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德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德育方法

篇1

【关键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校内外配合

在对中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学生们不可能确保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学校的环境之中,所以,校外因素就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强化学校这块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当如何促进校外因素积极作用的发挥,如何促进学校与校外因素的有效结合,成为了教育部门乃至于社会各个部门及家庭应当积极思索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仅从学校作为的角度提出以下见解:

一、学校要承担起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沟通和指导责任

其一,坚持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家访等一切有效方式,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必须强调和强化,学校在加强校内德育的同时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办法,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这样既能够保障学校准确掌握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又可能确保学生家长详实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安排和要求,以此在达成学校和家长有效的相互了解基础上,形成二者之间有效的相互配合,同时还可以为及时修正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创造条件,促使对学生们所开展的德育教育能够形成有效的衔接,达到“不脱节、不走样、不失控、不羁绊”的发展愿景。其二,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每一位家长都有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受到自身不是教育行家等情况的影响,并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还可能由于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影响到学生们在学校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所以,学校应充分发回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和信息。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应当为各个中小学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比如说,应当为学校提供有能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帮助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培训。比如说,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帮助联系有关的教育专家,录制一批音像资料发放到各个中小学,作为开办家长培训的教材,还请专家通过网络向各中小学进行教育直播,以此提升对家长们的培训水平。

二、学校要拓宽和利用好社会教育基地

其一,加强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增强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就是借助一些特殊地方所内敛的德育教育因素,对中小学生施加直观性的积极影响,以激发中小学生内心的共鸣,激昂起孩子们的高尚情怀。比如说,开展“走入军营一日活动”,让中小学生在于军人近距离接触的同时,充分感受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是集体观念、什么是奉献精神,并在他们的心中打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国防意识。比如说,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走入敬老院活动”,采取让中小学生在敬老院中为老人做一件好事的办法,来培树学生们帮助他人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们敬老爱老的意识,等等。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够将传统美德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孩子们对抽象理论的感悟情感和践行能力,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就会润物细无声般的根植于孩子们的头脑中,融化在孩子们的血液里,逐渐成为孩子们的自觉性习惯。其二,开展“馆堂式教育引领”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良性发展。应当充分调动政府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能动性,盘活文化馆(宫)、图书馆、艺术馆所具有的各种有益的教育功能,开展一些公益性的讲堂式活动,使中小学生在课外之余,能够享受到在学校的课堂中得不到的教育。比如说,应当紧紧依托本地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本地的学者开展自愿者活动,并借助学者们头脑中知识容量的辐射作用,为中小学生开办一些有益的讲堂,像开办国学知识讲堂,向中小学生传播国学的精神内涵,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滋养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灵,像开展传统民族艺术培训,请我们民间的能工巧匠,为学生们讲授民间艺术,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认知感和民族自豪感。还应当积极鼓励慈善部门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学生们介绍现实社会中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尤其是应当请一些道德模范为学生们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人事迹,使学生们能够得到鲜活的教育,从中感悟做好人的真谛。

三、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篇2

一、在快乐中劳动,在劳动中学会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所施教的班级学生,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父母对孩子重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较为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大多数学生平常都带有10-20元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一次,为了调查学生零花钱状况,我突然很着急地对学生说:老师今天有很紧要的事情要办,可忘记带钱了,想问同学们借借……不到10分钟,我的讲桌上就凑集了全班40多名学生交上来的600多元钱,一时我都惊呆了。事后引发了我的深思: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完全明白不乱花钱,也会讲出一番正确的道理来,可为什么在生活中又完全是另一种行为了呢?看来,批评、说教是苍白的,关键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钱是父母辛苦工作、劳动换来的,对货币的等量交换价值还没有切身体验。为此,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围绕“一元钱的价值”的系列体验活动:我组织一次全班性的劳动,到附近的山上去拾土豆,要求每个学生在30分钟内每人独立拾20个豆,可以换取一元钱。当一双双带着泥土芳香的小手伸出来领取一元钱时,他们的脸上都有带着笑容。并对自己赚取的这一元钱如何消费作出计划安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看来,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切身生活的体验,才会将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内化为深刻的自我教育,才会自觉地节约用钱,有意义地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为进一步把教育引向深入,我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通过家务劳动方式来挣取家长付给他们零花钱的活动,人人每周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家争相劳动,拖地、洗碗、做饭、收破旧、卖废品,……不但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挣到自己的零花钱,还学会不少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锻炼加强,乐得家长直夸孩子懂事多了,能干多了。

