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量经济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政府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投资;居民消费
1引言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国民经济这一概念突出强调经济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为对象,应用现代经济计量学方法,分析探讨1978-2005年期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活动。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进而由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居民消费与社会投资,因而政府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起到直接的影响而对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则起到间接的影响。
政府支出规模随经济的增长而扩张。我国的GDP近年来处于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就2005年而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属于“高增长阶段”。根据“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政府支出规模会以更大比例增长;与此同时,R•A•马斯格雷夫认为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政府支出的规模逐渐增长。因此,本文想探讨一下在未来的时间里,政府支出的变化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投资、居民消费的影响。
2模型设计
2.1模型结构
建立一个能反映农村政府消费支出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投资、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文章共选取了3个内生变量,2个滞后内生变量和1个外生变量。
2.2模型的变量说明
(1)内生变量
Ct-居民消费;单位:亿元
I-社会投资支出;单位:亿元
Y-国内生产总值
(2)外生变量
G-政府消费支出;单位:亿元
(3)滞后内生变量
Y(-1)国内生产总值上一年的值;单位:亿元
Y(-2)国内生产总值上上年的值;单位:亿元
2.3模型结构方程式
Ct=a+b*Y(-1)+U1(1)
I=c+d*Y(-1)+e*Y(-2)+U2(2)
Y=Ct+I+G(3)
方程(1)反映的是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与上年度的国内生产生产总值相关。
方程(2)反映了社会投资与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上上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相关。
方程(3)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居民消费、社会投资、政府消费相关。
3模型的参数估计及检
3.1数据来源
本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均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1991~2005年。数据处理与模型计算采用的是Excel2003和Eviews3.1软件。
3模型检验
本模型估计出来的参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与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符;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本模型各方程均能通过F检验,所以模型具有显著性;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均大于0.94,表明模型的可信度较高;估计参数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基本能够通过t检验,参数具有显著性。上述结论表明,本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均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历史模拟和事后预测
4.1历史模拟
为了检验模型用于模拟分析的可靠性,本文运用上述模型对样本期数据进行模拟,并进行事后预测,通过计算内生变量1991~2005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来考察模型的预测能力。计算结果见表2。表2结果显示,本模型变量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绝大部分均小于5%,其中Ct的模拟效果最好,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全部小于3%;Y的模拟效果也较好,除了2004年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为14.935%外,其余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几乎全部小于5%;I的模拟效果其中几个年份稍微差了一点,如获至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4年的模拟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相对偏高了一点,但是最近几年它的模拟效果还不错。这表明由随机方程式解释的内生变量的相对误差较低,该模型对历史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用于外推模拟分析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4.2事后预测
以下预测未来10年,政府支出以5%的增长率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消费和投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赵卫亚.计量经济学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2
摘要:计量经济学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最受关注的课程,笔者分析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相应措施。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部分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
类专业开始陆续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近十年来,定量分析经济问题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经教育部全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把计量经济学纳人了经济学类所有专业必修的(八门)核心课程旧J。此后全国各高校不仅经济学类各专业普遍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而且一些管理类专业也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另外,《经济研究》等国内的一些重要经济学期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报道范围更倾向于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大量运用各种计量经济模型的内容旧J。因此高校经管类教师都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也有力地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普及。现在,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最受关注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国内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充分肯定这门课程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也感到对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与研究,这一改革将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增强HJ。
二、计量经济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内容不合理问题。例如,教学层次不明确以及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经管类各专业来看,给本科生、硕士生讲授计量经济学,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论方法为主,有的以实际应用为主;且应用的领域、应用的程度、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多种要求的格局。但是现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大纲的规范、教材的建设与这种要求还很不适应,这可能是影响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经济学专业学生是文理兼收的,许多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他们普遍感到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学。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多媒体教学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存在大量矩阵推导,授课时大型矩阵在黑板上书写困难,因此一般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多媒体方式授课的确可以节省教师大量板书时间,加快授课节奏,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减弱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另外,软件教学问题,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往往是先讲理论和方法,最后留下几个学时来讲软件,或者根本就不讲软件,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很好结合使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不知道如何应用。
(三)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理论与应用结合不紧密,方法与实例的结合不够。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与“用”脱离。我们曾指导多名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发现其中一部分学生在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缺乏系统性。例如:利用时间序列进行建模时,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可能不满足不相关的假定,但是他们最初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而直接利用模型的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实际上,这些学生并不是不知道在理论上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要满足“无自相关”的基本假定,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往往忽略了对模型基本假定的各种检验。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模型中变量选取、模型形式设定以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这些现象都说明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与“用”相脱离,学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三、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探索
为进一步加强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适应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要求,应当从多方面深化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量经济学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本课程授课对象为管理学和经济学各专业的普通本科生,本课程是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必修课程和考试课程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通过这门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模拟评价,具体来说,一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功底,为经济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经济计量分析能力和水平。
(二)制定适应满足不同专业需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本课题试图解决依据《计量经济学》各教学层次中的通识性(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部分)与专门性(计量经济学的专门性部分)原则,明确刻画了不同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基本点,形成了能满足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需求且具有特色的《计量经济学》本科课程体系框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指导思想。超级秘书网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包括:改进多媒体教学、增加案例教学、开展计量经济学网络课件的建设、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大胆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等等。针对国内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教学对象划分不清晰;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总结提炼我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经验。
总之,随着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尝试和探索,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必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宁向阳,刘延康.用认识范式新视角分析计量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J].统计与决策,2005,(S).
[2]李南成,张卫东.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统计教育,2003,(6).
