居民生活条件,发明杰出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4、加速小乡镇防洪排涝工程建造

跟着乡村乡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迫切需求处理乡村小乡镇防洪排涝疑问,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遭到的灾祸影响来看,乡村乡镇的水利设备难以习惯短历时暴雨的排涝需求,一旦发作较大的洪涝灾祸,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形成丢失。

5、强化防洪除涝工程的办理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开展,因而加强办理作业非常重要。榜首,要处理工程维护运转办理经费来历,一是要活跃争取财务撑持,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方针,三是对经过确权划界获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财物,再经过租借、承揽等方式获取收益。第二,要界定工程办理性质,对公益性工程的办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归入公共财务预算;要做好管营养开作业,维护作业经过公司化、市场化机制操作,减轻办理单位的财务担负。第三,要研讨拟定排涝费收取运用方法,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栽培饲养业及工业经济特色,研讨拟定排涝规范,供给优质效劳;依照动力费、薪酬、维修费、办理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细化获益面积、维护生齿、公司产量、栽培饲养业等担负份额,由办理单位向获益自己、获益单位收取排涝费,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方针,树立财务、团体(或公司)和自己一起担负机制,处理排涝费用疑问。

五、结束语

农田水利标准化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综合性标准,尤其要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提高标准化的意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生产,加强农田水利标准化的生产。

参考文献

[1]任兰义.地方小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思考[J].广东科技,2007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建筑市场惯例的新工程建设管理体制,逐步发挥工程建设标准体制,在管理、编制和监督保障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是工程建设领域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适应市场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而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还不健全,在制定、实施和监管的环节都存在弊端。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条文混杂,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不配套,强制性标准数量多,覆盖范围宽泛,《强制性条文》与技术标准并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1.技术法规概念缺乏法律定义

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是依据《标准化法》、《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而“技术法规”的概念却没有明确的定义,随着我国加入WTO,把强制性标准当做技术法规来使用,缺乏一定的法律执行力度,不利于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建立。

2.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法律界定不明显

建立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体制时,只是在形式上区分了二者,但在内容标准上却没有变革,这就造成了在强制性标准中含有部分不宜强制的技术要求,而推荐性标准中存在需要强制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管理都按照这两个标准执行,导致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界定模糊,执行力度不强,实施监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出现。

3.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不配套

按照国际惯例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应该是配套的整体运作过程,技术法规中可以引用技术标准。但是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之间却存在衔接不足与衔接过度现象并存的问题,强制性标准没有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

4.强制性标准数量多覆盖广

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实行的强制性标准,其部分强制范围过于宽泛,例如出现在强制性标准中的不属于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要求,工程实践中一些涉及到消费者安全和动植物生命健康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都没有按照“技术法规” 的具体内容实施。

5.《强制性条文》与技术标准并存

首先《强制性条文》是由需要强制执行的具体标准条文集合而成的,其自身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其具体内容是受各类标准变化影响的,自身的逻辑性和协调性不强,不能作为与技术标准并存的体制组成内容。

以上几点问题都影响了工程建设标准管理机制的建立,因此需要有效的策略建立新型工程建设管理标准机制,依据WTO/TBT协议即《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

二、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加入WTO后,依照WTO/TBT协议,根据实际的工程建设标准战略。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创新改革,一是工程建设企业改制,二是逐步实现工程建设标准化。

(一)国有建设企业改制和发展工程咨询业

1.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平等的市场竞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此要对国有建设企业的体制进行改革,遵循 WTO 公平竞争和非歧视原则,推动国有建设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实现政企分离,消除政府与企业间的利益矛盾,保障工程建设行业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2.大力发展我国的工程咨询行业,对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工程咨询的内容包括目的可行性的研究、评估、设计、专题研究、编制项目招标文件,制定合同等,对建设实施监理、培训、评价等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相关工作。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机制,不利监管工作的执行。因此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新的工程管理模式,把工程与管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除了企业体制改革和发展咨询行业外,还需要健全与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法律法规来约束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

1.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制度

为了加强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标准化监管,适应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则,需要建立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工程建设市场的运行机制遵循的原则是统一、开放、公平竞争。工程建设市场机制的运行需要统一的建筑法规、条例、标准及规范,而且工程建设市场中的买方与卖方可不受国家、地区、部门及行业的限制,进行建筑产品生产间的交换,按照竞争机制,进行招投标、设计方案竞赛、建议书及陈述谈判等方式,保障工程建设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具体措施包括《标准化法》的修订,使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在制定和修改《建筑法》时要体现工程建设标准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条例》,以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形式规范我国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2.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

(1)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继续深化改革我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体制。以《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为依据,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加强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工作,为实现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运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以人为本的技术手段,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工作,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建设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新标准机制。

