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长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19:1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检察长履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摘要:北碚区人大常委会戴富金主任一行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北碚区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效能,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报告》.这是换届后北碚区人大新一届领导班子首次莅临该院视察指导工作. 戴富金主任一行15人首先在戴萍检察长等院领导的陪…… 8月15日,北碚区人大常委会戴富金主任一行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北碚区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效能,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报告》.这是换届后北碚区人大新一届领导班子首次莅临该院视察指导工作.
戴富金主任一行15人首先在戴萍检察长等院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该院职侦办案区、侦查指挥中心和公诉部门等办案一线,全面、直观地了解了该院的办公办案情况.参观结束后,戴萍检察长汇报了北碚区检察院2009年以来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情况.报告在汇报工作成效、总结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深入剖析了目前在意识能力、资源力量、机制方法、基础保障等方面与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听取了戴检的汇报后,参会委员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该院近年来在参与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同时就如何巩固和加强此项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重点针对职务犯罪防控、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民事公益诉讼工作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提出真知灼见的同时,委员们也对该院在中心检察室和案管中心建设等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刑诉法修改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并积极出谋划策,全力支持和帮助解决问题.
戴富金主任对北碚区检察院的工作予以了三方面肯定:一是队伍建设好,领导率先垂范,班子团结、务实、业务精湛,整支队伍人员素质好,执法效果好、社会反响好;二是创新意识强,近年来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机制创新和理论创新成绩突出,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三是工作成效佳,在严格依法履职,保持办案高质量的同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探索,敢于解决,实现了工作成效的全面提升.
戴主任最后对该院的工作提出二点要求:一是要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工作创新要更加贴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理论创新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创出的好机制、好方法要抓好落实、不断巩固、全面推广.二是要结合北碚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发挥检察职能,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上干出新的业绩.尤其要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热点难点问题上积极探索,再做贡献.
篇2
我省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委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目标,把预防调查作为预防工作的基本手段、预防部门的看家本领和实施其他预防措施的基础,在预防职能配置、机制建设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符合河北实际的检察预防工作规律。全力打造检察机关“新品牌”,推动预防工作科学发展,逐步建立以预防调查为先导并及时转化调查成果,有针对性地深度开展预防教育、预防咨询、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犯罪分析、检察建议的预防工作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此次,在专刊这一平台上,与五位检察长一同对创新预防措施,注重预防实效进行了连线探讨。
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蔡春和
近年来,石家庄市检察机关不断提升服务大局水平和预防监督能力,为建设幸福石家庄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预防工作。针对我市“三年大变样、上水平”工作实际,对辖区396个国有投资834亿元的重大项目开展专项预防。与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工程建设领域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座谈会,实行预防项目主办责任制、工程驻地检察院进驻制、上级检察院巡视制等三项工作机制,做到了同步参与、同步宣传、同步教育、同步预防、同步查处“五个同步”的全程监督。开展城中村改造中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撰写《关于城中村改造中村干部职务犯罪情况调查分析》,实行城中村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邀请检察官到场监督制度。二是突出抓好民生领域预防工作。紧紧围绕食品安全、民政优抚、医疗保险等民生领域,深入工商、质监、食监、卫生、农业等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制定一份共同预防工作方案,赠阅一本预防宣传手册,签订一份“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承诺书,上一堂警示教育课,从而有效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的职务行为。今后,我市检察机关也将继续围绕省委部署的“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抓好预防工作规律性研究,扩大预防宣传覆盖面、影响力,不断打造预防工作的“石家庄品牌”。
