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研究综述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1: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治理研究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会治理研究综述

篇1

[关键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综述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52

[中图分类号]C9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90-01

社会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对于社会组织的研究和实践始于西方,国内的研究大多是在借鉴西方国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与中西方语境的不同,对社会组织的定义和理解众说纷纭。但相同的是世界各国都把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看作是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各国的研究也是基于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为什么要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在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育和建设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几个方面开展。

1 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解

在国外,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和市场之外一切志愿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和民间协会的集合。社会组织通常被称为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为 NGO)、非营利组织(non-profitable organization,缩写为 NPO)、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缩写为 CSO)等。而在中国,“社会组织”一直被颇具中国特色的词语“民间组织”所替代,直到民政部在 2007年11月召开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决定开始启用“社会组织”这一新的概念。在中国,“社会组织的主体是由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三类组织”。中国的社会组织既具有西方国家非营利组织的某些特征,又具有中国特定的国情和制度赋予的特点。

2 关于政府职能的界定

休斯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的管理方式已经发生变化,以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正在转变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专著中把政府的职能概括为“掌舵而不是划桨、授权而不是服务、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满足顾客的要求、预防而不是治疗、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等内容。美国学者盖伊·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提出“市场化、参与型、灵活性和解除规制”的4种政府模式。我国学者周志忍在总结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的优化、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三方面行政改革的内容。可见,在现代社会,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确立好行政干预的范围及力度,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由此可见政府的行为和职能可以概括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3 建设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育和建设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篇2

明代南京塌房

明末清初政教关系走向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转移

运河城市的空间形态与职能扩张——以明清时期的临清为个案

明代后期两京保甲制实施研究

威廉·布拉顿治理纽约城市犯罪:背景、策略及影响

武汉沦陷时期的卫生行政研究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

抗战前天津反日运动群体探析

近代广西城镇商业发展的量化考察——以桂林大圩镇为例

运作、绩效与不足:民国时期天津的小本借贷处

1927年天津协和贸易案及清理诉讼经过

抗战时期天津的内河航运业

600年来永定河流域“京津张大”腹地环境变迁

日侨街区与青岛的空间去殖民化(19141937)

民国时期湖北城市疾疫灾害时空分布规律

电影院与沦陷时期的京津社会

阶层、性别与表演——文明戏与城市日常生活的变迁

沦陷时期的天津律师执业活动

近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贫民社会网络探析

阿姆斯特丹旅馆的贸易、交通和仓储

韩国新世纪以来天津研究的审视与思考

口述史在新城市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近代中国民间市政参与研究述论

中国城市史研究高端峰会研究综述

“路径选择与商帮演变”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三届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天津城厢形势全图》与近代早期的天津地图

清代西江流域城镇商业的量化分析——以平乐镇为个案的考察

近三十年来东北城市史研究评述

地名与日常生活的政治——以福州历史上的地名兴替为中心

公共空间与民国上海知识群体的精神生活建构(1927~1937)

清代柳条边外城镇火灾研究——以满文档案为中心

政治性、日常性与现代性:民国苏州公园与城市生活

成都皮影戏的城市记忆与想象——兼论皮影戏的生存空间问题

近代大连城市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在城市发现宗教:对中国城市宗教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动人的故事:中国通商口岸的纪念与遗产

战争、灾难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中国城市史研究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接地气”:关于城市大众历史书写的思考——首届“中国国家历史”创意写作高级研修班研修综述

“第三届中国世界城市史论坛——城市化语境下的城市与乡村”会议综述

从殖民港口到社会主义大都市:帝国遗产和“新大连”的崛起

深入日常生活研究推动学术共同体形成——“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会议述评

“明清以来华北区域市场的演变”工作会议暨座谈会综述

群贤齐聚,共话北洋——“第一届北洋时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外侨与中国口岸城市——“外侨与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重新思考:中国城市史研究——“比较视野下的中国都市研究”高级研修班综述

继承与拓展: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起点——“城市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暨首届中国城市史年会”述评