[3]俞培果,高翔.本科学生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篇3
英文名称: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3894
国内刊号:11-1087/F
邮发代号:2-74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4
本文我们以狭义的概念来理解和论述创业。创业指的是“从零开始创办一家新企业”;创业企业指的是“新创建的企业即新创企业”。由于当代的创业大多发生在高科技领域,如信息、生物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先进环保技术等,因此,本文中的当代创业企业,特指“新创立的当代科技创新型企业”,其创业者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
一、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
创业企业的诞生始发于创业者的创业劳动,创业劳动实际上是科技创新劳动的拓展与延续,科技创新劳动是创业劳动的“源”与“核”。探寻当代创业企业的经济性质,其出发点和关键就在于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性质的理解。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是一种有机融合科学与技术内在禀性的高智力劳动。从劳动形式上分析,这种高智力劳动是一种高度复杂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复杂劳动和智力劳动,更完全不同于简单劳动或体力劳动,呈现出自身所特有的异质性。(注:这里的“异质性”是从具体劳动的层面上所作出的分析,而不是抽象劳动的层面。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抽象劳动是无差异的。)
1.劳动内容的高度专业化与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
与工业经济时代的机器发明、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等行为中的创新劳动相比较,由于市场深化与细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在科技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消费需求更趋个性化的当代经济生活中,科技创新活动要取得成功,必然要确定极其明确的目标,瞄准极其清晰的制高点和攻关领域,专注于特定的活动对象与活动空间。这集中体现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内容的高度专业化。它要求接受更为专门化的教育与训练,要求培育更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求掌握更为精、尖、新的知识与拥有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验能力。
与高度专业化相适应的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高度专业化的学习、研究、创造与实践,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积淀后,往往形成为一种特定的思维能力与劳动品质而表现为劳动形态的高度专用性。这种高度专用性的劳动形态,一旦移作他用,往往成为“沉没”资产,其内在的价值就大大受损。
2.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性
(1)体现为产品市场需求的先导性与创造性。飞跃式的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物化产品具有优质的消费属性(包括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一个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包括有形的商品与无形的服务)的开发与问世,往往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适应了市场需求者的消费趋势,强有力地引导着市场消费的方向,强劲地改善着人们的消费结构,提升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当代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兴起和所获得的巨大成功,赋予了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以新的内涵。
(2)体现为产品效用的高度创造性。当代高科技产品是一种高知识密集型产品,从而富有高效用。也就是说,单位产品具有更大的有用性,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某一种或几种需要。①当代科技创新是对自然物质属性和自然能力的深度开发和利用,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生产在性质上仅仅是对自然物质的一般加工和表层属性的自然能力的利用(刘诗白,2001)。因此,较之传统工业生产,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能够带来劳动生产力的几何级数式的提高,从而创造出巨大的生产能力。同时,高科技生产手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所耗费的非核心技术或产品的其他物质资源的成本极低,高科技产品在批量生产下边际物质成本几乎为零。②高知识密集型产品更具“人性化”特征。高科技消费品更适合消费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符合消费者个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更为内在、真实的需求,能迎合消费者对单元产品的高质量多功能提供的要求。高知识含量的消费品由于更能满足现代人的文明消费和审美情趣,从而富有高效用。
(3)体现为产品价值的高度创造性。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比马克思笔下的工程师一类的“高级工人”的所谓一般“复杂劳动”更高层次的“高度复杂劳动”,是一般复杂劳动的倍加。这种高度复杂劳动,比起一般复杂劳动,具有以下两个更为突出的特点:①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更高。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劳动的专业化特征表现得极为明显,它需要更为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积累,需要更为丰富的实践与实验经验。因此,科技劳动力的形成,需要投入更高的学习教育费用;当代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更高的劳动强度,是一种高强度的劳动力耗费,需要有较高的劳动力的补偿费用。另外,由于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社会化(即是高度社会结合和社会协助的劳动),创新者的劳动能力实际形成费用中还必须包含间接参与科技创新的社会劳动能力的再生产费用(刘诗白,2001)。因此,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而言,其劳动力再生产的费用应该高于一般复杂劳动。②劳动力使用创造的价值增值更大。高品质的科技创新产品的成功问世,在一定时期内往往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由此获得了可观的“超额利润”。综合以上两点,我们认为,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在高科技产品中,其所耗费的物质资源C部分可能下降,但是劳动力价值V部分与价值增值M部分却以更大比例上升。这样,在同一单位时间内,C+V+M在整体上是大大提高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劳动,同样能够换算为“自乘的”“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较一般复杂劳动能形成更高的价值。
3.价值创造的高度风险性
一方面,某种创意、想法、灵感要转化为现实的物化产品,需要“苦思冥想”、持续探索、高度关注,需要反复试错、重复实验,最终仍有可能失败。这期间不仅要投入大量的、常人难以想像的精力,还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物质资源。失败的结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事人要承担着极大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即使研发取得了现实的物质载体,由于当代科技创新的快节奏和当代市场演变的高速度,同样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当代科技产品周期极短,产品更新速度极快,市场竞争又日趋激烈,这使得在高科技产业中,某一项技术往往只有NO.1是成功者,NO.2以下大都难以得到能够赖以生存的市场份额,从而成为市场竞争的失败者。硅谷中平均大约九成的风险投资是不成功的,就充分表明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风险性。
4.效应产生的高度非线性
一般性的生产性劳动或简单劳动,其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直接而明显的、即期而平稳的,劳动的付出与其所产生的效应之间往往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恒比例关系即线性关系。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劳动则与此不同,其效应的产生往往不是直接和即期的,更多的是具有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以及跳跃性。科技劳动者价值的创造并不完全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并不完全是当期就能表现出来的,有的要经过一段时期才能体现出来;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并不完全是连续的,而是阶段性的。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付出与其所产生的效应或价值创造之间不是一种恒定的比例关系即线性关系,而往往呈现出一种倍增或倍减的非恒定关系即非线性关系。
5.集聚社会资源的高度粘吸性
科技创新劳动,作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关键性资源,具有强大的集聚社会资源的功能。工业经济时代的物质资本往往是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发动机和粘合剂,处于资源组合的核心地位。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作为一种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已经独立地走向社会经济生活的舞台中心。科技创新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及其特征,强有力地吸引着其他的社会经济资源与之结合,并相互耦合、相互渗透,呈现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所特有的集聚社会资源的“高粘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才出现了当代的“创业革命”即创业职能的职业化现象与趋势。
在当代创业企业中,出资者不仅与经营管理者实现了分离,而且与创业者也实现了分离。事实上,当代计算机、因特网、通信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过程,同时也是科技创新工作者在风险资本支撑下转变为企业家的过程。像康柏电脑、美国在线、E-Bay、雅虎等这些享誉全球的明星企业,正是创业革命进程的产物与见证。原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教授的非吉米·克拉克先生就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代表人物。克拉克先后成功创立了3家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知名高科技企业,却没有在其中任何一家公司中担任经营层职务。他不仅不介入企业成立后的营运管理,甚至对技术开发本身,也是只讲创意而不问实施。这样,克拉克成了一个纯粹的创业者。他的职能是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的优势,即在于对技术发展方向作出敏锐的判断及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创意。
二、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与一般的生产性劳动最大的区别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决定了该劳动报酬形式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性。从构成上看,科技创新劳动报酬(Y)应该包括和体现为以下几种收入形式:①工资性收入A。这是一种再生产劳动力费用,是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的初级或低级形式。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的收入更主要地是体现在其他的非工资性收入形式上。②风险收入B。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度专用性以及价值创造的高风险性特征,使得科技劳动者承担着极大的市场风险、生产风险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承担者应该获得相应的风险收入。③超额收入C。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物化产品的高度创造性带来了巨大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的源泉是科技创新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超额利润的创造者应该获得相应的超额收入。④非线性收入D。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效应的产生和价值创造的高度不确定性即非线性使得企业利润的实现也呈现出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跳跃性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实现的非线性特征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收入报酬形式即非线性收入。⑤创业收入E。当代科技创新劳动集聚社会资源的高粘吸性带来了社会资源的重新整合,实现了资源配置状态和经济组织状态的创新,从而产生了创业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者应该获得创业收入。
