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税务审计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4: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税务审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税务审计

篇1

公司税务零申报流程:

领取纳税申报表: 纳税人可到办税大厅免费领取各式纳税申报表或在本地区地税网下载电子版后打印使用;填写纳税申报表:纳税人填写纳税申报表前,应详细阅读纳税申报表封面的填表须知,或参照办税大厅有填表样本,纳税申报表中纳税人全称栏应加盖本单位行政公章;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人根据本程序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将纳税申报表报送办税大厅征收窗口,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时应附送会计报表。公司税务零申报流具体时间为每月15日前向国税申报。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税务管理组织分工

大中型集团公司根据需要,可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隶属于集团财务部,集团本部及各子公司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职责:制定和完善集团公司税务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审核各类经济业务的税务处理流程;服务、指导、协调、监督各单位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子公司的税务筹划工作进行论证并促进实施;建立与税务部门良好的沟通渠道,形成和谐的税企关系;负责集团本部的纳税申报及日常税务管理工作。子公司税务管理职责:执行集团公司税务管理制度及流程,对本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负责本单位的税务登记、税务核算及申报;负责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及筹划;负责本单位税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对本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涉税问题进行把关,在重大经济业务活动发生前与集团税务部门协商沟通和汇报,防止出现重大涉税问题。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应配合财务部门制定业务流程中的税务处理流程,并执行税务处理流程的规定。

二、税务登记、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及发票管理

(一)税务登记方面

集团新设子公司办理税务登记前,应及时报告集团税务管理部门,由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根据税收征管范围及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指导子公司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国、地税登记;子公司因经营场所变动需变更征管范围时,由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指导、协调办理;子公司宣布歇业或清算时,原则上应先对清算过程中存在的税务问题解决完毕,再办理税务及工商注销手续。

(二)税务核算及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做好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设置账薄,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避免出现如兼营行为没有分开建账导致从高征税,核算不清导致核定征税,缺乏有效凭证导致企业所得税汇算调增损失。子公司应充分考虑税务成本,事前对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审核并积极进行税务筹划,事后对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并找出税收异常变动的原因,从而达到合理运用税收法规节约税收支出之目的。税收核算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开展,当公司税收筹划涉及到调整税收核算的,应按照税收筹划要求进行核算;对经济事项的处理涉及到税法和会计法中不明确之处,或税法与会计法之间存在冲突时,应作出一个合理选择。

(三)纳税申报方面

严格执行纳税申报流程。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税务会计每月依据应交税金明细账与相关涉税科目等资料填制纳税申报表,经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按规定上报,同时办理纳税申报手续。子公司需延期申报时,应按有关规定向税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在集团备案。

(四)发票管理方面

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领取、开具、接收和保管本单位的各类发票。在经济业务运行中,应按发票使用规定,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开具和取得合规的发票,严格杜绝跨期发票或过期发票列支成本费用;避免业务人员人为压票影响增值税抵扣和不能按期抄报税的情况。

三、税务报告及档案管理方面

子公司应建立税务分析报告制度,加强税务档案管理,定期对本单位税收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建立本单位税负率标杆。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向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提交税务分析报告。子公司应及时整理、装订本单位的税务报表,对每年所得税汇算中调整的明细事项,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对每次国、地税稽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专项整理归档。税务人员工作调动时,应办理税务资料、档案的移交手续,按照会计法规要求,实施监交。

四、财产损失申报和所得税汇算

集团本部各单位应及时向集团税务部门提供有关纳税申报的资料,承担税款;集团本部单位的各类资产损失(坏帐损失,投资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处理损失),在年终由集团税务部门负责收集清单,报董事会申请核销,经批准后向税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集团本部各单位在对各类资产进行盘点的基础上,查明损失原因、分清损失的责任、完备损失的原始手续、资料,准确计算资产损失的计价金额,需做进项税转出的按要求转出。按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参与合并纳税的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年终时按照集团公司财务部统一部署进行所得税汇算工作,股权发生变动不再符合合并纳税条件的,应及时将股权变动情况报告集团公司财务部。子公司进行财产损失申报、所得税汇算需聘请税务中介机构时应服从集团统一安排;各单位聘请中介机构作税务顾问,要将中介机构的基本情况、双方合作的业务范围、费用等有关事项报告集团备案。

五、税务审计及检查方面

(一)税务审计方面

原则上由集团税务部门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税务专项审计。集团公司对审计过程实施监控,子公司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与集团沟通;子公司税务审计报告必须经集团审核确认,正式审计报告要交集团备案。

(二)税务检查方面

对子公司税务稽查事项的规定:对各级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子公司应积极配合;子公司财务主管为税务检查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接受询问和解释,向税务部门提供的各类资料,应经本单位财务主管审核批准;在得知纳税消息或接到纳税检查通知书时,应及时报告集团税务部门,对本单位存在的税务问题应及早发现并提出解决方案。检查中,要积极与检查人员沟通,时刻关注整个检查进展情况,对涉及到集团层面的涉税处理事项,在了解事情全貌后给出答复;检查后应及时将稽查结果整理归档并交集团备案;税务检查结束后,子公司应积极取得税务检查结论草稿,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复核税务检查结论,并制定改进方案。

六、税务筹划

子公司财务主管和税务会计应积极关注和学习各类税收法规,要认真研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享受条件,在经济业务发展过程中积极取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各种申报材料。各单位开展的各类税务筹划,实施前应征求集团税务管理部门意见,筹划方案应提交集团备案;集团定期组织子公司讨论税收筹划论证会及举办讲座,提高税务人员税收筹划意识。

