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有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47-01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心得,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教师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无不有益。基于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的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以致用。首先,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第二,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惯地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在阅读中“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第三,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便无法理解课文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课改中我们想要达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三、精心选择内容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不仅书籍报刊众多,而且网络上有很多阅读资料。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量大,如果全部采用“拿来主义”,不加选择地进行阅读,则势必会对小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尤其是那些宣扬暴力、凶杀、、迷信的内容,一旦小学生对那些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入迷,将浪费大量的时间,还有可能染上不良的习气。教师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为学生朗读或介绍一些短篇名著,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的升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激发小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难持久,小学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阅读的方法,发散思维,使他们保持长期的阅读兴趣。

四、倡导创造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同时,阅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等,是属于创造过程,而不应该是被接受。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汇总中,首先诱导学生拓展阅读范畴,广泛积累阅读;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倡导个性理解,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语言等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实现自我独特的阅读感受;最后,带领学生感受、品味文本内涵,深化其个性审美,升华其情感体验,感悟阅读文本的内涵。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满足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小学生都期望得到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应该开展一些朗诵比赛、讲寓言故事、讲成语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引导学生阅读之后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阅读和讨论交流也是心灵净化的一部分内容。讨论可以使孩子更明晰是非、善恶,感受好的品格,还益于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实践同样可以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在课余时间我鼓励学生自办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需要大量阅读有关的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中,又领悟到很多东西,同时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了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六、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阅读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讲授法;发现法;程度把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95-02

自从我国的学堂开设以来,教学法就随之悄然而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没有纯粹的教,也没有纯粹的学,教服务于学,学服从于教,我们常说,“取之有度,用之有度”,在教学法的运用上也是如此的,我们要学着如何把握各种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的度的问题,使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法能真正发挥其最佳的效果。

随着20世纪末美育写入国家教育方针,学校音乐教育逐步受到重视,如今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尤其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法的运用上更是各具特色。每个音乐教师都从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然而,也有很多音乐教师在选择教学法时,常常从自身的角度来设计课堂教学,而忽略学生的真正需要,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是教学上的真理。本文是以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中结合使用讲授法和发现法为前提,而展开探讨这两种教学法在使用时如何把握两者之度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使两种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结合使用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讲授给予后得“鱼”,在引导发现后有“渔”。真正把握好小学音乐教学的讲授法与发现法之间的度,是“授鱼”与“授渔”能否达到最佳的关键。

“授鱼”是“授渔”的充分准备和前提条件,“授渔”是“授鱼”的目的,协调和兼顾好“授鱼”与“授渔”的关系是准确把握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关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讲授与发现之度的把握是没有硬性规定的,但要适当把握两种方法的度,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两者之度的把握的基本要求

(一)以课前准备为基点

音乐教师在授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材的选择、教案的拟定、课件的设计等,这都是音乐课前最基本的准备,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才更充实,“授鱼”的量才有更好的积累,因此以课前准备为基点是“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如,在教唱广西民歌《渔家姑娘在海边》时,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所教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背景教学中选择讲授的方式,在歌曲中出现较难的节奏和装饰创设游戏环节引导学生在快乐中解决重难点。

(二)以随机应变为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不能预知的,教师不能限定学生的想象空间,而应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当遇到学生问到比较无厘头的问题,或是学生钻牛角尖时,教师则要通过随机应变的能力,用通俗易懂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因此,以随机应变为手段是把握“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另一基本要求。如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设问:“请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贝多芬呢”,当学生没有反应时,教师不要鲁莽地点学生回答,否则会出现较尴尬的课堂气氛,而应通过讲授法与发现法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引导,等到有学生跃跃欲试时再点名回答,这样随机应变的教学方式会更有效。

