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信息化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导向,伴随信息化社会的逐渐普及,信息和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以及发展中有着非常明显的重要意义。建设工程档案中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是未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发展方向,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样也能够有效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为社会服务的效果。构建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用于工程档案的管理,还能够控制物力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优化工作效率。

1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目前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和工程本身的质量以及人们的住居有直接的联系,人们的生活与电、水、气、交通和住房有直接的联系,而这些设施设备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对此,做好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整理建设工程的档案资料都是在项目完成之后进行统一性的整理,但是需要配备由多人专业人员所组成的档案编制小组进行统一性的编制和管理。此外,再加上目录是人工设计并制作,不仅会存在较大的成本资源投入,还会导致人力物力过多浪费。就目前而言,计算机技术仍然可能处于发展状态,借助当前的管理技术以及大容量数据库,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记录到数据库当中,并经过简单的操作便能够从繁琐的数据库当中准确的寻找到所想要查询的信息内容,借助显示屏清晰的显示出来,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资源的查找时间,优化查找效率。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构建电子信息档案,不仅能够规范建设工程档案资源的整理效率,节省资料编制的效率,查阅资料简便,还能够极大程度缩小档案馆的数量,降低建设工程档案资料整体人员的参与人数,优化工作效率。建设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研发以及实施,有利于借助电子文档的编辑和整体软件,实现动态归档建设工程资料,便于目前的档案整理以及事后的档案调阅和共享等,帮助相关人员掌握建设工程档案的实际信息。由此可见,建设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降低成本、降低工作人员数量以及优化整理编制效率,提升档案使用质量等优势。

2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归档文件不规范

近些年,工程项目的数量在飞速增长,同时规模也在不断托大,工程的结构形式、使用功能等也越发复杂,再加上大多数工程的建设周期非常长,涉及到多个审批部门,最终导致各个部门的工程技术资料之间存在重复、不衔接的问题,导致工程档案所归档文件不规范。

2.2 档案整体不规范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有较高的专业性需求。对此,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相关方面的专业能力,假设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基本流程不熟悉,其必然会存在接收文件不合理、不及时等现象,导致档案质量以及后续使用受到影响。

2.3 档案管理意识较弱

因为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并不完善、不及时,长期以来对建设工程的常规维护大多数都是依靠经验和记忆进行,平常发生问题时,因对建设工程档案的应用意识较弱,往往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敷衍而过,这也导致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行为存在较大缺陷。

3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与普及有许多优势,但是在实施方面有许多的困难,笔者认为,应当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准确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程序,合理应用信息化资源。为了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真正的信息化资源的全面应用,应当制定相应规范构建建设工程的管理手册以及修订、录入、审核、管理等几项工作流程;2、设计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手册,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就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而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档案信息的查询、应用和共享便捷性、安全性,想要真正实现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当在原本的管理制度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变,设计符合信息化时代运行需求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是整个档案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借助完善的制度约束并统一化档案信息的录入与调用、编码管理与体系、从而对建设工程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猝死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3、注重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想要实现并不断发展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应当研发一整套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从档案信息的安全角度考虑,该系统还应当配备相应的技术防护能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借助该系统,能够简单、快捷并准确的录入档案信息。同时,该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应当具备检索功能,通过关键字、词、句的检索,快捷、准确的寻找到相应的信息化档案,从而为档案信息化应用提供便利;4、就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大多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层人员其工作能力和素质并不相同,大多都有所差异,部分资历较老的工作人员虽然能够独立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但是其只能够在传统的模式下完成相应的应用与管理,在全新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独立工作能力显然不足,无法胜任信息化时代之下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对此,可以明显发现,老资历员工对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扶持、支撑作用,所以专业性、技术性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信息化时代之下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重点必然是人才的培养,想要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优化信息化档案的建设质量,就必然需要有效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与能力,将工作重点放在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方面,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方法优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笔者认为,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挑选新的工作人员来保障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例如,建设工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与高职学校联合,让高职学校培养更多的专用型人才,从而有效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常规档案管理模式相比,具备更多的优势,不仅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还能够有效控制管理工作的繁琐性和成本,从而优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升工程建设的监督强度以及建设实际状况,进而提升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质量,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促使建设工程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咸春. 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J]. 现代商业,2012,20:187-188.

[2]邱柏霞. 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J]. 城建档案,2012,10:70-71.

[3]莫斌. 建设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浅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275.

