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的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贺卡”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再比如,我们提倡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袜子,都要自己洗。为此,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以上这些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
3实施家园共建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
家园共建是幼儿成长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幼儿的教育要实施家园共建的形式,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提高教学的效果。建立家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园的情况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透明化,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矫正幼儿的德育问题。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作者:周卫卫 单位:浙江省建德市乾潭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何苗,徐远火.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品牌.2015(06)
篇2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渗透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道德是极其重要的。而幼儿期又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把幼儿德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幼儿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良好发展,为幼儿一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园如何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看法:
1.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陶冶幼儿情操
陈鹤琴先生曾在《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提出“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但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是坏,都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在幼儿园,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陶冶幼儿情操,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1.1 精神环境。如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园长、值班的教师、保健医生都会站在大门口迎接幼儿,主动向幼儿问好并引导幼儿间相互问好;组织幼儿为有困难、残疾人等献爱心;参加植树、环保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小班、宝宝班的幼儿刚入园时,可请大班小朋友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们搬小椅子、扶着他们上下楼梯;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入园与同伴分享等等。
1.2 物质环境。为了让物质环境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让幼儿时刻沉浸在健康的环境中,我们幼儿园在草坪中设立爱护花草的小牌子;在走廊的墙面上贴了关于遵守道德行为规范的名人名言;在区角中与幼儿一同制定区角规则以并图文并茂的形式粘贴于各个区角;在班级的自然角让幼儿认养园内的树木、花卉,督促他们定期给小树浇水、给花园锄草,关注它们的成长,让幼儿在具体的照顾与付出行动中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与习惯;创设“讲文明,懂礼貌”、“文明宝宝”的礼仪墙,将幼儿的礼仪行为以照片的形式再现出来,引导幼儿进行观看讲述,时刻提醒幼儿尽力做到一些简单的文明行为;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参与活动室小环境的布置,让幼儿在与“我是中国人”“好朋友”“妈妈我爱你”等主题环境的互动中学习礼仪之道与做人之本;让孩子们在各班图书角或阅览室都能通过随时自由地翻阅、欣赏《孔融让梨》《狼来了》《白雪公主》等经典故事,学习谦让,辨别真、善、美。
2.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2.1 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渗透德育教育如:自由活动时幼儿互相挣抢玩具,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解决得好的,及时表扬,解决不了的,老师再出面调解;盥洗时,我提醒幼儿要排队,不推也不挤,节约用水等;幼儿每日的午餐,我们教师要求他们做到:碗里干净、桌上干净、身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道德教育;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礼貌的交往,“老师好、小朋友好”成为彼此见面的第一句话。当幼儿有礼貌的和同伴交谈时,教师及时表扬,对出现幼儿争抢、打骂等现象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这样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2.2 渗透到集中活动中。
根据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一些相关德育教育的集中教育活动。如有关德育内容的主题谈话、参观、讨论、情景表演、木偶戏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通过具体的实例,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例如:看图讲述《雪孩子》中,幼儿深深体会到了雪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在日常活动中也能以此为榜样,帮助同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儿歌《好孩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孩子们中间也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平时不喜欢劳动的孩子在欣赏、学习这首儿歌后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平时的劳动之中。
2.3 渗透到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这种方式不仅幼儿乐于接受,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游戏“找朋友”“文明我知道”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反复的游戏中,幼儿便习得了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而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相关的角色,在老师及同伴的带领下,也能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你好、麻烦、对不起、没关系等)与同伴进行交往,进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幼儿也能自然的注意自己的文明礼仪了。
2.4 渗透到实践活动中。
围绕节日主题,组织幼儿参加一些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的德育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请幼儿动手制作一份小礼物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一句贴心的话有效地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九九重阳节”时,我们开展“我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精心制作礼物、准备节目,为社区的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扫地、擦桌子等),让幼儿学会如何尊敬老人;在感恩节时,开展一系列的感恩活动,让孩子们为自己的亲人洗脚等,促进了幼儿的感恩情感;在助残日,组织幼儿进行“义卖”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献爱心。
3.家园合作,提升幼儿德育品质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道德教育方面应携手家庭,形成德育合力。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教园地、微信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德育方法,让家长们了解、掌握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与要求;建议并支持家长经常带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尊老爱幼、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大声喧哗等行为规范;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爱心家庭义卖活动”,将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关爱留守儿童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这些活动能够让幼儿园品德教育内容在家庭中得到延伸,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到巩固和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互动中,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相关的文明礼仪行为,为幼儿创设具有良好品德教育的环境,使他们在这一环境中树立良好的品德,同时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总之,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应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 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篇3
关键词:幼儿;德育教育
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对性格的塑造非常关键。《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让阳光下的花朵长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栋梁之材,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所以,德育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占据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教育,创造优良环境,给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一、影响幼儿德育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综合素质
