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6-25 17:2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采购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非招标采购的产品种类杂、总量大,采购管理难度比较大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基本完成,正处于维修、扩建时期。很多高校目前的基建项目基本上都是一些零星的维修工作和少量的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采购工作一般来说比较冗杂:维修项目涉及检测和鉴定、施工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通常的采购金额一般数量并不大,但是小而繁杂;很多任务比较紧急,因此通常采取非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积少成多,小项目多导致总采购量大,管理难度很大。
1.2非招标采购制度不完善,流程不规范
现阶段,不少的高校对于非招标采购工作并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采购的流程和操作规范也缺乏明文规定。虽然我国有专门的投标和招标管理法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项目的招标决定权仍由采购的执行方掌握,存在很大的风险;法律对于非招标采购只规定了谈判和询价程序,对于审批程序却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导致采购项目存在很大腐败风险;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高校建设项目虽然有一些基本的招标规章制度,但是对于涉及金额少、非招标的项目却没有相对有效的管理办法,采购制度不完善,导致采购环节存在很大廉政风险。
1.3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
现阶段,为数不少的高校并没有对监察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能划分和责任分配,在进行采购管理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询价和谈判文件中会涉及采购物品的参数和工程要求等信息,但是监察工作人员受专业能力的限制无法有效识别项目管理者的特殊要求,导致审查环节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采购的物品不仅要考虑成本,还要兼顾工程质量和施工要求,但是现实却是采购信息的过于随意;监管人员水平有限,对于基建项目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他们对于腐败问题的发生并不能起到有效遏制的作用;采购时或依据以前经验或者是经济利益的牵扯,很多的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存在定点采购的现象,供应商相对固定。
2加强高效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管理中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2.1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体制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基建工程采购一般是管理部门下设采购中心负责采购或者高校招标采购中心负责采购工作两种情况,后者的管理方式明显更为先进。因此,管理体制的完善首先要明确高校采购中心的优势,利用体制优势控制采购风险;采用这种模式的要点是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确保其人员构成的合理性,最好从基建工程和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等多个部门随机选取人员来组成采购小组;对于成员的要求相对严格,一般要保证其具有专业知识基础和廉洁作风,责任心要强。
2.2完善高校基建工程非招标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
鉴于高校基建工程在非招保采购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现阶段的高校基建工程要想做好风险控制,就必须首先完善采购的相关管理制度,为采购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很多基建施工项目采取化整为零方式逃避招标管理,给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使得采购管理难度增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完善非招标采购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非招标采购环节中的腐败问题,确保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秩序。举个例子来说,重庆某区在2010年颁布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竞争性谈判和询价采购、单一来源作出了明文规定,值得借鉴和参考。总的来说,针对非招标采购实施集体决策并逐级审批的管理办法和制度,有利于避免高校基建工程的腐败犯罪,是加强廉政风险控制的有效举措。
2.3对于供应商要加强信息库建设,并进行合理选择
高校基建工程采购部门可以效仿省市地区的方法建立供应商的信息库,将材料供应商分为不合格、达标、优秀等三个种类,并进行信息库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可以参照省市公布不法企业名单,坚决抵制;对于高校以前合作过的企业,要及时进行经验结语,产品质量低劣或者企业信誉差的公司,要及时列入不合格名单,以后不再与之继续合作;对于产品供应商要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可以通过建立采分点来实现,达标和优秀的供应商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在采购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高校的基建工程的实际要求和成本预算进行合理的选择,采用最优方案。
2.4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实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采购文件和评标专家。由于采购文件的内容专业性较强,实行监督管理必须依靠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管,确保文件中的失误和遗漏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补充,使采购文件趋于规范、合理;评标专家的构成要合理,因此最好从专家库中进行随机的抽取,为了确保其能够客观公正的评标,对于确定专家人选的过程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专家人员要做好保密工作。监督管理措施的实行有助于高校基建工程的非招标采购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避免腐败案件的发生意义重大,是确保采购工作规范操作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基建工程的廉政风险控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
3结语
篇2
采购部门作为职校使用财政拨款的最大输出口,其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职校良性运行的必要屏障。本文以内部审计为视角,研究了职校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规范化管理职校采购工作,以期为职校相关采购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采购管理;内部审计;职校
三年来,仅从政府公开招标评审专家审查投标人财务状况真实性,由原来审查投标人的财务报告到现在审查投标人的财务审计报告可以看出,职校内部审计要点之一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采购—资金支付”循环审计,加强对采购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审计。笔者以内部审计为视角,就职校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采购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期望给职校采购同仁一些参考。
一、职校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规范
政府采购预算审批的特点要求学校提前一年准确而详尽地制定下一年度财务预算,并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这对职校来说操作难度较大。一方面职校采购的品种多,很多技术更新发展非常快,很难提前一年提供技术参数、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计划。另一方面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时间较短,经常出现资金的支出不明确、预算编制不够精细化等问题。职校对资金是否合理科学地使用关注度不高,对政府采购项目科学认证、市场调研较少,存在重复申报、预算方案执行过程中批复资金严重不足或者富余等两极分化现象。
2.对实训耗材采购程度不够重视
随着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各类项目的国赛、省赛层出不穷,职校参赛热度有增无减,耗材的采购份额在职校采购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训耗材采购的方式决定了耗材的品质,实训耗材供货时间的紧凑性影响了参赛选手的实操次数,间接影响参赛成绩,实训耗材采购所节约的资金可直接降低实训参赛成本。目前职校实训耗材采购还存在着耗材选购依据不充分、价格控制措施不到位、资质审验不严格、货物配送服务不满意等问题,成为降低实训耗材采购合理性、行业竞争不透明、资源效能低下等诸多问题的根源。
3.采购人员专业性不强
采购工作在职校起步较晚,很多职校没有独立的采购部门或者采购部门成立较晚,采购管理人员往往都是兼职或临时调用,对人员专业素质考虑甚少,拥有专业采购技术和能力、熟悉法律法规、了解职校管理模式而且熟悉市场各种产品性能和价格等的现代采购人才非常紧缺,与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职校采购管理办法及监督工作的对策
1.规范职校采购制度,合理选择采购方式
以广东省为例,2014~2016年,财政部、粤财厅等频繁下发了各类管理制度改革意见、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职校采购应切合政策导向,及时修订本单位的采购制度,合理选择采购方式,明确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采购方式适用的范围。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职校采购应以公开招标、网上竞价、电商直购等采购方式为主导;规范使用邀请招标方式、询价采购;对于需求时间急、采购预算达到公开招标采购限额标准的要灵活处理,尝试使用竞争性谈判和竞争性磋商;严格把关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需求,组织专家论证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
2.强化招标文件的论证审核工作