篇2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伴随着近年来检测报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提升其检测工作质量中的重要性。

1 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1.1 信息化管理方法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公正性、可靠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是向社会出具准确、客观、真实的检测结果,为建设工程质量的判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其最终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数据是评判建设工程内在质量好坏的最为基础的依据,检测报告不仅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有用,也对质量监督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仲裁机构也需要采用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就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检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其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基础性技术作用。

1.2 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依靠管理信息系统高效、方便的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通过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确保检测数据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检测报告的规范性和权威性,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供全面的基础性技术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既是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也为各方进行质量控制、纠正偏差、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提供了重要信息,完善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客观了促进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检测数据的科学管理。

1.2.2 检测数据报告信息化管理可以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控制中的一项行之有效的的监督手段,一方面维护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检测数据的客观全面性,遏制和杜绝施工单位随意抽撤不合格报告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质监人员及时了解掌握建设工程的质量信息,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化监督管理,有效促进参建各方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整体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目前国内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在一些局部的检测技术处理上较好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检测信息管理方面则一直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绝大多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还只是简单地利用文字处理技术,既不能对检测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更不能让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部门的人员及时而全面地了解工程质量情况。管理不到位也使得个人经验对检测工作质量影响很大,严重阻碍了检测工作质量的提升。由于大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数据还没有采用自动采集处理,没有形成完整、统一、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平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得到在建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数据,导致政府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难以全面到位。

2.2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现有信息管理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较为薄弱。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部,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信息管理人员都普遍缺乏现代信息管理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管理人员对相关检测信息所涉及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复合型人才的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不利于检测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

2.3 国内现有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正在运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2.3.1 各应用系统大多是独立开发,低水平和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一些早期采用FOXPRO或VFP等普及性平台所开发的非专业性软件也被应急使用,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必然要更换系统,造成浪费。

2.3.2 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各应用系统之间没有接口,数据不能共享,形成各应用系统之间、应用系统与试验机自动采集系统之间的数据障碍,造成数据管理不规范。

2.3.3 没有建立具有宏观调控功能的信息共享数据交换平台。

3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提升方法

3.1 加快转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内信息管理理念

3.1.1 首先,在检测行业中树立“前端拉制”的信息管理理念,即从检测信息收集环节的源头开始,实施主动、有效的管理。应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基础性工作纳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各个相关业务环节,且在工程起步阶段就展开检测信息的采集、开发、分类工作,减少后续的重复性劳动,最大限度提高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内部的信息管理效率。

3.1.2 其次,在检测行业中树立“信息再造”理念,充分发挥检测信息资源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中的使用价值。传统的信息管理理念忽视信息资源潜在价值的发掘工作,一旦工程项目完工,检测信息数据和报告大都束之高阁,造成大量检测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充分发掘检测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建立标准化、实用性、先进性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结合检测机构自身的基本管理要求,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成熟的检测机构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运作管理模式。

3.2.1 标准化。将程序化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章制度融入系统,使各项工作规范、科学,将有关标准或规范中的计算公式和处理方法以程序的形式存贮在计算机中,根据检测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3.2.2 实用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改善检测机构的服务质量,提高检测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其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检测机构自身的业务范围,将其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都得到具体的落实和体现,并以最为简洁实用的操作方式来实现。

3.2.3 先进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工程中应当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在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开放性,确保检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适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

3.3 大力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而言,加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质检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检测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水平和工作质量,应将重点放到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解决: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整合;价值工程;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as part of the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plays a important role.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business,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st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roject, how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 laboratories, to reduce the cumbersome process become needs of research.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urpose is guaranteed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normal operation conditio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link, improve efficiency. This paper before the material and exam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posed projects testing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integration, again use value engineering metho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 of choice, and finally determined that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function scheme, for the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sting laboratory;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al integration; Valu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本文是针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分析研究。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成为目前实验室业务大增的情况下,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如何有效的整合和评价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相关功能却一直是薄弱环节。

1.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整合

根据一般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的所有功能,把文件管理、组织基本信息、方法标准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活动管理、资质申报管理、内审管评管理、业务管理、质量监控、质量改进功能结合到一起,并根据一般实验室质量体系职能分配情况和实验室本身质量体系岗位职能权限来设置本站质量体系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涉及人员的权限。【1】

2.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管理功能评价选择

(1)确定功能系数

对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功能整合后,在本建设工程实验室范围内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对所有功能设置权重,对所有功能进行评价选择。

根据询问总经理、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各研究所所长、设备管理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通过两两比较对所有功能的重要性作出设置各功能权重,如“文件管理”比“组织基本信息”重要,就“文件管理”得1分,“组织基本信息”得零分,各功能得分累计加1得出修正值,得出各功能项目的权重和排名。

