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篇1

摘要: 外销员岗位要求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商品知识、外贸函电、单证和国际结算和运输保险等知识。而作为与外销员岗位知识要求最为o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却有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严重问题, 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外销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一、外销员岗位特点

外销员,指的是在涉外企业中从事进出口业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岗位要求如下:

(一)能力要求

1.借助网络平台等开发新客户并对目标客户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执行公司制定的展会策划方案,做好各种协调工作;

3.商务谈判中与外商就外贸合同各个条款进行逐条磋商;

4.根据谈判备忘录起草完整正确的外贸合同;

5.与供货商或生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履行合同中的各个环节。

(二)知识要求

1.熟知国际贸易大体形势;

2.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法律和贸易惯例;

3.能够用英语与外商进行邮件和电话沟通;

4.熟练填制外贸单证;

5.熟悉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保险类别及承包范围;

6.熟练转换各种外贸相关数据。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一)加强实训和实践,提高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借助于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机械地呈现而缺乏实训和实践的补充,课堂就会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兴趣。通过亲手操作外贸流程,就可以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理论知识,就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校内模拟实训室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内容就是模拟实训。实训可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亲手操作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流程,获得体验,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模拟实训室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工厂代表、保险公司、银行国际结算部、出口退税办事员、海关、外汇管理局和商检局等角色,熟练掌握进出口的报价构成、贸易磋商、投保、报关、申请购汇、交单结汇、外贸单证的缮制等各种技能,体会国际贸易业务中各当事人的不同地位、具体工作内容和相互关系。

2.校外实习基地

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当地进出口公司、外贸公司、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除了将学生送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外,还可让企业外贸业务人员指导和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协助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所涉及的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确认书、合同、提单、信用证等文件也都以英文的形式呈现,这一特点决定了对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零距离与外国客户进行专业谈判与沟通,表达更准确、更规范,形成并构建起外贸毕业生的重要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尝试采用互动式的讨论课和案例教学。

互动式的讨论课对于增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讨论课通过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自主探究学习之中。讨论课主要围绕那些有多种解决方案或正反两方面得失的主题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在合作性的环境中探索学习的机会。

案例教学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贸易环境中才可能发生的情境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与贸易有关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在面临可能发生的国际贸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得到训练,形成对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可减小书本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这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师资队伍培养

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到外贸公司顶岗实习、向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员讨教,获取一线外贸岗位经验;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议,向行业排头兵们获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聘请银行国际结算部、进出口公司业务员、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与贸易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不断吸取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四)细分课程,注重特色

国际贸易纯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的教材对多数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根本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行业细分。目前,结合某行业产品自身特点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已经问世,例如,电子产品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国际贸易实务等教材便是课程按行业细分的典型代表。

此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及时跟踪国际贸易领域最新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变化及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动态。国际贸易形势瞬息万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要体现时效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时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的若干问题[R] .第二届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 年1 月30 日.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5(02).

篇2

我国的高校中体育公用课体系中,乒乓球是较早进入大学校园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随着乒乓球在高校中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乒乓球教学模式改革逐渐的被提上日程。在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将教学和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课上和课下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最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分析

乒乓球的主要特点就是发球技术千变万化,速度快,趣味性强,设备简单,不会受到年龄,性别和身高的限制,运动的量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练习过程中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健身价值,在我们生活中很容易普及和开展。经常参加乒乓球训练可以锻炼人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提高下肢力量,从而有利于勇敢、顽强、沉着、冷静和敢于拼搏的优良精神品质的形成。在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乒乓球项目的训练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乒乓球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体育对全新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认识不够深入

现如今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已经从原来旧的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过度到了全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对其改革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大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不断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开展全国性体育锻炼和运动。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过去人们的思想认识中,普遍认为身体素质好就是保证身体健康,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通过人们不断的探索已经证明了健康不仅仅只是指身体的健康,同时还要保证心理健康,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这个指导思想还没有被全面的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乒乓球技术而忽视学生个体发展的现象十分严重。

