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行为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则、主要任务有明确规定,构建了财务管理整体框架,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仍需根据实际自行设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对策。
关健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对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但因体制原因,该规范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导致的思维僵化、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业务技能不足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给改革带来一定阻力,因此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认知不足
现行财务环境下,虽然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领导不具备财务风险意识,对财务行为把关不严,不注重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工作无序。还有些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过度掌控干涉,导致财务部门及人员无力执行合规程序,财务职能作用发挥缺失,影响单位财务的规范管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粗放,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人员状况结合不紧密,经费开支与预算执行未能做到跟踪分析。预算编制方法传统简单粗放,程序缺乏规则性,预算执行中经费支出控制不严,公用经费经常挤占人头经费,追加预算时有发生,预算的监督约束作用难以发挥。
(三)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薄弱,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管理意识不到位,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无法落实岗位职责分离制度。财务主管执业水平低下,存在误读相关内部政策规定问题,导致财务信息提供不准确、不及时。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控制约束力较弱。部分单位财务制度只采用通用的制度框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可操作的财务约束细则,导致某些财务人员操作空间过大,财务行为随意,使单位及他人利益受损。
(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外部监督不力
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资产由政府集体采购调拨,资金使用及管理需遵守主管部门规定,因此资产的效益性并不显著。部分单位无专门人员分管资产,某些报废闲置固定资产多年不处理,仍每年申请拨付维修专项资
金,且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专用;资产营运未履行审批手续,营运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前的自有结余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没有规范使用,造成极大浪费。主管部门监管不及时不到位,资产使用效益、责任追究制度几乎空白。
(五)内部审计不独立、不客观
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职或由不懂审计的人员担任,内部审计通常只是形式审核,未与工作实际、预算控制标准相结合,未对各经费开支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追根溯源,保证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的审计目的未达到,不能根据审计结果提出问题及管理建议,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领导层重视度,确立责任主体意识
管理层应加强学习,对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文件精神应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了解基本财务管理知识,增强自身的敏锐度、洞察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任用有资质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单位领导者应认知自身对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培养内控意识,营造内控管理氛围,扩大内部控制在单位的影响力,重视财务管理对辅助决策和过程控制的作用,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
(二)科学合理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基层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最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预算做了规定:企业应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为适应现今理财环境的变化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发挥事业经费的最大效益,应大力推广“零基预算”,将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和需要相结合,做到统筹安排预算支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部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掌握单位工作计划、重点,人员层次结构岗位情况,综合考虑内外部及未来因素,细化预算收支项目,科学预测,使预算编制具有前瞻性。其次,应运用财务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追踪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进比对分析,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利用单位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部门参与到经费使用监督中来,共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三,预算执行结果应与业绩考评有机结合,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要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加强深化预算管理。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对提高会计执业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危机风险意识,使财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应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成效与绩效考评挂钩,增强学习主动性,使财务人员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水平,熟悉财政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对自身从事的岗位职责有良好认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接受内外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授权审批制度,细化财务操作规则,实行阳光财务,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衡量标准和依据,持续监督财务行为,实施单位财务支出违规警示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建立资产监督审批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全面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管理,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资产管理应有专人负责,财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核对,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要求。主管部门、各级审计监督部门应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种资产的监管常态化、现场化,加强对闲置报废资产的管理,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认真清理并据实上报,使上级部门及各级财政能够清楚单位各资产状况,以便合理配置资源,节约资金,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资产管理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考核奖惩,调动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积极主动性。运用财务分析手段结合资产实际运行状况,对资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追踪资产使用效益,为决策者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内部审计应以相关法津法规为依据,对各资产进行全方位监督,审查资产运转的合法合规性及完整性,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到维护财政资产安全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五)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国内会计准则已与国际接轨,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要抛弃旧有的用人理念,加强对单位会计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专业职称、学术研究、工作职务、社会影响等方面着力培养会计人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会计服务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减少杜绝财务混乱现象。
三、结束语
本文对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从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由于新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做到与进俱进,适时调整,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灵魂”作用,为单位的改革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9(8):187-190