在全公司相关人员范围内发放问卷调查,评价考虑因素参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DBJ/T15-45-2005的评价原则:

A科学性:该功能是否简化目前纸质程序;该功能是否使得岗位职责设置是否更为清晰;该功能是否方便任务传达;该功能是否必要,对本站来说是否经济合理;该功能是否安全保密。

B先进性:该功能是否使得过程受到监控,可随时抽样监督;该功能是否具有持续改进的质量体系;

C开放性:该功能是否适合现代化市场的需要,有扩展空间;该功能是否增强了资源共享、合理搭配。

根据评价平均分和权重的乘积,对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系统功能进行排名,此排名正是每个功能对实验室的重要程度和适应性,此功能系数可以作为功能选择的重要评价。

(2)确定成本系数

根据软件公司对每个功能给出了报价,比如:“文件管理功能报价1500元占总成本2.5%,0.025就是此功能的成本系数”。依次确定各功能的成本系数。

(3)确定价值系数

运用价值工程分析:V=F/C,如果价值系数V接近于1,说明功能和成本在比重上是比配的;如果V小于1说明,成本比重大于功能比重,作为考虑首先削减的功能;如果V大于1要具体分析,看其是否存在不需要的功能,应去除,或者功能比较重要,考虑是否适当增加成本来;也许本身成本低廉,就不需要考虑增加成本。

运用最合理区域法分析价值系数,对于那些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较大的功能,由于它们改善功能或降低成本的潜力大,对全局的影响大,从严控制,不应偏离价值系数标准线(V = 1)太远;而对于那些功能系数和成本系数较小的零件,因其对全局影响小,功能改善或成本降低的潜力不大,可从宽控制,允许偏离V = 1的价值系数标准线远一些。

到此,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成构建。

3.总结

希望通过本文对建设工程实验室质量体系信息化功能整合和评价的研究,能给建设工程实验室和建设工程行业管理机构以参考。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信息化工程研究还有很多研究空间,如何提升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效率,提高建设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是研究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杨海鹰 潘华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毛义华 《建筑工程经济》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孙玉澄 《简谈实验室、检查机构的评定工作》 现代侧来那个与实验室管理 2009年第3期

管建华《信息管理系统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的开发应用》科技咨询2008.32

胡家群 《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检测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科技信息 2009.5期91

篇4

建设工程网络平台作为一个载体进行工程项目方面的信息交流时不会受到地域等条件的限制,信息交流的效率会大幅度的提高。该网络平台的实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使得信息的传递可以更快速的到位,也提高了对于信息的反馈效率,不仅如此,相关的工作内容或信息可以快速的在公司内部的公共平台上出去,所有人都可以及时的得到工程信息以及工程的进展状况,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的做出反应,并在发现问题后,迅速作出决策。建设工程网络平台可以将整个建设工程的全部信息都完好的保存起来,供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浏览、粘贴或拷贝,完全替代了传统的工作模式,不再需要大量的手工抄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起管理信息的公共平台,使工程项目中相关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对信息进行共享,进而快速的完善信息,并且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行信息化管理,会使工程项目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公开,可以加深大家对建设的工程项目或者相关的企业、机构的了解,对他们的整体面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一平台可以使建设工程管理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将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过程中的信息及时地收集、存储和,同时也可以对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把关,使所有工作流程都有一个规范化的操作。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而且广泛,上传到公共平台的信息会得到各个部门的监督和鉴定,信息的真实度会更加可靠。

2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中对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要远远晚于其他行业,尽管如此,随着各大企业的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在开发单项系统以及对它的应用上,也奠定了理论基础。

2.1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及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根据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的不同,需要开发出相应的专业单项系统软件,并逐步投入到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比如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的专项软件,深圳的清华斯维尔公司就开发出了三维算量软件,与这一软件类似的有图形算量的软件、自动对工程量进行计算的软件等;专门进行招标或者投标的软件,如易达的清单大师、工程投标中的报价软件等等;专门管理工程项目的软件,比如管理项目的智能软件、项目维新管理软件、网络管理工程项目软件、项目管理梦龙动态控制等等。不仅如此还有对图档进行管理的软件、工程监理的软件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国内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的建筑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尤其在我国的很多特级或一级的建筑企业中,对于网络信息技术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已经在逐步加强,并越来越完善,在相关专业的领域具体应用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的建筑企业中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企业互联网官方网站。

