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提升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学质量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教学质量提升

篇1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教学质量是教育之本,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一主题永恒不变。为此,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管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学习管理等。集思广益,形成合力,多途径、多手段、全方位构建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对教育教学质量优劣起决定性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指导者和影响源,可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当然教育教学离不开优越的教学条件支持,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管理,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努力,离不开学校的科学领导和调控。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校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成才,直接受制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影响。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人才,需多方努力得以实现。现就目前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予以解析。

1目前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层面

目前存在部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与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与导向存在差距,个别学校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急需的人才。这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导向问题,取决于学校领导集体和部分教师代表。因此学校领导的能力、目标与胸怀等对学校整体发展带来一定影响。领导层面定位的学校发展目标直接影响一所学校发展的走向,领导集体决策正确如否等,将对学校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存在管理机制、政策导向、质量标准、对教师教学支持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如重科研、轻教学,一切考核依据科研成果分量过重所带来的影响,导致部分教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问题,部分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管理过于松散,直接影响一校的学风。对学生的引导与关怀,创造的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学术氛围、管理制度等问题急需解决。

1.2教师层面

第一,职业目标盲目化:教师在职业定位上存在个别教师对职业的定位不明确,个别教师以生存为职业支点,把薪水作为自己工作的导向。尚未做到以发展和兴趣为支点,不能够以自身进步和快乐作为发展导向。对现实目标的专注度、耐心度不够,现实目标不切合实际。教师的职业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不够。第二,教学目标模糊化:存在教学的目标落后,缺乏应有的创新性。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应有的价值性。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教学的规范不足,缺乏应有的常识性。教学的规划不明确,缺乏适度的耐心等问题。第三,教学管理缺失化: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在教学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得不到位,在课堂中讽刺学生、训斥学生等。个别学生被边缘化,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教学过程形式化:教师教学存在磨洋工的招数,如课堂上通过课前点名、讲段子、放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所谓教学片、讨论问题、愤青、念PPT、早下课、谈人生、划重点等。这样严重占据了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浇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随意性大、目的不明确,不了解学生的需求,缺乏有效的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五,教学科研倒置化,部分学校的考核规范导致部分教师为了考核而工作,重科研轻教学。教师的精力投入科研胜于教学,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缓慢。

1.3学生层面

学生的成人特点,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特点,对因材施教带来巨大影响。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性投入不够。学生的自律行不强,盲目随从性大。独立性缺乏,吃苦能力欠缺,功利性强等特点并存。

2成功教学策略分析

2.1学校层面

学校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学校领导的决策即做正确的事,直接决定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作为学校的舵手,应具有大视野、大思维和大格局。从学校的长远发展,从人才培养质量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制定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的各项考核监控制度。科学决策、科学实施,决策的执行即正确做事,需全校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全面推进,真正做到上下同欲者胜。人才培养应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学和教师教营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学校应明确定位教学的发展导向,教研分明,以研促教,以教代研,杜绝万事看科研的局面。

2.2教师层面

第一,职业目标确定化:正确定位,不能把薪水作为工作的导向,应以自身发展和兴趣作为自身发展的导向。做到学习为了工作,工作为了生活,生活为了幸福,用专业和职业的发展去支撑未来事业有成。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几年的时间锁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奋斗。热爱学生,真心热爱,才会付出。善待自己的单位,因为他是你与社会,你与他人之间进行交换的桥梁。正确对待职业,在发展事业之中发展自己。第二,教学目标明确化:强化本领,教师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行政工作和服务社会。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社会。作为教师应热爱职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在教学中通过用心思考、精心准备、大胆行动、认真完成打开局面。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刻的专业思维,浓厚的教学兴趣,良好的表达艺术,灵活的管理技巧,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提升教学策略:理解学生,促进独立,观摩反思。第三,教学管理常态化:在教学中,应加强度对学生的管理。始终把责任心放在第一位,关爱学生,真心付出。教师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取向,应德为先,先育己,再育人。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第四,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师应增加教学性投入,把好教学关。通过精心备课,用心讲课,细心批改,耐心辅导等建立教学自信。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认真研读国内外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结合本专业特点与课程实际加以应用。在教学中通过修饰仪表形象吸引人,气氛渲染。多途径激发学生动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入心。设计具有挑战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动脑思考。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记过,记过不如做过。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增加动手机会。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应顺应时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业务能力,具备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增强工作驾驭能力,夯实基本工作能力。为要成为人品好、形象好、教学好、科研好、实践好的“五好教师”而努力奋斗。