[2]朱莹莹.浅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务与经济, 2012(4):47-48
[3]吴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福建建筑,2012,170(8):119-121
[4]陈华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2,688(7):135-136
篇2
摘 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收支自身平衡,在管理上缺乏内部压力。完善的内部控制,不仅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同时还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效益。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执行不到位,如何有效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重点探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的工作,内部控制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薄弱,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在信息管理时代,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1.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订和执行相应的业务处理系统以及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信息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及时有效地预防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2.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其财政资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更加透明化、规范化,从而防止一些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保障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
3.有助于实现依法理财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财务管理科学化、收支行为规范化,从而有效地避免财政资产的流失,从源头上遏制、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有效的内部控制需要健全的会计核算系统,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原始凭证管理不规范,账务核算处理不规范,印鉴的保管不规范。
2.岗位设置不尽合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岗位设置问题较多,不合理兼岗现象比较普遍。关键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牵制制度的精髓,但在实际工作中,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许多单位都有不合法、不合理的兼岗现象。
3.财务与业务管理脱节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与业务管理工作相分离,财务部门的工作仅限于记账、算账和报账,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和实行不了解,不能对业务部门进行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4.固定资产控制薄弱
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至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便得到了控制,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仍然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5.预算控制相对弱化
预算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预算的科学性、计划性不强,预算的编制比较粗糙,预算未按组织体系进行细化。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单位负责人的意识和行为尤为关键。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领导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强化控制意识,优化控制环境。
2.健全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制度是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不断开展,其内部控制也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态势和会计发展的趋势,开展内部控制的长远适应性研究,推进控制创新,不断完善机制,使内部控制与改革发展相适应。
3.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建立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打好基础。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人员能够补充和拓展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工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进而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服务效能,从根本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顺利实行。
4.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的控制
(1)健全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
部门预算制度的完善,首先应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在预算编制环节,要防止随意扩大预算范围、支出超预算等行为的发生;在预算执行环节,应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结合起来,以便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2)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增强财务风险控制
尽管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千差万别,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仍是“人、财、物”的管理,风险点也存在于这些管理过程中。各单位应当细致全面地对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排查,进而确定应对风险的科学策略。
5.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1)强化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内部控制的问题,促进整改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内部控制的监督制度,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及要求,加强对内部控制及其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
篇3
摘要:近年来,实施环保工作,注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首要任务。本文分析了环境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问题,通过探讨相应对策,为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环保;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对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为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资金保障。结合现阶段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落实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加强会计监督,严抓内控建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资产管理工作;规范财务制度,重视后续教育,有效提高环保工作所带来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一、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与问题
1.注重预算编制,忽略预算执行控制与检查
制定财务预算是为了在一定期限内,对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预计,以实现决策目标的具体化、定量化、系统化。在预算编制中,各项任务的实施都需要较强的约束力与强制性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目前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预算编制,而忽略预算执行控制与检查,导致单位内预算超支、预算盲目等问题频发,对于单位的日常经济活动不能做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单位的社会形象。同时,因为资金预算的随机性,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出现障碍,某些专业资金得不到及时供给,大大减弱了预算编制的严谨性,为今后环保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2.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完善
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属于国有资产,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财务支配的有效性。但是,目前环保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财务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机构不完善的问题,财务兼职人员的增加,管理人才的缺失,造成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因为财务人员较为频繁的流动,使得很多的工作得不到真正落实,运行不规范,权责不到位,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
3.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管理手段滞后
