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德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德育方法

篇1

【关键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校内外配合

在对中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学生们不可能确保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学校的环境之中,所以,校外因素就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强化学校这块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当如何促进校外因素积极作用的发挥,如何促进学校与校外因素的有效结合,成为了教育部门乃至于社会各个部门及家庭应当积极思索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仅从学校作为的角度提出以下见解:

一、学校要承担起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沟通和指导责任

其一,坚持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家访等一切有效方式,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必须强调和强化,学校在加强校内德育的同时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办法,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这样既能够保障学校准确掌握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又可能确保学生家长详实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安排和要求,以此在达成学校和家长有效的相互了解基础上,形成二者之间有效的相互配合,同时还可以为及时修正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创造条件,促使对学生们所开展的德育教育能够形成有效的衔接,达到“不脱节、不走样、不失控、不羁绊”的发展愿景。其二,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每一位家长都有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受到自身不是教育行家等情况的影响,并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还可能由于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影响到学生们在学校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所以,学校应充分发回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和信息。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应当为各个中小学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比如说,应当为学校提供有能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帮助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培训。比如说,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帮助联系有关的教育专家,录制一批音像资料发放到各个中小学,作为开办家长培训的教材,还请专家通过网络向各中小学进行教育直播,以此提升对家长们的培训水平。

二、学校要拓宽和利用好社会教育基地

其一,加强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增强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就是借助一些特殊地方所内敛的德育教育因素,对中小学生施加直观性的积极影响,以激发中小学生内心的共鸣,激昂起孩子们的高尚情怀。比如说,开展“走入军营一日活动”,让中小学生在于军人近距离接触的同时,充分感受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是集体观念、什么是奉献精神,并在他们的心中打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国防意识。比如说,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走入敬老院活动”,采取让中小学生在敬老院中为老人做一件好事的办法,来培树学生们帮助他人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们敬老爱老的意识,等等。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够将传统美德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孩子们对抽象理论的感悟情感和践行能力,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就会润物细无声般的根植于孩子们的头脑中,融化在孩子们的血液里,逐渐成为孩子们的自觉性习惯。其二,开展“馆堂式教育引领”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良性发展。应当充分调动政府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能动性,盘活文化馆(宫)、图书馆、艺术馆所具有的各种有益的教育功能,开展一些公益性的讲堂式活动,使中小学生在课外之余,能够享受到在学校的课堂中得不到的教育。比如说,应当紧紧依托本地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本地的学者开展自愿者活动,并借助学者们头脑中知识容量的辐射作用,为中小学生开办一些有益的讲堂,像开办国学知识讲堂,向中小学生传播国学的精神内涵,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滋养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灵,像开展传统民族艺术培训,请我们民间的能工巧匠,为学生们讲授民间艺术,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认知感和民族自豪感。还应当积极鼓励慈善部门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学生们介绍现实社会中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尤其是应当请一些道德模范为学生们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人事迹,使学生们能够得到鲜活的教育,从中感悟做好人的真谛。

三、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篇2

一、在快乐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会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所施教的班级学生,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父母对孩子重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较为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大多数学生平常都带有10-20元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一次,为了调查学生零花钱状况,我突然很着急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有很紧要的事情要办,可忘记带钱了,想问同学们借借……不到10分钟,我的讲桌上就凑集了全班40多名学生交上来的600多元钱,一时我都惊呆了。事后引发了我的深思: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完全明白不乱花钱,也会讲出一番正确的道理来,可为什么在生活中又完全是另一种行为了呢?看来,批评、说教是苍白的,关键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钱是父母辛苦工作、劳动换来的,对货币的等量交换价值还没有切身体验。为此,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围绕“一元钱的价值”的系列体验活动:我组织一次全班性的劳动,到附近的山上去拾土豆,要求每个学生在30分钟内每人独立拾20个豆,可以换取一元钱。当一双双带着泥土芳香的小手伸出来领取一元钱时,他们的脸上都有带着笑容。并对自己赚取的这一元钱如何消费作出计划安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看来,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切身生活的体验,才会将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内化为深刻的自我教育,才会自觉地节约用钱,有意义地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为进一步把教育引向深入,我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通过家务劳动方式来挣取家长付给他们零花钱的活动,人人每周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家争相劳动,拖地、洗碗、做饭、收破旧、卖废品,……不但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挣到自己的零花钱,还学会不少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锻炼加强,乐得家长直夸孩子懂事多了,能干多了。