当代科技创新者的劳动报酬是由以上几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即Y=A+B+C+D+E。(注:严格地讲,B、C、D、E各种形式的收入之间存在着交叉或部分重叠的可能性。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在本文中暂且不考虑这种情况,这并不影响问题的探讨与结论。)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难以全面地反映出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式中的B、C、D、E等非工资性收入形式都是由科技创新劳动的自身属性带来的,是特殊的劳动报酬形式,不能把它们完全归类于非劳动属性的收入,这是一种根植于科技创新劳动基础上的市场化收入。
由多层次、多元化的收入形式构成的报酬结构特征充分体现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特殊性、复杂性与艰巨性:①由于风险是不可计量的,与其相应的风险收入就是难以直接测算的。②超额利润是个事后变量,而且是极不确定的。通过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交易,以固定合约的工资形式给付,根本无法真实体现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高价值形成功能。超额收入是无法事先计量的。③创造价值的潜在性、时间性、动态性、跳跃性特点决定了一次性计量和当期计量的非科学性,人为计量或计划计量也必然是失真的。非线性收入是难以进行一次性计量或当期计量的。④创业收入是集合了多种要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组织租金”,这种“组织租金”只能以某种特殊的“剩余索取权”的形式表现出来。总而言之,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是无法直接地、一次性地、事前地给予定价的。很显然,无论是采用单一的固定合约的工资形式,还是采用传统的年薪制、奖金制或业绩提成制等一般性的剩余索取的形式,都是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价值的。科技创新者的风险收入、超额收入、非线性收入、创业收入是高度不确定的,多层次、多元化、以不确定性收入为主的报酬结构充分体现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计量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三、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性综合定价机制
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决定了对这种劳动报酬的计量只能采取间接的、重复的、持续的、适合于不确定性状态的定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定价机制实质上就是市场中的企业定价机制。由科技创新者自身创办企业,拥有创业企业的所有权,就是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计量的一种较好的市场性综合定价机制。
1.企业的生产机制提供了对科技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的基础
多元化的科技创新劳动的报酬结构首先表明了市场无法对它进行直接定价,只能采取间接定价的迂回方式,即先是通过市场对“劳动的实体”的交易进行直接定价后再来间接反映科技创新劳动报酬。在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的直接交易仅仅反映科技劳动者的一般工资性收入部分,而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都只能通过“劳动的实体”的交易来体现和获取。这里所谓的“劳动的实体”是指劳动的物化产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或劳动者劳动持久性投入的组织载体。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个“劳动的实体”就是企业本身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产品源于企业的生产机制,离开了企业最基本的生产,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产品的提供是根本不可能的。同样,离开了企业的生产机制(提供服务性商品的企业也具有生产),企业在市场上的交易就失去了根基。因此,企业内在的生产机制提供了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进行间接定价的基础。要实现对科技创新劳动的间接定价,只能采取企业组织的迂回计量方式。
2.企业的交易机制提供了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多次重复地间接计量的平台
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理论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契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是某个“中心签约人”与一系列市场上的经济主体相互交易的产物(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詹森、麦克林,1976;巴泽尔,1989)。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的交易机制的内涵。企业的交易机制提供了一个对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进行多次重复地间接计量的平台。从最基本的意义上分析,企业的交易机制体现为企业主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各种市场主体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对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进行着计量,科技创新劳动报酬就是在这样的相互交易过程中实现的。下面我们对此分别作简要分析。
(1)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①风险资本市场上风险资本家的计量。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是按照某创业者预期会创造出最高价值的标准,从每个研发项目中选定一个进行阶段性融资以使项目得以完成。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之间存在着阶段性博弈,他们之间是进行着一场锦标赛,只有那些能产生最高的预期价值的创业者才能得到在第三阶段完成项目所必要的资本。这种“锦标赛式”的治理机制(青木昌彦,2000)最显著的功能是风险资本家在一群创业者的试错过程中能够把确实具有创业才能且能带来最高预期价值的创业者甄别出来。实际上,这种特殊的锦标赛式的治理机制也是风险资本家对科技创新劳动的定价机制。科技创新劳动所内含的的真实价值就是在这样的阶段性锦标赛式的治理过程中一步步反映出来的。这种灵活的治理机制有效地反映了科技创新劳动的高风险性与非线性。②股票市场上社会投资者的计量。人们借助于股票或由其派生的股票期权等种种金融工具,通过股票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巧妙地实现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多次重复地间接定价。在股票市场上,各种各样复杂的内生力量相互运动、博弈和共同作用而自发生成的股价信号内在地包含了科技创新劳动的种种特性。投资者是通过股票市场上的买或卖来判断和决定创业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也是通过股票市场上提供的价格信号来预期某种高科技产品的内在价值,更是通过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生成机制来对不可捉摸的充满高风险性的科技创新劳动进行他们各自心目中的“理想”定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对科技创新劳动“出价”并最终形成了科技创新劳动报酬。这样,借助于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实现了科技劳动力市场上无法直接计量的定价机制的转移,实现了企业内部进行计量的艰巨性到企业外部的资本市场的转移。
(2)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和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消费者日常的“货币选择”行为表面上看是对科技消费产品的购买,实际上是在进行着对凝结在科技产品身上的科技创新劳动的市场化计量,这一点无需多言。我们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创业企业与众多的供应商之间的产品交易过程,也体现了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意义。供应商对购销合约的履行状况、供应商的资产专用性投资的热情度大小,创业企业外部网络化中各相关协作经济体的经济行为,实际上都或多或少反映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劳动形成价值功能的判断与预期,直接或间接体现了他们对科技创新劳动效应发挥的现状或未来潜力的许可或质疑。这些都是供应商对科技创新劳动进行计量的表现。
(3)劳动力市场上非科技创新劳动者对科技创新劳动的计量。科技创新者的创业收入、超额收入等非合约性收入的获得,是建立在企业内其他非科技创新劳动者之间相互协作产生的“集体力”基础上的。劳动者对各自雇佣合约的执行态度、劳动力的流动势态,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集体力”的形成。劳动力市场上供给方的“出价”行为以及从业者对他们所工作的企业的认同感,不仅体现了劳动者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也是劳动者对创业者的价值创造功能的评价。
以上的分析表明,作为一种异质性的科技创新劳动的报酬计量,本来应在科技劳动力市场上由供需双方来解决或应在企业内部由创业者与其他要素所有者各方来解决但又难以合理解决的问题,却在多元的市场交易中由千千万万的“局外人”解决了。在这多元的市场上,无数的经济主体以各自的方式相互作用、综合交织,共同计量着当代科技创新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市场经济中,具备这样的通过多元化的市场交易重复多次地间接地进行的综合定价机制,除了企业组织外别无他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是个多元市场性的综合定价机制。
3.企业的产权机制适应了以不确定性收入为主的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报酬结构特征
所谓企业的产权机制,这里是指由各种要素产权的让渡而形成的企业所有权尤其是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机制,其核心功能在于对企业剩余的高效率配置。让最为关键性的要素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获取剩余,是一个有效率的企业产权机制的应有之意。科技创新劳动是一种高度稀缺性资源,是当代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科技创新者通过创办企业,必然要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因此其报酬收入主要是以索取剩余的方式体现出来的。这样的获取收入的方式,恰恰最大程度地适应了当代科技创新劳动价值创造的不确定性特征,符合当代科技创新劳动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1]刘诗白:《论科学力》,载《经济学家》2002年第3期。
[2]刘诗白:《论科技创新劳动》,载《经济学家》2001年第3期。
[3]林强、江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载《经济研究》2001年第9期。
[4]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著,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6]钱颖一、肖梦:《经济学家论说硅谷模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7]连建辉:《融资制度与企业家筛选机制》,载《改革》2002年第3期。
[8]Amit,R.,Glosten,L.,&Mueller,E.,(1993):ChallengetoTheoryDevelopmentinEntrepreneurshipResearch,[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Vol:30Iss:815-834.
