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流动产生价值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流动产生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流动产生价值

篇1

【关键词】 企业 会计 资金异常流动 辨识准则

当前,伴随着国际、国内贸易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舞弊手段,其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是通过企业贸易往来、日常经营、对外投资等一般商业行为,使企业的公共资金流动进个人账户。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存在严峻的经营隐患。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亏空尚未被发现,非法占有的资金早已经流转到了国外,这必定会给企业带来十分沉重的财务负担,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许多公司因此而遭到兼并甚至破产,从而造成许多不安定的社会问题。为什么在今日的监管体制下企业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常常是在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之后才被发现呢?这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模式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又在哪里?我国企业防范资金异常流动又有那些方式?以上诸项问题恰是本文的研究目的之所在。

一、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问题的关键点

1、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概念的界定

所谓企业物流指的是企业之间商品或者服务的流动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下,交易的一方将自己的商品或服务转移给另一方,而另一种情况则是交易的一方从对方处获得商品或服务。具体来说,物流可分为生产中的半成品、材料的购入、产成品及产品的销售等。而企业的资金流则贯穿于企业营销、采购、生产的所有方面,指的是交易时的一方因为获得了商品或者服务而向另一方转账、付款的资金转移过程,或者是指因为提供了商品或服务而从交易的另一方取得资金的过程。信息流的概念则比较宽泛,主要指的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即对物流、资金流等状态,譬如对商业单证的转移、商品信息的提供、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等的描述。

2、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

在具体的企业活动中,信息流的运动方向总是双向的,它随物流与资金流而产生。因此,能否实现信息的高效、准确流动就成为了保证物流和资金流畅通与否的关键。与物流、资金流之间的双向流动一致,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流动同样也是双向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企业流通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它们互相支持、互相作用,从而达到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的状态,并以系统整体上的有机协调与整合为最终目的。在这种关系中,资金流是一切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是全部过程的终结点,它的完成是交易存在的前提,也是交易义务的完成。而信息流则是一种手段,是企业知识与行情传递的载体。至于物流,则是交易的全过程。

当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物流和资金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是等量且对流的。一般来说,在现销的情况之下,资金流与物流应当是同步的,但是在实际中,资金流与物流二者间的运作经常是不同步的,加之我国当前商业信用体系与制度上的不完善,所以有些时候就会出现资金交付后不能及时付货,抑或货物达到后资金难以回笼的状况。这种物流与资金流不能够同步的情形有时会给不法分子提供机会,造成企业损失。

3、企业间资金异常流动的关键点辨识

首先,当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时,买方通常会支出大量现金或提前预付货款,然而货物或服务的流入价值量却往往明显与资金的流出不符,譬如卖方只提供少量的货物或服务,却有超过货物或服务价值的大量资金流入。这种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物流与资金流的对流不能够等量的情况,通常会成为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主要原因。许多不法分子常常利用这种资金流与物流间的的差额,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犯罪目的。

其次,企业之间的交易经常会涉及资金流与物流,虽然在一般情况之下,资金流、物流应当是对流与等量的,可是某些交易却是资金流抑或物流之间的单向流动,而非对流。譬如,只有资金或货物自交易过程中的一方流入另一方,而交易产生的相应的货物或资金却未能从对方流出。而且在这种状态下,资金或货物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性质和流向也经常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

再次,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时候,收入和销售必定是不能分开的,只有进行了一定的销售才能形成同等数额的收入,因此企业收入的相关信息控制点就一定要与销售联系起来。而针对企业的销售手段有预收款销售、现销和赊销三种,在不同的销售方式之下,企业的资金流与物流就会在时间上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对于预收款销售与赊销两种销售活动而言,在交易活动中存在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时间差,不法分子如果想牟取非法利益的话,利用企业间的这种交易进行资金转移则相对而言较为容易,他们可将资金流入个人账户,抑或乘机把账款收回而不入账,从而形成非法的账外资产。此外,“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账龄过于长,都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利用“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进行转移资金或从事其他非法行为的可乘之机。而有些预付货款明显并不属于正常的经济业务范围之内,超出了该企业的正常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考虑在交易活动中是否有为其他企业套取材料、物资从而非法牟利的行为。另外,替代他人进行采购也可能还会隐藏着转移收入、非法倒卖、贪污贿赂等违法乱纪的行为。而在现销活动中,交易双方则常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资金流与物流间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因而也就不容易被不法分子找到作案的可乘之机,相对而言较为安全。

最后,企业资金流入量、流出量与企业规模、企业经营业绩是否匹配等因素也是企业是否产生资金的异常流动的重要特征与问题关键点,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会计视角下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辨识准则

通过前文分析的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的几种主要模式及问题关键点,可从以下方面找到会计视角下如何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监测进行辨识的准则。

1、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 所谓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匹配准则指的是在企业之间进行买卖交易的过程之中,企业所流出或流入的资金量与流入或流出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量存在明显的不对等。而在对物流量或资金流进行监测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则可能是有以下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情况是,在两个企业签定交易合同之初,就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资金量与货物价值量的不对等;而另一种情况则是在两个企业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因为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从而最终造成物流量与资金流量的不匹配。综上所述,我们在用量的标准对企业交易过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要结合时间与流向上的监测标准,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监测。

2、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流向上的匹配准则是指在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物流与资金流并非对流,而是单向流动或循环流动的。倘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监测标准,可以将此现象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下,可以等同于资金流或者物流的量其中一个为零,即交易中一方的资金或者货物流出之后,另一方根本没有相对应的资金或货物的流入;而另外一种情况则是流向上的可疑性,即流向有可能是与本次交易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关系的分公司、子公司或其他公司,而这个公司实质上往往被转移资金的不法分子所控制,这种借助中间贸易或其他公司来转移资金的行为是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

3、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

物流与资金流在时间上的匹配准则通常指的是物流与资金流在交易时间上面的一种不同步现象,此处的不同步是除预收款和赊销交易中的合理信用期限之外的另一种情况,即超出合同规定的信用期限并在合理的时间监测标准内仍存在大量资金和货物数量上的不相匹配。将这种现象按照企业间不同的销售方式可分以下两种类型进行分析。

第一种类型是,对于不是现货交易的,即赊销和预收款销售商品的情况而言,无论是赊销还是预收款销售的商品,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进行交易的时侯,资金流和物流都有信用期限之外的时间差,而这个时间差往往就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非法占有资金的可乘之机。而就本文所研究的范围界定而言,假如交易双方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内完成交易,并且不存在其他的可疑点,则可以归属为正常交易,排除在我们的可疑监测范围之外。但是假如在合同的信用期之外的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没能够完成,而且这时候未完成的交易量已经达到总量之内一定额度,就应当引起我们的重点关注。因为许多不法分子常会利用这个时间差来达到他们非法转移资金的犯罪目的,从而使得“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从企业内部流失,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第二种类型则是在赊销的情况下,卖方账户上产生“应收账款”这一科目。对于已经存在的“应收账款”,我们可以按照其是否超过了信用期限分为两类,即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和逾期应收账款。由于在赊销这种销售方式之下,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具有回收数额和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其中逾期应收账款的风险比约定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风险更大。因此,不法分子就容易利用交易的这些特征来掩饰其犯罪行为,从而误导监管者,进行资金的非法转移,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

4、信息真实准则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信息经济,其合理配置及资源的充分流动都需要充足的信息资源予以保障,而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则会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合理运行,因此会计监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所谓的信息真实准则通常意义上指的是对资金流、物流等基本状态的真实表述。

5、资金流量与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互相匹配准则

这项准则是指企业当前的经营业绩是否与企业实际运行中产生的资金流量相符合,以及企业现有的规模是否能够支撑实际的资金流量。与前文所述诸项准则一样,这项准则同样也是会计视角下对企业资金异常流动进行辨识的一项重要准则,需要我们严格地遵循。

参考文献

[1] 晁凤翠:浅议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J].现代商业,2011(5).