二、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以及所需要承担的义务,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一过程中,要向学生初步讲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等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服务意识,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在施教校本课程《百善孝为先》这一课中除了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子女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外,还要懂得听从父母的教导,要孝敬父母。首先,出示课件:邻居阿姨对张家和李家孩子的夸奖与批评的对话。展示了两个孩子在家里的不同表现:一个事事依赖父母,自私、任性、贪玩、懒惰,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另一个回家后自己安排学习,料理生活,帮父母做家务,还主动关心父母的生活。两相对比,是非昭然。让学生根据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来说一说在家中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子女?然后,通过书中的图《妈妈给我买新衣》《爸爸给我检查作业》使学生认识到家长无时不在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举一些在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关心我们的例子。接着,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如果在生活中碰到一些难办的事,你怎样做?结合自己亲身遇到的事例说一说。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父母为了抚养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心思都放在子女身上,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作为子女只有孝敬父母,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在生活中与父母发生矛盾,也要有礼貌的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而不能和父母对着干,不能伤父母的心。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从而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自己应该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如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上班那么累,还要照顾我们,爸爸妈妈回家后我要给他们倒一杯水。还有的说: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学着关心父母……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三、让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促进个性的完发展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家长往往迁就,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存在着“骄”、“娇”二气,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就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我积极组织各种体育运动。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但是,特别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是必要的。但是要强调育人于运动之中的同时,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使其相得益彰,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创造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想把德育工作与其紧密相连就应具有“活动性”。 “活动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又是生活德育的重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对人的生成具有相同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教育中那种由成人规划、听命于成人摆布的受动式活动对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意义就不大;把实践活动局限于一种狭隘的生活方式中,让学生仅仅经历"颈部以上的活动",对学生的生成与发展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此,改善活动过程,首先要让活动成为孩子们熟悉的、喜欢 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与数学、英语并称为小学的三大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美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语文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古诗词、寓言故事、散文、现代诗、小说片段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带有极强的审美性和文学性,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代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充分挖掘语文内容中的审美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审美能力是能力的一种,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主要针对客观对象或情景的认知、欣赏和评价。审美能力包含有先天的因素,但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逐渐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对发现美的能力、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进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些资料带有审美的意味,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加以深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美的体验――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升华――对美的创造,由低到高,逐渐提高。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把握教学资料中的美学因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审美规律,层次化的开展审美教育。

1、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尤其在小学阶段,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审美能力作为小学生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能力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加强对美的鉴赏能力,进而对身边的事物和外界的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会以一种审美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是对素质教育的升华。

2、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升语文教学的需要

语文同数学一样是小学阶段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只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进而对其他学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古诗词、文言文、现代诗歌、散文、叙事短文、小说片段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文化,值得继承和弘扬。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和文章等学习内容的感悟能力,例如文章中运用的词语有的华丽、有的朴素,有的直接、有的婉转,语言修辞手法使用很普遍,例如大量使用排比句式,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进而凸显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形式美,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能感受到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3、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审美能力既然是能力的一种,在小学阶段更要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加强美学教育可以为学生打下一定的美学基础。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更是提升小学生品质的关键,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对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给学生夯实基础的阶段,不容忽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美学鉴赏力都会显著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压抑的环境使人痛苦,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愉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营造优质的环境,创设合理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学生的艺术熏陶。语文教师要重视环境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阶段营造合理的情境,要建设一个包含情感和艺术气息的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审美的情境,进而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升华学生对美的认识。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有关文学作品的图片和音乐,例如在讲解《黄果树瀑布》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瀑布的图片,将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讲课要生动、形象,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和爆发力。小学生本身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注意力不够集中,语文教师的讲课方式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首要因素。语文教师要从课文中挖掘出审美的元素,分析课文中蕴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力

语言是文学的基础元素,文学作品靠语言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进行品位和欣赏,精致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对美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带领学生品位课文中的语言可以了解什么是美,学会鉴赏美,进而形成一种对美的独特感悟能力,即审美能力。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奶奶的向日葵花海》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描写“夏天的向日葵花海开的无比灿烂,漫天遍野的金黄色仿佛让人置身于金色的太阳上面,一朵朵向日葵向我张开了灿烂的笑脸……”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色彩语言十分丰富,拟人手法运用的十分纯熟,向日葵露出了笑脸,让我们体会到一种花朵颜色艳丽,描绘了一幅十分畅快迷人的景色。语文教师要利用对语言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向日葵花海中,感受那是什么样的一种美丽,进而体会了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美主要体现在学会运用语言表达美,最佳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多进写作练习。语文教师要看到学生想要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愿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写做任务《季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自己对于季节的理解,一年四季,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点,不同的季节大自然的景观是不同的,很多生命现象也体现出不同的样子,学生要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四季之美。在写作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出去接近大自然,还可以在网络上查阅图片和有关资料,亲自体会季节的变化和身边景色的状态。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悟力和欣赏能力,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绿色的小草、夏季火红的花朵、秋天金黄的稻谷、冬天皑皑的白雪。

