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流通市场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品流通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品流通市场

篇1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药品运输、储存、销售和消费环节监管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开展:

一、开展药品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专项行动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

出台了全县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专项行动方案,召开分局监管人员参加的工作会议,布置药品安全大排查大检查大督查专项工作。

二是明确工作重点。

重点加强疫苗使用单位和特殊管理的药品经营企业监管。

三是开展大排查大检查。

组织人员对县疾控中心和全县XX个疫苗接种点、X个仅接种新生儿疫苗接种点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对辖区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管理的药品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检查。

开展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挂证专项整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抓好工作落实。

我局及时转发了国家局和省市局的文件精神,组织分局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专项检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分局均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将整治重点和整治内容传达到每一个监管人员,并指导分局开展此项工作。

(二)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开展注册执业药师情况排查。对全县所有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注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通过排查发现,全县共有X家执业药师注册证到期、XX家未注册。其中XX药房有限公司法人X某(执业药师)涉嫌一证两用,后XX药房有限公司主动注销了《药品经营许可证》。对于注册证到期或未注册的企业,我局均下发了整改通知书,限期要求企业进行注册。目前,还有X家药店没有完成执业药师,停业X家,被立案查处X家。

二是组织企业开展自查。

要求所有药品零售企业对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开展自查,对执业药师配备不到位、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主动进行整改。目前,全县XXX家药店均开展了自查。

加强宣传,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宣传发动,让企业知晓,并积极支持、参与专项整治工作。4月初,在县政府网站及时公布了我县执业药师注册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全社会监督。

开展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药店诊所药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回头看”。组织人员对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药店诊所进行再次整治。目前,已经检查32家次,未发现违法违规行为。

三、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一是联合县卫生健康委,对去年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下达今年任务。

二是定期进行通报。

篇2

[关键词] 药品流通监管;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64-03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in the regulation of drug circulation

QIAN Yongxiang

Guangdong Zhongnan Pharmaceutical Company, Shenzhen 518020, China

[Abstract] Drug is not just a conventional commodity and particular regulation on the its circulation is needed, for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directly relates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The drug regulation mechanism, which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China carried our reform and open polic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andardizing the drug circulation. However,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more and more deficiencies appear in the existing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drug circulatio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rug circulation to some extent. Therefore, additional regulation is needed to standardize the order in drug circulatio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roblems in existing drug circulation and proposes solutions, 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management of drug circula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egulation of drug circulation;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由于药品自身具有的特殊性,使得世界各国对其流通进行严格监管。例如:美国药品流通由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进行统一管理;法国药品监管由国家健康产品卫生局全权负责;德国制定了《联邦德国药品法》;日本制定了《日本药事法》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药品监管体制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在药品流通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政府对药品流通领域进行监管,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药品产业的有序竞争以及发展。

1 我国药品流通监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药品流通监管体制已经初步形成,同时流通监管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结合目前现状,我国药品流通监管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在某些环节监管力度不够,影响了药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

1.1 监管体系不完善

美国联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是世界公认的食品药品权威管理机构,已建立事前、事中以事后全程监管体系,同时监管工作重点放在了事前预防上,并且由两个部门分别执行药品技术的审批以及监督工作。有效降低了药品流通不良风险,且分工明确,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但是,我国的药品行业是“审批在中央,监督在地方”的监督体系,药品流通监管主要侧重于事前审批以及事后惩戒上。加之我国批发企业以及药品零售企业比较多,相应的违法行为增多,监督部门往往出于应付,很少实质性的监管,更谈不上事前预防。

1.2 监管职责划分不清

在药品安全事故出现后,监管责任很难认定,出现 ““谁批准,谁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1-2]。比如保健药品是向卫生部门申请的,而监督是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执行的,执法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推责任,踢皮球”,不利于执法工作开展。这样就很难清理淘汰生产条件和经营资质不足的企业,不能净化药品流通环节。

国外药品监管相对有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法定处罚措施严明,检查与执法到位,能促进整个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1.3 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药品流通方面的法律体系,即使已经颁布,但是由于条款中因表述不够明确,导致可操作性差,甚至出现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现象。正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出现监管体制不顺畅,执法职责不清的现象[3]。

尤其是近年来,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药品质量安全愈加重视起来。而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药品召回制度,当发生药品质量事件,要求召回质量问题药品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文件对其进行规范,造成消费者维权缺失。

由于人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广告的影响,部分不法商家擅自未经审批的药品广告,或篡改药品广告审批内容等虚假违法广告,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没有完善的法律规范对其规范等诸如此类情况,都需要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2 加强完善我国药品流通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2.1 加强药品流通监管部门自身建设

针对当前我国药品流通监管部门对药品的监管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没有实质性的对药品进行监管。甚至有些监管人员在面对金钱以及权利诱惑时,不免弄虚作假,放任药品批发企业或者零售企业的违法行为[4]。因此,鉴于此种现象,必须强化干部队伍的素质,主要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按照学习型以及规范性机关的标准,培养一批药学以及法学等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加强药品监管人员培训力度,在监管队伍中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协管员、监督员以及信息员的作用,将其联合起来,调动监管的积极性,更好的为药品监管服务[5]。