2.学生学习差异性明显,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在大学校园中,学生是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的地区,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初高中学习过程中因为受到了不同体育环境、家庭经济背景以及身体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乒乓球在普及和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进入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乒乓球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是个体差异性,此外,高校的乒乓球课程教学长期受到竞技体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统一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学生学习质量存在很大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制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安全不合理,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有的学生跟吃不消,而有的学生不满足,严重影响了高校乒乓球教学的整体效果。

3.课时有限,学习内容不够深入

在很多大学校园中,大学体育公共课基本上都是一周一节,这种情况的存在就导致了授课时间有限,而学生不能学习到很系统和专业的技术。教师在安排课程过程中也会存在示范不全面,不深入的现象,学生练习过程中,对学生指导不充分等问题。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中乒乓球教学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教学手段一定要多样化,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新旧课程搭配一定要科学合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练习和训练。在教学手段上应该采用多层次的教学空间,要不断的对联系方法和联系手段进行更换,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乒乓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分解教学法和整体教学法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之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进行学习的进度和技术的掌握情况,采用控制训练法、自主训练法以及指导训练法等方法,此外,在学生进行课堂联系过程中,也可以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训练和联系。

2.精炼教学内容

对相关的理论课程应该做到精讲,作为高校乒乓球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首先应该重视乒乓球基础知识的讲解,基础技能的教学,及时的引导学生尽快上手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系统的掌握了相关基本技能和知识,才能保证学生合理的运用这些知识锻炼身体,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终全面培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体育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乒乓球基础技术教学之外,还应该重点培养好学生对乒乓球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乒乓球基础理论过程中,可以结合乒乓球练习过程点和优势进行有效的教学。

3.拓展课外体育空间

课外体育运动是体育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在课堂外的延伸和补充。学生在乒乓球课堂上学习过程中,未全面掌握的技术可以在课堂下进行联系,这样能够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在课下进行联系可以对技术动作进行强化,同时也能发挥体育课和终身体育之间的纽带作用,最终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

乒乓球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全面能力作为教师评价的对象,具体包括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专业教练评价、教师评价等几个方面。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单项和综合技术水平、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等,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3

(一)高校物理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都发挥着引导作用。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作出探讨,尤其要关注其对学生发展发挥的作用。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考试成绩往往被当作评判学习结果的唯一标准,而在高校物理教学改革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体现出对考试成绩的关注,也要体现出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体验以及能力发展的关注。因此,在高校物理教学中,合理的教学目标应当主要体现出两点内容:一是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物理成绩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物理理论水平。考试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当然,高校物理教育并不提倡将这种手段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但是也不能忽略这种手段所具有的价值;二是提升学生能力。这种能力包含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科学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包括物理在内的所有学科都具有独特的教育方法,而物理教学中,应当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这是推动高校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另外,物理学科具有工具性特征,物理知识的价值需要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是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工作强调的重要内容,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学生才能够认识到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与兴趣。

(二)高校物理教学模式改革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物理教学过程只是一种单向的讲授而缺乏互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欠缺互动意识,认为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从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高校宽松的教学环境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即便是教师在课堂中重视互动,学生也没有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在高校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需要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并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与学生的沟通,这种沟通是物理教学模式改革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树立互动意识对于推动高校物理教学改革是十分关键的;二是教师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也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体会到物理课堂教学所带来的乐趣;三是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者、监督者与指导者,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善于发现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物理知识储备与物理知识应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高校物理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物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高校物理教师应当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突出教学方法多元化特点的基础上推动高校物理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要以物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为依据来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高校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在物理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引导来组织学生开展思考与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并设置与合作学习相关的问题来考查合作结果,从而确保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高校物理教学中,重视推动物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作出变革,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另外,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相应用,这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特点,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探究教学和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保障。

二、结语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误区;教学改革;应用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4;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不仅仅面向计算机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都会涉及到一定的计算机教学。由于社会各行业发展中对于计算机信息化的以来程度较高,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从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本文将从宏观层面对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概括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实际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人本思想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从目前而言,在教学的目的性、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误区,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的理论性偏重

