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股权投资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政资金股权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以色列政府于1993年出资5亿美元启动了YOZMA计划:(1)资金中政府比例占40%,其余60%来自境内私人资本和国内外的创司;(2)采用合伙制,YOZMA作为有限合伙人,不参与基金的日常管理;(3)必须投资于以色列高科技公司。从美国、德国以及以色列政府财政股权投资经验看,政府对推动股权投资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担着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以及弥补市场失灵的责任。政府资金参与股权投资,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其宏观指导和调控的职能,保障股权投资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股权投资提供政策、法律上的支持,还可以完善市场体系,做好股权投资的监管,规范投资行为。同时,通过利用政府财政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不仅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还增加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为我国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我国政府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实践
2009年4月,科技部和财政部批准的六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股权投资项目签订协议书,专门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承担项目的六家创司将分别发起设立六个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于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批融资规模达10.45亿元,其中引导基金参股投资1.59亿元。这是我国财政首次以股权投资方式与投资公司合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几年来,政府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的概念在市场上已经不陌生。清科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指出,政府引导基金在我国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规范设立与运作三个阶段的发展,到目前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市场化运作阶段。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逐渐复苏,由地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的热情逐步升温,各省、市、自治区分别制定出台了适合本地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其中,江苏省、广东省的政府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目标明确、运作规范、管理科学,对其它省市推进政府资金股权投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江苏经验
2011年10月,江苏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区域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扶持资金试行股权投资等使用方式的意见》。各市、县财政局根据《意见》要求,结合实际,确定了重点成长型企业发展扶持规划,拟定了股权投资、融资风险专项资金、定向融资担保等资金运作方案。省财政厅根据评审结果分两批与运作方案相对成熟的31个市、县财政部门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资金使用协议,共拨付资金3.68亿元,引导各市、县财政出资3.73亿元,共同组成地方区域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并委托江阴市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为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和出资人代表,从2012年开始实施财政资金有偿使用试点。从发展情况来看,江苏财政资金股权投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13年底,江苏省采取股权投资方式运行的资金额度为12.59亿元,共投资174户企业,已完成投资8.34亿元;2013年被投资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206.87亿元,同比增长13%。采用定向融资担保和融资风险基金方式的资金额度为7.26亿元,共为765户企业53.45亿元贷款提供担保和融资风险补偿服务,年均放大倍数5倍以上;2013年被扶持企业2013年度共实现销售收入935.61亿元,同比增长17%;实际上缴税收44.4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净利润63.71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股权投资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内企业为主要投资对象,在174户获得扶持资金股权投资的企业中,近140户为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内企业,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企业占比80%,促进了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江苏政府财政资金实行股权投资的经验表明,财政资金参股企业对于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二)广东经验
2013年初,广东省财政厅出台了财政经营性资金实施股权投资意见等文件,扩大对现有财政经营性领域资金的股权投资改革。广东的主要做法有:1.明确股权投资的范围和比例安排。2013年省级财政用于股权投资的总额约187亿元,其中:注入资本金类项目、用于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机场建设、水利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资本金,按不低于专项资金规模70%的比例进行股权投资;产业扶持类专项资金项目,用于支持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按分别不低于专项资金规模的50%和40%进行股权投资;补助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用设施建设等,具备股权投资条件的,原则上实施股权投资。规定产业扶持类资金投资期限一般为3-5年,最长不超过10年,财政资金投入占股不超过总股本的30%,且不为第一大股东。2.明确股权投资改革的政策导向。一是引导投资方向。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政府需要扶持的领域,着力培育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先导性产业。二是专业管理,市场运作。委托专业机构实施股权投资管理,以市场化的方式对项目的研判和选择进行运作。三是循环使用,滚动支持。通过阶段性持有股权,确定资金使用的责任主体,实现财政资金的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建立和完善退出机制,适时退出获得合理回报,形成财政资金滚动发展效应。四是防范风险,提高绩效。明确受托管理机构责任义务,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股权资金投入和使用进行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激励约束机制。3.明确股权投资的运作模式。一是参股方式,包括直接注资、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委托管理机构直接投资、委托管理机构与企业合作发起设立专门的项目公司等方式。二是参股程序。产业扶持类专项资金实施股权投资管理程序包括: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项目申报指南;开展项目竞争性评审;按领域相关、业务专长、管理对接、综合发展原则确定受托管理机构;受托管理机构开展独立调查;省级行业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计划及资金;受托管理机构按照项目计划、资金计划和投资方案等与被投资企业签订协议,具体实施。三是参股项目退出,适时进行股权转让、股票减持、其他股东回购等,实现财政资金退出。四是管理费用和收益管理,按受托管理财政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和管理业绩,每年支付受托管理机构管理费用,并将投资净收益的10%左右作为受托管理机构的奖励资金。省财政股权投资资金退出后形成的收益,除支付管理费用和奖励外,本金和剩余收益部分由受托管理机构负责上缴省财政,按原渠道滚动使用。五是资金管理和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股权投资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对受托管理机构实行总体考核,对连续几年未完成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目标的受托管理机构,采取撤销受托资格等惩罚措施。六是建立资金动态调整机制,对未完成年度股权投资的专项资金或行业主管部门,可减少下年度资金安排金额并作为今后申请财政资金的考量因素,对使用绩效好的资金或行业主管部门,可增加滚动投入资金额度。4.明确界定各方的职责关系。按照参与股权投资的主体划分,省政府是出资主体,享有资金所有者的各项权益;行业主管部门是责任和监督主体,负责股权投资管理的具体实施;财政部门是监管主体,负责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收益上缴管理和绩效评价;受托管理机构是经营主体,按委托管理协议及所持有股权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并在法定程序内明确所投入财政资金的有限责任,建立市场化运作风险规避和退出机制。广东的改革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将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准公共产品和社会有偿服务等方面的财政投入明确为可实施经营性投资的资金,将符合条件的注入资本金类项目、产业扶持类项目、产业园区类等纳入股权投资改革范围,其规模走在全国前列。(2)准确定位财政经营性资金股权投资的方向、重点、方法。(3)将投资的领域确定为重要基础设施、高投入高风险的高科技行业等市场资本不愿投入或投入不足的领域,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4)财政经营性资金以盈利大小为主要目标,政府主管部门不参与企业日常管理,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5)在股权投资项目管理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将评审项目交由受托管理机构开展调查、可行性分析、投资方案谈判等,并提出投资方案建议。(6)在股权投资管理中引入退出机制,通过阶段性持股,获取合理回报,实现财政经营性资金的滚动发展。(7)在项目管理中引入第三方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机制,对项目进行分析、判断和价值评估,作为财政资金入股、管理、退出定价的重要依据。(8)明确实施股权投资的财政资金管理权限,仍由相关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实现权责对等。
(三)推行政府资金股权投资中需重视的问题
从江苏省、广东省推行政府资金股权投资的实践可以看出,得益于政府资金规模大、投资目标明确、政策扶持力度大等优势,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扶持效果。但由于缺少可参照的成功经验,在以上两省先行探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资金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资金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股权投资对企业规模和利税贡献要求较高,需进一步明确投资企业的规模和纳税能力;股权投资的退出方式和损益确认原则需要明确和细化;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多重利益博弈,需要对原有责任机制进行必要改造和重构,并将其规范化,防止出现新的权责不清晰、运转不顺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化运作的股权投资对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投资目标企业的筛选评定和投资跟踪管理、绩效评价,需要财政部门和资金管理机构具备金融、财务、投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3.需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由于我国的市场体系仍然存在法治水平低、发育不完善、信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使股权投资改革有可能面临不少的风险挑战,包括偏离政策方向风险、寻租谋利风险、委托风险、经营财务风险等,因此,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安排和规范操作细则,切实防范投资运作中的潜在风险。
三、推动我国政府财政资金股权投资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
