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经济责任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8 12:36: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网经济责任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 任期审计 效率效果
随着外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对任期审计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如何有效提高任期审计的效率、效果成了各家审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商业银行任期审计效率与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银监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任期审计是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的需要。而现实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仍然存在。审计机构接受提请进行审计时,被审对象的去向已大致确定,审计结果仅仅为了帮助被审人获取银监局任职资格,该状况影响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因审计组长职级低于被审对象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审计人员心存顾虑,造成任期审计流于形式,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项目计划不确定
由于计划的不确定,任期审计项目呈现突发性、集中性和无计划性的特点。容易造成审计任务与审计资源短时间内不匹配,使得审计人员无暇应接的情况。
(三)审计评价内容合理性不足
任期审计评价体系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在现行模式下,审计人员往往忽略政策、市场、区域经济等因素,仅以考核指标来评价被审计人聘期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和被审行的持续经营能力强弱。任期审计往往涉及的审计期间较长,范围较广,被审人的分工也经常发生变化。另外,在不同时期,上级机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不同,年度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不同审计人员在相同业务、相同年度指标的选取也有差异,从而可能得出迥然不同的评价结果,造成审计结果客观性不足,被审计对象的认同度不高。
(四)审计流程规范性不足
各商业银行的任期审计办法中对任期审计程序管理做了明晰的规定,但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审计程序履行不到位,业务流程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把握不清,审计人员在编制方案、收集证据和报告发现时,未以审计事项与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关联程度大小为标准来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报告内容。在现场审计时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结果是审计发现问题、报告内容与被审计人履职责任契合度不大。二是审计报告中评价语言规范性不足,审计人员将被审对象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内容作简单的“复制”、“粘贴”,甚至评价内容出现专业术语和口语化词语,严重影响了任期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
(五)审计人员不稳定
审计项目的质量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密切相关。专项审计项目一般情况均由各审计机构专业团队承担,在资源配置各审计机构均会给予优先权,而任期审计项目仅能在剩余资源中临时抽调人员,而临时抽调人员也可能因不熟悉任期审计,加之审前准备不充分,无法保证审计的广度与深度,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提高任期审计效率与效果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任期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审计难度大的工作。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审计机构应与驻地分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升效率。
1.任期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管的必要措施
各审计机构必须认识到任期审计是银行监管机构及总行赋予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干部监管,促进廉政建设,推进依法经营的重要措施。改变任期审计只是帮助被审人取得任职资格的认识。在开展任期审计项目时,应根据不同级别,确定不同层次审计人员担任组长。提高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和权威性,消除审计人员顾虑,提高任期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人的履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鉴定。
2.加强与驻地行人力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计划前瞻性
审计机构要增强年度任期审计计划的主动性、前瞻性,加强与驻地分行人力资源部沟通,促使该部门有计划、分批次下达审计提请书,使内审机构有充足审计资源来完成任期审计项目。同时审计机构对年度审计任务的日程安排,要留有余地。一旦接到提请任期审计的任务,可适度调整自选项目的完成时间,将时间安排让位任期审计,或将任期审计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进行。
3.做好与计财部门的联系,保障相关评价指标及时完整
审计机构应与驻地分行计财部门积极沟通,一是每年年初可邀请计财部门专家进行财务管理知识培训。着力帮助审计人员提升分析被审行综合经营情况分析的能力。二是定期收集相关财务报表,及时获取经营相关数据。
4.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协调,有利准确界定责任
审计前,审计机构要主动走访干部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情况。审计中,及时沟通,遇到审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视情况请纪检监察等部门提前介入。对纪检监察部门已有明确经济责任界定结论的,可直接引用;若未有经济责任界定结论时,可参照业务部门责任认定结论,依据相关标准界定经济责任;若业务部门尚未进行责任认定的事项,应提交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参照认定结论,依据责任界定分类标准。
(二)确定合理适用的评价体系
任期审计评价体系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要全面客观地考虑系统性、空间性特征,并依据发展变化情况而不断进行科学的动态调整。区分超额完成、完成和未完成三个层次的指标评价,针对未完成的指标,重点分析其变化趋势、在系统内和当地同业的排名、占比等情况。同时,将当地经济环境纳入分析范畴,动态全面考虑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挖掘未完成的原因,后续措施及效果,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增强审计效果。
