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出现持续低靡,被人们称做“失去的十年”,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再次出现较快速增长,在2005年日本GDP达到4.6382万亿美元,是我国GDP的三倍,在世界500强前100位企业中,日本的企业就占据了14个席位,可以看出,日本的企业以及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
日本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特别重视对员工灌输企业的经营理念,日本企业善于进行科学管理,善于将文化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
(一)社会责任与企业使命相融合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近几年来由各国企业界和理论界提出的一个观点,日本的企业界非常注重本身的社会责任,并且在企业文化中提倡将企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融合在一起。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要注重保证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二是注重保证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商品与服务;三是注重保证本地区的社会繁荣;四是保证向社会及时公布企业的信息,以达到经营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五是保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二)以人为本与以企为家相融合
日本的企业文化在建设中能够很好的把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员工以企业为家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努力构建“企兴我兴,企衰我败”的思想,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发展。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了大幅的衰退,人们常把它叫做“日本失去的十年”,整个社会经济动力不足,在这样的困难环境里,日本的企业仍然顶住压力,牢牢抓住“年功制”这一分配方式不放松。由于企业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得几乎每一个日本企业都很好的稳定住了员工,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向心力。具体表现在:一是坚持“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不变,努力做到不裁员,保持员工队伍稳定,保持员工福利基本不变;二是加快国际化战略目标,让员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以改善员工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企业的宗旨,丰富员工的日常文化生活。
(三)企业文化传统与企业文化革新相融合
调查数据显示,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在40年左右,有的企业寿命可达到100年。例如以生产高级化妆品的资生堂,其成立于1872年,已经有了130多年的历史;松下电器至今也已经有了90年的历史。日本企业缘何有如此长的寿命,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善于革新,不断研发新的产品,而且产品一经问世就能够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就是日本企业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又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将企业的发展奠基在深厚的企业文化之上,植根于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充分发挥日本的大和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包括积极配合的团队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并且通过创新,构建“企兴我兴,企衰我败”的思想,将企业建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二是能够通过建造资料库,使企业创造的文化成果得以保护和发扬,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发展史和荣誉史,搭建起与公众交互的平台,从而实现提升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借鉴意义
借鉴日本的企业文化,是我国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要求。日本企业文化值得我国借鉴有三点原因:一是我国拥有企业文化扎根生长的肥沃土壤,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借鉴日本的企业文化对加强我国的企业管理将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实践,同时也是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凝聚力的要求所在。
三、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特点对我国的启示
(一)构建和谐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我党在十六大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而社会和谐根基不单单是人类的和谐,从上层建筑来讲也应该是经济的和谐,而每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企业也十分有必要为社会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提倡“企业担负社会责任”这一目标,这无疑为我们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因此,我国要认真学习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在提升社会责任方面所积累的先进经验,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巨大作用。
(二)继承华夏文化,发扬民族热情
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制度与动作机制相融合,就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企业文化。我国的企业文化具备特殊的所有制形式和特殊的物质分配制度。我国的企业也具备特殊的企业责任和人文气息。也可这样说,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都是建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综合基础上的。[5]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遵循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企业文化在制度上的优越性。
(三)善于改革创新,增强企业动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爆发的时代,我国的企业也不断的面临着各种的变化与压力。企业生产产品面临着生命周期短暂和市场激烈竞争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时刻影响着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勃勃生机,也逐步改变着产业格局。因此,企业应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以改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从而推动企业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冯昭奎.日本经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江瑞平.日本式企业体制的构建与变革[J].日本研究,2009;2
[3]陈适宜.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
篇2
1 企业文化的特点
1.1 企业文化是一种追求企业整体效应的文化
企业文化追求员工与企业同步成长、服务社会的价值观,追求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的经营观念,追求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和在社会上的美誉、地位,以使企业达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1.2 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经济性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必须也应当讲究自身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它注重投入和产出的变换,追求经济效果以实现盈利、增加积累、壮大企业规模、谋求企业长远发展。它必须充分利用和组织自身的一切资源,脚踏实地进行企业的生产、制造、经营和服务。
1.3 企业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强调共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和谐、蓬勃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推动和激励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协调一致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4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创新为突出特征的文化
面对市场竞争,不断创新才是一个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最可靠的保证。因为竞争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竞争互动的加快将会使竞争优势动态化。动态竞争将改变企业战略的思维,导致企业必须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新的企业文化。
1.5 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相互作用