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保障拨款与政策性补贴,由于国家财政计划有限,事业单位的资金储备并不雄厚。但是,目前很多的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环保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主要采用行政手段,由于其无法与市场调节机制进行有机结合,在费用开支上,未建立或未实行“一支笔”的审批制度,同时,在资产管理上,部分单位没有施行定期盘点手段,造成资产实物与登记簿不符,许多资产的利用有失偏颇。
4.单位内部机制建设不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现阶段很多的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更改陈旧的内部机制,大部分单位财务机构的设置存在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的问题,甚至部分单位只是将财务管理作为某一部门的基本职能,未形成专门机构进行统一管理,缺乏科学的财务机构设置,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单位内部机制建设,保证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价值,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二、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策探讨
1.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其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是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选择。环保事业单位应当有效保证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在高素质人才的管理下,真正实现有效性的财务监督,确保资金投入的安全性,保证单位创值的最大化。
2.加强会计监督,严抓内控建设
环保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从内控建设抓起,加强会计监督,使财务管理在谨遵会计控制要求的基础上,保护资产安全。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利用约束监督机制以及内部牵制机制,有效防止财务漏洞的产生,为单位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事业单位应从信息活动、监督控制、风险预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建设有利环境,开展有序性活动。其次,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下,单位应将自身的基本架构以及纪律管理进行合理规定,以实现环保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最后,单位应塑造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建立考核评估机制,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
3.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资产管理工作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资产管理工作是加强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加强流动资金管理,采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方法,在始终坚持资金有偿集中的统一原则下,收集多方面的市场信息,加强库存资金管理,降低资金的浪费比例,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平稳开展。另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应从多角度对资产进行强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登记制度,通过及时记录资产变化,真正做到防范财务风险。
4.规范财务制度,重视后续教育
财务制度是环保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行为规范,通过规范资金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保障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环保行政单位应在贯彻执行国家财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定财务计划,加强核算管理,监督执行情况,合理使用资金,提高单位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扩大单位盈利。环保单位除了规范财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也应给予重视。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更新自身的财务知识,才能更快适应时代的变化,做好危机处理工作,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定期组织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后续培训,使财务人员深入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掌握世界前沿的财务管理技术,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增长,为今后完成管理任务提供理论基础。
总之,解决现阶段财务管理问题是环保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任务,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将为环保单位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单位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单位财务运营的真实情况,优化财务结构,更新管理理念,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确保环保单位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 刘志刚. 浅谈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会计师,2009(104).
[2]谢勇.环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09,3(5):22-23
篇4
【关键词】 财务管理;预算;内部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以及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按照国际惯例,非营利组织单位除了接受政府部分财政补助款外,其主要经费来自于自身经营所得。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转变理财观念,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以及资金的有效利用。如何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的管理计划、管理目标和重点,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产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着国家各项管理职能,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其财务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已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方式。在目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刻不容缓。
(一)对财务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不能和谐地融入其主体业务循环中去,导致财会部门在经费支出、工程项目等管理流程中只充当“付款人”的角色,其应有的监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更谈不上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支轻收的情况。在编制预算时不够科学、细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严谨性,造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调整预算;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预算执行存在偏差
预算是指各部门、单位按照工作计划、任务,依据“定员定额”和各项收支标准对计划年度货币收支所作的预计。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其主要表现如下:
(1)有的预算单位在资金使用中,支出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
(2)有的预算单位在项目支出资金管理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用项目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没做到专款专用。
(3)有的预算单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树立讲求经济效益的理财理念,重拨款而轻管理,重审核而轻实效,对项目资金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在一定意义上成了单位的小金库,极易滋生腐败。
(三)资产管理薄弱,流失严重
产权清晰是理财活动的前提。而目前我国部分单位未履行对资产的处置审批、必要的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自行作价处理。随意报废、随意转让、随意损赠、随意转让经营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模糊的产权意识下,财务管理难于有效开展。产权不明具体表现在:
(1)国有资产管理脱节、职责划分不明确,财务部门只管入帐、对资产使用情况不甚了解,而资产使用部门只管使用、不了解财务帐上资产状况,这样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导致资产帐实不符、责任不清。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会计出纳职责不够明确,存在工作职责交叉,互相缺乏监督的情况。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各单位均普遍存在严重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理分离。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有些单位记账兼任复核,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部财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