理论性偏重一直是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整体提高的重要原因。教学理论性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教材的依赖性较为严重。严重的教材依赖性是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照本宣科,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禁锢在教材当中,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第二,脱离实践的理论教学。当前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出现了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内容和方式的传统化使得这些新技术不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从而缩小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认知,对于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二)以结论性教学为主

与数学、物理等学基础性学科不同,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为主的工具类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技术的使用方法、原理等。但是,在当前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通过某一特性的例子,告诉学生经过计算或者编程之后得到的结果,而忽略了为什么会得到这一结果,怎样才能得到这一结果。这种结论性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形成学习的固定思维,导致学生在遇见实际问题时无法更好的从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而是通过固定的理论思维去判断能或者不能,使得计算机应用的创新能力降低。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单一

通过有效地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但是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基本为理论考试+上机考试的固定模式。理论考试主要包括学生基本计算机理论的知识的考察,上机主要是对特定的教学题目的考察。从教学考察意义上,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生能够反应教学的效果,但是,从计算机学习的目的上,这种方法则不能真正衡量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水平。例如工科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针对特定的模型进行上级考试,考察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固定模型的认知,而不能反映学生综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这种方法仅仅从表面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能从根本上体现教学的价值。

三、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方向

针对上述的三类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提高教学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能力。

(一)实践性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是计算机教学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计算机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开展实践型的理论教学。例如,某一特定的实例为主体,从开拓性的角度让学生自我突破去实现实例。从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实例的特点、实现的过程等从理论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时间能力,同时还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教学变得丰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计算机教学的过程性

结论性的教学对于高校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特定的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第一,是什么。首先让学生对于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特别是其组成结构、编码的基本意义等,在这一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二,为什么。这一问题为什么能够通过这样的语句进行实现,它实现的前提、过程是什么,如果改变其中的变量它是否对于结果产生影响;第三,怎么办。怎么办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是从条件到结果的实现过程,是过程性教学最为核心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过程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实现计算机教学应用性培养的目标。

(三)教学评价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

从根本上,评价手段单一并不是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而是评价手段考察的内容对于计算机教学应用价值的体现不能产生有利的影响。因此,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方面要求在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中其内容应当是多元化的,不能以固定的内容作为考试的参考标准;第二,考察方式的学生主体作用。在考察过程中,应当不能单一地从教学的层面出发,应当着重从学生群体的期望层面进行考察,使得考察方式能够更多地体现应用能力的考察。

参考文献:

[1]王兆连.计算机辅助教学误区浅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篇5

论文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诸多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甚至还将对其就业、个人修养和幸福造成不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继续深化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文章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竞争的不断加剧也使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化;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长,促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所有这些在给人们带来新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们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高校中的大学生,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种情况的冲击和影响,而大学生还有自身的许多特殊问题,如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如何选择专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学习与恋爱的矛盾、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如何面对就业难等。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心理原因出现不良行为反应,因而各高校都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继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群体,人的素质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和填充训练中获得并形成的,而身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大脑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与人的情绪状态和意志努力程度有重要联系。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可在注重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情感、意志、行为教育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充分挖掘并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高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高校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步协调发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健康是社会个体发展、成才的决定因素。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同时也由于其发展所引起的竞争给人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会使情感容易出现波动的人心理失去平衡,而高校大学生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

对高校体育教学随机抽取对象并实施分类教学的实验结果表明,体育课程教学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目标并有效实施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素质水平均有明显的提升,做到了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

2.高校体育教学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提供了辅助平台。体育活动是开放式的,参与体育活动就意味着参与群体活动,而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和其他人员的团结合作、沟通交流,都有利于培养一种积极向上、无私、自信的心理状态。而在参与竞技类体育活动过程中,竞赛不仅是身体机能、运动技术水平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抗衡。保持自身状态,不为外界环境干扰,顺势时不急功近利、逆势时不急躁突进,这些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是极大的锻炼。

通过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并组织大学生参加适当的竞技体育项目,使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强体质,心理素质也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高校体育教学就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3.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情商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调节及自信心的树立。高校体育教学在对大学生进行情感调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体优势,而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挖掘人的潜能,能够补偿和综合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心理差别。而通过不同运动项目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运动潜能,进而重塑发挥自身优势的自信心理。这对于大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途径