改革药品监管部门内部结构,进一步明确、细分监管职责。关于此点,国家监管职能部门正在不断完善。例如:今年5月份完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改制[《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即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顺利转变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放了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分职责到个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整合了原卫生部部分职责,优化了药品生产、经营等环节行政许可事项。

2.2 不断完善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现行药品流通监管法律法规已不适应药品流通发展和药品监管工作要求,尤其是涉及到和其他法律存在的衔接部分。比如《药品管理法》是一个跨部门的法律,它涉及到市场、行政管理、执法。从内容来讲,它不仅仅涉及政府的监管行为,还涉及《刑法》和民事关系。因此,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行政法,应该是几部法同步修订,才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刚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就是适应新医改工作发展和药品监管工作出台的。近两年内出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等,以及已被列入了2013年立法计划的《药品管理法》等。但关于药品召回和药品广告审查方面,目前还没有进一步完善。

只有药品流通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适应新时代监管特点进行修改,才能为监管部门明确监管方向,进而对药品流通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2.3 进一步完善药品流通监管方法

采取日常监督和飞行检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监管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加强GMP、GSP跟踪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抽验机制。以此建立、完善企业诚信档案,实行分类分级监管,强化企业诚信自律意识,提高企业诚信水平[5-6]。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形成良好药品流通秩序。监管部门应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及时传递整治药品市场的信息,对于典型以及影响较大的药品案件给予曝光,不仅对违法分子起到较大的威慑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他经营企业守法经营。

不定期与卫生、工商以及公安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加强信息的交流,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各部门责任,落实责任追究制以及过错责任制,加强各部门的联合执法,并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共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7]。同时,监管部门针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组织力量制定相应的药品监管工作规范,以满足新的监管工作需要。

2.4 建立预防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模式

药品批发企业可以分为区域性的核心药品配送以及一般药品批发配送企业,根据“不同的矛盾,只有不同性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的原则[8-9],因此,必须根据药品配送企业的性质进行不同的监管。对于区域性核心药品配送企业不仅承担了市场药品的主要供应,同时还承担了药品市场的商业性以及政府性储备,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根据这一特性,应实施预防性行政监管。所谓预防性行政监管主要体现在扶植、培育以及服务,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对企业进行不断的评价,实现企业管理的升级。由于一般药品批发配送企业是柔性经营方式,其经营行为随着市变化而不断变化,鉴于此种原因,应实行针对性行政监管。根据企业配送药品的属性不同,找出药品流通应监管的重点品种、品规,提高监管的针对性。

此外,随着医药监管发展要求,药品监管部门应探索预防性风险监管在药品监管过程中的运用[10]。

3 加强药品流通监管资源的投入力度

针对当前我国药品流通监管资源投入不足现象,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资。首先,应加大经费投入,特别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争取将有关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开发各种适用的监管软件,建立健全有效的全国药品电子监督管理网络。其次,运用先进监管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坚持以点带面的原则,先实现县级以上城区的药品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再逐步实现乡镇以及村的零售药店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电子信息监管与现场检查有效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全方位的监管网络。切实将流通监管职责落到实处,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利益。

总而言之,由于药品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其流通监管,不仅需要上述对策,而且还需要药品批发企业自身加强自律,按照相关法律规范,严格药品流通安全,不投机取巧。只有药品批发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有效结合,才能够确保药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赵成.基层药品流通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13):51-53.

[2] 赖晓欣,何磊,毛颖新,等.药品流通监管重点与科学监管方法探讨[J].中国药事,2008,22(11):950-953.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司.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加强药品流通监管[J].中国药业,2000,9(1):5-6.

[4] 侍苏华.强化药品流通监管力度规范药品营销和采购行为[J].中国药事,2000,14(2):81-83.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5] 李亚伟.加强药品流通科学监管的思考[J].医药导报,2008,27(8):1010-1011.

[6] 肖素凤.浅谈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6):164-165.

[7] 沈璐,曹立亚,邵蓉.国外药品安全政府管制经验浅谈[J].中国药事,2006(6):382-384.

[8] 刘震.我国药品流通股环节缺陷分析和对策[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3):13-17.

[9] 杨晶.我国药品流通安全监管体系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1(4):18-22.

篇3

一要加快清理和废止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对各地在企业开办登记、药品采购与定价、药品配送商选择等方面存在的使用行政权力干预市场或导致药品价格扭曲及其他阻碍药品流通行业公平竞争、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政策规定进行清理。11月30日前对清理情况进行汇总,及时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

二要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可探索由规模较大、质量控制严格、执业药师药事服务制度完备、诚信记录好的零售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和其他专业服务的多种形式的改革,并切实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并确保医疗机构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开具和调剂处方,保障患者的处方知情权和购药选择权。

三要鼓励零售药店发展和连锁经营。结合深化医改和医药分开试点工作,提高零售药店在药品终端市场上的销售比重,清理妨碍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的政策,缩短行政审批所需时间;依法查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与医疗机构在药品销售中存在的各种价格垄断行为;在“加快发展药品连锁经营”的同时,加强行业准入退出管理与行业规划的衔接,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做好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贯彻执行;将符合资质条件的零售药店及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逐步扩大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覆盖范围。

