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纪律;强化听觉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206-01

一、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从而对课堂纪律进行调控

记得在上第一节音乐课时,课堂前几分钟,同学们的配合还是相当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出现难以收拾的“热闹”。因为我不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课堂出现尴尬的局面。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了解了低年级学生都是集中力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因此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控制在前5分钟,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动画视频,讲故事或者聊天等多种导入方式。

二、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在音乐课中,学生们对于唱谱从来不感兴趣,反而感觉到乏味。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先识谱、后唱歌,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很多学生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在教唱新歌前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上音乐课时,我觉得我只是一味地讲,根本没有留意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他们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必须考虑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使学生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中要求创编歌词便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将新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而最终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乐器和舞蹈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乐器和舞蹈在课堂中的恰当运用,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的异常活跃。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单地让他们跟老师拍掌,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先让学生跟着乐器用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并经过反复练习,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形或脚位,也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

五、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在音乐中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和爱好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学生死记硬背而不能灵活应用,课堂学习机械化、成人化;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教学感到枯燥无味,学生也觉得学习没有兴趣,这些都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运用一切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篇2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平,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习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诸翟学校纪艺)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

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平等学习,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习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

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龙茗中学张一)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近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习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

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信宏中学马婷婷)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10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习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平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平。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平台,教师通过这一平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10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近电视正在热播的“中国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

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习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近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

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篇3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1

  1、开放的音乐教学

  音乐是时间的、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应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正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如《摇篮曲》一课,我抓住小朋友很想做爸爸妈妈的特点,准备了很多娃娃,让学生亲身体验做一天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从而进行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教育,在活动中巧妙地将歌曲教学、创编表演、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最具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最大的。所以,音乐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想象、解释,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它最能体现人的个性。而主题活动恰恰就能提供这样的自由。游戏、表演等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音乐活动过程的展开,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给他们探究问题,探询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造。

  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大多数时间可以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2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音乐学科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和引导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艺术教育工作工程规程》,进一步深入研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反思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品质。要以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强对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的指导和管理,以课题研究和教研组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科中心组和学科基地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搞好“器乐进校园”和各项艺术活动,努力促进我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学科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标、新教材的专题研讨活动。

  3、组织高中音乐教师对音乐鉴赏必修模块进行集体备课,开设研究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实施能力。

  1、继续组织好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课标本新教材的实践研究,组织和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培训。

  2、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学习常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预设的能力。

  3、搞好高中音乐各选修模块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5、组织中小学音乐教师才艺大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积极发现、总结、推介教学第一线音乐教师的教学经验。

  7、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

  (三)搞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组织部分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学科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的设计和模块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

  2、研究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关注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音乐表现,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入学生的音乐活动之中。

  3、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小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初中学生音乐学业考核、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为抓手,组织课题组老师搞好省级课题《普通中小学音乐学科发展性学生评价的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中小学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4、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与进修,对青年教师的范唱、伴奏能力要有一定的考核要求。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召开小学、初中音乐学科中心组会议。

  2、思考器乐进校园有关事宜。

  十月份

  1、十月教科研月主题活动。

  2、武汉8+1城市圈交流研讨会。

  十一月份

  1、中小学音乐教师《会唱歌,唱好歌》专题研讨会。

  十二月份

  1、音美教师才艺大赛。

  2、小学音乐教师器乐进校园活动初步验收。

  元月份

  1、中小学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

  学校音乐老师个人计划3

  本学期在结合上学期课题的基础上,继续研讨《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的实践研究》这一持久性课题,力争将这一课题中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3)班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一年级下册共编成10个主题单元,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新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如:

  1、凸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如第六课《我有一双万能手》中歌词从我是一个谁?还会有什么本领?让学生自由想象。

  2、降低了音乐知识的学习难点,如声音的强和弱(f强、p弱)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比较,再如利用乌龟和小兔子的特点,让学生区分高音、低音、快速、慢速,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区分。

  3、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4、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篇4

记得那是1997年的3月,开学初我校唯一一名音乐教师调转去外地安家,我所在的学校急需一名音乐教师,我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每年的汇演都少不了我的演唱与表演,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投入到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我对音乐学科的教学不但充满了信心,而且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我决定要从这个专业的一点一滴学起,当时我已经30多岁了,但我毅然决定报考成人高考的大专音乐专业。我利用业余时间找了一名老师,帮助我从基础学起,通过不断努力,我进步特别大,理论基础有了很大提高。很快,暑假到了,有了一次去佳木斯师范学校学习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一次学习让我开拓了音乐知识的视野。记得当我面对教室20多架钢琴的时候,心情无比激动,30多岁的我第一次触摸到钢琴就不停地弹,时间不够,我就放弃中午休息时间,一弹就是一中午,每天中午都能从钢琴室里传出不太熟练的琴声。班主任找到我,问我为什么中午还不休息,当他知道我30多年第一次摸到钢琴并弹奏钢琴,并且已经从事一个专业学科十几年后又转到音乐学科时特别感动,时常利用休息时间指导我,让我受益匪浅,坚定了我刻苦学习的决心,经过几个中午的练习,我的进步很大,从而更有信心练下去了。此次学习让我对音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就这样,我经过成人高考顺利进入省教育学院的音乐系进行专本连读的学习,并顺利毕业,随后我又考取了中学音乐学科的教师资格证。

如今,我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突破,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和喜欢,我也曾在县、校的艺术节中多次获得奖项。对于专业知识,如声乐、器乐、舞蹈等,都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不过,现在音乐学科教学综合性较强,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组织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教师内在的教育认同感,如果仅仅把音乐教育看成是听听音乐、唱唱歌,无疑与音乐教育的真谛相去甚远。看到如今的成绩,回想曾经的音乐学习生涯,不禁让我既感叹又欣慰,感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更加感激曾经在我音乐教育教学成长之路上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同事。