(三)以有效互动为关键

“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的正确把握应以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为关键,适当进行语言、演唱、舞蹈上的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讲授法只是通过语言传授知识给学生,但我们常说“言传身教”,传授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采取“发现法”来引导学生参与表现音乐。然而传授的量要精练、简洁,以重点带一般,并在讲授重点后紧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其重要性,从而实现了两者之度的很好把握。在音乐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关键因素,也是讲授法与发现法得以有效运用的体现。如,当音乐教师在教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时,应将课堂还原于生活,再现对歌场景,师生对歌与学生间对歌相结合, 通过对歌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能从讲授理解后的学唱到引导发现后的体验山歌对唱,让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中真正体验对歌的乐趣,巩固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两者之度的把握的统筹兼顾

(一)教学时间的控制

音乐教师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智力等因素来把握讲授的时间,对年龄越小的学生讲授的时间就应稍短一些,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然而把“讲授法”与“发现法”相间穿插运用,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是效果甚佳的。如在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中,音乐教师给六年级学生进行音阶练习时,不应花费太多的时间,把音阶的理论含义讲得过于细致深入,运用讲授法把理论知识点到为止即可,然后更多的利用发现法来引导学生做一些音阶的模唱和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中,体会和发现音阶练习与歌唱的关系,从而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达到省时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简洁化

音乐教学内容的简洁对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较好拿捏“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是有直接关联性的,内容的简单明了,板书的整洁美观,学生一目了然,一听便懂,这不仅可以缩短讲授的时间和讲授的量,还能给发现法的引导更大的更自由的空间。比如,教师在音高位置教学中,让学生辨别G音在高音谱表中所在位置,教师需讲授的内容包括高音谱号、G音的唱名等,学生明确后,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做“动手比一比”游戏,让学生在白纸上画五线谱,再标上高音谱号,后用手指出G音的位置。繁杂的内容简洁化,平淡的课堂活跃化,这无疑是“讲授法”与“发现法”运用之度的把握的效果。

(三)教学形式的新颖化

新颖的授课形式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而言的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同样的学习任务和内容,采取创新的有趣的授课形式,会更得到学生的喜爱和积极参与,然而,讲授的新颖是需要与引导发现的新颖相结合的,这个结合的度则是灵活的,没有硬性规定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在引导发现环节,运用钢琴或虚拟键盘跟学生玩一些声音游戏,以创新的方式结合讲授法和发现法来引导学生。比如:对音高的感受,教师通过简短的讲授后,在琴上用缓慢的速度和宽舒的节奏弹出大字二组的一个旋律片断,再在小字三组用快速和密集的节奏型弹出一个旋律片断,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形态或人的心情等方面进行联想、想象,这时,学生能体会到两组旋律片段的对比,后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动作或表情来表现。这样既活跃课堂的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综合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敏锐的音高感受力。

三、两者之度的把握的考虑因素

(一)总体的教学进度

正确把握讲授法与发现法的度,必须考虑总体的教学进度,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照顾到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总体的教学进度较慢时则要以讲授多一点,总体进度较快时就以引导发现多一点,平衡各个班级的进度,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到的音乐知识是持平的。如在节奏训练环节中,附点、切分等节奏型,对小学生来说是较难的,教师应选择讲授法以简洁、具象化来讲解,再选择发现法来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来表现节奏。教师不能因为班上部分学生已学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快速地进入另一个教学环节,应以全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准,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教学进度。

(二)学生的接受程度

每个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上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以因材施教的讲授和引导发现方式针对学生程度不一的问题来教学,充分发挥讲授法的作用,也使发现法的效果得到体现。如在音乐教学中,在讲授附点节奏的时值和准确表现时,教师不应使用过于专业和理论化的方式来表达,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使用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年龄特点的教学语言来讲学。针对接受程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给学生布置课后的节奏练习作业,运用发现法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某个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等)走路的节奏;针对接受程度较慢的学生,可在课堂中运用讲授法来简单明了的讲解,再运用发现法来创设节奏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踏步等动作来练习、巩固,从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课堂的学习内容。

(三)师生间的默契度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问答或游戏时,应善于观察课堂的细节,学生在互动时的状态和情绪怎么样,互动的效果如何,这也就要求师生间应培养的默契度,通过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就能更准确地进行讲授和引导发现,也能准确地把握讲授和引导发现的度。如,在教学《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教师应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后在引导学生叙述发生在自己身边与歌曲贴切的故事,通过师生与学生间彼此交流。在创造故事环节中,教师不能框定学生该如何想象和创作,而应通过多次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善于与教师互动的习惯,从而提高师生间的默契度。