(2)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监管机制

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需要监管机制的约束,主要可以采取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采用法律的手段能够加强工程建设市场的标准化监督管理,而采取激励政策规范工程建设技术行为的同时维护公众的利益。促使工程建设依据利益原则和诚信原则,维护市场的安全有序,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监管机制的建立。

(3)建立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快速反应机制

快速反应机制运行的主要表现在预警系统,反应能力,合格评定和信息咨询网络服务四个方面。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能够降低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的调整相关技术法规,实现工程建设管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对风险信息的采集和研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市场竞争力。

3.引导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

关于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的开展,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从法规、标准、政策、科技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引导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管理。为实现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首先要增强工程建设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意识,企业应该加强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认真贯彻标准化管理理念,做到管理有法可依,同时企业自身要重视创新发展,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吸纳技术人才,研发新技术,生产新产品,提高工程建设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工程建设企业能够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总体趋势。企业要深刻理解WTO/ TBT协议的内涵,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落实标准化管理。

4.制定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国际战略

我国作为WTO 的正式成员,工程建设行业需要制定国际战略,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改革开放政策,进行改革创新,抓住战略机遇。工程建设企业也应该制定和调整策略,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逐步完善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机制,逐步提高我国建设企业和建筑产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也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交流,扩大我国的工程技术标准化管理的国际影响力。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构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继续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构建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卫明.建筑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实施指南(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15)

[2]王超等.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理念的战略输出[J].中国住宅设施,2005(2)

[3]石心刚.从WTO规则谈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J].建筑经济,2004(12)

[4]张昌叙.关于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化体制改革[J].建筑论坛,2005(3)

[5]杨瑾峰主编.工程建设标准化实用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1)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标准化管理;约束和激励

一、引言

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而要提高管理水平,就有必要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文章主要探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并分析了创新方法的成效,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挥指导作用。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依据

1、转变管理方式。实施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采用创新方法,能够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促进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的运用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创新方法的运用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种探索、创新。

3、强化企业管理建设。运用创新方法是加强企业管理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一些企业的效益不高,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因此,运用创新方法也是强化企业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手段。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框架和特征

1、框架。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框架包括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工程技术标准,三个标准相互联系,构成严密与完善的标准体系,使一切管理活动都处于标准体系的控制之下。

2、特征。建筑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科学性。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是以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规则。第二、系统性。它有一套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将各项工作的开展、执行等都纳入了标准化管理体系中。第三、实用性。既有总体要求,也有细化的要求,既有原则性的规定,又有具体的规定,这样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实际工作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第四、创新性。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扬弃和创新,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程项目效益。

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项目效益,要综合采用相应的创新方法。

1、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要根据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建立与工程建设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印发至各部门和各施工人员,为推动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建立保障。各有关部门要重视对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学习,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的思路,并参照实施细则,制定健全本项目的全面管理标准体系,进而为工程建设中实施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

2、重视思想指导,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的实施,必须有思想和组织作保障,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针对职工的模糊认识和消极思想状况,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使他们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第二、加强领导工作。各项目部有必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保证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实施,加强对实施工作的指导,划分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制,保证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第三、突出重点。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因此必须突出重点,抓关键,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效果。比如,召开表彰大会,表扬先进,树立典范,加强经验交流,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施,保证项目管理创新方法的实际效果。

3、健全与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能够保证员工遵守相应的制度,能够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各项标准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各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并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保证员工遵守各项制度,并将其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原则是严格落实,奖惩分明。对于认真执行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对于没有落实的部门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保证标准化管理体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实际功能与作用。

五、推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方法成效

事实证明,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运用创新方法,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既提高了管理水平,又保证了工程质量,还强化的施工队伍建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提高管理水平。使用创新方法,一方面改善了建筑企业原有的管理状况,提高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收到良好的效益。此外,使用创新方法还提高了管理员的素质,使他们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从整体上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2、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创新方法,为工程项目质量树立了更高的目标,使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重视各种方法的采用,有利于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在一些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实践中,由于采用了创新管理方法,使得工程项目质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利于名牌工程、精品工程的建立,提高建筑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快完成施工任务。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创新方法,使得建筑企业的各生产要素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也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在整体上得到了优化,提高了合同的履行水平,保证各方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进行各项工作,加快了施工任务的完成速度,有利于提高整个项目建设的效益。

4、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自从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采用创新方法以来,将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得以明确,并促使各方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各项活动。职工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想方设法加强成本核算工作,重视各种节约成本策略的采取,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之下,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成本,提高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