(五)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不少单位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且欠缺专业性的财务分析。多年来,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各级财政部门,事事伸手向上要,不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价值观念淡薄,财务分析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资金的使用率低下,浪费现象非常严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强化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切实节省国家财政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现存问题的对策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其已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制约了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如何推动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工作,从制度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解决财务管理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提高理财意识,发挥财务监管作用
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把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对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努力为财务管理创造宽松的环境,以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对财务理念的认识,以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绩效考评为中心开展财务管理,摆脱单一记账的传统思维,转变简单收支核算的角色。
(2)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把财务管理作为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单位负责人要重视财务人员的辅助决策作用,利用财务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美德。这是任何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良好美德,是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廉正建设的重要表现,也是新时期“八荣八耻”价值观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二)完善、健全财务控制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预算、决算、收支管理、开支标准、资金管理、财务物资管理、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有利于各项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完善财务制度,细化收支办理程序和会计核算程序:
首先,要按照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适应性、可操作性、监督性原则,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公之于众,纳入单位的综合管理体系之中。财务人员在落实管理时应做到按章办事、对事不对人,以减少财务管理中的内部矛盾。
其次,要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控制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业务流程、收入审核、支出审批、凭证查验、现金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核算、考核奖励、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等等。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降低人、财、物的耗费。从单位内部建立起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以堵塞漏洞,节约资金,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滴、漏”,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和执行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预算时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要打破“基数”观念,改变采取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为基础,简单的固定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即以单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细化预算编制与批复,建立和完善预算支出标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另一方面严格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项目支出的管理上建立专项支出项目库,规范和强化预算约束力。在财务管理中,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制能从源头上为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提供根本保证。严格执行预算能有效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
单位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完善资产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依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对国有资产管理中用做到:
(1)完善本单位资产购置、使用、保管、调拨、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登记制度。对取得的资产要及时入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不应存在账外资产。
(2)严格财产清查制度。各单位对固定资产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盘点,每年必须全面盘点一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视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
(3)完善固定资产的入库验收、保管、使用、交接以及处置制度。防止随意答谢和变相低价销售。
(4)加强固定资产损坏、损失赔偿制度。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损坏和浪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区别情况进行索赔。
(5)完善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的监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要分别设专人管理账目、物资,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五)执行外部审计制度
借助独立的财务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是保障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在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引资项目等问题上,各事业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负责整个项目的立项、工程设施(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事宜。各项目工程(设备)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各项目工程(设备)预算由财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协商拟定同意后,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后方可施工。
四、结论
篇5
财务是事业单位的命脉和“牛鼻子”。财务制度不仅是事业法人的行为规范,也是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路标,具有极强的导向功能。近年来,随着审计监督和单位自身不断强化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必须看到,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规范现象。
一、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手续不健全
一是笼统性发票较多,数额较大。主要是购买烟、酒、礼品、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食品水果、网络耗材、会议支出和工会活动用品等原始发票要素不全、项目多、数额较大的发票未附明细清单,其真实性难查证。二是差旅费列支不规范。如在差旅费中发放下乡补贴、出勤补助、考勤费、旅游费等福利性补助;列支就餐费、食品费、水果费、香烟费、用品费等不属于差旅费性质的费用。三是招待性支出与职工福利性支出没有严格区分核算,如来人接待、业务往来、节日礼品、购买食品等。四是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支出混在一起核算,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二)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
有些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
(三)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公开透明度也不够;资产管理粗放,责任人不落实,长期不清查,久而久之则账有物亡;资产变卖、报废不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票据管理不规范
有些单位仍然在使用不规范票据收款,且未建立票据领购缴销制度,有些正规票据的管理也是如此,责任不清,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五)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费用开支不透明
有多少用多少,甚至超支,寅吃卯粮,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二、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中产生不规范现象的原因
(一)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意识淡漠;
(二)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工作不够细致,审核报销时把关不严;
(三)分管领导重视不够,在原始发票签批时不过问列支渠道;
(四)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业务检查指导不够;
(五)对专项和项目经费的管理核算意识不强。