二、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以及所需要承担的义务,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一过程中,要向学生初步讲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等方法,教育学生树立服务意识,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在施教校本课程《百善孝为先》这一课中除了要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子女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外,还要懂得听从父母的教导,要孝敬父母。首先,出示课件:邻居阿姨对张家和李家孩子的夸奖与批评的对话。展示了两个孩子在家里的不同表现:一个事事依赖父母,自私、任性、贪玩、懒惰,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另一个回家后自己安排学习,料理生活,帮父母做家务,还主动关心父母的生活。两相对比,是非昭然。让学生根据自己和身边的实际来说一说在家中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好子女?然后,通过书中的图《妈妈给我买新衣》《爸爸给我检查作业》使学生认识到家长无时不在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举一些在生活和学习中父母关心我们的例子。接着,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如果在生活中碰到一些难办的事,你怎样做?结合自己亲身遇到的事例说一说。通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到了:父母为了抚养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心思都放在子女身上,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作为子女只有孝敬父母,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果在生活中与父母发生矛盾,也要有礼貌的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而不能和父母对着干,不能伤父母的心。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从而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自己应该在生活中关心父母。如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上班那么累,还要照顾我们,爸爸妈妈回家后我要给他们倒一杯水。还有的说: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要学着关心父母……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三、让学生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促进个性的完发展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家长往往迁就,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存在着“骄”、“娇”二气,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就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我积极组织各种体育运动。例如,跳箱、跳马、跨栏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精神;艺术体操和各种健美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各种球类活动可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作为教师要避免“贴标签”式的空洞“说教”,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在育人作用,并善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方式,寓育人于体育运动之中。但是,特别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变化,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是必要的。但是要强调育人于运动之中的同时,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使其相得益彰,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创造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想把德育工作与其紧密相连就应具有“活动性”。 “活动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又是生活德育的重要特征。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对人的生成具有相同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教育中那种由成人规划、听命于成人摆布的受动式活动对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意义就不大;把实践活动局限于一种狭隘的生活方式中,让学生仅仅经历"颈部以上的活动",对学生的生成与发展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此,改善活动过程,首先要让活动成为孩子们熟悉的、喜欢 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活动,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与数学、英语并称为小学的三大科目。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美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语文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古诗词、寓言故事、散文、现代诗、小说片段等等,这些经典的文学著作带有极强的审美性和文学性,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代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充分挖掘语文内容中的审美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鉴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审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审美能力是能力的一种,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之一,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主要针对客观对象或情景的认知、欣赏和评价。审美能力包含有先天的因素,但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逐渐提高,因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包括对发现美的能力、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力,进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些资料带有审美的意味,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加以深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美的体验――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升华――对美的创造,由低到高,逐渐提高。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把握教学资料中的美学因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审美规律,层次化的开展审美教育。

1、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尤其在小学阶段,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审美能力作为小学生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容忽视的能力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加强对美的鉴赏能力,进而对身边的事物和外界的环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会以一种审美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进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小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是对素质教育的升华。