(三)统一管理、规范操作
1.构建专业团队,推行前后台分离
审计机构应明确相关处室为牵头部门,全面负责对任期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专业化建设。推行前后台分离的模式,即审计组作为前台,主要负责非现场分析、现场查证、报告初稿的撰写工作;牵头部门专业团队作为后台,主要负责审计总体方案,研究审计重点、加强与驻地分行联系,收集相关信息,定期维护与更新信息,规范审计流程等工作。
2.项目管理标准化
3.增加流程实效性
审计机构可结合驻地分行现有管理模式,完善现行标准审计流程,以增加流程实效性。
(1)采取网上问卷调查
网上问卷调查系统分为前后台两部分。前台由接受调查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登录,输入预先设置的密码进入答题;后台主要用于系统管理、问卷管理及数据统计,由审计人员操作。实践证明,网上问卷调查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参与调查人员不受限制的特点,有利于扩展信息来源渠道。同时,由于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能消除参与调查人员的顾虑,从而获得真实客观的资料。
(2)增加多层级报告审议流程,确保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要以重要性、相关性、客观性相结合为原则,审慎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职情况。项目主审在完成审计报告并交由审计组长进行初审后,应增加报告质量审核员、牵头处室负责人、审计机构负责人多级审核。经过逐级审核,对未达标报告进行意见批注后予以退回,直到符合要求方可进入下一审核环节,以达到保证报告质量的目的。
(3)及时掌握银监局审查反馈结果
监管制度面向全部金融机构,但由于各家商业银行有自身发展特色,内审机构通常依托于本行的风险导向。因此,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保持对监管机构信息的敏感性,持续关注和跟进外部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宏观政策调控等因素,多方掌握信息,从而在增强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控制风险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柳才萍.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实务,2006,3.
[2] 高旭.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07,3.
[3] 张娜.国有银行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J].首都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篇2
王小平局长先后在团县委、商业局、政府办公室担任过领导职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管理经验。2008年元月调任南城县审计局局长后,他刻苦学习、积极探索,开创了南城县审计工作的新局面,该局连续五年被抚州市审计局评为目标管理综合先进单位,并于2009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这是当年全省县(区)审计局唯一获得的殊荣。
记者:南城县审计局被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应该说在参与“打造审计铁军”活动中有一定基础,具体工作中有何特色?
王小平:我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评为“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这是上级审计部门正确领导和本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打造审计铁军迈出的第一步,谈不上什么新特色,但确实取得了一些新成绩,具体表现在六个新:一是财政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取得新硕果;二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打造新举措;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呈现新亮点;四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五是宣传通联工作形成新氛围;六是打造审计铁军活动探索新思路。
记者: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是一项常项工作,你局取得新硕果,发挥审计铁军作用有什么新方法?
王小平:这项工作确实是一项审计部门年年要搞的工作,如不注意审计创新很容易走过场,这方面我县主要是发挥审计铁军作用,在当好“三士”上作文章。首先发挥参谋作用,当好政府“谋士”。为更好地配合政府搞好每年财政预算,年初我局不断总结多年来深化预算执行的审计经验,向政府提出算好“三帐”的预算思路:一是对预算收入算“大账”,确定预算收入整体情况;二是对预算支出算“细账”,确定本县钢性支出情况;三是对收支平衡算“总账”,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情况。通过摸清家底,深化预算,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次发挥职能作用,当好财政“卫士”。着力按照“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综合预算改革思路,将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等纳入审计范围,促进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着力深化对财政管理情况的审计,关注财政收入、支出和分配以及有预算分配权部门职责履行等情况,揭示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资金安全、政策效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系、机制、制度和政策层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着力强化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决算草案审计,关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和公开等环节,推动所有政府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促进节约公共资金,增强预算公开透明度。再次发挥免疫作用,当好反腐的“勇士”。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2008年以来,我局共向纪检监察、检察部门移送审计案件线索8起,其中2起由县纪检监察部门处理,6起由法院、检察部门处理、3人被依法撤职,9人分别被公、检、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记者: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能为政府把好资金关口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深受地方领导和社会欢迎,但也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从打造审计铁军角度你局有什么新的举措?
