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要求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者;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对施工质量有着很大关系,这与建筑工程管理者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工程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造成了建筑工程资源的浪费,很难满足现实施工的要求

一、建筑工程管理人员高素质对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管理人员对建筑工程生产要素发挥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讲,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可以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目前而言,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给施工企业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挑战。因此,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控制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的工程管理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而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协调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管理措施以及施工环境。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专业技术,不断维护和管理施工机械设备,保证设备的效率;同时管理人员能够保证施工安全管理,实现建筑工程文明安全施工。另外,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能够正常顺利进行,对工程初步和最终可行性进行研究,做好工程、设计、勘测、施工以及材料采购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高施工进度,实现企业施工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两性发展。

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应用的素质

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筑工程的质量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和国计民生产生重要影响,能够有效地避免出现质量事故和建筑事故。如果管理人员素质过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违规操作行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建筑工程管理者素质的关键依据。

其次,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素质的技术水平。工程管理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能偶有效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要求和施工标准。因此,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管理素质,提高专业的技术能力,对建设工程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对施工过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在管理过程中,要抓住施工管理的重点和要害。

再次,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对工程人员、财务以及物品进行配置,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工程施工效率。因此,施工管理人员要对建筑工程从决策到竣工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做好相应的策划、协调和管理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管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有效地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要不断提高经济核算和分析的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很多投入的资金,作为管理者,要具有很高的定量分析数据的能力,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为工程建设提出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

三、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素质的措施

(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是道路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因此,建筑工程参建单位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筛选,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懂得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因为质量就是时间、金钱和效益,在施工过程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充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其次,管理干部要有较强的质量策划、施工组织、技术指导以及检查的能力,不断提高相应的额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以及处理相关事故的能力。最后,在用人方面,要注意提升他们的的道德、思想和业务素质,要进行管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根据人的水平和心理进行合理的使用,对要求技术复杂、难度比较大和精度比较高的施工工序,要使用技术水平和经验相对丰富的人员进行管理,做到量人使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不断进行相关管理人员的储备,做到未雨绸缪。要不断提高整体施工技术力量,保证每个施工岗位有合适的人去进行管理,还要完善各种奖惩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施工单位要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和全体施工人员素质建立和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文明施工体系,做好安全施工检查工作,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法规和规定,帮助施工人员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现场施工的特点,为建筑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保证计划性、长期性,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和意识,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要求;实践

引 言: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属于管理科学的一大分支。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对建筑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项目管理中也广泛的应用了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新设备,折旧要求加大管理技术的创新力度,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管理理念,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建筑事业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的基本要求

1.1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应该紧跟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明显。当人们对奢华生活追求时,市场上出现了爱马仕、LV等名牌产品,而当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建筑管理技术的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不能仅仅在建筑企业内部协商决定,还应该深入市场,了解广大民众的需求,针对市场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管理方案。同时,在加强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建筑企业还应该严格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与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1.2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必须与生产力需求相适应

建筑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管理模式,只有保证工程管理模式与生产力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向着产品成果方向转变。加强管理技术创新,需要使用建筑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与制约,实践证明,只有将生产对象、生产工具以及生产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的挖掘生产力的潜能;在市场经济这一充满竞争的环境下,只有不断的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生产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下获得劳动对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促使生产三要素即:生产对象、生产者以及生产工具很好、有效地协调组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加大生产者生产素质的培养,提高整体的生产水平。

1.3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必须与市场发展相适应

建筑工程项目的获取、实施全部是在市场中进行,并且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并累计到下一批次的项目竞争中。因此,可以说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就是延伸项目管理的内涵,不断的完善施工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处理好项目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的有效对策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需要从管理理念、组织机构、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同时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首先需要转变管理思想,紧跟时展的潮流,加快管理思想转变的步伐。建筑工程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创新,能够推动建筑企业文化的形成,为建筑工程管理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工程工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处理好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关键。在每一个管理目标确定时都需要充分考虑该目标对其他目标的影响,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对目标进行不断的优化。需要之一的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以及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功能性目标是管理创新中首要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应该不断的提升工程管理的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满意度,促进建筑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2.2合理的调整建筑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现阶段,我国市场形势严峻,往往采用直线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行为进行管理与控制,这种直线型的管理制度,对于生产为主的企业非常实用,但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有一定的不适应性。这就需要对建筑管理组织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工程承包人、施工条件与管理职能有效的分离,将施工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分配给劳务公司,并根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满足施工现场需求以及项目施工特点。另外,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考虑市场利益要求,将管理权力适当的下方到工程项目部,逐渐形成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结构。