四要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充分考虑对基层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区的配送成本,合理确定药品采购价格;鼓励大中型骨干药品流通企业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延伸销售和配送网络,增强基层和边远地区的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篇4

在组织机构、队伍能力、监管业务、内部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确保全省现场会顺利召开。

二、方法步骤

“点对点”业务指导分7个指导组,具体负责食品药品监管所能力建设7个方面的业务指导。

(一)综合管理指导组

成员单位:市局人教科、区县局负责监管所组织建设人员。

指导步骤:市局人教科与区县局人教股对食品药品监管所的阵地建设布局、内部管理制度、人员学习培训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

(二)食品生产监管业务指导组

成员单位:市局食品生产监管科、区县局食品生产监管股。

指导步骤:市局食品生产监管科与区县局食品生产监管股帮助监管所规范完善食品生产类监管档案。并带领监管所人员到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实地指导如何开展监督检查。

(三)食品流通监管业务指导组

成员单位:市局食品流通监管科、区县食品流通监管股。

指导步骤:市局食品流通监管科与区县局食品流通监管股帮助监管所规范完善食品流通类监管档案。并带领监管所人员到食品流通企业(小副食店)实地指导如何开展监督检查。

(四)餐饮服务监管业务指导组

成员单位:市局餐饮服务监管科、区县局餐饮服务监管股。

指导步骤:市局餐饮服务监管科与区县局餐饮服务监管股帮助监管所规范完善餐饮服务类监管档案。并带领监管所人员到酒店、小餐饮店实地指导如何开展监督检查。

(五)医疗器械监管业务指导组

成员单位:市局医疗器械监管科、区县局医疗器械监管股。

指导步骤:市局医疗器械监管科与区县局医疗器械监管股帮助监管所规范完善医疗器械类监管档案。并带领监管所人员到医疗器械企业实地指导如何开展监督检查。

(六)药化生产监管业务指导组

成员单位:市局药化生产监管科、区县局药化生产监管股。

指导步骤:市局药化生产监管科与区县局药化生产监管股帮助监管所规范完善药药化生产类监管档案。并带领监管所人员到药品生产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实地指导如何开展监督检查。

(七)药化市场监管业务指导组

成员单位:市局药化市场监管科、区县局药化市场监管股。

指导步骤:市局药化市场监管科与区县局药化市场监管股帮助监管所规范完善药化市场类监管档案。并带领监管所人员到药品经营店、化妆品经营店实地指导如何开展监督检查。

三、相关要求

(一)认真落实责任。各业务指导组要认真落实业务指导责任,进一步帮助监管所规范完善监管档案,提升监管所人员监管业务能力。

篇5

冷藏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疾病并需要在一定温度下冷藏或冷冻保存的药品,主要是指生物制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类制品、酶制品以及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制成药品等。相对于普通药品,冷藏药品在采购、销售、运输、储存一系列流程中都有特殊要求,通常采用非常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一旦出现差错将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和危害社会。

2冷藏药品流通的结构分析

2.1实施主体

目前我国制药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及零售企业数量众多,分散经营,市场集中度低。新版GSP进一步强化了药品仓储温湿度控制环节,对药品冷链流程、药品验收管理、药品运输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通过对药品冷链作业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冷藏药品流通安全水平,从而控制药品流通中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保证用药安全性。

2.1.1大型企业

随着新版GSP的实施,我国1.3万多家医药流通企业中,具有强大的品牌、资金、网络、技术、服务能力的大型医药企业将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冷藏药品品种数量多,大型需求增长快,这些大型企业将引领行业发展和标准执行,逐步形成冷藏药品流通的规模经营网络。

2.1.2小型企业

因技术、信息、人力等准入标准的提高,小规模企业的经营成本将明显增加,短时间内小型药品企业往往难以达到新版GSP的标准,将不得不放弃冷藏药品的经营。

2.1.3第三方经营

从政策的规范,市场的需求导向,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独立于供货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物流拥有现代化、专业化、精细化、分工合作、高效运转的服务模式以及标准化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其独特的优势必将成为未来冷藏药品流通市场竞争的主体。

2.2基本结构

冷藏药品流通的基本结构由冷藏药品原材料企业、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储备企业、零售、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组成,其中药品零售企业包括连锁门店、单体经营店、网上药店。

3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管理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各类组织管理中一个相对独立的职能。对冷藏药品流通过程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通常,这个过程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基本环节。

3.1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的出发点是确定哪些风险可能会对药品安全产生影响,以及测量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直接关联着风险管理的最终效果。在对冷藏药品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引起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设施与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有仓储设施、运输设备、人员资质等条件;二是冷藏药品物流作业环节,如药品购进、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出库与运输等多个环节。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极有可能导致药害事件的发生。

3.2风险评价

应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因素的级别。确定药品冷链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对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尽可能确定其影响程度,并赋予权重,构建冷藏药品流通质量风险因素体系。