1.明确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教师必须对心理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换言之,教师对于心理教育的实施应有共识,而不应该是某个体育教师的个体行为。这就需要在教师层面明确进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确保教学过程有着正确、清晰的导向。

从事一线教学的体育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益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及方法。做好体育教学的过程设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逐渐使大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完成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的心理转变。

2.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他课堂教学,客观上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从主观上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心理状态将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从属心理,形成健康、活跃的教学气氛,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心理平衡。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影响并促进教学效果提高。

体育教学基础技能训练学习,容易使学生疲劳并产生厌学情绪,这是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到的课程教学特点。因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应充分考虑的事项。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安排小范围的对抗比赛,检验基础技能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带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作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项目具有多样性,不同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中长跑教学,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并且十分艰苦,很难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但从心理健康教育来看,中长跑运动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和毅力,是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最佳项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辅助同学们明白锻炼的目的、意义、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练习过程加以指导并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完成锻炼。

体育教学具有外显性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情感动力和情绪控制力。例如,在竞技比赛过程中,当己方比分落后时,学生难免会情绪波动,思想压力大,以致影响到后续的比赛;又如,在比赛过程中,裁判有意偏护一方时,很多学生会情绪激动,心态失衡,严重影响到技术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应及时要求学生保持冷静和自信,消除沮丧情绪,争取把不利局面扭转过来,而这样的实战过程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4.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和总结,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教学方法的采用,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教育,能够协助学生开发学习潜能,激发参与兴趣,使大学生逐步学会、会学、善练,增进学习效果;而通过某项体育技能的掌握,会激励学生形成一种兴奋好学的心理状态,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形成了一个渐进的良性循环。体育教师对于教学过程的总结研究,将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逐渐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其他课程教学,在期末测试中会知道教学效果和成绩,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改工程,其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很难用定量的指标去衡量。因而无法去衡量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业绩和工作量,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从教学的长远目标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并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张世兵,乔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

[2]邱远,闫虹.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3]左从现,江宇.论学校体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篇6

[关键字] 高校 青年教师 教学水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青年教师有着学历高,专业知识技能强,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的优点,但是由于各高校普遍存在年轻教师过早开始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助课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使得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校主持的“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础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课题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由于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方面的专业课程。因此对教育心理学,教学技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虽然高校青年教师在上岗前接受了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和教师道德修养等课程的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时间短,缺乏实践等原因,学习效果并不显著,在教学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作为一名踏入高校教师行列刚刚两年的青年教师,通过自身的工作体验和参与青年教师培养课题的体会,认为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知识点把握不准

青年教师都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但是不同院校不同的专业对同一门课程的需求不同,造成教学大纲也不一样,因此需要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专业需求,了解教学大纲,根据对应大纲的要求来把握重点。而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对教学大纲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住重点。

2、课件准备的不完美

由于青年教师对专业领域的研究不深,很难对教材中新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拓展的知识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大多采用书本上的例题,没有和学生本专业相结合的更好的案例。这容易造成知识点讲解不够清晰透彻、前后章节间知识点的铺垫衔接不好等问题。

3、教学基本功不足

主要是指对课堂时间的把握、教学进度的控制、知识点的前后衔接与过渡、语言的表达不够严谨、知识点的讲解不清晰不透彻、语言不生动、课堂缺少互动等等。

二、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体会,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青年教师要摆正心态,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善于听取有经验教师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青年教师不应该以学历高,专业知识水平高自居,应该端正心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虚心听取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意见,主动向老教师请教经验。尤其应该注重观摩老教师和优秀教师授课的环节,通过观摩有经验教师的授课过程不但可以发现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更能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自己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能力。并且提倡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以便对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于及时地指导和帮助。