篇5
一、随机行走的世界
对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宇宙的认识和思考,一直以来吸引着各个时代思想家们的智慧。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本质上是什么样的呢?是以一种有序的、有规律的方式在运转还是无序的、杂乱无章的运转?这种运转能否为我们的智慧所认识?人们对这些关于宇宙问题的渴求正是造就了人类自身的智力进化和卓越品质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我们今天的视野所及的范围,我们知道对这些问题思考的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由18世纪的思想家们做出的。18世纪的思想家们建立了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体系,他们设计了一个“有序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世界观是一种“决定论”的世界观,坚信这个世界正在按照某种已经设计好的秩序在运行。持有这个“决定论”观点的人包括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这个体系的科学性则是由牛顿定律和对牛顿体系进一步思考的数学定律所保证的。当然,自然科学家们这种关于宇宙的信念和洞见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家们,其中也包括经济学家。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的思想根基也是源于这样的一种信念。他把这种自然科学的有序世界的观点应用到人类社会里,形成了一种从看似“无序”到“有序”的观念,提出了一个“和谐的经济系统”的观点。这种和谐的经济系统的动力则是人的自利动机。
我们决不应该低估这种关于世界的观点的影响力和洞察力。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这种“决定论”的世界观下生活并做出各种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决策。一种对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完美和谐”的信念直接导致了大家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效果的质疑,并且主导了许多关于政府问题的争论。这种“决定论”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我们对于自由经济的信心和我们对于世界的信仰。
但是这一体系在历经几个世纪之后,遭到了怀疑。对于这种“决定论”的世界观的挑战来自于统计观点,尤其是概率论的成功。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二者对于世界的看法的分歧。比如我们说,消费函数是,其中,是自发消费,是可支配收入,c是边际消费倾向。进而我们可以把消费函数写作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这个消费函数是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数学若干函数中的一个。这个函数明白无误地说明,居民的消费量将精确地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这种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的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这种关于居民消费的断言在现实中毫无疑问是会受到质疑的,居民的消费量并不是精确地取决于这几个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消费关于自发消费、可支配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随机的,有着概率分布的。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差别,持有决定论观点的人依据一种确定性的函数关系认为,这个世界将会精确地按照数学定律所描述的那样运转。而持有统计观点的人却认为,即使是知道了这种关系,消费与其他几个因素之间仍然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有着概率分布的关系。
我们把后一种对于世界的观点叫做统计观点,正是这种统计观点,打破了原来思想家们头脑中的有序结构。但是,这二者之间的分歧似乎是让人迷惑的。因为,当我们在利用统计方法的时候,我们却得出了一些几乎完全可靠的定律。而且,统计总体越是偶然、紊乱,就越能更好地表现出统计规律和必然性。比如,我们投掷硬币,当我们投掷的次数足够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概率竟然惊人地各是0.5。再比如,我们对于某种考试成绩的统计发现,如果样本足够的大的话,成绩分布将会呈现一种正态分布。并且,人数越多,成绩就越呈现标准正态分布。更加令人惊奇的是,看起来我们做事情可能犯错误的情况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人几乎不能随意地犯错误!总之,某些看起来是无迹可寻的东西,似乎又都可以找到规律。这样,决定论和统计观点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差别仅在于,统计观点认为不存在绝对的定律,任何所谓的定律其实都是有着某种概率的“可能的”情形。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无疑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随机行走的,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人类社会中,如果我们相信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都是随机行走的,那么人类社会也会表现出这种随机性看来并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随机行走的世界会因为其不确定性而无法认识,即使这种随机行走的世界确实可能形成一种混沌状态。我们能够在“决定论”和关于世界的“统计观点”那里架起一座桥梁。那就是: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定律,这些定律是对某些事情本质的一种最好近似,即使这些事情的本质可能并不是一元的。或者说,这个世界会从无序走向某种程度上的有序。对这些统计定律的发现,在我们的专业范围内,就是计量经济学的任务了。
二、随机行走的世界与计量经济学的任务
事实上,统计的成功应用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大约在17世纪,有一位叫做格兰特的英国商人就通过研究注意到:因事故、自杀、各种疾病而死亡的人的百分比是固定的。这几乎叫人感到惊奇!而且也是统计学的成功使得人们日益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定量材料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府决策者,都应该思考数据。
计量经济学就是为了在一个随机行走的世界中探讨统计性规律!因为只要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识这个世界。但是要记住这种认识肯定是不完全的。而且根据需要,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个规律来进行预测。进行预测是我们关心规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更加值得称道的是,计量经济学在推断统计规律时所用的方法和理念。因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永远是不会完全的,我们只能根据部分“样本”来推断这个世界的整体状况。可以假设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进行完全的观察,我们就期望可以得出一个关于这个世界本质的定律。可是,我们不能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观察到,也可以说,我们认识的局限是不确定性的来源。能否由样本近似地认识整体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坚信可以由样本来推断整体规律的信念的话,我们就不能建立这门学科。
这种由样本来对整体进行推断的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我们要通过一种叫做回归分析的技术来达到这个目的。“回归”这个词最先由F.加尔顿(FrancisGalton)爵士引入。加尔顿研究发现,父母和孩子的身高有这样的一个趋势:父母高,儿女就高;父母矮,儿女也矮。但是高个父母的儿女们在同龄人中并不像父辈那样在同龄人中显得那样高,儿女辈的平均身高将“退化”到或者说“回归”到全体人口的平均身高。这也叫加尔顿的“普遍回归定律”。加尔顿在智力遗传的方面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一般来说,天才是要遗传的。但是天才的后代却要比他们的父辈们平庸,也就是他们的智力水平将“回归”到中等水平。但是,对于这种回归背后的动力分析可能已经超出了计量经济学这个学科的研究范围,即使这种研究也许会导致一种有意思的哲学的建立:所有的有机组织都将趋于标准状态!
回归的现代意义则稍微有点不同。现代意义上的回归是指,一个叫做因变量的量和其解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相关的关系。实际上,回归和相关是两个极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混淆的原因既是因为这两个概念的相近性,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哲学上宣称,这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个宣称的深刻性在于确认了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完全独立的。比如,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社会死于癌症的人逐渐增多,这二者是相关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是现代社会导致了更多的人染上癌症。再比如,这也经常被用来反驳统计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的情况可能和这个国家一个时期的太阳黑子出现的情况存在一种相关关系,但是这种相关关系却不能作为我们行动的任何指导。在这个问题的区分上,就是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之间的分歧了。计量经济学讨论的是回归关系,这种回归的特点在于,我们试图根据某些变量的数值来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我们要依据这种关系进行预测。比如,我们试图通过研究父母的身高来估计其孩子的身高。这种估计就要依赖于我们所关心的两个量之间存在的一种理论上的联系。而相关关系则充斥着统计学的各个方面。并且因为世界的普遍联系性,相关关系是一种常态。
基于上面的差别,在回归中,我们要求解释变量是确定的,可以控制的,但是被解释变量(因变量)可以是随机的(被解释变量正是我们要估计的)。但是在相关关系中,这二者并不加以区分。之所以说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是源于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质上就存在一种难以言明的精密联系。我们实在不能够足够自信地认为我们可以确定哪些变量可以控制,哪些变量之间可以精确地被认为是一种回归关系。比如,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找出一种机制使得癌症和现代社会之间存在一种回归关系,就像我们可以发展一种理论来说明,太阳黑子的活动和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存在着回归关系。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保持谦虚。同时请记住:具有回归关系可能并不必然地意味着具有因果关系。在判断因果关系时,我们必须要很小心。因为,这个因果关系很不好说,也许看似因果的两个事件,实际上可能是互为因果的。就像佛经中认为的那样:因果是循环的。