2016年,教学设备采购预算金额达到50万以上需选用政府公开招标。招标文件中设备的技术参数成为关注的焦点,技术参数是投标人所投产品的参考依据,指向性的技术参数具有排他性,招标过程中容易受到投标人的质疑投诉,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流标。强化招标文件的论证审核工作,组织专业审核小组严格审核设备技术参数,以使用部门实际使用需求为落脚点,以确保采购不超预算为前提,以公允性为目标,着重审查内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招标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无歧视性内容,招标评分标准的合理性,设备购买后的质保和维修情况等。通过严格的审核,使招标到的设备在购买价格、技术特点、售后服务等方面得到保障。
3.学校内部审计监督贯穿采购、资金支付始终
依法依规合理采购,保证管理与服务公权力的正确行使,强化纪检监察审计贯彻采购流程、资金支付始终,从招标文件编写论证、采购结果公允性、合同条款的完整、公正性到资金支付程序的合法性,进行整个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如下图所示。招标文件论证审核内部审计事前审计公开招标中标结果确认招标公示结果公示事中审计签订合同备案验收资金支付校内邀请招标或询价采购5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事后审计图要审计是否按照事前确定的标准进行投标人的资格审查,防止投标人提供虚假资料。监督开评、评标、定标的程序合法性,从专家人数合理性、专业对口性,过程是否全程记录,是否有专家发表具有导向性的言论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审计人员功效,降低腐败滋生点。近年来,职校内部审计及上级监管部门对实训耗材采购风险防控意识增强,实训耗材的监管将成为采购领域惩防体系的重点之一。
4.提高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度
职校采购管理工作要重视舆情导向,通过政府采购网站、学校网站做好采购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公开工作,提高采购过程透明度,接受社会的监督。
5.建立供应商诚信体系
建立职校供应商诚信体系,明确管理、准入、奖惩、淘汰等制度。严把供应商准入制度关,审查经营资质、年度审计报告、工作业绩、有无行贿记录证明等资料。与合格供应商签订诚信承诺书,并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管理过程中以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前提,强化供应商诚信监控,提高供应商的廉洁、守法、自律意识,对刻意隐瞒不良记录、肆意妄为、不服从学校管理的供应商,一经发现列入黑名单,三年内不允许参加学校项目采购投标工作。
6.加强采购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职校应注重采购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采购技术和沟通协调能力。采购管理人员的能力影响着采购质量与效率、风险防控等诸多方面。可多走访同类院校,探讨采购管理经验,互相取长补短;组织采购人员参与采购管理系统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基础素质,增强谈判、沟通等能力,掌握新型采购方式。
三、小结
强化职校采购管理制度,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切实做好职校采购工作。从内部审计视角下职校采购管理研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规范职校采购制度,合理选择采购方式;强化招标文件的论证审核工作;学校内部审计监督贯穿采购、资金支付始终;增强采购过程的公开透明度;建立供应商诚信体系;加强采购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作者:王增娣 单位:广东省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恩科,李帅帅,王凤等.医用耗材采购管理体系建立的探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
[2]邢昊昱.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的规范化流程管理的探索[J].重庆医学,2016(12).
[3]沈慎涵.新形势下的高校物资政府采购管理探讨[J].经贸实践,2015(14).
[4]陆美莲.职校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6(3).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
[DOI]10.13939/ki.zgsc.2016.36.048
高等学校使用财政性资金进行的采购行为,大部分属于政府采购。按采购品目及预算额度划分,在《中央预算单位2015―201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目录内的货物采购属集中采购,限额以上目录以外的政府采购行为属于分散采购,高等学校采购用于教学及科研任务的仪器设备大多属于分散采购。以吉林大学为例,2015年货物类政府采购总量中,95%的采购项目都属于分散采购,这类采购项目的特点是种类繁多,专业性极强,市场竞争不充分。目前,我国招投标及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庞大复杂,而专业设备的采购人代表往往是致力于科研工作的学者,让这些学者遵循上述法律法规体系成功完成采购任务就显得非常困难。如何在现有法律法规条件下,成功完成高校教学及科研设备采购任务,已成为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1 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不能忽略政府采购程序,重在前期市场调研
从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到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出台,我国政府采购工作重心经历了由“程序导向”向“结果导向”的巨大转变。买到教师满意的教学及科研设备是高校政府采购的根本目的,同时,采购过程公开透明、监督到位、严格问责又是实现采购目的的有力保障。因此,兼顾需求与程序就成为采购成败的关键。要抓住这个关键,采购人具体要完成哪些工作呢?进行广泛、深入、客观的市场调研,利用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打造供应商积极参与的竞争平台。落到实处就是依靠完备的市场调研,编制合格的采购文件。
2 编制采购文件要避免排斥潜在供应商
上述采购文件包括:招标文件、竞争性谈判文件、竞争性磋商文件、询价文件等。以招标文件为例,招标文件是招标人向潜在投标人发出并告知项目需求、招标投标活动规则和合同条件等信息的要约邀请文件,是招标投标活动的主要依据,对招标投标活动各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虽然各种政府采购方式采用了不同的采购文件名称,但在采购活动中的作用类似。采购文件在最大限度满足采购人需求的同时,要避免出现“排他性”条款。《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 18 号)第21条规定:“招标文件不得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投标人或者产品,以及含有倾向性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4号)第十条规定:“谈判文件、询价通知书不得要求或者标明供应商名称或者特定货物的品牌,不得含有指向特定供应商的技术、服务等条件。”如何判断技术及商务条款有无“排他性”?只要该条款满足“有三个以上品牌符合要求”即可判定无“排他性”。因此,采购人在采购活动开始前的市场调研工作,必须选择三个以上满足采购需求的品牌产品开展,基于上述产品的技术及商务条件编制的采购文件就不会受到潜在供应商的质疑。然而,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某一领域设备参考厂商少,各品牌之间层次相差很大,用技术及商务要求确立的平台失衡,品质好、价格好高的产品缺乏竞争积极性。这时就要通过科学量化的评审方法使公平竞争平台重新建立起来。
3 根据采购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评审方法
政府采购活动的评审方法包括最低价法和综合评分法。最低价法要求采购人用技术和商务要求设一道门槛,入门的供应商不少于三家,报价最低的供应商成交,因此,技术、服务等标准统一的货物和服务项目,应当采用最低价法。但实际工作中,最低价法经常无法甄选出满足采购需求的产品,这就需要启用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要求评审标准中的分值设置客观合理,而且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相对应,并在采购文件中详细载明。实践证明,高校采购科研设备往往借助综合评分法才能成功完成采购任务。以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采购一台LPCVD为例,能够满足采购人基本需求的供货商只有五家,该设备的核心技术难点是稳定运行的最高温度,最好的设备能够在1300℃稳定运行,但价格昂贵;而在1000℃稳定运行的设备,价格低廉,但设备使用单位部分高温试验无法完成。于是,我校采购中心果断采用综合评分法,技术优势与价格优势之间在事先设计好的综合比分平台上展开激烈角逐,采购人最终买到了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的通知》规定“综合评分法中的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也规定竞争性磋商最低报价为评审基准价。这使低端设备能凭借价格优势积极参与,高端设备凭借技术优势也具备参与积极性,同时又不敢倚仗技术优势漫天要价。综上,只有在采购人充分调研市场的前提下,配合科学合理的分值设置,才能充分发挥出综合评分法的优势。
4 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的采购项目应选择其他非招标政府采购方式采购
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方式中的一种,《中央预算单位2015―2016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规定1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货物及服务采购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依据《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4号)、《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采购人在取得主管预算单位批准后,可以选择适当的非招标采购方式采购技术复杂的教学及科研设备,非招标采购方式包括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和询价采购。在前不久召开的部属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会上交流发现,很多高校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以下的采购项目存在“过度招标”的问题。不能根据采购项目特点灵活选择政府采购方式,会导致采购任务失败或滋长围标串标的现象出现。
财政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释义》中明确指出“分散采购的组织主体是各采购人,采购人可以自己组织开展采购”。高校在采购教学科研设备领域具有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先决优势,依靠优势条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摸索规律,定能打造出公平交易平台,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市场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7).