[2] 张丽波:论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

篇2

摘要:勾稽关系作为一种核对与分析财务报表的工具,是财务人员的有力助手。本文试图以企业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为出发点,旨在找出其内在的关联关系,为企业的报表披露和财务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词 ::勾稽关系;企业财务报表;报表核对;财务分析

一、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

精确的勾稽关系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简单的汇总;第二种是有固定等式的精确计算;第三种是在通常情况下表间关联项目的对应平衡,本文重点介绍第三种精确的勾稽关系。

模糊的勾稽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它需要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与经验分析,通过对表内或表间的两个或多个关联的数据相比较后观察差异,倒查并分析企业的财务与管理现状及问题,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

二、利用勾稽关系核对财务报表的正确性

(一)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的解释与直接反映。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追根溯源是复式记账原理。资产逐渐转化为费用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资产负债表项目经过企业的生产经营转化为利润表项目,而利润表最终也会通过净利润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形式流回资产负债表中,形成资金运动环流。因此,资产负债表中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净增加额合计数等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这是核对两表正确与否的重点。

(二)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导思想编制的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核算的动态报表。正因如此,现金成为连接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桥梁和纽带。所以,两表最明显的关系在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项目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两项是相等的。另外,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数额与现金流量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呈一定勾稽关系。一般来说,企业有两种筹资方式,一种是举债筹资,一种是吸收投资。企业的举债筹资部分所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与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企业吸收投资部分所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或股本)与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勾稽关系

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密切相关。可以说,现金流量表脱胎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对利润表的侧面阐述,它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是两表勾稽关系的体现,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净利润+ 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和损失- 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和损失- 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 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各表的勾稽关系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详细描述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过程,其与资产负债表一致。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关系决定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利润表的关系,这里均不再赘述。

三、利用模糊的勾稽关系分析财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中投资项目总和与投资收益的模糊关系分析

企业的投资理财是对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内容。资产负债表中的诸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短期或长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其投资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或获取收益的目的,需要通过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进行反映。若资产负债表中投资项目总和较小,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相对较大,说明企业的理财是成功的,实现了保值增值获取收益的目的。但若资产负债表中投资项目总和过大,而利润表中投资收益项目金额较小甚至出现负值,则说明企业没有达到获取收益的目的甚至没有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这时企业理财者需要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重新考虑理财方式以提高投资收益,进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货币资金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模糊关系的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相等。但我们通过企业实际报出的财务报表看,大部分报表中二者是不相等的。货币资金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的。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可拆分为两部分理解,其中现金就等同于货币资金,现金等价物就是我们探寻的根源。现金等价物的支付能力与现金差别不大,货币资金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二者有一定差距,如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大于货币资金,说明企业存在一定的短期投资,也说明企业财务人员的精细持家。但二者差距不能太大,如果过大会使企业的核心转移,使财务人员的重心偏移,分散企业的目标,影响主营业务的发展。如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小于货币资金,这是由于货币资金中包含一部分现金流量表不包含的内容,比如存在一些不能随时支取的款项,如定期存款等。

(三)净利润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模糊关系的分析

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根据利润表的设计原理即“营业收入-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计入当期损益的损失-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得出的。而现金流量表强调的是现金的收付实现,它是根据“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投资活动产生的利润+ 筹资活动产生的利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而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是真实的资金流动,而不是往来款项的增减变动或其他充当资产的待摊费用等。

由于部分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一项未实现的损益。这可能对净利润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的差值产生影响,所以应先剔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一项目。单从报表勾稽关系上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大于净利润是企业充满活力的象征,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缩水,会使企业萎靡。如果净利润大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差值过大,就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要追其根源找出问题。

综上所述,有效地利用勾稽关系可以准确、快速的解答利润回笼的过程、利润的质量与潜在风险、投资与筹资比重、投资效益等报表编制者与报表使用者关心的问题。一言以蔽之,用勾稽关系核对财务报表,可以使我们发现报表中的问题,用勾稽关系分析财务报表,可以使我们把握企业的脉搏,这正是勾稽关系这一工具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桑士俊.从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勾稽关系看财务报表分析[J].财会通讯,2003,5.

[2]支晓强.基于报表勾稽关系的财务报表分析[J].会计之友,2006,10.

篇3

关键词: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04-0056-04

一、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内在联系

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在资金和利率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结效应包括:资金联结效应、价格联结效应、风险联结效应。

(一)两个市场资金规模及流向变化的互动

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在规模上的互动表现为以金融资产替换形式进行的资金流动,其核心机制是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选择行为。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认为,理性的投资者总是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并以总效用的最大化为基本原则进行资产组合。依据资产选择理论,投资者根据各自对收益和风险的判断在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进行投资组合,当两个市场的预期收益率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将调整资产组合,从而引起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

从资金的流向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金既会从银行间市场流向股票市场,也会从股票市场流向银行间市场。如股票市场中证券需求者可以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出售短期证券,或从同业拆入获得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购入长期证券,从而吸引资金从银行间市场向股票市场流动。相反,当股票市场中的证券供给者出售证券,并将所得资金在银行间市场上购买短期证券或归还所拆借的资金时,资金便由股票市场向银行间市场流动。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不仅具有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而且资金的流向对两个市场的资金供求量、利率的决定和证券价格的决定等起着重要作用。

(二)两个市场利率及价格的互动机制

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预期收益率的差异引起资金在两市场间相互流动,资金的相互流动又使两个市场的价格具有联动性,进而形成趋于均衡的资金收益率。两个市场间资金价格的均衡关系可用戈登(Gordon)增长模型来说明:

pt=(1+G)Dt/R-G,或pt=(1+G)Dt/i+i-G

其中,pl为t期股票价格,Dl为t-1期到t期每股股息,G为股息增长率,R为贴现率,包括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和股票的风险报酬率i',即R=i+i'。

戈登增长模型说明股票价格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存在反向关系。利率越高,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就越低;反之,则反是。当股票价格指数和银行间市场利率两者之中任一个发生变化时,必然引起另一个价格不同程度的变化。通常情况下,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存在以下联结关系:经济繁荣一股票价格上升资金从银行间市场流入股票市场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货币投机需求减弱股价回落资金回流银行间市场;经济萧条股票价格下跌资金从股票市场流入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利率降低资金从银行间市场流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回升。

(三)两个市场的风险联结与传递效应

风险和收益并存于任何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连接,尤其是一体化的发展和交易的互通,使得两个市场在相互促进的同时,风险联结和传递效应也在不断加大。风险传播是指某一资产市场中的价格冲击影响其他资产市场价格的现象,传播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途径来实现。传播的易感性,由市场是否具有相互关系的宏观经济风险决定;而传播的强度,由套期保值的能力、有无衍生市场和信息的不对称等决定。

二、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

股票市场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变动,对货币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并可能导致风险传导到银行间市场。

一是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张,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交易量和资金流动性,从而引领银行间市场发展。2006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取得快速发展,股票市值和成交金额大幅增加。2006年年初,上证综指以1163.88开盘,年末收于2675.47;2007年,上证综指以2728.19开盘,最高创下6124.04,年末收于5261.56。2007年3季度末,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流通市值分别为253157亿元和85555.73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183.16%和242.17%;前3季度成交金额、日均成交额分别为371168.3亿元和2039.39亿元,比2006年未增长310.27%和443.27%。股票市场的快速扩容,带动了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交易量的增长。2007年前3季度,我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交易量、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分别为6.37万亿元和31.21万亿元,比2006年全年成交量增长196.18%和18.67%;日均成交量分别为338.77亿元和1660.21亿元。2006年以来,由于新股发行因素,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大盘股的密集发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拆借资金申购新股趋于活跃,带动同业拆借交易量大幅增长。200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同业拆借日均交易量分别为58亿元和112亿元;2007年上半年和3季度旧业拆借日均交易量分别达到241.29亿元和514.74亿元,8月28日更是创下了日均1000亿元的历史新高。

二是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资金的逐利本性促使其在不同市场间流动,在获取超额收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提升和均衡收益率的实现。随着新股发行和股票价格的涨跌等,资金会从银行间市场流出和流入,不但能提高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动性,也能使其价格的形成更趋市场化,从图1可以看出,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价格的影响非常明显,伴随着每一次大盘蓝筹股的发行,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就会飚升,发行结束后同业拆借利率又会快速回落。如2007年12月26日中国石油发行,募集资金668亿元,实际冻结资金为3.378万亿元,超额认购51倍,使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创下10.121%的高点。

三是容易导致股票市场风险向银行间市场传递。随着资金的流动,风险也在两个市场之间得以联结和传递,由于两个市场联系密切,股票市场产生的风险极易向银行间市场传递,对银行间市场形成了风险隐患。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资金收益率存在巨大差异,以及股票一级市场的发行机制,吸引

着银行间市场大量资金通过各种合规和非合规渠道进入股票市场追逐更高的收益率。进入股票市场的“灰色”资金往往被转移到券商投资股票,或者借助券商再将资金高息贷给坐庄机构,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隐秘资金链条。这不但与管理层不允许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初衷相悖,也极易在股票市场产生资产价格泡沫和各种风险,并被传导到银行间市场。

(二)间接影响

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发展改变了社会融资结构。一方面,股票市场发展能够改善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的局面,有利于缓解银行的压力。另一方面,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其发展反映着经济的变化。当经济处于较好发展阶段时,股票市场的快速扩容,能够带动银行间市场发展和规模扩大。优质企业上市,企业债、公司债大规模发行,短期融资券和其他融资工具的发展等,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这种变化,通过影响银行的融资安排,又进一步反映到金融市场上来,从而形成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

