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可视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可视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可视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 五种意识 全员化 制度化 专业化 真实化 信息化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新一轮学校的改扩建和易地新建如火如荼,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质,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地增添了大量的新仪器、新设备,固定资产总量快速增长。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培养人才、保证教学、实验实训等实施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充分发挥其价值与效能,既是当下学校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对提高办学效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领导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全员化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既是当下促使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一要率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资产管理观念,改变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旧观念,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效益的物质基础。主要领导应充分重视这项工作,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在全校广泛宣传,增强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资产意识, 定期研讨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分管领导要经常听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发现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指导管理部门的工作,在全校形成对固定资产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宣传,培养全员参与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求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有赖于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和仪器设备使用者的高度重视。勿庸置疑,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使用着固定资产,因此,在管理上与所有师生员工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尤其是各部门(年级、系部)领导要高度重视,理性引导广大师生既要当好各类固定资产的正确使用者,也要身体力行地当好资产的管理者和维护员。此外,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统一联动的管理过程,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年级(系部)和广大师生应自觉发挥好管理和维护职能,与资产管理部门保持及时沟通和密切协作,始终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以发挥好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最大价值和效能。

二、强化规范意识,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制度化

规范能促使实施过程严谨并有序,制度能确保管理工作的有序和规范。学校的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所有实物资产登记建档,弄清来源,合理分类,建立一整套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严谨规范做好固定资产采购、登记、入库、保管、领用、核算、清查、赔偿、报废制度等工作,并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格的管理手续,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校的投入。当下,很多学校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系统、规范有效、责权分明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日常管理中无章可循,无法实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和科学的采购及使用。具体表现有:一些学校购置或接受捐赠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甚至部分资产长期被个人占用;有的使用部门和责任人,不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审批,随意出租、出借,甚至变卖固定资产;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校内调剂使用,但是由于各部门普遍存在“自有自便当”的思想,往往“再度购买”,造成资产重复购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固定资产每年盘点的制度,未制定固定资产移交变更制度,登记在册的固定资产实物使用人与真正持有人不相符;有些学校甚至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的产权界定,就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性固定资产,致使产权模糊、管理职责不明。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学校固定资产的流失。因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从提出采购申请到报废回收,必须要经历八个控制点: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回收。学校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财政部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三、明确责任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化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学校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更好地实现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和增值,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学校整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逐级管理,从明确宏观牵头处室、二级责任部门(年级、系部)和各类一线资产的责任主体,明确资产归口以及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学校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奖惩措施。其中,在宏观牵头处室中要配备一名或多名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且作严谨负责的同志担当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各责任部门(年级、系部)要选聘并建立一支思想优、责任心强和素质高的专(兼)职资产管理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门科学,各类学校应根据本校资产管理的实际和需要,对全体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促使管理人员学习国家相关政策、与固定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理论素质;引导管理人员牢固确立责任意识和服务思想,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教学知识,与时俱进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持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发现问题,向学校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学校的固定资产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树立现代意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要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必要性的认识,使其彻底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力求以信息化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真分析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并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要对供货单位的品质、价格、财务信誉动态监控;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同时对大宗原燃材料、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杜绝暗箱操作,杜绝采购黑洞。这样,既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地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改进管理手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资产数据库,建立固定资产电子档案,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常态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按照管理要求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将资产状况放在网上,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领导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实行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直到报废的整个周期的全程跟踪管理,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还可以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将过去集中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增加、变动、处置等大部分基础性录入工作分散到各部门,使管理重心下移,强化使用部门管理资产的责任;还使得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账目的实时核对成为可能,加强了资产管理部门的监控与审核功能。

综上所述,坚持以“五种意识”为引领,以全员化、制度化、专业化、真实化和信息化为基础,加强和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的常态管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日趋走上科学化之路,对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价值效能与经济效益,确保资产安全、高效、保值、增值,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都.国家教育委员会.学校财务制度[Z].1997

[2]财政部.教育部.学校会计制度(试行)[Z].1998

[3]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Z].1997

[4]李健君.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

[5]王科为.中学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研究.财经界(学术),2010,10

篇2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气象部门;可视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国家越来越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带动气象部门资金量迅速增加,资金性质日趋复杂,管理决策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亟须提升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然而,气象部门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人员,打破专业茧房,构建直观、易懂的财务分析体系,不仅可以让管理层迅速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还能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支撑。财务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同于改变常规财务分析数据报表式的呈现方式。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数据对管理者产生的意义体现在事前预测、事中感知、事后反馈三个环节上。事前预测表现在决策活动未开始前,提前对被决策活动运行效果以及产生的最后结果进行预测与模拟,强化管理层对决策活动的预见性与精确性;事中感知能够精确地拟化决策活动的运行状况,全面掌握决策活动的细微之处,有助于强化活动执行计划与政策编制的科学性;事后反馈就是可视化数据具备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协助决策者动态化地了解决策运行效果,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总之,可视化数据在管理层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事前预测活动的整体情况,精确掌控决策的运行状况,从而有效地结合各类反馈信息,科学整改决策内容与实施方式,不断强化决策的执行效果,提升决策的活力性与有效性。

二、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意义

1.让非财务人员看得懂财务数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从资金保障、科技服务资金、重大建设项目、单位历史遗留问题等重点关注点出发,利用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分析报告转化成直观、明晰、易懂的图表,透过图表让管理层更直观地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支撑。2.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同时,倒逼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规范财务基础核算,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推进管业财融合新模式。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财经纪律的约束力,提供财务分析支撑,有效提升气象事业发展的财务保障能力。3.聚焦资金风险管理,防控财务风险财务分析贯通单位跨时间、跨系统的数据,开展横向、纵向的业务评估分析。建立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引入风险分析模型、预警预测分析模型等多种分析模型提供智能化定制分析,对业务运行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和监控,方便管理决策者及时了解单位财务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解救措施,有效提高各单位资金运行和经费使用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4.促进财务人员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模式下的填制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很多事务性的财务工作被替代,基层财务人员需要向战略性财务转型。通过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基层财务人员从核算、监督到核算、监督、分析的转型。