[3]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2004(7).
篇4
关键词:政府采购;协议采购;供货流程
Suggestions of the process of purchasing by agreement for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Xue Ho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way of purchasing by agreement is one of those adopted by universities in Beijing, which has been broadly accepted and widely utilized. The recent process and method of purchasing and supply were well analyzed in this essay. According to my experiences , this paper gave out my own suggestions as well.
Key words: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rocurement by agreement; process of supply
当前北京市属高校政府采购的方式主要有项目采购、协议采购和分散采购等几种模式。其中协议采购是指事先通过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统一确定中标供应商及其所品的品牌、价格、供货期限、服务承诺等内容,用协议的形式加以明确,各单位采购人在协议范围内进行询价采购的一项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协议采购具有规范政府采购市场、采购流程,以及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政府采购成本几大优势。随着市场的变化,采购流程也在不断变化。
1 协议采购新旧流程
1.1 旧流程
(1)采购人员向主管校领导或部门领导递交申请报告。
(2)申请报告获得批准后,采购人员通过北京财政局北京财政网(bjcz.省略),查找所需的协议采购商品;在确定好需要购买的产品类型和规格型号后,填写协议采购申请单,交校国资处。
(3)国资处同意后,由专人在财政专网上录入,提交订单。
(4)市教委和市财政局在专网上分别对其协议采购商品进行审批,并决定是否同意购买。
(5)若审批通过,供货商可在专网上看到协议采购商品,并形成电子合同。国资处由专人在网上确认合同,供货商将打印好的合同送到购货单位,经双方确认签订采购合同。
(6)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货;学校通过网络打印出商品结算明细单,交给供应商签字盖章后,再送回学校确认。
(7)供货商和学校分别将相应的文件存档备案。
1.2 新流程
(1)采购人员向主管校领导或部门领导递交申请报告。
(2)申请报告获得批准后,采购人员通过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网(bgpc.省略)查询相关协议采购商品。在确定好需要购买的产品类型和规格型号后,与供货商议价。最后填写协议采购申请单,交校国资处。
(3)经国资处审核同意后,采购人员给供货商打电话,通知供货。
(4)供货商下载合同范本,送到学校,双方签订合同。
(5)供货商在规定时间内供货,采购人验收、付款。供货商网上填报结算明细单,双方签字确认。
(6)供货商和学校分别将相应的文件存档备案。
2 协议采购新旧流程的各自特点
2.1 协议采购旧流程的特点
(1)审批程序复杂和采购手续烦琐。在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要经过部门领导、校级领导、市教委、财政局的审批。在整个协议采购过程中,各级领导审批和签字,专网录入,市教委审批,财政局在专网上审批,供应商在专网上出合同,采购单位在专网上确认合同,供应商将纸质合同送到采购单位签合同,供应商送货,采购单位出结算单,双方在结算书上签字盖章等。运作方式烦琐,让人感到头疼。
(2)采购时间相对过长。在财政专网上,市教委和市财政局对协议采购商品进行审批,有时要经过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最长曾达到一个星期,严重影响了单位的使用。再有,当今办公用品变化快,新性能、新功能的产品不断涌现,财政网上产品也在不断更新,若采购时间过长,将出现产品型号和价格改变的情况,导致采购人员还要从新办理采购手续,从而造成学校采购管理部门、市级审批部门、供货商等多方的重复劳动。
2.2 协议采购新流程的特点
(1)审批程序和采购手续简化。新流程省去了市教委和市财政局在专网上的审批过程,省去校国资处专人在网上录入的过程。采购合同和结算单全部由供货商打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2)协议采购时间缩短,由于以上运作方式和手续的简化,大大缩短了采购周期。
总之,新的协议采购流程给采购双方带来极大的便利,手续简便、快捷,省时省力。
3 协议采购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们按照新协议采购流程进行工作的同时,也感到了某些不便:
(1)协议采购流程的变更没有及时通知。2010年国庆节后,一些想买办公用品的教师发现北京市财政局主页中的协议采购商品栏目中的常用办公用品内容全部取消了,当时我们以为是正常产品更换阶段。但是几天后,该网还是这样,给北京市财政局打电话后才知道,协议采购网址已更换成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网。这样重大的变化,事前没有任何通知,对新网址的使用也没有任何的培训和说明,造成我们当时的采购工作很被动。
(2)在审批程序上。旧的协议采购程序虽然复杂,但它能够严格管理学校的协议采购,规范其过程,不易出问题。2010年上半年,市教委在市属高校进行办公设备资产清查,对办公设备配备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不少学校办公设备数量超标。于是教委在协议采购专网上,对购买超标的办公设备,审批时一律不予通过,使这些学校办公设备数量得到了控制。但是新的采购程序省去了这一环节,学校短时间内也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管理办法。
(3)在采购手续上。新采购流程同样也出现过问题,比如在采购办公设备中,由于新采购流程规定采购人可直接给供货商打电话,询问商品型号和价格,供货商和采购人员签订合同后就可送货。而省去了旧程序要在专网上录入、再由市教委和市财政局网上审批的过程。这样可能会出现采购人员还未向部门领导和国资处提出申请并得到同意,就先向供货商打电话询问商品价格,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供货商就将商品送来,然后采购人员再向相关部门提出购物申请。这种先斩后奏的情况给学校办公设备采购及管理带来了混乱。再比如:以前旧流程是采购人员交申请单,国资处专人在专网上录入,经审批后,供货商在专网形成合同,一级连一级,设备型号和价格不会出现差错。但是新流程是采购人员给供货商打电话订货,我校曾出现过供货商送来货的型号、价格及合同(供货商将货与合同同时送来)与协议采购申请单不符的情况,于是又退货并让供货商改合同。
(4)关于议价问题。新的政采网上,办公设备处标的政府采购价格为最高限价,规定采购人员在实际采购中可以与供货商议价。但在实际运作中,绝大部分供货商根本不议价。有时如果买的办公用品多,或者设备价格高,供货商有可能采用赠送东西的方式,这样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采购人员不会将所送物品主动入账,因此给国有资产的管理造成很大困难。
(5)不能保证按时供货。在新协议政采网上,增加供货服务商详细信息项目中,有供货服务商的库存和送货时间,按理说这两项的增加能方便采购人选择供货商并保证按时供货。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出现问题,我校一部门在购买三台笔记本电脑时,网上的库存显示有货,送货时间写着10天,可实际上供货商没有货,要拿着合同向厂商订制,一个多月后才送货。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会让采购人员对政采网的信誉有所顾虑。
(6)其他问题。办公用品的种类和价格不全,也就是说价格较低的产品不多。2010年年底,我校计划买一台打印机,在京东网上找到一款,价格几百元人民币。但是按规定,必须在政采网上购买,可是政采网上的激光打印机没有这一款,最便宜的也得上千元,这样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政采网上虽有一项可参考的中关村商品价格,可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产品这一项还是空白。
4 建议
4.1 加强培训和学习
建议政采网协议采购形式及内容变更时,要及时通知各采购单位,同时希望政采网对各校负责协议采购人员及各供货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及经验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要求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以便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4.2 加强审批及购买手续的管理
建议建立一个由市教委与各高校国资处联合控制的协议采购办公设备管理平台;或者执行由市教委统一制定的办公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以此达到采购审批及数量控制的作用。
4.3 加强采购内容的管理
(1)建议政采网要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增加办公设备的种类,特别是要增加价格较低的产品种类,比如像鼠标和键盘等,因为这类设备实验室几乎每学期都要更换。