3.3风险控制

篇6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督管理考察团去年的考察报告,法、德药品流通模式基本为:

具体地说,法国的药品流通模式为:84.7%的药品通过药店进行零售,另外15.3%由厂家直接销售给医院使用,在药店销售的药品,其中88%由药品批发商分销给药店零售,另外12%由厂家直接销售给药店进行零售,制药企业、药品批发企业不能直接向病患者销售药品。德国的药品流通模式为:84%的药品通过药店销售,其中70%为处方药和可报销OTC药品,14%为非报销OTC药品,16%的药品(部分OTC药品)由超市销售,医院用药只占16%,医院药房从药厂直接进货。

我国的药品流通模式基本为:

具体地说,生产厂家可以直接销售给医院。目前,有些医院试行药品招标,但数量仍然很少,绝大部分药品是通过医药批发公司销售给医院的。零售药店可以从生产厂家进货,也可以从批发公司进货,但销售量有限。零售药店不能直接将药品销售给医院,这是与法、德两国药品销售模式的根本区别。

我国医药市场现状

药品经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效益低、管理差,竞争无序

目前我国有13万家左右的药品经营企业,其中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与前几年1.6万家医药批发企业、7万多家零售企业相比,猛增了4万多家。而这13万家左右的药品经营企业中,有计划经济下的医药批发公司,有改制后的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有新成立的医药有限公司,有个体挂靠户、经营户。11.5万家左右的零售药店,绝大部分属于医药批发公司和药品生产厂家,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私人承包经营或个体户经营。这些企业大多规模小、效益低、管理差、竞争无序。而在这众多的药品经营企业中,符合GSP要求的还不足1%。

药品经营企业如此迅猛发展,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药品经销中的高额利润及一些非法商业贿赂、高额回扣等非正常利润。在巨大利益驱动下,各行各业都纷纷加入卖药的行列。各种非法药品市场,各种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市场鱼龙混杂,医药流通行业已进入恶性竞争状态。

价格秩序混乱,药品价格过高

目前在我国逾万种药品中,由国家定价的有131种,省定价的156种,其余都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于我国药品生产厂家过多,药品严重供过于求,迫使企业纷纷采取不正当手段推销药品,加之我国众多药品经营企业参与恶性、无序竞争,使得药品价格秩序非常混乱。“虚高”的药品价格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1)以高额折扣为主要推销手段的药品购销机制的存在,使得价格越高,折扣越大,药品就越好销售;(2)现行行业规定的药品销售利润率本身就居高不下,批发企业加价率(进销差率)高达20%。(已远远超出法国8.4%的药品批发差率),零售企业加价率(批零差率)高达15%,两者相加为35%,这样的销售利润率,足以使药品价格高涨;(3)我国医院医药行业体制使得医院收入的50%-70%来自于医院药房。各家医药代表纷纷使出各种招数,不惜采用不正当竞争,使得医院药房变成了药品销售的主战场。大家纷纷把药价抬高,医院可以拿高额回扣,药厂、批发公司可以增加利润,医药代表可以增加收入,彼此心照不宣,利益共享。但惟独苦了自费的老百姓,而公费的也增加了单位的负担。

法、德医药市场现状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督管理考察团去年的考察报告显示,法、德药品批发市场集中度很高,但在它的早期,市场也是相当混乱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医药批发企业也相当多。但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通过联合、收购、兼并,立足于今天药品市场的都是规模大、成本低、服务水平高的企业。在法国8家药品批发企业中,3家市场份额高达95%。在德国现在只有10个大的药品批发商,其中3家所占市场份额高达60%-70%。以法国最大医药批发公司OCP为例,OCP年销售额321亿法郎,利润2.94亿法郎,主要经营药品,也兼营一些小百货如化妆品、妇女用品等,但为了争取客户,这些兼营业务都是免费提供的。其经营的药品有2.5万种,另有1.5万种药品不储存而是随时向药厂进货,公司争取客户的方式有每天2-3次送药,2-3小时送货,不管新老客户都保证24小时内送药上门。

法国、德国药品分销及药品批发物流系统效率很高,药品批发企业在各自的市场区域设有分销中心。例如,OCP在全法8个市场区域设有57个分销中心,拥有1.6万家药店客户,药品分销中心效益很高。设在巴黎的拥有400人的药品分销物流中心具有欧洲最新的自动物流处理系统,仅有15天的药品库存,每天进货65吨,送货55万种次,每天送药3次,从接订单到药品送达药店仅需2-3小时,早晨的订单中午前送货,下午的订单晚上6点前送货,晚上的订单次日早晨送货,40%的药品都是一盒一盒拆零分销给药店的。由于药店与分销商有着稳定的购销关系,药店通过网络可以直接进入药品批发商的物流系统进行订货,所以供药及时,效率高。药店除柜台摆放的药品外,基本无库存。

在法国和德国,厂、批、零各环节在药品价格中利益分配大体由政府规定。在法国,药品价格的利益分摊情况是:制药企业占64.9%,批发企业占6.3%,零售企业占25%,税占3.8%。在德国,药品价格的利益分摊情况是:制药企业占51.5%,批发企业占7%,零售企业占28%,税占13.5%。但为了促进销售,批发企业可以给药店一定的浮动,例如OCP给药店浮动1.8%。