2.3不断的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创新机制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创新机制的建设,向企业员工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帮助企业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等。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项目管理部门职能的改革,设立施工管理部、工程技术部以及合同管理部,将施工设计、施工计划、施工管理、合同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另外,工程技术部应该加大科研开发,为工程施工、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材料等,为工程施工提供基础支持。

2.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的发展起来,并逐渐的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中,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在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创新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向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是信息化管理中必要的工具之一,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以便能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建筑工程实施信息化管理。无论是在工程造价控制、工期进度管理、增大投资效益、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等任何一方面,都需要充分利用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做好预算等工作,并利用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方法来实现预期的施工效果与经济投资效益。

3结语

总之,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必须加强工程管理的创新。首先,加强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为管理创新打下理论基础;其次,调整工程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质量创新机制,为工程管理创新提供物质基础;最后,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促进建筑工程管理向着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浅谈建筑工程管理技能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篇3

1、综合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计划及相关工作的编制、汇总、上报;(2)负责规划发展、通信信息、化工、环保、计量检测、计划生育工作的协调管理;(3)负责施工图的收发登记和工程资料的收集、归类、汇总存档;(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协助在建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协调办理地方相关项目建设手续;(5)负责组织集团公司月度平衡会议材料审查上报;(6)负责工程资金的付款计划及申请审查、登记工作;(7)负责工程部工资、考勤、接待、车辆、费用管理等项内部事务工作;(8)参与月度工程资金的审查上报工作。

2、矿建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矿建工程专业工作的协调管理;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开拓方案、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2)组织办理矿建工程开工、合同审查、工程量验收以及矿井竣工验收等项工作;(3)协调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4)参与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申请报告编制和项目核准所需的各项支持性文件的报批;(5)参与矿建工程的计划编制和招标;(6)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矿建专业工作;(7)负责矿井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3、土建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土建工程设计催办、设计变更、施工图到位、技术交底会审以及与设计单位沟通协调;(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土建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参加工程量验收以及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参与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和工程招标;(7)参加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7)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土建专业工作;(8)负责土建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和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4、机电工程管理科:(1)负责项目建设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2)参与项目工程的科研、初设、施工组织设计、建设计划等方面的审查;(3)组织办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开工、竣工及合同审查手续;(4)组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量验收、竣工验收等项工作;(5)负责机电、设备安装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6)参与工程的计划编制、设备材料招标以及工程招标;(7)参加设备及材料价格的市场调研工作;(8)协调集团公司对口相关处室机电专业工作;(9)负责矿井建设相关专业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编制申报工作。

篇4

关键词:园林种植工程;特点;要求;养护

园林种植工程是指将各类园林植物材料,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栽植(种植)到预定的区域,形成特定的景观产品的施工过程。从这个概念可以解读出以下几个信息:园林种植工程的基本介质是土壤(或类土壤);基本材料是园林植物(包括种子);基本手段是栽植方式和方法。可以说,以上这几项是影响园林种植工程的主要因素。

1 对土壤的要求

土壤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植物根系生活于土壤中,与土壤之间有着极大的接触面。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水分和氧气,只有当土壤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要求,植物才能良好生长。作为园林植物生长的主要介质,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土壤的物理性状主要包括土壤的质地、结构、孔隙度等。而化学形状则主要是指土壤酸碱度及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等等。由于园林植物品种丰富,而又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所以它们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主要要求与适应性也各不相同。只有分析每一个具体的植物品种,有针对性地实施整体或局部种植土壤改造,才能提高苗木成活率,提升景观效果,适合设计要求。另外,园林种植工程主要是市政建设工程或房地产建设工程的后续工程,其施工环境较差,土壤或回填土内存在大量的建筑垃圾、水泥、石灰等市政建设或房建施工废弃物,回填土内还有大量深挖基础所产生的死板土,这些都对植物正常生长极为不利,甚至极易造成苗木死亡,因而在种植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检查,及时清除,以免造成重大损失。

2 对园林植物材料的要求

园林植物作为园林种植工程的基本材料,其质量与品质可以说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景观效果,而园林植物作为有生命的材料,自然有着其自身特殊的需求。与一般工程的材料不同,园林植物具有不可复制性,就是每一棵树都有其不同的形态,设计中规定的规格也只能是描述性的,而不能按具体、死板的标准严格细致地检查,因为园林植物不是靠标准的模具生产出来的,就是同时培养出来的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环境,包括栽植密度、位置、水分、光照、土壤等等,其生长后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姿态,无论是叶色、干形、冠形、分枝点等也都会有差距。因而选择园林种植工程植物材料时,必须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在景观中的作用以及栽植形式等而选用不同的“标准”。