2、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升语文教学的需要

语文同数学一样是小学阶段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只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进而对其他学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古诗词、文言文、现代诗歌、散文、叙事短文、小说片段等,这些都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传统文化,值得继承和弘扬。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古诗词和文章等学习内容的感悟能力,例如文章中运用的词语有的华丽、有的朴素,有的直接、有的婉转,语言修辞手法使用很普遍,例如大量使用排比句式,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进而凸显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形式美,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能感受到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3、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审美能力既然是能力的一种,在小学阶段更要受到重视。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加强美学教育可以为学生打下一定的美学基础。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更是提升小学生品质的关键,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对于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小学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给学生夯实基础的阶段,不容忽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和美学鉴赏力都会显著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压抑的环境使人痛苦,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愉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营造优质的环境,创设合理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学生的艺术熏陶。语文教师要重视环境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阶段营造合理的情境,要建设一个包含情感和艺术气息的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审美的情境,进而深入开展审美教育,升华学生对美的认识。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可以使用多媒体软件播放有关文学作品的图片和音乐,例如在讲解《黄果树瀑布》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瀑布的图片,将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观,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运用,讲课要生动、形象,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和爆发力。小学生本身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注意力不够集中,语文教师的讲课方式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首要因素。语文教师要从课文中挖掘出审美的元素,分析课文中蕴含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2、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力

语言是文学的基础元素,文学作品靠语言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要针对语文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进行品位和欣赏,精致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对美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带领学生品位课文中的语言可以了解什么是美,学会鉴赏美,进而形成一种对美的独特感悟能力,即审美能力。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奶奶的向日葵花海》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描写“夏天的向日葵花海开的无比灿烂,漫天遍野的金黄色仿佛让人置身于金色的太阳上面,一朵朵向日葵向我张开了灿烂的笑脸……”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色彩语言十分丰富,拟人手法运用的十分纯熟,向日葵露出了笑脸,让我们体会到一种花朵颜色艳丽,描绘了一幅十分畅快迷人的景色。语文教师要利用对语言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向日葵花海中,感受那是什么样的一种美丽,进而体会了大自然的美,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创造美主要体现在学会运用语言表达美,最佳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多进写作练习。语文教师要看到学生想要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愿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写做任务《季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自己对于季节的理解,一年四季,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特点,不同的季节大自然的景观是不同的,很多生命现象也体现出不同的样子,学生要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四季之美。在写作前教师要鼓励学生出去接近大自然,还可以在网络上查阅图片和有关资料,亲自体会季节的变化和身边景色的状态。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可以提高对美的感悟力和欣赏能力,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春天绿色的小草、夏季火红的花朵、秋天金黄的稻谷、冬天皑皑的白雪。

4、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提高美的意识

想象力是比知识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人的思维决定了他的想象力,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对于美感的认知都是通过想象开始的,小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少,性格活泼,好奇心强,语文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育内容的特点,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让学生联系自己经历的实际展开想象,进而加强对事物的审美认识。小学生有着真善美的一面,他们对美的追求是最纯粹和简单的,教师要保留小学生的这份天真和美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对美的认识不断深化。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语言教育和写作教学,增强学生对美的认知和对美的感悟,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没、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建峰.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3,(19).

篇4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语文分析、语法逻辑辨别、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直觉思维和感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直觉思维和感官探索,是很难激发起对语文这门学科热爱的。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行为主体对语言产生的一种直接感受,这种感受一旦形成会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属于心理行为能力范畴。语感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成为判断语境、理解予以、创造性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只要把握好语感,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中语感培养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和源泉,生活的宽广决定了语文的广度。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感的培训应高从生活体验开始,学生要全面开启个人的生活体验。而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多引导和点拨,善于让学生将隐藏在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逃避等心理,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就是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在乐此不彼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营造轻松自由的语文教学环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文化、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核心,激活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文教育环境,首先自身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仪表整洁大方,面带微笑,尽量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和言语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涵盖了默读和出声朗读,与诵读的作用并举。学生在阅览过程中,手、眼、脑等感官协调互动,这是训练学生直觉感官能力的基本方式。快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视觉上呈现的不是独立零碎的语言文字符号,二是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组合起来的整体篇章,在阅读古城中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直觉感官思维、期待预设思维来简化阅读过程,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分辨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能够将其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人获取知识,五分之三来自视觉,五分之一来自于听觉,而其余来自于触觉、嗅觉以及味觉。可见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朗读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式之一。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难点。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知能力,即语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比如词句停顿、轻重音等,这样有助于加强对语言、词义以及句意的理解。