2.3学生层面

根据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做到人人明确目标,人人动力十足,人人全心投入。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并严格实施。教育管理应更新观念,以人为本。变“管理”为“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教育学生深入理解分子与分母的区别,努力做分子。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不仅要具有回答问题的能力,而且要能够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作者:马志君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钱伟,薛二勇.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2(9):66-69.

[2]王轶,陈敏.美国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1):135-140.

篇2

(淮南联合大学 基础部,安徽 淮南 232038)

摘 要: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体育教学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质量与效果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旨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经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807;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58-02

高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有效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学科的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教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现阶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力,通过在校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教学大纲规定体育教学取得成绩与否主要看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内学生是否达到了特定的体育指标,这就决定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更侧重于教学形式,对教学内容的教学比较单薄.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开展的教学活动难以真正发挥实际作用.文章对我国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从多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1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程,主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体育锻炼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受到我国教学体制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为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体制下的学生主要注重的是科学文化,而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弥补这种不足,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在身体素质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还能够起到劳逸结合的效果.体育锻炼之后的学习相对来说更为有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得到提高,在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面临着新的环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是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2 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教学中难以发挥实际作用的问题,文章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方法.

2.1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成绩优异的学生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良好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由此可见,兴趣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现有的资源条件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素材,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应当重视示范教学的美观性,相关的体育动作不仅要做到准确到位,同时还要从直观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学习相关的体育教学内容,掌握体育技巧.除了相关的动作标准之外,体育老师还要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学习,将动作和语言充分结合在一起,强调语言运用方法,使得知识传授更加生动形象.

在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其长期的、经常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主动获取体育知识与相关的技能,并将所学到的知识通过重构的方式形成一种长久的记忆.在投掷运动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不同颜色和重量的实心球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划分,按照不同的小组进行专门性的教学训练,这样就能够在短期内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体育老师要采用创造性思维,用发现的眼光挖掘体育运动中的趣味性因子,设计出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使得体育教学具有趣味性,不断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2.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将这种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文化素质,让学生找到探索体育知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性思维汲取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在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体育动作教学之外,体育老师还要在教学中注重语言激励,语言作为一种日常的交流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观察和分析,根据动作的要领开展实际性的学习工作,这样可以增强学生掌握技术要领的能力和技巧,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还能够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2.3 教学要具有导向性

所谓教学导向性就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相关的体育教学计划,并且这种计划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将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以及体育教学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指明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除了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之外,还要设计出相关的项目评价标准.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课程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采用有效的评价来反馈相关的信息和意见;二是学习体育技能的主要原因以及学会怎样的体育技能;三是设计出详细的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教以及如何学等都要详细列出.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的传球,一般而言组织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在教学初期,教师应当教授学生基本的传球、接球等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接球技能.在重点培养学生断球、抢球以及投篮能力的阶段,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性的训练.从篮球教学中可以看出,体育教学的导向性就是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专门性的训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节约教学资源.

2.4 注重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开展实际教学的有效方式,一般而言教学形式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个方面,体育教师应当在组织形式上进行钻研,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相关的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把课堂打造成为具有浓厚趣味性的活动平台,从而不断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欲望.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有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相关常识以及评估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最终形成终身锻炼的运动意识.

长跑是高校体育课程中常见的一种运动项目,一般情况下学生对这种体育项目相对而言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体育锻炼比较乏味,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长跑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进,改变单一的跑步形式,努力提升学生的耐力和毅力.

2.5 资源利用

资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种资源的有效组合是开展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保证身体的各项技能可以正常运转,从而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室内体育,另外一种是室外体育.室内体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理论知识,在具体的实践锻炼之前要对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室外体育主要是对体育技术与技能的把握,是验证体育理论以及挖掘身体潜能的关键阶段.开展体育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要将不同类型的资源充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按照教学需要,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学校提供的教材之外,体育教师还可以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简易的器材,这样不仅节省了资金而且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体育教学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在高校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短期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提高和改善.文章在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研究,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达到改善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现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相对而言具有普遍性,但缺乏针对性,本文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教学方法体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未来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甄子会.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01):109-112.