4、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提高美的意识

想象力是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人的思维决定了他的想象力,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对于美感的认知都是通过想象开始的,小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少,性格活泼,好奇心强,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育内容的特点,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联系自己经历的实际展开想象,进而加强对事物的审美认识。小学生有着真善美的一面,他们对美的追求是最纯粹和简单的,教师要保留小学生的这份天真和美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对美的认识不断深化。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语言教育和写作教学,增强学生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感悟,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没、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建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3,(19).

篇4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语文分析、语法逻辑辨别、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直觉思维和感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直觉思维和感官探索,是很难激发起对语文这门学科热爱的。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行为主体对语言产生的一种直接感受,这种感受一旦形成会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属于心理行为能力范畴。语感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成为判断语境、理解予以、创造性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只要把握好语感,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中语感培养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和源泉,生活的宽广决定了语文的广度。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感的培训应高从生活体验开始,学生要全面开启个人的生活体验。而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多引导和点拨,善于让学生将隐藏在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逃避等心理,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就是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在乐此不彼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营造轻松自由的语文教学环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文化、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核心,激活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文教育环境,首先自身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仪表整洁大方,面带微笑,尽量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和言语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涵盖了默读和出声朗读,与诵读的作用并举。学生在阅览过程中,手、眼、脑等感官协调互动,这是训练学生直觉感官能力的基本方式。快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视觉上呈现的不是独立零碎的语言文字符号,二是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组合起来的整体篇章,在阅读古城中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直觉感官思维、期待预设思维来简化阅读过程,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分辨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能够将其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人获取知识,五分之三来自视觉,五分之一来自于听觉,而其余来自于触觉、嗅觉以及味觉。可见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朗读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式之一。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难点。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知能力,即语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比如词句停顿、轻重音等,这样有助于加强对语言、词义以及句意的理解。

4.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言作品除了具有字面含义之外,往往还具有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的勘破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会出现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很难懂得真实内在含义的,只有透过语表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将书面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在脑海中联想或想象出来,实现了固定化想跳跃性和自由性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探究中获得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字教学;学习氛围;快乐;对策

一、注重学生写字过程中的细节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写字细节的指导。比如,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姿势,可能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恶习,要耐心地进行指导和改正错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写字姿势以及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并跟随着学生一生,一定要引起教师及家长的重视。另外,还有笔画的正确性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笔画的正确书写,要书写得美观大方。在这些点滴的细节中寻求完美,从小抓起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习惯等,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及时鼓励帮助学生

小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摆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难题的时候,要俯下身子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用爱感化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正能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改正缺点和错误,对生字以及词汇有了清晰的认识,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规律,不断掌握更多的词汇量。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快学生记忆生词的方法。比如,汉字氛围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以及假借字等,每个汉字都有其发展独特的意义。教师要传授给学生通过这些生词的相似之处总结的规律,然后通过这些规律去认识更多的字词,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求创新意义的写字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兴趣 导入环节 游戏

小学英语课程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对于小学英语来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落实到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去。老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成功的导入一节课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精辟生动的开头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课开始前师生之间做一些口语交际,老师讲一个小笑话,做一些小游戏或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指令性动作等,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课前歌曲热身,创设英语氛围,激发学生语感,用观看课件的形式了解所学内容,不但降低了理解内容的难度,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还可利用实物、图片、单词卡片等手段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语言环境,生动、形象、有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大大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如果教师能以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等负心理效应,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会给以后的教学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英语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而相对语文、数学等课程而言,是较为陌生的语种,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无助等心理压力,并强列渴望从任课老师的形象和言语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

思想上的共识,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他们更快更好掌握英语这门未来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

