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融资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资金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2009年初,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并借助于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来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投入4万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在这样的一个积极环境下,各地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其投融资规模也空前庞大。从正面意义上讲,确实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从负面意义上讲,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刺激以及自身发展实践的限制,我国政府融资结构并不完善,仍旧存在着许多漏洞。如果不及时弥补这些潜在的漏洞,那么势必造成银行的坏账,从而引发经济秩序的紊乱。
一、我国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各地政府热情高涨,纷纷组建自己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划拨土地、股权以及规费等资产向商业银行融资,而其很大一部分的信贷用于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然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加了政府还贷的难度。所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并由此问题引申出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
第一,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为银行的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是由政府搭建、由地方企业共同组建的,因而在向银行贷款时可以确定具体的贷款企业,即承贷主体。但是在对资金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的现象,而这种混乱的现象为银行跟踪贷款资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一般的,承贷主体是融资平台的相关企业,但是资金使用主体却是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这样的混乱中,极易形成挪用公款等违法犯忌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第二,在贷款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统一规划,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进行资金融资之前,地方政府没有形成统一部署与安排,从而不能够正确评估贷款金额以及使用资金数目等。一般的,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政府贷款是“宁多勿少”,增加了政府自身的还付压力,也为政府腐败作风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由于事前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部分资金重复投入的现象在所难免。长此以往,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降低,不利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
第三,未能对政府自身的偿付能力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造成融资平台举债过度的现象。
在投资环境利好以及中央相关政策的刺激下,部分政府的投资热情高涨,在对项目评估以及贷款风险管理上缺乏理性思维,极易形成过度融资的现象。如若融资数目超过政府自身的还贷能力,那么势必会造成融资平台的土崩瓦解,同时也使得银行的资金陷入困境,导致政府信用危机。但是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一般为准公共产品即多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其项目工期长,从而使得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出隐性化以及长期化的趋势。
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措施
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在资金融资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漏洞,为政府的腐败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银行自身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为我国资金结构的调整增添了阻碍。但是,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扩展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渠道,同时也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更利于地方发展。因而,应该在保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资金融资进行有效地监管,降低政府投融资风险。
第一,实现融资平台责任化。
虽然说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有不同的项目负责人,但是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是固定不变的,应该在搭建融资平台的同时确定出资人,从而实现融资平台的责任化。因为融资平台本身是由政府授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的相关职责的,所以出资人所要履行的责任就应该以融资平台的责任制为标准。而出资人的确立可以便于相关监管部门的跟踪与监督,同时也可以对融资资金的流向进行控制与管理。
第二,完善监管制度。监管制度不光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同时也是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实现科学举债,就应该对其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管,其中包括市场准入、融资计划、高管任职资格审核、市场退出、风险稽查等。而这些监管工作应该交予第三方有资格的独立机构完成,减少其中的连带关系,增强监管的可靠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资金融资决策流程更加透明化、程序化。
三、小结
其实,地方政府自主搭建融资平台对于地方发展而言是有利的,同时也拓宽了我国中央融资渠道,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更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其本身发展时间较短,还有许多的问题并有解决,从而使得如今政府资金融资平台存在着许多缺陷,降低了其本身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所投资的项目为非商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项目本身的还贷能力有限,因而无形中增加了政府还贷的风险。在这样的一个内在外在环境影响因素下,如果构建合理的资金融资平台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监控管理制度对于政府投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是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融资现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我国政府融资平台的搭建,为其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的良策。
参考文献:
[1]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篇2
关键词: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改进方式
投融资项目的高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但因其融资项目和融资金额的巨大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国内相关学者对投融资项目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其普遍认为,实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问题。
一、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实现创新的作用
(一)提高资金融通效率,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提高。通过提升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融资项目的成功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利润的增长,企业的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下能够促进企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模式均不适用投融资项目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我们应突破瓶颈,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利润,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二)降低审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投融资项目所涉及金额十分巨大,在旧的管理模式下,无法实现企业投融资项目的真正发展,而创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审计风险,实现投融资项目工程变更数量的有效控制,促进企业计量、结算、审核的准确化,实现企业的自身资金安全。