明确界定政府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的范围,财政经营性资金应逐步退出一般经营性、竞争性领域,转为主要投向重要基础设施、区域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型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的领域,防止挤出效应的产生。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在企业遴选、资金监管、绩效评价、股权退出等各个环节制定既契合市场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机制和操作细则。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重构及落实办法,明确和落实政府部门、受托机构、被投资企业的权责关系。
(二)进一步体现市场化原则
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财政股权投资改革必须坚持引入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政策环境,减少行政干预,把具体经营权交给直接面对市场的基金管理人;调整政府股权投资收益分配办法,合理分配政府、受托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损失和利得;探索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受托机构和资金管理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运作效益。
(三)加快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为了提高资金管理的专业水平,在加强学习培训、提高财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应鼓励和引导财政部门通过引进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来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并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服务提高资金管理机构的综合投资管理能力,提升政府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四)建立多层次资金市场,完善退出机制
篇2
关键词:文化产业; 财政投入 ;趋势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起步晚、基础薄、规模小的整体特点,且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投入不足、发展观念滞后等诸多问题。从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上看,中央大于省,省大于地市,地市大于县乡。这一格局已经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向纵深扩展和不断开拓市场的需求。为实现“十二五”末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财政部门亟需尽快厘清文化产业的范畴、如何投入和创新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开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亟需厘清的问题
在财政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混淆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误区。2012年7月最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进一步从内涵和外延上完善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定义,即“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使用“是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来区分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原则”,明确了 “文化产业”仅指经营性文化单位的集合,“文化事业”仅指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集合。由此,财政部门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投入必然存在区别,处理好公共属性与市场属性之间的矛盾,平衡好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范围和力度,是财政部门亟需厘清的问题。
二、文化产业财政投入的现状
1.有形载体地域特征明显,无形载体建设投入不足。区位条件是文化酝酿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文化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等有形载体建设表现出一定地域特征,但同构化和过度投入的趋势日益显现。对无形载体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还停留在理论表述和规划设计层面。
2.地方文化产业投入缺乏基层设计。文化的活力源自基层,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应当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合力,财政资金的跟进亟需完善的基层设计以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在地市层级以下尤其是县乡区域内的蓬勃发展,亟需以更广泛的视角夯实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
3.资金投入缺乏长效机制和制度低效率。由于财政公共职能、社会公众文化需求以及体制改革需要等原因,财政资金更倾向于投入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不足,临时性资金较多,分散性较大,主要体现在长效机制的缺失。加之缺乏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保运转”补助和“奖励性”补助在多大范围内分配、如何分配等问题没有解决,公平效率矛盾比较突出。
4.政策投入。各地出台的政策以通知、办法、公告和暂行规定等形式下发,短期临时性的多,长期系统性的少,多以追求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竞争力和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针对性,导致关联性很强的文化产业缺少统一规划,影响了产业链的完整性和效益最大化。同时,存在较明显的重复征税、税负不公平等现象,尤其是一些优惠政策主要针对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文化企业,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协调性不强,且优惠力度较小,不利于整个文化行业的税负水平降低和公平效率的提高。
5.资本投入。资本投入有别于资金投放,可以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必须切实加强投资渠道建设,积极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撬动金融资本投入文化产业。财政融资性担保、股权投资等方式正逐渐走进视野。比如,杭州等地还为解决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探索与现代金融工具相结合的财政担保模式,实现了财政资金的市场化运作。财政引导的文化企业股权投资也是一种新尝试,改变了财政资金无偿投入的传统做法,财政资金按照股权投资机构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投资,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有效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和分散投资风险。
6.智力投入。多地的先进经验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发。比如,北京798以老厂房为载体的艺术聚集区的形成,就是在原有工业建筑闲置空间的基础上,经过市场主体改造利用而逐渐形成的;上海卢湾区利用市属工业企业存量房产资源引进设计、咨询等为主的生产业和创意产业,形成了创意文化聚集区;杭州通过动漫节拉动创意文化高产区建设发展,发行文化创意产业小企业集合信托融资产品,等等。智力投入不仅体现在领导干部素质水平、企业家才能等方面,更体现在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上,是知识经济时代财政投入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三、趋势与建议
1.财税政策投入层面,注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协调发挥好财税政策的杠杆效应。以战略性眼光平衡好财税政策的长期和短期收效,处理好文化产业独特性与政策普适性的关系,鼓励和扶持民营文化企业蓬勃发展,鼓励重点文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国际化经营,引导社会资本向文化产业的流动,让“看不见的手”更多地发挥作用。顶层设计固然重要,基层设计更不可或缺。要不断打破地缘政治的框缚,使文化产业链的延伸突破地域限制,向县、乡层面不断渗透,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民间土壤,促进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繁荣。要把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投入体系作为基本保障,主动适应文化产业业态多样化和差异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的新动向,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促进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多元化,推动文化产业链条延长和产业集群发展。
2.财政资金投入层面,应以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重点。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范围经济的效应非常强,产业扩散具有较工业部门更广泛的影响力。财政资金向文化产业的投入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引导和优化产业布局,优化文化产业资源配置,加快从产权到产品、技术到市场的全面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集中力量培育辐射面广、关连性强的行业或项目,打造文化品牌。同时,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兼并重组和海外并购,推动跨行业地域和国际化经营,推动文化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篇3
福建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部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设立福建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投资基金),并制定本办法。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投资基金,是指以财政性资金为引导、以非公开方式募集社会资金、按市场化方式封闭运作的省级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省财政出资主要来源于预算安排。
各设区市可参照本办法执行或另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三条 投资基金按照科学设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运作。
第二章 管理模式
第四条 为加强对投资基金的统筹协调,促进投资基金健康发展,成立投资基金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分管财政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省财政厅、金融办、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协调小组负责审定投资基金的资金投入、子基金的设立(包括投资基金的出资比例、投资方向等)以及重大投资事项、子基金的合并、分立、退出等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协调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基金设立及存续期的重大问题。
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负责协调小组日常事务。办公室主任由省财政厅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
第五条 投资基金中财政出资部分(政府出资),由省财政厅根据年度预算、项目投资进度或实际用款需要将资金拨付到投资基金。
第六条 经省政府授权,省财政厅履行政府出资人职责,并委托省投资集团作为投资基金的运作管理机构,代行出资人职责。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建福建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公司),作为其二级子公司,负责投资基金的日常运作;
(二)按照可持续性和低成本的市场化原则,募集社会资金;所募集的资金额不得低于投资基金的50%;
(三)按照协调小组确定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方向,提出子基金出资比例建议;
(四)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托管银行开设账户,专账核算;
(五)对基金公司及基金运作进行监督管理,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基金安全;
(六)定期向协调小组报告投资基金和子基金运作管理情况及其他重大事项;
(七)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基金公司主要职责包括:
(一)建立完善的基金管理制度,制定基金具体运作规程;
(二)根据协调小组确定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原则,按照公开征集等市场化方式选择子基金管理公司;
(三)对拟参股子基金开展尽职调查和入股谈判,草拟、签署子基金(管理公司)章程或协议;
(四)根据子基金协议或章程约定向子基金(管理公司)委派董监事、管理层,行使子基金出资人权益,并及时向省投资集团报送子基金运作和监管情况;
(五)按一定比例注资子基金,并按约定履行对子基金出资义务;
(六)跟踪了解子基金运作情况,确保基金安全;
(七)其他应由基金公司承担的职责。