(2)对议价方式制订一个规范的管理办法,比如超过多少件数或超过多少钱的办公设备可议价等。
(3)对价格来说,政府采购网上的价格肯定拼不过京东网上的价格,那就应该在产品质量、产品配制和产品售后服务上做文章。如有条件,最好将每一办公设备都标注上中关村商品价格,供采购人员购买设备时参考。
协议采购作为政府采购的一种方式,已在市属高校采购工作中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因此协议采购的供货流程与方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5
关键词 高校政府采购 特点 问题分析 建议
自2003年颁布《政府采购法》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已近十三年,采购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日益完善。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更是使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迈进了坚实的一步。高校作为政府采购一大主体,因其自身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及复杂性,现今仍存在若干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高校政府采购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
一、高效政府采购特点
(一)资金来源多样性
《条例》第二条明确指出政府采购法中所述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也就是说财政性资金不仅仅包括财政专项资金,还包括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校内基本经费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都属于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高校作为科研型的主体机构,其经费来源更广,除政府财政拨款外,其他的方式有横向科研经费、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一流大学建设经费、省级配套服务经费、引进人才专项经费、企业合作、捐赠款等,资金来源呈现多样性。
(二)用户群体分散性
目前许多有条件的高校均成立了相应的集中采购机构,或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或高校招标管理办公室,或高校采购中心等,由集中采购机构负责高校设备采购事宜。但究其根本,高校采购的直接使用主体仍是万千科研型人才,高校内部组织机构较为复杂,机构设置分为行政机关、二级学院、研究所、实验室、课题组等。在这一组织结构下机关、院系等均有经费使用自,每个部门乃至每个系所教师提出的采购申请比较零散,使得高校项目采购缺乏科学化的计划及统筹安排。
(三)仪器设备专业性
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单位,身兼教学与科研双重身份,它不同于社会其他部门和行业,为了满足科研工作先导性和及时效性的需要,所采购的设备多是技术含量高、可靠性高、精密度高的专业仪器设备。以2015年为例,我校货物及服务项目预算总额约5亿,其中专业类仪器设备预算约3亿,达到采购总额的60%以上。另一方面随着学校专业门类设置的不断增多,采购设备品种也越来越多。专业设备需求大、设备技术需求复杂是高校采购一大特点。
二、高校政府采购问题分析
(一)周期长,采购效率低
首先,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及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采购申请、招标公示、招标文件编制、中标公示、合同签订等环节均有相对明确的时间规定,不能随意缩短或改变。虽然条例的实施使得采购效率得以改善,但在高校采购设备时效性强的背景下,其采购周期仍显得较为缓慢。
其次,高校设备采购的具体使用人是学校科研人员及教师,其精力主要放在教学及科研方面。一方面其对政府采购的政策的必要性及采购流程法规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对所购设备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所提技术参数难以实现可行性及规范性,易产生质疑和投诉,废标频率高,降低了采购效率。
(二)采购计划性差,执行进度紧
前文已经提到高校采购用户群体较为分散,各学院、各系所老师提出采购需求的时间不一,而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集中采购机构在收到用户采购需求时不得不尽快加以执行。以较为常用的GC、PCR等检测设备为例,平均每月均需组织至少一次相关设备的采购,从全校角度来看,是缺乏采购计划性的一种表现,也是对采购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批量竞争优势。
高校政府采购资金来源多样,预算下达时间不确定,许多财政性资金在预算审批下达留给采购的时间较少,有些预算下达后用户不积极采购,在年底或项目结题时期还面临着经费结余被收回的可能,最终年底突击采购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采购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计划性。
(三)高校相关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条例》新规定的实施虽然加强了高校采购需求管理、完善了高校政府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规范了高校验收环节,但因高校采购设备的特殊性及专业性、采购执行的及时性复杂性,政府采购在高校的实施过程中仍有待完善。一方面表现在为使高校科研水平保持于国际领先水平,物质支撑上要求仪器设备也具备高精尖水平,国产设备一般较难满足科研要求,需要购买进口设备,这就与政府采购法鼓励购买国产设备的原则相矛盾。另一方面政府采购对于供应商仅有两家的情况没有作出明确说明,许多高端精密仪器国际生产商仅有两家,即不适用于单一来源,也不适用于招标等其他方式,虽然用户可以降低准入门槛以便其他低端产品参与竞争,可一旦低端产品中标却无法满足科研实际需要,最终就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三、高校政府采购改进建议
(一)完善高校采购制度建设
高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在严格遵守采购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采购管理办法及程序,填补采购执行过程中的法规空白,从制度上保证整个采购过程合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进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采购计划性
预算管理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合理预算及预算执行进度,促进预算编制、计划以及执行有效衔接,设立相应责任人监督下达预算的执行进度,按预算要求严格实施采购进程。同时进行统筹规划,密切联合各部门、院系做好采购项目的汇总、整合、归类,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重复采购和突击性的零星采购,发挥集中采购优势。
(三)从采购源头抓起,加大采购宣传培训力度
首先,全校普及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让采购用户从根本上认识政府采购的必要性,宣传政府采购的优势,消除用户抵触思想。其次,做好采购流程的培训,尤其是从源头上做好招标参数要求的培训,强调前期调研工作重要性,尽可能多地了解仪器设备的市场行情、服务质量等,确保招标参数合法可行,以保证采购过程顺利进行。
(四)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对政府采购的认知水平,增强廉政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提高采购的专业化水平。采购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这就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采购法规知识外,还应懂得财政理论、法律知识、经济贸易等相关学科知识,采购机构应加大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采购人员素质,保证采购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完善采购的规则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改善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校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发挥集中采购优势,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锐.高校采购工作重点额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1):205.
[2] 刘莹.以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完善高校设备采购工作[J].中国轻工教育,2015(6):52-54.