二、现阶段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创新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对原有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才能够有效解决投融资管理模式问题,实现创新。就本人对大量文献参考和经实践调研后得到以下结论。(一)投融资项目管理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资本金管理和银行融资管理两方面:1.资本金管理。目前,我国相关政策强调应规范ppp项目的资本金管理,以实现企业资金到位与穿透为目的,保障企业资本金管理的安全。但目前我国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中,资本金存在长期不到位,以债务资金充当资本金的相关情况,此外,许多企业通过发行信托等理财产品进行资金的融通与募集,这些产品的资金融通力度均不利于企业长期进行大规模融资,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2.银行融资管理方面。企业的投融资项目大部分通过银行展开,而我国的相关政策为资金融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就现阶段而言,许多企业仍存在对银行融资的过度依赖现象,此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问题无法得到银行的批准,融资存在困难。例如出现了明股实债的运作模式不受肯定,企业高利率无法承担的现象。(二)施工管理阶段的问题分析施工管理阶段是企业发展的重点阶段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关注能够促进企业资金的高效利用,目前施工管理阶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前期勘探不到位、设计图纸与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在进行施工管理之前,应前往施工场地实地勘探,通过对项目的更深化了解实现设计图纸的设计并改进方案,实现方案的科学化,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投融资项目的成功。但目前我国大量的企业均存在不重视前期侦查工作的现象,侦查工作不到位、力度不够的现象常有发生,许多编制方案也不够合理,不利于企业开展计量工作,导致了企业的效益流失。2.工程项目变动大,审计风险得不到控制。目前,我国的投融资项目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变更数量较大,在移交预算前应进行充分的审计与计量,但就现阶段发展状况来看,许多企业的审计工作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得到有效计算,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发展。(三)运营管理阶段的问题分析。我国现阶段投融资项目所涉及的资金状况存在资金大、回报期长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投融资项目的合作期也较为长久,企业资金状况需投资者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管理模式与相关理论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无法有效支持投融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存在着相关盲区,例如,企业管理过程中,公司无法按照实际的资产管理职责和运营标准提供满足合理的运营管理手段,从而导致了经营效益的低下和绩效考评的不合格。(四)法人治理不到位。投融资项目需对企业的各项融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包括项目的融资、建设和成本回收,但其各种环节涉及多方代表,法人管理机构无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导致管理十分薄弱,无法为投融资项目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支撑。
三、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针对目前在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解决融资难的现状,并使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的技能、专业水平能够满足企业施工的实际需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投融资管理方面。资本管理方面,企业可以提前对项目需要的投资进行模拟,指定项目整个周期的资金流量表,根据项目所需资金来做好资金储备。还可以与产业基金之间形成合作,把到位的资金通过滚动发行的模式来置换项目前期投资所需金额。而融资方面可以通过银团或者是拼盘的形式,避开银行的利率风险,引入多家银行进行竞争,提高企业在出现市场波动时的议价能力。银团方面需要为企业打通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在资金审批、利率波动方面占有有限的优势,其次,为了避免出现国内资金紧张的情况,还可以创新性的开辟海外银行参贷的合作贷款模式,将海外资金引入到国内项目当中。多管齐下避免低利率风险,确保项目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施工管理方面。首先,合同方面要合理设置约束条款,对图纸的设计深度、完善程度等要求进行深化,与设计费和付款进度之间直接挂钩。其次是项目预算,在概算编制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设计图纸以及工程量的复核,因此我们可以采取BIM技术,改变传统的概算方式,实现设计的高端化。最后,在项目的现场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公司的相关制度,对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其具备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的能力,避免施工管理方面的风险。(三)项目运营管理。在投融资项目的运营管理当中项目公司是责任主体。项目公司需要严格遵守合同法、公司规定、PPP项目合同(以下简称PPP合同)等文件的要求与规定;此外,还需要履行企业的运营管理和资产管理职责,向政府与业主提供可靠的业绩考核报表,让政府和业主能放心的将费用支付给项目公司。同时,项目公司还要做好风险预警避免出现违约情况;做好绩效考核,避免影响项目收益的现象出现。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国外相关经验的调查和学习,国内聘请专家进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为项目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培养优秀的团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市场份额的滚动发展,为企业的发展增加新的利润点。(四)法人治理方面。项目公司是实施项目投资的机构,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好项目的投融资、项目运行、项目建设、项目移交及资本回收工作等工作。所以,必须要将项目公司的法人结构进行完善和优化,将企业的相关制度有效落实到位,确保项目公司能够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治理公司;此外还需要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完善,对公司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把控投资项目;完善项目投资的投融资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构建优秀的投融资管理团队,提高项目公司的管控能力,确保投融资能够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结语
投融资项目因其资金涉及数目大,回收慢的现状,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其发展对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助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对投融资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以促进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助推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孙萱.探讨新形势下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9(8).
[2]王桂忠.新形势下投融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其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7).
篇3
【关键词】公路建设;融资方式;税费改革
长期以来,征收车辆购置税、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等,是我国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自2009年起,国家实施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公路养路费等六费全部停征,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将逐步取消。也就是说,今后绝大多数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农村公路成为非收费公路。尽管改革方案规定改革后形成的交通资金属性不变、资金用途不变、地方预算程序不变、地方事权不变,但因改革后形成的交通资金是财政资金,受现行担保法限制,不能再为公路建设贷款做担保;公路建设原有的融资平台失去了基础。为了应对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的减少对公路建设的消极影响,必须调整思路,进一步拓展公路建设融资渠道,缓解公路建设的资金瓶颈。
一、公路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1.公路建设债务沉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是我国公路建设融资的最主要方式。各地交通部门还以交通规费权利(公路养路费和车辆通行费)为质押,筹集信贷资金。近几年公路建设投资的债务资金所占比例一般都在70%~80%之间。在全国公路网中,95%的高速公路、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都属于收费公路。2009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取消了公路养路费,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抵押融资的平台不复存在,而且对以前年度的贷款存量,由于失去担保能力,公路建设面临的偿债压力突增。
2.非公资本进入存在障碍。早在2004年,国务院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由于收费公路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于是出现了政府与民间资本在收费公路建设上的“争利”现象。地方政府常常不当地利用政治权利,限制社会资本进入。例如:设置高速公路公司中社会民间资本所占比例的上限,以维护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结果是大部分的收费公路被国有资本所控制,我国有80%以上的收费公路属于政府收费还贷型。资本市场是非公资本进入的另一个重要通道,其基本模式是组建高速公路公司,通过发行高速公路股票融资资本金,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融入债务资本,然后用将来收取的通行费偿还债务资本的本金和利息。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市场是其“短腿”,债券市场规模小、发行和交易市场割裂;流通股市值比重太小,资金进入和退出存在障碍,削弱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3.融资结构不合理。近些年,在“收费还贷、贷款修路”的基础上,我国公路建设采取了多种融资渠道和方式,如:利用外资、发行股票和债券、项目融资等。但相对于信贷融资模式,证券融资和项目融资比例较低,导致债务负担过重,融资成本过高。此外,还贷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赖收取车辆通告费,还款周期过长。
二、当前公路融资问题的建议
