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范文
时间:2023-06-26 16:4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多年来,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承担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等具体方面与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从现在的课程建设的整体上来看,基本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问题分析
1.实际教学还是没有完全脱离音乐学院培养专业表演人才的模式。这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的学科类课程中音乐技能类课程过多,音乐学理论类课程不足。音乐教育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理当更加注重理论课的教授,而在实际设置的课程中涉及音乐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的比重过小。
2.教育实践类课程单一,甚至脱离实践。比如以教育实习来说,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通常安排在第七学期一次性完成,时间为4~8周不等,多数为6周,内容是教授中学音乐课。学生在实习前由于实践太少,所以仅从理论层次对于教育活动的认识出发不可能单方面地提高未来音乐教师职业前期的学科教学水平。
3.教材内容单一,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非常有必要整改、充实和完善上课的内容和教材等。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有必要和有义务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与符合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音乐教材,把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二、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新的设想
1.课程设置。首先,需要对技能课进行改革,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技能课的学习中,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演唱或演奏几首作品,更应当从理论上让学生们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演唱(演奏),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效果。只有从理论的角度让学生明白了,他们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次,改变以往课程的单一性。就拿声乐、钢琴两门专业课来说,长期以来就是相互分离的,这就造成声乐专业的学生不能弹伴奏,甚至于不能在钢琴上视谱,而钢琴专业的学生又不能演唱。这种能唱不能弹、能弹不能唱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开设一种配套的课程,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使二者有机结合。再次,就是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仅仅依赖于音乐学科教学法和普修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这会造成作为今后要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学生不甚了解或完全不了解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学生。最后,就是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实践类课程不仅仅是指舞台实践或教育实习,还应体现在学生每个学期的学生实践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中小学进行实地的旁听学习,教师应及时掌握当前中小学的教育动态,以及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模拟教学活动等。
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当前很多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涉猎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更加直观。比如在教唱《龙船调》这首作品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峡江情歌》和《新龙船调》的演唱视频,使学生了解到具有同样音乐元素的歌曲。而且同样一首歌,教师可以提供多个歌手的演唱视频,让学生对比地去看不同艺术家的表演及演唱风格,提高音乐鉴赏力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3.教学形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可以改变一下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回课的形式来上课。可以同级学生互相上课、听课,或者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上课,等等,教师在旁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4.教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力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应包括戏剧、歌剧、舞剧等与音乐有关的一切门类,同时还应包括音像资料。教材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技能训练功能等。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原则
1.课程结构以学生全面发展、学习内容创新为原则。也就是说教学要想创新,首先就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教学思维意识敢于创新,思维要创新。传统的音乐教学将学生看做是存储
[1] [2]
燃料的罐子,教师只是负责给被当做“罐子”的学生灌输燃料,不给他们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因此要想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音乐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革新,弄清对“创新”的认识,教师只有自身先具有创新意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良好的创新意志品质。音乐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课程设置要以紧跟时代步伐、母语文化为本、多元文化并重为导向。音乐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音乐学科与教学艺术结合最密切的科学,音乐教学要创新,必须了解国际国内的音乐信息和文化信息,了解国际国内的教学动态,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观念。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创新,应该着重于关注“创新”的发展价值,要看到学生在将来很可能会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就能使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可能。也只有在此前提下,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性教学,我们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在学到东西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整体思路要坚持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师资为目标。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总之,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技能的发展上。教师要转变观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教师要从基础教育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出发,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之向综合性、应用性发展,培养出复合型声乐人才。也使得我们的声乐课适应新的音乐教育形势,稳步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为高校声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篇2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思考
随着各国在经济等方面的交流的增多,西方很多文化也广泛的传入了中国,音乐文化也是其中之一,中西音乐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高校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西方音乐文化,这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思考如何平衡中西方文化的教学。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的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当对钢琴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其发展现状,并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
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很多高校均陆续设置了与音乐有关的专业,钢琴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这门知识的学习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音乐理论素质,又能够提高其自身的技能以及审美能力。第一,教学资源匹配度的问题。近年来,音乐教育专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扩招趋势,但是该趋势仅表现在招生方面,师资力量仍维持原有的状态,这种情况会导致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等问题的发生,最终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另外,部分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有限,并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第二,学生之间存在的素质差异。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其音乐素质有高有低,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教授的内容难度较低,则不能满足原有音乐素质较高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反如果内容难度较高,那么音乐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则很难明白其中的难点。第三,教学内容偏向西方文化。以往的音乐教学通常会将西方的相关文化教学作为主要内容,学生在课上接触的音乐作品也多为莫扎特、贝多芬等外国钢琴名家的经典艺术作品,教师很少引用我国名家的作品,以至于学生对我国钢琴艺术发展以及优秀作品的了解不足。第四,教学中忽略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其他的教学相比,钢琴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因而教师也将实践教学作为重点,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文化、音乐理论的了解不足,其音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并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有特点