3 对定位放线的要求

定位放线本来是各种工程所必须的一个过程,是指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位置,并在施工现场标示出来的一种技术工作。工程定位放线要求精确、无误、完整,能够客观地表达设计者的意图。但绿化种植工程放线有其特殊性:由于一般种植工程设计图纸对地下管线和现场实际情况的标示并不是特别准确,因而绿化种植定位放线往往遇到图纸与现场实际状况不符或种植位置与现场管线相冲突等情况。还有,园林绿化种植工程往往是综合建设工程的最后环节,先前已完成各项建设工程发生的变更、洽商、调整等,最后都把问题和矛盾集中到绿化种植工程中,需要靠它来调节。

4对苗木种植的要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园林市场入门门槛较低,许多园林建设工程参与人员(包括部分业主、监理以及园林工程施工从业人员)把种植工程看得较简单,认为无非就是“挖(刨)坑(穴)栽树”。其实不是这样,树木是一种有生命的造景材料,不同的园林植物品种对土壤、肥料、栽植季节以及栽植方法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果不了解这些苗木栽(种)植的科学性与规律性,即使是栽植生根特别容易的杨树、柳树等等,也还是会栽死的,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施工方法、养护管养手段和管理系统,才能确保苗木、草坪移栽(植)的正常生长和高成活率,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园林植物栽植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工作,必须在掌握园林植物栽植成活原理的基础上,在符合植物生长、生活习性的情况下,抓住适宜的栽植季节,严格执行植树工程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按施工计划,循序渐进地完成。

5对养护管理的要求

园林种植工程的养护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栽植后的养护、管理,二是交工后的养护管理,这是园林种植工程与其它工程明显的区别之一。由于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栽植后短期内,园林植物难以恢复正常生长,这就需要专业的园林种植、管理专业工人悉心管理养护,才能形成和维持较好的景观效果。许多园林公司往往只注重施工期间的管理工作,而对养护管理不太重视,其实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施工过程再仔细,缺失了精心的养护也是非常可怕的事,因为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植物的不同反应,只有针对不同的外部环境,气候特点,制订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精心管理养护,才能保证整个园林种植工程的顺利交付。

参考文献

1 高彬.自然要素在传统与现代园地景观中的塑造浅比[J].福建林业科

篇5

(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临西河务局河北临西054900)

【摘要】本文从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核心内容;管理措施

WATER records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measures basic analysis

Gao Li-hui

(MWR IOC Zhangweinan Bureau from Pro WestLinxiHebei054900)

【Abstract】From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rchives management, the core content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ree aspects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Key words】WATER;File management;The core;Management measures

1. 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档案是水利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档案法规要求,做好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是工程参建各方共同的职责和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自已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的需要。水利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审计工作的依据、是工程验收的依据、是质量评定的依据、是工程建设质量查、改的依据和凭证。

1.1档案管理的依据和竣工验收

水利档案管理的依据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办[2005]48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管理办法》》(水办〔2008〕336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部30号令);《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 2008);《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暂行办法》(水监[2003]370号);《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令第279号)。竣工验收主要是资料的验收:法人验收,政府验收,工程档案资料的验收﹙要求作专项验收﹚。工程档案要求真实、完整、准确、系统。真实是要求没有虚假的资料;完整是要求工程档案资料不能缺项,即所有应归档材料的类项必须齐全;准确是指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准确,其中包括文字、数字、图形都要准确,特别是竣工图要能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系统是指所有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持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相关的文件材料要尽量放在一起,特别要注意工程项目文件材料的成套性。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电子文件的归档反映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材料和电子文件材料,都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应做好这部分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关键是要及时整理,要将不同种类(照片或录像)的声像或电子材料分别立卷。

1.2水利工程档案的归档范围与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附件一)执行,工程档案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5~50年、短期为15年以下,长期保存的档案实际保管期限不得超于工程项目的实际寿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系统,应归文件材料应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签字手续完备,所有归档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和红墨水等易退色材料书写,档案整理应有科学的分类方案,案卷质量符合《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2002)。

1.3档案资料验收与移交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在组织水利工程验收时,须通知相应的档案管理部门作为验收委员会成员负责工程档案的验收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项目法人应组织参建单位对所承担的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进行认真检查,确认已达到规范要求后,写出自检报告,在申请工程验收时,一并报上。实行总承包的,应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分包的,应由各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移交,或由建设单位委托一个承包单位汇总后,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实行监理制度的,应由监理部门负责审查合格后,再由各有关单位向建设与管理单位移交;审查与移交均应履行签字手续。移交与接收工程档案资料的时间,应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单位工程完工后,就应完成有关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随后即可进行档案资料移交与接收工作。