承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段丽荣
承德市检察机关把预防调查作为深化预防工作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运用预防调查推进预防工作全面发展新模式,实现了预防工作由“单一预防”向“综合预防”、由“虚防”向“实防”的转变。一是立足保障要求,以预防调查为抓手推进预防工作社会化。紧紧围绕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预防调查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主动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营造有利于预防工作深入开展的社会环境。二是立足监督属性,以预防调查为手段推进侦防一体化。加强预防与侦查的协作配合,确保制度衔接,努力形成“以共享案件信息为主线、以侦防部门密切配合为推动、以执法办案工作规范运行为保障”的“侦防一体化”工作平台,切实达到“侦防一体”的应有效果。三是立足服务职能,以预防调查为平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运用预防调查方式灵活、针对性较强的优势,积极服务社会建设,提升依法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三年来,通过系统、行业的调查分析,两级院共提出加强规范行业管理的检察建议115件,帮助相关系统、行业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机制275项,专项报告被地方党委批示146件次,促进了预防调查结果的转化和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邯郸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贾振之
今年以来,邯郸市检察机关从检察职能出发,以打造邯郸预防工作新品牌为目标,主动履职尽责,创新预防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一是深化重大项目建设预防,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南水北调,是改变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伟大壮举,是今年全省、全市预防工作的重点。我们通过制定专项预防方案、召开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进驻制、巡视制,积极联系、沟通、协调等举措,切实加大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专项预防工作力度。其中多次派员到施工工地临场监督,杜绝职务犯罪隐患,尤其是权、钱、物等关键岗位。经过积极探索,摸索出“实行资金账户双控管理”的办法,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工程资金拨付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和隐患。二是创新预防调查方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涉农问题、职务犯罪多发单位和行业等开展预防调查32次,真正做到了把预防关口前移,把职务犯罪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邯郸市人民检察院在预防调查工作中总结出“三个四”工作法,即争取四个支持、坚持四个围绕、促进四个转化,在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调查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大会书面交流材料进行了交流。
保定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 李 勤
保定市人民检察院立足反腐倡廉建设前沿,充分发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确定了“围绕大局抓预防,围绕稳定抓预防,围绕检察工作重点抓预防,围绕检察职能抓预防”的工作总思路,制定并出台了《关于服务京畿强市,善美保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重大项目建设护航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扶贫资金专项预防,扶贫开发攻坚护航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五个护航工程,再次提升了专项预防工作的标准。在工作开展中,保定市检察机关始终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为有效防范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中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单位、部门签署共同预防职务犯罪实施意见,为确保工程项目的公平、公正、公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始终服务大局,履职尽责。7月21日,保定涞源、涞水、易县等11个县市遭受特大洪涝自然灾害,部分地区灾情十分严重。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决定对救灾捐赠款物立项预防。为此与市民政局联合出台并下发了《关于对“7·21”抗洪救灾捐赠款物开展专项预防工作的实施意见》,并着力强化细节管理,认真组织专项检查,确保了救灾捐赠款物的安全合理使用。始终立足职能,注重创新。针对民政资金管理、使用、发放等环节出现的漏洞,保定市检察院制发了《关于民政资金专项预防的检察建议》,受到民政系统高度重视;针对农机补贴领域职务犯罪制发的检察建议,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十佳检察建议”。
篇3
一、新《条例》的颁布,是司法体制和工作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新《条例》是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履行职务的基本法规,是对1996年颁布《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补充和完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认真落实“强化法律监督、强化内部监督、强化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是“政治建警、业务立警、人才强警、从严治警”,全面加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司法警察队伍的迫切需要。它的颁布,标志着检察机关的司法警察队伍建设逐步纳入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之所以新《条例》的颁布,是司法体制和工作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一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修改后刑诉法的颁布实施,对司法警察工作履行职能赋予了新内容、提出了新要求。二是深入贯彻中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根据中央要求,司法警察管理体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检院高度重视《条例》修订工作,保证了如期出台。三是总结实践经验、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迫切要求。《条例》是相关职能部门多次赴各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摸清底数、分析问题、把握需要的基础上,注重充分吸收近些年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司法改革实践成果,使之更加科学完备、符合实际和需要。