第八条 为发挥投资基金整体使用效益,基金公司可视子基金实际运行情况,提出投资基金投资额度调整建议,经省投资集团审核后,报协调小组批准。
第三章 基金的运作
第九条 投资基金出资可一次或分期筹集到位。分期到位的,首期出资资金应不少于基金总规模的20%,且应在基金批设后3个月内到位,其余资金可根据首期到位资金运行情况分步到位。
第十条 投资基金在子基金中参股不控股,不独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企业。
第十一条 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设立若干子基金。子基金的设立,根据实际情况可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设区市政府等提出方案经省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初审后,报协调小组研究决定。
第十二条 子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独立运作,依据协议、章程约定进行基金募集、股权投资、管理和退出。
第十三条 投资基金注资新设立的子基金,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应在福建省境内注册,且投资于福建省境内企业的资金比例一般不低于子基金注册资本或承诺出资额的80%;
(二)主要发起人(或合伙人)、子基金管理机构已基本确定,并草签发起人协议、子基金章程;其他出资人(或合伙人)已落实,并保证资金按约定及时足额到位;
(三)投资基金根据各子基金的投资行业等具体情况确定对各子基金的出资额,最高不超过子基金注册资本或承诺出资额的50%;除政府出资人外的其他出资人数量一般不少于3个且不超过法律规定的最多人数;
(四)子基金对单个企业的投资原则上不超过被投资企业总股本的30%,且不超过子基金资产总额的20%。
第十四条 子基金的投资存续期暂定为20xx年左右。投资基金一般通过到期清算、社会股东回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实施退出。确需延长存续期的,须报协调小组批准。
第十五条 子基金管理公司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国家规定的基金管理资质,已完成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有政策引导基金管理经验的团队优先;
(二)管理团队稳定,专业性强,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信誉,具备严格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机制以及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原则上股权投资的经营管理规模不低于20亿元,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近2年有较好业绩,或股东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及行业龙头地位;
(四)至少有3名具备5年以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工作经验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至少主导过3个以上股权投资的成功案例;
(五)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六)子基金管理公司或团队应按子基金实缴资本的一定比例认缴出资。
第十六条 未经协调小组同意,投资基金和子基金不得进行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期货、房地产、证券投资基金、评级AAA以下的企业债、信托产品、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保险计划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不得从事融资担保以外的担保、抵押、委托贷款等业务;不得对外提供赞助、捐赠;不得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或向第三方提供贷款和资金拆借;不得进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对外投资。
第四章 风险控制
第十七条 投资基金各出资方应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约定收益处理和亏损负担方式。对于归属政府的投资收益和利息等,除明确约定继续用于投资基金滚动使用外,应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投资基金的亏损应由出资方共同承担,政府应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出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可适当让利,但不得向其他出资人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不得承诺最低收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投资基金应当遵照国家有关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制度,建立投资决策和风险约束机制,切实防范基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十九条 子基金管理公司可按照子基金实缴资本或出资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年度管理费用,并应与绩效评价挂钩,按照子基金增值收益的一定比例提取业绩奖励,具体比例和要求应在委托管理协议中明确。
第五章 基金的终止和退出
第二十条 投资基金一般应当在存续期满后终止。确需延长存续期限的,应当报经省政府批准后,与其他出资方按章程约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一条 投资基金终止后,应当在出资人监督下组织清算,将政府出资额和归属政府的收益,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第二十二条 投资基金中的政府出资部分一般应在投资基金存续期满后退出,存续期未满如达到预期目标,可通过股权回购机制等方式适时退出。
第二十三条 省财政厅应与其他出资人在投资基金章程中约定,有下述情况之一的,政府出资可无需其他出资人同意,选择提前退出:
(一)投资基金方案确认后超过一年,未按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完成设立手续的;
(二)政府出资拨付投资基金账户一年以上,基金未开展投资业务的;
(三)基金投资领域和方向不符合政策目标的;
(四)基金未按章程约定投资的;
(五)其他不符合章程约定情形的。
第二十四条 政府出资从投资基金退出时,应当按照章程约定的条件退出;章程中没有约定的,应聘请具备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出资权益进行评估,作为确定投资基金退出价格的依据。本章节有关基金的终止和退出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子基金。
第六章 投资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
第二十五条 投资基金应由省财政厅根据章程约定的出资方案将当年政府出资额纳入年度政府预算。
第二十六条 省财政厅应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完整准确反映投资基金中政府出资部分形成的资产和权益,在保证政府投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投资基金以及子基金的资金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银行进行托管,投资基金和子基金的托管银行由省投资集团根据社会资金募集情况通过公开征集方式进行选择。
第二十八条 托管银行依据托管协议负责账户管理、资金清算、资产保管等事务,对投资活动实施动态监管。托管银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福建省设立分支机构,且设立时间在5年以上的全国性国有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二)与我省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支持我省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具备安全保管和办理托管业务的设施设备及信息技术系统,有完善的托管业务流程制度和内部稽核监控及风险控制制度;
(四)为投资基金和子基金的资金托管业务提供专人和专项服务;
(五)最近3年无重大过失及行政主管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罚的不良记录。
第二十九条 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对投资基金运作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对受托管理机构进行财务监管、绩效评价,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按年度对基金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投资运营情况等开展评价,并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提出收益滚动发展方案。省金融办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子基金的设立方案,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基金建设,监管各子基金管理公司运营。省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负责各相关子基金的行业指导,配合做好基金的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省投资集团应加强对基金公司的管理,建立有效风险防范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投资基金、子基金及投资项目之间应建立风险隔离机制。省投资集团定期向省财政厅报告基金运行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投资损益情况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权益的其他重大情况。按季编制并向省财政厅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并于会计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报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子基金会计报告。
第三十一条 投资基金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金融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实行
产业投资基金的特点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投资对象主要为非上市企业。
第二,投资期限通常为3-7年。
第三,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篇4
关键词:财政;财政总预算会计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概念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并且用于相关的公共或政策性事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由其下设的多个相关会计进行管理,财政总预算会计就是其中之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又被称为总会计,是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设置的预算执行会计,其基本职能是对相关财政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对经济过程进行监督及对资金使用和相关财政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反映。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特点1.特殊性(1)特定的会计核算对象。在我国中央、省、市、县、乡(镇)若干级政府都设有财政总预算会计,其通常被设置在国库管理机构,来处理日常会计实务,反映预算收支要求,帮助国库进行合理、妥善的资金安排和调度。(2)特殊的会计核算基础。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兼有权责发生制,是一种修正的现金制。一般对于资产、负债类科目使用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费用类科目采用收付实现制。(3)创新的会计核算方法。财政总预算会计对于一些特殊的经济活动采用“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一方面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反映相关的财务信息。(4)独特的会计要素。财政总预算会计剔除了“所有者权益”要素,取而代之的是“净资产”科目,反映其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2.政策性财政总预算会计作为管理政府财政资金的会计,其在执行国家预算资金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符合国家的政策计划,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划进行资金的调拨和分配。3.广泛性财政预算是一种计划、一种分配安排,国家的财政预算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民生发展相关联。它涉及到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方面,所以财政总预算会计对于资金收支情况的核算与反应延伸到生产发展的各个环节。4.宏观性在年末,财政总预算会计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将大量的经济活动和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并集中反映,通过相关数据,领导者会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经济的发展态势,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上的监督并依此做出相关决策。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进行改革完善,从设立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财政总预算会计创立。