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困惑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困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困惑

篇1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目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应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进行分析,根据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的问题,在重新认识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强化高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法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55-03

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专门为会计行业立法,本身就说明会计行业法治是刚性的,而且具有不可逾越的底线。但是,目前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违规操作、造假账,导致财务信息失真,恶性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些与财会内部监控机制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除了给经济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外,也会给企业组织、银行和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每年约有10万左右毕业生进入会计职业队伍。因此,对在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必须的源头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比较薄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 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对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与设计有很大缺陷。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课被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代替,而且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负责组织教学。从形式上看,主要承担对学校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但授课教师往往对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与《会计法》知之甚少,所选用的教材与所涉及的道德教育基本上与会计专业无关。其次,由专业课教研室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很少有学校把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单独一门课程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一部分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虽然涉及会计职业道德,但是,由于课时及课程内容所限,专业教师很难讲透。再次,一般院校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学生的养成教育,很少把学生的日常表现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形式上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各种专业课及学生管理似乎都与职业道德教育有关,但从实质内容上看都难以让学生接受会计工作中真正需要学习的职业道德内容,会计的法制教育就更谈不到了。可见,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化,使得教师与学生都轻视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一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隶属于思想品德教育范畴,既然课程设置中有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也就不需要再进行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只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就能做好会计工作。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就忽视了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的感性认识,也忽视了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对于一个职业会计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与教学,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起会计的职业道德观念、会计的法律意识、职业的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及责任意识。因此,当学生毕业之后,面临实际工作中的道德冲突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认识不清 道德与法律关系密切,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就涉及它们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关系的正确认识。在一般意义上,不难认识道德观念与法律意识具有同一属性而且相互联系,也不难认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有所重叠而相互包容。也就是说,凡法律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法律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培养和倡导的行为。而在会计专业的范畴里,两者在发生关系的过程中,不仅是相互包容、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相互作用,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在违反会计法律制度时,一定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即坚守会计法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底线,失去这个底线,会计的职业道德是很难形成和坚持的。这种一致性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以法治教育为基础,法律基础教育一定要切合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对策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 要保证能充分体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关键取决于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数量上适应办学规模要求,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需要,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增加会计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安排会计专业教师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实践锻炼,积累企业会计实际工作的经验,搜集会计职业道德和法规执行方面的典型案例。同时,要聘请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的会计专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专家、学者定期为学生举办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法律及人生观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逐步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渗透到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中。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与法治教育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要求,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培养会计的职业理想,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治观念,为毕业后从事会计职业打好道德和法律基础。“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法规”课的教学可以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鉴别是非能力和解决道德与法律冲突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是每一位会计专业教师的职责。在专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例如,在讲授“财务会计”课时,首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管理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案例设计课程。例如,讲存货计价,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符合谨慎性原则,若某一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则会虚增利润和资产,导致财务信息失实。又如,在“税务实务”教学中,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税收法律常识。讲到税收业务处理时,教师应教育学生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处理业务。在讲授“税收征收管理法”时,可运用案例教学向学生表明不按期纳税、偷税、漏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

通过实习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企业见习、会计模拟实训及顶岗实习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会计整个工作流程与工作职责,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在企业实习时,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会计的实际工作,可以让学生体验其未来将要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实习岗位上,可以使学生了解坚持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必要性,促进其职业情感、道德意志及法治观念的形成。顶岗实习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顶岗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要抓住学生与生产实际、岗位实际一线劳动者及单位负责人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增强学生讲安全、守法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要教育学生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技艺,锤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养成严谨认真、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职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顶岗实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1)要选择好的企业,对某些在行政管理上法治意识淡薄,会计监督制度缺位,有虚账、假账现象的企业要尽量规避。(2)要增强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有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消解,避免使学生产生意识上的困惑。(3)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性面对现实,强化职业道德和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素质,坚定融入现实并逐渐与现实融合的信念。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法治意识培养 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创业园、第二课堂、体育场等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订阅一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引导学生访问一些职业道德与法制专家的博客网站,并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经常关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教会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了,职业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也就会逐步提高。会计专业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会计职业技能竞赛、文明风采竞赛、大学生创业及工作体验等活动,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寓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供平台。

单纯靠讲解和说教是很难使学生形成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学校必须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专业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潜移默化地使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深入学生心灵深处,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榜样力量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2):33-34.