三、活用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可以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从而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之前,应该先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准备。只有接受理解游戏,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有一些课堂上常常使用的旧游戏,可以就规则或玩法做出适当的调整,玩出新花样。如Simon Says游戏,教师用英语发出命令时,学生按命令来做动作。时间久了之后,游戏失去了新鲜感。在使用这一游戏时,我加入了手势,手势时而和命令一致,时而不一致,并且告诉学生手势本身与命令无关,不需要考虑,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跟着手势去做而出错。这样不但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还使旧游戏有了新生命。

如在学完介绍朋友后,可以玩传球的游戏,当球落在谁的手上时,他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传球的人,“This is/she(he)is my friend”游戏的目的在于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新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给同学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中加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注意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富于想象的情境之中,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表演的人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角色,观的人无不被同学的“惟妙惟肖”的演技逗得捧腹大笑。这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吸引了全班同学。他们从表演中提高了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培养能力与信心,提高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一些兴趣以后,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老师的应抓住这一点,采用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差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增加,甚至产生厌学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努力减少优差现象,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篇7

第一,小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

首先,小学生与学校客观实际情况的关系。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农村,都是学校附近的学生,他们与学校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就会出现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他们喜欢这个学校吗?他们能否适应学校的管理呢?最终能否让他们在学习上、身心上有所健康快乐的成长呢?因此,做好小学生的生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小学生与固有的客观家庭的实际情况的关系。

学生来自农村,农村的家庭生活习惯和学校的生活的习惯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包括休息习惯,,穿着习惯等。

第二,如何做好小学生的生活辅导工作。

我们都知道,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在对小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家庭教育是起着关键作用的,但是学校教育却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对于小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方面的教育,还是在生活方面的教育都离不开学校教育这个大的氛围环境,在小学阶段他们形成的思想、能力、身心方面的教育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为了他们在学习方面有所提高,应该在生活方面多给一些帮助和关心,去掉不好的习惯和思想,养成一个健康向上的好习惯,好思想。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抓好生活习惯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生活习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其终生发展。

首先,学会正确关爱,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氛围。

一个学校,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他便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宿舍呢?

1.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1.1自我严格要求,做学生的表率。

作为老师有时也会出现失误,那么你就应该大胆做到在学生面前坦然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用自己的真诚去唤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例:早上起床,要求学生整好床铺;坚持洗刷;保持家庭卫生等,在要求学生做到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早早提前做好,否则,学生会在你背后说你懒。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去要求别人呢?如果老师不小心弄脏了地面,也一定要亲自弄干净,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靠自己的亲和力去影响学生,这样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1.2努力做个标准的天平。

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个别学生,也不漠视个别学生,这是生活老师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生活老师在管理过程中,在学习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犯了错误,一定要严肃处理,表现差的学生心理脆弱,本身就有自卑感,又最容易犯错,因而在生活过程中,切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平气和地说理教育,有耐心地去引导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他们一旦有一丁点儿进步要大力表扬,让他们找回自信。生活老师都应从生活、学习、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地去关注。平时多走进他们,谈心交流,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例:有的学生平时在班里的表现不容易受到老师的注意,但是在劳动课上可以看到他们很乐意劳动;有的学生学习好,但很好动,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掌握方法,一定要把握一个度,这样才会更好的去管理。

1.3生活老师要言传身教,用心热爱这个宿舍。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生活老师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带好一帮思想既单纯又复杂,既有主见又没主见的小学生,作为生活老师就应该做好典范。

例:自己能做的,努力动手去做,地上的纸屑,只要你弯弯腰,动动手,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自然会潜移默化。如果学生不小心丢了纸屑,弄脏了地板,切忌乱批评指责,然后指手画脚一番。另外,生活老师要从心底爱学校这个家,爱这个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学生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并模仿着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次,严格要求学生,引导他们培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是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个人的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别人,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注意到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为别人营造一个良好循环的,干净又安静的生活环境。

2.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2.1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我努力做到真心爱护我的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我想应该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但是,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

2.2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严格要求当从点滴做起,督促学生落实生活规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成绩好,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所以需要从学生点滴的生活习惯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生活习惯之上的。

那么怎样抓好学生生活习惯行为的训练呢,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曲折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例:有的学生平时比较脏,比较懒,身上的衣服不经常换,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脱衣服,早上起来还常常发现床上的零食碎沫,像这样的情况如果大发脾气,换来的会是他们的不服气的表情,所以对他们严格要求的时候还要和他们讲大道理,甚至还要亲自帮他们做事,我想作为学生也会感激你的。时间长了他会意识到你对他的严厉是关心他的,直到现在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进步了。因此即要“严”又要“爱”,反反复复,习惯也就成了自然了。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1-02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端引趣法

