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后记范文

时间:2023-06-25 17:17: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教学后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音乐教学后记

篇1

关键词:天津市中小学 音乐教师 职后教育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成为普及基础音乐教育,实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执行者、组织者。面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持续改革和发展,加强音乐教师入职后的再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就成为不断地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和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职后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的统称,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要通过职前教育既高等师范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从事音乐教学的基本能力如音乐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以及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所要求的相应的学历学位。职前教育为新任教师进入教学角色做好了专业准备,然而再好的职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学,尤其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职后的教师教育通过对知识的必要的补充和更新以及教学能力的有针对性的提高,成为教师教育中更为重要的一环,它与职前教育构成了完整的教师教育机制,是教师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

2、加强音乐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小学音乐教育已经在学科发展、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未来人才的缔造者,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理念,教学能力,知识结构直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人。因此教师加强职后的再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3、音乐教师职后教育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首先,笔者对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调查显示,在119人在职音乐教师中,专科学历10人,本科学历106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以及以上学历占总调查人数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过职后教育提高的学历层次。其次,现阶段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在职前教育阶段,虽已取得从事教学相应的学历,但教学更侧重的是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职后教育则提供了大量机会通过教学科研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理解,消化,补充,更新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职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可以说是事半功倍。职后的继续教育是教师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师职后教育的基础上。

二、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发展都是以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科研为基础的。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能不能迅速地调整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职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为了重要一环。为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在职音乐教师职后教育和科研状况,能够更好地明确音乐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处,以求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继续教育工作。

1、本次调查的119位受调者全部为专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其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达到84%,中、高级职称分别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90%,调查显示出我市音乐教师师资结构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方面均比较合理。结果还表明,调查中60%的教师对自身学术水平有继续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师经常参加学科专业会议,有93%的教师定期参与学校及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一线中小学音乐教师们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认识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意愿,并积极参与其中。

2、调查也显示了职后继续教育客观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内容覆盖面的狭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的内在需求有所脱节。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内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论培训的居多,而调查显示现代化的教学技术、音乐制作技术如计算机音乐课件制作以及国外的教育音乐信息等是教师职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区,各学校条件不同,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参差不齐,缺乏多样化,不利于职后教育的持续发展。对于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应因地制宜,根据音乐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样的,多途径的培训形式,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具体的如音乐教学公开课,音乐教育专家讲座,音乐教学论文交流演讲,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学音乐教师职后教育的实施对策

1、加强职后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以致用是教师职后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的教师希望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针对性的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将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立竿见影的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当中。美国成人教育教授达肯沃尔特所认为的“学习与生存密切相关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职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实施者就应当密切关注在职教师的不同需求,关注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关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问题,有的放矢的加强教师职后教育环节。这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培训,可以极大调动教师再学习的动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注重职后教育的时效性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时代到来,知识翻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层出不穷。而教师接受新知识是有过程的,这就容易出现教育滞后的现象。所以,对于在职教师的培训要关注当前,关注国内外最新的行业动态,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实时有效的培训,以最快的速度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使其教学能跟进时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确保完成21世纪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样化

教师职后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动,他的内容必须是实用的,科学的,完善的,和教学前沿密切相关的。多样的内容必须要有多样的形式与其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动,公开课等单一的形式,要扩宽思路,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脱产进修与不脱产进修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研讨相结合;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等。

教师的职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有目的,事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工程,做好音乐教师的职后教育工作是保证学校基础音乐教学的关键。

注释:

①吴立宝、宋维芳、曾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页

参考文献:

[1]刘丽主编潘海燕副主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参与;快乐;领悟;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49-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现代教育的特征也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理念到实践的转变;教师和学生角色地位的转变和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就不断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程度,真正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使学生爱上、乐上音乐课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首先我在课前、教学过程中和课后都会进行教学反思。课前的反思主要体现在备课上,这里所说的备课不单指文字或课件形式,还包括教师自我对教学的预测和前瞻,即头脑中设计的思路、手段等。仅仅做好了课前的反思是不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去思考,不能简单的照章办事,而是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备课做出合理的更改。课后的反思更是必不可少的,我采用记教学后记的形式及时的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这非常有助于提高我的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我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还借助教研组的力量和作用,采用:发现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践修改方案再次实践的方式和大家进行合作研究,找寻各种方法,使学生爱上、乐上音乐课。

其次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会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如我在《开火车》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火车站这样一个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坐在火车上的情景,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淡漠了教师教的痕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很快的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并随着歌曲进行着歌表演,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学的开心,老师教的省心,愉快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在进行歌曲教学时,还会要求学生感受旋律,体验音乐的美,因为艺术教育是自由地,协调地,完全处于精神的自由状态对于小学生,这种精神的自由很大程度地受身心自由的影响。如果一言一行都受牵制,又何来艺术体验时的精神愉悦呢?所以我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应做到“少点限制和规范,多点宽容和鼓励”。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这一教学原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我在课堂上就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充分的感受美,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如我在进行《田野在召唤》这一课的教学时,没有刻意的去教歌曲的旋律,而是犹如一个领航者,引领着学生徜徉在音乐知识的海洋。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聆听中,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音乐,用不断的设问来帮助学生感受着歌曲的节拍、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在反复的聆听、感受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攻克了知识的堡垒,很快自己掌握了这首歌的旋律,节奏,并随着音乐的节拍创编出各种动作进行表演,在学生热情高涨的课堂气氛中,我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比较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情感的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故在每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都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播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篇3

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八年的历程。回顾我们走过的路,深切地感受到新课程带给音乐教师和音乐课堂的许多变化,使人感到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乃是核心的变化。在音乐新课程中,音乐教师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能否让音乐教师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研究新课程、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音乐教师将与新课程共进同行。

本刊2009年“新课程大家谈”栏目将围绕着“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的发展”和“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的变化”两个话题进行更为广泛的交流,目的是把音乐新课程的研讨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本期首先推出深圳市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几位教师纵谈音乐课改的文章。欢迎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员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生踊跃参加讨论。

课改虫诞生 团队中成长

刘宏伟

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浩大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教师,因为课改的千变万化,教师的变化乃是核心的变化。如果没有最基层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课程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深圳市“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中诞生的一种新型音乐教师教学研修形式,它的产生不仅体现了课改呼唤新型音乐教师的理念,更体现了教育管理部门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战略目光。工作室成立以来的两年多实践,充分证明了音乐教师与新课程同行的必要性,音乐教师不仅需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给自己的工作重新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实现自我转变和自身发展。我们紧密围绕音乐课改进行研修活动,逐步加深对音乐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之中,获得了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教学教研成果。可以说,课改不仅提升了这个团队的音乐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同感,真正感受到音乐教师职业的自豪与快乐。