三、气象部门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1.重业务,轻财务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为了更好地履行受托公共责任,更加注重特定活动的完成情况,主管财务的管理层多数为非财务专业人员,认为预算执行完成代表着财务工作的完成,读懂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非常困难,更无法利用财务报告获取有利于决策的信息。2.重核算,轻分析气象部门属于科技型、公益类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方面多注重基础的会计核算,忽略财务分析工作。仅仅通过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而不能结合单位的目标及任务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主动性也不够,致使财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差,管理者难以全面了解单位的财务状况,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3.重事后,轻事前目前,气象部门实行的是传统单户核算+决算报表财务分析单一模式。全年收支情况、重点费用支出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都是事后通过决算报表得知,缺乏事前和事中对财务数据的把控。构建管理层视角下的财务分析体系,管理层能够通过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展示平台及时了解财务状况,聚焦资金风险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措施

1.调研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初步确立财务分析指标构建基于管理层视角下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打破专业茧房,采用调研问卷、访谈等方式,真正了解非财务专业管理层对财务数据的需求,提供哪些财务数据足以支撑管理决策。整理数据需求,初步按照预决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资产管理、货币资金及结转结余资金、建设项目管理、经费保障管理六个方面确立财务分析指标。具体如表1.2.规范会计核算,保证财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气象部门计财业务系统的财务基础数据是可视化财务分析体系的主要数据来源,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否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完全取决于财务基础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所以,要加大提高基础财务数据核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财务分析体系的使用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3.配置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在进行数据方面的可视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类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取数规则加以配置,严格按照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要求,保障财务分析指标数值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4.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展示财务分析体系联合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管理层需要理解的财务分析数据,从原本的数字符号,转变成图形或者图表的形式。在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颜色或者图形,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形的创建,丰富内容的表达。可以让管理层利用二维或三维的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交互,进而可以在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数据信息价值的掌握,引导管理层充分发现数据规律,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五、结语

基于管理层视角构建的财务分析体系,从管理层的数据需求出发,构建满足管理层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可视化处理技术,将复杂冗长的财务报告用图表来展示。人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要比书面信息容易得多,可以确保对关系的理解要比那些混乱的报告或电子表格更快。所以说,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沟通方式,使管理层能够更快地理解和处理他们的信息。管理层在充分、详细地理解财务数据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研判、分析气象部门的收支趋势,准确把握气象部门管理战略和管理决策的方向。通过构建可视化的财务分析体系,真正实现降低公共成本、加强管控、提升效率、支持管理决策的目的,使气象部门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的公共服务责任。

参考文献

1.秦春青.基于战略视角的高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研究.商业会计,2021(01).

2.张超.财务智能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财会月刊,2019(03).

3.魏紫萱.可视化数据分析对决策者的影响.数字经济,2018(05).

4.殷敬淇.可视化数据新闻实践路径探索以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为例.新闻传播,2017(9).

5.刘磊.可视化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探究.通讯世界,2017(6).

6.谭开诚.新会计准则在财务分析体系中的应用.时代金融,2013(09).

7.郑宗旭.电商企业新型综合财务分析体系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8).

8.孙晓斌.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9.李明玉.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浅探.中国证券期货,2012(05).

10.林黎,叶燕萍.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财会月刊,2007(15).

11.卢兴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变革及中国对策2010年中国会计学会资深会员论坛综述.会计研究,2010(04).

12.刘玉廷.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会计研究,2009(09).

篇3

(一)专业管理的范围。计量资产包括:电能表、互感器、采集终端(含集中器、采集器)、计量箱(柜)及二次线、标准及检定设备和装置等。通过基于GPS定位技术的可视化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就是要对现场计量资产现状调研、智能生成概预算、资金可视化管控、资产追踪定位、现场运维监控等几个方面进行统一管理。整个管理过程涉及省公司营销部、物资部、省级计量中心、各地市供电公司。(二)专业管理目标。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为依托,并综合考虑计量资产管理目标、营销业务管理目标、公司整体目标的统一融合,以及电网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将计量资产管理的总体目标归纳为:统筹协调准确可靠、效率和成本三者的关系,即在确保计量准确可靠的同时,提升计量资产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成本。通过借助GPS定位技术在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了对每个环节“三位一体”(时间、地点、事件)的监控,使每一项具体工作都有丰富的可视化资料作为基础信息支撑,丰富了评估手段,尤其加强了对现场运行计量资产的可控在控。真正做到了对计量资产需求、购置、安装、质量、维护的全过程监控管理。

指标体系和目标值

可视化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指标体系是围绕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按省公司、计量中心、地市公司三大责任主体,从计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立足,按计量资产投运前后主要分为质量可靠性指标与运行有效性指标,旨在提高计量资产的集中管理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一)计量资产质量可靠性指标。1.供货及时率=(每批次供货数量/计划供货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供货商;目的:反映每批次资产供货情况,掌握资产供货能力;意义:此项指标的集中可视呈现,为计量资产的集中管理、集中统筹、统一调配提供了最真实直观的数据支撑,既反映了计量资产供货到货情况,又为计量资产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货品保障,优化计量资产及配套工程物料的均衡配置。2.检定正确率=(每批次检定资产合格数量/检点资产总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供货商;目的:反映每批次计量资产质量情况,掌握每批次计量资产供货质量;意义:此项指标的波动起伏,直接体现单批次或某厂家计量资产的质量优劣,针对性地进行可靠性试验和可靠性预计分析,及时鉴别存在的固有性质量问题,把好质量验收第一关,防止进入下一环节。3.配送及时率=(每批次计量配送数量/计划配送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省公司计量中心;目的:反映每批次资产配送情况,掌控资产流向;意义:此项指标的时效性和流向性,在计量资产集中配送体系下,为配送工作质量考核和计量资产流向的整体掌控决策提供直观的、可追溯的可视化数据支持。并及时发现配送流程、配送行为中的薄弱环节,优化配送流程、规范配送行为、提高配送效率。(二)计量资产运行有效性指标。1.施工工艺规范率=(施工工艺现场验收合格数量/总施工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施工单位;目的:反映各地市公司计量资产安装工艺水平,提高现场计量装置运行质量;意义:此项指标的可视化管控,有效将计量资产施工管理从信息管理拓展到施工现场,为公司决策层及验收质量评定提供快捷准确的“第一手”信息,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防止计量资产因施工质量原因导致的计量资产“夭折”。2.可视信息准确率=(可视化信息正确数量/计量资产总数量)×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运维及巡检人员;目的:体现可视化信息准确可靠,促进可视化信息及时运维更新;意义:此项指标直接关系着系统信息可用性和更新及时性,起着保证资产管理系统真实可靠运行及普及推广的决定性作用,是所有计量资产管理行为的保证和基石。3.运维巡检到位率=(运维及巡检人员实际到位次数/计划到位次数)×100%;目标值:100%;对象:地市公司、运维巡检人员;目的:监督运维巡检人员实际到位,掌握运维巡检情况;意义:此项指标的人员管控效益,保证了各项运维及巡检工作如实开展,保障了各项运维及巡检制度落实到位,充分体现了“三集五大”的精髓,达到真正的扁平化管理。