创立初期,名为“总预算会计”,以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为会计要素,采用借贷记账法,核算较为简单。后来又更名为“财政总会计”,采用收付记账法。第二阶段:20世纪末,依据分税制等相关的财政体制的变革,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在会计要素、会计等式、记账方法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第三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近年来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了某些方面的修改和完善,特别是财政部出台了新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是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是目前各级政府财政正在执行的制度。在会计职能上,财政总预算会计从最开始只重视记账、算账等的核算工作,到后来其职能特别是对于国家公共事业的管理服务职能有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深化。在核算方法上,由以前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到如今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同时兼有权责发生制。在会计核算方法上,由以前的单式记账法发展为借贷记账法。在会计核算科目设置上,随着经济活动的内容形式的变革,在原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如“资产基金”等相关的净资产科目。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存在的问题在过去,财政总预算会计所有的经济活动的核算都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经济行为和财务信息已无法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去核算,且核算出来的金额等相关信息不具有实际的经济意义或者是错误的。虽然随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不断改革,会计核算方式具有了兼有性,但依然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义务发生的时点作为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点,即不管是否收到资金或支出资金,只要权利义务发生即确认。我国的企业基本上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该原则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和评估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首先,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只能核算资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对于那些没有支付但相关经济活动确实已经发生的,如未还的借款,已经成为债务,但因为没有资金的支付,所以无法确认。这就导致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只能核算和反映那些看得见的、显性的债务,而对于那些看不见、隐性的负债则无能为力。其次,采用收付实现制只能反映收入和费用的变动情况,虽然已经对资产和负债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但依然不能全面强化对资产负债的管理。无法明确核算预算单位的相关资产价值。最后,该原则强调的是实际的资金收入与支出,对于缴入国库的资金来说,如果该笔资金是按照实际金额进行确认,那么与收入和费用没有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会造成收入与费用不配比的情况,不利于年终时对报表的分析和第二年的预算编制。
(二)相关科目内容反映不明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但有的科目核算的内容和方向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借出款项”,该科目核算的是本级财政借给预算单位的款项,到期收回但不考虑利息的资金。但该科目没有继续细分借款的时间,并且如果发生向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的借款该如何进行核算说明,是否应该计入到本科目中,都没有进行详细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这些信息没有被详细披露,不利于政府合理安排资金,影响下一年预算的编制。
(三)相关的预算管理不完善财政总预算会计的预算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其中对于社会保险基金来说,其管理体制对整个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存在不利的影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来源于社会缴款和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并且专款专用,只用于社会保险的预算资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并不充裕,资金在运转、安排、调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会造成财政负担。所以当政府的会计信息不充分、不完整时就会让政府对于社会保险的管理运作状况认识不清,不利于财政相关风险的防范。
(四)相关投资核算不明晰我国政府的投资主要包括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绝大部分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股权投资以信托基金投资为主,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将股权投资纳入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核算依据的相关信息常常难以获取,而地方政府在进行大量资金运作时,是否作为股权投资还需要看相关管理政策的规定,这就会导致对于政策理解水平不同的会计人员做出的相关处理会存在偏差,进而导致股权投资相关的资金和信息数据存在偏误,影响财务报表的编制。
四、对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逐渐引入权责发生制让更多的经济活动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更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发生时点,对于那些应收未收或应付未付的款项,就能够按照时间点来确定为相应的应收、应付款。这样能够将责任落实到确定的人员,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了解到各级政府财政的具体情况,了解相关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同时,实行权责发生制,对于那些还没有真实收入或支出的款项来说,账面上的反映是均衡的,减少了以前方法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债务风险的隐藏,使政府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
(二)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完善结合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保证五类总科目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对一些科目进行增加或调整。如我国的预算收入分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可以按照收入的类型来对收入的科目进行设置,可设“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科目,因为我国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税收收入和一些非税收入,将其由级科目变为一级科目,更有利于对不同的收入明确的核算,增加会计核算的可理解性。又比如,对于现在前文“借出款项”,可以根据时间来划分其长短,可在其下设相关时间明细,便于随时了解债务的情况。
(三)改革相应的管理形式首先,明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服务对象和领导主体,明确财政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的关系,资金的使用与收入更多与相关的政策导向相适应。其次,针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存在的管理体制上的缺陷,要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保证能够得到及时、充分和有效的信息,以防止由于信息缺乏导致的某项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或出现错误,降低财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
(四)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根据制度要求,财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一直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完全由购入时的成本确认,忽略相应的折旧和摊销,而随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改革,其资产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数额增大,不应在被忽视,而需要冲减固定资产的价值,这样核算的固定资产价值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更能反映财政部门资产的价值。
(五)完善股权投资的核算股权投资作为财政总预算会计重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收益来源,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首先,完善股权投资的相关细则,对一些存在理解性差异的地方作出统一的规定,将股权投资的业务处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把实际发生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汇总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其次,核算方法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权益法,针对不同的股权投资情况,进行成本法和权益法的灵活使用。如今,财政总预算会计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职能也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但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财政总预算会计应该不断进行改革,预算体系应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若干问题
一、前言
国有企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国有企业跟私有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国有企业最为显著的特点如下: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导向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不仅如此还具有非常显著的营利性法人和公益性法人的特点,也就是说,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实现资产保值,还要实现资产增值,在上述的基础上促使国民经济得到基础保障。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项目收集阶段、项目收集阶段、立项调研阶段、投资决策阶段、投后管理阶段、后评价阶段。上述阶段中,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阶段实质上是股权投资项目周期中最后的阶段。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实质上指的是总结和评价是不是正确作出了项目决策,执行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是不是满足了预想的效果等,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当前的股权投资主体投资活动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促使股权投资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起到规避投资风险作用。
二、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的特点