2.2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中对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对信息网络进行具体应用时,思维以及应用范围十分狭窄,只在个别的环节中应用,而忽视了整个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大多数只应用在招标或投标、工程造价、概预算、工程设计等建设工程的前期阶段,而很少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监理、成本控制等施工阶段中应用。不仅如此,在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绝大部分都只注重各阶段、各环节的专用软件开发和应用,相互之间没有交流和协调,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划,无法建立起一个四通八达的、系统的网络信息平台。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实际的应用操作也越来越简捷,但人们在获取或者传递信息时变得十分的随意,没有了应有的审慎态度,这就直接造成信息的繁琐无用,最终会对决策层造成影响。

3发展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明确指导思想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这是中央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的,让现代的信息化科技带动起我国的工业发展,让信息化科技后来居上,为提高我国生产力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我国的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才能逐步的实现信息化。要充分领会中央关于工程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文件精神,遵从相关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政策指导,在信息化网络建设过程中要排除万难、愈挫愈奋、锐意进取,让整个建筑行业都能够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2确定发展目标要做好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战略部署,稳定落实总体目标以及明确具体目标,做到有方向、有重点的实施具体工程建设。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合理的运用,提高了建设相关的主管或行政部门的决策和服务综合水平,并使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管理水平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让信息工程建设中软件的开发,向着产业化的方向迈进;加快了国内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使得我国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具备国际竞争力。根据总体的规划,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利用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基础,有机的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规范标准的应用和安全管理的制度。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以及各种信息资料的数据库,实现网上进行招标或投标的业务,开展网络服务项目,将整个经营运作的流程向电子商务的方向迈进。逐步提高和完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开展辅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程序开发过程中编代码应用体系,从而逐步落实各阶段建设计划。

4结语

篇5

【关键词】建设项目管理信息 原因 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项目逐渐呈现出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技术复杂,工期紧的要求,该项目涉及很多单位,且通信复杂等特点。这就为项目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广泛使用的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信息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利用信息网络作为交流的载体,使项目参与者更加方便的使用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从而减少项目参与者负担的日常管理,以达到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高水平管理项目的信息。优化项目管理信息,增加项目管理的透明度,以帮助管理者,决策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并更好地控制项目成本的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规范化管理。建设项目中的所有信息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为存储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定量的数据分析。为了获得项目,缩短施工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时间。及时、合理的调整资源配置,是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建设市场经济的特点,建设项目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分析,预测,预防和控制,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能力。

二、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范围内的应用信息技术的限制

在中国,建设项目中的管理层没有有效的整体管理的注意力,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仅限于一些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只限于本地进程。信息技术的使用往往是独立的占据主导地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位主要在于信息检索和打印报告,而信息技术的推广也只是停留在企业管理内部,有的甚至只是运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没有形成和搭建一定范围内的联网和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另外企业的电子采购,电子商务并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有些人认为电子商务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这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阶段,招投标等前期建设项目,成本预结算,施工图纸设计等方面,并在施工过程中,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应用项目等方面涉及到。大部分的施工管理仍然主要依靠的是管理的经验和随机处理事件的能力。除个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也存在着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有限,多数企业和政府网站只是简单地创建更多的内容,以丰富网页或者是以的信息为基础,或作为一个企业的表现展示平台,但未真正的将电子商务利用起来。造成信息缺乏理性的沟通和互动。

(二)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

从项目管理本身,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环环相扣,每一环,??每一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现在,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项目、业务和许多其他人的干扰或客观因素,很少能有效的进行客观的监测和预警。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上的不完美,虽然一些企业从原来的坐标系统投入运行线外,数据服务都没问题。但由于它是由企业自行使用的系统,以充分利用各方利益,没有用制度化管理限制太死。其中有许多强制约束的地方被人为地增加空间,或只是想给一个警告讯息,提醒。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国外项目管理软件不能直接落实到国内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和认证

要进一步推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它应该是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这是目前信息化管理最迫切的需求。它要求项目管理的专业人员对信息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是比较高的,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施工项目开始时,施工项目企业或所有者不仅需要减少阻力,还需尽快反映项目管理控制的持续时间,达到节约成本的结果。作为业主投资项目的重要地位,总包方和监理方对投资者负责实施该项目。从业主开始建立一个多方通信管理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平台,将有助于提高各方的项目管理水平,并逐步向总包方、监理方、施工方等促进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二)应当同各种信息技术相结合

例如,应用先进的监控系统。使用摄像监视系统监控施工现场的安全,火灾等。让管理者即使在办公室也可以随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控制该项目的各个节点。您可以使用语音识别技术, EDI ,MIS系统等信息技术项目管理。利用虚拟现实( VR )技术,建立工程项目参与者多维信息感知模型,创建一个特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解决当前工程管理所面临的难题。