2、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形式

集体备课是在各个教师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教学内容的集体研讨。这种备课形式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对教师的备课质量、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教研室就采用了将备课内容按章节分配到个人,重点难点章节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针对各章节知识点进行集体讨论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使青年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在短时间内吸取丰富的经验,从而使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3、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目前高校学生普遍是90后,这一代学生有着思想活跃,自尊心强等特点。青年教师有着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易于沟通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并且尊重学生,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构建友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和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更快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同时还可以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展开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很好的巩固教学成果。让学生可以从教学中受益,也让教师在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中认识到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领域

专业知识是教师重要的专业素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教学能力、教育智慧生长的土壤,也是教师影响力形成的源泉。青年教师在这个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不应以学历高自居,满足于现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应该不断学习,主动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参与本领域的科研工作,拓宽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的将课程与专业领域相结合,丰富教学素材,拓展教学思维的空间。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培养出优秀的教师,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质量。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青年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脚踏实地、戒骄戒躁,潜心钻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摸索积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校 远程教育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区别于面授形式的教育,远程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远程学生年轻化,由于远程教育是新式的教育,并且需要一定的信息辅助工具,因此,远程教育的学生一般年龄都不大。二是,远程学生多为在职的成人,承受着一定的工作压力与家庭负担。三是,远程学生的学习多为业余学习,而非全职学习,学习以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四是,远程学生的地理分布具有更强的分散性,而在学生素质上,参差不齐的情况更是明显。五是,教师与学生相分离,教与学难以统一。

基于远程教育的以上特点,远程教育必然面临着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远程学生的需求的问题。但由于当前高校的远程教育仍处于起步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将从高校远程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为其完善措施提出个人看法。

1 目前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远程教育正处于试点的起步阶段,国家层面上关于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仍然缺位。由于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质量规范要求,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试点的各所高校,在开展远程教育中难免会遇到定位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加之自身条件的差异,也使得各高校在校外设立的学习中心质量参差不齐。可以说,质量保证体系的缺位导致了高校远程教育在软硬件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都难以保证,最终影响到高校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1.2 教学监控与管理薄弱

从以上对高校远程教育特点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相比于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对教学过程监控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招生、到培养、教学,到考核等所有的教学教育环节都离不开有力的监管,来确保教学过程各个因素的有机配合与有效运转。但目前由于我国高校远程教育仍处于探索的起步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在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方面仍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也最终导致了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成为了当前高校远程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无疑会对我国高校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3 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高校远程教育中,传统教学思想仍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着远程教学实践,许多传统高等教育的痕迹仍然存在。

首先是教学中重教轻学,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课、被动接受的角色,难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远程教学结果也以传统教学终极性考察为主,教师的授课内容紧绕考试方向,大大削弱了远程教育中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而目前远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多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网络呈现而已。所以说,虽然现代通信手段和技术大大改变了教学的形式与手段,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其次是重传授轻沟通,教学仅限于单向的灌输,学生对于沟通反馈的要求难以满足。在传统的面授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大量存在。但在当前高校中的远程教育中,虽然突破了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在教与学之间及时、广泛的双向沟通交流中却非常薄弱,学生的想法、疑惑得不到表达,对于学生的反馈也非常不足。

另外,与传统教学一样,远程教育中重理论轻能力的问题也较为严重,仍然没有摆脱重理论轻能力的错误倾向,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考试评价环节中,都主要集中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考察,而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与考核却少之又少,实践教学也显得非常薄弱。

1.4 教学支持和服务不到位

当前从事高校远程教育的工作者,多是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理念与思想没有应因远程教育的特点转变过来,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教学方式与内容等都没有完全顺应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特殊需求而作出调整,导致远程教育中教学支持和服务严重不足。目前高校远程教育的现状是,不仅无法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支持与服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支持和服务也严重缺失。如教师只负责讲授知识,对学生的疑惑及问题不及时回复甚至是不回复,对学生上交的作业不认真批改作出反馈,出现了问题不及时指出,降低考试标准,随意教学、不负责任的现象不时发生。可以说,教学支持和服务的不到位已严重影响了高校远程教学的质量,高校远程教育也难以达到人才培养应有的成效。