5、强化施工队伍建设。自工程项目管理采用创新方法以来,改变了以前施工队伍建设水平低下的情况,克服了以前在实际工作中只顾生产、忽视生产队伍建设的问题与不足。并将企业文化、职工生活、卫生保健纳入到了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这些措施规范了职工的日常行为,使得建筑企业日常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也丰富了职工的生活,使职工保持健康积极的态度,能够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施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程建设水平。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活动中,我们需要重视创新方法的采用,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重视思想指导,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健全与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然而,创新是无止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对管理活动进行完善和改进, 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规范建筑企业的各项活动,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仕廉,董勇等.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金倩.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古道葵.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探讨[J].管理科学,2011(4)

[4]黄理文.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方法探讨[J].工程技术,2011(5)

篇5

【关键字】铁路;施工;标准化;安全;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加剧,铁路建设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为铁路建设企业的发展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铁路施工企业要实现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加强标准化建设,从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入手,健全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强化过程控制,加大监查力度,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为确保铁路施工安全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1 铁路建设企业面临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 我国基础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个铁路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众多,但自从施行低价竞标及工程总承包以来,许多施工企业却面临着生存危机。低价竞标及工程总承包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工程建设大原则,施工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从而在相应的建设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

1.1 粗放经营模式,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项目存在安全隐患

铁路建设施工企业的发展是高产低效的粗放经营模式,铁路施工企业的产值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的增加和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大量铁路建设项目的发展,国家的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建设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然而铁路建设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因素的增长对铁路企业产值增加的比重不大,铁路建设企业仍是粗放经营模式。铁路建设施工企业的粗放经营模式致使铁路建设项目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模式,从而致使相应的铁路项目的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而铁路工程的施工对铁路的运行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粗放的经营模式也不利于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1.2 市场竞争加剧致使铁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不规范引发铁路建设安全问题

国外许多总承包和设计事务所在中国建筑业的上游和高端市场取得了丰富的利润及高额回报,而低端市场却由我国企业来完成。这一现状将会危及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导致我国建筑文化的危机。市场竞争的加剧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建设也难以形成规范的发展和建设模式,市场竞争的激励化程度的提高致使相应的企业转包、分包现象严重,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招标和施工的不规范引发了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

1.3 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铁路施工建设安全隐患重重

铁路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管理水平较低,铁路建设工程采用分包的施工建设方式,施工的素质较低并且现场的监督效果不够,施工团队的素质低,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难以保证,同时也使铁路建设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切实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知识老化也造成了相应的铁路建设企业管理水平低的现象。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建设企业的发展和相应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人力资源是安全管理和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因素。

1.4 铁路建设企业监管不到位引发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问题

铁路建设招标后监管薄弱、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职责、质量低劣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由于监管的不到位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管理方面资金监管薄弱、资金管理使用混乱以及工程严重超概算。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不规范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缺失。甚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建设单位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标投标、项目规划审批等以权谋取私利的、权钱交易造成了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安全问题易发多发。

2 铁路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建设

2.1 管理制度标准化,以规范建设保证铁路施工安全质量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从而实现对相应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保证的规范体系建设,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铁路施工企业应根据法律以及建设规章结合铁路工程建设实际,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相应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日益标准化和规范化。规范的管理体制是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从而相应的铁路施工建设企业应建立权责明确结构清晰的管理体制,从而对相应的管理实现动态的铁路施工管理。规范而标准化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2.2 人员配备标准化,规范铁路建设施工和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应根据相应的工作岗位的需求配备具有与相对应的管理或是专业技能岗位的素养和技能,同时应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模式,营造企业内持续学习的文化,使相应的人员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铁路建设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员配备的标准化管理实际上是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相应的人员素质满足岗位的需求,建立高效的施工和管理团队,充分建立以人员管理为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模式。相应的人员配备的标准化建设能最终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和管理,最大程度上杜绝腐败现象,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铁路施工的和管理的水平,从而也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体系。

2.3 现场管理标准化,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

建设项目是实施管理的场所,应以现场控制为关键,以安全建设为核心,从铁路建设工程的材料、管理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实现对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化,保证文明施工和规范建设。现场管理同时也是保证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临标准、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技术工作标准、中心试验室管理标准、拌和站管理标准、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架子队和劳务用工管理标准、现场监控检查标准等内容。通过对现场要素和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实现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模式。

2.4 过程控制标准化,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过程控制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分解各个环节的责任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对铁路建设工程的现场管理实现全过程的控制,实现建设过程的具体化和可测量化,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施工建设监督机制,按照铁路建设的标准实施科学管理,明确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权责,从而实现动态调整和持续改善的管理方式,建立铁路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标准实际上是对现场管理和控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测,从细节注重质量的保障从而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过程控制和施工的调整和质量的控制,实现了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铁路工程建设和施工的管理模式。只有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管理标准化四个层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模式,从而确保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云飞. 铁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体会[J]. 四川水力发电.2010(10)

[2]罗 文.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出路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8(05).