1.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优化融资结构。公路属于基础设施投资,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消费属性,因而中央财政出资经营公路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传统投融资体制。为了筹集中央财政资金,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将公路税收直接用于公路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公路使用者税收的税种包括以燃油税为主的消费税、汽车购置税和车辆使用税等。在这些税收中,燃油税的比重最大,一般占60%~80%。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近7万亿元,其中70%属于中央财政收入,强大的中央财力为这一财政投入体制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我国税费改革之后,建议强化这一财政投入体制,以减轻偿债压力;适度地将一些重要的县级公路升级为省级公路,减少农村公路建养里程,以减轻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负担。
2.采取多样化的投资回收方式,提升项目还款能力。公路建设项目可带动沿线土地增值,拉动沿线商业发展,为公路投资回收方式的多元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路经营企业应当以此为契机,改变单一的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投资回收模式,积极参与公路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公路沿线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开展物业服务、广告、商业、加油站、维修和移动通信服务等经营活动,丰富投资回收方式,拓展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此外,建议国家建立公路沿线土地升值收益分配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具体而言,政府公路投资所拉动的土地增值收益应以“土地增值税”的形式收归国有,再转移支付的形式,转化为公路建设资金;社会投资主体的公路投资所拉动的土地增值收益应以适当的的形式,转移给原投资主体。
3.打通资本市场通道,加大对民间资本的利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的民间资本和国外游资不断增加。为了引导民间资本和国际游资进入公路建设领域,为民间资和国际游资的进入腾出空间,2009年5月2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下调至25%。结合通知精神,可考虑将一些潜在经济效益好的非收费公路转化成收费公路,通过减少非收费公路里程,一方面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将政府投资置换为社会和民间投资。目前我国的政策环境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还不能为民间资本自由出入公路建设领域提供通畅的渠道。因此,一方面要尽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应大胆地进行金融创新,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强力引入社会资本。例如,资产证券化就是公路建设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的一种理想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是近40年来世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是当今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指发起人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可以产生稳定可预见未来现金收入的资产,出售给特定的发行人,通过创立一种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一种金融债券,并通过公开出售该债券获取现金的结构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有优质资产支持,并还采取了信用增级技术对债券进行升级。所以,与一般的信贷融资相比,融资成本低、筹资规模大。收费公路投资回收期长,车辆通行费收入来源可靠而稳定,现金流量大,属于长期优质资产,特别适合证券化运作,而且我国高速公路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可资借鉴。
4.拓展“BOT”和“BT”项目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扩大“BOT”融资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资本(包括外国资本)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在国际融资领域BOT不仅仅包含了建设、运营和移交的过程,更主要的是项目融资的一种方式。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本身信用为基础的融资,是与企业融资相对应的概念。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融资时,银行只能依靠项目资产或项目的收入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在这种融资方式中,银行承担的风险较企业融资大得多,因此项目结构往往比较复杂。在实际BOT项目运作过程中,政府或项目公司的股东都或多或少地为项目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银行对政府或项目公司股东的追索只限于这种支持的程度。由于BOT项目具有有限追索的特性,BOT项目的债务不计入项目公司股东的资产负债表,这样项目公司股东可以为更多项目筹集建设资金,所以受到了股本投标人的欢迎而被广泛应用。(2)推广“BT”融资模式。BT(代建制)是BOT的变形,是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的项目管理制度。BT是适用于非经营性公路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它可以借助代建单位的筹融资能力,延缓政府的筹资压力;可以简化项目建设委托关系,实现项目投资与项目管理的职责分离,业主只与代建单位发生合同关系,不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发生经济联系;通过代建单位的专业化管理从而达到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赵婧.“危”、“机”并存下的公路建设融资现状及分析[J].交通财会.2010(4)
篇4
1、BT模式产生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公路工程建设资金的银根压缩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筹集建设资金成了制约公路建设的关键。原有的投资融资格局存在重大的缺陷,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建设企业及其关联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为阻隔,资金缺乏有效的封闭管理,风险和收益分担不对称,金融机构、开发商、建设企业不能形成以项目为核心的有机循环闭合体,优势不能相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流动与运用。
2、BT模式的运作
政府根据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对项目进行立项,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前期工作,将项目融资和建设的特许权转让给投资方(依法注册成立的国有或私有建筑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项目未来的收益情况对投资方的经济等实力情况为项目提供融资贷款,政府与投资方签订BT投资合同,投资方组建BT项目公司,投资方在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资方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或计量总价加上合理回报)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政府在BT投资全过程中行使监管,保证BT投资项目的顺利融资、建设、移交。
投资方是否具有与项目规模相适应的实力,是BT项目能否顺利建设和移交的关键。
3、实施BT模式的依据
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3.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路法》第一章第四条“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设,经营公路。”
3.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30号《关于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第四章第七条“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转让(BT) 、建设——经营——转让(BOT) 、建设—拥有——经营(BOO) 、建设——拥有 ——经营——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
4、国内公路工程实施BT模式的部分范例
4.1 2003年,重庆华村嘉陵江大桥由重庆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工程投资25.5亿元人民币;
4.2 2004年,涪陵乌江二桥由中铁八局承建,工程投资2.29亿元人民币;
4.3 2004年,南京九华山隧道由中铁八局承建,工程投资
14亿元人民币;
4.4 2004年,上海中环线(清西段)A2、7标万荣路—铜川路高架工程由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工程投资4.2亿元人民币;
4.5 2004年,太仓市339省道复线昆太段改造工程由苏州中元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承建,工程投资1.3亿元人民币;
4.6 2005年,姜堰市溱湖大道工程由姜堰市华通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工程投资2.3亿元人民币。
5、BT模式的运作过程
项目的确定阶段:政府对项目立项,完成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筹划报批等工作;
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政府确定融资模式、贷款金额的时间及数量上的要求、偿还资金的计划安排、合理确定招标标底等工作;
项目的招标阶段: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确定中标人(投资方),谈判商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等工作;
项目的建设阶段:参与各方按BT合同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项目的移交阶段:竣工验收合格、合同期满,投资方有偿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或计量总价加上合理回报)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
6、BT模式的特点