一、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

上课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们对新课程究竟有怎样的理解和准备?他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存有哪些困惑与难处?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作室研修的主要内容。

工作室规定,每人每学期必须上一节研讨课,让大家感受到公开课的执教者是受益者,在公开课中成长。记得李林岚老师上第一节研讨课《雪绒花》时,她又是中、英文范唱,又是舞蹈表演……这节课中教师的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但学生却是冷冰冰,课后李老师感到“自己很辛苦,学生很被动”。工作室就“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展开了讨论:“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充满热情的表演者,但不是一名关心学生的老师”;“教师关注的是展示自己的技能,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没有关注学生的状况,只顾走自己的教学流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直指课改的核心――教师角色的定位。在传统观念中,教师是课堂主角,教学设计大多体现了执教者的愿望和意图,表演多于交流,灌输多于启发,专制多于民主,这是学生动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后来李老师又上了第二节研讨课《草原就是我的家》,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兴趣浓厚,教学过程流畅,令人耳目一新;但大家对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喊唱问题又提出异议,指出教师在歌唱方法上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导致学生的歌声不美。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见到这种现象,对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一是不敏感,二是不解决。如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充耳不闻,不予以及时地纠正,就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听觉,形成错误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从何谈起呢?《对鲜花》是李老师前不久上的第三节研讨课,在经过工作室集体观课、议课后,她参加了深圳市中小学音乐现场教学评比活动,这节课教学环节设置合理,教学实施有效,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一等奖。每学期工作室都安排一定数量的研讨课,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面向全区乃至全市的公开课,为大家搭建交流、成长的舞台。现在安排上课不再是件难事了,甚至还有的教师主动要求上课,因为他们从中受益并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二、音乐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教科研能力是音乐教师最薄弱的环节之一,而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是课改赋予教师新的使命。音乐教师不能只满足于会做什么,还应该探求为什么要这么做,懂得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我们在读书学习中起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一些特级教师成长录和教学精华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工作室经常举办专题讲座,主讲人既有外界专家,也有我们自己的成员,涉及的内容有教育教学理论、音乐课改理论与实践和音乐专业知识技能等,开阔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了解到课改的相关信息与发展趋势。我们在自我反思中前行,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学最优化。张娟老师设计的《这是什么》一课先后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试教,写下了多篇教学后记,通过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分析,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教学的思路更宽、方法更灵活、经验更丰富,这节课获得了第四届广东省中小学音乐教师现场教学比赛第一名。一位学生下课前情不自禁地对她说:“老师,我从未上过这样开心的音乐课。”这种评价比她获得第一名更有价值。工作室成员都能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善于发现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并在关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是教师研究意识提高的表现。我们在评课交流中碰撞,如果说反思是一种教学自省能力的提高,那么评课则是大家共同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提高教研能力。我们评课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谁都可以唱主角,大家从以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正所谓以学论教。同时,课评从终止式走向开放式,即描述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时,能以“我会如何处理……”来陈述自己的观点意见,既直切问题,又说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评课时大家都抢着先说,因为落在后面往往会“无话可说”了。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为了加强工作室群体的科研意识和研究能力,我们请专家在音乐教育科研选题、论证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并在教研员的支持下召开全区音乐科组长会议,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寻求当前音乐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我们申报的深圳市“十一・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实践研究》获得了批准立项,并已举行了开题会。我们相信,这一举措必将大大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音乐教育科研能力。

三、音乐教师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得人生的乐趣。音乐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工作室研修内容的难点之一,试想,一个不爱自己职业的人能有发展的可能吗?

课改需要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课改更需要具有思想境界的教师,音乐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体验到了职业的乐趣,才能同课改形成共鸣。这种职业乐趣来自于课堂上师生间的真情交流,来自于音乐学习过程中产生审美体验的瞬间,来自于备课时解决问题后的豁然开朗,来自于学生对我们音乐课堂的依恋……就我本人来说,虽然身兼许多社会职务,工作繁忙,但我依然对教学工作情有独钟,一见到学生我就会兴奋,一走上讲台我就会有灵感,这是音乐教师职业带给我的一种极其美妙的感觉。在工作室里,我把这种美好体验传递给我的同伴,让他们也加入到寻找这种职业快乐的过程之中,通过团队的坦诚交流、温暖互助和智慧分享来拥有职业的快乐,通过品尝音乐教学的审美圣境来提升对音乐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令人十分欣慰的是团队中的许多人都拥有了这种思想境界,功利的东西离大家越来越远,而与学生分享音乐教学的快乐成为上课的基本动力。

感谢课改,使我们有机会面对新的挑战,使我们能同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获得了双赢。但愿我们的实践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但愿全国有更多的工作室诞生,共同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课改需要研究型团队

李林岚

课改对教师们是个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要更好地理解课改思想,内化新课程理念,教师就必须要有研究的意识,具备教学研究的能力。正是带着这种需要和渴求,我成为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的一员。

一、名师引领,身体力行

工作室汇聚了全区的中小学音乐名师和教学骨干,在刘宏伟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新课程研修。刘老师对音乐教学的热爱让我们折服,她不仅总是身先士卒地给大家上示范研讨课,而且在老师们的课出现一些棘手问题时,总会有自己也来挑战一番的冲动。刘老师每上完一节课总会陶醉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中,回味与学生交流的瞬间,沉浸在教学过程的快乐里。她总是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诊断问题,与老师们探究解决方法。为了备好一节课,她经常忙到深夜,我们偷偷地称她为“课痴”。当我们在她的影响下,解决了一个个教学问题,完成了一节节精彩的课例,沉醉在一次次与学生融洽地交流音乐之中时,大家也越来越多地体验到音乐教学的快乐。

二、分享智慧,共同提高

工作室的成员每人每学期都要上一节研讨课,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大家提建议、出点子,一节节好课在灵感的碰撞中不断完善。张娟老师在唱歌教学中“关注音乐、融于音乐”的理念表现得尤为突出;张定远老师的欣赏课教学设计巧妙,趣味性强;在深圳市和广东省音乐现场课比赛中,工作室推出的三节课彰显了新课改理念,受到评委和听课教师们的高度评价。而我这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在研修中也是不断进步成长,我设计的一堂音乐课,在大家的反复听课、评课、磨课中得到质的提升,从第一次课表现出的青涩,到取得深圳市第五届中小学音乐现场课评比一等奖的成绩,自己进步的脚印历历在目,铭刻于心。

三、立足课改。不断前行

工作室每学期都有音乐现场课向全区教师开放,让教研活动辐射全区多个学校,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这个工作室在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在音乐教学教研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非常需要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如果全国能有更多像刘宏伟音乐工作室这样的教学研究平台,将会对音乐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课改需要研究型团队,凝集的智慧,合众的力量,将让音乐课改之路走得更加宽阔精彩!