一方面钢琴教学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教学项目,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音乐文化、钢琴理论的传授,又要注重对钢琴演奏技巧的传授,从而保证钢琴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如人文素养、审美素养、音乐素养等;又要能够促进学生钢琴技艺的提升,保证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学生需接受长时间的教育才能够保证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仅凭教师的单方面讲授是不够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具备钢琴学习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学生应当具有坚定的毅力与信念,以及对钢琴学习的极大热情,这样才能为钢琴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总的来说,钢琴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极高,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钢琴教学应当思考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三、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以多元化的方式展开教学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教学也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多元化的形式展开各项工作。首先教学内容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补充,社会的发展带动文化的进步,很多全新的音乐因素或者钢琴作品纷纷涌现,钢琴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容纳丰富多样的内容,在钢琴教学中突显时代特征。当前钢琴教学整体呈现出了单一的特征,除了教学内容外,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教学时间与教学考核方面。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钢琴教育所占的课时并不足够多,因此教学仅局限于对学生音阶知识、基本指法、基础曲目以及复调等方面,在教学期间,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很难有突破性的发展。而就考核方面来说,期末测试是大多数高校选择的唯一的考核方式,但是仅凭期末时演奏的几首曲子并不能全面体现出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高校应当对钢琴教学时间做出调整,除了日常的教学课程外,还应当设置选修课并且对自习时间予以充分的利用,从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钢琴知识并练习钢琴技能。在考核方面,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演奏效果、即兴能力以及期末演奏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测评,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定,鼓励学生努力学习钢琴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理论是学生展开实践的基础,虽然钢琴课程更偏向于实践,但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忽视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应当适当的为学生介绍乐理知识以及钢琴艺术发展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加他们对音乐以及钢琴的了解,这样在欣赏经典的钢琴曲目时,学生会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对音乐进行鉴赏与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提升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各高校应当对课时设置进行详细的规划,将文化理论教学的时间与钢琴演奏练习的时间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调控,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为学生讲述钢琴文化史等知识,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经典或是利用视频、音频等,在生动丰富的讲解中,提升学生对钢琴文化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纳入到教学当中
由于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学将西方的相关音乐文化作为主要内容,这严重影响了我国音乐文化的继承与传播,钢琴虽然源于西方,但是我国的音乐发展也极为久远,音乐文化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传播意义,因此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应当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纳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中国钢琴的发展历史,为学生介绍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与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能够具备足够的传统音乐审美能力。其次,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增加民族钢琴音乐作品鉴赏的相关内容,如对《百鸟朝凤》《巴蜀之画》《夕阳箫鼓》等音乐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中国钢琴曲目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中国民族钢琴艺术的传播与传承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创作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钢琴作品,从而鼓励学生参与民族钢琴音乐创作与学习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在这种方式展开的钢琴教学极具综合性与丰富性,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民族钢琴文化的兴趣,促进民族文化的顺利传承。
(四)丰富日常的课程教学方法
钢琴教学的时间较为漫长,且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要长时间的对钢琴曲目与基础技巧进行练习。但是长时间重复同一项练习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继而渐渐的失去对钢琴学习的兴趣,这种现象的发生不利于钢琴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需采取有效防范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拓展与丰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会,定期让学生对所学的钢琴知识或者自己探索得到的演奏技巧进行汇报与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钢琴即兴演奏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打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在钢琴演奏方面的信心;教师还可以组织民族钢琴音乐赏析会,学生自主查找相关曲目,在班级内对曲目进行展示与分析,这一活动的举办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四、结语
社会发展为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钢琴教学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得到补充与发展。就当前的钢琴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学生与教师的基础情况都对钢琴教学的顺利展开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钢琴教学具有综合性与长期性等特点,针对这些问题,钢琴教学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这样才能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使其能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适当增加理论内容,为学生基础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应当将中国音乐文化加入其中,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罗佳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瑞雪.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育的改革思考[J].黄河之声,2014,(18).
[2]孙岩.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生活,2015,(01).
[3]郑洋.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8).
[4]赵元.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策略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02).
[5]邱敏.四川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抽样调查与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王嘉麟.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葛冬琰.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学习能力的养成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年.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无论在综合性高校还是在艺术类高校中,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都是独特的一个群体,他们既具有艺术生的青春与活力,又具有师范生渴望学好本领准备为人师表的热情。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个性较强、情感丰富,对未来的音乐教师职业充满期待。但由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均处于发展阶段,他们不同程度存在着自我设计能力弱、职业价值观模糊等问题。作为未来基础音乐教育的主力军,面对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所带来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面对着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面对着自身未来的发展,如何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完全退出职业劳动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①根据职业生涯的理论,职业生涯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接受着大学教育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正处于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的关键时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培养未来音乐教师健康成长的重要步骤。因此,根据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特点和任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爱“音乐人”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经营自我、规划自我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与“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是相符的。每一位学生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兴趣以及职业理想都不完全相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导学生重视自我认知,通过分析、评估,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确定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目标和计划,将学习生活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使身体潜力与精神潜力不断被开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音乐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气质,他们富于幻想、容易感动、非常敏感,多数学生性格活泼外向、热情健谈、适应力强,但同时许多学生也存在着容易冲动、缺乏耐心与恒心的缺点。尊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质,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关爱学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
(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社会人”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个人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种: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接受硕士、博士阶段的教育;从事社区、群众性或企业艺术教育与实践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发展趋势,逐步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明确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主动做好职业准备,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实现个体能力与职业要求相匹配,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唤醒学生职业意识并促进其职业精神要素生成和发展的人生重要一课,是把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未来“合格的音乐教育者”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并不是以学生的就业为终结,而是促使每一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都能够得到与自身特质相符的个性化发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价值的最大化。