篇3

关键词:集团公司、税务风险、防范、控制

一、前言

税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必然需要面对的,无论公司规模如何、从事何种行业,其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税务风险。而集团公司由于其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有时候甚至跨多个地域和行业从事经营活动,因此其税务风险的来源就更为复杂。并且由于集团公司在财务体系上的联系性,一旦某一分支机构发生税务问题,就会波及整个集团,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等。因此,做好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将针对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现状展开风险,以期能够对集团企业的税务风险规避和控制工作有所裨益。

二、集团公司税务风险成因分析

所谓税务风险,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者少纳税。这种情况通常会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没有充分利用相关优惠政策,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款,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于集团企业来讲,其中第一种情况是企业必须要避免的,而后一种情况则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有效防控,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必须首先明确当前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成因,以便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从税务风险的成因来看,大体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而内外部原因又是由多种要素综合构成的。

1、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1)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大型集团公司普遍缺乏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应涉及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集团公司而已,由于其由多个分支机构组成,其各部分能否良好的运转,主要在于制度控制。可以说,企业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集团公司,特别是有些上市公司在管理体系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普遍缺乏完整的税务风险防控系统,一旦集团公司中的某一个部门活环节出现税务风险,整个集团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并可能由此陷入信誉危机,影响其在证券市场上的形象,而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2)人员素质难以满足风险防控要求

目前,大多数集团公司都设置了风险控制岗,有些还设置了专人对涉税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但是,由于从体系上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税务风险评估人员对税收和相关财务法规缺乏深入理解,在具体流程的操作上也缺乏规范性,很多工作都是做表面功夫,难以从根本上防控住税务风险。

2、集团公司税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调整引发税务风险

由于我们目前尚处于经济转型期,在政策上相对缺乏稳定性,税收政策调整十分频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总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而税收政策的调整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税务人员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动情况,极易在运用中发生偏差,从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存在冲突

我国目前有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税务执法主体,彼此之间在执法上存在很多重叠和冲突之处。如在收入确认上,税收、会计准则和合同法三者的分别有不同的规定。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进行核算,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当期纳税金额等指标都会有所不同。企业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涉税业务调整,极易违反某一法规的规定,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三、集团公司税收风险防控的基本思路

1、规范税务风险评估流程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税务风险防控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评估过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风险控制效果。因此,集团公司税务风险防控应密切做好流程管理,对集团内部的各涉税环节和具体事项进行严格准确的评估,充分利用各类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力求全面、系统的掌握税务风险的动态发展情况,提高企业风险评估水平。

2、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应在现有制度基础上,细化和强化与税务风险相关的制度和规范,以便使得企业内部相关人员有章可循。其次,要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各项权利和责任,实现对税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

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税务风险防控涉及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因此要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必须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这里就有必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能够大大提高风险控制人员收集各类信息的效率和效果,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4、强化对税务风险的监督

税务风险防范的另一个关键在于有效的监督。由于税务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很难被充分预计到,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难免会遗漏一些要素,这就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跟进。具体到实践中,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税务风险防控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监控,以便更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

四、集团企业税收防控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集团公司税务风险评估水平

首先,要立足企业内外部环境,对各类影响要素进行准确细致的评估,以便有效的识别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企业经营过程的安全性。其次,企业在某些特殊经营区间内,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如企业在新领域进行发展的时候,应就该领域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其所涉及的政策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明晰企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税务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妥善的规避税务风险,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再次,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多层次全方位的对风险要素进行评估。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从企业所处的政策税收环境、行业竞争情况等方面入手,提取宏观和战略层面上的税务风险影响要素。而企业基层负责人则应从具体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方面来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通过这种多层次的风险评估和识别方法,能够使企业最大限度的获取相关风险信息,以便从整体上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此外,对于集团公司的重大战略规划、经营决策和项目施行,相关部门应同步跟踪防控风险。企业管理层、财务部门以及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要同时做好对重大事项的动态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避免企业在重大决策上的失误,避免企业遭受重大经济和名誉损失。

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制度

对于集团公司而言,税务风险一旦转行为现实危机,往往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名誉损失、股价下跌等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集团内部建立一整套风险预警制度。企业财务部门和各个分支机构的相关涉税部门应定期根据自身业务情况指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报告,以便集团公司能够全面掌握自身目前面临的税务风险,并从整体战略和决策上及时的规避和化解重大税务风险,以维护集团运营的稳定性。在预警报告的时间上,可以根据整体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予以区别,在政策变动较大的时期,可以一个月或者每季度出具相关的预警报告,而在政策和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则可以每季度或半年出具一次预警报告。在有重大经济环境变化或重大政策出台的情况下,各个机构和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就该事件或政策变动做出相关风险预期。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风险预警制度,能够使企业对现有经营状况和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做出充分的准备,以便及时作出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决策,降低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

3、完善税务风险应急措施

由于税负风险的不确定性客观存在且无法消除,因此完备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先进的控制手段无法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集团公司的税务风险。一旦企业遭遇税务风险,最为需要的还是一些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因此,集团公司有必要针对税务风险的特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出一些具体的应急措施。如某次税务检查发现企业因会计核算失误造成偷税事实,企业就不得缴纳罚款和滞纳金,而如果偷税事实本身较为严重,已经达到了需承担刑事责任的程度,企业就有必要采用公关手段说服税务机关相信企业偷税行为是处于过失,而非主观故意,从而降低企业的商誉损失,保全其声誉和维持其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相对稳定。

4、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

由于集团企业在人员专业素质上有所欠缺,因此很难做出较高水平的税务筹划计划和相关风险管理方案。针对这一问题,集团公司可以更多的借助一些专业的税务筹划机构。专业税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不但具有更高的专业水平,而且对法律法规有更深刻的了解,借助他们来进行税务筹划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纳税筹划水平,减低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一方面,专业的税收筹划机构能够作为外部监控人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全面的缝隙和评价,另一方面,专业税收筹划机构能够行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部分职责,更有针对性的、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监督,并在发现税收风险后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庆国.简论公司税务风险及防范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8(30)