坚持“教”服务于“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支持者、辅助者及合作者,使讲授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有效地转化为发现法的“质”。并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与小学的音乐实际课堂融会贯通,即可恰到好处地拿捏“讲授法”与“发现法”运用的度,使遨游在音乐海洋里的孩子既得到“鱼”也学到“渔”。

讲授法与发现法之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把握这一探讨,是针对当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法运用中出现的一些弊端。“授鱼”与“授渔”是对“讲授法”与“发现法”的具象化解读,“授鱼”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获得知识,“授渔”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讲授法”与“发现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恰当,既有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也有利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和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56页.

[2]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

篇3

关键词:钢琴即兴伴奏;小学音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6-0060-02 收稿日期:2016-07-11

作者简介:黎志华(1978―),男,江西萍乡人,南昌航空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占晶晶(1986―),女,江西上饶人,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昌东第二小学教师。

钢琴即兴伴奏就是用钢琴为歌曲快速并且有效地伴奏,从而起到对歌曲的补充和衬托伴奏。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艺术,是音乐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钢琴即兴伴奏具有即时性、不可逆转性、即兴性,这要求演奏者具有较强的移调能力、视奏能力、反应能力、感悟能力、音乐想象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良好的钢琴弹奏技巧。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钢琴即兴伴奏并不容易。对此,本文将对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进行分析。

一、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

1.引起学生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开展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恰当应用钢琴即兴伴奏,可以准确塑造作品形象,用或悠扬或舒缓的音符将小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将歌曲的风格、情绪、意境准确地表达出来,使整个歌曲的音乐效果更强,使整个音乐课堂教学转变成音乐的海洋,使小学生在感叹老师美妙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能够轻松自在地学习音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有很大作用。另外,在歌曲教学环节,音乐教师娴熟地运用钢琴即兴伴奏为学生找准音调、节拍,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参与度有着很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想象,提高音乐感受力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加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教师组织课堂、表现教学重点的有效教学手法,而且是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钢琴即兴伴奏能够及时弥补音乐教学中的空白和单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融入音乐课堂中,感受立体化的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艺术情趣有重要作用。学生还可以凭借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在悠扬的乐曲中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四季美景的时节变换,体味祖国山川的大气磅礴,体验人间世情的悲欢离合,领略不同文化下的音乐百态,这一方面能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对增强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非常有帮助。

3.激发学生情感,发掘音乐审美潜质

很多时候,没有伴奏衬托的音乐课堂,容易枯燥无味,让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而即兴伴奏可以恰到好处地凸显出歌曲的风格、情绪、情感、意境,表达音乐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绪,可以促使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歌曲中情感的渲染,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歌曲的学习中,并乐于学习唱歌,演唱时也特别富有情感,这可以大大促进小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美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活动,当然也是一种富于思维的脑力活动。用钢琴进行即兴伴奏,就是用形象、可感的音符教会学生审美的一种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即兴伴奏能起到前奏的预示,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间奏能连接歌声的段落,用琴声的铺垫来激发音乐的转折并掀起音乐的;尾声的演奏能进一步延伸歌曲的意境,使余音袅袅,在学生心中回旋。学生在聆听美妙的音符的过程中,就会对音乐中所展现的情感、思维产生形象的感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现

1.修炼基本功,提升钢琴即兴伴奏技能

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其教学内容都是歌曲的教与学。对于一个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拥有较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尤为重要。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项很考验演奏者的基本功和应变能力的技能,它不仅强调技巧性,还强调反应能力,需要演奏者在听到歌曲的音调或看到表演时能够根据现场的氛围和表现效果来伴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要实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将钢琴即兴伴奏发挥到极佳的效果,就需要在平日里加强基本功训练,做好钢琴弹奏的基本技术如非连奏、连奏、断奏、音阶、琶音、和弦及转位、八度等各种调中的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技能,做到快速流畅、得心应手。