2.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和管理措施

建设工程资料是工程建设从项目的提出、筹备、勘测、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等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图纸、图表、计算材料、声像材料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总和,简称为工程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施工资料、监理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等。建设工程资料,是建设工程合法身份与合格质量的证明文件,是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必备文件,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维修、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参建各方都负有收集、整理、签署、核查工程资料的责任。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必须重视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我们应当规范工程资料的管理,将工程资料视为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工程质量的组成部分。

2.1水利工程档案的核心内容。

(1)工程准备阶段资料:是指工程在立项、审批、征地、勘察、设计、招投标、开工审批及工程概预算等工程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由建设单位提供。

(2)施工资料:是指施工单位在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形成。主要包括单位工程整体管理与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记录、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施工质量验收记录等。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将施工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3)监理资料:是指监理单位在工程设计、施工等监理过程中形成的资料,主要包括监理管理资料、监理工作记录、竣工验收资料和其它资料等。监理资料由监理单位负责完成,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将监理资料移交给建设单位。

(4)竣工验收资料:是指在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活动中形成的资料。包括工程验收总结、竣工验收记录、财务文件和声像、缩微、电子档案等。

2.2工程资料的管理职责。

(1)工程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等规定。

(2)参建单位应将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积累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

(3)工程资料应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并按规定进行移交。资料组卷与资料份数应符合规定。

(4)工程资料应实行分级管理,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主管(技术)负责人组织本单位工程资料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建设过程中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审核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按规定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

(5)工程各参建单位应确保各自所形成的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和齐全。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等现象,应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3水保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

(1)没有统一的水土保持档案分类标准和编码体系,档案资料调阅、调集或查询困难,档案信息利用率低,或大部分既有资料未归档、建档。

(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多头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档案资料分布散乱。

(3)档案管理人员匮乏。

(4)未实行专业化管理,档案资料保管或存储的软、硬件条件差,档案资料破损现象严重。

(5)法制意识不强,档案管理工作未引起各地的重视,也无专项经费投入,制约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2.4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决策科学化、水土保持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以及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需要。规范水土保持档案管理的对策应建立水土保持档案资料库,进行统一档案编码和密级标准,建立水土保持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法律意识,建立并完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制度,培养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水土保持档案管理队伍。挖掘档案资料潜力,为水土保持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3. 总结

水利工程资料管理必须纳入项目管理的程序中,资料员应参与生产过程,及时掌握施工管理信息,便于对资料的管理监控。工程资料的收集必须与实际施工进度同步。对所提供的资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结算工程款。按质量验收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安全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和主要功能检查资料等划分,同类资料按产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根据实际条件,配备必要的存放资料的箱柜存放资料,并注意做到防火、防蛀、防霉。规定移交、归档。按时移交给公司、建设单位和城建档案部门。

参考文献

[1]梁静.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与发展J.湖南水利水电,2008,(4):78~79.

[2]曹良珍.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4):23~25.

篇6

【关键词】盐渍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 盐渍土的概念及分类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盐渍土通常就是不同程度盐碱化土质的总称,也就是在地表下1米内的易溶盐含量大于0.3%的土壤。这类盐渍土具有溶陷性、盐胀性以及腐蚀性等特点,给公路工程建设带来很多弊端。用盐渍土作为路基基底填料的工程,其基底稳定性很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导致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引起路面的波浪、鼓包甚至开裂路面病害的出现,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质量。

盐渍土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含盐性质分类,根据离子含量比值分为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盐酸盐渍土以及碳酸盐渍土。第二种是按盐渍化程度不同进行分类,根据土层的平均含盐量多少分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以及过盐渍土。因此外业勘察工作期间,要多收集该工程地区的地址资料,初步判断盐渍土的种类及其分布区域,在道路选线设计时尽量避免经过该土质,如确实无法绕避或因绕避而增大作业工作量导致投资成本大幅上升时,应查明该路段不同性质盐渍土的分布范围、含盐特征及地下水、地表水等情况,综合研究和分析可能出现的路基病害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施工方案,从而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2 盐渍土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

首先进行盐渍土路段原地面清理,采用施工机械清除地表盐壳和不符合施工规范要去的表土,通常盐渍土地表30厘米以内含盐量最大,因此清清除表土通常不小于30厘米,并对清表后路段进行碾压。对于该路段原基底一米内的土层,如果其含水量超过液限时,需进行换填施工,采用渗水性良好的路基填料。如果其含水量介于液塑限之间时,那么首先应铺20公分左右的渗水性填料后再填筑符合施工规范的路基填料;如果在清除软土时,超过地下水位线,那么这时需采用渗水性强的填料,如粗粒土,填筑厚度需高出地下水位线三十公分以上,然后再进行其他土质填料的施工,这样可以加强路基的水稳性,从而保证路床始终保持干燥或中湿的状态,避免受到水分以及盐分的影响,保障基底的施工质量。