三、为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节约使用资金,提高现金使用效益,应从以下方面着力加强和改进
(一)要增强法律意识
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用法规来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要加强财经法规的学习,牢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
(二)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要以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健全财会人员管理制度,促使其严格规范履行职责。
(三)强化预算管理
坚持按项目、时间、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年度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禁止出现红字,留下缺口。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
(四)规范财务核算
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必须分开,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五)加强票据管理,合法使用票据
财政收费票据和税务发票是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的合法票据,应由各单位财会部门统一领购和管理,其他内设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购买。要加强票据缴销管理工作,实行缴销收费票据与稽核财政资金同步,做到票面收入与征收入库额度相等。经费支出应取得真实、完整、合法的原始票据,否则,单位财会部门应拒绝报销。
(六)强化监督,推行民主理财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清查;资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主要是为了给事业单位编制部门提供真实的预算依据和进行编制预算细化,以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定员标准的制定,更为了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监督和深化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科学评价和规范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经营绩效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奠定基础。
1.理顺资产管理体制,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逐步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这部分庞大的国有资产普遍存在配置不公平、不合理,部门、单位间苦乐不均,超编超标等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开展全面资产清查,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2.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需要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少相应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然后近几年来国家实行了政府采购改革、细化收支平衡、政府采购体制管理等各项财政制度改革措施,但也没有对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不足进行彻底改变。其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表现在事业单位财政预算与资产管理方面二者的相互脱节。二是单位资产维护费用、消耗费用安排与单位实物量相脱节;三是公用经费预算不够科学,无法对各部门、单位的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因此,迫切需要开展资产清查,为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提供支持。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的不足
1.国有资产利用低效率
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和管理,造成国有资产低效率使用,没有制定对应的保值机制。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缺少比较完整的保值机制考核体系,对于领导干部离任时的资产审计更是缺少相应的增值保值制度条文,使得相应的审计考核只是表面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责任没有充分落实,经常会出现单位物品购置重复现象,如此以往将会使国有资产造成严重的浪费,使国家财产浪费严重,使政府的公共形象受损,从而影响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2.非经常性转经营资产收缴工作难落实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是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将国有资产非经常性转为出租、出借、承包、对外投资兴办经济实体等,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性资产,都要报财政及国家部门批准,并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由于此项规定缺少相关的监管和处罚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度很大。更由于资产非经常性传出对事业单位自身利益很大,因此更没有将此项资产纳入到内部财务管理中来,实行不报账不批准行为,私自成为了单位获利的小金库,这将会对国有资产造成无偿占用,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损失。而更有甚者,利用国家的资产对外投资,不经批准,也不纳入财政管理,由于决策的失误导致财产无法拿回,从而导致国家财产严重流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措施
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有关管理部门应进行整顿清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资产管理的执法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颁布的相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和改革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在资产管理、验收、购置、使用、转让等各个环节中加强落实资产管理政策。更要促使资产管理工作行为规范应用到各个环节中去,并且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从而使得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工作模式更好的应用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中去。
2.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为了促使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实施,地方会计主管部门以及国家资产管理部门要对管辖范围内所有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并保存建立相关人员档案资料。同时,要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道德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的培训,促使相关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和自身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更好的胜任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资产份额也在逐渐增大,人们慢慢开始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各级有关政府要认真了解和认识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实质内容,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资产管理措施来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加强管理模式和理念创新,实时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更好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促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一玲.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03).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信息资料在相互牵制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预防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是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使单位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从而有效避免财政资产的流失,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舞弊、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是依法理财的关键。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此外,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行政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行政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自我约束。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本单位的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安排,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致出现财政经费支出失控的现象;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控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只关注内控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2.内控制度不完善,控制措施有待加强。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或者简单地以财政部门预算替代内控制度,致使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随意性较大。还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严格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个别规模不大的单位,权责不明确,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贪赃舞弊等现象造成可乘之机。