开端引趣法泛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想上课”,即有学习的意愿。小学生往往贪玩,他们课间玩性十足,虽然上课铃声响了,但是他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课间游戏上。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抛开纷乱的思绪,慢慢静下心来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讲故事、设悬念、猜谜语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到古诗时,可以先让全体学生朗读一遍诗歌;讲到成语故事时,可以展示与故事相关的一幅图画,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视频画面等。例如在讲到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乌鸦和狐狸》一课时,笔者问学生有谁见过乌鸦、狐狸长什么样,用自己的话把乌鸦、狐狸描绘出来。学生纷纷踊跃回答,他们的思路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法

联系生活法是指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主要应用于课堂中间,作用是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现象表达出来,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看,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事物、事理的认识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弱,对图像的理解能力强。要想让学生快速认识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亲自看到、听到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把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课文中涉及动物如公鸡、兔子、小猫、小狗的,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家养了这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课文中涉及拾金不昧的故事,可以提问谁捡到过钱包,是怎么处理的;课文中涉及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等故事,可以问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后该怎么做。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如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和狐狸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样解决的?提问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看课文里的主人公是怎么样想的、怎么做的。通过层层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获得联系生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鼓励引导法

鼓励引导法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方法,是相对于常严肃、重批评的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是指教师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不应该有太多的批评行为。这一方法贯穿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其作用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之对教师有好感、认同语文教学、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从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导作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我想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养成两种习惯:一是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二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回应学生的提问,多启发,不包办代替,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依赖心理强,一看题目较难,自己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候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先鼓励学生仔细分析,或是针对具体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具体要他自己去推敲。比如对于不怎么会造句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联系生活经历来造句;对于难理解成语的,可以提示他们回忆之前讲过的课文或故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很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对教师的提问也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植物,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什么是种子。学生获得感观认识后,再来学习课文,脑中浮现了观察种子的形象,提高了学习兴趣,就能够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四、分组竞赛法

分组竞赛法是教学中组织活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学生进行分组,设置一定的活动规则,以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课堂活动中,也可以用于课堂之外,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查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从学生行为分析,小学生在课外常常进行跑步、扔石子、飞瓦片、跳绳、猜拳等比赛游戏,说明他们有了竞争意识。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竞争心理,组织他们在学习上进行竞赛。竞赛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之间的竞赛,可以比成语接龙、成语填空、造句、近义词等;也可以比一比谁认字快、组的词多,谁朗读课文更有感情等。二是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并与其他组竞赛。分组竞赛通常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既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又得到同组成员的帮助,团结协作的教学氛围使大家关系融洽。分组竞赛时要注意的是,不能总让尖子生带头,要尽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考、参与竞争,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产生团队精神、胜利时才会有荣誉感。三是班级与班级的竞赛。这需要班级教师之间精心设计竞赛项目,组织实施,例如可以组织与邻班比成绩、出板报、比画画等,也可以双方选几个代表进行成语接龙、成语填空、朗读课文、快速造句等游戏。如笔者在任课班级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时,将学生划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互改作业法

互改作业法是批改作业的一种方法,是相对于以往单纯由教师批改作业的现象而提出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相互批改作业时既互相监督,又探讨问题,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笔者让学生“当教师”,组织学生之间互改作业,可以同桌、邻桌互改,或随机改,由于学生之间有竞争,相当于有人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减少了学生互抄作业的现象。经过几次互改,笔者发现小学生批改作业时往往很认真,要求很严格,遇到有分歧的地方还会与同学争论。对此,笔者进一步加强批改指导,在学生争论时做好“裁判员”。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知识,还对答案进行分析,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

篇9

一、营造快乐氛围,让课堂充满爱

任何一种教育都应该是渗透着爱的教育,在充满爱的氛围里,学生们才能快乐地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和谐、快乐的氛围。因此,我们不妨这样去做:首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在进行口语训练时,不能只关注优等生,应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后进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其次教师的语言要自然亲切,眉宇间发自内心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喜爱,这样学生情绪自然活跃,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乐学精神。

二、教中寓美,美中享乐

美的东西总能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快乐、爱美、求美,也是儿童的基本心理。创设情境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突出的表现在教师的语言运用,情境创设,板书设计等方面。例如训练“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时,可以使用升降调向学生发问,也可以转换角色进行操练,由于教师注意了语调的变换,设问的丰富多彩,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另外,板书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非常重要,学生往往会模仿教师的字体,所以教师的板书应规范,设计要合理,重点突出,使学生一目了然,恰到好处地运用简笔画等,增强美感,充分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三、课堂设趣,寓教于乐