(一)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急需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型音乐教育工作者。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体现了重视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社会的要求、能否胜任学校教学与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是否具备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是否真的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等不仅是对其本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核,也将直接关系到基础音乐教育是否能更好的发展。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发现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与理想职业要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目标,促使学生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培养职业意识,增进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做各种准备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与其它专业学生相比,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个性较强、情感丰富,对未来的音乐教师职业充满期待。但由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均处于发展阶段,其社会经验、认识水平还未能达到独立、正确的调节自身行为的程度,情绪与感情具有不稳定因素,常处于波动、迷惘、起伏和抉择之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和个性化能满足他们求知的需求、获得别人的理解与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正确地面对学习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随着对自身、职业、社会认识的加深,自信心也会随之建立。而良好的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敢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有利于培养更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适应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
身处科技飞速发展、知识陈旧率周期缩短的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除了要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外,还应当为学生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涉及内心及行为的一种动态过程。过程中相继发生需要、动机、主动性活动、自我建设、自我控制、自我发展。”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提供的是一种“自我组织学习体系”,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分解的自我提升计划,可以增强学习的有序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态度和技能,激发学生终身接受教育的愿望,养成终身自我学习的习惯。
三、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
(一) 职业自我意识
职业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自身与职业之间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包括对自身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识、特长、价值观等的了解和评价;二是对职业匹配性的评价,是自己与未来职业适合与否、匹配与否的认识;三是自信心,即对自身现有能力和潜能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与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一职业相匹配的是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具备较强的音乐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学习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虽然每位学生的性格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适合音乐教育职业,但是却可以根据音乐教育工作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和发展相关的性格。
(二) 职业生涯认知
“职业生涯认知包括职业生涯理念、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价值观,是指个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理论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念。”③
部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认为花很多时间学好音乐专业技能后,如果到中小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发展空间有限,难有成就,因此优先考虑其他的职业,如从事大专院校的专业音乐教学工作或者其它行业从事专业音乐表演工作,而把中小学音乐教师当作最后的选择。还有的学生认为反正都要到中小学当老师,不需要学这么多。这些想法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结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认真厘清与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相关的诸多问题,在深层次认识职业发展与个人需求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职业生涯产生认同的态度。
(三)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在指导者的帮助下,在对自己大学生活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把握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大学阶段所要实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所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④由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向性较强,多数学生的职业目标相对比较明确。从笔者了解的多所高校历届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居多。因此,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条件,在充分参考职业指导师、家长、专业课导师以及往届毕业生意见后,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大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具体的实施措施,并采取逐层分解的办法,将职业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一一落实,逐步实现。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习生活的理想蓝图,由于在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各种因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同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会不断发现在最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一些问题和开始执行后又出现的新的困难和障碍。为了确保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规划内容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评估是相当必要的。学生可以结合职业生涯相关课程的教学考核、教育实践考评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多角度地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评估、反馈与修正。
四、关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全程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且以针对毕业班学生为主,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相关的选修课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以学生为本,从入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就业主体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开设选修课程、专家讲座、专业测试软件、专业机构指导、专业课导师指导、建立相关网站等方式,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中构建一套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多样性、可操作性并与大学教育相衔接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能够得到所需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好地完成从学校到社会所扮演角色的转变。
(二) 在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以各门课程教学为基础
音乐教育专业有别于其它专业。作为将来的音乐教师,应掌握大量的音乐知识与基本的音乐教学技能,包括演唱、演奏、伴奏、指挥、组建与指导小型乐队、舞蹈编排、音乐基础理论和其它相关的音乐专业知识等。除此之外,还应具备教师职业所需的课堂教学能力及基本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能力等。这些能力与素质是需要在各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与形成的,是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音乐类专业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把各门课程教学与培养音乐教师职业素养所需要的实际能力互相结合起来,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
2.专业课导师参与
音乐类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组织有一定的特殊性,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如钢琴、声乐都是以小班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而且这种教学关系相对较稳定,类似于“师傅带徒弟”。因此,专业课导师对学生的个性与专业能力有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专业课导师一般也比较依赖。充分发挥专业课导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让专业课导师参与所教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者成为学生的职业指导师,将学生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与将来的职业规划紧密地结合起来,可能比苍白的说教更具有针对性以及说服力。
(三)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与实践
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成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成功就业的途径之一。据笔者了解,用人单位在考核招聘时,他们所希望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不仅要能歌、善舞、能奏、善讲,还必须能胜任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的指导工作。因此,即将成为音乐教师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多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训练与实践,培养与社会需求想适应的专业技能。
音乐教育的职业技能训练与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公共课与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根据个人的特长及兴趣选择适合的形式内容,通过个别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第二,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第三,音乐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学生将书本与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实习过程中,除了训练掌握、选择及运用音乐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讲课、评课”的能力、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设计板书的能力、教学应变能力、制作音乐课件的能力、制作音乐教具的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之外,还要训练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第二课堂)或文艺汇演的能力。通过教学实习,使音乐教育学生充分掌握音乐教育教学规律,了解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现状,同时也对自身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五、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理论的认识与掌握仍处于较低水平。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如何加深自我认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关注自身潜能的开发,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提出一些对策及观点,以期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让学生通过规划认识自己,努力学习从而丰满自己的羽翼,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多方面做好全面准备,在未来的音乐教师职业生涯中自由翱翔。