2 提高高校远程教育质量的建议

2.1 建立远程教育统一的规范与指引

从制度层面制定统一的规范与指引,明确高校远程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从建设条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作出一定的规范,保证高校远程教育的有序开展。

2.2 加强远程教育过程的管理

将质量管理贯彻到远程教育中各个环节,从招生、培养、教学,到考核都严格地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改变教学评价侧重于课程终结性测试结果的局面,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把教学过程的质量与课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2.3 树立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因应远程教育的特点,树立远程教育工作者新型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主导,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远程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满足学生更多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同时,在远程教育中也应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促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进行知识的有效转化与运用。

2.4 提供完善的教学支持与服务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缓解远程网络教学中教与学分离的状态,各高校网络学院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和服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确立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将教学支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将教学服务融入到学生的管理环节中,以更好地实现高校远程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勇.网络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正好位于教师和学生中间,是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的习惯,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他们体育意识的最主要手段。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既定教学任务,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便于教学工作的更好实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方法越正确,则体育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够在课堂上传递更多的体育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沿用语言法、直观法、预防与纠错法等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的一大特点便是重视教师在现实教学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严格教学过程,严密教学设计才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完成教学任务。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选择这样的教学方法无可厚非,实际上,新课改后,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高校体育教学,需要借鉴像发现法、合作法、问题法等欧美国家相对成熟的教学方法,这些新式教学方法的特点便是注重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的身体与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新课改后新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比较符合时下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虽然这类教学方法尚不能被更多的体育教师所接受,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竞争能力,则需要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下的体育教学。

二、结合游戏,愉快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高校学生的体育训练中没有必要加入游戏的成分,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再加入游戏的成分显得较为童稚,不适合学生的需求。但是殊不知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准确,适当地在锻炼中加入游戏的成分,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到练习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将原本被动的体育锻炼变成主动探究,让愉快的感觉催动学生更好地进行锻炼。教师可以将一些锻炼内容添加到较为复杂的游戏中,不要让游戏显得太过于童稚,而要让游戏和体育锻炼完美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促进集体意识、探究精神等品德和能力的综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火线穿越”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一个冲入火线,营救战友的战士,将不同的体育项目设置成各种关卡,看看哪一个学生能够在最快的速度中通过全部障碍;如可以用五十米障碍跑来考验学生的敏捷性和速度,用翻越球网或匍匐前进来考验学生的攀爬能力如何,用挪移一定重量的障碍物来考验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臂力,也可以设置一些需要群体一起完成的练习,如着蒙眼,在战友的帮助下过障碍物等,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设置游戏关卡时要花更多的心思,既要让游戏更加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快乐的感觉,又要避免过于娱乐化。

三、合理设计,倡导快乐教学

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利用变化莫测的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践行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与方法,需要各级各类高校体育教师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教法革新,主要为: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转而应用一些新式教学方法;结合游戏,愉快教学;因材施教,成功教学;合理设计,快乐教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校;Photoshop;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7.4-4

1 高校Photoshop 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Photoshop简称ps,作为一项充满艺术特色和实践性的图片处理技术,目前已经存在此项软件,以便人们在对图片的处理和修改过程中对ps技术进行很好的应用。针对高校学生来说,ps不仅仅能在平面设计方面为设计专业的同学们提供方便,同学们还能在动漫设计和环艺设计中利用ps技术来完成自己设计学科的学习。同时,高校对学生ps技术学习的加强,也是为同学们在工作中对软件更好的运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目前各大高校都纷纷把ps技术作为教学上的一门基础课程,但是由于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不同,在ps教学上也会有很多差别。

在高职院校,学校是通过课堂上ps教材的讲解结合案例分析的讲解,引导同学们进行ps的操作。但是对同学们学习结果的评价则还是通过单一的考试测评,学校命题,同学们通过笔试的方法来实现学校的检测。但是,ps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单的理论是无法满足真正学习ps技术要求的。就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而言,只是一味地重视同学们中规中矩的学习而忽略了同学们的创新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对当下高校ps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作以剖析。