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

陈秀清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作为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是其永恒的话题,研究也能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课改要求我们做研究型的教师。其实,教师职业本身,就注定了教师是一个研究者,因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去解决难题,这就是一种研究。音乐教师要注意养成各种意识习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一、问题意识习惯

课题,从教学问题中来,没有问题,就没有所谓的课题研究。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而且是甚为关键的一步。从前,我们怕课堂中出现问题,但刘宏伟老师常说,她遇到问题眼睛就发亮,因为它带给你研究的动力。的确,我们不就是要研究各种音乐教学问题吗?没有问题哪来的音乐教学研究?回首我们的磨课经历,就是相同的教师相同的课,到各个不同的学校上,面对不同的对象,出现的问题也不同,这样就积累了更多的方法和经验,并借助其他教师的慧眼使自己尽快成长,如今大家都习惯了这样的做法。

二、过程意识习惯

用数据说话的研究是最有力的,而数据则来源于平时研究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因此必须重视每一次音乐教学研究过程。一张照片,可能勾起无限的回忆;一节录像,错过后不可能完全复制;一样的问题,下次不一定再来。应当勤于动手,勤于笔耕,做好记录。平时的常规音乐课,可做简单三言两语的课后记,而精心准备的研究课,应把预设与生成、成功与失败、收获与困惑等做好详细的记录,直到很熟练地驾驭这节音乐课,才能找到成功的轨迹。

三、归纳意识习惯

做任何研究都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否则,我们可能总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应着眼于小问题、小研究,以小见大。我们常常在自己的音乐课堂中用一个很好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主动寻找知音,让更多的教师对这个方法作进一步实验和论证。归纳与总结可以帮助自己建构音乐教学模式,越教越轻松。比如我从张定远老师的欣赏课中总结出“以多种形式识记主题”的设计模式后,多次用这样的设计思路上欣赏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善于研究会让教师更有品位!课改使我们走上研究之路,只要眼界开阔,就会发现问题层出不穷,研究永无止境。

是什么改变了我

罗 戎

课改以来,作为一名相对年轻的教师,我面对着差距和压力。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需要提高和进步,需要和课改同呼吸,于是我幸运地走进了“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在这里,我经历了观念改变和自我突破,不仅跟上了音乐课改的步伐,而且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终于绽放的笑容

记得我第一次上展示课《苗岭的早晨》时,工作室多位老师批评我上课爱摆架子,太严肃,和学生交流不够亲切,课堂气氛沉闷等。但

我想,端庄、严肃是我上课一贯的风格,因为在我记忆中,老师的形象就是不苟言笑的。大家的评价让我疑惑和不安!

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师角色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工作室的老师以此为切入点,建议我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热情和微笑感染学生。看到工作室的老师们与学生之间毫无障碍地沟通,看到她们举手投足间都在给学生传递着信息,看到在她们引领下学生开心的笑脸,我被深深打动和折服。通过反复上课,在工作室老师的不断提醒与肯定中,渐渐地我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亲切地和他们交流,当我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时,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学生更喜欢我了。正是因为我放低了自己,才能和学生没有障碍地进行沟通,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当刘老师举着相机高兴地让我看,“你终于露出了笑容”时,我看到一张灿烂无比的笑脸。现在我深深体会到,教师需要亲切的笑容,而学生更喜欢老师的笑脸。

二、我可以唱

还是这堂展示课《苗岭的早晨》,因为我不善于唱歌就避开了范唱这一环节。对此,工作室的老师纷纷指出:“为什么不唱飞歌,这是乐曲的灵魂啊”,“教师不范唱,学生的体会是不够的”……我又一次疑惑,虽然我知道自己不完美,但扬长避短是我教学的策略呀!一位老师的话深深印在我心里:“教师的示范是调动学生的最好途径,范唱环节的缺失是造成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些中肯的意见和真诚的帮助,让我下决心突破自己,由起初的不敢唱到后来的想唱和一定要唱,我经历了课改中音乐教师成长的一个必然过程。特别是刘宏伟老师“以情动人”的话点醒了我,音乐感觉的传递与情感的表达比演唱技能更为重要。当我开日范唱的那一刻,学生的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由于我的引领和示范,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轻松地完成了学唱环节。当我们又以歌唱的方式进行互动时,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激情,原来唱是一条跟学生沟通最好的纽带。

我变了,由原来上课的笑不露齿到现在可以忘我地表现,从一开始逃避范唱到如今可以自信地歌唱。是新课改使我发生了改变,是工作室使我发生了改变,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我的《苗岭的早晨》一课在深圳市现场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我感谢课改带给我的机遇和挑战,感谢工作室给予我的关爱和帮助。

我的依恋,我的成长

张定远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曾下决心当一名好教师,可是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激情。课改的春风一夜吹遍大江南北,我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机会,特别是我荣幸地成为“刘宏伟音乐教学工作室”的一员后,更加体验到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的快乐!

记得上完第一节研讨课后,听刘老师和室友们一评课,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竟是一只井底之蛙,远离课改实践,对外面世界浑然不知。我下决心要跳出这口“井”,于是开始反思,开始读书,开始写课后记。我知道了上好一节课,确定合理教学目标的重要,懂得所有活动形式的设计都应该为目标服务,学会了用音乐的手段解决教学问题。我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进步和成熟,我的课堂明显变了,学生们的歌声美了,他们能记住的作品主题多了,他们喜欢上音乐课了。而我也品尝到音乐教学带给我的所有快乐,我喜欢和盼望上课,愿意和学生们交流。每次上课前,我都会不断地思考:有没有新的内容可以补充,是否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是否可以改变课堂结构,还有没有更新的教学方法……我逐步在市级、省级赛课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教学并获得成功。课改使我的教学视野变得开阔,使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这个理念一直鞭策着我,我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我想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因此,备课时我经常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作为本次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同时,我还极力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精心地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我还在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存方式、学生的心理世界、学生的独有文化等问题与有效教学的关系,希望我的课堂能让学生享受幸福快乐的音乐生活,能让学生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获得生存的本领和生活的智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想努力创建一种具有个人风格的新型课堂。

音乐课程改革给我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机遇,而工作室则是我成长和发展的摇篮。我依恋课改,依恋工作室!