政策建议

医药行业是引进外资较早的一个行业,多年来,生产企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但由于商业流通领域未受到外资冲击,始终没有多大起色。这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医药商业流通模式,像一个瓶颈,已严重扭曲、阻碍了我国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要改变目前医药流通领域的混乱状况,取消地方行政保护

行政保护,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只要政企不分离,行政保护就有存在的理由。为官一方,为了地方经济繁荣,更为了自己的政绩,不这样做不行。但药品市场的地方行政保护却异常严重。近几年来,我国地方医药行业纷纷撤局,相继成立了一批大的医药集团公司,有的还成为上市公司,里面既有生产厂家,又有批发公司、零售药店,这种大而全的企业跟计划经济并无两样,既有政府职能,又有市场行为,看似庞大,实际上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组织。在思想深处,在潜意识里,都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我国改革开放已20多年,药品市场还是画地为牢,各大医药公司都只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做文章,若想开辟外地市场,人家不批、不发经营许可证,那就枉费心机。

厂、批、零宜分家,但必须做到“政企分离”

政企分离,实在是国企改革的一大难题。医药行业根本算不上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完全可以进行深层次改革。那些大而全的公司可以以母公司投资控股或参股的形式把下面的生产厂家、批发公司、零售药店分离出去,而对那些经营差、甚至资不抵债的企业,可视具体情况按资产的一定比例卖给个人,经营好的,可以赢利,不好的,则血本无归,所以对个人而言,风险是相当大的。通过这样的产权制度改革,政府与企业自然就分离了。企业就可以进行横向联合、收购、兼并,通过市场无情的淘汰、竞争机制,最后形成一批规模大、服务好、成本低的大型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也能真正实行跨地区的连锁经营。政府可以制订合理的厂、批、零差率,规定三者的利益分配,使医药市场步入良性竞争状态。

医药必须分业,财政拨款应及时到位

篇7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净化药品市场环境,根据国家局和省局下半年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规范药品购进渠道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

强做好规范药品购进渠道工作的自觉性

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来,我市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得到规范,药品质量有显著提高。但通过GSP跟踪检查,我们也发现部分涉药单位未严格按照GSP管理的规定,还存在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购进药品过程中,未认真审核供货单位销售人员法人委托书、出现法人委托的销售人员与实际开展药品购进业务的销售人员不一致现象,导致发生假劣药品事件;二是部分涉药单位贪图价格便宜,从游医药贩手中购进药品;三是尽管知道一些业务员销售的药品无正规票据、药品渠道来源不明,但碍于人情关系仍从这些业务员手中购进药品。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扰乱了药品市场流通秩序,损害了合法涉药单位的权益,而且形成滋生假劣药品的土壤,严重威胁了群众的用药安全。因此,我局把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监管、规范涉药单位的药品购进渠道,作为2007年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作。各涉药单位要从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促进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高度,增强做好规范购进渠道工作的自觉性。

二、严格依法经营,扎实做好规范药品购进渠道工作

要严格依法经营,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药品购进渠道。

(一)药品供应企业的选择:各涉药单位要坚持“资质合法、质优价廉、就近采购、服务便捷”的原则,选择信誉高、服务优的合法药品供应企业,严把药品采购关。

(二)药品供应企业的审核:各涉药单位在购进药品时,必须严格审核药品供应企业及其销售人员的合法性,并向对方索要以下资质证明,建立药品供应企业档案:1、加盖红印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药品经营许可证》(批发)及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注意审核其生产或经营范围、有效期限等;2、销售人员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必须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注意审核《法人授权委托书》委托地区、委托权限、委托期限等。3、认真核实具体开展业务活动的销售人员与法人授权委托的销售代表的一致性,如不一致严禁开展药品业务活动。4、涉药单位不得从不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单位或无法人授权委托的个人处购进药品。

(三)质量保证协议及购货合同的签订:各涉药单位必须与药品供应企业签订质量保证协议或签订明确质量条款的购货合同后方可购进药品。

(四)药品的购进:各涉药单位购进药品应当索取合法有效的购进票据。购进票据应当标明药品通用名称、生产厂商、批号、供货企业、购货数量、剂型、规格、销货日期等内容,并加盖药品供货企业印章。应将购进票据按月装订保存、备查。涉药单位购进药品,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购进验收记录应当注明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货日期、验收结果等内容。

三、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规范药品购进渠道工作落实到位

为了确保规范药品购进渠道工作落实到位,我局从2007年9月起,将加大对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

一是开展药品流通环节购进渠道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流窜作案的游医药贩、走票过票、出租柜台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查涉药单位的购进渠道,对发现购货渠道不合法,不能提供合法的药品购入凭证及有关证明材料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

二是以飞行检查为主要方式,加大GSP跟踪检查力度。对没有认真执行企业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购进药品只开具票据,无药品出入库及验收记录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给予从重处罚,批发企业核减许可经营范围、零售药店不予以换发许可证;对不认真核实药品销售人员与法人授权委托的销售代表的一致性,开展药品业务活动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视同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处理。