我国早期国有企业股权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给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下难以从传统金融部门取得融资的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这一融资过程并不以风险收益为目的,而是以财政投入为基础,设立股权投资机构的方式更多是为实现产业扶持与资源配置。这一过程中,为保证国有资本投向的合规性,借鉴财政资金投入的审批模式,更多强调创业资本投入的层级审批与多头监管。虽然近十年来各地的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分别以不同形式来积极推进投审流程、评估体系甚至组织架构变革,然而国有股权投资企业责权利不匹配问题仍然没能很好解决。股权投资市场的高度市场化的基本特征,和我国国有企业低效率、低风险导向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因此,在法制环境建设方面,应考虑到股权投资行业新的竞争环境对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要求,在制度建设上应保障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在股权投资市场作为市场普通参与者应享有的权利。不仅需要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限制、投资限制以及运作流程限制,为国有股权投资企业营造公平合理的规制环境,更需要考虑到国有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在确保国有股权投资企业获得平等法律保障的基础上,更应在风险补贴、税收减免等角度进行政策扶持。在国有资产监管方面,应考虑到股权投资行业的特殊性。股权行业的单个风险大、失败率高、收益退出周期较长,对于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的监管,应遵循股权投资行业的长收益周期。围绕项目生命周期,针对资产组合整体进行监管,将创投资本经理人的风险要求和收益要求长期化、组合化。改变原有项目分阶段的监管模式,提升国有股权投资企业业绩考核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增强国有股权投资企业相对其他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活力。
三、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内容
1.股权投资项目实施过程的后评价工作
(1)项目立项阶段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立项标准、项目立项报告、项目立项程序和项目立项评审意见等。(2)项目尽调阶段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实地考察、项目资料审核、项目投资建议书、项目投资决策程序和项目投资决议等。(3)项目实施阶段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合同及投资协议的签订、资金拨付、项目资料存档、股权变更登记等。(4)项目运营阶段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投后跟踪服务、项目经营分析报告、项目重大事项报告、项目投资退出等。
2.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效果的后评价工作
(1)财务效益方面的评价。股权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首要工作就是分析研究项目所产生的营利性、清偿能力以及盈亏平衡等,将全投资税前的内部收益率以及净现值计算出来,还要将企业自有的资金税后内部收益率大小以及总投资收益率大小计算出来,不仅如此,还要准确计算出资本金净利润的大小、速动比率大小、流动比率大小、偿债备付率大小以及资产负债率大小,同时需要跟可研阶段所设置的预期目标完成对比分析工作,当遇到差异较大指标的时候需要针对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原因的分析。(2)协同效应方面的评价。企业投资工作实施之后,其总体的效应超过合资前的独资经营所产生的效应,多出部分就是协同效应。协同效应需要重点评价以及分析股权投资项目是不是可以在企业核心业务发展过程中发挥效用,是不是可以为企业创造大量的经济效益。严格按照协同效应所产生的不同方面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协同效应进行划分,分别评价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第一是经营协同效应分析,第二是管理协同效应分析,第三是技术协同效应分析,第四是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3.评价股权投资项目的影响
首先,产生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企业的收入水平、评价企业的债务结构影响、评价企业的市场资源类型、评价企业的品牌资源保护、评价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评价企业产生的社会影响、评价企业的实际员工配置等。其次,产生的间接影响。主要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国家经济、区域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所产生影响等方面。其次是评价产业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再次是评价分析境外项目的影响以及分析股权投资影响双边关系以及经贸合作关系的影响等。
4.可持续性评价企业股权投资项目
在分析项目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以下方面完成在可预测经营期间项目持续发展能力的正确评价:企业内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等。对企业目前存在以及将来需要面临的风险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在上述的基础上完成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企业解决对策的分析等内容。其中,需要评价的重点设置为项目目标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的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进而促使项目可以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5.投资项目分析和总结
篇6
一、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及成效
1.政府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是文化产业投资主体之一,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既能有效缓解高成长性文化企业资金需求,又能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福建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设立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培育、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名家原创文化产品项目等政府鼓励投资的文化改革与发展项目。设立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有较好的资信等级和资金筹措能力的从事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动漫游戏、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公共服务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设立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大力扶持与培育文化产业。
2.文化与金融融合加强
在政策推动下,银行金融机构对福建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在金融产品创新和授信模式优化等方面不断突破,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和银行机构的融资融智功能,在推动重点文化企业整合并购、上市、发债、“走出去”等层面建立了政银合作机制,为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与省文化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200多亿元的授信额度,开发了专利权、著作权、收费权质押贷款、文化企业联保贷款等金融产品,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促进福建省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与福建CNN社达成协议,为其授信1亿元,用以支持该社新媒体建设和扩大报刊发行范围。兴业银行在信贷规模配置上,重点向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倾斜,支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3.降低社会资本准入门槛
2008年颁布的《福建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允许的产业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在政策引导下,福建民营资本纷纷挺进艺术教育与培训、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书报刊分销等文化领域,涌现出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
4.闽台文化投资活跃
文化产业是福建确定的闽台产业对接十大领域之一。海峡两岸文博会、图交会、艺博会、茶博会、广播影视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等经贸文化活动,推动闽台文化产业的合作交流与投资交易。“文化+会展”的产业模式,聚集一批优势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海峡两岸文博会自2008年创办以来,影响和成效逐年扩大,2012年文博会升级为国家级文化产业交流平台,成为展示两岸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和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交易的重要平台。
5.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2013年6月,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牵头发起组建了福建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围绕福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以股权投资方式相继投资我省海峡两岸文化资源、区域特色产业,以及影视制作、文化旅游等领域,全力扶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截至2015年2月,基金管理公司实现管理资产规模4.6亿元,投资金额1.5亿元,带动和引导各方资金9.3亿元人民币投资支持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拓宽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推动股权投资的一次积极尝试。通过政策倾斜、金融扶持、平台助推等,福建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01.66亿元、802.32亿元、1000亿元、118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4.2%、4.6%、5.0%、5.4%,各年的增幅均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长水平。文化产业已成为福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福建文化的影响力,也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文化力”支撑。
二、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及成因
1.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行业性困境
当前,福建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资本缺口,各融资渠道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总量不足,尤其是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严重不足,文化产业发展遭遇了行业性融资困境。财政投入规模小且分散。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当前福建财政投入的主要形式,如政府相关部门设立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但这类资金规模总量不大,并且有明确的支持重点和使用方向,无法满足日趋巨大且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的资金需求。商业银行为文化企业提供贷款,大多采取“无形资产质押+担保”的方式,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处置与变现难,第三方担保缺乏,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针对文化企业特性的授信风险评价工具,制约了文化企业信贷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面,多数文化企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财务业绩、资产结构、公司治理、财务制度的规范性、信息披露透明度等方面难以达到融资要求。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广泛地进入文化产业,只青睐那些高回报、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和完整产业链的项目。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不稳定,融资成本高于银行基准利率,也容易出现法律要件缺失、合同关系不规范等问题。外资引进和使用受一定的政策和地域限制。《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对外资进入国内文化产业做了限制性规定。
2.文化产业群体特征决定文化产业的行业性投融资困境