[2]王学宝.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5-107.

[3]张莉.拨云见日——新《会计法》解读[J].事业财会,2000(2):5-6.

[4]齐水忠.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4):36-37.

[5]孙长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1):78-80.

[6]胡涛.关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1-22.

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

思维导图以发散思维为主并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画出学习内容,学生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工具来梳理课本知识,让知识从面到点更加系统化,思维导图还可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现状来看,很多课堂教学只是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且停流于形式上的改革,没有从其根本改变传统课堂模式,课堂依旧重目标,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方面比较薄弱。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只是一课一课,那么课与课之间是怎样的联系,学习的每一课在每个单元中的地位,在整本书中的地位都不明确。思维导图通过激活小学生记忆中的知识,用中心词确定单元重要概念并将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单元教材体系,确定单元情境,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确定单元问题,提出问题链的方式,让学生能力与思维得到大的提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梳理单元知识体系,搭建起基本的知识框架

在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复习时,农村孩子们只知道学习一课一课分开了学。那么课与课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系,哪几课是一个单元体系内的,孩子们对于整本书和单元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回顾知识,再现知识来构建关键词,画上主题,然后用彩笔再分出一级中心主题,再分出二级主题,层层细化,应用思维导图的形象性和条理性给孩子们梳理出这个单元主要的知识体系,让孩子们就能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单元学习了什么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梳理关键知识点并梳理他们有逻辑的内在联系,然后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思维导图作为一幅“全局图”可从整体把握整个知识体系,也可以通过关注知识细节,让重要的知识点以图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应用思维导图概括出知识系统图,让这张表系统图出现在孩子们的脑子中,让各个知识点按体系在思维导图这张“全局图”中能够展现从整体到局部、从面到点都能掌握。如:笔者在讲解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的主题是家中的安全与健康,这个单元有四课,让孩子明白这个单元讲解的就是在家里发生的事,分别是从“玩”“吃”“安全”“睡”四个方面展开,第九课《玩得真开心》,第十课《吃饭有讲究》,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和第十二课《早睡早起》,又如在讲解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第九课是《小水滴的诉说》,第十课《清新空气是个宝》,第十一课是《我是一张纸》,这三课在这个单元是一个并列的关系,而第十二课《我的环保小搭档》对前面三课有时一个小小的总结与活动。这样从整体与局部再到整体,孩子们就会一目了然。

二、思维导图有助于确定单元教学的大情境,以情境为背景让孩子融入学习

思维导图教学中给孩子创设一个大的单元大情境,然后让他们在这个情境里发散思维,这样有利于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并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基于儿童的生活视角来开展。如在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天气虽冷却温暖,这个单元主要从冬天这个大的情境出发主要讲解冬天的美,冬天该怎么样注意身体健康,冬天的节日以及冬天的节日礼物。老师指出这个大的情境是冬天,孩子们就会明白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就以冬天这个大的情境去探索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在讲解美丽的冬天这一课时正好下雪,对于农村孩子们很容易融入进这样的情境,在找冬天的环节孩子们抢着举手,有的说冬天在飘落的雪花里,有的说冬天在厚厚的棉袄里,有的说冬天在暖暖的火锅里,有的说冬天在冬眠的小动物里,有的说冬天在冰花里,有的说冬天在冰冻的小河里。在冬天真好玩这个环节更是气氛热烈,孩子们抢着说他们玩的各种有趣游戏,有溜冰、打雪仗、跳绳、跑步、堆雪人、雪地创意画等。在这样大的单元情境下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而且孩子们自主融入学习课堂中。

篇3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呢?下面就以杭州方向军老师执教的浙教版一年级上册《麻烦事,我不怕》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精心设计游戏,以认知策略增进情绪体察