未来,随着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联系将更为紧密,股票市场发展对银行间市场的影响也将更显重要。尤其是,随着债券市场的大力发展,公司债的加快发行,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打通,金融市场结构将进一步改善,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等的资金流动效率也将进一步提高。同时,混业经营后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风险防范与隔离也愈显重要。

三、问题与建议

(一)金融混业经营使两市场的风险连接及传递效应加大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背景下,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联结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金融市场的统一性和联动性特征要求其各个子市场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随着两个市场之间的联动加强,由资金流动所引发的风险传递效应也将加大。两个市场的联动会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产生金融风险。在宏观层面会产生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对接的金融风险,如直接融资比例加大,导致居民储蓄分流,可能造成银行支付困难;在微观层面,银行间市场和股票市场中“三乱”活动还存在,乱集资、乱拆借、乱办金融机构、违规开办金融业务等问题时有发生。风险主要体现为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价格风险。

需关注两个市场联动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产品创新、完善金融监管等,推动我国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一要不断完善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改进股票市场的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加强券商的风险意识和公司治理;健全银行间市场交易制度,加强银行间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二要加快金融创新,增加可供选择的金融工具,促进两个市场的融合,从而拓宽两个市场的连通渠道。三要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利率的调节作用和对股票市场定价的基础性作用。四要建立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安全推进两个市场的互动。

(二)股票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日渐增大

股票市场发展会增加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首先,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统计显示,由于受证券市场交易行情的影响,2007年1月份,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同业存款增加1356亿元,同比多增1533亿元,其中大部分是证券公司和结算公司的存放款。1月份,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除贷款多增外,有价证券及投资新增195.8亿元,同比多增75亿元。2007年1月15日央行再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月末备付金率较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这表明商业银行资金虽然充裕,但资金稳定性较差,流动性管理难度较大。其次,由于存款向股票市场转移,“金融脱媒”现象对商业银行形成挑战。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会吸引大量资金从储蓄存款分流出来,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据统计,2007年1-10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30万亿元,同比少增127亿元,主要原因在于10月末新股发行期间,企业、个人申购新股使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分流所致。再次,股票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包括一定比例的债券。2007年11月末,我国债券托管总量为11.48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持有8.44万亿元,占比73.51%。进入2007年以来,由于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加之央行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而不断加息,导致收益率曲线上移明显,债券市场整体缩水风险显现。根据中债曲线和中债指数计算,2007年1-11月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107个基点左右;11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较年初下跌2.43%,如以9月30日中债综合指数的基点价值及总市值来计算,则收益率每上升一个基点,债券市值缩水大约43.85亿元,而如果上升1%,则全部债券市值折价率约为3.25%。因此,在商业银行持有较多债券的情况下,收益率曲线上移和债券减值风险增加使其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同时银行间市场创新产品的发行难度也将加大。

需关注股票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商业银行业应重视市场风险管理,利用压力测试、收益率曲线等系统分析、预警人民币持续升值态势下银行账户、交易账户和相关行业贷款面临的风险,要关注资产价格上涨引起抵押资产价值虚增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并关注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风险,特别是企业参与多个市场而可能导致的其他市场风险传递到银行系统。

(三)股票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对货币政策调控形成负面影响

篇4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大、额度较高,且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通过对企业各方面的综合考量和资金数据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经营计划和策略,利用现金流量的合理预算弥补企业资金缺口,从而有助于促进企业的正常合理运转和持续发展。任何企业的经营成本、员工工资等等都需要资金的流转和支持。另外,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平衡性,如果不积极采取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那么将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1.为企业财务预算提供重要的借鉴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现金流渗透到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也折射出很多企业自身发展的相关信息,对企业财务预算准确性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如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的管理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水平。在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支持下,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增添借鉴的依据,并且具有可比性,提高准确性。

2.有助于合理规划企业的发展

企业长期发展和各个阶段的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联系,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通过对企业各方面资金运作情况的调查,了解企业资金缺口,明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现阶段的状况。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根据资金状况透视出来的企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战略,弥补资金缺口,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的合理运转,从而优化和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同时根据现金流量预算还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合理评估,为企业长期发展制定完善的目标,并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战略提供更为有价值的指导。

3.有利于保障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

资金的合理运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水平,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控制能力。月度、年度的企业现金流量预算可以整合企业资金缺口,全面掌握各个时段的收支不平衡状况,对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弥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和不平衡等现象。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还可以使企业的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发挥整体作用,促进企业发展。另外,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使单位内部的资金运作更加精确化和透明化,促使企业合理安排收支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可流动资金状况有效的避开现金流出的高峰期,从而加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企业的风险。

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问题分析

1.对现金流量预算缺乏管理意识

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员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有的不知何为现金流量,更谈不上对其进行预算管理。由于管理层意识欠缺,员工缺乏专门的培训,加上缺乏统一的财务准则和制度,因此造成现金流量管理工作无序化。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认识不到位而造成误解,片面地认为现金量以多为好,不讲究现金流量与利润之间的区别,最终因大量资金无法有效地应用到生产经营之中,造成资金闲置而对资金利用率产生较大影响。如果企业持有的现金量太少,则又会造成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减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如部门为实现指标而不顾整体发展,挖肉补疮以及敷衍了事现象普遍,不按发生额登记等。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占现金流入总量的大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不断增加企业内部的资金积累,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开拓新市场,偿还债务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只有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才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财务状况。

2.现金流量管理乏力,滞后于企业发展

现金流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应当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有机结合,并且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相结合。如制造企业与商品流通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工作就明显不同。商品流通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速度快,周转次数多,它对现金流量的要求更高。同时,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不同,现金流量也应实施不同的控制。处于萌芽期的企业,需从外部资本市场筹借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为了打开市场,可能采取低价或亏本销售的策略。从现金流量角度看,萌芽期是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正的融资活动现金流量。然而,当企业经过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时,企业已壮大,产品也站稳市场的情况下,这时期的经营活动产生大量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也开始有正的现金流量,而且现金循环同生产经营活动趋于一致,使企业处于良好财务状况。

三、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长效的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规划体系

“收支平衡”是企业现金流预算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长效的现金流量精益化管理规划体系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另外还可以根据现金流量的精益化管理估算出企业未来的市场价值,通过以上方面的支撑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使企业在未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和价值回报得到有效的呈现。

长期合理的规划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和基础,企业生产销售的总值和投资的规模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等对企业长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和管理,在精益化的管理中分析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之后所剩余的资金,可以在不影响企业资金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将其分配给债权人和股东。它具有衡量的作用和价值,是一种可以回报股东的现金。对企业自由现金流的预算和管理也可以有效的预测和推算出企业现有的价值以及未来的价值。

2.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编制体系

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编制体系可以对企业的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收支计划和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测算,从而有助于了解企业资金运转情况以及所存在的缺口。在进行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时候要结合企业各部门提供的预算数据,并和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等联系起来,全面进行规划和整理。首先,企业财务部门要将企业各部门的业务报表和计划进行整理分析;其次,财务部门要将现金流量预算与其他经营项目建立联系,通过这种手段,基本上可以将企业发展中绝大部分现金流量预算得到准确的落实;最后,对疏漏的现金流量预算进行再次的计划和录入,尽量使企业现金流量预算更加的精益化和准确化。

3.完善融资计划

融资的合理性和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经营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使企业必须制定完善和合理的融资计划。在年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时首先要将其进行月度分解,搜集企业每月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将企业历年同月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和整理;计算出来历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值;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数值计算出各个月份的预测值。通过上述措施便可得到企业月度现金流量预测值,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从而也使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发挥最大的意义。

4.资金平衡管理

在预算编制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资金流入预测和支出安排,借助模型自动计算功能,提出资金流向均衡分配指导意见,以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第一,年度资金平衡。年度收支平衡目标首先是分析年初预期资金存量曲线,对可能存在资金安全隐患的月份自动预警。然后按照当年资金控制要求设定预期资金存量,通过自动计算调整可变流出调整量,使原始资金存量达到预期水平,使全年资金使用均衡有效。第二,月度资金收支平衡。月度收支平衡模型的主要目标:一是分析月现金累积流入以及扣除购电费等固定支出后流入情况,得出流入流出匹配规律;二是设定预期现金存量,优化流出时点和顺序安排支付。通过采用高峰流入与低谷流出匹配的方法,计算优化后每月3次集中支付额度,从而使整个月份的现金存量可控、在控,满足短期业务运营要求。

四、结束语

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可以为财务预算管理提供借鉴,有助于合理规划企业发展和保障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可以明确企业的资金缺口,为企业的融资提供合理的策略指导。因此,企业要建立长效的管理规划体系和管理编制体系,对现金流量预算进行精益化的管理,全面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冬梅,胡囡.现金流量预算精益化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06:86-87.

[2]李玉弟.电力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3,24:187-189.