2.研读教材,控制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

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有效组织课堂的教学手段,但却不是万能的,适时的运用能有效组织课堂进度、控制课堂节奏;如果运用不当,则可能会造成课堂的混乱无序,从而大大影响教学进度,甚至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教师在运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前,必须深度研读音乐教材,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小学音乐教材是按一定的体例编排的,譬如每一单元的标题即这一单元的总目,随后的教学内容都要依照单元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只有掌握好教材,才能让钢琴即兴伴奏成为有效组织课堂的“好帮手”。在伴奏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根据需要灵活转变,从而求得配合上的和谐与效果上的突出,这可以赋予歌曲更丰富的演唱内涵,同时在音乐课堂中取得更良好的效果。

3.了解学生,把握思维特点和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使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启迪,就需要对学生行为、思维习惯和情感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以及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基本特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情趣、年龄特征和偏好等,教师才能制订出既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接受,又能将教学重点“一网打尽”的教学方案。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大多旋律线条较为简单,节奏和歌词易于把握。这就要求即兴伴奏不一定要体现变化多样和配置的丰富,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伴奏音型去配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发挥。

三、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歌唱教学中应用钢琴即兴伴奏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能够增强歌曲的感染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音乐课堂学习中,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采用最适合的钢琴即兴伴奏

在小学歌唱教学中应用钢琴即兴伴奏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懂得并且熟记歌曲旋律,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曲目。在这一过程中,钢琴的现场演奏就尤为重要。基于此点,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中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在歌唱教学中应当选择与曲目相得益彰的旋律,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钢琴不同的演奏技巧对于情绪变化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使歌曲立体化,方便学生准确地掌握音调、懂得旋律,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音准和听觉,最终使学生懂得注意歌曲演唱的难点、重点,优美动听地将歌曲演绎完成。

2.正确传达歌曲的情感

在运用钢琴即兴伴奏配合歌曲演唱过程中,通过钢琴演奏来传达歌曲情感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等诸多音乐要素的理解,掌握歌曲内在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歌曲的和声及调性,选择能够表现歌曲特定情绪的和弦与音型,做到内容和艺术的统一。这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歌曲的思想和情感,促使学生在歌唱的时候,能更好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高歌曲演绎效果。如一些动感较强的歌曲,如教师在弹奏时适当地运用加花的技法,会将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衬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钢琴即兴伴奏在小学欣赏歌曲教学中的应用

1.抒情类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抒情歌曲欣赏是比较常见的,抒情歌曲易懂易理解,其特点是旋律、节拍、节奏和力度等方面都比较自由,词曲结合紧密,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抒情歌曲的旋律、节奏、风格、情感。在抒情歌曲欣赏中应用钢琴即兴伴奏可以逐个对抒情歌曲比较特别的旋律进行反复弹奏,促使学生准确把握抒情歌曲的特点。如《摇篮曲》的伴奏,可以运用半分解和弦织体,即左手的和弦根音不动,只用三音五音与根音转换,这可以将摇篮曲中来回摇晃摇篮的感觉弹奏出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摇篮曲所表达的情感。如在给歌曲《卖报歌》伴奏时,运用分解和弦织体,实现有旋律伴奏,即伴奏和弦音恰当地发出旋律,左手采用八度内的半分解和弦音型跳跃式进行,右手弹奏旋律,衬托出卖报孩童的艰辛和苦涩,能使学生通过音乐的旋律,深深地感受到孩童的辛苦,继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欢快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

篇4

1、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的方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师生之间互不相识,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2、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本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又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材特点: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内容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3、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今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

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探索、努力钻研。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各方面要求:

(一)、发声基本要求:

1、培养练声的兴趣。

2、歌唱姿势要正确。

3、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唱歌。

4、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唱歌。

5、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u韵母。

(二)、读谱知识:

1、知道音有高低。

2、知道音有长短。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形状,知道各唱几拍。

3、知道音有强弱。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换气记号。

(三)、视唱:

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2、能打出x、x——、x—、x等节奏。

(四)、练耳:

1、听辨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统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