篇3

全书共分为3部分,共14章。第一部分 治理的气候变化关键理论,含第1-4章:1.全球气候政府治理;2.气候治理行为者网络理论与实践;3.“硬币”的第三面:全球气候政治的领导权和治理;4.气候治理的局限性。第二部分 气候治理案例:理论与实践,含第5-11章:5.自由主义的气候治理;6.碳排放计算;7.家庭智能电表与能源治理;8.跨国生物能源循环治理和转移的合理性;9.气候变化世界中移动物种的管理;10.森林碳测量;11.气候治理的安全性:预防和准备。第三部分 未来方向,含第12-14章:12.全球气候政策的兴起和衰败;13.气候变化的多样性;14.反思与出路。

Johannes Stripple是瑞典隆德大学政治科学学院的副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是与全球环境政治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最近在《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国际研究综述), 《Global Governance》(全球治理), 《Critical Policy Studies》(政策研究评论),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全球环境变化)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了欧洲和国际气候政策、碳交易、可更新能源以及气候管控下碳汇和场景预测等研究成果。

本书通过总结气候治理领域最新成果,如碳交易、森林碳测量以及能源消耗,重点定位在气候变化社会和政策研究领域,试图为气候变化在社会秩序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视角。本书适合气候变化领域的高年级研究生以及社会科学家阅读,也可为对全球环境政策与环境治理感兴趣的机构、政策制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篇4

>> 政治关联与环境信息披露 浅谈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 政治关联与公司价值研究综述 政治关联、融资便利与公司绩效 公司融资与政治关联文献综述 政治关联、公司治理与研发创新 政治关联与企业价值文献综述 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方式 政治关联度与企业绩效 CEO权力、政治关联与银行业绩风险 政治关联、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 政治关联与企业绩效\企业创新能力关系 地方保护、政治关联与企业社会责任 政府干预\政治关联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企业高管政治关联与政府补助关系探究 地区、企业特征与政治关联企业政府补助 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政府支持与财务稳健 政治关联、制度环境差异与债务融资决策 政治关联、金融生态环境与企业融资 制度环境、政治关联与家族企业研发投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3-10.

[2]Mara Faccio,Ronald W. Masulis,and John J.Mcconnell.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Corporate Bailout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6,61(6):2597-2635.

[3]Asim Ijaz Khwaja,Atif Mian .Do lenders favor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Rent provision in an emerging financial market[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371-1410.

[4]Claessens E,Feijen E,Laeven L.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referential access to finance:The role of campaign contribu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8,88(3):554-580.

[5]Dombrovsky V.Do Political connections matter? Firm—level evidence form Latvia[R]. Stockholm scho01 of Economics in Riga and Baltic,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conomic Policy Studies,2008.

[6]Change E C,Wong S M L. Political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s listed firm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4):617-636.

[7]Cheung Y L,Jing L H,Raghavendrar P. Guanxi,political connections,and expropriation:The dark side of state ownership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R].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8]Aggarwal R K,Meschke F,Wang T. Corporate political contribution:investment or agency[R].University of Minnesota,2007.

[9]Ball,Kothari S. P., Robin A. Th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earning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1):1-51.

[10]ISO14031—1999.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Guidelines[S].

[11]郭瑞婷,李玉萍.基于多屡次灰色方法的制造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J].机械制造,2011:77-81.

[12]Stijn Claessens,Erik Feijend,Luc Laeven.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preferential access to finance:The role of campaign contribution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88(3):554-580.

[13]Change E C,Wong S M L.Political control and performance in China’s listed firm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4,32(4):617-636.

[14]Cheung Y L,Jing L H,Raghavendrar P. Guanxi,Political connections,and expropriation:the dark side of state ownership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R].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5.

[15]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16]Gouldner,Alvin W.The Norm of Reciprocity:A Preliminary Statement[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0,25(2):161-178.

[17]Greenberg,M.S. A theory of indebtedness. In K. J. Gergen,M. S. Greenberg,and R. H. Willis (eds.),Social Exchange:Advances in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0.

[18]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3-10.

[19]姚圣,侯晓红.环境会计控制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9-93.

[20]姚圣.生存权保障、会计控制与环境监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22.

[21]姚圣.政治关联、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业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11:78-85.