王小平: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是领导关心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打造审计铁军的焦点、防止审计风险的难点。2012年我局共完成政府投资审计项目56个,送审金额6.468亿元,审定金额5.232亿元,在县重点办已审减的情况下,再次核减率为23.6%,为政府节约资金1.236亿元。我局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创新五级审理模式,严把审计程序关。我局统一了项目审核、审计方法,形成了“县重点办审核、审计小组复核、审计组长审理、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县政府主要领导把关”的五级审理机制,实现了“审计项目、审计数量、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结论”审理的全覆盖。二是实现六个转变模式,严把审计方式关。即由业主单位送审向重点办审核送审转变;由事后审计向全程跟踪审计转变;由以工程财务审计为主向工程财务、投资建设程序、制度管理、预决算审计并重转变;由以建设施工单位审计为主,向即对审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又注意延伸到设计、采购、管理等其他相关单位转变;由真实、合法审计向真实、合法、效益审计兼顾并突出效益审计转变;由查违纪违法问题为主向查违规问题最大限度规范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的建设行为转变。三是实施“1+2+3”管理机制,严把审计中介关。即做到“一集中”、“二切断”、“三分离”,切实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抵御审计风险。“一集中”即所有政府投资项目都必须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挂点领导签字送县重点办审核报县政府主要领导审签后再行审计。“二切断”即切断中介审计机构与施工单位的联系,切断再审单位与施工、建设和监理方之间的联系,对参加委托审计的3个中介机构资质、业务规模、商业信誉、违规行为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数据库;对需要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的政府投资项目,由固投2个组临时抽签,确定委托中介机构;对所有的审计资料全部由县审计局转送委托中介机构,以县审计局出具的审计报告为准。“三分离”即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分配权、中介机构或再审单位使用权和费用结算权分别交由县审计局不同的股组,不同的分管领导负责。审前中介机构与县审计局、业主单位相互沟通,对资料进行认真核对,防止缺项、漏项、加项现象;审中县审计局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根据中介机构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核对后,由县审计局综合三方意见向中介机构核对;审后由中介机构与县审计局、业主单位根据修改意见再次现场核对,然后根据核对意见形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由县审计局向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征求意见,再次修改后由县审计局形成正式审计报告分发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减少了审计风险。
记者: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能,“打造审计铁军”南城经济责任审计有什么新亮点?
王小平:经济责任审计是各级审计部门年年都要搞的得工作,“打造审计铁军”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来真的、动硬的、干实的”。我们南城县审计局除抓好县委组织部委托的科级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外,从2008年开始,我局根据县委文件要求和县委组织部的委托,在全省率先对村级换届的150个村委会和21个居委会进行了两次全面审计,并根据县政府批转的审计计划安排每年对16个村委会书记、主任进行任中审计,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 760万元。审计提出的126条整改意见均被采纳,12个村委会主任由于查出涉嫌经济问题被罢免选举资格,13个村(居)委会主任因绩效审计成绩不突出而落选,2个村书记、3个村主任和4个村会计分别被移交纪检监察等执纪执法部门处理,其中7个村干部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是:念好“三字经”、交好“四本账”。即念好“破”字经,消除二个误区。破除村级审计的盲区,解决“能不能审”和“有没有审头?”两个问题;念好“细”字经,突出六项内容。注重在干部履职的全面性、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债券债务的真实性、财务收支的及时性、专项资金的专用性、财务公开的彻底性审计上下功夫;念好“实”字经,把住三道关口。本着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原则,重点把好数据关、定性关和线索移送关。同时做到:摸清被审计村的资产家底,为村干部的业绩考核提供客观依据,向村民交一个“明白账”;整治村级财务混乱局面,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还村民一个“清楚账”;服务经济发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干部财经法纪观念,给村民一个“放心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化解干群矛盾,给村民一个“和谐账”。
记者:抓好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打造审计铁军、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举措,你局靠什么措施取得新成效?