提升音乐素质是音乐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目标,音乐素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即读谱和乐理的知识和技能、乐器演奏、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的知识。音乐素质的培养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培养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全面提高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作为音乐教师,除了要掌握各种技术理论的基本知识,还应掌握音乐美学、音乐教育、乐理学,并对中外音乐史、音乐教学发展概况有所了解。我时常把学到的知识和现在的新教材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课堂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拓宽知识面。较高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是音乐教师较易感觉困难的地方,所以从更新音乐教育知识和理念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学内容应转向以学生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如音乐创作、表演和反思、评价等。教学方法主要是打破传统的教材教法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通过体验、创造、表现、评价与反思等环节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育要求,出现新问题后应运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进行小学音乐教学工作。

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一、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思考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是建立在世界课程评价变革的基础之上的,中国课程评价的发展受到世界课程评价的影响,音乐教学课堂评价必然也受之影响。目前,西方世界正在形成将上述特点加以体现的“评价改革运动”,并诞生了一系列新的评价方式,如“表现展示评价”、“档案袋式评价”、“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等等,形成了一种“表现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主旨是表达了其与传统学业成绩测试的不同:后者把学生的学业从整个教育中、从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解放出来,作为全部学校教育的焦点和重心,因此造成了测验的很多弊端;而前者则再次重回到学生在教育中、在课程教学中的真实而完整的表现,是新的课程评价观的集中体现,代表了课程评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个方向也正是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

评价指评定价值高低,是为了度量质量,即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评价办法,形成了不同的评价观。它可以分为选拔的评价观和发展的评价观等。前者强调用一个共同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大家追求同一目标,达到一定水平;而发展的评价观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有时只依据由测验提供的测量值,更多地则是综合各种测量、关健性事件、主观印象和其他各种证据。在教学过程中,它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应把发展的评价观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实际收获做出公正、正确、全面的评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和提高。

评价具备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检查筛选和积极导向等功能,这种评价方法符合发展性评价内容是多元的这一新的理念。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尤其是对个体独特性“质”的考察,以及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概念”或“认识”等认知层面的考察,这种评价将记录学生成长,促进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课堂需要运用最新的评价理论指导评价的改革,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音乐个性的逐步形成。

二、初中音乐教学评价方法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纵观现有文献,人们已逐渐开始关注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已能逐步意识到原有的传统、封闭的评价所带来的弊病,呼吁用科学的、多元的、发展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成果评价法。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新课标提出“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的基本理念,因此小班化教育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小班化教育学生评价也要体现个案化、个性化特点。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把握两点:其一是对有着不同的经验背景、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的学生评价要做到“个性化”,其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应有着不同的标准,就如十指各有长短的道理是一样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在初中音乐评价中,仅凭一首歌曲就判定学生的掌握情况是片面也是不科学的,有的学生歌曲未必能表达得很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欣赏感悟、乐理知识、合作交流中,发挥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你不能说这名学生学习的不好;还有的学生从小学习某种乐器,学过乐器的学生音准、节奏这方面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学生就是嗓音条件不好,歌曲很难表达到位,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这名学生学习得差劲。

从教学实践中得知,学生很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够在评价中得以体现,认为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加公正客观地反应他们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中,应该考虑每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全面、综合地来评价学生。

(二)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是指:分别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爱好以及每单元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案,装人袋中,这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帮他们学习的知识起到巩固、梳理的作用,同时还能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对学习能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

在档案袋中,我们可以设立这么几项内容:班级、姓名、性别、年龄、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喜欢音乐课上的哪个环节、每单元学习中设立:①歌曲掌握:音准、节奏、感情,②欣赏感悟,③知识:乐理知识、作品理解、作者介绍,④活动心得,六个单元结束后,还有一个对本学期学习的总的感想。

(三)互动式评价法。学习是建立在平等对话上的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性的活动,评价也应是多向的,小班化教育由于学额较少,他们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拓展,在此基础上小班化教育学生评价更要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评价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学自评和相互评价也很重要。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中,在清楚地认识别人的优势与不足之时,其实也是在对自己的反思,对自我的认识。互动式评价,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

三、结论

因此,在评价的方向上,变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乃至学生对自己的多向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变单一的一首歌曲、一个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各个侧面,在评价的方式上,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旭凌,创新评价机制 促进评价改革[J].考试(教研版),2012.02.15

篇6

【关键词】校本评价;学科素养;健康发展;评学互动“3H” ;“水精灵”评价

引言

校本评价”是以学校为中心的评价或以学校为主体的评价。它是以学校为主体,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通过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评价,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评价活动。学校体音美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质以及思想和文化素质的重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科素养培养和提升的摇篮。十一五期间,学校完成了全国“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小学体艺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该课题历时五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学校在体音美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高了学校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从2009年开始,在学校进一步重视体音美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探索体音美课程评价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抽考和参与集体活动成绩两方面来实现对体音美教师的考核。至此,选择“小学体音美课程校本评价研究”,则是为了完善以前的评价体系,一是以评促教,规范体音美教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二是以评促学,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养;三是以评促改,完善音体美课程质量监测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四是提升学校整体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确定在研究阶段内以学校在校学生和体艺教师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时间:本研究时间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启动准备阶段(2013年8月―2014年2月);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7年4月);第三阶段总结评审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0月)。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查阅教育心理学、体音美新课程标准等相关资料,了解小学生身心特点与体音美学科特点及教学目标,总结、整理国内外关于小学体音美校本评价的研究成果,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校本评价理念。

1.3.2 调查法: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当前小学体音美学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索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的一系列完整的评价体系。

1.3.3 案例研究比较法:立足学生体音美学习情况,结合体音美教师教育教学、特色活动、教学评价等,在体音美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比较,形成适合小学体音美学科校本评价的途径和方式。

1.3.4 行动研究法:将体音美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结合起来,增进二者的相互反馈功能,使次课题研究价值进一步体现。

1.3.5 叙事研究法:真实的记录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水精灵积分校本评价促学生学科素养健康发展。

“水精灵”是学校的吉祥物,学校将水精灵标志作为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媒介,动员所有科任老师力量,共同关注学生习惯,激励学生形成自主进取的意识,争做“学习有活力,行为能安雅”的小水精灵。学科教师以学校为蓝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学科“水精灵印记伴成长”的评分细则和标准。评价等级并颁发相应等级(蓝、红、黄色)的水精灵。“黄精灵”见证我成长; “红精灵”见证我进步;“蓝精灵”见证我超越。逐渐成长为“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核心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前期实践研究过程中,学科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研究的重点有所侧重:体育学科主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索校本评价;音乐学科侧重于从技能方面挖掘合理有效校本评价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美术学科更关注促学生习惯养成的校本评价。