篇6
关键词:项目采购;招投标;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56-2
引言
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高校投标的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以往高校在投标时,面临着多头管理,随意性比较大。为了能够帮助高校政府做好采购及招投标工作,需从机构设置、准备工作、采购预算编制等方面入手,完成制度的创新与建设。
1 高校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常用机制
1.1 集中管理机制
集中管理机制,便是将采购与招投标集中在对应部门,由对应部门完成对应项目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例如,一些高校会把建筑材料采购与招投标工作交付给基建部门来完成,将大型设备采购交给后勤部门来完成,将仪器设备采购交付给资产管理部门来决定。通常在这些部门会单独设立采购与招标办公室,从而完成采购与招投标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分散管理机制
分散管理机制,便是根据采购项目存在的差异,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当中,完成采购执行小组的有效设立。比如,在基建处或是后勤处,完成建设工程采购执行小组的有效设置,在资产处或是在设备处,完成仪器设备采购执行小组的设置等。同时,在采购与招投标过程中,对应的监察机构,要全程参与进来,共同完成采购与招投标工作。
1.3 委托管理C制
委托管理机制,便是在高校中完成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的设定,完成学校采购项目的上报工作,同时配合政府采购中心,来对采购项目进行落实,对于高校来说,没有权力来完成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对于此类管理机制来说,通常在一些省属院校较为常见。
2 高校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机制建立面临的问题
2.1 多头采购所带来的问题
在《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落实之前,高校在完成采购与招投标工作时,往往都是采取多头管理。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分散管理机制。而对于这种管理机制来说,由于采购主体存在的差异,会造成同样的服务或是产品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2.2 采购工作随意性较大
在采购与招投标时,往往会借助规模效应来使成本得到降低。然而,由于所采购的产品及资源来源,存在多元化的特点,因此会导致采购与招投标管理时,存在的难度较大,使得工作在开展时,表现出较为严重的随意性,比如被动招标、同种货物多次招标等情况都屡见不鲜,从而不利于采购工作效率的提升,成本的节约。
2.3 采购规模效益得不到提升
在《政府采购法》中,对采购与招投标方式作出了明确,需要政府在实施采购与招投标工作时,实行公开招标的方式,并对采购项目推出了强制性限制,并在很多地方政府,给出了具体的限额标准。在限额标准内的产品及服务,可以实施自主采购等采购方式,而对于超出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应当由机构,实施集中招标采购机制。在对这一规定进行落实过程中,除去一些既定的项目之外,对于一些较为零散的项目,在采购与招投标工作开展时,很多院校均是采取传统措施来完成采购,导致采购规模有限,难以体现出规模化效益。
2.4 采购管理监督比较薄弱
原先在采购与招标中,所用到的一些制度较为分散,同时不够健全,从而造成采购相关人员在对所需物品进行采购时,可选择的内容不多,一般都是由少数厂商或是商直接报价,从而会致使很多关联性因素出现,使得个人权力相对来说较为集中。这样一来,在对其实施监管时,便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各项调查工作的有效开展。特别是对招标采购活动来说,在监督时,难以对介入时间点与程度做到有效把握。
2.5 采购合同缺乏系统性的规范管理
首先,在签订合同时,表现出较为随意,对于工程、服务及货物进行采购或招标时,所签订的合同,都需要做到公平性、完备性、合法性,合同中所涉及到的条款,及各个条款间的关系,都需要做到相互关联,并在内容表达上较为清晰、明了,在文字语言叙述上较为准确,不存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等问题。然而,合同的签订,是对应职能部门来负责的,在这里,由于各个部门对应人员能力与素养存在差异,从而难以对签订合同的要求做好有效把握,甚至出现采用通用类的合同模板来完成采购合同的签订现象,从而为未来产生争议时埋下了隐患。其次,在合同执行阶段,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是因为合同的执行,一般会在出现重大问题时,才按照合同的指示来解决,同时也只有问题发生后,才知道哪些合同条款不够明确,从而使得采购方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最后是对合同档案实施管理时,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合同签完之后,没有做到合理归档,从而导致合同丢失等情况发生。
3 高校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3.1 完成常设机构的建立
所设置的这一机构,应当归高校资产管理体系管理,同时完成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的相关事项。通过这一机构的设立,不仅能够在人力资源管理,使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做到相互独立,还能够使采购与招投标工作,能够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下完成,从而使其能够与高校资产构建取得进一步的联系。
3.2 规范招标采购前准备工作
在这里,需要完成三项工作内容的开展。首先,在对招标采购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时,需做到进一步规范,完成可行性报告报批与审批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在商务、技术等方面需求工作开展时,要做到进一步规范化。最后是要完成对工作方案的有效制定,从而使招标方式在选择时,做到规范化。
3.3 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为了能够使政府完成对来年采购预算计划得到有效编制,需要完成对采购项目库的有效建设,来为其提供参考。同时在编制时,还应当对相关法律做到严格执行,并使编制完成的预算具有可行性。
3.4 项目验收机制的完善
项目验收机制建设时,应当结合项目工作小组实际状况,完成对应工作的开展。其中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需要参与到验收工作当中,同时需要邀请对应专家、政府监督部门共同完成监督工作。
3.5 招标采购审计制度
根据政府制定的要求,在招标采购时,需完成对项目审计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需对采购预算做出审计,审查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其次,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查,审查其是否具有完整性、合法性及有效性;最后是对项目验收工作进行审查。
3.6 完善招标采购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所谓的招标采购项目绩效评价,就是对已经完成建设的教学楼、场馆及相关的配套建筑设施做出评价,评价其有没有在招标采购建设完成之后,出现质量问题,或是处于长期空置及利用率不高的羁觥6对货物类的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时,便是对其购置后的质量、服务、利用率问题做出评价;对服务类的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时,便是对其服务水平、质量及标准作出评价,评价其有没有满足用户的既定要求。
4 总结
在高等院校招标采购工作开展时,应当对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原则的有效遵从,从而使招标采购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开展。同时完成由校领导组成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体系的有效构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高校建设经费得到充分的利用起来,还可以避免在工作开展中,一些问题的产生,从而维护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陈惠明.创新招投标管理办法之初探――建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J].轻工科技,2016(09).
[2] 严亚琴.财务参与高校招投标管理之浅议[J].会计师,2013(23).
[3] 夏侯炳,古思会,韩小腾,邹楠,陈H.高校推行电子招投标管理系统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3).