(三)加强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加强项目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积极引导和鼓励施工企业在信息管理,信息科技项目管理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上到下的方向发展。提高互联网普及率,提高网络速度,通过政府了解和自己调查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实施步骤。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保障电商平台的相关规定给予保护,以保障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开发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体制。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使开发的产品符合新时代,是中国的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学习理论和开发项目的管理经验,结合我们项目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管理的建设过程中,要对整体宏观项目的确定性和风险有所防范。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管理信息化项目的根源问题,掌握了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的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让IT项目管理真正发挥其积极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东旭.略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论坛, 2008(5): 110.

篇6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生产效益,尤其是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是摆在国内建筑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信息化可以增强工程控制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实施计划的准确度,是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

1、材料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某些承包商或分包商为谋取私利,不按照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材料,无法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也存在部分施工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无法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工程施工中,从而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缺乏相应的责任制

因为合同管理不严密,各项工作的界限不明确,责任不清加上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当工程出现问题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相互推诿,导致一些工程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力,继而造成工程的质量问题。

3、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建筑工程是以施工现场实施为主体的建设过程,工程体量大、涉及范围广,受外界因素影响大,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高质量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的现象,如过程检验不规范、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工程技术交底形式化、关键部位存在管理失控等,容易发生质量隐患。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构想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强调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料采购、财务管理、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广发使用信息化。工程项目质量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信息的挖掘和利用,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进行动态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综合水平,提升企业项目运营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信息化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运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效率

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之间的信息、资料、档案等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传输共享,便于相关质量管理部门实时掌控项目现场情况,了解现场质量状态,有效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效率。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便捷性、高效性、实时性,可以使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领导决策人员实时了解项目情况,很大程度上减少项目涉及到的多方管理人员进行日常项目管理和信息处理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使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工程质量的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解决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便于制定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计算机对大量繁杂质量数据进行动态统计、分析和判断,可以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事中监控、事后分析评估,同时可以将质量管理工作提前到事前进行控制,便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制定完善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安全控制的全过程动态监控。

3、质量文档资料的动态管理

在工程施工现场,与工程施工质量监控有关的一些文档资料,如: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工程管理资料、施工图纸、工程测量资料、工程施工资料等,纸质保存量大,存在查找不便、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如果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便捷准确检索、复制传递快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文档资料的动态可靠管理。

4、施工现场数据采集与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数据种类较多,数据量较大,且存在不停变化特性,管理人员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往往感觉到很难及时准确把握,若要随时准确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质量数据信息,就必须注重施工现场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计算机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大量繁杂数据信息及时采集和有序归纳总结处理能力,能够大大提高施工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

5、质量数据信息共享与协同

质量数据信息的沟通共享,是建筑施工企业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监控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协同处理,能够最短时间内将采集的项目资料进行处理,以便管理人能够及时对项目质量问题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改善人工处理的缓慢和低效率状态,同时便于工程管理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管理质量。

五、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作用是建筑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的进一步落实,对于工程管理工作有着现实的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将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物资等环节有机结合,实现动态监控,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的管控水平,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宏磊. 浅析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2013,01.

[2]陈敏.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2013,07.

篇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formation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and so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has given rise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our government and many enterpris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we realize that we must adapt to new situation, continue to updat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ideas,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e requirement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project.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建筑业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改造和提升建筑业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方式,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建筑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在信息时代,工程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手段,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项目管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利用信息网络等公共信息管理平台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方便各参建方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减轻日常管理工作负担,增加项目透明度;信息数据实时采集,及时便利地督促和检查管理环节;信息容量增加,可靠性也增强;有效地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

2.辅助决策,冲破时空限制

项目管理过程中积累大量信息,以系统化、结构化的方式存储,便于以后提供完整、准确的历史资料以及数据分析和复用,支持项目的科学决策;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交流的载体实现跨地域的同步交流与管理。

3.再造管理流程和资源优化

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利用成熟系统所蕴含的先进管理理念,对项目管理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改革,及时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调整,有效地促进项目组织管理的优化,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4.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我国已明确指出:建筑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之一,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虽有发展,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质量安全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仍然不少;施工环节较多,人为因素较多;资料管理混乱,施工过程中留下的重要文字、图片等资料不按规范及时整理,加上项目部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经常会出现“人走资料丢”的现象。这些无一例外都是由项目管理不善、不规范造成的。除了部分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观念落后、法制不健全等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1.认识存在偏差和管理模式不配套