2.1.1 水精灵印迹――学业积分校本评价促习惯养成。

根据学科特点,学生有课堂练习作业,要上大课,美术学科教师从作业多元化评价进行研究,在为期两年实践研究中,探索出了一系列作业完成度与作业校本评价体系。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作业的现状,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70.4%的学生认为影响美术作业无法完成最主要是工具准备不充分,23.8%学生认为作业时间不够; 83.4%的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由此可见:美术作业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将评价方式划分自评、互评、师评,其中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比重,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运用行动研究构建学校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体系:

2.1.1.1 学生自我评价方式。

2.1.1.1.1 循序渐进的“水精灵印章评价积分制”。

采用“表情自评游戏”吸引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用画“笑脸”“哭脸”“辶场崩锤惺芷兰劾秩ぁ2⑾蜓生发出评语征集,师生共同探讨作业最简单的评语,得出“九字真言评语”――构图大、色彩美、心情好。制作成“水精灵积分评价印章”。这种评价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肯定。

2.1.1.1.2 在学生自评中渗透综合评价。

印章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评价美术作业更多是内心的解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作业,自由地表达感受和想象,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作业的感受,使听者看画入境体会。

2.1.1.2 教师鼓励评价方式。

用鼓励式评语评价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激励比失败的挫折更有效,对作业评价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尽可能发现优点,淡化缺点,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1.2 合理有效的学科技能校本评价促核心能力提升。

2.1.2.1 “水精灵的印记的课堂教学评价。

音乐学科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在课堂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水精灵的印记―音乐课堂评价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是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落实,是公平评价每个学生的重要依据。

2.1.2.2 学期中举行班级音乐会。

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活动评价。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参与,以个人、小组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演,为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提供了舞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表格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水精灵星级评价。这种评价关注了所有学生,不会有片面性或是只关注音乐素养好的学生。

2.1.2.3 学校期末音乐学科考核测评(见后面“三抽”考核的校本评价)。

综合三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对学生一学期音乐学习的足迹,公平全面的进行评价。这种质和量的统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能全面、公平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了以过程评价、阶段评价、学期末考核评价“三位一体”的一整套评价体系。(见图表1)

2.1.3 多种方式的学业校本评价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体育课堂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培养的阵地和摇篮,是弥补其它学科无法完成教育内容。在实践研究中,主要通过学科课堂积分评定方式,诊断性评价学生的态度与参与与情意与合作。体育学科的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践研究,从学生对积分评价内容的认同程度和积分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设计了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调查,获得100%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超过80%的题目都得到了60%以上的认可率,综合评定《小学体育积分评价内容与标准》在学生心中认可度较高,学生认为方案合理。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67%的题目都得到了60%的认可率,学生对于积分评价方式的与闪亮超星星的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学生对于评价内容的认可度高,对于评价方式的满意度高。通过实施新的评价方法以及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学生上课更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课堂组织更加有序,练习积极性增强。

通过学科的校本评价,学校整理出一套水精灵积分综合校本评价。并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2.2 评学互动“3H”模式校本评价模式促课堂结果结构更优化。

2.2.1 基于学校培养目标――培养“健康、安雅、灵动”的阳光少年。

健康:体魄强健,乐观开朗,学生身体健康,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掌握必须的运动技能,能精通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安雅:文雅高尚,仪表整洁;能诚实守信,团结友爱;能尊重不同文化与个体差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灵动:富有创意,形成个人学习风格;能够创造性的思维,并能手脑协调;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像艺术家一样表达!

从学校培养目标上看:体艺学科在对学生培养目标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2 建立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模式。

2.2.2.1 “3H”的含义:“3H”即“三汇”(会、慧、惠)“三和”(和、合、活)。会――学会会学;慧――智慧慧心;惠――惠己惠人;和――和谐;合――整合;活――活用。 “3”――含有“三商”的意思,即智商、情商、灵商,常用智商IQ、情商EQ 和灵商SQ三个词来表示个体人之间的差异。

2.2.3 课程改革,评学互动。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可以从师生两个不同的角度,多渠道地提供教学质量反馈信息,使评价更全面,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采用“以评促学,以学论教”的校本评价方式,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2.4 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课型下学生的学习角色各有侧重,确立了学生课堂学习角色后,必须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予以优化,真正达到的“三和” 课堂(和谐的课堂、整合的课堂、活用的课堂)。

2.2.5 学科学科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校本评价。

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创设情境,以评促思――引导探究、品评互动――梳理总结、评赏延展”的流程,从而使学生课堂学习角色的确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促达到 “三汇” “三和”。从而促进学生“三商”的发展,实现健康、安雅、灵动的发展。

2.3 “三抽”术科校本评价促课堂质效提高。

为全面了解术科教师教学效度,学生学习情况,稳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学科考核实行三抽:一是抽班:对任课教师所带班级中抽一个班;二是抽人:在抽到的班级中抽10人;三是抽内容:在任课教师编写的学科教学计划中抽取相关考试项目,是必考项目;同时还有学生问卷等。学校在制定方案上不断修订来术科专职考核评价方案。

考核体艺学科及学科专职教师。奖励指标以集体竞赛奖励(以实际辅导为主),在总分值的基础上累加,最多不超过10分;学生安全考核评价(20%);课堂上学生出现安全事故1例的,扣除10分,扣完为止。学科质量考核(60%);3、学生问卷(20%)从术科教师任教班级中抽选一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10名学生进行学科质量考查,考查内容依据课标、教材和教学计划随机选定。

考核评价程序: 任课教师提前准备好“学科质量考核”相关内容, .考核小组提前通知考核具体时间和考核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协助考核小组准备器材,通知学生,按时完成考核。考核小组第一负责人汇总考核成绩。

通过三年的实践,对体艺28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00%(表图4――7)。

2.4 十大精品课程校本评价促社团活动蓬勃发展。

为了探索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校本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积极性,学校特进行“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评选。以校特色队、二课堂课程(教师个人或教师团队)的等68个社团为评价范围,拟定校本评价标准对评选出的“十大优秀校本课程”进行全校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68个社团活动中,评出的十大精品校本课程,体艺学科位居榜首,占前五名。