(2)钱钧,史兵.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缺失与构建[J].体育学刊,2010(01):45-49.

(3)唐爱英.拓展训练理念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崔艳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5)王军.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6)勾凤云.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7)史春元.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的课例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2):4-5.

篇3

关键词:教师能力教师心态教学模式

      我国本科高校的双语教学自2001年教育部大力提倡以来,已有十多年的历程。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许多本科高校的双语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教师、教材等多方面都有很多提升空间。所以正确分析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各种应对方案,从国际双语教学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吸取合理的经验,提高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质量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本文在国际视角下,从教师能力的拓展,教师心态正确定位,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化等方面提出了本科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突破的若干对策。

     一、国际视角下教师能力的拓展:在教育教学研究上,我国的双语教学开始于本世纪初期,还没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以及相应的考评机制。因此,开展双语教学理论及实践研究,在国际视角下,提高教师的双语理论意识和双文化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双语教学理论是以心理学和语言学为基础的。心理学范畴中的建构主义及语言学中的第二习得理论可以为双语教学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提高教师的双语理论意识,教师在在具有双语理论意识的情况下,就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恰当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双文化理念是基于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这一观点,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双语语言水平,还要教师尊重多元文化,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尊重其文化传统。双语教学可以在帮助学生把握不同的思维方式、思想精华以及文化特质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提升教师的双文化理念可以帮助教师自如地运用两种语言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并运用。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师的双文化理念,就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宽容他国文化的品质和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国际视角下教师心态的正确定位:在双语教学的发展中,很多高校在引进国外教材可以帮助本国学生接触并吸收国外高水平的文化知识和理念的指导下,引进许多原版的国外教材。我们在肯定这一做法的同时来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对于教学的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在双语教学中,高校教师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同国际接轨,是促进我国教师和学生和国际同行在相同专业和学科进行直接思想交流和碰撞引领者。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以这种文化自觉者的心态来感染和引导学生。教师应该明白,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包括我们本民族的的文化,都有可能产生有利于大众的优秀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国际化的眼光,客观的评价和吸收各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以及对外来文化的鉴别和吸收,培育学生正确的国际文化观,培养出可以同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对话的,同时又代表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公民。

     同时,双语教师不仅作为教育者,教学者来引领和培育学生,他本身也是在这个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学者。所以,以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学者的态度,来对待双语教学,了解和学习外来文化和知识,创新思想应该是双语教学教师的另一个正确心态。

     三、国际视角的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的模式借鉴:

     第一,在双语双语教学方面。美加和欧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美国、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民族的融合为双语教学创造了外部的语言环境。欧洲各国文化、经济的一体化使欧盟内部使用双语的动力充足,舞台广阔。中国的双语教学多局限于课堂,因此,创造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增加国际交流,吸收更多的外籍老师和留学生,拓宽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和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从师资力量来看,国外高校对双语教师的学历和任职资格都有专门化的要求,持续培训和培养力度较大。我国的双语教师多由专业教师承担,专业教师口语和听力水平普遍不高,能真正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为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除了加大聘请外国教授或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力度外,也需要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应的双语教学培训和语言强化,并在各高等院校,师范院校专门培养能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从多个方面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第三,在教学研究上,国外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因此,各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采取诸如美国高校“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学业水平进行分流教学,或者采取如加拿大则实行“沉浸式”双语教学,实行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并最终在研究好课程整体规划,考虑好课程衔接,制定好具有操作性的评估指标后,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及考评机制。

     总之,双语教学在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改革中十分重要,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公民,实现我国强国富国之梦,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认真研究双语教学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提高高校教师的能力,摆正教师双语教学的心态,同时借鉴双语教学成功国家的案例,积极主动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模式及相应的考评机制。

篇4

【关键词】教育技术 高校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14-01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拓展了高校教育教学时空,改变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可能。丰富的视听材料,近乎真实的模拟场景,趣味横生的动漫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知识传播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学习真正全面调动眼、耳、口、鼻等感知器官,全方位的训练观察及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信息获取的自由与方便,使学生容易发现和掌握学习规律,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从而实现真正有效学习。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创新性提供了可能