2、听辨音的长短,比较全音符与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长短。

3、听辨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比较ff与pp、f与p的强弱差别。

(五)、欣赏:

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2、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能力。

(六)、唱游:

篇5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就农村来说,我们的孩子更加需要老师的爱和关心,更需要老师的敬业情操。

二、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

这个首先要求音乐教师较强地掌握音乐基本理论、音乐欣赏理论、音乐史、音乐创作理论等。这些都是师范院校开设音乐课的基础,但是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在以前我们组织的多次音乐课评优赛教学活动中、在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在参加的数个小学音乐教师招聘中来看,情况还是很不乐观的,很多已从教多年的老师和受过专科音乐教育的老师竟然不能正确地书写简谱的附点全音符,很多老师不能正确地为乐曲描绘旋律线,很多音乐老师不会基本的简单改编,更不用说改编两个声部以上了。如果是这样的音乐老师步入教育殿堂,那么我们最最基础的、奠基的小学音乐教育会成为什么样子?只有老师有一个正确的知识体系,才能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知识点,这个我们说过的,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先有一桶水。这个基本的道理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上,把最为关键的知识系统考核作为重点来抓。

三、复合的音乐专业技能

“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音乐教师除了要重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有带领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感受、理解内容等基本功。利用音色、节拍、节奏、音高、和声、变奏、再现、回旋等进行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一名音乐教师也绝不只是上好课就完事了,还必须掌握合唱指挥、乐器演奏以及音乐创作等复合的专业技能。

另外,音乐教师还需要有较强的普通话功底、较强的音乐组织能力、较强的主持能力、丰富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也是满足农村和社区不断丰富的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能力。转贴于

四、广博的知识体系

(1)教育理论知识。

(2)具有与音乐学科相关的文化知识。

(3)具有与姊妹艺术相关的知识。

五、综合能力

(1)驾驭课堂的能力。

音乐教师要很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和场面,做到互动积极,活而不乱。

(2)创新能力。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

(3)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校音乐教育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们广大音乐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4)教育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否则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5)教学反思能力。

我们音乐教师及时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是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反省、交流和总结,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六、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篇6

[关键词]合唱指挥 音乐教育 思考

合唱指挥课,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当前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流思想背景下,各高校对合唱指挥课的认知在不断的深入,随着大量的中、小学对高水准合唱指挥师资的迫切需求及社会各界对合唱指挥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其重要性也在逐步地展现。近年来,高师合唱指挥教育又在参与国内国际重大合唱比赛、合唱新作推广及合唱理论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较大成绩,在高师系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合唱指挥学术群体,为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笔者在对本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以及在对全省各高校音教专业毕业生调查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及高校音教专业毕业生都表示出对在大学里学到的合唱指挥知识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和工作需要而感到困惑,音乐教育专业在合唱指挥课教学及人才培养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以下是我个人在多年的合唱指挥教学中对本课程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 教学内容应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紧密结合

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为最终目的,并非培养高端的艺术人才。而在目前的合唱指挥教学中,据我了解,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均沿袭专业音乐院校培养指挥的模式,这种模式就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不论从作品的选择还是具体的技法都同他们今后所面临的工作存在较大差距,会导致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不能马上适应工作需要,而要通过较长时间才能慢慢适应。

既然是培养音乐师资,那么音教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学就必须具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即:学生所学知识不一定较深,但规范系统,并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合唱及指挥作品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甚至可以以教育部对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为基础,结合合唱、指挥专业课具体内容来制定教学计划及选择作品,力求教学内容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 加强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学生最终水平的高低。在我国目前各艺术院校中,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具备开设合唱指挥专业的条件,而该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较少,均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为目的。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投身于我国文化事业,而只有很少一些人进入了教育领域。剧作者对我省各高校的了解,经过系统学习的合唱指挥教师极度缺乏,许多学校都是用声乐或其它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合唱指挥课的教学工作。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的系统性差、随意性大、教学效果不明显等诸多不良现象,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本课程亟待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 教学模式的实战化