有关专家以为,人在幼儿阶段的可塑性最大,判定好与坏、善与恶的一些形象概念,就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作为正在形成思想、性格的幼儿时期,教师是最直接的引导者和教授者。在幼儿眼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效仿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构成了幼儿思想道德的主力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说明教师不单单是机械的教书匠,而是具有智慧、知识和人格魅力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幼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幼儿全面发展。
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
(一)寓德育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如何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环节渗透,细节观察,把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进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久而久之,“请、谢谢、对不起、不用谢”等文明用语已被幼儿常挂嘴边,打架、骂人的现象少了,乐于助人的现象却随处可见。幼儿大多以我为中心,对事有特别强烈的占有欲和好奇心,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机会,如:在课外,组织幼儿做游戏丢手绢、贴鼻子、贴壁等,在教学中鼓励幼儿互帮互助,从同伴中挑选自己最信任的人担任自己的“小老师”或竞争对手;课堂上组织幼儿分角色表演,让幼儿在特定的情景中往辨别、体验、理解他人存在的情感,对于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放手让幼儿自己发现题目、解决题目,从而让幼儿熟悉到合作谦让,团结友爱,保持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寓德育于良好环境的创设当中。环境的创设来促进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不失为一条好路径。幼儿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各种品德教育融于班级的环境中,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弥散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例如,在幼儿园大班可设立“德育之星”栏目,这个栏目中可设“我为集体做好事”“我帮助了小伙伴”“我会讲礼貌”等若干个小栏目。在每个小栏目中评出若干个“德育之星”,教师要为被评上的孩子在相应的栏目内盖上“星星印章”。每个月再根据这些评选结果来统计哪个孩子得到的“星星印章”最多,这个就可以当选为当月的“德育之星”。这种正面激励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个孩子内心潜在的向上性。
(三)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主题活动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完成主题活动的目标。结合关爱他人的教育我们课题组开展了“谁对谁不对”、“我们都是好朋友”“学会礼貌朋友多”“我是爱心小主人”“假如我是他”“关心朋友故事多”“他怎么了”“齐心合作力量大”“谁有困难我来帮”等主题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不同情感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在每一个主题中都运用了动手、动脑、动眼、动嘴、动耳等多种感官手段使幼儿从思想上到情感上再到行动上都有了不同的转变。
篇4
摘 要: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优秀品德、良好性格以及文明习惯的启蒙场所,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我国幼儿德育教学中,因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德育效果不佳。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幼儿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幼儿园 德育教育 对策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不仅对幼儿一生的素质和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还为整个社会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但是,现在幼儿园德育教育效率不高,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1.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思想
国家未来的兴旺和发展必然要依靠未来主人——幼儿。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指导幼儿观看爱国电影和图片,在无形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
2.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必然离不开一批有志向、道德高尚的综合型人才。虽然幼儿距离进入社会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有效的德育教育无疑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当他们进入社会不同的领域和工作岗位,承担起建设国家的责任时,不仅要求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
二、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缺乏对幼儿德育教育的高度认识
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伦理道德,但因为思想品德的隐性化形态,导致目前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经常被忽略和轻视,不能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相关资料显示,只有少数幼儿教师能够真正认识到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从而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但还有大部分教师对幼儿德育教育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开展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只是简单地对幼儿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
2.幼儿在德育教育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
幼儿德育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者阶段要求,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开展思想、政治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并通过幼儿积极的认识、体验以及实际行动,让幼儿具有一定的社会与阶段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种社会、教师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对幼儿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是从幼儿的内心出发,采取有效的心灵自主活动,是幼儿在发展中的能动性以及主体性的表现。
3.幼儿德育教育中缺乏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配合
在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仅仅依靠教师很难完成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对幼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比学校更早,对幼儿的品德影响更大。但是从目前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甚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德育工作的质量。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德育教育
针对上述幼儿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对幼儿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德育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开展教育。教师可以在幼儿表现出某种道德需求的时候,及时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当幼儿看到其他学生手里有精美的玩具的时候,自己想玩却遭到了拒绝,内心难免失落和伤心。这时,教师通过改变幼儿心理的策略,引导幼儿通过商量、交换或者请求的方式跟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幼儿既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也明白了如何跟同学相处。
2.丰富幼儿园德育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容易引发学生讨论的,含有正反面对比的教育情境,通过帮助幼儿对事物进行判断,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和判断力,促进幼儿道德品德的建立。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现道德情感,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最后,针对幼儿制订专门的教育计划和教育方案,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强化,并加以巩固。
3.切实做好学校和其他方面的配合
要想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效果,仅仅依靠教师和幼儿园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媒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应该多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合力,从而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珊.关于幼儿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1).
篇5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年度总结最新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总结1围绕镇工作重点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德育工作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幼儿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德育实效现就本学期德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1、选择有利时机,让日常生活环节成为有效的德育教育课堂。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另外,指导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按名册一一点名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发现班里哪个同伴没入园,使幼儿有关心他人的意识,逐步养成热爱集体的常规。自由活动时,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培养孩子乐意和同伴分享玩具的习惯;午餐时,提醒幼儿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等良好常规的养成;结合相应的节日和月德育教育重点,有机选择幼儿喜欢的形式,如儿歌、歌曲、表演、闽南童谣等,在宽松、幽默、愉悦的氛围中使幼儿受到启迪。充分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品德教育。