作为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的业态特性与群体特征决定了其必难面临行业性投融资难题。(1)产业内部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福建文化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经营规模、人员规模都比较小,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融资的资质和能力,资本运营的风险意识和实际风险控制能力也很弱,融资需求兼具“短、少、频、急”等特点。同时,绝大多数中小文化企业原创能力较弱,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比率偏低,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融资难度。此外,文化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链条尚不完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融资方式的创新及运用。如在工商企业融资中广泛使用的供应链融资,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但因文化产业链尚不完整、产业集中度低而无法运用于文化企业。(2)资产结构约束文化产业主要以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作为资产表现形式,这些核心资产奠定了文化企业竞争力。当前,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著作权及版权的评估、登记、交易流转的保护机制尚不完备,专业性的融资担保机构与文化保险机构缺位,文化产业的收益不确定性和轻资产的弱抵押性阻碍了文化企业的银行信贷融资。(3)文化产业市场风险的特殊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体验,具有一次性特征。文化企业需不断创作和发行新产品,始终处在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之中。然而新产品能否得到市场和受众的认可,能否获得丰厚投资回报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文化创意的易复制性,使得文化产品生产者面临盗版侵害的风险,给作品的原创人员及投资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文创企业原创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再者,文化产业门类多,各文化企业商业模式不清晰且差异大,产业内部运作信息透明度不高。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和现金流的不稳定性,使得文化企业的商业价值难以评估,文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变现能力、团队管理经验与能力等难以进行有效监督与考察。(4)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壁垒由于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尤其是广播影视、出版发行等行业受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格监督、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的同时,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文化产业的市场属性与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属性并存、文化领域中市场力量与行政作用相伴而生的运作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如政府对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有线网络等传媒领域的管制比较严格,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内容编辑与媒介渠道禁止非公资本介入。文化产业的政策性壁垒和制度性缺陷,导致多数投融资机构持谨慎态度。
三、破解福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困境的对策
1.完善投融资配套服务体系,降低投融资风险
(1)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信息交流渠道,解决二者之间信息与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建立文化产业优质项目库,加强文化项目遴选、储备、宣传和推介;为资本供给者提供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文化企业信息、文化产业专家咨询服务等;为文化企业提供信贷、信托、债券、上市、保险等多种类型的金融咨询服务,提升文化企业融资能力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效率。(2)完善文化产权的保护与交易制度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各类文化产权是文化产品交易和文化企业融资的关键要素。海峡文化产权交所是福建省唯一一家省级文化产权交易专业机构,依托海峡文交所建立规范的文化产权价值评估标准体系、完善文化产权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的管理办法,加强文化产权交易风险管控,为文化产权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可加强与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战略合作,强化金融机构、文化企业有关版权质押登记、评估方面的培训,提高金融机构运用版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质押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和执法力度,打击盗版行为,切实维护产权所有人的合法利益。(3)建立风险分摊与补偿机制由文化龙头企业、文化行业协会牵头组建文化专业担保公司,优先将文化担保公司纳入全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支持范畴,建立多层次文化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由中小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按年度担保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保险产品和保险业务,如知识产权侵权险、网络游戏虚拟资产综合险、艺术品综合险、贷款保证保险等文化产业专属保险产品,全程多环节的分散运作风险。
2.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构筑高效投融资机制
篇7
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把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实力作为加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引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工艺流程,加快产学研联盟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目前,宁夏全区共有清真食品工业国家级技术中心2个,区级技术中心7个,中国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穆斯林用品生产企业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宁夏名牌产品4个。近年来,尽管宁夏清真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随着国内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产业间发展不平衡。清真食品产业借助宁夏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迅速,企业数量较多,实力较强,知名品牌较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上、下游产业联动机制还没得到有效形成,优质清真牛羊肉基地与奶产业基地发展滞后,满足不了生产企业加工量。二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大多数企业缺乏高技术人才,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不够,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尤其是以传统食品生产加工和“小作坊”式生产经营的企业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少。三是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统计资料显示,银行信贷基本覆盖大型企业和80%的中型企业,而小微企业80%无缘银行信贷,大量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借款利率已高达50%-100%,现行的金融体系难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规模小、成本高等问题。
二、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自发形成的产物,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0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共披露基金359支,比2009年增加26.8%,募集资金711.7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9.1%。吉林、安徽、成立了多支创投基金,黑龙江、青海、内蒙古等省区也于2010年相继成立了本地区第一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兄弟省市的工作实践来看,股权投资基金对推动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股权投资基金是股权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支持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其独特的融资优势必将成为我国成长型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资金瓶颈的重要融资手段,对中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格局下,两届中阿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和永久会址落户银川,为宁夏搭建了一个“向西开放”的重要平台,从而使宁夏真正成为我国面向穆斯林世界开放的一个重要基点和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建立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清真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宁夏清真产业品牌,对促进中阿经贸发展,拓展国际市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宁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宁夏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若干意见》中要求“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形成多层次,多业态、多类型金融产品互相促进、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同时,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和和创业投资等融资工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宁夏自治区发改委即将出台的《宁夏回族宁夏自治区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暂行办法》等法规,为宁夏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为宁夏清真产业快速发展开辟了宽阔的融资渠道。
(二)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是破解清真产业发展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要解决清真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加快培育大型骨干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行业整体发展。在龙头企业培育过程中要首先解决融资问题。由于体制和历史等客观原因,现阶段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完善,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时间不长,缺乏银行、担保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较少;其次是企业经过初创期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管理升级等多重压力,客观上要求企业通过并购、增发、重组等多种资本手段和专业机构增值服务迅速做大做强。传统的投融资方式(债权投资为主)及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投融资方式,适时引入股权投资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三)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充分发挥产业的引导作用以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设立为契机,可以大胆尝试创新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将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转为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逐步改变过去无偿拨付、“撒胡椒面”支持企业的做法,通过股权投资和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方式,集中资金扶优扶强。政府(财政)通过引导基金“以拨改投”方式参与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着重解决初创期、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而带动宁夏股权投资事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宁夏清真产业快速发展。
(四)建立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能够逐步发挥中阿投融资平台的嫁接作用充分利用区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市场手段整合资源,扩大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在全国及穆斯林国家的品牌影响力,积极尝试吸引阿拉伯国家资金进入股权投资基金,资金直接投入到清真企业,支持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扩大规模,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真正搭建起中阿之间的投融资平台。