篇5

       专题笔谈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党的十精神解读 袁秉达

        (8)三位一体:理解十理论创新的钥匙 程伟礼

        (13)时代呼唤良法之治 李平

        (16)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研究 李小玲

        (20)十报告外交战略新思路解析 李海龙

        现代流通

        (25)线上线下的冲突与融合 周勇

        (30)病毒营销对品牌资产影响的实证分析 马进军 王绿茵

        (35)顾客让渡价值分析:基于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陈阳琴

        区域经济

        (39)苏州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转型的主旋律 毛群英

        (46)安徽省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 王亮 雷勋平

        专题综述

        (51)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研究方法综述 蒋琴儿

        案例研究

        (56)高等院校收入分配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基于z学院的调查 姜英来 江锦祥

        (60)“国酒茅台”商标注册的法律问题研究 姚泓冰 冯晓青

        商业文化

        (64)从宋代四川纸币发行及其命运看当今人民币超发的危机 魏华仙

        (71)美国商业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其对中国商学院的启示 吴红梅

        对策研究

        (76)第三方支付平台cnp交易风险防范 陈锐 余秀荣

        (79)美国商业判断规则:基于风险偏好和高管信义义务利益冲突的分析 胡晨晨

        (87)公司治理与环境信息披露——以我国国有企业2010年的经验为据 刘儒晒

        (93)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争议及制度重建 王鹏鹏

篇6

>> 地方政府要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职能研究 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管理自治权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应坚持以地方政府主导 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陵县案例 地方政府在跨区域生态治理中的创新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 地方政府生态治理之路径探讨 跨区域环境治理与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地方政府实施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悖论及其治理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行为治理研究 地方政府介入集群治理模式研究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公共治理变革研究 PPP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研究 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治理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治理研究 提升地方政府管理竞争力研究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提升研究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CHEN Erhou, DONG Jun, WANG Yu,et al. Xi Jinping spoke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ver 60 tim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EB/OL].(2015-03-10)[2016-09-08]. http://.cn/2015lianghui/2015-03/10/content_35006072_5.htm.]

[3]张纪.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政绩观转变[J]. 中州学刊, 2014(7): 25.[ZHANG Ji.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and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achievements[J].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2014(7):25.]

[4]张海柱.中国政府管理海洋事务的注意力及其变化――基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5)的分析[J]. 太平洋学报, 2015(11): 2.[ZHANG Haizhu. An analysis of government’s attention toward marine affairs and its chang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s of the State Council(1954-2015)[J]. Pacific Journal, 2015(11):2.]

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87-02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公共问题。近年来,基于现实考量,国外学术界以及实务界从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食品安全治理对策这三个维度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一、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国外学者对于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Kinsey教授认为食品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均与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并总结了影响食品安全的七个方面:一是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在种养殖过程中施用所带来的影响;二是农业环境资源,如空气、土壤、水等的污染;三是转基因等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带来的食品安全不确定性;四是食品添加剂在农产品加工及储存中的违规或超量使用;五是假冒伪劣、违法生产等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六是微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七是科技进步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及技术带来的新挑战[1]。Christos Fotopoulos和Dimitrios Kafetzopoulos运用帕累托分析,确定了HACCP中11个关键因素,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76.03%,其中首要的四因素均与雇员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雇员对有效实施HACCP至关重要,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2]。

二、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研究

具体而言,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以及食品监管者。Annandale通过研究指出,企业对安全食品的供给动机受企业管理战略的影响,其中组织学习、公司文化、规制类型、强制力度、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等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些学者则非常关注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Markelova,Hellinetal,Kaganzietal等发现小农户通过有组织的集体行动,与超市、速食店等高端市场建立稳定联系等方式可以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3]。还有大量学者研究了影响消费者购买食品行为的因素,Smith和Riethmuller的研究显示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与年龄及收入水平成正比。Mclntosh等人通过研究证明,消费者的亲身经历会影响其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其受到不安全食品侵害的经历会为其更加理性的消费选择积累经验、教训;另外,他们还发现媒体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众的消费选择,且电视的影响力更大。国外学者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Ritson & Li 认为由于风险信息的不对称性,食品安全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食品安全的社会成本增加,所以市场经济几乎不可能提供最适宜的食品安全。Holleran等在前人基础上,如阿卡洛夫的“柠檬市场”理论及科斯等关于社会成本、交易费用的研究,分析了食品安全的交易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激励 [4]。Pornlert Arpanutud、Suwimon Keeratipibul、Araya Charoensupaya、Eunice Taylor建议政府通过食品安全政策的规划,对高级管理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对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将为其带来的潜在收益加以认知,此外,他们还证实了政府信息传递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及对策