4.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言作品除了具有字面含义之外,往往还具有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的勘破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会出现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很难懂得真实内在含义的,只有透过语表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将书面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在脑海中联想或想象出来,实现了固定化想跳跃性和自由性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探究中获得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

四、结束语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字教学;学习氛围;快乐;对策

一、注重学生写字过程中的细节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写字细节的指导。比如,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姿势,可能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恶习,要耐心地进行指导和改正错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写字姿势以及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并跟随着学生一生,一定要引起教师及家长的重视。另外,还有笔画的正确性也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笔画的正确书写,要书写得美观大方。在这些点滴的细节中寻求完美,从小抓起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习惯等,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及时鼓励帮助学生

小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摆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去面对学生。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难题的时候,要俯下身子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用爱感化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心和正能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改正缺点和错误,对生字以及词汇有了清晰的认识,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规律,不断掌握更多的词汇量。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快学生记忆生词的方法。比如,汉字氛围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以及假借字等,每个汉字都有其发展独特的意义。教师要传授给学生通过这些生词的相似之处总结的规律,然后通过这些规律去认识更多的字词,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实现授人以渔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写字教学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求创新意义的写字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兴趣 导入环节 游戏

小学英语课程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位置。对于小学英语来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落实到老师的教育教学中去。老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苦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成功的导入一节课是上好整堂课的关键,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导入新课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精辟生动的开头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新课开始前师生之间做一些口语交际,老师讲一个小笑话,做一些小游戏或在音乐的伴奏下做一些指令性动作等,都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课前歌曲热身,创设英语氛围,激发学生语感,用观看课件的形式了解所学内容,不但降低了理解内容的难度,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还可利用实物、图片、单词卡片等手段创设讲解、操练和运用语言环境,生动、形象、有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大大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

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用真情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与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英语素养的培养,它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前提下,以真诚的爱心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各方面负责、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

如果教师能以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无助等负心理效应,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心理效应,赢得学生的“一见钟情”,会给以后的教学活动带来一系列的好处。英语作为小学课程中一门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而相对语文、数学等课程而言,是较为陌生的语种,必然在学生心理上产生神秘、向往、激动、无助等心理压力,并强列渴望从任课老师的形象和言语中寻找答案和心理平衡。

思想上的共识,必然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的双向配合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他们更快更好掌握英语这门未来不可缺少的语言艺术。

三、活用游戏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可以把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娱乐活动中,从而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起到“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作用。

教师在使用游戏教学之前,应该先设置好游戏的规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准备。只有接受理解游戏,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有一些课堂上常常使用的旧游戏,可以就规则或玩法做出适当的调整,玩出新花样。如Simon Says游戏,教师用英语发出命令时,学生按命令来做动作。时间久了之后,游戏失去了新鲜感。在使用这一游戏时,我加入了手势,手势时而和命令一致,时而不一致,并且告诉学生手势本身与命令无关,不需要考虑,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跟着手势去做而出错。这样不但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还使旧游戏有了新生命。

如在学完介绍朋友后,可以玩传球的游戏,当球落在谁的手上时,他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传球的人,“This is/she(he)is my friend”游戏的目的在于在寓教于乐中掌握新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给同学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中加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注意创造一个心情舒畅的、充满情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置身于这种富于想象的情境之中,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表演的人身临其境,完全进入了角色,观的人无不被同学的“惟妙惟肖”的演技逗得捧腹大笑。这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吸引了全班同学。他们从表演中提高了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培养能力与信心,提高兴趣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很明确,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一些兴趣以后,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英语教师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老师的应抓住这一点,采用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差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学生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增加,甚至产生厌学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努力减少优差现象,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篇7