1.创新教学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拓展了教育和教学时空,使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和位置、角色等发生改变,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创建了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的新型教学结构。在新型教学结构中,学生成为主动的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改变了过去由外部刺激而被动接受者的角色,教师转变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改变过去主动施教者角色,教学媒体成为教师用来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创设学习的情境。

2.创新学生认知过程

合理应用动画、文本、图像、图形、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信息、创新展现教学信息的平台,制作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教学课件,使学习内容有声、有色、有形,通过图音并茂,增强教学的现场感,引导学生由单纯掌握书本知识,上升到掌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立体”知识。

3.促使学生个体化学习

教育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可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独特的教学程序,创新的学习情境,使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各自适应的学习情境中,自主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个体化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二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教学观念的更新

1.建立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时代在发展,教学手段在进步,就势必促使我们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创造能力、认知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应用中加强和提高。因而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中要增加学生实践操作、实际练习和社会实践等以亲身体验为主的学习内容,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把课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必须运用具有交互性的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教学模式。让知识和信息在相互传递中碰出火花,引发思考,增强认知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3.培养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检索、获取、分析、处理能力,改变过去教师对知识和信息的独占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海量信息的能力平等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文化,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学生在很多方面获取信息有可能早于教师,“闻道有先后”,师生角色互换的可能性很大。因此,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能力为己任。

篇5

[关键词]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高质量的第一要务当为人才培养。“尽管大学的职责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扩展与变化,但大学的根本任务依然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高校课堂。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日趋普及化、大众化。而从以前的选拔式的高等教育到目前高等教育的大面积普及,在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等方面随着教育对象的微妙变化而变化。目前,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112所,占整个高校的47.15%,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就高校教育本身而言,完全不同于中学的控制式、应试式的教育模式,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填鸭式”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将不能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模式。课堂学习虽然只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课堂教学却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承担高等教育任务的载体。《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所以,高校课堂也就责无旁贷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成为高校教师的必然要求。

本文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层面,创新能力的培养层面等几个层面的研究,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阶梯式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方法、出色的教学表达、严谨的教学组织等研究内容以提高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一、阶梯式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一直是课堂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要拥有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内容应该是知识+能力的传授与培养。

研究表明:农业经济时代,7-14岁接受的教育足以应付其后40年的工作和生活对基本知识的需求;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求学的时间延伸为5-22岁;而当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学习已成为终身需要[3]。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一层不变的知识结构将不再适应当前科技发展的需要[4]。针对知识体系的变化,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内容也应该由以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的教学为主,转变为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为主的教学内容,“授之于鱼,莫如授之于渔”。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达到一定的知识积累量外,更重要的内容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将学习拓展为一种常态,是一种以较快速度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手段和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中也应加大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内容的引导作用,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只有具有前沿性、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另一方面,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狄德罗说:“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最有能力的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是课堂的重要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指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想象;解决问题,指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来验证想象。

为适应上述知识结构和科技发展趋势的变化,高等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处于大学阶段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社会体会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将来的就业倾向以及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等综合因素,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课堂教学内容应适当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对本专业课程的个体需求层次,安排阶梯式的教学内容,即因材施教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对课程内容的需求[5]。阶梯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实施的前提是,任课教师在教授课程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针对学生的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最低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可以顺利获得学分,对于在本课程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可以提前将培养基地或实验室向其开放,甚至可以把其纳入科研团队,得到科研学术氛围的锻炼。《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拔尖学生提早实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篇6

摘 要 通过对高校女生上体育课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好女生的心理特点,并且创造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组织体育教学,力求达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高校女生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女大学生 体育课 教学质量 探究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学校体育最后一环的大学体育课,是学生增强体质,丰富体育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及提高体育素养的最后阶段。大学女生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对各种因素的影响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可塑性,容易受其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女生体育课必须遵循女学生生理机能的活动规律,并且体育课要结合女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进行教学,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本文谈及如何根据女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积极组织体育教学,旨在促进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一、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女生上体育课的心理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女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和体育意识的薄弱及其生理与心理机能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他们的运动能力,致使很多女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在他们的老师的督促指导下出于无奈进行练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学校效率差。