王小平:抓好审计信息化建设既能减少审计风险,又能提高审计效能,也是科学打造审计铁军的手段。为此我局着重从打好“六张牌”入手,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是打好“组织机构牌”。经县编办研究同意,成立“南城金审信息中心”,为县审计局下属单位,核定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名,目前已考入局机关人员4名;二是打好“经费投入牌”。投资1 000万元新建金审信息中心,与县政府网站、各有关被审计单位建立联网审计平台,与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市审计局四级联网,添置了各种网络设备。三是打好“人才培养牌”。全局12名人员参加了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计算机中级资格考试,派出了2名同志参加了南京审计学院和省审计厅在江西财经大学举办的计算机专业技术学习。四是打好“保密管理牌”。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和等级保护的要求,实行依法管理、分级负责、重点防控,做到信息系统建设与安全建设同步。五是打好“科研攻关牌”。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数据采集、风险评估、质量控制、组织方式等课题研究;注重将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规范制度,建立符合信息化需要的审计业务指南、审计管理标准和计算机审计制度体系。六是打好“目标考评牌”。在局机关综合目标考评中,突出了信息化建设目标考评,进一步细化了信息化建设各阶段性任务。
记者:南城县审计宣传通联工作一直抓得紧也抓得非常好,为打造审计铁军形成了一个什么新氛围?
王小平:“打造审计铁军,舆论应先行”。一个单位不重视宣传通联工作不能评目标管理综合先进单位,一个单位领导不重视宣传通联工作不能算全面称职的领导。我局正按照这个理念,认真做好审计宣传通联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人秘干部主动抓的浓厚氛围。一是抓队伍。局成立了宣传通联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各股组长为成员,人秘股具体负责宣传通联工作;二是抓阵地。抓好县、乡、村三级通联宣传工作,发挥学习《中国审计报》、《审计与理财》等报刊作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连续3年被中国审计报社评为全国通联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审计厅评为全省审计通联工作先进单位。三是抓管理。把审计宣传通联工作列入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特别注重搜集信息的及时性、归纳信息的客观性、综合信息的真实性,全面客观地反映基层审计的成绩和问题,严格按目标岗位责任制规定兑现奖惩。
篇3
关键词污染治理;环境审计;影响因素;符合性检验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
环境审计制度作为一种污染治理工具开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代表事件是美国审计署(GAO)对水体污染项目进行的审计[1],美国审计署的研究报告表明,环境审计可以在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减少成本支出[2]。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第十五届大会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审计正式被列为主要议题,一些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相继开展了环境审计工作。环境审计关注环境、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能包含于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之中。其中,环境财务审计旨在审查政府财务报告是否反映了环境成本与负债;环境合规性审计旨在确定环境保护支出是否符合开支授权以及是否遵循了相关法规、条约与政策;环境绩效审计旨在评价政府是否实现环境目标以及环境保护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由于可以将审计结果进行信息披露并接受利益相关者的问责,环境审计制度作为一种信息化规制工具被许多国家所采纳,但至今仍有一些国家仍尚未开展环境审计工作[3]。为什么不同国家对环境审计采取的态度不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不同国家的国别数据,分析环境审计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对我国是否适合开展环境审计进行符合性检验。
1文献回顾
由于不同国家文化、制度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污染治理工具在不同国家的演变和普及程度也会有所差异。我们可以将污染治理工具的演进划分为两种方式,启蒙式演进和学习式演进[4],前者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是一个观念先行,制度随后,而手段次之的次序;而后者的演进次序刚好相反。环境审计是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产物,环保意识以及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认为是开展环境审计的重要驱动力[5]。
支持将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污染治理工具的解释来自委托理论[6]。该理论认为,公共资源由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由政府管理和使用,其中暗含着一种“社会契约关系”,即公众与政府间的委托关系,政府管理社会公共资源的同时承担着公共受托责任。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使环境责任成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内容,环境审计是保证政府受托环境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制度安排[7],面对社会公众要求各级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信息披露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解除受托责任,因此环境审计被用来充当“推动者(Enabler)”和“评估者(Evaluator)”的角色[8]。
在美国,部分州实施了环境审计立法,环境审计具有一定的优先权和豁免权,Stafford对各州环境审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政党背景和利益相关者压力是环境审计立法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污染水平、环保标准的影响并不明显[9]。最高审计机关环境审计工作组(WGEA)在分析环境审计的演进趋势时指出,一国最高审计机关是否开展环境审计受到包括该国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现状、产业结构特征、贫困消除与经济发展、政府安全与政治稳定以及邻近国家的环境审计决策等因素的影响[10]。
黄溶冰:环境审计制度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0期根据现有文献,国内外学者对环境审计的研究偏重于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报告等理论结构以及实务案例分析[11-12]。环境审计的动因研究主要聚焦在理论阐释和规范分析,尚缺少进一步的经验证据,特别是基于不同国家国别数据的实证分析更是属于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利用150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取Logit二元选择模型,对环境审计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讨论,以期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
2研究假设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广义的制度是指管束人们的一种行为规则,具体到经济学领域,制度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服务的供给者。按照建构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当现有制度因交易成本、外部性、风险、规模经济等因素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时,一种制度创新就可能产生,制度选择和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的理论框架来加以分析[13]。据此,本文从经济和社会发展角度对环境审计的需求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
2.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常用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来描述[14]。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各国环境污染的水平也相对较低;在经济起飞、制造业快速发展阶段,各国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开始加剧;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随着人均GDP和富裕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各国开始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污染物排放逐步得到控制,环境状况开始改善。