关键词:“核心爆破英语”;词汇学习;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43-02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词汇量不足是制约中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瓶颈。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指出,“没有语法几乎不能交流思想,没有词汇根本不能交流思想。”由此可见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台,学生需掌握的英语词汇有增无减,单词量的增加使原先学生普遍存在“背单词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单词既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学好英语的根本前提。因此以单词教学为突破口,加强英语单词教学的探索、研究,势在必行,课堂单词 教授方式方法不容忽视。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发展研究院合作引进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核心爆破英语”,使用该公司提供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核心爆破英语”平台,使自己产生对英语的直觉反应和条件反射,锻炼对每个单词(包括知道其含义、发音)的反应时间。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英语单词量,最终把学生对单词的反应灵敏度训练成像母语一样的直觉反应,不仅让学生学习单词语义,同时强化对单词的拼写、听力和阅读,使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乃至语法、文法等均可进入链式的积极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英语学科成绩,进而带动其他各个薄弱学科学习的全面提升,大大促进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整体质量的提高。我作为这个实验项目的负责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核心爆破英语”课程。

一、课程简介

“核心爆破英语”课程从国内中小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的实际出发,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学校网络教室设备的效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学习模式,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管理,实现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跟踪和控制,在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的同时,使学生的记忆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大大增强,在短期内实现英语单词与阅读学习的全面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英语学习中的难点和瓶颈。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和随后的研究表明,在人类大脑记忆过程中,在某一时间内,会形成三种记忆,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联想记忆,如下图所示:

记忆黄金序列是由每个遗忘点排列而成。由于每个人的记忆曲线各不相同,导致记忆遗忘点(亦是最佳记忆点)也不同。记忆过程往往是建立在重复过程基础之上的,由“记忆-遗忘-再记忆”组成。但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情况,逐渐调整适合其自身的黄金序列,在学习时间接近学习者记忆遗忘点时,重复学习者还没有形成长期记忆的内容,直到记忆遗忘点消失,可以达到终身记忆。

三、课程试验阶段

我们采用了实验研究法,以“核心爆破英语”课程为基础,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在训练结束后进行比较,找出最有效的训练方案。利用实验研究法可以通过比较,来研究本课题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我们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了20人参加实验,八年级18人,其中中等偏上学生4人,中等偏下学生4人,中等生10人;七年级2人,均为中等生。学习8天,平均提高率为36.5%,数据如下:

初中实验班参考人数为182人,学习及测试的教材为八年级上下两册,学前测试及格率85%,优秀率45%,学后测试及格率94.5%,优秀率89.5%。

从两次测试对比看,所有同学进步明显,做题速度提高显著,学前没有一个人将200道考题做完,而学后20人10分钟全部交卷。

四、课程的优点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

北师大远程教育“核心爆破英语”单词网络课程根据每一学生的记忆特征优化记忆过程,让学生得益于个性化记忆过程。学生能在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能够快速增加词汇量。该系统能在学生即将忘却一个单词之际,适时出现该词供学生复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词汇的终身记忆。它不仅让学生学习单词语义,同时强化对单词的拼写、听力和阅读。整体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核心爆破英语”教程的友好使用界面,让学生易于接受并进行操作。而明显的学习效果更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记单词不再枯燥让人头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北师大“核心爆破英语”网络课程为教师提供了评估工具,让教师为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教程。它还为教师提供了自动化的学习进度监测功能,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难点,为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供了帮助。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学过的新词,并且可以按照对这个学生的难度排列这些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对于一些普遍的难点重点,可以在课堂上统一讲解。学生只需一两周就能