近年来,笔者在对多所高校音教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反映最集中的一个问题是:不知道怎样运用指挥法来进行合唱排练。大多数高校的合唱指挥教学,均是将合唱课与指挥课分别教授,二者在课堂上一直处于一种分割的状态。合唱课上,由于学生的识谱能力问题,教师更多的是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音准、节奏及其他基本问题。而对于整个合唱队的声音塑造、音乐的表现、合唱排练方法及作品的二度创作等方面则提及较少,学生所承担的仅仅是一名合唱队员的角色,对合唱队及合唱作品的把握与驾驭更是无从谈起。介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我认为各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指挥法知识进行合唱排练实践,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具体的音乐作品排练中,从而完成从合唱队员到合唱团指挥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在教学中,我个人运用方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合唱小组,每个小组每周轮流由一个不同的人担任合唱指挥,自己选择曲目,其他人则担任合唱队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合唱排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学生们学会了怎样根据自己所学的合唱知识,来判断合唱团实际水平,并选择适合他们水平的合唱作品。2、能将所学的指挥法知识同实际的合唱作品排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作品中学会实际的操作。3、学生们通过教师对自己排练作品时的指导和聆听教师对其他同学排练时的评价,积累一定的合唱排练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 扩展教学内容、适应发展需要

近几年来,我省各中、小学在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中,除仍保留以前的音乐课、小乐器演奏及组建合唱团等形式以外,管乐团、民族乐团、管弦乐团的组建,已成为各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对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乐器法及乐队指挥法内容的加入是势在必行了。学生们对乐器基本性能缺乏了解、对乐队知识的匮乏、以及对乐队指挥的陌生等情况,势必造成他们工作上的不适应。为适应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还应增加乐器法基础知识及乐队指挥法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对乐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以适应未来需要。

篇7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改革声乐教材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内容与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媒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内部;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学心理领域;既有科学求真问题,又有技术革新与美学意义;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那么,如何加强高师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高等师范教育特点的教材,这是高师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规模更大了,数量少了,专业设置多了,办学条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数更多了。然而,作为高师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的编写组织管理不力,以致高师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与实际不相符;四是有少数教师不愿选用高师教材。许多高校教材的选择权在教师,教师使用老教材驾轻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师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选用的声乐教材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演唱特点及欣赏习惯自选出来的,以一对一的单兵训练方式教学;有的教材将声乐理论、声乐教育理论与歌曲集混合编排,有的教师对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自己的取舍与偏爱,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内容选用的随意性。由于两种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造成有些学生只学技巧,不爱学文化的现象,这与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的结构很不一致。这样,必然导致教材无法贴近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际。

二、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分级教学不以年级划分教学进度,声乐考核不以年级区分专业水平,而以学习程度划分等级,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要求的规定曲目的程度分级教学、分级考核。该教学模式按学生的程度和声音条件,划分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声部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各个声部均按4首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的标准来制定曲目,力求教学作品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这是制定分级教学规定曲目的基本原则。作品的遴选,着重注意选择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优秀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这些作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验证,表现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和突出的教学价值,较充分地显示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是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考核方式可针对声乐理论、声乐训练和演唱等内容进行评价。要评价对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可采用观察、谈话、讨论、问卷法、小论文习作展示等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对声乐训练和演唱的评价,可采取观察法、论文式测试、调查问卷法、等级量表法、会谈讨论法、声乐艺术成长档案袋的运用等。在考试中采取集体评分与主课老师评分相结合,独唱与重唱、小合唱相结合,他人伴奏和自弹自唱相结合,课外艺术表演和实习相结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中结合典范作品的学习,融系统的声乐理论于严格的声乐技能训练之中,最终通过作品演唱,表现出学生对歌唱技能的娴熟运用程度。明确划分声乐作品的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声乐分级教学。当然,按不同程度分级教学的办法,主要为了方便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规范地选择教材,科学合理地把握进度。同时,通过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分级考核检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引导声乐教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能够作为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高师声乐教材