[3]何瑞.如何下好预算“一盘棋”――对电网经营企业实施预算精益化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36:131-133.

[4]陈迈,王瑜,吴霆声.应用管控平台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管控[J].电力信息化,2014,12:272-275.

篇5

关键词: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表;企业管理

一、现金流量的基本涵义

现金流量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经济已经经历了从短缺到过剩的一个阶段,市场经济在逐步完善,现如今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经营场所,投资和筹资渠道,对于企业来说,一定时期的经营业绩很重要,但是投资和筹资效果以及财务状况对企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而现金流量则很好的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效果的好坏以及财务状况的优劣。因此,现金流量的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要求企业编制和使用现金流量表,目的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企业管理人员深入了解企业获取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分为三大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现金的增减变动主要体现在现金流量的变动上。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越来越重要。

(一)对获取现金的能力作出评价

获取现金能力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投入资源的比值。投入资源可以是销售收入、总资产、净营运资金等。

1.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净额,反映的是每一元销售收入所能得到的净现金流入,其数值越大越好。

2.全部资金现金回收率分析

全部资金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资产总额,反映的是一样每一元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表明了企业运用资产的能力。

(二)对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作出评价

从企业现金角度对企业偿还长期或短期债务以及支付现金、股利等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更为可靠的评价。

1.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用现金流量和债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视资产的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速度和变现能力来评价。

(1)流动现金偿付债务能力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平均余额。这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2)现金偿付债务能力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总负债平均余额。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而且该比率还反映了企业最大的付息能力。

(3)现金偿付利息保障倍数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付现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付现利息支出。现金基础的利息保障倍数表明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是为了支付利息所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倍数,通过将这一比率与同行业的水平相比,可以反映出企业支付约定利息的能力。

2、支付能力分析

支付能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除了偿债能力外,还包括各种支付,比如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出、各项费用支出、对外投资支出等都可以纳入支付能力的范畴。一个正常营业的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支付能力。

(1)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于本会计年度发行在外普通股平均每股所获得的现金流量,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分派股利的股利上限,超过这一限度,企业很可能要借款分红。它通常要高于每股盈余,因为现金流量中没有扣减折旧。一般来说,该指标数值越大,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及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对现金股利的保障程度,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越有可能保证现金股利的支付。

(3)现金流量充足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长期负债偿付额+固定资产购置额+股利支付额)。该指标可以用于衡量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以保障偿付债务、进行固定资产再投资和支付股利等企业基本活动。

(三)对企业收益能力作出评价

企业的收益能力即为企业能够获取的利润。而在企业利润表中,企业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现金流量则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得出的。因此,要对企业的收益能力进行分析,需要对现金流量和净利润进行对比分析。

1.销售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它能够反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获取现金收益的能力,同时还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规模大小。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企业收益越好。

2.总资产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平均余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资产获取现金性收益的能力。

3.净资产现金收益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资产平均余额。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股东投入资本,即自有资金获取现金的能力,有利于评价经营者的业绩。

4.净利润现金含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当期实现净利润的可靠程度。

5、现金获现率分析

现金获现率=净利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平均占用额。该指标表明了企业凭借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四)对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做出评价

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都以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为最终目标,相互之间密切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必须统筹兼顾,在对现金流量表中所揭示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信息进行分析时,可以结合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信息和企业净收益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起的作用作出评价。总之,通过现金流量分析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可以为未来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当前我国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现金流量分析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然而,现金流量分析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现金流量表在运用中的不被重视

在三大财务报表中,报表编制者和报表使用者都倾向于使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中分析有关财务指标,从而忽略了现金流量表在此的重要性。而且在现实情况的处理中,企业财务人员并没有将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放在同等地位上,没有充分运用现金流量表中的财务数据,并且在对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中各项指标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忽视了现金流量表中的指标,使得企业无法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获取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等信息,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现金流量表指标体系的不完善

现金流量指标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要的指标是指包括上述的获现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支付能力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等。然而这些指标体系在企业的管理运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指标体系自身缺陷

目前,我国现金流量表分析的指标很多,然而,企业对其需求和理解都存在差异。现金流量表的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金流量表的指标体系结构太过复杂,比较难以理解,这样就不便于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2)现金流量表自身的资料不够可靠,各指标体系在计算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且受到一定的前提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分析中会出现偏离实际的状况。

2.缺乏通用性指标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对于财务分析有一套较为普遍的通用指标。然而在很多非上市企业中,现金流量指标的应用并不常见,而且企业财务人员对于现金流量表的指标体系大都不甚了解,他们大都根据自身制定的一套衡量现金流量情况的标准,来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及其经营状况。导致这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现金流量的指标体系太过复杂,不易学习,耗费时间和人力比较多,并且没有很强的指导性。

(三)现金流量表编制准确性上存在的问题

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上述两种问题外,就是现金流量表在编制准确上存在的问题了。出现这种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所致。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在会计处理方面主要依赖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而忽视了现金流量表的发展,使得其没有完善的制度和健全的体系,从而使企业无法正确使用现金流量表,导致编制出的现金流量表准确性降低;其次,是因为企业管理层与经营层过分追求业绩,忽视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使得企业编制不准确;第三,由于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对于较为复杂和新颖的现金流量的统计和核算工作无法胜任,使得其在工作中展现的成果较为粗糙,提供的信息质量水平较低;第四,会计师等在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并没有如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一样,对现金流量表进行细致谨慎的审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会计人员的懈怠,阻碍了现金流量表在企业管理和财务分析中的发展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

四、总结和建议

现金流量表在我国存在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我们应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改善其存在的缺陷。

(一)加强企业相关人员对现金流量分析的认识

无论是企业报表编制者还是报表使用者,都应该正确地了解和认识企业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在企业管理和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现金流量表并不是依附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而存在的,它有自身一定的价值。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所以现金流量表在揭示企业现金流量方面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准确、更客观、更能说明问题。

(二)正确解读、分析现金流量表

企业在分析现金流量表时,可以结合获得的信息与企业财务状况。因为企业资金流动的起点和终点都可以看做是现金,所以企业的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的资金流动,尤其是如何从整体上和长期上实现企业的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因此,企业管理层在分析财务报表时,将其与财务战略相结合,不但能降低信息成本,提高报表的使用效率,还能优化企业的管理服务。

企业三大财务报表在内在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勾稽关系,因此应当将三者结合起来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而对企业经营状况作出综合分析。例如,在获取企业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时,企业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找出有关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增减变动的实质,而不是仅仅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相关信息。另外,财务报表附注以及企业高层会议记录、企业发展报告等其他相关信息也能够对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有所帮助,为企业管理层作出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另外,会计处理中,在对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时,应当注意财务数据的可比性。因此,企业应当剔除变动较大的偶然因素的影响后,再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分析,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正确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提高报表编制准确性

企业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和提高报表的准确性。

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训财务人员,提高其胜任能力。这可以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辅导等形式,使其能够正确认识现代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不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了解市场发展,进而能够准确的编制现金流量表及其分析工作。其次,企业应当熟练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提高报表信息准确度。另外,在分析现金流量的变化时要注意过程和结果的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全面分析,谨慎判断现金流动状况的好坏,揭示现金流量变化的原因并得出结论。

报表编制准确性的提高,可以提高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真正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促进作用。(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昌.如何掌控企业的第一枚多米诺骨牌——现金流[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2]何韧.财务报表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2009.

[3]段久利.企业如何掌控现金流:现金流量管理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4]王培雄.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与运用[J].2007(5):184-186.

篇6

作为不动产中的主要代表,房地产由于其具有不可移动性、土地不可再生性、公共可用物品性、效用多层次性、可抵押性等使其能够在市场上作为商品进行流通,而且在一定的期间内,由于其价格波动较为平缓,使之具有一定的投资理财功能,因此房地产在目前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运行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房地产既能满足人们生活生产所需的住房、办公用房需求,又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因此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点。

(一)房地产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土地不可再生性导致房地产在作为商品进行流通时会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而产生价格的不断波动,由于房地产项目一般前期投资较多,设计、施工、人力等各项基础投入涉及面较广、涉及额度较大,使得房地产一般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其公共可用物品性和效用多层次性使得其能够满足各种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因此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常会将房地产这种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的不动产作为资本抵押对象。

(二)房地产价格波动受市场影响较大房地产作为商品在流通时由于受到基础资本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常会在市场发展的作用下导致其价格波动相对较剧烈,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加快,导致在大中型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变化较大,而且由于刚性需求的支撑以及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拉动使得价格变化一直处于上涨趋势。而从新千年在我国各地涌现出来的炒房现象更加助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势头,使得近年来我国各地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城市居民购房压力增加。