记完一学期的词汇、短语和语法。教师上课可以有侧重点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实践证明,学生使用“核心爆破英语”课程进行单词学习,通常记忆速度可达每小时60个单词,一般记忆水平可达80至100个每小时,也就是说,使用“核心爆破英语”后,中小学生所用教学要求词汇量可以在60小时内轻松解决,解决了词汇量问题后,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乃至语法、文法均可进入“链式无障碍反馈”机制,学习更加轻松、自信,对英语学习的趣味更浓,而老师也可以更加从容地安排教学。“核心爆破英语”的实施使得我校获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和积极评价。

参考文献:

[1] 论记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著.1885年出版.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1-02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端引趣法

开端引趣法泛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想上课”,即有学习的意愿。小学生往往贪玩,他们课间玩性十足,虽然上课铃声响了,但是他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课间游戏上。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抛开纷乱的思绪,慢慢静下心来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讲故事、设悬念、猜谜语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到古诗时,可以先让全体学生朗读一遍诗歌;讲到成语故事时,可以展示与故事相关的一幅图画,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视频画面等。例如在讲到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乌鸦和狐狸》一课时,笔者问学生有谁见过乌鸦、狐狸长什么样,用自己的话把乌鸦、狐狸描绘出来。学生纷纷踊跃回答,他们的思路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法

联系生活法是指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主要应用于课堂中间,作用是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现象表达出来,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看,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事物、事理的认识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弱,对图像的理解能力强。要想让学生快速认识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亲自看到、听到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把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课文中涉及动物如公鸡、兔子、小猫、小狗的,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家养了这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课文中涉及拾金不昧的故事,可以提问谁捡到过钱包,是怎么处理的;课文中涉及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等故事,可以问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后该怎么做。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如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和狐狸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样解决的?提问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看课文里的主人公是怎么样想的、怎么做的。通过层层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获得联系生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鼓励引导法

鼓励引导法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方法,是相对于常严肃、重批评的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是指教师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不应该有太多的批评行为。这一方法贯穿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其作用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之对教师有好感、认同语文教学、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从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导作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我想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养成两种习惯:一是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二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回应学生的提问,多启发,不包办代替,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依赖心理强,一看题目较难,自己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候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先鼓励学生仔细分析,或是针对具体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具体要他自己去推敲。比如对于不怎么会造句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联系生活经历来造句;对于难理解成语的,可以提示他们回忆之前讲过的课文或故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很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对教师的提问也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植物,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什么是种子。学生获得感观认识后,再来学习课文,脑中浮现了观察种子的形象,提高了学习兴趣,就能够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四、分组竞赛法

分组竞赛法是教学中组织活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学生进行分组,设置一定的活动规则,以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课堂活动中,也可以用于课堂之外,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查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从学生行为分析,小学生在课外常常进行跑步、扔石子、飞瓦片、跳绳、猜拳等比赛游戏,说明他们有了竞争意识。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竞争心理,组织他们在学习上进行竞赛。竞赛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之间的竞赛,可以比成语接龙、成语填空、造句、近义词等;也可以比一比谁认字快、组的词多,谁朗读课文更有感情等。二是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并与其他组竞赛。分组竞赛通常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既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又得到同组成员的帮助,团结协作的教学氛围使大家关系融洽。分组竞赛时要注意的是,不能总让尖子生带头,要尽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考、参与竞争,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产生团队精神、胜利时才会有荣誉感。三是班级与班级的竞赛。这需要班级教师之间精心设计竞赛项目,组织实施,例如可以组织与邻班比成绩、出板报、比画画等,也可以双方选几个代表进行成语接龙、成语填空、朗读课文、快速造句等游戏。如笔者在任课班级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时,将学生划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互改作业法

互改作业法是批改作业的一种方法,是相对于以往单纯由教师批改作业的现象而提出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相互批改作业时既互相监督,又探讨问题,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笔者让学生“当教师”,组织学生之间互改作业,可以同桌、邻桌互改,或随机改,由于学生之间有竞争,相当于有人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减少了学生互抄作业的现象。经过几次互改,笔者发现小学生批改作业时往往很认真,要求很严格,遇到有分歧的地方还会与同学争论。对此,笔者进一步加强批改指导,在学生争论时做好“裁判员”。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知识,还对答案进行分析,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