2004年10月,“第二届全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论坛”达成的主要共识包括:一是国家必须关注消费者权益;二是要构建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信息组织;三是要强化中央与地方之间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互动、交流、合作;四是鼓励政府在适当范围内与民众分享食品安全政策;五是敦促各国尽快加入国际食品安全部门网络(INFOSAN);六是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引入生物反恐[5]。

也有学者从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这一维度进行研究。如Adrie,J.认为,必须满足“操作一致、国际交流、信任、透明性、与行政过程分离、以结论为中心”等条件,才能促进控制链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而只有合作的达成才能保障控制链的有效运行[6]。Rolf,M.通过对欧洲未来食物链的发展远景进行比较分析,从技术上、行政上、社会发展上总结了三种不确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四、简要评析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不难发现目前国外对于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尚存“四多四少”几方面不足:

一是经济学视角关注多,而公共管理视角关注少。通过综述,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大多是从经济学这一学科视角切入进行相关研究。诚然,食品安全确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明确,食品安全关涉公众基本福利,关涉社会稳定,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亟需其他学科,尤其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关怀。

二是对于政府的关注多,而对于其他参与主体的关注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利益相关者甚众,除了政府与食品企业以外,还包括消费者、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国外学者虽对企业和消费者有所研究,但多是以经济或利益视角切入,从利益博弈的维度加以审视。而要治理或缓解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利益博弈外,更要多方参与,实现食品行业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必须将企业、消费者、行业协会等视为治理主体加以考察,改变传统研究视域下政府一家独大的局面,推动实现多元参与。

三是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关注多,而关注中国的少。现有国外研究大多选取欧美等发达国家为研究蓝本进行理论探析,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模型。这些研究虽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其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普世意义尚有待实践检验。必须清醒认识到,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社会背景、国民习性等对于食品安全治理的模式选择具有决定意义。对于国外研究,我们唯有坚持批判地借鉴,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方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可行模式。

四是定量研究多,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少。在研究初期,国外学者亦将注意力置于概念界定与外延明晰等基本理论的研究之上,但随着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整体转向,定量研究迅速占据食品安全研究的主战场,大多数学者惯于选择样本企业或目标群体,运用定量技术,构建模型。毋庸置疑,基于数据分析的定量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社会问题的食品安全,牵涉诸多价值分析与主观判断,仍无法超脱必要的定性分析,如市场内的信任体系建设、食品生产者的道德培育等。故而,在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二者皆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 Kinsey.J,Will Food Safety Jeopardize Food Security?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sts,2003.

[2] Christos Fotopoulos、Dimitrios Kafetzopoulos(2001).Critical factors for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CCP system:a Pareto anal-ysis[J].British Food Journal,Vol.113,No.5.

[3] Maekelova(2009),The reliability of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in the food chain:From checklists to risk-oriented auditing,Food Control,No.20.

[4] Holleran(2001).Interactions between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food safety activities.Food Control,No.12.

篇8

        特稿

        (4)努力开创行政学院科学发展新局面 马凯

        名家视角

        (10)应急管理体系新挑战及其顶层设计 薛澜 刘冰

        公共管理与行政改革

        (15)人情悖论:人情社会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与钳制——基于温州模式的历史考察 陈国权 曹伟

        (20)我国地方政府间公共服务合作中的承诺与兑现——面向长三角地区的探索性研究 尹艳红

        (26)群体事件中的集体认同生成及其干预路径 刘中起 龚维斌

        (31)近年来关于城中村治理研究综述 黄淑瑶

        (37)《谣言》的现实回应及其对策建议——以北京市为例 熊炎

        经济发展与改革

        (44)我国潜在发展红利与战略机遇期的机会与选择 刘迎秋

        (48)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 张占斌

        (55)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研究 陈占锋

        法治政府建设

        (63)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关于"依法治国"的精神 胡建淼

        (69)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法律问题探讨——华鼎担保事件引发的思考 胡鹏翔

        (75)介绍贿赂罪存废之辨正及相关问题探讨 郭理蓉

        (81)论侵权法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 魏小雨

        (85)论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 谢永江 黄方

        调查与思考

        (90)资源地区政府的困境与出路——攀枝花西区肖家湾煤矿事件的启示 李优树 苗书迪

        (95)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地方政府治理创新路径研究——以青岛市政府为例 涂晓芳 魏葱葱