环境问题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表现,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而环境问题的解决又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15]。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污染治理工具的选择和组合也会有所不同,某种特定制度的选择是由对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所引致的[16],特定环境下,哪一种规制工具更有效取决于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具体政治、经济环境[17]。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普遍重视福利导向的公共政策议程[18],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为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双赢,将带来环境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包括环境审计在内的新的政策工具会不断涌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经济发展水平与是否开展环境审计成正显著相关,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该国越可能开展环境审计。
2.2环境保护投资
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政府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在公共财政中,只有通过制度构建,形成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缓解因契约不完备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避免在公共资金使用中出现权力寻租、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杜绝公权私用,防止公共资金用于谋私性的用途;二是保证公共资金的效用,最大限度提升公共资金使用绩效[19]。
现代审计的功能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内容的不断拓展而拓展[20],环境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向高端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受托经济责任内涵拓展引致更高层次审计目标需求的必然产物[21]。环境审计的理论前提可以归结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受托环境责任[22],为客观评价政府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职情况,审计部门需要对各项环境计划所花费的资金进行审查,回答社会公众作为纳税人提出的环境支出是否合规使用,是否产生合理回报以及是否实现其预期目标等问题。随着环境保护投资的增长,与环保支出相关的审计将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审计业务,并在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审计不同的特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 环境保护投资与是否开展环境审计成正显著相关,一国的环境保护投资越大,该国越可能开展环境审计。
2.3社会信息化程度
环境规制工具分为三类:命令――控制工具、市场化工具和信息化工具[23]。命令控制工具通过立法制定污染物末端处理的技术标准或者指定污染物排放减少量,以强制手段迫使污染者将污染的费用内部化;市场化工具通过可交易许可证、押金返还和排污税等经济手段,为污染者内部化外部性提供市场激励;信息化工具通过强制或自愿环境信息披露,鼓励多方参与,利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和问责,促进污染者主动履行减排责任。
在区域环境治理中,为了寻求更好的环境规制效果,需要公民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合作[24],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其前提是环境信息披露。信息提供被称作环境规制工具的“第三次浪潮[25]”以及“面向下一代的政策工具[26]”,由于管制压力和非管制压力的存在,信息公开及其审计鉴证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影响信息使用者或利益相关者与信息提供者建立并维持一种积极的关系。信息化工具的流行可以通过提供、处理、传播相关信息的成本变化来解释[27],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的媒介,包括环境审计在内的信息化工具因执行成本和时间效率方面的优势,在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被试点和采纳,用于弥补传统规制手段的不足,或者用来解决一些新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 社会信息化程度与是否开展环境审计成显著正相关,一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越高,该国越可能开展环境审计。
3实证分析
3.1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根据上文的分析,实证分析的变量定义如下:
被解释变量,环境审计(Envi)为虚拟变量,若Envi=1,表示开展了环境审计,若Envi=0,表示未开展环境审计。
解释变量,经济发展水平选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千美元,Pgdp)表示;环境保护投资因各国的国内数据难以获取,故选用各国对世界环境基金的捐助(千美元,Invest)作为变量;信息化水平选用每一百人互联网用户(人,Webnet)表示。
控制变量,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可能影响因素遗漏对实证结果产生的影响,本文考虑以下三个控制变量:①污染排放现状,选用单位面积SO2排放量(kg/km2,Pollute)表示;②邻国的环境审计决策,选用虚拟变量Neigh表示,Neigh=1表示邻国开展环境审计,Neigh=0表示邻国未开展环境审计;③国家审计体制,选用2个虚拟变量,司法型审计体制用Court表示,行政型审计体制用Office表示,如果Court=0, Office=0,则代表立法型(含独立型)审计体制。
本文选择2010年作为研究的时点,所有参与检验的国家都采用2010年度的数据。被解释变量的数据来源于最高审计机关环境审计工作组Environmental Audits Worldwide(EAW)数据库。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GDF)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World Economy Outlook(WEO)数据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年度报告以及耶鲁大学环境绩效指数(Epi)的测评网站(http://epi.yale.edu/)。经过资料整理并考虑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最终确定样本规模总计150个。
3.2模型设定
一国是否开展环境审计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开展(Envi=1),要么不开展(Envi=0),需要采取二元选择模型进行估计。在二元选择模型中,Logit模型与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是一致的,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环境审计的开展是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因此选择Logit模型。
篇4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检查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确保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居于战略地位。可以说,“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特别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其涉及的范围大到整个企业,小到某个部门的一项具体业务,是一种通过控制系统内部会计信息的传递,达到对企业管理控制和业务控制的综合控制方式。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
(一)内部会计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要建立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成本、资金的控制。第二,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会计人员是单位具体会计工作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其工作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的好坏。同时会计若不公平、公正地对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将导致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失职,不负责任,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工作。因此,任何单位都应当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结合本单位特点和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人员岗位职责。第三,实行内部领导控制管理责任制,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会计工作作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单位负责人支持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才能使本单位的会计活动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并得到不断完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并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要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应是落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第一责任人,除了自身要遵法、守法外,还应积极支持和保障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履行控制本企业经济活动的职权。