[2]尹淑平,杨默如.企业税务风险成因及管理系统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0)

[3]王红.刍议企业税收风险[J].中国外资,2009(08)

篇4

[关键词]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防范;控制管理

进入新时代后,市场变化较快,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企业内部结构普遍复杂,具备利益主体多、财务会计核算复杂化等特点,因此,对企业而言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以及税务风险,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非常重要,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研究企业税务风险的防控管理措施,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类型非常重要,有助于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确保企业财务安全和经营的安全,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1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的税务风险

第一,税务筹划管理不恰当,税务筹划管理不恰当是投资管理公司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类型之一,是税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对税务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当公司的税务筹划方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时,并未进行税务方案的优化,就容易导致税务产生较大风险,影响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税务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税务筹划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一旦存在政策解读不恰当,预估错误,就会出现税务筹划行为不当问题,从而产生较大的税务风险,还有可能出现税务主管部门违背税收立法宗旨的问题,导致经营目的不合理,承受反避税制裁,出现税务筹划风险,影响税务筹划效果,导致税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实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是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未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的税务审计制度,同时,也未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的实际特点以及企业的经营,对涉税行为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导致税务管理措施无法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未贯彻落实等问题,影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致使企业税务风险难以防范,一直处于被动状态[1]。第三,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对自身内部风险管理工作认识较为片面,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企业的财务资金以及经营风险控制方面,对于税务风险较为忽视,未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未将税务风险控制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较为表面,过于形式化,缺少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导致企业存在较大的税务风险隐患,不利于税务风险的规避与转移。第四,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现阶段实践表明,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造成了较大的隐患,极易出现税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当前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各大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较为片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税务知识的学习,导致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第二点,部分财务人员未深入了解企业财会制度,只是按照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操作,很有可能存在违规操作以及操作不当的情况,大大提升了税务风险,影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

2防范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的措施

(1)强化税务筹划管理。防范投资管理公司税务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有效开展税务筹划管理工作,强化税务筹划管理,保证公司税务筹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大幅度降低税务风险,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合理避税目的。第一,企业在税务筹划方案制订方面,需要确保税务筹划方案制定的合理性,严格遵循国家的税法规定,对国家优惠政策进行了解把握,在既保证企业利润,又符合纳税义务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税务筹划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保证税务筹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确保税务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第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筹划工作,有效进行风险控制管理,针对不同的税种进行不同的分析,对企业的纳税业务进行认真的核查。既要保证纳税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又要合理避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控制企业成本,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完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第一,根据企业自身管理结构、发展情况、经营规模,再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合理地调控、梳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税务风险防控措施,保证税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达到强化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的目的。第二,需要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并完善企业的税务风险监控制度,从多个制度着手,在制度的设置上,加强税务风险筹划管理,强化企业税务风险内控制度,发挥制度的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税务登记变更、核算、申报等各个过程,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证制度,提高制度的有效性。第三,定期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风险内部审计,采用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分析评断,对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消除税务风险的隐患,尽最大可能做好税务筹划工作[2]。

(3)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第一,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税务风险防范观念。企业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财务知识,了解财务会计准则,对税收规章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并看待税务风险,进一步提升决策的准确性,有效避免税务风险,在税务机关允许的范围内合法避税,有效控制成本,加强财务管理。第二,加大宣传税务风险的教育,使公司员工意识到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了解到税务风险与企业效益以及自身利益之间密切的关系,从而产生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将税务风险防范工作贯穿工作内容之中,促进税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落实开展,积极应对税务风险,有效做好防范[3]。

(4)强化内部审计功能,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强化公司内部审计功能。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可以有效开展内部监督,做好监督工作,为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制度保证,降低税务风险,有效规避税务风险,促进税务筹划工作的开展实施,保证税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提升公司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促进财务风险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御能力,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保证税务风险工作的落实。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公司财务人员外出学习,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水平,保证公司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对财务人员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对员工进行鞭策激励,给予员工强化,促进员工学习。并制定严格的分离制度,将出纳、会计等岗位有效分离,将企业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篇5

关键词: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经验借鉴

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它伴随着西方风险管理理论在税收领域的运用而兴起,旨在通过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规避税收流失风险的目标。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其管理效果显著,并有更多国家跟进的趋向。应该说,一国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就意味着该国原有的税收征管模式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出大企业税收管理为核心的新型征管模式。这一变化是企业规模扩大化、跨国化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它对于我国税收管理部门如何管好正在大踏步前进和走向世界的我国大型企业来说,无疑会具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基本做法

1.明确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

各国对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均有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其共性具有这么几个方面:(1)大企业员工多、业务量大、经营管理复杂,涉及大量繁杂的税法问题和会计处理问题,是税收管理中比较棘手的部分,需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2)大企业税收收入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来发挥技能,确保税款入库和税收执法的统一性与公正性;(3)许多大企业为跨国公司,涉及大量的海外业务,税务机关必须满足其特殊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加强纳税监管与服务,促进税收遵从。

2.以不同的方式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

当前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它们的组建方式主要有三种:(1)结合征管制度的改革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美国就是在1998年的征管制度大改革中设立的。(2)结合税制改革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萨尔瓦多是在1992年开征增值税时设立的;乌干达是在1998年合并征收所得税和增值税时设立的。(3)纯粹是为了加强大企业纳税管理而单独设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澳大利亚、英国、阿根廷等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