结语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动态;信息可视化;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总布置涉及许多信息,将其视为一个大体系,可分为若干个了体系。各个系统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同时各个体系自身也是随时间推进而不断改变的,这给许多动态信息的描述带来不少艰难。可视化技能拓宽了传统的二维图形文字显现功用,使设计、管理人员对数据的剖析更明白,并可通过三维图形直观地提醒信息的散布状况,判别信息的散布区别,发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络,然后更有效地掌握工程施工发展状况。当前用于图形处理的软件许多,且图形显现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在空间数据信息管理上还有许多不足,如空间数据构造不清晰,特点信息管理健全等。GIS特有的空间数据安排构造和空间信息管理功用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故而,这篇文章以GIS为渠道安排动态数据构造,研讨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可视化方法。

一、水利工程施工总体布置的特点

1、总体布置具有复杂性

事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地的特殊性,必须考虑到地形地势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如在高山峡谷中建设水利工程,必须提前设计布置方案,全面考虑水利枢纽组成部分、总体布局、建设地自然环境条件、交通运输和环境生态效益等因素,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方法、程序、进度的布置安排。

2、总体布置存在不确定性

通常情况下根据水利工程的基本数据资料选择布置方案,按照工程设计步骤、设计规程和布置优化方法,选择可行性强,最优的布置方案。但是工程设计勘测深度、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政府发展规划等不确定因素均会对施工的总体布置造成影响,造成总体布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3、总体布置动态性

水利工程施工的总体布置不是一成不变,如总体布置方案需要根据工程所要呈现的总体特点、确切方法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调整,并且施工方案要与施工的进度同步协调。此外,在进行总体布置时还需要对各个辅助企业之间的关系、辅助企业和建筑物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达到工程施工工艺的条件,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4、总体布置要求经济合理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很高,而其中一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施工,如临时性建筑的搭建,以及相关辅助企业的费用,所以总体布置需要根据工程的造价总额和当地经济条件进行设计,综合考量,确保经济合理。尽量降低施工临时建筑物以及相关辅助企业的建设费用,统一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5、总体布置相对滞后

即使总体布置的方案合理,但由于多种原因,一段时间后都会暴露出一定的间题,但这些间题不是立刻显现的,而是在施工中凸显出来,因此,施工的管理者需要坚守岗位随时进行协调、控制和指挥。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总体布置原则及规划

1、布置原则

为了使水利工程施工场地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得到利用,因此在进行总体布置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因地制宜。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条件,促进资源开发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善生活水平质量,对当地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第二,科学合理。尽量减少临时性建筑的费用,合理安排,建设临时性水利工程时要把水利、电网枢纽工程以及某些永久性设施规划在内。第三,符合国家政策。水利工程的总体布置要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应的政策,如少占地,尽量不用耕地等。第四,结合施工地整体规划,进行有效布置。第五,根据工程场地布置的三个主要组成,先后做好铺垫,提高工程的衔接度。

2、总体布置的规划

首先,确定最主要的原则。如施工场地选择,确定单一整体或几个施工场地的组合,然后进行施工区域的具体划分和布置并实施。其次,结合场地的自身特点,如地形、地质、交通条件等选定施工场地,一般原则为由近及远,先上游而后下游,洪水位频率一般在5%左右的场地,同时,应把施工现场选在地势较高、平坦开阔的地带,避开枢纽两岸险要地势和坡陡谷深。再次,施工场地一般不选择在上游存在水库的区域,若果必须选择该类区域,应将在库区坝区就近处进行临时性施工场地建设。库区范围内建设的,最高处必须高于施工期间的最高设计水位。此外,还应避开主河道两岸的沟股洪水冲顶的范围、冲淤范围以及不良的地质地段。

三、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可视化计划

1、施工总布置动态信息可视化方案

首要,将表达信息所需数据收集整理以后进行预处理,转化成GIS能够调用的数据方式或文件格式。然后,将这些数据文件导入GIS中,经GIS有关模块转换成其内部的数据格式,使用该体系特有的数据安排构造来安排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的数据构造,联系复杂实体外型技能,如参数化建模办法等,生成施工总安置动态三维数字模型,此模型融合了施工总安置有关的一切动态和静态信息,是各种信息可视化的根底。因为水利工程施工总安置的复杂性,为科学、体系地剖析与研讨,将其视为一个大体系,依据系统分解与和谐形式,施工总安置可分解为施工导截流、大坝施工、渣场堆存回采、场内道路交通、地下建筑物施工等5个了体系。施工过程动态信息可视化也相应地分成这5个部分来实现,如图1示。

2、施工总安置动态数据安排办法描绘动态信息的关键所在是怎么表达信息的动态性,即时间性。具有物理意义的信息终究要由必定数据表达,因此,在实现信息三维可视化的同时,信息时间特性的表达变成研讨过程中重视的地方。因为GIS顶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一起描绘空间实体目标,故施工总安置实体目标信息分为空间特性描绘和特点特性描绘,即用图形数据库和特点数据库来一起寄存动态数据。考虑到时刻特性独立于空间维,将时刻数据作为非空间数据处理,作为实体的一个特点值存放在特点数据库中,如图2示,图形数据则用来描绘施工总安置实体目标空间特征,如几许形状等。图形数据和特点数据经过内部标识码衔接,描绘图素的特点数据与其图素树立仅有对应的联系。