(一)学习目的性不强,体育课有惰性

现在的学生因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大多对体育课的社会性有较明确的理解,对体育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也有较正确的认识但由于受到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她们认为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课,对她们毫无约束之感,再者他们的年龄都处于17-23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或青春加速期,运动后心理疲劳来得早,因此对体育课生出惰性,在体育活动中进取精神较差。

(二)练习项目有选择性,兴趣不浓

由于中学的体育教学质量差,学生既接触不到应有的运动项目和设施,又学不到相关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这使得她们的体育知识缺乏,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厌学”的现象。又由于女生爱美、怕苦、胆小的特点,对运动项目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她们对健美操、艺术体操这类动作优美、协调性好的项目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对容易受伤的器械项目自觉参与者甚少,对中长跑项目更是不喜欢,对社会化较强的技巧、软式排球、羽毛球等项目喜爱程度又较高。

(三)生理特点及心理特征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增厚,肌肉力量较弱,心血管等呼吸系统与男同学相比心肌收缩能力较差,胸廓小,肺活量小,使其运动素质和协调性变差。另外每月的月经期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心理方面,女生自尊心较强,具有自卑感,加之高中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不规范,致使很多女生多年与体育活动无缘,运动技术技能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体育知识不系统,于是产生了不好意思参加体育运动的自卑心理。

二、创造愉快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的提高来源于学习的兴趣,而兴趣的来源来自于愉快的课堂环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的效果才会极佳。

(一)教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教导学生自觉的把体育课的学习锻炼与人生理想联系起来。明确告知她们国家、社会、学校对学生体质的规定以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使她们端正学习目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内容多选择适合女生特点的运动

根据女生的特点,在教学的内容上应多选择一些适合女生特点的运动。如在准备活动的内容可改徒手操为一些节奏轻快柔和、优美协调的韵律操的练习,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放松活动时,安排一些简单的舞蹈步来调节神经和放松四肢,使她们经过紧张的体育运动后在欢乐的情绪下结束一堂课。另外,教学计划的制订在以大纲为依据的同时,应根据女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育规律留有余地,保持一定的机动性。

(三)正确对待经期身体锻炼

体育教师应通过理论课,向学生传授生理卫生常识,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经期的身体锻炼,注意经期的体育卫生,稳定情绪,克服心理上的压力,清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杜绝女生躲避上体育课的现象。

三、体育教学应有针对性

据研究发现学生情绪高涨时,血糖水平上升,视野增大,会反射性的引起大脑皮层和后脑部位的兴奋性提高。通过交感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及肾上腺素的作用,能够改善肌肉的物质代谢过程,提高心肺及器官的功能,把人体的潜力调动起来。因此在课中根据女生的特点,要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方法多样,不断受到新的刺激,培养多种兴趣。

(一)扬长避短,合理安排

针对女生爱美怕苦、自尊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少当众批评指责,多鼓励和表扬,肯定成绩,唤起学生的自尊感促进教学效果。针对女生胆小,在练习中遇到难度大或刚接触的动作时,容易出现信心不足,胆怯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先示范,练习时让胆大、基础好的同学先做,以消除部分人的胆怯心理。另外可先降低练习难度,增强其信心,以提高兴趣。同时及时有效的进行动作保护,以便她们能顺利完成第一个动作,以便以后的教学。

(二)控制情绪,增加趣味性,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发挥。女生兴趣广泛,体育教学方法决不能“老一套”,要不断变换花样,以提高她们学习的兴趣,完成教学任务。如上健美操课时,课中穿插形体练习操,针对女生追求婀娜风韵的体态的心理,调动她们的课堂情绪,使之不感到烦厌,自觉积极的学习,从而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的课堂效果,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三)照顾全局,因材施教

高校女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她们的身体素质、运动兴趣、体育基础知识以及性格各不相同,但在接受体育教学时,标准是一样的。教学中若不注意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的特点来教学,就会挫伤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失去上课的信心。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运动能力都不相同,就自然产生成绩差异。对于素质好,有一定素养的要提高要求,给人以榜样,鞭策其上进;对于基础差,懒动的学生要重点辅导,加强练习,耐心讲解,并照顾其心理和承受能力,少批评多鼓励,使她感到有进步,增加运动信心。

四、形成终身体育观

从终身体育观看,转变学生对待锻炼身体的态度, 是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女生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并且对大学体育课不感兴趣。应该让学生们对终身体育有一定的认识,形成终身的体育观,并且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让大学生喜爱体育课并且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平时可以根据自己有针对性的制定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为自己形成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在大学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求传授一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需要的内容和手段,这样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高校针对女生的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女生的年龄和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用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她们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提高其体育兴趣,培养其良好的体育态度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郁春风.促进高职高专女生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方法[J].科教论丛.2012(6):213.