3.大企业税管机构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

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是在国家税务局底下设立大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大企业的税收事宜。大企业管理局再按税种、行业、区域下设管理机构,负责各税种、行业、区域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并与大企业管理局形成垂直领导的关系。如美国联邦税务局负责管理全国的14万多户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局总部下设国际税收、信息中心、法律咨询等9个处和5个派出分局,分局按照主要行业分别派驻在各行业在全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别是:零售、食品、医药分局,自然资源分局,财金分局,重工制造与建筑、运输分局,通讯、技术与媒体分局。行业工作量过大的,除分局所在地外,还可以在本行业比较集中的其他城市设立办事处。英国大企业局下设13个分局负责公司税征收,12个分局负责雇主的税收及基金的征收。另还按照行业设立15个组,派驻各地,大都在公司税分局所在地办公。这些小组有:(1)金融与财经;(2)保险;(3)建筑;(4)财产;(5)零售;(6)电力;(7)水;(8)媒体;(9)汽车制造;(10)石油;(11)医药;(12)电信;(13)航空;(14)铁路;(15)航天。

人员的配备是和大企业局所管理的户数与其业务功能相关的。如英国大企业管理局要管理800多家大企业和3000多名大雇主的税收征管,因此它有雇员790人,其中一线操作人员有700人,500人在公司税分局工作,200人在雇主税分局工作。澳大利亚有1000大企业和100多名最富有的个人需要大企业局来管理,大企业局共有1350名工作人员,其中500人在行业管理部门工作,其余的人散布在其它的部门,这些工作人员多为经济行业的专家,有会计师、律师、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金融分析师等。

4.发挥大企业税管机构的职能作用

(1)征管职能。大多数国家的大企业税管机构都具备所有的征管功能。但在“征”与“管”上的份量是不同的。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企业管理局只管所得税的征收。他们认为所得税征收最复杂,需要集中力量来管好,至于增值税和其它小税种都交给其它部门去管。而在管理方面,却很下功夫,对所管企业与个人都要进行全面审计。实地审计的工作人员可持特许证,无条件地获取纳税人的账册资料,以保证大企业都能如实纳税。

也有一部门国家如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它们的大企业税管机构只负责审计,不负责征税。如日本只在大企业税务局设有税务检查与犯罪调查部门,专门从事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调查。各大区局共有2000人负责对大企业的审计。

个别国家如乌拉圭则只用大企业税管机构进行征税。

(2)行业分析职能。英、澳等国均在大企业局内设有行业分析组派驻各地,具体分析各行业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掌握各行业的动向及存在的诸多风险,进行正确的风险分析,以化解矛盾,制定相应的政策,达到合理分配人力与物力的目的,澳大企业局有40%的人在这些部门工作。美国因按行业设立分局,因而它在行业分析方面力度最大。

5.确定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

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直接影响着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的规模。目前各国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均有所不同。日本确定的大企业规模占整个企业总数的1.3%,是各国中最高的。澳大利亚的大企业有1000家,其规模占企业总数的0.25%。英国确定的大企业是800户,占企业总数的0.08%。美国大中型企业1446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墨西哥有14588户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0.2%。另外,加拿大确定的大企业数为12600户,菲律宾有833户。可见,由于各国在大企业范围确定上各有其考虑,故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6.明确大企业的界定标准

在大企业的界定标准上,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以注册资本为标准。日本就规定,凡注册资本达到一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的外国企业均被视为大企业进行管理。(2)以销售或营业收入为标准。澳大利亚规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澳元的为大企业。大企业的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3)以资产作为标准。美国联邦税务局规定,凡资产超过1000万美国的公司、股份子公司、合伙公司即视为大中型企业,由联邦税务局大中型企业管理局负责管理。(4)以综合因素为标准。英国在确定大企业时,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没有制定一个量化的标准或是多因素的计算公式,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金融类的大企业因其业务多、复杂性一般都被纳入大企业的范围。

二、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1.明确为什么要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大型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增长,2001年全国共有大型企业9500余家,比2000年增长13.8%,其中97%为国有企业。另外,随着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更快。这些都给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改革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大企业税管机构来管理大型企业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我国推行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正在走出国门,这种跨国经营的模式,也给我们的税务管理带来管理的难度,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尽快建立大企业税管机构的必要性。

2.如何来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就意味着税收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怎样改?目前的思路有三种:一是学习美国的做法将目前的国税地税机构合并,重新按行业和企业规模来设立税管机构,包括大企业税管机构,这样做改动较大,且地域体制和分税制体制都将打破。二是分别在国税与地税系统里按企业规模来设立税管机构,但大企业税管机构应主要设在省会、中心城市或行业较为集中的地域。三是学习日本的做法不单独设立一个大企业征管机构,仅设一个大企业审计机构。在上述三种方法中,笔者以为以第二种方法最佳。因为它一方面避免了因征管体制巨变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又确实使大企业的征管步入正轨。

当然,由于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是一个牵涉面广,变动较大的税改系统工程,在决策前还需要做大量的调查与论证工作,因此笔者的建议只能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最终的决断权还在于政府。

参考文献:

1.秦凌郁岚《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国际透视及启示》中税网2004年12月17日

2.北京市东城区地税局《加强对大企业实行专业化税收管理的探讨》中国税网2006年9月22日

篇6

一、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基本做法

1.明确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

各国对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目的均有自己的观点,归纳起来其共性具有这么几个方面:(1)大企业员工多、业务量大、经营管理复杂,涉及大量繁杂的税法问题和会计处理问题,是税收管理中比较棘手的部分,需要集中力量加以解决;(2)大企业税收收入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来发挥技能,确保税款入库和税收执法的统一性与公正性;(3)许多大企业为跨国公司,涉及大量的海外业务,税务机关必须满足其特殊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加强纳税监管与服务,促进税收遵从。

2.以不同的方式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

当前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它们的组建方式主要有三种:(1)结合征管制度的改革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美国就是在1998年的征管制度大改革中设立的。(2)结合税制改革来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萨尔瓦多是在1992年开征增值税时设立的;乌干达是在1998年合并征收所得税和增值税时设立的。(3)纯粹是为了加强大企业纳税管理而单独设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如澳大利亚、英国、阿根廷等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