然后进行路基填料的选择,路堤填料中不允许存在草根和盐块物质。填料的含水量最好处于在最佳含水量左右,液限应不小于50%,塑性指数不小于26的或者含水量超过规范要求的土质都不能直接用于填筑路堤。检测路基填料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否满足施工标准,通常有机质的含量不高于百分之一,同时要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规定,用烘干法来检测填料中的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通过标准击实试验来检测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值,确定好填料后便开始闷料。通常将填料在料场现场进行洒水、拌和以及闷料,闷料时间保证在24小时之上。在料场进行集中闷料,其含水量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控,填料的质量有保证。如果工程处于高气温区域,那么水分蒸发快,考虑到材料运输过程以及压实作业过程中水分的损失,因此在料场闷料时含水量应当比最佳含水量高百分之三左右为宜。对于施工用水比较稀缺的地区,采用料场集中闷料可以节约水资源,最合理的控制用水量。

路基填料运输车中需安置人字形筛,主要是为确保压实过后的每层压实面平整。另外由于填料中存在超粒径粒料,需要将超粒径材料筛除保证填筑的质量,同时用工具筛分也大大减少摊铺现场清捡人员的数量,对于加快施工速度有着很大的帮助。摊铺路基填料时要注意装载机和平地机相互配合进行摊铺作业,摊铺作业对摊铺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这样可以保证平地机平整的质量,平整次数也可以相应的减少,也可以防止砂砾料填料的摊铺不均匀,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此外,运输车与摊铺机械数量要合理的搭配,确保供料能够及时,不能耽误摊铺和碾压工序,避免填料含水量降低影响摊铺的质量。

盐渍土的压实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通常检验的方法有重型击实法,即在压实过后的路段设置取土点,并且在每个取土点要进行两组试验,要时刻注意土|的变化,如有不符合要求的土质应当再次进行试验。在进行压实前,先将路基两边压实一遍,然后再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轻压后重压,先慢压后快压,先静压后振动的方法,按照实际的压实标准进行碾压工作。需要注意在碾压作业时的压路机的轮迹重叠部分要大于20cm,防止压实不全有漏压的情况出现。在进行路基填筑时应进行分层摊铺及碾压,如松铺时厚度应不大于30厘米。为了保证盐分稳定不出现转移的情况,碾压时不要采用提浆碾压。因此,为避免填料中盐分的转移和路基稳定性不受破坏,填料的压实作业应该连接紧凑,压实度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1到2个百分点。碾压时应当控制好最佳含水量,可以采用洒水车进行辅助作业,洒水车行驶速度要保持匀速并且撒水量也要保持均匀,不易过大,其主要是为了补充在施工过程中填料表面所散发的水分。但是当采用砾类土或者砂类作为路基填料时,其含水量不得超过最佳含水量的3%或低于2%。并且气候不佳时不宜进行施工。在压实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土质有问题或者压实度不佳的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测,检查不符合要求处应立即进行返工或修补,待处理完成后再进行随机检测,直到检测结果满足规定要求即可。

为了更好的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可在原路面设置隔断层,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毛细现象的发生,用来阻拦向上的水分和盐分,是防止路基出现盐胀或者翻浆等病害,对于盐渍土地区降低路基高度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隔断层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砾碎石隔断层和土工合成材料隔断层等。

盐渍土地区路基的病害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有着密切的关联,施工作业时需要对排水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路基的两侧不应设置取土坑,防止造成积水。如地面排水较为困难时,地下水位较高或路基旁有农田灌溉水渠,可以设置排水沟或者截水沟,以降低地下水位或阻截农田排灌跑水。如果受现场实际情况制约难以设置排水沟,那么在占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蒸发池用来代替排水沟功能,有效的排除地表水。

3 结束语

盐渍土路基施工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盐渍土给公路工程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其造成的道路病害问题往往是不可恢复的,防治工作需从路基的根本做起。本文主要从盐渍土的概念以及分类切入,然后对盐渍土施工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对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论述。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和盐渍土的类型、性质,从经济效益、防护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

工程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属于战略发展问题;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属于战术问题。工程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检验和反映企业工作的重要窗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工程管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是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大指标,其落脚点就是施工现场。这就需要把现场工程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创新现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创新性活动,也是形成和运用新构想、新观念的活动。笔者对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1、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一般是多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会造成各参建单位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只有把各参建单位关系处理好,避免发生冲突,才能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这时就要创新现场工程管理,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对于一个大型的施工工程,施工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先的设计进行一些相应的改动。在改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单位,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就要把改动的要求反馈给设计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一起共同论证改动要求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在达成共同意见后以设计变更单的形式通过现场管理部门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困难和很难按设计要求完成的情况时,也需要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施工单进行改动。