高师声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声乐辅导工作。声乐教学是一门授课艺术很强的专业教学,既要求把学生训练成声音优美、可以灵活调节、自如控制的“乐器”,又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准确的艺术处理表现的“演奏者”。声乐教学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熔理性讲解、技能训练、情感表现和艺术创造于一炉,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正是基于承认客观上个体嗓音条件、心智状况、音乐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入学时专业程度的差异,承认同一年级存在着授课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差异,所以因材施教成为声乐教学的突出特征。分级教学改革了传统的声乐曲目汇编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确分级的规定曲目,并以此作为声乐教学的选材依据。规定曲目的制定是对二十多年来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广东省示范专业)教学的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体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全新思维,有利于声乐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形成规范化的声乐教材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声乐教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长远的影响。在音乐艺术领域,声乐作品以其“短、平、快”的优势,紧扣时代的脉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精神风貌、大众心态和民俗伦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声乐创作的发展,声乐分级教学规定曲目也将不断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强声乐教学改革,促进声乐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在高师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成为高师院校的办学理念。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落实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针对性。

(一)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避免教材功能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好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改变考核与教材使用的单一性。

(二)按照师范性的要求去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三)教材要选择合适的曲目

选择曲目要适合学生声种的声乐作品,也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条件和问题,不选择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曲目,从着重于声乐技术的基础训练到考虑一些音域比较宽、曲式结构较复杂的歌曲来演唱;要在声乐技巧难度上有所区分,如对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的把握、声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选择得当合理的声乐曲目,首先切合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四)增强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识

出版的声乐教材内容应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但特色、优秀的音乐教材也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声音训练功能,应包括必唱曲目、浏览曲目、欣赏曲目,同时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把声乐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唱法的特点体现并运用在教学上。

总之,教材建设的规律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应按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去选编,有一定的涵盖面,同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认真精选内容。声乐教材要体现高师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论知识,不使用质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师自行编写的低劣教材。教材内容要新,要与实训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编写教材时应重视启发性原则,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教材内容体系建筑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主旨上来。

声乐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的素质提高,声乐教材建设最终应落实到学生技能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转到高职教育的理念上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9-133.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132.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优势 存在问题

目前,小学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多媒体教学,尤其多媒体计算机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魅力,促进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当然,小学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慎重看待这一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合理调整运用,实现它的真正价值。

一、小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所在

可以增大课堂内容含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方面,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给了学生多重感官刺激,板书方式、速度受到制约,尤其是板书和作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较大地制约了课堂教学进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需要把教学流程、知识链接和习题演练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通过动画演示作图,为课堂教学增加知识容量。如讲授《儿童诗两首》一文时,可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课堂教学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多元感官刺激,加快学生的理解过程,从而为学生缩短相同的材料接受时间,提供了良好条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粉笔书写和绘画的方式,极大地制约了教学进度,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板书的速度快。多媒体可根据需要对预先储存在电脑中的一些图形、标题、主题或答复过程进行分析。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及时在学生面前重现,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准确的动画类绘图,增强知识的教学能力。如教孩子诗词,可与视听媒体配合,让学生想象、浸润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渴望美的追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意境。讲授《三峡》、《索溪峪的“野”》等文字优美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选取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图片,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画境,带给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

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在信息交流控制中起主导作用,对特定对象的控制可以通过计算机(文字、图形等),让学生在对这些对象演绎的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受。利用计算机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使用电脑的记忆功能,可反复演示一些内容。通过视觉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感知更多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情景“奴隶英雄”(节选),如果只是读了剧本,那么要动员八、九岁的学生有太多情感投入是不现实的,但放了视频,气氛会怎样?还记得看到“斯巴达克”,学生因对古罗马奴隶的悲惨生活有了切身体会,更容易体会文字包含的内容。因此,声、电、光、色、充满激情的表演,将对人类的情感起到很大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就可能正面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及时有效地纠正,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知识。教学难点是高中生的学习过程,应付教学难点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机会,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然后,在动画、文本和图像的帮助下,双向互动,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学生愉快地学习,记得牢。

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是通过批改作业得到反馈,这样的信息反馈相对滞后,对学生的课堂即时反馈可以是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即时反馈,及时补救”,不要让错误进入下一阶段。一方面,以满足学生渴望了解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决定下一步骤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自身机构的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以控制,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且找到学习问题和差距,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小学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思考