根据BT的概念可知:
6.1 BT模式仅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项目建设;
6.2政府利用的资金是非政府资金,是通过投资方融资的资金,融资的资金可以是银行的,也可以是其他金融机构或私有的,可以是外资的也可以是国内的;
6.3 BT模式仅是一种新的投资融资模式,BT模式的重点是B阶段;
6.4 投资方不仅是投资者还是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
6.5 政府通过招标确定投资方;
6.6投资方在移交时不存在投资方在建成后进行经营,获取经营收入;
6.7政府按比例分期向投资方支付合同的约定总价。
7、BT合同的约定
BT合同涉及投资、融资、建设、移交等一系列活动,当事人与参与人包括地方政府、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贷款人、融资担保人等以及其他可能的参与人,因此BT合同形成众多当事人与参与人复杂的法律关系。
7.1 BT合同的主体: BT合同的主要主体为业主和投资方,业主为特殊主体,投资方为工程总承包企业。
7.2 BT合同的客体:BT合同项目。
7.3 BT合同的内容:采用FIDIC合同条款格式,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内容。
7.3.1 工程的名称和地点;
7.3.2 工程的范围和内容;
7.3.3 合同价款的确定与确定依据;
7.3.4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7.3.5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7.3.6 开、竣工日期及中间交工工程开、竣工日期;
7.3.7 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缺陷责任期;
7.3.8 变更设计;
7.3.9 工程计量;
7.3.10 交竣工验收与移交;
7.3.11 项目回购价的确定和支付;
7.3.12 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7.3.13 担保;
7.3.14 违约责任;
7.3.15 争端解决;
7.3.16 其他约定。
7.3.17 当事人与参与人一般为:
甲方:某交通厅(局);
乙方:某建设开发公司(或有限公司);
施工方:某工程公司(或有限公司);
担保方:某建设投资公司;
承诺方:某财政局;
见证方:某省(市、县)人民政府。
8、政府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1核实投资人所融资金的来源,降低资金成本;
8.2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防止筹资不足或过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8.3适当维持自有资金的比例,合理安排负债,尽量减少融资前期工作的经济支出;
8.4政府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在法律上不便与投资方形成经济合同关系,政府可组建一个项目法人或委托下属单位或委托咨询中介公司,代表政府行使业主的权利,履行业主的义务;
8.5政府在招标确定投资方时应严格审查投资方的施工资质,投资方可以为一方也可为联合体;更要严格审查投资方的融资能力与经济实力,例如,投资方的银行信用等级、财务状况等等;
8.6采用FIDIC合同条款,签定BT合同,规范双方的行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9、投资人在融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9.1风险较大,例如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技术风险;需增强风险管理的能力,最大的风险还是政府的债务偿还是否按合同约定;
9.2安全合理利润及约定总价的确定比较困难;
9.3做好项目法人责任制,对项目资金筹措、建设实施、资产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的制度。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合理降低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降低融资成本,获取较大的利息差收入;
9.4适当的利润率(大于资金的综合水平)水平和资金的有限监管投入与增值退出,便是合理令人满意的水平,最大的安全保障就是最大的收益。
10、实行BT模式筹资的不利因素
10.1政府缺乏完善的偿债机制、信用机制,没有相应的法规规范政府的行为,政府对投资方做出的承诺很难在现实中实现,资金回收缓慢;
10.2 BT模式前期准备工作时间较长、花费较大,成本较高;
10.3政府缺乏实施BT模式的专门人才,委托咨询中介公司或投资公司势必增加融资成本;
10.4 BT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无例可循,谈判时间较长也很艰难,操作难度较大;
10.5缺乏健全的法规体系、市场运行机制和系统的项目管理体制;
10.6 BT合同中双方的责、权、利不明确、不具体,易产生合同纠纷,BT合同需要双方一致履行;
10.7合理的回报率不易确定,在满足投资方获得合理回报的同时,不能损害国家利益。
11、发展BT模式的意义
11.1发展BT模式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新对接,形成了一种新的融资格局,既为政府提供了一种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周转困难融资的新模式,又为投资方提供了新的利润分配体系的追求目标,为剩余价值找到了新的投资途径;
11.2 BT模式使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了稳定的融资贷款利息,分享了项目收益;
11.3 BT模式倡导风险和收益在政府与投资方之间公平分担与共享,追求安全合理利润,强调各参与方发挥各自优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各方对项目抗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债务风险的分析、识别、评价及转移能力;
11.4 BT模式有利于积极推进政府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求政府完善偿债机制,建立专项偿债发展基金,健全国有资产运作机制,重新整合各类资产,特别是特许经营管理的项目;
11.5 BT模式不仅获取了较大的投资效益,还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增强了投资方的人文技能、管理水平及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积累了BT模式融资的经验,增加了施工业绩,为以后打入融资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
11.6 BT模式扩大了资金来源, 使项目顺利建设移交给政府,推进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他行业的融资树立了典范。
篇5
刚刚做完项目现场展示的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和安徽奥来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朗坤物联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仅从午餐时间到现场展示的3个小时内,已经有宿州市埇桥区、蚌埠金鹰新地新型建材制造有限公司等客商和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海通投资、安驰资产等投资机构与他进行了接洽。
而安徽奥来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春雷则实实在在过了把“明星瘾”。作为安徽“发明大王”,许春雷在省内个人专利申请量中一直位居第一,对自己公司设计的“防飘型领带”,他很是得意。中国天业集团苏州分公司总经理汪传国还未等会议结束,就迫不及待地走到许春雷跟前,立即索要了许春雷的联系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次的峰会给我们搭建了特别好的一个平台,等于是为好‘女儿’找到好‘婆家’。”许春雷表示,“我对这次峰会非常满意,特别感谢徽商杂志社,希望可以长期办下去。”
投资公司也同样有所斩获。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总监郑汉表示,安徽近几年在全国的发展名列前茅,徽商杂志社又提供这么好一个平台,“我们很有希望在这次峰会中寻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会后,昆吾九鼎与安徽日源环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奥意克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就约定了近期上门洽谈的事宜。
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表示:“由徽商杂志社主办的这次活动,第一,很正规;第二,层次很高;第三,很有成效。”
老鸟太极培训咨询机构总经理王桂祥表示,“听了这些政府官员、专家、金融家、企业家的精彩演讲,我从政策、知识层面掌握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很有意义。”
篇6
在农总行与云南省人民政府银政合作协议签署的项下范围项目合计86个,截至9月末,已完成授用信审批项目32个,授信金额达1444.8亿元,实现信贷投放和地方债承销共计391.5亿元,已进入审查阶段的项目及债券承销立项项目14个,金额260.3亿元。
在公路建设方面,农行云南省分行不断深化与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投资公司合作,前三季度累计投放贷款101亿元,重点支持小勐养至磨憨、小铺至乌龙、江底至召夸、沾益至会泽、功山至东川、武定至易门等18条高速公路建设。
在铁路建设方面,重点支持昆明东南环线铁路枢纽、云桂铁路云南段、蒙自至河口铁路、永仁至广通铁路、广通至大理铁路等6个项目,累计投放贷款46亿元;与昆明铁路局开展铁路客、货运结算业务合作,独家为其在81个铁路货运站点布放POS机具,为广大乘客及货主提供便捷的资金支付渠道。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农行云南省分行重点支持昆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昆明轨道交通集团公司1号、2号、3号、6号线等建设项目授信191.5亿元,前三季度投放贷款42亿元。
在水利、水电建设方面,前三季度累计投放水利贷款23亿元,重点支持澜沧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水利资源开发项目15个;累计投放156亿元支持电网建设。
篇7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管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规范融资行为,有效控制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防范财政风险,维护政府信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全部或部分财政性资金(包括政府确定的投资主体融资)所进行的、列入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具体包括: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城乡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基础性项目;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公益性项目;科技进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国家、省、市、县重点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政府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主体,以债务性融资、股权性融资方式所进行的政府投资项目融资业务全过程,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偿还和监督管理。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应在统筹考虑政府投融资规模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财力相适应的前提下,遵循量入为出、综合平衡的原则。