我们讲了这么多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性质,实际上是为了表达我们这样的信念:我们可以在一定的层次上认识世界,我们坚信这个世界存在着某些统计规律,应用这些规律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的错误”的前提下认识和改造世界。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借助近似地描述了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间联系的函数,主要是回归函数,来描述这种关于世界运行的定律。
但是,计量经济学在得到这个回归函数时所使用的复杂的数学推导可能会让我们在特定的时段感到计量经济学的混乱和无序,即使在最后我们坚信可以实现一种理解上的有序。但是,过程中的痛苦可能会让很多人驻足。这里,我们想提前接触一下,那条驾驭计量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灵魂。
因为,认识世界的理论的建立来自于对世界本质表现出来的现象的分析。有两种对现象进行分析的方式:一种是对现象直接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极其便捷,简单而且有洞察力,但是对天赋的要求非常高。其不利之处在于这种对现象的思考得出的结论可能广受争议。另一种方式则是对现象的属性——数据来进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科学方法。第二种方法就是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了,这种方法因为是用数据说话,可能争议较少。但是,不利之处却是,这种分析结论却要严格的依赖于数据的质量,也就是说,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的质量不会比数据的质量更好。
尽管有这样的困难,我们还是推荐计量的方法。因为,数据的质量可以通过统计手段和统计工具的完善加以解决。并且,根据我们的概率知识,即使这种有误差的数据,其误差也是有规律的,误差情况总是会表现为正态曲线。那么如何来对数据进行操作呢?计量经济学的思路通常是这样:最简单的情况下(双变量回归),在一个坐标平面上画出散点图,发现其大致的规律,通常我们可能发现,我们关心的两个简单量之间呈现一种类似于线形的关系(当然,也可能不是线性的,这种情况下需要更高深的数学工具)。把这种线形的关系利用解析几何的知识转化为直线方程并不困难。获得了这样的一个直线方程是一个极大的成功。因为,这个方程,就是在“某种程度的错误”的前提下的一种描述世界如何运行的定律。事实上,计量经济学的任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发现这样的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定律。
但是,在从数据那里获得一些关于变量间“规律”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在使用数据之前,通过对先验的知识进行演绎和推理从而得出一系列“定律”。这就是我们在数理经济学中所看到的那些数理方程式。这些数理方程就是我们对世事认识的理论,这种理论能够给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指导。尤其是在确定我们所考虑的变量之间的可能具有的关系时很有作用。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应用这些方程式来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并没有得到证明。计量经济学提供了一种这样的证明。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来检验这些先验的定律是否符合实际,或者得出一种明确的可以应用于实际的形式,从而对数理方程做出了适合实际的修正。尤其是在不同的国家中,因为不同的文化等隐性的制度因素,这些定律可实施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事实上,始于一种对世界认识的先验的推理,建立一种解释世事的假说并用以改造世界,是每一个学者的虚荣心。
因此,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思路或者说计量经济学的灵魂是:通过先验的演绎和推理得出理论模型,最好是数理模型。数理模型中会有参数,那么利用数据对这个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出一条回归方程,并通过假设检验来确认这个方程式。如果这个方程式满足了理论建立时的要求,那么就证明了那个先验的理论是正确的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理论进行预测。接下来的计量分析就是在这些思路下进行的技术探讨了。
对计量经济学这套思想方法和其技巧的同时掌握,是掌握这门学科并加以实际运用的重要素质。尤其是计量经济学的技巧,是一个计量人的必备素质。因为我们一直坚信,伟大的思想来源于熟练的技巧。就像武侠中的“打狗棒法”虽然只有十八路,但是,一个使过无数次“打狗棒法”的丐帮帮主足可以因这十八招而笑傲江湖了。但是,如果过于沉迷于高级计量的数学推导,我们就很可能失去欣赏这门学科所固有的魅力的机会,并且因为数学知识的缺乏而造成的沮丧可能会阻碍对其进一步的学习,从而失去了领悟计量经济学所蕴含的大量关于生活的智慧的机会。因此,这篇文章里,我们不对计量经济学的技术过多的论及,而主要是看其蕴含的智慧之美。三、计量经济学:智慧之美
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美感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这种从样本推断整体的思想。如果能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的话,我们对这种思想可能会更加珍视。比如,如果我们有一种信念,比如相信我们能够通过努力成为一个书法家。那么我们能够怎么做呢?计量经济学和书法家们都会这样建议你:先选取几十个字来,集中精力把这几十个字练好,最好是临摹以往大师们的作品。这样,你就几乎能够发现写好字的要领。因为,我们不能够把这个世界上的字都练习到,我们只能够由“样本”来推断所有字的写法。并且,我们坚信这些“样本”蕴含了足够多的关于写字的要领或者说是写字规律的信息。这就是计量经济学的智慧之一。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几乎将这种计量经济学的思想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可以指导我们成就卓越。无论是学习、应试、还是搞艺术,甚至想要成为武林高手,都可以应用这种思想。“样本”往往是我们窥看世界本质的窗口!有心人自会从这里得到无尽的启发。
计量经济学就像从一个古老的神谕里蹦出来的智慧精灵,它几乎全面的改变了我们对于脚踏实地的看法!掌握一种过硬的分析数据的能力,无疑会全面的改变你的工作方式和效率。这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是极其重要的。经济理论经常地被认为是一门空洞无用的理论,这是在未有数据之前做出分析的常见批评,先验和演绎的方法,很多人认为,不能够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计量经济学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就可以从数据出发来进行我们的分析和预测,这种工作方式无疑会培养我们踏实做人的人品。并且因为处理问题的独特技巧和思维,掌握计量工具的人会得到青睐——来自上司和运气。
在我看来,计量经济学还对我们的人生哲学有着指导意义。人的一生其实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就好像那滑过天际的流星,留下的只是瞬间的美丽。这瞬间如何解释?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度过这一个瞬间?
人不过是苍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如果这个宇宙尚且遵循着从无序走向有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这个信念加以演绎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也只是在一个随机行走的世界中的随机行走过程。
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在下一个时段,我们会经历什么、会遇到什么,甚至我们对于我们未来的规划都是不确定的。这个过程是随机的、紊乱的、偶然的和无序的。但是,这种无序和紊乱最终会走向有序。用计量经济学的说法,我们会从这些紊乱偶然的样本中得到一个回归方程。这个回归方程就是我们的人生轨迹!
当然我们对于这个轨迹的认识永远是后验的。我们不可能在这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之前就得出一个回归轨迹作为我们人生的预测,这种东西没有预测意义。那么这种有序的观念究竟能给我们什么人生启发呢?
那就是: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对于发生于我们周围的看起来是好事或者坏事的东西耿耿于怀,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太过挑剔上天对我们的似乎是不公正的待遇,中国自古就有“福祸”的智慧之言。以一种应有的宽容心态来对待我们的人生无疑会让我们感到快乐。甚至我们的职业追求也是如此,没有什么绝对的好或者不好,我们的人生轨迹在我们某些年里需要紊乱和无序,根据计量经济学的思想,越是紊乱和无序的样本,我们就越容易得出稳定的统计定律——一条稳定的人生轨迹!假如大家去看看人物传记就可以发现,在那些人的人生里,他们可能做过记者,参过军,被抓到过牢里,看起来和其最终的路径有了很大的背离,可是这些背离最终回归到这条路径上。事实上,我们并不好确定,是不是这种每个阶段的紊乱和无序最终造成了他们稳定的人生轨迹?!
人生需要这种随机性。并且如果我们要想有一条稳定的人生轨迹,依照计量经济学的理念,我们还要让我们的人生经历这一样本足够大。如何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多?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随机性?那就是:我们要过主动追求的人生。当我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主动去追求时,我们就在客观上丰富了自己的经历,并且扩大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样本。因为,在你主动追求的时候,才能够发现惊喜和奇遇。消极和封闭的人生态度不利于扩大自己的人生经历样本,样本不具有变异性,就难以得出好的回归方程。我们都应该学学“苍蝇的哲学”,苍蝇的四处乱撞让苍蝇即使在被困的时候也有机会逃脱。这也许是更有含义的古语的一句话的意思吧:树挪死,人挪活。但是,在我们的追求中,因为,我们应该珍视随机性,因此,对于得失就不必太让自己负累。得失是随机的。我们在生活中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也许在这冥冥之中的东西面前,可能只是一个慈悲的玩笑。太过于在意也许是失去了更多。
参考文献:
[1]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林少宫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篇6
关键词:井下;随钻;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U674.38+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涡轮钻具、螺杆钻具等井下动力钻具的诞生,使随钻测量仪有了生命力,随钻测量仪的实际应用给定向钻井工艺带来了一次新的飞跃,随钻测量仪对于井下钻具是一个实时监视系统,它能随时给定向钻井工作者提供井斜、方位,工具面方向和井底温度等参数。使定向钻井工作者随时都能了解井下钻具的去向和工作姿态,便于控制井眼轨迹。这样钻出的井眼,轨迹圆滑、井身质量好,减少了因井身质量差而造成的钻井事故。而且,由于实现了实时控制,大大减少了定向造斜的时间。因地层和其它原因所造成的轨迹偏移,也很容易被纠正到正确的轨迹上来.