注释:
①邹放鸣,赵跃民主编.《大学生涯导论》中国矿业大学出
版社,第123页
②曹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整合》,教育现代
化,2006年第八期
③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思想理
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6期
④邹放鸣,赵跃民主编.《大学生涯导论》中国矿业大学出
版社,第145页
参考文献:
[1]王海山,王续琨著.《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当代社会
的大教育观》,河南出版社,1991年
[2]刘晓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因素分析》《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6期
[3]刘燕华,钟福祖,马莉.《大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研
究――以西北民族大学职业指导调查为例》《西北民族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
[4]张立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
究》,《教育研究》,2006年第八期
[5]李军,费剑南,董承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
读》,《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月,第
23卷第2期
[6]盛宾.《论师范教育转型与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构建》,
《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27期
[7]赵慧娟.《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高教论坛》,2006年4月第2期
[8]赵金秀,王晓莹,吴弘萍.《长学制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模式的构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年第5期
[9]于立柱.《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篇4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国家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宽专业、厚基础、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声乐、钢琴的技能技巧训练上,而作为音乐教师教育应有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课外辅导能力的培养严重弱化。因此,导致在学生学习心理上存在着重视专业课程、轻视非专业课程的现象,在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上都较为薄弱。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应聘中往往败于普通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演唱能力却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甚至学生毕业后由于执教能力差强人意而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折射出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缺憾:单方面追求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教学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认知空白等。
笔者曾就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状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0.4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有17.77%的学生根本不清楚,只有23.97%的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而且被调查的三个年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专业观念的教育和教学技能培养十分必要。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为了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色,研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需要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实践效果。在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理念、音乐教育专业思想等内容逐渐渗透入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教师教育意识,从而促使其转变观念,将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作为专业学习内容之一而加以重视。
其次,将微格教学模式引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体系,以音乐微格教学为基本手段,探索适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扭转音乐教育“表演专业化”的倾向。针对“音乐教学法”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师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技能,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学目标,开展多途径的专业实践活动。
第三,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等内容的教学指导分量,逐步使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相衔接。
第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要充分体现师范性。构建音乐教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逐步突出师范性专业特色、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在加强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增设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书法、语言训练等课程,或者增加课时,从而保证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
二、建立“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习”三位一体平台
加强实践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学生角色向准教师角色的转化,需要构建一个实践平台。
一是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特色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中保持并加强与师范性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如增强声乐、键盘课程教学法分量,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歌唱、演奏教学能力的训练;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合唱与指挥、即兴伴奏、音乐微格教学实训等课程,强调课程内容间的融合、贯通,逐渐形成一套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是鉴于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见习、实习难以落实的现状,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进一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将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音乐教师请进大学课堂,通过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学生作报告、实际授课并进行音乐教学指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学习音乐课如何教学,加深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三是利用音乐微格教学模式,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教学技能专项训练,满足学生毕业教学实习和将来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音乐微格教室还能满足学生专业课的实践表演等需要。在音乐教学法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方向,实行音乐教学法分级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包括音乐教学设计技能、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等基本教学技能训练。
四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教学实习工作。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点环节,根据现实状况可以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灵活解决毕业生实习学校问题。学生需要完成的实习任务包括:(1)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教学实习;(3)教学实习报告与总结。
三、尝试专业教学与教学法结合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也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导向。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基础教育阶段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尺度,创新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必要。通过变革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既能懂得如何唱、奏,又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是在键盘演奏、声乐演唱教学中强化音乐教学技能成分。乐器演奏、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线,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娴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奏演唱技能,并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范奏和歌唱进行教学。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实施公开课教学活动旨在解决教学和教学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意在给每位教师和同学提供互相学习、不断思考、学术争鸣的机会,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正确的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的目的。通过公开课教学展示给学生不同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课例,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扩大学生专业学习范围。
三是充分利用好电子琴这一具有特色的教学工具,在器乐技能提高的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扩展到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关的领域。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重要的位置,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2)基本应用教学技能:电子琴演奏、歌曲伴奏、电子琴合奏、和弦编配等。(3)音乐创作:利用电子琴独有的多音色、多节奏、多伴奏等功能,进行音乐创作和乐器编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4)合奏: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难得有参加乐队的经历,电子琴的合奏就会使学生对乐队有直接的感受和认识,并从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5)电子音乐应用技术:了解、熟悉音序功能、录音功能、MIDI制作等功能运用,除加强课堂教学外,更有利于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及培养电子琴所涉及到庞大的商业音乐产业的人才。
四、开展教育实践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增强学生的教学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相应加大艺术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能力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
一是加强教学实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能力转化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提高教学能力提供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实力拓展途径。如课堂教学实习、课外活动实习和社会普及音乐教育实习。