二、银行信贷扩张对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

对于房地产来讲,其实际价格应该是由于市场需求所推动的,特别是刚性需求所推动的,但在预期与商品投资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导致其价格远远超过于正常状况,而这种价格虚高却实际上推动了原料、人力、施工等基础投资的提高,形成了事实上的房地产泡沫,一旦泡沫破裂,对主要由房地产业的发展而拉动的社会经济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灾难。房地产业是高基础成本投入的产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运行不得不依靠大量的外界资本来提供动力。在我国目前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社会资金流动尚不顺畅的状况下,房地产的资金供给来源大多为银行信贷,因此,银行信贷对于房地产价格泡沫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一)银行信贷扩张影响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促进房地产投资的增加银行信贷扩张的最直观表现就是贷款利率的下降,这对于投资额较大、所需资本较大的房地产项目来讲是绝对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对于部分资金较为匮乏、大量依赖于银行信贷的房地产企业,其贷款利率的调低会降低房地产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信贷的扩张使得房地产企业社会融资更加方便,从而提升其对房地产项目投资的资金可用额度和支配空间。而成本投入越高,预期收益越大,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也相对越多的投资特性使得房地产业追加投资的现象不断产生,在市场上造成更多的房地产项目或是更高投资额度的项目不断涌现。

(二)银行信贷扩张导致房地产业投机需求增加投机行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金融环境下是广泛存在而且大量波动的,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虽然投机行为能够为市场运行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与资源,但相应的增加了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投资额较大、成本较高、产生泡沫在刚性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拉动下具有一定潜隐性的房地产业,其投机行为会助推房地产业的价格泡沫,最终大大提升或者拉低市场价格,导致房地产价格曲线波动较大。而信贷的扩张使得社会可用资金更加充裕,这对于部分投机炒房行为来说无疑是提供了足够的资源,因此使得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增加,从而助长了房地产价格泡沫。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现金流 财务风险 预警

通过研究表明,现金流具有较强的财务风险预警能力,全面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可以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正常开销、偿还债务,有利于不断的加速企业的整体资金的周转,减少财务上的压力,所以,现金流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构建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金流与财务风险的含义

(一)现金流的含义

现金流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比如,企业产品销售、企业出售固定资产、企业向银行贷款等获取的现金,从而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入,企业购买原材料、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偿还债务等支付的现金,形成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是企业价值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没有现金流入,企业就不会有价值的存在,也可以说企业也不会有长足的发展。简单的来说,现金流就是企业现金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基于现金流的含义,现金流可以分为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以及现金净流量这几种。对于企业来说,有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以及筹资活动产生。

(二)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一种最常见的风险,是经营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包括筹资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用资活动等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与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财务风险是企业资金流转的必然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每个企业都无法规避的,也无法消除,所以我们只有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防范与控制。

(二)财务风险具有双重性

财务风险有损失方面的体现,也有价值方面的体现。通常情况下,财务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即高收益就要承受较高风险,反之,低收益就会承受较低的风险。这一特点让人们对财务风险的本质认识的更加的全面。在了解财务风险的反面影响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不断的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研究,使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财务风险的范性与复杂性

广泛性就是体现在财务风险的存在范围较广,影响较大,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每个过程。财务风险的复杂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形成财务风险的因素是多种的,如企业因素、社会因素、认为因素等等,面对这些因素的形成就需要领导者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去应对;(2)财务风险在形成阶段具有的复杂性,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可能随时产生,但是,经营者很难判断风险的危害性有多大,也很难对其进行预测;(3)财务风险承受度方面的复杂性,财务风险在发生以前,企业很难对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因此,只能通过风险发生后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承受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

(四)财务风险具有潜在性

经营管理者很难对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行预测,财务风险是无意间发生的,与经营者的主观意愿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管企业所处的环境多么的复杂,财务风险多么的隐蔽,但是,只要经营管理层能够正确的意识到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积极的去应对,就会使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大大的降低。

(五)财务风险具有相对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是不会改变的,财务风险是随着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或者风险程度加强,或者风险程度减弱,也可以说财务风险就是一个变数,是相对于不同的经营管理者以及不同抗衡风险的能力的角度来说的。

三、现金流对财务风险的影响

财务风险在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影响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同时还有内外部相结合的共同影响,最后导致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不同的企业、不同财务风险的形成,其产生的原因也是不尽相同的。现通过现金流的流量、流速、流向、流程几个方面因素来对财务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也就是现金的流入、流出量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净流量。企业经营效益的最直接表达方式就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企业每项财务收支情况的整体反映,企业效益的风险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现金流量的影响。企业获取的效益越大,企业的财务实力也就越强,财务风险就会越小,企业效益与企业财务实力是成比的,企业效益、企业财务实力与财务风险之间是成反比的。利润就是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异体现,即使收入与费用之间并没有直接现金流量的涉及,但收入主要就是对现金流入的情况,现金的流入与流出量体现了企业的实际财务实力。

(二)现金流向

现金流向也就是现金流量的趋势,包括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方向两个方面,流入就是现金流入量的来源,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与发展趋势都要以现金流入量来体现,现金流出主要体现在现金支付上,反映企业对未来运营策略的水平与价值创造的水平。通常情况下,现金流向在企业的内部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标准。在企业经营环节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是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所以现金流向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三)现金流程

现金流程也就是涉及到现金流量的每个程序,包括岗位、授权、现金收支业务的手续办理等等。现金流量更多的是在生产运营中获取的,但因其生产运营具有离散性的特点,也就导致了现金流量分布的分散性,从而使资金在应用的过程中会经常的出现一些责任不清楚、局面比较混乱的情况,同时,也导致了资金无法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可见,现金流程对现金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如若现金流量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遇到财务风险的现象。

(四)现金流速

对于现金业务角度来讲,是支付现金到现金收回时期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就是资本回收的效率,资金占用的水平与流动性的风险都要受到现金流速的制约。如若资金占用量比较大,就会影响企业的支付能力,所以,现金流速对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流动资产的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思考

(一)以现金流量指标为基础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些企业面临破产的现状都是由于现金流量不足、没有偿还能力而引起的,所以,现金流量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偿还债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F分数模型在建立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到了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重对现金流量这一指标的引入。

(二)注重行业与规模的不同差异因素

不同行业对预警模型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即使是不同行业选择的预警模型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业规模、不同的财务状况,对于同一个财务指标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如果对行业、规模不予考虑,那么就会使财务预警系统的准确性产生偏离的现象,直接导致了预测准确度的降低,所以,不同的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选择财务预警模型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就行选择,以从而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度。

(三)注重对企业或有负债等账外因素的考虑

对于一些企业或有负债的情况,虽然在财务报表中没有体现,但是对企业财务状况与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此类型的负债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相关的未来事件能否发生,如若未来事件真实的发生了,那么或有负债就成为了企业的真正负债;如若未来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或有负债对企业也就没有影响。这些或有负债等外在因素在没有发生的时候,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很小的,但是如若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那么就会对低估企业的总体负债,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没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如若或有负债变成了真正的负债,那么企业就可能遭受意想不到的风险与损失,从而提高了财务风险。所以,对或有负债等账外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财务风险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经济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是在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经济危机会导致产品大量的积压,购买能力的降低生产紧缩,对于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融资活动中产生风险。所以,企业在平时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提前做好预防经济周期性的变化的准备工作,这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结

现金流是企业识别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现金流的有效控制对财务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有效的避免与财务风险的控制。对于现金流量的合理观察与分析,可以有效的识别企业财务风险,合理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从而可以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现状的良好与充足的现金,其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也要较强,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曹慧.基于现金流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2]钱娟萍,黄申.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与化解[J].商业会计,2013,(19).

[3]祝桂芳.基于现金流量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4]林松利.基于现金流量的广东制造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

[5]田谧,鄢飞.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基于现金流量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5).

[6]田谧,鄢飞.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实证研究――基于现金流量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9).