第五条安吉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是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管理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平衡年度建设资金;审定政府年度投融资总体计划;确定政府信用担保项目及额度;对投融资主体进行监管。
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提出平衡年度建设资金方案,拟定政府年度投融资总体计划,建议政府信用使用额度及指定项目(包括融资平台),为投融资领导小组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县金融办主要职责:协调、沟通政府投融资主体与各金融机构;协调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政府投融资主体与各部门的具体问题;对各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业务进行管理,对各投融资主体提出考核、奖励建议;具体落实投融资领导小组交办的对各投融资主体的监管事项。
第二章融资计划管理
第六条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投资主体提出的项目及资金来源方案进行汇总、审核,在对下年度政府投资计划及财政性建设资金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每年11月底前向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提出下年度全县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和资金总预算方案。
第七条每年年底,县投融资领导小组根据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的下年度政府投资项目总投资计划和资金总预算,审定下年度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计划及相关的融资计划。
第八条各投融资主体根据下达的政府投融资计划制定具体项目的年度融资计划,具体落实项目融资方式、规模、期限、融资成本、还款来源、融资次数和具体额度,报县金融办审批,作为政府投资项目融资的依据。
第九条因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规模变化涉及项目投资计划调整的,应按前款规定按项目审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仅对部分融资事项进行调整的,应向县金融办报批调整方案。
第十条政府投融资主体按照批准的具体融资计划与有关金融机构确定融资金额签订借款合同后,应将借款合同报送县金融办备案。
第三章融资平台管理
第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平台是指经政府批准或授权,负责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拨付和管理的主体,是代政府履行投融资职能的机构。
第十二条各融资平台根据下达的政府投融资计划分别制定本年度融资计划,具体包括融资方式、规模、期限,投资项目的规模、进度、建设期限,到期债务的规模及处理方式、还款来源等,报县金融办审批。
第十三条因其他政府投资项目所需,根据县政府下达的融资或担保任务,指定融资平台应履行相应融资义务,并报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四条各融资平台不得对政府融资平台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各融资平台间的相互担保,须报县金融办备案。
第十五条融资平台应严格区分各政府投资项目、其他专门项目的管理和核算,合理分摊费用,防止套用政府投资资金,挤占成本等现象的发生。
第四章风险管理
第十六条按照“权、责、利”和“借、用、还”相统一原则,落实“谁举债,谁偿还”和“谁受益,谁偿还”责任,政府性项目投资主体是债务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各自融资债务的偿还,按计划组织管理预期收入,按期落实预期的偿债资金。
第十七条设立偿债准备金。按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关规定,由县财政设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偿债准备金按年初确定的融资金额的一定比例设立。
第十八条建立监测和预警机制,根据县、乡两级政府财力状况分别设置融资警戒线,以预警债务风险。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建立融资项目程序管理制度。各投融资主体必须按项目建立管理台帐,完整反映项目的立项、概算预算的编制、工程招投标、工程竣工决算以及财务决算的审批等程序管理情况,接受县金融办、财政、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检查。
第二十条建立融资项目财务状况报告制度。各投融资主体应按月向县金融办提供融资情况统计表,反映融资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年终向县金融办提供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其财务说明书应反映年度融资资金到位情况、收入完成情况、债务偿还情况、项目完成进度、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等。
第二十一条建立政府融资计划考核制度,每年年初由县金融办牵头对项目责任主体,包括融资平台的项目投资情况及融资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意见报县投融资领导小组审定后,作为政府贴息补助和其他相关奖励的依据。
第六章附则
篇8
在我国西部,由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相对落后,人均收入偏低,大型企业少而中小型企业和个体户多等特点,注定西部的金融行业发展缓慢、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服务和融资技术单调;但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又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大量基础设施的待建缺口,金融业的发展又是必不可少且需要大力扶持的。就西部企业的发展而言,大力发展西部地区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西部银行业发展可以为西部企业融资提供非常便利的融资环境。具体而言,应根据西部地区的经济特点,降低在西部地区设置区域性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条件以促进西部金融业的发展。例如,组建西部政策性的开发银行,扩大西部地区开发贷款的规模以及引进及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在西部地区设置分支机构。以甘肃省为例,中国建设银行在甘肃省设立了分行并充分发挥了因地制宜的精神在甘肃省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加强信贷管理。在争取大客户的同时也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客户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时研究并出台了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相关制度形成以重点优质大客户为主导、绩优中小客户为构成的合理分部客户结构。同时,中国建设银行甘肃分行在引导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想“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其自身也发展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扩展融资渠道以满足中小企业的全方位融资需求。就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省分行而言,其因地制宜的创新尝试不仅使得自身服务提升了档次和效率,也为甘肃省的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金融保障。尽管有像中国建设银行甘肃分行这样敢于创新的银行金融机构,但是西部地区整体的银行金融业发展尚不能带动西部地区整体的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大。为了改善这一整体环境,西部地区应扩大并丰富其融资渠道。具体而言,就一些收益有保证但筹资困难的项目可以相应的引进新的融资技术或有能力的融资机构。例如,项目融资、有实力的外资银行以及外国政府贷款等。一方面,外来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参与可以丰富西部企业的融资选择;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为西部建设输入资金的压力。诚然,外来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但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相应的法律问题,尤其是当项目建设出现问题或者项目完工收益达不到投资方或贷款人预期时,项目主办方可能会面临投资方或贷款人的追责。因此,引进外来银行、金融机构的同时,相关配套国际法律和其他服务也应同时引进并得到重视。
二、西部融资的市场状况分析
众所周知,西部大开发将是一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对这样一个巨大工程的投入也将惊人。在资金投入方面国家每年的拨款以及各种税负的减免已经投入很多,而大开发本身不能完全单纯依赖国家的资金投入而进行,民间资金和本土资金的融通无论从实际需求还是发展需求来看都是西部大开发资金投入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国家投入再多也只是起到对西部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最终还是得复合市场规律。因此,要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必须打开西部融资市场,并且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入到其中。从实践中看,国家预算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份额已经愈来愈小,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更多要靠自身的经济积累和对外招商引资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就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而就西部地区来说,在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经济建设以后,更多的工作仍需交给市场经行有规律的调节。同时,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继续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并适当降低外商和外资准入的门槛。