企业文化置身于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大环境,企业文化必将受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影响、约束和规范。作为一种特定组织的文化,企业文化一般并不主动地去影响企业以外的社会成员的思维和行为,但是,蕴藏在企业文化中的那些人类共同的道德意识、积极的价值观和美好的精神境界、思想修养,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积累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观点等,也必将通过企业的员工、产品和服务慢慢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发生影响。
2 企业文化的作用
2.1 企业文化的振兴作用
企业文化之所以具有振兴作用,在于文化对于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文化不仅反映经济,而且反作用于经济,在一定条件下成为经济发展的先驱。但是,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一个时间上的积累过程,只有持之以恒的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才会产生企业经济振兴的效果。
2.2 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规定着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卓越的企业文化,规定着企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总是引导企业去主动地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而导向胜利。拙劣的企业文化,总是引导企业去迎合不健康的、落后的、没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最终使企业失败。
2.3 企业文化的协调作用
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使企业和社会和谐一致。具体来说,通过文化建设,企业尽可能调整自己,以便适应公众的情绪,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着的需要。同样,企业文化也在不断地协调企业和企业间的关系,使企业间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2.4 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可以通过其自身的同化作用、规范作用和融合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它把个人目标同化于企业目标,把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当作管理上的首要任务,从而坚持对职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使企业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理想追求的员工聚集起来的整体。企业文化的规范作用是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通过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员工行为和企业行为自觉地与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保持一致。企业文化的融合作用是指企业文化对外来文化(包括本国文化、其他群体组织文化、外国文化等)的结合、吸收和扬弃,从而丰富自身,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5 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不同,它力求把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统一起来。它不仅把企业当作工作场所来对待,而且也当作生活区域来营造;不仅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来利用,而且尽可能发掘工作本身的意义,使之成为职工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平台。企业文化不仅把工作场所美化了,把工作美化了,而且激励员工为此倾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2.6 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
文化具有辐射作用。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企业就像一个有文化素质的人一样,必然会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其文化的内涵和品质。企业文化的成长发育过程,既是职工的精神境界、道德素质得以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企业行为被消费者、被社会所感知、接受的过程。
篇3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企业文化 创业优势 生存劣势 发展启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企业发展迅速,其比重已经超过80%,特别在江浙一带,比重已经达到95%。中国家族企业尽管数量庞大,却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够良好发展,成为某个行业的领军人,大多数的家族企业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年。大量案例表明,中国家族式企业易于创业,却不易于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家族企业文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本文旨在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的家族企业文化利于创业而不利于发展的原因。同时,从研究家族企业文化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突破企业文化瓶颈的途径,给中国家族企业群体以借鉴。
一、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创业优势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说:“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要了解中国家族企业的文化,就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任何企业在创业之初都会面临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极为匮乏的难题。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某些元素有效地弥补了这些不足,甚至还帮助家族企业在创业之初拥有了比较优势。
1.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与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不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于家庭。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国几千年依靠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度维系社会的稳定,家庭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中国文化和社会组织的核心。血脉亲情在中国人心中是超越任何资本的,家庭的利益和声誉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家族企业,由于其任用的成员多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因而与其它形式的企业相比,家族企业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家族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时,亲情的纽带便会将企业员工团结起来,低成本地完成资本和劳动力的集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集权的“家长式”管理效率高
我国家族企业多采用“家长制”的高度集权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家族企业本身就是由其创立者投资创办,而更为重要的方面则在于受儒家文化尊卑有序、贵贱有位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所有家庭成员一分为二:家长和家属。家长管理着整个家族,家属必须尊敬家长,服从家长。因此在家族企业中,血缘关系赋予家长至高无上的权威,家长会得到家族其他成员绝对的尊敬和服从。
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保证领导权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一方面,决策权力的高度集中避免了企业因决策层意见不一而导致的决策效率低的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快速决策能力;另一方面,核心人物的高度权威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执行力。此外,这种相对扁平的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更加流畅,减少了信息失真,有利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勤俭持家,节约成本
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企业来讲,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节约成本的重要方法。与其他形式的企业不同,家族企业私人财产和企业财产在创立之初没有明确界限,加之成员对企业的忠诚度较高,因此不会无谓地浪费资金。有利于企业减少浪费,节省开支,使企业能够在资金紧张的创业阶段以较低的成本运营。
4.重视企业信誉,讲究诚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仁义与诚信。孔子强调“民无信不立”,墨子强调“言不信者行不果”。家族企业作为家族的延伸,其信誉会与家族的名誉相联系。出于对家族名誉的维护,大多数家族企业成员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都十分注重诚信,注重对企业信誉的维护。这种荣誉感往往使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就获得极高的信誉,从而拥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二、中国家族企业文化的生存劣势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受益于企业文化有利元素的同时,其不利元素也极大地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1.“差序格局”对于家族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对于中国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格局,称之为是“差序格局”。他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强调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以己为中心,从己向外推而构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与他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信任程度逐级递减。