1随钻测量仪的结构和原理
随钻测量仪由地面仪器和井下仪器两部分组成.地面仪器包括计算机、打印终端和司钻读出器.井下仪器包括磁通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脉冲多路调制器、电墩驱动器等有关的电子线路。
工作时,井下仪器中的三个相互垂直安装的重力加速度计把井下仪器当时的物理姿态相对于重力的变化,从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转换成电信号:井下仪器的三个磁通门传感器,也同时把井下仪器的这一物理姿态相对于地磁场的变化,从三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转换成电信号;温度传感器把当时井下仪器工作的环境温度转换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经它们相应的电子线路放大整理后,由脉冲多路调制器收集起来,并把这些电压信号按比例地转换成时间脉冲,按一定时序把它们送到电缆驱动器,经单芯恺装电缆送到地面仪器/电子计算机。
地而仪器/电子计算机的电源系统有一个信号分离电路,由它分离出数据脉冲,并把这些数据脉冲送到接口板.接口板在中央处理机的控制下,采集数据、分离出各个参数、把各参数牡换成数字,送到中央处理机板,按一定的数学模式进行计算,其结果被送到面板显示部分,供定向井工程师选择磁性工具面、高边工具面、井.眼倾角、原始方位、修正方位磁场强度、磁倾角或温度显示.
要使仪器能够实际应用于定向钻井工作,还必须配备其它的辅助设备,例如井口设备,包括循环头、电缆侧入接头:再如井底设备,包括弯接头、斜口管鞋套等.这些都是使仪器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设备.
2随钻测量仪的使用
目前,我们国内使用的同类型的随钻测量仪已有好几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大同小异的,特别是井口设备和井底设备总成都是完全可以互换的。对于井下仪器,虽然各厂家的设备不一样,不能互换,但是使用的方法和仪器的连接是相同的。
2.1基本术语
定向井工程师和定向井仪器工程师,以及从事定向井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一些与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专用名词术语都应有相同的认识、相同的理解和共同的语言,这样才便于工作。
2.1.1井眼倾角
在井眼曲线上的某一深度位置,其井轴切线方向与铅垂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就叫做那个深度的井眼倾角(也叫做井斜角或简称井斜)。
2.1.2井眼磁方位角
在井眼曲线上的某一深度,其轴线方向的水平分量与地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这个深度的井眼磁方位角(也叫磁方位),以地磁子午线指向地磁南极的方向为0°,按顺时针为正来计算磁方位角.
2.1.3井眼真方位角
在井眼曲线上的某一深度,其轴线方向的水平分量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这一深度的井眼真方位角,并以地理子午线指向地理北极的方向为0°,以顺时针为正来计算方位角.
2.1.4高边
在井眼的某一深度,当铅垂线穿过井轴时,铅垂线进入的那边叫做井眼的重力高边,铅垂线穿出井轴的那边叫做井眼的重力低边.顺井眼钻进的方向看去,观察者的左手边叫做井眼的左边,观察者的右手边叫做井眼的右边.
2.1.5工具面
由弯接头构成的平面被称为工具面。
2.2测井前的室内准备工作
为了很好地完成测井任务,上井前必须认真进行准备工作,检查所有仪器设备,保证所有的仪器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测井任务带齐所需设备.
在接受测井任务后,必须及时地与有关单位联系,收集一些与测井任务有关的资料数据.这是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完成测井任务的有力保证,证实以下内容:
2.2.1井底温度.各地区的地温梯度是不一样的.同一地区不同的井,其地温梯度有时也差异很大。所以,需要了解井底温度,以便带上适用的探管。一般情况下,井底温度小于125℃可带10000系列的探管.井底温度超过125℃时,如果测井时井眼倾角在10℃以内,工作过程中也不超过10℃,带700系列"热井眼"探管.如果测井时,井眼倾角大于10℃,则应带900系列"热井眼"探管,如果工作过程中,要从0°定向到10°以上,则这两种"热井眼"探管都应带上.
2.2.2测井深度、套管程序和最大井斜角:探管的磁传感器只有在裸眼中才能测量出准确的方位数据.如果倾角太大,磁性传感器离上面钢钻艇的水平距离太近,影响方位读值.此时,需要增加无磁钻艇和仪器加长杆的长度.
2.2.3泥浆密度和粘度:探管保护筒的破裂压力为27900磅/英寸2,考虑l0%的安全余量,则探管保护筒的破裂压力为25110磅/英寸2.静压力是由钻井液等井内流体施加的.利用井内的钻井液密度和测井深度,可以算出钻井液在测井深度的静压力.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我们的探管能否在任务井的那个深度工作。例如在某一任务井中,测量井深为23000英尺,实际垂深为5000英尺,泥浆密度为9磅/加仑.查表可得,在测深为23000英尺时的静压力为2400磅/英寸2。
钻井液的粘度表示限碍其自由流动和保留钻屑的能力:粘度越高,钻井液自由流动的阻力越大,保留钻屑的能力也越大.粘度直接影响仪器的下放速度,而且影响钻井液在井下仪器、循环头和在电缆上的冲刺速度.
3目前的研究工作与随钻测量仪发展方向
当今的国际的随钻测量仪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还有一些有待研究和改进的工作要做。
3.1逐步加大探测深度、采样密度使之能更真实的反映地层客观清况。
3.2多方法集成随钻测量仪系统。
3.3提高信息传输能力以强化信氨应用技术。
3.4开发高强度、耐高温高压材料及采用更适应恶劣环境工作的光纤传感器和专用传感器设计。
3.5解决钻井噪声及仪器壳体波干扰问题。
3.6进一步缩小仪器体积,提高仪器整体的耐高压、耐高温及抗震性能。
结语
在石油钻井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井下工作状况的随钻测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钻测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指导钻进和定向并把井下信号,实时上传至地面,在钻进过程中高效制定方案和改善决策过程。从随钻测量(随钻测量仪)技术首次在钻定向井中使用至今,随钻测量仪得到长足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我们作为从业者要熟练掌握这种技术,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瑞典编著,高等学校教材油气开采井下作业及工具,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篇7
关键词:粮食产量;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学模型;回归分析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物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加快粮食生产发展是我国农业肩负的重大任务,2008年11月13日,国家公布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可见粮食安全对我国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因此在研究加快粮食生产发展的进程中,只有了解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政府才能正确地做出举措来促进粮食产量健康合理可持续的增长,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模型设定
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许多,基于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经济实际,本模型选用以下因素:
农药化肥施用量,指实际播种和生产中对粮食施以化肥的数量。
粮食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
成灾面积,这里指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中,农作物实际收获量较常年产量减少3成以上的播种面积。其中农作物受灾面积指年内因遭受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使农作物较正常年景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受灾面积不得重复计算,在同一块土地上如先后遭受几种或几次灾害,只按其受害最大最重的一次计算受灾面积。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
农业劳动力,从事粮食生产各个环节的人口总数。
基于此本文将在确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模型设定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估计出模型的线性表达式,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和调整,最终得到影响粮食产量的计量模型。
二、数据收集及整理
根据以上分析,以粮食产量(千公顷)为被解释变量,农药化肥施用量X1(万吨)、粮食播种面积X2(千公顷)、成灾面积X3(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X4(万千瓦)和农业劳动力X5(万人)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C+C1X1+C2X2+C3X3+C4X4+C5X5+u
(一)数据信息(见表1)
(二)数据的评价
本模型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的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来源可靠,具有权威性,内容真实,因此估计出来的回归模型较有说服力。
三、模型的估计、检验及调整
(一)最小二乘估计
运用Eviews5.0软件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OLS)得到回归方程如下:
Y=-24092.97+6.204591X1+0.560423X2-0.140504X3-0.111877X4-0.161105X5
t=(-3.673376)(12.69902)
(12.88505)(-5.708769)(-3.011375)(-1.421981)
R^2=0.987032Adjusted
R^2=0.982979F=243.5533df=22
(二)检验与调整
1、经济意义检验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可以初步通过检验,较为符合实际经济理论的内容。
2、统计检验
从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R^2=0.987032,调整R^2=0.982979,故可以判断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F检验值243.5533,显著性较强,方程整体的显著程度很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x5的t值检验不显著,x4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提高反而会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这与定性判断的结果相违背。因此,可以初步判定方程具有多重共线性,需要进行检验和修正。
首先,运用Eviews得出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知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分别作Y对X1、X2、X3、X4、X5的一元回归,在Y对X1的一元回归中的R^2最大,所以以X1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在几个变量中,可知加入X2后方程的拟合优度最高,调整R^2=0.944927,且X1和X2的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2,进行下一步检验。当加入变量X3后方程的拟合优度提高,调整R^2=0.975220,且各参数的t检验显著,选择保留x3,进行下一步检验。当加入X5时,调整R^2无较大变动,但是其参数的t检验不显著。加入X4后,调整R^2有所增加,其参数的t检验虽然合格,但不是很显著,并且系数的符号为负,有一定的不合理。并且从相关系数表可以看出,X4、X5与其他变量相关,这说明主要是X4、X5引起了多重共线性,所以予以剔除。