篇7
关键词:高校 物资采购 审计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增加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高校其他渠道经费收入的逐年增加,高校的自身经济实力明显提高。伴随高校规模的扩张,教学、科研、开发活动逐渐增多,对各种物资的需求也开始大幅度增加,例如学校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每年物资采购经费占教育事业经费比重增长较快,因此对物资采购经费的审计监督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当前高校物资采购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物资采购审计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对其审计难以操作
目前高校开展的物资采购审计缺乏相关的审计准则和具体的操着规程,因此高校开展对物资采购审计比较困难,另外部分高校对于有关物资采购方面的规章制度也不完善,这也加大了物资采购审计的难度。
(二)部分物资采购计划较难控制
由于每年的物资采购资金预算是在上一年年末编报,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受到一些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采购计划难以实现。如需求的产品型号停产,只能采购类似或升级换代产品等。还可能存在部分使用单位在申报时多报需求计划或将一些不需要的物资列入采购计划中,以谋取某些个人利益。上述物资采购计划经学校批准后,无形中加大了对物资采购的审计监督难度。
(三)部分物资采购申报的价格审查形式化
对物资采购申报价格的审查是物资采购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申购单位或部门报购的物资采购审批表,虽然需要相关部门审核批准,确定其报价是否合理,但是由于所报购物资有的是单一来源、国外进口、价格变化频繁和数量繁多等多种原因,使其价格审查流于形式,而没有起到实质性审查的作用。
(四)采购的部分物资验收流于形式
虽然很多高校多规定了物资采购验收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验收小组很多时候缺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时只能进行数量验收,往往不对物资的技术性能、质量等技术指标验收,导致验收流于形式,为今后物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质量等纠纷留下隐患。
(五)重视物资的采购而轻视管理的现象普遍
很多高校一般比较重视物资的采购,而对于采购、验收完成后,物资的使用是否合理,使用效率是否偏低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很多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设备等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闲置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六)审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要求
对高校物资采购审计除需要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物资采购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熟悉物资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协调沟通和专业判断能力。目前很多高校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其还有一定的差距,对顺利完成物资采购审计存在一定困难。
二、对高校物资采购审计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
高校内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建立和完善物资采购审计的规章制度,并且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规范物资采购审计。
(二)加强物资采购计划的审计监督
对采购计划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对是否确实需求、采购依据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采购申请的数量和技术指标是否明确,采购经费是否落实到位,相关报购程序和领导签批是否完整,重要的、价格高的物资采购是否经过合理论证,产品是否已经停产或升级换代。
(三)建立商品行情信息库,有效提高物资采购审计的有效性
高校内审部门协同学校相关部门把本单位使用及相关的物资按照商品名称、品牌、规格型号、最新成交价、最低报价,供应商、生产厂家等信息分门别类列入商品行情信息库,并及时进行更新和删减已经过时的信息,从而提高物资采购审计的工作质量。对于国外进口、单一来源等较难确定价格的物资,结合以往所购相似或配套物资的价格,对价格变化非常大的物资作为审计重点。
(四)强化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工作
设立招标投标管理办公室,作为专门的物资采购机构,其根据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采购规章制度,实现谁采购就由谁负责到底的岗位责任制,改善学校分散采购带来的盲目采购,暗箱操作等问题,从而实现从制度、程序上规范物资采购工作,同时也为高校内审部门较好的开展物资采购审计奠定很好的基础。
(五)重视物资采购验收组织与实施工作的审计监督
要求使用单位或部门根据合同规定先行验收,包括安装调试和使用,其确认无误后,学校相应的物资采购验收小组再进行验收。对于价值低、品种繁多的物资,验收小组可以采取抽查方式复验。而相对价格较高,质量要求较高、技术复杂的仪器设备等则要根据采购价格申报单、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发货票等进行数量、品牌、型号等方面确认,之后需要相关人员在验收单上签字或盖章。
(六)加强物资采购后续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并与今后物资采购申请相联系,对于物资的使用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的部门,相应的削减今后的物资采购计划,避免出现仪器设备等物资闲置浪费情况。
(七)积极推进高校内审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物资采购涉及货物、工程、法律、服务等门类,技术参数涉及多个行业,而且发展变化快,这些因素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一是逐渐引进相关专业人员,二是重视现有人员的培训,积极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内部审计协会、政府相关物资采购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使其物资采购审计监督技能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单一来源采购;特点与问题;组织;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02-02
一、单一来源采购的特点与问题
1.非充分竞争性。此特点易使采购方处于不利地位,加大了采购成本增加的可能;而且也容易滋生索贿受贿的不良现象。在不少人看来,实施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就不需要竞争,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政府采购本身就是一种体现公平竞争的采购活动,只不过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竞争性没有公开招标等方式强。所以,在采用“单一来源采购”中,无论执行哪一采购程序,都要与实施其他采购方式一样一视同仁,一样公正,否则,就是不公平,就容易变成掩耳盗铃式的单一来源采购。
2.采购来源单一性。由于某种特殊的采购环境,或出现了某种特殊的采购情形,例如,为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和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提供者添购,继续向原供应商、承包商和服务商提供未预料的额外产品、额外工程和额外服务,采购方不得不或只需与单一的能满足采购方要求的客户进行洽谈,签订采购合同。采购来源的单一性,自然决定了该采购方法的非竞争性。
3.适合紧急采购的时效性。一般而言,这种方法的采用大多是出于紧急采购的时效性或者只能从唯一的供应商或承包商取得货物、工程或服务的客观性。例如,发生了不可能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不可预见事件导致出现异常紧急情况,且出现该紧急事件的情势也非因于签约机构,公开和限制性的其他采购方式由于程序相对复杂、时间限制较多,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购,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此情况下,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由于程序相对简单,往往可以满足紧急采购的要求,也常常被运用。
二、单一来源采购组织与管理的任务
高校单一来源采购的任务是其组织与管理的核心,是促进单一来源采购的经济有效性和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的保障。高校单一来源采购必须按照中国的政策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讲究诚信与竞争,保证质量,维护学校利益,提高办事效率,为学校教学科研第一线提供服务。
1.规范单一来源采购的活动。高校采购实施政府采购以来,各项采购有了长足发展,推行的领域不断拓宽,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取得的成绩也逐渐提高。但是在一些单一来源采购活动中仍存在突出问题:如不认真执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不追求质优价廉,不履行审批程序,不符合法律所规定情形。采购程序不规范,做法不统一,随意性强,漏洞较多,采购中不正当交易和腐败现象不止,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职责不清,监督部门对采购活动干预过多或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等等。高校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规范单一来源采购活动是解决采购过程问题的根本所在。
2.提高单一来源采购的效益。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人与供应商除应当遵循法律所规定的原则和保证采购项目质量外,还应当在双方商定合理价格的基础上进行采购。这就是说,还要按照物有所值原则与供应商进行协商,本着互利原则,合理定价,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要实行“双赢”,而不是让供应商“独赢”,由供应商单方定价,随供应商任意“宰杀”,果真如此,这样的单一来源采购也就毫无意义,所以,在采用“单一来源采购”中,我们一定要杜绝不追求质优价廉的现象,要改变以往与供应商一商谈就定价的格局,应事先通过充分市场调研按规范程序评算其价格,在此基础上再与供应商商谈价格,从而才能保证执行互利,合理定价原则,实现既买到有,又买到好的目的。
3.保证单一来源采购的时效性。在注意采购的经济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采购的时效性,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采购服务是单一来源采购在注重价格、质量外也不可偏废的,否则,周期太长,延误采购有可能会影响到紧急采购的需求,反过来影响着采购的经济性。时效性目标要求以最有利的价格等条件采购到质优价廉且供货及时的物资,规范采购是达成目标的有效手段,追求质优价廉、及时便捷。