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文化中带有浓重的人情关系色彩,形成了其独特的“用人圈”。如图所示,核心圈是家族企业的领导者,由创业者或其继承人组成,核心圈以外是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所组成的小圈子,小圈子之外是远亲和朋友们组成的圈子,再之外才是一般雇员。
基于血缘关系远近而形成的用人制度就会带来一系列管理上的弊端。
(1)“族内人”和“族外人”的不平等
“差序格局”最明显的后果就是把员工分为“族内人”和“族外人”。“族内人”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族外人”是非家族成员的一般雇员。由于深受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族企业主对“族内人”持有偏Y人性假设理论,信任度高。对“族外人”则持有偏X人性假设理论,信任度较低。
这种信任程度的差异导致了企业主对两种员工的区别对待。“族内人”可以凭借血缘关系把持企业的重要岗位,参与重大决策,并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族外人”,他们的努力往往不能换来职位和待遇的提升。领导者往往不愿意重用“族外人”,有的企业甚至还尽量压低一般雇员的待遇。此外,管理者对于“族内人”往往是“情大于法”,犯错误时不予追究。而对于“族外人”则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严重排外的管理制度会使家族内成员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会降低企业外来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度,限制外来人才能力的发挥,使员工生产效率降低,离职率过高,造成人才的浪费和过高的员工流动成本。
(2)家长集权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弊端
当企业进入发展期之后,家长集权制管理模式的消极面就凸现出来。由于中国许多家族企业是由个体经济发展而来,一些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不高,在决策时难免过于随意和主观,缺乏科学性。同时家族企业的管理层次又过于简单,创业者独自拥有决策权,缺乏权力制约。因此创业者一旦决策失误,就会将企业带入困境。此外,这种下属要对领导绝对服从的管理模式会压抑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仅仅依靠最高管理者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企业所有成员的一起努力。
(3)子承父业的所有权继承方式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生存危机
以父辈为中心,嫡长子继其位的宗法制度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这使家族企业家倾向于以血缘为纽带,在企业所有权上采用家族世袭制。然而实践表明,所有权能否顺利交接是中国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接班人素质的问题。一个成功的家族企业如果交到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手中,就会迅速走向衰亡。比如曾经在美国赫赫有名的华人电脑品牌“王安电脑”。其创业者王安在引退后执意将公司传给自己劣迹斑斑的儿子王列,最终这个电脑帝国因经营不善,于1992年宣布破产。其次是接班人对经商是否感兴趣的问题。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非都愿意投身商业。这就是某些企业在创业者过世后无人接管的原因。最后,还可能因为继承人的不确定而引发财产纠纷。
2.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缺乏创新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家长集权制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创新的任务全部落在了管理者一个人身上。在这种缺乏企业全体员工参与的情况下,一些管理者思想的局限和目光的短浅就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族企业能够在创立之初迅猛崛起,却在几年之后很快便销声匿迹。
三、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启示
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家族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我们要立足于传统的家族企业文化,并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改进,这样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1.以诚信提高品牌竞争力
许多家族企业家在创业之初都较重视诚信,也因此得到了消费者的信赖。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开始被不正当利益所蒙蔽,偷工减料、生产劣质产品、服务态度恶劣,使整个家族企业的信誉受到极大的损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一个有着良好信誉的企业不仅可以拥有较高的顾客忠诚度,而且还能吸引更多的合作者和投资者,从而保证企业的不断发展。百年老店同仁堂三百多年来坚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升华为了世代相传的文化精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对其产品质量的负责迎来了社会的尊重,也因此一直拥有良好的信誉,长盛不衰。
所以,家族企业应在发展阶段继续重视发扬诚信意识,并将其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首先,企业要注重对员工的诚信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诚信成为员工与企业、顾客之间的心理契约,并建立相应的赏罚制度激励员工践行诚信。其次,企业的领导者要严格要求自我,做好表率,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放弃对诚信的追求。虽然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出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诚信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企业只有真正做到了对消费者诚信、对社会负责,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改善用人机制,拓展人才渠道
由于排外心理的存在,家族内成员把持企业关键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的两权合一的现象。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企业规模扩大、企业主观念的改变、家族内人才匮乏等现象的出现,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的弊端将会显露出来,两权分离必将成为家族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家族外成员的力量将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关键。彼得・德鲁克指出:在家族企业中,越来越需要在关键的位子上安排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而这些非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必须受到平等的对待,他们必须在公司有“完全的公民权”,否则他们根本就不会待下去。因此,家族企业应当改变当前的用人机制,变“任人唯亲”为“任人唯贤”,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吸纳有能力的“族外人”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并给予他们与“族内人”平等的待遇。温州人民心中最成功的老板南存辉,对正泰集团的人力资源招聘事必躬亲,亲自挑选人才。1991年被他提拔的工程师过润之,现在已经是正泰集团的副总裁,为正泰集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才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才能培养家族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
在家长集权制的管理模式下,领导者拥有决策权,因此他们的自身素质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保证企业的发展,领导者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优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管理才能、技术业务能力等。在此基础上,领导者还要不断接受新的观念和信息,打破自己现有知识能力和思想观念的局限,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领导者要意识到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做决策时慎重考虑,改变过去独断专行的做法,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决策,避免因管理者个人的素质局限给企业带来风险。
4.灵活处理企业接班人问题,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中国当前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度问题,“子承父业”仍是多数家族企业的首选。事实上,如果创业者的子女有能力承担好企业的管理责任,该种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因为创业者的后代能得到企业成员对其身份和地位的认同以及充分信任,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同时,选择子女作为接班人可以避免外聘企业经理人对股东利益的损害,还可以降低相应的监督成本和人成本。重庆力帆集团总裁尹明善指出:任人唯亲是为了稳定,任人唯贤是为了发展。如果能将“亲”“贤”两者结合为一体,何乐而不为?