(二)内部会计检查制度
内部会计制度最终是由人去执行的,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则是一纸空文,如同虚设,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检查工作,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检查制度。会计检查制度应主要包括会计工作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1、会计工作检查制度。是根据企业制定的会计工作制度来对会计工作的过程、事后进行评价的一项检查工作。各种会计检查除检查制度规定的必查项目外,应加强对下列内容的检查:第一,重要岗位人员配备、动态考察和定期轮岗情况。第二,会计账簿是否合法、规范,有无账外账。第三,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情况。第四,授权制度执行情况。第五,重要物品的保管、使用、交接、作废销毁及账务核算情况。第六,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第七,事后稽核工作开展情况是否按规定设置稽核岗位,稽核工作是否及时全面,差错事故处理是否合法。第八,对会计主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2、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制度。是对企业某一期间所发生的会计数据及提供这些数据的载体进行检查、核对、纠错,以使会计信息产品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合法性,应重点对以下事项进行检查:第一,进行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的制度规定。第二,会计凭证是否合法,账账、账实、账证是否一致。第三,会计科目使用是否合理,账户管理是否严密,账务记载是否真实。第四,会计报表披露的数据是否准确、真实有效。
(三)资金控制制度
资金控制制度是企业控制资金收支与保管的重要形式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资金收支的正确、有效与合法,实现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消除资金收支与保管中的弊病,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是对内部会计控制有效的补充。
(四)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
实行对法人代表负责的内部审计稽核管理制度,建立审计稽核委员会作为稽核系统的最高组织,直接对法人负责。充实稽核人员,不断提高稽核人员素质。安排熟悉会计法规和制度规定,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从事稽核工作,保证对其实施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长期满足稽核工作的需要。
(五)风险预警制度
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既然是基于预报功能而非业已陷入危机状态,因此相关的预警财务指标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第二,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非业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第三,与危机生成过程的密切关联性。就财务层面上看,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导致了企业竞争的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一味地追求销售数量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稳定可靠性与时间分布结构等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这就要求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应当依托这一基本点加以把握。
(六)风险责任会计制度
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责任中心,围绕责任中心将会计信息与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核相结合,明确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和相应处罚措施。
二、建立企业内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者虽然都已普遍认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是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却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却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却忽视了执行人的素质的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却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薄弱
企业在设计内部会计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会计制度与其他企业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企业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给予制约。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包括以下三项内容:首先,控制制度要确定企业内部行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拥有的职权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及据以确定的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控制制度要明确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手续;最后,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明确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的方式,相互之间能否形成制约关系,每一人员是否置于他人的监督之下。目前在我国很大一部分经济单位仍轻视内部会计控制,习惯于行政指挥,家长制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各种类型的经济单位未制定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相关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散见于内部文件之中,把执行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些单位受到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以至于内部会计控制失控;还有些经济单位其内部牵制机能尚未建立,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分工控制,常常是会计、出纳一人兼,发票、印章一人管,更谈不上内部会计控制的履行。
(二)企业文化落后,内部会计控制人员及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终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进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但很多企业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雇用人员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许多是凭关系进入企业;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核及晋升的制度;未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从调查情况和掌握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会计工作中存在着大量违法、违纪问题,其手段十分明显,监督部门只要稍加注意即可发现,但不少单位的作假手段隐蔽,作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增加了监督难度。
(三)会计资料不实,会计资料扭曲