因此,修正后的回归结果为:
Y=-39036.34+4.761402X1+0.651480X2
-0.134670X3
t=(-8.360241)(28.78732)(16.67249)(-4.922036)
R^2=0.978760 AdjustedR^2=0.975220 F=276.4816
3、计量经济学检验
(1)异方差检验
选用White检验方法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运用Eviews软件可以得出,nR^2=6.264809,由White检验知,在α=0.05下,自由度为9,查χ^2分布表,得临界值为16.9190,因为6.264809
(2)自相关检验
由最终的回归结果知,DW统计值=1.515043,查Dubin-Watson统计量表,得k=3时的临界值为dL=1.053,dU=1.664,dL
t=(-6.473462)(20.87119)(13.40599)(-5.058029)
R^2=0.964063F=152.0173 DW=1.856145
由于使用了广义差分,样本容量减少了1个,为21个,此时DW=1.856145,当样本数据为21,解释变量为3时dL=1.026,dU=1.669,DW>dU,所以,在广义差分模型中已无自相关。由差分方程式有C=-29192.97/(1-0.227532)=-37791.82,令X1*=X1-0.227532*X1(-1),X2*=X1-0.227532*X2(-1),X3*=X1-0.227532*X3(-1)
所以最终得到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模型为:
Y=-37791.82+4.708747X1*+0.642457
X2*-0.137370X3*
四、结论
在选择的五个因素中,农药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和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剔除了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业劳动力两个因素。
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对粮食产量的贡献中化肥施用量最显著。这是因为在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化肥施用由传统的农家肥向现代新型肥料转变,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贡献虽然没有化肥施用量显著,但由于耕地面积的数值远远大于化肥施用量,因此耕地面积的增加对粮食产量的提高贡献较大。成灾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系数较小,但若受灾面积绝对值较大时,那么灾害会引起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少,因此减小成灾面积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
模型剔除了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两个变量,因为在模型的建立中参数符号不符合经济意义且参数的t检验和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
五、政策建议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关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系统工程中,必须首先着力提高粮食合生产能力。因此,在本文设立的模型基础上,就粮食产量的提高,提出了以下可供参考的政策性建议。
(一)保护耕地面积,探索有效机制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建筑和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再加上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耕地的质量也在下降,这必然导致粮食生产能力减弱。因此,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对耕地的有偿保护制度,更多地利用经济机制保护耕地。
(二)合理施用化肥,推广生态农业
化肥施用量虽然对粮食增产有着积极作用,但过度施用化肥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地肥力,抑制粮食产量。因此要确定化肥施用量的合理范围,同时积极推广优质、绿色化肥,走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科学施肥之路。推广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推广养殖场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探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农业生态系统。
(三)普及防灾知识,降低受灾风险
国家应在减少粮食受灾,提高粮食生产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农民进行农业教育和技术推广,增强其防灾救灾的本领。各地农业部门应组织成立专门机构,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产业化、规模化提升农业效益,增强农业自身抗灾能力。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山区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同平原地区差距很大,国家要在保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适度地加强对山区农村的支持力度。此外,政府应采取措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庞浩.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2、董雪征,温静,赵蒸.各要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效果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9(5).
3、朱龙.中国粮食生产问题的实证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4、赵慧江.基于回归分析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9(2).
5、高洪旭,王志成,丁长虹,高展.提高粮食产量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向导,2010(33).
篇8
【关键词】水电站装机容量经济计算
1引 言
我国在进行小水电规划设计时,采用投资回收年限法来衡量其经济性,这是较好的,但由于没有进一步与替代电站作比较仍然不能说明它是最优方案。为了合理地开发小水电,并使我国当前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应该不断完善小水电装机容量选择的经济计算方法。在计算时,我们把投资都当作贷款来考虑。
2 水电站装机容量经济计算方法
2.1 投资回收年限法
在某一装机容量方案下计算出来的投资回收年限只有等于或小于规定的投资回收年限才是经济的。
T 、计= ≤T回、规(年) (1)
式中:
T回、计 ――计算投资回收年限(年);
T回、规 ――规定投资回收年限(年);
K水――水电站基本建设投资(元);
S水――水电站年毛收入(元);
U水――水电站年运行费(元)。
投资回收年限的倒数是资金年利润率,它反映电站投资的经济效果,是审核新建工程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规定的投资回收年限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及工程的重要性有关。我国六十年代整个社会平均的投资回收年限为六年左右。小水电的规定投资回收年限可定为6~8年(包括施工期),偏僻地区或水力资源缺乏的地区可定为10年。
2.2 单位千瓦投资年效益法
当前的小水电有不少都并入地方性小电力系统或区域性的大电力系统的末梢工作。因此,小水电必需与替代电站比较才能最后确定其经济性。替代电站可选择为小火电厂或已建火电厂扩建部分。至于孤立运行的小水电,也应该进行这样的计算,以确定其经济性。
单位千瓦投资的年效益是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它表示单位千瓦投资值平均每年可获得的效益(净收入)。其表示式为:
x= (元/元/千瓦) (3)
水电站单位千瓦年效益只有在等于或大于火电站的单位千瓦年效益时才是经济的,即
X水≥X火(元/元/千瓦)(4)
式中:
X水――水电站单位千瓦投资的年效益(元/元/千瓦);
X火――火电厂单位千瓦投资的年效益(元/元/千瓦);
2.3 重复电能年效益法
小水电站的调节性能一般较差,因而常需装置重复容量。重复容量在系统中只能替代电能,而不能替代容量,所以它的替代对象应是已建火电厂。
水电站装置重更容量需要附加一部分投资(如进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厂房及机电设备需增加的投资),平均每年生产的重复电能的收入减去贷款偿还费(按投资回收年限折算)即为重更容量年效益,当它等于或大于火电厂生产相应电能所获得的年效益时才是经济的。其计算公式为
S水-U水≥S火-U火(元) (6)
式中:
S水――水电站生产重复电能的年毛收入(元);
S火――火电厂生产相应电能的年毛收入(元);
U火――水电站生产重更容量的年支出。其中包括在投资回
收年限内的附加投资年平均偿还费。
在经济计算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贷款要计利息。以单利形式计入电站年运行费内。在投资回收年限内,电站的年效益作为偿还贷款之用,以后交纳一定比例的税金。
2、小水电站的施工期较短,一般为1~3年,这与小火电厂的施工期差不多,可不考虑施工期内的资金积压问题。施工期内分期投资的年利应计入总投资内。小水电站施工所用机械较少,有的可以租用,因此其投资和造价大致相等。
3、投资分摊问题。综合利用水库中公共建筑物的投资应在各有关受益部门之间分摊。否则水电站的投资将是不真实的。如以灌溉为主的水电站,以往在计算水电站投资时,常不计入水库建筑物的分摊部分。分摊的方法可按各自的效益占总效益的比例进行分配。
4、水、火电站要同样满足负荷的要求,它们实际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是不一样的,这是由于它们的厂用电和线损都不同。这里只考虑厂用电的差别,引入可比系数 。
(7)
式中:
Z水――水电站厂用电率;
Z火――火电厂厂用电率;
E水―――水电站年发电量(度);
E火―――火电厂年发电量(度)。
5、小水电站的容量小、调节性能差,一般不考虑装设系统的备用容量,其装机容量为最大工作容量与重复容量之和。
3总结
装机容量是水电站的一项重要功能经济指标。装机容量的确定涉及到许多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如河流的水力资源、站址的地质和地形条件、设计保证率,水库调节性能和综合利用特性,用电情况和电力系统对水电站的要求等。但更为重要的应该是经济条件,必须用经济效益来决定小水电是否值得开发及装机应该多大。
参 考 文 献
篇9
The Peninsula Hotels. Hilton Hotels. Harbour Plaza Hotels andResorts. Sofitel Hotels. Holiday Inn Hotels and Resorts. HowardJohnson Hotels and Inns, Mission Hill Groups. Hotel Navadao
每一间酒店有其独特之处,酒店的品牌定位、观点及特质有所不同。设计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相关设计经验,懂得从各方面的角度了解酒店背景、品牌定位及运作模式,才开始概念设计。我们参与的酒店设计是整合性的,由概念设计开始继而深化设计,以至软装设计也是一手包办,“整体设计”是最理想的。
国际品牌酒店与国内品牌酒店在设计方面的要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国际品牌酒店的下榻贵客对象不仅是国内客人,还有世界各地人士入住,在设计方面最明显的先决条件是设计师需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拥有相当国际化酒店设计经验,明了酒店管理层的品牌建立计划,因应保障酒店的国际声誉,必须依从及达到他们订出的要求准则,相当严谨。PAL现正进行的酒店项目,上海半岛七星级酒店服务式公寓,设计要求比一般酒店项目更严格。
你认为设计对酒店经营的影响及作用有多大?