篇8

关键词:医药营销;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国内药品营销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产品时代。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这个时期医药企业处于传统发展阶段,流通的组织结构、药品采购、技术使用及管理模式均采用计划、集约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品生产企业只需要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药品生产,国家的医药三级批发机构按照计划将药品下拨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零售商。这个阶段不需要关心经营,不需要依靠品牌经营。

销售时代。我国医药市场起步较晚,市场不够成熟,医药流通流程不够完善,制约了我国药品行业的发展。

营销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程度的不断深入,医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整合资源,形成自身特色引起了管理人员的重视。国内许多企业利用营销管理学习,不断增强自身营销管理能力,在借鉴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情况下,逐步在行业内建立药品管理体系。

整合时代。进入21世纪,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节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医药企业中也出现了以物流为主导的医药销售企业,其中以九州通为代表。这类医药药品生产企业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步缩减生产企业与终端药店之间的供货环节,降低了药品的零售价格;在这个阶段出现了许多平价药店,同时医院采用药品招标制度,不断下调药品价格,医药销售企业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成为必然趋势。

二、我国医药营销策略分析

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药品生产商家和患者之间的通道,流通环节是否畅通影响着医疗药品的销售情况,把握了销售渠道也就把握了销售的命脉,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渠道政策与策略能够提高医疗药品的销售业绩。

分销渠道的选择。企业药品生产出来以后,需要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分销,这样才能及时将药品送到潜在消费者手中;流通环节中分销渠道选择影响着药品的销售成本,从而影响到药品的销售价格和竞争力。

分销渠道选择第一步是选择优秀的销售模式,即决定企业采取短渠道还是长渠道;考虑要不要经过中间商销售,经过几道中间环节最合适。一般来说,连锁型零售药品批发企业、大型医药连锁店是药品流通的首选渠道。

理顺渠道,防范通路冲突。销售人员之间会因为营销出现销售决策分歧,由于对销售目标差异较大,信息沟通较困难,角色定位不同等原因而产生通路冲突。为了降低通路的冲突,首先医药流通企业应该对医药产品进行合理定位,避免销售渠道的空白疏漏;其次,应该对市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的制定分销方案;以合理的报酬、严密的制度,创造一种让销售商“想窜货而不敢窜货、敢窜货而不能窜货、能窜货而不必窜货”的营销环境。

实现数据信息化。引进先进的数据管理软件,将药品的生产、销售、储存、成本、财务分析等相关数据进行网络集成,确保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化,只有掌握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流通手段上推出电子商务交易。电子商务交易具有效率高、方便快捷的优势,国家在《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药品销售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医药药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

“三网合一”,建设未来营销网络。随着国家开放国外医药企业在华投资,他们由于技术、价格、质量的优势,对我国医药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降低了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利润,在竞争环节上不仅仅是医药药品本身,流通环节的是否畅通也影响着医疗药品的销售。因此,国内医药企业应该扩展医药流通渠道,营造良好的营销环境,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这样才能顺利的完成产品的分销、资金的周转和信息的交换。

建立电子商务影响网络。国家药品监督局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医药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积极进行电子商务领域的扩展,推行从企业到企业、企业到顾客的网上交易模式,通过上游到下游的整合,逐渐改变传统营销方式的速度慢、环节多、成本高等缺点,树立知识经济时代下,医药企业的全新形象。目前,网上交易试运行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反应,符合未来贸易发展方向。

三、加强销售队伍建设,提高医药企业服务水平和医药企业竞争力

面对国外医药企业的冲击,我国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培养具有创新型人才,采用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企业应该适时做好员工培训,采用引进等方式吸引大量具有医药知识,又具备营销知识,同时还熟悉市场营销的管理人员,加大营销力度。

医疗企业可以借助一些猎头公司招聘一些熟悉国内、国际医药市场,并具备实施过成功案例的履历,懂医药、会外语,了解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面对外企先进的管理模式,国内医药企业应该采用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用,要给人才发展空间,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现实工作中,任何产品的销售管理策略都不能孤立于现实环境,只有充分把握医药市场存在的风险与机会,才能正确判断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接受挑战,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苏金安.浅谈我国企业的品牌营销[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7).

[2]潘振,郭昆鹏.加强我国医药营销监管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0(02).

[3]师东菊,魏云鹏.伦理视角下我国医药营销的发展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11(04).