3、施工总安置动态数据可视化办法

(1)地势动态填挖可视化办法通过地质勘探作业或航拍取得施工场所的地势等高线数据,然后转化为GIS体系所能识别的文件格局,如AutoCAD中“.dwg”文件,保证每条等高线有高程特点elevation值。将此文件导入GIS中,用体系模块功用生成不规则三角网格(TIN)。对生成的初始TIN,消除因为等高线数据过于密布或收集信息缺少所形成的细小或细长的三角形,再通过内插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势模型(DTM),经烘托、纹理及光照等操作,树立形象传神的施工场所初始地表DTM。初始地表DTM是全部施工活动的基础,自身不具有时间特点,但关于地势的开挖和回填,如大坝基坑开挖、各种洞室进出口开挖、路面开挖及回填等施工活动有时间性。用由开挖边坡和底面组成的开挖初始形面子和地势TIN生成相交鸿沟,从初始地势TIN上沿相交线切去开挖初始形面子所包含的地势区域TIN(具体完成办法己另文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如图3(a),所切去的地势TIN即为不断开挖掉的地势。TIN文件不便于修改特点信息,故将此地势TIN转化成shape文件,并将开挖时间作为特点值存储在该shape的特点数据库中,如图3(b)。

(2)动态地物实体可视化办法施工总安置中动态地物实体可视化的基础是树立可视化数字模型,该模型不只要满意可视化的需求,还需反映实体的动态信息。考虑到对全部施工总安置动态进程的描述,特点数据中既要包含几何特征及空间方位的描绘,又要思考时刻特性的表现。几何图形与其特点的联系可利用GIS的数据安排构造来建立,每一图素与特点表中记载为一对一联系,因为每一记载有多个特点字段,故图素与特点值为一对多的联系。以混凝土拱坝为例阐明动态实体的图形数据和特点数据的对应联系及可视化表达,如图4示。施工总安置中动态地物实体图形数据可分为点、线、面、体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5个子体系中均有触及。在数字建模办法上,关于难以用规矩模型表达的杂乱实体,如渣场、路途等,可用多个面围成的曲面表达其形体面。关于施工总安置中的规矩实体,可采纳参数化建模方法,此建模方法能简化实体的建模进程,很多削减重复性的建模工作,提高工作功率。

结束语

这篇文章提出水利工程施工总安置动态信息可视化办法,将施工总安置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在构造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的基础上,直观地表达施工总安置所触及的杂乱时空信息,传神再现施工总安置地形地物和施工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慧蓉,钟登华.施工总布置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07:1049-1052.

篇5

虚拟地球技术本身的发展趋势

虽然虚拟地球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虚拟地球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但是有些关键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在全球无缝多源多尺度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方面,还需要发展多种地球剖分方法和多种投影方法,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细节层次的数据可视化,并且需要扩展现有数据模型以包含多时态数据的管理。在大规模用户并发控制和网络数据传输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空间数据调度与传输效率。在大规模三维精细模型可视化和多类型终端自适应可视化方面,需要发展新的方法。目前,海量地形数据和正射影像纹理数据可视化的效率可以满足用户要求,但是,显示大规模城市三维精细模型时,效率还很低;另外,也需要发展自适应终端显示技术,以使三维数据能够在手机、PDA等小型移动终端上快速显示。

虚拟地球作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的基础平台

虚拟地球系统能够管理和快速显示全球海量多源、多尺度、多时相三维空间数据,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一个基础。但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本身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和特点。虚拟地球系统是三维数据的管理与可视化,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包括二维和三维数据的管理与可视化,而且要求二三维数据来自同一个数据库,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另外,还要将虚拟地球系统与专业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使之不仅可以满足公众用户对地理信息高效查询与可视化的要求,还要满足专业用户对地理信息分析与应用的要求,并且要支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的接口标准,以便提供空间数据服务和应用系统开发。例如,GeoGlobe就是一个很好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它已成功应用于“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同时用它建立了黑龙江等省级和齐齐哈尔等市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框架。

虚拟地球将成为智慧地球和物联网的基础

篇6

通过接入云端服务器空间可以实现数据的海量存储,包括从视频的批量上传、存储备份、多码率转换、多CDN分发网络加速、视频内容制作、视频内容管理和高清视频播放等综合视频应用(图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网络资源的按需索取将成为可能,比如用网盘代替U盘和移动硬盘。只要用户网速够用,利用一台普通电脑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索取高配置的虚拟服务器提供的海量空间资源和信息数据。相应地,网络视频资源的“按需分配”时代也将到来,比如根据用户终端类型的不同,服务器端可以提供诸如标清、高清甚至超清的视频播放服务。农业部门科普视频网络发展现状在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黑龙江省农技部门的可视化农业科技推广进程却较缓慢。农村网民除通过电视有限的农业频道获取科教信息外,只能通过内容繁杂的公共视频网站查询信息,这对网络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村网民来说,想要快速获取有用的科技视频影片并非易事。此外,农技部门大多没有专门的科教视频网站,少数能够播放视频节目的网站在速度和容量上也很难满足用户需求。调研发现,受资金和技术约束,基层农技部门若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视频网站,需要自主开发或者构建视频系统,不但开发代价非常大,往往也难以维护。一套视频、管理、转码、播放软件至少需要十几万元,即使采用成熟的技术架构也需要3~6个月开发时间,加之购买带宽、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总投入需上百万元。此外,缺乏网络开发和视频技术的技术人员团队更是自建可视化网络视频系统的瓶颈。