另外,体艺学科课程的校本评价作为班级评价重要指标占80%,每学期结束,学校课程部都会体艺课堂教学、体艺活动、体艺竞赛等方面征求科任教师意见,对班级进行考核。

3 结论与建议

3.1 “水精灵”成长印迹的校本评价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全面提升。

3.1.1 学科校本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能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又能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学科学习潜能,更能积极主动参与评价,不仅关注了学习结果的评定,而且还关注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更能体现本校的育人目标(健康、安雅、灵动),同时,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3.1.2 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能积极、大方的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学习习惯氛围好,更大程度的促进了学生对学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能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还主动参加学科比赛活动。实现体验学科参赛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校本评价的目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科学习的成就感。

3.1.3 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了调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负担,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愉悦、满足和自信,感受成长的快乐。学生的学科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愿意表现自己。

3.2 提升了师生的学科素养 。

3.2.1 以“评”促教的“3H”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效不断提高。

3.2.2学生喜欢:喜欢现在的“奇迹小组”,在组里每个人都要管事,非常喜欢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3.2.3教师欣然接受:在模式探索中,着力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学科学习的方法,课堂上充盈着自主平等交流的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评价,促进了学生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得轻松实在,学得轻松高效,师生共同成长。

3.2.4专家的评价: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教师“教得有品位,教得有滋味”,学生“学得有意义,学得有意思”。课堂呈现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对话和合作探究的状态。学科课堂逐渐将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教师努力做到“以学定教”,最终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3.2.5评学互动“3H”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营造了创新契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提高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增强获得成功的体验感;拓展教学时空: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和谐友好、融洽诚信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3.3 探索出的体音美学科课程校本评价体系,虽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多次接待了外地和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观摩学习,但此项研究不会停止,还要不断完善,接受专家的建议,申报十三五的重点课题,让校本评价更具有校本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 崴 贾汇亮.校本评价的理念与方法[D].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2004(4).

[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1999.

[3]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2002.

[4] 梁秀清.中小学校本评价的梳理与评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 .

[5] 彭钢.促进发展:校本评价的核心价值取向闭.教育发展研究.2005(9).

[6]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

[8] 黄显良. 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J].体育教学.2006.(05).

[9] 万能艳.体育活动类.活动课课程化实践研究[D].湖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0] 万能艳.运用自制小器材创建“全脑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

[11] 张细谦 曾怀光 韩晓东.中日美体育学习评价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1,(6):80-83

[12] 邱亚玖.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探讨[J].体育成人学刊,2004,Vol.20(3):21-22

[13] 李立峰 何俊.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体育师友,2006,6:36-40

[14] 赵明仁 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4.5.

[15] 肖川 薛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02―132

[16] 《有效的学生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4

篇7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现状

1.1没有准确定位音乐教学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音乐教学课程与高等师范院校、高等艺术院校或者其他高校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高职面向的学生基础不同,教学的目标也不一样。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出音乐教师,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目标则主要是集中在音乐创作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目标是为幼儿园培养优秀的、能够承担起素质教育要求的音乐幼儿教师。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很好地理清这三者院校之间的区别关系,没有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目标来开展音乐教学,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不清晰、教学计划混乱,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也无法把握发展方向,从而不能训练出音乐幼儿教师应有的素养。其次,高职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时,往往会忽略掉了学生们的音乐基础,并没有对他们进行音乐基础能力的系统训练。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时期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音乐教育,音乐课更多时候是作为一门娱乐消遣的课程,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没有基本的音乐基础能力。

1.2音乐教学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需求脱节

高职学院的大部分音乐教师都是从高等师范院校、高等艺术院校或者其他高校毕业的,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会下意识地运用自己所读院校的音乐教学模式,尤其会将教学重心放在训练学生们的音乐技能技巧。例如,在训练学生们声乐时,音乐教师会一味追求难度高的歌曲,调愈唱愈高、声音也要求越来越大;在进行键盘乐器教学时,为了强化学生们的技巧则会采用一些难度很高的曲子,越难弹的曲子越容易出现在课堂上;舞蹈教学则会以专业舞蹈员的难度来要求学生,从而让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高出了多个层次的难度;在向学生们讲授乐理知识时,不仅全面而且还很深奥,而其中大部分乐理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并不会产生多大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在这上面花费掉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在一节课程下来后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对于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却有所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时连基本的幼儿音乐教学都无法完成。这其实是音乐教学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的,没有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点出发而造成的。

1.3音乐教学缺乏与其他各学科的必要联系

由于高职院校在课程编排、设施设备有限、师资以及学生基础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将乐理、声乐、视唱练耳、键盘乐器等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课程,而且是由多个相应专业的教师来担任,教师们都会为自己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按照自己教学的进度来调整教学内容。但是这样会引起很多问题,比如一些音乐知识在乐理课上已经讲过的,在键盘乐器课上教师又会重复一次,或者乐理课与键盘乐器课的步骤不一致,导致乐理课上所教的理论知识还无法满足键盘乐器课上需要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又比如,在声乐课上教的儿歌,键盘乐器课并不会针对其所教的儿歌进行即兴伴奏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出现会唱的歌不会弹,会弹的歌不会唱等现象。

2解决音乐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明确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转变教学理念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能够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是让幼儿教师能够让幼儿在组织下进行各种音乐活动,而不是将高职学生培养成音乐家或者钢琴家,首先高职院校要明确这一最基本的培养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亦或是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着培养音乐幼儿教师这一根本目的,从而彰显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教育的各学科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上不能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高难度技巧的学习,要更多强调对学生们音乐能力、音乐基础的教学,将音乐教学的核心拉回到对学生基本技巧的锻炼、基础音乐理解能力上面,让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所学到的音乐理论体系和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在幼儿教学里得以运用。

2.2加强师资培训

正如前文所述,高职院校的大部分音乐教师会运用他们所读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来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音乐教学,而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秉持着教学理念更适合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但是却不能适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要对音乐教师开展各类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应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音乐教师们快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侧重点和特征,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学前教育的特点来转变自己关于音乐教学的理念。高职学校可以将学期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面向的学生群体特征、学期音乐教育的范围来检验教师们的培训成果,并且定期对教师们的课程进行抽检,检验其教学内容、形式是否符合学前教育理念以及学生是否能够在可控范围内接受其教学。