建筑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足,现行的企业的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环境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2.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起步不久,由于缺乏数据标准,已有的信息得不到充分应用,标准化问题已成为遏制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和网络平台及项目管理效率的主要因素。

3.技术含量和基础条件较低

建筑企业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集成优势进行信息交流,同时缺乏适用标准和数据库,装备、人员素质及投入等信息化基础条件也较低,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包括网络普及率及上网速度,电子商务、安全机制、法律环境等也有待于提高。

4.应用存在局限性和信息交流有阻碍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还局限于部分企业中的局部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在一定的范围形成网络和信息的共享平台。传统的信息交流也存在问题:沟通手段落后;沟通方式有缺陷;信息加工利用的深度不够;业主参与和控制的缺位;信息流失严重;“信息孤岛”问题。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归根结底,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沟通不到位、数据掌握不准确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潮流的大背景下,在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推动下,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于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的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中明确规定: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推进建筑企业管理与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专项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涵盖整个建筑业的有关部门和各个岗位。

篇8

关键词: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P343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水库水利资源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水利基础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依旧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水利信息的利用不充分和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力量薄弱。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提高了信息的传递速度,拓宽了信息渠道,极大的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办公用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仅限于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信息的查询。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有了进步,但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造成我国的水利信息利用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信息的汇总、系统的维护、监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水利系统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很难完成水库水利工程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汇总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二、水库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水库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以及全国水库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水利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水库信息数据库是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性公共信息,为国家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水库综合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对水库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中小型水库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中小型水库的水文观测站少和相对流域较小,洪水汇流和入库的时间短,传统的时段报讯方法和人工语音报讯无法对水库流域降水实现实时掌握,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洪水预报;大多数水库还采用传统的人工洪水预报方法,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不能进行实时预报;中小型水库普遍尚未实现计算机模拟洪水调度,依旧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洪水调度,手工方式演算计算量大、效率低、精度差,很难实现水库洪水的多方案调度和方案的优选,无法为现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中小型水库的工作管理人员较少且文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有限,水库情况和雨水情况的资料整编费时、费力,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能保证。所以,应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水库的实际情况,促进水库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一套集水域情况采集与传输、防汛值班机、洪水在线预报、洪水调度模拟、水情资料整编等功能的自动化系统。彻底解决传统的水库工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水库水利工程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三、加强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水库工程管理是水利工作的一项重头戏,工程养护、维修、安全运行是确保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大事,建国以来由于忽视水库工程管理造成溃坝的惨痛教训必须引以为戒。全国如此众多的水库工程,管理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在Internet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化时代,唯有认真做好水库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才会对水利工程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做好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决策者要有绝对的决心。因为对水库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决策者要有一定的决心,并把握好全局,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其必然的趋势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其次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水库工程信息化的核心和精髓是科学的思维与先进的技术方法。所以建立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必须与现代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思路相符,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系统化、科学化、标准化。

再者,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企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具有创新意识,能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技术而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因为实现水库工程信息化的关键是优秀的人才,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善于交流、且有良好的开拓性意识。最后,从实际出发,进行总体的规划,然后分步骤给予实施。从实际出发是所有工作的基本点与根本点,所以各水库工程的单位必须充分了解前期工作的基础以及各项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实现目标,并对其进行逐步的实施与完善。

(二)做好水文、气象与环境实时监测

通过建设自动测报站,建设网络工程,研发测报仪器,搞好安装与维护。确保系统工程稳定性和测报质量。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数据的可靠性、系统的有效性、系统维护的高效性、软件应用的通用性。对于水库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我国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运行管理经费没有固定的渠道。这是我国正开展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从环境水利的高度加强水库综合治理

随着经济发展和流域内人口密度的增加,二龙山水库上游城市工业及生活排污对水库水质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枯水年份,水质影响更为显著,因此要把工程措施和社会环境治理结合起来,河流生成和运动有其自然摆动的范围,人类在治水中必须给它们保留足够的行洪通道,并保证蓄洪区的蓄洪功能。

(四)充分发挥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减灾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洪水预报方面,各条流域、各个水系都有洪水预报系统,快速的水文自动测报设施、密集的雷达测雨站点、先进的通信传输设备和布局较广的数据网络,以及面向公众、信息共享的服务系统。将大部分气象、水情洪水预报等防洪信息面向社会,既保证了数据的统一,又保证了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得到充分利用而不浪费。同时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为防洪减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五)做好洪水预报