[3]李晓峰. 标准化管理与安全事故防范[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1).

篇6

企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个体,从我们国家大的发展环境来看,注重标准化管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求企业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激发竞争活力、提升质量绩效。标准化管理工作在企业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代表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水平,我们国家虽然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很快,这和企业重视程度密不可分。现在标准化水平的重心下移,尤其是石油行业,基层标准化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水平。我们燃气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就重视标准化建设,把标准化建设和经营发展、安全体系建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我们在天然气计量器具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基层执行标准化还有待加强,各项标准化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我们通过围绕《质量发展纲要》、《关于改革标准化体制加强标准化管理的意见》等通过加强资金投入,标准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包括质量、标准化、计量管理以及流程管理、制度建设等内容。这些基础工作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建设综合性能源公司的重要支撑。

2标准化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实施基础建设工程要正确处理好质量管理、标准化和计量工作的关系。在这三项工作中,质量管理是中心,标准化和计量管理是基础。标准是质量管理的依据,计量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标准化工作对于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发展之初都是先制定标准,进而发展到质量管理。计量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生产活动的技术基础,提高企业效益和员工水平的重要基础条件。质量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一切凭数据说话,而数据的准确一致要靠计量。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必须首先强化标准化和计量工作。标准决定着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标准化直接影响企业的规模经营和社会交易的成本。计量则是标准和质量的基础,有精确的计量,才能有高标准、严格的标准,才能有高质量、稳定的质量。以质量计量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工作是HSE业绩的根本保证,质量不合格、计量不精确、标准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都会导致HSE出现问题;质量计量标准化的问题不解决,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人身健康与环境和谐也无法保障。

3质量计量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标准化计量工作不仅是中国石油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围绕集团公司的“三大战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必须抓好标准化计量等基础工作。

3.1推进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

推进班组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公司主体责任,建立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管道运输的介质主要是油气,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管控安全风险非常重要,建立统一同类装置、同类流程、同类岗位、同类工种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为目标,整合了原来各自独立运行的企业标准体系,让基层员工操作简单。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实,制定、实施管理制度是落实责任的有效方式。

3.2监督检查,强化规范管理

监督检查是推动质量工作的有效方式。质量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大,行为要规范。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全方位掌握工程建设质量情况相关信息,建立整体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做好重点工程建设程序控制,抓好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突出问题的协调解决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有关工程建设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为全面做好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奠定基础。加强工程技术服务质量监督。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和程序,落实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技术作业质量。对重要的入井材料,使用单位应进行复验,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加强采购物资质量监督工作,健全物资采购质量制度和体系文件,把好物资采购订货源头,从严格供应商的筛选、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等方面,完善采购物资质量控制体系。

3.3抓好计量工作

一是要加强天然气计量管理,做好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加强计量数据管理,保证计量数据准确可靠。二是要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依据国家标准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推进企业将能源计量的重点从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向能源计量数据管理深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打好基础。三是要健全油气计量量值溯源体系,完善我国的天然气流量传递体系,建立天然气计量检定校准分站。四是要抓好检定校准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检定校准的质量体系认可工作,做好计量标准的核查和比对工作。

4结束语

篇7

论文摘要: 本文在界定配合施工概念与内容,说明标准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以及配合施工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四个方面阐述标准化管理在配合施工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引言

配合施工是勘察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服务的关键环节,能够让设计人员及时了解现场情况,适时弥补设计缺陷,优化施工图设计,对提高勘察设计及服务质量,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有重大意义。配合施工管理不到位,不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将会延误施工进度甚至带来严重的施工事故,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声誉,甚至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由于配合施工涉及相关方多、工作内容复杂等特点,如何探索运用标准化管理来切实提升配合施工管理水平,提高配合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成为摆在勘察设计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1 配合施工概念与内容

配合施工是指勘察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交付后至竣工验收合格期间,通过现场工作配合施工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勘察设计问题等。

配合施工的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日常工作和设计变更。其中,日常工作主要为督促施工方贯彻落实业主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规范等的鉴定或审查意见等;开展施工现场的日常巡查,根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设计问题;完成配合施工日志填写工作,详细记录当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巡检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以及问题解决情况等;定期向建设指挥部和上一级单位汇报配合施工工作情况等。设计变更工作主要为根据项目实施需要,以会审纪要为依据,按照变更设计类型和规定流程及时完成变更设计并交付施工方。