2、优化教育活动,使幼儿乐意接受行为规范教育。
各个班级均能根据学园的总体工作布署,以“孝道教育”为主要工作重点,把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作为进行孝敬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与各领域活动有效整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重感悟、体验,采用日常谈话、教学游戏、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幼儿主体参与,鼓励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渗透孝道内容:给老人家让座、帮弟妹穿衣、主动招呼客人;开展“自助餐”、“玩具大家玩”等活动,幼儿从中感受到了与他人共享的快乐;将一个个关乎礼让的小故事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在体验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学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语言、行为,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幼儿园德育活动不枯燥乏味,幼儿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能充分释放儿童的“性本善”潜能,引导幼儿向“善”发展的方向,使幼儿从小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习惯使用礼貌用语等简单的做人与处世方法。
3、创设主题氛围,深化爱的礼仪教育。
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特点,为促使幼儿与不同年龄段同伴、长辈间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学期初,学园组织跨年段的“大带小”活动,中大班的小朋友充分发挥了他们做哥哥姐姐的作用,带领弟弟妹妹参观了幼儿园,展示才艺,帮助弟弟妹妹了解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在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中大班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六一”儿童节,我们让孩子的长辈走进幼儿园,亲子一起制作作品、表演节目,享受着亲情的快乐,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亲子厦门鼓浪屿一日游”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来,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
4、凸显特色教育,唱响德育主旋律。
教育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必须在富有时代气息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才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孩子。“孝敬教育”活动更是要致力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精心设计来拓宽其途径。我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第一,诵读“弟子规”规范日常行为。
日常早谈主要是通过早间上课前与幼儿之间的主题谈话,加强对幼儿常规教育及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以诵读“弟子规”,安排了每天一定时间的诵读,让幼儿大胆讨论表达对“孝道”的看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第二、实施《弟子规》教材。
《弟子规》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它通过短短的几句话便反应了所有有关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待人处事的方法、如何孝顺父母等,朗朗上口的歌谣比起长篇大论的道理讲述更容易让幼儿记得牢。我们主要通过组织幼儿观看《弟子规》的影视资料、借助形象直观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背诵歌谣,再结合角色表演游戏来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三、评选“孝敬之星”。
早谈是幼儿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园各班结合“孝敬”主题,以谈话、讨论、小故事播报等形式,开展了《我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孝道知多少》《我爱你,爸爸》《尊老爱幼是美德》等小主题活动,加强对幼儿常规教育及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学习孝敬、礼让和关爱。结合每周的班级记录,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每月每班各评出两名孝敬标兵,让他们讲讲孝敬事迹、谈谈心得感受,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孝敬之花开在幼儿心中。
通过孝敬教育的开展,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爱心、感恩之心、有责任心,教师也明白了孝敬教育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要着眼于幼儿的成长、成才。
5、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教育。
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我园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也有不足之处:
1、家庭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与重知轻能,家长对儿童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使相当一部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基本生活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明显不足,难以具有健康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
2、对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探讨研究不够。
在新课程的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应该是属于德育范畴的,但到底是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教师还是比较模糊的。另外,在德育的方式方法上也缺乏研究。比如,幼儿园阶段的重要德育内容应该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点老师们都比较清楚。但是如何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似乎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
3、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
当前社会现象比较复杂,而我们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似乎还没有与时俱进。一些贴标签似的教育很难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有些搞得轰轰烈烈的活动只走了表面形式,对幼儿思想灵魂并没有多大的触动,情感体验不深,自然效果也不大。
三、存在的不足:
针对以上这些不足,我觉得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
要根据学前教育特点,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发挥家长学校作用,针对各个学前阶段编制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纲领性指导意见,确保“德育为首”不是一句空话。
2、加强德育的通识教育和培训。
学校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所以人人都要接受通识教育和培训,至少应人人明白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幼儿进行德育,让幼儿从小明白怎样做人、如何做事。
3、加强德育工作的评价研究。
当前,评价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好坏,似乎更多的是看搞了几个活动,活动的影响如何。当然,如果这个活动能使幼儿的心灵受到震撼,留下深刻印象,并持续影响其一生,引领和规范其行为,那肯定是一个有效的教育活动。但德育内容更注重“从小事着手”,从平时对某件小事的态度和行为去引导做人、做事,这样的德育才是更有效的,所以在评价上也很值得研究。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总结2本学期,我园以提倡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前提,以爱国主义、群众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礼貌、守纪律的孩子,在全体老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注重德育的隐性资源
儿童是好模仿的,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在儿童身上发生作用,但儿童的模仿是无选取性的,儿童的是非观念很薄弱,不可能只选取用心的事物去模仿,因此,我们加强了幼儿园德育隐性资源的建设。因为隐性的德育资源具有潜移默化性和可模仿性,它能时刻无声无息地影响幼儿,能起到润物无声的功效。我们把幼儿园隐性德育资源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两类,物质环境包括园容园貌、活动室墙面和区角环境,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渗透了用心向上的思想,以生动、可感、搞笑的形象塑造幼儿可模仿的对象,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的熏陶。如每学期幼儿园都要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布置。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园内的过道,走廊,活动室等布置团结友爱、关心群众、爱祖国、爱家乡、不怕困难、礼貌礼貌等环境,每个班级也根据思想教育的要求创设相应的主题活动环境,如:“幼儿安全教育宣传”、“幼儿健康教育宣传”等。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关系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老师成为他们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影响孩子良好行为的构成,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师德行为的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求教师用高尚的行为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自身