当前,在我国结合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工程,加快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的建设,加快筹建大江大河河流水文水资源预报中心建设,着力研究大江大河的实用预报调度系统,加强水利系统雷达基础资料的应用研究,利用多部雷达生成雷达拼图,在此基础上进行降水的反演,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提供物质基础,以进一步提高水文预报精度,增长预见期。为防洪减灾、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支撑。

(六)实现水文现代化,是提供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虽然目前我国也在进行全国防汛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但是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央只管中央报汛站,地方只管地方报汛站,虽然统一规划,但投入渠道不同。因此,难以同步建设,希望能大力加强水文监测,优化站网密度,统一规划,明确经费渠道,统一要求,国家与地方共建共管。这样,才能确保水文现代化的快速实施。

(七)注重科研和人才培训

要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与研发,尤其是洪水预报系统的研究即如何将计算机技术、GIS 地理信息系统、洪水预报模型相结合,信息自动采集设备等等,我们虽然也很重视科技,但研究范围不广,超前性不强,科技含量低,开展研究的课题也较少,不利于水文的长期发展,基层水文测站很少接受专业培训,即使接受,也都是局限于课堂书本上,效果较差。因此,在这一方面必须尽快改变,以适应新形势的水利发展。

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库水利工程也凸显出新的特点和要求,主要包括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信息的快速传输、快速处理、资源共享、水库水利信息的安全性等等。随着全球地理信息系统,以及RS、RTK等传感技术的应用,为水库水利信息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信息。卫星系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水库水利信息的数字化进程,加快了水库的规划、开发、管理信息的全面数字化。先进的计算机网路技术使信息传输数字化和网路化,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利用率。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使得在短时间内收集齐全的国内水雨信息成为现实,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供了信息支持和及时可靠的信息来源。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达更直观。高水平软件的开发和先进的加密技术,切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保证。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新的信息系统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对水库工程的管理实行信息化的建设将会成为其必然发展的趋势。现阶段,虽然很多水库工程已经投入了信息化的应用,但是诸多病患问题还是存在。这样,我们就必须从病患的根源出发,为水库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开拓出更为方便、实用、科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石永.水库大坝蓄水带水运营施工爆破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7)[7]刘海成,张胜东.浅谈雅普泉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与施工[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7)

[2]杨春雷.水库除险加固投资风险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5)

篇9

关键词:项目管理;信息化;进度控制;成本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当前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来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工程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是其推进的进程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工程项目管理应用效果不佳。本文就信息化目前的现状、意义、作用、应用的必要性及解决的建议进行阐述。

1.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及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国内建筑工程企业及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但出现了总体水平降低, 信息化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信息化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表现:(1)计算机和工具软件应用:OA 系统在建筑企业中应用面较为广泛, 通过网络连接,相关职能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对于一些有严格要求的项目,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管理一线现场施工工作。( 2)信息化在局部工程管理中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较为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的了解及应用程度较低:信息化在现代建筑企业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大多数企业未能重视开发和应用对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的推广还只停留在管理层上,其最主要的规范工作流程、有效监控项目、合理配置资源、实测工程成本等功能未得到充分应用和体现。(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不统一。企业内部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无法规范建筑企业的信息, 行业内部的信息及资源均无法得到优化与整合。(3)建筑行业内部及区域发展失衡。 (4)信息化管理软件价格贵且不成熟。

2.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指的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程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工程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可吸取类似项目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有价值的组织信息、管理信息、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法规信息将有助于项目决策期多种可能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目标控制,也有利于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获取项目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由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等多个环节组合而成,其操作过程复杂较难控制,因此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1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加快实现信息化发展,其规划目标将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经费预算、资金控制、施工监控、工程管理等方面,运用信息技术来建立数据模型、数据分析库、功能模型,实现企业的战略总体规划与布局,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3.2有利于构建和规范企业信息组织

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标准,保障规范化、标准化的组织信息。建立公司信息系统,要把握精简细化原则,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合理整合,实现对建筑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3.3能够降低企业成本

在物流采购供应环节,运用电子邮件、互联网等技术可实现承包商、供应商等各方的信息公开化。在质量、价格、供货、信誉等方面都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通过获取市场行价及供应商信息,企业可适当的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能够实现正当竞争, 从而推动建筑市场稳步发展。在施工环节, 针对材料设备动态管理、现场施工反馈、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环节,进行标准化控制,保障公司有效降低各环节的管理成本,可以从预算环节出发,对项目施工进度加以控制,从而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系数。

4.施工项目中的信息化管理

4.1施工进度控制中的信息化管理

施工项目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调整。信息化管理在进度控制中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编制建筑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其次,进度计划的检查和调整。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编制和调整计划的过程。