建立基于云视频服务的农业科技网络视频平台

借助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和专业技术资源,使开发出通用的农业部门网络视频系统接口成为可能。依托高校构建云视频网络系统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可视化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开发团队,团队由多媒体技术、网络软件开发、农技推广等多学科人员组成,技术和实践经验全面,保障了开发研究的顺利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对可视化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的硬件、网络模型设计、视频处理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撑。网络信息中心进行系统构建、程序设计、调试和维护。农业推广专家依据我省各地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视化农业科技推广的实际需求,制定可行性方案。通过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资源,利用最新视频云技术,建立了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络电视台,开设了农业专家在线讲座、科技视频点播等栏目,实现了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科技推广可视化[3]。基于此,与富锦市、绥滨农场等多家农业科技部门合作,探讨制定了可视化农业科技推广通用方案(图略)。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可视化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的软件系统,并根据各地农业部门实情设计了不同的网络视频门户运行模式。现有门户网站接入云视频服务平台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网络覆盖面的扩大和网络应用知识的不断普及,在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从黑龙江省厅农业部门到农场管局,都建立了自己相应的网络门户,拥有独立的网站,以方便对外农业信息和科技资讯,这也给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视频的接入提供了平台。以绥滨农场信息港为例,针对其现有门户网站,植入了云视频服务平台接口,在极短的时间内开辟了科技视频栏目,并且能够流畅的运载高清视频媒体,实现了科技推广的可视化。不但节约了硬件设施的升级成本,还降低了管理难度。通过嵌入云视频软件接口,可以跨越传统高成本、管理难的视频网站,搭建低成本易运行的农业科技视频平台。农业部门可根据实际需求,在现有网络设备及技术基础上,建立可视化农业科技推广视频系统,农村网民可以通过该系统随时随地获取视频信息。搭建云视频服务网络电视台网络电视台是3网融合背景下的产物,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提供了平台。借助云端服务器高速海量的视频传播服务,基层农业部门可以在现有的网络软硬件平台基础上架构网络电视台。通过对云视频服务器的链入,为普阳、牡丹江及军川等多个农场建立了网络电视台。和电视台一样,网络电视台具有类似的功能和操作,可以提供多个频道,任意更换节目,客户浏览方便,操作简单,效果直观。优于电视台的是,网络电视台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智能化、多终端的公共服务平台[4]。网络电视台给用户带来的是高度集约的媒体资源整合和更加立体高效的内容呈现。借助网络电视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介普及广、效率高的特点,发挥现场培训、电视和电脑3种信息载体的优势,系统整合农业科普资源,开展多样、交互的农业信息服务。

篇7

一、食品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

食品供应链是指食品经初级生产者到终端消费者所历经的各相关主体所组成的整体,往往包括农业生产者、食品加工者、流通者、餐饮业,甚至生产资料提供者、作为监管者的政府等,最终抵达消费者,这个过程被称作“从农场到餐桌”。近年来,供应链质量风险已经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点研究。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领域现有研究多是从供应链质量管理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延伸视角来探讨供应链上存在的各种质量风险问题。事实上,供应链协调、技术应用、风险管理和可靠性保证是持续提升供应链质量的重要措施,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可以看作是供应链质量管理和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集成和扩展。供应链上任何成员的内在质量问题和外在质量威胁都有可能引发多级供应网络的“瀑布效应”,这些质量风险和不确定性构成了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研究对象。综合已有观点,笔者认为可以将食品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定义为:食品相关企业(或组织)和其所在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共同协作,运用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处理那些由生产、物流或相关活动引起的食品供应链质量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达到改善供应链绩效、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和最终获得顾客满意的目的。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食品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中,质量、成本和时间是同样重要的三个目标。供应链中食品质量相关的风险是食品供应链风险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产品质量问题大多来自于企业生产运作中的风险,在评估供应链风险时,制造风险和供应风险也常常被当作质量风险的诱因来处理。供应链中的质量风险评估依据主要是供应商质量,因此,学者们对供应链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测量目前多停留在对供应商来料检验上,一般通过判定供应商交付的一致性来确定质量风险的水平。

食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主要来自于多级供应商,从供应商的进货检验数据、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评估信息、次级供应商的信息等方面可以确定供应链质量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可能引发后果的严重程度是风险评估的两个关注点,一般都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和专家评估来进行量化,质量风险的值等于二者的乘积。对于多级的质量风险,可供使用的方法有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HP)、质量功能展开(QFD)、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等。

三、风险控制措施

(一)质量信息可视化管理

信息是供应链管理中最常见的研究主题之一,信息流也是供应链中最活跃的流,它反映了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状况。在识别、评估和控制供应链质量风险时,需要以供应链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就是供应链质量信息管理的过程。

供应链可视化可以看作是供应链企业与其他成员间的信息共享,还可以解释为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共享的透明度。它和在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追溯性(Traceability)是进行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两个重要原则。在食品行业,提供足够的食品可视化已成为发达国家规定的法律义务,我国也开始构建食品行业生产企业的信息可视化和质量追溯系统。要增强质量风险管理实践的效果,保证产品质量,就应强调包括原料质量可视化、供应商风险发生概率在内的供应链可视化,以提高供应链对风险的感知和响应。可视化信息可以通过二维码、RFID等信息技术来获得,目前RFID等可视化技术在供应链上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

产品的质量信息和供应商的质量信息是构成供应链质量可视化的主要维度。供应链质量风险可视化的度量可使用透明度测量。实际上在供应链运作中,与供应链成员间的可视化更加重要却更难获得。供应商的可视化可以通过产品拒绝率(等价表示符合性、可靠性、安全性等产品质量维度)和质量信息(如供应商的质量审核、次级供应商的信息)的披露水平来评价。

(二)供应商质量风险控制

由于供应商在供应链产品质量风险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往的质量风险控制大多着眼于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价和选择。实际上在不同产品结构的影响下,供应商的可选择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外包决策,也影响着供应链运作形式,对供应链风险的控制很大程度依赖于对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决策。

供应商评价指标已经拥有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具体到食品供应链的质量风险方面,企业需要根据前文所识别出的供应链各环节质量风险因素而进行供应商评价和选择。供应商评价、选择的具体方法则有层次分析法(AHP)、决策树法、机会约束规划、数据包络分析、多目标规划、模糊层级分析法和模糊多目标线性规划等,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情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三)供应链质量协调与担保

最优质量检验策略和最优质量合同设计是进行供应链质量控制与协调最常见的两种方法,把质量风险因素加入到协调机制设计中,能够提出更适合食品供应链的、供应商共享信息的激励措施和合同形式。在供应商质量检测信息、质量预防信息或买方质量评价等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下,合同的设计问题往往会影响供买双方的质量努力水平。采取双方共担质量风险损失的合同方式则能够实现供应链的质量协调,保证供应链收益的最优化。食品质量风险更邻近市场,它将可能带来顾客商誉和市场份额损失,故企业应该寻找质量较好的供应商,将供应商依据质量评价进行分级,与质量等级高的供应商构建战略合作联盟,订立紧密互惠的供应链合同,并且进行倾斜的订货批量分配,以确保食品供应整体质量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程度。