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情感的不同演绎方式,儿童也不例外。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首先就要主动去认知自己在生活中出现的不同情绪,正视情绪的存在。喜怒哀乐,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是正常的,没有好坏之分。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去认知不同情绪的存在,这种认知策略是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麻烦事,我不怕》这一课中,教师设计的游戏叫“请你跟我这样做”,就是全体学生模仿领头人的动作。第一次游戏时,全体同学跟着台上的“领头人”进行动作模仿,“领头人”分别由教师和个别同学担当,在游戏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体会开心的心情。第二次游戏,方老师请“领头人”躲在群体中,又邀请了一个同学当“猜测人”在一旁进行仔细观察,“猜测人”只有找出群体中的“领头人”才能回来。然后教师请不同的角色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游戏时的心情,大家一起体会在做同一件事时,会出现不同的心情。

这个游戏看起来很普通,巧妙的是教师带着同学在课前和课中一共玩了两次。这两次游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逐渐递进,有层次,最值得借鉴的是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关注了游戏题体验的全过程,重视每次游戏后的总结和提升,让游戏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让学生懂得,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心情都是很正常的,不用害怕,有怎么样的心情,就要把它表达出来。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但正确地觉察出自己的情绪,而且能体会出做同样的事情时。因为角色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情绪,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认知能力,它能了解别人的感受,体会别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奠定很好的基础。

二、进行交流对话,以情感策略增进情绪表达

儿童的情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从只会哭和笑,到产生内心的多种心情,是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活经验不断积累,儿童的个体情绪表达会从明显的外露向不明显的内敛逐步变化。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或喜或悲,或怒或乐,都表达出来,可以预防一些心理疾病或青少年问题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话交流,用情感策略增进学生对不同情绪表达的勇气。课堂上,教师塑造出一种安全、温馨、平和的情景,让学生抱着自由的、可以完全被接纳的心情,来表达最真实的想法,为某些不愉快的情绪找到合适的出口。

《麻烦事,我不怕》这一课中,老师反复创设出自由的、开放的交流氛围,给予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

师: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生:爸爸带我去旅游,我很高兴。

生:我和同学一起踢球,很高兴。

生:买了新玩具了,我很高兴。

师:高兴的时候,你是怎么表达的呢?

生:我不想离开。

生:我会笑。

??:有的人会把牙齿都露出来,哈哈大笑,你会不会?(学生笑)

师:那我们一起来――哈哈哈!(学生跟着哈哈大笑)

师:除了高兴,你有时候会不会有别的心情呢?

学生回答十分踊跃,每当说到不同的心情,教师就在黑板上贴出不同的表情,并表示产生共鸣,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诉说欲望,让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事例,伤心、难过、感动、生气、害羞……这时,教师又请学生把不同的心情用图标表示出来,贴在黑板上。

确实,情绪的表达需要有合适的环境和气氛,还要遇到合适的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感策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在轻松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学生明白情绪是没有对错之分的,老师完全接纳学生的多面情绪,并且表现出很理解他们的心情。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得到自然健康的发展。

三、解决实际问题,以行为策略增进情绪调控

情绪本身无所谓对错,但是情绪的表现方式如果不当,就不能被社会或他人接受,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负面的情绪,尤其是在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离开了不再被当作小太阳般呵护的家庭氛围后,在学校里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怎么去调节自己的情绪,怎么去做才可以转“负”为“正”的问题,是最为迫切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指导学生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具体该怎么去做。这种行为策略能帮助儿童提早预知应对方法,有利于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麻烦事,我不怕》第二课时,方老师就围绕帮助一年级学生解决学校内遇到的烦恼事来进行。

师:我们遇到麻烦事情的时候,心情要么很烦恼,要么很生气,要么很难过。但是这样的心情能让我们解决麻烦吗?(生齐声说不能)所以我们先要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烦恼、生气、难过的心情变得平静呢?

生:想一些高兴的事。

生:和朋友一起出去走走,离开让你难过的地方。

生:自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会有办法的。

生:深呼吸一下。

师:好,你带着大家一起深呼吸。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