3.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预算执行情况失控。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都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另一方面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有的单位没有将部门预算在单位组织体系进行细化,没有对单位内各部门经费审批人实行责任预算约束,使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失控。
4.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5.内部审计缺失,监督机制不完善。虽然目前大部分行政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少一定的独立性。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督机构,其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有效负主要责任。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行政单位应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健全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权责分配、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增强单位相关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在制定、修改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细化责任,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的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度建成后,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尤其要适应于内控的变化,忌流于形式,不能一劳永逸。
3.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一是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最重要的是明确各项收支费用的方向及用途,专项资金力求细化到具体项目,防止支出超预算、随意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二是在部门预算执行环节,应将部门的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建立规范、有效的预算调节机制,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刚性预算意识,使财政预算单位在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快捷、简便、高效地调整预算。
篇8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根本原因是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有法不依。这些行为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资产管理意识淡薄,资产管理混乱,缺乏一套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随意购置,任意处置,贪大求全,不讲效益。资产清查反映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脱节,有物无帐,帐卡不符,帐帐不符,帐实不符,形成大量帐外资产等。表现在: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资产处置随意性大,帐外资产、闲置资产以及资产浪费现象严重,造成资产流失;经营性资产缺乏有效管理,资产收益体外循环,单位往来款规模过大,没有及时清理,长期挂账,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单位账务处理不规范、帐表不符、帐实不符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和责任心不强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些财会人员只管一般的核算而忽视管理,缺乏责任心,不熟悉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不熟悉业务,职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某些财会人员的从业水平不高的现状呼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法》要求“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要通过正面引导、反面教育,让会计人员树立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会计信息质量意识,让职业道德成为一种观念深入人心。要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入手,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为依据,加强会计业务培训、考核与管理,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实践,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会计监督制度,防止会计诚信缺失。
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单位内部应制定一套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也要强化内、外部监督,督促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详尽阐述了会计监督的性质、内容和方法,充分说明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会计日常业务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完整的内控系统,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策略
一、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保证财务等相关信息完整真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合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促进事业单位良好有序的运转,更好的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当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造成内部控制松弛,管理混乱,重大经济案件时有发生,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因此制定一套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合理完整的内控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认为内部控制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又难以确定。因此一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把内部控制只是当成一种会计过程。还有的事业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只是走过场,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
目前,众多事业单位没有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控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用财经制度或其他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一旦单位真的出现了各种问题找不到相应的依据和规范。许多事业单位虽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细则,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能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但由于主客观的许多原因,执行效果并不显著。
其次,内控制度的方法体系还不完善。例如最新颁布的《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都对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事业单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实现有效的管理,难以监督制度的具体落实。
再者,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欠缺。因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先实行的是“授权监督”机制,而这种机制很容易造成内控失效。在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极其微小的状况下,个别事业单位很容易造成“公众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个人化”。
(三)会计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在建国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只重视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而忽视了对财会等“辅助”岗位的专业人员的培养。有些人员都没有基本的法制观念,盲目工作,缺乏对违法违纪行为的辨别能力,在执行会计制度、法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从而给单位造成恶劣的影响也国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事业单位人员的内控意识,提高内控人员素质
首先,必须强化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内控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各项活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顺利进行。其次,还要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单位领导要制定一套统一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政策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执行和监督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舞弊,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三是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