三、支持宁夏清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对策建议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针对清真产业缺乏通过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企业的现状,制定政策、健全体系、完善功能、强化监管、优化环境,搞好扶持和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快清真产业资本市场的发展。
(一)政府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8]116号)精神,政府应设立相关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发展,增强融资能力,支持清真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二)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建立产业基金一是对股权投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减免和优惠,鼓励发展股权投资类企业。支持和引导区内外投资者来宁注册设立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二是制定财政补贴、贴息等相关政策,支持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骨干企业并购重组,加大对清真和涉农优势特色成长型企业、高新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企业的投资力度;三是在产业政策上鼓励支持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为区内企业提供先进管理经验和其他增值服务。对股权投资管理企业重点投资的成长型企业,符合上市条件的,积极推荐上市。支持引导股权投资管理企业通过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转让其持有的投资企业股份,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渠道。
(三)建立完善宁夏股权交易市场整合区内产权交易市场资源,组建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能力、运作规范的股权交易市场。引导宁夏股权交易机构根据市场化原则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规范运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探索统一监管下规范的股权转让制度,积极拓展股权交易业务,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非国有股权交易业务,建立规范有序、富有效率的股权流转平台。
(四)建立健全股权登记托管平台建立股权登记托管公司,发展股权登记托管业务,促进非上市公司包括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实行集中统一托管,推动企业开展股权质押融资。督促股权登记托管机构依法从事股权登记、转让过户、挂失、查询、分红和其他股权集中管理等业务,提高股权管理工作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股份制企业的资本运作,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篇8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财政金融支持创新策略
自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以来,城镇化建设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体现地方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标志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弊端也随之而来,包括城乡发展失调、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党的十明确指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同时要确保不断完善城乡基础性设施一体化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一、城镇化发展中财政金融支持的重要性
与传统城镇化建设不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并非单纯的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的转变,而是确保人民在生活、医疗、环境、社会等方面综合水平的提升,并以此为目标来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进程。这些为人民服务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及人民基本权益的根本保证离不开财政金融的大力支持,只有前期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保证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现阶段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金融机构盈利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公益性相矛盾。金融机构属于盈利性质机构,主要以投资盈利为目的;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属于为国为民的公益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在金融机构看来,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并不符合投资标准,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只能依赖银行贷款来进行融资,而高额贷款和长时间的项目建设亦会影响银行的盈利,同时也使银行陷入两难境地。
第二,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位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矛盾。金融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地方政府,因企业和地方政府市场广阔、投资回报率高而备受金融机构青睐,而乡镇政府与企业因其落后的经济和不景气的市场环境并没有受到金融机构的追捧,导致城镇建设融资难度增大,不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与公益项目的开展。
第三,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加重了城镇化建设“融资难”。我国金融监管部门管理比较严格,不同商业银行的分支不能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做好金融创新,由此就出现了很多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非常同质化,但新型城镇建设要求包括不同的经济主体以及经济活动,因此要创造不同层次的金融市场,从而符合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需求。城镇化金融需求主要是:城镇化建设中,对于大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资的融资需求,同时还有城镇化建设期间,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发展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等。所以,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非常多,而金融服务同质化情况限制了这种发展。由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需求多样化,金融机构必须加快金融改进,推出具有差异的金融服务。
第四,金融网点分布不均和新型城镇建设过程中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资本都是追求利益的,我国大部分的金融机构都喜欢在经济发展快速、市场化比较成熟的地区设置网点,对于经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以及征信系统不全的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设置比较少,因此很多乡镇以及农村属于金融服务的末端,没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由于金融网点在我国农村分布不均,因此不能有效聚集金融力量,从而推动城镇化更好的发展;由于城镇化发展滞后,因此就不能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由于农村收入水平偏低,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储蓄规模太小,这样就出现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导致农村金融环境变得恶化。
三、财政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现有金融体系。在成熟的金融市場体系中,应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设定不同的金融分支机构,以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学习发达国家“金字塔”的融资结构,在开拓大型市场的同时,还要根据情况来整合中小型金融市场,充分整合资源,做到利益最大化。作为乡镇政府部门,不能单纯的只把银行融资和政府资金投入作为资金来源的唯一途径,要充分运用市场资源,积极调动社会资本来参与城镇化建设。
第二,加大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财政资金一直都是城乡建设中重要的资金来源,尽管政府投资效率较低,但为了城镇化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也要加强财政资金对城镇建设的投入,以确保人民的生活质量、医疗服务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近些年来,“土地财政”一直都是地方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土地转让价格和房价不断上升而备受诟病,因此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为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建设的资金投入,国家可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来实现,这也是快速实现城乡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法。
第三,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制定财政风险投资机制。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以往不同的是,不是把城市人口增加比例作为评价城镇化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引入“以人为本”的观念,将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作为重要目标,要让农民从生活、就业、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发生改变。就业是重点部分,它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重要途径。就业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农民在城市中稳定的就业,才能具有稳定的收入,才能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另外,农民有了稳定工作,也可以缴纳社会和医疗保险,从而获得很好的社会保障。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工业化后期,在社会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作为创造就业机会最多的第三产业在我国没有发展成熟。针对提供就业这方面来说,我国的技术改造以及升级不断加快,很多大中型企业随着技术进步取得了越来越高的利润,企业经营变得更加智能化,但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仍然不足。所以,在目前情况下,我国要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依靠第三产业以及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才能将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充分进行安置。中小企业以及小微企业资本积累较低,同时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因此企业的资金缺口要依靠银行融资来解决。
要做到这一点,我国需要不断拓展场外融资市场、私募市场以及区域市场等,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平台。另外,要有效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实体经济,我国政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不同程度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系统进行完善,是社会闲散资本和社会投机资本更好地用于实体经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都是运用市场化运作,它们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完善市场化操作,提高培育企业能力、风险分散能力和放大资金能力。要不断细化市场,针对不同成长时期的企业提供具有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从而化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在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还要改进财政风险投资机制,要确定有效的财政风险投资模式。具体方法是:我国各级政府要构建针对中小企业的孵化环境,对于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期间的启动资金;政府部门还要积极减税、成立风险投资基金等,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担保体系。通过企业培育、改进股权投资等加入主体融资,还要拓展风险投资基金途径,使保险资金以及不同社会资本都能进入到风险投资基金中。