篇8

1.金融自由化使国际游资摆脱束缚,活动范围扩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金融自由化是以制度调整为切入点的各国以及各地区间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开放的过程。它要求各国突破传统金融管制,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以及运行机制。金融自由化使金融资本突破国界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国际金融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金融管制的放松是国际游资发展的重要条件。在金融自由化的环境之下,管制放松,进出一国的限制减少,借贷资金的条件放宽,进出金融市场的限制放松,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越来越丰富,这都为国际游资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其发展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伴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资本流动的限制减少,资本的国际流动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迫于竞争压力与追求利润的动机,金融机构向全球扩张的脚步加快,金融市场国际化的程度加强。金融自由化也使汇率、利率的短期波动加剧,波动性上升,这使资本不得不对资产的流动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利率、汇率的波动也为金融衍生品提供了发展机会。这些为国际资本在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中寻找获利机会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选择空间的扩大使国际资本的投机性也得到一定的显现,也为国际游资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金融自由化是国际游资发展的重要环境。

2.金融资本的积累使国际游资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最早提出金融资本定义的是希法亭,他指出:产业对银行的依赖,是财产关系的结果。产业资本中不断增长的部分不属于使用它的产业资本家,他们只有通过代表与他们相对立的所有者的银行,才能获得对资本的支配。而且银行也不得不把它们资本的一个不断增长的部分固定在产业之中,因此,银行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为产业资本家。他把通过这种途径实际转化为产业资本的银行资本,即货币形式的资本,称为金融资本[7]。在金融资本形成以后,产业资本的原始发展、规模扩大以及兼并收购等过程对金融资本的依赖越来越强,金融资本也随着产业资本的不断增多而膨胀。没有投入再生产的过剩资本以及没有找到优质贷款对象的资金也进入金融市场,导致流动性过剩。经济的停滞使拥有产业资本的人试图通过金融投机进行获利,以寻求一种新的刺激经济发展的因素,在经济发展停滞和金融大爆炸并存的背景之下,金融资本的规模膨胀。虽然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相互融合、依赖,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这种本质上的区别也是金融资本膨胀的原因。产业资本在其扩张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货币购买机器、厂房、原料、燃料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如果这些要素有限,则产业资本的扩张受到影响。而金融资本在其扩张过程中虽然也需要货币的投入,但其购买的产品主要是有价证券、衍生产品等资产,因此,在货币供应充分的情形下就能保证金融资本的扩张,货币脱离黄金使这一扩张得以实现。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资本可以不依附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而进行增值,而且获取的利润远远高于在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中所获利润,因此,金融资本开始独立出来,逐渐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并呈现与其分离的态势。金融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开始在全球寻找获取利润的机会,金融资本全球化逐渐形成,金融资本全球化也可以说是国际资本流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一个重要阶段,资本跨境程度异常活跃,促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重新配置。

3.国际金融市场关联度加强为国际游资立体式投机提供了便利由于跨境资本流动的增多,国际金融市场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也逐渐加强。网络等高科技的发展使各国市场参与者可以比较方便地进入不同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而且各种证券的收益相当,各地股票市场指数波动明显趋同。金融创新工具的诞生增强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关联度。一些金融创新工具诞生以后,迅速向全球金融市场扩展,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管理、市场交易价格和投资收益率在全球各个金融市场呈现趋同化,同时,有一些金融创新工具本身就涉及多个金融市场,是跨市场甚至跨国界的金融交易。国际金融市场关联度的增强为国际游资跨市场投机提供了方便,立体式投机更易获得成功。

4.金融衍生品扩大国际游资获利空间国际游资要进行投机交易就需要找到一定的操作载体。股票、债券等原生产品市场的定价受其基础价值的约束,不能过度脱离其实际价值。原生产品市场虽然也可以进行投机,但投机的强度与影响仍相对有限,国际游资很难从中获得暴利。金融衍生品则为国际游资提供了合适的交易载体。金融衍生品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进行风险管理而不是为了投机,但是其杠杆作用和价格的波动,吸引了大批资本进入这个市场,这为国际游资提供了获取暴利的机会,也使国际游资的规模膨胀。信用衍生品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其以“信用风险”为交易对象。信用衍生品作为金融衍生产品的一种,从其诞生开始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依据信用衍生品交易的有关合约安排,贷款或债券的信用风险被剥离出来,单独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和定价,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实现了信用风险的市场化配置,为风险管理者提供风险对冲手段。截至2006年6月,全球信用衍生品名义市场余额达20.35万亿美元[8]。2006年,全球以股票、债券为基础产品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总值,已经达到股票和债券市场总值的5倍左右。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也迅速发展,其交易量已经远远大于场内交易量,截至2010年6月末,全球场外利率衍生品市场名义余额达451.8万亿美元[8]。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国际游资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与获利机会,加速其不断膨胀。

5.离岸金融中心不断涌现为国际游资提供庇护场所离岸金融中心便利了资金在国际金融市场间的调动,使各个金融市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缩小,为资金在全球自由高速流动创造了条件。离岸金融中心先进的通讯技术、批发式的交易方式为国际游资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各离岸金融中心间的竞争以及离岸金融中心的低税率甚至免税降低了国际游资融资的成本。离岸金融市场已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数以万亿美元计的资金在离岸金融中心流动,为国际游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离岸金融中心税收的优惠以及严格的银行保密法、公司保密法为国际游资提供了灵活、高效、保密的经营环境,吸引众多国际游资主体在此注册。以对冲基金为例:近半数的对冲基金为了不公布运作以及收益等信息,选择在加勒比海沿岸的离岸金融中心注册以逃避监管,有超过8000支对冲基金在开曼群岛注册。此外,大量共同基金、跨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也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

6.金融霸权的存在为国际游资流动提供坚实后盾金融霸权是指凭借在政治、军事、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借此将自己的意志、主张以及规则强加于整个国际货币体系,从中获取巨大利润的行为。金融霸权是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而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是金融霸权的基础[9]。金融霸权并非存在于一国范围之内,而是存在于国际间,一般是为发达国家所拥有。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英国与美国都先后拥有金融霸权,并凭借金融霸权获取了巨额利润。国际游资的发展与金融霸权息息相关,金融霸权的存在为国际游资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了更为廉价的资金和更为便利的投机手段。近几十年来,美国推行的金融霸权促进了国际游资的发展。

7.国际金融体系缺陷加速国际游资的膨胀牙买加协定签订以来,国际金融体系总体上变化不大。虽然美元放弃了兑换黄金的义务,但是美元却依然处于国际基础货币的地位,成为各国进行国际清算的货币,也是各国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实际上代替了黄金成为最后清偿手段。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情况下,依然滥发货币,造成美元过剩,正是这种以美元为本位的制度造成了国际金融体系出现缺陷。国际金融体系出现的国际货币安排不当、汇率制度的无序、金融全球化中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以及国际政策的不协调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的霸权地位决定的,体现了霸权国的意志,导致了国际游资的进一步膨胀。

二、影响国际游资流动的因素

1.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供求国际资本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动是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资本积累的规模比较大,当预期国外的投资收益高于国内时,资本就会流向国外。国际资本市场可提供的资金也会比较充足。从需求方面来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在国际资本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主导下会形成国际资本流动,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国际游资作为国际短期投机资本自然也会受到国际资本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发达国家资金供给充裕时,国际游资会从发达国家向外流,反之,国际游资则会回流。

2.利率水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一致的,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差异,就是在发达国家之间或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这就促使各国根据各自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各国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形势中会采取不同货币政策,就是在同一时期,各国也会采取自己认为合理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不同使通过货币传导机制形成的利率水平也不一样,即在各国之间会存在差异。利率平价理论认为两国存在利率差异将导致资金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获取利润。即使在某一时刻,某些国家的利率可能会形成暂时的趋同,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这种趋同很快就会消失,利率又会存在差距,国际资本流动又开始了。利率差距对不同结构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对利差比较敏感,而利率是通过对证券价格变化来影响证券投资的,直接投资受利差的影响则要小得多。总的来说利差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不同结构的国际资本流动受利差的影响各异。国际游资作为短期投机资本对利率非常敏感,利率的差距会导致国际游资在国际间流动,以获取利率差异的收益。

3.汇率的变化在金本位时期,汇率围绕着黄金平价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当汇率超过上方黄金输送点时会引起黄金的输出,反之,则引起黄金的输入。在各国放弃金本位,特别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体系陷入混乱之中,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共存。在固定汇率制度之下,会发生国际资本流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之下,汇率的变化会促使私人投机者将贬值的货币兑换成升值的货币,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国际资本流动。浮动汇率制度由于汇率变动的幅度加大,促使国际资本的流动。此外,利率会对国际游资的流动产生影响,而利率与汇率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相关的,因此,也间接说明了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到国际游资的活动。

4.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潜力国际资本流入一国或地区会促进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良好的经济发展水过来又会促使国际资本流入该国或地区,反之亦然,国际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就形成一种互动循环的关系。各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会出现差异,正是这种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上的差异会使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入经济发展水平高或者发展潜力大的国家或地区,也会流出经济欠发达与发展潜力小的国家或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较大。国际游资也会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国家,获取新兴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东道国经济形势恶化时,国际游资迅速撤离,给东道国经济造成严重危害。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国际游资就已经事先进入泰国等经济增长迅速的新兴国家,使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最后引发危机。

5.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可以通过实际利率与汇率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一国发生通货膨胀会使该国实际利率降低,以该国货币所表示的各种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下降,降低国际资本的收益,导致国际资本流出该国。此外,通货膨胀还会通过影响汇率来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通货膨胀使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减小,实际购买力下降,对外比价下降。在通货膨胀率不一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低于该国,那该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将会下跌,这会导致国际游资流出该国,进入他国或地区,反之,则会促使国际游资流入该国。