然而,创业者在将企业交于子女管理之前,要考虑子女是否有志于经商并具有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要尽早对接班人进行专门的培训,以便其在接手企业后能够更好地管理。比如万向集团的创业者鲁冠球,在卸职后任命了自己的儿子鲁伟鼎为总裁,女婿倪频为副总裁,分管国内和海外业务。他很早就把儿子送到新加坡学习企业管理,又亲自教授管理知识,女婿则是浙江大学MBA毕业,又在美国深造。两个人都具有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对万向集团更为了解,任命为左膀右臂,无疑会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如果家族内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创业者也可以考虑在保证家族拥有对企业控制权的前提下,聘用职业经理人帮助管理企业。
5.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创新
学习型组织要求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相关问题的识别与解决中,从而使组织形成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2]。它强调企业和员工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运用各种方法引进知识,开创多种学习途径,形成知识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注重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家族企业要想在变化中求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崇尚学习的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要提高员工学习力和创造力,使员工在组织范围内跨越职能专长的限制,自由、充分地交流、共享信息,以最佳的方式合作学习,更有效率和效果的完成工作。同时,要致力于建设统一的价值观,组织内每个成员都具有统一愿景,充满团体精神,人与人之间关爱信任。只有所有组织成员都能持续学习,自由交流,大胆分享,才能使家族企业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李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2]:《乡土中国》[M].三联书店,1985
[3]林之芳牛春巧孙小强:我国家族企业文化渊源探讨[J].商业时代,2006.9
篇4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集聚规模效应
近年来, 在金融全球化、信息数码化、产业集聚化、消费娱乐化的强大潮流冲击下, 出于全球化分工协作和市场交换的考虑, 从伦敦、柏林、新加坡到上海、香港、北京, 许多中心城市都在快速地发展一些新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它们显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就是一栋楼宇, 有“楼宇产业园”之称,如上海多媒体产业园;有的则是生态性的村庄,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设计之家,如北京的宋庄;有的是在旅游胜地, 集聚了一批演艺项目, 成为旅游演艺之园,如浙江横店影视城;也有的利用旧城的改造, 成为别具一格的文化工厂,如北京的798艺术园区,上海的1933和深圳的F518时尚创意园。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各地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培养,文化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十二五”已经启幕,在推动文化产业新一轮增长的战略布局中,如何持续提升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园区的综合效益,是决策部门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认识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集聚的动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有利于促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合理推进,发挥特色文化优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定义
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和知识产权为核心价值,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引领社会消费潮流的新兴产业,它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而本文所论述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外影响较大、与其它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或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其特点是产业开发价值高、发展潜力大、难于复制、不可替代。
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是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使区域内的人们强化对特色文化的感性认识,扩大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包括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游戏动漫等多种类型。集聚布局倾向在专业人才集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主要利用工业遗址、存量农居和历史建筑等改造形成。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已经有了较快推进,突出表现是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目前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表现出了如下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开始形成新的增长点。从目前国内出现的一些文化产业园区看,呈现出了数量多的特点,园区的增长速度开始赶上经济整体的增速,如北京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北京798艺术园区、深圳大芬油画村、上海田子坊等等,都是以发展特色产业文化为主体的。
二是运营模式多样化。从园区的运营模式来看,既有民营资本投资,也有政府参与投资,或者由一定的协会组织对园区进行管理。并且许多地方政府也把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纳入到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中。
三是产业关联度较低。主要是资源和精品项目缺乏市场开发和相关产业的联动,未能形成有效产业链。集聚区内专业化分工不够,生产业发展滞后。文化产业园区的业务单一性很强,未能形成一个融合各产业链的文化企业集团。
四是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高,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不少地区的特色文化产业,经营单位众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分散。
五是特色文化品牌优势不突出,缺乏品牌竞争优势。许多城市建立产业集聚区,是为了树立本地域的品牌。一定的地域品牌总是与一定的经济文化特色联系在一起,是该地域的信息载体,成为一种无形资产。作为地域品牌的产业集聚区,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它是城市的一种身份象征。在目前国内外引资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塑造地域品牌特别重要,已成为聚集投资者、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
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培育策略
一是要资源集聚化。特色文化资源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和依托。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一个区域都有很多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色文化。但是,在这些特色文化中,有的文化价值高、发展潜力大、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而有的作为产业开发价值不大,发展前途较小,只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保护。因此要依托区位和人文优势,充分发挥城市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通过挖掘、嫁接等方式,最大限度整合、开发和利用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形成文化资源聚集效应与合力,推动文化经济跨越发展。
二是要产业链条完善化。积极推动集聚区产业链上游项目向下游延伸,下游项目向上游拓展,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链。在集聚区的同一产业内,由制造、再加工环节向设计、研发、销售、配送等附加值高、最能体现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上下游环节拓展,培育文化产业价值链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相关产业间,通过产业联系和文化的外部效应,依靠原有传统行业优势,发展面向传统行业的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整合、优化产业链,实现与创意设计产业的互为推动发展。放大项目带动作用,实现竞争力的最大化,加快产业整体发展。同时,依托区域特色的产业基础和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实现两个高端产业链的完美对接。
三是要产业差异化。积聚特质、形成特色,避免趋同化、防止一般化,不能成为某个地区产业发展的“翻版”和“复制品”,而要做本地文化产业的样板。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介,强化区域特色文化。突显文化优势,刺激、引导需求,从而使人们形成自觉消费特色文化的习惯,使区域内外的人们对特色文化产品的需求形成一种偏好和追求。并且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使集聚区品牌成为区域文化代表。维护好品牌要在特色文化产业内部形成龙头品牌企业,避免小而散的简单扎堆现象,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影响力、提高品牌力。
四是要产能规模化。特色文化产业的规模越大,特色文化产品和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强。由于国内开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的时间不长, 缺少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导致很多地方的特色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因此,要坚持“增量优选、存量优化”的原则,在集约式发展的同时,注重量的扩张。政府应高效运用金融杠杆、贷款贴息、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和帮助有潜力、有影响力的优质企业、园区做大做强,增加产能,形成规模,实现高增长、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魏后凯主编. 现代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 0 0 6
[2] 任东峰 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0(05)
[3] 姜长宝 论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动因及其培育[J]-商业时代 2009(22)
[4] 梁军.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5(2)
[5] 张长立.产业集聚理论探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
[6] 陈汉欣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与集聚区浅析[J]-经济地理,2009(5)
[7] 孔建华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J]-文化建设,2008(2)
篇5