2 标准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2.1标准化管理的内涵。标准化,即为企业将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规章制度、规范、规则等方式加以固化,并依标准付诸实际。标准化管理是以标准为基础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线,注重全过程控制,强调持续改进,其核心是建立系统的标准,并确保各项标准得到贯彻执行。

2.2标准化管理的意义。有效的标准化管理,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提高配合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不仅是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要求,是建设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设计企业把项目建设成安全工程、精品工程的客观需要。

3 配合施工常见问题

由于配合施工工作内容较为复杂,现实管理中常常暴露出一些问题,一般表现为:

3.1规章制度不健全。未建立完善的与配合施工相关的规章制度,以明确规定勘察设计企业内部各专业以及企业与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等有关方在配合施工中的工作关系、职责范围、工作界面、工作流程、工作程序与沟通机制等,不利于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工作,难以高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各项配合施工工作,及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展情况,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3.2人员配备不到位。由于勘察设计企业生产任务繁重、人力资源较为紧张以及对配合施工重视不够等原因,使得企业往往难以保证配合施工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存在派出人员不齐全,专业配备不够,派出人员经验有限,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场人员不稳定,经常更换或无法常驻现场等各类问题。人员配备不到位,影响了配合施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现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3监督管理不完善。配合施工属现场作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现场人员的监管较难。勘察设计企业如果未加强对配合施工人员的监督管理,并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配合施工人员有可能发生违纪违规问题,不但影响正常的工程建设,而且严重损坏企业声誉,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转贴于

4 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中铁二院在近年的配合施工项目中,通过大力推广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的全方位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效解决了配合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基于标准化管理的配合施工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4.1管理制度标准化。根据相关标准化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设计交底、配合施工管理实施办法、变更设计实施细则、配合人员责任和工作守则等系列规章制度,重点针对施工图设计、现场配合施工及变更设计的实际情况,完善配合施工管理制度和勘察设计工作流程及责任制。逐渐形成了系统全面、责权分明、程序具体、考核明确的配合施工相关管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配合施工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4.2人员配备标准化。成立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项目部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任副组长,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副总工、专业设计负责人为组员,积极推动标准化管理。配合施工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尽可能为具有配合施工工作经验、熟悉项目情况或参加过项目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推进全过程的人员配备尽可能执行“谁勘察、谁设计、谁配合施工”原则。

4.3现场管理标准化。配合施工技术人员在进驻现场前由项目部组织学习标准化管理相关文件,促使其按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采取了系列具体措施:将配合施工管理办法下发至全体职工;配合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按专业分别成册,人手一册;各种标准化管理图表、岗位职责等管理办法则制作成标牌挂放于办公室显著位置;通过各种方式方便职工随时随地学习、温故知新。

在强化学习的基础上,加强配合施工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按规定,配合施工人员均要求随身携带一帽(安全帽)、一牌(胸牌)、一本(配合施工日志本)、一手册(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等四要件。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一般事项予以现场快速准确处理,复杂事项要求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予以尽快处理,并建立健全各项配合施工台帐。如需变更设计,本着“先批准、后变更,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快出图、出高质量图。同时,对建设单位审核下发的本专业施工图进行及时梳理及核查,对图纸内的差错漏洞第一时间予以更正通知。

4.4过程控制标准化。标准化管理领导小组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抓好检查标准化管理的落实情况,实行责任到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未认真贯彻执行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员工,立即停止其工作,要求其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在充分理解文件精神和要求后再开展工作;对于标准化管理贯彻较差且屡教不改的人员,责令退出配合施工工作;对于执行情况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同时,将标准化管理的执行情况纳入员工年度业绩考核。

5 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设计配合施工工作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勘察设计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配合施工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中以标准化管理实现配合施工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才能提高配合施工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勘察设计任务,同时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打造企业良好品牌,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亚非.浅析铁路建设项目设计配合施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3):222-224.

[2] 温江.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2011(7):362-363.

[3] 戈守云,李尚斌.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标准化管理[J].交通 科技,2011(7):46-48.

篇8

关键词: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标准化造价;应用

中图分类号:F284;F42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油气田工程中工程造价管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工程中经济问题影响着工程的成本、质量和效益。结合市场规律以及造价管理的模式,对油气田工程的造价进行合理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提升工程的效益,使企业的利润更高,这也是油气田企业管理中主要的内容。通过标准化的造价管理方式应用,能够使造价管理从不同的方面得到约束,实现对工程建设造价的全面控制,消除定额管理的劣势和不足,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进而节约成本,提高利润。

一、当前我国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分析

虽然油气田工程的造价管理中标准化管理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其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造价管理的效率难以提升。在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中,标准化造价管理主要的优势就是效率高,但是从实际的应用上看,并没有发挥其管理高效率的优势。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工程的整个过程,涉及到所有的环节和领域,这也提升了工程造价的复杂性,当前我国油气田企业的工程标准化造价管理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中缺乏有效的经验,从而使得效率难以提升[1]。