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张 娟

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现在看这八年课改之路,其实就是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复杂”再回归到“自然”的过程。我也从中领悟到了教学的真谛――“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会让你享受课堂,享受快乐! 课改以来,我先后参加过全国、省、市级现场教学评比,也多次获奖。我听到过太多的赞美,也曾引以为豪。但在工作室耳濡目染了老师们对待平常课的高度热情,感受到大家对每一个学生真诚的关爱,我体会到,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让所有的学生受益才是音乐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刘宏伟老师为了一节常规课也会去查找很多相关资料,电脑上一个个课件包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名师的差距!现在,我的内心有了某种渴望,开始期待自己也能像刘老师一样达到“把公开课与平常课划上等号,信手拈来就是一节朴实生动的音乐课”的那种境界。

我变关注部分学生为关注每一个学生,变关注音乐的表象为关注音乐的内涵,变重视公开课为重视普通课。以往有人要占用我的课我很愿意给,而现在即使因公外出回来也要补上:以往会因个人心情而影响课堂教学,现在是学生的一切左右着我的情绪,我会因他们的精彩而感动,因他们的进步而开心,也会因他们的问题而冥思苦想……

篇4

一、激活学习兴趣,让英语课教学动起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英语是一种很活泼的语言,英语学习应该是快节奏,带有动感的。教材的设计有音乐伴奏的let’s chant等。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课堂动起来,老师先要动起来。教师作为平等发言中的首席,自始自终要给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要想学生动起来,只有老师的引导还不够,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正如刚才所说,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因此,课堂上教师可设置各种游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对话或把对话创作成小故事进行表演。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动脑、动口、动耳,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创设具有童趣的游戏活动,要寓教于乐

比如,我们在教学生打招呼用语时,常用的形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如果我们换换方式,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头像或者教师装扮成孩子们喜爱的人物形象,如黑猫警长,走到孩子们中间,说Follow me,please!这时候,学生们都会非常乐意与你打招呼,接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pairwork.有的学生装成唐老鸭,有的装成白雪公主等进行对话练习。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操练了招呼用语,而且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愉快和谐的氛围,教师只需进行引导,学生便能主动地获取知识。又如,我们在教对话时,常用的教学形式是分组说、男女说或者大组与大组说,长此以往,学生便会觉得这些活动形式陈旧老套没有新鲜感。那么我在教对话时,设计了小羊过桥的游戏活动。如果对话有三四句长的话,我在游戏时就选三四个学生扮成小羊,张开双臂,跳过小桥,同时按顺序说出对话。如果其中的一名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接不上来,那么他就会掉入水中国。这样的游戏极富童趣,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愧的心理障碍,提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愉悦状态,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们跃跃欲试。

三、革新枯燥的单词教学,要掌握读音规则,增强记忆

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呈现材料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听觉感官呈现新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感知印象,使之尽快地进入长时记忆,同时利用在呈现环节中获得的丰富的语音信息完善该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存储形式,以便随时被激活提取。如动物词汇教学中,以听声音的形式呈现单词snake\elephant\panda,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可以为单词记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中,我总结了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1.联想记忆,与读音相结合来记单词。有一部分单词的音、形、意之间有许多有趣的联系。只要大胆地开动脑筋,展开联想,就会找到比较好的记忆方法。带着新奇和创新的悦感到记忆单词,不仅让学生充满乐趣的去学习,而且记忆效率高,保持时间持久。

篇5

关键词:合唱 音准 节奏节拍训练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理论课的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而音乐合唱课则是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人说:合唱课就是大家一起唱唱歌,玩玩,反正不用考试,其实不然,因为有很多怀揣音乐梦想的学生正等着你去发掘,当带领学生完成一首合唱曲目或达到一个既定目标的时候,那种兴奋感和自豪感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怎样上好合唱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走好坚实的第一步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声乐知识基本为零,所以当他们进入新的领域、学习新东西时候的愿望会很强烈,我们老师一定要紧紧抓住他们的兴趣,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训练,让他们在合唱的美妙声中度过快乐充实的中学生活。

(一)音准校正

中学音乐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得到听觉的享受和思想的陶冶。学生的音调不准不仅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还会致使学生容易对音乐产生抵制心理,不愿唱歌、不敢唱歌。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音准训练,促使学生在唱歌中正确把握音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更快乐的唱歌。笔者觉得学生音准不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就没学过音乐理论,导致他们在一首歌曲中听和唱的音调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2.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歌唱方法也是造成学生音准问题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声音训练,只是在喊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音高和音准。

3.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气息不够、唱歌时没有足够的方法让气息支撑,很多学生歌唱是“放任式”歌唱,没有规范气息交替。

那么怎样让学生的第一步走的坚实,让学生爱上歌唱?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寻求创新,比如在学习音高时,不能苍白的教学生不停的唱,最后离开钢琴还是一样的不准,如果觉得科尔文手势对中学生有点难度,那么把每个音的高低看成自己身体的特定位置――从膝盖到头顶,让学生用手表示出位置高度理解记忆。这样学生在头脑里会有音高的概念,在唱的时候就会对音之间的距离有大概的区分。

又比如学基本的音级名称时,不能只告诉学生七个音级是什么、怎么唱,然后在琴上弹一遍就完事。老师可以针对音名和唱名自己动手制作卡片,每节课分组比赛记忆,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得到小奖品,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学生的音准也有较大的帮助,也能很快的记住各个音级的写法及名称。

(二)节奏和节拍是学生又一大难点

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现在的音乐课主要还是教唱课本上歌曲,然后再欣赏几首乐曲,而后学生看电影、听流行音乐。我们的老师其实有无限潜能,由于很多特定的情况导致平常很难看到优秀的东西。笔者觉得再优秀的东西也要靠平时的积累沉淀,所以平时合唱训练是很重要的。

在进行节奏和节拍学习时,很多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一节课下来似懂非懂,等下节课再提问基本没几个能说出来。如果我们把每一拍比作上山下山,半拍只上山或只下山,四分之一拍就是只上山或只下山行走一半,老师再用多媒体展示这样的图片,让学生画下来课后记忆,既能形象记忆节拍又能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弱起拍的演唱方法,学生掌握起来方便又快捷。

二、有序进行各项训练

(一)姿势训练

俗话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站姿大部分都是错误的,站的不好会影响气流的自然流动,也会削弱歌唱者的力气,直接影响歌唱的效果,就好像赛跑时没有正确的起跑姿势一样,会直接导致失败的结果。所以在上合唱课前一定要花时间训练学生的站姿。

(二)声音训练

要想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发声技巧,就要弄清发声的方法及原理。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