2.3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园实践

虽然高职院校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有着深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储备,但是其教学所面向的学生在未来是要成为幼儿教师的,因此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也要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教育,这样才会明白如何做才能帮助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音乐教师。所以,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也要深入到幼儿园的时间教学中去,在幼儿园里不断积累音乐教学所需的经验。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应该每个月或者定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深入了解在幼儿园里是以何种组织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来组织幼儿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并且观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向幼儿们开展音乐教学时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和工作能力。基于此,音乐教师才能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不断调整自身的音乐教育理念和课程编排。

2.4学生同样需要参与幼儿园实践

高职院校大概每周或者每个月都会根据《学前教育学》的教材要求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在学生开始实习前,教师要将音乐课程里的重要知识点通过任务布置的形式,让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期间来制定实践行为表,记录幼儿们以及他人对音乐教学的表现以及实践心得,而且对于幼儿园中的音乐教学活动以及相关游戏开展,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活动的组织。尽量让学生可以通过短短的两周实习时间来提高自己在幼儿园教学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让学生注重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到的音乐基础能力,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向音乐教师反映哪些教学环节可以再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一来就能构建起具有实践基础的学生与教师就教学内容进行交流沟通、互换意见的平台。

2.5学科之间要加强沟通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是通过多个学科教学来实施音乐教学的,将音乐教学内容划分为乐理、声乐、视唱练耳、键盘乐器等几个重要学科,然后由不同教师来担任,所以这样就很容易让音乐教学无法实现有机统一,各音乐学科之间并没有建立起内在联系,没有立足于音乐整体教学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而导致音乐教学的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学生没有得到完整性的技能训练。因此,各学科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结合每个学科的进度来合理调整和规划自身的课程,让每个学科之间是可以互相辅助、互相成体系的,而不是独立教学。如果条件允许,那么院校在排课时可以让同一个教师来负责几门联系紧密、内容贴近的学科教学,比如乐理教师可以同时担任键盘乐器的教学,就算是分科展开音乐教学,各学科之间一定要在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管理,学科之间既要互相协调配合又要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2.6强调以生为本

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主体是参与式教学的核心与精髓,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立足于音乐整体教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成立小组模式,在小组中互相探讨、交流与分享关于该课程的学习经验等,让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的特长在小组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学习,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乐理,那么就可以辅助擅长键盘乐器的学生。将班级上的学生按每组大概八人来进行分组,而且要保障每个学生都是小组内独立的个体,可以在小组学业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要注重每个小组的团队意识,让小组成员通过互助方式来促进彼此的成长,而且小组之间还能进行合奏、伴唱等,然后各自转换位置,第一阶段由某个小组进行伴奏,另外一个小组进行唱歌,然后下一阶段两个小组就进行互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来进行互相检验和自我检验。

2.7构建实践疑问情境

对于音乐的教学来说,很大程度上教师只能起到引导者、启蒙者的作用,要想能够深入学习就需要学生能够主动去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对于韵律的感知、表演与演奏时的感情表现等,这些教师都是很难通过教学就能够让学生掌握的,这都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理解其中的窍门,而且学生在未来进行幼儿教育活动时,也要将所学到的音乐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结合。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带有疑问、悬念、留白的实践任务。比如在锻炼学生对韵律的把握能力时,教师就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在给幼儿们教导儿歌《小星星》时,如何调整韵律来让幼儿们感到轻松和愉悦?给学生留下一些关于理论上的疑问,让学生能够带着疑问亲自到实践当中去寻找答案。不过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理论指导,否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探究效率低下的情况。当学生成功解决疑问时教师也要用系统的理论为学生讲解一下,让学生检验自己所探究的答案是否与理论一致。教师也要在理论的指导下给予客观的评价。

2.8开展趣味教学

如果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基本技巧和基本能力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基础教学任务的话,那么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趣味教学且运用到未来幼儿教育中去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由于音乐中的乐理学习、声乐学习等有着一定的枯燥性以及理论性,这让学生很难对其感到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当然也就会迨于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了。为了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去减少由于知识过于理论化所带来的枯燥性和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布置一些充满游戏趣味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可以投入到音乐学习当中去。对于这些游戏趣味任务的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体现在形式上,比如在进行乐理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述一些关于乐理不通而闹出的笑话,然后给学生们或者让其他尚不懂乐理的学生上来进行表演,这时由于乐理错误而将学生们逗笑,学生也能在欢笑中反思乐理的重要性。在进行键盘乐器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查找一些比较酷炫、潮流的键盘乐器演奏视频,刺激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特征。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游戏当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就感受到了趣味教学的魅力,将来在幼儿园教学时也会利用趣味教学对幼儿们开展音乐教学。

3结束语

篇8

一、教研理念设计——寻找

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的愿景

由于音乐学科长期以来属于小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处于配角地位,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业务的提升发展较慢;也由于学校教研长期注重文化课程,较多的音乐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反复、机械的劳动,业务提升对教师个人来说就犹如瞎子过河——摸索着前进,自然也就阻碍了音乐教师的业务成长。因此,对音乐教研的理念进行设计,寻找教师和教研员共同的愿景,就成了我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教学业务提升不能成为教研员和个别教师的任务,而应成为全体音乐教师的意识和动力,教研员引好路、搭好台,画龙点睛即可。

1.建立学习共同体协作组。我根据地域特点、学情相近、可操作性强的要求,建立了中小学学习共同体协作组共14个,每组10至20人左右。随着教研活动和学习需求,调整为高中1个组,初中2个组,小学7个组。为保证教研质量,协作组组长和副组长由区备课中心组成员或是区骨干、名优教师担任,每组均有学科带头人。各组按学期制定教研计划、学习方案,活动有记录、有反思,期末做好协作组活动质量的评价。