篇9

因地制宜设定医药冷链模式

美国、日本和欧洲是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典范,不但硬件投入、政策法规支持、管理方式、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且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和流通渠道。

不同的医药冷链物流模式决定了行业的不同发展道路,但无论何种模式,只要选择恰当,都会推进整体行业的发展。比如美国、日本和欧洲所采用的物流模式就不尽相同,而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却同样处于国际前列。美国的医药冷链物流以大型制药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为中转枢纽,药品由制造企业集中到批发企业的物流中心,各医院和医药零售连锁店直接向批发企业提出配送要求,并由物流中心为各销售终端进行最终配送,资金的结算则由总公司和批发企业间统一完成。同时批发企业还为客户提供“库房到库房”配送和“直接配送”的服务。这种模式下,批发企业的配送中心负责为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提供经济合理的流通和销售方式,避免企业直接面临小额订单,降低了流通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长期发展有利于提高市场集中度。

而日本低温药品流通市场的区域性强,国内的药品批发企业几乎没有一家可以在全国范围运营,药品制造商和零售商所面对的是一种多渠道的商业流通模式。批发企业在供应链中需要承担部分非流通领域的职能,比如管理信贷业务、收取资金等。日本冷藏药品市场有独特的流通体系和准入制度,国内基本没有进口药品,成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促使大部分药品的进货直接面向制造商,收发货周期的可控性强。

欧洲国家冷链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为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病人。在法国,药品的销售有近85%要通过药店,其余部分则由制造企业直接面向医院。药店销售的药品中,批发企业分销部分约占90%,其余由厂家销售给药店,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的药品销售不针对普通患者。药品在生产、批发、零售环节的价格和利益分配大体由政府规定,一般情况为批发企业55%,批发企业约6.3%,零售企业25%,剩余部分为税收。企业整合是促进欧洲医药物流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冷链药品流通作为医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体行业的发展道路相同,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医药企业和药店、药房等销售终端的内部整合以及销售企业的品牌化经营;第二阶段为医药企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并构成了利润和成本两大中心体系;第三阶段为VMI模式的广泛采用,重点在于信息的全方位整合。目前,欧洲的医药冷链物流依靠企业标准化操作、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遍布各市场区域的分销网络,实现了物流系统的高效率运作。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引导下形成的龙头企业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上医药冷链物流的领军企业如World Courier、Nagel、FedEx、UPS、DHL、Allergan等。这些企业都建有综合性的药品冷库,并提供诸如药品封装、温度电子监控、物流咨询、全球分销仓储网络、冷藏箱配置等业内领先的物流服务。市场经济下的优胜劣汰法则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进而推动行业的繁荣发展。医药冷链物流在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也正得益于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更主要的是,这些国际型的物流企业依靠完善的设施设备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特别是设施设备的应用和合理配置是实现低温环境、发展现代医药物流的必要条件。从国外药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来看,运输、仓储、配送、搬运等环节的高效运作及冷藏链之间的有效衔接都需要完善的设施设备的支撑。冷藏运输方面,欧洲道路设施发达,运输效率高,依托便捷的交通网络,可实现冷链药品的“门到门”服务。药品储存方面,国外的企业大都建有现代化的医药冷藏库,如英国Marken 在新加坡有现代化的临床试验供给仓库,该仓库设施先进,可提供零下80℃到室温之间各温度段的安全存储条件;UPS在北美有超过22家保健配送中心,中心内配备有自动分拣机、制冷机、温度监控器等基本的设备。

同时,国外医药冷链物流企业还注重新技术设备的采用,美国药品冷链运输中通常应用RFID,GPS配备温度控制系统两种最新的技术,来对各环节进行实时温度监测。此外,部分企业购置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利用专门的温度记录仪全程记录温度。

政府起整合导向作用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依赖于法律规定的保障,政府立“法”管理,行业立“章”规范,企业立“秩”自律。目前,部分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了有关标准和指南。WHO血液安全和临床技术部于2002年了《The Blood Cold Chain》;加拿大卫生部健康安全和食品分部于2005年颁布了《温控药品储存运输指南(0067号)》;美国冷链协会在2008年了《冷链质量指标》等,都充分说明国外政府在推动医药冷链物流市场发展中做了很多实质性工作。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药产业的增长,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也逐步加大了冷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力度。20世纪末,美国的药品流通己经形成了“五大巨头”及区域性批发企业并存的发展态势,市场高度集中,其中五家大型公司垄断了近90%的市场份额。寡头垄断的出现是美国药品流通政策和市场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发展模式有利于市场整合,可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降低运作成本。同样,日本和欧盟的药品流通市场也是高度集中,日本排名前五位的企业约占80%的市场份额,而欧盟地区的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前三位的企业占据了65%左右。在这种垄断格局下,虽然会对价格市场化有一定的影响,但可以让企业有实力推动服务模式的创新。如成功地推出定班定点冷藏药品配送、消费者监督、医药法律咨询、特殊商品通关、24小时质量跟踪等一系列创新的服务模式。

此外,政企合作和配送模式的探索也是国外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主要方向。如DHL就同英国NHS(国民保健服务部门)合作并签署了长达10年的合同,负责50万种药品的采及600家医院和服务供应商的物流问题,日本则通过采取分级配送服务来解决配送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国外模式的启发

通过对国外医药冷链物流及代表企业的分析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先进的医药冷链物流在市场、管理、技术、运作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当前行业发展所不具备的,这也是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综合国外医药冷链物流经验,可以为我国行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首先,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实际的医药冷链物流模式,努力培养区域性甚至国家性的龙头企业,整合市场,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其次,健全冷链、医药安全和物流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制定低温或时间高敏感度药品的流通标准,保证物流服务网络符合GXP的相关规范。

篇10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流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c)-134-02