道德风险一直是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中难以处理的问题,供应商的质量信息异常和质量违约现象是引发产品召回事件和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状,可从供应链质量担保的角度来寻求解决途径。产品质量担保可以提升市场份额,也会产生高昂的担保费用。研究发现,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担保周期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对供应链绩效的作用中,供应商决定产品质量并承担大部分担保费用时,制造商倾向于制定较长的担保期来促进更高的产品质量。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石油钻井业;应用;理论指导;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石油钻井行业应用的新技术日益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新技术将为我国的石油钻井业开辟一片新天地。

二、传统石油钻井技术的缺陷

中国既是石油资源大国也是石油资源的消耗大国。但是从开采技术水平和开采工艺来看,传统的开采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生产产量,其主要缺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成本高

在石油开采中,都需要高额的成本投入,针对我国的石油开采现状,一般成本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收回,加之石油井在日常的维护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导致了企业的最终获利目标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的偏差。

(二)开采难

我国传统的石油钻井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对石油钻井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更进一步加大了开采的难度。

(三)勘探水平低

传统的石油钻井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生产工艺低下、油井定位准确度低,传统的指定生产工艺难以有效实施,直接导致开采期间的原油产量不达标。

(四)缺乏先进钻井设备

我们目前的石油钻井设备不足,在面对坚硬地区的岩石层时往往不能进行有效的开采,阻碍了生产的连续性。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石油钻进中的应用

(一)优化信息分析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自动化管理包括常用办公、业务以及决策等三个模块组成, 设计科学、合理的自动化管理,包括企业职工培训、合同及薪酬管理、人事档案报表生成等多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同时,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石油钻井过程中对设备配备、生产流程、钻井设计、组织分工以及工艺技术等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和优化,对此,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同时配合相关的软件系统,这样可以提高对重要信息的处理能力, 结合一些重要的数据资料,如:智能化软件可以对轨迹进行有效控制,对钻井设计进行优化处理,对钻井液性能进行严格的检测。从而达到提高石油钻探质量的目的,促进石油钻井中快速钻进目标的实现。

(二)勘测智能化技术

目前随着钻井新设备的研发以及国内外对石油钻井设备的深入研究,钻井技术趋于自动化,在石油钻井中能准备勘测和定位,其中智能化勘测技术是石油钻井自动化的核心技术,其特点主要有:

1、快速定位

在勘测到的原油资源,借助于先进的GIS以及GPS等现智能化技术可以对资源进行准确的快速定位,这为后期的开采提高了有利条件,技术可以在对油井的准确位置进行快速定位,从而为后期石油钻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节约了勘测人员的分析时间。

2、数据分析

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化的分析处理,如油井存量、油井深度等指标。并结合前期勘查的数据对油井地下岩层的厚度以及硬度进行准确地判断。从而推测油井开采的深度。

3、全面勘测

通过先进的智能化勘测技术,石油公司可以对原有勘测去进行全面的勘查,从而准确的确认区域可开发和利用的原油资源。目前我国掌握的电子感应技术可以对于地下200m以内的物质进行探测,从而对油井进行布置。

(三)数据资源共享技术

目前,我国的通讯技术通过卫星技术可以实现有线传输与无线传输,数据信息几乎可以传输到世界任何地方。因此,在开展信息一体化管理的同时,更好的为实现现场和数据的共享提供了便利。数据资源共享技术在石油钻进中的应用中,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例如一个区域建立一个钻井技术数据库, 各区域的客户在通过授权后就可以任意调用该数据库, 客户就不需要另外在存储该数据库的信息在自己的机器上,采用通用的软件就可以实现共享了,这样不仅节约了机器的存储空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单机的专业化性能。

同时,在管理数据系统中,自己装一套网络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当客户用到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时,就可以进入软件,把需要的结构直接留存到自己的机器上,通过数据资源的共享技术,更好的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石油钻井工程的管理成本。

(四)调控自动化技术

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调控自动化技术可以显著地提升石油钻井自动化水平,从而有效提升石油钻井质量。同时企业可以综合数据分析结果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自动化调配,更好的开展钻进施工。

(五)专家及可视化系统

由指导系统、咨询系统以及决策系统组成的专家系统可以结合 GPS 定位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JAVA 技术、数据库与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技术,达到软件跨平台操作的目标。近几年来,随着对石油钻井专家系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完善的专家系统, 专家经验数据库尚未建立。

视频会议、空间信息管理可视化系统、及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组成的可视化系统。涉及到众多的领域, 包括图像处理领域、计算机视觉领域、辅助设计领域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等。同时,科学计算可视化系统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与发展, 充分发挥了图像处理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的作用,操作中可以通过可视化系统转换为动态的的图像,方便于对数据信息的交互处理。

篇9

【关键词】数据挖掘;会计管理;计算机技术

一、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当中发现趋势和模式的过程,它融合了现代统计学、知识信息系统、机器学习、决策理论和数据库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它能有效地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揭示出大量数据中复杂的和隐藏的关系,为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当中发现趋势和模式的过程,它融合了现代统计学、知识信息系统、机器学习、决策理论和数据库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它能有效地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潜存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揭示出大量数据中复杂的和隐藏的关系,为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

二、数据挖掘的现代最新方法介绍

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主要有决策树(Decision Tree)、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聚类分析(C~smr Analysis)、序列模式分析(Sequential Pattern)以及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等。

三、数据挖掘的实际应用

由于数据挖掘市场还处于起步的阶段,但是发展很快。在国外有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对数据挖掘系统进行了开发。

1.Intelligent Miner这是IBM公司的数据挖掘产品,它提供了很多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关联、分类、回归、预测模型、偏离检测、序列模式分析和聚类。有2个特点:一是它的数据挖掘算法的可伸缩性;二是它与IBM/DB/2关系数据库系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EineSet是由SGI公司开发的,它也提供了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包括关联分析和分类以及高级统计和可视化工具。特色是它具有的强大的图形工具,包括规则可视化工具、树可视化工具、地图可视化工具和多维数据分散可视化工具,它们用于实现数据和数据挖掘结果的可视化。

3.Clementine是由ISL公司开发的,它为终端用户和开发者提供提供了一个集成的数据挖掘开发环境。

4.DBMiner是由DBMiner Technology公司开发的,它提供多种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发现驱动的OLAP分析、关联、分类和聚类。特色是它的基于数据立方体的联机分析挖掘,它包含多种有效的频繁模式挖掘功能和集成的可视化分类方法。