[2] 王丽娟.高校女生体育课教学研究[M].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04-105.

篇7

关键词:声乐;高校声乐教学;质量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艺术中,最能表达出演唱者情感的方式就是声乐,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声乐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也在高校得以迅速的开展。声乐是一门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和长期的实践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学科,在高校声乐的教学中,高校声乐老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方法,善于研究声乐教学的规律,在声乐的学习中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尽可能使高校声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

一、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现状及突出问题

声乐教育是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一个大门类,在各个大学的音乐系中,声乐往往比其他专业有着更好的生源,教师队伍相对于其他音乐专业也显得较为庞大,但近年来,通过对综合性大学声乐专业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普遍下降,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度低

艺术教育的招生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一定的特殊性,许多考取艺术专业的学生相对的科学文化成绩较低,正是因为这么多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的学生希望考取声乐这种艺术类学科来实现大学梦想,才造成了近年来报考声乐专业考生的人数膨胀,很多高校就仅仅为了满足这样的市场需求来开设声乐课程,而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使艺术教育更加的缺乏积淀。管理者们往往只重视办学效益,不重视从根本上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不把功夫放在抓教学质量上,而是关注效益,这是当前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生源扩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很多艺术类考生的观念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认为只要通过短期的声乐培训,就能考上声乐专业,所以不重视声乐专业对学生的素质的要求,只学习声乐这一种技能,所以报考声乐专业的人逐年增加。而一大批跨入大学门槛的人因为没有对声乐的认同感和归属管,很快就会减少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导致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声乐教师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高校声乐教师本身的素养和内涵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一些高校声乐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不能很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传授给学生一些声乐学习的经验和技巧,不能深刻的给学生讲解声乐的知识和内涵,这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声乐的教学质量。

二、高校声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当前高校声乐的教学对高校声乐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探寻优秀的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升高校声乐课堂的教学魅力,争取达到道德和艺术的相融合。高校声乐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让学生能用悠扬的歌声传达深厚的情感,完整的表达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老师的歌声,模仿老师的演唱技巧,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优秀的演唱人才。

三、认真把握教学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就要认真把握教学要求,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反复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高校声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教学,因材施教,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掌握的经验,视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高校声乐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了解学生的演唱情况,听取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指导,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急需转变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在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世界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下,培养全新面貌的优秀声乐人才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为了适应当前时代潮流,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风格,采取创新型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声乐这门艺术,挖掘学生的潜力。

声乐学习是一门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与实践才能掌握要领的艺术,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声乐的来龙去脉。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掌握现代的声乐观念,跟随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一名技能与知识并存的优秀声乐人才。

五、高校声乐教师要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教师应当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优秀的课堂设计会带来不一样的课堂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所讲内容合理的安排课堂教学。一节完整的声乐课应包括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基本内容的概括、练声歌曲、对节奏的把握、处理好部分等几个方面,因此每次声乐课前高校声乐教师都要对课堂进行周密的考虑和设计,争取高效率的把最好的课堂呈现给学生,达到每节课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训练程度。

(一)教学过程要彰显民族化及个性化

声乐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每个国家的声乐学习都带有本国的民族化和个性化,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选用宣扬民族情感的歌曲进行声乐学习,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情绪。教师还应当广泛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教导学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创作。

(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

传统的声乐教学大部分是教师的感性认识,声乐的教学凭的是一种感觉,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的传达给学生这种情感,因此,在当今技术条件发达的前提下,高校声乐教学可以依靠多媒体或音频软件等数字化技术,使声乐教学更加直观化。如在声乐课程中依靠多元音频软件对歌声进行处理,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声音变化的波形,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声音和歌唱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快的入门和更好的解决难题。高校声乐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歌唱自己有软件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声乐水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上注重声乐实践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在舞台的演唱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如今很多高等院校都会每年举办音乐会或演唱会,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样多元化的艺术实践生活中,建立对声乐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保证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积极参与社会性的艺术实践活动