2.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各协作组组长和副组长都要重点参加区级及以上的教研学习活动,以利于在学习共同体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每次外出培训学习归来,组长们都要给组内教师传达或作专题讲座,以让未参加培训的教师也能及时提高,让全体教师的学习氛围变得浓郁。同时,根据每位教师的成长需要,给予不同的外出学习和交流等机会。当教研员深入基层了解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惑时,及时梳理归纳,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主题,面对面地进行指导和培训,让每一位教师不成为教研活动的边缘人物,都能从需求出发积极找到自我提高的途径,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

二、教研行为设计——提供

教师发展清晰的路径

“从本质上讲,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自我的、内在的,所有的外力都必须通过教师的内因才能产生作用。因此,教师个体是否具有自主发展意识、能否做到主动专业发展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关键。”①

1.设计成长目标。关于教师个人业绩,除了教研室两年一届基本功、三年一届教坛新秀评比及两年一届骨干与名教师评比、每学年论文评比等活动外,我还积极给年轻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每学期多次举行不满三年教龄的新教师汇报展示课,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教学业务比赛,原创教案评比,送高雅艺术专场演出(基本功提升展示),送教等活动。每一位教师都可根据个人情况向着目标前进,学期末,在我的博客中登记一学期来取得的成绩,教师们你追我赶,做标杆,追标杆,积极地投入工作。

2.竖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学习、提高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如果大家只关注个人评价,那将会导致教师只注重个人名利得失。教研员也好,教师也好,不能为获奖而沾沾自喜,而是要在学科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于整个区域的学生。教研员要不断给教育行政部门建议,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这既是教师展示成果、也是相互学习的机会;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有效地促进了师生成长。这样一来,教师体现了个人价值,突显出在学校的作用不可代替,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工作热情,一个个省市级课题研究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使区内各校更加注重艺术熏陶,音乐教师的发展道路也变得更加光彩夺目。

三、教研氛围设计——构建

理想的艺术教育环境

艺术教育课改十年来,可谓在一片重视声中艰难地前行着。文化课分数在一些培训机构的广告熏染下显得那么刺眼,学生学业繁重,家长注重眼前利益,音乐课常态教学质量较难保证。那如何构建理想的音乐教育环境呢?

1.深入研究常态课质量。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要着力关注教师上好常态课,内容涉及基础知识掌握和欣赏、鉴赏能力,演唱、演奏及视唱视奏实际应用能力,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督促学校、教师重视音乐课,特别是音乐常态课教学的开足、开好。同时,对演唱演奏录像视频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做好对音乐教学的质量分析以及客观的评价,便于各校教师改进提高。

教学要质量,根源还在于备课。心中有课,教学过程就是享受。提倡教师不仅要用心备好每一节课,而且要备原创的课。经过自己深入思考的课,才知取舍。这样,在真抓真干的环境中,教师们逐渐养成了备课在心,无需形式的良好工作状态。当然,为此我们也多次邀请特级教师、指挥家,以及柯达伊、奥尔夫等教学法专家近距离授课,还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与指导,以及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观摩等活动。这些都对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深入研究“三基”作用。区域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三基”工作的落实,即:音乐专职教师、音乐专用教室配备到位、培养教师具备对音乐课堂改革的胜任力。从2008年开始,我们组织落实对专、兼职音乐教师的弹、唱、跳、音乐相关知识等进行过关考核,实行专、兼职教师持证上岗,保证上课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解决了初、高中音乐教师的教学困难。

在对音乐专用教室配备示范学校的评比中,则不是以单一的专用教室来衡量,而是根据学生人数应配备教室数达标、音乐器材达标、管理达标等多维角度考核。通过初评、复评等环节,有力地促进了各校音乐教室的建设,并使音乐专用教室落实工作成了各校校园环境建设的亮点。

培养教师对音乐课堂改革具备胜任力是一件教研员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这不是某种模式、不是口号,而是教研员既要扮演好集思想、谋略、交流沟通等角色的领导者,又要做好后勤、研究、实践、指导、传播等角色的实践者,激发教师们终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专注教学研究。这是课堂改革的重要基础,也是改革之目的。

实践说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绿色通道的开辟”是解决新老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良好教学教研氛围,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效性的有效解决方案。

注 释:

篇9

从我所在小学组的总体情况看,所有的参评课都试图努力贯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自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力求突出审美教育和音乐学科的特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创新的精神。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学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已经从观念层面深入到教学实践之中,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深刻地反映出学校音乐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特征。

正确把握音乐的形式美

和音乐内容的教育意义

音乐是青少年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他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学习感受、体验和表达人类共同相通的朴素、细腻、高贵的情感;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学习与他人的合作与分享;在歌唱活动中学习有分寸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舞蹈和唱游活动中学习灵活、协调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在欣赏活动中学习认真、专心地运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倾听;在音乐的表演活动中学胆、细致、优雅、从容地表现自己。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过程,学生能够学会主动调动自己的情绪情感去展开有意义的感知、注意、记忆、想像、理解等主体积极的心理活动,并进而形成坚持、专注、不怕困难等宝贵的心理品质。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校音乐教育应当脱去它沉重的外衣,避免空洞的概念和枯燥的说教,更加显现出它的内在灵魂――美的力量。音乐形式的美所展现的朴素而又高贵,和谐而又丰富,统一而又多变,简约而又深邃的精神力量以及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恰恰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力量和魅力之所在!音乐艺术以它自身不可抗拒的美的力量潜移默化地陶冶着、美化着人的心灵。应当说,这才是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而独立存在的根本价值。

在小学组的20节参赛课中,绝大多数教材都体现了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之间的和谐统一,所选作品从内容上看各有立意,从形式上看美而有趣味。有意思的是,相距遥远的陕西西安师范附小龙艳老师和江苏海门市实验小学杨川美两位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首歌――《我的家在日喀则》。歌曲朴素的旋律、简约的结构传达着质朴的情感,风格化的节奏和旋律传达着按捺不住的喜悦与自豪,音乐在连续的反复之中,使情感表现得到加强、得到升华。音乐的美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简洁、明快的短小之作却有着鲜明的风格特征,它以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不着一字却深情诉说着对家乡的热爱和民族的骄傲!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这样在歌声中,在音乐中绵延不绝、代代相传!