1.1 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而忽略实际

在现代大学生ps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来教学的话就偏重理论,与ps需要很强的实践性是很不协调的。当然我们都不难判断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因为对软件教学特别是ps这类使用很广泛的软件教学,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很明显地体现鲜明的特色。

第一点,同学们对ps理论知识的理解大部分都出自教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系统性地讲解才能让同学们快速地接受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解,而且是不结合实践的枯燥理论课,很难引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就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一节课下来,老师只是按照大纲要求跟上教材所需要的进度,而同学们也只是看看老师的板书做些笔记,课下甚至不会去看笔记,那课堂效果还能从何谈起?甚至有些时候,课堂上同学们没有丝毫的学习兴趣,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情况当然对于同学们的ps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第二点,就是同学们只是把ps技术的相关学习一味地停留在课本上,而没有实践,那就不能真正地学到ps的本质。

1.2 教学过程过于流程化而不注重实际

根据上述中,老师对同学们的ps教学过程只是停留在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我们这里要说的脱离实际的教学,那高校中ps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对于高校教学来说,理论课的教学都是以考试时间或者考试内容为依据来进行的,这些就使得教师对理论课教学非常地重视。但是,我们根据ps的实践性看出,ps技术的学习需要的是更多的实际训练,更多的实践性学习,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同学们的ps技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经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有具备了丰富的操作经验,才能在原有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所以,老师在对同学们进行ps基础理论教学的时候,要更多地注重实践性的教育,否则会造成教学中很大的损失。

2 针对高校Photoshop教学的应对措施

随着ps技术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逐渐广泛应用,我们在ps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根据以上阐述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软件教学方式,对软件工具、命令等作用逐个讲解,但是所用的方式比较枯燥,反而不能使同学们很好地学习到ps的基础知识;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具体的例子对ps应用过程中的功能进行讲解分析,这种教学方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很多教师选取的例子都是死板老套的,没有灵活性、新鲜感,不能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不利于同学们的个性发展;第三,老师把同学们的学习固定在一个很小的思维圈子内,不能引导同学们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而同学们初步接触一个新的软件技术,对于查询又无从下手,所以自然不会有很大的进步。所以针对高校ps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应对措施。

2.1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学习热情,即同学们对于ps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只有在同学们刚接触ps技术时,采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引导同学们,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为ps技术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般来说,我们在给同学们上的第一节关于ps教程的课,就是让同学们认识到这项技术的神奇。比如,我们可以在课堂的开始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经过ps处理过的图片和相对应的原始图片,让同学们从各个方面对这些图片作以对照,通过ps所具备的优势,例如色彩、污点处理、瑕疵修复等方面来使同学们初步领略ps技术的神奇性,体会到ps技术的强大功能。由此一来,就能提起同学们对ps的兴趣,进而培养同学们对ps的学习热情。接着我们还可以先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ps小技巧,让同学们自主地对其中的图片用自己的方法作以处理,让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来体验ps的奇特,从而来激发同学们对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兴趣,有了兴趣再配合老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进步就变得自然而然了。

2.2 理论联系实际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在对同学们进行ps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特别在对ps技术的每个功能作讲解时,一定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各个例子,让同学们自己操作,这样才能使同学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举一反三,从而克服在传统教育中课堂举例造成同学们思维僵化的固定模式。例如在ps技术中对照片“红眼”进行处理的讲解时,我们可以先不着急告诉他们如何使用软件进行处理,而是引导同学们联想到自己在拍照片时出现眼睛变红的情况,从而影响拍摄水平以及联系到对照片中红眼状况的处理。联系生活尤其是关系到同学们关注的照片出来一定会引起大多数同学们的共鸣,也因此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接下来再给同学们介绍ps技术中“红眼”处理工具的使用,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取到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3 思维形象式教学法

目前各大高校都是使用ps教材的教学过程来对同学们进行ps教学培养的,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时间久了反而使同学们厌烦。所以我们要介绍的方法就是在ps教学过程中使用形象化的方法,首先我们要给同学们显示的是处理过后的图片,然后根据处理技术的特点,通过老师对工具应用的讲解,用一条思维的点连成线来显示整个的制作过程,从而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工具的整个运用过程。

3 结论

综上所述,ps是集实践性和实际性于一身的学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ps的学科特点,运用多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只有使同学们对ps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使同学们在学习中取到更好的效果。ps作为大学课程中新兴的一门学科,老师要给同学们一个精彩的开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引导同学们学习这门学科,使同学们在提高对ps技术学习兴趣的同时,真正领会ps的实质,从而提高高校ps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大卫.数码摄影后期制作[J].讲义,2009,2.