二、 新《条例》的施行,对司法警察的性质地位进行了具体明确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依法参与检察活动。但当前不少基层检察机关“有警不用、无警可用、检警不分、以检代警”的问题相当突出,新《条例》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受上级人民检察院和本级人民检察院双重领导;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挥下履行职责等,阐明了司法警察在法律地位上与检察官是平等的,只是工作分工不同,对司法警察的性质地位和工作特点有了明确的定位,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使司法警察工作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较以前相比特点明显。
新《条例》与老《条例》相比,更加明确的定位了司法警察的性质地位。一是职务分类不同。1996年颁布了《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司法警察的职务分类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关规定执行,《条例》改成参照公安机关实行单独警察职务序列,不但具备人民警察的基本条件,同时还应具备司法警察职业所需求的特殊条件,对司法警察“入口”标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任务分工明确。根据《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意见》,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划分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司法警察是检察辅助人员之一,是协助检察官履行检察职责的工作人员,办理传唤、押解、看管等强制性事项,参与搜查,执行拘传,协助执行其它强制措施,预防、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检察工作秩序,保障检察工作顺利进行。司法警察职责有鲜明的司法辅。但是,辅并不意味着司法警察从属于检察官,有相对独立的职责,两者是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三是管理性质不同。司法警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条例》进行管理。检察官的任免、任职回避、培训、工资福利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三、新《条例》的施行,使司法警察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得以延伸
新的《条例》赋予司法警察更加丰富和具体的职责职权,特别在如何处理扰乱正常司法秩序过激行为方面,原来的规定相对原则,现在的规定比较清晰,更具可操作性。?
一是着眼服务检察工作大局和法律监督职能的正确履行,依据刑事诉讼规则,根据各类人员职业特点,优化职权配置,强化内部监督,赋予了司法警察一些新的职责职权。《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对检察官或者其他办案人员在一定场所的讯问、询问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应当及时提醒,必要时可以向分管检察长报告”。在履职过程中,司法警察与检察官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在辅助检察官履行职责的同时,又监督制约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
二是明确司法警察是检察机关协助公安机关执行强制措施的责任主体,增加了协助执行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协助追捕在逃或者脱逃的犯罪嫌疑人等职责。明确司法警察是维护检察工作秩序的重要力量,增加了保护出席法庭、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检察人员的安全,协助维护检察机关接待群众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等职责,赋予了对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检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以及对涉诉人员实施自杀、自伤等过激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处置权。
三是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对检察人员的依法保护。《条例》中规定,对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检察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司法警察将进行及时控制,并依法采取强行带离现场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对严重危害检察机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及检察机关财产安全的,司法警察将采取制止、控制等处置措施。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将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四、新《条例》的实施,为司法警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条例》以司法警察队伍专业化为方向,针对司法警察具有武装性质和纪律部队的鲜明特点,积极适应检察一体化和警察管理行政化的特殊要求,借鉴近年来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的新鲜经验,提出了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和强化组织管理的规范性要求。明确“人民检察院授予警衔的人员应当使用政法专项编制,具有司法警察职务,并履行司法警察职责”,进一步规范了授衔人员范围、强化了警衔管理功能。明确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部门分别设总队、支队、大队,突出警务实施、警队管理、警力调动等管理职责,建立以队建制为主体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强化了上下级领导指挥关系。明确司法警察的录用、转任、培训的具体要求,与《公务员法》相一致,使司法警察的人事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严格。
五、新《条例》的颁发,使司法警察警务保障进一步合理化、规范化