篇9

【关键词】 英语 教学 方法

一、以学生的学习作为立足点,发挥教对学服务的功能

就方法本义来说,应理解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教法,不重视学法,只重视教法与教材的逻辑联系,不重视教法与学法之间的协调,这实际是陈旧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教学上的反映。实际情况是,任何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都是在人的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在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器和信息的储存仓库。教师用自己的头脑使学生聪明起来,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如在教完新标准英语第四册Module 4 Unit 2 Will it be windy in Beijing?这个句型后,为了让学生们巩固运用这个句型,我以学生的学习作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教对学服务的作用,把学生们分成了5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了5张地图,地图上写了各个地名及天气预报的图标,然后给每个地名标上数字(1~6),每小组分发一张地图,让他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骰子,学生轮流掷骰子,掷到哪个数字我就引导学生互问互答。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中很快学以致用。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要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前提,把教法建立在学法的基础上,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引导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二、以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多种教学方法,按其总的指导思想的不同,可以分为注入式和启发式两种。所谓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结论,并强迫学生死读死记。启发式与注入式相反,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新标准英语第四册Module 5 Unit 1 Amy’s taller than Lingling?时,我叫一个学生上台来跟我比高矮,我问:Who is taller?学生一时不明白,这时我用动作启发学生理解意思,而后引出I am taller than …的句型教学,再启发学生动脑筋用这个句型造句,很多学生都站了起来,用手势想比一比自己和同桌谁高谁矮,有的学生甚至拿姚明来跟老师或学生比,还有学生拿明星跟明星比……,气氛达到了。所以看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要看其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其思而后悟,进而实现知识的智能化迁移。

三、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应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发展。因为学校只能传授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信息,很多东西要在今后工作中去获得,所以,学校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精选、综合和分析。“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如在教学句子Do you like meat?Yes, I do./ No, I don’t.时,我教他们把这几句话套进歌曲《两只老虎》的曲调中去,变成Do you like meat? Do you like meat?Yes, I do. Yes, I do. Do you like meat?Do you like meat?No, I don’t. No, I don’t.边打节拍边唱,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然后引导他们用单词fish, kite…创造歌曲。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使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促使学生整体协调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中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中的“能源”和“发动机”。英语教学中也一样,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就十分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一动因和内驱因,从知、情、意等多维度来建立多功能的教学方法,克服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和非智力的分离,以实施知、情、意等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教育,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和谐发展。例如,在上课开始前,我经常让学生唱一首英文儿歌热身,因为轻松的歌曲可以缓减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或说一些韵句,有节奏地吟诵,加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为接下来的课堂营造了浓烈的氛围。而后也可经常采用不同的竞赛法,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水果时,可把它们分成apple team和orange team进行游戏操练。教学足球、篮球时,可把它们分成basketball team和football team进行游戏操练。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激发了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篇10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心理学上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四十多年前,凯洛夫在论及教学实质时也曾提出,“教学一方面是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活动理解为“活”加“动”,“活”指活化、激活(activate);“动”为行动(action)。活动(activity)是先活化后行动。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我所理解的激活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当成一种需要,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教的活动包括对语言情境的营造,语言知识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进程安排诸方面。学生学的活动可概括为: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学英语对小学生来说应该不仅仅是脑力劳动,更重要的是体力劳动。国际流行的TPR少儿英语教学法,也同样强调英语教学的互动性,在游戏、表演和各项课堂活动中将英语趣味化,同时注重语言学习的启发性,进而培养学习自觉性。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在英语学习中兴趣呢?这需要老师做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