[2]许高炎.论高职教育的教学策划[J].执教论坛,2008(10).

[3]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5).

[4]徐斌艳.教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指导[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王本陆.中国教育改革30年:课程与教学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张志宏.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J].科技资讯,2007(11).

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一、引言

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们使生活变得完美的一种方式。因此,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音乐的发展。因此,在高校中声乐教学也成为了议论的一个焦点。那么,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呢?

二、声乐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虽然说,在近几年里,国家在声乐方面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国家声乐教学质量逐渐提高的缘故。但是,反思声乐教学问题,也不得不承认也有很多缺陷。[1]第一,声乐教学模式模糊。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模式时,也不能和其他学科一概而论。随着声乐的发展,人们对声乐的研究和学习越来越深入。因此,在对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时更应该慎重。但是,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并不是这样。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根本就没有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根据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声乐教学也能进行下去,但是,却降低了声乐教学的质量。然而,想要通过声乐来表现艺术,必须要学的精。声乐教学质量不能够提高就制约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当然,这也会导致声乐教学从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去。第二,教师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模式观念。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永远在教学中扮演主导角色。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也是这样。那么,想要在声乐教学中正确的教学模式,教师就先要有这种观念。那么,在一种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模式下教学,教师就要根据该教学模式的需求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准备。这样的话,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但是,教师并不会这样做。而且,在高校教学中,没有领导和其他教师等去听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没有人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监督。另外,在高校中,教师的考核标准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更关键的是教师研究。因此,教师会放松教学工作。当然,关键的是,在教师心中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用。然而,教学模式是在教师长期工作的经验中得出的。所以,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的观念第三,学生情况影响教学模式的使用。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声乐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音乐系学生,逐渐扩展到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也学习声乐,但是这些专业的学习的难易程度与专业的学生不同。而且,教师对待专业的学生和非专业的学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会有不同。因为,对于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缺点进行指点就可以。但是,非专业的学生的情况则不同。因为他们在声乐方面的学习是完全没有基础的。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一点一滴进行教学。那么,这两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能完全使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而且,在相同的班级中也会有不同情况的学生,例如,在学情、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这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但是,教师似乎并没有根据上述因素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并不利学生声乐的学习。第四,声乐教学模式还有待研究。在近几年来,声乐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声乐教学中,还有很大的缺陷,尤其表现在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中。上述文章中分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教学模式的使用的情况。那么,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在声乐教学领域没有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有一种心理,即教学模式不合理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不使用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不高,而相比之下不使用教学模式时教师的工作量小一点,那就不使用教学模式了。

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使用教学模式,那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模式。那么,建立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尊重学生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像是一片树叶,而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特点。虽然,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之后,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了一个社会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高校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相同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师模式的时候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当然也就提醒教育者,在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时就要首先要考虑的条件就是学生之间的差异。首先,不尊重学生之间差异的教学模式不会对声乐教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会是声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如果教学模式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当然不会在教师中受欢迎。第二,关注教师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科研任务的压力,往往想要减少工作量。如果,在一个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量特别大,教师自然不喜欢使用。因为,教师的精力有限,如果把精力全部都花费在教学上,教师就没有精力进行科研。然而,在每个高校教师心中。科研任务都要比教学任务重要。将使用教学模式的观念深入教师的心中。上述文章中,分析了许多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教学模式的问题。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体会到使用各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因此,在教学模式建立的过程就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让其体会到使用教学模式带来的好处,进而使用教学模式的观念深入教师的心中。而且,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从教学经验中获得的,没有这种观念教师自然不会在教学模式上创新。[2]

作者:赵银婷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长山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