在声音训练中不能让学生一直站着练声,先要对学生进行上述理论的讲解。然后对学生进行吸气、吐气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用凳子抵在墙和腹部之间,然后进行吸气、吐气练习,以此体会腹部的力量;还可以让学生两手掐腰,体会横膈膜与手之间的压力;也可以用想象教学,让歌者想象从腹部到喉咙是一根水管,吸气后让气流自腹部自然从喉咙流出;再者现在大家最流行的说法就是“打哈欠”唱法,慢慢的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情感训练

篇6

课程设计/胡瑛婷

专业支持/上海信谊宝宝行馆

书名:《魔法亲亲》

作者:文/奥黛莉・潘恩 图/茹丝・哈波 南西・里克

译者:刘清彦

出版:明天出版社 2008年8月第1版

内容:小浣熊奇奇不想去学校,他伤心地哭了。浣熊妈妈会怎么做呢?她告诉奇奇,有一个“非常古老的秘密”――魔法亲亲,能够让孩子安心上学。妈妈开始施展她的魔法,在奇奇的手掌心亲了一下,说:“妈妈爱你,妈妈爱你!”神奇的亲亲从手臂跳到了他的心里,温暖极了,就连他的脸颊也红了。奇奇好喜欢他手心里的魔法亲亲,爱洗手的他会不会把亲亲弄丢了呢?最后,他会开开心心去学校吗?

《魔法亲亲》是一本关于爱和成长的图画书,非常适合你和孩子一起来阅读。同时,它又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图画书,妈妈可以用音乐、游戏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调动孩子,给他勇气和信心。

Step1:看一看,数一数

小朋友,让我们打开这本蓝色的、很好看的书,请看一看,这是谁呀?是一只小老鼠吗?啊!这是一只出生在北美洲的小浣熊。

“小浣熊奇奇站在森林的边缘哭泣”,他为什么哭?请数一数,他的脸上有几滴眼泪啊?1滴、2滴⋯⋯小浣熊哭得好伤心,他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可以让我留在家里吗?”原来,奇奇害怕上学。

Step2 :音乐爬楼梯

准备:适合学龄前孩子玩的音砖、铃鼓、沙铃、积木等。

“妈妈对奇奇说,只要你去上学,就会喜欢上学校的,你会交到新朋友,玩新的玩具,荡新的秋千⋯⋯”

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游戏材料,教孩子用积木、铃鼓、沙铃、音砖等搭出自己的幼儿园,有大门、房子,还有楼梯,让孩子用鼓槌敲击音砖,一边敲拍,一边跟着妈妈念:

“1、2、3、4、5、6、7,

背着书包上学去;

do、re、mi、fa、so、la、si,

唱歌跳舞真有趣!”

Step3:藏好你的小秘密

准备:用粉色纸剪出一个“嘴唇”,用大红纸剪出一个“心”(要比嘴唇大一些),分别对折,放好。

“妈妈拉着奇奇的手,要告诉他一个古老的秘密――‘魔法亲亲’。什么是‘魔法亲亲’?奇奇很好奇,他擦干眼泪,等着妈妈告诉他这个很棒的秘密⋯⋯”

妈妈握着孩子的小手,将嘴唇和心放在他的手心里,握紧,轻轻地亲一亲,“妈妈爱你,妈妈爱你!”现在,魔法亲亲在孩子的手心里了,它是那么的温暖,无论孩子到哪里,它都会跟到哪里。

Step4:亲亲的音乐魔法

“浣熊妈妈在奇奇的手心亲了一下,奇奇顿时感受到了特别的温暖,妈妈告诉奇奇,从现在开始,只要把手贴在脸颊上,心里想着‘妈妈爱我,妈妈爱我’,这个魔法亲亲就会跳到你的脸上,让你觉得温暖又舒服⋯⋯”

看!小浣熊的脸上泛出两抹淡淡的红晕。

教孩子按节奏来念儿歌,并哼唱:

“爱,就像是一颗球,

跳到我心中,扑通扑通;

爱,就像是温暖太阳,

让我的脸儿红彤彤。”

当念到“扑通扑通”和“红彤彤”时,教孩子用摇动铃鼓或击打三角铁的方法加强节奏训练。

Step5:手语“I Love You”

准备:妈妈平时用的口红,胶水,用粉色纸剪的手形纸样(比之前的嘴唇和“心”都要大)。

“小浣熊奇奇安心地上学去了,妈妈目送着奇奇跳过树枝,进入学校,她向着奇奇的背影做了一个奇怪的手势,那是一句英文手语‘I Love You’(我爱你)⋯⋯”

用口红给粉色的“嘴唇”涂色,将“红唇”、“心”贴在手掌心,将中指和无名指下翻,粘好,请妈妈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个手工,贴在《魔法亲亲》的最后一页,那将是一份孩子成长最珍贵的记录哦!

采访后记:

常有读者妈妈询问,“我的孩子不爱上幼儿园,怎么办?”为了能让孩子安心上学,妈妈们想了很多办法,或思想工作,或物质奖励,有的实在没辙了,竟仿效“孟母三迁”。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呢?

在信谊宝宝行馆采访“用音乐玩故事――《魔法亲亲》”专场时,见到这样一位小男孩,三四岁吧,害羞地总爱往妈妈怀里钻,原来,他就是一个上幼儿园就会哭的小孩子。起初的时候,遇到老师提问,小男孩总是采取“逃避”策略;可是,当这本有着“神奇魔法”的图书被老师打开,故事慢慢地呈现,一个又一个好玩的音乐游戏接踵而至,小男孩和其他小朋友及家长一起,坚持上完了近2小时的课,最终和妈妈开心地拥抱在一起。

原来,绘本阅读并非我所想象的读读文字、看看图那么简单啊!一本经典的图画书,它的每一行文字、每一幅图片向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传达的,是作者的无尽想象和无限爱心。而“用音乐玩故事”教给妈妈们的,是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让大家在阅读中充分享受温暖的亲子时光。

篇7

我们将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首要目标。根据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学科课程实施要求,从实际出发,树立新的课程价值观。以教育教学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圆满完成学校各项计划为工作指南,创造性地开展综合组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与时俱进,争创本教研组的特色。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做好作业设计工作的同时抓平时,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内形多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关注教育科研新动态,注意收集新信息,虚心向兄弟学校求教学习。我们的途径:一是争取一切外出学习机会。二是发动教师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络网,虚心求教,互相交流信息。

3、公开课:讲课者交授课教案,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

4、抓好常规课堂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以良好的状态随时欢迎检查。

5、体育组作好各项日常工作,积极训练。音乐组积极组织特长学生的培训及各班的教学工作,力争在本学期的艺术节比赛中取得佳绩。

6、美术组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力争艺术节取得好成绩。

7、科学要要注重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认识自然;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8、信息技术学科搞好正常教学外,加强网络信息教育,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兴趣。并着重特长生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9、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认真备课,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重视实验教学,精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0、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教研活动时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收集交流教改信息。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提倡组内教师上网学习。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1、各科任教老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2、课堂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