4.2施工成本控制中的信息化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要求以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为依据,按照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消耗定额、作业效率等进行工料分析,根据市场价格信息,编制施工预算。施工项目进行过程中,应根据计划目标成本的控制要求,做好采购策划,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动态管理,强化施工过程项目成本核算,有效控制实际成本。

4.3施工质量控制中的信息化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系统过程,除了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和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之外,施工过程的作业工序质量控制,也是工程项目实际质量形成的重要过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施工质量控制的开展,保证施工质量合格,其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4.3.1根据施工网络计划图,可以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并预测该工序施工时间,提前通知监理单位和业主单位对工程进行旁站和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加强各单位的协调交流,减少窝工现象。

4.3.2有利于施工组织内部的工序作业质量自检和施工质量资料的整理汇总,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我国规定对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构配件以及施工过程中留置的试件、试块应实行现场见证送检,通过施工关系信息化,可以将入库材料、半成品批次与见证送样送检情况相衔接,以保证及时送样,有效送样。

5.加强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措施

政府应加大企业信息技术创新力度, 确保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支持信息化建设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5.1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促进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

第一,政府要注重信息化技术开发及投入力度;第二,针对管理企业创新活动,政府要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促进银企关系和谐发展,避免企业因信息化不完善而出现的融资困难。

5.2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管理平台及信息系统

建筑工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职能分解、项目的具体工作流程、信息管理流程和管理规章,涉及到合同管理、现场管理施工、财务管理、概预算管理、材料设备管理等多个环节。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整合、信息交换的标准化,保证施工现场管理、监控项目等多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监控各业务模块, 并协调项目部与项目各方面的关系, 促进项目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5.3开发国产软件和信息系统, 确保系统适应国内项目管理工作

国内应该加快研发和运用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国产建筑管理软件和相关信息系统。系统可按照工程进度、已进行的投入及工作量等参数进行自动化核算,掌控实际成本,为企业管理人员制定可行性的成本策略提供管理建议。

6.结束语

信息化是一场信息技术与管理革命。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抛弃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因此,在信息化应用于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全员参与、整体策划、系统推进,保证思想的高度统一。 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要重视信息化的作用,在实际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开发和应用信息化,实现企业管理稳步发展,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审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仲景冰,王红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司增绰.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的新视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9)。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工程 质量安全管理 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011-01

1 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从广义概念上来看,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生产力是迄今人类最先进的生产力。完整的信息化内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信息网络体系,这是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系统、公用通信网络平台等。第二,信息产业基础,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信息装备制造,信息咨询服务等。第三,社会运行环境,包括现代工农业、管理体制、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观念等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第四,效用积累过程,包括劳动者素质,国家现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等。

2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在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工程合格率低、劣质工程增多、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和安全隐患较多等方面。为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在这其中,信息化手段是重要的监管举措。

20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为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信息化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应用也随之起步发展。

3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化应用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步较晚,加之重视度不够,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上的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是建设单位作为建设工程的业主和第一责任主体,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

二是建筑业与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

三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上比较薄弱,在这其中,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年信息化投入占收入的0.3%~0.5%,而我国投入比重最高的企业也只有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四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标准建设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机制,目前的建设工程项目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普遍适用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

4 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运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对建设项目的工期、质量、投资等三大目标实施动态控制,确保三大目标得到最合理的实现。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应该能够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完成上述任务。信息化网络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可划分为不同子系统,主要包括进度控制子系统、质量控制子系统、投资控制子系统、合同管理子系统、文档管理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各有其自身目标控制的内容和方法,又相互联系,互为其他子系统提供信息。

此外,网络技术也可以在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得到运用,典型的如远程监控系统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的监管,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多点布控,实施全方位的实时动态安全监控。建设单位可积极应用电子政务系统,大大简化建设工程报建审批程序。例如,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就设立公共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工程项目可在线办理质量检测、招标、资质查询、应用技术备案、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报送等多项业务种类。既提高了建筑业整个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有利于政务公开透明。

5 信息化技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实施流程

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是一种系统性工程,要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需要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企业开展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可以分成这样四个组成部分进行考察。

5.1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建设工程实施企业管理层应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5.2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目标包括:(1)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业主、监理、供应商等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2)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3)加快质量安全管理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内网和互联网,实现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

5.3 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特别是对质量安全管理活动中的信息化建设状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测评,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以信息化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J].建筑,2011(15).

[2] 笑阳.信息化建设成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趋势[N].工人日报,20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