其次,在设计概算中的精度低。初步设计概算主要指的是在油气田工程施工前期,对工程造价的预算设计,所以其预算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如果A算的精度比较低,那么将会导致工程预算的资金与实际的资金间存在较大的出入,那么造价管理工作必然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最后,概算以及结算缺乏合理的依据。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概算以及结算的计价依据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在预算以及实际资金比对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使得结算难以准确的完成。

二、油气田企业造价管理标准化的应用对策

(一)加强对价格信息的标准化管理

通过价格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使价格的管理更具权威性,为投资成本的控制奠定基础。通过造价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在价格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来具体的开展相应的工作,加强对造价信息、临时计价标准以及造价运行的关系理顺[2]。制定完善的估算、概算以及预算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标准化造价的优势,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设备以及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使标准化的信息化管理更加高效,突出标准化管理的优势。

(二)抓好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设

通过对基础工作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为油气田企业造价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奠定基础。首先对市场的准入以及招投标和具体的合同审批等环节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市场管理的程序更加清晰化。同时采用归口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市场准入、合同报批等方面的工作和资料。从而有效的指导各单位和专业能够围绕相关的重点业务领域制定相应的制度。同时加强对基础资料的标准化管理,通过对造价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分析,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规范来对工程的单据、台账等基础资料进行管理。

(三)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方法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为了更好的落实标准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工程、造价项目以及工程造价计算方法。比如单项工程从预算到结算的管理方法、勘探考察项目中公司从投资古都到决算的管理方法等。以西南油气田公司为例,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工程造价标准化,其制定了《西南油气田公司地面建设工程结算管理细则(试行)》,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不断的进行修订,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地面建设工程的投资。

(四)提升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

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油气田工程标准化造价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有效性。虽然标准化工程造价管理在理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工作人员落实不到位或者落实的方式存在问题,那么必将影响标准化造价管理的作用发挥。所以油气田企业需要加强对造价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积极的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对这些人才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其能够及时的掌握最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和方式。并提升工作人员对标准化造价管理的认识,明确标准化造价的具体方式和特点,这样在标准化造价工程管理中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并能够灵活的运用,不断的提升造价管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油气田工程造价对油气田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控制油气田工程建设的成本,提升油气田企业的效益。标准化造价管理能够使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的优势更强,提升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加快管理的效率。在传统的造价管理上使得工程造价更加精细化。但是当前我国油气田企业的造价管理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能够不断的完善,发挥标准化造价管理的优势,提升造价管理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宋金星,赵龙,卢博等.油气田工程造价管理中标准化造价的应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4(33):202-202.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问题;对策

引言: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监理,其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监理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并且出台了一些具有规范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但是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并且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监理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建筑企业工程监理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工程监理概述

所谓工程建设监理,就是通过对工程建设者的行为进行监控、督导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工程建设行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止建设行为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工程建设费用、进度、质量按计划实现,确保工程建设科学推进,并达到节约费用、保持质量、高效运作的目的。我国在建设领域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已经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建设监理经过规划准备、试点和稳步发展阶段开始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初步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新运行体制,较好地促进了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建设监理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监理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监理工作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的方向健康稳步发展。但是,建设监理制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才能更好地推进工程监理事业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工程监理的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监理水平偏低,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对施工现场没有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实施监理,监管理未能落到实处;监理工程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出现身兼多职的情况;监理组织不健全、监理制度不完善、监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等;建筑工程监理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监理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建筑工程监理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

2.2 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的监理市场发展时间相对还比较晚,到目前为止监理行业在我国只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监理人才的数量以及素质与目前建筑市场的高速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2.2.1 注册工程监理师的数量不足

虽然我国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数在逐年的递增,但是与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趋势相比,注册监理师的人数还是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造成注册监理师人数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很大一部注册监理师不直接从事实际监理工作,根据相关资料表明:每年考取注册监理师的30%-40%是不从事监理工作的,这样就会减少大量的实际参与监理工作的人数;二是考试难度增加,报考基数降低。为了遏制社会中“挂证”现象,国家加大了对注册监理师考试的监管,对于一些不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进行了考试限制,这样就会降低参加考试人数,就会导致通过考试的人数相对减少。

2.2.2 监理人才缺乏综合素质

实践表明,监理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监理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懂得其它与建筑工程相关的知识和较强的责任心等,但是参与监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普遍不高,表现为:要不就只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没有相应的心理素质,要么就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对于其它知识则不了解,这些都会影响监理人员的工作效果。