3、每门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

4、定期组织组内理论学习。

5、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各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不仅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拓宽视野。

3、经常总结、反思自身的弱点努力学习改进。

4、各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与学习,经常听课、评课,共同进步。

5、研读本学科系列教科书,了解本学科各年级知识点的纵向发展联系及向其他科目横向渗透情况。

五、实施办法:

1、学期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自修和教学活动。

2、严抓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定期举办评优课、汇报课、研究课、展示活动课。

3、落实周查制度,重查教学反思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4、通过教研活动,可发现组内的典型课例,本学期我们将会注意典型课例的积累,把好课特色课及时录制下来。

九月份:

1、研读教育局和教研室有关文件,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

2、综合组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3、启动教研组活动,召开综合学科教师会。

4、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各科教学工作。

十月份:

1、召开综合学科在研究课题组会议,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事宜。

2、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3、每个教师开好一节公开课。

4、主体性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新青年教师讲示范课。

2、各学科主题研讨课。

3、迎接学校期中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4、训练各团队和节目,强化精品意识,为提高总体质量做出努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科开展研修活动(派出去听课)。

3、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4、新青年教师展示课。

一月份:

1、考查学生各科成绩。

2、做好各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3、认真做好工作总结,进行经验交流,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铺垫。

4、各学科组织复习、考试。

5、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6、资料归档。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教学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90-01

新课改要求教师课堂进行艺术改革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课后小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必须抓住自己感受领悟最深的东西来写,也就是把握感悟点。这个感悟点,或是教学的成功之处,或是教学的失误之处,或属教学的困惑需要破解,或属教学的疑难有待探讨,等等。

一、基础知识课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小学生具有喜欢了解新鲜事物,对趣味性知识感兴趣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从而收到明显效果。比如,上《做游戏有哪些好处》这课时,利用多媒体软件出示各种游戏“老鹰捉小鸡”、“支援前线”……很快就能引导学生归纳出游戏的种类:奔跑、跳跃、对抗、智力等。并且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为今后的游戏教学激发兴趣。培养各种能力打下基础。如在课堂进行“支援前线”的游戏,可以让各队学生想象,可以乘坐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去前线,学生会想出坐火车、飞机、汽车、轮船等运输工作,然后让他们模仿自己提出的工具奔向练习地点,这样既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也利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模仿力。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学生最大特点是活泼好动,好表现,善于模仿。教学中,结合特点,让儿童边听、边看,边模仿,演示某些操作和活动过程,进行实际体验。如教学“路上的安全”,先让他们看一段多媒体演示片,模仿过马路时的情景,这样的活动,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表现极为认真,“入角色”有助于学生在尝试性的演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基础知识教学应彩合理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如四年级教材有“小篮球规则简介”和“小足球规则简介”,如果单纯讲解,学生会对“角球”、“任意球”等概念感到陌生。因此,采用电脑课件,边出示边讲解,加深对陌生概念的理解,取得明显效果。

四、基础知识教学与现代体育信息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基础知识教学的题材应该是广泛的、全面的,不仅是技能方面,而且还应及时把现代日新月异的体育信息传递给学生。利用课件,结合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以上综述,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室内课的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比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更易理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研究教学与计算机的联系发展及运用,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跨世纪人才作贡献。

五、体育游戏化 ,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篇9

我不能忘记:刚到XX,县教委领导为我们接风洗尘,江口小学的领导为我们张罗不停;

我不能忘记:教师节,XXX校长发来信息祝福节日;中秋佳节,王建国老师放弃与家人团聚和我们共进晚餐;XXX老师主动为我们打扫整理房间;国庆节,当我踏上归途向杨校长说“再见”时,他送了我“五千万”:“千万别忘代问家人好;千万别诉苦;千万别哭鼻子;千万别说不来!千万记住!”多么有力而期盼的话语!

我不能忘记:XXX区教委和XX县教委的领导在百忙之中来看望我们;XXX教科办的领导和教研员经常关照我们;巴师附小的领导不辞辛劳来江口关心我。面对这些撩拨心扉的情节,真是异乡非异客矣!这一切为我的支教生涯铺垫了温馨愉悦的心情,营造了舒适宜人的工作氛围!

我很好地调试了心态:将自己真正地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只有学会了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更好地在他们身边工作。

在我认为:支教不仅仅是一种勇敢的行为,它应该更是一种理念。我心怀热爱山区、热爱山区教育、热爱山区孩子的理念,与同事们领会新课标,实践新理念,形成教学互动,丰富了校园生活,给江口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年来,太多的事例让我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我感受了身为支教者的骄傲!

我始终坚持将自己所领悟的新课程理念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渗透。我的工作计划、总结、教案、教学后记经常受到领导好评,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起了指导性的作用。我还多次配合学校对教师们进行课堂示范及教学指导。不仅如此,20xx年春,我还投身到江口教科办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组织到部分边远乡镇送教的活动中。这使我目睹和体验了山区学校老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花园并无花,建在石旮旯”的花园小学;陈旧得可以作古的马鞍小学;与贵州接壤的浩口小学;山高皇帝远的天星小学;手可摘星辰的文复小学……望着这一切,我把我的教学奉献给他们,把我的理念交流给他们,把我的快乐分享给他们。长达一周的送教活动不仅让更多人深刻地认识了我的爱心与真诚,而且使我深刻认识到山区教育的艰难与希望,认识到山区教师的艰辛与奉献,认识到山区孩子的艰苦与渴望,写出了那篇发表在《武隆教育科研》上的教学随笔——《让爱跟心一起走》。

为了提高片区及学校参加县区各学科优质课竞赛的质量,我应邀与教研员、参赛教师一起,利用业余时间进军赛课。语文、数学、美术、音乐、自然,每一次优质课竞赛,我都毫不保留地无私奉献着。一年来,使片区及学校在该项活动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因为我真正懂得了对职业的敬重感、自豪感、责任感,势必形成坚定的职业信念,成为职业工作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无论怎样,我都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执着追求的精神让自己的事业日臻卓越,奉献不息。

我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条件,为学校、老师和孩子们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为教师们带去教育杂志、并为他们订阅、推荐订阅优秀教育期刊;我为孩子们带去有益的书籍、报刊以及制作字词卡片的硬纸片;为家境贫困的学生家庭带去干净的衣物;为学校制作的专题片配音、为比赛摄影等等。