3.大企业税管机构的组织结构与人员配备

一般而言,大多数国家是在国家税务局底下设立大企业管理局,专门负责管理大企业的税收事宜。大企业管理局再按税种、行业、区域下设管理机构,负责各税种、行业、区域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并与大企业管理局形成垂直领导的关系。如美国联邦税务局负责管理全国的14万多户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企业局总部下设国际税收、信息中心、法律咨询等9个处和5个派出分局,分局按照主要行业分别派驻在各行业在全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别是:零售、食品、医药分局,自然资源分局,财金分局,重工制造与建筑、运输分局,通讯、技术与媒体分局。行业工作量过大的,除分局所在地外,还可以在本行业比较集中的其他城市设立办事处。英国大企业局下设13个分局负责公司税征收,12个分局负责雇主的税收及基金的征收。另还按照行业设立15个组,派驻各地,大都在公司税分局所在地办公。这些小组有:(1)金融与财经;(2)保险;(3)建筑;(4)财产;(5)零售;(6)电力;(7)水;(8)媒体;(9)汽车制造;(10)石油;(11)医药;(12)电信;(13)航空;(14)铁路;(15)航天。

人员的配备是和大企业局所管理的户数与其业务功能相关的。如英国大企业管理局要管理800多家大企业和3000多名大雇主的税收征管,因此它有雇员790人,其中一线操作人员有700人,500人在公司税分局工作,200人在雇主税分局工作。澳大利亚有1000大企业和100多名最富有的个人需要大企业局来管理,大企业局共有1350名工作人员,其中500人在行业管理部门工作,其余的人散布在其它的部门,这些工作人员多为经济行业的专家,有会计师、律师、经济学家、统计学家、金融分析师等。

4.发挥大企业税管机构的职能作用

(1)征管职能。大多数国家的大企业税管机构都具备所有的征管功能。但在“征”与“管”上的份量是不同的。以澳大利亚为例,澳大企业管理局只管所得税的征收。他们认为所得税征收最复杂,需要集中力量来管好,至于增值税和其它小税种都交给其它部门去管。而在管理方面,却很下功夫,对所管企业与个人都要进行全面审计。实地审计的工作人员可持特许证,无条件地获取纳税人的账册资料,以保证大企业都能如实纳税。

也有一部门国家如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它们的大企业税管机构只负责审计,不负责征税。如日本只在大企业税务局设有税务检查与犯罪调查部门,专门从事高收入者和大公司的调查。各大区局共有2000人负责对大企业的审计。

个别国家如乌拉圭则只用大企业税管机构进行征税。

(2)行业分析职能。英、澳等国均在大企业局内设有行业分析组派驻各地,具体分析各行业所遇到的特殊问题,掌握各行业的动向及存在的诸多风险,进行正确的风险分析,以化解矛盾,制定相应的政策,达到合理分配人力与物力的目的,澳大企业局有40%的人在这些部门工作。美国因按行业设立分局,因而它在行业分析方面力度最大。

5.确定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

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直接影响着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的规模。目前各国大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均有所不同。日本确定的大企业规模占整个企业总数的1.3%,是各国中最高的。澳大利亚的大企业有1000家,其规模占企业总数的0.25%。英国确定的大企业是800户,占企业总数的0.08%。美国大中型企业1446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墨西哥有14588户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0.2%。另外,加拿大确定的大企业数为12600户,菲律宾有833户。可见,由于各国在大企业范围确定上各有其考虑,故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

6.明确大企业的界定标准

在大企业的界定标准上,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类型:(1)以注册资本为标准。日本就规定,凡注册资本达到一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的外国企业均被视为大企业进行管理。(2)以销售或营业收入为标准。澳大利亚规定,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澳元的为大企业。大企业的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3)以资产作为标准。美国联邦税务局规定,凡资产超过1000万美国的公司、股份子公司、合伙公司即视为大中型企业,由联邦税务局大中型企业管理局负责管理。(4)以综合因素为标准。英国在确定大企业时,综合考虑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没有制定一个量化的标准或是多因素的计算公式,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金融类的大企业因其业务多、复杂性一般都被纳入大企业的范围。

二、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1.明确为什么要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设立大企业税管机构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大型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增长,2001年全国共有大型企业9500余家,比2000年增长13.8%,其中97%为国有企业。另外,随着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近年来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型企业的增长速度更快。这些都给税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改革管理模式,设立专门的大企业税管机构来管理大型企业就有了现实的必要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我国推行的企业“走出去”战略,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正在走出国门,这种跨国经营的模式,也给我们的税务管理带来管理的难度,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尽快建立大企业税管机构的必要性。

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构建意义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67-03

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大,业务复杂多样,涉及的税种、税收政策及调整变化较多,涉税事项形式多种多样,涉税审批、购票、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各项抵扣业务量大,有些涉税事项处理极为复杂,有时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公司税收筹划和生产经营决策影响较大,作为上市公司,纳税已成为影响其经营决策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全面防范税务风险已成为上市公司风险控制的重要工作。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颁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建立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在上市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体系的同时,构建一套适合上市公司的税务内控体系将对防范涉税风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上市公司的涉税事项和公司内控体系中涉税流程、风险控制点、审批权限等内容探索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和构建方法。

1 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1.1 上市公司纳税风险的来源

纳税风险来源于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各种风险,进一步讲则是纳税人因负担税款、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等原因而可能遭致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遵从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遵从风险是指企业的经营行为未能有效适用税收政策而导致未来利益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以及税务征管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因对有关纳税事项进行了错误的处理给企业带来的信誉危机和经济损失愈加严重,纳税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