用心、正确的行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构成。在用心向上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变得自信、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助人等优良品德。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由整理]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透过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实现的,形式多样、资料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带给锻炼的好机会。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透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十分注重透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资料。在小班“我爱我家”主题中,老师组织了“爸爸妈妈本领大”、“能干宝宝”等活动,萌发幼儿爱亲人爱同伴的情感,帮忙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在中班“马路上车”主题中,我们请来了交警叔叔为小朋友上了一堂融演示、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生动的交通安全课。活动中,交警叔叔向小朋友介绍了自己身上的全副武装,让小朋友体会到了交警叔叔的职责及工作的辛苦。并透过图片、演示等形式详细介绍了过马路的安全知识、乘车时的注意事项。在大班“我的本领大”主题中,老师设计开展了“大带小”爱心体验主题活动,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大带小”一齐劳动,“大带小”一齐进餐,“大带小”一齐游戏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心灵上的共鸣,使大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小班孩子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标志,每个区域活动角,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群众荣誉感。
三、节日活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节日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德育的良好契机。我们根据节日特点,有计划地制订节日活动方案,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在多彩的活动中渗透有关德育资料。新学期一开学,就迎来了新小班的小朋友,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鲜,为了帮忙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融入群众中,我们中大班的小朋友充分发挥了他们做哥哥姐姐的作用,带领弟弟妹妹参观了幼儿园,帮忙弟弟妹妹简单了解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在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潜力得到了培养,中大班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中秋节我们则是以年级组的形式开展大活动,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月饼和糖果,在活动中,孩子们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学会了与人分享。国庆节到了,我们开展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和小朋友一齐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文化,深深促动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了打扮教室,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了有特色的灯笼,还做了小国旗,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格外美丽。
四、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培养幼儿讲礼貌懂礼貌的意识。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班中哪个幼儿没来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群众。每一天餐点之后,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透过讲故事、谈话等形式说说本班好人好事等资料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懂得如何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组织喝水的时候,我们教育幼儿要排队倒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忙、与人合作等等。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言,并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午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等,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对孩子的随机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争执甚至还会做错事。我们教师把它看作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一做到及时处理,二做到循循善诱,问清缘由帮忙孩子来分辨是非,有些问题还能够组织幼儿一齐来讨论,以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潜力,使幼儿从身边的事例中理解深刻的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五、家园共建促德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持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透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教育。此刻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透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群众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群众、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总结3在开学初期我们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班级的德育计划,并将它贯穿与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及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使德育工作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现将本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将德育工作渗透与游戏中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多讲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不讲脏话,不争抢玩具,大家一起玩,轮流玩,并鼓励幼儿试着协商解决。
二、把德育工作贯穿与教育教学环节中
1、在九月份,我们以“我喜欢”拉开了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题。
主要活动有“抱一抱”在集体游戏中感受友谊的温馨,并让幼儿懂得关心他人和他人分享快乐。“甜蜜手语”体验关心残疾人的情感
2、十月份,在“感官总动员”中的“嘘,仔细听”的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尊重他人,上课要遵守纪律认真听讲。
知道倾听的重要性。
3、在“伞的世界”中“伞下的家”“伞下的感受”等活动中培养了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制作伞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合作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
4、十二月份的“给你一封信”中,通过家长和孩子之间信的交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爱,让孩子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
三、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通过”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教育幼儿尊敬长辈,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家园联系,共同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多方配合,一致努力,来保障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通过家园窗,家长会以及半日活动,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沟通联系,努力寻求家长配合,步调一致的进行德育教育,为幼儿共同创建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总结4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般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目前幼儿园德育内容与方法上存在的诸多不足。如在德育内容上过于抽象,德育内容不遵循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将幼儿品德教育与幼儿社会教育相割裂。在方法上以教师主导为多,忽视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以集体教育为多,忽视了幼儿的个体特点和差异;以道德知识灌输为多,忽视了幼儿的内在需要。幼儿园中“重说轻行”的倾向,使得有些孩子讲起来头头是道,而行动却是另外一套,德育成效不高,现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亟待更新。因此,我园也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不断地摸索着。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班中哪个幼儿没来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集体。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言,并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午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等,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每两周的升旗仪式也是我园的亮点,因为它也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途径,在活动前我们会结合相应的季节和月教育重点,以及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制定相应的方案,并选择幼儿喜欢的形式,如儿歌、歌曲、表演等形式,在宽松、幽默、愉悦的氛围中使幼儿受到启迪。