一、小微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观念淡薄,忽视了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对于企业文化许多企业管理人不屑一顾,因其不像产品、产量、市场那么实在;不像资金、技术那么实惠,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观念淡薄,理解片面,忽视了企业文化是诸多影响企业成败关键因素如企业的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术等的粘合剂,可以使这些因素相互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更加持久地自立于市场竞争之中。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是相互推动和制约的关系,企业文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支持和维护企业的有效管理,积极的企业文化以其特有方式和形式发挥导向和约束作用,反之亦然,各职能管理部门围绕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努力,亦会直接推动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培育、维护、发展和提升。
2.没有特点,削弱了对员工队伍导向功能的发挥。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讨论认为:优秀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有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可以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因此,只有“独特”才能“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只有小心翼翼地培育、维护、发展、提升以及在必要时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才能取得持续成功。但是,许多小微型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各自企业所处环境、行业特点、管理实际、发展目标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忽视了吸纳、消化、转化过程,形成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形态,没有呈现出异质性。有的生搬硬套,有的照搬照抄,有的流于形式,脱离了企业实际,这种形式上的没有实质意义的企业文化和缺乏广泛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必然削弱其对员工吸引和稳定、教育和培养、激励和约束等诸多作用,影响和阻碍了对员工队伍导向功能的发挥,使企业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3.理不清特性,影响了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小微型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本身具有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特性,并不是静止的、停滞的。忽视了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影响、市场的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在变化,忽略了及时随着这些变化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实际对企业文化进行选择和调整、吸收和消化、提升和创新,没有保持企业文化应有的活性,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养分,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事实上,不管企业经营管理人有无意识,企业文化都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与企业同时存在,且不能简单的用好与坏去区分,凡是停滞的、消极的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发展形成阻碍,只有具备适应性、包容性、创新性并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才会使企业员工理解和认同,在价值观上取得与员工的一致性,才能赋予企业价值观以生命力,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改善小微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是企业文化必须体现正确的主流思想。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关系到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关系到公平、诚实、守信、平等的市场规则建立,其主流思想必须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必须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致性。二是企业文化必须具备自身的独特性。企业文化是具有异质性的无形资产,所以要求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企业目标、市场定位、发展战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又因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所以还要求企业必须把握员工队伍的群体性特征,融合多样化思想资源,形成具备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三是企业文化必须保持固有的活性。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同时存在,随着企业发展共同成长并互为推动的,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变化,突破思想局限,善于融合新思想,敢于创造新文化,保持企业文化的活性。
2.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注重的基本内容。(1)确立明确的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选择与创建企业文化的根据和渊源。明确的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选择、吸收、消化和创新的方向与方式,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企业价值的提升程度。(2)培育、呵护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指南,是形成企业员工共同行为准则的基础。它所体现的思想信念与价值目标制约着企业道德的方向与水准,决定着企业的成败。(3)提炼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是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4)注重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塑造。名牌企业形象是一种文化品位,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和成长发展。所以,民营企业必须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优秀的企业品牌,它是企业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5)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精神意志、管理方式等重要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如果文化是从思想意识上追求系统的统一有序,则管理制度是从强制和制约角度规范系统所有行为的统一有序,只有管理有序才能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精神认同,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6)大力开展员工文化活动。员工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企业而言,开展员工文化活动就是加强员工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育,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技能素质。通过活动建立思想情感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培育了文化氛围,推动了和谐建设。同时,员工文化活动多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宣传、展示企业文化,更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7)重视企业民主建设。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企业员工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被爱护。现实告诉我们:企业文化越发达、它的民主化程度就越高。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约束、控制员工行为的不是权力,而是文化价值观念,行为的“自我控制感”与“被控制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会产生差异极大的行为效果。
篇6
关键词: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一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企业文化所处的阶段属于企业文化发展的初期,对其进行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由于企业文化一词还相对新鲜,所以被大多数企业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但对企业文化的实质了解不深,研究不够,造成企业文化的形式五花八门,对其的理解和应用也出现了偏差,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很有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现,它不会被其他企业复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企业因素,是在员工心理上进行统一,与企业大局的认同观达到一致,形成合力,从而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企业文化不是一个企业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随着息身的发展,各种因素想到胶着,逐步沉淀下来而形成的自己企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仅提现在员工与企业的思想统一上,更多地提现在企业品牌的形成及大众对企业的认可上,这种品牌的价值是无形的,但却是在企业中占份额较大的部分。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要想形成规模,就必然在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提到某个因素时,就可以即刻直联到企业品牌、企业性质、企业生产的产品上来,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现。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长青藤》一书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集。这一概念尤其强调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即认为只有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供电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国家电网为例,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覆盖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人,公司员工超过158万人。公司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和巴西7家输电特许权公司。此外,企业的性质是国有大型央企,即具有企业职能,又要担任政府的社会责任;另外企业的经营产品特殊,它是一种都离不开的却又看不到的电力产品,因此,企业文化在电力行业更有研究的意义和必要。
二、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管理原则
供电行业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的发展成就员工的发展。在供电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价优电能的同时,使员工和企业获得共同的提高和发展。在供电行业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遵循企业文化必有的模式下,还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最高领导层认知的原则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企业领导的文化,在电力行业内,这一企业文化的特点也不例外,只是企业领导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企业文化的雏形,企业文化所反馈出来的在很在程度上是企业领导文化和风格的体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之一就是企业最高层的认知。这种领导的风格体现,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理念上的反映,也会在其他方方面面上体现出来,例如企业领导喜欢某种运动项目,就会带动整个企业的运动氛围发生变化,而逐步趋向于企业领导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上来。