二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搞好理论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将一部分可以分割的知识点、教学点纳入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艺术教学实践场所和设施,认真做好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各类演出,如院际、年级、班级的专业交流汇报,音乐知识竞赛、晚会、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音乐创编与演出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兴趣,很好地开拓音乐教育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践机会。
篇5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 学生培养 新模式
[作者简介]张向荣(1975-),女,河北滑县人,黄河科技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河南 郑州 45001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120-01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文艺生活的不断丰富,对音乐工作者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对艺术生大规模扩招。很多院校都增设了音乐专业,目前各高校对音乐生的招生和培养基本上有两大方向: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在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上大同小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的编纂和教学法基本上是延续以往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实用性,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缺少必要的引导。作为从事音乐教学多年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结合社会现状,通过认真的思考,从实际出发,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学生的培养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明确培养目标
音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根据目前社会需求状况,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使其能够从事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及艺术审美教育工作。在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的全面性上,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要求应高于音乐表演专业。依据定位,我们应明确培养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充分认识音乐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在培养方案和教材选用上要有别于其他院校,教学大纲和计划有必要修订,教学法应进行探究,学校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落实,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育者必须有创见、有立意。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非常关键,能起到引领和落实的作用。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要明确目标,培养适应中小学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创新目前高校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二、创新教育模式
1.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目前各院校大多选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这些教材对学生走向社会与中小学教材方面的连接不是太好,我们应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目前中小学音乐教材,新编一些适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新教材,如在新编声乐教材里可以根据中小学的音乐教材选录一些典型的中国民歌、世界各地的民歌、中外歌剧名段,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歌曲,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做好教学的准备。再如,对视唱练耳课,我们也可以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新编一些适合中小学教学需要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写中注意教材的实用性,视唱的节奏要简单明快,旋律要流畅优美。合唱教材方面的编制也应多采用适合青少年演唱的合唱曲目,改变多年来一直使用的老教材。
2.注重课程的设置。可以在目前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一些“合唱写作、配器、钢琴调律、中小学音乐教法、集体舞编导、钢琴即兴伴奏、合唱的训练与指挥”等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另外,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日益受到重视。音乐教育实践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亦需要有良好的方法去实施。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音乐教育学的学习,目的在于掌握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和理论,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这样大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胜任中小学的教学工作,有效避免上大学所学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用不上,面对工作无所适从,重新学教材的困难。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学前音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音乐专业院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势,开设幼儿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在这方面南京晓庄学院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他们的幼教和小教开展得很有特色,是其他音乐院校学习借鉴的榜样。
3.在专业课的授课方式上进行改革。目前,音乐学院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是一对一的形式。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多是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方法,但这已经不符合当前音乐教育的形势,应该改革。应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类别教育,在大学一年级对学生进行分类筛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小课与大课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如在声乐课的授课上可以选用一对一、小组课和大课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在一对一的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发声技巧的练习,在大课上做一些理论知识的讲授,如对一些发声的科学方法、发声原理、气息的运用等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将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教授给学生等。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学生既能做基本的演唱演奏,又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另外,教师的上课手段也应多样化,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数字化教学手段,改变目前教学手段单一落后的局面。
4.注重学生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显然与音乐表演专业有所不同,这并不是说音乐教育专业可以不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各种学生,因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更要学好技能技巧,同时必须更广泛地学习一切有利于将来走上讲台的文化知识。除了有扎实的钢琴、声乐专业基本功外,还要会一种其他的乐器,具备合唱的训练、指挥、舞蹈编导等能力。这几点在目前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还比较薄弱,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培养力度。在音乐理论方面,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好乐理、和声、作曲理论外,还应学量的音乐文化知识,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知识,尽可能熟知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知识,以便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和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广博的音乐知识是不够的,更应该有讲授和传播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大学期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5.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不单单是教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进行改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而不单单是在教室里或琴房里给学生满堂灌。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课堂体验。如在学生大三的时候,每星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自己做教师,进行某个课题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样的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处理信息的综合性能力,使学生得到了全面锻炼。另外,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如参加合唱团,在排练与演出当中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到锻炼。专业教师也可以每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各教研室可以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进行专业总结汇报,院系每学期组织各种不同的比赛,校团委也可以给学生组建周末大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河南省的音乐教育专业中,生源基本来自本省各地市县区,也有少数其他省份的学生。近几年来,学生就业盲目性日渐突出,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给自己定位。根据调查,全省各县区和农村偏远地区音乐教师很缺乏,有的学校只有一位音乐教师,甚至很多农村中小学还没有音乐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做好学生就业思想指导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到边远地区的音乐教育事业当中。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新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教育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创新,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本文只是个人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新模式的一些看法和思考,有不妥之处望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舞蹈;形体;教育;音乐
Abstract:In the present era,the requirement i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new talent,demand the talents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As a part of the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dancing form is an art course which carried out in recent years should conform to times,due to the dance training course focuseson cultivating students\’shaping perfect bodily form,to improve students\’artistic accomplishment,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aesthetic consciousness,it canpromote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once action,it will be recognized by the majority of universitystudents and the support of many educators.