2.3建筑工程监理市场的行为不够规范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在建筑工程监理业务环节中,经常出现业务转包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监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很多监理单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理市场的规范性;有的监理单位甚至只是皮包公司,相关监理工作人员缺乏,部分业余人员更是缺乏专业的技能和素养。此外,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能对监理市场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

3、建筑施工监理的对策分析

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程质量要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关键在于监理工作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

3.1建立和健全监理组织机构

明确监理部机构岗位职责,责任到人。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以总监为中心,专监、安监等分工明确、各其所责,合理分配监理人员对每道工序、隐蔽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避免因出现工作情况复杂,职责推脱不清而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在组织方面保证监理工作到位。监理公司对每个监理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实行对监理部奖罚措施,对优秀的监理管理人员、监理部宣传表扬,对不合格的监理人员、监理部通报批评,促进监理内部竞争,提高监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3.2倡导优质优价的监理服务

目前,我国的监理收费标准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建筑工程监理的的需要。较低的收费标准很难保证监理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吸引高素质的监理人才,也不利于监理企业的自我发展与壮大。所以,适度合理的提高监理服务的价格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建筑工程的监理是一项高质量的服务工作,需要有高素质、高质量的监理人员,要始终把业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当监理价格过低时,很难保证监理服务的质量。

3.3提高工程监理的标准化水平

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 “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 ,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每一步工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我国目前的监理现状只做到了质量和进度控制,组织协调。 例如,监理工程师把工程质量、进度计划、实施和控制三结合的图表制定出来,施工承建单位按照监理制定的标准化管理内容要求去做,但由于监理人员是有责无权,这使制定的进度计划不能有效积极实施,导致工期拖后,不能按时交工。业主、施工、监理三方应相互交流,解决工程拖后的原因,监理人员严格记录好监理日志,在监理例会做出对上一周的总结和对下周工作内容提出建议,并积极协调好施工方和业主。

3.4做好标准化管理

建筑工程监理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对监理的内容和形式都实行标准化的管理和控制,使工程监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统一规定和要求,都有定量、定性的衡量标准供监理工作参考和对照。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监理现状只实现了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控制、组织与协调,未能达到全面标准化管理的水平。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要求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内部人员的相互交流与协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积极协商解决,避免建筑工程延期拖后、缺乏监理等情况的发生,监理人员要严格做好监理日志以及总结,在积极协调多方利益的基础上,要对企业监理的标准化管理建言献策,促进建筑工程监理的标准化管理的进程。

4、结语

随着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及建筑监理效能的不断发挥,建筑施工监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对监理过程中控制方法探讨探究,有助于监理部门提高监理的水平,增大监理的影响力,对实现我国工程监理的良好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油气储运;标准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P64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当今,世界石油工业飞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的存储和运输作为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目前,世界油气长输管道总长度已超过200xl了km,天然气管道占7%0,原油和成品油管道占30%。其中,天然气管道以每年超过2xl了km的速度增长(崔红升,2003)。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油气储运生产管理的复杂性日益提高。因此,加强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现状

2.1 标准体系的建设理念有待转变

国内油气储运标准化理念机制落后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落后的“标准集合”的方式建设企业标准体系,导致标准间的协调、衔接容易出现障碍;二是企业标准体系与生产管理体系脱节,导致标准化对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我国油气储运企业标准体系与企业内部 HSE 管理体系、内控体系、规章制度等相对独立,标准体系主要由技术标准组成,与管理相关的内容则分散在 HSE管理体系、内控体系、规章制度中。标准与生产管理体系的脱节导致两种后果:一是标准的执行处于一种不明确也不受监督的状态,是否需要执行标准,执行什么标准,有没有执行标准均成为未知;二是标准化工作没有成为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使得内部人员参与标准化工作几乎成为一种业余行为,远远没有发挥出标准化的主体作用。

2.2 标准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

受本身技术水平、基础研究和编写理念的限制,目前我国油气储运行业很多较高水平的标准均直接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根据自主研究成果编制的技术标准偏少,部分自主编制标准的技术水平也与国际先进标准存在差距。部分标准没有经过充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可能存在技术上保守或激进的不合理情况。油气储运行业所执行的工程建设标准,在工程设计标准中体现安全第一、风险预控和完整性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油气站场设计标准在科学性、细节优化以及安全性、人性化考虑方面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很多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从设计上就没有做到本质安全。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标准方面存在缺口。新建管道投产运行和工程交接的相关管理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使得工程建设问题往往延续到运行管理阶段才解决,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和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此外,针对一些较新的领域,如大型地下储气库建设、天然气液化和 LNG 接收终端的工程设计和施工等,尚需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配套系列标准体系。我国油气储运工程建设标准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满足企业尤其是运营企业的需求,需要尽力通过对标、采标工作提升工程建设标准的水平,实现工程建设标准与运行管理标准的同步协调发展。