二、优化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
在开展幼儿园德育活动时,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德育活动要改变形式化、单打一的现状,与各科活动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活动,要走到儿童生活中去,重感悟、体验,并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激活创造精神,注重培养幼儿探究性研究、终身发展的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做人与处世。我们不是通过灌输让幼儿掌握道德知识,而在于幼儿的实践和亲身体验。我们采用日常渗透、游戏、情境表演、幼儿主体参与的方式进行,鼓励幼儿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如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德育内容:给老奶奶让座、帮小弟弟穿衣。组织幼儿参加自助餐、玩具大家玩等活动,从中幼儿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一个个故事的表演则让幼儿体会到了助人、关心他人的乐趣。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幼儿园德育活动不枯燥乏味,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有助于幼儿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在德育主题活动中深化德育教育
新学期一开学,就迎来了三个新小班的小朋友,汾西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鲜,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融入集体中,我们中大班的小朋友充分发挥了他们做哥哥姐姐的作用,带领弟弟妹妹参观了幼儿园,通过才艺展示,帮助弟弟妹妹简单了解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在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中大班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中秋节我们则是以年级组的形式开展大活动,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月饼和糖果,在活动中,孩子们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学会了与人分享。国庆节到了,我们开展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和小朋友一起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文化,深深促动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了打扮教室,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了有特色的灯笼,还做了小国旗,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格外美丽。而“秋天真美丽”“迎新年长大一岁”、“寒冷的冬天”等活动也都充分体现了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四、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教育。
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注重幼儿园德育的隐性资源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是好模仿的,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在儿童身上发生作用,但儿童的模仿是无选择性的,儿童的是非观念很薄弱,不可能只选择积极的事物去模仿,我们感到幼儿园应加强德育隐性资源的建设。因为隐性的德育资源具有潜移默化性和可模仿性,它能时刻无声无息地影响幼儿,能起到润物无声的功效。建设好积极的德育隐性资源能给幼儿提供正面的、积极的模仿对象,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并能逐步将学得的道德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品德行为。因此我们通过挖掘、建设幼儿园隐性的、潜在的德育资源来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我们把幼儿园隐性德育资源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两类,物质环境包括园容园貌、活动室墙面和区角环境,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渗透了积极向上的思想,以生动、可感、有趣的形象塑造幼儿可模仿的对象,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的熏陶。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关系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老师成为他们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影响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师德行为的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求教师用高尚的行为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积极、正确的行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变得自信、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助人等优良品德。
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总结5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的支持配合下,我园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但也有不足之处:
1、家庭对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轻德与重知轻能,家长对儿童尤其是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过度保护,使相当一部分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基本生活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明显不足,难以具有健康的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这些问题亟待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德育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建立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
2、对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的探讨研究不够。
在新课程的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应该是属于德育范畴的,但到底是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校教师还是比较模糊的。另外,在德育的方式方法上也缺乏研究。比如,幼儿园阶段的重要德育内容应该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这一点老师们都比较清楚。但是如何将养成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似乎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
3、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
当前社会现象比较复杂,而我们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似乎还没有与时俱进。一些贴标签似的教育很难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有些搞得轰轰烈烈的活动只走了表面形式,对幼儿思想灵魂并没有多大的触动,情感体验不深,自然效果也不大。
针对以上这些不足,我觉得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
要根据学前教育特点,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发挥家长学校作用,针对各个学前阶段编制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纲领性指导意见,确保“德育为首”不是一句空话。
2、加强德育的通识教育和培训。
学校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所以人人都要接受通识教育和培训,至少应人人明白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幼儿进行德育,让幼儿从小明白怎样做人、如何做事。
3、加强德育工作的评价研究。
篇6
关键词:德育教育 道德品质 情感
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中之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阶段是人的社会与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早期教育并不只是强调教孩子识字、读书、学外语、学绘画、学舞蹈等,而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与智育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文化学习优秀的孩子,往往在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也很出色,即“品学兼优”,而那些在文化学习上落后的孩子,却往往是从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滑坡”开始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年龄虽小,但感受能力却非常强,可塑性也很强,小时候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练习,作用最明显,效果也最好。并且小时候形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往往特别牢固、持久,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影响人的一生。因此,自幼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内容,都有培养道德品质的因素,教师应加以充分利用和发掘,进行德育渗透。如我组织的大班常识活动“中国的世界之最”,通过了解中国的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和珠穆朗玛峰,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一首诗朗诵让孩子们热泪盈眶,让幼儿良好品质得到升华: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长长的江,最高的山,最大的广场,最长的城墙。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团结的心,最强的人,最早的发明,最美的风景。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是我们共同的家,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孩子们在心里无形中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二、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品德意识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名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园每年“三八”节都要组织活动,我就利用这个节日,让幼儿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知道“三八”节是国际妇女节,培养幼儿热爱妈妈和奶奶、外婆、姑姑、姨姨等的情感。