四、数据挖掘与管理会计

1.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管理者对决策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有用信息责无旁贷。因此,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和寻求知识和信息,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成为管理会计师使用数据挖掘的强大动力。例如,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货品销量比率,设计更好的货品运输与分销策略,减少商业成本。

2.赢得战略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实践证明数据挖掘不仅能明显改善企业内部流程,而且能够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市场、顾客和供应商进行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商业情报,保持和提高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如,对顾客价值分析能够将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20%的顾客区分出来,对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保持这部分顾客。

3.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积累的、渐进的过程,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可以随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另外,也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筹资和投资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控,防止恶意的商业欺诈行为,维护企业利益。尤其是在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可以解决银行业面临的如信用卡的恶意透支及可疑的信用卡交易等欺诈行为。根据SEC的报告,美国银行、美国第一银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等数家银行已采用了数据挖掘技术。 转贴于

五、数据挖掘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1.作业成本和价值链分析

作业成本法以其对成本的精确计算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其复杂的操作使得很多管理者望而却步。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回归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能帮助管理会计师确定成本动因,更加准确计算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作业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确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在Thomas G,John J和Il-woon Kim的调查中,数据挖掘被用在作业成本管理中仅占3%。

2.预测分析

管理会计师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是建立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适当的模型基础上的。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利用趋势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建立对如销售、成本、资金等的预测模型,科学准确的预测企业各项指标,作为决策的依据。例如对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预测销售;根据历史资料建立销售预测模型等。

3.投资决策分析

投资决策分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往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模型。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公司的财务报告、宏观的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基本状况等大量的数据资料中挖掘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如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股票价格进行投资;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分析公司的信用等级,以预防投资风险等。

4.产品和市场预测与分析

品种优化是选择适当的产品组合以实现最大的利益的过程,这些利益可以是短期利润,也可以是长期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是构建长期客户群及其综合体。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会计师不仅仅需要价格和成本数据有时还需要知道替代品的情况,以及在某一市场段位上它们与原产品竞争的状况。另外企业也需要了解一个产品是如何刺激另一些产品的销量的等等。例如,非盈利性产品本身是没有利润可言的,但是,如果它带来了可观的客户流量,并刺激了高利润产品的销售,那么,这种产品就非常有利可图,就应该包括在产品清单中。这些信息可根据实际数据,通过关联分析等技术来得到。

5.财务风险预测与评估

管理会计师可以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破产预测。破产预测或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破产。另外,破产预测模型还能帮助分析破产原因,对企业管理者意义重大。,数据挖掘技术包括多维判别式分析、逻辑回归分析、遗传算法、神经网络以及决策树等方法在管理会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造价管理;可视化管理;造价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3-0187-03

1前言

如何让房地产造价管理更加直观,实现可视化管理,如何让决策层更方便管理造价,造价管理人员该如何做,造价工程师该如何做?这些问题常困扰房地产业决策层及管理人员,而这些正是笔者要在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阐述的可视化管理主要是关于成本预测及进度款(现金流)管理。

房地产造价管理及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等方面已有许多文章进行过讨论,但大多数文章都没有关于具体操作的描述,本文内容更侧重对房地产造价可视化管理及工程师职能管理做一个系统的可操作性论述。

2房地产造价管理及造价工程师的现状

纳帕地产是一家主要从事精装别墅项目开发的房地产公司,项目涉及北京、昆山、武汉等地。现以纳帕地产昆山项目为例简要描述一下房地产造价工程师的现状:纳帕地产昆山项目设一合同预算部,经理一名、副经理一名,下设土建造价员3名,安装造价员2名。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为工程的成本预测、招标、合同、进度款支付、材料认价、签证核实、工程结算等。造价工程师的职能主要为编制工程概算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细化,对施工单位提出的近期使用材料配合物资部进行询价及编制价格确认单、按工程部签认的月形象进度编制工程进度预算书提供月进度款支付依据,对施工现场发生的变更进行签认,编制工程结算书。

3存在的问题

经过半年多的参与,由于进度款的支付、材料认价、工程签证贯穿了整个工程。这三方面历时长,涉及人员广,工作复杂繁琐不易管理,所以,本文从这三方面进行叙述,分析常见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进而实现房地产造价可视化管理及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

3.1进度款,计算繁琐,疲于应付,无暇其他

月进度款公司流程为:施工单位提出形象月进度表,工程部按照实际发生的内容审核,然后交与相关人员进行相关预算书的编制,完成月进度款审批表。但由于施工方的完成节点不是完整的段,预算人员无法利用以前编制的预算书,只能重新进行工程量计算,房地产涉及的施工单位很多,施工内容也非常多,这部分工作占用了预算员的大量工作时间与精力。另外,由于每月发生的工作量,财务部也不能事先有个预判,对资金的准备不能做到合理到位,不利于公司总部对现金流进行合理分配。

3.2 签证,归档简单,总量失控,无法预判

一般来讲,房地产项目的变更签证会比较多,原因多种多样。设计图纸不完善、市场的变更、客户群意见的反馈、现场施工情况的改变等等,其流程一般为施工单位提出签证表单,工程部与预算部现场认可,各部门签字归档,结算时计算汇总。这样的流程往往会造成施工现场不合理签证非常多,公司高层只有在结算时才知道签证到底花去了多少钱,常会出现严重超预算的情况,总部更无法对工程造价有个提前的预判,往往也就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了。

3.3 材料认价,重复认价,工作繁杂,效果甚微

材料认价流程一般为施工单位提出材料认价单,工程部确认品牌规格型号、物资部进行市场询价,预算部确认价格,相关部门审核签认。看上去很完善的流程为什么有麻烦?房地产项目一般有多家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相似项目施工,为尽可能少地承担了价格波动风险,施工单位并不是将合同中所有可能用到的材料价格一次性进行认价,而是随着施工过程逐步提出。当进行到该项工序,才对将要发生的材料提出材料认价单。而每家施工单位进场的时间不同,使用材料的时间也不同,市场价格又不断变化,所以每家提出材料单的单价不同,认价也不同。这对物资部的询价,预算部的核价都带来了大量重复劳动。2008年钢材等材料价格变动很大,房地产商更多地承担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4解决方法浅探