1.2 上市公司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

(1)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经营发展中涉税事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也就是建立一个程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内控手册,一旦控制住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即使具体办事人员不懂税务知识,只要能按设计好的程序操作,同样能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

(2)随着交易内容、核算体系的改变,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税务内控制度。实践一段时间后,企业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内控制度进行测评,根据业务的变化对内控进行优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风险和核算风险。

(3)有助于提高企业纳税意识,也有助于企业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纳税工作,纳税工作与纳税意识的加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

(4)能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工作联系,便于对办税人员进行税法和税务知识的培训。7 大类23个税种的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账务处理,都需要通过办税人员的计算付款。明确设置税务内控体系能加强征纳税主体之间的直接联系。

(5)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税务内控体系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进行投资、筹资、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产业结构优化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构建适合上市公司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2.1 建立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第一,建立完善的税务内控制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设立专人专岗,收集各项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对其整理、分析并确定与企业相关的有效收集涉税业务信息;

(2)构建良好的财税信息的沟通平台,及时将各项信息传递至有关人员有关岗位;

(3)根据企业业务特征、所在行业税负特点、所在地区的税务环境以及有关税法规定等制定企业纳税规划或计划(年、季度、月);

(4)分析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做好采购、生产、销售、工资方法、费用报销、资产处理、利润分配等企业存在(或潜在)的各种纳税环节的分析,并根据税法加以控制;

(5)及时申报纳税、缴纳税金;

(6)做好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企税关系;

(7)建立涉税档案,保管好各类涉税资料、凭证;

(8)建立纳税应急措施;

(9)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自检,及时纠正错误。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有实力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税务中介机构)进行业务指导、监督;

(10)定期对有关领导、员工进行财税培训。

第二,按年度编制办税人员工作手册如表1所示。

第三,编制各税种流程图及风险控制矩阵,标注风险控制点,如上图所示,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流程。

第四,建立完善的税务审批程序。

(1)执行:它是整个办税工作体系正常运作的实际操作部分,主要指办税岗位上的办税人员依照税法和相关会计法规,从企业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来处理税收相关工作。办税人员应当根据确立后的税收筹划方案的主要内容来进行相关的办税工作,具体包括办理税务登记(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统一购买账簿、凭证,负责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的领购和管理,负责本单位各种应交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办理减税、免税、退税事宜,报送会计报表和相关资料,协助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清算、检查等。必要时还要办理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

(2)内部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内部稽核制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税工作也离不开稽核,这样可以利用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建立一个监督体系来监督办税工作,全面防范企业涉税风险。

建立好税务内控体系,并不等于完成了税务内控工作,内控的真正建立,不仅需要单位高层领导的重视,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还需要对各涉税岗位进行培训。培训要包括税收政策、内控制度和意识形态几个方面,从而加强领导和员工的法律遵从度,提升员工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税务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

2.2 建立税务内控体系后对涉税风险的管理

(1)建立风险控制环境:包括建立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文化和要求。企业管理层在建立书面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时,应明确以下几点:企业应遵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照章纳税;企业应积极争取和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企业和分支机构必须要设置税务负责人;企业涉税风险管理部门从交易开始时参与。

(2)评估涉税风险:就是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涉及涉税风险进行识别和明确责任人,是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要考虑以下几步:理清企业有哪些具体经营行为;分析哪些经营行为涉及纳税问题;这些经营行为分别涉及哪些涉税风险;所有涉税风险中,哪些是主要风险;和这些涉税风险相关的工作岗位有哪些;这些岗位的相关责任人是谁等。

(3)制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设计控制措施。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包括:避免涉税风险、保留涉税风险、降低涉税风险、利用涉税风险。上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在企业管理层批准或授权的前提下由企业涉税风险控制部门执行的。设计控制措施是指为完成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和相关责任人进行授权、调整以及责任的分配等。

(4)信息交流和沟通:加强与上市公司的沟通互动既是个性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上市公司对税法的高度认同和对税务机关的信任,也是影响其遵从行为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通过主动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动沟通,一方面深化上市公司对税收政策、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征管措施的认识和理解,交流双方感情、达成充分互信,排除合作障碍问题,共同营造和谐、共赢的征纳关系。加强对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的培训和沟通。涉税风险控制策略和目标应让风险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所熟知。涉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结果应被书面记录。

(5)监控实施效果:监控实施效果就是再检查涉税风险管理的效果,并对涉税风险管理效果进行总结的流程。涉税风险控制是一个过程,上述活动并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上述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其目的是使企业保持对涉税风险连续的识别、分析、计量、控制及改进的能力,所以上述活动贯穿于企业内部日常经营行为中,以应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快速变化。

3 结 论

以上是本人结合上市公司的涉税事项和公司内控体系中涉税流程、风险控制点、审批权限等内容探索的一套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和构建方法,我相信企业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系统、高效的税务内控体系对上市公司防范涉税风险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4]刘东明.企业纳税筹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陈爱玲.浅谈我国企业纳税筹划问题[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6).