2、坚持员工观点原则
企业文化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达到员工对企业的认可,使员工更有归属感,愿意为企业效力,因此,企业文化需要大部分员工接受,并能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从身体力行,去实践企业文化,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反映出企业文化。而对于供电行业而言,企业员工中这种国企观念根深蒂固,不易被简单的导向改变,因此,对电力行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更需在有群众基础,企业文化的效果更能为员工带来收益,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被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也才可能发展壮大起来,从而真正形成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
3、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企业文化不是一种静态,它具有动态性,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和中会随着企业领导、企业业绩、企业生存环境、企业员工、企业所处行业、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不断作用和变换,企业文化也根据当前的形式不断自身调整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没有那种文化是不变化的,只有变化的,顺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会更好地指导并影响企业员工去进行企业的运作和发展。
三、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供电行业的企业文化反应在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进行整合,便是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的描述。
1、企业统一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2、统一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保证战略的贯彻落实。3、统一企业标准:就是要在公司各层级、各业务领域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做到凡事都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4、统一行为规范:就是要全面落实公司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5、统一公司品牌:就是要加强公司品牌建设,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构建公司内外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将优秀的企业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结论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好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又指导企业发展,同样,企业发展丰富企业文化的形成。供电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反映出来的国网标识,员工风貌、企业形象等都在很大的价值,其中国网标识的颜色就被称为“国网绿”,这也是企业文化的因素。良好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也越来越凸显企业文化的价值。
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管理
兴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从企业文化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初期。然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却越来越被企业认可,于是国内众企业都开始着手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一时间企业文化建设在行业内风起云涌,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它需要一个理智且渐进的过程。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
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本文所着重要谈的是狭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显而易见,就精神层面而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由这种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
我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产物。它自觉地吸收国外企业
文化理论的积极成果,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以上种种对企业文化的论断和定义,都不乏精深独到之处。企业文化是企业
发展到一定时期,在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和企业素质综合发展基础上的必然产物,是企业自身特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着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内涵,很难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
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长青藤》一书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集。这一概念尤其强调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即认为只有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
从电力行业企业的特点与企业文化自身特点来看,企业文化定义与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所描述一致,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集。
2. 电力行业企业的文化管理原则
对电力行业企业来说,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价优的电能的同时,使员工和企业获得共同的提高和发展,体现在管理上就是要依靠鼓励员工发挥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将企业由行政命令的强制管理转变为员工自觉行为的自我管理,因此员工将成为新企业文化的中心,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木所在。要做好企业文化管理,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① 坚持最高领导层认知的原则
在电力行业企业中,企业家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文化的雏形,企业文化管理的状态大体上是企业家文化和风格的体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管理效果的关键之一是企业最高层的认知。
② 坚持员工观点原则
企业文化管理的最终执行者是企业广大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一系列价值理念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儿塑造出来,企业文化管理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正是这一系列理念能否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可见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企业,国企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没有群众的理解和行动,要取得企业文化管理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③ 坚持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管理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管理,它具有动态性,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动态性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动态性,随着企业领导、企业业绩、企业生存环境、企业员工、企业所处行业、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不断作用和变换,企业的文化也适者生存得不断自身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所以企业文化管理也是动态的管理表达方式,可见企业文化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
3.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将企业文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两者的关系上却模糊不清,并没有完全的论述清楚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过程等。要想突破这种管理上的局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部分来执行。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职能部分,在企业管理应用时,需具备三个原则:
① 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从组织行为上为文化管理落地打基础。我们知道职能管理的执行,都离不开三个因素:环境、人和职权。
企业在内部划分出职能部门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企业文化管理提供办公环境和职权范围。这是企业文化管理能否有效执行的两个基础要素。
② 储备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加强文化管理知识应用;“人”是职能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一环。
③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评估,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一个文化管理周期是由企业文化建设开始,经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到企业文化评估结束,进入下一个文化管理的周期。只有按照这样的过程周期去管理文化,企业才能实现文化管理效率最优化,进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有效执行。
4. 面向电力行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目标
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果最终可以用企业的成就衡量。企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品牌,产品是企业内部各种要素转化出来的生成物,现代企业的产品更多的是由产品品牌被企业外部市场认识的程度而决定其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因此,如何打造品牌,使顾客通过品牌来认同企业及其产品已成为当今市场营销领域的关键;另一是企业的顾客拥有量,企业文化管理在这方面的成就主要是通过企业对顾客所采取的理念和方式,进而体现为顾客的信任度、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刘利萍. 我国企业伦理缺失的内因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
[2] 刘英骥.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3] 李洁明. 统计学原理[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篇8
Abstract: Basing on the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culture,the principle that enterprise culture should adhere to,work carrier,system security and the key points which should be grasped are worked and researched,in order to provide idea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rporate culture-building.