高等院校本身就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大学生是社会的主要公益群体,高校声乐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如歌咏比赛、公益演出等,这些社会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实现自我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改善的过程,高校音乐教师要牢记音乐是一门艺术,要充分将“音乐美”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合适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进行创新,在课堂教育环节和引导学生环节对教学方式做一些必要的变化的调整,让高校声乐教学充满诗意充满生机,学生能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会歌唱的技巧和获得美的享受,就意味着高校声乐教学质量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岱超,胡郁青.如何提高高师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效果[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3).

[2]王圣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8(12).

[3]蒋娟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篇8

职业教育 职校学生 就业能力

一、加强素质教育,定位职校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它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输送具备“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的激烈竞争,提升其就业能力是实现稳定就业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应该坚持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理念,首先加强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素质传递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和诚信自强品质;其次,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训,通过一系列实践课程的设计,在专业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党团组织的建设,把职校学生吸引到党团组织周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其时代使命感。

二、优化教学计划,提高职校教育质量

教学计划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学计划的制订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校学生直面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先展开广泛的社会调查,分析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行业、新特点、新要求,充分把握专业发展的趋势,与企事业单位联合,使教学计划更符合时代的特点,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要遵循全面发展原则,即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德、才、美、能等综合素质;其三,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教育计划的制订应该把握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这一思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最后,计划的制订要从实际出发,突出自身办学特色。

三、推进课程改革,创新职校教学方法

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这一点上,学校要努力实现与社会行业需求对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重新设置专业课程,将教育、学习和工作三者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既要具有自身的特色,也要不断改进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合理设置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同时,课程改革必须与扬弃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更加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始终坚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就业能力的大方向。在这方面,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强对优质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另外,课程改革还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考试大纲要严格按照每个行业对不同人才的不同要求来编制,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育计划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单靠学校力量,要使实训设施、设备与社会行业发展相适应,是很困难的。因此,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快院校实训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当然,也可开展校企合作加以解决。实训基地解决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创建一支既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高素质教师队伍,国家应积极大力扶持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快促进职校教师由单纯理论型或纯指导型向“双师型”转变。这样教师教学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理论课堂搬到车间,教中学,学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学生与社会身份角色的转换。

五、激励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职业规划

教育质量提高与就业能力提升,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与主动参与。因此,职业院校必须抓住职校学生的特点,遵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古训,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激励学生的兴趣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索的热情,配合教师在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中形成良性互动;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并养成习惯,在就业岗位上不断学习创新,大大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自己稳定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引导学生职业规划要与现代企业“准入制度”相衔接,强化学生职业资格证意识,职业资格证是学生获取从事某具体职业知识技能的有力证明,它有利于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同,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稳定就业。

六、完善教学评价,促进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要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应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改革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单一教学考核方式。首先是“教”的评价:其一,备课评价,即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督促教师有目的、有准备上课。其二,授课评价。即通过教师旁听的方式,课后对授课情况直抒已见互相评价,相互借鉴,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其三,自我评价。即教师课余时间向其他教师进行切磋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其四,学生评价。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听取学生意见建议,促进教学方法改进提高。然后是“学”的评价:学生学习质量不仅表现在考试成绩上,还体现在平时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等多个方面,尤其体现在毕业以后的就业能力上。总之,加强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如开展对学生就业单位的跟踪反馈评价等。并注意评估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七、深化职教科研,加快职教事业发展

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快速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化,来更有效地进行。职教科研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快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就目前职教科研工作而言,进展很大,成果众多,但从整体来看,科研工作的创新性以及科研成果的突破性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应该进一步加大职教科研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把科研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对职教工作的新要求。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统筹规划,为职教科研工作提供政策性保障,并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成功的优秀案例,有力有序地开展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以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八、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提供生产一线高素质、综合型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应该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不断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计划入手,努力探寻多个行之有效的更好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将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统一为共同目标。因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提升就业能力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前提,有力保障学生顺利稳定就业。