篇8

【关键词】 维管费; 管理 ; 规范化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夯实基础管理

(一)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上级维管费各项管理办法,结合涉县供电公司实际,完善维管费管理的各项制度,形成了以本、册、图、表、单为主线的标准化制度体系,使每项工作都有据可查。例如,《供电所定额包干费用管理办法及监督制度》、《维管费预算管理办法 》、《维管费资产管理办法 》等制度,都分别建立起配套的流程图、控制表及控制单,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共建立规章制度11项,内部控制单、控制表16张,并且每种控制单下面都标注了使用流程及使用说明,这样既方便了使用者又起到了控制作用。

(二)以方便工作为原则,合理配备人员

维管费按照上级要求设专人、专账、专户由公司财务统一管理。维管费配备一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出纳由公司主业出纳兼任,银行账核对由公司资产岗人员负责,每月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税收管理由公司税收管理人员统一审核管理并交纳税金;收入核算由营销部专责按照省公司冀电农[2007]15号文件要求对低维费收取用户进行确认,电费管理中心专责运用SG186营销MIS系统进行统一核算、出票、汇总,供电所负责收取,财务专责审核后入账。这种管理方式既便于专业管理,又能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从2006年开始会计核算和维管费资产管理全部使用远光财务软件,按照省公司要求统一科目设置、编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按月编制报表,做到各类会计要素支出项目显示清晰,并与供电所远光财务软件联网,设置查询权限,实现信息共享,查询简单、准确,为供电所预算控制、资产信息查询、了解定额包干费使用情况提供了方便。

二、加强预算“五关”控制,实现收支平衡

(一)严把编制关

按照公司预算统一管理制度,每年11月份编制下年维管费预算,按照“以收定支”原则进行科学测算,收入由营销部根据电量,严格按照省公司冀电农[2007]15号文件要求进行测算,支出由经营管理部、财务资产部、人资部按照所分管指标进行测算,确保收支平衡。最后由预委办审批后报市公司。

(二)严把分解关

将省公司批准的各项指标以正式文件分解到各归口管理部门,归口部门再将所分管指标对供电所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作为预算完成考核的依据。

(三)严把日常控制关

日常控制与公司一致,采取“归口审批制”,在原始凭证粘贴单上设置了预算控制专栏,每月25日编制下月预算;报销时由归口部门先进行审核,并在原始凭证粘贴单上加盖“预算职能部室审批章”,方可到财务报销,确保每笔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四)严把分析关

每季结束后15日内以幻灯片形式召开预算分析会,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与预算要求进度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年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严把考核关

考核实行相互考核制,每月结束8日内由预算归口部门对所分管指标进行考核打分报预委办。预委办汇总后由监审部审核报人资部,随当月工资进行考核,并在公司内网进行公布。

三、加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一)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建立资产三级管理体系

按照公司资产统一管理模式,维管费资产结合预算管理体系,建立了价值管理、实物归口管理部门及使用管理部门三级管理体系,财务资产部负责资产价值管理,下设经营管理部、调度所、营销部、办公室等5个实物归口部门,负责资产从预算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使用保管部门负责实物的日常管理。

(二)实行“名片”化管理,明确资产身份

维管费资产分两部分,即维管费资金形成资产和接收的农村集体电力资产。为防止资产管理混乱,设置统一格式的“名片”(如图1所示)粘贴在实物上,名片上标明了资产属性、安装地点、统一代码,在实物现场便可了解资产身份,为维管费资产全寿命管理提供了方便。

(三)利用远光财务软件,正确进行资产核算

在远光财务软件中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分别建立维管费资金形成资产和农村集体资产卡片,每月由核算软件按照设置好的国网公司规定统一折旧率计提折旧。

(四)以过程控制为中心,保证资产的闭环管理

每个部室设一名资产专责,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配套的流程图和统计表、控制单。每个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只要涉及资产管理问题都能按照资产分工职责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使用什么控制单、如何办理相关手续。如:一项资产损坏更换时,要同时办理原资产报废手续和新增资产手续。报废资产按要求填写报废审批单(如表1所示),新增的资产要填写新增资产信息卡(如表2所示),有效避免了资产重复记账的现象。

(五)建立定期盘点制度,防止资产流失

维管费资产与公司资产管理一样,按照公司资产职责分工,分条分块每年进行一次盘点,保证了账卡物一致的真实性。

四、加强维管费控制,有效利用维管费资金

(一)科学测算,合理核定工资水平

维管费工资支出为农电工工资及相关费用,严禁正式人员工资在主业发放。对农电工工资进行合理测算,根据管理户数、营业范围、电费回收、线损完成情况等项目,结合劳动法规定,实行绩效工资,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农电工工作的积极性且降低了工资费用。

(二)合理确定管理费定额,有效控制维管费支出

对供电所办公费、会议费、租车费、电话费四项费用实行包干使用,每年年初结合预算,按照当年工作量多少、人员数量、路途远近等方面进行测算,确定定额,各供电所在规定限额内据实报销,按照“超支不补,累计扣分,节约加分”的原则进行控制。

(三)利用资产“名片”管理,对维修费、大修费进行控制

每发生一项维修费或大修费在编制预算时要求标明资产卡片号,资产属性及原值,财务在记账时按不超过50%的原则,准确区分资本性支出与费用性支出界限,同时防止虚报冒领维修材料现象发生。

(四)严格控制支出范围,依法经营维管费资金

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电网维护管理费管理办法》规定的列支范围进行列支,即列支范围为10kV跌落保险及以下、电能表及以上的电力设施。

五、加强税收筹划,力争依法理财

(一)收集整理税收政策,抵御各种检查风险

财务税收专责对涉及电力方面的税收政策进行归类整理,并装订成册,外部检查时能及时提供,做到依法纳税。维管费涉及的税种有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

(二)不断提升人员素质水平,及时掌握税收政策

积极参加税收方面的培训,公司税收专责积极参加税务筹划师培训考试,并获得高级税务筹划师资格;通过税务局征订税务报和税务周刊及时学习相关政策;在税务网站下载新税收政策。

六、加强备品备件管控,防止物资管理混乱

(一)确定备品备件定额

经营管理部根据每个供电所管辖的配变台区数量、线路长度、人员多少等方面,确定备品备件定额,备品备件主要包括维修紧急用料、安全工器具等,一次性提前备足,维管费没有设立材料库,所有物资随主业物资统一管理。