让孩子懂得爱,学会感恩,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这个社会就会到处充满了欢乐。举行升旗仪式时我总是教育幼儿要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在豪壮的国歌声中,幼儿默默地注视着国旗冉冉上升,操场上静静的,幼儿屏住呼吸,行注目礼便是对祖国最真诚的敬意。我们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三、利用环境和幼儿生活,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加强幼儿德育教育,要从环境上营造德育氛围,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环境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创设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种方法。每年的环境布置中我班都有德育教育主题版块,如:墙面上的雷锋等英雄人物画像,四大发明的简易图,幼儿帮大人做事的照片,迎奥运图片等,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德育教育主题版块要经常更换,同时让各班幼儿互相参观学习,从中领略德育教育的意义,让德育教育主题墙面真正发挥教育作用。随机的德育教育也要处处体现。如有幼儿外出旅游,回来后我会让其讲述所去何处,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孩子之间发生摩擦,如何说“对不起、没关系”来化解;起床后,请小朋友之间互相检查穿衣情况,给幼儿提供一个互相帮助的机会;角色游戏活动中,礼貌在先,游戏在后;户外活动时,看见弟弟、妹妹摔倒赶快扶起,大让小;全班幼儿一起给小朋友过生日,体验成长的开心,分享的快乐……教师抓住教育契机,随时随处体现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
篇7
一、多元教育的简析
在我国的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强调指出“学校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孩子快乐健康成长。这才是办园之本。进而,沿着上述的观点逆向思考,多元教育显而易见就纳入了幼儿园办园的视线,成为是学龄前教育的初始课题。
所谓的多元,广义上讲就是多角度的办学,多层次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多元素的培养;多中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可见,多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讲台,也是特色学校创建的主脉。因此,开展好多元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学龄教育各项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多元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缺少的营养。
在选择元素上,幼儿的成长分三方面。一个从习惯养成上入手,二是从自理能力入手;三是从做人的思想道德根基上入手。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样要经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三个时期。十七大和十精神都告诉过我们要以德树人,先做人,后做事。那么,幼儿园在制定和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就要以感恩、创造、健康、自理等多元的培养为主要教育目标。在启迪智力上就要以舞蹈、绘画、键盘、英语、葫芦丝等多元的智能课程为主要课程科目。在改善办学条件上整合了家庭、社区、农场及相关诸部门等多元的力量。
1、快乐是孩子成长的必须,是成长之本,符合孩子的成长需求,是幼儿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
2、习惯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二大元素
有句话讲得好: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在幼儿的习惯还是一张白纸时就应打下好的底色。
3、让感恩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三大元素
知礼节,懂感恩是孩子渐渐长大过程中被社会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必须将感恩教育纳入园本课程,依据实际制定了感恩教育的目标,编制园本教材,如感恩三字经手册,感恩歌曲等。教育幼儿从身边的人、事、物做起,做到一草一木总关情。
4、让创造成为孩子成长的第四大元素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爱玩又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培养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究。
5、让活泼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五大元素
活泼是孩子成长的养料,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我园把孩子性格的塑造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来抓。
6、让互助合作成为孩子成长的第六大元素
要从小灌输团结力量大的思想,培养团队意识,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孤立个人努力取得的,都是团结互助的结果。
7、让自理成为孩子成长的第七大元素
幼儿期是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最佳时期。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8、让健康成为孩子成长的第元素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幼儿身心健康。
三、创建多元教育要做好三个结合。
任何教育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教育的本身和任何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多元教育也是这样,因此,在开展多元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多元教育和游戏活动相结合。
根据幼儿的发展和心理特点,是有意识教和无意识学的成长阶段,每一个元素的教育都要设置孩子喜欢的情境,要寓教于乐,融于游戏活动当中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喜欢这项活动,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共同参与,更新教师的角色,领着孩子做活动中的主角,尽快地成为快乐的主人,就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特别强调的那样:“坚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坚决抵制社会上以幼教为名进行的不科学甚至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就会融为一起,加速孩子健康地接受教育,达到快乐成长的目的。
2、多元教育和打造丰富的园本文化相结合。
幼儿园的发展的核心是多元教育的理念,园风、教风、学风等,因此,在提炼多元理念的同时,一定要服务和融于本园未来的发展愿景,一定要和当前的教育形式相一致。楼层文化及班级文化、区域文化是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变化的缩影,反之服务于多元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实施。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创建打造班级、区角、楼层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围绕多元教育的理念,多元教育的教风、学风,为孩子搭设切合孩子成长的各种展示、体验的舞台。给孩子家长更多的启迪,给教师更清晰的引领,给社会更多的渲染。
3、多元教育和五大领域相结合。
篇8
【关键词】儿歌 儿歌形式 儿歌特点 儿歌的教育作用
儿歌是儿童歌谣的简称。自从人类有了语言,就出现了人们口头创作的儿歌。儿歌因其短小精悍、内容活泼生动、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的特点深得人们的喜爱。儿歌具有优美的音乐、和谐的节奏,可以给孩子们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当婴儿还不会说话时,他们在摇篮里或成人的怀抱里,就已开始听成人吟唱歌谣了。因此,儿歌是最具“人之初文学”意义的文体。作为幼儿教师,我觉得儿歌对增长幼儿的知识、训练幼儿语音,陶冶幼儿情操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全面了解儿歌形式的多样性,充分认识“儿歌”独特的教育功能,巧妙地将这一文学形式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儿歌教育的实效。
一、多方面挖掘儿歌,全面了解儿歌形式的多样性
多方面挖掘儿歌,首先应从儿歌本身的内容开始。儿歌涵盖了生活、科学、自然等领域的诸多内容,幼儿可以从中吸取知识、受到教育,是因为这些儿歌的内容都与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的发展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的联系。儿歌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从儿歌的语言特色上分类,大致可以把儿歌分成八类,这八种类型分别是: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歌、谜语歌、绕口令、颠倒歌。这类型的儿歌从形态特点上又可以概括为自然形态类型、社会形态类型和人生形态类型。
1.自然形态类型的儿歌主要引导幼儿感知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
幼儿通过感知,来获得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来发展心理机能。如感知动物的儿歌《小白兔》:“小白兔,穿皮袄,耳朵长来尾巴小。豁豁嘴,胡须翘,一动一动老在笑。”感知植物的儿歌《豆豆》:“豆荚好像绿绒条,裹着豆豆睡觉觉。”感知自然现象的儿歌《月亮》:“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圆盘。你跑他也跑,你慢他也慢。”
2.社会形态类型儿歌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主要是儿童通过感知社会来逐渐完成的。感知社会型儿歌正好反映了儿童社会化这一重要内容。社会形态型儿歌是对家庭、对幼儿园、对社会风俗、客观事物进行描述。
(1)社会文化型儿歌:有表现精神文化的《新年到》:“新年到,真热闹,姑娘要花,小孩要炮,老奶奶要块大年糕,老爷爷要顶新毡帽。”有表现物质文化的儿歌《小剪刀》:“小剪刀,张嘴巴,不吃鱼,不吃虾,爱吃我的手指甲。”
(2)教诲型儿歌:教诲型儿歌是要让幼儿知晓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内容十分广泛。常见的教诲型儿歌如《喜鹊叫》(教幼儿懂礼貌主题儿歌);《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幼儿守规矩主题儿歌);《做做做》(好习惯主题儿歌)。
(3)亲社会主题儿歌: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友爱、分享、谦让、助人、团结。对幼儿健康发展和适应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如《排排坐》《好朋友》。
3.人生形态类型儿歌
指个人的生活形态,包括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形态和情感上的形态,以及游戏生活中的形态。
(1)生活型儿歌:指满足幼儿生活上的饮食、睡眠,及幼儿健康成长等方面的儿歌。如《梦》《汤圆》。