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能保证整个工期要求和施工质量。现场工程管理根据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能有效掌握当前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情况,当施工工期进度、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时,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可以汇同检测、监理单位进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方法,由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传达给施工单位。

总之,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只有协调好各参建单位的关系,合理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才能保证实际施工进度情况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的按期完成。

2、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一个工程的建设从可行性论证开始到工程的结束,这整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级管理部门相联系,办理各种地方手续。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工程管理涉及到与地方有关的问题有主次、时间先后之分,决不能盲目、无计划地处理那些和地方有关的问题。在施工初期,协调好地方的关系尤为重要,关系协调得好,能够为下一阶段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整个工程的命脉。而质量管理是现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书面的形式对施工单位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责任。

②现场进行监测控制,监测人员应对工程中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对于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要责令其施工单位作出处理。

③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现场工程安全管理应由施工企业负起责任,监理单位应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④采用支付手段控制,当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拒绝支付工程款。这也是现场工程管理控制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质量管理控制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损失和错误,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现场工程管理力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要对工程整体情况有及时的和全面的了解,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监督,这样才能创新管理。

4、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信息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

现场工程管理起着信息的有效上传下达作用。现场管理部门通过从施工现场得到的各种信息经过现场管理部门的汇总、分析、整理后,形成准确、简单、全面的报告上级管理部门。有利于上级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情况有及时、准确的了解,来指导先一步工程开展,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三大指标按计划完成。

负责现场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有关有关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合同的有关条款,这样可以在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办理时间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工程周期。现场管理工作属于技术管理工作,常常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减少或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相应的、广泛的专业知识。

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在得到施工进展报告和施工质量报告后,必须科学地分析按目前的进展速度和质量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现场工程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已有情况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和改进方案。如果现场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不能作出科学的方案,不能很好地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将会导致整个工程午饭达到预期的工期、质量要求。

现场工程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利害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进行协调。协调也就需要信息的沟通,这就要求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现场工程管理时,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现场组织协调的侧重点和内容也存在不同。在工程进展的初期,现场的组织协调主要是外部关系,如与地方政府、参加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在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内部关系,如协调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关系、协调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协调施工、监理、设计之间的关系等,协调好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证质量、工期能按计划完成。

参考文献:

[1]李伯生.浅谈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J].四川建筑,2009,29(3).

[2]叶锐清,武中刚.浅谈工程管理中的几点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篇8

关键词:工程管理;创新

工程现场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和优化组合,要坚持一安全管理为重点,已质量管理为核心,已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工程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属于战略发展问题;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属于战术问题。工程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检验和反映企业工作的重要窗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工程管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是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大指标,其落脚点就是施工现场。这就需要把现场工程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创新现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创新性活动,也是形成和运用新构想、新观念的活动。笔者对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作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

1、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一般是多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会造成各参建单位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只有把各参建单位关系处理好,避免发生冲突,才能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这时就要创新现场工程管理,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对于一个大型的施工工程,施工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先的设计进行一些相应的改动。在改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单位,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就要把改动的要求反馈给设计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一起共同论证改动要求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在达成共同意见后以设计变更单的形式通过现场管理部门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困难和很难按设计要求完成的情况时,也需要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施工单进行改动。

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能保证整个工期要求和施工质量。现场工程管理根据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能有效掌握当前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情况,当施工工期进度、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时,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可以汇同检测、监理单位进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方法,由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传达给施工单位。

总之,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只有协调好各参建单位的关系,合理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才能保证实际施工进度情况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的按期完成。

2、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一个工程的建设从可行性论证开始到工程的结束,这整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级管理部门相联系,办理各种地方手续。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工程管理涉及到与地方有关的问题有主次、时间先后之分,决不能盲目、无计划地处理那些和地方有关的问题。在施工初期,协调好地方的关系尤为重要,关系协调得好,能够为下一阶段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整个工程的命脉。而质量管理是现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书面的形式对施工单位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责任。

②现场进行监测控制,监测人员应对工程中出现的容许误差作出严格的控制。对于不符合工程要求的要责令其施工单位作出处理。

③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现场工程安全管理应由施工企业负起责任,监理单位应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④采用支付手段控制,当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拒绝支付工程款。这也是现场工程管理控制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过质量管理控制能有效地减少或避免损失和错误,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现场工程管理力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要对工程整体情况有及时的和全面的了解,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监督,这样才能创新管理。

4、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信息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

现场工程管理起着信息的有效上传下达作用。现场管理部门通过从施工现场得到的各种信息经过现场管理部门的汇总、分析、整理后,形成准确、简单、全面的报告上级管理部门。有利于上级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情况有及时、准确的了解,来指导先一步工程开展,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三大指标按计划完成。