Primary health care sector of drug distribu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YU Jun

(Dali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Liaoning Province, Dalian 116001, China)

[Abstract] To analysis in-depth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problems of primary health care sector, und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drug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Make use of modern means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trengthen on monitoring drug distribution of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sector, governance illegal circulation of drugs to be ensure the drug safety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Key words]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Drug distribution; The status quo; Strategy

随着我国新医改方案实施进度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门诊部、专科门诊、个体诊所等已成为未来医疗体系中的主要部分,而不再仅仅是一种补充。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亦成为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内容。正当的竞争方式是提高医疗技术、提供优质服务、低廉的医疗费用。依照相关规定,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索取、查验、保存供货企业有关证件、资料、票据[1]。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一些非公有制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采取在药品上面做文章的手段。一方面降低药品的销售价格增加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想方设法降低药品的采购价格,尽量获取更大的利润。由此,一些非正规渠道的药品开始普遍在基层医疗机构流通[2]。

1 药品流通的主要问题

1.1 正规渠道采购、不开发票,降低采购成本

基层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从具有三证的供应商采购药品,但不开具采购发票[3]。供应商以此方式可以避免17%的药品增值税,因而可以以更低的供货价供应,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1.2 从无证商贩低价采购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以现金的方式直接从药贩手中购药。药贩根本不具备药品经营资质,药品来源也不清楚,但药品采购价格更低,因此利润更大。

1.3 回收药品参与流通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为了降低药品的采购成本,甚至采取回收已零售的药品,主要是用量比较大、进销差价比较小的零散分布在居民手中的药品,回收价格一般是正规采购价格的50%甚至更低。

2 特点

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持有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而上述非正规渠道采购的药品均没有完整的采购手续,采取购入不验收、不建账,销售不开收据的暗箱操作。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还采取“以少代多”的方式,以符合国家法规的方式每月从正规的采购渠道采购少量药品以应付检查,然后再以其他非法渠道以更低的价格采购更多的药品。对于那些流转快、销量大的药品每月的账面采购量只占实际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

3 危害

3.1 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以非正常渠道采购药品,因其生产来源、运输条件、存储环境等环节均没有有效监控,药品质量是最大问题。尤其是回收的药品,这些药品已经在个人手中存放一段时间,存储条件更是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药品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会大大下降,甚至会产生毒性。如果这些药品再次销售使用,必会对广大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3.2 造成税收流失

非正规渠道采购的药品一般均没有正规的采购发票,也没有按照规定上缴增值税。基层医疗机构在获得更大的利润的同时,给国家税收造成了损失。

3.3 打击了守法基层医疗机构

当前医疗市场尤其是基层医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医疗机构为了争得患源纷纷采取了降低药品价格的方式。药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一些药品的利润率是零,甚至有些药品负利销售。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守法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降价空间是有限的,药品降价到一定程度后,只能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免费诊疗服务等其他手段争取更多的患源。然而,采取不开发票、无证商贩采购、回收药品这几种手段却能以非法的手段最大限度降低药品购入成本,然后再以更低的价格销售,造成正规守法的基层医疗机构无法与其公平竞争。

4 对策

4.1 将销售环节纳入监管重点范围

目前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实施监管主要是针对药品采购、存储环节,而对于药品销售环节几乎没有监管措施。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正是基于这一点采取暗箱操作,药品的入出都无账可查。采购记录、药品验收记录、采购发票等是象征性的,用来应付药监部门的检查。如果能监管药品销售情况,那么就能堵住非法药品的出路。具体对策:要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必须开具收据并由购药人签字、底联留存备查。购药人可以举报不开具药品销售收据的医疗机构,查实后购药人可得到数额可观的奖励。由此,可以使每名购药人都成为监督者,药监人员可以从药品的销售反向检查药品的整个流通环节,使非法渠道的药品没有出路。

4.2 建立药品监管网络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医疗保险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成功案例。医疗机构在患者挂号就诊开始整个过程的医疗数据都会受到管理部门的监控,监控过程方便、快捷[4]。相对而言,药品监管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完全依靠人工进行药品监督,必然会存在管理盲区,实现每笔数据的监管也不现实。建立一套完善的药品监管网络系统将会使药品监管难题得到根本解决,每笔药品从出厂到销售给患者全程实时计算机网络监控。同时,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必须开具销售收据,销售数据上传至药监部门,实现药品全部流通环节监管。

4.3 加大检查、处罚力度

药品非一般商品,对于打击非法药品的处罚力度亦应该加重,增加违法成本,同时重金奖励举报人。

4.4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诚信档案

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排序打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对长期遵纪守法药品管理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表彰。同时,舆论宣传也会对人民群众产生正面导向,使他们有选择性地去那些信誉好、服务规范的医疗机构看病,进而使这些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使其更愿意坚持守法、规范经营。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S].2007.

[2]叶燕妮,陈素玲.药品购销证票监管现状与对策[J].中国药事,2009,23(10):951-952.

[3]HU Ming,ZENG Yu,YANG Junbin,et al.A survey of drug supply organizations in rural areas.in four Provinces of China[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5,14(4):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