        决策咨询

        (100)信息稳定视角下的政府、媒体和民众之间博弈模型建构研究 邱新有 胡珊

        (106)当前政府在应对媒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翁杨

        比较与借鉴

        (110)英国区域治理及其对我国区域合作的启示 曾令发 耿芸

        (115)巴西"经济奇迹"为何中断 黄琪轩

        国际学苑

        (121)法国政府与区域化挑战 埃利斯塔·科勒(著) 郑寰(译)

        无

篇9

我国财政信息公开的阶段性目标

我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三个方案比较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价格监管问题研究

市场经济与中国公共治理转型

责任伦理、权利伦理与中西方传统财政的现代转型

以案析法兼论发票虚开定性的税收法定原则

增信模式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托融资成本的影响

中国《预算法修正案》实施的“瓶颈”和突破

“地方财政学”教学内容应考虑的几大关系

资本与能源替代及互补关系研究综述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运行效应的整体分析

现代社会家庭养老功能的维护研究

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我国养老产业现状、前景与路径选择

政府购买老年活动室服务效果探析

基于国际经验的老年保障多元主体及其演变

促进养老服务供求均衡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研究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老龄化财政政策优化研究

从减税效应看增值税的再转型

在完善制度中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民间公共资源的传统利用与乡村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基于近年来几起重特大事故灾难的分析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可持续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雍正帝财政改革的限度与帝国财政转型的内因

年金计划及其EET型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分析

论社会保险权的主体: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中的“人”

基于生产要素替代的上海市节能空间研究

提升干部选用公信力:政治逻辑、制度创新与路径选择

推进大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对策与建议

政治均衡下的环境政策选择和影响

环境政策决定的诱因与环境改善的可能性

环境污染治理下的“工、商、住”共存

传播与实践环保理念的草根力量

我国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透明度调查报告

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的变化趋势、原因及建议

加强对宗教团体财产与收入的税收管理之研究

收费公路的定价机制:美国经验借鉴

大学校园停车治理方式探究——以美国大学为例

中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集聚分析

“最后一公里”公交供给创新模式及其绩效评估

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抵扣链和行业税负衔接问题研究

宏观视野下的“营改增”与新一轮财税改革取向刍议

发达国家对比下日本的财政赤字与财政重建政策

论干部选任科学化、民主化与制度化的辩证统一

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行为研究与对策分析

基于省际差异的人口老龄化模式与养老保障发展指数研究

篇10

关键词:终极控制人;公司治理环境;财务困境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资本市场,股票价格不能够完全反应公司的价值。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是十分必要的。中国上市公司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部分企业由国家控制。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企业所处地区的立法水平以及市场化进程,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但是,目前国内对于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其主要考察内部治理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而未将外部治理环境考察进去。因此,文章将研究外部治理环境对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

自La Porta等人(1999)首次提出终极控制人以来,许多学者开始考察终极控制人与公司绩效、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但是有关终极控制人对财务困境的研究却很少。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因此,文章从内外部综合来考察公司治理结构对财务困境的影响。

一、相关概念界定

1.1终极控制人

终极控制人(ultimate controller)也称终极所有者、最终控制人、实际控制人,这一概念最早由La Porta等(1999)提出,其定义为:在公司中拥有少量的现金流量权(所有权),却享有公司较多的投票权(控制权),能够有效控制公司。刘芍佳、孙霈、刘乃全(2003)提出“终极产权论”。夏立军、方秩强(2005)使用“终极产权论”,依据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首次将我国上市公司分为五大类型:中央政府控制、省级政府控制、市级政府控制、县级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1

1.2公司治理环境

公司治理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而现有的研究却集中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而忽视了公司外部治理,即公司治理环境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公司治理环境有很大差异,比如受到政策、制度的影响。公司治理环境包括产权性质、法制水平、政府治理和市场化进程。

1.3财务困境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也被称为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Gordon(1971)首次提出财务困境理论,并对“财务困境”进行定义。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