篇4
上海检察改革试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探索符合司法规律的办案机制,“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使得检察官手中权力和责任制更加明确,然而权力行使的监督制约越来越突显。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把案件管理部门打造成内部重要的办案业务管理与监督的职能部门,加强对检察权运行的内部监督获得全国同行的点赞。日前笔者走进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一窥在司法改革探索中“放权不放任、有权不任性”是如何实现的。
流程监控 全程留痕
上海检察机关的案管部门把流程监控作为开展内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所有案件均由案管中心一口受理进入检察程序,在办案过程中案管实施整个流程全程监控,分别从程序、实体两方面对检察机关案件办理过程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在提高案件整体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不久,奉贤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钱某诈骗案时,办案检察官认为,钱某案发前经营水果店,经验不足导致经营性亏损,其实施诈骗犯罪的证据不足,拟作出存疑不捕决定。根据案件管理流程监控程序,案管部门将案件预警至检察长孙静,孙静综合全案发现,钱某在经营的水果店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仍从果蔬市场42名被害人处购进大量货物,价值约1000万元无法归还。孙静认为钱某隐瞒实际经营状况,大量赊欠货款,不符合正常经营规律,并有证据证明其有套钱、逃跑的迹象,遂直接改变了原承办检察官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钱某附条件逮捕。
按照办案流程监管“全程留痕”的要求,市检察院制定《上海市检察机关办案流程监控工作办法(试行)》,对案管部门开展流程监控工作的职责、途径、对象、程序,以及监控结果的运用等进行了明确,确保办案“全程留痕”并计入司法档案,形成了全市统一的案件流程监控工作规范。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检察院依托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对6060件案件进行了流程监控,同比上升164%,发出流程监控通知书69份,对流程监控中发现的一类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通报。
质量评查 科学评价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对案件监督的另一个抓手,是案件质量评查。市检察院案管部门结合司法改革相关举措,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修订了《上海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办法》,并作为上海检察改革配套文件下发执行。笔者从该案管部门看到,这套办法将案件质量评查与个案评鉴、检察官业绩考评、错案责任追究、检察官司法档案、司法规范化建设等有机结合,对案件质量评查的依据标准、评查组织、评查方式、评查范围等内容进行了明确,通过发现、评析案件质量问题,形成客观、明确的案件质量评查报告,提出评查意见和建议,切实发挥案件质量评查的“纠错、问责、规范”的作用。
对于案件流程监控、评查,全市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部门设有专职流程监控员、评查员,并在各办案业务部门选拔一定数量的人员,纳入本院“流程监控员库”、“评查人员库”,以便评查人员轮岗和开展全院性的监控、评查活动。市检察院案管部门对员额配置、人员配备方面自上而下的进行推动,牵头建立了全市范围的流程监控、质量评查人才库。同时他们还聚合各级检察院退休检察业务专家和资深检察官,建立客观、专业的“特邀评查员人才库”,负责专项评查工作,弥补现有评查力量不足和评查不深入的短板,为各级检察院的案件评查提供人才支持。去年以来全市各级院共评查案件9725件,其中随机评查7684件,专项评查1649件,重点评查392件。市检察院案管部门还对全市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局等2014年侦查作出撤销案件或不决定案件、办理案件中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应当经过许可的107件案件、以及2015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作出不捕案件中占比较高的涉嫌寻衅滋事罪和妨害公务罪案件,组织了全市统一专项评查。
信息通报,挂钩责任
笔者在徐汇区检察院看到他们探索研发检察官绩效考核系统,依托办案核心数据,使得检察官的业绩评价更具科学性;青浦区检察院结合本院实际细化评查标准,定标准、定规矩、定责任;松江区检察院则积极探索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等院外人士纳入评查小组,使评查结果更公正、更具第三方视角;奉贤区检察院探索构建了由检委会专委牵头负责,案管部门案件评查检察官专司评查与检委会专委兼司评查的常态化组织架构,在增强评查力量与评查权威上作了新尝试。全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部门将评查工作与检察官业绩考核进行对接,通过评查信息通报等,扩大案件管理监督成果的运用。
市检察院建立了《年度案件质量分析报告》制度,根据全市流程监控、案件质量评查等情况,全市各级检察院形成年度综合分析报告并,用数据和实例全面反映本院及全市办案质量情况和整体案件质量态势。同时,将监督结果和司法责任落实直接挂钩。市检察院今年初出台《上海检察机关落实司法责任制工作细则(试行)》,将案管流程监控和质量评查列为重点,并在检察官司法档案管理系统中也将流程监控、质量评查和个案评鉴一起作为干警业绩考核的三部分内容,以实现和检察官司法档案、绩效考核的有效挂钩。
市检察院案管部门专职流程监控员与办案部门对全市办案业务的纵向监督结合,形成纵横监督的合力,并确定了工作例会制度,及时总结部署案件流程监控工作,用形成流程监控会议纪要指导全市流程监控工作。检察官在前面办案,同时有另一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办案过程留下的痕迹。
依托大数据 “透明”检察权
“海量的数据资源,44项核心指标,31项辅助指标,从案件、时间、人员、绩效四个维度对检察官办案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和管理。自动抓取、自动分析、直接展示,全院109名主任检察官、独任检察官和授权检察官助理手中的检察权运行态势,从“大数据”可以客观、透明地观察到”。这就是浦东新区检察院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为规范检察权运行管理,研发的案件监控管理系统平台,俗称“大统一平台”。利用“大流程监管”,细化案管监控规则、梳理监控内容、扩大监控范围、提高监控效率、提升监控准确度的“浦东模式”。
篇5
一、 困惑——检察官职业建设制度