篇9
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项目前期策划,研究提出“五通、八联、三保障”(五通: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信息及口岸;八联:城市轨道、市内铁路、通用机场、城市通道、普通公路、物流、电源电网、油气管网;三保障:水、环境、生态)三大体系、共十六大专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方案。同时,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域(即主城九区)为主体,开展编制“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依据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整合资源要素,提出项目建设投融资思路。
在基础设施领域积极推进PPP模式的同时,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资金需求,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
设立股权投资引导基金
积极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放大效应,按照“资金同步、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研究设立运作各类基金。一是六大产业领域。财政连续五年每年筹集25亿元,按1:3的比例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支持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文化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已设立18个专项基金、总规模已达180亿元。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由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市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计划总规模800亿元,其中市级财政及国有企业出资255亿元,按1比2左右资金配比,与社保基金、银行、信托和大型企业设立若干子基金,主要投向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三是物流产业领域。组建1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投向西部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等项目。此外,目前还在筹划设立重大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基金,以市级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发起后,吸引金融、保险等机构资金作为中间级,再以众筹等方式吸引社会公众投资作为优先级,集中投向轨道交通等资金需求大、现金流稳定、风险较小的项目。
多渠道扩大和优化投资
一是通过IPO上市、定向增发、配股增发、减持股票和收购兼并等在股市融资,募集资金用于实体经济;二是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中票融资,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实体经济,今年已累计融资935亿元;三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融资。除置换到期政府债务外,主要用于铁路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四是利用政策性融资。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主要用于铁路、轨道、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台《重庆市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资金管理办法》,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主要用于安置房以及重点项目拆迁。同时,与国家开发银行总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合作,积极探索银证保合作、PPP模式与开发性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投融资体制、银团贷款等银政合作新模式。此外,还积极通过基础设施收费权和收益权质押、特许经营权招标、国外贷款、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等多渠道筹集城镇化建设资金。
篇10
一、政府直接投入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政府直接投入的资金一般通过国有经济部门的资金渠道到达中小企业。这种方式被运用的很多,具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这种方式比较常见,基本上各个国家都会采用,另一种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
表1政府资金直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案例
国家 组织实施和资金来源 预期目标与支持对象 资金管理与使用方式
美国 由中小企业管理局实施,资金来源为联邦政府拨款 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主要面向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较好,但在担保的情况下仍然无法获得商业贷款的企业 由SBA直接提供低息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5万美元
日本 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公库,包括国民金融公库、商工组合金融公库和中小企业金融公库。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或政府担保发债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主要面向那些难以从普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时每个金融公库各有侧重 以更为有利的条件直接向中小企业提供符合产业政策的政策性贷款
韩国 韩国产业银行和设在地方政府的“地方中小企业培育基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的投入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面向成立时间较短的中小企业 前者通过发放贷款、直接股本投资或承销中小企业发放的债券来向其提供融资;后者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定额低息贷款,并允许在3-5年内分期偿还
德国 德国国有发展银行(KFW),是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联合出资,合股创办的政策性银行 首要任务是为促进德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在国内外投资项目提供优惠的长期信贷 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放低息贷款,但信贷资金不是直接给贷款人,而由通过商业银行转贷或者借贷借给借款人
二、政府投入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薄弱,很难从创业投资机构获得资金,为此各国政府往往通过成立专项基金或制定投资计划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间接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在这些基金或计划中财政资金往往只占一部分,社会资本必须占据一定的比例。由于是政府投资引导的基金,因此其投资领域和收入来源都必须遵守政府制定的规则。
表2各国政府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的专项基金和投资计划
资助计划 组织实施和资金来源 预期目标与支持对象 资金管理与使用方式
美国小企业创新投资
计划 小企业投资公司(SBIC)负责实施。联邦财政每年向SBIC拨款2700万美元;由中小企业管理局担保,私人风险投资公司通过向公众发行长期公司债券获得“杠杆资金” 主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直接对象为私人风险投资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向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和股权投资 SBIC只能投资于合格的中小企业,对任一小企业的投资金融不得超过其股本的49%,不能长期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所投资的企业
德国高技术小企业风险投资计划(BTU) 国家银行(KFW)所属技术投资公司(TBG)作为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的先决条件是其他投资者必须至少投资相同数额的股权资本 支持拥有创新产品/服务的企业;面向成立10年之内、雇员少于50名、年营业额低于1000万马克的企业 政府最大投资额为300万马克,最长期限为10年;TBG的股权随时可以按30%的溢价卖出
英国
RVCF基金
英国贸工部小企业服务局(SBS)扶持的地区性风险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2.8亿英镑,其中SBS、欧洲投资基金和私营机构投资者出资比例为4:3:7 为满足小企业发展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资金支持;面向小企业 由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在对外募集资金落实后,政府资金才能到位;SBS要求6%的固定回报;退出时,政府资金拥有优先权
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贷担保。
由于技术创新的风险大,中小企业往往又没有足够的资产抵押,很多银行都不愿意向其发放贷款。因此很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计划或机构,由国家出面分担银行风险,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
实施担保计划的主体包括两类,一是政府的行政部门;二是政府出资设立的实体机构。这两种主体各有优势,前者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就能提高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但政府部门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后者政府必须首先投入一笔资金,但风险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表3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信贷担保制度
国家 担保机构 预期目标和支持对象 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制度 担保单位是日本信用保证协会和日本金融协会 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前者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担保额一般为贷款额的70%-80%;后者为前者提供再担保
美国信贷
担保体系 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及其在各地的办公室构成了全国性的信贷担保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向小企业提供贷款;面向小企业 为15.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90%的担保,为15.5-75万美元的贷款提供85%的担保
德国信贷
担保制度 担保机构包括由行业协会和银行联合成立的担保机构和由政府提供必要基金成立的担保银行 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 一般按贷款额的60%提供担保,最高可达80%,并按担保总额的0.8%收取担保费
韩国信用
担保制度 担保机构包括韩国信用担保基金和科技信用担保基金 为有发展前途但缺乏有形抵押品的企业提供担保,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保付比率为70%-90%,担保费用从0.5%到2%不等
四、小结与启示。
融资难、贷款难、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并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大挑战。总结上述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所采取的政策性金融手段,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经验。
首先,这些国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既包括单一的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也有财政资金与私人资本的结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这些国家中很多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投资计划,使政府资金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政府投入少量种子基金,引导大量社会资本的投入,从而使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