关键词:企业文化;工作载体;体系建设
Key words: corporate culture;working carrier;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007-01
1正确理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的反映。企业文化有自身的独立性,对企业制度和发展有着超前的指导作用和滞后的阻碍影响的“双重性能”。所以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先导,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决定新的企业文化的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及其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研究和认识其特点、功能。提高我们做好企业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具有企业特点和功能的一种文化形态。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范畴。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从结构上,可分成表层的、中层的、深层的三个层次:一是相对固定且显见的物质文化,如企业的建筑和各种设备;二是制度文化,如企业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计量标准和道德规范;三是精神文化,包括企业职工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意识,行为方式等。其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从内容上看,企业文化包括环境文化、传媒文化、标识文化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等。其中各种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的实体部分,是最具有活力的方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文化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需要我们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中去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
2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2.1 导向性和示范性企业文化是在的指导下,目标指向未来,体现时代要求。推动和影响了企业员工顺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同时企业的主体人群是现代产业的职工。其文化活动不仅对内可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和积极向上的推动力,而且对外具有传播工人阶级先进品德、辐射创建文明的示范性作用。
2.2 继承性和创造性企业文化随企业的产生而产生,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的企业文化具有艰苦创业、拼搏奋斗、诚信务实的光荣传统。大庆精神和 “铁人品格”,这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东西。同时,我们的企业文化又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不断创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文化。如“三个有利于”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特别是“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方针。
2.3 时代性和开放性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学习和吸收社会文化中的内容,而且学习引进国外文化的积极成果。同时又影响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具有随时代的发展而充实提高自己,采国内外众家之长而丰富发展自己的特点和指导作用。
2.4 多样性和综合性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工种的参与。企业文化又是多因素组成,是从整体上发生效应的。企业精神是科学精神、伦理精神、民主精神,以及民族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企业文化的内容上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形式上应是生动活泼、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的展开和相互配合。企业文化的功能和效应更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2.5 健全性和合理性企业文化应是民族文化、社会文化、企业传统文化中健康的科学的富有生命的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所体现的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合于理性的原则,体现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追求。
2.6 具体性和实践性企业文化的各种活动不仅使职工乐于参与,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极富感染力和实践性。对提高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实践的产物。因此既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和发展前途,又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完善和提高过程。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特别是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抓好企业文化的工作。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抓好企业文化工作,应注意和处理好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二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做到两者兼顾、配套进行;三是处理好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做到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富有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四是处理好借鉴与吸收的关系,做到对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及世界文化的为我所用;五是处理好主导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关系,做到围绕“企业精神”、高唱“时代主旋律”、抓住“以人为本”这个中心把思想性、艺术性、多样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六是处理好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的关系,做到既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指导的作用,又要抓好对具体工作的组织管理;七是处理好统筹安排,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分工负责的关系,做到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工团一起抓;八是处理好长计划和短安排的关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经常化。
4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管理、培养企业人才、提高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目标、搞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应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坚持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职工的主体性,认真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并加以正确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研究其发展规律,并通过企业形象建设、敬业爱岗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把这一工作进一步搞好,以推动电力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电力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企业管理知识之现代企业制度[Z].
篇9
关键词:品牌战略;企业文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建设对策
1 企业文化与品牌竞争力的关系
1.1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品牌本身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现象,它不只是一个名字,一种符号,而是企业精神的象征,是企业文化与理念的体现。任何一个企业品牌是具有其自身个性特点的,而不同企业品牌的这些个性特点也恰恰是其企业文化所赋予的,企业品牌实质上是企业赋予其产品或服务的一种企业文化信息,是一种企业个性的代言,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载体,它时刻传播着企业的精神——企业文化,道德伦理,哲学理念等,展示着企业的形象,表征着企业的素质与实力,同时,企业文化通过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企业文化领域,以对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其中,企业文化的传播,也在不断丰富品牌的内涵,提升品牌的价值。
1.2企业文化是品牌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人员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的综合反映,而品牌是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种格调,它的主要特征是与用户共鸣和推动企业的价值取向。品牌由“品”和“牌”组成,其中“牌”代表着知名度,“品”代表着美誉和忠诚度,这些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形成,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用为支撑,品牌美誉度和忠诚度作为联系用户心理需求与企业的纽带,它们的提升,更须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和依据,是凝聚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渗透到商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和意志,企业文化就是品牌的精神力量,品牌价值的核心。实践表明,知名的品牌都是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的。
1.3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的推动力。品牌是一个复杂的企业文化系统,品牌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品牌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现象乃至企业文化系统,企业文化是构成它的本质要素,是它的内容与形式,企业品牌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2 提高品牌核心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2.1将品牌塑造上升到精神层面。品牌与产品的区别之处在于:品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产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品牌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信赖感和荣誉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将品牌企业文化塑造上升到精神层面,是品牌获得生命力的关键,品牌除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美感,企业在塑造品牌企业文化上,也同样可以将服务品牌提升到精神层面,让客户在获得优质服务的同时,获取精神上的慰籍和满足。
2.2推动品牌企业文化的战略创新。品牌企业文化战略是品牌通过创建和承诺良好的服务方式来开拓和占领市场的战略,成功的服务品牌在于实施优质品牌服务而谋求服务创新。并且率先推出具有创新特色的服务,进而超越消费者的一般心理预期,给公众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使得品牌的观念和核心思想在顾客和受众者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随着经济发展,人们需求层次产生差异,需求不同,对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希望提供个性化的销售与服务,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并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能否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提供超出客户和消费者期望的服务,是提升企业诚信度,巩固客户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2.3挖掘品牌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品牌企业文化塑造上,要赋予品牌深刻的企业文化内涵,突出个性特点,一是要突出地域企业文化特点,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将无形的企业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赢得广大的消费者,这需要企业用自己的企业文化底蕴去吸引消费者,不同地域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地域企业文化特征和人文特点,其品牌企业文化塑应赋予品牌深刻的地域企业文化内涵,以加深受众者的印象,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要突出行业企业文化特点。三是要突出企业个性企业文化特点,当产品或服务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产品的质量,价格或服务形式上越来越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品牌企业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因此,品牌企业文化的塑造要突出企业的个性企业文化特点。