如此一来,不仅国家的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用优惠政策代替财政投入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最重要的是吸引外资参与到西部的经济建设当中,丰富了西部融资的渠道也改善了西部融资环境。我国西部融资市场的目前状况是处于由国家单纯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向政策支持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要求保障西部地区经济投入回报效益,从而使西部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者的信心得到长期的保证。于此同时,要发展西部融资市场,目前具体的的措施有发展西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项措施。发展西部债券市场主要针对大中型项目筹资困难问题。具体而言,债券融资是银行先对项目发放贷款,再进行债券化。用债券融资替代银行贷款以分散项目主办方的还贷压力及银行风险。发展股票市场是通过股本融资手段充实项目资本,这是目前最复合市场规律的融资手段。然而,上述的两种融资手段都是取资于民的融资方式,在西部整体经济欠发达,人均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消费普遍低下的背景下有两个问题。第一,可筹集的资金有限,人均可支配消费太少购买力低下无法满足项目主办方的融资需求;第二,对部分有债券和股票购买力的人来说,能否保障他们的投资收益是一个大问题,而西部项目开发受制于自然和人文因素,无法保障投资收益也是阻碍债券融资和股本融资两种方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西部融资市场的需求其实很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企业的很多项目都有开发的价值和环境。然而,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有限,无法满足这些项目的筹资需求。这是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提速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丰富融资渠道,把目光放远到国际对外招商引资并确保投资收益是一条可行的出路。
三、浅析西部国际融资
如上文所述,西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要全面开发西部光靠西部自身的经济基础和国家的各项投入是不够的。西部地区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融资市场的规模在急速加大,而西部自身的资金融通规模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瞄向国际融资市场,将外资吸引到西部为西部企业的发展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相较国内融资,国际融资具有资金渠道更宽泛、融资方式多样化等优点。但同时国际融资也相应具备更大的风险比如国家风险和汇率风险。而就西部地区而言,更宽泛的融资渠道和多样化的融资方式可以解决西部融资市场供不应求的问题。而就国际融资的风险问题,西部可结合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特点选择最合适且风险最低的融资方式。以国际项目融资为例,国际项目融资(InternationalProjectFinancing)被学者定义为“利用项目的未来收益以偿还建设该项目所用资本与资金来源。”其特点在于:将传统的应由项目主办人承担的还款义务转移到项目本身。这一特点在很大程度将项目主办人从资金紧张中解脱出来。具体而言国际项目融资适合需要为大型项目筹资而在传统融资方式中难以实现大额筹资的项目主办方。而对于西部企业来说,为大型项目筹措资金并背负还款义务会使企业背负相当大的压力以及风险,尤其是自然资源的开采或是基础设施比如公路的修建。一方面,西部的经济根基薄弱,金融业的发展也不够发达且在西部以外国内的金融机构放贷条件越来越严格,在西部地区的投资利益远低于中部和东部的情形下很难通过国内的金融机构取得大额的投资;另一方面等待国家财政拨款是消极的,另从节约国家财政支出方面考虑,基础设施或矿产产业的开发需要大量且长期的资金投入,光靠国家财政拨款以实现筹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采取国际项目融资的方式可以达到其筹措资金并转移还款义务的目的,这不仅对项目主办方而言是理想的筹资方式,宏观来看这也减轻了国家财政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压力。具体而言,国际项目融资是贷款人直接将资金贷给工程公司而非项目主办方,还贷义务归于工程公司,还贷方式是从该工程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取得的收益中扣回,贷款人在项目融资中更看重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前景及所取得效益。相对于传统融资模式中贷款人直接将款项贷给借款人,由借款人将资金投入项目并承担还贷义务的注重借款人信誉,项目融资更注重项目的投资回报。且对于项目主办方而言,不用承担还款义务就可以将项目建设落成,非常适合一些尚未建立国际资信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以其规模和能力很难从银行或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贷款以完成项目所需筹资,即便完成所需筹资其所背负的还贷义务也将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我国西部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中小企业,国际项目融资可以为这样的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除却筹资困难问题,项目融资还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其国际资信以便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可观资金。以项目所属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AssertBackedSecuritization简称ABS),是中小企业寻求发达国家资信卓越的银行或金融机构共同组建特殊项目公司,即上文所提的工程公司。因组建的一方是国际资信卓越的金融机构,该特殊项目公司将获得国际权威资信评估机构授予的较高资信等级从而可以进入国际高等的证券市场,以发行高档项目债券的形式公开募集资金。ABS的优点在于充分利用高资信的金融机构大幅提高项目公司的资信评估,使得项目公司可以进入高档证券市场进行集资。而高档证券市场具有信用等级高、债券安全性高、流通性高和债券利率低的特点大幅降低了以发行债券模式筹资的成本。ABS不仅适用于西部的中小企业,国内有很多企业都可以运用这种融资技术打入到国际高等金融市场以更低的成本换取更安全更可观的项目融资。当然ABS融资技术对项目的回报率有较高的要求,具备国际卓越资信的金融机构也寥寥无几,无论是西部的企业还是我国其他地区的企业要打动这些金融机构都必须将自己项目的推销工作做到极致。而相对东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能在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下打入并扎根西部金融业并享受政府所给与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于这些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四、小结
篇9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项目 问题 方法
一、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不足
(一)现金流容易断裂
就实际情况来看,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从而导致资金不能够稳定的供应。主要体现在:第一,地方财力逐渐下降。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以及工业生产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企业的营业税以及所得税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就2014年的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来说,与2013年相比,其增速要低2.7%;而对于地方性财政支出要比2013年高5.6%。同时,财政支出也在随之增加,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速,从而导致了负债速度加快。第二,资源十分有限。就棚户区改造来说,土地价值高的区域都已经改造完成,而剩下一部分没什么价值的棚户区没有进行改造,主要是林区、工矿棚户区等。没有改造的棚户区,都具备了分布较散、密集度很高、费用大等特征。为此,政府要不断健全有关的配套设施就一定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也要提供足够的安置费用。由于所需要用到的资金庞大,从而不能够实现平衡。
(二)项目的吸引力度不足
第一,现金流不能够完全覆盖贷款本息。和商业性房地产相比较,保障性住房主要是以公益为目的,尤其是租赁型项目,所获得的收益往往都会很低,回收期的往往都很长,金融机构还款的渠道并不够稳定。第二,信贷的要求并不能得到满足。一般而言,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结构都相当麻烦,而且资金并不够雄厚,这也导致运作能力大大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平台分类清理的实情,金融机构都会十分严谨地对待。除此之外,获得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般都不能够满足银行信贷的条件。
(三)金融机构没有制定针对保障性住房的政策
第一,客户入门标准高。例如,借款人要求是政府实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施主体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的主体。一些商业银行都对棚户区改造以及公共租赁住房提供相应的贷款以及要求,着重点在于为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融资提供一定的帮助。第二,信贷的资金有限度。当前,一些商业银行并没有有针对地对保障房的贷款制定标准。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显得越来越紧张,从而导致银行都加大了对房地产信贷的重视力度,提高了信贷的标准,进而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方法
(一)不断健全金融支持政策