6.金融自由化程度与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运行从主要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决定的过渡。包括价格自由化、业务经营自由化和资金流动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金流动自由化程度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由于资金充裕,在国内缺乏好的投资渠道的情形下,国家就会鼓励资本流出,因此,会采取比较宽松的资本管制措施。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会积极吸引外资,也会防止资本外逃,就会采取比较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金融自由化进程,放松了对金融的管制与对利率、汇率的控制,逐步实现金融业混业经营,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增长,这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便利。金融自由化程度,特别是资金流动自由化程度影响国际资本流动是比较明显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体系进入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为了规避风险,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逐渐变大。金融创新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新的融资工具与手段,扩大了国际资本流动的空间。较高的金融自由化程度为国际游资的活动扫除了障碍,扩大了国际游资活动的范围,大量的金融创新为国际游资提供了投机的场所与工具,因此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会对国际游资的活动产生影响。

7.金融监管水平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业的发展要相适应,在金融业迅速发展的情形下,金融监管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国际游资的活动。金融监管水平如果长期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金融风险就会逐渐积累变大,国际游资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就不会流入该国或地区,或者流入的国际游资发生逆转,流出该国或地区。此外,如果金融监管出现真空,也会给国际游资流出获得投机收益的空间,这样会加大国际游资大量进出该国或地区的几率,这又会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导致风险的增加。

8.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贸易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现在,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上50%的工业,60%的国际贸易,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专有技术的专利和专营权以及90%以上的外国直接投资份额。跨国公司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跨国公司的闲置资本有时也会加入到国际游资的队伍中参与投机,使国际游资的队伍更加庞大,冲击力也更强。

9.政治、战争风险政治稳定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如果一国政局不稳,政治风险较大以及资本国有化的风险较高就会促使国际游资不流入该国,已经流入该国的国际游资也会撤离。一国政局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以及对资本流入国是否友好等因素都可以对国际游资流动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可能爆发或者已经爆发的战争会对国际游资的流向产生重要影响,国际游资为了资金的安全会选择撤出存在爆发战争可能性或者已经爆发战争的地区或国家。着眼国内具体情况,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利率、汇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能够较为直观地表现出来,近几年我国的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水平对国际游资的影响较大。通货膨胀率和CPI之间不能划等号,用CPI来考察通货膨胀的水平更直观明了。而且关于流入本国的国际游资规模的计算较为复杂,其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这也是国际游资的特性所在,因此,用国际游资=外汇储备增量-贸易顺差-FDI来对国际游资流动的趋势做描述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实际上,国际游资的计算方法远非如此简单,现有的各种计算方法基本上都存在缺陷,因此所得出的结论也并非如此绝对。

三、构建适合我国的国际游资监测体系

1.市场预期系统市场预期系统包括:利率、实际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指标。实际利率长期为负反映了金融部门的扭曲,实际利率过高则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我国利率与国际市场利率之间的利差也会影响资本流动方向,我国利率高于国际市场利率则资本会流入,反之,资本则会流出。实际汇率过高或过低也会使国际收支失衡,金融风险加大。通货膨胀率上升表明该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汇率水平长期看跌,反之,则表明该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上升,汇率水平长期看涨。此外,还需密切关注NDF升贴水状况。对市场预期系统来说,重点要对两个市场的预期进行监测。一是证券投资市场。包括证券投资增长、证券市场交易量、交易金额和换手率等指标。证券市场的涨跌,特别是某些板块的交易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对本币的贬值或升值预期;而当房地产、资源类股票价格大幅度上升时,则表明本币有可能存在升值预期。二是房地产市场。包括外商投资房地产市场的数量、境外贷款、结汇、闲置土地情况和境外机构购买住房情况。

2.直接投资系统直接投资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投资收益。包括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占比、外资企业利润转移和红利汇回。直接投资收益率高意味着实体部门盈利水平高,金融部门贷款质量提高,银行体系稳定;反之,则可能会影响金融部门贷款质量。二是直接投资增长。包括外资增长率、外资利用率。直接投资增长表明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大,有利于防止经济出现泡沫。

3.短期债务系统短期债务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短期外债清偿能力。包括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比率、短期外债占外债比例。二是短期外债增长。包括短期外债增长和短期外债利用率。短期外债在外债中结构是否合理反映了一国近期偿还外债负担的紧迫性,如果短期外债多又缺少足够的外汇储备作为支持,则容易引发债务危机;对短期外债资金流量进行监控,有利于对异常情况进行反应。

4.外汇交易系统外汇交易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金融机构外汇交易。包括金融机构外汇资产负债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划拨和清算情况。二是个人外汇交易。包括个人外汇交易情况、大额可疑外汇交易。三是银行代客外汇交易。包括银行代客业务资金收入、个人和企业外汇汇出情况。四是非法外汇交易。包括地下钱庄活跃程度、货币走私等情况。通过对外汇交易系统的监管,及时了解外汇交易市场动态、各类外汇交易和汇率预期等,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干预提供依据。

篇9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0)02-0002-04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深入,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产品的研发,以新型授信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争夺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一些银行借助客户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运行特点,突破传统信贷思路,创造性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率先向大型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客户群进行推广。该模式突破了传统信贷业务的评级授信、抵质押担保、审批流程等方面的限制,客户准入门槛比较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方案设计灵活,适用范围较广,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商业银行在推广供应链金融过程中,需要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进行管理,以增强供应链金融的适应能力。

一、供应链金融的涵义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型渠道(企业层面)。从商业银行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为满足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创新发展的金融产品,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银行等各参与主体的合作共赢。根据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提出的概念,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商品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一)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1.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准入标准上,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而是侧重于考察中小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将购销行为引人中小企业融资,为其增强信用等级,并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授信。融资严格限定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购销贸易,禁止资金的挪用;利用供应链购销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主要基于商品交易中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融资,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形成鲜明对比。

3.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将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并把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另外,供应链金融还引入了物流企业的合作,起到货押监管的作用。

(二)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在供应链中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

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与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合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根据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期限。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经营周期的影响,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可以通过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等方式从银行取得融资,把企业资产盘活,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业务扩张,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物流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仓储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货押监管服务,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对于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业务,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物流企业业务的规范与扩大带来更多的机遇。

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会给核心企业造成供应或经销渠道的不稳定。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回购和承诺等方式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稳定性,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

二、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

在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主要产生于预付账款、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节点,这些节点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内占据了较大比例。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效率,结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特点,供应链金融基本模式主要有:基于预付账款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基于存货的融通仓融资模式以及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

(一)保兑仓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持续经营所需的产成品、原材料等。对于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保兑仓融资模式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用于向核心企业支付预付账款。所谓保兑仓,是以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以核心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以控制中小企业向核心企业购买的有关商品的提货权为手段,由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授信业务。该模式下的授信产品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主要通过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经销商)、核心企业(生产商)和物流企业(货押监管)四方签署合作协议而实施。…经销商根据与生产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生产商货款的支付保证和到期支付;物流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向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物流企业根据掌控货物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根据经销商存入的保证金签发相应额度的提货通知单,物流企业凭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经销商发货,经销商销货后向银行续存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提货通知单,物流企业再凭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经销商发货,如此循环操作,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达到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票据到期,银行保证兑付。保兑仓融资模式如图1所示。

保兑仓融资模式实现了经销商的杠杆采购和生产商的批量销售,经销商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货的权利,避免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从而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有效缓解了全额购货造成的流动资金压力。生产商以自身的资信或实力为下游经销商提供

回购承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了下游销售。从商业银行的角度,以供应链上游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条件,由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以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同时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由物流企业提供授信担保,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

当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的生产经营周期时,可以采用融通仓融资模式。融通仓是中小企业以银行认可的存货等动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的行为。然而不同于简单动产质押,融通仓是指在动产质押中引进物流企业,将中小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等质押标的存人物流企业开设的融通仓,由物流企业提供质物保管、价值评估、信用担保、去向监督等服务,由银行根据动产稳定性、评估价值、交易对象、供应链状况等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授信业务。融通仓的还款来源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中产生的分阶段还款。必要时,银行还会与中小企业的上游核心企业签订质物回购协议,降低融通仓授信业务的风险。融通仓融资模式如图2所示。

融通仓融资模式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平台,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通过融通仓融资模式,使针对中小企业的动产质押贷款业务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融通仓凭借良好的仓储、物流和评估条件,协助中小企业以存放于融通仓的动产为质押获得融资支持。此外,融通仓还帮助作为质押权人的银行解决了质物估价、监管和拍卖等难题。总之,通过融通仓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将以前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转变为其愿意接受的动产质押标的,从而构建起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融通的新桥梁。