二、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主要集中于研究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构建,而对影响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对较少。美国学者Altman(1968)首次将多元判别分析法运用到财务困境预警领域。通过22个财务指标,构建了Z-score模型。Ohlson(1980)首次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法构建了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La Porta等(1999)首次提出终极控制人,并使用这一方法来研究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Claessens等(2002)将终极控制人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决定了公司剩余索取权与公司剩余控制权的分配比例,并且对公司治理起着重要作用。La porta等(1997),De Fond和Hung(2004)发现,一个国家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作用。North(1990)发现,对于那些处于市场经济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讲,其行为受制度环境的影响更为严重。

2.1.1终极控制人与财务困境

La Porta等(1999)选取27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型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大部分公司由家族或者国家控制;终极所有者基本上使用金字塔结构使其控制权超过现金流量权,造成两权分离。

Shleifer和Vishny(1998)提出了政府“掏空之手”和“支持之手”两大理论。这表明,国有终极控制人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会通过政府干预,从而使得企业背离利润最大化原则,损害企业的价值;也会通过财政补贴、发放贷款等方式来帮助上市公司,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能力。

Feng-Li Lin和Hai-Ling Lin(2013)以1997-2006年台湾的24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终极控制权比率使得公司价值最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最优水平介于32.34%-34.03%之间,现金流权的最优值为27.8%。当公司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在最优水平时,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值。

2.1.2公司治理环境差异与财务困境

公司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终极控制人更多的是注重享有控制权的私有收益,而中小股东却不能实现对这一收益的共享。中小股东在法律保护方面,各国不尽相同。因此,中小股东受到大股东的利益侵害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中小股东受法律保护程度不足和公司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这一侵害现象尤为突出。

La Porta等人(1999,2000)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能够影响企业价值。La Porta等人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投资者受法律保护程度与其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负相关(La Porta,1999),与其上市公司价值正相关(La Porta,2000)。由此可见,上市公司所处的法律体系对其公司治理结构有很大影响。La Porta等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认识,将公司治理环境引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使人们认识到公司治理环境对于上市公司的重要影响。

2.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于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是以被ST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财务数据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大多数学者都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主要考察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内部审计意见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而对于公司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研究的比较少。

2.2.1终极控制人与财务困境

刘芍佳等人(2003)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大约有84%最终由国家控制,有16%为非国有控制。这一发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家控制为主。我国的股本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流通股。法人股又包括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刘芍佳等人提出的终极产权理论和我国目前的股本分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对法人股的概念界定模糊,这将会导致目前学者对于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企业绩效的研究可能不正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终极产权角度来考察终极控制人对公司价值、绩效、财务风险的影响。

对于终极控制人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分类为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另一种是细分为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控制和非政府控制。夏立军和方秩强(2005)以2001-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地方政府控制进一步细分为省级控制、市级控制、县级控制。研究发现县级政府控制和市级政府控制与公司价值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2.2.2公司治理环境差异与财务困境

夏立军和方秩强(2005)以2001-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县级政府控制和市级政府控制与公司价值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缓解这一负面影响。田冠军、袁锋(2010)在“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外部治理机制”一文中,研究了外部治理环境与财务风险的关系。文章以公司所处的地区环境作为解释变量,得出:公司注册地的发达程度与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显著负相关,即注册地的发达程度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

三、结论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发现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文献大部分集中于股权集中度、控股股东类型对企业价值、公司绩效、盈余管理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虽然已经展开对终极控制人的研究,但是主要是对公司业绩的研究,对于财务风险或财务困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被ST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但是对于终极控制人、公司治理环境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着手从终极控制人、公司治理环境差异来研究其对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影响,从而引起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结构――外部治理环境的重视。(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Altman E.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 (Sept.),pp.1968,(23):589―609.

[2]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nd A.,“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1999,(54).

[3]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A.,and Vishny,R.,“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ce.2000a,(55):1―33.

[4]Feng-Li Lin and Hai-Ling Lin,Ultimate Controller Ownership and Firm Value in Taiwan,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 Trade/JanuaryCFebruary 2013,Vol.49,No.1,pp.68C81.

[5]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3).

[6]陈信元,陈冬华,朱凯.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文献回顾与未来研究方向[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4,(4).

[7]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J].经济研究,2005,(5).

[8]于富生,张敏,姜付秀,任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

[9]王永海,张文生.终极控制权与财务风险.经济管理,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