(二)补充备品备件控制

供电所需要补充备品备件时,必须提供已使用的具体数量、具体项目,如是安全工器具要交旧领新,财务按照实际使用数量列作维管费支出。经营管理部按提供的实际使用数量再补足定额,否则不得擅自领取备品备件。

(三)建立三级账务管理体系

财务资产部以价值建立备品备件总账,物资部门以数量金额建立二级明细账,供电所以数量建立三级明细账,每月进行核对,并设置统一备品备件出入库单。

七、以“审计监督”为主线,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一)成立组织

成立以监察审计部为牵头单位,财务资产部、经营管理部、营销部等主要部室为成员的检查小组,对维管费的各项定额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对合法、合规情况进行监督。

(二)定期审计

除外部正常维管费审计外,规定对维管费收支半年进行审计一次,形成内部审计报告,对存在问题归类汇总,分为重复性问题和新问题两类。

(三)限期整改

要求在形成内审报告20天内进行整改,存在问题部门整改报告由部门负责人、主管经理签字后上报监察审计部。

(四)严格考核

监察审计部对照考核细则,对重复性问题和整改不到位的部门视严重程度进行扣分,对执行较好的部门给予加分,并与年度评优、风险金挂钩。审计、税务等有关部门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发现违规、违纪情况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电力公司代管农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S] .

篇9

2.负责或主持整个公司的财务和经验的全面预算工作,制定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预算体系,包括资金预算、收入预算、成本和费用预算、税务预算、工程预算、经营预算等,以月度、季度、年度或特定期间对公司有关部门进行预算审核、制定,并就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监控和指导、评定,使公司的成本管理更加科学化和得到充分有效监控,为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3.参与各工程项目的预算制定,并对有关预算和结算进行评估和审核等。

4.全面参与公司的各项决策工作,例如财务决策、营销决策、审计监察工作等。

5.参与公司各个部门的责任制的审核和制定,期间的责任制的完成情况的监督和期末的考评工作等。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高级资金经理、财务副总监 工作描述: 1.负责整个公司(包括香港公司)资金流量的管理,统筹资金流入、流出和技巧管理与细化管理,使资金的运用更具科学化、实用性,并发挥资金运用的最佳效果,为公司节约资金运作费用,带来资金滚动效应。

2.融资工作。主要针对威灵房产公司的项目融资,包括项目的按揭策划与运作、项目资金的融资等。经过精心策划融资资料和有效的公关手段,先后成功从中国银行、东亚银行广州分行融资得到流动资金借款和房地产项目的专用借款,使公司的房产项目得以顺利展开,并到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不断的融资工作中,也与其他金融机构如建行、农行等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

工作地点:顺德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1996-01 ~ 1999-11顺德某房产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高级财务主任(兼管高尔夫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 工作描述: 1.会计审核和监督

2.房产公司和高尔夫公司税务技巧的运作和税务策划,并制定出一套严密可行的运作流程,且能够顺利推行和取得很好效果。

工作地点:顺德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财务经理 工作描述: 1.全面负责公司的财务日常管理

2.协助总经理有关事物

3.负责公司对外财税务、银行、旅游局等部门连接。

工作地点:广州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出纳、会计 工作描述: 工作地点:广州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华中科技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2005-07-01 所学专业一: 会计 所学专业二: 行政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92-09 1994-07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会计 专科 2003-09 2005-07 华中科技大学 行政管理 本科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拥有20年财务管理经验,经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产生到成熟变化,熟悉各项财务及会计制度、税务政策及策划技巧。对财务报表系统性分析和对经营贡献率监控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功力。特别是对全面预算管理和执行监控及分析。与银行金融界有良好的关系(有成功融资的经验)及良好的社会关系。

篇10

一、财务核算及时准确,财务分析真实有用:

财务人员基本职能之一是核算:财务核算要准确、及时,财务人员要严格遵循国家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及时、准确会计核算和处理。准时作出相应的财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管理所需用信息。

二、审核内控制度的缺陷:

财务人员另一个基本职能是监督、审核内控制度的缺陷,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进步完善内控制度,让公司内控切实起到节流效果。

三、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每个企业生存的关健,企业管理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针对项目工程企业成本管理,最好以一个完整项目工程生命周期为会计期限,由项目组、研发部、市场部、销售部、财务部联合起来,制定一个最佳项目成本预算方案。待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人员随时跟进分析项目实际成本与项目预算成本差异性,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和项目责人协商具体解决办法。财务人员不仅仅关注项目成本,更要关注项目质量成本。要做好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分析造成质量成本的原因,确认造成质量成本责任归属。

四、税务策略:

合理避税是每个企业税务策略最终目的,企业不仅要考虑到少交税,更要考虑其合理性。针对以研发为主工程项目公司税务策略,财务人员首先必须清楚本工程项目需要交哪些税种,这些税种有没有更低税率税种替代,有没有不用交税或少交税税收优惠政策,按每一项目作出最佳应交税金预算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财务人员监督各部门按照该项目应交税金预算方案配合执行,合理解决执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立争实现预算目标。

五、风险管理: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清楚本企业可能面临什么风险,哪些风险可规避,哪些风险不能规避。对于不能规避的风险,应该由哪些部门配合,采取哪些措施让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对一些不可规避高风险事项应报备给决策者商讨定论。

六、配合内外部审计:

财务所有核算工作最终都要接受企业内外各项审计,才能得到相关部门认可,才可以申请政府部门各项资助和优惠。企业不能因为财务核算不完整,审计通不过,影响到企业资助申请。

七、创立融资策略,协调银行关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有目共睹的,但资金是企业存活的“血液”,没有充足资金,企业无法正常运营。特别针对前期研发投入比较大,周期较长的项目,财务经理更应该协同企业决策者该创立一些比较适合本企业融资策略,搞好企业与投资公司关系,企业与银行关系,寻找开源渠道。

八、创建预算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