2.3 标准的实际应用存在偏差

国外在应用标准时,以满足标准为最低要求,以管道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为设计、施工和运行的最高目标,企业外部标准多作为基本准则和参考;在满足所有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再开展很多专项研究,以实现安全、经济运行的目标。而国内多以达到标准要求为最高目标,甚至将符合国标、行标的最低要求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只考虑部分专项指标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而不考虑整体综合性能是否能够满足生产管理需求。虽然随着国内管道法和安全法的颁布,要求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都要本着“安全第一”的目标,但从标准上看,实际情况与之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基于现有标准编写管理体制,鲜少标准是基于专项研究成果结合应用实践编写而成,这直接限制了标准的编写水平和内容的先进性。标准的执行力、技术水平、影响力以及现有标准化管理体制也难以将国内高水平的专家直接吸引到标准编写工作中,导致标准的整体水平较低,适用性不强,不能适应油气储运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3 发展对策

国内油气储运现有标准体系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有必要在标准化理念、方法、管理模式及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探索和革新。

3.1 加强对于标准重要性的全面认识

标准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生产管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标准化都是基础和前提。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途径和标志。在标准的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如果标准本身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或标准的执行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那么标准对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将大打折扣。另外,标准是“人”思考和劳动的成果,人(指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等企业内部人员 ) 应该是企业标准化的主导力量,只有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活动成果转化为标准并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在对标准本身重要性的认识之外,还必须考虑到标准的“执行”和“人”的重要性。建立起对标准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在思想观念上作出拓展和转变,是推动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所在。

3.2 探索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的转变

随着国内安全法和管道法等专项法律的颁布,标准在法规中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没有配套技术标准的支持,这类法规将无法有效实施。建议对我国与油气储运相关的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化工作内容和范围进行重新定位。在国家标准层面,建议主要关注技术法规(如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卫生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及强制性产品和服务标准的建立;在行业标准层面,主要关注自愿性技术标准的建立;在企业标准层面,基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管理和利益需求,关注企业管理规程、操作规程及创新性技术标准的建立。现有油气储运国标、行标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市场化”,更多体现其公开、公平和广泛协商原则,同时,促进企业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

此外,建议学习欧美国家石油公司的做法,在企业内部转变现有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粗放的“标准集合”模式,在采用、修改、提升外部标准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对应于企业生产管理业务需求、体现企业标准化自主意识及管理和技术特色的核心标准体系。同时,从制度上明确业务部门成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促使企业内部人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产管理业务的标准化和标准制修订工作中。

3.3 系统深入开展体系建设工作

针对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研究分析油气储运业务需求,开展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对标工作,进而建立先进的、系统的标准体系。

建议在企业层面开展业务流程梳理,针对标准的使用对象,明确哪些业务需要用到哪些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标准进行整合与提升,尽可能细化形成操作规程,实现标准的手册化,并与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相辅相成。

针对油气储运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标准的协调性问题,建议开展工程建设标准和运行管理标准的一体化建设工作,将运行管理中的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需求以及工程实践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反映到工程建设标准中,实现两者的协调、统一和同步发展。

3.4 加强技术研究及提高标准执行力

世界是平的,标准化工作需要采纳全球智慧和经验,开展标准对标、采标研究工作(尤其是针对国外先进管道企业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标准)和国际交流合作是快速提升我国油气储运标准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此外,需要加大科技研发的力度,加强标准研制工作,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标准,以快速应用于生产、服务于生产。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的持续发展需要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就具有标准化的意识和一定的标准化基础能力和水平,因此,标准化应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培养和研究内容。有必要在我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体系中纳入如下内容:一是标准化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二是国内外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油气储运各专业核心技术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标准的实施,是标准化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加强对标准的宣贯,在管理体系中明确标准的位置和作用,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可操作性,明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标准熟知和应用的水平等,都是提高标准执行力的关键。

4 结束语

标准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是推动整个油气储运行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标准国际化是标准化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标准体系建设等问题需要及时有效地解决,以缩短国内标准化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我国油气储运行业的发展需求。此外,转变标准的编写与应用理念、搭建新型的标准管理体系、提高标准执行力等是提高我国油气储运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有效方法。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依赖于高水平的素质教育、高水平的技术研究、良好的管理体系以及标准使用者的切实理解和执行。加强标准化基础教育是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及行业整体发展的基石。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研究、探索和改进,促进我国油气储运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世炜,焦光伟. 国内油气储运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 中国储运,2008(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