当音乐教育真正做到“以审美为核心”,把音乐还给音乐教育,把音乐自身的美作为最有力的教育工具,我们才能够真正找到音乐教育的真谛,音乐教育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崇高使命。

正确把握音乐素质、能力培养

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它的功能是情感的表现,而音乐中情感的表现又是通过音乐的手段――也就是声音的、节奏的途径,而不是视觉的、空间的形式来加以实现的。我们看到,在歌唱教学中,教师通过画龙点睛的引导、讲解和示范,学生通过自己张嘴学唱的主体活动,在歌唱中倾听,在倾听中分辨,在分辨中进行比较和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去尝试、修正和改进自己的演唱,从而逐渐学习体会自己的歌声和歌声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之间存在的或深、或浅、或细、或粗、或贴切、或南辕北辙的妙不可言的关系,进而通过自己有节制的声音控制来提高歌唱的情感表现力,同时既使个人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更加细腻,也使集体的情感在共同的演唱和品味中达到和谐与共鸣。

这样的歌唱教学,学生从中体会到的是对完美的追求,对细节的雕琢,对和谐的向往,对自我心灵的释放,对艺术美所呈现的优雅、朴素、高贵的精神品质的领悟,还有对自我行为的克制和分寸感的把握。这种充分尊重音乐艺术规律的教育,无疑更能发挥音乐教育所蕴涵的巨大的情感教育功能,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样的音乐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才是我们强调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意义之所在。

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课例、优秀的教师大都比较注意有意识地去处理音乐素质、能力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像上海的两位老师:中山北路小学秦奕老师执教的《星光亮――“小星星变奏曲”》和徐汇区田林小学姚梅老师执教的《行进的脚步》等。

《星光亮》一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其中第一个目标:“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在这里,教师把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和感受与音乐的表现手法紧密联系起来加以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是运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去倾听和发现在演唱过程中自己的声音表情和所要表达的情绪、意境之间的关系是否贴切、是否吻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断、连的不同演唱方法所表达的不同的情感意义。进而将歌唱的外部技能内化为细腻的情感体验,并能够自如地通过自己有节制的声音控制,自觉运用断、连的不同演唱方法,准确地、恰如其分地表现音乐的情绪和意境,使学生在练习和掌握歌曲演唱技能的过程中,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丰富其情绪、情感体验,并在集体演唱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学会主动的、专心的、有效率的学习,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音乐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行进的脚步》比较注意“在音乐实践与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唱歌曲,并渗透音乐知识与技能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同时,“通过听赏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轻快活泼的情绪,感受进行曲作品的风格”,并“通过歌曲演唱、乐曲听赏以及对其他不同风格进行曲简单介绍的拓展活动,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了解进行曲体裁风格”。教师紧紧围绕“行进的脚步”来展开教学,“通过演唱和听赏不同风格的进行曲,让学生感受进行曲中不同速度的行进脚步”。正是在这反复聆听、对比、演唱的音乐活动过程中,将进行曲单纯、昂扬、激励、向上的风格特点深深地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并将内化为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这不恰恰是我们所期待的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的演唱情绪及歌曲的分析与处理”,从而使我们在学生整齐、嘹亮的歌声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这不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使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吗?

正确把握音乐的学科特点

与多学科、多途径的综合

丰富的音乐课堂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的极大改善,文学、绘画、多媒体制作等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全面参与,是这次评比所展现的亮点。

资源丰富了,手段多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怎么才能把多种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怎么才能从眼花缭乱的各种教学资源中选择出最简洁、最有效、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内容?这就成了一个新的问题。教师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对于自己所选择的每一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手段的运用的必要性、充分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都需要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教师必须十分明确:我设计这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合理?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不是最好的?或者说为了完成我的教学目的,是不是只有这种方法和手段才是最有效的?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多种教学资源、手段和途径来丰富自己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的时候,一方面要做加法,突破过去音乐课一唱到底或一听到底的单调性,同时,教师还应当学会做减法,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搞形式主义。事实上,确实有一些音乐课教学内容丰富但过于繁杂,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没有明确的目的,一节课上下来花样繁多,全是,没有起伏,没有抑扬顿挫的节奏,庞杂散乱、教学不够紧凑和流畅,看不出教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在于教师自身音乐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局限。包括对音乐美的理解和认识的局限,自身音乐素养和艺术感觉的欠缺,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自身音乐艺术实践环节的不足。教师自己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对所教作品的分析、处理、演唱演奏、反复欣赏和体会等音乐的实践方面功夫不够!正是因为教师自身在音乐上下的功夫不够,对音乐美的内涵挖掘不深,教师的教学设计就难以真正做到从音乐出发,不能做到从音乐出发,那就只能在音乐以外的表面的、牵强的语义内容上做文章,这样的所谓多种手段的教学往往是徒有其表,不能深入人心。

真正的艺术是和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融为一体的,而不是剥离的、外在的、生硬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音乐教育必须专注于音乐艺术本身,专注于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去追求音乐艺术的情感表现。还有什么是比专注于音乐本身所传达的快乐更纯粹,更迷人,更令人陶醉的呢?这样的音乐教育才能为学生的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力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有能力通过音乐的手段来表现其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一些较为成功的课例,在一定程度上大都比较好地把握和处理了音乐的学科特点与多学科、多途径综合的问题。像四川成都龙江路小学伍娜老师执教的《维也纳的音乐钟》、浙江温州永嘉县城北小学胡颖老师执教的《过碇步》等。

《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思路十分清晰,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音乐听觉审美活动的心理特征,把音乐的主题、旋律、结构等听觉内容外化为有趣的故事情景和“魔法师”的视觉形象,通过语言故事、视觉形像等辅助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想像、思维等多通道的认知参与,帮助学生全面感受音乐作品运用声音的手段所塑造的听觉艺术形象。更重要的是,在运用多学科、多途径的综合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遵循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鲜明特点,将丰富多彩的参与体验活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积极的主体活动――“听”来展开。始终以听赏为主,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而且是有目的的聆听,有机地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渗透在音乐的听觉审美体验之中,让学生在充满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较好地解决了音乐自身的学科特点与多学科、多途径综合的对立统一关系。