(一)检察官职位范围宽泛化,导致检察官结构不合理。根据《检察官法》的规定,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但是,在检察机关由于履行宪法规定的检察职能和同内部管理而产生的行政职能的合一,没有建立对检察人员的分类管理制度,使我国检察官的职位范围非常宽泛。在检察院内部,有检察官、司法行政人员、书记员和司法警察。除行使检察职权的检察长外,还有一些行使检察权的司法行政人员也具备检察官职位。过去只要在检察院工作一定年限和具有一定学历的人员,无论是否从事行使检察权的工作,一般都可以任命为检察官。没有建立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检察官的职位范围宽泛致使我国检察队伍非常庞大。检察官比例极不协调,难以实现检察权的优化配置,加大了司法的成本,妨碍检察官素质的提高和办案效率,尤其是对检察官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的提高,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二)检察官管理模式行政化,阻碍行使检察权的统一。检察官是依法行使检察权的司法官员,检察官的性质决定检察官的管理模式既不同于行使行政权的行政官员,也应有别于依法行使审判权的法官。可是,几十年来一直把检察官等同于检察院的其他工作人员,等同于行政机关的干部,完全采用行政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使检察官与一般行政人员之间的界限模糊,忽视了检察官的司法性,阻碍检察官职业化的进程。检察院实行监督和领导并行的体制,即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既要向产生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受其监督。又要向上级检察机关负责,受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与监督和领导并行体制相适应,检察官的管理也是双重的。最终导致检察机关管理和检察官管理属地化,检察院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于地方的检察院,检察官成为服务于地方 的官员,割裂司法权的统一行使,酿成了司法的地方保护主义者。
(三)检察官履职不能够保障,阻碍了依法独立行使权。《检察官法》规定了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的权利;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除、降职、辞退和处分的权利;人身、财产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等。但是,这些权利有的因没有制度的支撑和有效的救济难以实现,有的虽有制度保障,但受诸多因素制约,制度的保障功能并没有彰显出来。如对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不受干涉的权利,法律既没有建立起检察官独立的制度,也没有在检察官内部的上下级关系中划分出领导和不正当干涉的界限和检察官抵制不正当干涉的权利保障和救济制度。检察官通常受到的干涉有来自检察系统之外的机关和个人,也有来自系统内部因管理和领导关系而产生的个人干涉。在检察官履行职责保障方面受到攻击时,缺乏法律性保障措施等,检察官经常受到威胁甚至以身殉职的发生。
(四)检察官内部起决定作用,导致行政化的人事管理。检察机关办案流程是“检察官承办,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核,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的典型的以行政关系为特点的办案体制,内部组织形式上,科局为基本行政单位,设置相应行政领导,并依此形成一级管一级的等级管理模式,无论是检察办案工作,还是对检察官的管理,都是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检察官职务的提升取决于行政职级的提升,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都同本人的行政级别严格对应。检察权的行使与检察官是分离的,虽然出庭公诉必须具有检察官职称,但是法律职务不是根据业务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福利待遇”平均地分配给符合一定条件的在检察院各岗位工作的所有人员,一些并不具备检察官素质的司法行政人员被任命为检察官,任命之后也并非从事检察工作。有法律职务的人员可随时调换岗位,对检察官的管理与行政人员的管理并无二致。
二、出路——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具体设想
(一)完善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当前,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是双重领导,但事实上,地方各级检察院的人、财、物等均由地方党委、政府控制,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也是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这一领导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和发挥了双方积极性,对于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尽快建立与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的体制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在条线与地方的领导权力分配上,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权应重于地方;在办案行政经费及检察人员工资的拨给上,上级检察院与地方财政应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分别承担下级检察机关的办案、行政经费和检察人员的工资待遇,从制度上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为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完善检察官遴选晋升制度。新《检察官法》提高了检察官的学历条件,并设立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说明新《检察官法》对担任检察官必须具备的法学理论功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成为担任检察官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初任检察官的选拨方面应扩大遴选范围,拓宽选人渠道,充分利用社会法律人才资源,从全社会招考录用符合《检察官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到检察机关直接任检察官,将具备深厚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吸收进来,从源头改善检察官队伍素质结构。可以考虑上级院检察官主要在下级院的优秀人才中选拨。上级院检察官职位出现缺额,必须从下级院检察官中择优选拨。将上级院的优秀检察官选派到下级院任职,带动下级院业务的开展和检察官职业化素质的提高,形成选任检察官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完善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检察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书记员、司法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五类,提出了实施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制度的目标。因此,对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确定检察官员额比例,在逐步降低检察官比例的同时按照《检察官法》的要求不断充实检察官队伍就成为一种既能使检察官队伍保持稳定,又能在较短时期内改善检察官队伍整体素质结构,建立一支职业化检察官队伍的“柔性”措施。在推行分类管理制度中,可以将业务部门中具有检察官职务,并从事检察业务工作的人员数量作为确定检察官员额比例的根据。在此基础上对检察官员额比例实行动态管理,随着新一代检察官数量的增加逐步降低检察官员额比例,保证各项检察事业的顺利进行。