Key words:dance;form;education;music
一、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的目的及意义通过运动训练对人的基本动作进行美的、科学的训练我们称之为舞蹈形体训练。舞蹈形体训练,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人的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改变人原始的形体动作状态,从而改善人的体态动作美;另一方面培养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修养。
对高校音教专业学生开展舞蹈形体训练课程,主要目的一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体态,增强学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思维,提高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培养优雅有风度的气质,一个时时给人以美感,令人亲近的人,往往更富有亲和力,面对社会竞争,会更容易把握身边的机会。二是在舞蹈形体训练中,集舞蹈、音乐、美育、体育为一体,能让学生陶冶情趣、培养良好的心性,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针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舞蹈形体教学的方法在舞蹈形体教学开展的初始阶段,要着重强调学生注意动作要领,节奏特征,让学生首先熟悉并掌握所有动作,在熟练运用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再仔细体会不同动作,从一点一滴的动作中找感觉。
三、关于怎样提高舞蹈形体训练的教学效果的措施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不同,个性差异,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也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师在进行舞蹈形体课堂训练过程中,既定的教学方法在不同学生身上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全面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由于学生性格的不同,有的学生虽然身体条件好,但因为性格的缺陷,无法平心静气地体会舞蹈的内涵,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练习、掌握舞蹈的动作结构,达不到美的效果。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谆谆教导;有的学生善于思考,聪明机敏,但容易自大,见异思迁。对于这类型学生,教师要引导其个性发展,但也要帮助他克服浮躁的毛病;有的学生情绪稳定,耐性很好,但是不会变通,天性木讷。教师要引导他善于思考;还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要鼓励其培养自信心。
第二,在舞蹈形体课堂训练结束后,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教师能了解到自身在舞蹈形体训练中教学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能拉近师生距离,处好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进行舞蹈形体训练中,才能更加积极,增强学习的兴趣及信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时代进步,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开展舞蹈形体教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紧跟时代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更好地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素质教育
引言
音乐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充分抒发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可以传情达意,甚至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由此可见,音乐素质教育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而音乐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学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并且以音乐相关的教育活动来影响学生、影响学生的行为。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实际上是超越音乐课程,甚至超越音乐本身的过程[2]。而高校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也理所应当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然而,当代大学生在注重自己本专业的学习时,对自身艺术方面的修养比较忽视,大学生音乐方面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就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而言,我国高校应当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
1. 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音乐素质教育是艺术教育,也是美育教育,其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对高校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更需要接受音乐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中就明确指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方面的专门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学生要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则需要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教育[3]。当前,我国许多高校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加大了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我国大学生的音乐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就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看,存在着许多问题,以下则是具体的分析:
1.1 学生本身对音乐素质教育的忽视
在高校教育中,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接受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学校开设的音乐素质教育相关的课程如音乐专题讲座、课堂讲授、参加音乐有关的社团、或者学生可以通过音乐选修课接受音乐素质教育。换句话说,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上或者不上音乐课程,或者自愿去听音乐主题讲座。由于缺少一定的约束性,学生则很可能由于身边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去上音乐公选课。这种情况下,完全是凭借着学生的喜好去的。相对于音乐课程,大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向于自己的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往往并不是非常重视,甚至是忽视音乐素质教育。
1.2 音乐素质教育中缺乏实践环节
根我国许多高校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相关的音乐课程来看,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是以欣赏为主,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往往是通过一些经典名曲讲授一些欣赏的理论知识、欣赏的技巧,或者让学生通过认真聆听一些音乐去感受音乐。音乐素质教育课程中,明显缺少了音乐实践环节。因此,音乐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学生的音乐素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4]。比如说,许多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连基本的乐理知识都没有,对各种乐器的认识更是一无所知。由此可见,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存在极大不足的。
2. 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建议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教育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就如何提升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本文则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2.1 依据非音乐专业学生特点,创新音乐素质教育内容
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很多时间,在音乐这一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层面,还需要在音乐素质教育中涉及到音乐相关的知识,例如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音高、音调、旋律、节奏等等,真正地教学生一些音乐方面的入门知识。依据非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基础和特点,学校和教师应当创新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例如,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觉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受。而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尽量选用欣赏价值比较高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其中既要有中国的音乐名曲,又要有国外的音乐名曲。
2.2 加强学生对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意识
在高校教育中,由于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就非音乐专业学生实行的音乐素质教育不具有、也不需要具有强制性。但是,音乐素质教育对非音乐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学生对学校开设或开展的音乐素质教育课程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从而加强学生对学校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提高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音乐社团开展一些音乐素质教育的宣传活动。其次,教师在音乐素质教育课堂中,也适当突出强调音乐素质教育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创新家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3.结语
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都有一定的行动,例如增加音乐素质教育的课程、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活动等等,经过近几年的行动,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有所提高,并且也对大学生本身来说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和影响。但是,我国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而且其现状还不容我们乐观,许多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本文提出的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的相关建议也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还是希望能为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促进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实现音乐素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发展。相信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音乐素质教育很快就可以走上良性的运作轨道,走进每一个大学生的心灵,真正发挥出音乐美育教育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朱芳. 浅谈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 魅力中国,2010,12:233-234.
[2]和晓敏. 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民族音乐,2009,04:87-89.