《过碇步》上得很有味道。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环境的设计,包括用来布置教室地面的“纸碇步”和用做教具的“红绸带”、“红布袋”、“红扁担”等温州民俗用品,都恰倒好处地体现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感受音乐与相关文化,用楠溪美妙的风光感染孩子,让他们带着兴奋和新奇感融入课堂,走近楠溪”,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看温州的碇步走向世界,使孩子心中激起对家乡的热爱”。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都是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目标、要求、任务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构成一个和谐完整的教学情境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是实现其教学目标――“了解碇步的由来与作用,体验楠溪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会艺术化地走碇步,创编过碇步的多种步伐及形式,体验音乐与动作的协调性”等最形象、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没有表现“楠溪碇步”的风光电视片,如果没有“纸碇步”,如果没有“红绸带、红布袋、红扁担”等特色鲜明的民俗用品,那么,要想完成其教学任务――“通过讲碇步、念碇步、唱碇步、看碇步、走碇步及拓碇步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循序渐进地认识碇步并表现碇步的艺术”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辅助手段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是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生硬的、画蛇添足的东西。

篇10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教学改革 分析

【基金项目】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实践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NIT201 6SJJG-0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8-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课程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作为高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据此为了实现该目的,高校应对音乐教学予以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笔者将分别从:《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分析、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改革措施应用,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分析

总的来说,《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特点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定位培养目标

实际上,《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原本就属于学科教育学范畴内,它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课程目标为: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同时树立音乐教师的责任感,帮助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工作。其课程内容则包括:学校音乐教育历史、音乐教育教学基本理论、音乐教材分析、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分析等。

(二)选编教学内容体现了学术性、原理性、实践性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编写不仅体现出音乐教学论的基本框架,同时还结合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问题,不仅沿袭了传统教育理论,还引用了当代教育思潮,总的来说,对音乐专业学生今后的教育实习奠定了重要基础。另外,《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还具有一定实践性,该教材中引用了多个教学案例,将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在一起,避免了“纸上谈兵”的现象发生。

二、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一)缺乏先进教学观念

当前大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应用传统填鸭式以及满堂灌的模式,仍然存有的教学理念为以教师为中心,或者教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方法缺乏新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热情,因此难以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音乐思维。举个例子,在上音乐课时,教师在播放某一首音乐时通常要先介绍该音乐的曲式结构、创作手法和背景、作者简介、配器手法、思想感情以及乐器知识等。虽然看起来好像教师讲解的内容很丰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并不太感兴趣,甚至听完这些理论后已经没有兴趣再欣赏音乐,而且教师讲解完这些内容后已经没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这样,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无法提高。

(二)缺乏对作品的深入探究

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陶冶性情的过程,还是一个了解新事物、积累新知识的过程。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探究和理解,仅仅照本宣科,以教科书为中心,缺乏多样的教学思路,缺乏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欢乐颂》,贝多芬的名曲,这首曲子有着鲜明的形象,非常有感染力,学生接受程度高。但实际上,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作者欲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作品的深层意境,教师可以选择引导、启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些,仅仅用乐器将作品演奏几遍,或者教学生唱作品的部分,这样就导致音乐教育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因此也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

(三)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时热衷于设定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就会进行引导。举个例子,教师在播放《野蜂飞舞》乐曲时,一味的想让每位学生想象野蜂飞舞的情形。实际上学生得到的感受除了野蜂飞舞,还可能有飞车、飞机行进等,即便这些想象不算贴切,但也反映出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往这方面稍加引导,就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

三、《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教学改革措施应用

(一)采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也被称之为微型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是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使用一些教学技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小规模的教学活动,通过录制录像和视频,从而给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讨论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根据微格教学法的教学要求将音乐教学分为若干个部分,引导和带领学生对各部分进行定格研究,通过感受以及观摩等增强学生对音乐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对学生各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训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校音乐在开展微格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通常以6-8人为一组,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微格教学对学生的分组方式非常重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根据不同教学科目以及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灵活分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如果教师在教学初期,对学生还不够了解,可以按照入学时的复查成绩或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有教学实践表明,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分组方法,能够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劣势,学习其它同学的长处,及时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尽量保持小组成员的稳定。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详细做好发言和讨论的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总结内容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讨论记录的分析,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微格教学。

(二)优化结构体系

大学生早已经错过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想要在有限时间内学会专业音乐技巧和理论有些不科学。针对这种情形,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制定合理并有效的课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品的赏鉴与音乐的基础知识学习属于必修课程,针对文化层次,两者都非常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其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也有所不同。针对其内容,它将音乐知识面进行了拓宽,增加了信息量,并有效减少知识点难度。因此,对于音乐素质的教育还需要先培养出优秀的教学结构体系,将音乐素质的教育全面贯彻于整个教学体系中,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有效的课后学习

课后的学习和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微格教学法所组织的学习小组有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训练专题,引导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比如在学习古典音乐这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课后讨论莫扎特的个人作品及作品风格,学生通过网络和录像等方式收集作者生平、经典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特色以及音乐风格演变等资料,学生共同讨论和分析,并记录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这种课后学习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完善的评价体系

微格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不同,重视对学生技能学习过程的关注,所以需要对学生的音乐技能学习状况进行系统的衡量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技能。微格教学法的评价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使评价更为全面和客观。另外,过程评价与激励评价、多元化评价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开展实践活动

针对音乐的学习,主要还需要学生自己来领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特点同时也决定了其创新思维是否能够有效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将教师所教内容转化为自身的东西,然后在教师传授的技巧上,从而衍生出新的观点。为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程度,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从活动中找到相应的灵感,并需要试着创作歌曲,且还可以通过舞台设计与配乐朗诵来激发自己的创作潜能。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其中感受到来自美的愉悦,能够得到情感的熏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对其创造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着培养与促进的作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学生可以去剧院或音乐厅去看音乐会,可能这种氛围中得到灵感的启发与思维的碰撞。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的内容特点,高校音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这种现状下,我们必须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根据《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内容,加大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分别从:采用微格教学法、优化结构体系、有效的课后学习、完善的评价体系、开展实践活动,五个部分进行了阐述,以此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高质量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博.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能力――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 音乐时空,2013,14:142-143.

[2]林英碧. 音乐教育理论的新视角探论[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9:90-92.

[3]于学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科课程的反思与构建[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3: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