篇6
良好法治环境是实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条件
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法制健全是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将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保驾护航。
良好法治环境是落实依法治市方略的内在需求。必须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在“三个中心、三个武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分析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法治建设的总体水平。要把依法治市工作贯穿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通过强化依法治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良好法治环境是实现全市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复兴大武汉的宏伟目标,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为支撑。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求经济发达,人民富庶,文化繁荣,而且要求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社会和谐。为此,必须站在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充分运用民主和法治的手段,正确处理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环境和制度保障。
良好法治环境是维护民权、改善民生的基本保证。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遵照总书记的要求,一手抓发展,一手保民生,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建设幸福武汉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以发展进步成就幸福,以公平公正促进幸福。而要在发展进步中维护公平公正,就要始终以维护民权、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基本路径
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要以建设法治武汉为主旨,以建设法治政府为抓手,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动力,通过深化法治建设,在全市大力营造三大环境。
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大局,维护稳定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强化民主法治,坚持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政法职能,坚决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纪检监察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政法机关的执法衔接工作,合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政府立法和制度建设,从制度上、程序上优化政务环境,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严禁不作为、乱作为。加强政务服务载体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时效。深入实施“阳光工程”,建设“阳光政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大力健全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深化治庸问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提高公务人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
营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服务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政法机关要践行政法干警“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既要严厉打击犯罪,又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持履行职责与强化监督并重。加强公、检、法三机关的相互监督与制约,严格执行监督制约的各项制度,注重对重大、疑难案件的研讨,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应有的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是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健全完善保障机制。
进一步规范行政权。要转变“权大于法”观念,树立“职权法定”意识,转变“人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要规范行政道德,加强道德修养,打造“责任行政”。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等。要精简办事程序,推进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和承诺制度,促进提高行政审批的质量与效率。要强化“窗口”行业建设,规范操作,文明履职,提升服务质量。
进一步完善司法保障服务。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优化司法保障。要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推行服务型司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手段,依法有理有序有效地做好工作,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公、检、法、司机关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文明、安全、公正、廉洁执法等制度机制建设,保障执法效能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