篇8
关键词:艺术教育;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52-01
一、舞蹈和音乐的关系研究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舞蹈是经过加工的动作,对节奏做了有机的组合,能使人产生美感,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音乐是用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它是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舞蹈的起源和发展来看,舞蹈是音乐的源头,音乐是从给舞蹈打拍子中产生的。从音乐和历史发展来看从音乐和历史发展来看,音乐又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在为舞蹈伴奏的过程中发展得越加丰富,舞蹈者可以借助音乐的刺激产生对舞蹈的更多感受。从具体的艺术实践来看,舞蹈与音乐呈相互结合的趋势。虽然音乐和舞蹈是不同的艺术类别,但是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高校音乐专业开设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舞蹈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增强个人欣赏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积极热爱和追求。舞蹈是内心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可以在道德品质上和思想情操上影响学生。传统舞蹈和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结友爱的精神;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抒情型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增强对美的感受力。舞蹈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舞蹈教育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舞蹈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和内涵之美,舞蹈教育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不合理。音乐专业的舞蹈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因此他们所学的舞蹈知识技能不宜过深过难,但是涵盖的内容要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舞蹈专业的标准来要求音乐专业的学生,选择一些高难度额舞蹈技巧作为教学内容,造成学生产生害怕与厌恶的情绪。
(二)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缺少对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从初学者到舞蹈编创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需要慢慢积累才能做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详细,利用现有的只是进行舞蹈编创;并且由于舞蹈的专业性质,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和长期坚持不懈的联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这些问题,只是将舞蹈可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程,不重视学生编创能力的培养。
四、高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高校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是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统一为目标,而专业的舞蹈教学注重高技能性和表演性。只有在明确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二)要注重全面教育,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宗旨。要对学生加强舞蹈艺术教育,使其全面认识音乐与舞蹈教学充分结合的重要性。合理制定教学内容、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努力拓展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三)在教学中要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艺术系、舞蹈系以及舞蹈专业的增设,音乐专业的舞蹈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当前高校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高度重视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创造性与实用性的教学理念以及当前音乐专业发展的需要设置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玉梅.论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篇9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创新;人才;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8-01
一、定位教学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音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事业推进的能力。为了满足产业化人才的培养,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传统的音乐教学目标只是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审美体验、音乐情趣、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在产业化发展中难以凸显自身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产业化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验美、感知美,激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现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为产业化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和产业化人才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应该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总结出具有针对性、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便于音乐教学改革有序开展,深化产业化发展。
首先,音乐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新手段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合作教学法和对话教学法等。合作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领悟音乐的文化内涵。对话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探讨和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多讨论一些关于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拓展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高校课堂。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活泼、多元的音乐教学课件供学生学习,改变传统的听音乐、识乐谱的单调教学形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本来静态的音乐素材转为动态的表现力十足的教学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拓宽教学手段。高校应该增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关的音乐资源数据库,便于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知识。音乐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眼界,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了产业化视野。所以,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拓展教学学段,丰富教学内容,为音乐产业化发展做好保障。
四、打造高水平的音乐师资队伍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和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修养较低是影响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原因。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融合了全面的知识内容。所以,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还需具有综合的艺术素养,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音乐产业化能力培养。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虽然高校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日渐提升,但是目前部分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仍然难以满足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需求,对于人才培养有所欠缺。薄弱的师资力量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使人才素养大打折扣,成为阻碍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极大阻力。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都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现有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引进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另外,高校还应经常组织音乐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培训,使教师多接受前沿的理论知识与信息,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适应音乐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创新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和创新。只有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拓宽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加以改革,全面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契合音乐产业化发展趋势,就一定能使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开阔。
作者简介:
篇10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唱歌课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不仅要教会幼儿演唱歌曲,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促进智力的发育。幼儿教师实施唱歌课教学,需要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嗓音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声乐演唱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但是,高职院校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歌唱技能的过程却不轻松愉快,跑调、唱不出声、声乐的技能技巧不易掌握等现象,给学前专业的学生带来许多困难和压力。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及教学现状
(一)音乐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未经过音乐术科的考试,音乐基础薄弱,对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很少经过专业训练。大部分学生没有摸过钢琴,不懂乐理知识,不认识五线谱及简谱,没经历过声乐演唱的训练,有的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这都给声乐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没有正确的认知,简单的认为幼儿园的教师只是负责看护幼儿,不了解音乐理论素养及声乐演唱、器乐演奏等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有的甚至不具备有学习音乐的素质,表现在学习唱歌时跑调,节奏掌握不好等。
(二)音乐兴趣缺失
虽然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和学生升学的压力影响,使得音乐教育常常被忽视和弱化。而在一些初高中学校,往往停开音乐课或只限于某个年级开课,因此,抹杀了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唱歌的欲望。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更是因为所在地区中小学缺少音乐师资而接受音乐教育甚少,有的只在小学时接触音乐,生对音乐只处于肤浅的认识阶段。