(2)情感型儿歌:如《白云》《清洁工》《爷爷和孙孙》。
(3)游戏型儿歌:游戏型儿歌就是专门配合幼儿游戏编的儿歌,幼儿在游戏中离不开言语活动,有时,有的幼儿会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游戏型儿歌的教育核心就是要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发展智力和心理机能。
〈1〉运动游戏儿歌:是配合、引导幼儿身体运动而吟唱的儿歌。如《溜冰》《跳绳歌》《金鼓槌》。
〈2〉语言游戏型儿歌:是以语言为游戏主题的儿歌。包括绕口令《布补鼓》、问答歌《比尾巴》、颠倒歌、谜语歌。
二、儿歌的特点
儿歌是表达幼儿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和感情。它的接受对象主要是3―6岁的幼儿。儿歌语言通俗凝练,形象性强,声韵和谐,读出来、唱出来都是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韵律和谐,节奏明快
儿歌富有音乐性,节奏鲜明,韵律优美。儿歌是供幼儿用来吟唱的,好记好诵,并能给幼儿带来韵律感。押韵是儿歌最突出的语言特点。如《袋鼠》:“小袋鼠,真淘气,一头扎到袋子里,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宝宝和妈妈不分离。”有的幼儿儿歌还采用摹声词和叠词叠韵,使整首儿歌都呈现出汉语语言的音乐美和回旋美。如皮作玖的儿歌《小鸟学操》:“风吹杨柳飘飘,小鸟学操:我伸腿,它踢脚;我拍手,它跳跳;我把腰儿弯弯,它把尾巴翘翘。操好了,再见了,小鸟‘噗哧噗哧’飞走了。”全歌押“io”韵,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增强了儿歌的音乐性。
2.语言浅显,主题单纯,结构单一
儿歌从幼儿摇篮时期就伴随着他们的生活,母亲嘴里哼唱的都是简单的、直白的语言。语言浅显,一听就懂。幼儿上了幼儿园,对外界的了解还很浅显,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主要体现在直观感受上。因此,儿歌对人、事、景、物的描写简单具体,易于幼儿理解。儿歌篇幅相当短小,结构简单紧凑,都以四句、六句、八句的形式出现。当然也有较长的。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如滕毓旭的《小燕子》:“小燕子,真灵巧,飞得低,飞得高,尖尖的尾巴像剪刀。”只20个字,就描绘出燕子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简短、单纯,易诵易记。
3.形象具体,趣味盎然
儿歌充满了童真、童趣,语言形象、生动、具体,迎合了孩子的口味,切入孩子的心灵。如《小蚱蜢》:“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跷,‘哪个有我跳的高!’草一摇,摔一跤,头上摔个大青包。”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小蚱蜢学习跳高时骄傲自满的样子,趣味盎然。
三、儿歌的教育作用
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幼儿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幼儿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幼儿在欢歌嬉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1.儿歌发展幼儿的语言,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感知世界的能力
幼儿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儿歌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幼儿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儿歌的语言简洁、明快和优美,通过老师家长等传授给幼儿,并使之经常活跃于幼儿的口耳之间,自然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良机。同时,儿歌奇妙而美丽的幻想,对幼儿也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它能极大地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一些简单儿歌的仿编,幼儿能够逐步学会运用明白、准确的语言来进行思维和表达思想,对训练幼儿敏捷的思维能力十分有利。因此在进行语言活动时,我们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绕口令”来训练幼儿的语言水平和发音,如《布补鼓》、《兔布醋》等。另一方面,更可以多提供给幼儿一些仿编和创编的机会,让幼儿在体验儿歌优美语言的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家》、《月亮》、《数花灯》等儿歌就都很适合幼儿进行仿编和创编。
2.儿歌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德的需要
泰戈尔在《儿歌》中说到:“那些儿歌对于认识我们的语言和社会历史具有特殊价值,但我更喜欢的是,他们有一种简朴而自然的诗歌情感。”由此可见,儿歌中的情感因素是更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儿歌吟唱中,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儿听唱儿歌既可以联络与周围人的感情,也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抒发,从而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其得到愉悦。在德育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从小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家人、爱幼儿园的情感和感知社会风俗、客观事物的习惯”也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注重情感、培养思想品德的儿歌引导幼儿学习,也成了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例如:儿歌《四大发明我知道》:“印刷术,真方便,宋朝毕升他最先。造纸术,他发明,汉朝蔡伦真聪明。指南针,真叫妙,铜盘上面来指南。火药火药威力大,战国时期来制造。四大发明我知道,它们的用处真不少!”通过这首儿歌的学习幼儿不仅了解了四大发明方面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更让幼儿感受到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爱科学、学科学之情油然而生。《小熊过桥》、《国旗国旗我爱你》、《老师老师本领大》等很多经典儿歌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好教材。
3.儿歌是幼儿启迪心智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儿歌中有介绍山水草木和鸟兽虫鱼的形象、习性和功能的,有描述日月星辰、四季变化的,有介绍浅显的自然和生活常识的,有介绍简单的数目和时间观念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儿歌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启蒙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强调:“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只要教师精心地选择,及时地引导,儿歌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小班幼儿在学习洗手时,就可以巧妙地运用这一形式。在洗手的时候,幼儿边洗边念:“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这样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就完成了洗手的任务。为了让班级里孩子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吃饭时不讲话、不剩饭、不撒饭,教幼儿学习这样一首儿歌:“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孩子们一下子感到浪费粮食是多么可耻的事情,并愿意改掉剩饭、撒饭、吃饭讲话的坏习惯。又如,儿歌《蓬着头》:“蓬着头,乌着脸,跑到人前真讨厌。梳一梳,洗一洗,跑到人前都欢喜。”短短几句,使幼儿在欢快的笑声中受到要“勤梳头、洗脸,爱清洁,讲卫生”的教育,幼儿往往会因此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儿歌是最富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之一,是感性的、生动的,也是丰富的、深广的。它是沐浴幼儿的温暖阳光,是滋润幼儿的甘甜雨露,更是幼儿教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使儿歌教学活动有效,有序地开展。再次,我们要充分挖掘“儿歌”独特的教育魅力,巧妙而深入地利用这一文学形式,组织好幼儿的各项教育活动。在涉足于广阔儿歌天地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儿歌的无限潜力,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周兢,玉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摘 要】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仅仅依靠幼儿园就能实现感恩教育的目标吗?不是的,正如马卡连柯说的:“家庭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培养着孩子的性格。”家庭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感恩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本文旨在引起教师对感恩教育中家长工作的重视,探索教师在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感恩教育中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家长;家庭;感恩;感恩教育;指В慌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实施感恩教育的一年来,感触最深的是: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配合极其重要,可以说,没有家长的参与、支持、配合,没有家园一致性的教育,幼儿园的感恩教育是根本不可能实现教育目标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一、家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是孩子一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意义重大。在现实中,家长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家长们普遍重智力,轻德育。他们较多关注的是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热衷于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希望孩子在智力发展的方面“赢在起跑线上”,至于孩子有没有感恩的意识,根本无暇顾及。这也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系,父母为孩子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不求回报,不需要感恩,只要孩子“成才就行”。因此,社会上就难免产生了这种教育观念上的悲剧,尽管孩子很有出息,但对家人冷漠,甚至不愿赡养父母,嫌弃父母。这些都是孩子从小在家庭中感恩教育缺失所造成的。
(二)家长没有“做好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家长由于不重视感恩教育,加上自身素质的关系,使孩子在第一任老师身上学到了不该学到的东西。有些爸爸妈妈对长辈不尊敬,在孩子面前经常抱怨、责怪、嫌弃自己父母或公公婆婆;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从不表示感谢,也很少主动去帮助别人……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他们由于年龄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加上对爸爸妈妈的“无限崇拜”,因此,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感恩无从谈起。