一、精心布置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氛围,在时间与空间上全方位合理安排。

学英语需要情境和氛围。我们倡导在真实环境下的语言学习,但由于课堂环境的局限性只能退而求其次,即在特定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营造英语情境。同时我们要在学生每天有限的活动空间中营造浓厚英语氛围。让孩子们在英语的环境当中或多或少都能受到熏陶。让孩子们每天轮流制作英语日历,配上天气以及节日内容或特色内容;黑板上写有每天学一句的英语句子;教室里师生共同设计的展区要常换常新;指导学生制作个性化十足的物品标签英语标志来美化教室和家里;用班内图书角里的英语故事和英语漫画让孩子们融入到英语世界;英语板报作为孩子们自由创作的园地;鼓励学生多给校刊及报刊杂志投稿,给孩子们的英语习作提供放飞梦想的发表平台。英语教师应利用一切学生活动的空间融入英语,千方百计使英语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中非常自然的一件事。在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灵活,有些需要孩子付出智慧和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外和家里完成。

二、教给学生“动”的方法,将口动、眼动、手动、互动结合起来。

口动:让孩子们爱说、敢说、多说英语。课堂上通过富有吸引力的英语游戏与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布置简单易行的口语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眼动:学会观察身边的英语,比如教室里每天更换的日历板,英语特色作业展、校园中随处可见的的英语常用句与名言警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英语,如超市、商场等公共场所等都有许多有意义的英文。

手动: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教孩子们养成勤于动手记笔记的好习惯。我班上每位孩子都配备有英语小词典和英语摘抄本。这可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不会的单词随时查词典,随时记录身边新发现的英语。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英语词汇就会大大增多,好的英语学习能力也因此锻炼出来了。

互动:让教师带动学生,让学生带动家庭,让社会传播学校口碑。家长们普遍有让孩子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可多渠道让孩子把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带回家。同时大胆改革英语作业布置的方式方法,可布置制作英语贺卡、手抄报,收看英语节目,浏览英文网站,收集西方文化小知识,记录我们身边建筑物上的英语标识,使用简单的英语来做调查问卷等学生喜欢的作业。让家长参与进来协助孩子完成特色作业,每周都在班级进行评选和展览。

三、精选课堂英语活动。

遵循实用性教学的原则,我们提倡英语活动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组织活动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利用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较快地进入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选择和设计英语活动时应注意:

1、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2、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活动要重过程,重体验,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有可操作性,并能在活动结束时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5、活动应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并尽可能地多一些文化元素。

把活动引进课堂意味着我们的英语课堂需要更开放,更创新,更不拘一格。应该允许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进行教学。

四、发挥教师个人魅力,在活动中体现弹性与层次性。

在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英语活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小学生学英语,很容易爱屋及乌,喜欢英语老师而喜欢上学英语,因此老师一定要用心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科学证明,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调表情都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在对人接受信息之效果的研究中发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积极的情绪和夸张的表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在面对班级内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特征、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时,我们必须把握好教学的弹性尺度。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语言的学习规律来设计可操作性强的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英语教学活动切实有效。如采用体验法、情景表演法、任务布置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可达到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活动形式的选择上要更具弹性和多样化。可以由老师灵活选择使用。如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在活动中发展能力。

针对班级内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不同活动目标,照顾到活动当中的“弱势群体”。我们在给学困生设计课堂任务时应努力做到:低起点,缓坡度,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多活动,快反馈,让学生短时间内看到进步;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成功,会产生一种信心,从而激感,成为学习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五、效果展望:

英语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变得爱动、乐动、敢动。在这个动的过程当中培养了兴趣、深化了记忆、形成了习惯,也提高了能力。通过持之以恒的活动,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养成,学生对待学习会慢慢地变的主动。当老师和学生共同行动起来的时候,带动的是家长和社会。有了处处见英语的环境,孩子们学习英语不再困难,而成为了一件富有乐趣,随意又自然的事情。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兴趣是学习之母”,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英语课上成活泼有趣的言语技能课,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全面提高英语教与学的质量,努力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