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观察也就越细致,反应越清晰,思维、记忆等各种智力活动也最有成效。

(一)快乐——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很注意课堂纪律,课堂上学生静静地坐在那儿,人云亦云,这样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胜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绕口令、猜谜语、唱歌、跳舞等形式,特别是游戏,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游戏,使他们的身心达到完全的投入,而且游戏会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的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如教一组颜色的单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种游戏。每个学生拿一种不同颜色的纸牌,教师发出指令:red , red , red , sit? down? please ; yellow ,yellow, yellow,? touch? your? nose ; white , white , white , open? your? book。拿出相应颜色纸牌的学生就根据指令完成动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各种颜色的单词,又避免了反复诵读记忆单词的枯燥无味,又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了交际练习。

(二)快乐——物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但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录音机、多媒体等多种辅助工具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使英语课堂形象化和趣味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如教apple、banana、orange等实物单词时,可以把实物带进课堂。虽然这些实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但教师把它们带进课堂教学,学生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在英语单词与实物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生词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记住并说出,但对于一些不便于带入教室的实物,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图片、卡片、多媒体展示,用玩具代替等。用实物激活学生言语活动的兴趣,学生充满好奇兴奋,快乐地学习英语单词。

(三)快乐——想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练习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句型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餐厅,里面画有各种食物和饮料,让学生想象他们去餐厅,两人一问一答:Do you like chicken curry? Yes, I do .I like spicy food. Do you like pineapple juice? No, I don’t. I don’t like pineapple. 或者让一个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其它同学都喜欢什么味道的食物,这时学生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做小记者,去了解其他同学的喜好。

(四)快乐——评

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 学习兴趣 培养

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英语时会很有兴致、很有激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遇到陌生的学科觉得很新鲜,因此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难度的不断加大,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负担也越来越重,逐渐地,他们便失去了最初学习英语的那份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把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一项重要任务,以便使学生有长久的、持续的学习动力,进而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现表述如下,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帮助。

一、利用实物辅助教学,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受到好奇心的影响,觉得英语学习是新鲜有趣的,学会一个英语单词、句子都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很有成就感,在这个时期,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激情,会非常投入,学习效率很高。虽然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他们也有一些缺点,如注意力时间短,容易被外界影响,缺乏自制力,当对英语学习的好奇心、新鲜感逐渐消失后,面对枯燥的识记单词、朗读课文会越来越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物来辅助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抽象的学习变得形象直观,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关于各种水果的英语单词apple、pear、banana、orange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准备对应的水果,上课后摆在讲桌上,并问学生这些水果用英语怎么表示,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兴趣,产生了学习欲望,很快就能够掌握各种水果的英语单词,之后教师再挑选学生根据实物迅速说出其英文名称,通过反复训练,学生既能够牢固掌握这些单词,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促进作用,在和谐轻松的课堂中,学生能够大胆地提问、自由地表达观点,甚至与同学、与教师交流和争论,自然而然地接受和掌握了知识,而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丢掉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以良师益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下,教师同样要给予学生帮助和爱护,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由“亲其师”逐步转变为“信其道”,并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既不偏心水平较好的学生,也不放弃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教师更要有耐心、有热情。再次,英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勇于质疑,更重要的是要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学活动无关的问题,教师也不能不闻不问,而是要肯定他们质疑的勇气,之后再做出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提问是偏离主题的,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直观的刺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直观化的手段开展教学。多媒体技术是新课改提倡使用的教学工具,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集声、像、图、文与一体,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刺激。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够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大课堂容量,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语言实验室等,都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多种教学情境和交际环境,能够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购物”的对话情境,学生就能够从具体的环境中掌握购物时的习惯用语,以及各个商品的英语称呼,不仅让他们学会了新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且有强烈的好胜心,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一些竞赛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同时,使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成功的乐趣,这样,英语课堂氛围也会变得轻松、活跃,学生也能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设有组织者、记录员、发言者等,然后开展英语阅读比赛、演讲比赛、英语辩论会等竞赛性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最精彩,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也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一旦学生有了英语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他们就会主动投入其中,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进而能够较快地入门,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0(10).

[2]陈梅.兴趣,成功的阶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实践与反思[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