二、家庭应该怎样配合幼儿园的感恩教育
(一)“知恩”阶段
感恩的前提是“知恩”,即要让幼儿知道父母的恩。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是: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生命是怎样诞生的,让他知道,是爸爸妈妈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是他们给了自己生命;和孩子一起看成长中拍的照片、录像,让孩子亲眼目睹很小的时候,妈妈、爸爸是怎样给自己喂奶、换尿片、教宝宝学说话、学走路、学穿衣、学吃饭的……;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可以带孩子到工作单位看看,让他们知道原来爸爸妈妈除了照顾自己和家庭,还要去上班,每天工作十分繁忙、辛苦。这些工作幼儿园老师是没有办法代替的,必须由家长也只能由家长完成。可见家长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
(二)“感恩”阶段
这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环节,德育教育中只有做到“知识、情感、意志、行动”相统一才是有意义的、成功的教育。那么,由于孩子感恩父母的行为是发生在家里,因此,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孩子的感恩意识是否能落实到行动中,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孩子懂得用言行去感恩的阶段,家长应该配合的工作是:
孩子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时,应该提醒孩子说“谢谢”,或者亲亲妈妈,说声“妈妈你辛苦了”。慢慢的孩子养成了习惯,就会主动表达感谢的情感了。千万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不少家长忽视的一点,他们甚至在孩子说“谢谢”时,非但没有肯定孩子,还说“这是应该的,不用这么客气”,这就和幼儿园的感恩教育相抵触了,会使幼儿园的感恩教育“事倍功半”。
当孩子在幼儿园通过各种生动的感恩教育,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回家自己事情自己做,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用行动去感恩时,家长应对孩子的这些良好行为给与赞赏,使孩子因为得到肯定和鼓励,更加乐意做这些事情。家长同时还要把孩子在家这些良好的表现反馈给老师。孩子回园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家的“感恩行为”就会更多、更积极,形成良性循环。渐渐的,大家就会发现孩子变得懂事了,懂得体贴家人了,变得能干了。反之,如果家长不配合的话,孩子回家一说要自己事情自己做、要做家务时,家长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去去去,小孩子别添乱,你还小,哪里会做,去弹琴吧,去画画吧,去看动画片吧……”这样的“配合”结果,便是“幼儿园的感恩教育白忙了”。
(三)让孩子感恩周围的人
当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展,让孩子“感谢周围的人”时,家长应该配合的工作是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介绍各行业人们的劳动,如医生、警察、司机、清洁工、售货员、面包师、厨师、服务员……,每带孩子到一个场所,便引导他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想想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工作,人们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家长首先以身作则表示感谢,然后要孩子也学着说“谢谢”,如医生给孩子看完病,鼓励孩子对医生说“谢谢”;去酒店吃饭,当服务员给孩子倒茶水时,也鼓励孩子微笑着说“谢谢”……感恩从感谢开始,家长的示范和引导是很重要的。
三、老师指导家长配合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理论上的指导
家长会。在准备开展感恩教育之前,首先召开家长会,教师通过翔实的数据、各种媒体的报道和现实中发生的实例,说明感恩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引起家长思想上的重视,并产生认同感。
(二)行动上的具体指导
1.表格式指导。表格就是无声的指导,告诉家长该怎样配合
(1)“爱心小记者”表格。家长通过教师设计的表格,在和孩子一起“填写”表格的过程中,知道了该从哪些方面配合,使配合的行为具体化。孩子要询问父母的姓名,年龄,每天做的事情,比如: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服、叠衣服、照顾我吃饭、给我洗澡、给我讲故事、陪我玩……家长在回答孩子的询问过程中,明白了怎样让孩子“知恩”。
(2)“我是爱心宝宝”表格。孩子在以下做得好的地方打钩。做不到的打叉。
比如:我会自己吃饭、我能自己睡觉、我会收拾玩具图书、我会帮忙叠衣服、我会端水给妈妈喝、我给妈妈拿鞋子、我拿报纸给妈妈看、我会扫地、开饭时我会摆碗筷、我给妈妈捶背、我会说关心妈妈的话、我表演节目给妈妈看等。
2.“任务式”的指导
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小班、中班、大班都有不同的感恩侧重点,小班感恩父母,要求家长接送孩子时,让孩子自己走路,不要爸爸妈妈抱;自己背书包。中班侧重关爱同伴,感恩周围帮助我们的人。建议家长允许孩子带自己心爱的玩具回来和同伴分享,和孩子一起找朋友的优点,由孩子说,家长记录;在幼儿园设计好了感恩卡后,让家长带着孩子去送给他认为应该感恩的人,当孩子把手中的感恩卡送给了大院里的清洁工、门卫、少年宫的老师时,家长感到很欣慰:孩子终于学会了感恩。大班侧重感恩大自然。要求家长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家长注意以身作则;同时根据大班孩子能力强的特点,让孩子每天回家帮助家里做一件家务活,家长记录“爱心日记”……有了这些具体的任务,家长配合起来就轻松了。
3.“特殊日子”的感恩教育
每个孩子都体验过自己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买生日礼物、切蛋糕、唱生日歌的快乐。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候,我们都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如对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为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邮寄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给妈妈系列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之前,我们先让家长知道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家长怎样和孩子互动。因此,当孩子在感谢父母的时候,父母欣慰的表情,对孩子的夸奖等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行为,使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4.突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感恩教育及其一生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一个生活都不会自理的人,又如何去帮助他人、感恩他人?因此,我们要求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如擦桌子、扫地、学穿衣服、系鞋带、自己收拾书包等。这样既锻炼幼儿做事的能力,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为他人服务、感恩他人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弄湿衣裤,把桌子上的脏东西抹到地上弄脏地面等,面对这些,我们告诉家长要给予帮助和鼓励,以保护幼儿做事的积极性。
(三)及时沟通,了解情况
通过表格的反馈、家园联系手册、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重视家长在实施感恩教育中的困惑、疑虑,提出积极地建议和措施。.如有些家长反映孩子自从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之后,变得懂事了、爱劳动了,会体贴爸爸妈妈了。个别家长反映孩子似乎进步不大,没什么明显的变化,那么老师就要和家长一起查找原因,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试着改变一些教育的策略。
总之,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幼儿园的感恩教育要实现教育目标,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要使孩子“知恩”,离不开家长的引导;要使孩子“感恩”,更离不开家长的鼓励;教师首先要让家长意识到感恩教育的意义所在,然后正确把握家长应该配合的事项,即正确的做法;最后是指导家长怎样配合。
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幼儿园在开展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并“多动脑筋”,才能使家园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庭成为幼儿感恩教育的沃土。
参考文献:
[1]史慧中.《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2]冯婉桢,叶平枝.《幼儿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07(4).
篇10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作为一名新的教育基层工作人员,与小(五)班的孩子们共同成长了半学期,也是我平生第一回与这么多的孩子接触。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学得好,玩得好呢?在此期间受益非浅,吸收了些幼教经验,有很多的事情还要认真的学习,与同事们共同探讨。在跟幼儿们进行户外、区域、教学活动中,有着些心得与大家一起探讨。
首先整治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老师能顺利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我们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思想上老是开小差,如何培养出孩子们的自控自理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关键。有几次上课时嘉亮与几个小朋友正在你一言我一句的说个不停,还有几个调皮的小朋友还不时的向教室外跑。我们要让孩子们养成在上课时能安静遵守纪律的常规是很重要的,还需认真的教导。
其次,沟通也是无极限。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们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们的想法。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有一次区域活动,孩子们都去选择自己想做的工作,认真的主宰着自己,我也不例外。我投身与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姐姐,我今天做了好多的饭,煮了很多的鱼,你来我家尝尝我做的翻好吃吗?”小思思笑着对我说。我也愉快的回答道:“嗯,好的,谢谢你的邀请。”话音刚落,思思就把玩具递到我嘴边,我也假装的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这时我看到她开颜的笑了,我知道,孩子们就是想要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感觉。有时候我也给孩子们做好吃的东西,他们还时不时的挑剔我做的饭菜不好吃呢,同时我也很认真的接受他们的批评。我尽量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们多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