2.4拓展品牌的企业文化外延措施。企业文化作用在品牌上,就是如何通过品牌设计水平的体现,品牌企业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外延的拓展,品牌营销网络的建设,品牌服务方式的构成,来进行品牌企业文化的扩张,企业在塑造服务品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作用,拓展品牌的企业文化外延,延伸品牌的企业文化附加值。如在构建服务网络、打造服务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体现服务增值的同时,开展面向零售客户以及社会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和社会公益活动等,让社会公众了解产品在贡献国家、满足消费、服务社会的同时,努力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为构建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所付出的努力,提升企业产品品牌及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同度,提升品牌的企业文化含量。
3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
3.1要重视树立自己的品牌,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企业在竞争中才不会落败。
3.2要努力用好自己的品牌。只有商标随商品一起进入市场被广泛使用后,被消费者所认识,经营者再辅以良好的质量,服务,信誉和宣传,一些好的商品和品牌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才能带动产品的产出,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3.3要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创品牌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3.4要积极保护自己的品牌,培育一只品牌不容易,要保护一只品牌也不容易,企业要积极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这是培育品牌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维护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工作。
4 与管理创新相结合
品牌战略的成功关键之一,是贵在坚持和不断创新。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做出品牌战略的选择,同时必须注重品牌核心价值定位的统一与坚持,注重品牌形象与品牌效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就是某种创新的代名词,创新一个品牌不容易,而毁一个品牌则很容易,所以要维护品牌必须加强管理,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市场每天在发生着变化,每天都是新的,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适时改进,一个品牌只有不断地适时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适应消费者,征服消费者,成为百年品牌,一流的品牌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来保证,企业要认真执行ISO系列各项国际管理标准,积极推行管理信息化,建立一套创品牌的管理激励机制,使品牌建设规范化,持久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有力武器。
5 与良好的企业文化相结合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品牌的建立过程实质是找到一种深入灵魂、深入受众心灵的形象,所以说品牌是感动心灵的艺术,品牌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意味着企业的产品质量高,服务优,信誉好,优秀品牌与企业的先进文化不同分割,企业要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搞好诚信建设,注重品牌宣传,这是创名牌的必要条件,不断塑造好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文化的塑造与传扬,是形成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品牌文化是否与目标市场的特有文化相互交融,则是对品牌文化生命力的最终检验,一种富有亲和力的品牌文化,它不仅要独具个性,更要善于与其他文化相互交融和沟通,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创建世界品牌的根本。
篇10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相互关系;特点
任何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都是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负责的内容。所谓文化,就是企业通过指导思想来指引着企业的前进方向;所谓管理,也就是企业用来控制公司业务流程和日常工作规范的细节。这两个部分虽然分管不一样的内容,但都是对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只不过采取了不太一样的形式而已。它们也具有共同的目的:推动和引导企业变得更好、发展更快。
一、文化在企业中有深意
1.1企业文化概念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都会组织形成企业内部成员一并支持和共同坚持的企业理念,这也是企业对于未来和可能性问题出现的考虑,而形成的一种统一的标准和成员需遵守的基本指导信念。这就是我们说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如同指导思想,代表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所有成员的工作态度,凝聚着全体成员对于企业这个集体的热爱,对于其他成员的尊重,对于自己工作态度的端正。一个企业的文化实质上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其次就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企业日常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最深层的就是企业的核心思想和创建理念,是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结晶,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精神力量,它给予全体成员努力工作的动力,推动着企业的快速成长。
1.2企业文化的特点
为了顺应社会的进步,若要让企业与社会不脱节而长期稳定发展,就要求企业不得不适应发展而不断改变方式,所以企业文化的特点中逃不开时代性。除了上述的时代性之外,我们还很明显的看到,在不同的企业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了斑斓缤纷的文化样子,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文化,都是在各自的长期发展之中沉淀出来的,因为每个企业走过的成长之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所沉淀出来的企业文化也肯定有差异,这就形成了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特点:个性。
二、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工作
2.1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
成为核心思想要求企业文化承担了调节企业工作氛围的责任,正确企业文化可以将成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所有人共同努力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像这般凝聚力的企业做起事情来肯定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管着工作者们也得心应手管理工作和管理流程明确简单,都是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企业文化是头号功臣。
2.2企业文化的指导工作
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多年积淀才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所在,它不仅凝聚了所有成员的力量,并且决定了管理方式方法的形成和目标,指导着管理工作的方向,企业的管理工作是否合理,企业管理工作极大地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企业只有在正确的指导方向下才能在企业管理中不会误入歧途。
2.3企业文化的约束性
企业文化是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一股强大的指导力量,它不仅是一种指导更是一种规范,规定着成员们的前进方向和日常行为准则,好的企业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指导上,更加具体到每一个成员的素质和修养,企业文化规定着成员的准则,也约束着他们的行为,这样管理者的工作变得更加的简单而轻松,也是与企业文化的约束力息息相关的。
2.4企业文化的激励性
企业文化是一股先进的力量,是整个企业成员的精神支持,不仅指引着企业的进步,并且还将成员的自我价值看的很重要,激励着每一个成员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是精神支持也是精神力量,正是由于企业文化的激励性才使得企业员工在思想上始终保持着工作的积极性。
三、通过企业文化的发展带动企业的管理
3.1以人为本
提升企业管理工作和管理能力,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完善。长期以来唯一不变的管理经验就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的完善工作。在发展企业管理之前,最根本的就要从思想上进行企业改革,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先进的企业指导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每一个成员做起,提升企业全体成员的素质和精神境界,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共同拥护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是每一个成员的使命。
3.2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的不断创新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企业发展基本前提,文化的不断更新,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精神力量,带来了全新的指导思想,这样给企业管理搭建了良好有利的平台,指引着企业管理工作的先进方向,一个具有先进性的企业管理工作,就会在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维持企业的稳定中得心应手。然后企业文化的创新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的进行首先不能抛弃企业自己的发展特点,也不能忘记不断引进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和指导思想,给附有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企业文化越来越全面和完整,让企业的管理工作变得国际化,以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和管理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部分,在企业中实质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是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有力措施,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共同发展,才能共同发挥力量促进企业的进步。并且,文化和管理这两个看似独立的部分,实质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往往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的竞争力量,企业会借助文化的指导力量实现有效可行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石二鸟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陈镇然.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互关系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01:25-26.
-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重点
- 下一篇:固定资产价值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