第一,政府要重视对财政资金的指引,更好地规定政府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职责。同时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确保配套资金足够推动项目的进行。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来说,应当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费、贴息等,并要保证优惠政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同时,要制定由政府指引的风险赔偿金制度以及担保机制,更好地促使信贷风险的下降。此外,要对提供一定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从而能够推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第二,要健全有关的配套政策。政府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充足,同时,要促使抵押以及土地等手续的简化,不断优化抵押的环节,采取精细化管理。同时,要保障银行在出现违约风险的情况下的权益,并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贷款证券化的政策,有效地避免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贷款的时候出现的流动性的情况,更好地规避风险。第三,健全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一定要落实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有关措施,合理地规范风险补偿制度以及资金的来源等,从而有利于金融机构合理的投放贷款以及进行信贷。第四,建立融资平台。应当建立融资平台,有效地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能够得到一定的融资额度。尤其是对资金短缺的地区的融资业务来说,一定要采取多种渠道指引社会各类资本愿意在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中投资。而且,一定要确保平台公司的建设本金,并为其投入合适的资产,确定抵押的有关规定以及要求,从而为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程度的信贷支持。
(二)促使金融支持效率的提高
对于政府来说,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保障新住房建设交流活动,向社会各界介绍保障性住房项目,从而推动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的对接。同时,政府一定要及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即时动态进行,从而有利于金融机构及时了解有关的信息,更好地推动信贷工作以及营销工作的展开。并要在展开信贷投放工作后,及时地建设项目的实情。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定要加大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以及交流,明确贷款的要求,并要即时了解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前景以及融资的实情等。要对保障性住房的购买群体的购买力以及定价实情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时对建设项目的实情进行跟进,从而保障还款资金的出处,全面了解信贷风险,促使金融支持率的提高。
(三)促使信贷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并要对融资渠道进行拓展
第一,明确保障性住房建设信贷的范围。商业银行可以独立分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贷款,从而避免在进行贷款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问题,防止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继续受到房地产贷款总量的影响。同时,在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的时候,一定要明确信贷的规模,从而促使银行分支行更加主动地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二,融资限制应当合理的安排。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定要按照贷款风险的实情适时对贷款要求进行调整,对于安全性高、比较稳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可以合理降低融资的要求。同时要不断优化审批的过程,促使信贷审批效率的提高。此外,一定要实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贷款期限、额度等。第三,融资方式要不断创新。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一定要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信贷管理制度,并不断创新相关的金融产品,对融资方式以及管理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同时,保障房建设企业与金融机构要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为业务提供更加多的融资途径。例如,当信贷比较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家银行的联合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也可通过引进社保资金、开展PPP项目合作等方式,来改变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第四,要促使住房公积金使用率的提高。就法律这一方面来说,一定要保证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定,不断拓宽试点的范围,促使贷款额度的提高,从而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一定的信贷支持。而且,金融机构一定要积极创新多种的融资工具,指引保障房建设企业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的不断优化,增进各界对融资工具的了解,并通过集合票据、企业债以及公司债等工具顺利获得融资。
三、结语
一定要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资金的充足,并不断优化融资以及信贷的方法,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同时,金融机构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情对金融产品推陈出新,从而有效地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国内外对于大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较多,对于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更少。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政府财政支持、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等,虽然对低碳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提及,但较为零散,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对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路径研究,探讨建立一套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体系,筹集并引导资金的流向来促进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
关键词 :中小城市;低碳发展;融资路径
资金问题是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大城市的低碳发展开展得比较好,主要原因就是大城市一般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的成熟阶段,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撑城市的低碳发展。中小城市一般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和城镇化的加速阶段,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较大,很难做到以牺牲经济发展来换取低碳效应,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很难寻求到一个平衡点。只有找到科学的融资路径,为低碳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
一、中小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由于缺少低碳城市建设的系统理论指导,我国很多城市的低碳发展仍停留在以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为主的层面,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甚至把建设低碳城市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名片,或者作为城市的一个招牌,真正意义的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则是零散的、有时甚至是盲目的。因此,要探讨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路径,首先要明确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是什么,为融资路径指明方向。
不同的城市规模,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和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对低碳发展的融资方式和路径也应该有所不同。由于大城市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因此大城市的低碳发展一般也是系统性、全面地推开,包括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社区等等。中小城市人口规模小,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现阶段不具备全面建设低碳城市的条件,而是应该针对中小城市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低碳城市建设。中小城市的人口、建筑、交通等对低碳发展的压力相对较轻,低碳发展模式应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以及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二、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渠道建设
目前,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资金来源多局限于政府财政支持、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信贷支持等,虽然对低碳金融体系也有一定的提及,但较为零散,不够深入。需要在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以及银行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资渠道,为低碳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财政支持是促进低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思路要由原来以财政直接补贴为主转变为重点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传统的财政支持低碳发展的手段主要有:对企业环境治理费用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对低碳领域的贷款项目给予补贴优惠、对使用清洁能源和进行低碳技术改造给予补贴等。