负责现场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有关有关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合同的有关条款,这样可以在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办理时间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工程周期。现场管理工作属于技术管理工作,常常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减少或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相应的、广泛的专业知识。

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在得到施工进展报告和施工质量报告后,必须科学地分析按目前的进展速度和质量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现场工程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已有情况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和改进方案。如果现场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不能作出科学的方案,不能很好地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将会导致整个工程午饭达到预期的工期、质量要求。

现场工程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利害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进行协调。协调也就需要信息的沟通,这就要求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现场工程管理时,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现场组织协调的侧重点和内容也存在不同。在工程进展的初期,现场的组织协调主要是外部关系,如与地方政府、参加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在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内部关系,如协调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之间关系、协调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协调施工、监理、设计之间的关系等,协调好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证质量、工期能按计划完成。 ■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次: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建议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绿色工程管理是实现我国经济、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陈旧的管理观念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新的工程管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就要对工程管理进行创新,以实施绿色工程管理,并对其工程价值观进行研究。

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

关于绿色工程管理的含义有多方面的,首先,绿色就是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生态是至关重要的,那么绿色工程和过去的工程管理的区别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一味的追求效益和效率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工程管理中要树立绿色价值观,充分认识生态运动在工程管理中的基本规律,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其次,要有效控制工程的质量、成本和安全,绿色工程管理必然会为传统的工程管理灌充新的能量,更加注重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以及节约资源,这些要求在绿色工程管理的质量、成本和安全上都能得到体现。第三,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绿色工程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为工程管理不仅涉及到社会还与自然有紧密联系,所以,在绿色工程管理中就不能仅仅片面的追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把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三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

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与它的概念和背景有很大关系。当今世界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并且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越来越紧密,世界发展的越快,对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就越大,尤其是工程建筑行业,工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但是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也是巨大的,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的环境污染中,工业造成的污染占到三分之一,并且所带来的还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污染等等,如果不对工程污染进行控制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管理,其后果不堪设想。而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大国,人口基数庞大,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很多都要靠工业建设作为支撑,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限制,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对能源的利用率和所收到的效率和效益不成正比,在我国的工业建筑中,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属于高耗能,符合国家要求的绿色建筑寥寥无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首先发起了绿色产业革命,以发展绿色工业和绿色环保产业为主,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国家和政府对绿色工程管理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和法律等方面都要为绿色工程管理提供必要的保证,并铺设道路,使人们的头脑中有完善的绿色观念和意识,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有绿色生产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使人们的价值观不断的进步,在统筹发展中,推动绿色工程管理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建议

一方面,工程建设是为人民而建的,所以,要把公众吸引到工程管理和建设上来,因为,它和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绿色工程建设得到公众的支持,那么在绿色工程的管理方面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可以召开公众讲座,这是最直接的向公众传递绿色工程建设信息的方式,让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传播,培养大众的环保观念和意识,普及绿色价值观。还可以对一些建筑工程进行宣传,使人们对工程建设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使工程和建筑公司拥有良好的声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政策以推进绿色工程管理,其中政府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来完善和引进先进设备和工程建筑人才,在企业税收上实施优惠政策,加强绿色工程管理,还因为绿色工程管理和一般工程管理相比,其投资回报的速度较慢,时间间隔相对较长,初期的生态投资所得到的资源生态效益要在很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并且其表现形式并不是具体的商业利润。因次,要提高企业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实施积极性,政府必须创建有利的政策环境,使国家、开发商和使用者之间的效益得到均衡。

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

绿色管理的价值观包括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和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用性、先进性与经济统一的原则等。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其中最基础的原则,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有助于发挥人的智慧和价值,以促进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客观性原则是要求企业应严格遵循绿色工程管理的客观规律,对建筑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做客观的分析,用灵活的方法和认真的态度有效的解决问题。系统性原则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关键原则,它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协调社会、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用性、先进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是让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三者彼此联系,以确保绿色工程管理的高效性。

结语:

本文对绿色工程管理及其工程价值观的研究时在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一种创新管理,虽然,这种创新其中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部分,但是,这是一种大胆且合理的绿色建设管理方法,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涓钰.关于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硅谷,2009(7).

[2]黄卫佳,苏建华,符志文.广州电视台新址项目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的施工环保措施 [J].广州建筑,2008(6).