(三)授课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大部分采用的是大课的形式,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
个个的给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既要教唱歌曲还要对学生的技能进行指导,只能是对共性的问题加以解决。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教唱,学生学唱,单一的授课形式使学生对声乐学习失去兴趣,就连授课的教师也觉得学生没有什么进步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对上课失去了激情。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困难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困难成因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这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解、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的分析结果,造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处于对音乐的零基础阶段,需要恶补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学前教育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学前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仅有的时间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识谱唱歌成为学生学习声乐的难题。
1.理论基础薄弱影响教学进度
学生没有音乐基础导致不认识乐谱,更谈不上自学歌曲,给声乐课程带来不必要的困难,教师要先教会学生歌曲,才能对歌曲的演唱方法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耽误很多宝贵的时间,而学生也因不知道自己唱的是否准确,不能唱,不敢唱。
2.嗓音条件不好制约教学效果
具备良好的嗓音是学习声乐的优势条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往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临时报考此专业,本身并不具有较好的音乐素养和嗓音条件,有的嗓音条件很不好,声音沙哑,音域很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音准能力差限制学生发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良好的音准和对声音色彩的感知力是学习声乐的必备条件。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能把歌曲完整准确地唱出来的很少,总结下来有几种情况:1.觉得歌曲的调有些高唱不上去,于是降低音高唱;2.听不出自己唱的音高与伴奏的音高不一致;3.五音不全。由于入学前没经过专业测试,学生五音不全的大有人在,这些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和学前教育学生带来不少困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集体授课中总有某些学生发出的声音与实际音高不一致,而又很难解决。
4.胆怯自卑心理影响学生自信
因为性格内向或中学阶段缺少参与课外活动的经历,有很多学生唱歌不跑调,但是在教师个别提问时,不是唱不好就是唱不出来,还有的学生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声音,这都是自卑和胆怯的心理在作怪,加之教师在课堂中不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常用否定学生的话进行教学而缺少对学生的鼓励,造成学生上课时紧张心理而不能正常演唱,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学习声乐失去信心。
(二)教育教学的因素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的缺乏。
1.教授方式方法不够科学
教师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歌曲进行教唱,学生学会后再进行整体的技术指导,学生靠模仿教师声音和自己的领??学习,有的学生只追求大的声音用白嗓子唱歌,到了高音处唱不出来,要么降调唱,要么唱破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解决声乐技术上问题,导致声乐课成了普通的唱歌课。嗓音条件好的还好,对于自身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仅仅是把一首歌完整的场下来都有困难,更不用说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了。还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在声乐课中的话语会使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适合学声乐而对声乐课避而远之,甚至不去上声乐课。
2.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里很多选用的歌曲音域跨度很大,对于基础差嗓音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是,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选用合适的歌曲是解决学前教育学生声乐学习困难的途径。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择一些歌曲难度不大,易于演唱和学生接受的歌曲,还可以选一些优秀的儿童歌曲让学生进行演唱,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简单的歌曲易于演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认为不是所有的歌曲不能唱好,而是有很多更适合学生唱好的歌曲。
三、解决策略
当我们分析了学生声乐学习的困难原因之后,重点就是如何找到适合的解决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师资力量,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拥娜耍?我们培养的是幼儿园的教师,不是歌唱家,也不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幼儿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歌唱教学能力,不是演唱高难度的美声民族作品,而是能够声情并茂的教唱儿童歌曲,在歌唱方法上,有准确的音准、节奏感、富有美感的声音,在音乐素养上,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带领幼儿学唱歌,感受美,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知力。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可以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活动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很多学校没有明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仍然与高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相类似,使学前教育的学生对于幼儿歌曲演唱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上学期间过多地学习演唱美声歌曲、艺术歌曲,到了幼儿园,使得很少接触幼儿歌曲的他们不得不重新学习。
(二)调整授课形式
可以采用单独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授课形式。通过单独授课帮助学生掌握初步的歌唱方法,包括正确的呼吸、清晰的咬字、声音的运用等。通过小组课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以外的声乐课,激发学习兴趣,便于互相学习,发现自身不足,促进演唱水平的提高。
(三)合理选用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声乐技巧训练的曲目学习基础上,结合幼儿园的教学曲目,使学生学会用科学合理的声音进行幼儿唱歌课的教学。这样不仅学会了演唱,还学会了幼儿歌唱教学的方法。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声乐的教材各学校选用不一,即使有教材也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来上,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些适合所授学生的歌曲。学生所听的歌曲是一些流行歌曲,对经典歌曲和声乐课常唱歌曲几乎没听过,声乐课成了学唱歌曲课,教师大部分的时间用于歌曲的教唱和对歌曲音准节奏的纠正。在歌曲的选择上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首先要选择音域不大,旋律简单,易于演唱的歌曲,如《送别》、《花非花》、《红河谷》等歌曲使学生先掌握歌曲的基本技能技巧,再选择稍难,有一定音高跨度的曲子,如《大海啊,故乡》《月之故乡》《牧羊姑娘》等,再结合幼儿园选择一些幼儿歌曲《小燕子》《小红帽》《劳动最光荣》等。
(四)优化教学方法
在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教师范唱,学生进行模仿,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去唱,而不是主动的学习。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需要通过在校学习期间学会演唱歌曲的基本技能,很多学生在小学时很爱唱歌,但是到了大学便不再唱了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唱歌跑调,而其实不跑调,还有的是害羞,不好意思唱。很多学生在唱歌时遇到稍高的音就会降低八度进行演唱,这是很不好的歌唱习惯,要在课堂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引导他们识别音乐的好的和不好的声音,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基本发声方法,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准确地演唱幼儿歌曲。而这还有别于音乐专业的学生的美声唱法,学前教育专业面对的是儿童,如果一味地准求专业的美声唱法,是不能够被儿童所接受的,因此,我们所训练的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歌曲能够被幼儿接受,被儿童喜爱,而不是用纯美声在唱催眠曲时把孩子吓哭,怎么唱歌让孩子喜欢,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被动转为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在声乐课声中往往是强调发声技能技巧却忽略了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所要从事的教学工作。
(五)开展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专业学生的学制一般为三年,通常第三年就要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所以真正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即在校两年的学习时间里,学生必须要完成弹、唱、跳、歌曲创编以及其它文化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关学习,掌握全面的学前教师所必须的职业能力。所以,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学前教育工作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增强她们在毕业后的市场竞争能力,要积极的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艺术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供舞台实践机会
通过舞台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技巧,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节庆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歌曲演唱比赛,使学生所学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还能够丰富舞台经验,使学生能够在舞台实践中开拓视野,声乐技能技巧的到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2.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编排节目,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艺术实践过程主要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的过程,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学科界线,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鼓励学生把从影视传媒、网络、社会上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大胆应用到艺术实践中来,这样,即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又能对实践的结果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种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在创编能力上的培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搭建教学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