今后,要探索把地方政府财政专项资金作为低碳资金发展的主体,把政策性开发机构资金作为重要补充。同时,借助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民间资本、公益资金以及个人、企业或社会机构的无偿捐款进入低碳基金。城市低碳开发基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基金等作为准经营性公共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其设立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聘用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参股、提供融资担保和跟进投资等方式运作基金,以投资收益、担保收益、闲置资金存放银行,以及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益等作为主要利润来源。
2.提高银行贷款规模
中小城市在金融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目前城市的低碳发展必须继续倚重银行体系金融资源,促进资金集聚,提高间接融资规模和融资效率。在中小城市大规模低碳发展过程中,各金融机构总部、省分行在内的金融部门要调高对低碳产业或项目的信用等级和合作预期,加大对低碳示范区的银政合作、信贷投放力度,尤其是对低碳示范区内的特色产业、能源开发、重大技改等给予更高的授信额度。在加大本地资金投放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拨付资金。
3.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
政策性资金包括作为财政性手段的国债、作为主权外债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以及作为国内政策性金融的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的政策性贷款主要包括以世界银行(简称世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为代表的贷款以及以外国政策性投资银行为代表的双边政府援助。中小城市低碳发展应积极获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国外的低息贷款,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争取设立这些机构的分支机构,利用其优惠的金融服务为本地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扶持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资金量大、周期长的产业及技改项目,以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4.创新建设低碳金融体系
加快低碳企业的直接融资,推动低碳企业上市。积极支持有潜质的低碳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鼓励企业“借道”“买壳”上市。支持有实力、有潜质的低碳企业到境外、海外证券市场上市。加快碳交易平台以及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引导低碳企业做好参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备工作,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全方位的融资能力。创新低碳金融工具,包括建立碳基金、银行信贷、碳保险和碳证券等,对低碳技改实行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三、重点领域融资模式设计
针对中小城市人口少,产业及交通等对低碳发展的压力相对较轻等特点,中小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集中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能源以及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1.产业转型升级
⑴创业引导基金模式。为了扶持高技术含量的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可以创业引导基金模式,主要用于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以及成长期的高技术中小微企业。可由政府投资的公司吸收其他社会资金共同组建母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可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或股份制公司形式。由母基金作为引导基金,和国内外具有优良管理能力与投资能力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或团队,以共同组建创业投资子基金的方式,支持创业投资发展。
⑵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之一就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知识产权是新兴产业培育的核心要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往往多是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依托某个知识产权建立起来的,有无形资产,但缺少有形资产,资金问题常常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瓶颈。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小企业内部资源和经营发展特点的创新型融资模式。在传统的知识产权销售、拍卖、许可、资助与合作开发的基础上,通过发挥知识产权交易所平台优势,整合担保、评估、金融机构、投资者等各方资源,引入知识产权质押、证券融资等新方式。同时,通过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投资退出机制、资本循环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操作,有效控制和分散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系统化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促进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新能源项目建设
⑴新能源项目融资租赁模式。新能源项目由于初始投资过高,很多投资者难以承担购买设备资产的压力。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现代融资模式,既融资又融物,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供货人和租赁标的物的选择,由出租人向供货人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租给承租人使用。一些大型新能源发电项目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既缓解了项目初始期的资本压力,也降低了项目的金融风险。
⑵合同能源管理。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节能改造的投入资金多集中在重大节能改造示范工程,中小企业的节能改造资金多来自于企业自筹资金与银行借款,企业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开始使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质是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基于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理念和新机制。节能服务公司和要开展节能项目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按此合同实施节能项目,最终,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⑶新能源项目BOT融资模式。新能源产业以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燃料等为主。新能源产业具有初始投资高、项目周期长,预期收益难以预计等特点,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国家法律以及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市场的作用,尽可能降低成本,实现规模化发展,利用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发展。BOT融资模式是新能源项目的一个主要融资模式,涉及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项目发起人、项目公司、项目的贷款银行或银团、建造商/供应商、运营商、电力供应商、保险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等,组织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融资体系。
3.生态环境建设
⑴各类扶持资金及银行融资模式。设立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并以政府预算资金为引导,积极争取国际CDM 项目基金、世界银行和外国政府低息、无息贷款。积极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开辟生态环保领域项目的融资新渠道。优化组合使用夹层投资、母基金(FOF)、中长期项目贷款、上市前(Pre-IPO)投资、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建设项目短期贷款、规划合作贷款、银团贷款、间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生态环保项目适用的金融产品,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
⑵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目前,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一般遵循以下思路:产业链融资模式设计由银行主导;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进行风险监控与分析;掌握企业的应收、应付账款等信息资料,并将其与银行的资金流信息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制定融资方案,向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由于不同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循环经济产业链融资模式也要相应进行调整。
⑶绿色信托。绿色信托是以环保项目为标的、为环保行业融资的信托计划,是信托投资与环保产业融资的结合,对解决环保产业融资难有积极作用。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信托融资限制性条件较少,信托公司主要对项目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进行判断,融资成本相对较小,审批时间短,是环保企业融资最便捷的通道。这种投融资方式在19世纪初就被发达国家采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国内信托公司对“绿色信托”也已展开了探索和尝试,如用于修复地震中受损的发电厂及支付其他费用等。
参考文献
[1] 崔新进.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融资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4 (3).
[2] 宋德勇,张纪录.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1).
[3] 陆小成.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城市低碳转型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