4.廉洁采购,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采购当事人和使用人的合法权益,是采购组织与管理的最终目的。促进采购中的廉洁,对发挥有效的采购制度有着重要意义:高校采购对腐败行为具有更多的诱惑和机会,这些不法行为直接地损坏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而廉洁采购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采购机构、采购当事人的信任程度,使采购当事人能积极参与,从而实现采购的规范性、经济性、有效性。
三、单一来源采购组织管理的内容与实务
1.完善采购的制度化、法规化建设,实行责任制
制度化、法规化建设是高校采购的重要基础,使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下存在及运行,以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管理办法。例如,我校在实施《华侨大学物资采购暂行办法》的前提下,经过充分调研、讨论,制定了《华侨大学仪器设备单一来源采购暂行办法》,使单一来源采购有章可循,规范采购行为。反之,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采购组织与管理的政策和制度,采购将无法达到目标,采购行为将难以规范与管理。单一来源采购制度建设应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在学校统一布置下,依据国家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组织设备、财务、审计、监察、学院等有关部门,充分调研和讨论达成共识,以利各方面政策的协调。第二,应明确单一来源采购的目标与原则、运作程序与执行、规范与管理、监督与责任,把重点放在立项、论证、采购、合同签订与验收、付款方式、资料存档和售后服务上。第三,应具有强制性与限制性的特点,如实施单一来源采购的限制性;不同额度采购的限制性运作条件;采购监督的强制性要求等。高校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的运作范畴,决定其强制性与限制性贯穿采购的全过程。
高校采购应建立各环节的责任制,建立各目标责任制,实行采购全过程的责任监督,并根据国家法规和学校政策,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有关人员在采购中、、行贿受贿的,应追究其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2.对单一来源采购进行全方位明确规范
对高校采购进行规范是主要管理形式。为保证采购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杜绝采购中的不正之风,主要从全过程实施程序规范。程序规范应包括立项―论证―采购计划―采购―合约―验收―登账入册―审计―付款―服务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规则和约束力,当事人不能随意更改。单一来源采购的程序规范主要体现在论证环节,《华侨大学仪器设备单一来源采购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使用单位向物资采购中心报送采购计划表并提出单一来源采购要求,采购中心进行初审;经采购中心初审通过之后,使用单位组织召开单一来源采购专家论证会,对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的必要性、最高限价进行论证;专家论证会通过后,使用单位须填写《单一来源设备采购审批表》;单一来源设备采购审批通过后,单台件5万元、批量1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送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设备科进行市场价格调查,设备科应提供调查报告,供单一来源采购谈判参考;单一来源设备采购谈判由采购中心组织采购,在评审专家库中抽取评委参加评标。
3.单一来源采购公开和监控体系的规范
第一,建立及完善采购公开制度。采购公开是对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部门、环节进行全面遏制的有效措施;是做到关口前移,搞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防止腐败的必要举措;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自觉性的有利举措。我校实践证明,采购是学校的重点和热点工作,推行采购公开,在采购流程上按照规章制度,自下而上实行较完整的采购程序和监督制约机制,杜绝了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及“暗箱操作”。
第二,建立规范、运作有效的采购全过程监控体系。建立规范、运作有效的采购全过程监控体系是高校采购防腐拒变的前提,是实现采购目标的要求和保证,并针对不同的采购方式、程序实施分层次的监控体系以保证采购的制度化、规范化。应建立的监控机制包括:财务监控机制;审计监控机制;纪检监察机制;质量监控机制;采购公开、民主监督机制。建立监控机制要注意坚持几方面要求:对采购当事人依法强制性实施监督,当事人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监督;各监控部门要依法实施监督,不能变相的行政干预,不能有违反程序的行为;各监控部门要注意各自的职权范围,正确行使本职权利,不能越俎代庖,不能由一个部门包办监控;各监控部门要注重时效性,采购有明显的时间效率,监控部门要尽可能的简化审批手续。从某种意义而言,高校采购过程是具有非常强制性的规范过程。我校在实践中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善的监控体系,分别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审计、监察部门负责组织采购工作小组;由派人士组成采购监督小组,配合采购工作小组对采购工作的监督;任何人有权检举每桩采购中的违法行为,对采购行为和卖方公司的销售行为的合法性及采购的质量进行监督。
第三,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网络管理,有利于采购的信息公开、信息查询、信息管理,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信息通过网络,便于教职工获取相关信息,便于加强群众性的监督,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采购公开工作。采购信息网可以通过挂靠华侨大学主页,利于全校网络建设、规划和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楼继伟.政府采购[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游栋明.高等学校实施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学纵横,2004,(1):141-142.
[3]杨玉锵,等.浅谈高校政府采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106-107.
篇9
关键词:材料管理;高校基建;影响因素;管理模式
1引言
国内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其建设资金来源多属于财政拨款,经费总体受控且使用限制条件较多。如何实现廉价的成本与建设参数合规,保障工程建筑有品位、设施设备美观又实用,是当前高校基建部门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学术界和教育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方向。近年来,部分高校就此进行了实践探索,特别是一些重点高校基建工作在节约资金、规范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基建项目材料采购、材料管理、与供货单位合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2高校基建材料采购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材料采购规划性不强,预算经费不精确
按规定,高校基建部门使用预算内经费进行材料采购,均要编制相应材料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分管领导和财务管理部门,但在实际材料采购环节中,基建管理部门较少编制采购计划,即便编制了材料采购计划,也会因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况而不按计划进行材料采购,直接导致预算经费不精确,难以控制到位。
2.2材料采购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高校基建材料采购工作一直比照政府采购工作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人员对采购制度认识程度及重视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对材料采购的特殊性及材料采购流程还存在相应误区,导致在执行相应制度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利于高校基建材料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2.3缺乏相应材料采购专业人才
调研显示,大多数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未配备专职材料采购人员,一般由下属各科室人员组建兼任的采购团队,采购队伍缺乏专业培训,专业管理能力整体偏低,特别是采购团队大多为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对政府采购所要求掌握的商业谈判、市场询价、招标计划、合同审查等环节涉及的知识非常欠缺,直接导致规范采购行为存在较大困难,在缺乏相应专业采购经验的情况下往往会拖长工期建设、偏离采购应有的制约。
2.4材料采购过分依赖供货单位,外包存在隐患
部分高校材料采购过分依赖外供,外包现象存在隐患:一是尚未制定系统、统一的材料采购外包管理制度,特别是涉及材料采购外包的相关科室对材料采购活动管理零散、随意,未建立对材料采购外包的专项审计和检查制度。二是未对外包供货商进行全面考察,在资质认证、经营诚信方面尚无一套专业、完整的考评体系,更未深入调查材料采购外包商以往的案例是否真实,仅依据材料采购外包商提供的自评材料就进行认证。三是对材料采购外包商合同约束力不足。合同内容重于施工项目本身的执行条款,未及时将监管部门和内审单位及外部审计机构对材料采购外包商监督检查权利写入相应的合同之中,特别是分包和转包的条件设置及协议变更等补充事项等规定存在缝隙,一旦后期出现问题,容易产生法律纠纷。
3高校材料采购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实证
高校基建部门在材料采购、材料管理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出现相应的风险,而通过实证分析风险可直观反映问题的定性源头。本文借鉴原爱萍的观点,结合西南地区重点高校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层定义为性价比高的材料投入施工建设,标记为A。将材料采购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归纳为市场采购风险、采购合同签订风险、材料验收入库风险并将其定义为一级准则层,分别标记为B1、B2、B3。从一级准则层继续深入分析,将市场信息不对称、材料特殊性质与要求、廉政道德素质因素为二级子准则层,分别标记为C1、C2、C3来构建AHP层次分析模型。借鉴此种分析法向高校建筑学教授、外包供货单位、监理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汇总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法得出重要性打分。再利用Python、SAS、STATA等编程工具抓取相关网络有效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对目标层(A)维度下的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为了度量不同阶段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需要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平均随机性指标是指多次(1000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之后,取算术平均数而得到的。1~10阶矩阵重复计算1000次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2。因为是三阶,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52,故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52<0.10,因此可以接受此判断矩阵及权重系数;同理,对其他因素层级通过多个维度下各项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均满足CR<0.10。通过对最后合成各个风险因素对合作模式的综合评价权重分析可得出C3>C1>C2,要做好材料管理,应在重视材料管理及采购人员廉政教育的基础上,保证材料管理工作有效合规开展。