篇9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反思

一、反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受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音乐课堂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教案展开的,过分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夸大教师主观价值,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谈及对某音乐作品的理解,备课时音乐教师对该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学生回答如果与教师想法一致,就会得到表扬;相反,一旦学生观点与教师想法相左,就会被认为是错误的、不可取的。这种课堂教学的危害是极大的,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答案“标准化”“唯一化”,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2.教学模式单一、封闭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师自身魅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从这一角度来看,对音乐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音乐课本身是一门集艺术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学科,但目前我们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封闭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学生学习成绩,教学模式上缺乏与其他音乐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致使原本生动活泼的音乐课渐渐公式化、定义化、流程化,教师教起来“煎熬”、学生学起来枯燥,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缺乏保证。

3.强调专业性,忽视欣赏性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的音乐环境较之过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音乐知识获取已经不再单一地局限于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已经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10

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应该学什么?目的如何?意义如何?需要掌握哪些信息素养?这些以前考虑的很少,分析的很少,完全凭着感觉在进行着教学。以前思考的点很细,很小,从平时上课的真实感受中,深受启发,开始从宏观方面思考问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小学生需要掌握哪些信息素养?哪几种常用应用软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的教学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和整理资料,在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刻都处在信息中,那么学生要掌握哪些信息素养,包括两点:处理问题办法的掌握和应用软件的使用。

处理问题方法的掌握: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一个问题,知道寻找路子,知道应该如何来解决,普通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如会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会用QQ,论坛;会保存网络上查找到的图片和文字;会使用WORD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会使用幻灯片来进行汇报和作品的展示。

应用软件:

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应用软件呢?

1、能以一般的速度进行打字,这个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内容。

2、Windows界面的熟悉。

3、会使用常用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笔和画图软件),会使用看图软件。

4、会使用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

5、会上网,包括:(1)、上网查找资料;(2)、使用QQ,论坛;(3)、复制网络上的文字和图片;(4)、进行简单的注册和拥有自己的邮箱;(5)、下载软件和安装软件;如果小学生掌握了上面所说的会使用幻灯片软件。应用软件,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就可以解决遇到的常用问题了。

二、小学生打字重要吗?到底需要掌握到哪种程度?

以前的教科书比较重视小学生的打字练习,有些家长和非专业人士更是错误的认为会打字就是会用计算机,但现在的教材是越来越不重视了,这个不重视是对的,可是打字这个环节不掌握好,可能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内容,如果大家仔细的观察,会发现,电脑的很多操作都涉及到打字。

所以说小学生打字重不重要,已不需去争辩。而到底需要掌握到哪种程度?是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面对教科书的声音内容的学习,我们如何找到好的教学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的信息技术的一些内容都涉及到声音,可是这个环节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最头疼的内容。在机房上课,学生已经比较难把握了,再让学生带上耳机,真的要把教学进度讲好,难度很大。我一直对这块教学比较失败,而且也经常听到很多老师对这块内容教学的抱怨。音乐的教学,我们到底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呢?这几天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我提出最低的要求,这也是结合我们大人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到底利用电脑提供了哪些音乐的便捷?

1、可以用电脑播放音乐。

2、可以通过网络查找音乐。

3、可以通过电脑录制音乐。

4、可以通过电脑处理音乐。

5、可以通过电脑制作音乐。

那么,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计算机的音乐知识呢?小学生如果能够掌握1、2、3,应该就可以了,个别学生如果在生活中有涉及到4和5,可以进行单独的指导。

四、处理文字软件WORD的学习,如何把握难度和进度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使用WORD的频率很高,写小文章,写报告,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都涉及到WORD的使用。现在的教科书把WORD知识设计的比较的散,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技术课的不连贯性,学生本来掌握的情况就一般,如果教科书如果不能把知识点聚拢,那么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不理想。比如讲授了前一部分,然后过一个月,在继续学习,有可能学生已经完全忘记了前面的内容,这个时候信息技术老师就会非常的头疼,又要花费比较多的精力来复习前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