(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商品销售阶段,由于绝大多数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都具有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这一模式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具体而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为标的物(质押或转让),由商业银行向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在应收账款融资中,主要有中小企业(债权企业)、核心企业(债务企业)和银行等主体,如果是应收账款质押,银行第一还款来源是处于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第二还款来源是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给付的应收账款。如果是应收账款转让(有追索权明保理),则第一还款来源是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直接支付给银行的应收账款,第二还款来源是处于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融资也可以引入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保证担保。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如图3所示。

在应收账款质押中,银行通常将中小企业视为借款人,将核心企业视为担保人核定授信额度;而应收账款转让(有追索权明保理)通常将核心企业视为借款人,将中小企业视为担保人。因此,在应收账款融资中,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得到银行更多地关注,避免了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风险评估,借助核心企业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信用,使银行的授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

供应链金融虽然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其运作也存在一定风险。

1.核心企业道德风险。核心企业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供应链金融中是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通常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互利互惠,可以将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提高到与核心企业同等的水平。但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利用其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上对上下游中小企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短期效益最大化,则会导致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迫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以维持其基本运作。一旦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供应链资金紧张状况得以缓解。核心企业可能进一步挤占中小企业资金。如果由此积累的债务负担超出中小企业的承债极限,核心企业就会由控制风险的变量转变为供应链系统性风险的“震源”,使得供应链出现不稳定,带来相应风险。

2.物流企业渎职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是链接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多方参与主体的纽带。订单形式的需求信息、货物形式的监管标的、担保形式的金融服务等都通过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层层传递。一般而言,物流企业的引入有助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但是,在物流企业准入不严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的货押监管变量可能转化为一个新的风险隐患。比如出现监管方渎职、与中小企业的合谋诈骗或与核心企业发生纠纷等等,则必然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循环,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得不到无缝衔接,严重时将使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断或者崩溃。

3.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供应链金融作为针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类产品,其最大特点是强调授信的自偿性,通过对物流、资金流、控制技术的结构化运用,规避了因中小企业资信、实力不足所蕴涵的信用风险。鉴于此,供应链金融弱化了主体评价的权重,对受信主体的资质要求门槛较低;而强化债项评价的权重,对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更为重视。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授信支持性资产,是重要的直接或间接还款来源。如果对中小企业此类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选择不慎,供应链金融将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4.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需要根据供应链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设计多元化的契约,以协调各参与主体之间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这其中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和严密性是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而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每个主体都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当供应链结构日趋复杂、规模日益扩大时,供应链上发生错误信息传递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在银行扩大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提供更加灵活金融产品的形势下,如果对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契约设计不完善或有问题,供应链金融操作过程、人员、信息或外部事件不能得到准确有效地管理和配置,将可能引发操作风险,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债权的有效实现。

四、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金融创新,在运作模式上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化、资金流动封闭化、强调动产担保物权等一系列特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比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需要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

1.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选择管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首先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选择问题。“为了防范核心企业道德风险,银行应设定核心企业的选择标准。(1)考虑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如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投资收益、税收政策、已有授信、或

有负债、信用记录、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发展前景等因素,按照往年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对核心企业设定供应链金融授信限额。(2)考察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客户的管理能力。如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有准入和退出管理;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提供排他性优惠政策,比如排产优先、订单保障、销售返点、价差补偿、营销支持等等;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有激励和约束机制。(3)考察核心企业对银行的协助能力。即核心企业能否借助其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协助银行加大供应链金融的违约成本。

2.物流企业的准入管理。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物流企业的专业技能、违约赔偿实力以及合作意愿三项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关键指标。其中,专业技能和违约赔偿实力两项指标分别关系到供应链金融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两项指标,采用打分法形式对物流企业进行评级和分类。对于合作意愿指标,除了考虑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的积极性,还应考虑物流企业具体业务操作的及时性,以及物流企业在出现风险时承担相应责任的积极性。根据上述三项指标筛选的物流企业应能在链接供应链有序运转的同时,协助银行实现对质押货物的有效监管;在出现风险时发挥现场预警作用,将质押货物及时变现,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损失率。

篇10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成本法;收益法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成本法和收益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从成本法的角度出发,梳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关系,从而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笔者从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基本思路着手,通过搭建收益法的预测表格体系,对企业资产、负债的特征和企业的资金来源进行剖析,全面梳理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

一、采用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基本思路

运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评估公司权益价值,是用公司的企业价值减去债务价值。用企业折现现金流量法计算公司权益价值,步骤如下:

1.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对经营自由现金流进行折现,从而计算公司的经营价值。

2.计算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如溢余现金、有价证券、未进入合并报表的子公司,以及其他权益性投资。

3.把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的价值与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的价值相加,就得到企业价值。

4.计算出所有对公司资产的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包括付息债务、养老金缺口金额、员工期权和优先股等。

5.从企业价值中减除非权益性财务索求权,即为公司的权益价值。

二、企业的资金来源

以上是从会计的角度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及解释,从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于两个大的途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负债包括三类,对外借入资金(有息债务)、经营中形成的自然负债(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和政府拨入款项(含专项应付款―最终转化为资本公积和政府补助―最终通过营业外收入转化为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包括三类,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指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公允价值的变动、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资产负债表日以权益工具在授予日公允价值的计量、套期保值会计中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中套期工具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等)、企业经营积累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上述各种来源的资金中需要考虑的资金成本为有息负债成本和股权投资成本,企业利用可以支配的资金从事经营,购买土地(租赁)作为经营场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生产设备和设施,生产产品(购进商品)并且销售形成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主营业务无关的与其他单位发生的资金往来等形成了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在收益法评估时,凡是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应无一遗漏的在收益法的测算过程中进行体现,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短期借款除外)在进行基准日营运资金的测算时予以考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测算折旧和摊销的时候予以考虑,对于上述营运资金、折旧和摊销预测时未考虑的项目及除此之外的其他科目核算的内容就要作全面的分析排查,作为对企业整体价值评估值的调整项予以调整,这样才能将成本法和收益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的口径才能完全一致。

三、全面梳理资产、负债各科目的评估值对收益法估值的影响

1.货币资金。最佳现金持有量是指既能满足企业资金流动所需又不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现金持有量,是指能够使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与转换成本之和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现金流主宰着一个企业的命运。现金短缺或不足会造成生产经营中断、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加剧企业风险。较多的闲置资金,则会造成资源浪费,降低现金使用效率。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现金周转模式及随机模式,日常评估工作中我们使用的主要是第三种现金周转模式: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最佳现金余额=(年现金需求总额÷360)×现金周转期

以评估基准日持有的货币资金减去最佳现金持有量,据此计算出评估基准日溢余货币资金。

2.应收票据。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几乎不存在坏账风险,建议以其贴现值视同持有的货币资金看待。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由于无银行担保,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视同应收账款,在预测营运资金的时候作为资金占用考虑。

3.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借鉴成本法的估值结果,结合历史年度的周转率,根据市场预期情况和对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的判断,但应注意长期趋势的合理性,据此计算出预测期的因赊销策略而引起的资金占用额(应收账款)和因商业信用而增加的外部资金流入(自然债务―预收账款),作为测算营运资金的基础。

4.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测算营运资金时方法同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应付和预付的工程款及设备款,在测算营运资金的时候予以剔除,预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同预测年度的同项目的后续资本性支出一起作出预测固定资产增加和折旧的基础,应付的工程款和设备款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或作为资本性支出考虑。

5.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测算营运资金时,除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周期性内容要保留,需要调整与经营活动无关的代收代付、资金拆借、资本性支出等内容,作为非经营性资产或负债加回或减除。

6.存货。需要关注基准日的非正常库存,其存在不能为企业带来原有的经济流入。

7.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注意长期闲置未用、淘汰报废的资产,未参与预测的新增产能的在建工程等。

8.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未参与收入、成本、费用等的预测,是容易被忽视的科目,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看,二者预期会引起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

9.暂时性差异。由于会计计量的账面价值(计量的多样性)和计税基础(计量的唯一性)之间存在差异,就产生了暂时性差异,由于暂时性差异的存在,产生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1)资产的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

(2)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税前不可以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负债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未来可抵扣金额>0 可抵扣差异(一般负债项目);来可抵扣金额

产生暂时性差异的负债项目:

①预收账款:会计准则,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记作负债。税法,收到当期,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②应付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会计准则,解除合约已成事实,确认费用。税法,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产生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③预计负债

会计准则:对或有事项预计引起的支出作为费用或损失确认。 税法,准予以后实际支出时扣除,产生可抵扣差异,计入递延所得税资产。

(3)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差异×25%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差异×25%

利润表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对收益法的影响。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先行缴纳的税金,可以抵减以后期间应当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作为非经营性资产加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企业以后期间需要缴纳的税金,但是在基准日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会引起以后期间的现金流出,作为非经营性负债扣除。

参考文献:

[1]蒂姆・科勒,马克・戈德哈特,戴维・威赛尔斯合著.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与管理.

[2]徐海成等著.资产评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