参考文献:

篇9

排球运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各大高校的排球教学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实际来看,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要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排球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一、影响高校排球教学训练质量的因素

(一)教练因素。排球教学对教练的各方面水平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提高教练素质是迈向成功的关键。现如今有很多教练的专业能力并不是很强,自身排球技术就难以符合教学标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极易产生遗漏、疏忽现象,对教学技术的连贯性要求不严,训练方式仍然沿用传统手段,致使学生很难理解排球的规范性动作技术,造成训练质量不断下降。

(二)学生因素。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是导致训练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排球训练中,对协调能力、爆发力、体能等因素要求很高,随着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因身体素质不佳所产生的问题也就接踵而来。比如说在扣球训练时,力量不到位,或者说学生缺乏集中控制力量的措施,球体便无法落到标准区域,学生做不到这一点,掌握排球技能只是一种空谈。

二、提升高校排球教学训练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软硬结合式训练法的应用。传统排球训练方式比较单调,注重接发球、跑位等动作技术的硬性提升,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将大受影响。软硬结合式训练法是在硬性训练基础上开发而来的,能够确保排球训练质量有效提升。下面我以垫球和传球技术为例,探讨软硬结合式训练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垫球。软硬结合式训练法在球体的选择上通常是先软后硬,这是因为相对硬球来说,软球更加柔软随和,发力时球体与身体部位碰撞所带来的疼痛感要小得多,在心理方面不必忧虑,可使学生集中精神面对训练工作,早日完成技术定型,后期再使用硬排球进行训练。软排球在垫球技术训练中存在这样一种问题,由于球体质量轻,往往飞不到指定位置便逐渐下落,因此学生的垫球位置就不能太靠后,同时身体也要前倾一定的幅度。此外,如果来球力度较小,学生就要适当加力,确保球体能够反弹回对方位置。

第二,传球。传球训练的要点有二:其一,注意姿势正确;其二,随时调整自身力度。传球手要保持高度警惕、紧张,注意排球的一来一回,来球即将与身体接触的那一刻,学生在大脑神经的指令下,通过手臂将相应力量聚合一点而发出。从“软式”过渡到“硬式”,学生对传统排球训练的畏惧感逐渐减少,有利于高校排球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排球训练枯燥、单一,需要教练员给予相应的措施办法,比如在训练工作前,教练在课前制作好相应的教学视频,其中可以是一些精彩的比赛片段,如中国女排刻苦训练、老黄金一代的夺冠瞬间等等,不仅让学生加强对排球训练的重视,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的体育精神。同时,排球训练应避免过于标准的训练方式,要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制定训练计划,教练应及时跟进调查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从而做出有效针对,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三)加大资金投资,完善训练设施。排球运动有技术、有强度,提高排球训练质量不单单要考虑“人”的因素,还要注意相关训练设施是否完善,设施基础健全了,学生的训练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伤病出现。有些高校的排球训练场地不正规,地面太硬、凹凸不平,排球运动间距幅度很大,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损伤。所以高校需要对排球教学重视起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训练设施水平,完善场馆建设,并做好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四)完善排球训练评价体系。任何一个学科项目都少不了科学有效的评价,排球训练更是如此,完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喜爱,从而保证训练质量,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教练员的信任感、认同感。排球评价要改掉过去那种“唯分数论”,将日常表现、阶段提升、训练态度等因素纳入其中,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评估分析,做到不错评、不漏评。

篇10

关键词:学生主体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07-01

一、重视教与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代教学论的思想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的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占生活经验来源的主要部分,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起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起用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般地认为,知识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总结,是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晶。这只是看到知识的“静态”。如果根据这个观点,教学时只要把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或者作反复的练习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扼杀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究活动,从而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进行操作――折圆纸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在自己的活动中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在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这样的教学,不但看到了知识的“静态”存在,更用“动态”的观点引导学生考察了知识,即知识不但是认识的“结果”,更包括认识的“过程”。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可以更巩固,也便于灵活运用。学生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也掌握了探索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所以,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能动性的建构,并且学生在建构过程中还受到诸多方面的教育。重视教与学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例如:自己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先创设了一个商品部,出示一些商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这时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不足感和探求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当学生学会读小数后,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渗透方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