设计对酒店经营的影响及作用不容忽视,视为重要一环。“惊喜”已经变为酒店定位的首要,突出的特色才能吸引注目。设计师亦考虑酒店的规模性,由于规模优越的酒店拨出预算相对充裕,他们的要求及定位也特别严格,设计因而变化多端,个性化的设计手法能够表现出来。因此除了加深印象之外,优秀的设计可以令入住率提升,房价亦顺应提高。你认为未来几年的中国五星级酒店设计要求会有什么样的趋势或改变?现在中国相对富裕起来,为了达到国际水平,无论国际或国内酒店品牌的建立及巩固,必须力求尽善尽美。这十数年间原材料涨幅不少,可幸的是工人薪资仍然处于平宜。设计方面,酒店通过优秀的品牌设计将来一定能够跻身世界大舞台。
梁景华酒店作品:8度海逸酒店
篇10
[关键词]油井计量 ;示功图 ;误差
中图分类号:D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024-01
一、“示功图”技术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伴随着数字化油田建设要求的不断深化,“示功图”技术在胜利油田油井产量计量领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通过对油田“示功图”计量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目前油田生产一线对该计量方式的使用仍存在一些困惑:
(1)准确性存在争议
胜利油田“示功图”计量技术现已应用近6000口,因该技术作为软件计量手段,主要是根据地面示功图推算油井产液量,数学模型中影响因素很多,其数据准确性存在一定异议。
(2)使用和维护没有统一的规范,稳定性有待检验
“示功图”计量技术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相结合来实现计量功能,硬件主要包括负荷、位移传感器,由于该方式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针对硬件设施的校准和维护没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尚不能确定,如何保证其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斟酌。
二、“示功图”计量技术调研
(1)准确性调研
1.误差因素理论分析
影响产液量计算结果的因素主要有粘度、冲程,生产气液比、冲程,冲次,泵径、电压、三相电流、功率因数、杆柱组合、功图数据等。
2.测试数据误差分析
2013年,对东辛的“示功图”计量技术的使用效果进行了现场测试。现场测试共计132井次,84口抽油机井安装了“示功图”计量技术装置,63口单井的功图和数据完整。
3.按液量范围统计
统计可看出,功图计量对日产液量低于10吨的低产液油井计量误差较大,对日产液量超过50吨的油井计量准确度较高,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
4.按功图诊断结果统计
由表可看出,在“示功图”计量技术装置诊断油井为正常运行状态时,平均误差为15.4%;对于功图诊断为运行不正常的油井,平均误差为13.5%。根据示功图的诊断结果,本次测试功图不正常的33井次,共有12种油井运行非正常状态,详见下表,其中固定凡尔漏失所占的比例最高。
(2)计量误差来源分析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主要受硬件及元器件影响。在使用过程中负荷传感器易发生损坏及漂移,造成采集功图失真,影响计量精度。其次是由于超载荷功图的剔除,功图量减少,不能真实反映该油井一天的产量;若负荷传感器漂移载荷偏小,可通过标定修正误差。
2.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主要由油井工况导致而成。在本次测试中,功图正常的油井中有油管漏失,油井自喷、液量波动大等3种特殊工况的油井误差较大,由于油井产量变化无法从功图体现出来,必须结合动液面、泵效等其他生产参数进行判断,因此功图计量存在较大误差。测试中33口油井功图诊断为非正常功图,共计12种非正常状态,其误差情况统计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12种非正常状态中,气体影响对“示功图”计量技术的计量误差影响最大,平均误差为32.5%。(1)气体影响。当受到气体影响时,上冲程过程中,因气体的膨胀使吸入阀(B点)打开滞后到(B?点)。下冲程过程中,由于气体压缩,排出阀(D点)滞后打开到(D?点),进入泵的气量越多,D D?线越长,由于气体影响,油井真实产量会降低,功图计量的误差为正向误差。(2)供液不足。当沉没度过小及供液不足使液体不能充满工作筒时,下冲程中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所以示功图卸载线会变得陡而直。
从上述测试数据及功图的分析可以看出,油井工况的变化对功图计量的计量误差有一定的影响,影响程度较大的计量误差也相对较大。
3.误差调研结论
调研小组抽取84口油井进行了准确性测试,成功录取63口油井。采用同一时间段内标准装置测试的日产液量与“示功图”计量技术装置测试的日产液量进行对比的方法,确定“示功图”计量技术的计量误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认为:(1)功图计量对日产液量低于10吨的低产液油井计量误差较大,平均44%;对日产液量超过50吨的油井计量准确度较高,平均7.9%,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2)仅通过功图诊断不能完全体现油井产量的变化;对于功图诊断为运行不正常的油井,计量误差较大,平均13.5%。井筒漏失油井最大误差高达91.1%。(3)油井工况变化对示功图计量的误差有直接影响,工况问题较大,计量误差也较大。
(4)适用性调研
从功图诊断运行正常的油井中,筛选了误差>±15%的油井进行分析,去除特殊工况的油井,误差较大的油井均为稠油井,粘度超过1000mpa.s的比例为83.3%,含水率较低,小于70%的比例为83.3%,温度较低,低于40℃的比例为83.3%,因此初步判断:功图计量不适用于粘度大,含水低,温度低的油井。同时,“示功图”计量技术装置对日产液量<10吨的低产液井计量误差较大,故该装置不适用于液量低于10的油井。对于工况不正常的油井,特别是有多种异常工况同时存在时,油井产量计量误差难以估算。
三、应用建议
(1)使用维护建议
位移传感器现在没有针对其维护和标定的相关的国家标准;负荷传感器由于受天气、温度、人为等多方面因数影响,易出现损坏及漂移现象,传感器损坏的要进行更换、传感器发生漂移的及时进行标定。
(2)软件维护建议
在本次测试中,计量装置的损坏率高为25%,因此该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软件在运行使用中要不断的被维护,根据需要进行必要且可行的扩充和修改。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论文
- 下一篇:部门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