另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事业单位只有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自律性强、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队伍,才能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指导性的规范。事业单位应根据当前的法律法规及本单位实际的业务情况制定一套全面,合理,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细则。其次,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岗位,配备岗位人员,制定会计岗位的考核及奖惩办法,确定全员性、全程性的行为规范制度。同时还要完善预算制度。把单位预算和内设部门预算统一起来,要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制度,明确规定调整的时间、方法、程序等;事业单位的预算规定了单位支出方向和支出规模水平,它是内部控制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完善自我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应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为例,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同时内审部门应建立定期的内控制度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指导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会同审计,银行、纪检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例行检查和专项审计,对财务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以及违反相关财政措施的单位,应依照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四、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复杂的系统工作。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效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强化管理风险和防范风险起到了直接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事业单位只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一、财务工作与会计管理制度。
从审计的角度看,一个单位的财务出现差错的可能性,首先要从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各项制度,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建立并严格执行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工作在管理中就能有效发挥作用,会计核算的差错率就低。我们要审计一个单位,首先要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及执行情况。并在审计评价中做为一项主要的评价内容。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或没有有效执行,那么该单位的信任度就会减少,就要对该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全面详细的审计。比如,审计某单位,其他各项制度都比较齐全,并能有效执行,只是没有审批制度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那么我们就会在费用支出信息资料和固定资产会计信息方面进行重点和详细检查。
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非重要,就象一个人是否穿着整齐、得体,精神面貌好不好。是财务工作做得好坏的第一印象,它对于保障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组织机构高效运行的基础。
二、财务工作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是财务管理工作,都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比如《预算法》、《会计法》、《现金管理条例》、《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等等。在这里,我对一些需要强调的、必须要严格履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一些意见。
1、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增强财经法制观念,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确保各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私设“小金库”等财经违法行为发生。
2、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滞留、坐收坐支。
3、规范票据使用。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正确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严禁使用自制票据、白条收费或收费不开票据行为。
4、严格控制支出。各项支出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超范围、超标准开支。尤其要从严控制接待费、车辆购置费、外出考察等支出。
5、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改变专项资金用途。
6、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必须严格控制往来款项,及时处理各种债权债务,清理旧欠,消除长期挂帐的现象。
7、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列入部门预算并严格按预算计划执行。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采购程序进行采购。
三、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情况。
1、单位的房租收入涉及的房产税和营业税。要订立租赁合同,并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税法要求,及时申报纳税。
2、固定资产管理。要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明晰产权关系,保障资产安全和完整。建立完善资产的登记管理制度。所有资产必须及时、准确地登记入单位财务账,并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台账,严禁帐外管理。尤其要规范资产处置行为。调拨、捐赠、变卖、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涉及国有资产的处置行为,应按有关规定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3、收费。
(1)乱收费。违规自立项目收费;擅自提高标准收费;擅自扩大收费范围;违规将无偿公务活动改为有偿收费服务;利用职权和行业垄断强买强卖、变相收费。
(2)无证收费。行政事业单位未按规定办理收费许可证,擅自进行行政事业性收费。
(3)收取已经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单位擅自对上级已明令禁止收费项目继续收费。
(4)违规使用收费票据收费。擅自印制收费票据收费;串用通用收费票据和专用票据收费;利用收费票据乱收费或超范围、超标准收费。
(5)乱摊派。以兴建市政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为名,向企业摊派;以经费不足为名向企业摊派办公费、管理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和其他费用;巧立名目向企业摊派,为本单位搞福利、发奖金、建宿舍和办公楼。
(6)乱集资。未经依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进行集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从事的非法集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以还本付息或者以支付股息、红利等形式向出资人进行有偿集资活动。
四、财务人员如何给领导把好关。
1、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预决算、收支、往来、现金、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促进管理。
2、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一支笔”审批制度。财务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坚持班子集体领导下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的制度。重大财务事项必须集体讨论决策后,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会计人员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资金支付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资金支付业务,财务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部门报告。
3、明确会计出纳工作职责。会计岗位职责必须明确,会计、出纳不能由一人兼任,印章和支票等必须分别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的登记工作。
五、财务人员应加强学习,与时俱进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要坚持加强学习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学习财政政策、税务政策、会计政策等,因为这些财经法律法规变化是比较快的,改革开放以来,别说国家政策的变化,光是会计核算制度的变化就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一是坚持勤奋学习,把好自身素质关。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不学习就会落后,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具备依法、公正、求实的基本素质。通过学习,能够丰富知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使自己工作得心应手。
二是坚持态度严谨,把好审核检验关。认真审核各类票据凭证的有效性、合法性,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票据,一律严格审核,拒绝入账,做到“谨小慎微、一丝不苟”,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考验。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履行会计准则、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