我是一个文艺积极分子,教师节卡拉oK比赛中摘到了一等奖的桂冠;我组织编排的舞蹈《欢乐的小太阳》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演出并荣获三等奖;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电子说课”竞赛中,虽然我只是第二名,但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一名活跃的教育尝试者;我还是一名教改科研的实践者,参与到学校承担的市级课题的研究之中。我的学生和我们的班级总会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不仅如此,我还积极投身于广泛的社会活动,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激情,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武隆县的健身操大赛,武隆县首届青年风采大赛,江口镇“三八”国际妇女节卡拉oK比赛,重庆市两江四岸全民健身运动登山比赛;江口镇有线电视台节目录制等工作。这其中,我是演员、是运动员、是记者、是主持人。尽管我支教在外,父老乡亲、领导同事却没忘记我,仍将我评为沙区首届“十佳辅导员”。就在我即将结束支教生活离开江口的时候,仍然义无返顾地接受教科办和学校的安排,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了一节示范课;还接受学校领导安排,参加镇党委组织的纪念建党83周年演讲比赛,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支教,一个新时代的产物,它为我们创设了契机。我正是在这一环境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并重新认识了自我。

我将一些平常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点滴,甚至个人情感的一些琐碎小事,用心去思考、去体味、去面对,并且记录在我的日记当中,写成了一本近4万字的《支教日历》。好多同事、朋友将它传阅,都说只要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其间蕴涵着的人生哲理、支教生活的酸甜苦辣、教学实践、班级管理点滴,让人思量、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支教,我走进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感受了人生的价值,还检验了自身的基本素养和职业境界。

通过支教,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女性,要靠思想和智慧来证明自己。曾任美国驻中国商务参赞、现任柯达全球副总裁的叶莺女士,其貌不扬,可她靠自身的思想和智慧来赢得事业和尊严!我不苛求像她一样辉煌,但我相信自己能与她一样敢于追求!

通过支教,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应该在平凡中实干。我喜欢“简·爱”的思想:“你的想法,决定你要做的事。”虽然我离“简·爱”很遥远,但我离我的想法却很近很近。

通过支教,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干一行,爱一行,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挥洒热血、奉献青春。

所有这一切,让我似乎就在深情地吟唱。多变的旋律告诉我: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艰难险阻,只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人充满爱心,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事业执着与崇敬,就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

篇10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掌握手风琴的演奏技巧,培养其长期持久的爱好,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

一、基本技巧教学

基本技巧教学,是指手风琴的左、右手基础训练。包括:五指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及风箱的运用等。这些基础练习是手风琴教学的基础。通过学习,要达到学生熟练掌握的目的。

上世纪80年代,国内的手风琴学习掀起了史无前例的,许多师范院校都开设了手风琴专业课,各地也纷纷开设手风琴学习班,开展大量的手风琴课外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演奏人才。

随着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个重大的制约性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即:没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手风琴教材。因此,全国高师手风琴委员会参照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教学大纲,结合当时的手风琴教学实际情况,并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于1988年9月编写了我国第一套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教程。此教程经过集体讨论,由李聪、李未明、孙德伦等整理,力求科学性、系统性、民族性和实用性,以解决当时全国各师范院校、音乐院校师范系及广大手风琴爱好者学习的需要。本套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册。第一册《手风琴演奏的基础训练》,简明介绍了手风琴基本知识,包括手风琴的基本结构,左、右手图解,变音器使用,手风琴记谱法,常用术语记号及手风琴发展概况。在基础训练和技术训练部分由浅入深地安排了各种手风琴常用技巧的学习,配有练习曲和乐曲180余首。第二册《手风琴中外名曲91首》,搜集了我国、前苏联、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优秀曲目,共91首。其中包括12首重奏乐曲及1首合奏乐曲。第三册《手风琴伴奏的编配》,包括五章十六节,简要介绍了手风琴伴奏的各种手法。具体分为:乐曲分析、确定调式;和弦的选择;织体的运用;前奏、间奏、乐曲和结尾的处理等。第三章特约李遇秋老师撰写,讲授了现代和声常识。这本书给出了179条谱例,并附有20首包括《国际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编配好的曲谱,供读者学习使用。特别是本书中还总结了我国各民族舞曲、歌曲伴奏常用的音型结构等材料,非常实用。整套书讲述系统、内容翔实,为新时代的手风琴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变革、时间的推移,这套教材也渐渐显露出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需要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曲目过于传统、陈旧,缺乏能够和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审美倾向产生共鸣的东西;缺少适合重奏、合奏教学形式的曲目,不能适应现今大学里普遍采用的集体课教学形式;中国乐曲少,缺少民歌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品;曲目难度差距较大,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安排。

另一套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教材是由现任上海琴童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琴童网艺术总监、维也纳音乐学院(上海)培训中心校长的蔡福华老师编写出版的《少儿手风琴教程》。此教程于1989年7月出版,后经多次印刷。此书也涉猎到手风琴演奏常用的各种技巧训练,包括适当的重奏训练,并于2007年4月再版时,增加了伴奏教学。此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贴近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用了大量的儿歌和民歌改编曲,循序渐进,有的伴奏谱还配好歌词,方便教师教学。人们总是对自己所熟悉的旋律接受得特别快,因此本书对于没有任何手风琴基础的大学生在选修课上使用,教学效果同样突出。另外,选用本书还考虑到非演奏专业的师范类学生,毕业后大多是到中小学教授音乐课程或是到厂矿等单位在基层从事音乐活动,接触少年儿童的机会较多,或学习优秀者也可为小学生进行手风琴演奏的启蒙教育。这样,学生对于一本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教材能够较好的驾驭,并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受出发给学生以恰当准确的讲解,对培养更多的手风琴爱好者大有益处。