造价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所以造价管理人员应将最主要精力放在成本预测、成本控制上而不应在一些细枝末节上下功夫。

4.1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应包括项目成本测算及现金流预测,重点在现金流预测,所以不应简单地按图纸算出工程预算就算是成本预测了,那样的预测只能给决策人员提供一个项目投资比采用指标概算更准确的决策支持,不能让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有实际指导意义。现金流预测结果准确与否,决定企业决策层能否制定出更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可如何做出准确的现金流计划?我个人认为还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做好施工图预算,即项目成本测算,翔实的预测成本数据能对现金流计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制度的变革,当然还需要各部门配合。制度变革体现在进度款支付方式的改变,传统的进度款支付方式一般是如上文所描述的按月形象进度进行支付,现要改成按工程节点进行进度款支付。按节点支付工程款,我们要求预算人员的成本测算按节点进行计算,只要施工单位完成到该节点,由工程部验收签认后,真接按节点的工程预算额约定比例支付,工程完工后再结算。

这样做及设置节点有几个好处,既不必担心施工单位故意拖延工程进度,他只有完成节点才能拿到工程款,他比我们更关心进度;同时造价工程师也不必再做这些繁琐而无意义的劳动,可以节省更多精力做造价管理工作;而对公司管理层而言,对工程款支付也会心中有数。设定节点原则,一是时间要求:原则是不能太长,施工单位太久拿不到工程款,会影响实施效果;也不能太短,这样工程款支付过于频繁,对房地产公司也不利,一般应设置成接近于月进度款支付时间点,这样开发商及施工方都能接受;二是内容要求:节点设置要求应清晰明了,便于确认。节点犹如里程碑,如采用基础结构完工,结构封顶等等,无论是谁,都能很直观地知道进度款将要支付的大致时间及进度款数量,很方便领导层进行现金流分配。

在设置好工程节点,并按节点完善施工图预算,改变进度款的支付方式这些工作做好后,还不能开形成可视化的图表。对管理层而言也不能对现金流进行很好的预测,因为不知道每个节点大概什么时候完成,以及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工程完成节点,这需要配合。主要是要求工程部提供按节点制作的时标网络计划图,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与预算部做的节点施工图预算衔接上。只有将资金支付计划置于时标网络图上,决策层一目了然就能看到现金流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算是可视化的造价管理。

4.2成本控制

这里讲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关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因为这一部分的持续时间比较长,管理也比较复杂,管理不善对工程的影响也很大,如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还应从两方面进行描述:一方面是讲对变更签证的管理,一方面是对材料认价的管理。

在上文中提到在纳帕地产预算部没能很完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显得有些被动。谈到对变更签证的管理,好多公司的预算部门都是对现场发生的情况只是做一个记录,因为变更不变更,需不需要签证都是工程部的事情,好像与预算部没太大关系,只要确认其确实存在并将发生的金额在竣工结算时汇总到结算书中就行了。预算部如想最终控制好施工成本,必须做好变更签证这一块。因此,当每份签证单发生后,由相关预算员做好签证金额计算并对同一项目进行累计。如累计额超过一数额,则预算部上报公司管理层,由管理层招集工程部,设计部、预算部等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看是否是设计上出了问题,是否要重新设计,还是工程部管理上出了问题,或是现场情况特殊。通过更改设计或改善现场管理使得签证费用可控,而不是让签证管理流于形式。

另一部分是关于材料认价的管理,事前控制要比事中及事后控制容易得多,所以对材料认价的管理应放到招投标环节中去。如何在招投标环节对合同中所涉及的主要材料进行管理,涉及到多部门配合及合同文本的重新设计,如它要求设计部门在图纸出来后同时列出工程主要材料规格、型号等技术要求,工程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品牌,并将之附入招标文件中让施工单位在同一技术要求及品牌下对各材料分别认价。同时,材料部进行询价,其结果用于与最终中标单位各种主要材料价格签认,这样主动权在业主方,如在施工过程中认价,价格如对施工单位不太有利他就会拖延或不签认,这样会造成认价难度有时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主动权在施工单位。

5造价工程师职能管理

从造价管理的角度来看,造价工程师最重要职能是配合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还是从进度款、材料认价、工程变更签证三方面进行描述。

5.1进度款

进度款支付如要达到造价控制的目的,这就要造价人员能按与工程部协调的各个施工节点并做好节点概算,不必要求精确。因在施工前的时间会很短,既要确定施工节点,又要将各结点的工程造价计算出来,工作量不小。为给造价人员合理的时间分配,不必将整个工程的施工节点预算造价计算出来。此间,工作重点是在节点的合理设定,并完成时标网络图,匹配好节点概算后,决策人员对现金流就有了感性的认识。随着招投标进行,在每项目合同签定后,造价人员只须根据中标单位投标文件中确认的进度计划重新规划节点时间点,并将合同中商定的每个节点的合同金额标注在时标网络图上,替换掉以前的节点概算内容,这样工程款的实际支付就显得更加明晰。如果施工单位的进度提前或推后,这时要求工程部在施工单位每完成一节点时就调整一次时标网络计划,使得后续的节点进度相对准确,决策层就能一目了然下一期的现金流计划。造价人员结合合同,按工程部节点核定单,直接填写进度款报审表就完成进度款审核的内容了,简单、易操作。

5.2签证

为保证与签证管理步调一致,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做好基础工作,不单单是现场确认签字就完事了。要求每一份变更签证下来后,即刻完成工程变理费用单,对同一工程项目进行累计,达到一限额时(由造价管理人员定,如假定为5 000元),做好分析表,上报上层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召开各相关部门碰头会,决定修改设计或重新组织现场管理等。

5.3材料认价

如要达到上文中描述的材料管理要求的话,造价人员要多做部门间联系纽带作用。材料认价的工作涉及多部门,如公司管理层将材料核价权交给造价部门,由造价人员敦促设计部门在图纸出来时,相应提出工程所需主要材料的技术要求,规格型号,由工程部根据现场及公司相关要求提出材料的品质要求、品牌并放入到招标文件中,同时由物资部进行市场询价。造价人员要在这三部门间多穿插沟通,取得物资部门询价资料后,交由招投标负责人与投标单位进行主要材料价格谈判核定。

6结论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