4完善高校基建材料采购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严格执行相关采购招投标制度,避免廉政风险
为规范招标采购环节,避免不公平竞争和廉政道德风险,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学校专业招标小组和高校基建材料管理文件规定,执行工作岗位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规格型号、材质要求、供货数量及时间,相关参数按国家标准编制,禁止按某一厂家、品牌特定技术标准编制招标文件。
4.2加强培训和宣传,增强对采购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和本校基建材料采购及管理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切实增强相关工作人员材料采购时的自律性,定期披露材料采购执行情况,提高材料采购和管理的透明度,坚持公平、公开。
4.3建立材料管理“专业验收人才库”
针对材料施工单位易出现未严格按照招标核定的品牌、厂家、档次进货,或在施工中途以次充好的情况,一方面要根据材料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人员职责、材料管理有关办法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招标及认质核定的品牌、厂家、档次验货;另一方面要建立材料管理“专业验收人才库”,抽派有丰富验收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监管,防止替代或调换。
4.4建立外包供货商和施工单位准入数据库
在采购之前,指派专业人员通过招标网络、市场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市场调查和信息收集。在收集过程中注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重点围绕供货企业以往的工作评价和市场价格走向趋势进行分析,必要时编写相应的调研分析报告作为采购之前的决策参考。定期对数据库内的单位进行更新,加大力度对在建工程和已竣工材料设备方面的认质与认价监管工作,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理,做到货比三家。出现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及时进行论证和分析,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的问题,及时防范相应的风险因素。
4.5完善材料采购与管理内控制度,预防风险
一是推进采购制度创新,高校基建部门应积极与本校财务管理处、地方政府采购中心、兄弟高校采购单位积极沟通和联系,做好信息共享工作如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联络交流会议。二是建立材料采购绩效奖励机制。对采购批量较大、采购效率较高、节约资金较多的采购人员给予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三是建立材料采购责任制度,对未按照制度执行造成工作疏忽、出现问题的人员严肃追责。四是明确建设管理单位职能分工制度。如负责建设工程的人员应负责建筑材料、设备市场调查及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掌握市场最新动态,建立工程所需材料、设备的基础资料数据库并维护更新;参与工程项目招标清单编制中材料部分相关工作;参加图纸会审及工程例会,及时收集,掌握工程所需材料、设备供需计划;根据工程材料清单计划,拟定招标文书,并参与招投标工作,负责承办工程材料、设备的认质与认价。如材料管理部门需在监理和现场代表的配合下,负责设备的现场验收,配合监理和现场代表对认质与认价材料、设备进行检查验收;负责建筑材料、设备合同、协议、核价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五是建立材料采购档案管理办法。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型号的材料较多,对相关资料要妥善保存存档,作为证明材料,以备日后随时查阅。
5结语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影响高校基建材料采购和管理的因素有很多,高校基建管理部门作为甲方在材料采购、施工招标、材料验收保管等环节有更多的议价优势。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切实加强制度执行力,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与研究,科学有效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丰富材料采购经验,保障材料质量过硬,确保为高校基建工程施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文学.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的材料管理模式分析[J].城市建筑,2013(20):121.
[2]许玉申,陈剑.高校基建工程材料选型与价格确认分析[J].科技展望,2016(23):41.
[3]李述有,张燕.加强高校基建材料管理与核算,提高基建投资效益[J].金融经济,2012(10):141-142.
[4]原爱萍.科研院所材料采购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经贸,2016(18).
[5]林阁.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缺失风险及应对[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9-91.
[6]杨海勇,汪潇潇,张娟,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1119-1127.
篇10
【关键词】 高校 公房管理 信息化
近几年来,公房资源作为高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基础,其资源配置进一步合理化,管理模式进一步科学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公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公房管理工作理念,做到“两提升、两注重”即提升服务理念、提升法律意识、注重环保节能、注重安全排查。
一、提升服务理念,推动工作开展
在公房管理工作中,管理只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职能,大多时候我们反而忽视了在公房管理工作中本应具有的服务理念。管理理念固然重要,但服务理念亦不可或缺,强化服务理念是做好公房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基本观点。在规范日常公房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公房管理工作就是“服务工作”的理念,提高办事效率,规范办事程序,创新公房管理模式,努力在服务学校、服务教职工、服务学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提升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在今后的公房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按章办事,要做到有法必依。对于新建的公共房屋,应依法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产权登记,明确产权关系,不得偷工减料,不得违建。对于出租的经营、产业用房,高校的出租用房政策不能与《合同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相违背,租赁双方应签订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明确租赁期限、违约责任,校方在依法收取租金的同时也应承担法律规定的相关义务。
高校公房管理人员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做好公房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应当通过举办法制讲座、敦促管理人员自学等方式,培养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自觉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在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工作程序,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此外,高校公房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今后公房管理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则显得异常重要。
三、注重环保节能,提倡绿色建筑
环保节能材料在房屋建设中的应用已成为当今世界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欧美国家的大多数高校,新型环保建筑已成为主流。我国在今后的高校建设中,应注重将环保节能理念融入到公房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新建房屋还是旧房改造,都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准,提倡绿色建筑,提倡选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3R环保材料。在对新建的公共用房进行验收工作中,要将环保节能纳入考虑之中,对高污染、高耗能的公共用房要及时改建。在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应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能源使用规划,严格落实能源审批、运行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计量装置,建立能源消耗计量、监测、统计、审核及公示制度,建立能耗监控管理平台。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对能源规划、使用和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按照环保节能标准,同时建立环保节能目标责任制度和各级能效管理负责人制度,以及相应的资金保障制度和环保节能奖励机制。通过环保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应制定符合各校实际情况的用能指标体系,逐步实现高校能源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在设备采购管理工作中,将环保节能作为器械设备等招标采购的重要依据。
四、注重安全排查,杜绝安全隐患
- 上一篇:高校学生劳动教育
- 下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