二、乐曲教学

乐曲教学是指学员的实践练习,通过弹奏不同风格、节奏的乐曲,使学生掌握手风琴的演奏技巧。

由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程黎明编配的《飘过岁月的琴声――实用手风琴通俗小品100首》是一本对于选修课学生、手风琴爱好者都极为实用的教材。作者在前言中说“让掌握基本技艺的广大手风琴爱好者能更多地演奏耳熟能详、曲调清新优美的各类中外名曲,亲身感受手风琴的艺术魅力,激发对手风琴的研习热情是我编纂此书的真实用意所在。”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副会长、上海音协手风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的李聪教授在序言中写到:“手风琴,这件源于民间、兴于社会的乐器随着时代的变迁似乎已有些渐行渐远,一方面,音乐艺术院校的专业手风琴家带领学生一头钻进国际手风琴学术界的宝塔尖,开始与世界手风琴精英们并驾齐驱。而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手风琴却好像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逐渐淡出音乐舞台。”的确,现在的手风琴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化趋势,艺术院校里的研究生们搞得红红火火,而群众基础却并不像从前那样扎实。面对这样的形势,程老师选择了深受社会大众喜爱的经典歌曲,用最简单的伴奏形式编配,短小精悍,大多数曲目篇幅都不超过一页,使只要稍有手风琴基础的爱好者都能够自如演奏,而且不需要高规格的乐器,突出了该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李聪先生评价说:“这本乐谱与其说是手风琴曲,更恰当的不如说是歌曲的手风琴版。……让少年儿童们伴着歌声拉琴,让中老年朋友们随着琴声歌唱。……让手风琴回归大众,回归社会。”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所有手风琴人的心声和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另有两本由中国音协手风琴学会的张新生老师根据音频资料记谱整理的内部教材也较为实用。一本为2009年编写的以当代影视剧主题曲、片尾曲、动画及游戏音乐为主体的曲集,曲目包括法国影片《天使爱美丽》、国产影视剧《血色浪漫》、经典游戏《超级马里奥》、动画片《机器猫》等曲目共10首。另一本是2006年根据MarcelAzzola、JossBaselli等大师演奏录音记谱编配的《法国流行风笛风格手风琴谱选》。这些乐曲将手风琴与民族乐器、古典民歌及世界名曲结合,旋律朴实动人,情思表达直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张老师同时制作了伴奏音频,使乐曲演奏的整体感更强,更具现代气息。张老师还将其中的部分乐曲改编为重奏和合奏形式,笔者在教学中试用了两届,受到了学生极大的欢迎。

三、即兴伴奏教学

手风琴即兴伴奏是一门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表演艺术,开设课程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这方面的曲谱资料较多,但系统讲授的不多。

其中由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的黄立凡老师于1999年编写的、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手风琴即兴伴奏法》是本很好的教材。黄立凡老师于1990年开始连续在五届学生中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实验,并于1998年在《人民音乐》第5期发表了《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伴奏教学改革的构思与实践》,文中就提出了:“和声原型――织体变型――歌曲实例练习――自编伴奏练习――配奏练习――移调练习”这一训练程序。这一程序涉及了即兴伴奏的各个环节和主要内容,并把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揭示了即兴伴奏的学习规律。该书即是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手风琴伴奏教材。

该书由前言、绪论、即兴伴奏的构成、带主旋律的伴奏方法、不带主旋律的伴奏方法、前奏、间奏及尾奏的伴奏方法、歌曲的伴奏布局和编配、中国民族调式歌曲的伴奏编配等六章组成。绪论中介绍了即兴伴奏的定义、特点、作用、训练及学习方法。作者在书中采用的训练方式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手段,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练习,从而使学习者逐步熟悉各种伴奏音型,掌握和声规律,了解歌曲旋律与伴奏织体结合的相互关系,丰富头脑中的“超前音响”。第一章为即兴伴奏的构成。包括:即兴伴奏的要素、伴奏谱的书写与伴奏织体的种类。第二、三章中集中介绍了带旋律和不带旋律的伴奏方法。本书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即这里包括的练习部分,它突出了伴奏技能的训练并强化这一环节,使学习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同步发展。学生先从伴奏音型练习入手,然后是歌曲伴奏练习,再是自配练习,并配有一首完整的歌曲实例分析与伴奏练习。第六章特别教授了中国民族调式歌曲的伴奏编配。介绍了民族调式歌曲的风格特色、民族调式特点与和声风格在实际伴奏中的体现,还分别就各调式歌曲给了伴奏实例。全书曲例丰富,讲解详尽,理论指导与快速有效的训练方法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轻松、较快速地掌握用手风琴进行歌曲伴奏的技巧。作者在后记中提到本书的撰写目的“在于让手风琴学习者了解和掌握学习即兴伴奏的思路和方法,给他们提供一条继续学习、不断提高、逐步完善的有效途径。”

张新生老师于2010年7月编著的《俄苏歌曲精编――附手风琴伴奏谱》,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的就俄苏著名歌曲编著的手风琴伴奏谱,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张老师是一名工程师,1962年起随我国著名手风琴演奏家、教育家、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李敏教授学习手风琴,多年来始终坚持练习,并于1992年开始随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龚荣光教授学习作曲和歌曲伴奏编配。书中精选了《喀秋莎》、《红莓花儿开》等经典的苏俄歌曲30首进行编配,曲调清新,形式灵活,特别突出了手风琴的“伴”字,力求将手风琴伴奏与歌唱融为一体。

另外张老师还于2003年与沈阳音乐学院李敏教授、李岚枫副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外声乐曲选――附手风琴伴奏谱》,由吉林音像出版社出版,教学效果良好。

四、综合运用及检验

在进行了基础训练、乐曲练习和伴奏练习之后,综合运用更显得十分重要,它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应予重视。

2008年10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手风琴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三套)》正式和广大手风琴教育者和爱好者见面了,我们惊喜地发现这套曲集有了量和质的双重改变。

首先,增加了曲目的数量和体裁。①、练习曲改变了之前一味从钢琴练习曲改编的状况,采用了专为手风琴创作的作品,丰富了手风琴特有的一些技巧训练。②、乐曲部分也吸收了大量的原创作品、歌曲改编作品,还有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中外名曲。这些乐曲的趣味性、可听性都很强,体裁和内容也丰富多样,其中还包括一些爵士及现代流行舞曲风格的作品。

其次,是在编写理念上的创新,做到“有减有加”。①、基本练习方面,将24个大小调音阶、半音阶、分解和弦等安排在十个级别中,改变了过去八――十级考试中没有固定音阶练习的问题。在一、二级中采用右手弹奏音阶,左手弹奏和弦伴奏的形式,三级以上才开始双手弹奏,降低了难度。②、复调乐曲方面,改为选弹不再是必弹,而且在一至五级中没有安排复调内容,这也为考生减轻了不少不必要的负担。③、在六至十级中,每级增加了两首二重奏曲目,以加强学生整体协作性的训练,并为手风琴演奏的多样性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这套考级曲目基本能够满足目前国内手风琴业余和部分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对集体选修课的学生也较为适用。可以用于检验学生对于各种技术、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对自己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有较为准确的认识,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综上所述,手风琴演奏是一种复杂的技艺,需要各方面的训练和持久的学习,有很多资料是有益并值得参考的。如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陈一鸣教授于2005年编写,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手风琴手册》是国内第一本对手风琴这门演奏艺术做系统介绍的专著。书中介绍了手风琴的发展史及基本演奏方法,演奏形式和演奏风格,中外著名人物及大型赛事,名曲解读等多方面内容,无论是对专业学生还是选修学生都有很强的可读性。