篇10

随着时代进步,现代化生产越来越要求复合型人才,即T型人才,既具有管理技能又懂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专业正是典型培养T型人才复合型专业,即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技术及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教育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与就业单位的迫切需要。

1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误区

近年来,我国有近320所高校开办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其中985院校38所。院校涵盖了综合类、财经类、理工类、农业及矿业类等多种类别,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相差很大。但就目前大多数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来看,依然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先行的特殊学科。它是以培养面向基层的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建设实践技能和管理理论知识人才的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科。但现阶段,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培养误区:

(1)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误区。

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中的工程管理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种目标中更侧重于管理学和经济方向的专业教育,对土木工程技术知识仅仅是初步掌握。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培养目标为“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在这种培养目标中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技术、管理、法律和经济的四大类平台课程知识,其中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成为核心主干课程。在这种培养目标中更倾向于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专业教育。由于两种不同培养指导方针,因此各普通高等院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在两种培养目标中选择某一种。一方面传统具有土木工程背景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侧重于土木工程技术教育,另一方面一般性高等院校更侧重于管理类课程教育。因此出现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设定误区,人为割裂项目管理和工程技术的关系。实际上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目标和经济优化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有效的工程策划组织方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应有机整合工程技术和管理类知识,培养以土木工程技术为基础并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管理的实践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学并重的学习培养方针。

(2)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过程误区。

现阶段我国工程人才市场存在用人单位急缺建设工程管理方面人才,但同时各大高等院校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却无法找到相应工作的现象。这就是由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的误区所导致的。我国在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参与者单一,用人单位极少参与。用人单位与学校毫无联系,建筑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类人才的时代要求无法及时反馈给高等院校,便于学校根据用人市场的最新要求来及时修改培养计划,培养出符合市场和时代要求的最新工程技术人才。人才市场中对工程管理类人才技术和素质要求并没有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学校培养出的工程管理人才与用人市场迫切需求的工程管理类人才要求极不匹配。

(3)知识体系的构架误区。

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涵盖工程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平台课程。在非常有限的专业总课时数内,每门专业课时数极其有限,学生学习的内容均不深入,存在知识体系的构架误区。这种误区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知识体系混乱庞杂,学习的知识都不够扎实。学生中出现“门门通,门门不精”的学习现象。

(4)工程技术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的衔接误区。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就是所学理论知识必须有效应用于工程实践。只有这样的实践应用型工程管理类人才才是用人市场急切需求的。但实际上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一直存在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的衔接误区。理论课程不能与实践环节有效连接。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内容受限于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只能停留于理论层面,不能体现其实践应用。同时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实践环节薄弱。

2应对措施

随着现代化的建设行业用人要求的日益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过程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1)基于BIM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方面建筑工程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新型工程理论、工程仿真模拟技术和建设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出现,对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普通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中依然存在一些误区。现代化的专业教育改革给予了有效的应对措施。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基于数字化和可视化的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同时又是一种应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著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BIM是数字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直接应用,可以帮助工程技术人员更有效的指导工程项目策划实施过程,并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进度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全过程管理。利用BIM这个数字技术平台,可以使建设项目数据信息具体化可视化,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同时通过BIM这个平台可以将各种理论知识有机整合,形成系统化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明确各种专业知识用以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哪个阶段哪个方面的问题。同时BIM也优化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零对接;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现代化教育改革进程。

(2)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创建新型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

学校应加强同当地有实力的建筑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一方面实战经验丰富企业深入学校交流,将最新的用人要求和工程技术反馈至学校,便于教师丰富授课内容和学校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将基础理论与真正的工程建设项目实践案例相结合,将基础理论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际案例体现,帮助学生明确各个科目学习的学习目的。学校教师也通过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提升自身实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参与进实训基地的教师通过与定期回访实训基地的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学习,不断丰富工程管理专业所需的工程新技术和新管理思想,最迅速的接触到各种最新规范和技术标准,既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了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技师”的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教师提供的基地条件。另一方面当地大型建筑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建立实训基地时,培养学生,可便于自己储备大量良好的优秀人才。同时由于在学校教学期间已经开展了实践培训,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零对接,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也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对于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来说实现了共赢局面。

(3)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加强职业教育。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学生就业层面广,面向项目管理、造价、施工、物业、工程设计和咨询多个岗位。在学校期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极少明确自身学生自身潜在就业方向,在知识结构体系上应适当注重职业教育培育,特别是职业精神、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方面。

(4)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学术交流。

我国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中,政府指导建筑发展;行业协会管理和规范本行业发展,高等院校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企业吸纳人才和推动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将会在建筑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面对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日新月异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一方面行业协会将学校和企业有机联系起来,行业协会尽力协助学校联系当地建筑企业,同时协助企业深入了解学校专业特色。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积极开展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各种最新规范、技术标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学术交流培训活动,帮助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拓宽学术思想和开阔研究思路,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科技含量,提升整个行业科学研究水平。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