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解不一,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有些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还存有很多误解,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规章制度;有的认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准确性及资产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内部监督等;甚至有些企业还未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在经济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已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成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一种形式,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比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造假账、编假表、报假数、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四)共同舞弊,会计控制失效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也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控制本身是建立在相互牵制之上的,而一些单位本身应相互牵制的却联合起来,共同舞弊,这就使得任何规章制度在其面前只能是一纸空文。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职权,参与其中,情况就更为严重。目前我国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假账泛滥、信息失真、秩序混乱等问题较为严重。各职能部门私设“小金库”、现金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有些单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无视财经纪律,或在领导的授意、指使或强令下,账外设账、隐匿收入、私分资金、弄虚作假、篡改账目、编造虚假会计报表,导致报告严重失实;有的单位负责人私自对外投资,收益不入账,中饱私囊;有的将单位的汽车、钢材、产成品等以报废、毁损的名誉“清理”给朋友,慷国家、集体之慨,谋自己之私利;还有的企业甚至发生负责人卷巨额公款外逃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控难逃其咎。比如某些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这些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究其根源主要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严,共同舞弊造成的。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制
为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应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应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关系。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涉及到了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只有与销售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配合,各行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它是企业各部门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也只有与相关部门配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实执行。第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关键是结合企业的实际。衡量一个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好坏的关键是看这种制度是否结合了企业的实际,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只能在立足于企业客观实际情况下,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修订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的实际情况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应符合内外部环境的需要。
(二)培养诚信敬业的企业文化,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在内部会计控制中,控制环境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而人又是控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内部会计控制是由人制定的,也是靠人去执行和完善的。人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是人。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做好。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都取决于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第一,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惟此才能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第三,制定适当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优化会计队伍结构。第四,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履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三)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发挥内部审计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
1、内部牵制。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完成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检查。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监察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还规定需有复核并有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记账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在内部牵制中还要提出的一点是,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轮换频繁一些,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2、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各职能部门执行指定职能的履行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制度的执行结果,从而保证内控制度更完善和严密。
(四)尝试内部会计控制的创新,力求控制手段多样化
将内部会计的控制手段由手工转变为电子,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共享、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预防性、检查性和纠正性控制,使传统管理的发现问题事后补救的做法,发展到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实现外部化、宏观化;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由命令与控制向集中与协调转变;使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使工业经济时代的金字塔式、自上而下控制的组织形式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分立化的组织形式。通过风险预警、风险分析、风险报告,使上级单位会计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同时将执行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及时传递给一线会计人员,以提高会计内部控制的效果。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明确和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对提高管理效率和对保证经营的目的实现,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都有明显的作用。企业在推行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提高认识,搞好内控制度的创新,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建立符合企业特点和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虞文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中国时代出版社,2002年。
3、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4、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5、张敏宜:《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看法》,财会研究,2006年6月。
6、李小凤:《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思考》,审计与理财,2006年7月。
7、陈瑞峰:《对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财会研究,2005年10月。
8、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发展建议》,审计研究,2005年3月。
- 上一篇:所长一岗双责履职报告
- 下一篇:人行部负责人履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